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口腔健康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特殊教育;口腔健康調查;口腔健康知信行
口腔疾病是我國人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尤其是身體有殘疾的特殊人群,因為其自身對口腔健康知識了解和執行能力有限,口腔健康水平也成為被關注的內容之一[1-2]。遼寧省特殊教育學校是培養智力障礙、肢體障礙、聽力視障、視力障礙、語言障礙學生的寄宿制學校,為比較該校特殊人群口腔健康狀況和正常同齡人的差異,項目組對遼寧省特殊教育學校和沈陽市廣全中學同齡學生的口腔一般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和比較,檢查項目包括齲病、牙齦炎、牙結石等,同時對他們進行口腔健康問卷調查,目的是了解他們對口腔健康知識、行為知曉程度及健康狀況和正常人群的異同,從而把口腔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提高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關愛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狀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遼寧省特殊教育學校中專生202名青少年人(A組)和沈陽市廣全中學高中部202名青少年(B組)作為調查對象。調查對象思維清晰,能夠自主回答問題并且配合口腔健康檢查,男女人數均各半,年齡均為16~17歲。其中,A組智力障礙28例,肢體障礙8例,聽力障礙46例,視力障礙68例,語言障礙52例。共發放調查問卷404份,回收404份,全部合格有效;并且對所有調查對象均做口腔健康檢查。
1.2檢查方法
采取WHO口腔健康調查方法并參考全國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學調查方案,項目組自制口腔健康知信行問卷,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民族、父母學歷、家庭經濟狀況等)、口腔健康知識(刷牙有益口腔健康、甜食對牙齒有害、橫刷法有害牙齒、是否使用牙線、是否是用牙簽)和行為(定期去看牙、餐后刷牙、每次刷牙時間≥3min、是否做過窩溝封閉、是否充填治療牙齒)等。為保證現場調查和檢查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參加項目調查組的10名人員均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經中國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預防科統一培訓,通過齲病標準一致性檢驗,kappa值>0.8,每位檢查人員都配備經過培訓的記錄員,配移動式牙椅、人工光源、口腔一次性檢查盤和CPI探針。在人工光源下,以視診和探診的方法進行。齲齒檢查方法:以CPI探針探指數牙的咬合面、頰舌面視診判斷齲病程度;牙齦出血檢查方法:探針與牙面成45°角,力度在20g之內,探查11、31、16、26、36、46這6顆牙齒,先查每顆指數牙舌面,觀察牙齦出血情況。若舌面有出血,此牙的唇頰面則不需檢查。若舌面無出血,則按同樣順序探查唇頰面,觀察牙齦出血情況;牙石檢查方法:探查6顆指數牙,包括視診齦上牙石和探及的齦下牙石[3]。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百分率)表示,兩組間率的比較均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對象口腔健康知識與行為比較A組調查對象對刷牙有益口腔健康、甜食對牙齒有害、橫刷法對牙齒有害、使用牙線有益口腔健康、使用牙簽有害口腔健康的知曉率為87.1%、23.8%、11.9%、27.2%、7.4%;B組調查對象對上述調查項目的知曉率為94.1%、93.1%、72.3%、65.8%、41.1%。A組調查對象對定期去醫院看牙、3個月更患牙刷、保證餐后立即刷牙、每次刷牙≥3min、做過齲齒充填治療等口腔健康行為的肯定回答為27.2%、18.3%、31.7%、23.3%、35.2%;B組調查對象對這5項口腔健康行為的肯定回答為64.9%、56.9%、84.7%、45.1%、41.1%。兩組調查對象口腔健康知識和行為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調查對象齲病、牙齦炎、牙結石患病率比較A組齲病、牙齦炎、牙結石患病率分別分61.4%、52.0%、31.4%,B組齲病、牙齦炎、牙結石患病率分別分33.2%、15.8%、12.4%,兩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3討論
遼寧省特殊教育學校和沈陽市廣全中學均為封閉式住宿學校,前者培養有智力、肢體、聽力、視力、語言障礙等多種具有先天或后天殘疾的學生,后者為培養身體健康無殘障的學生。兩所學校對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均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均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和進行個人衛生教育。由于殘障學生在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方面和正常學生相比的不同,我們有必要對他們進行調查和檢查,了解他們之間的差異,對兩類人群的口腔健康提供指導依據。通過對兩所學校學生的抽樣調查,遼寧省特殊教育學校的調查對象對刷牙有益口腔健康、甜食對牙齒有害、橫刷法對牙齒有害、使用牙線有益口腔健康、使用牙簽有害口腔健康的知曉率的明顯不如沈陽市廣全中學的調查對象,并且對定期去醫院看牙、3個月更患牙刷、保證餐后立即刷牙、每次刷牙時間≥3min、做過窩溝封閉、做過齲齒充填治療等口腔健康行為和沈陽市廣全中學的調查對象相比也有明顯差距。遼寧省特殊教育學校的調查對象口腔健康狀況不佳,齲齒、牙齦炎、牙石的檢出率都比沈陽市廣全中學的調查對象顯著增高。身體和智力殘障的青少年和正常青少年一樣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但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畢竟有限,其對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程度、對口腔健康的日常保健習慣和正常發育的青少年相比存在一定差距[4-5]。如何加強對殘障青少年口腔健康宣傳教育、如何降低和預防他們的口腔疾病發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我們應該定期進行正確的刷牙指導。刷牙是使用牙刷去除牙菌斑、軟垢和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清潔的重要自我口腔保健方法,是最常規有效的是預防齲病、牙齦炎、牙石乃至牙周病發生、發展的主要手段[6-7]。但是很多殘障學生存在不知曉正確的Bass刷牙方法以及甜食對口腔的危害以及正確使用牙線和牙簽等問題。他們生活中缺少督促和自覺。第二,身體和智力殘障的青少年和正常青少年學生相比對口腔衛生、定期看牙、患齲病即就醫行充填治療等重視不夠,這是他們齲齒、牙齦炎、牙石患病率較高的原因。因此,在校進行愛牙護齒知識宣傳十分必要,尤其是加強殘障人士的口腔預防保健意識,關愛他們的口腔健康,讓他們能夠和正常人一樣樹立“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的觀念[8]。作為學校和家長最好能夠督促其養成定期檢查、及時治療的習慣,而且要比正常青少年投入更多的關注度,培養其良好的依從性。對這類學生如同時進行口腔健康調查、口腔健康檢查、口腔健康指導將增加口腔宣教的互動性和說服力,調查對象接受和歡迎程度普遍較高,期望能夠在校園定期開展此類活動。
參考文獻:
[1]李澤鍵,趙月萍.智障兒童口腔衛生健康狀況研究進展[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14):2288-2290.
[2]侯玉妹,黃華,高碧云.南寧市盲聾啞學校學生口腔健康狀況調查[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4,24(1):38-41.
[3]卞金有.預防口腔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2-85.
[4]吳學芳,奐忠平,但莉.宜昌市弱勢兒童齲病及口腔衛生狀況調查[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03,19(9):550-551.
[5]周向英,王教明.口腔衛生指導和有效刷牙方法對牙菌斑控制的分析[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10,19(3):167-168.
[關鍵詞]口腔健康教育;窩溝封閉;齲病
[中圖分類號]R7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4)21-1835-03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preventive eff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Project of Children's Oral Diseas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for second-year pupils. Methods This study randomly selected 546 second-year pupils from 5 primary schools in Fancheng district,Xiangyang.The awareness score of oral health care, rightly brushing or not, and caries of the first molars were recorded for all students (the first survey).Two school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222 students),and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didn't received any treatment. The other three schools were selected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324 students), and all stud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oral health education. 238 of them (the pit and fissure group) received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the other 86 (the education group) received no treatment. Two years later, all the pupils' oral health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again (the second survey). Results In the first surve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in the awareness score of oral health care, the rate of rightly brushing, and the caries prevalence of the first molars(P>0.05). In the second survey, the intervention group's awareness score of oral health care and rate of rightly brushi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pit and fissure group's caries prevalence rate of the first molar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oral health education;pit and fissure sealant;caries
衛生部自2008年開始在中西部地區開展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我院自2011年起承擔本地區的干預工作,目前已對湖北襄陽市近萬名適齡兒童實施了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齲病是青少年兒童的多發病[1-2],屬于細菌性疾病,如不及時治療,病變繼續發展,可形成齲洞,導致牙冠完全破壞消失,甚至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癥[3-4]。因此如何有效預防齲病就顯得尤其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討以口腔健康教育和窩溝封閉為主要內容的中西部地區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對二年級小學生齲病的預防作用。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隨機選取襄陽市樊城區5所小學二年級學生共546人,對所有學生進行第1次口腔問卷調查和口腔檢查,記錄口腔保健知識知曉分數、是否正確刷牙和第一磨牙的齲壞情況。問卷調查使用國家項目辦制定的標準問卷。
1.2方法:隨機選擇2所學校(學生222人)為對照組,對照組學生不作任何干預。另3所學校(學生324人)為干預組,干預組所有學生接受口腔健康教育。根據學生家長的意愿,對其中238名學生(窩溝組)進行第一磨牙窩溝封閉,剩余86人(教育組)未進行窩溝封閉。實施干預的成員由我院數名口腔臨床醫師組成。兩年后,對選取的546名學生進行第二次口腔問卷調查和口腔檢查,同時記錄窩溝組學生窩溝封閉劑的存留。
1.3統計學分析:對照組、教育組和窩溝組學生保健知識知曉分數和齲均的差異比較采用“完全隨機設計多組間均數比較的方差分析”,正確刷牙率的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雙側P
2 結果
第1次檢查對照組、教育組和窩溝組的保健知識知曉分數分別為36.40±7.40、37.41±6.19和36.22±6.38;3組間兩兩比較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第2次檢查對照組、教育組和窩溝組的保健知識知曉分數分別為48.69±6.72、78.25±5.83和80.47±6.14;3組間兩兩比較均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
第1次檢查對照組、教育組和窩溝組的正確刷牙率分別為30.63%、31.40%和29.41%;3組間兩兩比較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第2次檢查對照組、教育組和窩溝組的正確刷牙率分別為49.10%、73.26%和82.77%;教育組和對照組、窩溝組和對照組之間均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
第1次檢查對照組、教育組和窩溝組的第一磨牙齲均分別為0.04±0.23、0.03±0.24和0.04±0.23;3組間兩兩比較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第2次檢查對照組、教育組和窩溝組的第一磨牙齲均分別為0.25±0.57、0.17±0.49和0.11±0.35;教育組和對照組之間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窩溝組和對照組之間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
3 討論
中西部地區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旨在加強中西部地區兒童口腔疾病綜合防治工作,主要人群是8歲小學生。齲病是青少年兒童的多發病[1-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討以口腔健康教育和窩溝封閉為主要內容的中西部地區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對二年級小學生齲病的預防作用,從而進一步尋找項目實施中的薄弱環節,為項目的改進提供參考意見。
良好的飲食習慣和正確的刷牙方式可以有效潔凈牙齒,從而減少齲病的發生[5]。本研究中,教育組的保健知識知曉分數、正確刷牙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但從數值上看,對照組和教育組的第一磨牙齲均分別為0.25±0.57和0.17±0.49, 我們仍然可以推斷口腔健康教育對于齲病預防的積極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口腔健康教育后,教育組的正確刷牙率僅達到73.26%,這說明兒童口腔健康教育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強、改進。
窩溝封閉是對容易發生齲病的窩、溝、點隙,用一些有機高分子材料進行封閉,隔絕口腔致齲因素的作用,從而預防齲病[7-8]。本研究中,窩溝組的保健知識知曉分數和正確刷牙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口腔健康教育和窩溝封閉可顯著減少齲病的發生,顯示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啟到了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Kemparaj U,Chavan S,Shetty NL.Caries risk assessment among school children in davangere city using cariogram[J].Int J Prev Med,2014,5(5):664-671.
[2]樊麗軍,杭彥龍.張家口市小學生六齡齒齲病的抽樣分析[J]. 中國美容醫學,2011,20(z3):296-297.
[3]Costa S M,Abreu M H,Vargas A M,et al. Dental caries and endemic dental fluorosis in rural communities, Minas Gerais, Brazil[J].Rev Bras Epidemiol,2013,1(4):1021-1028.
[4]Medina-Solis CE,Pontigo-Loyola AP, Mendoza-Rodriguez M,et al.Treatment needs for dental caries,restorative care index and index of extractions in adolescents 12 and 15 years old[J].West Indian Med J, 2013,62(7):636-641.
[5]臺保軍,江漢,杜民權,等.學校口腔健康教育項目的3年效果評價[J].上海口腔醫學,2006,15(6):591-595.
[6]馬松波,高紅媛,段義峰,等.口腔健康教育對泰州市城區小學生口腔衛生知識和口腔健康行為改變的影響[J].口腔醫學,2011,31(12):753-754.
[7]Paris S,Lausch J,Selje T,et al. Comparison of sealant and infiltrant penetration into pit and fissure caries lesions in vitro[J].J Dent,2014,42(4):432-438.
[8]萬呼春,盧展民.非創傷性治療技術充填和窩溝封閉年輕恒牙2年效果觀察[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1999,17(1):42-45.
[9]雷志紅,任輝.Helioseal F,窩溝封閉劑在6~12歲兒童第一恒磨牙早期窩溝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美容醫學,2011,20(7):1152-1153.
由于受舊的生活習慣影響,中小學生衛生意識還很淡薄,良好的衛生行為尚未形成,是導致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高發病率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于199十1996年期間,在農村衛生示范點學校實施健康教育干預措施。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示范點學校選擇條件從我國南北地區選擇5個具有代表性、經濟不發達的區縣作為試點,每個縣選擇1所小學和1所中學作為健康教育示范點,同時選擇未進行健康教育干預措施而其他條件類似的1所小學和1所中學作為對照點。
1.2健康教育干預措施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首先進行健康教育師資短期技術培訓,按課題實施方案和計劃要求,參考健康教育講義內容,采用簡單易懂的音像、圖片、影視等多種形式授課,強化衛生知識教育。
1.3改善學校衛生設施在示范點學校實施改水改廁措施,修建衛生校廁,增設洗手池和自來水龍頭,方便學生飯前便后洗手向學生供應開水無條件的小學要求學生自帶衛生飲水杜絕喝生水加強校園環境衛生管理,制定學生衛生清掃保潔責任制和衛生檢查監督評比制度,小學低年級實施手衛生晨檢制度。
1.4衛生知識問卷調查以統一試題答卷方式分別進行干預前后2次調查,采用記分法(60分以上為及格)判定知曉率。
1.5衛生行為形成率調查參考全國衛生城市檢查評比標準中健康行為形成率調查表,進行干預前后2次調查,判定衛生行為形成率。
1.6口腔衛生(牙菌斑)檢查按《全國學生常見病綜合防治方案技術規范》中軟垢指數的檢查標準及記分評定方法進行,判定口腔衛生合格率。
1.7手衛生檢查以檢查手掌、手指甲、指溝處有無污物等指標,判定手衛生是否合格。
2.結果分析
2.1干預前后中小學生衛生知識知曉率比較采用問卷答題方式共調查5819名中小學生,實施健康教育干預措施前,示范點中小學生衛生知識知曉率分別為44.23%和51.8觀,平均衛生知曉率為49.45%。對照點中小學生衛生知識知曉率分別為36.02%和29.43%,平均知曉率為31.59%。示范點學生知曉率略高于對照點,其原因是干預前示范點學校部分班級開始實施健康教育。干預后衛生知識知曉率提高很快,分別為91.20%和80.83%,平均為84.70%對照點提高較慢,分別為42.70%和41.67%,平均為41.95%,兩組比較,差別極顯著(p<0.001)說明在中小學中強化個人衛生為主的健康教育能很快提高學生衛生知識和衛生意識,促使學生改變“不干不凈,吃了沒病”的錯誤認識,并促進以講衛生為榮,不講衛生可恥的良好衛生行為的形成
2.2衛生行為形成率比較干預前示范點和對照點學生衛生行為形成率平均分別為62.45%和38.12%,干預后示范點學生衛生行為形成率提高到86.26%,對照點學生形成率平均為44.45%,兩組比較形成率增加了32.3%(p<0.001)結果充分顯示在提高學生衛生知識水平后,促進了衛生行為的形成,提高了學生衛生素質。
2.3中小學生口腔衛生(牙菌斑)合格率比較干預前口腔衛生合格率示范點和對照點學生平均分別為22.15%和21.15%,處在同一水平上,而小學生則更低,僅分別為14.5視和15.31%干預后示范點中小學生分別提高到68.05%和53.63%,平均為58.40,而對照點中小學生平均分別為42.73%和18.85%,平均為27.73%,兩組對比合格率提高了1倍以上,同組相比,中學生口腔衛生合格率高于小學生,因小學生尚未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結果顯示出強化個人衛生教育的重要性,雖然干預時間短,但也能收到較好的衛生保健效果。
2.4中小學生手衛生合格率調查本次共檢查了5564名學生手衛生情況,干預前示范點和對照點學生手衛生合格率平均分別為54.69%和51.02%,差別無顯著性(p>0.05)干預后示范點手衛生合格率提高到76.62%,對照點為62.84%,示范點合格率比對照點提高了6.57個百分點(p<0.001)結果說明增設洗手設施和健康教育措施能促進學生,特別是小學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保持手的衛生,是防止病從口入的重要措施。
3.討論
中小學生正處在長知識長身體階段,特別是少年兒童衛生意識和行為能力較差,同時也易接受新思想,新觀念,從小抓好健康教育,易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果不注意培養,也易形成不良的壞習慣。因此,強化中小學生的健康教育,不僅有助于提高自身衛生素質,也有利于提高全民衛生素質。按國家教委健康教育大綱要求,在不增加學生負擔和學時(每周05學時)的前提下,開展以個人衛生為主要內容的健康教育,短期(1年)內也能提高學生衛生知i識^態度-行為的轉變,本次調查結果也充分顯示了這一點。學生衛生知識的提高,增強了自我保健能力,促進了衛生行為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預防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同時學生衛生素質的提高,對搞好家庭和社區衛生也可以起到推動作用。
健康教育是一項提高全民衛生素質的跨世紀系統工程。對于經濟不發達,衛生條件較差,常見病多發病高發的農村地區,在學校、社區范圍內開展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健康教育師資是實施全民健康教育規劃的基礎力量。當前學校健教師資不足,而對任課教師進行短期技術培訓是解決師資缺乏的有效途徑。建議所有的
關鍵詞:幼兒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口腔衛生
【中圖分類號】R32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031-01
幼兒牙齒尚在生長發育階段,近年來,由于人們飲食習慣、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導致幼兒齲齒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幼兒口腔保健工作迫在眉睫,幼兒在學齡前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能夠降低幼兒齲齒的發生率。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10月間對幼兒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干預效果進行調查。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市某幼兒園2012年5月-2014年10月間66例幼兒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幼兒分為兩組,每組33例,實驗組進行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干預,對照組患兒不予處理,實驗組幼兒平均年齡為(2.8±1.7)歲,男性16例,女性17例;對照組幼兒平均年齡為(2.9±1.6)歲,男性15例,女性18例,所有幼兒家屬知情,且同意參與調查,兩組幼兒一般情況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一般方法
1.2.1制定保健內容:根據《幼兒保健學》和《幼兒少年衛生與婦幼保健學》中相關規定和標準,制定相關內容,并將制定的內容印刷成冊。
1.2.2健康教育:實驗組幼兒的家長也要參與到健康教育活動中,因此對于家長來說,要告其齲齒的危害、齲齒發生的原因、相關預防措施,同時要告知家長幼兒正確的刷牙方式,將制定的手冊發放給家長,并叮囑家長仔細閱讀。家長要嚴格按照正確的方式指導幼兒進行牙齒清潔,同時糾正幼兒日常生活中不良的衛生習慣。老師在幼兒園也要開展口腔衛生知識講座,可以采用動畫、繪圖等方式,將齲齒發生的過程以及齲齒的危害講給小朋友,讓小朋友自覺的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1.3效果觀察
對兩組幼兒進行為期半年的教育干預,對兩組幼兒刷牙方式正確率、牙菌斑指數進行調查,根據牙菌斑指數來評價幼兒口腔衛生狀況。所有內容均由我院醫師進行統計,并將結果進行記錄。
1.4評價指標
1.4.1口腔衛生狀況
良好:牙齒表面無牙菌斑,或有少量牙菌斑分布于牙頸部,刷牙方式正確;尚可:幼兒牙齒表面存在線狀牙菌斑,寬度不超過1mm,能夠保持良好的刷牙習慣,但刷牙方式或可不正確;一般:幼兒牙齒表面存在超過1mm的牙菌斑,但未超過牙齒三分之二,刷牙習慣較差,刷牙方式錯誤;差:幼兒表面牙菌斑超過牙冠的三分之二,刷牙方式不正確。有效率=良好率+尚可率。
1.5數據統計
文中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資料采用t值檢驗,P
2.結果
2.1兩組幼兒口腔衛生情況:實驗組幼兒口腔衛生評價良好的15例,尚可11例,有效率為78.8%;對照組幼兒口腔衛生評價良好的5例,尚可7例,有效率為36.4%,兩組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
2.2兩組幼兒刷牙正確率比較:實驗組有8例幼兒刷牙方式錯誤,有25例幼兒刷牙方式正確,正確率為75.8%;對照組有26例幼兒刷牙方式錯誤,有7例幼兒刷牙方式正確,正確率為21.2%,兩組幼兒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
3.討論
齲齒已經成了幼兒最常見的口腔問題,齲齒會導致牙周病發生,且一旦方式齲齒,病情將無法逆轉。牙菌斑是導致齲齒、牙周病的主要因素,牙菌斑長時間侵襲會導致齲齒發生。因此,牙菌斑是評價幼兒、患者口腔衛生的主要標準。良好的衛生習慣能夠減少牙菌斑殘留,降低齲齒發生率。我院針對幼兒園幼兒、幼兒家屬開展了一系列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活動,在我院的調查結果中顯示:實驗組幼兒口腔衛生評價良好的15例,尚可11例,有效率為78.8%;對照組幼兒口腔衛生評價良好的5例,尚可7例,有效率為36.4%,且實驗組幼兒刷牙方式正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
我們認為,口腔健康教育不僅僅要在幼兒中進行,在小學、中學中也要開展口腔教育工作,幫助兒童、青少年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我院調查時間較短,尚未對幼兒齲齒發生情況進行調查,刷牙是影響齲齒發生的主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導致齲齒發生的因素還有很多,因此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對幼兒進行教育,同時還要做好一系列的防護措施,降低幼兒齲齒發生率。
總的來說,幼兒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干預能夠達到糾正患兒錯誤刷牙習慣、提升幼兒口腔衛生指數的目的,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方式。
參考文獻
[1] 楊少萍,張斌,楊蓉,侯莉,沈慧芬,王慧.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07):972-974.
[2] 錢哲.在托幼機構保健醫生中開展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3,29(06):348-349.
[3] 胡光美,趙青.對嬰幼兒母親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的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0,24(1):135.
【關鍵詞】乳牙齲病臨床治療;健康教育
乳牙齲病是口腔科的一種常見病,臨床醫師在接診時經常會因為小兒不合作,同時家長對乳牙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而放棄治療,給患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很大的危害,合作的患兒在治療時常會因為一些客觀原因也較成年患者困難。乳牙齲齒的治療目的是終止齲齒的發展,保護牙髓的正常活力,避免因齲齒而引起的并發癥,恢復牙體的外形和咀嚼功能,維持牙列的完整性,使乳牙能正常地被替換,有利于頜骨生長發育。因此乳牙齲病臨床治療十分重要。臨床醫師在治療乳牙齲病的同時對幼兒和家長開展健康教育,幫助幼兒建立健康的口腔衛生行為,健康教育為前來就醫的兒童和家長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對臨床診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乳牙齲病是一種可以預防的慢發病,如何減少該種病的發生,是臨床醫生面臨的重要課題。通過對47例乳牙齲病患者臨床治療和健康教育的觀察,取得良好效果。現將臨床治療和健康教育方法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我科2012.5對縣黨政幼兒園大、中、小班進行口腔檢查,建立健康檔案,乳牙齲病患者47例,對47例兒童發放宣傳單,進行病因調查分析,47例乳牙齲病兒童中,男21例,女26例,年齡3歲-6歲,所有患兒都有喜食零食的習慣,部分患兒在3歲前有含奶嘴睡覺的習慣,患兒家長的患齲病也較高,不排除家族遺傳特點。
2臨床治療
對47例乳牙齲病兒童根據患治療情況實行治療,齲齒的治療方法應根據齲齒的不同深度,有所選擇。如早期釉質齲可采用保守療法以終止齲壞發展,如已有牙體組織損壞的齲壞,應采用充填治療,保守療法指采用不切割或少切割牙體齲損組織的保守處理,使齲損停止發展或消失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療法和再礦化療法。本科室只采用藥物療法,藥物療法是藥物處理齲損使齲齒終止的方法,其適用于早期釉質齲,位于牙齒光滑面尚未齲壞者及釉質發育不良繼發的廣泛淺齲制洞困難者,對患牙進行涂氟治療,對已有牙體組織損壞的齲壞,采用充填治療,充填治療也稱充填術,是牙科醫生用器械對牙體組織進行切割鉆磨,去凈齲壞組織,并將齲洞制備成規定形狀,在保護牙髓組織的情況下,根據洞形的大小,深度和固位情況的好壞,承受咬合力的大小與美觀,經濟狀況等選擇不同的人工材料填充洞形,以恢復牙的形態和功能。乳牙齲病治療注意消除患兒的恐懼心理,做好去污和隔濕,防止充填物脫落和繼發齲。對多發齲實行分次治療。并囑咐家長隨時復診。對不合作的患兒重點開展口腔健康教育,防止齲病的發展。
3開展口腔健康教育
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單,指導幼兒糾正愛吃零食的壞習慣,做到早晚刷牙,飯后漱口,選用合適的牙刷和含氟牙膏,蔬菜水果和肉類的合理搭配。對已作治療的齲齒進行定期自查或復查,通過健康教育,家長要起到指導和監督作用。
4結果與討論
我們對47例齲病兒童患者根據齲病的治療方法進行涂氟治療和充填治療,有效的防止了兒童齲齒的進一步發展,恢復了乳牙的形態和功能,對兒童的牙骨發育和將來恒牙的發育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然后通過對患兒及其家長開展健康教育,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嚴格按口腔衛生保健五步曲:早晚刷牙,使用保健牙刷,健康的飲食、少吃糖和含糖零食,選用含氟牙膏,定期檢查的方法,告知患者齲病發生的原因,就是宿主細菌食物時間四聯因素。廣大口腔醫務人員對幼兒園和中小學學生和老師開展口腔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減少齲病的發病率,患齲病的兒童又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兒童乳牙齲病預防的健康教育給患者預防齲病的發生帶來了福音,保護乳牙的健康成長,有利于兒童生長發育,減少患兒及家長的痛苦。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也會讓他們一生受益無窮。
參考文獻
[1]君音,胡敏.兒童口腔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12-17.
記者:齲齒對于兒童口腔健康到底有多重要?
季教授:牙齒是一個活的組織,一旦發生齲齒,就會逐步損壞,而且不能再生。牙痛會影響食欲,干擾兒童的消化吸收,導致兒童的營養缺乏。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導致牙髓炎、根松膿腫等等。另外齲齒還是一個潛伏的病灶,一旦時機成熟,它就會通過病態反應,誘發風濕性的關節炎、腎炎、心內膜炎等一些嚴重的疾病。我們國家的政府歷來重視學生的防齲工作,1992年教育部和衛生部共同制定了學校常見病的防齲方案,齲齒被認為是學校16大重點的常見病之一。
記者:學校口腔健康教育的重點應該是什么?
季教授:我們要讓孩子從小樹立口腔保健的正確意識,養成口腔清潔的習慣,不僅僅是為了預防治療齲齒等疾病,還要讓孩子們從小就認識到口腔健康、清潔還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征。
記者:我國目前城鄉少兒口腔健康現狀如何?
季教授:近15年來,我們國家中小學生齲齒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這是根據國內非常權威的一項數據調研――教育部體衛藝司1991、1995、2001年的全國中小學生口腔健康狀況調研數據得出的。我們發現一個非常顯著的現象,也就是我們國家城市的7-12歲男女小學生乳牙齲齒比例明顯下降,大約是在8%到20%,而且下降的幅度比鄉村更加明顯。這很了不起,這是跟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步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根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在這15年當中,城市的男女小學生糖的消費量增長了1.6倍左右,換句話說條件實際上更加促使他們齲齒發生率的增加,但他們的齲齒發生率卻略有下降。相比來說,我們國家鄉村的學生齲患率也在下降,但是下降比率比較弱,明顯趕不上城市的小學生。
數據表明,我們現在在齲齒防治方面取得的一些進步主要表現在城市,而且主要表現在大年齡的孩子身上,對低年齡孩子相對來說還比較薄弱。12歲是國際上標定的一個標準的年齡,這時候乳牙還沒有完全蛻盡,恒牙又開始起來了,這個時候是乳牙和恒牙最敏感的階段。為什么齲齒的發病率會下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與孩子小齡階段的齲患率有關,特別是七八歲時乳牙齲齒患病率的減少有關。要想提高下降率,關鍵是靠7歲、8歲、6歲這個年齡,甚至于我還建議把齲齒的防治重點往幼兒園轉移,因為現在幼兒園孩子們的發育也明顯提前了。
記者:農村少兒口腔健康的發展趨勢又如何呢?
季教授:相對來說,在鄉村的學生,就沒有這么好的趨勢,或者說變化趨勢不是很大。我國目前鄉村口腔保健水平還比較低。原因是鄉村孩子的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但是口腔的保健沒有跟上,這是我們國家的歷史原因造成的。在1991年的時候,也就是教育部制定重點常見病的時候,十四萬個人才擁有一個牙醫,所以鄉村的醫療保健體制比較弱。
記者:學校口腔教育對學生齲齒防治工作有何正面影響?
季教授:以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個城市為例,這四個城市是高露潔公司在過去的十年曾經花了巨大的力量,投入精力進行了小學齲齒的健康教育和齲防工作。這十年發展的水平,上海是最高的,乳牙和恒牙的齲齒補全的比例是最高的。相對地,北京口腔健康的基礎是比較差的,但這幾年也是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是跟上海比還有很大的區別。廣州的齲補率其次。上海為什么能走在全國前列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有一個完善的學校口腔保健網絡,每年兩次到學校里邊檢查邊治療,這是上海的傳統。
記者:我國大城市孩子的齲齒防治是否已經達到國際水平?
季教授:拿北京、上海、廣州、成都來說,在過去的十年當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是并存的。取得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乳牙和恒牙的齲患率均有下降的趨勢,這個下降的趨勢不像別的病那么明顯,但是卻很不容易,因為它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甜食的增加是密切有關的。這四個城市在1991年的時候是全國乳牙和恒牙齲齒發生率最高的幾個城市,十大城市中,它們位于一、二、四、六的位置。近十五年來有所下降,但是總的來說,它的幅度低于全國水平,因此我們今后的任務還很重。
我們取得的成績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在10年當中,齲補率在顯著的上升,尤其像北京的速度明顯在加快,從1991年男女生恒牙齲補率12.2%和11.9%上升到1995年的14.2%和14.9%,2001年又進一步上升到27.1%和36.5%,進步是非常顯著的。上海是全國的最高水平,男女小學生恒牙的齲補率分別為55.9%和57.3%。也就是說,每100個孩子把嘴張開來,你可以發現100個人里面有55.9人,發生齲齒的乳牙是被補的。有了齲齒及時補上,是齲防工作高水平的標志。這跟它的學校口腔保健網絡的健全,以及健康教育的措施是有關的。
但這個水平是不夠的,跟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差距。譬如跟日本比,100個孩子當場張開嘴給你看,乳牙90%以上,恒牙98%以上,你看到的都是補過的,因此我們還要努力。這四個城市共同的特點是齲齒率相對比較高,而齲補率相對比較低,其中乳牙是突出的薄弱環節。一個很好的牙科醫生也不一定能把乳牙補得很好,往往是越補越大,技術水平有待提高。換句話說,我們國家的小學生齲防工作還有很大的改善潛力。
記者:根據您的研究經驗,最有效的齲齒防治方法是什么?
季教授: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我們認為應該要及時總結綜合防治的經驗。那就是這十五年來,各地的學校普遍地努力建立學校保健網絡體系,定期開展口腔檢查,并在及時校正齲齒方面投入巨大的力量,有些地方采取了多種主動的措施,還采用了各種氟保健品,尤其是科學使用氟化牙膏,它對孩子的齲齒防治效果最好,這使得我們國家的學生口腔保健水平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這些經驗要好好總結。
記者:學校的齲齒防治工作需要有哪些核心措施?
季教授:我們認為核心的措施在于以下四點:第一、須有各級教育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第二、廣泛使用保健牙刷和氟化牙膏,用高露潔效果很好;第三、大力加強口腔健康教育的輻度和深度;第四、要廣泛開展社會動員,包括利用大眾媒體進行傳播,普及口腔知識和技能。
因此建議我們教育部門的領導今后要抓以下的工作重點,那就是――
【關鍵詞】 齲齒;患病率;口腔衛生
【中圖分類號】 R 78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 007)02-0177-02
【作者簡介】 杲強(1958- ),男,陜西西安人,大學本科,主 任醫師,主要從事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醫院,甘肅蘭州 730070。
齲齒是影響兒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見病。為了解甘肅省中小學生齲齒的患病現狀, 以便為各級教育和衛生部門制定口腔防治規劃提供依據,筆者根據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調研 中獲取的(甘肅省)資料,對甘肅省中小學生的齲患率進行了分析,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按分層整群隨機抽樣原則,從甘肅省蘭州市和天水市抽取7,9,12,14,17歲5個年 齡組的城、鄉漢族中小學生共3 493名,其中男生1 794名,女生1 699名;城市學生1 7 00名,鄉村學生1 793名。調查數據使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總患齲情況 在受檢的3 493名中小學生中,總患齲人數為1 387人,齲患率為39.71%,齲均為1.31,患者齲均為3.31。男生齲患率為36.79%,齲均為1.23,患者齲均為3.34;女生齲患率為42.79%,齲均為1.40,患者齲均為3.27。女生齲患率高于男 生 (u=3.62,P<0.01)。小學生齲患率為50.80%,齲均為1.81,患者齲均為3.57;中 學生齲患率為22.62%,齲均為0.54,患者齲均為2.40。小學生齲患率高于中學生(u=1 6.68,P<0.01),齲均和患者齲均也高于中學生。城市學生齲患率為29.76% ,齲均為0.97,患者齲均為3.25;鄉村學生齲患率為49.14%,齲均為1.64,患者齲均 為3. 34。鄉村學生齲患率高于城市學生(u=11.68,P<0.01),齲均和患者齲均也高于城 市學生。
2.2 乳牙患齲情況 由表1可見,總乳齲患率為45.52%,乳齲均為1.60 ,患者乳齲均為3.52。其中男、女學生乳齲患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u=0.60,P >0.05),鄉村學生乳齲患率高于城市學生(u=10.08,P<0.01)。
2.3 恒牙齲患情況 由表2可見,總恒齲患率為15.15%,恒齲均為0.3 4,患者恒齲均為2.25。其中女生恒齲患率高于男生(u=6.36,P<0.01),鄉村學生 恒齲患率高于城市學生(u=4.37,P<0.01)。
2.4 齲失補構成
2.4.1 乳牙齲失補構成 由表3可見,鄉男乳齲患的構成比高于城男3.79個百分 點,鄉女乳齲患的構成比高于城女7.48個百分點,鄉村學生乳齲患的構成比高于城市學 生5. 80個百分點;鄉男乳齲失的構成比高于城男3.77個百分點,鄉女乳齲失的構成比高于城女2. 92個百分點,鄉村學生乳齲失的構成比高于城市學生3.34個百分點;城男乳齲補的構成比高 于鄉男7.56個百分點,城女乳齲補的構成比高于鄉女10.41個百分點,城市學生的乳齲補的 構成比高于鄉村學生9.15個百分點,女生乳齲補的構成比高于男生2.14個百分點。乳齲患和 乳齲失的構成比男、女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3顯示,鄉男恒齲患的構成比高于城男23.61個百分點,鄉女恒齲患的構成比高于城 女23.58個百分點,鄉村學生恒齲患的構成比高于城市學生23.62個百分點;城男恒齲失的構 成比高于鄉男3.74個百分點,城女恒齲失的構成比高于鄉女0.65個百分點,城市學生恒 齲失 的構成比高于鄉村學生1.69個百分點,男生恒齲失的構成比高于女生1.85個百分點;城男恒 齲補的構成比高于鄉男19.88個百分點,城女恒齲補的構成比高于鄉女22.93個百分點,城市 學生恒齲補的構成比高于鄉村學生21.92個百分點,女生恒齲補的構成比高于男生3.20個百分點。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甘肅省中小學女生的齲患率均高于男生,可能由于女生在生理發育上早于男 生,女生乳牙脫落和恒牙萌出的時間早于男生,且比男生更喜歡甜食、偏食、零食所致。
小學生的齲患率高于中學生,乳牙的齲患率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恒牙的齲患率則隨年齡的 增長而上升,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乳牙逐漸被恒牙所替換;而恒牙替換乳牙后,隨著在外 界暴露時間的增加,受到各種有害因素侵蝕的時間延長,致使恒牙的齲患率呈現隨年齡增長 而上升的趨勢。
鄉村學生的乳牙齲患率和恒牙齲患率均高于城市學生,鄉村學生的混合齲均和患者齲均也高 于城市學生,這與1995年第2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的結果不盡一致。究其原因 ,主要是城市學生已從廣泛開展的口腔健康教育中受益,基本養成了口腔衛生習慣,如早晚 刷牙、飯后漱口、使用含氟牙膏等;而鄉村地區由于口腔保健網仍十分薄弱,致使鄉村學生 的口腔保健措施未能與經濟發展同步,結果出現了鄉村學生齲患率和齲均高于城市學生[1]。
衡量一個地區口腔保健水平為齲失補的構成比。甘肅省城市男、女學生乳齲補的構成比分別 達到10.94%和14.12%,城市男、女學生恒齲補的構成比分別達到22.73%和27.14%。但與北京 、上海等大城市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上海市男、女學生乳齲補的構成比分別達到51.4% 和39.1%,恒齲補的構成比分別達到63.6%和69.0%)。鄉村男、女學生 乳齲補的構成比僅分別為3.38%和3.71%,恒齲補的構成比僅為2.85%和4.21%,明顯 低于城市學生。這表明鄉村學生的生活和醫療條件與城市學生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致使 窩溝封閉的推廣應用、含氟牙膏的使用、患齲后的填充都存在較多的困難和不便。應切實引 起政府主管部門、學校和學生家長的高度重視[2]。
由于齲齒是一種嚴重危害兒童青少年健康的非傳染性疾病,對齲齒的防治不能僅限于加強口 腔健康教育,提高公眾的口腔保健意識,要讓兒童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早晚刷牙、飯 后 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習慣;同時,還應采取切實有效的健康促進策略,如通過政府行為, 宣傳和推廣在飲用水中加氟,構建城鄉口腔保健網絡,開展兒童齲齒的普查普治,宣傳推廣 窩溝封閉,對已發現的齲齒及時填充等。
4 參考文獻
[1] 閻水平.口腔流行病學.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4:171-173.
[關鍵詞] 鼻咽癌 健康教育 康復
[中圖分類號] R169.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040-01
健康教育路徑是為了滿足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據標準健康教育計劃為患者制訂的住院期間進行健康教育的路線圖或表格[1]。放射治療目前仍然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因住院時間長,不良反應重,因此加強健康教育對良好的治療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我科對218例行放射治療的鼻咽癌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路徑護理,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入組病例為2009年1月-12月在我科首次住院的218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157例,女性61例,年齡18歲-73歲。受教育程度:小學以下79人,初中59人,高中42人,大專以上學歷38人。按鼻咽癌UICC1997分期,Ⅰ期 8人,Ⅱ期69人,Ⅲ期60人,Ⅳ期81人。其中34 例患者采用單純放療,其余的所有患者均采取以放療為主的綜合治療。
1.2 方法 制訂鼻咽癌患者基本情況調查表及健康教育路徑表。路徑表由主管醫師、護士長、主管護師共同制定完成,由責任護士或護師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主管護師進行逐項評價并完善。固定由一名主管護師負責完成出院后3、6、9、12個月的隨訪。路徑表的執行情況由護士長監督,在路徑表的應用前對各級護理人員進行培訓。采用健康教育路徑進行護理干預,健康教育從入院到出院,再到院外隨訪。針對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和不同治療階段的健康問題,分別給予指導。臨床路徑實施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放療前護理干預
1.2.1.1 心理護理 患者住院后,首先要尊重、安慰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簡單介紹鼻咽癌的病因、癥狀、治療手段等,提高病人對疾病的認識,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治療前向患者解釋治療的目的、方法、各種副反應及注意事項,以取得其理解、信任、支持和配合,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并告訴病人醫護人員會及時處理放療不良反應,以減輕心理壓力,使其安心接受治療。鼓勵病人以堅強的毅力克服治療所帶來的暫時痛苦,以良好的心態接受并順利完成治療的全過程。
1.2.1.2 口腔檢查宣教 向患者說明放療前口腔檢查、治療的重要性。由口腔科醫師拔除無法保留的殘根,治療齲齒、牙周炎或牙齦炎,避免放療引起放射性骨髓炎。為患者測量門齒間距并做好記錄,同時還要告知患者放射治療后3年內避免拔牙。
1.2.2 放療期間護理干預
1.2.2.1 照射野皮膚護理 保持照射野局部皮膚的清潔、干燥。做好衛生宣教,向病人說明保護照射野皮膚對預防皮膚反應的重要性。囑病人穿柔軟棉質低領衣服,避免粗糙衣物的摩擦及碰撞等外傷造成頸部皮膚破潰、感染,禁用碘酊、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劑,避免冷熱的刺激。若局部皮膚出現干性脫皮時,勿用手抓及撕剝,以防局部感染。注意觀察照射野皮膚的變化,照射野可用溫水或柔軟毛巾輕輕沾洗。
1.2.2.2 功能鍛煉指導 從放療開始指導患者實施Ⅰ期康復計劃。教會患者掌握功能鍛煉的方法,如有節奏的叩擊,最大限度地張口,充分暴露口腔;練習鼓腮、微笑、磨牙、舌肌運動、在顳頜關節處做局部按摩等。同時多活動頸部肌肉,頭頸向左或右側彎、旋轉,預防或減輕并發癥的發生。
1.2.2.3 鼻腔口腔衛生指導 早期由于放射線作用引發竇腔粘膜急性充血、粘膜腫脹和分泌物增加而影響引流,指導病人進行鼻咽沖洗,每天1-2次。第一次沖洗時應教會病人沖洗的具體方法,并說明沖洗的注意事項。囑平時注意鼻腔的清潔,保持鼻腔鼻竇竇口復合體的引流通暢,按醫囑局部用藥等,禁止用手挖鼻,避免誘發出血。囑患者于每日晨起、睡前和飯后用軟毛牙刷、含氟牙膏刷牙,經常漱口,多喝水,維持口腔濕潤,也可給予清熱解毒的金銀花、茶等。按醫囑給予霧化吸入、含漱液含漱以延緩和減輕口腔副反應發生。
1.2.2.4 飲食指導 加強病人對癌癥的認識,說明營養在放療過程中的重要性。指導病人選擇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鐵質、低脂肪的食物。避免熏炸、辛辣、刺激性、腌制食品,禁煙、禁酒,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給予軟食或半流質飲食。
1.2.3 出院指導 出院后實施Ⅱ期康復計劃。堅持每天功能鍛煉,以預防肌肉萎縮、關節僵化,直至治療結束后2-3年。照射野皮膚一個月內須繼續保護,注意保持口腔、鼻腔衛生,自行進行鼻咽沖洗,保持鼻咽部清潔。告知繼續用藥的藥名、劑量和用法,保持樂觀的情緒,適當運動,避免過度勞累,防寒保暖,預防感冒。在飲食上仍要注意加強營養,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次飲水,以減輕口干癥狀。同時保存好病歷資料及出院聯系卡,告知復診的指征和時間,以便跟蹤觀察病情。
1.2.4 出院后隨訪 隨訪護士根據路徑表的記錄情況,在患者出院后2周、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各隨訪一次,督促患者實施Ⅱ期康復計劃。用詢問、溝通、反饋等方法找出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具體指導。由于康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患者在反復的康復訓練中易產生厭倦、不能堅持、依從性差等現象,給予康復中的患者信念支持,耐心指導、評價,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方式及行為,從而提高治療護理的依從性。
2 結果 通過對218例鼻咽癌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徑進行護理,提供支持與指導,經一年隨訪觀察,患者健康知識的知曉率有了很大提高,治療護理的依從性增強,張口困難的發生率降低。
3 討論 隨著護理模式的改變,護理范疇由原先只局限于單純的疾病護理,轉變為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護士不僅是護理者,也是康復促進者、教育者、信息提供者。由于鼻咽癌患者治療時間長,化療、放療導致的副反應大,有較大的心里壓力,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不利,通過護理人員規范化的宣教,給予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幫助患者獲得與疾病康復有關的知識與技能,改變生活方式,提高自我護理保健能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鼻咽癌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徑進行護理,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能促進疾病的康復,有效減少或防治放療后并發癥,提高生存質量。
【關鍵詞】農村 腫瘤 化療 健康教育 效果
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癌癥恐懼是全球性的,因其意味著極度痛苦和衰弱,患者甚至面臨死亡。化療是治療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腫瘤本身對患者的身心是一個重大的刺激,加上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會導致患者的心理發生各種變化。這使得化療期間科學的護理,有效的指導患者心理康復成為保證化療能順利完成的關鍵。農村患者文化水平較低,獲取健康知識較少,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限的經濟條件和保健意識,醫療保健服務缺乏,腫瘤的發病率病死率更高,健康教育對農村腫瘤患者顯得尤為重要,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筆者對30例農村腫瘤化療患者進行全程系統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導如下:
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了農村腫瘤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40歲-72歲。文化程度:高中或中專以上4例,初中或小學18例,小學以下38例。均為新發或術后首次進行化療的患者。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2組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及一般健康教育,針對不同個體,不同時期出現的健康問題給予指導。觀察組患者除了進行常規護理外,給予了全程系統的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2.1心理健康教育
農村患者以家庭條件較困難的患者為多見,主要擔心后續治療的醫療費及給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應勸導患者身體康復后仍可再創造財富,同時選用成本低廉且效果良好的治療方案,盡量縮短住院時間,調整好患者的心態,利于化療順利進行,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另外,由于化療知識的缺乏、對化療后的自我形象的擔心及癌癥=死亡的錯誤影響,有些患者甚至相信鬼神之說,極易使患者抑郁、恐懼。應根據患者的理解承受能力,給患者講解化療藥物的作用機制、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應對不良反應措施,使其有心理準備。做好其家屬思想工作,為患者提供多方位的照顧,用親情來緩解患者壓力。給患者講述以前成功的病例,邀請義工隊人員進行同病種患者現身說法,使患者消除恐懼心理,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2.2化療健康教育
2.2.1選擇好教育方式才能事半功倍。文化水平的高低決定了病人的接受能力。農村腫瘤患者總體文化素質較低,接收能力差,因此,應采用合理的、多樣式教育方式,如囑化療病人多喝水,可指導病人每天飲水一熱水瓶以上,而不說是2000 ml,便于病人掌握。注意選擇合適的教育時機,如入院時,晨間護理時,做具體治療時,將所要宣教的內容分段向病人講解,多次重復,及時評價,及時反饋效果。對于老年患者,采用直觀形象教育的方法,抓住患者的注意力,進行少而精的教育,一次不可講述過多的內容,同時要采用強化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切忌任務式,把健康教育的內容一次性的灌輸給病人,而不管病人是否能接受。
2.2.2創造良好的環境也十分重要。保持室內整潔、安靜,營造舒適而輕松的環境。農村患者喜歡聽戲,可以聽聽自己喜歡的戲曲,聽聽廣播,分散注意力,減輕化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2.2.3化療知識的介紹。首先應明確告訴患者化療預防腫瘤復發的重要性,幫助患者了解化療藥物的藥理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項,并告知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是可以預防和減輕的,每項操作盡可能向患者解釋清楚,使其放心。
2.2.4飲食指導。胃腸反應是患者最難以忍受的化療不良反應。化療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告知患者化療當日7:00之前進清淡、易消化食物,進食量為平時的1/2,禁食有刺激性及易產氣食物,避免空腹,在接受化療前30min內避免進食。3-4h后進行化療,中晚餐限制在平時量的2/3,并要求進食高熱量、高營養高維生素食物,避免同時食入涼、熱食物。告知患者嘔吐后仍需堅持進食,因嘔吐后進食可中和胃酸,促進腸蠕動,減輕對胃黏膜的刺激,幫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每次嘔吐間歇期進食以新鮮水果、蔬菜為宜,進食后最好協助患者半臥位休息,以免食物返流,引起惡心嘔吐。鼓勵患者多飲水,保證尿量在2000 ml/d。
2.2.5口腔護理。口腔黏膜潰瘍是化療過程中最常見的并發癥,有時會影響到患者的心理狀況,最明顯的是患者不能正常進食而產生心理障礙。因而在化療期間應該常規為患者做口腔護理,指導患者每天清晨用淡鹽水漱口,經濟易于接受,且臨床效果好。
2.2.6皮膚護理。化療期間患者易出現皮膚變黑、粗糙、色素沉著,農村患者皮膚防御能力強,癥狀不明顯。如皮膚搔癢或出現蕁麻疹時,囑患者不能用手撓抓或用過熱的水洗澡,以免破潰造成感染,局部可以涂些膚輕松軟膏。
2.2.7脫發的護理。某些化療藥物可以引起脫發。脫發將會給患者心理造成傷害,甚至會放棄化療,因此,化療時應讓患者明白并認識到脫發是暫時的,停藥后會再生,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消除顧慮,并囑患者減少梳頭的次數,避免使用刺激性洗發劑;每日晨間護理時對床上的脫發清掃干凈,減少刺激,減輕心理不適;選擇合適的帽子,以盡可能糾正因形象紊亂而導致的負性情緒。
2.3化療后護理。化療后護理主要針對某些藥物產生的遲發性毒性反應,故出院時做好出院指導較為重要。由于化療大多數分周期進行,患者完成一個周期化療后要回家休息一段時間后再進行下一周期的化療。一般可以采用電話隨訪和上門服務兩種形式,目的是讓患者在醫院外同樣能夠享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從而增強其安全感和康復信心。轉貼于
3 結果
統計學處理方法:采用t檢驗、p<0.01具有顯著性差別意義。
兩組農村化療患者健康教育結果比較,見表。
注:觀察組中包括2例65歲以上的文盲患者,對照組放棄者中1例為50歲初中文化患者,余3例為60歲以上文盲患者。2組比較差異顯著性p<0.01。
4 討論
通過我科60例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可見,觀察組的患者心理狀態良好,情緒平穩,化療不良反應少,100%完成化療規定療程,無短期復發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促進腫瘤病人的健康行為。臨床實踐中發現,農村病人對健康知識的缺乏,接受能力差,經濟條件有限,易產生悲觀、失望心理,甚至放棄治療,文化素質越低情況越嚴重。這些不良的心理狀態和錯誤的求醫行為,都不利于腫瘤病人的治療和康復。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病人可掌握正確的信息,使病人自覺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從而改善腫瘤病人的生存狀態,盡可能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我國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第一條就是以農村為重點,當前更是大力發展新農村合作醫療,因此農村患者這個群體對衛生服務的需求更具重要性。對農村腫瘤病人及其家屬實施健康教育干預,其目的是使其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最終達到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徐霞,薛曉英,程惠玲.我院實施健康教育模式改革的方法與成效[J].護理管理雜志,2007,12.42-43.
[2]王芳,孫偉,丁妍.腫瘤患者化療中的護理體會[J].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8,14(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