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航空航天學科評估范文

    航空航天學科評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航空航天學科評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航空航天學科評估

    第1篇:航空航天學科評估范文

    (一)我國空管工程師的培養現狀目前,我國的空中交通管制員培訓主要集中在中國民航大學、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航學院三所院校,采取傳統的高考招生錄取培養模式。在課程體系方面,根據國家教育部與民航業主管部門的要求實施教學,包括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驗課、實習及論文[3]。由于3所院校在辦學背景、辦學理念及辦學條件等方面存在差異,長期未能形成統一的空管專業辦學規范體系,從而導致空管人才的培養質量參差不齊,在當前空管用人單位日益提高人才質量標準的前提下,規范體系的缺失顯然與之不相適應,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二)空管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目標本研究認為,應當結合我國大學的辦學指導思想和未來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行業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制定空管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目標,主要包括,(1)具有健全人格,具備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人文精神,具有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進行有效交流和團隊合作能力的高素質卓越管制人才;(2)具有堅實的航空、民航、管理等科學基礎知識,具有“寬口徑,深基礎”的知識結構,能夠發現和解決民航工程實踐問題和科研能力的綜合性人才;(3)扎實掌握空管領域專門知識與高級技能,能夠從事機場、進近、區域管制、空域、流量管理及飛行情報工作的高級技術與管理人才。

    二、培養空管卓越工程師的實施方案

    (一)重組通識和學科基礎課程體系依據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在原有空中交通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本研究重新制定了通識教育、校內學習、企業學習階段的培養標準、培養方案、教學計劃等方面的內容(圖1);將課程分為3個階段,學生在第1-4學期完成工科通識教育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實現“寬口徑、重基礎”的要求,達到“建立工程思想、拓寬知識結構”的目的,第5-6學期完成專業基礎課程,包括理論課程和校內實踐性課程,達到民航局法律規章中要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第7-8學期完成校外實踐課程,通過與各單位的密切合作來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二)注重空中交通管制技能的培養根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培養標準,在學生畢業時保持最低184學分不變的基礎上,通過壓縮調整課程學時和改革學分分配比例,本研究將學生參加實踐的周時數增加到56周,保證了強化管制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主要的實踐內容包括,(1)48學時程序管制,實驗內容包括程序管制模擬機操作、程序管制工作程序、飛行進程單使用、控制離場航空器放行間隔、簡單航空器沖突管制、復雜航空器沖突管制、航空器管制責任移交、特情實驗;(2)48學時雷達管制,實驗內容包括雷達管制模擬機操作、雷達管制工作程序、航空器雷達識別、航空器雷達引導、航空器精密進近的引導、航空器速度控制、航空器進場排序、簡單航空器沖突管制、復雜航空器沖突管制、航空器管制責任移交、特情實驗;(3)48學時機場管制,實驗內容包括機場管制模擬機操作、機場管制工作程序、放行許可、控制放行間隔、地面滑行實驗、起落航線管制、起飛管制、著落管制、機場綜合管制、惡劣天氣條件機場管制、低能見度機場管制、飛行沖突的調配、飛行延誤實驗、特情實驗、大流量機場管制;(4)64學時航行情報服務,實驗內容包括航行情報信息處理系統基本操作、電報綜合處理操作實踐、多種通告聯合撰寫、航行情報信息提取飛行前資料公告操作、航行情報信息綜合查詢操作、航行情報信息其他功能操作、航行情報講解服務。在增加技能實踐教學內容和學時的同時,為了促使實踐教學體系化、實踐教學有針對性,本研究認為,需要完善實踐課程教材和輔導材料的編寫,配備數量足夠的模擬機設備,聘請資深管制員來校上課,以保證實踐教學的精細化需要;還需要修訂“空管專業學生生產實綱”和“空管專業本科學生畢業設計大綱”,落實空管崗位實踐實習,鼓勵畢業設計與崗位實習項目相結合,注重知識的實際應用。

    (三)開設研究型、創新型實驗課程在校內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開展研究型與項目型的學習和設計型與綜合型的實驗項目都能夠幫助學生及早發現并發展各自的興趣、潛力及特長。校內實踐教學是改革原有專業培養計劃的重點,主要的綜合實踐環節包括:(1)64學時飛行程序課程設計,內容有飛行程序設計系統基本操作、非精密進近飛行程序設計、非精密進近障礙物評估、精密進近飛行程序設計、精密進近障礙物評估、反向飛行程序設計、直角航線設計、區域導航程序設計、離場飛行程序設計、機場最低運行標準、飛行程序設計報告撰寫;(2)32學時航圖課程設計,內容有手工航圖制作、計算機航圖制作系統實踐、機場障礙物A/B型圖的制作、標準儀表進離場圖的制作、標準儀表進近圖的制作、精密進近地形圖的制作、機場地面活動圖的制作、國內航線的制作與調整、國際航線的制作和優化;(3)16學時飛行計劃制作,內容有國內航線和國際航線飛行剖面規劃、巡航高度上當量風的計算及風的影響修正、飛行計劃相關圖表的使用、用簡化飛行計劃圖標確定國內航線燃油量實驗、用積分航程表制定燃油計劃、無備降機場的飛行計劃、目的地機場不能加油的飛行計劃;(4)16學時飛行性能分析,實驗內容包括飛行手冊的使用、航空器使用限制分析、典型機型爬升和巡航推力表的使用、確定航路爬升所經過的地面距離計算、起飛性能和起飛航跡仿真、巡航性能表的使用、著陸性能表的使用、利用著陸性能表確定參考速度。在校內實踐教學過程中,鼓勵教師采用探究式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及案例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建立穩定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目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航學院董事會由中國民航局人教司、航空公司、機場及空管局等30多家民航企事業單位聯合組成,校企聯合培養分為3個環節完成,其中,第5-6學期采用校企教學交互的方式,在實踐性課程的教學實施階段中邀請民航高級工程技術人員走進校內參與講授;第7-8學期組織學生到合作單位進行實習實踐和畢業設計,強調企業的集中培養。

    三、結語

    第2篇:航空航天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 大學生英語課外自主學習 英語角

    一、研究背景

    1.提高大學生英語課外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它要求學習者不斷地語言輸入和語言操練,最終達到有效的語言輸出。由于課堂上教學時間的限制,大學生課堂上語言知識的輸入量遠遠沒有達到要求,大學生課外學習就成為了課堂學習有效的必要補充。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單一,風格固定,大學生是被動接收英語知識,其效果昭然。如果大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英語,根據自己所感興趣的知識點作為學習英語的鋪路石,這將會不斷激發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積極發揮自身潛能,更好地創造性地進行學習。自主學習英語不僅能提高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能力,對學生今后發展也更有益處,學生在校園學習當中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進入社會以后,會主動通過周邊的環境汲取知識,自覺學習身邊人的優點,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素質。

    2.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提高大學生英語課外自主學習能力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最近幾年,“微信”作為新一代社交媒體已經成為社會熱點。“微信公眾號”的流行不僅為企業,政府,媒體等提供了發言和經營的平臺,也給教育和學習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智能手機是當代大學生不離身的工具,微信也是大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交軟件。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定期給特定的人群傳送文字,圖像,音頻等,還可以及時跟個體進行溝通和交流,大學生也很容易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接收和查閱信息和知識。將微信公眾平臺與大學生英語學習相結合,大學生可利用課外碎片時間,在任何地點,根據不同的學習需求,選擇不同形式的學習,這不僅會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大學生課外時間的利用率,還會提高大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

    二、英語角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

    201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英語系的支持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英語角創建了“南航金城英語角”微信公眾號,并向全院學生推廣。創建之初,英語角微信公眾平臺主要推送內容是每周一次的英語角活動通知。為了進一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這一優勢,更好地為校內學生提供英語自主學習的服務與幫助,2016年英語角成立微信項目組,經過多次討論,綜合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項目組將微信公眾平臺分為四大板塊:1. 英語學習和考試信息;2. 英語時事政治新聞;3. 英語電影音樂等娛樂資訊;4. 每周英語角活動信息。小組成員和指導老師在每一次微信文稿推送前對主題,內容進行反復討論,對微信文稿排版進行調整和完善,合理的運用微信公眾平_插入圖像,音頻,視頻等,以求給用戶在閱讀時能更方便和有效地獲取知識。

    三、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英語學習現狀調查及分析

    2017年1月,項目組通過問卷星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在校學生發放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05份,對問卷結果做了分析與評估。問卷對象覆蓋我院八個系別,文科生理科生分布基本均勻,反饋問卷的學生中男女所占比例也較為均衡,大一學生所占比例較重。問卷涉及了所調查對象的英語學習現狀,英語學習課內外時間分布,關注英語類微信公眾號對他們的影響等多個方面。調查中,我們發現,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作為獨立院校,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還是有興趣的,只有8.78%的學生明確表示不喜歡學習英語。調查學生中,差不多80%的學生關注了多個英語學習類微信公眾號,54.15%的學生明確認可了微信公眾號對他們的英語學習的幫助。43.9%的學生認為通過閱讀英語類微信公眾平臺的定期推送對詞匯量的提高有幫助;39.2%的學生因此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29.27%的學生認為微信平臺的定期推送對英語閱讀能力有所提高,25.85%的學生認為他們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增長了對外國文化的了解。調查還發現,我校大學生關注點比較傾向于關注英語類考試的信息以及國外電影文化信息,分別占到了66.34%和53.17%。同時,我們也發現,接近66%的學生表示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課內大于課外。在這種現狀下,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提高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能力是非常有意義的。

    四、對英語角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建議

    1.要抓住學生的課余休閑時間。通過我們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有65.85%的學生表示自己學習英語的時間大多是集中在課上。但不同系別的學生英語課的時間也不同。這對于非英語系的學生而言,僅僅只是接觸課上涉及的英語知識,實在是不利于英語的提高。而英語系的學生,雖然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多于非英語專業學生,但同時他們的專業也要求他們需要積累更多的相關知識,而這些知識,卻也不是上課所能夠全部涵蓋的。所以,抓住學生的課余時間,這對于我們利用微信平臺來提高英語能力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微信公眾平臺現在的標準是一天一條公眾號,應當充分利用這個限制,讓僅有的一天一條發揮最大的價值。同時,對于對大學生作息時間的安排來看,大多數學生喜歡在晚上八點至十點的時間玩手機。這就提醒我們可以在這段時間來進行推送,擴大閱讀量。

    2.閱讀內容要緊貼學生需求與興趣。從調查數據來看,有66.34%的學生對于英語類考試信息較為關注,53.17%的學生關注國外電影文化,37.27%的學生關注英語新聞時事。學生對于英語類公眾號興趣的側重點明顯,在公眾平臺板塊設置時應當,將此考慮進去,在滿足不同需求的同時,把興趣點關注較多的板塊進行優先處理并做重點推送。

    3.推送內容形式要多樣。對于英語學習,并不是只是筆頭上的考試,英語學習還包括更重要的口語和聽力方面的練習。所以這就要求我們的內容形式不單單停留在文字上。適當的語音功能,視頻功能不僅全方面的鍛煉學生的英語能力,而且可以使內容更加豐富,吸引讀者的興趣。利用公眾平臺來提高英語能力,最重要的是對內容的選擇,挑選有實用意義且內容足夠吸引人是我們需要努力的地方。

    五、結語

    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大趨勢下,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強大的功能,提高大學生課外英語學習自主能力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作法。將當下大學生喜愛的閱讀方式和英語學習相結合的模式,讓大學生利用碎片時間進行英語學習,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英語閱讀,聽力與寫作等。這種模式也讓微信成為不只具有社交,娛樂,商業功能的社交軟件,同時還具有教育功能的有效的學習工具。英語角微信公眾平臺作為校園內部非盈利性質的學習助手,更加貼近學生,在構建大學生英語課外自主學習模式上具有很大潛力。通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基于英語角微信公眾平臺提高大學英語課外自主學習能力是大學英語教育模式的創新,是提高大學生英語學習的新途徑,是可行的并且值得推廣的。

    由于研究時間較倉促,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對象也僅局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的在校大學生。對于如何完善微信英語公眾平臺,更好地為校內甚至校外學生提供實用的英語學習資訊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蔣倩.基于移動互聯網絡環境的大學英語協作學習模式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6(5):47-49.

    [2]徐曉靚.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開發和建設[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1):264-265.

    [3]韋宇.淺析基于微信開展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優勢[J].校園英語,2016(10):35-36.

    [4]趙煬.利用微信平臺構建英語學習磁場[J].讀與寫雜志,2014 (11):34-35.

    第3篇:航空航天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高校;外事翻譯;實例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0-0180-03

    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開展高校的外事活動過程中,特別是在和國外院校交流、對外宣傳的過程中,外事工作者很多時候需要把相關材料翻譯成書面英文,包括往來信函、對外宣傳資料、合作協議等。同時,高校的外事工作者也承擔著大量的口譯工作,諸如在國際會議、合作談判、學術交流、接待儀式等正式場合,和諸如陪同外賓參觀、飲食等日常非正式場合的口譯工作。因此高校外事工作中的翻譯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謂是國際交流合作中的一線工作,而提高翻譯水平將對于增強對外交流成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筆者作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從事外事工作的一員,在本文中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通過分析北航外事翻譯實例(主要以筆譯為主),希望對從事高校外事工作的人員有所借鑒。

    1.在某些高校的英文對外宣傳材料或者英文網站中,經常會出現對于學校概況的總體介紹或者專題介紹,其中不乏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從跨文化角度和宣傳目的角度考量,可以對譯意譯、改譯、注釋等處理,請看下面例子(摘自北航網站):

    (1)歷年的優良傳統賦予了北航深厚的校園文化,造就了學?!捌D苦樸素、勤奮好學、全面發展、勇于創新”的校風和“勇于創新、敢為人先,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篤行誠信、嚴謹求實、團結奉獻、愛國榮?!钡摹氨焙骄瘛?。Year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has given the university a profound campus culture,and bred the current school spirit of“simple living,diligent learning,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courageous innovation”and the Beihang spirit of“having the courage to innovate and to be good,working hard,being undaunted by repeated setbacks,sincerity,earnestness,being cooperative and dedicated,loving the country and honoring the university”.原文中出現了許多四字成語,整段文章都非常具有中國特色,在翻譯四字成語的時候,一般都采用意譯或者歸化的譯法,對原文進行解釋性翻譯,同時要注意盡量統一譯文的結構,比如譯文對于校訓的翻譯,都處理為名詞性短語,從內容和形式上都和原文最貼近。

    (2)學院本科教學過程注重寬口徑與特色人才培養的結合,設有信息工程專業、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光電信息工程和遙感科學與技術四個專業方向,其中遙感科學與技術是國防緊缺專業。The education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mphases on training the talents with wide caliber and specialty.The school has four major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Information Engineering,Detect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Technology,Optical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在高校的學生培養目標中,我們經??梢钥吹健皩捒趶健边@樣的字眼。譯文處理為“wide caliber”,該詞本來是專業術語,后來“wide caliber talent”也引申為“通才”,即與“specialty專才”相對應,譯文保留了直譯的方法。同時“國防緊缺專業”等字眼是比較敏感的詞匯,可以略去不譯。

    (3)學校設有“一級評估、三級監控”的教學質量監督和保證體系。對于“一級評估、三級監控”的翻譯,譯者處理為“Evaluating at the institute level,monitoring at three levels(Institute,Schools and Departments)”,可以說是非常恰當的。原文出現了“一級”、“三級”這樣的詞匯,如果不加解釋,很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翻譯的時候,使用了注釋的譯法,這樣原文的意思就清晰明了了。

    2.高校外事活動往往以院系、實驗室為依托,在對外宣傳過程中,對于學校名稱、院系名稱的翻譯最好有統一的對外宣傳的譯法,這樣既有利于增強對外宣傳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延續性,為以后的對外宣傳工作提供一定的標準。以下是幾個例子: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成立于2003年,由自動化和電氣工程學院測控技術與儀器系、宇航學院航天導航控制系和宇航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組建而成。The School of 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Opto-electronics Engineering of Beihang University(BUAA)was established in 2003,by integrating Department of Measurement Control and Instrumentation from School of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Department of Aerospace Navigation&Control and Institute of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from School of Astronautics.原文中出現了大量的關于大學、學院、系所等專有名詞。在對外宣傳過程中,翻譯方法固定和延續下來,形成標準翻譯,為以后的對外宣傳翻譯提供了規范的樣本,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翻譯,從最初的“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BUAA)”演變成“Beihang University(BUAA)”是有充分考慮的。在國外有許多以音譯法翻譯大學校名的實例,此種譯法避免了人們看到“Beijing University of XX”而可能誤認為是與“北京大學”相關的學院,而并不是獨立大學的情況,也更加突出了北航的特色。同時英文簡稱還是延續了“BUAA”的譯法,成為辨識度很高的英文簡稱。

    再比如“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的譯法,原文中用了“Instrumentation”而不是“Instrument”,充分體現了翻譯的準確性和專業性。根據柯林斯高階詞典對于“Instrumentation”的解釋,可以看到該詞表意包括“儀器與儀表、成套儀器以及儀器使用和裝設”等,而“Instrument”一詞,雖然可以表達基本意思,但從揭示“儀器科學”含義這個角度不如前者全面和專業??梢?,對于校名和院系名稱的翻譯是要經過推敲和琢磨的,才能在對外宣傳過程中形成標準延續下來。

    (2)學院非常注重基地建設。目前擁有“慣性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精密光機電一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基地。The school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building of research laboratories.Currently it has a National Key Laboratory-“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Inertial Laboratory”,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ecision Opto-mechatronics”,as well as other state and ministry level research bases.原文中出現了“慣性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翻譯方法是按照官方文件的譯法。文中還出現了“光機電一體化”,翻譯成為“Opto-mechatronics”,實際是運用了造詞法的翻譯方法。英文里并沒有“光機電”這個詞,譯文是把“光電的”-opto,“機械的”-mechanical和“電子的”-electronic合成在一起,形成一個新詞。

    3.高校的外事活動離不開專業和學科的介紹,我們看以下幾個例子。

    (1)學院擁有儀器科學與技術國家一級重點學科,遙感科學與技術等二級學科。The school has the“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as the national level key discipline,“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as the sub-discipline.一級學科是相對于二級學科而言的,所以對于一級學科可以不必強調。二級學科也有翻譯成“secondary discipline”的,筆者認為不如ub-discipline”貼切,后者較為恰當地提示出兩者的關系。

    (2)“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在1981年獲批為全國首批博士點?!癐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was among one of the disciplines to first have the doctoral degree program in 1981.對于博士點、出站等的翻譯,也有直接譯成“station”,更多的是翻譯成“doctoral degree program”,更加符合國外的習慣,采用了類似于“歸化”的譯法。

    4.在高校的外事活動中,經常會遇到向外賓介紹出席人員的行政職務和名譽頭銜等,下面不妨總結一下翻譯的方法。

    高校的機關和院系可分別翻譯為:學院school,研究所institution,系department,處division,科section;行政職務可分別翻譯為:校長president,院長dean,書記general secretary,處長director,科長head of XX section;職稱頭銜等可分別翻譯為:研究員research fellow,副研究員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注意,研究員的譯法不是researcher),助理研究員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名譽教授honorary professor,客座教授guest professor,顧問教授consultant professor,訪問學者visiting scholar等等,在這里不一一舉例了。此外,在高校的外事宣傳活動中,經常會涉及到理工農醫方面的專業術語,由于專業針對性較強和篇幅所限,在這里就不舉例說明了,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翻譯方法需符合國際慣例,可以參考相關文獻的標準翻譯方法,切忌望文生義,必要時請專業人員幫助,才能做到十足妥當。

    以上幾個例子,從不同方面分析了高校外事活動和對外宣傳中常見的英文翻譯,由于篇幅和水平有限,不能窮盡所有翻譯類型,但從中不難看出,高校的外事翻譯有以下特點:專業性、靈活性、延續性、習慣性等特點。恰當的翻譯并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而是深入理解原文的意思,揣摩詞匯的用法,必要的時候對原文加以注解。在高校對外宣傳過程中,時常會看到誤譯的例子,影響到宣傳的效果。所以,提高翻譯水平,對于增強國際交流合作成果有很重要的意義。作為高校對外宣傳的工作人員,應該注重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加強翻譯理論的學習,日積月累,提高業務水平,才能跟上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步伐,成為合格的外事人才。

    參考文獻:

    [1]畢政.高校外事翻譯標準芻議[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2,(8).

    [2]候志紅.陜西省高校校名英文翻譯實證研究[J].長治學院學報,2010,(6).

    [3]牛化旭.略論職位頭銜的口譯[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2008,(05).

    [4]韓孟奇.論我國高校英文版網頁的翻譯失誤[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2008,(3).

    第4篇:航空航天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仿生學;交叉學科;培養;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4-0108-02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今世界,無論是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還是航空航天飛機的升空等重大的科技攻關項目的完成,都離不開多學科的交叉和融合,在大學建立多學科交叉和融合的培養環境與機制,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人才已經成為各國高等教育特別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共識和趨勢。因此,學科交叉是知識創新和人才培養的要地,是教育創新、科研創新可能的突破口。

    在英、美等國的知名大學,研究生往往由跨系的教師和專家組成委員會共同指導,要求研究生所修課程必須注重加強學科間的交叉和橫向聯系,甚至要求跨校學習一定學分的課程。在日本,很多大學設置有多學科組成的學科群。一些大學為了進一步推動學科間的融合,促進創新型學科領域的發展,特別建設綜合研究大樓,把有學科交叉和融合趨向的不同研究生放到一起開展科研和學術活動,為學科的交流和內在的融合提供滋生平臺。不同學科的教師,盡管研究領域和方向差別較大,但在學生的培養、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等諸多方面卻強調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為研究生開設的一些課程也通常覆蓋多個學科的內容,由不同專業的若干教師共同完成教學。耶魯大學、巴黎高等師范學院等世界著名大學的成功經驗也說明多學科交叉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

    在國內,許多著名高校提出了促進學科交叉的舉措,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探索復合型高端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北京大學從2008年開始重點交叉學科的研究生招生,在多年交叉學科研究生培養方式探索的基礎上,專門成立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清華大學通過創造條件跨學科選錄考生、要求和鼓勵研究生跨學科選課、聘請導師跨學科指導研究生、設定專門審議程序評價學科交叉學位論文等舉措,培養交叉學科研究生。復旦首推雙導師、多導師制培養交叉學科研究生。2012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研究生交叉學科中心,目標是通過科教結合、校企聯合,培養交叉學科領域的高水平人才,開展一流的科學研究,參與并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創建國內一流的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和科研基地。

    另外,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鄭宏珍[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陶飛[2]、武漢大學的周葉中、中南大學的陳長坤[3]、中國地質大學的盧建飛[4]、深圳大學的許改霞[5]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南航大)的李雪飛[6]等老師或教育學研究工作者,也都在相關刊物上發表文章,探討了關于交叉學科研究生培養方法。

    南航大從2005年起,成立了高新技術研究院,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其中,仿生研究與材料防護研究所(以下簡稱仿生所)主要從事仿生學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已經將近十年。畢業博士、碩士研究生超過200名。雖然南航大沒有從政策制度上明確交叉學科研究生的培養,實際上通過跨學科選錄考生、跨學科引進教師人才進仿生所等舉措,已經開始了一定程度上的交叉學科研究生人才培養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的交叉學科研究生的培養方法與經驗。

    不同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已成當今世界科學發展的主要趨勢,為營造復合型高端人才培養的環境,搭建適合復合型高端人才培養的軟硬件平臺,加強學科群和跨學科研究平臺建設,以冀在產生一批學科交叉研究成果的同時,提高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水平。

    綜上所述,為了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及培養模式創新,探索交叉學科研究生培養發展規律,營造有利于交叉學科人才成長的環境,建立有利于交叉學科研究生培養的機制,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有必要開展仿生學交叉學科研究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探索。

    一、交叉學科研究生培養課程模式

    研究生具備多學科知識才能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充分發揮知識間的相互啟發、相互促進作用,通過交叉學科選課,使研究生掌握更多的跨學科知識,為從事交叉學科研究打下良好基礎。以仿生學交叉學科研究生為對象,其課程的學習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研究生在全校范圍內多個學院開設的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課,如南航大仿生所從事動物運動力學及其測試技術方向研究的研究生,在南航大能源與動力學院選《多剛體動力學》課程,機電學院的《非線性有限元》課程,自動化學院的《測試技術》課程和航空宇航的《彈塑性力學》課程。另一種模式是由仿生所老師根據需要在研究所內開設相關課程或講座,如邀請具有實驗數據處理與分析經驗的老師在全所范圍內開設關于《數據處理與分析方法》的課程,該課程在南航大各學院并未開設,但是從事科學實驗的研究生又必須掌握。第三種課程模式是開設實踐課程與實驗課程教學。如仿生所的研究領域涉及動物的運動與附著。參考一些高校的生物學專業開設的實踐課程方式,帶領研究生在野外現場觀察研究與分析動物的運動與附著,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通過這三種模式,使得仿生學交叉學科研究生具備仿生學交叉學科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基礎。

    二、交叉學科研究生導師指導能力與水平的提升

    導師的學術水平、綜合素質、對學科前沿的洞察力以及與同行和其他學科學者交流溝通的能力對研究生培養有重要的影響,對交叉學科的研究生培養尤其如此。南航大仿生所目前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講師3人,其中2人為博士生導師,其余均為碩士生導師。全部從事與仿生學交叉學科相關的領域科學研究與研究生培養教學,研究領域涉及動物的運動及其測試技術、生物機器人、仿生機器人、仿生摩擦學、仿生智能材料以及仿生復合材料等專業領域。因此,仿生所是由不同學科的導師組成并且與多種學科領域密切相關的交叉學科研究中心。在這個組織中,交叉學科研究生在不同學科導師的指導下,學習不同學科知識和攻關學科課題??梢允寡芯可佑|不同學科、不同研究風格、不同個性的導師,對于他們的學術功底、研究風格的奠定、人生的道路的選擇和對事物的鑒別,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指導老師的指導能力與水平以及對交叉學科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極大地影響交叉科研究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舉例來說,如果導師出現對交叉學科術語使用不準確,甚至犯概念錯誤的現象都會影響研究生研究水平以至研究生培養質量,進而也影響了交叉學科的進一步發展。所以鼓勵交叉學科研究生導師加強與仿生所內的老師、與國內外同行或者跨學科的專家學者接觸交流,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提高導師自身的學術水平與指導能力。

    三、仿生學交叉學科研究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仿生所老師的研究課題常常有交叉,因此以課題組模式通過跨學科課題組的形式將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研究生組織起來,通過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來攻關跨學科課題,達到研究生知識點的拓展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實現交叉學科研究生的培養??梢约ぐl創新靈感,強化從事科學研究的興趣,也可以使研究生能夠真正把握學科前沿、彌補知識的缺陷,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在交叉學科領域做出原創性工作。

    四、交叉學科研究生培養制度與激勵機制探索

    切實可行的培養制度與激勵機制是培養交叉學科研究生的關鍵。需要學校從培養制度上加以制定和完善。通過仿生學交叉學科研究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探索,做好定期的經驗總結,向學校提出相關的交叉學科研究生培養與激勵機制的意見和建議,供學校有關決策部門參考,從而從制度上保障和促進具有創新能力的叉學科研究生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鄭宏珍,初佃輝.交叉學科建設與創新型研究生培養[J].信息系統工程,2010,(11).

    [2]陶飛,程穎,李建欣,等.交叉學科研究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綜合評估方法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3,(6).

    [3]陳長坤.多學科交叉專業研究生培養特點分析及建議[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4]盧建飛,吳太山,吳書光,等.基于交叉學科的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6,(1).

    第5篇:航空航天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競賽;嵌入式系統;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根據Intel資深院士Gene Meieran博士的看法,汽車是20世紀的工業產品代表,集成了大量的以能源密集型的工業技術;而計算機則代表了21世紀工業發展方向的集成,信息密集型技術成為關鍵,兩者對比如圖1所示。

    更進一步的解讀,可以發現以上的對比說明,20世紀工業效率高低依賴于能源的分發(Energy Distribution)是否高效,其效果特征是粗放式的功耗管理導致能源的浪費,典型后果是全球性的能源危機和氣候變暖;21世紀工業效率高低依賴于知識和信息的傳播(Knowledge Distribution)是否高效,其效果特征是計算需求劇增而同時存在大量信息浪費和分布不合理,典型后果是知識爆炸和垃圾信息的困擾。

    從IT技術的角度來看,如何面對上述對比而揚長避短來迎接這種挑戰現狀呢?我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原則是,要讓知識和信息更高效的傳播,既要提供更強的計算能力來應對信息爆炸,還要讓計算所依賴的能量消耗得到更精細的控制,兩者的結合點就在于并行計算和嵌入式的計算的融合,而汽車和計算機恰恰是嵌入式系統在兩個不同發展階段的典型代表。從技術進步的現實來看,汽車上的嵌入式計算系統越來越多,計算能力越來越強,可以對能源的消耗有更精細的管理和控制,現代的節能汽車依賴于計算能力的進步;另一方面,隨著計算能力提高而增加的功耗可以利用多核處理器架構來相對降低?!?008年英特爾杯國際大學生嵌入式系統專題邀請賽”恰恰就是一個體現這種思想的競賽活動,其競賽內容對并行計算和嵌入式系統計算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具體的競賽系統實現上則要求兩者很好的融合。

    近年來,中國嵌入式系統市場發展十分迅猛。在這種背景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于2003年初為我院本課生和研究生開設了“嵌入式系統”課程(以下簡稱“本課程”),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得到了Intel公司的大力支持。該課程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在重視對基本專業知識的全面理解和綜合運用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和創造力的培養。由于“嵌入式系統”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十分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突出實驗課程的重要位置。

    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除了設置較高課時比例的實驗課程內容,在“嵌入式系統”課程中還體現在與完整具體的實際系統設計需求相結合。更進一步地,嵌入式系統設計競賽,由于應用需求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往往需要結合多種硬件、軟件、工具和設計方法來完成設計,對于學生能力的全面考察更具意義,故本文以嵌入式系統設計競賽和相關教學工作相互的有益影響為著眼點,分析兩者之間的相互支撐作用。本文以我院2005級本科生參加“2008年英特爾杯國際大學生嵌入式系統專題邀請賽”與本課程關系的案例,談談競賽與課程建設相互支持,促進創新的幾點感想。

    2課程內容簡介

    本課程設計為:本科三年級春季學期,48學時(其中,理論24學時,實驗課24學時),2學分。為配合該課程的教學需要,自主編寫了《嵌入式系統設計實驗教程》。課程實驗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級實驗中心的嵌入式系統實驗室,該實驗室得到了美國Intel、Microsoft、Altera、Mentor Graphics等公司的支持和贊助。實驗室設備先進,軟硬件功能齊全,實驗理念和技術水平與國際接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綜合設計與開發的實驗場所。主講教師受到Intel高校合作計劃的資助,多次參加國內外相關技術和教學研討會。 本科生的實驗課包括基本實驗和綜合設計實驗。綜合設計實驗主要培養學生綜合設計能力和創新意識,由學生獨立提出、設計并實現,要求學生自由組合為3~5人一組,設計并實現一個嵌入式系統,鼓勵學生提出原創性的內容,同時結合實驗平臺的特點提供部分備選題目,如POS機、游戲機(Game Machine)、ATM機、打印機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空閑情況,自由安排其實驗時間。項目實驗的題目由教師推薦和學生自選相結合,因此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潛能,又達到了培養學生綜合創新能力的目的。

    項目式的實驗管理過程是本課程實驗部分的一個亮點。并非所有實驗小組都能取得試驗資格,需要根據其對選定方向所作調查和準備工作的具體情況來進行評估,合格者方可獲得實驗資格。為便于上述評估,實驗小組應按順序提供下列實驗文檔,格式符合相應軟件工程文檔的規范。

    (1) 實驗項目申請書(Project Proposal)

    實驗項目申請書應該是一份描述試驗計劃的報告,說明實驗者選擇的試驗方向,為何選擇該方向,感興趣的地方何在,可行性如何。該申請需要答辯通過由任課老師及助教組成的評審團的審查。該報告中應該包括如下組成部分:

     實驗動機(Motivation for the project);

     設計目標(Description of what it does);

     技術路線(Description of how you plan to do it in brief);

     需要的支持(Help needed);

     概要步驟(Possible steps in brief)。

    (2) 實驗計劃

    在實驗者上述的試驗申請獲得批準后,應該完成實驗項目計劃書(Experiment/Project Plan)。

    實驗項目計劃書應該包括:

     項目需求(Requirements);

     系統結構(Architecture);

     測試方案(Testing);

     實驗時間(Time estimates);

     可能的檢查點(Checkpoint)。

    (3) 實驗的仿真驗證

    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實驗內容都可以并且需要真的完成目標系統的真實功能,所以實驗者應進行實驗的仿真驗證,即通過在實驗平臺上以仿真系統的形式來驗證實驗計劃中提出的系統結構。該仿真系統應該包括與目標系統一一對應的軟件和硬件,能夠完成目標系統的基本功能,并最終作為本實驗的演示系統。

    (4) 課程設計實驗報告(The Final Report)

    完成實驗后,實驗者應提供關于試驗的課程設計實驗報告(The Final Report),該報告同樣必需通過最終的答辯,獲得評審團的評價,以便結合實際演示給出實驗成績。具體內容應該包括:

     實驗環境介紹(Environment);

     準備情況(Preparation);

     設計流程(Design Process);

     難度分析和評估(Difficulty);

     實驗結論(Conclusion);

     經驗體會(Experience)。

    以2008年春季課程本科生第四次實驗為例,共60名本科三年級學生參加并完成試驗,實驗中分為12組,每組5人,其中11組在課程內完成實驗,完整提交了上述所有要求的文檔,符合每個檢查點的要求。另有一組參加“2008年英特爾杯國際大學生嵌入式系統專題邀請賽”,未能參加所有基礎實驗,但由于競賽成績突出,最終給予該小組優秀成績。

    3案例分析

    2008年3月~7月,我院3506大班的沈悅雯、朱瀝可、慕騰飛3名本科三年級學生組隊參加了“2008年英特爾杯國際大學生嵌入式系統專題邀請賽”并獲得了二等獎,參賽項目為“TransCube-基于Visual Hull算法的立體傳真機”,指導教師為張炯博士。該競賽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產業部人事司共同主辦,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協辦,上海市教委、上海交通大學承辦。邀請賽邀請中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印度及美國共72所高校,160支隊伍參加。全國專家組于2008年7月15日至21日對參賽項目進行了嚴格的評審。

    回顧競賽的過程,我們認為有以下經驗值得參考。

    (1) 充分利用“嵌入式系統”課程同期開設的有利條件。由于本次比賽是屬于面向嵌入式系統應用的競賽,所以在理論課的講授過程中,就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既能鍛煉參賽選手,也對未參賽的同學有所幫助。在實驗課的部分,由于本課程鼓勵原創性設計,并采用項目式的實驗管理模式,而且同樣需要進行文檔整理和演示答辯等環節,與競賽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頗有相似之處,使得參賽選手非常適應這種鍛煉方式。

    (2) 注意分析競賽要點從而強化參賽項目中相應的關鍵點。本次競賽首先是嵌入式系統設計競賽,但由于競賽項目的硬件平臺是Intel公司提供的雙核處理器平臺,所以本次競賽與前三屆的一個重要不同在于增加了多核并行編程的得分點。基于這個考慮,我們在3個參賽選手別安排了1名同學來專門進行這個得分點的分析、設計和編程。由于在本課程建設內容中已經包括了“多核計算架構”等課程內容,所以該同學已經初步具備了相關基礎,使得這個工作得以很好地完成。

    (3) 重視項目的創新性,鼓勵參賽選手的主觀能動性。為了競賽的創新性和公平性,我們在得到競賽通知后沒有任何項目基礎甚至項目創意的情況下組隊,之后用了一周的時間由指導教師組織3名參賽選手一起進行多次頭腦風暴形式的討論會,逐步明確了項目創意,并初步進行了可行性分析。由于創意來自個人靈感和集體批判,充分體現了參賽選手的創作意愿,所以在以后的設計和實現過程中,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大家都積極而樂觀的去克服。幾位參賽選手多次表示,由于對項目本身很有興趣,所以積極性很高,是否得獎反而不成為關注的重點。圖2是參賽選手自己動手制作“立體傳真機”的“傳送箱”。

    (4) 注意與參賽過程的生態環境充分互動。參賽過程是動態的,有時間跨度,也有空間的轉換。給參賽選手創造便利的時間和空間是必要的,所以我院各個部門的大力支持非常有幫助,前者如允許他們在“嵌入式系統”課程的實驗課時間進行參賽項目的研發,后者如我院特別為他們提供了專用實驗場所。

    4結束語

    本次競賽參賽經歷和“嵌入式系統”課程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表明,與工業界和市場需求結合,面向實踐的教學實驗模式的建立與實施,實現了教與學的有機結合,理論教學和實踐環節的高度統一,優化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設計和工程實踐能力,成為了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的重要基礎。理想的課程建設應該在滿足課內授課目標的基礎上,嘗試從能力鍛煉的角度以競賽等形式促進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牛建偉,張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嵌入式系統課程建設[J]. 計算機教育,2007(7):64-65.

    Embedded System Designing Contest Supported Each Other with Related Curriculum

    ZHANG Jiong, NIU Jian-wei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第6篇:航空航天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應用;發展

    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大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為現在工廠化、機器化、信息化生產提供了更加科學的推動力,是國家大力發展的新興技術領域,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不僅僅只適用于電力領域,它的適用范圍都比較廣,無論是機電領域、工程領域、航空航天領域、建筑領域、餐飲領域都會用到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所以說,它的應用領域廣闊,發展前景也是很光明。

    一、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歷程以及技術影響因素分析

    (一)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歷程分析

    第一,自動化概念的提出。上個世紀50年代,自動化的概念提出,同時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也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由西方傳入我國,自動化開始逐漸與電氣相結合。第二,自動化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在20世紀60年代,把電氣自動化技術與計算技術進行結合發展,逐漸衍生出真正的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第三,應用領域廣闊。電氣自動化技術不僅是一種應用性較強的技術,又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技術。現在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已經被逐漸應用于工業、醫療、軍事、航空航天、國防、農業、商業等眾多領域之中。

    (二)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工具設備因素影響。工具設備是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最為基礎性的環節,如果沒有一個質量過硬的工具設備,沒用一個協調運作的設備構造,沒有一個安全、合格生產的環境,那這些都會對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造成很大的破壞性影響[1]。第二,信息技術因素影響。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所依賴的就是計算機信息技術,如果沒有一個更加科學精密的、更加發展進步的信息技術系統和信息技術模式的話,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也就很難得以有效發展進步,信息技術的發展手段包括,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化高速寬帶技術,這些技術都對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三,工作環境因素影響。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工作環境很重要,因為技術本身對工作環境的要求較高,比如,工作的溫度、濕度、空氣污染程度、沖力、離心力、電磁干擾程度等等工作環境都會對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正常運作產生很大的影響。第四,學科因素的影響。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建立、發展是建立在物理學科的基本知識上的,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與物理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在20世紀后半葉的快速發展是得力于物理學科源源不斷的知識信息提供。

    二、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容易出現的問題分析

    (一)容易出現人為主觀干擾問題

    現在的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應用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為主觀的干擾,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是一門先進的科學化技術,在技術更新、使用的過程中由于使用者之間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技術差距,有的人會這樣理解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并主觀操作、運行;有的人又可能那樣去理解和操作,這種人為的主觀干擾會嚴重影響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平臺建設,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研發費用,無形中加大了系統的運載負荷。

    (二)在某些領域,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還跟不上發展步伐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的科技的日新月異,現在很多企業都在運用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來進行相關的管理、相關生產,通過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和企業運作效率,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企業發展理念的更新,現在在某些領域,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已經跟不上企業發展的步伐。

    (三)可能出現安全問題

    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現在主要是應用于工業領域,比如大型工廠化機器做工、大型工程化施工,在工業領域的應用過程中,如果發生操作不當就會產生安全問題隱患;另外,現在的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已經被逐漸應用于商業之中,像是一些信息化運營和生產的領域,在這過程中又可能出現信息被盜用、信息泄露等等安全問題[2]。

    三、推動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良性發展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創新力度

    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要想能夠良性發展,創新是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和過程,創新是進步的源泉,應該順應經濟、技術國際化發展趨勢,加大創新力度,不斷吸收國內外先進的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發展理念和技術經驗,提高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力度,使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更加科學有效,企業之間應該相互交流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利與弊,在比較全面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有目的性的創新,真真正正地發揮出創新的價值和力度。

    (二)構建完善的信息化體系

    計算機信息化是推動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發展的重要的要素,應該積極構建一個完善的信息化體系,及時收集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先關信息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對應性分析評估,用完善的信息化體系進行數據的標準化對接,在完善的信息化體系之下實現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安全和穩定,完善的信息化體系有利于推動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發展。

    (三)政府相關部門加強技術指導和政策保護

    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相關方面的技術性指導,設立相關專業性機構和部門對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做出相應考察、評估和發展模式改良,在政府層面頒布相關政策性法規對技術加強政策性保護,政府的技術指導和政策保護在很大程度上對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3]。

    結語

    隨著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它的應用領域變得更加廣闊,它的發展空間也變得更大、更寬,但是,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在發展的道路上也遇到了諸多的問題,應該用積極的眼光去認真對待發展,用積極的行動切實去實現更高程度的新突破。

    參考文獻:

    [1]劉晗冰.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及發展探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32):173.

    [2]趙宇.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及發展探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17):419.

    第7篇:航空航天學科評估范文

    摘要:隨著產品和用戶體驗日趨復雜、功能增多,造成用戶認知的摩擦日益加劇,傳統的物理邏輯層面的交互設計理念已經無法滿足現實的需要。設計師應從設計物的角度轉變到設計并引導用戶行為邏輯的角度,從而擴大了交互設計的涵蓋范疇,并通過對用戶行為和相應的設備支持,任務流程和運行環境的交互設計,形成對完整的交互設計在行為邏輯上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把握,并將衍生出的服務式設計運用到用戶體驗供應鏈的管理當中。

    關鍵詞:交互設計 行為邏輯 體驗 服務式設計

    1.介紹

    《Interaction Design》的作者,IDEO創始人之一Bill Moggridge曾經說道:“Design Interaction’s dead(交互設計已經消失了).”在社會競爭愈加激烈的今天,傳統的交互設計理念已經無法滿足現實的需要。這并不是說產品和服務將不再被設計,而是他們將不會像過去那樣被孤立的設計了。過去,我們是從如何運用交互設計設計物的角度去思考,而現在我們則需要進行從交互設計的物理邏輯到行為邏輯的轉變。在理論研究層面,我們將從系統的角度,對交互設計進行行為流程的設計引導,這其中包括目標,意圖,行動內容,執行,感知,解釋與評估等一系列行為交互的流程設計;在實踐層面,交互設計已經從產品開發的末端工作、產品的界面優化設計變為了全程參與的戰略性工作。在這樣的背景下,交互設計中行為邏輯的創建與產品體驗也就形成了更加密切的關系。為了進一步討論交互設計中的行為邏輯及產品體驗設計,我們首先要明確一些關鍵的概念。

    2.交互設計中的物理邏輯與行為邏輯

    2.1交互設計中的物理邏輯

    在傳統的交互設計中,以人機交互為主流設計方向,其中人機交互的三個要素分別是機器/系統,人和界面。設計師通過對產品的界面進行交互設計,讓產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間建立一種有機關系,從而可以有效達到使用者的目標。在這種設計思路的指導下,UI(用戶界面)設計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2.2交互設計中行為邏輯的建立

    傳統的設計學科主要關注形式,而交互設計中的行為邏輯則更關注行為流程的內容,其首先旨在規劃和描述事物的行為方式,然后根據其行為邏輯來描述傳達這種行為的最有效的形式。這是一種新的,有著更為廣義范疇的交互理念。一個普通的交互設計,是從改變觸點(人機交互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而在這個新的交互中改變的有對象的流程,也有整個環境的改變。

    2.3交互設計中的物理邏輯與行為邏輯的關系

    如果說傳統的交互設計著重于人機交互的關鍵觸發點上,那么在新的交互設計中行為邏輯的建立就是產品與服務將不再被孤立的設計。我們需要進行從交互設計的物理邏輯到行為邏輯的轉變,以一個更為整體,系統的視角去看待和引導用戶如何去完成任務并解決問題的行為過程。將用戶,環境(物理環境與人為環境即服務)有機結合到一起,設計用戶如何去完成一件事情,并在這個任務過程中,交互設計將提供相應軟件與硬件的支持。根據人類思考與解釋的本質,設計引導用戶的行為過程,這其中包括目標,意圖,行動內容,執行,感知,解釋與評估七個階段。通過對行為全程的服務式設計,使交互設計全程參與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當中,為完善用戶體驗建立起了夯實的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交互設計中行為邏輯的創建與產品體驗的提升也就形成了更加密切的關系。

    3.產品體驗

    Schifferstein 和Hekkert(2008)定義“產品體驗研究”為:對由人與產品交互而引起的主觀體驗進行研究的領域。主觀產品體驗是指“由人與產品交互而引起的心理效果的知覺。這包括我們所受到的感官刺激程度,我們所付給產品的意義和價值,以及由產品所引起的感覺和情緒?!?/p>

    4.交互設計中的服務式設計與產品體驗關系

    從傳統產品設計的角度來說,當一個產品的結構、造型及其他與生產制造相關的設計完成時,產品設計任務就結束了。但要從全面產品體驗的角度來看的話,包括用戶采集產品信息,設定行動意圖,執行并感知任務過程和對產品做出評估的消費行為邏輯,交互設計在用戶消費行為流程的設計并引導著意向更重要的設計任務——服務式設計。產品為什么需要服務設計?原因有兩條:1、從全面產品體驗的角度來看,消費者在產品零售商店中購物和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都是與產品進行交互并獲得體驗的過程。缺少服務設計會使產品體驗不完整;2、今天的產品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所扮演的角色其實是傳遞服務的媒介,所以只設計產品而不設計支撐產品的服務,就算產品設計十分出色,用戶在使用過程中也難以形成積極的產品體驗。

    在過去,傳統公司的做法主要集中在兩個層面,即技術的不斷升級和服務的不斷升級,而零售體驗則是我們長期以來忽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隨著人類社會正在逐漸走向體驗經濟的時代,差的零售體驗往往會使消費者在購買階段終止交互過程,從而使前期的廣告和營銷努力前功盡棄,這就要求我們在整個消費過程的前,中,后三個時期運用范疇更為廣義的交互設計,設計并引導用戶的購買行為邏輯,并提供相應的軟硬件的支持。針對不同類型的產品我們還應該設計不同的零售模式。有些產品適合讓顧客自由嘗試體驗,有些則適合安排專業服務人員進行講解介紹。在這方面,宜家是個不錯的例子,在樣品擺放,購物路線設計上,宜家從小戶型類樣板房的展示,到諸多獨具匠心的單品設計,過程中飲品的提供及適宜的貼心生活提示,都在為你的消費行為過程增加了諸多的情感體驗。

    5.總結

    眾所周知,設計的目的并非是純粹的做一個有沖擊力的好看的效果,而是要圍繞幫客戶解決其核心問題而進行。所以設計并非設計本身,而是通過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好的交互設計應該是隱藏在客戶解決問題的流程之中,客戶并不會被你顯而外在的設計所吸引,但他卻可以熟練而又輕松的運用你的產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此外,完整的交互設計應該包含用戶對產品的所有體驗,你必須圍繞最終用戶的所觀所感所體驗,交互設計作為產品策略中的一部分,必須通過對用戶體驗供應鏈的管理來設計你的工藝和基礎設施,并在之后不斷推廣,確保你系統的軟硬件來為這一切提供支持。(作者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美]羅伯特·布倫納/[美]斯圖爾特·埃默里 廖芳誼/李瑋譯《至關重要的設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04

    [2]唐納德·A·諾曼(Donald Arthur Norman)張磊《情感化設計》中信出版社(2011-08出版)

    [3]辛向陽 中國交互設計體驗日交流會 2010

    [4]薛海安《產品體驗設計與品牌創建》 2009-03

    [5]http:///view/426920.htm

    第8篇:航空航天學科評估范文

    【關鍵詞】大陸通識教育現狀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019-02

    大陸通識教育起步很晚,從1998年教育部提出《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教高司〔1998〕2號)算起,不過十多年?!拔幕刭|教育課程”實際上是大部分高校的全校通選課或通識基礎選修課,先由學校有關部門擬定開課原則,而后由教學基層單位組織教師進行申報,申報的課程經審批后統一歸類,供學生選修,內容以概論課程、講座類課程為主,通常淺顯易懂。但此類課程開設十多年來,并不成功,早已成為學生逃課混學分的主要對象。不僅如此,“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通識教育,僅僅是學習專業教育課程后的一點“甜點”,適當彌補了自中小學起就嚴重缺失的人文情懷、審美情操和藝術修養,與真正的通識教育理念尚有差距。

    近年來,一些高校開始探索在本科培養中開展真正意義上的通識教育,并做出了一些初步的探索。雖然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但從中可以看出基本的價值取向和模式選擇。本文的目的是對當前大陸高等教育中的主流通識教育做一個初步的梳理、比較,以期對進一步探索未來大陸的通識教育的基本模式提供參考。

    一 大陸通識教育推行的現狀

    1.通識教育的改革模式

    大陸目前的通識教育,是在專業院系和專業教育的基礎上,單獨設立另外一個通識教育系統,獨立進行通識教育,這實際上只是文化素質教育課程的延續和改進,未能與專業教育整合,形成完整的本科教育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這是大陸通識教育生存的客觀環境,決定了通識教育目前只能是夾縫中求生存。通識教育最終的完善,必然會觸及整個本科教育的改革,但在大陸通識教育的起步階段,沒有大規模撤并專業院系,而是從開始,通過設立試點學院或其他獨立機構進行,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慢慢向文理學院過渡,不但是客觀環境下選擇,也是改革代價最小、最穩妥、最可取的選擇。

    目前,大陸高校的通識教育大略有以下兩種改革模式:

    第一,以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為代表。這種改革模式的基本方式是本科統一招生或按大類招生,學生入校后不分具體專業,由復旦學院和浙江大學本科學院統一管理,進行通識教育,一年或一年半后,再通過學生與學院的雙向選擇,將學生分配到各專業院系接受專業教育,實際上是將原部分專業教育課時或公選課課時集中起來進行通識教育。這一模式雖未打破專業院系的分立,但至少在一年級實現了學生的統一管理和通識教育,讓學生有機會通過一段時間的大學學習,再按照興趣并通過競爭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第二,以中山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代表,采用兩種方式同時進行通識教育:(1)設立試點學院,在小范圍內按照國外文理學院的模式辦學。(2)改造原來的全校通選課,建立共同核心課,在全校范圍內小規模開展通識教育。這種模式一方面在本科招生模式不變的情況下,在學生入校后通過遴選進入博雅學院或文科實驗班、社會科學實驗班的方式接受特殊的通識教育。(3)改造全校通選課,由邊緣化的選修課改造為通識教育共同核心課,同時將一些院系的專業課采取雙重編碼的方式,開放給全校學生,作為通識課程的一部分。

    2.通識教育的課程體系

    通識教育的基本理念,最終需要落實為通識教育的基本模式和課程體系,但和基本模式相比,課程體系具有更為根本的意義,可以說課程體系是通識教育的核心。不同的課程體系反映了不同的通識教育理念,也反映出不同學校在通識教育模式、規模及學校自身條件上的差異。

    目前大陸通識教育的課程情況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重視經典著作的研讀。中山大學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院校,在借鑒國外通識教育中的“Great Books”方案的基礎上,特別強調經典著作的研讀。經典著作的研讀是古典自由教育的傳統,常常被視為通識教育中最核心的部分。經典研讀課程的開設,對于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閱讀、思考、評判、表達、寫作能力有顯著的成效,對落實通識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第二,重視文明文化類課程。大陸幾乎所有的高校通識教育課程中都有文明文化類課程,特別是中國文明文化類課程,實際上國外通識教育,主要以文明文化類課程為核心,無論從培養完整的人和自由的公民來說,還是從傳承文明和凝聚社會共識來說,文明文化類課程都是必需的選擇。

    第三,重視對課程進行分類。大陸的通識教育在借鑒歐美通識課程設置的基礎上,通常要進行課程分類。如復旦大學分為六類:文史經典與文化傳承、哲學智慧與批判性思維、文明對話與世界視野、科技進步與科學精神、生態環境與生命關懷、藝術鑒賞與藝術創作。學生必須在每一模塊中選修一門課程,計2個學分,畢業前修夠12個學分。中山大學分為四大類:中國文明、全球視野、科技經濟社會、人類基礎與經典閱讀。學生必須在每一模塊中選修4個學分,畢業前修夠16個學分。

    3.通識教育的師資隊伍

    通識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支高素質的、并對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有著良好的理解與熱情的師資隊伍是尤為重要的。在大陸由1952年院系調整所形成的整個高等教育體制,以及整個大陸教育的大環境,其本身是與通識教育理念背道而馳。這個舊體制已經存在并運轉了六十余年,由這個舊體制生產出來的師資,自身的學術修養、分析和闡釋的能力與通識教育的實踐所提出的要求相比還存在差距。

    同時,大陸高校系統存在著激烈的學術競爭和數字化的績效考核機制,通識教育實踐在這套績效考核中并不占據重要地位。特別是大陸理工大學的通識教育,在師資問題上面臨著更嚴重的制約。受制于舊體制,傳統的理工科院校的文科發展相對落后,缺乏一支高質量的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教師隊伍。而通識教育恰恰高度依賴于人文與社會科學中的一些基礎學科,這就對傳統的理工科院校通識教育的師資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二 大陸通識教育的反思

    1.模式選擇

    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截然分開是否合理?通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通識教育并非專業教育的基礎和必然前提,那么集中一年或兩年進行通識教育的必要性何在?將通識教育分散到本科四年當中,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同時進行,是否可行穩妥?

    客觀上來看,大陸現行的通識教育模式不夠完善,由于受到專業分化、師資、課程設置等諸多方面的限制,可以看作是在有限條件下的一種探索和嘗試。從國外通識教育的歷史和現狀來看,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特別是一流學校,往往根據自身的辦學理念創設自己獨特的模式,中國通識教育的發展,應該鼓勵不同模式的探索,避免將無數充滿生命活力的年輕學子“制造”成整齊劃一的“標準件”,扼殺其創造性和想象力。

    2.課程設計

    通識教育課程的設計,面臨師資、專業課擠壓等諸多問題,在培育出足夠多的師資和徹底改革本科培養模式之前,幾乎無法設計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因此只能在現有條件下設計出一套相對可行的方案。這套方案的設計,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1)全校范圍內的通識教育課程設計應該考慮到文理科的不同情況,分別設計。理科中強化文明文化課程,而文科中適當增加一些與社會和人倫相關的自然科學課程。(2)課程設計不應過分追求分類的完美和數量的龐大,應該集中有限的資源,從一些特別需要的核心課開始建設,而且某類課程對于某些學生不應是選修,而應該是必修。(3)在建立一些必修的核心課程后,可在一定范圍內開設一些大平臺課,既作為通識教育的一部分,又作為專業課的交叉基礎,而且能夠實現從通識教育對專業教育的過渡。(4)通識教育課程應置于本科培養計劃的核心和基礎,課程可以不多,但要嚴格要求。

    3.挖掘和培育師資隊伍

    鑒于大陸通識教育師資嚴重缺乏這一現實,各高校相互之間應互通有無、互相借鑒、互相支持,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通識教育師資資源,積極探索挖掘和培育師資。

    第一,外聘。如一些工科院??赏ㄟ^外聘的方式,適當利用綜合大學或文科名校的教育資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采用外聘知名教授授課配備本校年輕為助教的做法,有效增加了年輕教師與知名教授的接觸、觀摩和交流通識教育的機會,提高了本校青年教師的水平。

    第二,引入訪問學者。中山大學由學校提供一筆資金,用來在全國甚至全世界范圍內招募從事一個學期或者一年通識教育的人才,來校訪問的學者不但要從事學術研究,還必須滿足一定量的通識教育課程的任務。

    第三,培育師資。無論是綜合大學還是單科大學,成熟的通識教育師資仍然是有限的。因此,除了最大限度地挖掘通識教育師資之外,還必須在培育通識教育師資上下功夫。如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批判性思維課程作為教育部的精品課程,但只有一位老師在授課,盡管學生學習的熱情很高,卻因師資力量不足難以滿足學生選課的要求。因此,可以通過在各高?,F有的教師資源中,挑選基礎比較好、有潛力的教師,通過集中授課、經驗介紹、教學觀摩,使他們成長為通識教育的師資。

    參考文獻

    [1]游家勝.關于深度推進大學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建設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1(4)

    [2]孫燕華.探索與實踐:復旦大學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與本科教學改革[J].復旦通識教育,2007(7)

    [3]王蕾、漆新貴.對大學通識教育創新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6)

    [4]辛智慧.通識教育的理想與現實[J].文化縱橫,2012(3)

    第9篇:航空航天學科評估范文

    P鍵詞 學科評估 專業定位 培養目標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冶金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及國防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鋼鐵與有色金屬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中占據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進入21世紀以來,冶金工業發展迅速,同時也帶動了行業結構的逐步升級、材料成形工藝技術和裝備的持續更新。但是在產品質量、品種、能耗和環保等方面,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急需創新型的工程技術人才。

    東北大學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重點圍繞新一代可循環鋼鐵生產流程、高性能輕合金制備等核心關鍵技術,開展以節能降耗、環境友好為目標,滿足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開發低成本、高性能的新一代金屬材料及材料先進成形過程,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材料成形方面的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撐,為我國材料加工成形的技術進步和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為此,也奠定了本專業辦學的定位是為冶金行業和相關制造業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專業的教學內容和研究方向涵蓋固態成形、液態成形、半固態成形及液固成形一體化等先進成形方式。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數學、材料成形力學、材料物理冶金和自動控制方面的理論基礎,掌握材料成形工藝、設備、自動化的專門知識,適應目前材料成形工業領域大量采用高新技術、通過學科交叉實現材料成形過程的自動化與智能化、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發展趨勢。本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在生產企業和科研開發領域就業,分布在冶金、機械、汽車制造、飛機制造、材料等領域,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科學研究、技術管理與企業管理等工作。基于此辦學定位的指導思想,本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立足如下幾方面:

    1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

    東北大學是教育部、遼寧省、沈陽市重點共建,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學校定位為研究型大學,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并將發展目標定為:在建校百年之際(2023年),建成在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起引領作用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即建設成為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高端創新人才的培育基地,基礎研究、前沿高新技術研發和產學研用結合的創新基地,加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區域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傳播先進文化的思想庫和深化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的研究平臺,成為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引領者和開拓者。

    2專業培養目標的制定

    本專業主要培養兼備材料成形和過程自動控制理論及應用的復合型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培養的人才具有工程科學基礎、工程專業技術及管理等知識,具有解決工程問題、組織管理、合作交流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及人文素養。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具體體現在:(1)能承擔材料成形領域的設計、研發及工程管理工作,并能進行技術創新或管理創新;(2)具備管理工作團隊及協調項目的能力,能組織制定項目計劃并有效實施;(3)能主動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掌握新興技術,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國際視野。本專業主要為冶金、機械、汽車、航空航天、船舶、建筑、電子等行業輸送所需的人才,畢業生可從事相關領域生產運行于技術管理、技術開發、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經營銷售等工作。

    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根據材料成形領域的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緊密圍繞東北大學建成在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起引領作用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辦學目標,以國家和地域需求為牽引,以復合型人才培養為根本,依托學科優勢,加強專業建設,專業的培養目標符合學校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3人才培養中心地位的政策與措施

    為貫徹上述人才培養目標的執行,學校從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樹立良好的教風,充分發揮教師在教書育人方面的積極作用,落實把教學工作質量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標準等方面入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許多措施。

    在教師考核方面,學院不斷向教學第一線的教師給予傾斜政策。對于在教學改革項目、教學獲獎、編寫教材或指導學生實踐創新競賽取得成果的教師,年終考評績效時可得到合理的體現。

    學院組織教學督導組,對學院教師的授課、實驗教學、本科畢業生論文答辯、期末考試等情況進行督導和檢查.。針對學生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及學校學院教學督導員教學質量檢查情況的反饋情況,學院召開各單位教學負責人會議通報情況,要求各單位召開會議,結合檢查情況制定整改方案。同時學院向全體教師通報學校和學院的檢查情況。

    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每逢修訂培養方案,專業都組織副教授職稱以上的教師進行研討。在專業教育工程認證的工作中,通過宣講會將工程認證的理念向廣大教師和學生宣傳。在重要的專業評價工作之后,專業組織研討會,討論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4人才培養中心地位體現與效果

    學院關于人才培養的政策和措施在本專業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得到了良好的體現。經過專業全(下轉第50頁)(上接第45頁)體教師的努力,專業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繼2012年通過國家專業教育專業認證之后,2015年專業又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復評,并被評為遼寧省優勢特色專業。本專業的教師能夠將人才培養放在首位,處理好教學和科研的關系,在人才培養和教書育人方面投入較多的精力。本專業的畢業生的培養質量較高,考研和就業形勢良好。

    5領導對本科教學的重視情況

    學院領導十分重視本科教學工作,將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工作作為學院工作的重點。學院積極為專業聯系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本科教學、學生就業做了大量的工作。職能部門能全力為教學工作服務,在各個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專業對人才培養的工作重視程度很高,力求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在2014-2015年的R等現すぷ髦校專業組織了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師的研討會;專家組進校考察之后,專業組織了幾十位教師參加的研討會,針對人才培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確定措施。2016年,在修訂專業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及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共組織各種規模的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研討會8次,80%以上的教授和副教授參加過此類會議。在新成立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暑期研討會上,本專業主要圍繞本科生人才培養問題對專業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

    6結語

    按照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本專業的學生畢業5年后可在相關領域從事以下工作:

    (1)技術層面:能夠在冶金、機械、材料、能源、飛機制造生產企業和冶金設計院,從事材料成形工藝研究、設計、材料開發和產品檢驗;能夠勝任技術管理工作,成為企業骨干;

    (2)行政管理層面:可以從事律師、公務員等職業,參與國家、省市、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的修訂等;

    (3)科學研究層面:能夠完成碩士、博士學業,獲得碩士、博士學位;進入科研院所承擔科研課題,具備一定的科研創新能力;

    (4)教育層面:經過培訓或深造可以成為高等學校教師或培訓機構的教師,承擔教書育人和職業培訓工作;

    (5)創新創業層面:能夠以個人或團隊創業,經營中小規模企業,成為微、小企業家。

    本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的依據與學校辦學定位及人才培養定位相符合,與國家、區域、社會及學生的要求與期望相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能反映學生畢業5年后在社會與專業領域的預期發展。調查結果表明:多數的畢業生選擇在本行業及相近行業(如冶金、機械、汽車制造、航空航天、電子、軟件)從事生產、科研、技術開發等工作。畢業3年后已經有人具有中級職稱,正在逐步成長為單位的骨干。本專業學生畢業5年后,發展態勢良好。而正在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畢業生預期畢業后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受到企業、行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認可,實現了本專業對畢業生發展的預期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色噜噜狠狠成人网|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最新国产成人ab网站|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超污免费网站在线看|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天天欲色成人综合网站| 欧美成人性动漫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成人免费看|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成人午夜性影院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成人一级黄色片|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视频免费|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欧美a级成人淫片免费看| 韩国成人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成人专区|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国产成人 亚洲欧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