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媒體研究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數據庫;多媒體;多媒體數據處理
中圖分類號TP3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11-0215-02
1 數據庫和多媒體
數據庫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數據庫是存儲在一起的相關數據的集合,這些數據是結構化的,無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為多種應用服務,數據的存儲獨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常用的是二維表,就是用行和列來存儲數據,每個數據表相互獨立,但是又相互聯系。常用數據庫有IBM 的DB2、Oracle、Informix、Sybase、SQL Server、Postgre、SQL、MySQL。在小型的單位里,比如學校或者辦公室,都使用access來開發程序,而在大型的數據管理中主要使用SQL。Oracle數據庫在銀行這樣的要求較高的單位中使用。
多媒體的英文單詞是Multimedia,從字面翻譯過來是多種媒體相互交互而成。多媒體技術就是一種把文字、圖片、動畫、音響綜合在一起,用計算機進行處理和控制。多媒體系統由多媒體硬件和多媒體軟件兩部分構成的。實際上它是兩個媒體;聲音和圖像。它的特點有:集成性 、控制性 、交互性 、非線性、 實時性信息使用的方便性、 信息結構的動態性。
2 多媒體計算機的基本配置
1)不得少于1個中央處理器(CPU);
2)接口與設備(連接顯示器、音響等);
3)盡可能大的存儲空間。
以上三種配置是最基本MPC的硬件基礎,它們構成MPC的主機。也就是作為一個多媒體,上面的三種配置最低了,想需要更高的多媒體效果,可以增加相應的配置,cpu越多,處理速度越快,接口與設備越多,連接的配件越多,存儲空間越大,可以支持高標準的需求。同樣的配置,存儲空間大,速度最快。
關系型數據庫就是用二維表來存儲數據,二維表中有行和列,每個二維表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可以建立邏輯的關聯,所以稱之為關系型數據庫。在關系型數據庫中,多媒體信息等大型對象是由lob型字段來進行存取的,也就是說數據有很多的類型,比如字符型或者文本型、數字型、備注型、邏輯型、嵌入型、貨幣型、是否型、數字編號型和超鏈接型。在Oracle中,正式引入了此標準,以適應多媒體對圖象視頻音頻處理的需求。Oracle數據庫中,lob型數據有以下幾種:Lob類型說明Clob, Nclob, Blob, Bfile。
3多媒體對象存取例程舉例
按照如下步驟來完成各個操作:
1)先建立一個數據庫表;
這個數據庫第一列存儲一個碼,另外三列存儲lob型數據。
2)表建好以后,往表中插入一條數據;
3)查詢插入表中的數據;
4)修改數據庫中數據。
4多媒體數據壓縮技術
在多媒體系統中,要處理、傳輸、存儲、多媒體信息,主要包括數字,文本、圖形、圖像、視頻等,由于這些媒體的表示在計算機系統中以大量數據存在,所以數據的高效表示和壓縮技術就成為多媒體系統的主要技術。
多媒體技術是面向以多種媒體信息為主的綜合處理技術。在多媒體系統中,為了達到視頻畫面質量和聽覺效果,必須對視頻信號和音頻信號實時處理。實時處理技術的關鍵是如何解決視頻和音頻信號的數字化存儲和實時傳輸問題。數據壓縮的目的是為了在不丟失信息接受效果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數學算法或操作方法對原信號數據進行變換、量化和編碼,并通過此過程減少數據量。與數據壓縮過程相反,對已壓縮的原信號數據進行量化、變換和還原,稱之為數據的解壓縮或解碼。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多媒體的壓縮質量方面要求的越來越高,研究的熱點也非常的繁雜。
5分析技術
在近幾年,隨著可穿戴設備的出現,讓人們對高清的圖像產生強烈的需求,與此而來的是圖像的壓縮技術。圖像和聲音視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這些都成了技術工作者的主要研究課題。多媒體數據處理的基本原理是去除冗余的信息。冗余信息大致分為空域的冗余信息和時域的冗余信息兩大類,而多媒體的壓縮技術包含幀內圖像數據壓縮技術、幀間圖像數據壓縮技術一級熵編碼壓縮技術。其中幀間圖像數據壓縮技術是在去時域冗余信息里主要采用的。它包括運動補償、運動表示和運動估計。而后兩類主要是在去空域的冗余信息里采用的。
國際上音視頻壓縮標準的發展歷程是h.261、h.263。h.242、 h.324 、 h.245等。
JPEG 比較古老,是1986年制定的標準。它主要是利用離散余弦變換,也就是常說的DTC。
MPEG-1/2標準類似于h.261,它主在用于數字存儲器上。對它的視頻的伴音進行編碼。相應的還有MPEG-2 和 MPEG-4。目前監控中主要采用MJPEG、MPEG1/2、MPEG4(SP/ASP)、H.264/AVC等幾種視頻編碼技術。
MJPEG(Motion JPEG)壓縮技術,它的基礎是靜態視頻壓縮技術,壓縮的時候一幀一幀進行壓縮。
MJPEG壓縮技術可以獲取清晰度很高的視頻圖像,可以動態調整幀率、分辨率。但由于它本身的特點,是一幀一幀的編碼,所以單幀視頻的在存儲方面使用的空間太大。
DVI與 MPEG-1很相似,圖像質量非常清楚。與DVI相配套的是DVI算法的軟件解碼算法,也稱為Indeo。
還有一種編碼是算術編碼,它比較復雜,同時具有自適應能力,而且效率高,算術編碼是現實高清晰圖像的主要編碼方法,也是多數的技術工作者熱衷的研究方法。
CIF是監控中使用的分辨率,它的優點是不需要太多的存儲量,普通的寬帶速度不穩定,但是它在一般的寬帶網絡中都能使用,而且價格便宜,圖像質量不是非常清楚但是日常需求也夠使用了。
多媒體數據的處理標準很多,在未來的研究領域里,與多媒體的壓縮技術相應的是對海量的多媒體信息進行存儲和檢索。
參考文獻
[1]淺析數字視頻演說技術非編設備中的應用 西部廣播電視MPEG-2視頻.編碼技術.
[2]趙堅勇.電視原理與系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3]多媒體壓縮技術的研究.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s2.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多媒體課件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目前學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各高等院校對計算機輔助教學越來越重視,許多高校投資興建了校園網絡合多媒體教室。而對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主要手段,更多的是體現在對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上。在大學課堂上,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活動已逐漸被教師和學生所接受,教師在感受多媒體教學手段便捷的同時,學生在享受多媒體教學的新穎和大容量信息的灌輸。但與此同時,多媒體教學模式的不足也表現出來,多媒體教學的價值并未得以充分的體現。然而目前計算機輔助教學并未形成理想的規模,學校和學科教師并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沒有實現預期的效果。是什么導致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學校教學中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多媒體教學方法和多媒體課件制作上存在缺陷。
一、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高素質的專業教師
術業有專攻,對于既能掌握計算機技術尤其是計算機軟件技術,又能精通學科教學的教師較少。有經驗的老教師多半是學科專業,但計算機軟件技術業余;而對于才入職幾年的年輕教師,雖然能很快掌握多媒體技術,但是在學科專業上又不是很專業。因此,對于兩者的分離會直接影響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開展。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的培訓,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不斷更新專業知。掌握開展多媒體教學的知識和技巧,學會利用工具軟件編制多媒體課件。只有既掌握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又精通學科教學的教師,才能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才能適應新世紀高校教育發展的需要。
(二)授課內容受制于課件和屏幕演示,缺少懸念
由于屏幕大小的固定以及課件的既定,有時會授課教師的臨場發揮和激情的涌現,也影響了教師通過體態語渲染課堂氣氛的效果。鼠標在指間的快速移動下授課內容通過屏幕就直觀的顯示出結果,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已看到了答案,教師的講解被忽略,無想象,無懸念,學生壓根沒有順著老師思路走的感覺。這樣會淡化學生的理性思考和抽象思維習慣。而且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會面臨一個兩難抉擇,課件做得過于簡單,怕講不清楚,也不利于學生作筆記和課后復習;課件做得過于詳細和具體,因講課內容要與屏幕演示同步,教師只得照著去講,缺乏對課程內容深度和廣度的挖掘、拓展,容易給學生造成照本宣科的感覺。
(三)缺少直接溝通的人際互動效果
電腦屏幕成為教師向學生傳遞信息的中間媒介,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加大。教師在講臺上與學生的實際空間距離因為多媒體的使用而拉得很大,從心理學上講,空間距離影響人的心理距離,這使教師的親和力減弱。而有的教師大部分時間集中在電腦屏幕上,甚至于坐在電腦桌后面,更讓學生感覺冰冷、陌生,缺少人情味。
(四)容易助長部分學生的懶惰行為
有的學生過分依賴講義,拷貝教師的講義,課不認真聽。甚至有些學生從不上課,直到期末結束就去找老師或同學把該科內容的課件拷貝下來。
(五)缺少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
各種多媒體軟件良莠不齊,很多教材配套的教學軟件實際上就是課本內容的電子版,沒有起到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教學的作用,距教學要求相差很遠。
二、多媒體教學和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對策
(一)培養高素質專業教師
教師既要使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又不能放棄傳統教學模式的許多優點。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活動時,也要充分利用黑板這一傳統的教學工具,通過寫適當的板書,不僅彌補了演示文稿畫面對文字顯示的有限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學內容的整體性、層次感、突出了教學重點。同時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不要完全受制于事先已準備好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而是要根據授課內容即興發揮,充分展示教師生動活潑的教學風采,體現教師這一職業的魅力。
(二)多媒體課件開發平臺的選擇
現代教育技術呼喚高素質的教師,有了計算機不是不要教師,而是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才是實施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關鍵。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見天,要求普通教師精通計算機是不現實的,因此合理地選擇多媒體課件開發平臺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選擇多媒體課件開發平臺一般要遵循下面幾項原則:
第一,多媒體課件開發平臺界面友好、功能強大。系統的集成度要高、功能要豐富、操作要所見即所得。
第二,要容易上手并能很快掌握。多媒體開發工具不應該很難,操作起來應該簡單容易,即使不會編寫程序的人通過簡單的學習之后,也能夠掌握其精髓,制作出不錯的多媒體課件來。
第三,支持更多的擴展功能并能進行二次開發。單靠某一個開發平臺開發出的多媒體課件的功能都是比較單一的,所有開發平臺都應支持擴展功能,通過擴展功能提供的外部函數及開發語言會使開發出來的多媒體課件功能更加豐富多彩。
第四,要有很強的兼容性?,F在所能提供的多媒體課件素材不僅數量越來越多,格式和種類也越來越多,多媒體開發軟件應該能兼容大多數的多媒體素材格式,有時可以直接引入其它多媒體課件作為素材,同時還能支持現在越來越多的各類型輸入設備。
第五,具有打包功能,以便于。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應該能脫離開發平立運行,這就要求開發平臺應該有很強的打包功能,可以把多媒體課件制作成可執行的文件。多媒體課件在運行過程中如果可以脫離開發平臺的束縛,可用的范圍就會大大增加。
目前,教師使用最廣泛的多媒體開發平臺是微軟公司開發的Powerpoint。PowerPoint的操作極其簡單,配套模塊、素材豐富的“電子幻燈片”制作是電子稿的最大特色。但該軟件對于一些內容的展示還是顯得過于簡單,所以如果想獲得更多復雜內容的支持的話,Macromedia公司的Authoware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Authoware強大的基于圖標的開發環境,使得無論是專業的多媒體程序員還是一般的計算機用戶都能開發出生動漂亮的多媒體作品來。由于具有強大的功能,所以,Authoware多媒體開發工具已被廣泛的應用于教學和商業領域,如多媒體CAI課件的開發、新產品的介紹等等方面。
當然,現在多媒體開發工具有許多,國內也有方正奧斯、洪圖、摩天、翰林匯多媒體制作系統等,這些多媒體軟件作為第三方軟件,各有特色,對于授課教師來說,可以根據自己授課內容的安排來選擇相應的多媒體平臺。
(三)多媒體課件的設計
有的教師一味地追求最新的“技術”,把課件搞成多媒體成果展覽,這是本末倒置的行為。要知道,課件畢竟只是起輔助教學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教師。只有設計好課件,才能制作出優秀的課件。在課件的設計上可以從一下幾方面方面入手。
1.從課件的可教性入手
制作多媒體課件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學。所以,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課件的教學價值,即這堂課是否有使用課件的必要。如果傳統的教學方式就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課件,因而,在確定制作課件的內容時,要注意選取那些沒有演示實驗或不容易做演示實驗的教學內容。
2.從課件的易用性入手
大學一堂課的時間只有50分鐘,不能使教師和學生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課件的調試和控制上。因此,課件要能提供一目了然的教學目標、教學步驟,還要在能夠脫離本機的其他計算機環境中運行。
3.從課件的藝術性入手
如果一個課件的演示不僅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使人賞心悅目,讓人獲得美的享受,說明具有較高的藝術性,這樣的課件可以說是好的內容與美的形式完美結合。當然,這不僅需要教師的美術基礎要扎實,還要有一定的審美情趣。
總之,在制作多媒體課件前必須要進行精心的準備,要認真鉆研教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做到源于書本,高于書本,切不可將書本簡單的電子化。
(四)加快學校計算機輔助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結合學校課堂教學的實際,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建設學校計算機輔助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一個重要措施,也是目前計算機輔助教學發展的關鍵之一。
關鍵詞:分布式;多媒體信息系統;概念建模;UML;本體
中圖分類號: TP271+、31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2.014
Research on the Conceptual Modeling Method in Distributed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ystem fU Da-jie(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ujiang, Jiangxi, 332000)
【Abstract】Conceptual modeling is the important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emand analysis.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distributed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ystem, which include heterogeneity, different forma of mass data and time-space inconsistency.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common conceptual modeling methods such as structured conceptual modeling, object-oriented conceptual modeling and ontology conceptual modeling, then describes and represents the concept model of the distributed multimedia internet teaching system using UML class diagram, and establishes the translation of UML class diagram to ontology model.
【Key words】Distributed;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ystem; conceptual modeling; UML; ontology
0 引 言
多媒體信息系統涉及文字、圖形、圖像、動畫、音頻、視頻等各種信息媒體,特別是分布式多媒體系統,其數據結構的復雜性、系統功能的多樣性、交互實現的實時性對系統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從而加劇了系統開發的難度。實證研究表明在系統開發過程中一半以上的錯誤是由需求的不準確和不完整引起的,在開發的早期階段的質量保證要比在末端測試的效益高出33倍多[1]。而概念建模是提高需求分析的質量的重要技術。研究多媒體信息系統概念建模方法,對于多媒體信息系統的開發、引進、改造、標準化和集成都具有積極的質量保證作用。
1 分布式多媒體信息系統概念建模面臨的問題
文獻[2-6]從不同角度對概念建模進行了定義,不難發現,信息系統的概念建模是并不考慮系統底層的具體實現技術,它從需求的角度表述了系統的主要特征并形成抽象的輪廓。對于多媒體信息系統而言,概念建模并不涉及到媒體存儲、轉換、檢索等相關的技術問題,但需考慮媒體的相關應用和類型。要在一個分布式多媒體信息系統中實現各種多媒體對象的集成、同步、交互和展現,就必須為其建立一個獨立于現實環境的抽象的表示模型。當前,分布式多媒體信息系統概念建模主要面臨如下問題:
(1)分布式系統的異構性。分布式多媒體信息系統的跨平臺的特點,涉及不同的計算機體系結構、不同的操作系統、不同的網絡協議標準和不同的數據庫,從而產生各種異構,導致應用系統開發的復雜化。
(2)海量數據存儲和格式的差異性。多媒體數據有別于一般數據,它集成多種形式的內容,其數據量是海量(MASS DATA),數據量大,且數據格式差異極大,不利于信息系統的組織和存儲,增加了數據處理的難度。
(3)時空的不一致性問題。很多多媒體數據帶有時間屬性和空間屬性,如音頻數據、視頻數據、圖形數據,在分布式多媒體信息系統中,由各計算節點的計算延時、網絡傳輸延時、節點空間坐標系不同等容易造成的時空不一致問題,從而影響概念建模的準確性和適應性。
2 分布式多媒體信息系統概念建模方法介紹
概念建模方法是提供使用概念建模語法的程式,通常主要規定如何把對一個領域的觀察結果映射為概念模型[7]。從上世紀70年代起新的概念建模方法開始激增,據不完全統計,大概有1000多種概念建模方法,而且每年還在不斷地增長[8]。文獻[9-11]結合應用領域對概念建模方法做了實踐性研究,從理 論上講,當前概念建模方法主要有三種:結構化概念建模、面向對象概念建模、本體概念建模。
(1)結構化概念建模。即根據“自頂向下、逐步細化、模塊化設計”的思想,將采用自頂將整個系統功能劃分成一系列實現獨立功能且可相互調用的模塊,用模塊結構關系來表示系統模型。但其存在“需求凍結”的隱患,不適合結構復雜的分布式多媒體信息系統。
(2)面向對象概念建模。使用類、對象、繼承和消息機制進行概念建模。分析階段通過類或對象的認定,確定類之間(或對象間)關系,然后對它們的屬性、所提供的方法和所需要的方法進行描述,并按照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組織,得到類(或對象)結構。面向對象概念建模,就是要將類和對象映射為概念,只要找出類和對象并建立了類結構,也就建立了概念模型[12]。面向對象建模單個對象表示的行為粒度過于精細,難以把握問題的實質和總體結構,容易造成系統結構不合理及各部分關系失調等問題。
(3)本體概念建模。通過對靜態的領域本體和動態的任務本體兩個部分進行分析描述,并結合用戶需求分析,獲得語義層面上的概念模型;借助本體描述語言及建模工具將概念化的實體與過程圖形化表達,形成具體的功能模型 [13]。本體作為共享概念形式化建模工具,可增強系統模型的語義表達能力,以便更好的消除語義差異,實現不同系統間的知識共享和互操作,是未來建模技術的發展方向和趨勢[14]。
3 分布式多媒體信息系統概念建模實踐
通過上述介紹,可以發現幾種概念建模方法各有所長,下面筆者以分布式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中課程實例為例,簡要說明面向對象概念建模念建模方法與本體概念建模方法的具體應用。
3.1 基于UML的面向對象概念建模
UML是國際對象管理組織OMG制定的可視化建模語言標準,主要用于面向對象建模,UML的核心是以面向對象思想來描述客觀世界,即通過類圖、構建圖、部署圖等表示系統靜態結構的靜態模型和對象圖、用例圖、順序圖、協作圖、狀體圖、活動等表示系統動態結構的動態模型來描述系統的及其內在的聯系。其中,UML類圖是面向對象概念建模的核心,對于系統的核心概念,用類、屬性和方法表示,概念間的關系主要采用聚合、組合、泛化(繼承)以及依賴、關聯等關系來表達。
基于UML的概念建模,主要用于系統需求與分析階段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它只對問題域的對象(現實世界的概念)建模,而不考慮定義系統中技術細節的類(如處理用戶結構、數據庫、通信和并行性等問題的類),從這一點上來講,分布式多媒體信息系統比較適合采用基于UML的面向對象概念建模。同時,UML統一了Booch、OMT和其他面向對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符號,匯集了面向對象領域中的多種思想,為概念模型的表達提供了科學的、通用的、標準化圖形符號表示,并能被交互的可視化建模工具所支持,使得領域內的系統相關者都可以通過概念模型了解相關概念。另外,UML包括概念的語義、表示法和說明,提供了靜態、動態、系統環境及組織結構的模型。圖1為網絡教學系統中用類圖表示的用戶(User)概念模型。
圖1 網絡教學系統用戶(User)類圖
3.2 類圖與本體模型的轉換
在信息系統領域,本體的核心是描述領域的本質概念及其之間的關聯,是領域共享概念模型的形式化規范說明[15]。本體表達的概念間關系通常包括部分關系、所屬關系、實例關系、屬性關系。比較本體與UML類圖,可以看出:本體中的類或概念相當于UML中的類,以及類的屬性和方法;本體中的基本語義關系可以與UML類圖中的關系相對應,比如,部分關系可以對應類圖中的聚合或者組合關系,所屬關系對應類圖中的泛化(繼承)關系,實例關系可以對應UML中的類與對象的關系,屬性關系實際上對應一個類圖中類與其本身屬性的所屬關系[16]。將圖1中的類圖轉換為本體模型如下:
O-User =
至于本體概念建模的實現,一般采用OWL(Web Ontology Language)標準描述語言完成。OWL本體包括類、屬性和它們的實例(即個體)的描述,通過采用OWL對復雜的跨平臺、異構性的分布式多媒體信息系統系統概念模型及其之間的聯系進行形式化描述,使得系統概念模型表達為語義和語法準確規范的領域本體,能夠被計算機自動識別處理,在同一領域不同信息系統之間共享知識,從而有效保證分布式多媒體信息系統的最終質量。具體實現可參考其他相關文獻[18-19]。
4 結束語
信息系統建模,實際上是對信息系統進行認識、描述、分析并抽象表示的過程。對于復雜的分布式多媒體信息系統,如何綜合權衡各種概念建模方法利弊,“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直接影響了未來系統質量。本文結合UML類圖對面向對象概念建模和本體概念建模做了具體的實證分析,下一步筆者將結合OWL語言針對分布式多媒體信息系統建模做進一
步研究[19]。
參考文獻
[1] Moody DL,Shanks GG.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ata models: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a quality management framework[J], Information Systems,2003,28(6):619-650.
[2] Mylopoulos J.Conceptual modeling and telos.Loucopoulos P,Zicari R.Conceptual modeling,database,and case:an integrated view of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J].Wiley,New York,1992.49-68.
[3] 孫凡.信息系統概念建模方法績效評價的研究[J].計算機系統應用,2009,(4):15-17.
[4] 吳永波,何曉曄,譚東風,等.軍事概念模型研究綜述.系統仿真學報, 2005, 17(12): 3076-3080.
[5] Horrocks I, Patel-Schneider P F, Harmelen F V. From SH I and RDF toOWL:The making of a web onto logy language[J]. Journal of Web Semantics, 2003, 1(1): 7-26.
[6] GrahamWidemana.ConceptModeling: What It Is, and where’s The Software? -Intelligence and Change in Enterprises [EB/OL].[1999-03].http:省略.
[7] Wand Y,Weber R.Research Commentary: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onceptual Modeling--A Research Agenda.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2,13(4):363-376.
[8] Siau K, Rossi M.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modeling methods a review [J]. System Scences,1998,5:314-322.
[9] 賈美英,楊炳儒,張文海,等.情報信息系統概念模型建模方法研究[J].情報研究,2009,53(22):35-39.
[10] 謝春燕,李為民.區域反導組網作戰戰術信息分發系統軍事概念建模研究[J]. 軍事運籌與系統工程,2005,19(3):34-35.
[11] 華玉光,徐浩軍,劉凌,等.軍事體系對抗復雜系統概念建模方法[J].系統仿真學報,2008,20(23):6507-6510.
[12] 徐寶祥,劉爽. OOA在信息系統中概念建模方法[J].情報科學,2001,19(1):66-68.
[13] 張維明.信息系統建模[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35-53.
[14] 唐曉波,韋貞,徐蕾.基于本體的信息系統建模方法[J].情報科學,2008,26(3): 391-395.
[15] 曾憲文,陳向東,楊明福.基于UML的本體建模研究[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6,23(7): 42-43.
[16] 嚴璐,李利.從UML類圖到本體的自動映射[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8, 8(13): 3645-3648.
[17] 冉婕,,昌霞,等基于OWL的成語典故本體構建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0,20(5): 63-64.
1 新媒體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優勢
1.1 形成豐富獨特多元的教學情景
新媒體特征鮮明、兼容性強。圖片、文字、音頻和視頻等都可以在新媒體軟件上應用,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學情景,同時也彌補了傳統英語教學中資料單一的問題。在新媒體大數據背景下,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選取所需要的資料,并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英語課堂講授圖文并茂,既豐富了教學情景,也擴大了教學內容。
1.2 利于學生形成實際英語經驗
大學英語學習的難度主要是應用的場景和機會少,沒有完善的學習規律,那么平時學到的知識就很難得到提升。新媒體的出現使英語學習變得更方便,首先,一些影視作品、音樂等以新媒體為載體,可以使學生全面熟悉標準的英語發音特點。其次,新媒體更便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方便教師利用課余時間來指導學生,促進學生在實際情境和實踐活動中學到更多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
1.3 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傳統英語教學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教師決定講授內容,掌控課堂節奏,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關系,教師由主導者變成輔導者和引導者,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新媒體的開放性使學生可以選擇學習內容,教師起到的作用是推薦而不是控制。學生在新媒體幫助下進行學習時,遇到問題可以提問,教師進行回答和指導,這與傳統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相反,也是學生主體性的體現。
2 新媒體大數據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方法研究
2.1 利用新媒體課件構建全新授課模式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不能建立真實的語言環境,以班級為單位的授課還是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不利于學生對英語語言的使用和理解。而新媒體的利用可以改變傳統的不足。首先,新媒體使得英語授課形式多樣,信息的表達方式多樣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新媒體所傳達的信息更加豐富,能較好地滿足眾多學生的要求,使交流形式變得生動形象,提高英語學習的趣味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再次,新媒體的應用可以滿足學生對社會其他領域知識的關注和好奇,減少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此外,新媒體可以將網絡上學生關注的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聲音、圖像、文字等制作成課件,以輔助學生獲取知識,如在單詞的講解中可以適當加入新聞報道,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和理解。例如,在講授“Let down”(失望)這個詞組時,為了讓學生加深該詞組與disappoint的區別,教師可以播放美國的一個玩具公司在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后向中國用戶道歉的新聞視頻,在這個視頻里“Let down”出現有7次之多,然后教師再進行詳細講解,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了“Let down”的用法,還在原音視頻的觀看中學習了標準發音。
2.2 利用新媒體開放特征形成互動型的交流模式
大學英語由于受課堂時間和地點的影響,很難形成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新媒體應用后,在課堂學習中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了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通過師生交流、學生之間交流、教師之間交流,使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接觸到不同的觀點,從而學到更多的知識。首先,教師借助校園網圍繞英語教學內容開展網上授課學習,要根據時展和學生反饋及時補充來自各種媒體的素材,整合后給學生使用。其次,教師通過學生對授課內容的反饋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以總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個性和共性問題,對于共性問題,及時改進課堂及網上授課內容和進度,對于個性問題,可以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指導完成英語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反饋改進教學,形成英語教學的良性循環。再次,新媒體參與到英語學習的管理之中,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管理效率。在新媒體教學系統中,管理模塊是不可少的,通過管理模塊,教師可以全程監控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給予學生幫助。此外,教師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可以制作更具體的學習計劃,使互動過程更加嚴謹和科學。
2.3 利用新媒體移動閱讀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模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大學教育的主要目標。移動閱讀是基于新媒體條件下的全新閱讀方式,這種新的閱讀方式正在改變現代學生的學習和閱讀習慣。在新媒體時代,移動閱讀可以改變學生被動參與英語學習的狀態,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動性。移動閱讀的信息來源于數字化的圖像、聲音等數據,通過互聯網和無線通信獲取數據,運行機器涵蓋了電子書、電腦、手機等智能設備。移動閱讀出現后就獲得了大學生的普遍支持和喜愛,因為目前大學生都有自己的電腦和手機,通過客戶端可以隨時在線學習英語知識或下載英語知識。而且通過移動閱讀,教師可以隨時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并能實現在線互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2.4 建立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模式
首先,在課堂講授中語言還是占主體地位,教師要運用多模態話語方式,并提供英語知識的有效輸入途徑,使自己的語言輸入模式直接成為學生英語知識的來源。例如,在講授“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時,教師可以先用“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導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同時,教師要利用口語模態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講英語,然后將學生的問題總結出來。在導入階段教師使用口語模態,那么在講授時可以使用聲音模態和文字模態相結合,將英語學習成功與失敗的案例都總結出來,最后引導學生總結課文中的關鍵點,并進行互動交流。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成功地應用語言模態、圖片模態和聲音模態后,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接收效果。其次,教師要設置情景以增加學生多模態學習實踐。新媒體使得一些針對語言學習的軟件應運而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英語聽力和口語表達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一方面是英語中有許多連讀和略讀現象,如next的音素組成是/nekst/,而/t/經常被省略;另外一方面是聽力材料的發音標準問題影響學生的聽力效果。這時就需要教師引進多模態學習方法來幫助學生克服聽力障礙。教師在選擇聽力資料時要從長度和難度雙向入手,同時通過配備圖片給學生一定的提示,等學生大概聽懂意思后就讓學生進行口頭表述文章內容,最后是進行原文對照,查漏補缺。再次,教師在授課中要加強對多模態的評估。對于英語口語的學習,需要用到最多的是語言模態,同時輔助聲音圖片等模態;對于英語閱讀板塊,主要以語言模態為主要評估標準;對于整個英語教學過程的評估,主要是教師要對自己的模塊應用進行反思,反思新媒體輔助呈現的教學內容是否利于學生掌握。教師要把評估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促進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2.5 構建課堂整體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課堂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多媒體為輔助的三位一體的生態教學關系。在新媒體大數據背景下,這種三位一體的生態教學關系可以實現課堂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能充分發揮英語課堂的育人功能。首先,師生平等主體地位的確定使學生作為教學整體中的獨立因子,達到了在人格上與教師平等的地位。師生關系融洽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能維持課堂系統平衡和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教師作為課堂的設計者,要充分考慮教學中各種因素的應用,以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以小組為學習形式進行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因為小組學習可以形成安全的心理環境,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使學生自信、自由地投入到學習中。其次,教師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習慣。在英語教學中,學生應該是最活躍的一部分,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可以激活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在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后,可以讓學生釋放出更多的潛能和活力。教師要根據實際需要幫助學生建立一個交往環境,同時鼓勵學生進行積極探索,將英語課堂變成學生發表見解的空間。最后,教師要構建和諧的生態課堂。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僅是知識交流,還是心靈溝通。在新媒體背景下,教師要著力營造一個民主、自由的課堂環境,尊重并信任學生的能力,以增加學生的信心。
總之,新媒體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英語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和知識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英語學習過程始終要以學生為主體,而新媒體只是輔助工具。因此,教師要在充分把握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知識容量和業務能力,充分挖掘新媒體的優越性,將新媒體合理地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之中,以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隨著家庭媒體中心的不斷更新換代,功能和信息的疊加導致了界面的認知摩擦的產生。本文通過對虛擬化家庭媒體中心特征的分析和問卷調查,對產生家庭媒體中心認知摩擦的因素進行了定量的分析,結果顯示了在體驗家庭媒體中心的過程中產生認知摩擦的三個方面一感觀體驗認知摩擦、交互體驗認知摩擦、情感體驗認知摩擦。最后,本文就如何避免認知摩擦的發生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
家庭媒體中心 認知摩擦 交互體驗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5)07-0112-02
一 認知摩擦的成因
隨著高科技產品的不斷出現,功能的疊加、信息的冗雜、系統的復雜和界面的混亂阻礙了用戶在使用產品時“解碼”的過程,同時技術的進步加劇了用戶對產品的認知障礙。美國設計師諾曼概括了產生認知摩擦的三個模型:設計概念模型、用戶心里模型和系統表象模型如圖1,這三個模型產生于設計師一用戶一系統的三者關系中,這三個模型本身以及它們之間造成的差異都可以產生認知摩擦。
二 家庭媒體中心中認知摩擦的分析
家庭媒體中心就是結合了電視的大屏幕優勢,讓家庭用戶能輕松地把電腦的部分信息閱讀與處理功能轉移到電視上,在媒體中心上構建以家庭、社區為紐帶的信息服務,為用戶提供完全定制的家庭信息服務,使親友、家人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開發的家庭媒體中心這類產品也不可避免認知摩擦的存在,要想使得用戶能減少認知負擔,使用更加順利,就需要進一步結合家庭媒體中心的特征進行分析。
(一)家庭媒體中心的特征
交互性:交互性是虛擬現實技術的特征之一,是用戶對模擬環境內物體的可操作程度和從環境得到反饋的自然程度。沉浸性:用戶在與系統進行交互時,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沉浸感,系統越逼真、認知摩擦越小,用戶的沉浸感越強。這些特征都是在用戶與系統的體驗過程中體驗出來的。
(二)體驗家庭媒體中心過程中的認知摩擦分析
在家庭媒體中心的體驗過程中,可以將整個過程分為感官接收信息、處理信息、情感反饋信息三,感官接收信息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來完成的,包括界面的整體布局、色彩、尺寸、文字、圖片、聲音等,處理信息的硬件包括觸摸屏、操作鍵、輸入輸出鍵等,情感反饋信息就是用戶心理的認同感、滿意度、愉悅性等。因此,現設計一組關于家庭電視使用情況的問卷調查,考慮到用戶的填表心理和需求,問卷設有10項因素,共39項變量。問卷調查設置的各項答案用1-5數字表示,1表示很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1 家庭媒體中心感觀認知要素的具體分析(表1)
根據問卷題目的設置,將有關于感官接受的信息因素統計如表1,表1的各項因素從1-5代表的是認知摩擦逐漸增強的值。根據表1的結果顯示,七個因素中信息反饋不及時因素的平均值最大,也就是說用戶同意信息反饋不及時是導致認知摩擦產生的最大因素。其次,圖標意象合理性、色彩搭配、窗口布局、信息歸納合理性因素的平均值都顯示在3.50以上,反映了用戶贊同這些因素產生了認知障礙。再者,版面排布、文字表述、文字與圖片的比例因素的平均值為3.42、3.31、3.28,可以表明用戶對這些因素的態度是在一般與同意之間。
2 家庭媒體中心交互認知要素的具體分析(表2)
在交互過程中,將與用戶有接觸性的因素統計如上表,表2的各項因素從1-5代表的是認知摩擦逐漸增強的值,。表2中顯示觸摸靈敏度因素和按鍵符號易讀性因素的平均值最高,分別為3.85、3.82,說明這兩個因素阻礙了用戶在使用時對產品的正確認知。操作鍵尺寸因素的平均值為3.25,可以反映出只要用戶使用時多加注意,這個因素就可以避免的。表4是三種使用方式的調查滿意度的平均值和標準偏差值,遙控型的平均值和標準偏差最大,其次是語音型,最后是觸摸型,可以看出,偏離用戶滿意度遙控型的平均值3.86和偏離用戶滿意度語音型的平均值3.71的用戶人數比偏離用戶滿意度觸摸型的平均值3.39的多。因此,可以說明遙控型和語音型操作方式比觸摸型操作方式更容易讓用戶產生認知障礙。(表3)
3 家庭媒體中心情感認知要素的具體分析(表4)
根據使用家庭媒體中心時用戶的不同感受,將這五種具有代表性的特征進行分析如表5,其中滿足感是大多數用戶認同的,其次是愉悅性、人性化、有趣性和新穎性。同時,其次,滿足感的標準偏差也是最大,可以說明滿足感比其他四個因素偏離平均值要大,人數分布不集中,可以看出用戶對滿足感會產生很大的認知差別的,其次是其他的四個因素。從而可以得出用戶的情感反饋也是有相當大的差別的。
通過對上述的基本功能、感官認知要素、交互認知要素、情感認知要素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將這些因素歸類可以得出:在家庭媒體中心體驗使用中,產生家庭媒體中心界面的認知摩擦的因素分為感觀體驗認知摩擦、交互體驗認知摩擦、情感體驗認知摩擦三個方面。
三 家庭媒體中心中認知摩擦問題的解決策略
研究認知摩擦問題就是為了用戶能夠與產品進行無障礙的交流,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易用性。針對認知摩擦產生的三方面因素,提出有效控制家庭媒體中心中認知摩擦問題的可行性設計策略。
(一)一致性原則
1 外觀元素的一致
交互元素的外觀往往影響用戶的交互效果。同一類界面采用一致風格的外觀,對于保持用戶焦點,改進交互效果有很大幫助。家庭媒體中心的界面往往存在多個組成部分,無論是控件使用,提示信息措辭,還是顏色、窗口布局風格,都要遵循統一的標準,使得用戶使用起來能夠建立起一個標準心理模型如圖4,在使用熟練一個界面后,切換到另外一個界面也同樣能夠很輕松的推測出各種功能,給用戶帶來協調統一的感覺,以此來避免感觀體驗認知摩擦的出現。
2 交互行為的一致
界面設計應當有利于使用習慣的培養。當使用家庭媒體中心時,用戶希望盡可能地進入潛意識習慣中,他們希望忽略設備或者界面,將注意力集中在他們的交互過程中。因此,交互方式越一致,越容易操作,用戶就越容易使用,所以,設計者就應當保持交互行為的一致性、簡易性,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出錯的問題。
(二)個性化原則
每個用戶的背景、愛好、動機、經驗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如果一味遵循界面的標準,就會丟失用戶的個性化追求。因此,要允許用戶自定義,用戶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調整,尋找讓自己感到舒服和親切的界面。這樣,具有個性化的定制體驗界面可以提高使用效率和用戶滿意度,有效地避免情感體驗認知摩擦的出現。
【論文摘要】文章針對廊坊市多媒體人才培養現狀,提出高職多媒體專業設置方案,研究和探索了計算機多媒體專業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提出了計算機多媒體專業教學基本要求等方面的改革,以不斷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為提高全市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科技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當今時代,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國家和地區競爭力的核心,是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廊坊市擁有京津之間的區位優勢,不斷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對于加快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建設京津冀電子信息走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美國紐約科技大學校長張鐘浚認為“大陸學生普遍存在創新能力不夠的問題,而中國學生存在的創新性不足,主要是在大學階段形成的?!笨梢娨肱囵B出創新型人才,關鍵就是要從大學生抓起。
1.廊坊市多媒體人才培養現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企業落戶廊坊,多媒體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應用開發人才的需求使多媒體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市場前景輝煌。為全面了解廊坊市多媒體人才培養現狀,我們參照《中國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高職高專教育評估手冊》、《高職多媒體技術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研究》等相關文件及教學實踐經驗,設計了《計算機多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問卷涉及多媒體專業課程在實踐中的應用、適用崗位、人才缺口形成與專業人才培養關系等多方面內容,并附有兩個開放題,給答題者反饋問題的空間。
本次調查問卷的發放對象主要是廊坊市開辦計算機多媒體專業的高校的授課教師、學生及部分企業。本次問卷共發放200份,回收192份,其中有效問卷175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2.1%的教師及75.6%的學生認為多媒體專業應用教育亦已顯得滯后,62%的教師認為多媒體專業課程設置尚有不足,65%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與社會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45%的企業認為職業院校專業學習與崗位銜接亦有一定差距,畢業生不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35%的教師很少參加專業培訓,31.2%的專業教師缺乏實踐經驗,42%的教師認為學校教學投入缺乏。
2.高職多媒體專業設置研究
為加快科技進步和多媒體人才培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高職多媒體專業設置上,應有長期的、戰略性的眼光,應改變過去單一的結構,朝專業化和行業化方向發展,按社會行業需求和計算機應用軟件的發展情況設置相關實用的專業,以達到計算機多媒體專業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诶确皇挟a業特點,計算機多媒體專業職業崗位群基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平面廣告設計、印前設計與制作、圖形圖像設計、室內裝飾(展示)設計、網頁與影視設計、動畫設計與制作等幾個方面,故針對以上職業崗位設置如下專業:(1)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2)網頁與影視設計專業。(3)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專業。(4)動畫設計專業。(5)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力圖讓學生在有限的三年高職課程學習過程中成長為合格的多媒體人才。
3.計算機多媒體專業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研究
3.1大力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充分體現學生的教育主體作用,給學生以自由的發展空間和可能。例如,鼓勵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創作自己感興趣的作品并自成系列,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積累,在積累中提高,為順利就業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
3.2組織專業教師撰寫專業課程校本教材及實習實訓教材。這樣便于將教師平時對課程的積累系統地傳授給學生。目前已經有基礎課類的《計算機基礎實訓教程》和專業類的《圖形處理實訓教程》已經應用于課堂教學,尚有《圖像處理》、《動畫設計》等課程的實訓教程正在編寫中。
3.3改革評價體系。考核方法分成筆試和實踐能力兩種,主要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學生知識水平能力狀況,檢測教學的綜合效果,并給改進教學提供必要的依據。目前考試工作中應加大實踐考試的分量,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實踐能力考核是對學生創造力的檢測,應用過程評價,改革一考定終身的考核機制。建立“課堂作業——章節作業——綜合作業”的三段式過程評價體系。
3.4開展學生作品展示活動。以學生演講的形式介紹自己的作品創意、構思、技術應用及實現過程,再輔以教師講評,既鍛煉了學生的創作能力,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3.5注重操作技能的培養,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計算機多媒體專業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多媒體的發展過程,充分認識到多媒體的功能和它在學習、工作、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多媒體技術,能熟練掌握常用的多媒體應用軟件。對于低年級學生,注重多媒體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能力的訓練;對于高年級學生,注重培養他們的必需能力,能夠熟練操作和應用各專業軟件,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夠應用這些軟件進行設計和創作。教師在設計實踐課程題目時,應根據學生學習程度的差異和興趣愛好的不同,設計不同的難度、不同內容的課程題目,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創造力。
4.計算機多媒體專業的教學的基本要求
4.1建立多媒體網絡教室。對于多媒體專業的基礎課當前大部分計算機設備均可承擔教學,但是近年來許多多媒體專業應用軟件的功能不斷提高,因此須加大實踐環節的教學法投入。
4.2改變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多媒體應用的日新月異,對高職學校多媒體專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這就要求教師思想敏銳,不斷學習,掌握新技術,要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敬業精神,注意發展動態,提高業務水平。學校要組織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訓,使他們掌握新知識、新軟件。
4.3計算機多媒體專業應該符合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高職院校的生源具有地域特色,只有幫助企業做到人才本地化,促進畢業生順利就近就業,專業的發展才能獲得良好的基礎。所以校企結合是多媒體專業教學研究的實踐基礎。因此,緊緊圍繞促進應用和提高效率兩個中心目的,將教育教學與企業生產應用相結合,擬提出“以應用促教學”對策,這是將高職多媒體專業建設應用于區域經濟的一次教育嘗試性應用研究,也是全新視角下的計算機多媒體專業教育改革與實踐研究的一個范例。
5.結束語
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在不斷深入,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多媒體專業的教學改革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和挑戰,只有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訓練,注重創新教學,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總之,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機制,在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上下功夫,形成科技創新的人才隊伍,根據市場的需求,適應形勢的發展,不斷提高多媒體專業人才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提高全市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科技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nbsp;
【參考文獻】
[1]周向軍.高職多媒體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7(21).
[關鍵詞]減少煤柱 壁式采煤 落實制度
中圖分類號:TD8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18-0130-02
一、優化巷道布置的選擇減少煤柱損失
韓莊煤田位于新汶礦區、協莊煤礦的西端南翼,是新汶礦業集團協莊煤礦的邊角煤,此塊段在劃分給韓莊煤礦前由于地質條件復雜,煤層不規則,是協莊煤礦放棄的煤田邊角。并且在井田內有村莊兩個。新泰市韓莊煤礦根據本礦煤田的實際情況,在巷道布置方面,開拓采用了聯合布置,采區劃分以主斷層為界,分為東西兩采區,使其主要巷道盡量布置在下層煤中(六層煤)盡量少壓煤或不壓煤,上層煤盡量跨上下山開采,不留護巷煤柱,減少煤柱損失。采區及采煤工作面巷道布置,正常塊斷,盡量沿水平劃分。有斷層構造塊段盡量沿斷煤交線布置,不管是正常塊段或是不規則塊段,全部沿用我國的最優開采方法走向長壁采煤法。
2、4、6煤層的礦產資源利用節約與綜合利用的做法分述如下:
(1)二層、四層煤屬中厚煤層,煤層厚度二層煤1.8-2.8m,平均2.5m傾角34°,4煤層厚度2.4~3.2m平均2.8m,傾角34°。根據二煤層、四煤層,煤層厚傾角大的特點,巷道布置采用留設窄小煤柱的作法,使原階段護巷煤柱,寬15米,改為3米,巷道支護原用鐵棚改為錨梁網支護,此項支護的改革,既解決了窄小煤柱的留設,又解決了巷道的穩定性,還提高了資源回采率。
(2)六層煤屬薄煤層,煤層厚度0.72-0.9米,平均0.85米,傾角34度,根據煤層薄的特點,巷道布置采用沿空留巷,無煤柱開采的方法布置巷道,巷道支護采用鐵棚改為錨網索支護,使原來的采煤三巷掘進改為兩巷掘進,原來的留設煤柱15米,改為無煤柱開采,從而減少了巷道掘進量,提高了回采率,回采時不起底不放頂,一次采全高,提高了煤炭質量,多回收煤炭資源,此項工藝雖然是老工藝,在新泰市韓莊煤礦得到了新的應用。
六層煤開拓、準備及回采巷道全部為半煤巖巷道,為提高回采率,原掘進巷道使用耙裝機裝載,改為人工裝載,使掘進巷道能夠分放分裝,從而多回收了掘進煤。
二、村莊壓煤條帶開采改壁采提高了回采率
新泰市韓莊煤礦井田深部有東韓莊村和西韓莊村部分房屋所覆蓋,1999年按三下采煤設計回采率僅為50%,為了提高回采率,新泰市韓莊煤礦積極與山東礦業學院,特殊開采研究所對村莊下采煤的可行性進行了論證,通過山東礦業學院特殊開采研究所的專家教授對韓莊煤礦村下開采的論證,韓莊村所覆蓋的,斷層較多(4條斷層交錯其中)開采深度深(開采最深水平-730米,地面標高加+155米)總厚度885米確定按三下采煤的串采法改為走向長壁采煤法,經過論證,用走向長壁采煤法采煤后,采面回采率達到97%,地表建筑的破壞程度,土木結構的達到二類破壞程度,屬小修范圍,磚石結構的破壞程度達到一類破壞范圍,可以不修,此論證方案與設計報請泰安市煤炭工業局以泰煤生字[1999]14號文件對該論證方案進行了批復,新泰市韓莊煤礦在該方案的實施過程中嚴格遵守《村莊下采煤可行性論證與方案設計及泰安市煤炭工業局關于對韓莊煤礦村莊下采煤可行性方案設計的批復》。近幾年新泰市韓莊煤礦已進入村莊下采煤,礦配備3名專職巖移觀測人員、對井下開采、地面移動、房屋班裂,進行了全方位的觀測與統計,通過近幾年的開采與觀測,地面及村莊破壞程度,基本與村下采煤論證方案相同。
三、條帶式開采改壁式采煤大大提高了采煤回采率
新泰市韓莊煤礦井田屬于協莊煤礦邊角煤,地質條件比較復雜,斷層縱橫交錯,部分斷層塊段無法布置正規壁式采煤,建井初期很多不規則塊段,用條帶式開采法進行回采,回采率僅達40%左右,此方法不僅回采率低、掘進率高,而且通風條件差,安全程度低。近幾年我們對原來的采煤方法進行了改進,積極研究斷層之間,邊角間不規則塊段的采煤方法,使原來用于條帶式開采的塊段,全部改為壁式采煤,大大提高了采煤回采率,壁式采煤法比條帶式開采法的回采率提高了57個百分點,此項采煤法的改進,多回收煤炭資源,二煤層7.7萬噸,四煤層4.5萬噸,共計12.2萬噸,按噸煤售價645元,綜合成本352元計算,增加利稅3574.6萬元。
四、落實相關規章制度,完善礦產節約與綜合利用工作。
【關鍵詞】競技健美操;體能;體能訓練;方法
一、競技健美操運動的項目特點
競技健美操是在音樂的伴奏下,要求運動員不間斷地在1 min45 s的時間里完成包括健美操操化動作組合、難度動作、過渡與連接動作和集體項目的托舉配合動作四個組成部分的成套動作。成套動作必須在所有動作、音樂和表現的完美融合上體現創造性。它要求運動員在三維空間中交替進行難度較大的動力性和靜力性動作,高頻率、大幅度地完成復雜的動作組合,流暢地完成各種托舉、支撐、配合等動作,并要表現出具有強烈吸引力的人體美和運動美。據此,競技健美操運動項目特點可歸納為一句話:健美操是一項以柔韌、協調為基礎;以力度、力量為核心;以耐力為保證的表現難美性非周期性技能類運動項目。競技健美操屬于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群的運動項目之一,其體能含義有其自身的特點,所以,在談體能訓練之前,很有必要認識一下到底什么是競技健美操的體能。
二、體能訓練的概念
體能訓練是一種以發展機能潛力和與機能潛力有關的體能要素為目的的大負荷訓練,是人體在艱苦環境中,長時間、高強度、大負荷持續工作能力的訓練。體能訓練突出對人體各器官和機能系統的超負荷適應訓練,旨在產生體能和心理適應,以達到挖掘機能潛力,提高整體運動能力和培養頑強拼搏精神的目的。
三、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內容與方法
競技健美操是一項難、美、高強度的競技體育項目,內容繁多,不僅對人的一般身體素質( 力量、有氧耐力、無氧耐力、柔韌、協調、靈敏) 有極高的要求,同時在心理、韻律感、表現、審美、抽象思維等方面也有高水平的要求,因此作為體能訓練的內容廣泛、方法繁多。根據競技健美操的項目特點以及體能訓練的具體要求將其分為一般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兩方面進行闡述。
1.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一般體能訓練內容與方法
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一般體能訓練主要包括一般力量素質練習、耐力素質練習、柔韌素質練習。
(1)一般力量素質練習。①上肢力量練習: 肩、肘關節主要用力肌肉有肱三頭肌、三角肌、胸大肌等,一般采用臥推、平推、計時的單臂俯臥撐、單臂側倒俯臥撐、單臂單腿臥撐,負重俯臥撐,自由倒地、俯撐跳走等訓練方法。②下肢力量練習: 髖、膝、踝關節的主要用力肌肉有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臀大肌、腓腸肌、大腿屈肌等,常采用負重足踵屈伸、足負重踢擺、負重深蹲、半蹲跳起、抗阻力( 踝綁彈力皮條) 踢擺腿、多級跳深、負重蛙跳、團身跳、科薩科跳等訓練方法。③軀干部位力量練習: 脊椎的主要用力肌肉有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背長肌、斜方肌等,一般采用仰臥起坐轉體、手持重物轉體、負重轉體、肋木懸垂收腹舉腿、倒掛屈收上體等訓練方法。
(2)耐力素質練習。競技健美操是以無氧代謝為基礎、機體是在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況下,是由磷酸元系統供能和糖酵解系統供能的代謝形式。因此,練習時采用80% ~90%的訓練強度,將心率控制在 180 次/分 ~190 次/分,采用一次練習 1 分鐘 ~2 分鐘的計時跑、連續踢腿跳或連續完成成套動作的方式進行耐力素質訓練。
(3)柔韌素質練習。①上肢柔韌練習: 各種徒手體操中活動肩、肘、髖關節的動作練習; 雙手握肋木直臂壓肩韌帶;雙手體后握肋術向前探肩; 與同伴互扶側身正側壓肩②下肢柔韌性練習: 正壓腿、側壓腿、后壓腿、劈叉控腿。③軀干部位柔韌性練習: 體側屈、體側轉、體后屈。
2.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專項體能訓練內容與方法
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專項體能訓練是指運動員在掌握專項基本技術后,通過對基本技術動作的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訓練以達到提高專項素質為目的的訓練途徑,主要是指通過技術的發展促進體能提高。專項體能訓練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動作力度訓練。力度不等于力量,但力量素質是形成力度感的必要條件,沒有一定的肌肉力量,不可能正確的發力,更不可能體會由此產生的正確感受,且高質量的健美操運動員是在高速度下以大幅度身體動作來完成的。對運動員的速度、柔韌、靈敏、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都有一定要求,其中速度力量的練習是最重要的,也就是爆發力,所以,力度訓練首先要進行加大肌肉力量的訓練??刹捎秘撝赜柧?,把沙袋或重物綁在手臂、腳腕等需要練習的部位進行操化動作練習,采用的動作要熟練,完成動作要快速。規定最高速度指標和變化練習程序進行重復訓練,以最高速度完成操化動作,練出“肉體極限”速度,持續不超過 30 秒,然后合理安排休息五分鐘,恢復后再練第二次。還可以用快速擊掌引導練習,教練員可變化練習節奏,并發出“用力太大了”、“再狠一點”等,給予提示性反饋口令使運動員保持神經系統的高度興奮性。
(2)綜合力量訓練。綜合力量訓練主要是指在一般力量訓練的基礎上,更加強調深層肌肉群、小肌肉群的控制力以及協調全身力量全面性和整體性的訓練。操化動作訓練肌肉控制力原地縱跳訓練( 此訓練法著重訓練運動員對身體重心上下移動的掌握與控制) 、剪刀跳練習、改變動作幅度和方向進行訓練。彈動技術訓練肌肉控制力健美操的彈動主要依靠躁、膝、骸關節的屈伸緩沖而產生的,而屈伸是通過腿部肌肉的協調控制產生的。因此,可以通過彈動技術的反復訓練以進一步提高體能水平。核心力量訓練,它指的是一種訓練軀干部位腰腹肌群、脊柱部位肌群、盆骨部位盆帶肌群的綜合訓練方法,結合了核心部位肌肉的力量、靈敏、平衡、柔韌以及本體感受訓練。如采用半仰臥交替屈髖收腿、單臂上舉仰臥起坐、坐姿兩頭起、單臂撐側臥髖側挺伸臂等練習形式。手腕關節的力量訓練如推小車、控倒立、倒立爬行、連續俯推跳、負重手腕屈伸等練習動作。
(3)靈敏素質訓練。靈敏素質在競技健美操中主要表現為身體的協調能力。在練習過程中多采用如下練習方式: 配合音樂進行七種及其組合變形基本步法訓練; 手臂的基本動作或組合動作通過音樂進行訓練; 上、下肢相互配合訓練; 軀干及肩、髖關節的協調性訓練。
(4)身體姿態訓練。身體姿態訓練一般多采用舞蹈訓練法如芭蕾舞等,但要注意健美操與芭蕾舞的身體姿態區別要求。同時還可借助健美操動作的反復練習如在完全掌握操化動作之后,改變動作數量進行訓練。在不改變音樂節奏的情況下,通過加快動作速度的方法如用某一音樂完成一個八拍動作,然后加快動作速度,仍用原音樂節奏完成兩個八拍的動作等方法。
(5)表現力訓練。練習不同的套路動作或反復練習同一套路以加強其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訓練; 模擬比賽訓練法:有意識地制造一些比賽場所喧鬧地氣氛,或模擬正式比賽的裁判員評分、組織觀眾參觀等環境氛圍等進行專門表情肌的訓練,通過聽音樂,理解音樂與動作的內涵,將想表達的內容表現于面部。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地質勘查;問題;改進方法劉舒婷自相繼實施一系列政策以來,我國的煤炭工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其質量也有了一定的保證。然而,隨著國家體制改革和近期煤炭資源勘查高峰的到來,在地勘隊伍體制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同時,煤炭勘查中出現了一些不應有的質量問題。本文就其主要問題進行剖析,旨在促進勘查市場健康發展,提高勘查質量。
1.當前勘查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
地質“三邊”工作弱化。在地質勘查過程中,必須堅持邊勘查施工邊分析研究地質資料、邊調整修改勘查設計的地質“三邊”工作制度。目前,煤炭地質勘查過程中的“三邊”弱化是最突出的問題,其直接后果是勘查工程結束后,發現一些工程部署不很合理,部分工程浪費,且沒有達到最佳的質量效果。質量貫標存在“兩張皮”現象嚴重。其表現為質量體系的許多過程記錄存在應付現象,遇到檢查時突擊填寫質量記錄表,實施過程中未嚴格按程序文件執行,更談不上有項目策劃書、特殊作業指導書等資料,這樣未能從根本上發揮質量體系的過程控制作用。
以包代管問題突出,外協鉆機鉆探技術較差。隨著生產提速和生產規模的擴張,外協隊伍成為各單位開拓市場的一個重要條件。但在選擇中沒有嚴格審核分包隊伍的資質、技術水平等因素,在項目工作量過大、工作緊張的情況下,隊伍倉促上馬,技術質量指導、管理工作沒有跟上,從而導致了一部分外協隊伍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其主要表現為鉆探技術較差,報廢進尺多。
項目熟練人員及專業配置不足,不能保證按正常工作開展;隊伍年輕化,缺乏技術及管理經驗,技術人員學習不夠,工作不虛心,不踏實,對各類規范理解不深,編錄不規范;工程勘察目的不明確,無針對性和重點,導致報告質量較差。
勘察報告存在諸多問題:地質研究程度低。內容該詳細的部分不詳細,該簡略的部分沒有簡略;前些年因地質工作蕭條,目前但當項目的技術人員沒有機會承擔大型勘查項目,只知道如何編寫報告。報告復制內容多,錯誤百出。
2.原因分析及改進措施
2.1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歸納起來只要有五個方面,即人、材料、機械、方法和環境。人是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人員的素質,即人的文化水平、技術水平、決策能力、管理能力、組織能力、作業能力、控制能力、身體素質及職業道德等,都將直接和間接的對勘查產品的質量產生影響,所以人員素質是影響工程質量的最重要因素。
目前煤田地質與勘探專業人才短缺,知識結構不合理,大力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是提高勘查質量的首要任務。當前各單位雖引進了大批的學生,但現大學的專業設置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和改革,專業面寬了,但專業性嚴重削弱,新畢業的大學生不能很適應承擔煤田地質項目的需求。過去一個項目組有15~20人甚至更多,每個專業都有幾位工程師,現在一個項目組也只有三四個人,且多是近幾年分配出來的新生,因人員少,“三邊”工作基本談不上,遇到地質條件變化,還沒來得及分析研究地質規律、調查勘查工程部署,新的鉆孔已經到位了。
最終的結果是地質工程布設的不合理和部分工程的浪費,沒有做到經濟、科學、合理。所以要下大力氣培養技術人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技術隊伍,從戰略高度明確加強人才建設的重要性。要做好基層培訓工作,鼓勵師傅帶,鼓勵崗位成才,提高技術人員的業務技能。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努力發現人才,創造環境支持他們干事業,要在重要項目及重要崗位鍛煉,使得他們健康成長。質量工作重點是基層,基層的重點是在作業人員,基礎工作扎實不扎實,決定了質量工作的成敗。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質量工作就主動,出現的問題就少。
2.2遵循地質工作規律,合理設計勘查周期,做好勘查過程中的“三邊”工作
地質“三邊”工作弱化,勢必造成工程布置不合理,工期目標不合理,其結果可想而知;“三邊”工作弱化,也極易造成極個別的地勘單位項目組弄虛作假,如填圖地質界線點描述造假、鉆孔深度造假、煤心不夠時用其他煤造假等,其手段隱蔽,難以發現。因此,要確定合理的勘查周期和施工機械、人員的投入,一窩蜂地上大量鉆機,勢必違背地質工作規律,影響地質“三邊”開展,影響勘查階段質量。在煤炭地質勘查過程中,必須按《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和《煤炭地質勘查鉆孔質量標準》所規定的基本原則、工作程度及驗收標準執行;必須堅持地質“三邊”工作制度,隨著地質勘查工作的不斷開展,對各類原始資料要抓緊審校和綜合分析研究,將結果反映到有關圖表上,及時發現勘查設計與實際有出入的地方,提出勘查工作的調整意見,為提交優質報告打下指出。
2.3加強技術管理,嚴格把關,使地質工作問題消除在萌芽階段
ISO9001∶2000質量貫標體系作用一是能夠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二是能提高企業人員素質;三是能規范各項工作;四是能避免減少工作失誤。所以各項各做都要按要求進行質量貫標體系貫標認證工作。為了防止流于形式,出現兩張皮現象,工作目標特別是質量目標要與經濟利益掛鉤,并作好評定驗收工作。加強對成果報告三級審查制度;強化對外委包單位的管理,對其基本條件、施工業績進行認真評價,同時將其納入統一質量管理體系,從根本上杜絕以包代管現象發生,承包單位應與施工質量掛鉤。要明確各級負責人員的管理范圍及職責,對行政第一負責人、總工程師、項目經理對應的三級責任制度,明確各級負責人員的管理范圍及職責,對重大質量事故、重大技術方案決策失誤要實行問責制,責任到人,將質量指標列入年度綜合考核內容之中。
2.4加強制度建設與執行力
一個單位質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適應科學發展的新機制,加強制度建設特別重要。嚴格的質量制度管理,能夠實現工作職能化、制度化,明確管理者的權利,提高質量管理效率。目前各個單位都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貫標體系,質量管理制度健全,但還是出現了總舵的質量隱患,一個主要原因是單位執行力不強,單位總工程師或項目技術負責人權威性不夠,不能按章辦事。
執行力就是把理念、思路、規劃和部署付之實施的能力,用制度規范執行力的標準,是員工必須按制度的要求規范行為,以制度為準繩保質保量的完成工作指標,用制度來達成調動員工功過狀態的目的。制度的完善與執行力對單位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為一個企業,再偉大的目標與構想,再完美的戰略方案,如果沒有完善的質量管理制度、不能強有力的執行,最終也只能紙上談兵。
3.結束語
煤炭地質勘查階段的質量控制是尤為重要的,是決定和影響著工程質量好壞的重要因素。我們要從各個方面入手,發現問題的同時要認真思考其產生的原因并從根源上讓問題得以解決,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工程質量?!科]
【參考文獻】
[1]煤、泥炭勘查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2]李平菊.淺談施工質量管理的若干要素[A].濮陽市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選編[C].2006.
[3]陳曉雷.淺談煤礦地質勘探技術及其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