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學生教育重點范文

    小學生教育重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教育重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生教育重點

    第1篇:小學生教育重點范文

    [關鍵詞]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歷史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33-0037-02

    [作者簡介]袁英(1987―),女,黑龍江大慶人,本科,黑龍江省大慶市高新區學校教師,小教一級。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國學是一門內容包羅萬象的學科,萬物可用一理貫通。一個義理,既可以用于修身,亦可以用于治國,還可以用于處理人與天地萬物之間的關系,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現今,各地中小學紛紛打出“國學特色教育”的品牌,使經典國學教育進入課堂。《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到:“確保2014年秋季學期義務教育起始年級學生使用德育、語文、歷史新教材。”如此一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將在小學教育中占50%以上的比重,四書、五經等國學經典將重新進入學生的課本。對于學校來說,授課教師有一定的國學素養,校內有學習國學的氛圍,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開展國學教育才有初步的基礎。然而,自古“文史不分家”,經典誦讀與中國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先賢們用文字或謳歌、或鞭撻、或記錄、或幻想,留給我們的是豐富的情感重現和代代相傳警示恒言。作為教師,面對國學經典教材,首先看到的是文字,緊接著浮現在腦海中的是文字背后的含義。隨后便開始精心備課、制作課件。但是,做到這幾步并不意味著大功告成,也不意味著已經充分完成一堂國學課的準備過程,教師不可忽略對學生的歷史觀形成進行引導。

    歷史觀,是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和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促使少年兒童正確歷史觀的形成是國學誦讀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來看,他們缺乏從古典文學中瀝出歷史背景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查閱資料,挑選出學生易于接受的部分進行滲透。在教授國學知識的同時,將文字的背景用一個個生動活潑、振奮人心的歷史事實表現出來,可以讓學生隨著文字的律動體會到數千年前古人提筆時心中激蕩的情懷。

    以我校(黑龍江省大慶市高新區學校)國學教材《國韻書香》第五冊宋詞部分李煜的《烏夜啼》的教學為例,教師先布置學生查閱詞作者李煜的資料,同時教師也翻閱資料,把握住李煜人生中幾個重要拐點及事例,并且搜集其不同時期的詞作。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后,上課伊始,教師請學生欣賞李煜的另一首詞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的配樂朗誦,之后提問:“李煜在這首詞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懷?能不能從詞中找一個字來概括李煜此時的心境?”學生經過閱讀能夠準確把握住“愁”這一詞眼。此時,教師順勢繼續發問:“李煜作為南唐皇帝,為何會有這樣的愁思呢?在你們看來,皇帝應該有怎樣的情懷?”學生踴躍發言,將自己搜集的李煜生平的資料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匯報,學生在聽取其他同學的發言后完善了對李煜的了解。教師適時出示課件,將李煜不平凡的一生簡約而完整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一個作者簡介部分便交代了五代十國末期與宋朝建立的歷史背景,更交代了李煜由得意到失意直至階下囚,最后因賦詞而死的命運,這為學生的讀詞做了情感鋪墊。解決好歷史和人物背景后,教師再引領學生誦讀品味《烏夜啼》,此時,學生很容易入情入境,也極為自然地感受到詞中那份濃濃的悔恨與愁苦,學生的誦讀聲也隨之低沉起來。尤其讀到“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時,看到學生們微蹙眉頭、輕輕搖頭的樣子,筆者知道這節課不僅僅教會了學生欣賞詞作的韻律美,更讓詞作中包含的治亂興衰的感慨深入學生心靈,也使學生在熟讀成誦這首詞后得到一個重要的人生啟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為人生留下人為的遺憾。

    國學課堂與其他學科不同,需要教師引領和講解的地方頗多。教師在講授國學經典的過程中,要用引人入勝的語言和設問引領學生積極思考并樂于主動地品讀典籍。課堂是師生互動的平臺,因為不同年級的學生處在不同的認知階段,引領學生走進歷史的角度和側重點也應該是不同的,教師要由淺入深地設計自己的課堂語言。例如筆者在為一年級學生講解《弟子規》時,考慮到學生年幼,喜歡用豐富多彩的歷史小故事來理解文字,在“入則孝”部分,筆者分別講了“黃香溫席”“閔子騫留后母”“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冬則溫,夏則”“親憎我,孝方賢”“親所好,力為具”。而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成人后都在歷史上有所成就,芳名遠播。學生聽得非常入神,也紛紛表示要向先賢們學習,孝順父母。而為二年級學生講解《憫農(二首)》時,學生一臉疑惑地發問:“既然農田豐收了,為什么農夫還會餓死呢?”筆者深入淺出地給學生講解了古代封建社會統治階層對平民百姓的剝削壓迫,學生聽后都很震驚,也不禁對當時的農民伯伯產生憐憫之情。如果不給學生深入講解歷史背景,恐怕這個疑問會持續多年,是讓學生簡單背誦還是使其徹底理解?筆者選擇后者。三年級教材的宋詞部分接連收錄了李清照的四首詞作,分別是李清照人生中三個不同階段的真實寫照,學生先是讀詞,然后由筆者來發問:“這四首詞風格是否相同?”學生很快便發現詞風由明快到陰郁。筆者從詞風變化入手,講述了李清照一生的軌跡,學生聽后恍然大悟。“文學即人學”,“我筆寫我心”,李清照將一己之家的離散和國家興亡緊密聯系在一起,聽了這樣一節課,學生不僅誦讀了四首詞,也明白了為何“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四年級教材的宋詞部分――秦觀的《踏莎行?郴州旅社》則講述了一個文人被貶南下的痛楚心情,教學時要給學生簡要講解新舊黨爭使得秦觀接二連三慘遭貶謫的背景,讓學生更易于理解秦觀千年前凄苦憤懣的心情。五年級的教材中收錄了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備課前,筆者想到了陸游的另一首詩――《示兒》。學生對這首詩是非常了解的,每一個學生都知道陸游盼望“王師北定”的那一天,那么在陸游臨終前的十數年里,人們是怎樣期盼“王師”的呢?那種心情又是怎樣的呢?筆者引導學生從《示兒》的場景里倒退十幾年,品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學生通過熟悉的詩作展開思考,將已知的知識點和歷史背景作為基礎去理解新的詩作,一樣的心境、一樣的遺憾,教師雖然沒有過多的講解,學生反而仍將詩眼抓得非常準確。中、高年級的國學教學就應該這樣適時放手,用同類作品引導學生思維,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國學誦讀,教師不僅應該使學生有所積累、出口成誦,更應該使學生行舟于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古代先哲的經典不但能夠教會后人仁、義、禮、智、信,也能夠使后人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總之,我們的國學教育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啟蒙學生的歷史觀,使晦澀的古文立體生動起來。讓學生熱愛祖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是所有國學教育工作者的更高目標,也是國學進課堂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蕭滌非,等.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

    [2] 夏承燾,等.宋詞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第2篇:小學生教育重點范文

    關鍵詞:口語交際 心理特點 對癥訓練 表達能力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16

    口語交際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口語交際是人類運用語言進行社會交際的最基本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不僅是現代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學生發展的基本要求。這與學生的心理特點也有直接聯系。筆者在多年的語文口語教學中歸納出學生在口語交際中有如下心理特點。

    一、臨場發揮與應變性

    任何一次表達與交流都有特定的場合,涉及到時間、地點、對象、語言環境等條件,而且這些條件總是在不斷變化的。這就決定了說話人不僅僅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意思而“說話”,更要依靠臨場的發揮、機智的應變,根據現場需要和聽者的反應,臨時增加或刪減說話內容,變換說話的語氣等,只有這樣,才能使交際變得流利、得體。

    說到這兒有一個故事:某一年春節,村里舉行文娛活動。在一戲劇演出中,因主角疏忽,上臺時望了帶髯口,在表演中有包公捋胡這一動作,用手一捋,卻發現沒有髯口,這下可大發了。故事講到這兒,我就問學生,如果你是“包公”你該怎么辦?結果回答是五花八門。最后,我告訴學生,此時“包公”吼了一句:“王朝,馬漢,抬髯口來!”這雖是一個笑話,但聽到答案,都為這位主角的應變機智由衷嘆服。此刻,學生都深深地沉思起來。

    又如今夏“六一”那天,有四位學生發言。發言稿中都有“炎炎夏日,鮮花盛開”等類似的詞語,而天公不作美,偏偏下起了瀝瀝小雨。其他班的三位學生仍然照稿讀,只有我班的那位學生把句子改為了:“瀝瀝小雨,是大自然對我們的洗禮,此刻,我們的心,如同雨后清空,是那樣地明凈……”這樣一改,就顯得文境相符了。

    二、思維邏輯的敏捷性

    因為表達與交流都是兩人或多人面對面的口頭語言交流形式。既然是面對面的聽說情景,說話人總不能說說停停、停停說說,而要根據現場情況,連續不斷地把一件事或一個問題說完,以免造成時間空擋而冷場。這就要求說話人根據現場情況快速組織語言,從自己的記憶倉庫中搜尋并羅列出貼切的詞語,用較為通順完整的句子清晰而流暢并富有感情地表達出去。這就是常說的臨場應變能力,即說話與交流的敏捷性。

    如課文《晏子使楚》就很好地體現了口語交際的敏捷性。許多教師講這篇課文時都是從推理這個層面去講的,而我卻是從口語交際的機智善變這一角度去挖掘教材的。我設計了一定的問題和情景,讓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要求思考問題。由于學生已置身于某種情境之中,他們已經暫時變成了該情境中的某個角色,此時思考問題就必須與該情境的節奏相吻合,不能任意拖延時間。這樣,他們思考問題就會是主動的、積極的,因而也是敏捷的。課文學完之后,我又適時安排了一個小練習《打電話》。語言情境一:悅悅是一個冒失鬼,又是一個機靈鬼,他常常用機智巧妙的語言幫自己擺脫困境;語言情境二:小明是一個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學們常被他逗得開懷大笑。你和他們在電話中如何交流,請試一試。

    三、思維固有的習慣性

    由于受地域、年齡、生活圈子及一些固定模式的影響,學生在心里形成了一定的語言交際習慣,這些習慣如同心理學中所說的條件反射一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思維發散,有時會使交際顯得平淡、無趣,缺乏特色,這樣就不能很好地抓住聽者的“心”,導致交際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如講話稿中的一些固定語式,春天必是“春風吹拂,萬物復蘇”,夏天必是“炎炎烈日,鮮花盛開”,秋天必是“秋風送爽,收獲希望’等這一固有的引文模式,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開拓,有時,更使交際顯得缺少亮點,缺少色彩。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除了給學生創設多種多樣的口語交際情景,讓學生的個性與創造思維能力得到充分地發展外,還要有切實、精當的引導:一是努力調動學生的生活與語言積累,在此基礎上,根據情景的需要,適當提示、補充或指導學生搜集一些有關交際內容的材料;二是對語言規范、聽說習慣交際的方式與態度等進行精當指點。當然,要注意的是,口語交際教學著重的是能力培養,適度的口語交際知識傳授是必要的,教師在口語交際活動實踐中應給予學生提示、點撥、引導學生的語言表達、交際方式與情感態度,使學生受到正確的訓練,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體態語的恰當運用

    體態語指手勢、姿態、表情、動作等。如頭部語表情達意的方法一般有:點頭表示贊同,搖頭表示否定,低頭表示謙遜或憂慮,昂頭表示勇敢或高傲,后仰表示軟弱或失望,傾斜表示得意或愉悅,前突表示驚訝或逗趣,微傾表示觀察或思考。

    眼睛是會說話的。一個人心里想什么,只要看他的眼神就可知道。比如正視表示莊重,斜視表示輕蔑,仰視表示思索,俯視表示自信,側視表示羞澀,逼視表示命令,瞪視表示敵意,不停地打量表示挑釁,行注目禮表示尊敬,雙目大睜表示吃驚,眨個不停表示疑問,瞇成一線表示高興等。適當用體態語作為表情達意的輔助手段,能使說話更形象、生動,增加表達效果。

    良好的體態語可以樹立交際者良好的形象,增強交際者自身的魅力。有些學生不能專心傾聽他人說話,傾聽者不同表現就會有不同的效果。說話者除了淵博的知識外,舉手投足間的優雅、親切的面容、和藹的態度都是可以拉近相互間的距離,更好地溝通彼此的感情,使口語交際達到良好的效果。

    五、運用語音表情達意

    語音是口語交際的外在體現,表達與交流要借助它來表述。正確的發音、清晰的吐字、適度的語速、一口標準而富有感情的普通話,更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豐富地表達出來。當然,根據口語交際的對象、場所等,適度運用方言,也可更好地體現口語交際的親切感。

    第3篇:小學生教育重點范文

    關鍵詞:中小學學生;心理衛生保健;教育;要點

    中小學生,作為社會人群中尚未成年的較為特殊的群體,其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中小學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直接影響到國家的人才建設和未來的發展,因此,對中小學學生的心理衛生保健教育中的關鍵點進行探討,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我國的中小學的學生心理衛生保健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小學學生心理衛生保健教育的特點以及重要性

    中小學學生在我國的法律中大多數還處于未成年人,他們不管是從心理還是從生理上來講,都還處于一個尚未成熟的階段,而且大多數的中小學學生都有一個青春期,其由生理變化引起的心理變化很可能引起他們心理的波動,因此,對中小學學生的心理衛生健康教育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要針對其特點來進行輔導。

    當前社會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新事物層出不窮,面對紛繁變化的現代社會,對中小學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衛生保健教育,是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時對中小學學生的心理衛生保健教育進行加強和及時引導,可以為中小學學生在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和樹立上起到應有的積極引導作用,有效防止中小學學生在面對復雜的社會活動產生不良的心理以及不良的社會行為。

    二、我國當前中小學學生心理衛生保健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及表現

    (一)適應不良行為

    中小學學生由于升學原因或者是分班等原因,會容易出現適應新環境的問題,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要經歷從幼兒園直接進入小學接受正規的教育階段,面對的是新的教學環境和新的教學模式,不但是環境的轉變,教學方式和教學要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雖然已經適應了學校的系統教育的方式和環境,但是面對從小學升入初中或者是初中升入高中,要面對與新的同學和老師進行相處,這對于正處于青春期敏感的他們來說,也很不容易。中小學學生的適應不良行為,一般會出現在性格較為內向且自卑的學生當中,他們適應社會和適應學校的能力較差,容易產生逃避和厭學的情緒。

    (二)怪癖行為

    中小學學生的怪癖行為往往是因為他們對外界的新興事物充滿了好奇而產生的一種行為,比如抽煙酗酒等。抽煙可能是中小學學生受到社會上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的影響,覺得抽煙是一種成熟的表現,也可能是中小學學生特有的一種叛逆心理,越是家長和老師禁止的事情就越要去嘗試,因此,在中小學學生中,特別是男生,抽煙的現象較為明顯。而酗酒厭食這些行為也在中小學學生中的怪癖行為表現較為明顯。中小學學生酗酒主要原因是中小學生學生的獨立意識的萌發,他們想要通過一種方式來展示自己已經有獨立的決定權,但是由于其心理尚未成熟,一旦被不好的環境或者是思想誤導,就會產生這種不良的行為習慣。

    (三)青春期問題

    中小學學生的青春期問題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早戀以及叛逆等行為。處在青春期的中小學學生對異性有一種需要得到其關注的需求,他們愿意與異性同學或者朋友分享以及得到其關注,這種愿望和需求本應該是正常的心理,但是如果在處理中缺乏正確的健康的交往方式,就很可能對雙方都產生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心理波動比較大的青春期,中小學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較弱,很容易在跟異往的過程中產生偏離,從而導致中小學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

    三、對中小學學生心理衛生保健教育的建議

    (一)通過開展活動,及時引導疏解學生的緊張自卑情緒

    不適應行為主要集中體現在中小學學生的升學或者是轉學時期,學生在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就容易產生厭學以及跟不上課堂進度等問題。針對中小學學生的這些不適應行為,作為教育的實踐者,學校可以在新學期開展多種活動,鼓勵學生通過活動來認識班級中的同學,并通過拔河或者是其他需要團結和凝聚力的活動來增強班級與班級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和團結合作的關系,這樣不僅能夠消除學生在陌生環境中的緊張感,還能夠在活動中加強學生對學校對班級以及對同學的認識和了解,從而能夠更加快速地融入到新的環境中,及時改善不適應行為。

    (二)加大社會家庭以及學校教育的力度,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

    針對中小學學生特有的怪癖行為,可以通過社會在宣傳戒煙以及煙酒的危害方面多做宣傳和報道,使中小學學生能夠感受到抽煙以及酗酒對自身的危害和不良影響。而作為中小學教育中的最直接影響因素和環境之一的家庭,在針對中小學學生的怪癖行為時,也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對其進行及時的引導。例如,家長可以以身作則,在家庭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孩子面前少抽煙或者不抽煙,少喝酒或者不喝酒,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學校針對中小學學生特有的怪癖行為,應該要及時與家長以及班級老師積極配合,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

    (三)針對青春期問題利用專題講座等形式,對中小學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針對中小學學生特有的青春期問題,社會和學校應該舉辦一些針對青春期問題的專業性講座,請中小學的家長和學生參加,并現場請心理衛生保健專家為中小學學生的家長和學生解答關于青春期常見的問題,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青春期心理衛生保健輔導,指導學生積極面對青春期所面臨的困惑和問題。

    四、結語

    對中小學學生的心理衛生保健中常見的問題進行探討,并針對問題進行有效的方式方法研究和探討,對于中小學生的心理衛生保健教育的提高和加強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4篇:小學生教育重點范文

    1.活動熱情度較高與學習積極性偏低并存。獨立學院的學費標準決定了其大部分學生家庭經濟條件優越,他們從小普遍接受良好的特色技能訓練,特長明顯,如鋼琴、書畫、舞蹈和體育特長等,獨立院校中多才多藝的學生比普通高校多。在大學生活中他們渴望表現自己,渴望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因此熱衷于參與并策劃開展各類校園文化活動。但由于獨立院校屬于第三批本科層次,招生分數線遠低于學校本部的招生分數線,學生的基礎知識較為薄弱,而獨立院校作為本科院校的學習要求并沒降低,因此學習任務繁重,讓學生感到壓力大,中學生活跨越到大學生活面臨的學習環境變化讓學生感到不適應,報讀獨立院校是不少學生因高考成績不理想而做出的無奈選擇,對學校對專業并不是發自內心地認可等等諸多因素使獨立院校的學生學習熱情不夠高。有的學生經常遲到、早退、曠課;有的學生迫于規章制度的要求,人在教室卻無心聽課;有的學生沒有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僅僅是為了獲取一紙文憑。

    2.個性張揚與團隊意識偏弱并存。獨立院校的學生有不少在家庭中備受寵愛,是家中的“小太陽”、“小月亮”,學生有自我意識較強、個性相對張揚、自尊心較強,但團隊意識薄弱等特點。部分學生不自覺接受學校的日常管理,他們常常認為學校管理令自己不自由;部分同學不主動履行義務,比如不愿意主動打掃宿舍衛生,不積極參與自己不敢興趣的班級活動等;部分學生做事前先考慮對自己是否有好處,如有好處才去做,帶有較濃的功利性色彩;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有的學生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排他性較為嚴重。作為輔導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宿舍同學之間的矛盾需要調解,可矛盾的起因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只因雙方溝通不夠或方法不當,互不相讓,矛盾愈演愈烈最終關系僵化。這些表明獨立學院學生思想不夠成熟,個性過于張揚,自我中心明顯,團隊意識較弱。

    3.實踐能力較強與抗挫能力較弱并存。獨立院校的學生思想活躍,積極參與各項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活動,活動中他們敢想敢干,容易取得較好的活動成績,說明他們有較強的活動能力和實踐能力。但一旦在實踐中受到挫折,比如學習上或活動中遇到困難,情感上出現挫折,學習、生活、紀律或工作上被老師批評,他們多數會表現得無所適從或一蹶不振,處于彷徨和失望甚至痛苦之中。同時,近幾年學生基本是90后獨生子女,從小在“溫室”中長大,因此他們生活自理能力不強,抗挫能力較差,一旦遇到困難便會產生畏難情緒,如不及時糾正將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如嫉妒、怨恨、自閉、抑郁癥等,嚴重的甚至產生自殺等極端現象。

    4.參與意識較強與自律能力較弱并存。進入大學后,面對相對獨立和自由的校園環境,獨立院校學生的成人感迅速加強,并且迫切展示自己的個性和能力。因此參與各種活動的意識較強,相對于學校本部的學生而言,獨立院校的學生有更強烈的自主意識,對校園活動的參與度與熱情度較高。但由于家庭環境相對優越,家庭也對其相對寵愛和放任,學生成長過程沒有形成良好的自我約束的習慣,他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和誘惑,如沉溺于網絡游戲或玩樂等而不能自我約束,不能持之以恒保持努力和斗志。相當部分學生遵守規章制度和紀律的自律性較差,無視學校的規章制度,對學校的管理有著抵觸情緒。

    5.優越感與自卑心理并存。獨立院校的學生中相當部分因其家庭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的優越性而有更多的優越感,同時因為自身見識多、閱歷廣、活動能力較強而比一般同學有較多的優越感。但因為高考的失利,同齡人的優異讓他們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現實和理想的差異讓他們的優越感沒能充分體現出來,反而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相當部分學生反而會陷于壓抑、自卑和失落之中。雖然家庭的優越可以與別人攀比,但家庭的優越并不能彌補現實的狀況,加上社會對獨立院校的一些偏見給學生帶來的壓力使他們對學校產生不滿,但又無力改變現狀,因而產生一定的自卑心理。

    二、獨立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側重點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學生工作中的重心,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決定學生工作的成效,同時影響著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工作,關系到能否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獨立院校應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抓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和科學的思想方法,提高大學生政治覺悟。針對獨立院校“高層次實用型”人才的發展要求,結合前述的獨立院校學生成長規律并由此形成的思想現狀和特點,獨立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側重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學風教育,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良好的學風建設,是提高獨立院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條件,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途徑。針對獨立院校學生學習積極性偏低的特點,引導學生努力學習,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成了獨立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教師的水平和責任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學校應聘請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教師任教,確保教育教學質量;加強教學管理,針對獨立院校學生的實際制定計劃,并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循序漸進,增強學生階梯性的成功感;多開展學科競賽、校園科技活動、專業知識講座等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設立各種綜合類、單科類獎學金,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體驗成功感,從而強化其對學習意義的認識;鼓勵學生參加計算機等級證書、英語四六級證書和各種專業技能證書,多渠道、多途徑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立完善的考勤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以制度引導學生勤奮學習,克服懶惰習慣和畏難情緒,讓學生在快樂中成就自我。

    2.強化集體主義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集體主義是我國道德建設的原則,確立集體主義思想是國家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在當今求職中“,是否具備團隊合作意識”已成為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重要指標。人是社會的,社會性的人要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把集體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能更有效地實現個人利益,把自己融入集體中才可能最大限度實現自身的價值。針對獨立院校學生團隊意識較為薄弱的特點,應有針對性地、多渠道地對他們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中應強化集體主義思想的理論體系的教育,讓學生認可集體主義道德原則;讓學生理性認知集體主義思想,增強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同時,鼓勵學生參與班級、學生社團等集體活動,如團體知識競賽,拔河比賽、合唱比賽,辯論賽等群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快樂,并讓學生感受集體活動中互幫互助、互相促進的意義,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團隊意識的成長。

    3.加強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直面挫折的勇氣。相當部分獨立院校的學生在溫室中長大,良好的家庭環境使其進入大學前生活在無憂無慮中,有什么困難依賴父母解決,少有挫折和失敗的感受。大學開始了獨立的生活,開始要獨自面對一些問題,由于經驗不足,能力有限,方法不當等原因,自然就會要面對困難、挫折甚至失敗。這些沒有經歷過挫折和失敗感受的學生,挫折能力弱,一旦遇到挫折,將難以承受并容易產生輕言放棄、自暴自棄、懷疑自我等情緒,有的還因此產生種種心理障礙。因此,有必要加強學生的挫折教育。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讓學生了解挫折和失敗是主觀認識客觀不足、理想和現實沖突、能力與期望矛盾的必然結果,從而弱化學生面對挫折產生的不良情緒;同時要開展勵志教育,邀請在逆境中奮起的社會名流、校友來校介紹他們戰勝困難、克服挫折的人生奮斗史,激發學生戰勝挫折、創造絢麗人生的志氣;還可以通過評選校園奮進之星,用身邊同學的事例鼓勵他們,讓他們認識到挫折是人生常態,戰勝挫折是人生應有的姿態。

    4.經常開展自律教育活動,提高學生自我約束的能力。自律,即自覺用規范約束自己。大學生要成長為合格人才,必須善于自律。良好的道德修養源于自律,因為道德修養源于人的自覺行為而不是他律行為。近年來,獨立院校的不少學生沉迷網絡,上課遲到、早退、曠課,考試作弊等違紀現象經常出現。這些并不是大學生認識不到它的害處和錯誤,而是因為大學生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能力,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因此開展自律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自我約束的能力成為學校思想教育的迫切任務,學校學生思想教育部門應開展如“大學生時代使命”“、大學生人生責任”、“如何讓自我真正成長”等班、團討論會,讓學生在討論中提高認識;在日常的管理中,可采取“制度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對經常曠課、屢教不改、破壞教學秩序的同學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處理,同時為學生配置行為導師,幫助他們啟迪人生,監督他們形成自律習慣;對性格剛烈、脾氣暴躁、自控力弱、自律意識差的同學,除了嚴格的紀律約束外,還應積極與他們溝通,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改變不良行為。此外,應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規格的要求,讓學生認識到沒有自我約束力的人是不受歡迎,無法立足社會的,從而強化他們的自我約束力。

    5.開展自我評價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認識自我、正確評價自我的能力。獨立學院的學生中部分學生因家庭社會條件優越而充滿優越感,并表現出自以為是,自負輕狂、目空一切的特點;另有部分學生因為進入獨立院校學習而感覺自己比本部的學生要低人一等。這說明獨立院校學生優越感和自卑感并存,并導致他們在自我評價中失之客觀,自我評價能力不足。因此有必要在學生中開展自我評價教育活動。首先,要讓他們學會辯證的方法,既看到優勢,也明白不足。要看到家庭條件優越、人際關系廣泛、自身特長突出、就業競爭中容易獲勝等優勢,同時也要教育學生不能因此而盲目自負,因為智慧和能力不可能從父輩繼承,必須靠自身努力才能獲得,只有讓知識和才能充實自身,才能讓自己變成真正的優越。其次,以獨立院校學生在與本部學生競爭中獲勝并成功考研究生、公務員或在畢業后工作和創業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典型案例教育學生,讓學生認識到只要努力,獨立院校也能成才,也能超越本部的同學。要讓學生明白,進入大學后進行專業性的學習,大家都進行了一次空杯歸零,高考成績自進入大學后就已完成了其使命,大學的輝煌靠入學后的努力去創造而不是靠高考成績去創造,只要努力每個同學都可以創造輝煌。

    三、結語

    第5篇:小學生教育重點范文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2)05-0036-0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送審稿)指出“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英語課程提倡采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我國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和教育是一個東西,而不是兩個東西。‘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學法。”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先進理念和教育專家的觀點為中小學英語教學指明了方向。廣大中小學英語教師努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和氛圍,積極嘗試和踐行生活化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無疑,生活化教學是中小學英語教學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為了更好地落實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筆者就實施生活化教學提幾點參考性建議。

    一、力求創設“模擬性”“仿真性”的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情景,但不必奢求“全真性”

    談到中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有的教師往往會片面追求真實的生活化教學。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主要是用母語進行交流和溝通。在我國的中小學教學課程設置中,英語是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課程。我國的中小學學生之所以不易學好英語,難以做到學以致用, 尤其難以做到在真實的現實生活中得體自如地使用英語,主要原因恐怕就在于現實生活中學生缺乏或根本沒有真實的運用英語的生活情景和場景。例如,在“購物(shopping)、看病(seeing a doctor)、問路(asking the way)、在飯店就餐(eating in a restaurant)、預定房間(booking a room)”等環境中,中國人在本土內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溝通的現實情景和必要性幾乎是不存在的。有的教師為了追求“全真性”的生活化教學,就領著學生到實地進行英語教學活動。這樣做,雖然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其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通過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最好設置“仿真”“模擬”的情景實施英語生活化教學。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上或課外活動中開展一些趣味性較強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模仿活動。例如,學生在學習“shopping”相關內容時,教師可與學生一起先營造出超市或各種商店的氛圍:在教室門口、窗戶或黑板等顯眼處貼上supermarket,shop(store), bookshop, food shop,shoe shop, fruit shop,Mcdonald's, KFC等標志,在書桌上擺放好所需的商品道具(圖片、照片、模型等,在成本較低的情況下也可是實物),教師還可穿戴服務員服裝。這種仿真的模擬情景不僅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并且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和使用英語進行購物的新鮮感、強烈的躍躍欲試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師生置身于模擬的接近實際生活的購物情景中,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掌握和使用有關“購物”的英語單詞、詞組和句型。下面是起始階段初級英語有關購物的一段對話。

    A: May / Can I help you?

    B: Yes, please. I’m hungry. I want (to buy) a cake.

    A: OK. Here you are!

    B: How much (for it / How much is it)?

    A: Two yuan.

    B: I’ll take it. (Here is the money.) Thank you!

    A: You’re welcome.

    教學活動完成后,教師在學生進行充分機械操練后并已經熟練掌握所學語言的基礎上,讓學生在模擬情景中充分運用已學過的英語知識(詞匯、語法和交際語)進行“購物”活動。這種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不僅有助于教師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更有利于學生快捷地實現學習目標,而且還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

    二、按照適時性、適宜性的要求調整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所在地區的教學實際需要、學生現有水平、課時安排等,可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補充和刪減。……對教材中的部分內容和活動進行替換。根據學生周圍的現實生活對教材編排順序作適當的調整。”

    一般來說,各類教材的內容都具有一定的適時性,但是由于各地方、學校在課時設置、教學進度、學生情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有的差異還相當大,比如,鄉鎮和農村的小學課程設置有的為每周兩課時80分鐘,有的為三課時,而一些條件好的小學則每周4~5課時),因此,教師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適宜地調整教學內容,尤其是涉及到季節、天氣、節日以及與這些內容相關的活動(如冬季的skating,夏季的swimming,春秋季節的flying kites)等內容。例如,在學習 “Happy New Year”和“Merry Christmas”時,教師可特意將此內容分別安排在“元旦”和“圣誕節”進行教學(可精心布置教室),教學生學唱歌曲“Happy New Year”、圣誕歌曲“Jingle Bell(鈴兒響叮當)”,再組織一些交往、慶祝活動及模擬表演。學生在逼真的語境中快快樂樂地完成英語學習任務,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三、關注教學內容的文化性和地域性

    大多數教材中都會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生活內容。我們知道,中西方文化生活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異。中小學英語教材中主要涉及到的中西方文化生活內容有節日、飲食、習慣等方面。為了使中小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就學習內容產生較強的親切感和共鳴,教師在教學教材中出現的西方節日時可適時、適當、適度、選擇性地補充及對比一些不同的中西方傳統節日。如中國的節日:the Spring Festival(春節),Mid-Autuman Day(中秋節),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節),Teachers’ Day(教師節)。西方節日Valentine’s Day(情人節), Easter(復活節), April’s Day(愚人節), Mother’s Day, Father’s Day, 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 Christmas Day等。教師還可順便提及中西方有關節日互送禮品和對待禮品的不同方式:西方人士在接到禮物時,一般都當面打開看禮品、稱贊一番并欣然道謝;而中國人接受禮物時一般不會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在學習Christmas時,教師引導學生探討西方“圣誕節”與中國的“春節(the Spring Festival)”之異同。在涉及到中西方飲食文化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探討一些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比如,在進餐工具的使用上,西方人用刀叉(knife and chork),中國人用筷子(chopsticks)。在教學西方食品名稱時,教師可選擇性地適當介紹一些中國常見食品的英語表達方式:“Peking Duck(北京)烤鴨, pot sticker鍋貼,wonton(wonton dumpling) 餛飩,tofu豆腐(也使用意譯詞bean curd/cheese),mantou饅頭,yuanxiao元宵,tangtuan湯團”等。為了增強生活化教學的意境和情趣,使生活化教學更生動活潑,教師還可擇機選擇性地用英語呈現一些中國的習語:“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bread and water (粗茶淡飯),hot potato(燙手山芋),a storm in a teacup(小題大做),pie in the sky (天上掉餡餅),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天一個蘋果,醫生遠離我),Some prefer turnips and others pears.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等。

    四、注意生活化作業的真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避免“假性”的生活化作業

    第6篇:小學生教育重點范文

    關鍵詞:小學體育;運動鍛煉;健康成長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體育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體育的實力,也見證了中國健兒團結、公平競爭的奧運精神。然而,關于“金牌數量的激增與國民體質下降的反差”的討論成為社會輿論所關注的焦點。事實證明,我國體育事業中個體和大眾的脫節。我國偉大思想家梁啟超先生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因此體育事業的崛起與發展還是得“從娃娃抓起”。

    一、了解學生的興趣、習慣、性格和體質

    召集學生一起參與考察調研,通過讓學生作答試卷的方式,初步了解學生的興趣等。然后通過簡單的體育訓練,對學生的體質和運動水平做登記。

    二、從總體發展和個體提高的角度進行體育鍛煉

    1.推動大多數學生的體育鍛煉,開設全體學生體育課程

    開設基礎訓練課程,對全體學生進行整體教學。比如,全員學習青少年廣播體操,組織學生在固定時間做廣播體操、晨跑,并開展廣泛的體育運動,讓青少年學生培養廣泛的運動興趣,從而使學生熱衷于體育運動。

    2.從個體的角度量化運動強度

    在兼顧大多數學生的興趣上,學校也要照顧個別差異。根據個體的客觀條件,在運動強度上進行增減。對于體質弱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參與團體活動,比如,在籃球賽或者足球賽上做拉拉隊成員。減少運動強度,提高參與度,讓學生在運動中培養團體協作力。

    學校教育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要做到強身健體,還要做到養心育人。體育教育要避免功利主義的體育鍛煉,在學校教育中要確保德育、智育、美育與體育的共同發展。我們應該利用學校教育的整體性、系統性特征進行教學,通過運動競賽、訓練和文化學習結合,讓更多的小學生得到好的體育鍛煉,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第7篇:小學生教育重點范文

    關鍵詞:個性特長 提高素質 課堂教學

    隨著新課程的進一步深入,經過幾年的英語課題教學實踐,筆者對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有了新的認識。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及近一年來對研究對象的觀察和研究簡單介紹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內向生的性格特長的培養

    我班的張成同學是位性格內向的學生,平時很少與人交談,更不用說上課主動發言了。但該生目前的英語成績尚可。作為一名從教十幾年的英語教師,我深深知道這種性格對其將來英語學習的影響和阻礙。于是,我便利用課余時間找其談心,了解他上課不舉手發言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不自信,怕自己發音不準被別人笑話。針對他的這種心理,我及時地告訴他不要害怕犯錯誤,人人都會犯錯,這很正常。英語課堂上犯一些語音或語法上的錯誤對于犯錯者或其他同學甚至教師都是好事。通過教師或同學的及時糾正,可以避免今后再犯類似錯誤;有時也可以提醒教師,這是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在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我還告訴他,“膽大、心細、臉皮厚”是學好英的必備素質。聽完這番話,他如釋重負。在隨后的課堂發言中他也慢慢地舉起了手,但還不夠主動。每次他發言,我都會設法找到其閃光點,給予當眾表揚。逐漸地,我發現他的自信心也增強了。緊接著,我又多次利用作業批語對其進行鼓勵和表揚。如有一次他的作業書寫很漂亮,但出現了一處語法錯誤。我寫了這樣的評語:“What beautiful handwriting, but it’s much better to be more careful next time! I believe you can do it!”每次當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我都會鼓勵他:“Never give in, never give up! You are No.1 in my heart!”有時他也會在作業本中夾上紙條寫上他的一些心里話,我都會及時予以回復,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去引導他、鼓勵他。現在他不僅英語成績在年級名列前茅,人也變得更加活潑開朗。上課發言積極踴躍,有時還能適時地指出教師的一些語言上的失誤。

    二、外向生的性格特長的定位

    劉小捷同學是位活潑開朗,能歌善舞的小姑娘,對語言的獨特領悟能力使她經常能說出或寫出一些“驚人”的句子,讓教師和同學對她刮目相看。然而,通過幾次測試,我發現她的得分并不理想,而且經常犯一些十分簡單的低級錯誤;而那些有難度的、需要靈活運用的題目,她的得分卻很高。這說明她在學習過程中忽略了基礎知識,而把眼光放在了拿下難題、偏題上。“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知識猶如大樓的地基,如果不夯牢固,今后的學習中一定會阻礙重重的。我還發現該生的學習比較情緒化,成績也隨情緒的變化而變化。對此,我為其提出了幾條建議:1.認清基礎知識的掌握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2.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3.養成做完作業檢查的良好習慣。在日常學習中我隨時監督,發現上述毛病就及時給予提醒,幾次犯同樣的錯誤要給予一定的懲罰,甚至結合適當的“棍棒”教育。但在課堂教學中,我仍鼓勵她積極發言,并允許其在回答問題時犯錯。另外,我還多次為其提供機會,讓她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唱歌才能。如今,她是我的忠實“粉絲”,不僅對我的要求能百分百完成,而且還為自己制定了更高的學習目標,成績也日益飆升,成為了一名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三、因人而教,貴在得法

    學生的性格可以分為三類:內向、外向或兩者兼有。而大部分學生屬于第三種。為了弄清自己的教育研究對象屬于哪一種性格特點,我們特地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學生屬于內外向兼而有之的性格特點。這就要求教育者能選擇恰當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學生中總有一部分人學習沒有目標,終日碌碌無為。我班的嚴迪康同學就屬于這樣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我介紹他讀了劉墉的詩《超越自我》:“你可以一輩子都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它使你總往高處爬,它使你總有個奮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讀完之后讓其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寫出自己的感想。他的感想寫得很真誠,似乎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過好景不長,很快他就把自己的目標拋在了腦后,因為他經受不起“玩”的誘惑。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籃球迷。于是,我又利用寫作業評語的機會送給他一首小詩:“有人成天玩,總說有明天。時間不等人,悄悄溜指間。青春多努力,換來心頭甜。”通過我的及時提醒,他終于明白學習光靠制定計劃是不夠的。每一個目標的實現都需要投入精力,需要舍棄一些自我和犧牲一些享樂時間,這是我們要達到目標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此后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沒有放松對他的監督,并在教學有關體育和運動話題時,讓其根據平時收集的著名籃球運動員的海報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最喜歡的運動員。由于所選話題是他最感興趣的,所以說起來很輕松,講解得十分精彩,博得同學們的陣陣掌聲。這更增強了他的自信心,對英語的學習熱情也提高了。終于,“有心人,天不負”,現在,他基本上已養成了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性格特長與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是相輔相成的。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選用適合學生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個性特點。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認知情況是我們教師有效開展教學的前提,我們一定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開展教學。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成為學生喜歡的事,改變以往學生厭學的教學狀態,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當然,面對全班學生,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學設計也不可能適合所有學生的口味,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設計前多下工夫了解學生。這樣在教學時我們才能做出有效的引導。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英語周報.教師版.

    [3]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8(10).

    第8篇:小學生教育重點范文

    《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啟蒙讀物和《論語》等國學經典,作為文化符號和傳統文化價值系統,在當今時代的認識和取舍,筆者認為至少應該從幾方面加以思考。

    一、 對于經典文本的閱讀和詮釋是否需要完整性

    《道德經·二章》有云:“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1]這說明“美”和“善”是一種規定,按照老子的辯證法思想,“惡”和“不善”是反規定的,因此它作為“美”和“善”的對立面而向其普遍規定性發出挑戰。人們知道“美”、“善”與“惡”、“不善”都不具備完整性,都處于相對之中。這樣的省思會告訴我們:只知道“美”與“善”的人性其實并沒了解到真正完整的人性。“惡”和“不善”站在另一面,令人時時感到是生命“美”和“善”真正的鏡鑒。這至少有兩方面蘊涵:一則“美”、“善”與“惡”、“不善”皆因對方的存在而存在,所謂相輔相成;二則通過對“惡”、“不善”的探詢和致思,考察“美”、“善”的習慣性審美判斷的落空,進而開拓人們更加廣泛的認知空間和審美視野。回到傳統文化的經典文本世界,“精華”和“糟粕”對應了《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文本中的“美”、“善”和“惡”、“不善”,我們應該給出的方法是:為學生提供有美丑和善惡的完整世界,并且通過教師的批評性闡釋引導學生理解,最終經由學生自己的人生經驗進行解讀和給出評斷,而且這才是學生真正的自主性學習和創造性理解。因為,對于任何事物的認識理解均須經理性的探尋而得到,而不是人云亦云,毫無己見。從這一角度看,刪節經典文本的做法確實不妥,不僅是對歷史和傳統經典文本的不尊重,更是忽略了教師對學生辨識能力的充分訓練。

    二、 傳統經典文本在當下語境如何實現“現代轉換”

    第9篇:小學生教育重點范文

    關鍵詞:原聲電影;視聽說;教學;妙用

    英語視聽說課程是一門綜合語言技能課。其特點在于輸入手段的多樣性,即通過運用現代化電教設備,借助視聽媒體、融“視”、“聽”、“說”三位為一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提高學生對語言真實度較高的各類視聽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通過視聽說的結合,以直觀畫面和情節內容開展有針對性的口語訓練,提高學生的聽說技能,以及通過介紹英美風俗和文化特色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因此,在英語視聽說的教學過程中,原聲電影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做任何事情時,“過”和“不及”都是不

    好的。如何將原聲電影利用得恰到好處,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呢?

    1影片資料的選取是關鍵

    英語影視作品的選取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數量龐大的英語影視作品中挑選出優秀的、適合學生英語水平的影片是將英語影視作品應用于英語聽力“零課時”教學成功的關鍵。如果不加選擇地觀看英語影視作品,不但達不到學習的目的。反而會導致不良的后果。教師選片時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①根據

    學生的實際聽力能力進行挑選;②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挑選;③根據我國的道德規范進行挑選。影片中語言的難度不宜過大,情節不宜太復雜。并且,教師一定要清楚,看電影不是上課的目的,它只是一種輔助手段,是給學生提供一個語言環境和平臺,從而達到提高聽

    力水平,鍛煉口語的目的。

    2用電影進行教學的過程是主體

    選擇了合適的影片,如何設計整個教學過程,以實現整個教學目的呢?以影片Titanic為例,教學過程可分為以下幾步:

    2.1做好課前準備

    在放映影片之前一定要告訴學生:看懂原版電影并不意味著一點一滴完全看懂。只要理解了故事情節,領悟了其中的幽默之處,能完成教師安排的大部分學習活動,就很成功了。提醒學生注意影片中的典型人物如何使用語言,以及他們如何運用語言體現他們的個性特征。因此,看電影之前可先給學生一個話題:Do you think what is true love? 然后引出電影的主人公:杰克和羅絲的愛情。

    2.2層層深入,采用多種練習形式

    教師在讓學生欣賞電影畫面的同時,一定要巧妙地設計練習,可通過問答、討論、復述、表演等一系列訓練活動,提高英語聽說水平。整個電影長達3h,不可能整個課堂都看電影,這樣就太“過”了。因此,教師要選擇截取合適的片段,給學生看,并加以適當的練習。體現主人公之間經典愛情的片段是杰克跟羅絲告別的那一段,這段對話體現了兩人之間的真摯愛情。因此,可以選出來給學生看,大概10min左右。第一遍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影片當中,跟主人公同喜同悲。然后把事先準備好的練習發給學生,看完第二遍之后,請學生完成一些聽力練習,即完成單詞和句子的填寫。這是最基本的對影片直觀理解后的機械練習,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還應設計一些能力拓寬性練習。比如可以設計一些理解題:

    (1)What are those people on the lifeboats trying to do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ie clip?

    A、They are trying to tie all the lifeboats together lest one might lose touch with another.

    B、They are making more room for the other survivors.

    C、They are trying to move all the women into one boat.

    D、They are preparing to leave to meet the rescue ship.

    (2)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 movie clip?

    A、Jack is very confident that the lifeboats will come back to save them.

    B、Jack believes that the White Star Line should be

    轉貼于 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

    C、Rose actually says farewell to Jack when she says“I love you”to him.

    D、Jack cannot survive without Rose's promise.

    2.3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通過一些聽力和理解題目的練習,學生對影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因此,這時候就可以進行自由討論,以檢測學生對影片信息捕捉的敏捷性,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可通過以下練習完成。

    Choose the adjectives which can best describe Jack's character from the words listed below according to the movie clip you have just watched, and give your reasons.

    A、courageousB、generous C、humorous

    D、considerateE、emotionalF、optimistic

    這部分練習的答案是開放式的,學生不僅可以增加詞匯量,還可以利用影片中的信息,各抒己見,在提高應變能力的同時加強對學生適當的教育,從而加深對愛情的理解,以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4角色扮演

    做完了一些理解性的練習之后,老師可以適當地給學生一些活動的空間,給他們提供一個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個過程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并且能夠培養語感,有效地利用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最主要是利用標準的英語進行對話,惟妙惟肖地模仿英文電影中的角色,讓人有猶如身臨其境之感,對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Titanic電影教學的最后環節,讓學生2人一組,表演電影中的場景。學生可以借鑒電影中的對白,也可以自主組織語言,將片中兩人生離死別的場面演繹出來,更讓人體會到生命的可貴,愛情的高尚。

    3正確引導學生,加強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市面上和網上的很多英語影視作品大部分配有中文字幕。學生不知不覺就會被劇情所吸引而

    去看字幕,很容易就放棄了捕捉英語對白的自覺性,從而失去了通過觀看英語影視作品的手段來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的目的。在不知不覺中也忽略了英語的學習。所以,要盡量觀看原聲影視作品來達到學習的目的。英語影視作品不同于其他學習材料。它們具有豐富的故事情節,十分吸引人。如果學生缺乏自我控制力,很容易就會陷入影視作品的海洋中,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卻走向反面。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候,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做好提醒、監督的工作。

    4結 語

    關于通過看英語影視劇能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勿庸置疑。利用真實的視聽材料,如原版電影安排教學活動,不僅能給學生提供機會接觸不同語言環境中英語為本族語的語言材料,而且也真實地呈現了異族文化,幫助學生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整個學習過程由此變得生動有趣,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當然,這樣的教學對任課教師是一種挑戰。為了安排學習活動,教師要花大量的時間反復觀看原片,有時還要查閱有關資料、向外籍教師請教。但這樣的教學對教師的本身業務水平也是一種促進和提高。所以,對于擔任視聽說教學的老師應該結合教學實際,因材施教,巧妙利用原聲電影,讓課堂充滿趣味性,獲得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胡文仲.英語的教與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2 陸 瑛.信息差填補與圖式激活的關聯及教學策略選擇.外語教學,2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成人免费视频69|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成人一级黄色大片|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午夜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高清手机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一级人片|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app|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天天摸天天碰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成人短视频完整版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一级片| 毛片基地看看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教育视频在线观看|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18成人片黄网站www| 国产成人av乱码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 成人a毛片视频免费看|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综合乱码精品成人网| 成人毛片100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永久|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四虎www成人影院免费观看 | 成人午夜私人影院入口 |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h片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成人免费看黄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