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語文培優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發揚優良傳統,落實每一階段的教學工作
經過多年的建設,我校語文學科形成了許多優良傳統,尤其在高中語文教學和高考備考方面,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驗。這些傳統和經驗,就像接力棒一樣,由前一屆傳給下一屆。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用好課本,用活課本
高三學年里,完成新課教學不僅僅是會考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關系到怎樣正確理解語文學科的特點,怎樣把握語文教學備考的規律以及如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實現教學的目標。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必須按部就班、扎扎實實地做好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工作,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思維習慣和語文的綜合能力。而要達此目的,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就顯得非常重要。
在多年的高中任教期間,我始終堅持以教材為載體,將新課教學與高考復習有機地結合起來,目標明確。面對各種各樣做法的沖擊,我始終能夠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學生,立足于語文教學及其備考的規律,做到不急躁,不冒進,不走過場。我的主要做法如下:
1.科學地制訂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學習指向。
教學目標的制定,關系到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關系到學生注意力的有效引導。依本人愚見,高三教學目標制定的原則不外是:教材的教學要求,高考要求達到的能力,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
2.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強調抓落實,講實效。
一定的時間量保證了新課的教學不走過場,不流于形式。
3.講求教學設計的靈活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高三新課教學肩負著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鏈接、將課內知識與高考能力銜接、將新課教學目標與高考考點結合的重任,要完成此重任,必須在講究教學設計的科學性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而講求靈活性。
4.重視思路、方法的指導,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遷移。
5.充分發揮訓練測試的評價反饋功能。
毋庸諱言,比起別的學科來,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更多的靠課內去獲取、形成。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在抓課外的管理上無所作為。相反,它要求我們將課內與課外更緊密地聯系起來,從嚴要求,講究科學,追求效益。在這里,充分發揮課內外訓練和檢測的評價反饋功能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如何發揮課內外訓練和檢測的評價反饋功能呢?
首先,應圍繞所制定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好訓練的內容和測試的頻率。其次,應精選精制訓練測試材料。無論是一課一練還是一單元一測,都要千方百計地增強其科學性、實用性和針對性。必要時,教師需要自己動手編制訓練測試材料。再次,訓練測試的評價結果要及時地反饋給學生,并注意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最后,將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將鼓勵和啟發的原則貫穿整個評價過程的始終。
(二)精選、編制備考復習資料,提高備考的針對性
向學生傳授了知識以后,要使他們具備能力,還得通過相應的甚至高強度的訓練,而這些訓練又必須借助于有針對性的練習材料來進行。
(三)階段性地落實查漏補缺工作
經過階段性的教學和備考后,由于基礎、聽課效果、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學生必然會出現水平上的參差不齊和知識能力上的缺漏,這就需要做及時的彌補。
(四)講求合作精神,打好每一場團體攻堅戰
以上提到的各種做法,其目的就是極大地提高備考的效率,使學生切實地提高語文成績,其出發點是協調好各學科的教學,務求讓學生全面地提高各科的成績,這本身就是團體合作精神的體現。
二、講求創新,闖出語文高考備考的新天地
要提高教學備考質量,還離不開重視備考思路、方法的創新,也就是將創新改革的精神貫穿在語文教學和高考備考的始終。
(一)樹立“大語文”觀念
隨著高考語文考試內容的不斷改革發展,其綜合性、能力性特點越來越明顯。也就是說,高考語文是考查學生全面的語言基礎知識和深層次的閱讀、寫作的能力。這些能力,既不能靠一朝一夕突擊而成,也不能單靠一本語文書去解決,而必須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學科內延伸到學科外,樹立“大語文”觀念,擴大學生的課內外閱讀量,拓寬視野,激發探究的興趣。
(二)因人而異,因時而變,正確定位
“一模”前堅持多做單項題,少做套題,利用好套題,就算是套題,也往往將其組合,縱向訓練某考點。
6月份停課復習前,每周根據學生的通過情況,投放1-2個題目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反復強調“重復出成績”,備考的每一階段絕不為趕進度而走過場,留尾巴。
(三)切實抓好分類、分層次的輔導、培訓工作
高三一開學,我們就根據學校和級組的要求,細致地分好層次,制訂輔導計劃,專人負責,合理安排時間,側重抓培優和扶差。
(四)拓寬教學、備考的視野,增強備考的針對性
多年來,我們與省內外的兄弟學校建立了密切的聯系,不定期地交流教學計劃,交流教學進度,交流備考資料,交流備考信息。通過交流,我們拓寬了視野,搜集、掌握了大量最新的教學、備考信息,經過認真的篩選、過濾后,滲透到具體的備考中,從而大大地增強了備考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