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第1篇: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農田 土壤;污染; 防治措施

    1949 年—1980 年世界糧食單產由1 000 kg/ hm2提高到2 499 kg/ hm2,平均增長39 kg/ hm2。其中科技對農業高速發展的貢獻率為70 %以上。作為貢獻的核心是良種、化肥、農藥和灌溉。建國以來,我國的農藥工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并為我國農業的豐產、穩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使我國的糧食總產量穩居世界首位。尤其是近年來中國的農藥出現了長足的進步。目前我國的農藥產量已列世界第二位。有統計數字表明,我國通過對病蟲草害的防治,每年可換回糧食損失150 億公斤。但同時農藥的過量使用也造成了嚴重的土壤污染問題。

    1 農藥的基本情況

    農藥, 是指用于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物或者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物質及其制劑。。

    我國是發展中的農業大國、人口大國, 也是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農藥這一特殊用途化學物質問世以來, 在直接參與土壤生態環境生命過程中, 它為人類治理病蟲害, 促進農作物的生長, 提高農作物的抗劣性能, 改善和提高農作物的品質, 但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土壤生態環境問題, 它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不利因素值得反思和總結。

    2 農藥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1)使用技術落后在農藥的使用上存在著農藥的品種和數量搭配不科學,使用器械落后等一些問題。農民缺乏科學知識和相應的農藥使用管理措施。出現了濫用農藥,隨意加大用藥量等現象,從而造成了包括農藥對土壤污染在內的一系列污染問題。

    (2)農藥質量問題較突出調查表明,農藥市場上,就農藥產品的活性成分而言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農藥商品不合國際規定。這是造成農藥對土壤污染問題的重大隱患之一。

    3 農藥對土壤環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農藥對農業土壤生態環境污染, 從歷史原因來看, 主要是我國以前使用的都是廣譜、殺滅性強、持效期長的品種, 尚未重視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管理方面側重對農藥質量及藥效的監督, 缺少農藥安全性評價, 缺少對農藥毒性的監測系統。由于對農藥毒性了解和監督不夠,, 嚴重污染土壤農業生態環境。另外由于有些農民環保意識差, 農藥使用不當, 在使用技術上單純追求殺蟲、殺菌、殺草效果, 擅自提高農藥使用濃度, 甚至提高到規定濃度的兩三倍, 大量過剩的農藥導致直接接納農藥和間接接納植物殘體的耕種表面土層中農藥大量蓄積, 形成一種隱形的危害。少量農藥在人體內的積累引起的慢性中毒也不可忽視。

    4 農藥對土壤環境的危害

    農藥對土壤生態系統造成不良的影響首先表現為對土壤動物的危害。據報道, 1605 對幾種步甲的影響比二嗪農、乙拌磷等大得多。對跳蟲的毒性超過六六六、DDT, 甚至超過呋喃丹和涕滅威, 與甲拌磷同屬毒性最高的一類。農藥對蚯蚓的危害更應引起重視。其他殺蟲劑如氯丹、七氯、甲拌磷、呋喃丹對蚯蚓毒性也很高。殺菌劑如威百畝、溴甲烷也是對蚯蚓毒性高的藥劑。除草劑對蚯蚓的毒性一般不高, 常用劑量影響不大。但由于土壤植被減少, 間接影響蚯蚓的種群。蚯蚓對維持土壤和結構有重要作用。因此影響蚯蚓數量的任何一種農藥, 最終都將影響到土壤的肥力和結構。再者, 在施用農藥后, 土壤生物群的各個部分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5 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規律

    控制農藥環境行為的主要因素有三: 吸附、遷移和降解。

    5.1 吸附

    吸附是農藥與土壤基質間相互作用的主要過程, 它是制約農藥在水- 土體系中運動和最終歸宿的重要因素, 也直接或間接影響降解、殘留等行為。農藥被土壤吸附后, 由于存在形態的改變, 其遷移轉化能力、生物活性和毒性也隨之改變。一旦農藥的吸附條件破壞, 農藥又可釋放到土壤溶液中, 導致土壤受到農藥的再污染。

    5.2 遷移

    農藥的遷移與擴散是指農藥從施藥區向周圍環境擴散的物理行為。通常在田間噴灑農藥時, 直接粘附在農作物上的是少部分, 而大部分飄落于土壤之中, 并不斷從施藥區向四周擴散, 從而導致對水體、大氣及生物圈的污染和危害。一些持久性農藥, 如DDT, 甚至會通過擴散、移動影響全球環境。

    5.3 降解

    農藥的降解又可分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2 種方式。在光、熱及化學因子作用下發生的降解現象為非生物降解; 而在動植物體內或微生物體內外的降解作用屬生物降解。生物降解在農藥降解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影響降解的主要因素如下: ①環境因子。農藥進入環境后, 會受到一些環境因子的作用, 如: 溫度、濕度、有機質含量等。②農藥本身的因素。農藥的分子結構、農藥的使用濃度及農藥的用藥歷史等也影響農藥的降解性能。農藥因其在分子結構及理化性質方面不同, 對生物降解的敏感性差別很大。③微生物的影響。由于農藥降解的主要方式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 因此微生物對于農藥的降解具有重大的影響。微生物的種類多樣、數量繁多, 有利于農藥的降解。

    6 綜合性防治措施

    為達到既高效又經濟地把農藥對土壤的污染降低到最低范圍,目前已有諸多綜合性防治措施:

    6.1 改進農業技術,加強病、蟲害的預測、預報

    ①利用植物的抗蟲性,選育豐產、抗蟲并具備其他性狀的良種是害蟲防治的較為經濟簡單的方法。②利用植物密度影響田間溫濕度、通風透光等小氣候條件,影響作物的生育期,從而影響害蟲的生活條件。

    6.2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以其防治效果穩定、見效快、害蟲猖獗時必須用化學防治才能解決或者必須先用化學防治,才能保證生物防治的有效應用而得到最為廣泛的應用。

    6.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不污染環境、專一性強、對人畜無害、對植物安全等優點。生物防治害蟲是指用寄生真菌、細菌和病毒,或某些生物體的代謝物或同類異性個體分泌的引誘激素等進行防治的方法。有:A、昆蟲天敵法,即以蟲治蟲。B、微生物防治法。C、害蟲不孕化法。

    6.4 加強監測

    加強土壤農藥污染的監測,了解土壤農藥污染的情況,是對土壤農藥污染防治的必要措施之一。

    7 結語

    盡管各種防治措施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農藥對土壤的污染還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化學農藥對于農業生產仍不可少。因此只有使用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農藥對土壤的污染。

    參考文獻

    [1]張麗.化學農藥對農業環境的污染與防治[J] .南京農專學報,2001 ,17 (4) .

    [2]米長虹,等.農藥對農田土壤的污染及防治技術[J] .農業環境發展,2000, 4 .

    [3]劉長江. 農藥對土壤的污染及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2 ,18 (4) .

    第2篇: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1 化肥對環境的影響

    我國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35%,磷肥利用率僅為15%-20%,鉀肥利用率也不超過65%。每年都有大量肥份流入水體,對環境產生了嚴重污染,對水體、土壤、大氣、生物及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1.1 對耕地的破壞 改革開放前,農田施肥以農家肥土糞為主,改革開放后,化肥成為主要肥料,而且許多農民基本依賴化肥,幾乎到了沒有化肥就種不了莊稼的地步。長期過量使用化肥,忽視有機肥,造成土壤結構變差,孔隙減少,土壤養份失衡,有益微生物數量甚至微生物總量減小,土壤板結,地力下降;農作物品質下降。

    1.2 造成江、河、湖及地下水源的污染 農田徑流帶入地表水體的氮占人類活動排入水體的氮的51%,這些江、河、湖水域中氮和硝酸鹽都是主要污染物,富營養化嚴重,同時造成地下水污染。許多地方農村淺水層飲用水發澀、發苦,開水污垢多,特別是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區表現得更為突出。

    1.3 威脅近海生物 大量氮肥流失為“赤潮生物”的迅猛增殖提供了豐富的氮營養條件,已成為赤潮的主要誘發因素之一。

    1.4 影響人的健康 人或牲畜食用大量含有硝酸鹽的植物后,導致高鐵血紅素白血癥,使人們出現行為反應障礙,工作能力下降,頭暈目眩,意識喪失等癥狀,嚴重的危及生命。飲用水、食物中硝酸鹽超過一定含量,人食用后會受到很大毒害。

    2 農藥對環境的影響

    農藥一旦進入環境,其毒性,高殘留性便會發生反應,造成嚴重的大氣、水體及土壤的污染。

    2.1 農藥對大氣的污染 農藥微粒和蒸氣散發空中,隨風飄移污染全球。

    2.2 農藥對土壤的污染 主要由于在其使用中約有一半藥劑落在土壤中,附在作物上的農藥也因風吹雨打滲入土中,嚴重污染土壤,使土壤中農藥的殘留量及衍生物含量增加。由于農藥本身不易被陽光和微生物分解,對酸和熱穩定,不易揮發且難溶于水,故殘留時間很長,尤以對粘土和含有機質的土壤殘留性更大。

    3 化肥、農藥污染產生的原因

    (1)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民缺乏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很多農民片面追求產量最大化,勞動強度最小化,大量施用化肥、農藥,不顧環境污染。

    (2)當前一家一戶的耕作方式和門類齊全的產業結構仍占主體,不利于化肥、農藥污染防治技術的推廣,無法從改善農業的生態環境著手對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控制和一體化質量管理。

    (3)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農業標準化,資源化利用、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工作力度不大,廣大農民缺乏農技推廣系統指導。

    (4)農業環保立法工作滯后,農業環保、監督和執法、農業生態環境管理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農業環境保護工作無法可依。

    4 化肥對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科學、合理、規范使用化肥,大力推廣、普及測土配方施肥,補充土壤缺少的肥份,減少施肥的盲目性。施肥時采取深耕、深施,結合節水灌溉技術,減少肥料流失。

    (2)大力提倡使用農家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農家肥包括人糞尿、畜糞、沼液、沼肥等,這些肥料不但來源廣,成本低廉,主要特點是營養全面,各類元素齊全,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各種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能得到滿足。

    (3)積極推廣微生物肥料,推廣垃圾堆肥。垃圾堆肥和垃圾復合肥的產生既處理了城市垃圾;防止了污染,又能產生能夠滿足農業需要的高質量的有機肥料,具有積極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5 農藥對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科學合理使用農藥,杜絕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劇毒農藥,在生產中積極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如吡蟲啉、青蟲菌、瀏陽霉素、阿維菌素等。在防治上要有科學的針對性,注意用時間和方法,抓住關鍵時間,對癥下藥。

    (2)推廣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手段,減少農藥使用,維護生態平衡。自然界是一個動態平衡系統,生態環境中各種有機體相互依存,相互制約。

    6 化肥、農藥污染綜合防治措施

    (1)加強對農民的宣傳和教育,讓他們從自身利益中認識到化肥、農藥污染的嚴重性,認識到這種污染與人民的生存環境和身體健康緊密相連,幫助農民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2)要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納入環保產業發展重點,加大農業環保投入力度,特別是加大對化肥、農藥防治投入的力度;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增加農業生態財政扶持專項資金投入,加快化肥、農藥綜合整治。

    第3篇: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食品安全;環境污染

    1食品安全與環境污染的內在聯系

    (1)食品安全與食品污染:食品安全說的是安全食品,安全食品是指人體食用了之后不會產生危害。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食品必須對人體不產生任何的有害物質和有毒物質。食品污染是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對人體產生危害的食品,主要分為微生物污染和化學性質的污染。食品污染的原因是多樣的,比如人類生產活動造成的對大氣、水以及土壤的污染等被動物或者是植物吸收,在生產、烹飪和銷售的過程中造成的污染。(2)環境污染造成食品污染:人類從環境中汲取空氣、水和食物,經過消化和吸收,組成人體的細胞和組織等來維持生命活動,環境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對食品的質量產生影響,要想提高食品的安全,必須從源頭上控制有害物質在環境中的排放,減少在生活中的廢棄物。食品安全的問題關系到我國人民群眾的健康,對農業和工業發展有關鍵影響,隨著時展,人們對食品安全產生了更高要求,綠色食品成為人們關注焦點,而只有在沒有污染的環境下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綠色食品。

    2環境污染對食品生產的影響

    當前,我國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農業生產中,一味追求產生大量實施化肥與農藥,在農村大量施用化肥與農藥成為污染的主要源頭。(1)大氣污染:大氣質量好壞對農作物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直以來,在農業生產中因為工業廢氣對農村大氣污染產生了非常壞的影響,因此,在農業生產中,必須考慮到空氣污染對農作物的影響。大氣污染是因為空氣中一些污染物本身超過了大氣自身的凈化能力,對人體和植物造成很大影響,會對農作物產生非常大的危害,引起動物或者是人類造成危害甚至死亡。大氣污染主要是以氣體的形式通過植物進入人體,給細胞和組織器官造成損害,大氣污染的種類很多,據不完全研究表明,對動物、人體造成危害的種類就已經有一百多種。(2)水污染:食品在生產的過程中使用到的水體主要包括河流、地下水和降水等。食品在生產的過程中除了對水的數量有一定的要求之外,還對水質有很高的要求,只要沒有經過污染的水體才能成為食品生產的用水。但是,因為一些工業活動對河流、地下水等造成很大危害,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體的利用價值。水污染對作物器官造成很大危害,會導致人類患上生育疾病。一些化學物質在產品中積累,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危害人類健康。再者水污染會影響到土壤性能,影響植物的生長。還有就是水中有大量的溶解性物質會在水中導致水生物缺氧死亡,一些藻類植物因為水富營養化迅速繁殖,重金屬物質進入水中危害水中的生物,影響水產品質量。(3)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對環境污染具有一定的可調節功能,這種調節的功能是土壤對污染物的解析與固定作用,又被稱為凈化。當污染物進入土壤之后,植物受到危害,導致產品中的污染含量不符合我國食品衛生標準,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說土壤受到了污染。土壤是綠色植物的有機生長物體,對動物、人體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一旦土壤受到污染就會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

    3污染防治措施

    (1)加大宣傳力度:首先,政府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加大宣傳,散發宣傳單、活動、講座等形式的宣傳工作,設置專門的咨詢部門對人們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衛生知識。尤其是新聞部門必須提高自身的輿論效果,提高安全能力和宣傳能力,不能只是簡單的追求經濟效益忽略食品的安全,此外,衛生監督部門應該提高自身的監督力度,加大執法檢查,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放心的產品。(2)加大監管力度:衛生監督應該加大監督的力度,重視污染的整治與防范措施,監督管理部門應該以保護換進為主,對食品污染造成危害的工業企業進行嚴格預防;食品安全部門應該承擔起自身作用,努力創建綠色環境和綠色食品,嚴格預防衛生部門的審核機制,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必須以預防為主,加大防治,加大對環境污染的控制。在治理不合格企業時,應該首先保證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農業生產中應該控制毒素用品的使用。在公共服務和綜合管理上,建立安全的人民群眾與動物的防治體系,在全社會范圍內關注人們身心健康,用全新的生活方式來改善生活質量,促進城鄉經濟的共同發展。

    4結語

    食品是人們維持生命的必需品,食品安全衛生關系到人類和民族的發展,探討環境污染與食品安全的防治措施,認識食品安全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在已經出現的環境污染與食品衛生問題中提出相應措施,減少對人體的損害。隨著生產力不斷發展,人口不斷增多,人類社會活動規模不斷擴大,人們對自然環境的干預能力越來越大,資源消耗逐漸增加,導致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我們必須充分重視食品安全與環境污染問題,將環境污染扼殺在搖籃里,才能保證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王杕,陳松.我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研究及環境污染案例分析[J].食品科學,2016(05):283-289.

    [2]楊萍,牛春艷.淺談環境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影響[J].世界農業,2009(12):43-46.

    [3]王珊珊,張江山.食品安全與環境污染[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06(05):4-5.

    [4]劉玲玲.環境污染與食品安全[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6,(02):12-14.

    第4篇: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畜牧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在城郊、農村、工礦區,畜牧場規模越來越大,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大量畜禽糞便直接排放成為引起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已經引起公眾的普遍關注。在一些地區,養殖業污染已超過居民生活、農業、鄉鎮工業對環境的影響,是造成許多重要水源地、江、河、湖嚴重污染及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治和消除畜禽養殖污染,對于保護生態環境,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增強中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我國科學界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畜禽養殖業污染現狀

    近幾年,在規模化畜禽養殖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導致農村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矛盾日益突出,畜禽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質,對水體、大氣和土壤均有很大的危害。

    1.對水質的污染畜禽排泄物和圈舍清洗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及有機污染物,這些污染物直接或通過地表徑流進入江、河、湖、庫,造成水質惡化,影響水體的生態環境。也可以通過土壤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有些地區已對集中飲用水源地構成嚴重威脅。

    2.對空氣的污染畜禽糞便中未被吸收的有機物經過發酵后會產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氫、糞臭素、甲烷等有害氣體,這些氣體不但會破壞生態環境,而且還會直接影響人類健康,使動物及人群的免疫力下降,呼叫道疾病頻發。

    3.對土壤環境的污染

    畜禽的排泄物是很好的農田肥料,但是含有大量的鈉鹽和鉀鹽,如經腐熟后施用,可提高土壤肥力,滿足作物對氮、磷、鉀等植物營養的需求,若直接用于農田,過量的鈉和鉀通過反聚作用而造成某些土壤的微孔減少,使土壤的通透性降低,破壞土壤結構,嚴重影響土壤質量。

    三、污染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農牧脫節畜禽養殖污染沒有得到充分重視,政府和社會各界更多的是關注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忽視了養殖業污染的嚴重性和危害性,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養殖業布局規劃。為了便于畜產品的產、共、銷一條龍的配套,使集約化養殖業由農區、牧區逐漸向城鎮郊區轉移,畜禽糞肥不能及時施用于農田而造成污染。縣級規模養殖場及分散養殖戶畜禽糞便普遍采取就地隨意貯存處置方法,即糞便在露天堆放下自然發酵,基本無防滲、防淋措施。

    2.治污成本高、難度大,污染治理不到位畜禽養殖業是一個典型的高風險弱質產業,養殖戶資本積累能力差,而污染物治理設備技術和土地投資大、成本高,致使污染治理及設施清理維護不到位。特別是縣級規模養殖場及分散養殖戶基本沒有污染治理設施,多數養殖戶僅將少部分糞便污水用于農業灌溉,而大部分則直接排入水渠或池塘,一部分滲入地下,大多數污水則在汛期隨雨水沖入河道。個別養殖場雖然建有沼氣池,但其容量設計遠遠無法處理所產生的廢水,加之管理不善,許多因糞便堵塞而停用。另一方面國家對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缺乏政策扶持和治污保障機制。特別是缺少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

    3.治理技術滯后,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低畜禽養殖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和治理技術滯后于畜禽養殖業的發展,養殖場規劃設計時,沒有把畜禽糞便處理作為集約化養殖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列入養殖場建設計劃,忽視了大量畜禽糞便對環境的影響,也忽略了經濟有效的收集、處理、綜合利用等相關配套技術與設施的引進。

    四、防治措施與建議

    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僅涉及農業、環保、衛生等多個部門,而且也需要各級政府、經濟管理和法制部門的協同管理,宏觀規劃,同時也需要科學技術部門采用配套有效的高新技術措施。

    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防治結合合理規劃、科學布局是保證畜禽養殖場安全生產和控制污染的重要條件,養殖場的選址、布局應既要保證畜禽養殖生產的需要,又要確保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同時要控制養殖規模,優化整合分散養殖場(點),建設標準養殖小區。在規劃上,應根據HJ/T81-2001《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準養區。對禁養區,通過關、停、轉、遷等手段,關閉區域內所有養殖場;對限養區,關停無任何治理設施或治理無望的現有規模化養殖場,對新建和擴建的養殖場要嚴把審批關,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嚴禁審批,對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的養殖場提出限期整改建議,整改驗收合格后報主管部門登記備案,進行嚴格監督管理;對準養區,通過排查建立養殖檔案,規范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新、改、擴建的養殖場必須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后方可建設,對養殖場提出污染防治要求,逐步實現污染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2.清潔生產,源頭控制在畜禽養殖領域引入清潔生產、生態養殖概念,只有從源頭上治理,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首先采取動物營養性措施,降低糞便中氮、磷和礦物質含量。合理配制飼料,通過添加生物活性物質和合成氨基酸平衡日糧,進而來降低畜禽氮和磷的排泄。同時加大對良種繁育體系的投資,逐步建成優良品種引進、繁育、推廣、應用相配套的良種繁育體系。

    3.資源化處理,綜合利用畜禽糞便是一種有價值的寶貴資源,富含N、P、K等多種營養成分,處理后可綜合利用,變廢為寶。綜合利用就是對糞便中的有機營養物質多層次地分級利用,使資源和能源循環利用,是治理畜禽污染的首要原則。目前,畜禽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生產商品有機肥及配制有機復合肥和基質肥、生產沼氣、用作飼料。

    (1)利用糞便生產有機肥大力發展有機農業,促進有機肥的發展與生產。有機農業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成分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1]。有機農業發展了,有機肥的需求量也就擴大了。

    (2)利用糞便生產沼氣及飼料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鼓勵用畜禽糞便污水進行資源化,實行沼氣生產,處理后的廢水用于農田灌溉。這樣既節省處理成本,又可獲得一定的經濟和環境效益。畜禽所采食的飼料70%未經吸收便排除體外,奶牛、豬、雞飼料中的70%左右的含氮物質被排泄出來。肉雞飼料中50%的含氮物質變成了糞便,豬糞中氨氮量為100~600毫克/升,牛糞中為300~1400毫克/升[2]。利用畜禽糞便做飼料,就是充分利用飼料中剩余的各種養分和飼養過程中產生的有用成分,一般包括直接利用、青貯、脫水干燥、生物處理等。

    第5篇: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論文摘要 規模化養殖是我國養殖業的發展方向。加強環境控制,進行綠色養殖,提高養殖效益,對促進我國規模化養殖的健康發展顯得特別重要。認為規模化養殖應做到養殖場要合理選址與建造、加強飼養管理、規范用藥、綜合防病等,以實現對環境的有效控制。

    規模化養殖是養殖業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的養殖業在規模化上得到了較大發展,但在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一是疾病的流行難以控制;二是產品質量較差;三是養殖效益不理想;四是環境污染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科學養殖的認識不夠;二是養殖技術含量差;三是養殖環境控制措施不到位。本文針對規模化養殖的現狀,就加強規模化養殖條件下的環境控制,促進綠色養殖,提高養殖效益,實現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 養殖場的合理選址與建設

    1.1養殖場的選址要求

    畜禽養殖場選址時應根據經營方式、生產特點、飼養管理方式、集約化程度等基本特點,對地形、地勢、氣候等自然條件以及飼料、能源、交通與工廠和居民的關系,特別是畜牧場廢丟物處理等社會條件綜合考慮。因此,養殖場應選擇在空氣較好、水量充足、水源和土地未受到污染,且遠離村莊、城區、居民點(不少于300m,離交通道要有一定距離,如100m以上),但有支路相通的地方。

    1.2養殖場的建筑設計要求

    一是合理的功能分區;二是建筑物的合理布局;三是不同種群畜舍的合理設計;四是完善公共衛生設施。公共衛生設施主要包括:運動場、場內道路、糞尿溝、防疫設施、排水設施、貯糞池、獸醫室、病畜隔離間、糞尿污物處理設施、場地綠化等內容。具體設計中要做到:①各功能區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要便于生產和管理;②畜舍間保證合理的間距,有利于采光、通風、防疫。舍內設計應根據不同畜種、不同生理階段的畜禽類別分別設計;③場內道路應凈、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開。凈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飼料、產品的運輸通道,污道為運輸糞便、病豬和廢棄設備的專用道;④病豬隔離間及糞便堆存處這些建筑物應遠離生產區,設在下風向、地勢較低的地方,以免影響生產豬群;⑤生產區進出口應設消毒池和消毒室,進出人員、車輛和畜禽都必需消毒;⑥養殖場周圍應建圍墻,以防獸害和避免閑雜人員進入場區。

    2 科學飼養管理

    2.1科學的飼糧配合

    一是采用“理想蛋白質模式”,配制符合畜禽生理需要的平衡日糧,能夠降低飼料粗蛋白水平,提高日糧中氮的利用率,減少糞尿中氮的排泄量;二是應用有機微量元素代替無機微量元素,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降低微量元素的排出量,減少微量元素對環境的污染;三是應用植酸酶,提高畜禽對蛋白質、鈣、磷、銅、鋅等礦物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四是應用微生態制劑,在動物體內創造有利于畜禽生長的微生態環境,維持腸道正常生理功能,促進動物腸道內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飼料利用率,同時,還能抑制腐敗菌的繁殖,降低腸道和血液中內毒素及尿素酶的含量,有效減少有害氣體產生。

    2.2加強飼養管理

    嚴格控制畜牧場環境,既能保證良好的舍內環境條件,又能有效防止畜牧場內外的相互污染。為此,一要加強飼料衛生質量監測,嚴禁使用被污染的飼料原料;二要加強水源衛生質量監測,嚴禁使用被污染的水源,最好采用自動飲水器;三要保持畜舍清潔、衛生、干燥、通風,維持良好的生存和生產小環境;四是嚴格執行消毒措施,包括進出人員消毒、環境消毒、畜舍消毒、用具消毒、帶畜消毒、貯糞場消毒、病尸消毒等;五要嚴格執行病畜隔離制度,加強對病死畜禽的處理措施;六要采取合理的糞尿、污物處理措施,降低環境污染,消除循環污染。目前糞尿、污物的主要處理措施有:堆肥利用、用作飼料、制作沼氣、污水凈化等,盡量避免將糞尿、污物直接用作飼料和肥料。

    3 強調規范用藥

    為保證畜牧業生產的健康發展,必須規范用藥措施。一要根據國家出臺的《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和《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等文件,嚴格限制或禁止使用對人體有害藥物添加劑(如抗生素、鎮靜劑類藥物),提倡使用益生素、酶制劑、天然中草藥等;二要合理使用消毒藥,盡量少用或不用對環境易造成污染的消毒藥物(如強堿、強酸、醛類等藥物),盡量采用高效、低毒、廣譜的消毒藥物;三要合理使用治療藥物,嚴格按照不同藥物在不同畜種、不同生理狀態的用藥規定用藥,嚴格執行用藥安全期制度,不要造成藥物在畜產品中的大量殘留而危及人類健康和造成環境污染。

    4 實施畜禽疫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良好的畜牧場疫病防治措施能顯著降低畜禽疾病的發生率,既可提高生產效益,又可減少畜禽患病用藥,進而降低因藥物殘留造成的產品和環境污染。疫病綜合防治措施包括:①建設好牧場防疫設施,可有效阻止一些疫病傳播途徑,如消毒池、消毒室、防疫溝、綠化帶的建設等;②嚴格實施畜禽進出場的檢疫制度,強調場內畜禽定期檢疫制度,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處理措施;③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對環境、畜舍、畜體進行消毒,降低感染機會。為保證消毒效果,消毒藥物要定期更換品種,交叉使用;④全進全出制能夠阻斷病原微生物的傳播,盡量減少畜禽的進出頻率,可減少降低畜禽疾病的傳播機會;⑤提供標準的營養需要,搞好清潔衛生,創造適宜的各種環境條件,增強畜禽的適應性和抵抗力;⑥建設糞尿、污物處理設施,降低或消除環境污染;⑦蒼蠅是某些疾病的傳播者,在夏天應采取有效方法消滅蒼蠅;⑧鼠既消耗飼料,又損耗設備,同時又傳播疾病。因此,應隨時注意防止鼠害。

    5 參考資料

    [1] 張雪萍.淺談西部可持續畜牧業之發展[J].甘肅畜牧獸醫,2006(1):44-46.

    [2] 馮春霞.家畜環境衛生[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第6篇: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 畜禽養殖業 污染與防治 循環利用 生態養殖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使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我縣的畜禽養殖絕大多數為小規模、分散養殖。即點多面廣,又多為鄰近居民區。這種養殖方式帶來的污染已經成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因此,研究和探索適合本地特點的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和環境監管,已經成為現階段不容忽視的緊迫問題。

    二、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問題

    縣域畜禽養殖業發展較早,起點低,多數的小規模養殖戶是在老的庭院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廠址選擇存在先天不足。畜禽糞便基本上是露天隨意堆放,沒有設置相應專用場地和設施,直接導致周邊區域的地下水、大氣環境、衛生狀況的惡化,影響附近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畜禽養殖業產生的污染物主要為污水、糞便、惡臭。由于污染物的隨意排放而產生各類環境問題。

    1.傳播病菌

    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殘留藥物、各類添加劑及孽生的蚊蠅,會使環境中病原種類增多,病原菌和寄生蟲大量繁殖,造成人畜傳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時,會導致疫情(類似禽流感)發生,給人畜帶來災難性的危害,給社會經濟帶來巨大損失。

    2.造成水質污染

    水體污染是由污染物質侵入水體造成的后果。畜禽養殖場未經處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其污染負荷很高。有機物腐敗產生的NH3、H2S和CH4等氣體侵入水體,可以使水的質量受到嚴重威脅。有機物分解產生的N和P等營養元素,侵入水體后將使水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魚類、藻類等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使原有水體喪失使用功能,極難治理和恢復。

    3.污染空氣

    養殖養殖業生產產生大量的惡臭氣體、塵埃、微生物等,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周圍空氣,影響飼養人員和附近居民的身心建康,也經常引發養殖戶與周圍居民的矛盾和環境糾紛。

    三、畜禽養殖業污染原因分析

    1.法律、法規不完備

    根據我國畜禽養殖業污染的特點和環境管理現狀實施的《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對規模化養殖企業的建設和發展進行了規范,而對于養豬500頭以下,雞3萬羽以下,牛100頭以下的養殖場未作規定,而地方對非規模的養殖戶又沒有出臺相應的法規,因而對這類的環境污染、環境糾紛事件的處理缺乏相應的職能和手段。只能與有關部門協調,對養殖業戶進行教育和提出改進建議,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非規模養殖戶的污染。

    2.地方政府管理缺位

    在畜禽養殖業的發展上,農業政策和環境政策脫節。一些地方政府對畜禽養殖業的發展非常重視,而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在其規劃布局和政策目標中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對污染防治缺少政策扶植和鼓勵,致使畜禽養殖業的污染防治與環境監管相當薄弱。

    3.從業人員中環境意識淡薄

    規模化養殖企業的建設和發展都履行了環境審批手續,必須有相關的綜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措施。而對眾多的非規模養殖戶,由于歷史和政策原因,既無申報,也無環境影響評價等相關審批手續,相關的法律法規對非規模養殖場缺乏約束,從事人員又來自于社會的各個方面,只注重經濟效益,缺乏和忽視對環境污染的防治。由于科學知識不足及受到經濟利益的驅動,在畜禽養殖中濫用抗生素、激素、各類添加劑現象普遍存在,造成畜禽產品的藥物殘留及環境污染,使“瘦肉精”、“速生雞”之類事件時有發生。

    4.對污染防治缺乏投入

    縣域畜禽養殖業分布廣泛,規模化養殖場較少,大多是利用自家的土地和庭院發展起來的非規模養殖戶。同時畜禽養殖是微利行業,受市場供需關系影響,波動很大。所以多數養殖業戶是因陋就簡,在污染防治上不愿意投入。很多養殖戶沒有規范的糞污儲存場、污水收集池和化糞池等設施,糞污隨意排放。

    四、適合本地的污染防治措施及案例分析

    1.污染防治措施

    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必須有一定的綜合利用和污染處理設施,可采用物理、生物、生化綜合處理糞污技術,做到達標排放。而且國家對其也有相關的法規和排放標準。環境保護部門可依據相應的法規對其污染防治進行監管。

    對原有在自家發展起來的微小型養殖場,村鎮各級政府可以對其進行引導和規劃,遷離居民區,改變人畜混居的現象。本著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對暫不能遷出居民區的養殖戶,要求修建防滲的污水收集池,對豬尿及污水收集,防止亂排滲入地下污染水源。收集的污水可定期用于或菜園澆地之用。同時要求修建可防雨水的儲糞場,以便存放糞污及進行下一步的糞污生化處理。同時也防止雨水沖刷形成二次污染。推廣干清糞技術,達到干濕分離,糞尿分離。干清糞不但使污染物減量化,而且使固態糞便是一種極具價值的資源。

    對畜禽糞便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是消除畜禽糞便污染的有效途徑。一是對畜禽糞便堆肥處理,糞中有機物分解產熱,使物料溫度上升,促進水分蒸發,殺死病原菌、寄生蟲卵、雜草種子,促進糞便干燥,成之為使用方便的肥料。同時,使其中對作物有害的物質分解,成為無惡臭、安全、能廣泛流通利用的有機質資源。二是對畜禽糞便進行生物發酵法處理,就是把菌種加到畜禽糞便里,讓糞便在生物菌的作用下實現好氧發酵而成為優質有機肥,并且消除臭味。微生物高溫無害化處理技術可以徹底地殺滅畜禽糞便中的有害菌、蟲卵。同時有益菌大量繁殖,作為有機肥田效果更好,是可用于無公害生產的高效優質有機肥。

    2.案例分析

    2.1養殖模式

    某農戶在其承包田附近將豬舍與蔬菜大棚建于一體(比單獨建豬舍、蔬菜大棚節約投資),同時修建沼氣池,飼料加工,倉儲,人居房屋。其結構北面豬舍,南面是蔬菜大棚,二者空間連通。生豬散發的熱量與蔬菜生長所需溫度可以實現互補,豬舍產生的含氨氣體等可被棚內蔬菜有效吸收,塑料大棚吸收陽光產生的熱量也保證了生豬、蔬菜生長所需的溫度。豬舍產生的污水根據需要可進入沼氣池,反之亦可進入污水收集池。豬糞視需要可干清糞,亦可混入污水。沼氣池排出的廢渣液進入污水收集池混合后可泵送至農田澆灌,亦可用于棚內蔬菜地使用。這一模式充分利用了各種資源,構成了循環經濟形式,既衛生又環保。此模式數年來運行良好,很適合有此條件的農村養殖戶。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將魚塘養魚融入系統中。修建沼氣池時要選擇有經驗的施工隊,防止沼氣池產生泄漏現象。

    2.2特點:

    2.2.1節約投資

    豬舍頂蓋用紅磚砌拱,農村有經驗瓦工可完成。蓋上周邊砌圍墻,里邊填土,厚度根據保溫需要確定。豬舍和大棚共同利用一面北墻和一個頂蓋。其頂蓋結實、寬綽,有利于草簾,棉被的收放(可安裝機械)操作。節約一墻和一棚頂。

    2.2.2節省人工,提高效率

    生豬飼養、看護與棚內蔬菜的除草、澆水、追肥、采摘、看護等管理在同一時間、空間、場地完成。如果規模合適可一人完成上述工作,既合理利用了人工,又提高了勞動效率。

    2.2.3綜合利用資源,生態循環發展

    根據條件可在豬舍―大棚東、西選擇一側修建連通的飼料加工,倉儲,人居房屋,從而實現人居、養畜、大棚蔬菜、沼氣使用、農田管理在一個大系統中,既達到了各種資源的綜合利用,也實現了畜禽養殖污染的有效防治。

    五、結語

    畜禽養殖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涉及畜禽養殖業的發展,又涉及相關人員的就業問題。應由政府負責協調環保、農業部門,制定污染防治政策和規劃,處理好養殖業、資源利用、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根據縣域畜禽養殖業的現狀及未來的發展,在一定時期內,仍然是規模化養殖場少,大多數為微小型養殖戶。各級政府應從政策、資金、技術上鼓勵和支持微小型養殖戶利用自然條件走生態化養殖之路,發展資源循環經濟。只有資源化循環綜合利用,才是解決畜禽養殖污染問題的有效途徑。要從單純的畜禽糞便治理轉移到治理與生態建設相結合,使環境污染防治與畜禽養殖業發展雙贏。

    參考文獻

    [1]江希流華小梅張勝田我國畜禽養殖業的環境污染狀況,存在問題與防治建議環境整治.

    第7篇: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養殖 污染 措施

    中圖分類號:V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4(c)-0149-01

    1 畜禽養殖污染現狀

    任何事情均有兩面性,畜禽養殖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經濟的進步,使畜產品得以暢銷。然而,也給周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畜禽養殖的安置處大多數在城市與鄉村交界或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伴隨養殖業的逐漸壯大,畜禽也慢慢向集約化轉變、養殖區也隨之呈現出城市化現象,畜禽產生的糞便不能夠得到徹底快速的清理;還有農業施肥期間,大量的引進農業藥物的摻雜,很少考慮到糞便的重新利用,久而久之,糞便量越積越多,環境破壞更加嚴重。畜禽養殖業期間,所產生的主要污染物包括糞便、污水以及空氣質量的下降。

    1.1 糞便污染

    畜禽糞便產生量很大,經統計折算,林州市每年畜禽養殖產生糞便量約46.8萬噸,畜禽糞便中又含有很多的有機污染物,畜禽糞便隨意堆放,清糞水隨意排放,極易造成畜禽糞便流失,進入水系。養殖糞便產生量市場計算公式:W=Nqi;式中:W為養殖糞便產生量(噸/年);N為養殖場存欄數(頭、只),qi為養雞、養牛、養豬養殖糞便產生特征排放系數(克/年、頭(只))

    1.2 水質污染

    畜禽產生的糞尿、畜禽場后期造成廢水很多,經可靠消息透露,林市一年因養殖所造成的污水達660.37萬噸。養殖產生的污水不僅COD、BOD、氨氮濃度較高,較多的病原體、細菌、病毒也出現在了里面,含有大量的病原體的污水深入到地下或地表農田中,將帶來很嚴重的水質污染現象。

    1.3 大氣污染

    畜禽產生的糞便一旦積壓時間長后,將會發酵,隨之NH3、H2S、氨氣等有害氣體,以上氣體將嚴重造成大量動物應激,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很大的傷害。處于不斷擴大的養殖行業,因為糞便長期堆積,不能清除,好多養殖場時常發出惡臭氣體,對周圍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引發的環境和糾紛也急劇增加,約占總量的60%。

    2 林州市造成畜禽養殖污染的原因

    2.1 畜牧業由分散經營轉為集約經營

    我市畜牧業原來的規模小,僅作為一種家庭副業來經營,加之糞便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所以污染影響不大。近年來我市畜牧業逐漸轉為集約化,規模較大,所產生的大量糞尿等排泄物如不及時處理,隨時都能對人類和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2.2 規模小、點多面廣、布局不合理

    我市養殖場平均規模養雞在1000只左右,養豬80頭左右。大多數畜禽養殖場(戶)選址不當,所排養殖廢物和廢水破壞了周邊環境質量。

    2.3 養殖業在我市周邊化造成養殖業和農業脫節

    隨著我市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蛋、奶、肉等畜產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多。為了便于畜產品的產、供、銷一條龍的配套,使集約化養殖業由農村、山區逐漸向城鎮郊區轉移,并且呈畜禽養殖業城市周邊化趨勢,造成養殖業和農業脫節,畜禽糞肥不能及時施用于農田而造成污染。

    2.4 畜禽養殖廢物無害化處理率低

    我市97%以上的畜禽養殖場(戶)均未建有有效的污染防治設施,對養殖廢物未采取有效的利用和治理化處理措施,隨意堆放、儲存,造成流失,形成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大。

    2.5 農業對畜禽糞便的利用率大幅度減少

    我市農業現代化由大量使用有機肥逐漸轉向大量使用化肥,對畜禽糞便的利用率大幅度減少,結果使大量畜禽糞便等有機肥積壓浪費,造成公害。

    2.6 獸藥、飼料添加劑使用不當

    近年來由于經濟利益驅動、監管不嚴和科學知識的不足,濫用藥物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畜產品的藥物殘留及環境污染。獸藥的殘留,通過人們攝食轉移到人體內,影響人們的健康。另外有害物質通過畜禽的排泄,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對人類生存環境構成威脅。

    3 林州市畜禽養殖業發展的環境保護措施

    3.1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控制養殖規模,優化整合畜禽分散飼養場(點),建設標準養殖小區,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準養區。目前,我市已出臺了《林州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暫行辦法》,劃定了禁養區、限養區和準養區。

    3.2 加強畜禽排泄物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目前,針對我市養殖污染現狀,對畜禽排泄物的污染進行控制和治理,主要有以下措施。

    (1)深入研究多方位、高層次的污水及糞便消除和清理技術,最大限度控制病原體及病毒對環境及人們的危害,充分將糞便進行合理利用,提高糞便作為農田廢料的利用率,增強養殖業的發展空間和純利潤的獲得,保證環境質量不受威脅。

    (2)降低飼料中的礦物質及粗蛋白含量,以達到降低糞便中的氮和礦物質含量的目的。

    (3)采取收排污費的方式,能有效地減少糞便不恰當處理和貯存所造成的污染。

    (4)采取動物營養性環保措施,包括合理配制飼料;加強環保型飼料的研究應用;加強生物飼料的研究應用;建立生態型畜牧場或“綜合農業”系統等。

    4 林州市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治理建議

    (1)畜禽污染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吸取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訓,結合實際情況,高度重視畜禽養殖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將畜禽污染的管理納入環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

    (2)加強畜禽環境污染的法律、法規建設,加強對畜禽養殖場的管理,對新建畜禽養殖場進行環境評價,畜禽糞便、廢棄物處置實行申報制度等。

    (3)加強畜禽污染的宣傳教育。要加強畜禽污染的重要意識,貫徹及時處理的必要性,階段性的進行畜禽養殖工作人員的專業管理素養及文化知識的學習和落實,逐漸推薦畜禽養殖行業向農牧結合方向發展,進行全面徹底的清理,避免污染事件的發生。

    (4)制定環境污染治理費用的收取原則。因為畜牧業是一個微利行業,環境污染治理是全社會受益,因此可以實行“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作為“誰污染,誰治理”原則的補充,即環境治理費用由企業和社會共同承擔,既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又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參考文獻

    [1] 宏哲,武海俊.張家口市農業源污染現狀及農業減排分析[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3).

    [2] 孫潔梅,王麗媛,凌娟.秦淮河流域農業污染源調查及入河量計算[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1(3).

    第8篇: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日益突出,農藥、化肥污染、養殖業污染、鄉鎮工業污染日趨嚴重。農業生態系統退化,植被破壞,土地退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已引起了全國上下的重視,福建省在防治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整治鄉鎮環境、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開展生態農業建設,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推動鄉鎮垃圾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全面開展畜禽養殖業污染整治;積極開展創建環境優美鄉鎮活動;等等。

    但是,農村環境污染的整治和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仍嫌不夠,福建省農村環境問題仍舊相當嚴重――

    農藥、化肥污染日趨嚴重。

    福建地處南方,氣候溫暖濕潤,土地復種指數高,農作物病蟲害嚴重,導致福建農藥、化肥使用量不斷增加,化肥施用量增長速度快,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農藥、化肥年畝平均使用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003年,全省化肥使用量(折純量)120.29萬噸,在施用的化肥中氮的使用量64.86萬噸,磷24.56萬噸。大量施用化肥不僅造成化肥養分的浪費,而且造成對農業環境的污染,流失的化肥中的無機鹽排入水體造成富營養化和地下水污染。

    2003年,全省農藥使用量為5.53萬噸。由于農藥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農藥散失于環境之中,使大氣、土壤、水體、農畜、水產品受到污染并通過食物鏈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一些高毒農藥的施用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殺死、殺傷害蟲的天敵和其它益鳥,影響了生態平衡。農田土壤中農藥被灌溉水、雨水沖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農藥的大量使用還會造成生態平衡失調、物種的多樣性減少。

    畜禽養殖污染問題突顯。

    2003年全省生豬出欄數達1885.61萬頭、牛出欄數25.58萬頭、羊出欄數118.6萬頭、禽出欄數25314.97萬只。畜禽養殖業的發展,特別是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業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福建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并逐步成為福建一些地方農業和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重要支柱產業,成為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但由于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畜禽養殖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并已經成為福建一些區域環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據統計,2003年畜禽養殖污水排放量約6億噸,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大高于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其中氨氮排放量是工業排放量的17.9倍,是生活污水排放量的4.36倍;COD排放量是工業排放量的14.8倍,是生活污水排放量的4.25倍。目前,小型畜禽養殖場及規模以下的散養戶,已構成農村主要的面源污染,大型的畜禽養殖場已形成非工業的點源污染,成為福建新的污染大戶。

    鄉鎮工業污染點多面廣。

    據環境統計,2003年布表調查的3140家工業企業中,有1358家鄉鎮企業,占43.2%。多數鄉鎮企業規模偏小,生產設施簡陋,環保治理設施不健全,部分企業還存在著偷排、漏排等現象。據不完全統計,福建鄉鎮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粉塵和固體廢物的排放量占全省工業污染物的排放量的1/3左右。此外,相當部分鄉鎮工業園區處于小城鎮的上游、上風向,或位于城鎮中心,影響了居民的生產生活。

    鄉鎮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2003年全省污水排放量共計16.46億噸,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為6.62億噸,鄉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約為1.15億噸。

    截止2003年底,全省已投入運行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共18個,污水處理率為39.7%。其中17個污水處理廠建在設區城市,14個縣級市中只有永安市建有生活污水處理廠,武夷山、長樂、福清的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中。所有縣城及絕大部分鄉鎮基本未建污水處理廠,鄉鎮生活污水基本直接外排。

    2003年,福建已建垃圾無害化處理場14個。其中設區城市建有9個,縣級市4個,縣城1個。14個鄉鎮完成垃圾焚燒爐技術推廣示范建設,其他鄉鎮一般只建有簡易垃圾填埋場或堆肥場。

    第9篇: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城市園林、植物病害、防治措施、發生原因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當前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越來越重,時常出現個別病蟲害在某一地區大爆發的情況,給城市的園林綠化工作造成了很大障礙和經濟損失。以生態學為基礎,充分考慮園林植物、病蟲及天敵三者之間的關系。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手段,以農業防治為主預防或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建立一個以園林植物為主體的相對平衡的生態體系,從而控制有害生物危害的園林植物保護策略。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是園林維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對從業人員及技術有較高的要求,有很強的專業性,既要有園林植物生理學專業知識又要懂病蟲害專業和農化專業。當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二、園林植物在城市綠化中的作用

    園林植物作為城市極其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在平衡復雜的城市生態系統、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大功能。

    2.1生態功能

    包括防護、改善和治理功能等。防護功能如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防火、防雪、指示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改善功能如維持碳氧平衡、滯塵、殺菌、吸收有毒氣體、調節溫度、改善光照和降低噪音等;治理功能如固定沙丘、控制揚沙和凈化水源等。

    2.2美化功能

    包括園林植物的個體、群體和襯托美化功能等。個體美化功能如形體、枝、葉、花、果等所表現出的視覺觀賞價值;群體美化功能如片林、樹叢、樹籬、草坪、稀樹草坪和藤架等所表現出的視覺觀賞價值;襯托美化功能如利用植物聯系景物、組織空間、遮擋視線等。參與形成的優良整體視覺效果。

    2.3社會功能

    包括文化功能和身心健康功能。其中,文化功能包括紀念、教育、學習和科學研究等功能;身心健康功能包括游憩、保健和治療功能等。

    2.4生產功能

    包括食用、藥用、工業原料和工業品素材等。如提供果品、中藥、油料、膠質、脂類、素類、木栓、飼料、肥料、淀粉、纖維、枝葉工藝產品等。

    三、植物病害的發生原因分析

    目前在園林植物上發生的主要病害以腐爛病、立枯病、黑斑病、銹病等為主。植物發病的主要原因可根據“病三角”即環境、病原物、植物本身以及人為因素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3.1氣候變化

    隨著全球性氣候變暖,有些地區持續暖冬或者氣候變化異常,這些氣候和環境因素非常適宜病原菌的侵染和繁殖,使得植物病害呈逐年加劇態勢。一些植物出現了生理干旱,病害嚴重發生。其中腐爛病發生尤為嚴重,多集中在柳樹、楊樹、榆樹、火炬樹及香花槐等樹種上,發病范圍大、面積廣。

    3.2種植品種

    城市中栽植的植物大都是引種,缺少與之平衡的植物群落和天敵種群。另外,大量建筑垃圾被埋地下,加之硬覆蓋、地下管網、汽車尾氣以及城市人群活動等因素,造成土壤不良,使植物的長勢普遍較弱,抗病能力下降。有些栽培品種過于單一,由于病原菌的變異而使原有的一些抗病品種變為感病品種。

    3.3病原菌

    病原菌由于外界環境的影響可發生變異,一些致病性弱的非優勢小種經過變異后可變成強致病性的病原物,高度侵染原有植株。

    3.4其他人為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人為錯誤的生產作業、植物配置不合理、藥械與施藥技術嚴重落后、養護管理存在弊端、專業技術力量薄弱、防治過程簡單化等現象,給病蟲害的孳生創造了條件,給園林植保工作帶來巨大壓力。

    四、病害的防治措施

    防治病害應綜合考慮人類、植物、有害生物、環境條件等各組分之間存在的復雜的關系,最大限度地減少影響整個園林植物的生態系統。在防治上要從生態學觀點出發,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4.1預防為主

    要主動加強巡查力度,加強植物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選擇最佳防治時間。預測預報工作是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基礎,把病蟲害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確定專人,固定地域,以全面及時地掌握病蟲害動態為基本目標,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置。

    4.2綜合防治

    綜合防治應以農業防治為主,加強檢疫,同時輔助適當的藥劑防治和生物防治。

    (1) 農業防治

    加強育苗工作,培育一些抵抗病原物的抗病品種,種植抗病品種是非常有效的抗病手段,以鄉土樹種為重點,以適應城市生態環境;適時選用對城市環境抗性強的綠化樹種;合理輪種,避免使用過于單一的品種,增加植物的多樣性;合理密植,加強養護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種植或作業時避免污染。

    (2) 加強檢疫

    很多植物病害是通過植物的運輸而蔓延繁殖的,因此對引進的種子、苗木和其他植物繁殖材料應嚴格檢疫,避免外來有害生物入侵,以防止病害傳播和蔓延。

    (3)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植物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其使用范圍廣,見效快,但易造成殺傷天敵和環境污染,但如果過多過濫的用藥,不但不能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相反會形成惡性循環,越治越重。所以應科學合理地使用,交替用藥,以防病原和害蟲產生抗藥性,減弱防治效果,施藥過程中還應注意安全,多使用環保型農藥,以防中毒和污染環境。

    (4)使用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在病害防治過程中對人畜危害小,對環境污染小,相對于化學農藥來講對病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具有安全、高效、無毒無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優越性,符合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五、結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2022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 成人影院久久久久久影院| 3d成人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全彩成人18h漫画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直播|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91成人免费版|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2021|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最新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 91精品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全部费免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成人免费黄网站|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人碰人碰人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免费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