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百善孝為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孝順是什么?孝順是太陽,給人帶來溫暖;孝順是大山,給人帶來依靠;孝順是寶石,是一筆財富。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一張名片。‘百善孝為先’這句不知流傳了多久的諺語,至今仍被人們所津津頌道。正如孟子所說的‘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充分說明了孝順的重要性。可在如今的社會有的人卻連禽獸也不如。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河南洛陽。一個叫王五玉老人的身上,老人現在已經九十多歲了,本應該膝下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安享晚年的時候,可現實卻讓人震驚,老人獨自一人居住在一個不知什么時候建造的毛?y屋里,四周漏風漏雨,屋頂還有一個大洞,在屋里唯一的桌子上放著唯一的一把破暖水瓶,可里面早已沒了熱氣。我曾看過老人的照片,那蒼白的頭發,憔悴的臉龐,無助的眼神,瘦小的身軀讓人可憐,而她住在一個漏風漏雨的,搖搖欲墜的屋里,躺在一張木板床上,蓋著一床烏黑潮濕的被子,枕著一個用編織袋里面塞上一些破布制成的枕頭更讓人震驚。也許你會問他的兒女呢?怎么沒有管的?那我告訴你,老人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而他的二兒子就在離老人幾百米遠的老人親手蓋的磚瓦屋里,但他不贍養老人的原因竟是老婆有病怕影響老婆。他的大兒子在縣城有兩座房子,可死活不贍養老人。女兒們遠嫁它方,都沒有一個人照顧老人,老人的錢財也全被兩個兒子瓜分了,現在只有老人的侄子有時來照顧一下老人。老人平常的食物就是一碗清水煮面條。那里的鄉長也曾親自做過調節,可最后無果而終,甚至兒女們再走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去看望老人,有這樣的兒女真讓人寒心啊。
這樣的事還有許多。北京的柴玉吉老人,養有五個兒女,但最后被活活餓死在家中,半個月后才被人發現。還有江蘇的林蘭珠老人,待在大兒子的門口六天六夜,而大兒子卻一直不開門,直到第七天風雨交加的日子,老人被餓死在大兒子家門口。出現這樣的事不得不讓我們去深思,是現代教育做的不全面還是其他原因,為什么中華民族的美德被這些人所丟棄?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也是河南的,名叫謝延信謝延信是一名普通礦工,原名叫劉延信,在妻子死后為照顧呆傻的岳父母以及弟弟改名叫謝延信。他照顧呆傻岳父十七年,照顧呆傻岳母弟弟三十二年,做到了一個做兒子的責任。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去學習現在大家看看這個‘孝’子,上面是‘老’子去了‘匕’而加上一個‘子’這說明是當人老了之后由兒子背著。這就是‘孝’字作為一個當代中學生,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孝道。讓‘百善孝為先’從我們這里繼續流傳下去。
山東濱州鄒平縣第一中學高一19班高一:劉聰
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古時候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百善孝為先”。現在的社會潮流變化得越來越快,有的人受社會潮流的影響,因為各種理由不孝敬老人,許多老人被子女拋棄、虐待。但是這些不孝順老人的人有沒有想過,你的父母不僅生了你,還辛辛苦苦地把你們養大,他們用無盡的愛來包容你、指引你、幫助你,而現在他們老了,你們連基本的關心和撫養都做不到嗎?
古代有一個叫黃香的人,他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非常孝敬父母的他,在母親生病期間,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后,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里,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里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兒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里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里,給他鋪好被,然后脫了衣服,鉆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后,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夸獎黃香。
古代人尚且如此,我們現在卻有些人不去盡孝道,受到社會的唾棄。
我曾在《今日說法》的電視節目中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人把他80歲的老父親趕進了一個小木房,不給吃,不給喝,老人全靠鄰居的幫助才得以生存。我看了以后很生氣,長輩們都應該被尊重,何況是自己的父母呢?現在為了維護老人的合法權利,已經有許多相關的法律出臺了,不過,我相信,老人更希望看到的是自然流露出的真情,而不是被法律所迫的親情。
在這里,我向那些不關心老人的人呼吁:關愛你的父母吧,他們曾經為你付出太多太多!現在他們老了,需要你們的關心和幫助!
原文:百善孝為先,萬惡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所以是萬惡之首。
出處:晚清近代著作《圍爐夜話》。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
釋義: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里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
造句:
1、百善孝為先。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自己無權交托自己出去。
2、萬惡為首,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父母給予我們很多卻從不向我們索取,我們難道不應該孝敬他們嗎?是的,孝心能使家庭關系更加和睦,長輩與晚輩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八年級百善孝為先的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八年級百善孝為先的觀后感1從小媽媽就常教導我,身為一個男孩子,應具備的優點就是修養、品質與孝恩。
百善孝為先,“孝”是什么,是兒女奉養父母,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間無處不充滿“孝”,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應當做的事情,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就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
對兒童來說,孝或許不能這么完美的表現出來。但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去詮釋它,讓它變得更具有好處,而不徒有虛名。
我認為自己做的不錯的地方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媽媽下班時我會主動幫媽媽倒水,爺爺生病時我幫爺爺蓋被子,妹妹哭時我安慰妹妹...
曾記得媽媽懷妹妹時,肚子很大,行動不方便,爸爸要上班,我成了媽媽的左右手,渴了我幫媽媽倒水,過馬路時扶著媽媽,嘔吐時幫媽媽輕輕拍背,有時候媽媽容易餓,時不時我會提醒奶奶煮好蛋,肚子餓了我就給她拿,媽媽上洗手間,地上有水很滑,差點摔倒,我第一時間沖到門口,媽媽打開門,看見我,眼里是欣慰的淚水,媽媽說,十月懷胎雖然辛苦,但是有一個這么懂事體貼的兒子,一切都變得很美好,媽媽逢人便夸,小虎仔是一枚小暖男。
其實做個有孝心的兒女并不難,想想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是多么偉大!我們能給的也許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也許是微不足道的關心;也許是一起吃個家常便飯:也許是一個輕輕的擁抱...用心去做,在孝心的天秤上已經無價。
我愿繼續做一名新時代的小孝星,做孝敬長輩的傳承人。
八年級百善孝為先的觀后感2童年的日子五彩繽紛,許多事都隨著時間而被淡漠,但是有一件事卻令我一直難以忘懷……
那天,我和往常一樣走在上學的路上,路上雖然車水馬龍,路邊的汽車的轟鳴令我感到厭煩。可是有一個聲音卻令我更加厭煩。
那是一個小女孩的聲音,是路人紛紛圍過來,就連上學的學生也為了湊熱鬧而忘記了上學的事。他對她的爸爸說:“你好煩!踩的水都濺到我的衣服上了!”
小女孩的爸爸面對著這群“觀眾”顯得有些尷尬,他還連聲向女兒道歉,女兒卻揚起下巴,做出一副高傲的樣子來,說:“對不起?對不起有用嗎?對不起就可以讓我的衣服變干凈嗎?”拜拜看了看周圍的觀眾,小聲的對女兒說:“給我一點面子,這里好多人,或加重再說,好嗎?”女兒這才意識到人們紛紛向他投來責備的目光,女兒也不希望丟面子,所以找了個人群稀落的空子鉆了出去,仿佛像逃過那些不同的眼光。
爸爸追向女兒,一直安慰她,還拍了拍她的肩膀。女兒對于這些突如其來的動作,受寵若驚,可是他還是不肯原諒爸爸。擺出一副公主架子;頭也不回地往學校走去。爸爸十分無奈,好似有想去安慰她,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幾分鐘后父女兩人來到了學校,爸爸向她搖了搖手說:“上課認真聽講,放學趕快回家。”爸爸無奈的搖了搖頭,深呼吸了一口,仿佛如釋負重的一樣又走了回去。
我現在已經走出了學校,可是路上那一幕幕卻一直在我的心中。或許這件事情真的是他爸爸的錯,可是他忘了,忘了那件衣服是誰給他買的;忘了他的命是誰給的;他地一切都源于誰?難道他不知道嗎?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是啊!父母養育了我們,給予了我們一切。所以我們也要感恩,而不要恩將仇報,這件事雖發生在小女孩身上,可是它卻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中,時時刻刻提醒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八年級百善孝為先的觀后感3“無規矩不成方圓”,自古以來規矩都很受人們青昧,“江南第一家”就是以良好的家風和嚴厲的家風聞名天下,因此良好的家風對一個孩子的未來是多么重要啊。
可以說,很多名人的家庭都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多少人又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呢?家風的好壞取擇于父母的做人的品質,兩個品質好的人,教出的子女又會壞到哪去呢?
我的父親是個普普通通的工人。有活時,就常年在外頭,過年過節也不回家,家里的一切都靠母親打理。沒活時,就在家種菜,整天泡在田里,不讓自己閑著。
可是,那一次,在外的父親放下了手中的活,急急忙忙的從工地趕回來了。原來,奶奶病了,父親才如此著急。回來后,父親便日日夜夜陪在奶奶身邊,吃喝拉撒都照顧得無微不至。姑姑們看父親幾天幾夜沒好好休息了,想幫忙照顧,讓父親回去好好睡覺,父親不同意。“放心吧,這也是我們的媽媽呀!”姑姑勸父親,軟磨硬泡終于把父親支走了。盡管姑姑們把奶奶也照顧得無微不至,可父親還是不放心,隔三差五的就來檢查姑姑的工作,直到奶奶康復出院了。離開的那天,父親對奶奶千叮嚀萬囑咐,都是一些“保重身體”“別累著了”“注意休息”的話,奶奶都一一答應,父親才依依不舍得回去工作。
我看到過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孝順的兒子,他有一個雙目失明的父親。一次他們去吃面,兒子很大聲的叫了一聲:“兩碗牛肉面!”然而,卻又小聲的對服務員說:“請麻煩把我的那碗換成你們店里最便宜的面,謝謝!”面上來了,兒子悄悄的把身上帶的牛肉全放進父親的那碗面里,然后遞給父親。父親接過面,用筷子撥動著面,一邊不停地把碗里的牛肉挑出來夾給兒子,一邊說:“這家店真厚道,這么多牛肉。”兒子一聲不響的接受了父親夾來的牛肉,過了一會,又悄無聲息地夾回父親碗里。”
原來兒子的“兩碗牛肉面“是叫給父親聽的,自己吃的其實是最便宜最難吃的面,父親把自己的牛肉夾給了兒子,兒子又夾回來,這看似小小的舉動其實都包含了父子之間濃濃的情誼,父親愛著孩子,兒子孝敬父親,兒子都想著父親,為父親好,從未想過自己,這種孝心難道不是最美好最純潔的嗎?我為這個兒子的孝心所感動。
不知從何時起,我對對孝敬父母的人都充滿敬意,黃香溫席讓我為之敬佩。而對于不孝敬父母的人,我會為之厭惡,對于“啃老族”我更討厭。這都是父親的緣故吧!
這是父親教給我的——對父母的孝心永遠都是人世間最美的語言、最貴的禮物、最好的報答!
八年級百善孝為先的觀后感4百善孝為先,孝,乃是中華傳統之美德。
古人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吳郡的陳遺,在家十分孝順。他的母親喜歡吃鍋底的焦飯,陳遺擔任本郡主薄時,就常常帶著一個口袋,每次燒飯,把焦飯收藏在那個袋子里,回家送給母親。后來遇上孫恩攻打吳郡,太守袁山松當天就出兵討伐。這時陳遺已經收藏了數斗焦飯,來不及回家,只好帶著從軍。雙方在滬瀆作戰,官軍失敗,士兵潰散,逃到山澤之中,很多人都餓死了,唯有陳遺依靠焦飯活了下來。當時的人認為,這是老天爺對他純厚孝行的回報。
孝,是無處不在的,有時是一碗不起眼的粥,有時是一件親手做的衣服,有時是電話中一句親切的問候……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我的奶奶就是這樣的,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訴我,什么是孝。
太奶奶生病的時候,奶奶無微不至地照顧她:冬天水太冷,天才蒙蒙亮,奶奶就從床上爬起來,燒好熱水等太奶奶醒來,為她洗臉、擦腳,幫太奶奶洗換洗下來的衣服、床單,一刻不停地忙碌著。每次忙進忙出,雖然是寒冷的冬天,奶奶還是累得大汗淋漓,氣喘吁吁。不僅如此,為了照顧太奶奶,她自己整天蓬頭垢面的,連頭都沒時間梳,臉也沒時間洗。當別人都在空調房里或火爐旁取暖,奶奶卻在不停地忙碌,就像一個不停轉動的陀螺。為了方便照顧太奶奶,奶奶在太奶奶的房間里打了個地鋪,晚上就睡在太奶奶的旁邊。她每天夜里都要扶太奶奶起來上好幾次廁所。因為太奶奶胃口不好,奶奶必須變著法兒給太奶奶弄吃的,有時是胡蘿卜粥,有時是紅棗銀耳羹,有時還會做些美味的小糕點……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奶奶累得嘴上長滿了瘡,但是她還是堅持親自照顧太奶奶,直到太奶奶離開的那一刻……
可能正是受了爺爺奶奶的影響,爸爸媽媽也都非常孝順。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不只是在口里念著,更重要的是要付諸于行動。在閑下來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會陪伴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身邊,拉拉家常,讓他們享受到天倫之樂。
孝,是中華傳統之美德,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吧!幫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給爸爸媽媽一句溫馨的問候,用最真摯的感情向爸爸媽媽大聲說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八年級百善孝為先的觀后感5“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動物對待自己的父母,都尚且有感恩之心,懂得孝敬父母,我們人更應當如此,“百善孝為先,親恩須回報”。
我的鄰居有一位老奶奶,她很早就失去了自已的丈夫,自己含辛茹苦地把兒子拉扯成人,與兒子兩人相依為命,老奶奶患有糖尿病和靜脈曲張,導致她腿上的傷口總是潰爛流膿,行動不方便,但他的兒子無論平時上班多忙,都會每天按時帶他的母親去醫院換藥。
同學們,我們從哪里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長大。為了給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時候,我總把這當做天經地義,因為我不知道,也不了解父母的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兒女有了快樂,最為之開心的是父母;兒女有了苦悶,最為之牽掛的也是父母。舔犢之情,父母之愛,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以及其他素養如何,他們都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
然而,同學們,你們是否捫心自問過,我對父母的掛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過父母的生日?民間有諺語:"兒生日,娘苦日。"當你在為自己生日慶賀時,你是否想到過用死亡般的痛苦讓你降生的母親呢?你是否曾真誠地給孕育你生命的母親一聲祝福呢?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體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但據報道,今年北京某中學的抽樣調查卻顯示,有近百分之五十的學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了。同學們,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么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
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體諒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為父母是理所當然為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已經足夠的偉大,且將我們養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地為我們付出,我們就別再一味地索求他們的付出。感恩吧,感謝父母們寄予的一點一滴。
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樂!
關鍵詞:教育;護理;孝為先;實驗教學;綜述文獻
儒家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居于儒家倫理思想之首,是維系家庭和社會和諧關系的道德準則。一直以來,中華民族號稱禮儀之邦,其實質是以孝行為為基石[1],古語“百善孝為先”,孝是最基本的道德觀念,體現了仁、禮、德,正如中國歷史學教授錢穆所說,中國文化是“孝的文化”,其他的一切德行都根源于此。護理學專業創始人南丁格爾在十九世紀就指出,護理專業是充滿仁愛的特殊職業。目前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因護理工作繁忙忽視倫理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導致患者和家屬對護理服務質量不滿意,甚至引起護理缺陷和糾紛,影響護理人員的公眾形象。護理人員倡導孝文化,是對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的內在素質要求,也是人文關懷在護理臨床工作中的作用、價值、地位的具體體現。
一、我國護理專業護生人文素質現狀
我國多年護理教育只重視護理專業知識的灌輸和護理操作技能的培養,往往忽略護士人文素質的養成教育,導致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的人際溝通交往能力、心理素質等相關人文素質較差[2],在忙碌的護理工作中更易出現護患糾紛。文獻調查顯示78%的護士對護理人文文化知之甚少;91%的護士在校期間未接受過規范的護理人文課程學習[3]。護生在護理技術操作中缺乏護理人文關愛,與患者溝通不良。
二、孝文化在護理實驗教學中應用研究的必要性
孝文化與護理相關研究主要是體現在人文關懷方面,即教育思想與護理課程設置及管理模式方面,加強護生對孝文化的理解[5]。中國人口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全國老齡委辦公室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總數將超過3億,平均每年增加1000萬老年人口[6]。加強發展老年人護理康復服務,推進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更加急切的需要一只具有高素質、高文化的護理專業隊伍,也對護理教育人文文化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我國的護理教育只注重護理操作技能的學習,忽視對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學生人文文化能力的培養和發揮[7],護生在護理操作技能中缺乏護理人文關愛的情感,與患者溝通效果不佳[8],雖然在護理實驗教學中重點強調了告知操作注意事項和解釋目的的重要性,但護生在實訓中往往生搬硬套,呈現的是機械化、刻板、語言生硬缺乏情感的人際溝通,體現護理人文關愛不夠[9]。據統計在護理缺陷中,大約有55%是由于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較低和敬業精神缺失所造成[10]。國內外研究[11]表明:在護理操作技能中實施有效護理人文關懷,可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質量及患者和家屬對護理人員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12,13],也是保證護理安全的有力措施。崇尚儒家百善孝為先思想,實施護理人文關懷教育,為臨床培養具備護理人文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現代護理職業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
三、孝文化在護士人文修養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一)實施方法我校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在大一學生(第一學期)凸顯護士人文素質的課程《護士人文修養》中,對涉及護理倫理和人際關系等人文素質的相關知識,進行深刻的講解、灌輸“百善孝為先”的思想,編印孝順篇、孝是寬容、孝是報答、孝是耐心等資料通過網絡發給學生閱讀,強化理念。研究的對象是15級護理專業學生,隨機對300名護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護生第一學期完成《護士人文修養》的理論教學,“百善孝為先”的思想已經融合教材,完成灌輸和理論部分的深刻講解,將編印的孝順篇、孝是寬容、孝是報答、孝是耐心等資料借助信息化設備傳給學生閱讀,如網絡QQ等,不斷增強孝為先的理念。第二、三、四學期實驗組護生將分別進行課程《基礎護理技術》Ⅰ、Ⅱ、Ⅲ的學習,在護理實驗教學中進一步進行“百善孝為先”思想的干預,同期通過《當代學生孝觀念現狀調查問卷》、《護理專業學生孝為先思想綜合評價表》和《基礎護理技術操作中溝通技能評價表》等量表進行對比作進一步的研究。對照組按照原有的高職高專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計劃進行人才培養,沒有進行孝文化的干預。實驗組和對照組護生第一學期完成《護士人文修養》的理論教學,實驗組“百善孝為先”的思想融合教材《護士人文修養》的教學,進行有效的孝文化干預,對照組按照原有的高職高專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計劃進行《護士人文修養》的教學,通過護士行為禮儀和病房禮儀十六項實驗項目進行考核,并舉行護士禮儀大賽,進行實驗組和對照組效果評價。第二、三、四學期實驗組、對照組護生分別進行課程《基礎護理技術》Ⅰ、Ⅱ、Ⅲ的學習,實驗組護理實驗教學中進一步完善“百善孝為先”思想,通過期中和期末操作技能考核以及護理技能大賽進行實驗組和對照組護理人文關愛和人際溝通能力評價。通過《護理專業學生孝為先思想綜合評價表》和《基礎護理技術操作中人文溝通技能評價表》等量表進行對比研究。
(二)應用效果
1.有助于提高護生的人文關愛能力
護士人文關懷的實質就是一種充滿愛心的人際互動,是護生將獲得的知識經內化后自覺給予患者的情感表達。護生對孝文化的認知是其表現出良好關懷行為的必要前提。經研究將孝文化應用到護理實驗教學中,大大提升護生的人文關愛能力,在進行護士行為禮儀和病房禮儀十六項實驗項目考核及護士禮儀大賽中,實驗組護生的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孝文化有助于培養護生以人為中心的理念,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14],從而提高護理關愛能力。
2.有助于提高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將“百善孝為先”思想融入教材,編印孝順篇、孝是寬容、孝是報答、孝是耐心等資料不斷增強護生孝為先的理念。在實驗教學中,應用角色扮演法不斷強化孝文化理念,增強護生服務意識。期中和期末護生護理操作考核及護理技能大賽進行效果評價,發現實驗組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在進行《基礎護理技術操作中溝通技能評價表》量表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的人際溝通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將孝文化應用到護理實驗教學中,通過角色互換和糾錯法,不僅使護生深刻認識到人際溝通的重要性,也不斷提升了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3.提高護生學習護理專業的興趣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的道德準則。將“百善孝為先”思想融入理論教學和日常生活,編印孝文化等宣傳資料,使護生注重養成教育,在角色扮演和互換角色及糾錯法的實驗教學中,培養了護生對護理專業學習的興趣,在組織護理技能大賽中參加報名和獲獎的護生中,對照組的參賽和獲獎人數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語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人文關愛的作用和地位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日益凸顯其重要性[15]。將“儒家百善孝為先”的文化思想應用于護理專業實驗教學中,與傳統護理實驗教學進行對比,以研究“儒家百善孝為先”文化在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護理先驅南丁格爾曾經說過“護理是充滿愛心的行善之事”,在當今護患溝通矛盾日趨尖銳的新形勢下,在護理實驗教學中提出“百善孝為先”的理念,培養護生“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的同時養成“百善孝為先”的思想。
經研究表明孝文化促進了護理專業學生規范操作行為,自覺履行護士義務,在護理實驗操作練習中避免生搬硬套、機械化、刻板、語言生硬或缺乏人際溝通能力,體現了護士關心照顧病人,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不僅提高護理專業人才的人文素質和患者的滿意度,也提升了用人單位對我校培養護理專業人才的滿意度,有效降低護患沖突和不良事件的發生,大大提升護理人員人際溝通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滿意率,為培養高素質護理專業人才提供可靠依據,有效保障臨床護理工作的安全。
參考文獻:
[1]汪永麗.道德講堂講稿選登,2015(8):32-33.
[2]林遠輝.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及應對方式調查[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4):113-114.
[3]席波,李軍,孫付勝.試論整體護理模式對護士人文素質的要求[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6,(7):446-447.
[4]黃弋冰,許樂.護理專業學生人文教育需求狀況的調查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0B):61-62.
[5]朱明霞.護理教育與仁愛關懷[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5):1737-1741.
[6]中國新聞網.老齡委:2013年底中國老年人口總數將超過2億(2012-09-05).
[7]賈啟艾.整合文化資源.拓展護理事業[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6,19(5):100-101.
[8]王文生,邪艷會.護患溝通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7):96-97.
[9]李衛君.護理技能操作培訓工作中的困惑與思考[J].現代護理,2010,7(27):89-90.
[10]胡愛明,劉耀輝.護士人文修養[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8.
[13]王菊吾,陳愛初,胡安瑜,等.住院患者對護士關懷照護需求的調查[J].護理雜志,2005,22(1):34-36.
[14]郭瑜潔.護理人文關懷教學策略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1,18(3A):20-21
張曉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這個字,老在上,字在下,古人造的何止是字,而是給人類定下了一個規矩,這就是孝的內涵。
昨天我看了中央一套的節目《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晚會》最崇拜的就是16歲的邵帥哥哥,邵帥哥哥為患有白血病的媽媽捐獻骨髓的事令我感動。
邵帥的母親得了一種白血病住進了醫院。邵帥在家里和他的奶奶生活看。而邵帥并沒有把軟弱的一面呈現出來。他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每天早上六點多,他就起床為母親做飯,給母親送去。途中他要轉兩次公交車,一共要1個多小時。上午11點多,他來到醫院,雖然只能通過視頻看到母親,但是這卻是他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他幾乎成了這把椅子的常客。每天晚8點,邵帥坐車回家。他這樣已經有1個月了。他每天不只是送飯,不但要承擔買菜,還到銀行存款??。
大家上午好!
秋高氣爽,金桂飄香。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農歷九月初九。《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又因為“九九”與“長長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因此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在這樣一個喜慶吉祥的日子,我首先代xxx公司全體員工,祝現場以及全天下的老人們,重陽快樂!
今天是重陽節,很高興能與這么多叔叔阿姨相聚在xxx文化藝術節,今年文化藝術節的主題是“百善孝為先”,希望我們親愛的叔叔阿姨們能夠在這里度過一個快樂的重陽節。同時也希望借此機會,讓我們的年輕人,能夠停一停追逐生活的腳步,留下多一點時間來陪陪我們的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不要忘記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傳統——“百善孝為先”。
時光荏苒,xx公司迎來了第20個重陽節。20年開拓進取,xx公司累計開發土地近千畝,商品房開發體量達50萬平米,公司員工近300人,經營領域涉及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酒店管理、幼兒教育、貿易等多個行業。今天的xxx已從昔日的荒蕪人煙華麗轉身為繁華大城。20年坎坷創業路,今天xxx的繁華離不開xx人“務實創新”的努力,更少不了xxx3萬業主大力支持。
xx20年,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您的支持,每一項榮譽都融入了您的真情與厚愛,因為有你們,我們才有創新的動力,因為有你們,我們才有前行的助力。xx人始終懷著一顆感恩對待每一位關注xx,支持xx的朋友。
走過20年,xx感謝有你!愿我們共同攜手,共建和諧,讓xxx社區大家庭變得更加美麗!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女,現年41歲,個體工商戶,鎮村委一組人。一提起,村民都說她是個好兒媳,是全村學習的楷模。自過門以來,她便毫無怨言的擔負起照顧公婆操持家務的責任。無論嚴寒酷暑,她十幾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公婆的起居生活,并且從未與公婆起過爭執,總是處處以禮相待,時刻謹記孝順公婆的責任。在早些年,家里比較困難,丈夫為維持生計不得在外務工掙錢。整個家的重擔就落在她的肩上。每天天剛亮就要起床做好飯,洗完衣服,然后出去工作。晚上回來在外勞累一天的她也從來不讓自己的婆婆做飯,總是搶著做。
近些年,家里生活逐漸富裕起來,蓋起了新樓,丈夫在外做生意,自己和別人合伙在縣城開了一家酒店,她也自然而然地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酒店的管理上。不管店里生意忙不忙,她總是會抽出部分時間來,燉一些湯做些好的為兩位老人補身體。由于兩位老人生活節儉,舍不得花錢,她總是默默記在心里,夏天為老人買風扇,冬天置辦電熱毯。她的噓寒問暖,讓兩位老人感動不已。逢人就說:“我倆命好啊,有這么個好兒媳,比自己閨女還親,是我們的福氣”每次聽到二老這么夸獎她,她總是笑著說:“做這點事沒什么,給后輩做榜樣,以后自己的孩子也會這樣孝順我們的。”十幾年下來,她與老人無話不談,家里有什么事情老人也是交給她決定。一家人和和美美,很少出現矛盾。
不僅是一位好兒媳,還是一個好妻子、好鄰居、好母親,她是一個非常樂于助人的人,每當碰到有困難的人她總是會盡力去幫助,俗話說:“大成就源于小積累”她的好大家看在眼里,久而久之,她就成了眾人皆知的好人,每當談起她,總是少不了幾句夸贊的話,成為了眾人皆知的楷模,村里面其他的媳婦在她影響下,也越來越孝順。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為本”她的那些小小的奉獻還是這句話的最好體現。孝是衡量一個人道德的根本標準,如果一個人連孝順父母都做不到,何來大成就?她的孝順,讓我們看到了道德的升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