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環保意識的意義范文

    環保意識的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環保意識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環保意識的意義

    第1篇:環保意識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醫用化學實驗 實驗教學 環保意識 實驗綠色化

    醫用化學實驗是醫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課程,通過醫用化學實驗不僅使得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

    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求真精神。在醫用化學實驗中會產生“三廢”,雖然醫用化學實驗產生的污染物較少,排放量不大,但是醫用化學實驗的化學試劑種類十分多,有些化學物質毒性較大,不易分解,如果不進行有效處理就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威脅。

    醫用化學實驗教學的對象是醫學專業的學生,他們未來將會走上醫院、藥廠、生物企業等部門的工作崗位上,這些單位是環境控制的主要對象,一旦發生環境污染事件,后果將十分嚴重,因而醫學專業的學生的環保意識,將關系到這些企業和單位的環保建設,從而影響到我國的環境治理水平,關系到人類健康和子孫后代福祉。因此,在醫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使得環保意識流淌于醫學專業學生的血壓中,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通過廢棄物處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醫用化學實驗中要讓學生養成節儉的習慣,同時要注重對廢棄物的回收處理,設計廢棄物處理裝置,對于能夠再利用廢棄物應當進行處理后再次利用,對于不可回收廢棄物應當進行適當處理,如固體以及液體廢物應當倒入廢物池內,進行專門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排放。有毒氣體及時燒掉,成為無毒物質,進而減少其對人體以及環境所造成危害。所有實驗產物、廢棄試劑和物品必須分類回收,實驗室應設有分類廢物收集桶,詳細注入記錄,并在可能的條件下進行預處理降低毒性或減小體積和重量,便于暫存,做到有毒物無毒化或變廢為寶。處理廢棄物時,可由實驗室管理人員或化學教師帶領學生操作,按照科學計算,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處理。這樣既提高了實驗的科學性,為實驗操作的規范化奠定了基礎,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使學生學到實際應用技術,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將綠色理念貫徹于言行之中。

    應該根據化學試劑的屬性,用綠色環保的方法對其進行處理。例如:廢酸液、廢堿液可進行中和,有機溶劑回收于有機污桶內,采用蒸餾、精餾等分離辦法回收;萃取后的乙酸乙酯廢液,可以蒸餾后繼續使用;實驗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堿的廢棄物是茶渣,茶渣是綠色無害的,可以做成植物生長的肥料;破損的瓷質蒸發皿和坩堝可以用做沸石等等。實驗過程中打開排風裝置排出廢氣,保持室內空氣流動。這樣既減少了實驗對環境的污染又節約了成本,還可使學生在醫用化學實驗中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2 通過實驗方法的優化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醫用化學實驗中對對于污染嚴重、危害性大的實驗應排除或進行重新設計,通過實驗優化的方法,較少污染。實驗優化就是對原有實驗中的實驗操作、實驗裝置按照降低污染的目標,通過合理化的手段進行改造,最好既能達到實驗目的,完成實驗任務,又能減少污染。在醫用化學實驗中常常會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質,因而實驗中試劑使用越多,對環境污染的潛在威脅就越大。其實很多醫用化學實驗并不需要太多的化學試劑就能達到實驗目的;而有些醫用化學實驗,因為化學試劑的過多使用反而達不到理想的實驗效果。所以在醫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教育學生在保證實驗效果的情況下,盡可能少使用試劑,養成節約藥品的良好習慣。

    對于一些有毒氣體的性質試驗和制備實驗中,就必須增加尾氣處理裝置或及時燒掉,把有毒氣體轉化成無毒或毒性降解物。對于分散的幾個實驗進行合理設計,從而使其成為一個整體,使得在實驗過程中一個實驗產物成為另外一個實驗中原料。比如關于鐵化合物性質實驗中,便能夠將其設計成為系列實驗,將KMnO4溶液及(NH4)2SO4?FeSO4溶液進行混合,用H2SO酸化,觀察顏色變化。學生能夠明白Fe2+還原性;然后加2滴KSCN溶液后,溶液變成血紅色,可完成Fe3+定性檢測實驗;然后加入少量NaF,血紅色消失,學生可以明白掩蔽Fe3+的方法,以及F-的配位反應;繼續可以滴加NaOH,Fe(OH)3沉淀析出,能使學生明白配位平衡的移動。將性質實驗如此設計能夠大大減少化學試劑的使用以及廢液的排放,同時也能夠使學生更深刻理解所學知識。

    3 通過高新技術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可以通過微型化學實驗和多媒體等高新技術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微型化學實驗就是盡量利用最少化學試劑得到較明顯化學反應結果,并且得到準確化學信息。微型實驗儀器可以利用一些廢棄物,如青霉素藥瓶可以做試劑瓶、集氣瓶,一次性輸液器可以做導氣管、滴管,一次性注射器可以用于貯氣、加氣、貯液、加液,裝藥片的塑料板可以做點滴板等等。微型實驗的試劑用量少,僅為常規實驗的十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甚至更少。微型化實驗對于一些毒性大、藥品貴、耗能多、易燃、易爆、污染嚴重的化學實驗尤為適合和必要,能夠杜絕或明顯減少實驗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

    在實際實驗教學過程中有些試劑有毒有害,在很大程度上破壞環境。對于該類實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不但能夠使學生將實驗現象看到,將實驗操作流程掌握,另外還能夠防止污染人體以及環境,從而也就能夠使綠色化實驗教學得以真正實現。目前還無法通過改進實驗來減少污染危害,對于這類實驗,可采用多媒體技術演示。如鈉或鉀和水的劇烈反應生成強堿和氫氣的實驗,采用多媒體教學,既可達到身臨其境的教學效果,又保證師生的健康和安全,達到“零排放、零污染”。

    參考文獻:

    [1]朱曉彤,劉永民,張榮麗.探討“綠色”醫用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J].科技信息,2014,04:277.

    第2篇:環保意識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環境意識;兒童;培養;游戲;活動;大自然

    【中圖分類號】G602.46 【文章標識碼】C 【文章編號】1326-3587(2012)04-0086-01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普遍的熱門話題,美化環境、保護環境、創設環境成為人們共同的責任。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加強對他們的環保教育,意義重大而深遠。作為一名教師,從小培養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是我們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工作中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圍繞培養幼兒環保意識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優美環境,萌發幼兒的美感

    美好的環境造就美好的心靈,不良的環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這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老師都知道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是通過環境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影響獲得的,如果一個幼兒園果皮滿地,到處是臟水、垃圾,沒有綠化,教師隨便踐踏青草,地上垃圾老師熟視無睹,孩子耳聞目睹,長大了又怎么回成為一個愛護自然,愛護環境的人呢?為了讓幼兒在美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必須要優化環境。

    1、創設與教育要求想一致的良好環境。給幼兒設置一個美好的良好環境,我認為創設良好的環境首先注意創設綠色的環境。因為綠色充滿了自然氣息,綠色給人帶來生機盎然的感覺,綠色使人精神煥發。我們幼兒園幾充滿綠色,我們幼兒園在教學樓前創設出一大片草坪,沙地游泳池,種植了桂花、賈玉蘭、茶花、盤槐樹等種類繁多的花草樹木,還鋪上了1000平方米的綠色塑膠操場,使幼兒園的綠地面積達到50%。幼兒園成為集美學原種“母子樹”。使他們的幼兒園成為“綠色之國”,讓幼兒懂得愛護一草一木,知道樹木帶給人類的好處。

    2、一日生活中滲透環保教育。幼兒環保行為的形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是一日之功。我們在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時,更注意從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入手,對幼兒的環保行為進行環抱教育時,更注意從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入手,對幼兒的環保行為加以強化,幼兒就由不自覺到為轉化為自覺的行為。根據幼兒一日生活的內容,提出“五學會,五不”的要求,既學會正確用餐,不掉飯粒;學會垃圾的回收和分類,不隨地亂扔垃圾;學會主動入廁。不隨便大小便;學會走路輕,做事輕,說話輕,不大聲喧嘩;學會開小水,節約用水,隨手關水龍頭,不浪費水的好習慣。平時,我們教育孩子養成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節約用水、節約紙張、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二、豐富的環保知識是環保教育的基礎

    豐富幼兒環保知識應把環保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在國內外一些主要的與環保日有關的紀念日,我們都要開展一些主要與環保有關的活動,我們還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適宜環保內容,如:地球清潔工、垃圾的處理、禁鳴喇叭、森林砍伐、洪水泛濫、空氣水等污染,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和各門學科中。如:我在一次活動中給孩子講了《地球清潔工》的故事,孩子們知道了烏鴉、海鷗、禿鷲、蚯蚓等動物能消除地球垃圾,地球公公就錄取他們當清潔工,他們成為了地球的保護神。孩子們對動物的清潔作用很感興趣,有些小朋友聽了故事,把這些地球清潔工惟妙惟肖地畫了出來。我, 就是通過這些適宜而豐富的內容,使孩子們了解了森林、動物、大氣等環保知識,為進一步進行環保教育提供了“食糧”。

    三、在游戲中親近自然、理解自然

    自然環境是人類和生物界賴以生存和活動的場所。但同時,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也達到了驚人的程度。保護自然的意識決定著人類是否能與自然界和平共處。孩子是自然保護教育的主要對象,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的認識水平將決定其將來參與環境保護的程度。在新頒布的幼兒園綱要中把“親近動植物,觀察、了解、照顧它們,具有熱愛自然,珍惜自然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列入內容和要求之中。作為具有綠色學校稱號的幼兒園,我們更是把綠色環保教育作為我們的園本特色。

    “親自然”是指親近自然,與自然親和之意。親自然教育就是老師通過課堂教學,幼兒實踐活動,游戲活動,家園合力教育等方式,培養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從而建立起人與自然親和的關系,產生良好的行為的教育活動。

    “游戲”是孩子們的特權,在游戲中滲透親自然內容幼兒更容易接受并能在玩玩、說說、做做中掌握環保知識。4月的愛鳥周來到了,我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情感體驗法進行愛鳥教育。我先在活動室的墻上“造”了一大片“森林”,然后展示許多鳥類的圖片。孩子們圍著這些圖片有的說:“我猜這是大嘴鳥,你看它的嘴那么大”;有的問:“老師,這只蘭色的鳥是什么鳥?它真漂亮!”

    四、走向社會、利用社區 ,通過參觀賈魯河,感知中牟環保情況

    面臨21世紀的挑戰,幼兒教育應如何才能培養適應21世紀高效文明的社會人呢,它的著眼點應定位人一生的可持續性發展,而人的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一是不斷學習的態度和能力;二是積極適應社會生活的態度和能力,這才是今天幼兒教育乃是整個基礎教育所應強調的雙基。

    第3篇:環保意識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小學科學 課堂教學 環境保護 綠色

    由于各種原因,目前大多數的小學生環境知識較少,他們只是對日常生活型環境問題有所認識,而對環境污染的原因、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問題沒有更深層次的認識,這表明,他們的環境意識尚處于淺綠層,這需要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改變現狀。

    一、小學生環保意識淡薄的成因分析

    (一)社會的原因

    學校所教與社會現實所表現的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方式。例如,老師教學生要集中處理或帶到垃圾堆再扔垃圾,而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給學生的示范卻是隨地可扔、隨手可扔,并不會受到社會譴責或處罰。由此可見,全民環境意識不強,直接影響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進一步削弱了本來就很薄弱、不系統的學校環境教育。

    (二)學校教育的原因

    小學的環境教育還沒有制度化,沒有統一的環境教育教學大綱和教材,缺乏對環境教育應有的重視,甚至有的學校目前還沒有開設環境教育課程。小學環境教育缺乏專職教師,大多數教師在環保知識、環境技能和環保法規方面未接受系統的培訓,環境教育的師資培訓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和機制,師資的缺乏已經影響到了環境教育工作的大范圍開展。

    (三)家庭原因

    家長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子女,正確的言傳身教會起到榜樣作用。如果父母做的與學校所教的不一樣,則會削弱學校環境教育的效果,甚至還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例如學生在學校接受環保意識教育,而回到家看到的是家長對水、電的浪費,為方便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二、培養小學生環保意識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挖掘小學科學教材中能夠進行環保意識培養的內容

    1、從學科的內容和特點來講,小學科學課與環保教育有著更多的共性,其內容豐富、知識面廣。

    (1)道德教育內容

    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環境對廢棄物的容納能力是有限的,對資源的無節制掠奪開采,對環境的任意污染與破壞,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懲罰,通過破壞環境來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孫后代的生存,必將受到社會的譴責,從而明確人對自然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樹立?“保護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新型環境道德觀念。如四上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六下第五單元的《神奇的能量》……

    (2)行為教育內容

    要求學生成為大自然的優秀管理員,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講究環境衛生,節約用水用電,收集廢紙廢鐵,愛護花草樹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主動參加環保宣傳教育活動,投身于環保事業。如三上第四單元的《它們是什么做的》;三下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六下第二單元的《遺傳與變異》……

    2、充分挖掘環境保護的內容,運用探究式學習方式,有效培養小學生的環保意識

    (1)把科學知識與周圍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緊密聯系起來

    如在學習《關心天氣》這一單元,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熱、刮風、下雨等現象,特別是經常影響本地的臺風、寒潮等災害性天氣,使學生們知道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產生的環境問題,人類只有認識自然規律,趨利避害,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課堂上巧妙穿插環保知識滲透環保意識

    科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教師不給出固定格式的結論,而是由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搜集、閱讀文字資料,實地調查問題現狀等學習活動,使學生自己得出恰當的結論。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可能是各種各樣,也可能是比較一致的,教師要根據一定的科學原理引導學生討論所得結論的合理性,但不必統一到教師事先準備的結論上。

    (3)結合實踐操作,增加感性知識,深化環保知識的學習

    科學教材安排了大量的與環境教育有關的內容。如《植物的一生》、《它們怎樣延續后代》、《生命之源――水》、《我們周圍的空氣》等等。可以說幾乎每個單元都能挖掘出關于環境教育的內容,但這些環境教育的內容,多是以潛在的形式蘊含在科學知識之中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深入鉆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具體內容選準知識點,靈活機動地進行滲透。

    (二)積極利用目前社會上空前高漲的環保氣氛,大力宣傳環保的意義

    1、結合環保熱點問題激發小學生“學環保、講環保”的動機

    結合2007年9月的《節能減排全民科技行動方案》。對此類身邊深有感受的一些事例,學生既能思考又能理解,不但理解了政府政策導向,而且對有關水文、氣候、工農業生產等知識有了較深理解,有效地接受了環境教育。

    2、結合有關環境的紀念日,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紀念日,有意識、有計劃地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如3月?12日植樹節,帶領學生參加植樹活動,學生實現了參與環境保護的愿望,在勞動中提高了環保意識,也深化了課本上有關知識的學習。

    3、聯系生活實際,強化環保意識

    在我們周圍,還有很多破壞環境的事例,如向大海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甚至隨地小便,想必我們的學生不可能沒見過這些不文明現象,教師都可以把這些插入到課堂中,并展示實地拍攝照片,交流這些現象對人類自身造成的危害,并讓他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為環境保護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三)在“學生的小課題研究”的活動中進行環保教育

    第4篇:環保意識的意義范文

    1.1缺乏健全的安全環保管理制度

    目前,我國大多數油田企業缺乏健全的安全環保管理制度,也未能落實油田管理責任制,使得一些管理人員無法明確認識到自身的職責所在。在此種情況下,油田企業管理階層難以嚴格且有效管理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一些工作,缺乏強有力的檢查力度。再加上沒有深入分析近期頒布實施的新安全環保法,只是提出一些與實際工作情況不相符的問題或是管理意見,使得安全環保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此外,在缺乏完善制度的影響下,一些油田企業忽視員工的培訓,也沒有意識到培訓工作具有的重要意義與作用。這樣一來,油田企業無法真正貫徹并落實安全教育機制,給后續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造成不利影響。

    1.2排查及治理安全環保隱患的效率不高

    油田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油田企業在排查及治理安全環保隱患過程中,將會存在不小的難度。其中,投資的數量與安全環保隱患的排查、治理存在著緊密聯系。因此,不少油田企業為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采取以最少投資來解決問題的思路,然而,油田開發與其他工作不同,利用此種思路是無法將安全環保難題進行徹底解決的,且存在不小的危險性。例如,有的管理及施工人員為了完成工作任務,促進油田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就會在明知設備存在安全問題的情況下,依然使用。而在油田不斷被開發的影響下,由設備問題而導致的生產及環保風險也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當風險積壓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一次性爆發出來,進而導致處于生產狀態中的油井報廢。當報廢井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且未能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不可避免會嚴重影響到周圍的環境,進而給油田安全環保的后續工作造成隱患。

    1.3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強

    其一,油田員工不具備強有力的環保意識,使得對操作的安全性不夠重視,如未能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開展施工操作、未帶好安全帽等。其二,員工不具備高水平的安全操作水平。在石油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油田工作人員面臨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這不可避免會導致一些知識儲備及專業能力不高的人員混入到油田施工隊伍中,進而導致無法順利、高效開展安全環保工作。

    2加強油田安全環保管理意識及措施的有效對策

    2.1加強安全環保理念的宣傳

    為確保安全環保工作的順利開展,油田企業應當加強安全環保理念的宣傳,并將大量具有說服力的實際案例加入到宣傳工作中,在發揮警示員工作用的同時,使其充分認識到安全環保管理的重要性。在長時間的宣傳下,油田工作人員的安全環保意識就會不斷增強,對安全生產也會予以高度重視。此外,油田企業還應形成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并將安全環保理念融入其中,將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在促進安全目標順利實現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油田開發與保障能力,在關愛員工、珍惜生命的良好企業氛圍的基礎上,使整個油田企業逐步形成安全環保意識。

    2.2完善制度并落實到實處

    針對我國目前油田企業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與缺陷進行分析,急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需要根據油田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進行分析,科學合理地健全管理制度,并且需要將其落實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同時,需要針對管理機制中的安全性進行完善,以便確保油田企業安全正常運行,促進油田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另外,需要根據安全管理機制,對油田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與宣傳教育,確保其工作流程嚴格按照相關制度來執行。并且需要加強對其進行監督管理,在監督的過程中,針對可能出現的各項安全隱患進行積極排查,并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提高管理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隱患的發生,以便促進油田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為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有利的保障。

    2.3加強油田員工的綜合能力培養

    其一,需要提高油田員工安全環保意識。加強對其進行宣傳教育,強化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詳細講解安全防范措施與流程,規范工作人員的安全行為。并且可以通過考核方式,對員工的安全防護意識進行評價,考核合格者才能夠參與到油田實際工作中。同時,可以制定安全意識激勵制度,促進員工安全意識的提高。其二,加強員工安全操作技術培訓。油田企業需要加強對員工的培訓,通過講座、進修、自學等方式來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同時,需要建立考核機制,對其培訓效果進行檢驗,考核通過的可給予相關證明,確保持證上崗。

    3結束語

    第5篇:環保意識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環保意識 英語課堂教學 中學英語

    環境意識和環境質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標志。青少年的環保意識和行為關系到民族環境狀況和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已經迫在眉睫,環保教育應從青少年開始。因此,對學生進行環保基礎知識教育,培養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顯得尤為重要。作為英語教師,我認為,對青少年進行環保教育,要聯系英語教學的具體實際,可以寓環保教育于課前duty report.閱讀、會話,在free talk環節,在英語歌曲的教學中,在課堂練習中,在課外活動等教學活動之中。

    一、在課前Free talk中滲透環保意識

    一進教室,如果發現地上有垃圾,我就會發問:Who is on duty today?Who can help me to sweep the floor?How can we keep the classroom clean?學生在這些交流中意識到了保持教室干凈的重要性。從這一簡單的例子中,使學生漸漸認識到環保的重要,從而樹立環保意識,愛護環境,保護我們學習的家園,從身邊做起,從自我做起。

    二、在詞匯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

    例如展望未來教材中Unit2“Meeting people”中,教師可出示Colors部分的圖片,從圖片中引入單詞blue、green、 red、yellow、brown,然后隨時滲透不同顏色在大自然環境中所代表的意義。比如:山水green代表環境的美好,河流空氣brown red and yellow說明空氣河流污染嚴重,灌輸給學生當今環境存在這些顏色的嚴重性,簡單地教育學生要保護環境。

    三、在會話及短文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

    如在新課標這一短文中有些句子是這樣的:There are many fish in the river.There are many flowers near the road.There is green grass and many trees.It’s a beautiful village.給學生勾勒出一個非常漂亮的場面,然后得出總結:要保護自己的家園。

    四、在free talk環節滲透環保意識

    在學習Unit 4“Food and drink”部分時,在結束本部分的學習之前,我專門設立了一個topic:It’s good to eat at home.請學生來進行討論,選擇對錯并給出理由。很多學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講蔬菜水果自己做的最新鮮環保也低耗,還有很多學生講出了現在食品安全的問題,甚至給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這不也是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技能的同時很好地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辦法嗎?

    五、在課堂練習中滲透環保意識

    在新課標中的Find and match,Help the animals get home,Who has no home?可以讓學生試著給這些動物找家,問學生:為什么有些動物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我們人類給它們的家帶去了哪些危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動物、保護動物的家園?通過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了解、知道了要愛護動物,保護它們的家園,要從自己做起。

    六、在課外活動中滲透環保意識

    環保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英語活動課和英語主題活動。課外英語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可以把英語知識用于實踐,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找到樂趣,既增強了學英語的興趣,又培養了環保意識。比方說舉行一次環保英語手抄報比賽,或者為學校張貼一些環保標語,如:Keep clean! Don’t harm the flowers! Don’t throw refuse!Don’t throw paper!Don’t spit up on the floor!……這樣就能使學生在運用中學英語,在學英語中學習環保知識。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可以達到德育、智育雙重教育目的的。作為中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應轉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寓環境教育于英語教學之中,真正做到“品味高雅,追求卓越”,為我國乃至全球環境教育的發展作出貢獻。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讓我們以學校為主陣地,帶領學生走好環保之路,共建綠色家園,共創美好未來,讓我們家園的環境更好,讓自己更成功,讓我們的國家更成功。

    參考文獻

    [1]Jespersen, O. How to Teach a Foreign Language.London: Allen & Unwin, 2005.

    [2]Titone,R.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A Historical Sketch.Washington,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08

    第6篇:環保意識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環保意識;培養

    從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人類開始了工業革命。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推廣后,大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從此,生產力獲得驚人的發展,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的質量。歷史發展到今天,人類社會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二、三次分別在前一次的基礎上加以創新、發展,成就更為輝煌。

    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中,也分別敘述了這些成就,給人無窮動力。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工業革命后,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產規模的擴大,人類從自然環境中提取的資源越來越多,結果導致能源耗竭。同時,人類向自然環境中排放的污染物也與日俱增,環境污染迅速擴大,破壞了生態,環境質量急劇惡化,最終產生各種環境問題,直接構成對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威脅。因此,控制人口增長,注重環境保護工作,走可持續發展展的道路已成為人類共識。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在中學歷史課中滲透環保教育,使他們從小樹立環保的意識,這對構建和諧社會,以利于未來社會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教材在對“工業革命”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卻是一筆帶過,因而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有必要在歷史課上對中學生介紹一下工業革命的負面影響。加強環保意識的培養。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工業革命”以來世界范圍內著名的污染事件:

    1、比利時的馬斯河谷事件。比利時的馬斯河谷位于狹窄的盆地中,1930年12月1日-5日,氣溫發生逆轉,致使工廠中排放的有害氣體和煤煙粉塵在近地大氣層中集聚不散,3天后開始有人發病。其癥狀表現為:胸痛、咳嗽、呼吸困難等,一星期內有60多人死亡,其中心臟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同時,還有許多家畜致死。事件發生期間,SO2濃度很高,并可能含有氟化物。事后分析認為,此次污染事件,是幾種有害氣體同煤煙粉塵對人體綜合作用所致。

    2、英國倫敦的煙霧事件。素有霧都之稱的英國倫敦,1952年12月5日-8日期間,又被濃霧籠罩。這期間許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統疾病,一下住滿了倫敦的各家醫院。四天中,死亡人數較常年同期增加4000多人,死亡者以45歲以上最多,約是平時死亡人數的3倍,1歲以下的死亡較平時增加1倍。事件發生的1周中,因支氣管炎、冠心病、肺結核、心臟衰竭的死亡人數分別是平時同類病死亡人數9.3倍、2.4倍、5.5倍、2.8倍,因肺炎、肺癌、流感等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的人數較平時均有成倍增長。事件后的兩個月里又有8000多人死亡。人們就此事件分析認為,這于倫敦當時大量的耗煤有關。事件期間塵粒濃度最高達4。46毫克/米3,為平時的10倍,SO2濃度最高達平時的6倍,在濃霧的特定條件下,煙霧中的Fe2O3促使SO2氧化成SO3,從而形成H2SO4,并凝在微塵上,從而形成酸霧,成為這一事件的殺手。

    3、日本水俁事件。在日本南部九州灣有一個叫水俁的小鎮,這里居住著4萬居民,以漁業為生。1939年開始,日本氮肥公司的合成醋酸廠開始生產氯乙烯,工廠的生產廢水一直排放入水俁灣。該公司在生產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時,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劑,使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汞。這種汞在水體中,被水中的魚食用,在魚體內轉化成有毒的甲基汞。人食用魚后,汞在人體內聚集從而產生一種怪病:患者開始時,只是口齒不清,步履蹣跚,繼而面部癡呆,全身麻木,耳聾眼瞎,最后變成神經失常,直至躬身狂叫而死。1972年據環境廳統計,水俁鎮共患水俁病180人,死亡50多人,就在新線縣阿赫野川亦發現100多水俁病患者,8人死亡。據報到,患者人數遠不止此,僅水俁鎮的受害居民,即達萬余人。

    4、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距前蘇聯切爾諾貝利14公里的核電廠第4號反應堆,發生可怕的爆炸,一股放射性碎物和氣體(包括碘131,銫137,鍶90)沖上1公里的高空。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切爾諾貝利核污染事件。事件發生以后,核電站30公里范圍內的13萬居民不得不緊急疏散。這次核泄漏造成蘇聯1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受污染,其中烏克蘭有1500平方公里的肥沃農田因污染而廢棄荒蕪。被污染的農田和森林面積大約相當于美國弗吉尼亞州的面積。烏克蘭有2000萬人受放射性污染的影響。截至1993年初,大量的嬰兒成為畸形或殘廢,8000多人死于和放射有關的疾病。其遠期影響在30年后仍會產生作用。

    5、印度博帕爾事件。1984年12月3日,美國聯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爾市的農藥廠因管理混亂,操作不當,致使地下儲罐內劇毒的甲基異氰酸脂因壓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噸毒氣形成一股濃密的煙霧,以每小時5000米的速度襲擊了博帕爾市區。死亡近兩萬人,受害20多萬人,5萬人失明,孕婦流產或產下死嬰,受害面積40平方公里,數千頭牲畜被毒死。

    這些都是時間比較遠的,近的有影響污染事件有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渤海灣漏油事件,中國北方每年發生的沙塵暴等等。

    其次,我們來看科學家的調查:

    自工業革命以來,地球上已有冰島大海雀、北美旅鴿、南非斑驢、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隸獼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馬、臺灣云豹等物種不復存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表明,目前,世界上還有1/4的哺乳動物、1200多種鳥類以及3萬多種植物面臨滅絕的危險。

    英國生態學和水文學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馬斯領導的一支科研團隊在最近出版的《科學》雜志上發表的英國野生動物調查報告稱,在過去40年中,英國本土的鳥類種類減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種類減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種類更是驚人地減少了71%。一直被認為種類和數量眾多,有很強恢復能力的昆蟲也開始面臨滅絕的命運。據統計,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

    綜上所述,可見環境污染已對人類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環境污染極其嚴重。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加強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作為歷史老師,在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對環境資源的憂患意識,提高學生對未來人類社會生存環境的高度責任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以往的中學歷史教學在環境教育上存在一些明顯偏頗。如中學歷史教材從社會角度詮釋了歷史發展的進程,但忽視了對人與自然環境相互聯系與影響的分析,對環境保護的內容很少涉及。而我們的日常歷史教學,往往從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角度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歷史發展規律,卻忽視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影響對歷史發展的重要性,以至自然、生態環境常常被排斥在歷史教學之外,人類社會發展和自然環境之間的聯系被割斷。

    歷史是人類發展的歷史,人類既是環境演變的產物,同時又通過自身的活動影響著環境,使環境發生變化。中學歷史教學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它應滲透環境教育的必要性。擁有環境意識是將來人類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的表現。在歷史教學中實施環境教育意義重大。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呢?

    一、立足歷史教材,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作為歷史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一便利條件。如在學習人類經歷的三次“工業革命”時,應當強調,三次“工業革命”雖促進了生產力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但由此引發的人口膨脹、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枯竭、氣候異常更是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學生就會認識到人類要尊重自然,善待環境。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工業革命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直接導致環境問題的出現,威脅人類的生存。正如狄更斯對工業革命時代的評價:“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是愚蠢的時代,也是智慧的時代;是絕望的時代,也是充滿希望的時代。”,以此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

    二、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環保意識。

    在歷史課教學中,教材內容距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引導學生搜集生活中存在的環保問題,使他們親身感受到環境問題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如由于農藥化肥的使用,以前常見的小鳥已經很少見到,香甜可口的瓜果已不復存在;環境污染造成的食物中毒,慢性病,地方病及農作物死亡事件時有發生;生態環境惡化引起的氣候異常,災害性天氣增多;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及過分損耗紙張會造成森林資源的巨大浪費。這樣,就會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是有關個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從而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

    三、以環境毀壞的著名史實為訓,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人類活動離不開自然環境,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自然環境,進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讓學生感受到人類不重視環境保護及人為破壞環境給人類自身帶來的災難。

    第7篇:環保意識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 環保意識 對策

    一 當今地球環境狀況不容樂觀

    馬斯洛的心理需求論告訴我們,人類的需求是分層次的,從最低級生存需求到最高級的自我價值實現需求,都需要與外界事物進行關聯,因此,當人類一方面享受著自己創造的文明成果時,另一方面又不斷地品嘗著自己親手釀造的苦果:毫無無節制地濫用自然資源,破壞著生態平衡。人們因生產生活的需要對水、大氣和土壤等人類生存環境造成了污染及破壞,導致可供利用的稀有物質資源越來越少,居住、飲食及生命健康已受到嚴重威脅,地球生物每年也有數千種消失……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目前世界上25%的疾病與死亡是因環境問題造成的,全世界每年死亡的4900萬人中的3/4是因環境惡化所致,其中兒童是最大的受害者。事實上,片面追求物質財富所導致的生態環境問題,不單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的問題,而是一個需要全人類共同面對,共同解決的重大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國家,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與經濟快速發展同時出現的還有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2004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所王君英教授在《中國教育報》中從宏觀環境角度出發,引用大量實地數據,分析了目前我國環境面臨的11個方面問題。即水資源匱乏、水污染嚴重、用水嚴重浪費;大氣污染嚴重;耕地數量日益減少且土地沙化、土壤酸化鹽漬化嚴重;濕地減少且生態功能退化;森林與草地的數量和質量都在下降,水土流失嚴重;海洋污染加劇,海洋環境不容樂觀;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物種減少;自然災害頻繁;農業、農村面塬污染嚴重,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等等。面對如此艱巨的環境污染和生態失衡問題,我國政府也充分認識到環境污染問題潛在的巨大危害,在十六大、十七大中多次提及環境保護問題,號召全民進行節能減排,樹立環保意識,倡導低碳生活,建設節約型社會等。當代大學生是未來國家經濟建設的生力軍,肩負著民族振興的歷史重任。面對長期艱巨的改善生態環境的任務,大學生應當首先樹立先進的環保意識,從而帶動整個社會進行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和諧。

    二 對大學生進行環保意識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強大學生的環保意識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基本素質。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是高校辦學的重點環節,而環保意識教育則是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及道德素養的重要手段。一個高素質的人應該具備較高的環境意識,有為保護環境而不斷調整自身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協調人與環境、人與自身相互關系的實踐活動的自覺性。21世紀環境意識將成為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環境意識也將成為21世紀人類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培養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正是新世紀發展的客觀要求。

    其次,加強大學生的環保意識教育有利于實現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國“十一五”期間國家所提出的新課題。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除了要通過制定完備的環境保護法規,組建高素質的環境執法隊伍,更重要的是要倡導人民大眾轉變思想,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大學生只有在內心深處樹立了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信念才能擔負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社會的重任,才能實現我國乃至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

    最后,加強大學生的環保意識教育有利于促進思想道德教育。通過環保意識教育,能使學生認識到環保問題是關系地球和人類未來的嚴重問題,樹立全球意識和全球觀念,認識到人的價值是為人類生存做出貢獻,為全人類的根本利益而奮斗;能使學生學會自覺地關注身邊的環境,關愛我們共同的家園,培養大學生的憂患意識,激發他們樹立對自己、對國家、對世界和的責任意識;還能夠培養學生對日常行為規范的自律意識,培養珍視和平及集體主義等美德。

    三 大學生環保意識現狀分析

    1.大學生環保知識較為欠缺

    目前,高校教育主要集中在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教育方面,涉及環境保護相關的課程開設的較為局限,根據上海師范大學教師陳源所做的調查現實,很多同學對廢棄物資源化知識、廢棄物無害化知識了解極少,既說不清其中化學機理的原委,也不明了掌握環保知識的重要意義。

    2.大學生主動性不強

    由于環境保護問題提出時間不長,很多學生對環保知識以及環境問題的危害后果知之甚少,加之學校教育方面的欠缺,致使部分大學生的環境保護主動參與意識不強。具體表現在:對廢棄物減量化的意識、對廢棄物分類的意識、節能減排意識、環保活動參與意識等方面。

    3.大學生環保活動載體不多

    目前,高校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及環境知識普及的主要渠道是授課、講座、社團活動以及媒體宣傳等,從實際狀況來看,高校的環保活動載體不夠豐富,除缺乏必要的環境相關課程缺乏設置之外,環保類學生社團的建設也沒有得到充分的支持,致使學生環保活動多以宣傳知識為主,很難深入到實踐動手環節,致使大學生對環境保護缺乏興趣,進而影響環保意識地培養。

    四 提高大學生環保意識的對策

    1.加強環保理論知識的普及

    首先,高校作為培養教育大學生的主陣地,應當從教育角度入手積極普及大學生環保知識。高校在進行專業培養計劃制定時,要重視大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對于非環境專業的學生要設立1~2門環境方面的必選選修課,如《環境學》、《生態學》等,同時還要開設一定數量的公共選修課,如《環境監測學》、《普通生物學》等,借此對大學生進行必要點環保知識普及,讓大學生對環境問題有充分的認識,并對環境保護的基本條件和方式方法有一定地了解。

    2.加強校園環保科技文化活動建設

    校園環保文化活動對于提高大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態度,環境觀念的形成有著積極、可持續的影響。在重視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環境知識普及及環保意識教育的同時,還要加強非教學方式的其他教育手段的開拓。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無煙日、世界水日、世界糧食日等有關環境的紀念日和紀念主題進行環境科學知識的宣傳;邀請環保專家學者到學校講解環保的政策法規、現狀和面臨的問題、解決的途徑等;其次,高校還可以與所在社區地方政府開展“環境共建”等大型活動,充分組織大學生與社會環保組織共同開展環境保護活動,如與社會環保團體同步進行“地球一小時”關燈活動等;再次,高校要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新能力強的特點,在大學生當中廣泛開展環保知識、技能、設計等競賽,如大連大學所開展的“節能減排設計大賽”、“宿舍省電比賽”、“環保創意大賽”等比賽,以此激發大學生對于環境保護的熱情,進而增強環保意識。

    3.加強高校內部環保社團建設

    高校環保活動主要由校內環保社團發起,并組織開展,如今高校環保社團已成為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近年來,我國各類高校基本都成立了自己的環境保護社團。他們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環保活動來宣傳和保護環境,這對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高校環保社團大部分都是自發組織缺乏專業指導、經費、物質等方面的支持,所以大多自生自滅。其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和貢獻并不明顯。所以,高校應當重視環保社團的建設,加大經費及指導力度,開展的活動要突出“小、巧、精、智”,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強、容易成功和見效的特點。如制作高校環保網站,在宿舍設定電池及固體廢棄物回收點,設置固定環保知識宣傳欄,組織大學生騎自行車外出宣傳環保知識等。

    總之,環境保護是全人類的責任與使命,大學生作為未來祖國建設的生力軍和高學歷人才群體,應當也非常有必要提高環境保護意識,為自然及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盡到一份力量。同時大學生還應當在提高自己環保意識的同時,通過努力帶動整個社會群體來關注環保事業,開展環保活動,最終將環境保護落到實處,形成人人關愛環境、人人節能減排的良好環保氛圍。

    參考文獻

    [1]楊增謀.加強生態科學教育增強大學生環保意識[J].社科縱橫,2009(1)

    第8篇:環保意識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工業;生活;環境

    中圖分類號:K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1-0052-01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對環境問題關心的程度也越來越大,環保問題已逐步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但 一直以來,人們討論環保問題,似乎更多的是指城市環保,說到環境問題,人們心里想到的也大多是汽車的尾氣啦、工廠的廢水廢氣啦、城市堆積如山的生活垃圾啦,如此等等。環保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也存在著重城市、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的傾向。 然而,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口號日益響亮的今天,人們回過頭去看,會發現農村環境問題同樣令人觸目驚心。 農村環境問題其實不是單純的環境問題,還是一個文化和觀念問題,涉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

    顯而易見,農民是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參與者和受益者,是防治農村環境污染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所以,加強對農村群眾進行環保教育,提高農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刻不容緩。要想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就要先從學生做起。1992年的《地理教育國際》明確指出:地理教育可以為環境教育做出貢獻。中學地理教學是對中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陣地,環保教育是每一個地理教師義不容辭的任,應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培養學生危機感。作為一名農村中學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在給學生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要履行環境教育這一新的職能,寓環保教育于地理教學之中,不斷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一、充分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生活中突出的環境問題,結合教材進行討論,激發學生研究問題、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在生動活潑的課堂中將環境保護的理念深入到每個學生的思想中,如近年來發生的沙塵暴天氣,前所未有的雪災,給每個人的生活都帶來的極大的不便和危害,我們在教學中就以這一環境問題為主題,向學生詳細地介紹沙塵暴天氣的成因及其產生的巨大危害,進而提出保護環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讓學生感受到環境問題就是時刻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又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告訴我們,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環境對廢棄物的容納能力是 有限的,對資源的無節制掠奪開采,對環境的任意污染與破壞,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懲罰,通過破壞環境來侵犯 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孫后代的生存,必將受到社會的譴責,從而明確人對自然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樹立“保護 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新型環境道德觀念,要求學生成為大自然的優秀管理員,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講究環境衛生,節 約用水用電,愛護花草樹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主動參加環保宣傳教育活動,投身于 環保事業。

    二、充分利用實踐活動,將環境知識轉化為環保意識

    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理論聯系 實際,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學生 環境保護意識

    (一)把地理知識與周圍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如在學習“中國的氣候”這一章時,要求學生 根據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熱、刮風、下雨等現象,特別是經常影響本地的沙塵暴、干旱、寒潮等災害性天氣,使學生們 知道這些環境問題的產生除自然原因外還有認為因素。

    (二)利用參觀訪問,增加感性知識,深化理性知識的學習。如在學習“農業”一章時,我 帶領學生到農田中考察,到農民家中并聽他們的介紹。同學們對農業當前存在的問題及其治理難度有了清晰的了解,在親身的感受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了環保意識。

    (三)利用春游,讓學生在大自然中體會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如今年春天我帶領學生到黃河春游,我就 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思考討論:“地上河”的形成與危害、治理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政府投資治理對我們當地百姓有何實際意義等。

    (四)利用植樹節,帶領學生參加植樹活動。從教以來每年3月12日我就會和學生一起參加植樹活動,讓學生實現參與環境保護的愿望,并在勞動中提高了環保意 識;同時也深化了地理課本上有關知識的學習。

    (五)結合當地政府的重點工程或環保熱點問題激發中學生“學環保、講環保”的動機。我深信只要人人參與,從我做起,未來世界一定是潔凈美麗的。

    三、通過宣教文藝活動,使環保意識普遍化

    每年都要就環境教育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地球日”、“人口日”、“愛鳥周”、“世界無煙日”、“世界環境日”、都是我們傳統的環境教育日。配合有關主題,舉辦環保知識講座,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利用黑板報、墻報進行宣傳展覽,排演環保節目等,這樣使學生對環境保護有更高的認識。

    第9篇:環保意識的意義范文

    污染環境的因素大多與化學物質有關,化學物質導致環境污染是化學面臨重要的當代問題之一,也一起化學界的高度重視。為此,寓環境保護教育于化學教學之中是每一位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在初步的探討中我認為應重要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環保教育,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中學化學教材中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內容很多,如空氣、水、燃燒的煤產生的二氧化碳、酸、堿、鹽、農藥、化肥、硫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因此,中學化學課堂是一個很好、很直接的環保教育基地。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將環保意識滲透于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當講到涉及與環保的相關知識時,可適當補充一些內容,介紹一些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關系密切的實例,這樣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例如:1、教材講到“空氣”時,讓學生了解本地的空氣質量日報,使學生初步了解,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的空氣不再“純凈”。特別是近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工業的蓬勃興起,而沒有重視環保問題,發電廠、鋼鐵廠、煉油廠、農藥廠、化肥廠以及汽車、火車、飛機、船舶等交通工具,千家萬戶的家庭取暖、做飯燃燒的煤、氣等,產生的各種廢氣、灰塵(如:co、co2、so2、氫化物、氮的氧化物、含鉛的化合物)等有害物質沒經處理大都直接排放到空氣中,這些有害氣體和煙塵對空氣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也都與空氣污染有關。從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樹立起強烈的環境意識。

    2、結合“水”的講解,進行水資源的保護教育。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的孕育和維系都需要水,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離不開水,由于人類不注意水資源的保護,這些污染物大部分是化學物質,含有大量有害成份。如工業上的各種廢水、廢渣;農業用的化肥、農藥;生活用的各種洗滌劑等,嚴重污染了水源,不僅影響工農業和漁業發展,破壞水生態系統,更嚴重的生活直接危害人們的健康。例如,2005年11月份吉林一個石油化工廠發生爆炸,事故區域排出的污水(內含苯、苯胺和硝基苯的有機物)進入松花江,污染了松花江流域和黑龍江流域,造成哈爾濱市和附近區、縣域內的幾百萬人沒水吃,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我們必須采取各種措施,預防和治理水污染,保護水資源。同時根據教材內容同本地工農業生產聯系起來,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或參觀工廠,搜集身邊水的化學污染源,讓學生討論分析污染原因及影響,提出防止污染的設想和建議,使他們自覺的增強環保意識。

    二、結合化學實驗進行環保教育,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中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中,涉及到的化學藥品會不計其數。而全國各地每天有數以萬計的中學生在做各種各樣的化學實驗。化學實驗總伴有一些廢氣、廢液、廢渣的生產,從而危害人們的健康。因此,化學教師應該在整個實驗操作過程中,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并采取相應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1、實驗操作規范化是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保證。

    在實驗中,要求學生做到基本操作正確規范,使學生在藥品的取用、物質的稱量、液體的量取、玻璃儀器的洗滌做到動作準確、操作熟練、運用靈活。

    2、設計環保實驗,減少藥品用量,提高環保意識

    化學實驗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觀察到用語言、文字難以表達清楚而清晰的實驗現象,增強直觀的感性認識,而且能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實驗必定會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質,因此 ,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實驗藥品,獲得最佳的實驗效果,最大限度的減少廢棄物,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

    3、正確處理廢棄物,使學生養成自我保護環境的習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网站| 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成人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欧美成人高清ww|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在线成人播放毛片| 91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直播|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 91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 成人观看天堂在线影片|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观看|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色多多| 成人深夜福利在线播放不卡|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色老头成人免费综合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69|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