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英語教學設計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二語言寫作中語言不得體現象成因探析
母語閱讀能力和外語水平對外語閱讀的影響
三種高中英語教材的對比分析
高中生外語焦慮源及其關系的個案研究
高中英語教師教材使用情況調查
高中生英語閱讀現狀調查
高中生英語學習元認知策略使用情況研究
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
高中英語課堂的三步增量法
英語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問題例析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文本再構的實踐
高考英語任務型閱讀試題評析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與思考
新課程下初高中英語學習的過渡問題
初中英語自主閱讀教學探究
論中學英語教師的自主發展
說課
評課
“我與‘新標準’的故事”征文大賽通知
第六屆“新標準杯”基礎英語教育教學論文大賽通知
語法教學的理論與原則
英語課堂任務的內涵、特征、類型及設計
在中學英語課堂實施任務型教學的意義
學習策略訓練對聽力元認知意識的影響
教學時間分配與英語寫作錯誤分布的關系
初中學生英語學習風格調查研究
詞塊策略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空白理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英語學困生的預防與轉化
通過設立“英語日”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實驗研究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
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施
從兩個教學片斷探討有效提問的設計
高中英語常見書面表達試題及解題策略
任務型閱讀試題的命題特點及解題策略
任務型閱讀試題命題思路及對教學的啟示
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聽力策略訓練
英語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誤區及對策
外研社向全國八省市捐贈千萬元中小學在線教育產品
閱讀認知模式的運作及其應用
對批判性閱讀教學的幾種誤解
英語浸入式教學的語言輸入策略
學生自評和互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從社會互動視角看初中英語教師的中介作用
初中英語觀摩課上的師生互動
圖式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聽力教學
基于教材的高中英語重組教學
整體語言教學觀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語篇微觀分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高三英語復習課聽課效果的調查及啟示
任務型英語教學案例及點評
新課程下如何進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
英語中考模擬試題中書面表達題的命制
高考英語任務型閱讀試題評析及備考建議
2009年高考英語山東卷試題評析及備考建議
聽寫在初三英語復習中的應用
高三英語教與學的思路及策略
對英語教學設計的再認識
在英語報刊閱讀中滲透情感教育
morethan的基本用法
《基礎英語教育》——一個展示英語教科研動態與成果的良好平臺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體裁教學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對學生應掌握的語篇體裁和題材作了明確描述,如“能讀懂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能識別不同文體的特征”。這些體裁和題材不僅與高中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連,還與他們未來的工作和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各省份高考英語命題也在聽力、閱讀和寫作中體現了體裁和題材多樣性這一特點。以閱讀理解試題為例,所選文章主要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和描寫文。題材包括社會與文化、教育、人物故事、自然與人、個人經歷與情感、旅游等等。高考對這些體裁與題材的考查要求學生除了在平時閱讀中多涉獵這方面文章,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向學生灌輸體裁方面知識。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要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還要培養學生養成英語的語篇意識,近些年來,體裁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用的越來越多。 體裁教學法強調的是相互交流合作,而閱讀教學正是屬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的過程。
一、傳統閱讀教學法存在的問題分析
1.1自下而上閱讀法存在的問題
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需要注重英語語言的知識點, 將閱讀過程作為英語語言知識點的學習過程,學生通過這種閱讀模式只能夠見到了解課文字面的意思,沒有站在整體的角度分析語言的真正意義,學生雖然能夠掌握英語單詞、句型的具體含義,但是由于沒有整體連貫性, 無法綜合認識整篇文章的語境語義,也無法了解作者的創作意義和思想。 因此,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僅僅采用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1.2 自上而下閱讀法存在的問題
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需要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理解課文的整體意義,而不僅僅是掌握英語語言的單詞、句型的含義,學生通過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課文進行深入理解。 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養成主動理解課文整體含義的思維意識。 但是,該閱讀模式雖然明顯改善了自下而上閱讀模式中無法理解全文含義的問題, 也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包括過于強調學生對于課文整體的連貫性理解,忽略了詞匯、句型等知識點在閱讀教學中的關鍵作用。
二、體裁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的實施
2.1 教學思路
本文提出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案例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充分掌握英語記敘文的文體體裁特征,記敘文主要是以敘述故事情節為課文核心內容,整個記敘過程包括故事發生、發展和結束等,學生通過閱讀英語課文能夠找到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這六個要素,并且能夠迅速掌握課文主要內容。
2.2 教學內容
本文設計的教學案例選自人教版高中英語標準教材(必修版),Unit 4 中的“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一文。 課文屬于典型的記敘文文體體裁,包括了記敘文中必不可少的六個要素。
2.3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了解英語記敘文的文體體裁和敘述特征,即能夠快速找到英文記敘文的六個要素,短時間內能夠掌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課文主旨大意,對于段落細節內容也要能夠清楚明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在閱讀其他英語課文時能夠做到融會貫通。
2.4 教學過程
第一步:準備
首先,教師提出問題:“Do you like animals”,由這個廣泛性的問題引起全體同學的注意;其次,再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提出下一層問題:“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Why do you like it?”;最后,通過幻燈片向學生展示瀕臨滅絕的動物的照片,讓學生用英文說出動物的名字。
第二步:預讀
教師先將全體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再以分組合作討論的方法對以下兩個問題進行討論,討論結束之后每個小組選取一名代表發言,該過程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也鍛煉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第三步:閱讀
教師設定閱讀時間,在此時間之內使學生閱讀英語課文,閱讀之后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How many places does the carpet take Daisy to?
(2)What are the endangered animal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體裁閱讀法能夠幫助學生在短時間之內找到六個要素,從而分析英語課文的整體意思,抓住重要鍛煉的細節內容。
第四步:復讀
教師讓全體學生根據六個要素分組討論英語課文記敘的故事,再由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按照六個要素講述課文故事發生的整個過程, 并盡量按照自己的思路表達清楚, 教師也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提示,使學生在講述課文時能夠流利清晰。
結束語
體裁教學法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視角,即從宏觀角度建構閱讀教學。體裁教學法的引入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重視細節分析而忽視語篇整體結構把握的傾向,能增強學生體裁敏感度從而迅速準確抓住語篇中心大意。體裁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促使學生養成閱讀英語課文的語篇意識,從整體上掌握課文的結構特征和中心思想。 將體裁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相互結合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能夠起到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及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長,提高教師的素質和專業化水平顯得越來越迫切。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華東師范大學的葉瀾教授在其著作《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一書中的導言中說:“我們堅信,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新課程改革會引發英語教學領域一系列的變化,新課標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是學生發展、學校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新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是素質教育能夠順利實施并取得實效的前提,更是新課標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促進高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呢?
一、學習新教育教學理論
大多數高中教師在大學學習期間,已學習過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學科教學論等教育理論,但目前英語新課程標準融合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語言學習理論,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分別提出了相應的具體內容和標準。其中,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個方面的內容,情感態度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英語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英語教學中,文化主要指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等。若教師平時不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新課程理念。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要符合新課程的需要,教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努力適應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化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二、擁有精深的專業素養
當今英語教學新理論、新方法層出不窮,新教材的編寫以話題為中心,體裁和題材豐富。教師只有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網絡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英語教師應堅持閱讀各種相關英語報刊,關注學科最新發展,研讀中小學外語教學科研雜志。比較適合高中教師閱讀的刊物有:《新課程研究》《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基礎英語教育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英語教師》《現代中小學教育》《教學月刊》等。教師的教學思想就是從博覽群書中來,廣博的專業知識建構了教師的教學行動,從而適應多元化、開放化的英語教學趨勢。
三、參加新課程培訓
教師培訓是促進教師發展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應該把培訓與教育實踐和教育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英語教師培訓主要是探討英語教師如何用新教材,如何將新課程理念落實到課堂等問題。在實際培訓中,可用“請進來”的辦法,即請學科專家和名師作報告,講述新理念、新方法;也可“走出去”,即到高?;蛎Hィ垖<一驅W者面授,教師現場觀摩課例、聽學術演講。近年來,山東省教育廳進行的高中教師遠程培訓效果很好,借助網絡平臺,教師集中觀摩、討論和在線研討的方式,并輔以講座、作業、閱讀文本等。在研修中,教師與課程專家互動,很多教師通過這種培訓,更好地理解了新課程,解決了教學中的一些困惑。專家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給出了指導性建議,培訓創造機會讓教師參與探究過程,在發現、思考、解決問題中得到專業成長。
四、培養教學反思能力
英語教學反思能力是英語教師對教師所選教學目標的適用性及這一目標選定的教學策略作出判斷的能力,主要包括對英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自身教學行為、教學評估的反思。例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反思:Who are my students? How should I introduce this topic? Who should I call on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How can I explain this important point? 新課程提倡教師做基于反思的研究型教師,指出了反思的重要作用。教師通過反思發現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或小問題,然后研究總結教學規律,解決自己的教學問題,進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為教師的終身發展提供保證。
論文關鍵詞:高中英語;學困生;需求分析
一、引言
研究者認為長期以來,我國的高中英語教學經常忽視自己的教學對象,教師們不太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需求,從而導致教與學嚴重脫節,致使學困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我們談的基本是如何教外語,很少關心學生是如何學外語的。那就是為什么我們總是那么熱衷各種各樣的所謂新的教學法,熱衷這樣那樣的教材和輔導書,而很少研究學生實際的需求,很少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來制定教學計劃”[3]。然而學習需求分析能夠幫助教師充分了解這些學困生的學習條件、學習者知識、學習者技能和策略及學習動機等,并幫助他們認清學習目的,使他們最大可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及“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二、理論及文獻綜述
(一)學習需求分析的含義及理論概述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指在課程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與客觀需求進行調查分析,從而確定使學生學什么和如何學的問題。Hutchinson&Waters在1987年對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做出以下定義:“學習需求不僅僅是局限于目標與的需求,他們從必要性,缺乏和需要來分析。必要性的需求由目標環境的需求所決定,也就是說學生之所以學習語言就是因為需要在目標環境上讓其得到應用。”從內容上看,Hutchinson&Waters (1987)又將需求分析細分為:目標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s Analysis)和學習情景分析(Learning Situations Analysis )兩個方面。目標情景是指課程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目標,它是根據語言在實際生活中實際應用情況決定的。學習情景是指學生當前的目的語水平、學習環境、個人愿望、個人信念、學習策略、學習動機等與學習有關的事物。很明顯對于教學的意義就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并保持好這兩個方面的平衡,偏向于任何一方都是無益的。
(二)國內外學習需求分析的研究成果
語言教學中的需求分析理論起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最初應用于專門用途英語教學領域,主要關注目標情景下學習者的語言需求。隨著著眼點從關注學習者的語言需求到學習者學習需求的轉變,需求分析理論開始被應用到通用英語教學領域。從關于學習需求分析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成果來看,國外的研究已較為廣泛深入,成果頗多,而國內的研究卻較為滯后,在過去幾年里,我國對學生外語學習中的不同需求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如:王斌華(2003)對大學英語學習者學習需求的調查分析、管春林(2005)論需求分析在經貿英語專業可趁設置中的意義和方法等。這些研究為我們了解學生需求、提高教學效果產生了積極作用。但目前,學習需求分析主要集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余衛華,2002),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比較少見。基于此,本研究試著將學習需求分析運用到高中英語教學中,研究對象限定于學困生,以便幫助這些學生走出困境,明白自己學習英語的優勢,端正學習英語的態度,更好的掌握學習方法。
三、研究設計與實施
(一)研究對象
受試予這次試驗的學生共100人,他們是來自鄭州市3所中學,高一的學生。從調查問卷得出這些學生的特點在課堂上大都是被動、溫順的聽眾,不敢隨便提問,唯恐自己提出的問題受到別的同學的嘲笑,更不敢在課堂上向老師提出詰難。在考試中他們認為這些檢測根本起不了作用,考或不考一個樣,依舊是不會,因而每次考試都是亂寫一通。基于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探討分析,決定先把孩子們從恐懼心理、消極被動的狀態中解脫出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的形式。筆者參照了Hutchinson和Waters(1987)的理論框架,Oxford(1990)的語言學習策略研究和文秋芳(2001)的問卷設計,及結合教育部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設計成的。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學習需求的調查。第二部分是這些學困生對當前英語教學現狀的看法。為了統計方便,除了5個開放性問題外,其余50個問題全部采用量表選擇題,每題設5個選項,學生需要從五個選項中挑選一個切合自己的答案寫在問題后面的括號里。
(三)研究問題
該項研究主要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學習需求是什么?
2、當前高中英語教學現狀與這些學困生英語學習需求之間有多大差距?
四、數據分析和結果
(一)數據分析
1、從這些調查問卷中發現:92%的學困生很少體會英語成功的滋味,他們渴望獲得成功體驗的需求,哪怕是課堂上對老師的提問給予正確的回答也可以,因而導致他們越來越不想學習英語;84%的學困生覺得英語單詞記不住,記住又忘了反反復復沒有恒心,讓他們以為自己沒有較好的學習方法適合自己;67%的學困生認為在課堂上引起不了教師的注意,使他們喪失自信,英語成績越來越糟糕;從需求角度分析,學生注重較高層次的需要,即自我表現的需要、認知的需要、自我發展的需要。
2、當前高中英語教學現狀與這些學困生英語學習需求之間的差距表現在以下幾方面:教師作為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授者對英語教學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學生無法與教師在教學計劃、教學設計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對話與交流。這種單面向的很少顧及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要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失去了學習主動性,甚至徹底失去學習興趣。同時,在教學中學習好的學生受到教師的重視,而成績差的學生會有被忽視的感覺。這種狀況更嚴重傷害這些學困生的自尊心,挫傷對學習的積極性。因而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建構卓有成效的教學模式,是學困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加強他們學習主動性的關鍵?!队⒄Z課程標準》也指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要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交際的語言應用能力”[4]。
3、從個別訪談中發現,學困生認為英語詞匯是提高英語能力的首要障礙,其次是英語聽力方面的困難,而英語閱讀中的問題,主要是由于詞匯和語法等方面的困難所導致的。學困生對這些困難的形成大都歸因于學習方法不對或因失敗而導致的學習信心的喪失。
(二)討論及啟示
從調查問卷及個別訪談里得到,這些學困生普遍英語基礎差,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比較弱,在英語學習方面自我評價低,這與對英語的期望有直接關系。V.H.Vroom(1964)的VIE理論(Valence-Instrumentality-Expectancy Theo-ry)認為,期望理論是一種通過考察人們的努力行為與其所獲得的最終獎酬之間的因果關系,來說明激勵過程,并以選擇合適的行為達到最終的獎酬目標的理論。對于學困生來講也就是說,他們更多的是好的成績能否帶來積極的結果,如果他們認為達到的目標可能性越大,他們的動機強度就越高,反之,即已然。
【關鍵詞】英語 閱讀理解 教學設計
一、教學概述
1.教材分析?!陡咧杏⒄Z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階段的英語教育是培養學生英語素質的重要過程,它既要滿足學生心智和情感態度的發展需求以及高中畢業生就業、升學和未來生存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滿足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英語閱讀能力培養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一部分,這在英語課程教學中都能體現。首先,高中英語課程的設置、教材的選編都充分體現了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其次,目前高考英語試卷中,閱讀理解部分的題型占據相當大的分值比例。最后,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是進行信息查找、篩選和過濾的基本技能。
閱讀策略教學對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skimming技能是一種重要的閱讀策略,通過skimming技能可以快速把握文章主旨大意,從而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增強學生閱讀理解的信心,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興趣。
2.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學習獲取文章主旨大意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學習skimming技能的使用場景和方法,以及skimming技能在獲取文章主旨大意題中的應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會閱讀策略的使用從而提高閱讀效率,激發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提升英語閱讀的信心。
3.學習者特征分析。授課對象為高一年級學生,通過問卷調查得知,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現狀是:重視、有興趣、效率低。造成學生閱讀效率低的原因可能是老師不重視閱讀技能的培訓、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低和不懂得利用閱讀技能掌握文章主旨大意這幾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轉變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鞏固學習閱讀技巧,掌握skimming技能,提高閱讀學習效率,獲得信心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點。
4.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以問題式學習(problems-based-learning)的方式引導學生使用skimming技能獲取文章主旨大意。
(2)通過對課前閱讀練習的講解總結獲取文章主旨大意的方法。
(3)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的形式。
5.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閱讀材料、多媒體設備、黑板和粉筆
二、教學過程
Step 1 Greetings
Greet the whole class as usual. Now let’s take a journey from My Love From The Star(來自星星的你) to our love from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設計說明】以時下的熱播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開篇,在課一開始就提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摒除閱讀課枯燥無聊的印象,使得課堂能輕松愉快,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Step 2 Lead in:Reasons for the popularity of Beer and Fried chicken(啤酒和炸雞)
This year, My Love from the Star boosted sales of fried chicken amid the bird flu crisis, because the female protagonist said she adored “beer and fried chicken” as her favorite food when the first winter snow began to fall.
【設計說明】繼續以開篇話題相關的新聞引出本節課的教學點,即對英語閱讀主旨大意的把握。
Step 3 Find skills on how to get the main idea of a passage by checking up the answers to som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ask 1: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Tip 1: at the beginning
主題句(Topic sentence)在段首/首段:一個主題句常常是一個段落/文章的開頭,其后的句子/段落則是論證性細節。在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科技文獻和新聞報道中多采用這種式。
Example1: It’s in our everyday life that computers cause many problems. Let’s get back to using people instead of computers, before a mistake that we can’t put right.
Question: The writer’s main idea is : we’d better use people instead of computers in our everyday life.
Key information: the passage firstly states two interesting news items, 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news items, at last further example: computers make mistakes.The last paragraph is where the topic sentence is.
Tip 2: at the end
主題句在段尾。作者先擺出事實依據, 層層推理論證, 最后自然得出結論, 即段落/文章的主題。本文的中心思想在尾段得到體現,它是文章內容的結論。主題句在段尾的體裁通常是記敘文和說明文。
Example 2:
It’s good to make mistakes, and here is why. First of all, mistakes are a clear sign that you are trying new things...
Another good thing about mistakes is this:...
Finally, when you make a mistake you are much closer to success. Why?...
...If you accept and use your mistakes in this way, you can make great progress in your business and your career...
So go ahead and make mistakes. And learn. And grow. And succeed.
Key information: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e passage is in the Para 1 and restatement of it in the last paragraph.
Tip 3: at both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首尾呼應,為突出主題,作者先提出主題,結尾時再次點出主題,這種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常用于記敘文和議論文,但前后表述主題的句子不是簡單的重復,后面的表述往往有進一步的引申或發展的意味。
Example3:
...too hot a country! But to our great surprise, the tourism(旅游線) there is getting very well. Nearly all the year round the tourists can be seen coming and going.
That is because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In-the-Well Hotels” in Mali.
Question: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should be: The Well Hotel in Mali.
Key information: the first paragraph is the question and the next paragraph is the answer where the topic sentence is.
Tip 4: Three main steps:
First,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or find repeated/key words.
Second,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in our own words.
Third, compare it with the choices to see which one is the best.
【設計說明】任務二是通過例題解答提供了在文章沒有主題句時獲取主旨大意的方法,即通過鎖定關鍵詞的方法做出選擇,且總結了獲取文章主旨大意的“三步驟”。
Task 3: Conclusions
1.閱讀中主旨大意題的題型分類
2.主題句在文章或段落中的位置
3.解題方法Techniques
【設計說明】通過對閱讀理解的例題解答,歸納總結主旨大意題的考察題型和獲取文章主旨大意的技巧。
Step 4 Have a try
略
【設計說明】歸納總結方法和技巧后,通過實題演練,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并學以致用。
Step5 Consolidations
Firstly, skimming.
Secondly, judge styles.
Then,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Finally, make your choice.
Put yourself in the writer’s shoes! Practice makes perfect!
【設計說明】最后梳理英語閱讀獲取文章主旨大意的過程,理清思路,以便學生更好的實踐應用。
Step 6 Homework
來自2005 高考的它們 / Our love from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bout the main idea).
【設計說明】課后鞏固練習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爭取更好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獲取技巧。
三、教學效果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課前已經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掌握初大部分學生英語閱讀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方法,以問題式學習(problems-based-learning)的方式,課堂上采用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使用skimming技能獲取文章主旨大意,總結獲取文章主旨大意的方法,并進一步鞏固應用到學會閱讀策略的使用。課堂上學生的反應較好,聽課認真,課堂學習氛圍濃厚,不但激提升英語閱讀的興趣和信心,還提高了閱讀效率,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麗紅.淺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現代交際,2013(09).
[關鍵詞]語篇閱讀 閱讀興趣 理解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60050
一、簡要分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英語閱讀教學是整個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不管是什么樣的教學理論進行指導,編寫英語課文都是不可避免的。語篇材料既是英語知識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閱讀教學過程也就是對課文的處理過程。一方面來說,語篇既是語言知識輸入的來源,也是學生掌握語言技能的基礎和條件。另一方面來說,英語閱讀理解是各類考試的必考題型之一,而且占分比例較大,這是考查對英語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語篇閱讀教學的特點及要求
1. 分析語篇閱讀教學的特點
整體理解、內容和意義是高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要重點強調的,所以在課堂上講解詞匯和語法,對句子結構進行分析等,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課文。在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重點并不是語言形式,而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語篇閱讀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盡管講解語言知識仍占據一定的比例,但沒有占絕對主導地位。教師是在上下文中講解語言知識,是在篇章中開展的。在這種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在英語聽力和口語能力,溝通能力和寫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語言運用能力;但是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率以及提高他們的英語文化素養是最重要的目的。
2.語篇閱讀教學的要求
要想使閱讀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要求教師注意: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中所設計與實施的活動,應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能力等會對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有極大的影響。所以,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
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施的要求和步驟
[JP+2]語篇閱讀教學模式所強調的是對篇章進行整體理解,也就是說,教學應在教學內容的整體感知和整體場景中開展,理解整體內容。語篇閱讀教學會針對課文內容展開一系列前后相關的活動或問題,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課堂訓練時,要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另外訓練要做到準確,循序漸進,難度適中。語言訓練,重點在于語言內容,對語言知識進行適當的解釋,
特別是影響到課文理解的長而且難的復合句要做適當的講解。語篇閱讀教學以理解整篇課文內容為前提,學生運用已學語言知識瀏覽課文并且尋找重要語言線索,對所讀文章有一個總體印象,然后找出每個自然段的主旨大意和重要信息,對文章進行一個表層理解;在此基礎上,理解作者的目的和立場,對課文進行深層理解;然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觀點等。
在平常的英語課文教學中,語篇閱讀教學一般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進行操作。
(一) prereading:運用各種導入形式,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
為了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英語閱讀教學設計的第一步是prereading這一部分。通過這個部分,教師能引導學生很自然地進入到課文學習中來;并且這可以讓學生思維變得更加活躍,這樣,閱讀效率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現在所使用的高中英語教材內容豐富,涉及的題材包括日常生活、經濟、文化、科技、人物傳記等等方面,體裁形式多樣,例如記敘文、描寫文、說明文、議論文等等。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文章運用不同的導入方法,例如提問、展示圖片、介紹文化背景知識、猜測文章內容、教授相關詞匯、聽相關材料導入到課文等等。此外,還可以采用事先布置任務的方法。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要求學生在分享信息時要盡量用英語表達。通過這種方式,既讓學生練習了口語,又讓他們熟悉了課文中的相關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生就會對這篇文章產生濃厚的興趣,會迫不及待地去學習課文,把自己已知的信息和課文中的相關信息聯系起來,這樣就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盡管英語閱讀教學的導入方法有很多種,教師應根據每篇課文的具體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導入方法。判斷一個好方法的標準就是看這種方法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是否主動想學。
(二) whilereading:運用略讀和細讀對文章進行分層次理解
1.略讀(skimming)
略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技能,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忽略一些非重點信息,快速找到關鍵信息;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能逐詞逐句地讀,而是一個意群一個意群地快速掃描。在英語考試中做閱讀理解題的事實細節題時,這種略讀法非常實用。
為了讓學生盡快進入情境,筆者的做法是在閱讀課文前先提出問題,例如要學生找出時間、地點、人物等,讓學生帶著問題讀。閱讀時要求學生不要指讀、重讀等,這樣容易使獲得的信息很難整合,提醒學生不能一遇到生詞就查字典,而是要通過上下文、構詞法或者語法等猜測詞義。經常提醒學生文章中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通常是主題句,文章的首段往往點明主題,而文章的末段通常是全文的總結和歸納。
2.細讀(closereading)
對于課文中的一些較難理解的長而難的復合句以及一些重要段落要采用細讀法。通過深入細致的閱讀,能讓學生更深入領會課文各段的主旨大意,每個自然段之間的主要關系,以及課文中的一些細節。如此練習的目的是通過這一方法訓練學生的分析和概括等能力。
教師應該依據不同的英語閱讀材料,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指導他們尋找與主題緊密相關的具體事實和信息,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找到所提出來的問題,限時訓練對英語高考答題非常重要,因為這關系到學生是否能答完試題。
此外,在閱讀中教師應該提醒學生要根據課文內容所提供的事實進行推理判斷,切忌根據自己主觀想法進行隨意判斷,要以課文提供的數字、時間、地點等事實和關鍵詞作為推理判斷的依據;而且,還要根據文字的表層信息進行分析和邏輯推理,切忌以偏概全;在閱讀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到與問題相關的線索或關鍵詞。
(三)postreading:講解知識點,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1.精講
精講的主要目的就是對課文中出現的一些重點單詞、詞組,長而且難的復合句和語法等進行集中講解,并做適當的拓展和小結。同時,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及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教師應當適當地融入一些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和跨文化知識。比如一些長句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句子成分,并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
2.強化與鞏固
【關鍵詞】英語教學;專業成長;“三動”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2-0061-01
【作者簡介】馬岳年,江蘇省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無錫,214000)高中英語教研員,江蘇省特級教師。
我在無錫市北塘區名師工作室活動上認識了闕宏偉老師。闕老師通過多年教育實踐提出,要讓英語學習在“互動”中發生、讓英語課堂“生動”地流淌,學生最終才會“靈動”地成長,這“三動”英語課堂教學觀,我認為是起到了專家引領、名師示范、由區域帶動全體的作用。
闕老師學科素養全面,能契合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方向,注重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創造,是一個著迷于英語教學實踐的不斷研究、感悟、提煉以及再實踐的英語教師。他關注的是師生智慧的發展,倡導的是有生命力的課堂。因此,“互動”不僅是學習的需要、課堂的需要,也是英語語言學習的關鍵和方法;“生動”是興趣的保證,是生命力的彰顯;“靈動”則是智慧的生長,能力的拔節。
我曾多次參加“闕宏偉名師工作室”的活動,透過他的課堂教學,可以看出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到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充分展示了互動課堂的魅力。在課堂上,無論是教學素材的選擇、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還是學生學習的狀態、課堂的評價,都流露出一種生機、一種活力。教師語言生動風趣,板書流暢美觀,學生思維的火花綻放,因而教學智慧折射著靈動,師生的和諧助推著靈動。
立足教學,以書為伴,成就專業成長。讀闕老師的文章,我們能看到一個對教學實際遇到困難迎難而上的實踐者,看到一個對當下英語教學問題的擔憂者,看到一個在矛盾中前行的探索者。他提醒年輕的教師,英語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將來多一種語言,多一種交流的途徑。萬不可讓學生還沒有進行交流之前就已經對這種語言產生厭惡感。他說,教是為了更好地學,反饋要及時,評價是為了促進學;教是為了更好地學,教研就是反觀教學行為,讓教學更好地促進學習。
關鍵詞:課題研究 多媒體網絡 課程資源庫 高中英語教學
一、什么是校園課程教學資源庫
教學資源庫,其核心內容及功能包括并達到如下要求:保證教師能夠通過網絡進行備課、資料查詢、參與教師培訓等工作,保證教師能夠通過網絡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協作式、研究性學習等學習活動。資源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和規范性;資源內容具有權威性、實用性;資源更新及時、形式豐富、容量大。資源庫中設置學科素材、教參中心、課件資源、試題庫、教學拓展、教學論文、信息技術等欄目。
二、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和信息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理念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對學生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中心”的建構主義理念為校園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網絡輔助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僅是一門課程所提供的知識點,而且還拓寬了原有的知識面。
2.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改革理論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倡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觀察、體驗、實踐、探究和合作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充分開發課程資源庫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有效方法。這一理論要求教師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教師要為學生服務,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以人為本,以導為核心,牢牢掌握啟發、點撥、調控的主動權。這一理論要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學生是否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的全體性、過程的合作性、資源方法理念策略的開放性、知識習得的實踐性、學習成果的獨創性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這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謀而合,是建構網絡教學模式的重要理論依據。
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英語教學仍然以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為主,輔之以網絡資源,以達到改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它在如下兩個方面對教學活動起輔助作用:(1)提供一個支持師生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活動的有效環境,包括備課、授課、復習、答疑、討論、完成和提交作業、批改作業等。(2)為課程提供一個豐富的教學資源庫,支持師生通過網絡共享有關的課程資料,包括課程大綱、教材、講稿、課件、模擬考題、參考資料等。
三、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的優勢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其中利用現代的計算機以及在其支持下的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計算機,尤其是現代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不僅以其聲畫并茂、形象直觀吸引著學習者,而且它所能達到的師生交流、及時反饋功能也吸引了廣大的教師。具體來說,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系統突出多媒體和網絡兩項功能:多媒體教學通過視聽結合、聲像并茂、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視野,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并使外語教學突破了教學信息傳播的“時”“空”界限,使人們原本不能在此時此地聽到看到的知識信息不僅聽到了,看到了,而且信息傳遞的范圍廣了,速度更快了,地域更遠了,人的各種感官都得到延伸,教學視野不斷擴展,教學時間相對縮短。又由于是網絡,它可以完成其他教學輔助設備所無法完成的強化教學管理、保證師生交流的任務。
四、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媒體與網絡在聽力教學活動中
聽力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占著很大的比重,而傳統的聽力教學局限于老師說,學生聽;磁帶讀,學生聽。學生所動用的感官只有耳朵和手??菰锏慕虒W形式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而在多媒體與網絡環境下進行這項教學就要生動得多。例如:我把一學期的課文及單詞的錄音整理為mp3放在校園網與班級電腦上,學生可以自行下載,每天早讀,值日學生可以打開電腦,播放給同學聽與跟讀。利用《空中英語教室》進行聽力訓練。因為它配有相應的圖像材料有助于學生對聽力內容的理解,對人物對話語言所適宜的環
境有更深的了解,從而達到準確運用的目的。定期為學生播放原版電影或有聲讀物,如:titanic,gone with the wind,fair lady,brave heart等,培養學生語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聽力水平。網絡同時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遠程聽力訓練及更為有趣的活動形式。另外,我還向學生推薦了兩個非常有用的英語學習網站: listeningexpress.com,從中學生可以收聽voa special english, bbc world news等英語節目; 4english.cn,從中學生可以收聽收看非常有趣的英語節目,如:經典電影片段、電影配音、新聞聽力等等。
2.媒體與網絡在閱讀教學活動中
利用網絡收集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文字、聲響及圖像材料。僅僅是教材中的那么一點閱讀材料是遠遠不能達到高考所要求的閱讀水平的需要的。結合教材主題、增加富有時代氣息的真實性材料進行教學來豐富和拓展英語教學內容,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如在學習澳大利亞一單元時,我們可以隨著攝像機的鏡頭,跟隨英語導游,游歷廣袤的澳洲,觀賞澳洲特有的動物;在學習處理廢物一單元時,我們在教室里便可看到英語解說的回收利用廢紙和易拉罐生產過程的影片和利用風能的科幻影片。學習cloning一文時,可以利用flash,把晦澀難懂的克隆技術變的形象生動,易于學生理解,尤其是文科的同學。
3.媒體與網絡在寫作教學活動中
現實生活中學生使用英語的環境有限,網絡中的師生交流與互動為學生提供充分使用英語的環境。在學習選修8第2單元cloning時,本單元的作文任務為表達正反觀點的作文,我進行拓展協作訓練,將“手機的利與弊?”這一話題在我班的qq群里,讓學生發表看法,互動性很強。經過一定時間的探討之后,學生將自己的看法以習作的形式利用e-mail發給老師,老師閱讀后將學生習作中的一些好的,漂亮的句子與不夠到位或表達錯誤的句子分別摘錄出來,再在屏幕上點評,從而在互動中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這比單靠一根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省時,但高效多了。
五、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的結果
1.課程資源庫的網絡資源豐富了英語教學內容
網絡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輸入材料,校園網對網絡報刊、雜志和論壇進行分類和整理,通過鏈接和引用等多種形式將學生帶入適合自己需要的泛讀天地。
2.實現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利用資源庫網絡教學資源,教師不再是主要的知識源,學生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知識的探索者。在教學形式上改變傳統的教師“獨霸講臺,壟斷黑板”模式,寓教于樂,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去展示、去開發,打破課堂教學封閉性、單調性。
3.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正如應用語言學家s.p.corde所指出的,“我們實際上不能給學生教會一門語言,我們只能為他們創設一個適合于外語學習的環境?!闭n程資源庫輔助教學是建立在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控制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模式。課余時間學生可以點擊校園課程資源庫的網絡,根據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查詢所需的課件資源、試題庫等獲取信息,自主學習。
當然,要真正使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廣泛地運用于英語教學的課堂之中,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也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進。如:怎樣提高教學密度,合理安排課四十分鐘時間;如何使多感官的學習更好地符合認識規律,加速學習進度,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等;如何使資源庫為人所有,而不是使用者被資源庫的內容所牽制,未經篩選拿來就用等等,這些都是新的課題,需要廣大英語教師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解決。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7(5)
2.張明敏.網絡多媒體技術與應用[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2003
1、認真備課。既備教材,又備學生。
在領會大綱精神吃透教材的情況下,分析所教班學生(1班和2班)的實際情況,由于初高中銜接問題,加上學生基礎不扎實,就出現了部分原本初中的尖子生在第一次月考就不及格的現象,嚴峻的形勢使他們受到了很大的沖擊,部分學生開始放棄。這學期的重點是幫助他們認識到高中英語的重要性和與初中英語學習的區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了解了學生的情況,就應該從實際出發,我結合大綱要求,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設計。學生基礎差,于是在傳授新課的同時,結合初中知識,不斷夯實基礎,發展能力;在45分鐘的課堂里,提高效率,讓學生真正吸收每節所學知識。
精心利用材料。這學期我們選用英語周報作為教輔材料,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每周進行一到兩次聽力訓練,選用部分隨堂練習作為課堂鞏固練習。周報上的單選題、完形填空及閱讀理解,要求學生認真完成并及時講評(偶爾進行限時訓練)。講評結束時,通過聽寫等注意督促學生鞏固練習中的知識點。
2、努力活躍課堂氣氛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是想方設法激發,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英語是一門外語,對學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英語,就要讓學生喜愛英語,讓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經常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并以此來給他們加分,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為能順利通過模塊考試,都能積極的參與各種課堂活動,使課堂活躍起來。同時,多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一些英語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單詞接龍比賽等。幫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并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
3、不斷反思和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