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學生英語教學范文

    小學生英語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英語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小學生英語教學范文

    一、全面分析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情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敵人”擁有相當清楚和準確的認識才能確保戰爭的勝利。同理,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想要讓學生對生活中很少接觸的英語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就必須和學生的思想進行“格斗”。而教師想要在這場戰爭中順利地、快速地勝利,首先必須先了解學生所處的生理和心理現狀,這樣才能夠有的放矢地采取最恰當的作戰策略,并取得勝利。

    小學生的年齡集中在6—12歲,在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沒有完全的成熟,他們的生活經驗和思維能力還是很有限的,整體的認識發展水平還比較差,也就是說小學生正處于高速發展變化的時期。例如:小學生在觀察事物的時候缺少目的性和精確性。他們處于隨意觀察的階段,順序性和深刻性并不理想;學生的記憶還正處于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過渡的時期,但是利用具體的形象進行記憶的方式還占據著主體地位;雖然小學生有意識的注意已經開始形成并得到發展,但是無意注意卻還是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注意的范圍和內容還很有限,并且注意的時間和集中性也比較差;還有就是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正在由具體形象的思維方式向比較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的初期。這些生理和心理的特征使得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并沒有感受到英語知識的重要性,也就是他們在小學階段并沒有學習英語知識的需求和欲望,也就談不上學習的內部動機——學習興趣的存在。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只有短短的十二三分鐘,以至于教師很難讓學生在整堂英語教學活動中都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對學習英語的需求,通過學生自主性的合作,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和動機,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二、組織分組合作,用合作學習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合作型學習能夠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想要使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合作學習的活動中,從而相互促進、相互幫助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需要教師在小組規模和小組分組等工作方面進行合理的配置,結合班級的具體情況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調整。我認為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四種分組方式。

    (一)公平分組法

    所謂公平分組法就是要確保每個小組的水平達到一致性。也就是說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情況以及喜愛程度來進行均衡的搭配,爭取最大限度地縮小各小組之間的差距,達到一致的目的。這種分組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并且能夠自覺地改進自己的不足。學生的個性、才干和能力是多樣化的,要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地加強和完善。使學生懂得在學習生活中善待自我的同時也欣賞他人。

    (二)分層分

    這種分組的方法是按照學生掌握知識的現狀以及現階段擁有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潛力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基礎能力和水平相當的小組,并且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組的具體水平來區別對待,制定相應的、適宜的學習任務。并在這些小組之間進行分層次的教學策略,以便使教學能夠得到最好的、最有效的發展和提高。

    (三)自主性分組法

    這種方法是把分組的權利全部交給了學生,根據學生自己的意愿選擇合作的伙伴。也就是在分小組的過程中教師不參與,給學生足夠的自由。這種方式能夠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和選擇的自主性,把學習的主動權轉交給學生。但是要盡量避免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傷害,教師必須把自由選擇的權利劃定范圍,也就是說不宜在全班中開展這種分組的方式。

    (四)隨機分組法

    這種分組的方法就是按照學生的座位號或是學號進行的隨機的組合,沒有任何參考的因素,它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缺少科學的因素,沒有太多的人為干擾因素。但是因為其在課堂中存在著操作簡單、易實施的優點被教師所采取。對其而產生的管理現象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第2篇:小學生英語教學范文

    1 關愛學生,自信初體驗

    老師的微笑、親切的語言、與學生平等的相處,不僅能使學生感到安全,產生信任,也使學生感到自身的價值,樹立自信心。因此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造一種寬松、平等、和諧、充滿愛心的英語學習氛圍。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初始課非常重要,這是學生第一次的英語學習體驗。對于沒有任何英語學習經驗的三年級學生來說,一開始就產生“我能學好英語”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我是這樣做的:上課鈴響了,我精神飽滿地走進教室,微笑著看著學生,以自我介紹為開場白“Hello!I’m your English teacher. My name is yang qin.” 同時把我的名字寫到黑板上。學生一下子明白了我的意思——我在做自我介紹。我繼續說:“You can call me Miss yang.”“Understand?”“Please read after me.”跟我讀OK?。通過我的動作和一點中文提示,學生聽懂了我所說的話,并說出了第一個英語單詞。“OK!”我及時給予了肯定,并再次介紹說:“Hello!I’m Miss yang.”重復幾遍后,我鼓勵學生嘗試介紹自己。一個、兩個,越來越多。學生活躍起來,融入到課堂教學里。這對他們來說既新鮮刺激又簡單上口。學生易于接受,也樂于接受。之后我點名并伴以手勢(雙手掌心向上)說:“××,stand up, please.”“Hello!….”引導他們回答:“Hello!Miss Chen.”然后示意他坐下,并說“Sit down, please.”接著我向他們介紹了幾個書上常出現的小朋友如:Nancy、David、Mike?Liu Tao、Gao Shan、Yang Ling等,讓他們用英語向新朋友問好。再而我和學生討論剛才的學習過程,并總結得出: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在一起學習英語English,這是一件快樂的事。最后讓他們欣賞了英語歌曲《Hello,Nancy!》。學生在新奇的學習氣氛中“洗”了一遍耳朵。他們感覺到英語并不難學。他們在第一節英語課上就聽懂了老師講的大部分內容,和老師配合得很好,從而產生了學好英語的自信,使今后的學習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2 大膽放手,自信逐增強

    要增強自信心,必須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鍛煉,大膽放手,用各種機會幫助、鼓勵學生去嘗試應嘗試的各種活動,掌握他們應該掌握的能力,如認知能力、動手能力、交往相處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等。

    現在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堂仍是說英語,用英語交流的主渠道。課堂作為舞臺不是用來展示教師的魅力,而是充分展示學生的風采,要把時間、空間充分留給學生。

    課堂上教師給學生創造了自信的空間,那么我們就要把這份自信延伸到課外,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自信的學習空間。課堂上的活動豐富多彩,課外活動更加有聲有色。教師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精心組織口語交流及多種課外活動,營造英語學習的環境與氛圍。如:師生見面,生生見面時可進行英語問候,很多英語日常用語都可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地說出來,見面用英語打招呼,道別時用英語再見,盡可能最大程度上使用英語來表達。教師還可以開展英語角,每周一話題,英語廣播站,英語板報,手抄報,觀看英語動畫片,背誦小短文,唱英語歌曲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最大程度地提供環境接觸英語,使用英語。這樣,既拓寬了課本知識,又聯系了生活實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中獲得更多的自信:說的自信,讀的自信,寫的自信,做的自信,用的自信,擁有一個自信的英語學習生活。

    3 賞識學生,自信迎挑戰

    第3篇:小學生英語教學范文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堂評價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3(c)-0207-01

    英語教學中的評價要以注重學生的進步為主,發現學生英語學習中的閃光點,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雖然新課改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但是,對于學生的評價,許多英語教師還存在一些誤解,下面我就結合這幾年對英語教學實踐,簡要談談自己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評價學生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一些想法。

    1 注重教學過程中的評價

    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導者,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對學生的行為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我們教師必須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在實施課堂評價語言中不僅應該重視學生學習結果,更應該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體驗的評價。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應有的“以言成事”的目的。教師可以采用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答案的正確率,聽寫單詞、背誦課文、作業完成情況等等,保證學生持續性的有效學習,抓住這些學習具體實施過程進行評價,巧妙運用評價語言和評價技巧,將過程與結果綜合進行評價,使學生在不斷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持續體驗成功與進步的喜悅,建立信心,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 運用多樣課堂評價語言

    教師經常用到的一句鼓勵評價就是“wonderful!”,但細究起來,這句單一的話語評價,其實質的效果并不明顯,久而久之甚至會讓學生膩而生煩。其實在實際英語課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來進行評價,例如表現好的用“You are clever”、“Good job!”、“You are very cool”等,表現不錯尚需努力的用“Come on!”;對回答錯誤的學生不要急于否定,可以說“I believe you…next time.”也可以選用中文鼓勵學生“最近進步很明顯;你的創造能力很棒”等。通過不同的評價用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的評價中得到鼓勵,建立信心,發揮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3 運用游戲評價方式

    對于小學生而言,往往會對單一不變的東西很容易厭倦麻木。如果英語課堂的評價形式過于單調,會使學生的反感。比如在上英語課堂中經常說“Wonderful”,采取小鯉魚吹泡泡的方式獎勵學生,開始學生都很有興趣,爭先恐后的想在自己的魚塘里養幾條能吹好多泡泡的鯉魚,學生在最初的幾天激情很高,但由于課堂中,平時要得到一個泡泡很難,一些后進生便覺得自己與泡泡魚離得很遠,時間長了,教師的評價體系也就失效了。從中我們得到的經驗就是,評價系統要有始有終,有理有據。在實際操練過程中可以將利于吹泡泡的個數作為終結性綜合成績重要依據,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慢慢地調動起來。通過多種靈活的課堂評價方式,一邊增加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另一邊又可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 平時作業評價

    在以往的英語作業批改中,大部分教師常常滿足于簡單地打個“√”、或“×”,給一個“A”或“B”,這有很大的缺陷,因為“√”、“×”只能表示解題的正確與錯誤,而學生的記憶過程、書寫規范及學習習慣等方面的綜合素質不能反映出來。因此,在英語作業批改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入適當得中文評語。評語既要反映學生解題的正誤,也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學法指導,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1 多元評價,激勵學生成長

    傳統的作業評價是教師單向的評價,它不利于學生糾正錯誤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在評價作業時,要改變單一的形式,讓家長評價,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學生自評,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同伴評價,培養孩子之間的合作精神;讓老師評價,調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等多元多向的評價方式。讓學生通過多種評價,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并指出別人的錯誤,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這樣有利于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

    4.2 設計實踐性作業

    學以致用是教學追求的目標。常言道: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動手做的印象深。學生學到的文本知識,只有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親身參加實踐活動,動口、動手、動腦才能運用知識,把知識轉變為技能形成能力。根據課文內容續編故事、演課本劇等,都是開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極好作業形式。比如在學完《Let’s go to McDonald’s》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是麥當勞店里的服務員,你該怎么樣招呼客人,學生們興趣大增,會積極地參與情景對話中練習對話,他們對客人的熱情,細心講解和英語的應用能力,都會令人驚喜。創造性的英語實踐作業,能孩子的學習情緒高漲,大腦的優勢在興奮中形成,學生往往會因興之所至,產生超越“阻礙”的力量。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改進需要教師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全面把握學生動態,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建立教學評價體系、完善教學評價方式、優化教學評價語言,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炅.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剖析與反思[J].寧夏教育,2006(2).

    第4篇:小學生英語教學范文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力對低年段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有利于使他們對事物的共性和個性保持高度敏感,促進他們更好、更快、更有效地進行學習。

    1. 采用競賽的方式培養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觀察

    低段小學生頑皮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因此,教師要組織游戲,讓兒童在游戲中鍛煉有意識觀察。例如,在講單詞的時候,可采用的游戲是“Find Out”。教師出示兩張看起來很相似的圖片,讓學生說出兩幅圖的不同之處。小學低段學生樂于表現自己,他們會自覺主動地參與競爭,認真細致地按照教師的要求投入到觀察中去,并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出迅速反應。

    2. 教會學生運用觀察方法

    教師教會學生運用分類觀察法。例,教師出示一幅彩色圖片。首先,提示學生先觀察符合約定俗成的事物。如藍色的天、白色的云、綠色的草地和紫色的茄子都是符合約定俗成的事物。因此,在記憶這些東西的顏色時,學生可以按照約定俗成的規則去記憶。其次,啟發學生觀察新奇特異的事物。例如,橘色的卡車,這種顏色跟我們尋常看到的不一樣,所以需要特殊記憶這一顏色。在看圖游戲中,由于畫面中的東西比較多,比較復雜,教師要教會學生運用分類法進行觀察。否則,就有可能遺漏或記混記錯它們的顏色。

    二、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在交際活動中,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低段小學生的反應速度還不快,不能在短時間內回答對方的問題。因此,游戲教學是培養學生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的好途徑。

    在游戲“說一說”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將學習過的單詞進行分類,學生會將單詞分成學具類、水果類、顏色類和動物類等。教師讓每組的每個學生說出同類中的不同單詞,同組內成員不能重復,說得多的一組獲勝。在這個游戲中,學生既學會歸納又學會應變。學生喜歡這種緊張而刺激的游戲,他們在游戲中能迅速反應、隨機應變。如果一個學生說的單詞已被之前的學生說過,這個學生就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再說出其他同類的單詞。在這個過程中,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在做游戲時需要不停地思考,回憶所學單詞并快速分類,最終迅速地做出反應。

    又如,在學習完關于職業的單詞doctor,farmer,nurse,driver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看到的物品聯想,說出有關聯的單詞。例如,看見聽診器時,學生會回答doctor;看見注射器時,學生會回答nurse;看見汽車方向盤時,學生會回答driver;看見鋤頭時,學生會回答farmer;看見紅十字架時,學生可以回答doctor,也可以回答nurse。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充分調動思維,快速做出反應,增強應變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

    表現力強的人往往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其語言和行為也有較強的感染力。如何在游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呢?

    1. 教師示范,喚起學生的表現欲望

    低段小學生易受到教師的影響,如果教師能通過表情和動作進行教學,不僅能使教學充滿極強的感染力,更能為學生的大膽表現做出示范。例如,在猜單詞的游戲中,教師可用一個動作來表現yucky這個單詞,通過擠眼睛、伸舌頭,并說出一個極其形象的擬聲詞“呃”,將此詞表現得淋漓盡致。只有教師敢于在學生面前大膽表演,學生才會有表現的欲望。

    2. 引導學生積極運用肢體語言,提高表現力

    肢體語言是借助身體動作來表情達意,它可以使人的表達更加形象、具體、生動,并富有極強的感染力。教師可以在游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使用肢體語言來提高表現力。

    在做單詞游戲時,教師叫一名學生面對其他學生,其他學生讀出教師指向的單詞,讓那名面對全體的學生用動作來表現單詞;或者,教師讓一名學生看紙條做動作,其他學生猜測他要表達的單詞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頭、身體和手等部位來表達這些詞。例如,用晃動的身體表現windy,用手做下雨狀表現rainy,用手扇風的動作表現sunny等。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會用肢體動作代替言語,既提高其表達能力,又強化其對單詞的記憶。

    當學生的表現力出現參差不齊的狀況時,教師要正確對待這種差異。低年段小學生對自我的認識依賴外界的反饋,尤其是源于教師的肯定。因此,教師要充分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重視鼓勵性評價。在游戲中,輪到一個學生通過動作表現bug一詞。起初他半天沒動——不難猜出這個孩子面臨著一個“大挑戰”。突然他靈機一動,想起書本上bug一詞的配圖:一個小瓢蟲正在照鏡子梳頭發。于是他巧妙地模仿了這個動作。本來我以為這不足以表達出單詞的特性,不算成功的表演,但沒想到其他學生一下就猜出來了。此后,學生們每做這個動作,便能聯想到bug。據此可知,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現,不要急于評價優劣,隨意給學生“定位”。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對于學生來說創新能力和求異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教會學生突破思維定勢,學會變換思維的角度,不拘于固定的思維模式。

    1.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多維發散的狀態。在英語游戲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會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收獲知識,形成好的思維習慣。例如,用elephant這個單詞中的字母組合成新的單詞。學生可以組成ant,an,tan,tea,pant,pet,late等。在這個游戲中,學生開動腦筋,盡力找出不同的答案,從而發展其發散思維。

    2. 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

    聯想思維,就是人們通過一件事情的觸發而想到另一些事情上的思維。聯想能夠克服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意義上的差距,并在另一種意義上把它們聯結起來, 由此可產生一些新穎的思想。

    教師應教會學生使用聯想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通過聯想思維,學生可以復習學過的知識,并強化新學的知識記憶。在游戲猜字謎中,教師用語言描述一個新授詞的某些屬性和特點,讓學生根據相關信息猜出該詞。例如,教師說It''s red,學生會說出很多不同的答案,諸如apple,tomato,cherry,T﹣shirt等;老師補充說It''s red and round,學生又會說出很多不同的答案,諸如apple,tomato,balloon,lantern等;老師繼續補充說It''s red,round and big,學生會繼續回答:balloon,ball等。就這樣,學生在教師不停地補充中猜出不同的答案,教師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用開放式的問題激發他們,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3. 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又叫求異思維,學會使用逆向思維,會使思路不那么僵化、刻板,也幫助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在單詞游戲“看一看、說一說”中,學生要根據圖片提示說出聯想到的單詞。例如,看到水,學生會說出詞組wash the clothes;看見洗衣粉、洗衣機和洗衣板時,學生也會說詞組wash the clothes。雖然結果是相同的,但是看到的提示是不同的,也就是從不同的問題提示出發猜出相同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他們的逆向思維,使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擁有良好的思維習慣。

    總之,低段小學生的學習有意識性和目的性不足,他們的學習往往靠興趣,是在玩中學,而不是為了學而學。所以,游戲這一獨特的教學活動既符合兒童心理,又能使他們在輕松自如的教學環境中學習知識。教師要充分利用游戲這一類教學活動,在游戲中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參考文獻:

    [1]夏云,李春暉.教育游戲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模式構建[J].電化教育研究,2012(2).

    第5篇:小學生英語教學范文

    一、從日常生活導入“任務型”課題

    從小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及生活需要引入課題,使學生感受到英語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英語,學習起來才有興趣。

    1、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導入課題,感受英語就在身邊。

    如字母“M”可以讓學生想象麥當勞的場景,“KFC”是肯德基,“VIP”是貴賓的意思,“P”為停車場,“CCTV”是中國中央電視臺,“WC”讓你一看就明了……課后,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找字母的任務,讓他們在購物、玩耍時仔細觀察,將看到英語字母抄下來,然后展示各自的成果。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生活中學,這樣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切入學習內容,學起來才親切、容易。

    2、從學生日常的學習“任務”切入課題,體驗英語學習價值。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教師應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讓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小學生好奇心強,好動,善模仿,重視老師的表揚,利用他們的這種生理和心理特點,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將會事半功倍。

    二、在英語教學中構建“探究課堂”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構建“探究課堂”可以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教與學進一步“生活化”。

    1、創設問題情境,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探究教學以解決問題的形式出現,教師必須把學習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相應的問題意識,渴望在課堂內外加以解決。電視娛樂節目中,節目主持人和歌星之所以能調動觀眾和歌迷,正是由于充分抓住了觀眾和歌迷的心理,使他們在聽或看的時候都能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參與其中。同樣,如果使課堂教學由單一枯燥的講解轉化為活潑多樣的表述,就會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進而取得教學的高效益。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強制灌輸的“填鴨式”教學,學生缺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做到了“傳道、授業”,未能“解惑”。所以,教師要通過啟發、引導學生內在的心理需求,使他們成為英語學習的主體。

    3、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從選拔性評價走向形成性評價,把課程教學與評價整合起來,貫徹到日常的課堂及生活中去,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讓學生得到滿足感、成就感。這樣,教師以激勵性評價為主,以探究的過程為主,實現“多把尺子”的評價標準,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三、在生活中運用英語

    學以致用是英語學習的根本目的,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英語。

    1、創設生活化的英語交際環境

    小學英語教材內容的編寫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要依據現行教材設計的話題,精心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英語交際環境,讓學生承擔有意義、感興趣的交際任務,激發他們表達思想的愿望,從而使學生進行真實的交際行為,取得訓練效果。教師可以布置富有英語氣息的校園環境,在教室、辦公室等場所實行漢語、英語雙語標牌,將校園標語雙語化。

    2、在實踐中體驗、領悟英語知識

    《英語課程標準》的一個突出要求是加強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課堂實踐活動中,教師應側重于讓學生體驗,但不能刻意追求熱烈,否則會趨于形式化。教學情境設計應緊緊圍繞學習內容,突出問題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為學生營造學習英語的語言氛圍。

    3、憑借生活,創設生動真實的生活情境

    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師應將教學內容和生活中的情境緊密結合,盡可能使學生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努力使語言教學走進生活,做到在生活中學習英語。

    4、找尋屬于自己的生活化英語資源

    第6篇:小學生英語教學范文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18-072-1

    在有些課堂中,教師更多的是用自己固化的角來看待小學生英語學習,常常用成人的語言水平來要求兒童,自己的不解就是兒童的不解,自己認為簡單明了兒童也應該如此。教師在英語教學設計中忽視了兒童的主體地位,沒有了解兒童的教育教學注定是失敗的。本文嘗試著對小學英語課堂設計必須從兒童出發的教學策略研究。

    一、情境設計引領兒童快速入“境”

    沒有生活化的情境,英語就成了枯燥的記憶和重復。新課程標準實施之后,教師們都嘗試著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英語學習不再是記多少個單詞,背多少條語法規律,而是在有趣味的情境中“自然”地學會英語,把應該學會的知識點回歸到生活化的情境中去。可是,有些教師是畫虎不成反類犬,許多情境是虛設,是擺設,根本沒有從兒童角度出發去為兒童創設情境,情境設置的目的是有助于兒童進行課堂學習的,而不是給兒童的課堂學習添置更多的“障礙”。

    我們來看這樣一節英語課的情境創設。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5A中的Unit 8 A camping trip中,教師一開課為了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camping trip”上來,就以自己為“例子”進行free talk: Whos she?當學生認出是自己老師后,教師讓學生猜測:Guess, whats my favourite colour? Whats my hobby?機靈的學生很快就猜到了,教師說了“這么多”,就是為了引出這節課堂的“主角”――Go camping。有些兒童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猜這個干嘛?有些兒童的興趣被老師的自由交談而轉移了。教師繼續引領:Lets go camping. OK?

    學生的回答必定是OK,誰敢說No呢?在后面聽課的老師也為這樣的情境創設而會心一笑:何必這么費勁呢?還不如開誠布公。這樣的教學情境創設是失敗的。

    其實本課的教學情境可以這樣創設:Were going to go camping. Do you know camping?此時的情境問題旨在調動學生已有的野營直接或者間接經驗,隨便聊聊,意在渲染課堂氛圍,等到所有學生的胃口被成功“吊起”后,教師再出示相關的野營圖片和物品,讓學生加深間接體驗:野營很有趣!緊接著,教師就要拋出本課話題:Do you like to go camping? Camping is very funny. Lets go camping.OK?此時的OK才是內心的真正呼聲。What do you need?在了解野營之后,學生才能順利進入教師創設的情境,進行后續學習活動。

    小學英語教學設計中情境的創設不是花架子,不是為了吸引聽課者的眼球,而是切切實實要創設合適合理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兒童的各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情境活動圍繞兒童趣味橫生

    低年級兒童喜歡游戲之類的學習活動,而不是安靜不動地端坐著學習。因此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出來的活動宜用聽和做的游戲為主,把所學的單詞和簡單句型置放到歌謠、游戲當中去,定能讓兒童立刻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低年級的兒童的語言能力比較薄弱,不能進行比較復雜的語言交際,課堂教學設計出來的言語交際訓練活動大多以兩個人交流為主,跟同伴交流,跟老師交流都是一對一,而不是全體學生一起附和。例如教What do you like?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同伴之間互相操練,然后全班交流時用問老師的方式進行,老師不是當眾回答而是悄悄告訴所問學生,這樣大大激發兒童的好奇心,激勵更多的兒童運用剛學到的新句型來問。

    中年級的學生不再滿足于單一的課堂小游戲,經過低年級的詞匯和簡單句型的積累,可以逐步讓兒童嘗試在小組內進行言語交際,在適宜的時機增加言語對話次數。如在4B 的Unit 3 Whats your job中,為了讓課文的對話變得精彩,筆者創設的教學情境是:30年以后當同學們重新聚在一起,大家互相詢問職業。穿越時光的隧道,學生們對未來充滿了好奇和想象,那時兒童的身心都在憧憬未來,而不是為了完成老師交給的口語任務。如果僅僅是按部就班地問“Who can show us?”兒童根本就沒有表演的欲望,更甭提言語的運用和生成。

    高年級的教學活動設計要更有挑戰,提高難度會讓他們體驗超越別人的成功感。在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學完后,筆者設計了Write環節,學校的英語俱樂部開始招生,請你寫一段自我介紹。舉一反三的英語教學活動讓兒童在讀讀寫寫中提高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作業布置促進兒童全體發展

    第7篇:小學生英語教學范文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情境設置;趣味性;效率;策略

    新教材給我們教師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也給我們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現在的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在改變,課堂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積極性增強了。教師的教學策略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對英語產生興趣,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和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等。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其自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特點與興趣,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敢于開口表達、勤于英語閱讀、善于英語寫作,同時具備良好的英語聽力能力,從而全面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一、改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的是學生的英語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興趣以及心理狀況。教師采用單一、乏味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愈發覺得英語學習的枯燥,導致他們常常處于被動接受英語知識的狀態,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欲望,教師教得也吃力,導致課堂教學效率嚴重下滑。隨著新課程的推進,提出了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活潑生動、形式多樣、趣味橫生的英語學習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克服學習英語的困難,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能夠充分彰顯個人才華和表達個人情感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趣味和喜悅,從而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擺脫被動學習的狀態,從內心真正渴望學習英語,這樣才能使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二、設置英語情境,增加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啟蒙階段,也是關鍵時期,所以學生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由于缺乏像學習漢語時的真實情景,使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難以得到提高。因此,教師應利用情境教學,為學生設置真實的語言學習場景,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隨著教師的引導進入情境中,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例如,在學習《Asking the way》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Follow me”的歌曲,讓學生邊唱邊做動作,明確turn left,turn right的方向,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問路的常用句式,如“Excuse me.Where is……Could you tell me ……Do you know how I can get to……Which is the way to……?”等。在學生掌握基本句式后,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情境:將某學生的座位作為目的地,以過道為道路,讓學生組織情境對話,邊走邊問路。這樣的情境設計能激活學生思維,使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創設離不開教師的認真思考與精心設計,在玩與學的互動教學環節中,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充滿熱情,使學生在愉快且輕松的環境下獲取英語新知識,掌握英語運用技能。如此一來,學生的英語能力及水平自然能夠有所提高,課堂教學成效也能有所提升。

    三、貼近生活教學,凸顯學習趣味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根據教學要求,提供貼近學生生活和時代的學習資源,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來提高和拓展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制定教學策略,善于挖掘生活中的資源,展開英語教學,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凸顯英語學習的趣味性。

    例如,在學習《A birthday party》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模擬某個同學過生日的場景,唱生日歌、點蠟燭、許愿,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學會如何用英語為別人的生日送上一份祝福。又如,在學習《My family》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比較熟悉的兒歌“Come and see my family”進行課堂教學,通俗易懂的英文歌曲,讓學生能夠更容易掌握家庭成員的英語表達方式,且記憶更加深刻。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利用課前教師讓學生準備的全家福,進行小組討論,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如:

    who’s that girl/boy/woman/man?

    He/she is my …

    Is He your brother/father…Is she your sister/mother?

    Ye.she/he is .

    No she/he isn’t.

    She/He is my …

    通過這樣的對話訓練,讓學生將所學的英語知識與自身的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并體會到學習英語的趣味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課堂教學語言應簡單易懂

    簡單明了的指令語能夠使教師講的時間相對減少,學生實踐語言的機會相對增加。教師在組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使用英語,這樣可以創設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和學習英語的機會。小學英語課堂活動的英語指示語應當簡單和明了。然而,由于小學生所掌握的英語語言知識有限,盡量使用學生能夠理解的詞句,必要時可以通過肢體語言或母語幫助學生理解。如,教 big, small, short, long, tall等單詞時,教師借助肢體語言進行教學演示,“big”兩手張開畫個大圈,“small”用兩手指做個特別小的小圈等,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這些單詞的漢語意思,并且,學生也在一起跟老師做肢體語言表演時,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他們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第8篇:小學生英語教學范文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 口語訓練 培養自信心 激發興趣

    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和用英語獲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與口語能力,這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問題。教師應該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培養信心讓學生敢說英語;激發興趣讓學生愛說英語。

    一、培養自信心,讓學生敢說英語

    自信心是一個人成才必備的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個性品質,也是一種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要注意科學評價學生,肯定學生的努力和進步;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運用鼓勵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

    小學生說英語的自信心主要來自于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因此,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讓學生主動培養自信心。用先進事跡鼓舞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自信心。有志者事竟成,古今中外勤能補拙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常用瘋狂英語創立者李陽的其人其事激勵學生,基礎差不要緊,笨鳥先飛。關鍵是我們要引導學生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別人能講一口流利、純正、地道的英語,我們也一定能。

    教師對學生首先要有信心,要多給他們關心和愛護。對他們多些表揚、少些批評和責備。要常對他們說:你能行。老師的信任對學生來說意味著老師的重視、關懷和期待。學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師及時而誠肯的評價,學生會感到自己被賞識、重視,他們就會愉快、積極,增強自信心。反之會使其情緒低落、被動、缺乏信心。即使他們做錯了,也不要全盤否定,不能諷刺、挖苦,而要就事論事,幫助他們分析錯誤原因,鼓勵他們想辦法戰勝困難。

    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條件,就是讓他們多獲得成功體驗。過多失敗體驗會使他們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發展特點和個性差異,提出適合其水平的任務和要求,確立適當目標,使其經過努力能夠實現。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善于創造機會讓學生體檢成功,肯定自己的能力,從而增強自信心。

    二、激發興趣,讓學生愛說英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樂”指的正是“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案,想方設法以新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用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喚起他們的學習注意,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中,真正成為一堂課的主人。心理學家布魯納強調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一個人力求接觸、研究和認識各種事物。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一般經歷好奇―求知―愛好―入迷的過程,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他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不會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甚至有時會廢寢忘食,因此,濃厚的興趣是催化劑,是開發學生智力、提高成績的關鍵。同時,教師的教學手段對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至關重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入,今天的英語教學已經不再像往日一樣,只是為了應付一張試卷的“啞巴英語”。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敢說英語、愛說英語,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和語感基礎。實踐證明:英語教師不僅要能說流利的英語,還要會唱歌、跳舞、繪畫、善于表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自如、恰當地運用,如背順口溜、講故事、唱歌、跳舞、畫畫、比賽、游戲、情景表演等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才能真正做到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點結合起來,學生才能被教學內容吸引而興奮起來。小學生學英語往往從興趣出發,若強行讓他們學英語,則反而會給他們更重的心理負擔,引起厭學情緒。因此,教師應該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與小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覺、舒心的課堂氛圍中學習,這樣才有助于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英語口語的提高。

    參考文獻:

    第9篇:小學生英語教學范文

    關鍵詞:學生體驗;小學英語;教學

    現代教學中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的深入,英語課堂作為教學的主打學科,對實際的應用能力也非常看重。小學的英語教學,需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是為以后英語學習打下基礎。英語不僅要會寫,還要會讀,著重于在英語應用能力上的培養才是教學關鍵所在。

    一、學生體驗式學習的意義

    據心理學家分析,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非常旺盛的階段,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較強。因此,在這個時期學習語言是最佳階段。可是這個階段的學生無法長時間保持注意力,也是教學的一大難點。開展以學生體驗為主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與教材知識相融合,加強記憶。

    學生體驗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從親身體驗中學習知識的過程。英語學習中,創造一個實際的環境,將教材知識還原到實際中,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親身的經歷中理解知識,發展學生的能力,挖掘潛能。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而現代的教學是以學生體驗為主,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

    例如,在英語教材中Holle一課教學時,如果只是教師在課堂上侃侃而談,根本無法讓學生直觀理解。某教師在教學生如何見面打招呼之時,會挑選幾個學生,讓他們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街上相遇之后,用英語來打招呼。通過不同學生,在不同情境下的打招呼,對內容進行重復,讓學生都對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習英語順口溜“name name ,what’s your name , Tom Tom, Tom is my name”之類的內容,學生朗朗上口,方便英語記憶。原來有很多學生在課程上完之后,還不知所以,可這樣體驗式的課程實施之后,基本上每個學生都對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與印象。

    二、英語教學以學生體驗為主的特點

    1.教學內容多元化

    傳統英語教學枯燥、乏味,讓學生失去學習樂趣與積極性。而以學生體驗為主的英語教學課堂卻是恰恰相反,不僅讓愛英語的學生更愛英語,很多原本不喜歡學習的學生,也能夠快速融入教學內容之中。讓學生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融入故事、表演、歌曲等內容,讓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加多元化。

    例如,教師在Look at me課程進行教學之時,先把一些基礎的知識點講述一下,讓學生能夠有一個較為基本的知識理解。可能這時還有很多學生對課堂知識一知半解,就采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在講與課堂知識相關的故事之時,也可以讓學生在旁邊表演,這樣讓整個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讓學生對英語課堂能夠培養起更多興趣。

    2.教學內容更具有交互性

    學生以體驗式為主的教學,可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更具有交互性。一個是學生與教學環境之間的交互,還有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互。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可以讓學生在知識上有一個體驗過程,更好的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習任務更加出色地完成。

    例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知識需要學習、灌輸,教師作為一個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占據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所得到的效果往往會優于傳統教學。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大膽地表演、表現自己。

    三、體驗教學的途徑

    1.設置情景

    小學英語的體驗式教學,情境如何設置至關重要。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正處于一個發育階段,學習口語不太理想。大多都還是依靠較為機械式的教學來進行,枯燥乏味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注意力無法集中。可以采用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從而致使學習效果能夠有極大的提升。

    例如,學生在學習Let’s paint課程之時,就可以先設置好情境,更好地融入教學氛圍之中。不同顏色的小兔子、玩具動物,或者是顏色各異的水果。將這些都設置成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將課程中所要學習的內容,融入故事之中,很快便可以讓學生對里面的內容掌握了。故事之后,也可以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對學生的口語訓練進行引導,試著讓學生用各種不同顏色的英語來回答。原本枯燥、煩悶的英語教學,變得有趣、活躍,以這樣的小故事方式,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記住知識內容,調動學習積極性。

    2.分組練習

    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以分組方式進行體驗式教學。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拓展交際能力。

    例如,設置一些對話,可以讓不同分組之間的學生,都能夠使用一些課程中的英語在特定的場景之中進行對話,在實踐中增強記憶能力。

    學生體驗為主的教學模式,就是以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為主,培養起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內容更具有優越性,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情景設置、故事融入、小游戲等教學方法中,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提升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曉春.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1.

    [2]張穎.讓學生體驗快樂的英語[J].新課程:小學,2011(12):37-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少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黄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欧美14videosex性欧美成人|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 日本成人在线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 在线观看成人网|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日韩黄a级成人毛片| 亚洲成人app|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成人无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国内外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97|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 成人免费无遮挡无码黄漫视频| 7777奇米四色成人眼影|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欧美成人精品大片免费流量|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