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航空安全發展前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員工敬業度的基本內涵
1、員工敬業度的概念
國內外諸多學者對員工敬業度的概念界定有著各自不同的認識,綜合國內外研究文獻,比較有代表性的認識有以下幾點。Schaufeli等人認為員工敬業度是一種積極、完滿的與工作相關的情緒與認知態度。方來壇、時勘(2010)等將員工敬業度定義為員工在工作角色表現中自我與工作角色相結合的基礎上,對工作及組織本身的認同、承諾和投入的程度。潘琦華(2012)認為敬業度是員工在工作中通過個體的具體工作行為表現出的積極、專注的情緒與狀態以及內心愿意并且實際為組織做出貢獻的程度。綜述各位學者們對員工敬業度的界定,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員工敬業度的概念:首先,員工敬業度是員工的一種工作態度,反映了員工對組織和工作的發自內心的熱愛;其次,是員工對工作的一種投入程度,員工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并能尋求到某種快樂,愿意付出加倍的努力換取工作的高質量完成。據此本文將員工敬業度概括為員工通過自我角色與工作角色融合對自身從事的工作及組織或團隊所產生的某種認同、承諾和投入程度。
2、員工敬業度的作用
研究表明,員工敬業度對企業有積極正面的作用,除了能夠為組織帶來經濟效益上的明顯增長之外,對員工本身的若干指標(如缺勤率、安全事故率、離職率等)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Salanovaetal,2005)。正是從這個角度而言,本文認為提高員工敬業度對減少航空企業地面部門安全事故率有積極明顯的作用。此外員工敬業度的提升可以大大激發員工的積極行為。Hewitt通過實證研究表明提高員工敬業度可以實現組織和個人的目標的雙贏,也能使組織和個人的目標處于不斷提升的良性循環狀態。
綜上所述,員工敬業度不僅僅是企業經濟效益的助推器,也是改善企業發展所必須的間接效益指標(產品成品率、服務質量、客戶滿意度等)的有效途徑。對于航空企業而言,安全是客戶最關心的核心指標。相關統計表明,航空地面事故征候是各類航空事故高發區域,航空地面部門員工的工作質量成為影響航空安全的重要部分。2014年5月某航空公司共收集有效不安全信息458條,其中地面事故類信息194條,地面安全形勢堪憂。綜合分析各類地面事故報告,工作人員的敬業度為各類地面類型事故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提升地面員工的敬業度,使其從內心深處認企業文化與價值觀,將自己的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結合起來,自覺主動地全身心投入到組織目標特別是組織安全目標的實現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獲得心理的自我滿足,員工個體與組織的這種雙贏結果無疑大大有利于實現航空企業地面安全的核心要求。
二、員工敬業度的相關理論基礎
員工敬業度的形成機制的理論解釋是我們研究其影響因素和提升途徑的基礎機制,因此,本文研究航空企業地面員工的敬業度影響因素及提升途徑是基于如下幾個理論模型:
1、JD-R模型(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工作要求―資源模型)
該模型由Schaufeli提出,主要強調工作要求和工作資源兩類特性。工作要求是指個體、社會和組織方面對于工作的某些要求(就本文而言,工作要求就是指航空地面安全的低事故率)該要求需要員工必須付出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本。圖1可以看到工作要求過高會造成員工的工作倦怠;工作資源指來為了保證工作順利完成所需要的工作本身、組織、社會等方面的資源,如圖1所示,有效的工作資源有利于減輕工作要求,緩解工作倦怠。該模型的核心包括兩種心理過程:壓力過程和激勵過程。工作要求主要預測倦怠、身心疲憊等壓力反應,這一過程屬于負面性預測;工作資源則主要預測積極性結果,從內外兩個層面來激勵員工,使其感到工作的積極意義,最終達到員工滿意和員工敬業的目標。
2、自我決定模型(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
SDT理論認為人類具有自主需要、勝任需要和歸屬需要等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如圖2所示三種基本的心理需要顯著的影響員工個體在工作內外的行為和態度。當這三種先天基本需要得以滿足時,個體的內在動機開始驅動員工發揮最大潛力,創造積極的工作產出,
圖2從3種基本的心理需要的視角解釋了員工敬業度的決定機制。可以看到工作要求與心理需要呈負相關關系,即工作要求可以減輕心理需要的滿足程度;相反工作資源可以提高心理需要的滿足程度,二者呈現正相關關系。員工對認知、情感和精力投入工作的程度則由三種心理需要決定。
3、工作―個人匹配模型
工作―個人匹配模型是基于匹配理論來研究組織環境最終預測個體結果。相關研究表明個體的水平變量(價值觀、人格特征、目標等)與相應的組織水平變量之間的匹配度對個體的結果變量有明顯影響。Maslach首次運用工作―個人匹配理論在員工敬業/倦怠過程中的個體與情境因素加以整合的基礎上,探討了員工敬業度的形成機制。根據工作―個人匹配模型,個體與工作、組織的匹配程度決定員工的情緒和態度投入。這三者的匹配度的評定可以從價值觀、團隊、工作負荷、自主決策、報酬、公平等6個方面展開。三者在上述六個方面越匹配,員工敬業度越高;相反,工作倦怠的可能性越高。此外,敬業度在上述匹配與結果變量(身心健康、工作滿意、工作績效等)之間起中介作用。
三、航空企業地面員工敬業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上述三個敬業度形成機制的解釋模型,可以看到員工的心理需要與其敬業度起決定作用。由JD-R模型與STD模型的解釋過程也可以看到工作要求和工作資源首先影響員工的心理需要,最終決定員工的敬業度的形成。員工敬業度的形成過程收到個體與工作特征、組織環境這三大因素的影響。因此,本文對航空企業地面員工的敬業度的影響因素的分析主要從這三個方面展開。
1、地面員工個體特征
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到,員工對工作及組織所持的態度很大程度上由其個體特征所決定。在實際工作中,員工敬業度與員工的某些人口統計學變量(比如職業發展階段、年齡、受教育程度、工作類型等)都有直接關系。對航空企業地面員工而言,這些人口統計學變量對其敬業度有著明顯的影響。以上述某航空公司為例,分析其地面事故責任報告可以看出,事故發生率最高的部門為內場車輛部門,該部門的員工主要由短期雇傭工構成,其學歷水平較低,整體素質偏低導致其責任意識不強,最終導致其敬業度與企業地面工作需求有較大差距。此外相關研究也表明員工自身的工作態度、工作動機、工作責任感、自律性等都對員工敬業度有很大的影響。相關航空地面事故中,地面員工的工作態度、工作責任感、工作自律性是造成航空地面事故的主要個體因素。
2、航空企業地面工作特征
STD理論認為,員工個體與所從事的工作職位之間存在某種契約關系。首先員工在工作中首先與所從事工作的因素(工作任務、工作資源及工作環境等)經過一定的感知過程產生心理上的意義感、價值感進而據此調整自身的敬業度。綜述航空企業地面工作特征可以從五個核心方面進行概括:工作內容的豐富性、工作的重要性、工作自主性、工作任務的完整性和工作的反饋性。這五個特征中對航空企業地面作業人員而言,工作的重要性特別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最為突出,這種對安全工作要求的特殊性通過影響員工對工作以及工作環境的認知影響其心理狀態,換言之,員工對航空地面作業的安全性要求的認知決定了其敬業度,最終影響到安全事故發生概率。
3、組織環境特征
組織環境特征對員工敬業度的影響主要是指員工從事工作得到某些組織資源,組織的相關特征進行影響到員工的敬業度。對航空企業而言,影響地面員工敬業度的組織因素中,與員工生存和發展需要密切相關的因素是最重要的組織因素。深入分析當前航空企業所有地面安全事故中組織方面相關的因素主要涉及員工薪酬、員工在組織中的未來發展、組織對員工的支持三大因素。首先,薪酬是影響員工敬業度直接因素。當員工的個人付出及所產生的績效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時,員工敬業度低則難以避免,以地面車輛引發的事故征候為例,司機的工作時間、工作強度與其收入不成比例,是造成司機怠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員工在組織中的未來發展前景與其敬業度的高低密切相關。內場司機多數為短期雇傭人員,員工的個人發展潛力有限,造成員工流動率高,員工敬業度低,最終業務操作不熟造成安全事故。第三,組織支持程度。工作資源(job resource)中的上級支持(supervisor support)、同事認可度(rewarding co-worker)等,對地面員工的敬業度也有顯著影響。
四、航空企業地面員工敬業度提升途徑
根據前面對影響地勤員工的敬業度的影響因素的分析結合航空企業地面工作的特征,本文提出以下幾個方面建議提高地面員工的敬業度。
1、通過優化員工招聘途徑提升員工敬業度
優化招聘途徑是提升航空企業地面工作人員的敬業度的首要途徑。航空企業在招聘地面工作人員時必須結合職位特征,采用各種選拔測評技術,選擇具有敬業潛力的人員,特別要注意考察員工的價值觀、責任心、性格特征等因素以及過去工作經歷。此外選拔與工作崗位安置必須把握員工個體特征與工作要求的高度匹配,充分考慮員工的心理需求與員工資源這兩大因素,因為這兩大因素的不足都會導致員工敬業度的降低。
2、通過工作再設計提高員工敬業度
根據圖1以及圖2對兩個模型的原理解釋,可以看出員工從工作中所得到的歸屬感、成就感等心理需要決定了其敬業度的高低。因此為了提高地面員工的敬業度,航空企業可以針對地面作業的特點,對地面工作進行再設計,增加崗位對員工的吸引力,對航空企業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使員工意識到其所從事的工作對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新員工的培訓過程中引入航空地面事故案例學習,使員工意識到地面作業事故對社會或企業所造成的巨大損失,使其充分認識到他所從事的地面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可以使員工在完成任務時具有較高的心理滿足感。第三,工作內容具有完整性,可以讓從事某項工作的員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術,增加員工技能的完整性和熟練度。第四,工作及時反饋性,工作過程中對員工的工作及時監督和評估,并及時反饋信息,比如地面內場車隊每天的總結例會。根據這四個方面對地面工作進行重新設計,可以大大提高員工的敬業度。
3、通過強化員工培訓提高員工敬業度
相關研究表明,企業越是注重員工培訓,其員工的敬業度越高。通過對員工進行培訓可以有效改善員工對企業的感情,有利于間接提高員工的敬業度。航空企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員工進行培訓:首先是操作技能培訓。航空地面作業需要各部門及機組工作人員的密切配合,特別是對地面服務部門作業有嚴格的安全要求,尤其是某些部門員工(比如地面內場車隊司機)整體素質偏低。因此必須加強對地面員工安全操作方面的培訓,使員工熟知相應的安全管理體系,從而有效提高員工防范風險的能力。其次,工作態度方面的培訓。著重加強員工地面作業風險意識,使員工認識到風險后果的嚴重性。最后,是企業文化方面的培訓。加強企業文化培訓,使員工個人價值觀與企業逐步融合,增加員工工作資源。開展上述培訓,將有利于提高員工敬業度。
【關鍵詞】輕型無人機 空中快遞 適航 運行監管
【Abstract】Along with the proposal and practice of “small unmanned aircraft express”, the airworthiness and regulatory of small unmanned aircraft gets more crucial.In April 2015, FAA granted flight experiment permission to Amazon and Google for their “small unmanned aircraft express” program. In June 2016, FAA published 14CFR part 107――Small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to supervise the operation of small unmanned aircrafts. The airworthiness and regulatory policies in design, verification, manufactur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mall unmanned aircraft expres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small unmanned aircraft; aerial express; airworthiness,;operation regulatory policies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龐大的網購訂單量給傳統快遞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由于人工投遞的延誤率、損毀率和丟失率較大,以及偏遠地區的投遞難度大,使得傳統快遞行業的運營、管理和人力成本逐年增加[1,2]。傳統快遞行業的運作模式急需調整,快遞市場需要比人工送件更加方便、更加現代化的無人送件系統,這為無人機投送快遞提供了必要性。
2016年,美國《航空周刊》創刊100周年之際,評出共18項未來20-40年具有發展前景的航空航天技術,其中無人機技術名列第一。近年來,我國民用輕型無人機市場進入快速成長期,預計2025年,國任奕嘶市場總規模將達到750億元人民幣,輕型無人機空中物流將是民用輕型無人機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近年來,美國谷歌公司、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公司以及國內順豐快遞等公司都在研發“空中快遞”無人機系統[3-5]。谷歌公司“Project Wing”無人機快遞項目的研制目標是運用無人機快速遞送商品,無人機重8.5千克,可運送1.5千克貨物。亞馬遜公司“ Amazon Prime Air”無人機快遞項目的目標是在30分鐘內將貨物送達客戶,“Prime Air”最多能裝載重量為5磅(約2.27千克)的貨物,目前亞馬遜86%快遞貨物低于這個重量。圖1為亞馬遜Amazon Prime Air輕型物流無人機。我國的順豐公司也開展了無人機快遞項目,其目的是通過輕型無人機快速運載包裹,解決偏遠地區的配送問題,可有效擴大順豐公司服務能力,提高物流網絡覆蓋率。
2015年4月,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向亞馬遜和谷歌公司發放輕型無人機“空中快遞”飛行試驗許可,在美國6個無人機系統試驗場開展飛行試驗,并重點開展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標志著輕型無人機“空中快遞”快速、有序、規范化發展的開始。
雖然輕型無人機“空中快遞”項目快速發展,但是多數處于自主發展狀態,如何能夠規范化、標準化,得到適航當局(如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等)的監管、認可和批準,需要依據適航規章與適航程序從設計、驗證、制造、運行和維修五個方面逐步表明適航符合性,才能真正實現輕型無人機“空中快遞”合法商業化及其監管標準化。下面根據現行適航政策,結合國外適航規章,對輕型無人機的適航性設計、適航驗證、制造符合性檢查、運行監管及維修方面的要求進行初步探討。
1 輕型無人機的適航性設計
物流輕型無人機應依據適航規章CCAR-23《正常類、實用類、特技類和通勤類飛機適航規定》或CCAR-27《正常類旋翼航空器適航規定》制定“物流輕型無人機適航設計要求”,獲得適航當局批準后開展以下幾個方面適航性設計工作:
(1)航空器結構:機體結構、飛行控制面;
(2)航空器系統:動力系統、航電系統、導航、飛行控制管理系統、自動駕駛、控制鏈路;
(3)貨運系統:貨運設備及其連接設備;
(4)地面支持設備:包括發射和回收系統、地面數據終端、發電機和功能設備。
2 輕型無人機的適航驗證
適航符合性驗證是為了保障民用航空活動安全,采用不同的說明和驗證方法獲得所需的證據資料向審查方表明產品對于適航條款的符合性[6]。根據CCAR-21《民用航空產品和零部件合格審定規定》中21.171條規定,國內輕型無人機需要獲得特殊適航證[7],因此物流輕型無人機需要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適航符合性驗證工作:
(1)航空器性能特性:最大高度、最大續航時間、最大航程、空速、最大爬升率、最大下降率、最大滾轉角和盤旋律限制。
(2)航空器結構:結構詳細說明(包括結構圖紙、設計報告等)、材料規范、制造工藝規范、結構強度分析、試驗室試驗以及飛行試驗。
(3)航空器系統:各系統詳細說明(包括系統架構圖、設計圖紙等)、系統仿真分析報告、系統備份方案、驗證試驗等,其中適航驗證試驗主要驗證各系統在極限的高低溫環境、氣流環境、雷電環境、電磁和地磁干擾環境下的穩定性以及導航系統的精準飛行和響應能力。
(4)貨運系統:貨運系統安裝圖、強度分析、驗證試驗。重點是對輕型無人機加裝貨運系統后,需要對外形、重心等參數變化對飛行穩定性影響進行極限邊界的分析和驗證。
(5)應急情況:分析和驗證在嚴酷的各種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甚至是人為威脅和打擊的情況下、保持繼續飛行的能力;對于各種故障無法保持飛行狀態情況,裝機能量(考慮裝貨情況最大起飛重量條件下的沖擊能量)對地面人員和財產造成危害以及必須應急著陸時對地面人員及物品的危害減災能力進行分析和試驗驗證。
(6)地面支持設備:地面使用的所有設備,包括發射或回收系統、地面數據終端等詳細說明及其功能驗證試驗。
3 輕型無人機的制造符合性
制造符合性檢查是型號合格審定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制造檢查代表按國家有關規定,通過對民用航空產品和零部件實施審定和監督,確認航空產品和零部件的制造、試驗、安裝等符合經批準的設計[8]。2011年,中國民用航空局適航審定司管理程序《航空器型號合格審定程序》(AP-21-AA-2011-03-R4)[9],輕型無人機的制造符合性檢查應根據該管理程序,制定“物流輕型無人機制造符合性檢查要求”,獲得適航當局批準后開展制造符合性檢查工作,主要包括地面試驗、飛行測試試驗件、貨運系統以及輕型無人機零部件的制造符合性檢查工作。
4 輕型無人機的運行監管
4.1 美國對輕型無人機的運行監管
2016年6月21日,FAA正式頒布14CFR Part 107《輕型無人機系統》。該規章規定了55磅(25公斤)以內輕型無人機在國家空域系統的運行要求。14CFR Part 107輕型無人飛機系統由A、B、C、D四個分部組成,共44個條款,其中,A分部為總則(107.1~107.9),B分部為運行規章(107.11~107.51),C分部為無人機操控員適航審查(107.53~107.79),D分部為豁免(107.200~107.205)[10]。物流輕型無人機在符合14CFR Part 107《輕型無人機系統》44個條款的基礎上,對其中與輕型無人機快遞運行監管直接關聯的6項條款應重點關注,并在設計、驗證階段表明適航符合性。
(1)重量(FAR107.3)。輕型無人機是指起飛重量小于55磅(25kg)的無人飛機。定義了輕型無人機航空器與快遞貨物的最大重量值。
(2)速度(FAR107.51)。p型無人機最大地面速度為87節(100英里/小時),該速度限制是必須的,當物流無人機發生應急情況時,飛行速度越大造成的對人員、財產和其他航空器的風險越大,而且更低的速度限制將為無人機操縱者的感知和避讓提供充裕的時間。
(3)危險品運輸(FAR107.36)。物流輕型無人機不能運輸危險品,《中國民用航空危險品運輸管理規定》(CCAR-276)給出了具體規定,“空中快遞”須嚴格執行,并應得到嚴格的監管。
(4)飛行中的應急情況(FAR107.21)。FAR-107規定飛行中如果出現應急情況,無人機操控員必須馬上采取措施,并要求事后書面報告局方。該條款要求無人機操控員針對本次物流飛行路線、使用環境、裝載貨物等因素可能出現的應急情況都有明確的處理程序,并已經得到適航當局批準。同時,事后需要書面報告適航當局。
(5)危險運行(FAR107.23)。不允許輕型無人機上墜落任何物品對人員和財產造成風險。該條款對輕型無人機及其貨運系統的安裝及連接提出了適航性設計與驗證要求。
(6)飛行前的檢查(FAR107.49)。確保輕型無人機運輸的任何貨物是安全可靠的,不能對飛行特性和無人機可操控性產生影響。該條款要求輕型無人機加裝貨物后,本次飛行前需要開展加載貨物后造成的航空器外形、重心等參數變化對飛行穩定性的影響進行分析,確定其在已驗證的極限范圍之內才允許本次飛行。
4.2 我國對輕型無人機的運行監管
目前,我國尚未無人機運行監管的適航規章。但中國民用航空局飛行標準司、運輸司等部門頒布了多項法規,對我國的無人機運營展開監管工作[11-13]。
2013年11月18日,中國民用航空局飛行標準司咨詢通告《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AC-61-FS-2013-20),主要解決無人機的駕駛員資質管理,并規定重量小于等于7公斤的微型無人機,飛行范圍在目視視距內半徑500米、相對高度低于120米范圍內,無須證照管理,但應盡可能避免遙控飛機進入過高空域;重量等指標高于上述標準的無人機以及飛入復雜空域內的,駕駛員需納入行業協會甚至民航局的監管。
2015年底,中國民航局運輸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通用航空經營許可管理規定》組織制訂了《使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開展通用航空經營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并于2016年1月8日前公開征求意見。該辦法適用于使用無人機開展無人機駕駛員培訓、貨物(郵件)運輸、空中噴灑(撒)、電力作業、航空探礦、航空攝影、空中拍照、空中巡查、空中廣告、海洋監測、氣象探測、科學實驗等通用航空經營活動的監督與管理。
2015年12月29日,中國民用航空局飛行標準司公布咨詢通告《輕小無人機運行規定(試行)》(AC-91-FS-2015-31)。該AC規定III、IV、VI和VII類民用無人機應安裝并使用電子圍欄、接入無人機云,并對上述類別無人機在機場凈空區和重點地區的管理作出了相關規定。
5 輕型無人機的維修
依據FAA AC107-2《輕型無人機系統》的規定,物流輕型無人機維修包括計劃和非計劃的修理、檢查、更改、置換以及系統軟件升級[14]。無人機制造方可以提供維修手冊,如果沒有,物流輕型無人機申請方需要編制相關文件,維修人員必須依據維修手冊開展工作。
非計劃維修,如果發現存在超手冊的維修項目,輕型o人機申請方必須更新超手冊的項目進入維修計劃。如果存在超手冊的維修項目,輕型無人機操控員不允許開始飛行,直至該差異得到修正并貫徹。
6 結語
隨著美國與歐洲的無人機監管政策陸續出臺,對無人機的分類管理趨勢逐步清晰。2015年4月FAA向亞馬遜和谷歌公司發放輕型無人機“空中快遞”飛行試驗許可,在“空中快遞”無人機適航性設計與驗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6年6月21日FAA頒布了《輕型無人機系統》,制定了輕型無人機運行監管的標準化要求,為“空中快遞”輕型無人機快速發展奠定基礎。我國應當密切跟蹤國際上物流輕型無人機適航以及監管政策發展動態,結合我國自身特點,制定適應于我國航空安全管理的政策和適航性設計與驗證要求,逐步使其規范化、標準化,確保民用輕型無人機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于廣生.我國快遞業的發展現狀、解決對策及未來趨勢[J].商場現代化,2015(2):55-57.
[2]李丹穎,黃運佳,馬秋艷,等.我國快遞行業的發展現狀與完善建議[J].生產力研究,2013(7):126-129.
[3]馬丹.谷歌公布送貨無人機研發項目[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5).
[4]王韋燃.飛起來的快遞亞馬遜無人機的背后[J].商業故事:數字通訊,2014(1):6-7.
[5]IT時報.順豐每天飛500架次無人機快遞推向鄉村、山區[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5(17).
[6]曹繼軍,張越梅,趙平安.民用飛機適航符合性驗證方法探討[J].民用飛機設計與研究,2008(4):37-41.
[7]CCAR-21-R3,民用航空產品和零件合格審定規定[S].中國民用航空局,2007.
[8]易朝輝.型號合格審定階段試驗產品制造符合性檢查研究[J].航空標準化與質量,2010(4):26-29.
[9]AP-21-AA-2011-03-R4,航空器型號合格審定程序[S].中國民用航空局,2011.
[10]14CFR part 107,Small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S].FAA,2016.
[11]苗延青,金鐳,談煒榮,等.淺談我國民用無人機適航發展趨勢[J].航空標準化與質量, 2014(6):29-32.
[12]AC-61-FS-2013-20,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S].中國民用航空局,2013.
跨入21世紀以來,民航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運輸總周轉量自2005年起已躍居世界第二位,跨入世界民航大國之列。據統計,2013年上半年我國民航運輸飛機總量已達到2035架,航線約為1177條,2015年我國民航客運量達到43564.7萬人次,再次證明中國的民航業是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的。但是隨著民航旅客量和運輸量的不斷擴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概率也大大增加,民航業突發事件的難以預測性有可能造成極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給人們帶來的精神打擊和恐懼心理遠遠超出其他突發事件。機場安檢部門是處置民航突發事件,實施應急救援工作的主體,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一、機場安檢突發事件概述
(一)機場安檢突發事件
機場安檢工作是維護和保障機場內人身、財產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發生,保障機場各項工作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環節。機場安檢是廣大旅客登機的必經程序,是保障民航飛機飛行安全的首要步驟。
突發事件就是人們尚未認識到的在某種必然因素支配下瞬間產生的、給人們和社會造成嚴重危害、損失且需要立即處理的破壞性事件。我國關于突發事件的定義在《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規定為“本預案所稱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突發事件從其含義來理解包括事件發生、發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和事件難以應付,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付的雙層含義。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突發事件可以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從突發事件的發展速度來說,事件從預兆、萌芽、發生、發展、,到最后結束,周期非常短暫,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爆發出來而且事件的蔓延速度快,令人難以預料。機場安檢突發事件的發生很不確定,這種不確定性包括:事件的發生不確定、事件發生的時間不確定、事件發生的狀況不確定、事件的后果及其嚴重程度不確定。機場安檢突發事件主要包括發現危險化學品、無證人員、精神病人強行沖關,發現隱匿攜帶槍支彈藥、爆炸物品、管制刀具及遇安檢現場停電、設備故障等方面的問題。機場安檢突發事件發生后需要及時和安全的處理措施,否則,當機場突發事件因處理不當而導致失去控制,就會對社會對整個城市造成重要的影響。
(二)安檢現場突發事件處置的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機場安檢是廣大旅客登機的必經程序,是保障民航飛機飛行安全的首要步驟。維護旅客的根本利益,保護旅客的生命財產和安全,是機場應急處理工作的出發點和主旨。機場安檢工作是本著以乘客為本的原則,進行的有助行安全的措施。
2.重在預防原則。積極預防和最大限度的減少突發事件危害,是安檢的重
要職責。機場應加強安檢的基礎工作,完善安全網絡建設,增強防范意識,把應對突發事件的各項工作落實到安檢日常管理之中,將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減到最低,使預防成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3.快速反應、分級處置原則。機場安檢工作是在機場各級領導的關注下,
各級機場人員的重視下所進行的登機前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乘客登機過程中,占時間最長的環節。在安檢工作中,不僅有安檢人員對安檢工作進行詳細的檢查,同時還有監護人員對機場的各個部位進行監護,確保在發現問題時及時解決,各級領導應充分發揮領導職能,快速、及時的進行處置。
4.安全原則。安全是機場工作永恒的主題。為保證旅客自身安全和民用航空器在空中的飛行安全,為避免突發事件的發生,進入機場隔離區前需將刀具等具有危害性質的生活用品提前辦理托運手續,以降低突發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二、機場安檢處置突發事件時存在的問題
很多國家包括我國都十分重視安檢突發事件的處置,比如美國的反應設計,意大利的國家級應急管理體系等,都是希望能科學、快速的做出反應與決策。我國機場安檢在應對突發事件時雖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著決策能力不足,機場工作人員責任意識、法律意識不夠強,應急管理組織體制不夠完善等問題。
(一)對機場安檢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認識不足
機場安檢工作的有序進行不僅是保障飛行安全,也是對其他地區或國家安全的保障。據統計在我國機場安檢突發事件中,發生的管制刀具類出現的機率最大,比例可達到突發事件發生中的百分之九十,同時,易燃易爆類危險物品和警械彈藥類危險物品發生的機率也占百分之五十左右。當發生以上突發事件時,需要安檢員有足夠的經驗來應對,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就要高度重視可能發生的和潛在的威脅,從思想意識上重視突發事件的危害性。
(二)機場安檢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保障機制不健全
保障機制是機場應急管理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保障機制不健全,將會影響突發事件處置的進程和效果。保障機制的建立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人員傷亡、降低財產損失和破壞程度,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終止危險狀態,使航班在排除障礙后正常飛行,這需要多個部門的通力合作,才能達到最佳救援效果。所以機場應高度重視保障機制的建立與健全,機場安檢突發事件有很多種形式,只有健全的應急管理保障機制才能在突發事件發生后采取合理的方法控制其影響。
(三)機場安檢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制不完善
我國的機場安檢突發事件的應急體系可以說是初具雛形,還應不斷完善。機場安檢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制,是針對機場安檢突發事件而建立的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的應急管理體制,是一套集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等于一體的應急體系和工作機制。近年來,各種社會矛盾激化,不少人將機場作為其申訴或發泄社會不滿的平臺,之前發生在北京機場的自殺式引爆事件就是對機場安檢工作的挑戰。突發事件常常是在無征兆的情況下產生的,機場是人口密集地,突發事件得不到有效的應對管理,就會在短時間內快速傳播,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國內有些機場雖然已經建立了應急管理體制,但沒有針對性,應急信息平臺沒有及時更新與再建設,后期沒有根據機場的具體情況做針對性的完善。
三、機場安檢突發事件的應對管理措施
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如果沒有高效的應對管理能力,將會造成無法挽回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而且會在政治上、經濟上,特別是人民群眾的心理上形成極其不良的影響。因此,提高機場安檢突發事件的應對管理能力,建立機場安檢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對促進航空安全體系建設和民航業的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一)提高機場安檢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危機意識
提高機場安檢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危機意識,是進行應急管理的有效措施。現在機場安檢面對的一個非常現實又非常緊迫的重大問題就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在現實工作中一部分工作人員對應急管理和機場安檢的突發事件的危害性認識并不到位,沒有充分的認識到即使是很小的突發事件也會給旅客帶來恐慌從而引起巨大的影響。機場安檢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如果對突發事件的危害性認識不充分,將會導致危險危害物品直接由破壞分子攜帶進入正在飛行的飛機中,對飛行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提高工作人員對突發事件應對管理的認識,將更有利于機場安檢突發事件管理機制的運行。提高機場安檢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危機意識,不僅是對機場安檢工作人員的工作要求,也是對廣大乘客和人民的安全保障。機場安檢突發事件時有發生,在安檢工作中切不能因為工作上的疏忽,產生不可彌補的后果。不斷提高安檢員應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意識,定期做宣傳教育培訓,時刻宣傳安全無小事,從根源上加強安檢員的思想認識。
(二)健全機場安檢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保障機制
完善的突發事件應急體制是保障突發事件解決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為了保證登機人員的安定、飛行航班的穩定,必須加大對機場安檢突發公共事件的管理力度。預防、管理、消解機場安檢突發事件,是機場安檢部門不可推卸的責任,面對安檢工作中出現的危險物品,危險人員強行登機等突發事件,不僅需要機場安檢人員的快速反應,還要有科學的應急管理保障體制作為支撐,要建立起當發生突發事件的時候我們的安檢、公安特警、武警、消防、醫療救援等相關部門積極協作的科學的保障體系,實現無空隙對接流程,這樣才能快速、科學的解決問題。
(三)完善機場安檢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近年來我國航空業蓬勃發展但受天氣等原因的影響,航班出現大面積的晚點、延誤現象屢見不鮮。完善機場安檢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有助于提供完善的應急管理應對方法和應對措施。建立完善的應急管理體系,逐層分清各部門各人員的直接工作內容和職責,使得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第一時間找到相關的負責人,更好的應對機場安檢工作中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應對機場安檢突發事件要建立起“反應迅速、組織科學、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需要綜合考慮包括事件的影響力、對人員照成的傷害等多方面的因素。建立統一高效的應急信息平臺,建設精干實用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健全應急預案體系,統一培訓,熟練演習,在突發事件發生產生重大的影響范圍時提高乘客參與和自救能力,實現社會預警、社會動員、快速反應、應急處置的整體聯動,盡量消除重大突發事件風險隱患,最大限度地減輕重大突發事件的影響。
(四)建立機場安檢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
機場管理機構應該按照國家、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和相關要求,制定機場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同時負責機場救援共組的統籌協調和管理。在制定應急預案時,應根據本機場實際情況,遵守科學、實用、權威的原則,把救援的所有環節細化。應急預案應明確回答在機場安檢突發事件發生之前,發生過程中以及結束之后,應對突發事件的工作由誰做、做什么、何時做、怎么做、有多少資源可以調用以及采取怎樣的應對策略等。應急預案應該把營救受害人、控制危險源、消除危害作為重點,同時做好善后工作。
(五)建立應急管理演練制度
應急救援預案是否合理、科學、實用,需要通過演習來檢驗。在演練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安檢員的應急能力,同時可以發現問題,找出不足和缺點,以便對預案及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修訂和完善。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