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英語學習材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英語作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在中國的學習者越來越多,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到大學,英語幾乎成了必修課。于是有關英語教學的研究層出不窮,有研究中學英語教學的,有研究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階段的研究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眾所周知,英語教學有它的獨特性和規律性。無論中學英語還是大學英語教學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目前,很多的英語學習者在通過了高考進入大學后卻由于不能適應大學的英語學習而感覺英語學習進步不大。筆者試圖從分析高中英語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學的不同之處入手,進而提出過渡階段如何有效地進行銜接,從而促進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上有大的提高。
1、教材的銜接
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媒介。教材的銜接對英語各階段的教學銜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1過渡差距。目前,國內高中學校普遍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語》作為教材。然而,由于各個高校的辦學層次不一,各本科高校采用的大學英語教材不盡相同。盡管各版本教材所采用的教學材料和編排結構不同,它們的編排都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具有很多共同特征。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為代表,把它同《高中英語》對比,可以發現大學英語和高中英語在教材上存在很大的過渡差距。第一,大學英語教材更側重實踐性,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鼓勵教師采用現代的教學手段設計課堂教學;第二,大學英語教材安排的課堂學習活動多以任務型和話題型為主,要求學生動用英語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來完成學習任務。高中英語則以詞匯和簡單的句型為主,要求學生反復操練達并記憶。第三,大學英語教材在語言層次上比高中英語教材有顯著的提高,生詞量大,句型和篇章都相對復雜。
1.2銜接策略。針對大學英語和高中英語在教材上的過渡差距,作者建議從兩個方面著手進行銜接。首先,要適當降低大學英語第一冊教材的難度。根據認知理論,人們對任何事物的認知都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一步步的進行的,英語學習也不例外。大學英語第一冊中過多的英語生詞和較難句式會加大大學英語與高中英語的過渡差距,使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認知上的轉變,不利于大學英語教學效率的提高。基于此,大學英語教師在選擇和編撰教材時,應當按照認知規律,逐步增加生詞量和提高學習材料的難度;其次,要根據教材的難度和培養目標合理增加課堂和課外輔導的時間。此外,大學英語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大一新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一種全新的英語學習方式。
2、教法的銜接
教與學是英語教學的兩個重要方面,只有兩者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才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初入大學的新生來說,教師教學方法的合理的過渡和銜接是他們適應大學英語學習的重要保證。
2.1過渡差距。大學英語與高中英語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和側重點不同。
這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和學習者分別采取不同的教學與學習方法。同高中英語相比,大學英語要求學生能夠使用多種學習策略、有很強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監控、評估能力,減少對英語教師的依賴(文秋芳,1994)。然而,很多大學英語教師和大一新生未能夠充分認識大學英語與高中英語在教學上存在的差距,教師沒有積極的引導學生做好過渡,學生也沒有從高中的學習模式中轉變過來,導致大學英語教學出現了很多問題。
2.2銜接策略。英語教師是大學英語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首先,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大學英語和高中英語學習的不同之處,通過實例給學生展示科學有效的學習策略的重要性。幫助他們使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學習英語,擺脫已有的被動模仿加機械記憶的學習模式,樹立用英語交際的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加強英語知識的輸入和輸出頻率,著重提高其英語綜合表達能力;第二,英語教師要通過英語角、情境表演等各項有趣的課內和課外活動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環境,加強聽、說能力練習,為學生的英語交際提供機會。同時要幫助他們克服各種語言障礙,提高英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另外,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大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時間應該是課堂教學時間的至少兩倍(鄧鸝鳴,2004)。充分的自主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發揮學習主觀能動性,激發語言學習的潛力。
3、測試的銜接
英語測試在英語教學中扮演著指揮棒的角色,做好高考英語測試和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過渡與銜接對英語教學效果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測試做不到銜接,各階段的英語教學就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系統,整體的英語教學效果便無法保證。分析目前的高考英語測試和大學英語測試,可以發現它們之間存在很多銜接問題。
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對每個學生來說都至關重要,這是培養語言習慣的重要時期。作為一名高中英語基層教育工作者,應該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目前我國高中英語口語教學存在著很多結構性問題,改革勢在必行。
互動教學模式是口語教學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在培養學生口語能力的基礎上,同時提高其拼寫能力、語言駕馭能力和英語思辨能力,使其在應用中學會英語,在互動中敢于說英語,使英語真正成為一項日常交流的技能。
一、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
(一)缺乏語言環境
高中英語教學普遍存在“啞巴英語”的情況。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只有不斷地練習,才能嫻熟地運用。但是在高中階段,學生缺乏語言環境來訓練口語,沒有說英語的氛圍。
(二)教師口語水平普遍偏低
目前我國高中英語教師的口語水平普遍不高,很多教師本身口語就不流利、不標準,不能給學生樹立正面榜樣,使學生落入“無聲英語”的困境。
(三)班級人數過多
我國教育資源一直緊張,每個班級學生的人數過多,即使有英語口語訓練課,也不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開口說英語的機會,這不利于高中學生的口語互動訓練。
(四)對口語重視程度不夠
鑒于長期的升學壓力和單純對分數的要求,使教師、家長和學生都對口語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口語能力只是“錦上添花”,只有得到高分才是最重要的。長此以往,教學重點發生偏差,學生想要鍛煉口語能力難上加難。
(五)心理因素障礙
很多學生英語基本功不扎實,對很多知識點的掌握模棱兩可,說英語時不能做到脫口而出,甚至不敢大聲地說英語,這些心理因素都影響著高中生英語口語的學習,對說英語產生畏懼心理。久而久之,就將英語學習完全禁錮在筆頭,卻不能勇敢地講出來。
二、“高中英語口語互動專練”教學建議
(一)營造良好的口語練習氛圍
良好的語言氛圍,對于口語訓練至關重要。在課堂上,我時常教導學生:我們之所以能熟練地掌握漢語,就是因為我們置身于漢語的大環境之中,每天都用漢語交流,都與漢語接觸。學習英語是一樣的道理,因此就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的氛圍。例如,課堂教學用語盡量都用英文進行表述;引導學生用英語來回答問題和進行互動;定期舉辦英語沙龍等口語活動;每天讓學生摘抄一句英文的名人名言;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浸泡式”英語學習,如播放英文歌曲、英文電影的經典對白等。在這些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的熏陶下,學生會不自覺地將自己“沉入”到英語學習中,不僅與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更和同學之間能夠更好地交流。讓學生在日常溝通中學習英語知識,掌握英語技能;在良好的口語環境中,提高英語能力。
(二)口語教學內容源于教材,也要高于教材
高中英語教材是口語互動專練實踐教學最基本的教學材料,其中很多日常對話都很常用,并且涵蓋范圍很廣泛。但是譯林牛津版英語教材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對話內容較少,所選題材相對死板,不能與時俱進,對口語的訓練強度和適用度不夠。這就要求教師在口語教學時,要以課本為依據,但還需要適當擴展,豐富教學內容,以提高高中學生的口語水平。
很多時候,安排單獨的英語口語課是非常困難的。在高中口語訓練的起步階段,教師要先將口語教學穿課文講解的過程中,針對課文的內容與學生反復對話,進行雙邊互動學習。再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練習。學生在熟悉了基本的單詞、短語和句子的基礎上,再來鍛煉口語能力。這樣不但完成了常規的教學要求,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
例如,在必修1的Unit 1中,這個單元的主題是“School life”。教材中的句型都較為簡單,但是很常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身邊的教具,向學生提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回答。還可以用同桌、前后桌相互對話的方式進行訓練,在機械的重復中夯實基礎知識,形成語感。接下來,教師可以將句型進行擴展,拓展知識深度。在擴展結束后,進行對比總結,讓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
(三)培養學生講英語的習慣
高中階段的英語口語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一門專門的語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開闊其視野,培養學生的人格。口語學習必定是在群體中進行的,在學習過程中就能增進和同學之間的溝通,加深同學之間的友誼,培養學生的分享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學習英語,提高能力。就是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養成了講英語的習慣,將之當成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這才是高中英語口語教學應該達到的教學效果。
(四)重視聽、說、讀、寫能力的協調發展
為了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我經常用播放英語錄音,要求學生跟讀等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多聽錄音、歌曲、電影對白,大聲朗讀、跟讀等學習方式都有助于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協調發展,并且可以使學生從豐富的學習材料中了解到更多的英語知識,了解不同的風土人情,一舉多得。
三、總結
關鍵詞:高中英語介詞;分類;學習難點;學習方法
介詞在英語語法的學習頻率最高的一種,介詞的用法復雜、用途廣泛、內涵奧妙,掌握好介詞,也是我們學好英語的第一關。對于高中應有而言,介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是我們學習中的難點。
一、高中英語介詞的用法與分類
據寇姆統計,英語中各類介詞共有285個,而漢語中不到30個。根據Brown Corpus語料庫可知,英語中最高頻詞匯前100個中有15個是介詞。英語介詞的重要地位及難以掌握的事實決定了對介詞研究的必要性。根據《薄冰英語語法》一書中對介詞進行的詳細劃分,按其構成可分為簡單介詞、復合介詞、二重介詞(即由兩個介詞搭配而成,但沒有復合介詞那樣固定,如from under,until after 等)、短語介詞、分詞介詞 5 種。按其詞義可分為表地點、表時間、表比較、表原因、表手段等 15 種。根據第二種分類,同一介詞可屬于多個類別,說明有些介詞是多義的。介詞一詞多義是造成我國英語學習者介詞習得困難的原因之一。
根據介詞的功能、意義與搭配方式,介詞的常用類型包括以下多個方面:
介詞+名詞:多用來表達地點狀語,表達其中的空間性含義;
介詞+名詞詞組:大多表示從屬關系;
動詞+介詞+名詞詞組:動詞與介詞之間構成詞組,表達整體性的含義;
介詞+數字:作為狀語進行使用;
介詞+年份:大多用來表示時間狀語;
副詞+介詞+名詞詞組:是一種狀語,用來表達程度之高;
介詞+名詞+介詞+名詞詞組:使用復雜介詞作為狀語來使用。
除了上述用法外,介詞的使用方法還有很多。
二、高中英語介詞的學習難點
英語是高中階段的必修課程,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我們就已經有過長期的英語學習經驗,但是在結果性大綱、反撥作用等因素的影響下,很多同學都將學習重點放置在語法方面。在具體語境與搭配方式的影響下,介詞的使用方法是非常多的,很難全盤掌握,特別是在介詞習語之中,學習起來就更為復雜。從二語習得理論來看,母語會影響第二語言的學習,造成回避(avoidance)與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這種影響對于第二語言的學習影響更為顯著。介詞一般用在代詞、名詞、名詞詞組前面,不能單獨使用,需要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在我們的母語中,介詞數量很少,也不是漢語教學的重點。而英語中介詞數量更多、意義豐富、用法靈活,在英語介詞時,如果不了解介詞與其他詞語之間的搭配,很容易由于介詞選擇不當而出現負遷移問題。如果介詞與副詞、動詞、小品詞之間組成詞組,理解起來就更加困難了。
三、高中英語介詞的學習方法
在英語介詞的學習中,我們必然會受到母語空間概念等因素的影響,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英漢之間的空間差異,加強自己的認知能力,克服自己在母語空間概念學習中的問題,及時調整自己現有的空間概念知識,同時還要主動閱讀與之相關的知識,強化自己的顯性語法知識,將概念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在日常學習中,應該主動接觸相關的學習材料,在不同的語境中把握介詞的含義,仔細對比新概念與舊知識之間的差別,利用典型例子來強化自己的理解,這可以通過增加練習量與閱讀量的方式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豐富介詞詞語項,掌握介詞中蘊含的邊緣性含義,減輕自己在記憶上存在的負擔。
部分同學的基本功不扎實,而英語介詞用法復雜、詞義豐富,加上漢英語言之間存在差異,給英語學習帶來了較大的障礙,但是介詞的學習依然有著一定的章法。為了解決學習中的障礙,必須要打好語言基礎,在原因、方式、時間以及結果的表達上,漢語是不需要使用介詞的,但是英語卻并非如此,一些固定的介詞搭配方法不能夠隨意更改,而是需要長期的記憶和累積。
對于任何一種介詞的學習,都要遵循嚴謹的原則,不僅要記住這個介詞的含義,還要掌握其具體的用法,掌握介詞與其他結構的搭配方式,了解詞性用法與語法功能,從而游刃有余的將介詞應用在補語、狀語與定語之中。
四、結語
英語介詞有著豐富的詞義,用法復雜、語法功能突出,由于很多同學學習基礎不牢固,加上母語學習的影響,在介詞的學習中很容易出錯。鑒于此,我們在日常學習中,應該注重英語與母語兩種語言體系之間的鑒別,對兩種語言進行深入的對比,從錯誤中總結經驗,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程彩玲,張榮.高中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使用情況調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 2008(07).
[2]程彩玲,張榮.掌握據音記詞策略,提高詞匯學習效益[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2007(08).
關鍵詞:高中英語;口語;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177-01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增加口語教學的內容,幫助學生提升口語能力,使英語在學生以后的生活中成為一種交際工具。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僅重視知識的傳遞,重視學生取得的成績,更要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1.口語能力的重要性
英語是學生學習的一門學科,同時還是一種被普遍運用的語言。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不僅僅是要完成學習的任務,取得一個良好的成績,更是要讓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這門語言,能夠在生活中輕松的運用。但是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英語的學習只是為了確保學生取得良好的成績,在學生離開學校之后,英語也成為一種極其不常使用的語言,以前的學習都變成了無用功。為了幫助學生整體能力的成長,順應時展的趨勢,英語口語學習應該受到學生與教師的重視,只有鍛煉好英語的口語,才不只是在學習"啞巴英語",才算是真正的做好了高中英語學習工作。
英語口語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的聽力有一定的幫助。學生的口語能力提高,與之同時語感也建立起來,積累的詞匯也越來越多,在進行聽力練習時,學生就能夠聽懂,能夠提高聽力的正確率。口語能力的提升對于閱讀有一定的幫助,在進行口語練習的時候,學生能夠積累一定的詞匯與語法,能夠了解外國人的思維方式與習慣,在進行閱讀時就會更加的順暢,能夠運用正確的思維去選擇答案。口語積累的材料還可以廣泛的運用到寫作中去,不斷的豐富、提升自身寫作的水平,用正確的表達方式組織成文。可見,口語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英語學習的其他方面有積極的幫助。
英語口語學習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成長也有積極的幫助。學生在離開高中進入大學,甚至進入社會,口語的用處越來越大,學生需要運用口語與其他人進行交流,甚至是參加考試、出國等等,這時,學生在高中積累的知識,口語的訓練能夠為之減少很大的壓力,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
2.口語教學的原則
2.1 靈活性。英語口語本身就是一項靈活的內容,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注意遵循靈活性的原則。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要只是教師講,讓學生花費時間去記,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會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還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效果并不良好。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口語課堂變得更加的生動靈活,采用多種方式組織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最終的效果也許會超出教師的想象。
2.2 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知識的接受者。在進行高中英語口語教學時,教師要將學生放在主體性的地位,真正的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在選擇教學材料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情況,考察學生的實際水平與接收能力,采用學生喜歡的又能夠完成教學任務的內容,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將學生放在中心的同時,教師要做好輔導工作,教師要合理的組織教學,協調好教學中的各種關系,為學生解答存在的問題。
2.3 創新性。在高中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新性的原則。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較之前有了很大的變化,社會對學生的需要也發生了改變,為了順應這種變化,教師就需要重視教學中的創新性,在教學中選擇符合時代要求的內容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大開眼界,順應時代的需要。教師可以采用音頻、視頻、多媒體等教學工具進行教學,教學的內容要選擇最新的積極向上的內容,通過展示這些內容,帶領學生看另一種文化,更加全面的認識自己學習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3.高中英語口語教學實踐
3.1 教師做好教學準備。在進行高中英語口語教學之前,教師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首先,教師要做好知識的儲備,確保自己能夠熟練的使用基本的詞匯,能夠為學生講解高級的詞匯,并且不斷的鍛煉自己的口語水平,能夠為學生做基本的表率。在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還要不斷的補充教育學與心理學的內容,能夠在優秀的理論的帶領下,組織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并且能夠運用心理學的內容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心理,幫助學生解決生活與學習中的問題,讓學生輕松的參與到學習中去。在做好這些基本工作之后,教師要拿出時間進行教學的計劃與設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與學習需要,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提高教學的效率。
3.2 做好課堂教學工作。課堂是高中英語口語練習的主要場所,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做好口語教學的工作,口語練習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但是一定是有一個枯燥的記憶過程。首先要帶領學生記憶一定數量的詞匯與語法,才能夠熟練的運用,提高口語表達的正確性。其次,在進行具體練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成組、成對的進行練習,通過相互的交流,發現同伴的優點進行學習,欠缺的地方共同學習進步。教師還可以選擇優秀的音頻、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與聽力,模仿正宗的發音,學習正宗的表達方式,提升自身的口語水平。最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盡量使用英語進行表達,與學生一起營造一個英語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適應英語學習的環境,自然而然的取得進步。
【關鍵詞】英語教學 隱性課程資源 英語學習興趣 課堂效果
一、問題的提出
新一輪高考改革的新聞層出不窮,引發社會各界極大關注,而在各省市透露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語考試都將作為改革的重點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將何去何從呢?有一點是肯定的:教師應該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高效英語課堂。據了解,學生英語學不好,最主要原因還是對英語不感興趣。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良好的興趣是學習活動的自覺動力。”這啟示我們學習者的個人學習興趣對英語教學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把培養學生“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列為一項語言技能目標,在情感態度目標的中也明確指出要“保持學習英語的愿望和興趣,主動參與有助于提高英語能力的活動”。而現實是高中英語教學正處于一種很尷尬的境地:老師上課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因此,英語教師應以積極的心態去探索新的教學機制,合理開發和利用有限的課程資源,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時跟上英語高考改革的步伐!
二、隱性課程資源的定義以及開發和利用隱性課程資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所謂課程資源,大家都知道,凡有利于學生學習和能幫助教師教學的所有設備和條件都算得上課程資源。縱觀千年的教育學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學校教育中有著豐富的課程資源,既有可以直接運用于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顯性課程資源(如:教科書、圖書資料、計算機網絡、音像軟件、圖片模型等),也有以潛在的方式對教育教學活動施加影響的隱性課程資源(如:教師的影響、傳統文化、學習策略、課堂上學生的反應等)。隱性課程通常體現在學校和班級的環境之中,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隱性課程的影響普遍存在,只要有教育的存在,隱性課程就必然影響了我們的教育,而這種影響還具有持久性,因為許多隱性課程對學生產生的影響都是通過心理的無意識層面產生的,這些影響一旦形成就會長久地影響著學生們的心理和行為。 對于把英語作為外語來學習的中國學生來講,隱性課程的因素對其英語學習的影響可能會比其他課程產生的影響更大。因此,在重視英語顯性課程資源的同時,學校及英語教師也應加強對英語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三、高中英語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影響
英語隱性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筆者將從高中生年齡特點、心理需求以及認知規律出發,按高中教學任務和內容所需,談談在平時教學中是如何利用隱性課程資源來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
1.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是主張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給他們充分的語言學習和實踐的機會,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比如在新課導入這個教學環節,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組織設計適合高中生年齡特點的各種形式的語言、肢體等交際活動來導入新課。如在body language(新教材必修4 Unit4)中,就可從標題入手,先來理解body language的含義,然后讓個別學生自己展示一些生活中能碰到的、熟悉的動作和手勢,其他同學猜他們所展示的手勢的意義,這樣的活動學生們都會很樂意參與。再如上The True North (新教材必修3 Unit5 )這課時,首先問學生“Do you like to travel?”,學生回答 “Yes”,“Where have you been to?” “Can you help me draw the travel route on the screen?” 然后老師通過幻燈的形式在屏幕上呈現出一張中國地圖,把電腦鼠標的指針選項換成繪畫筆的模式,讓學生在電腦上畫出旅游路線,并展現給同學們看,接下來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之后用同樣的方式畫出課文中作者的旅行路線。大部分學生對這樣的活動很感興趣,因而他們會積極參與,在這種情況下進行課文教學,效果一定不錯。
2.將漢語語言文化滲透到高中英語課堂中。我們的漢語博大精深,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漢語語言中有利于教學的各種元素,比如將漢語語言文化滲透到英語語言中,發揮其正遷移的作用。心理學認為:遷移是一種學習者在以往學習中已經習得的經驗對其他方面的學習所產生的影響,即已有的知識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的影響。如果這種影響是積極有效的,且能對學習者的學習起促進作用,那么這種遷移就稱為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英語在與漢語經過長期的交流和碰撞后,它們相互影響,密不可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地將學生們非常熟悉的漢語語言文化滲透到課堂中,有效地利用已有的漢語語言文化來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發揮其正遷移的作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新教材必修4unit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 這個單元的導入就可以利用傳統相聲中的一個段子:“下面我們玩一個游戲,請大家給 ‘豬、牛、羊、狗 ’分別編上序號 ‘ A 、B、C 、D ’,接下來我說動物大家說序號”。“羊”,同學們會大聲叫出“C ”,“牛”,同學們說“B”,“豬”,大家大聲叫“A”,齊聲說出之后同學們才知道上當了,最后老師及時總結:“ This is the Chinese humour.”,在這種情況下引出了這個單元的主題:English humour。學生們感興趣,整堂課的氣氛很活躍,課堂教學效果自然很好。
3.使用有效的課堂聽寫方法。高中英語課堂中要如何檢測學生的詞匯呢?就筆者了解,部分教師采用念中文,學生默寫單詞和詞組的方法,誠然這樣做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缺點顯而易見:學生只知道單詞、詞組的意思,而不一定知道它們的發音。所以教師在聽寫單詞、詞組時,應該盡量避免直接念中文,而采用英語讀出單詞、詞組,這樣的聽寫方式顯然更富有成效,既檢查了學生單詞詞組掌握的情況也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另外,每個單元的單詞、詞組、句型很多,有些教師在聽寫時又希望面面俱到,因此花了好多時間在這個環節上,可結果往往費時而又低效。教師在聽寫單詞時應盡量創設學生們熟悉的語境,把本單元學過的幾個單詞、詞組和句型串聯在一起組成句子,用更有趣,更高效的方法檢查學生對單詞、詞組、句型的掌握情況,同時還能檢測到語法知識。例如人教版必修五unit1中有這樣三個短語:be exposed to 、be absorbed in 、look into,筆者聽寫時就用了這樣的句子:整天暴露在太陽底下,警察全神貫注地在調查這起案件(Exposed to the sun all day long,the police were absorbed in looking into the case.),這樣既考察了這三個詞組的用法,又檢測到了學生非謂語動詞的掌握情況。.總之,在聽寫的過程中,英語教師應始終突出英語的交際,培養學生在語境中運用單詞、詞組句型的能力。這樣的聽寫新穎,有趣,學生們也就不會害怕聽寫了。
4.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合適的記憶方法。教師應該刺激學生自覺運用不同的記憶方法來背單詞和學習語法,并且在記憶的過程中學會運用,而不是機械記憶。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都會混淆這幾個單詞:rise、raise 、arise、arouse,因此筆者引導學生利用情境來記憶這些單詞:看到國旗冉冉升起(rise),小學生們舉起(raise)了手,頓時一股熱情油然而生(arise),這就激發了(arouse)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在這個情境當中,這幾個單詞的拼寫剛好是從簡單到復雜順序排列的,這樣記憶起來也就比較容易了。其次,教師還可以教學生利用聯想的方法來記憶單詞,如區分board、broad、aboard、abroad 這幾個詞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首先學生們都會知道blackboard 是“黑板”,那么相對應的board 就是“板”,即:
另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使用歸類記憶法,高中語法中虛擬語氣相對來說學生掌握的不是很好,如果利用歸類記憶法就簡單多了。比如筆者把虛擬語氣分成“條件虛擬”和“句型虛擬”,“條件虛擬”一般是以表格的形式進行歸類,“句型虛擬”又可以分成兩類:“在原有基礎上往前推一個時態的”和“用should+動詞原形的”,后者這類的虛擬主要集中在這幾個詞中:一“堅持”(insist),二“命令”(order、command),三“建議”(suggest、advise、propose),四“要求”(demand、require、request、desire),運用這種方法學生一定不會覺得語法課很無聊、語法很難學了。
總之,英語隱性課程的開發利用是英語教師的教學藝術和創新意識的綜合展示。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合理開發利用隱性課程資源,精心設計課程,使英語教學充滿情趣,充滿活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也只有高中英語教師掌握了教學藝術,并創造性地應用于中學英語教學之中,高中英語教學效率和高中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才會得到更快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周迪.高中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策略[J].素質教育論壇.2007.
[3]羅曉杰.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導讀藝術[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4).
[4]鄭金洲.隱蔽課程:一些理論上的思考[J].外國教育動態, 1989(1).
[5]班華.隱性課程與個性品德形成[J].教育研究,1991(8).
[6]Gordon1D1:Rule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hidden curriculum[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1983.
[7]景麗.中學實施隱性課程的幾點建議[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
[8]吳麗萍.隱性課程的“場”效應[J].教學與管理,1996(3).
【關鍵詞】 情感教育 英語教學 新課改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課程關注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提高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發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增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因此,情感教育(emotional education)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高中英語課程取材廣,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重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的有效結合。究竟如何在教學中貫入情感因素呢?
1. 尊重學生,進行與學生生活貼近的課堂活動設計
美國教育專家Bloom說過,“有積極情感學習態度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樂趣或興趣感情的學生,或者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害怕的學生要好的多。”
我們在講解新課標必修一Unit4 Earthquak時,就可以進行貼近生活的課堂設計。對于地震,學生并不陌生,因為2008年5月12日里氏8.0級的地震就襲擊了四川汶川地區。鑒于此,熱身部分可設計為(1)many kinds of natural disasters;(2)the recent major earthquake in China;(3)natural signs before an earthquake;(4)escape or self-help measures in an earthquake;(5)imaginative activities;(6)more information about earthquake.步驟(2)讓學生會想到汶川地震,在情感上引起共鳴,同時也就自然地引出(3)(4)兩步驟。四個小環節的基本了解后,步驟(5)再次將學生推出主題中心地位。學生會依據客觀情況作出判斷,而他們的選擇也就是情感因素影響的結果。
2. 保護學生自尊心,不能任意打擊其學習積極性
德國教育學家Diesterweg有一句名言,“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多的從鼓勵的角度出發,使其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在課堂上應時常把“Good!/ Not bad!/ Well done!/ Excellent!”等話語放在嘴邊,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當學生確實因基礎稍微欠缺而對于教師的提問回答的不是很完整甚至不正確的時候也應報以“It doesn’t matter. Next time you will be better.”等鼓勵的話語。看似簡單的話語,只要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真誠,都能有效地降低學生的情感焦慮,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快樂”。
3. 走進學生的心靈,鼓勵他們進行師生間的平等對話
法國啟蒙思想家和教育家Rousseau,在《愛彌兒》一書中提出,愛是人類最基本最自然的情感,也是進行教育的基礎。
在學習新課標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單元時,教師就可以提出一些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that? / Who is your best friend in your opinion? / What’re the real friends like in your mind? 在這一單元的作文訓練中,對于有所突出的同學,教師可以有這樣的評語,“You have a better understanging of friendship!”對于有些單詞拼寫或者語法錯誤的作文,“You’d better pay attention to your spelling and grammar learning.”有些學生的作文就幾個單詞,也不要棄之一旁,“Never give up.”這一切都能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讓他們知曉教師對他們的愛。
4. 結束語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的體驗。學生只有對英語學習有了積極的情感,才會在學習過程中保持前進的動力,才有可能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感因素,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其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一、用CAI實現聽力教材的優化整合
高中英語教材在聽力內容的選取上賦予了較強的時代感,信息量大,詞匯覆蓋面廣,句式復雜、語速快;在題型設計上少選擇判斷,多回答問題,填充表格,需要填充的信息多,這對高中學生的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聽力教學中,本人充分利用CAI多媒體技術,通過視聽結合,聲像并茂,動靜變換的表現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堅持采用Mary Underwood提出的三段式教學模式,即:聽前階段(pre-Listening),聽時階段(while-listening),聽后階段(post-listening),消除學生聽力障礙,樹立學生對英語聽力的信心。
1、聽前階段
(1)解讀聽力資料在放聽力錄音之前,教師引導學生瀏覽一些與聽力內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或學生熟悉的圖片,提示關鍵性詞語,根據話題提出啟發性問題,激活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和生活經歷,形成“頭腦風暴”,使其對聽力內容有初步的感知,通過口語練習克服語言方面的障礙,理解生詞,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2)聽力題型的再設計學生從初中英語聽力到高中英語聽力,從聽力內容,題型設計,聽力要求都是一個大的飛越,尤其到高三,學生要捕捉的信息量之大,理解難度之高,使部分學生無法完成聽力任務。為了圓滿完成《大綱》提出的教學要求,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利于學生對所聽文段細節的把握,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將部分聽力題型加以改編,用課件展示出來,降低聽力練習的難度,增強學生的信心,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聽時階段
這是聽力訓練的實施階段,教師應著重訓練學生的聽力技巧,交給學生提高聽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
(1)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播放聽力資料,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反復、慢放某一句或某一段,解決聽力中的難點;在數字化多媒體語音室練習聽力,學生戴上耳脈,可以減少外界干擾,提高聽音的質量。
(2)選擇地道的英語聽力軟件。傳統的聽力教學,尤其是教師自身的英語授課因人而異,有些教師語音語調不準確、規范,勢必影響學生聽力的效果。好的聽力軟件,語音純正、地道,學生聽起來是一種享受,有效地彌補了教師的不足。教師還可以登陸中國教師網(enteacher.cn),中國基礎教育網(cbe21.com/subject/english),洪恩在線輕松英語(hongen.com/eng)等網站,收索并下載與課本聽力材料相關或配套的聽力材料,內容豐富,趣味性強,可以大大提高學生訓練聽力的積極性。
3、聽后階段
(1)利用計算機將錄音內容編輯,再與要回答的問題鏈接,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段意義,提高聽力的準確性,同時讓學生掌握語音、語調、單詞的發音在句中的變化,辨別語句中的連讀、同化、弱化、失去爆破等,熟悉口語習慣表達法,語法結構等,提高聽力技能。
(2)運用多媒體,聽說讀寫融合訓練。在以提高聽力技能為主的聽力課上,教師要根據實際,將聽、說、讀、寫有機地融合起來,有側重,又全面發展。教師可用多媒體展示聽力材料的線索,或配以圖片,或輔之以相關問題,幫助學生整理和歸納。
二、利用網絡資源,拓展聽力內容
高中英語教材聽力一般沒有視頻,語音、語調雖準確,但人物的情感態度,性格特點與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學習內容難度大,以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教學效率不高。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促進自主學習,教師要拓寬學習渠道,豐富聽力教學內容,利用視覺和聽覺手段,尤其利用網絡資源優化聽力教學。如下載英語原聲電影《泰坦尼克號》、《一個也不能少》、《雙城記》、《威尼斯商人》,也可用CD機播放光盤,充分發揮影視電化教學手段具有語音、畫面、音響三結合的優勢,使聲音形象相結合,語言情節相結合,給學生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聽覺感染力,看到形象、動作、姿態、表情,聽到純正的現象語言交際,有身臨其境之感,給學生以思想和心靈的強烈震撼。
三、用好相關工具,倡導自主學習
教育部部長周濟指出“教育要著眼于學生的自主發展,全面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倡導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而目前我國英語教學存在著許多局限:學生人數多,班級大,課時低頻,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語言要求,認知風格,學習策略各不相同。電子產品的大量普及為自主英語學習創造了條件,計算機、復讀機、mp3、mp4、電子詞典已成為學生重要的輔助學習工具,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學習工具,向他們推介有用的網絡英語學習資源,如普特英語聽力網(putclub.com/indexphp),洪恩英語在線
(hongen.com/eng),牛津英語網(oxford.com.cn),英語ABC
(englishabc.com),旺旺英語(wwenglish.com),金山詞霸
關鍵詞:高中英語學科 學習方式 轉變
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學習時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或探究性學習,從而改變學生長期以來習慣的接受學習和被動學習。傳統的英語教學中,以“灌輸——接受”為主的教學方法和以“聽講—記憶—練習—知識再現”為主的教學方式,造成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較弱,學生的才華和智慧得不到應有的展示。因此,新的課程理念特別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去掌握知識,越來越引起教學工作者的重視。我們的英語課堂應更多的去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進行富有個性的學習,從中指導學生掌握英語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一、轉變教師角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高中英語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學習英語多為表層興趣——英語本身的新鮮和學生好奇的心理能夠吸引他們進行英語學習與活動。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學習知識難度的逐漸增大和學習要求的提高,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漸掉隊,有的甚至開始對英語學習產生恐懼心理。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做一名民主型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經常參與孩子們的討論、活動,和孩子們說他們感興趣的話題、玩他們愛玩的游戲、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和實踐。讓每個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展現自己的長處,共同體驗獲取知識的快樂。
二、結合教學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依托。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際,靈活并創造性地用好教材,以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要依據教材,在備課中合理地聯想,在課堂上恰當地使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們利用電腦進行懸念導入,將學習內容設計成動畫。教師點擊鼠標時,一個千瘡百孔的地球展現在學生們眼前。我們讓學生們在組內討論,猜猜發生了什么,用英文說出來或表演出來。學生們的猜測涉及面很廣,而且所用語言也很豐富。他們豐富的想象、積極的參與、惟妙惟肖的表演,使整個課堂充滿了愉快的氣氛。這樣既達到了學用英語的目的,又滿足了他們的興趣。
三、創設真實情景,營造英語氛圍,激發學習主動性
轉變學生單純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倡導以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和動口等自主學習為特色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學習語言離不開語言環境。課上沒有英語氣氛,會使好動、情感易變的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不能積極參與,而學生是否能真正卷入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利用情景的創設,吸引學生的興趣,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有其深厚的知識背景,只有了解了英語國家的相關文化和背景知識,才能更全面地掌握這門語言。因此,在英語課上教師要盡量開闊學生的視野。當圣誕來臨之即,把和圣誕有關的詞匯教給學生,把圣誕節的由來、西方人如何過圣誕節告訴學生,并和學生一起布置教室,充分體驗圣誕氣氛;和學生一起過愚人節、母親節、父親節等,這些安排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背景知識,拓展知識面,也有利于幫助創建積極的課堂氛圍,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四、進行項目制作,感悟知識的形成與發展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建議,提高學生學用英語的興趣。通過動手實踐來學習英語,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和言語活動,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從而獲得英語學習活動的經驗。
五、開展調查、采訪活動,加強交流合作
在英語學習活動中,學生各自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教師應該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通過互動體驗,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態度,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心。為了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讓學生明白所學知識與現實的聯系,在教學中我們經常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合作調查、采訪。例如對組內同學及父母出生地、日期、家庭地址等的調查,對同學假期活動的采訪,對于拯救地球措施的調查等。在英語課上為學生創設情景、留足空間,引導學生合理推測、觀察、查詢、總結、與他人討論并表演出來,以獲得理想效果。教師鼓勵他們的見解,對調查、采訪的各種過程與結果都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并引導他們與同伴合作表演或敘述出調查、采訪的過程和結果,這樣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歸納、總結他人的學習方式,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豐富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感受和經驗。他們將自己獲得的感受、經驗與同學分享和溝通,促進了合作學習習慣和團隊精神的培養。
六、將興趣延伸到課外,進一步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由于在一定的時間內,學生能夠記憶和掌握的英語詞匯量是有限的。因此,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為了提高英語詞匯教學效果,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詞匯表中的生詞按照使用頻率和學習難度進行劃分,對于需要進行精細講解的詞匯,要求學生全面掌握,并了解詞匯相關的固定搭配,這類詞匯大約占整個詞匯表的1/3左右。而另外的2/3屬于自我學習類詞匯,學生可以自行解決詞匯的發音、詞性、詞義以及簡單的用法。通過這樣的分類,一方面教師可以對課堂上需要講授的詞匯量進行控制,減少了學生的記憶負擔;另一方面也明確了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重難點,有利于提高學生英語詞匯記憶效率和效果,從而提高詞匯教學的效果。
(2)材料性質
高中英語詞匯的排序并沒有什么記憶規律性,對于一些雜亂無章、無意義的詞匯,為了強化記憶效果,我們可以按照不同的詞義或者詞匯特點對其進行整理,通過對詞匯材料性質的分析,選擇不同的記憶法,則會收到更高的教學效果。比如,分類記憶法的應用。分類記憶法是首先對要學習的材料經過分析并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然后加以記憶的學習方法。學習材料經過學習者的分類整理,顯示出其規律性,看起來有條不紊,學習者可以根據規律去進行記憶。同時,經過整理的學習材料,在大腦中儲存就象被裝在不同的盒子里,當需要時可以馬上提取,避免了那種雜亂無章的現象。比如,同源詞economic、economy、economist等;同形詞effect、affect、effort12等;同類詞(Vegetable)carrot、cabbage、tomato、mushroom、cucumber等。
(3)輸入方式
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需要確保講解的詳細性和全面性,包括詞匯的詞義、用法、對比辨析等,還需要結合相應的例子進行舉例說明,將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全面調動起來,激發其對于學習的興趣,使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在《英語詞匯教學的呈現方式研究》中,對于各種不同詞匯呈現方式的教學效果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如果沒有舉例,則短期記憶效果最好,其次是教師舉例和學生舉例,而對于長期舉例而言,則恰好相反,學生舉例大于教師舉例大于無舉例。因此,從長期記憶方面來看,應該以學生舉例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得學生可以對詞匯進行全面掌握,提升詞匯記憶的效果。比如,在對“access”這個單詞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在解釋了詞義“awayofenteringorleaving;therighttoobtainormakeuseofortakeadvantageofsomething”之后,還要對其進行舉例說明,例如:1)Thereisnoaccesstothestreetthroughthatdoor.2)Citizensmayhavefreeaccesstothelibrary.最后,鼓勵學生對這個單詞進行造句,以加深對這個單詞的理解和記憶。
(4)時間因素
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人們記憶的內容在記憶開始階段遺忘速度比較快,后來逐漸變慢,遺忘到一定程度,識記的內容就不會再遺忘,內化成人們記憶中的一部分。依據記憶先快后慢的規律,為了達到更好的記憶效果,我們需要在遺忘之前對識記的內容進行及時的鞏固,從而提高記憶效率。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教學過程,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按照記憶規律進行組織,以對記憶進行鞏固。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可以采用幾種不同的方法,如游戲教學、詞匯講解、詞匯復習、詞匯對比等。以詞匯對比為例,在對內容相似的課文進行講解時,教師應該對其中相同的詞匯進行提示,指導學生進行聯想,充分調動學生的記憶,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對舊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從而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