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業現代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

    農業現代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現代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業現代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第1篇:農業現代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

    >> 思南縣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研究 思南縣的紅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思南縣竹鼠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對策 思南縣山羊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思南縣茶產業發展探討 思南縣少數民族貧困原因調查及脫貧致富對策思考 思南縣基層畜牧獸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思南縣油茶產業發展現狀及思考 烏江水路運輸對思南縣域經濟發展的現狀與對策探討 思南縣土壤墑情監測 淺談思南縣農業機械在建成小康社會中如何發揮作用的對策與思考 貴州省思南縣核桃栽培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思南縣土地石漠化狀況及其治理對策 淺談思南縣大力發展特色主導產業 甘南縣現代農業發展與展望 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及金融支持對策研究 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談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 國務院.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EB/OL].(2012-02-13). http://.cn/policy/txt/2012-02/13/content_24625079.htm.

    [3] 農業部辦公廳.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監測評價辦法(試行)[EB/OL]. (2012-11-13). http:///show/regulation.php?ID=2829.

    [4] 李全.對新形勢下如何發展現代農業談幾點看法[J].云南科技管理,2010(4):14-16.

    [5] 王永平,金蓮,劉良燦,等.貴州發展現代農業的路徑與模式研究[J].貴州農業科學,2009,37(3):144-148.

    [6] 白和盛,蘇建坤,楊建春.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設與培育[J].天津農業科學,2013(9):74-77.

    [7] 魏德功.現代農業的基本內涵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J].改革與戰略,2005(10):12-16.

    [8] 張永江.發揮縣域農業資源優勢做大做強五大主導產業[J].貴州農業科學,2009,37(8):229-231.

    [9] 甘江英,吳斌,胡文娟.南昌都市現代農業競爭力“鉆石模型”分析[J].天津農業科學,2012(6):109-111.

    [10] 周成,王芳,唐梅.農業信貸對四川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貢獻度研究 [J].天津農業科學,2014(2):30-36.

    第2篇:農業現代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進步,我國非常重視農業現代化的建設與發展,并將其視作是我國發展經濟的重要部分。在本文中,就中國現代化建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

    關鍵詞:

    農業現代化;經濟管理;問題;解決措施

    一、農業現代化建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不建全。每年的農村會議及國家中央召開的會議,都多次強調農業現代化建設經濟管理的重要性,并將其視為國家的一項重大任務。然而,我國經濟管理體制制度沒有建立建全已經是一項遺留的歷史的問題,其產生與發展遠遠落后于農業的發展,且無法滿足及適應當前農業的發展。甚至于此,落后的農業現代化管理成為了農業向前發展的攔路虎,農業的進步與發展失去動力與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農業經濟的發展,對于國家的發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相對落后。農業經濟管理在長期發展中并沒有更上時代管理的步伐,其存在條件管理的落后,但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落后。例如,農產品常出現的質量問題、市場問題及再加工問題等等,根本原因是農業缺乏系統的管理,對農產品的產生沒有進行嚴格的把關,或是不重視農產品的質量問題,在其產生過程中缺乏一定的技術評判標準,生產的流程不規范等等,同時仍然處于被動銷售的狀態,沒有對市場需求進行詳細的分析及銷售的手段多是停留在人工在市場被動銷售,沒有積極采取一些營銷的手段或是增加銷售的手段,如網上銷售,或是加工成品的銷售等等,這些都表明了農業經濟管理理念的落后。農業經濟管理技術手段落伍。科學技術是農業生產的第一動力。特別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農業的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顯得非常重要。然而,我國農業經濟本身發展相對落后,同時農業多是分布在偏遠的農村及小鎮,基礎設施非常落后,不能正確認識信息科學的用處,甚至沒有接觸過信息科學的發展。同時,農業的發展不均衡,缺乏必要的技術管理人員,不能滿足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同時也是限制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一種重要因素。農業經濟管理隊伍發展落后。國家重視農業的管理與發展,并對農業的發展投入了一定的人才與資金。但是,農業經濟管理的好壞取決于領導農業管理發展的團隊。管理者受教育水平及擁有的管理技術決定了農業管理發展的程度。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知識已經不只是農業這一學科,其中還包含了管理、法律、經濟等各方面的知識,這對于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管理者自身沒有與時俱進,及時補充自己的不足之處,自身的發展落后與農業現代化管理的發展,如何促進農業管理的發展的進步,如何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

    二、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的措施

    建立建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建立建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是推進農業發展的前提。首先,過去的農業發展主要是以傳統的農業為主,在農業的建設中可能會產生大量的廢物等,并且是一昧的追求產量。這需要對農業發展的理念進行改革,向綠色、低碳、環保、循環發展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進軍。因此,目前需要解決農產品種類單一的問題,創新并開發出新的農產品品種,拓展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擴大農產品的銷售市場,策劃多種營銷手段,建設多元化、多層次、多方向的農業產業鏈。其次,需要提升農業科技水平,以創新型的技術提高農業的價值,真正在技術水平上提高農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使其在市場中國占據重要的地位;最后,需要對加工后的農產品或是其他直銷的產品進行嚴格的食品安全嚴查,保證其綠色、健康、無污染,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任何危害。這是農產品可以長期的根本。全面實現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是推進農業發展的動力。隨著時代的發展,自動化的農業發展將成為主流,而信息化的技術及設備則是核心。這需要在農業范圍內大量傳播管理的信息化,應用先進的技術及時獲取有關于農業的信息,以提高農業發展的效率。在過去,傳統農業發展獲取的信息主要是天氣現象,諺語及先輩的經驗等等。但是,在如今,傳統獲取信息的方式已經不適應與跨時代的農業發展,必須依靠智能的手段獲取。國家應對農業管理的發展投入一定的信息技術的支持,盡可能在農業范圍內普及計算機和網絡。同時,為其配備專業的信息管理人員,以便更好的服務于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實施。充分發展農業科技。科技是農業得以發展的本源。第一是應對農業人員加以培訓,使其充分掌握現代化的科技能力。同時需要培養新型的農民,使其了解信息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并了解現代化的農業設備的應用,提高農耕和生產農產品的效率,這最終才能充分保證農產品的質量;第二是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的水利灌溉環境,并盡可能利用水資源循環使用的設施,節約水資源。充分發展農業科技,不僅事半功倍,還可以確保農業現代化持續進行。

    三、總結

    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經濟管理緩慢,在發展中會面臨著許多限制因素。但是,我國對其是倍加重視,對農業投入一定的資金及人才。因此,農業現代建設在發展中不斷吸收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并不斷總結經驗,一定會發展質的變化,走到世界的前沿。

    參考文獻:

    [1]郭永平.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經濟管理問題與對策探析[J].農業經濟,2015(9).

    [2]薛振鵬.試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4(12).

    第3篇:農業現代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

    農村金融農業現代化對策

    一、研究背景

    在國家大的政策鼓勵引導之下,2003年,我國農信社繼續深化改革,正式啟動改革試點工作,自此,中國的農村金融機構建設步入了一個新時期。2006年,國家對農村金融市場的準入限制放低,新型金融機構開始廣泛建立,其中,以村鎮銀行為代表。于此同時,擔保公司與保險公司等輔的金融機構在農村建立,他們不斷進行的體制改革和業務創新對銀行類的金融機構形成了有利的補充,極大的豐富了農村的融資渠道。多年的改革和發展之后,目前,中國的農村金融體系已形成多樣化、多層次,覆蓋面廣的特點,以往以正規金融為主的局面被打破,支持農業發展的信貸額度及規模也在不斷加大,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戶的資金需求,滿足了農戶基本的金融服務需求,極大的促進了我國農業現代的發展。

    二、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現狀

    建國初期,由于我國優先發展工業致使農業發展相對滯后。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更加凸顯出農業發展滯后這一問題,而農業現代化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關鍵環節,非但沒有發揮其關鍵作用,反而已成為現代化建設中的短板。現在,在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上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傳統的正規金融為主,一些新型金融機構為補充的比較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但這些金融機構在具體的運行中存在金融機構定位不清晰、農村資金大量外流、信貸資金有效供應不足,市場競爭不充分、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等諸多問題,因此,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要對農村金融體制進行改革創新,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效率,提高貨幣資金的利用率,為農業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掃除障礙,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

    三、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1.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

    第一,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支農力度不足。農業發展銀行是國家為支持農業發展而專門設立的金融機構,然而,由于其在網點設置、業務范圍和信貸渠道方面的限制,無法對農業發展起到足夠的支持作用。在業務范圍方面,只從事糧食、棉花和油料作物的收購,對資金實行封閉管理,無法充分滿足農業發展多方面的資金需求;在信貸渠道方面,由于缺乏健全的機構體系,農業貸款的發放效率很低,而且忽視了對信貸資金的監管,存在重放輕收甚至只放不收的問題。

    第二,商業性金融機構的支農力度不足。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有正規商業銀行主要將信貸資金投入到利潤率高的城市和工業,農村機構網點不斷萎縮,近30年來,撤銷了縣級以下網點數萬個。農業銀行作為國有銀行中支農的主力軍,在上市之后為了提高利潤,撤銷了很多效益不好的農村網點,同時縮減了縣級以下網點的授信額度,這使得正規金融機構在資金供應方面不能有效滿足農業發展的資金需要。

    2.農村資金外流現象嚴重

    第一,存款準備金的繳存。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的繳存是國家的制度規定,農村金融機構除了要繳存法定存款準備金外,還要上存二級存款準備金和結算資金,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村金融機構的信貸能力。

    第二,資金的約期上存。金融機構要求下級機構的資金按約定的期限和數額按一定的內部轉移價格上存,以將資金實行信貸或投入同業資金拆借市場或資本市場以獲取利潤。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上存會獲得穩定的利息收入,而且這部分利息收入往往高于農村信貸的收入,且風險相對要較小,因此農村金融機構更加愿意約期上存資金以獲取穩定的利潤,這也是農村信貸資金供給不足的原因。

    四、深化我國農村金融改革加速進程的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支持,而農村金融的供給不足是由歷史的、現實的、主客觀各個方面因素所造成的,本文作者致力于促進農村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依據農村金融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提出與之相關的對策和建議。

    1.加大金融支農的政策扶持

    在全世界范圍內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對涉及農業的金融機構給予大力扶持,并且成效明顯,這對我國來說是一個良好的經驗,政府應當引導金融機構支農的發展并可以從下列幾點著手:第一,增加涉農金融政策扶持。對農村金融機構在運行中出現的風險給予政策上的優惠,以保證其平穩健康發展。第二,分類監管。金融監管部門應考慮到涉農金融機構在在運行中出現的各種損失,放寬農村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的不良率,降低農村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和貸款利率,保證農業的健康發展。第三,加大惠農金融補貼。對有利于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鄉鎮企業和地方規模較大的農業給與適當的貼息補償。

    2.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構建多元化農村金融組織體系

    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構建多元化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對改善農村金融發展的服務水平和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首先從政府服務性金融機構方面,要確定并執行中國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與農村信用社等政府農村金融機構的職責和功能。尤其在商業性金融方面,中國農業銀行在加快商業化改革的同時要致力于市場化原則邁進,重點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產品專業化建設的支持力度,繼續發揮其在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3.進一步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

    隨著農村經濟與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三農”對農村金融的需求也時刻產生著變化,因此,加速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方式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一,調整信貸結構,創新適合農村金融發展的產品,滿足農村金融發展的多樣化需求。第二,涉農金融機構要充分認識農村的具體情況,做到因地制宜,對農村金融的工作流程、服務模式進行創新,推動農村金融向著多層次的成熟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雙正.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研究.中國市場出版社,2008.

    第4篇:農業現代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

    Abstract: Around the idea of "people-oriented", in the analysis of Lanzhou City,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echanism, describes the focu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Lanzhou City,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nd urbanization on "peo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 Lanzhou city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the advanced stage,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low level of development, Lanzhou City,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re the problem of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farmers' citizenization problem,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uncoordinated should take positive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黨的十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但在四化中,農業現代化嚴重滯后于其它三化,成為四化建設的短板。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離不開城鎮化的互動支持,因此實現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發展,是對“新四化”背景下工農關系及城鄉關系的深刻解讀,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蘭州市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及少數民族聚居區于一體,各區縣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一,分異明顯,實現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發展是建設西部節點城市的根本途徑,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的重中之重。筆者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分析了在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過程中體現出的“人”的城鎮化與現代化的思想,闡釋了在注重“人”的現代化這一前提下,實現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必要性。

    1 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本質

    “人”的城鎮化和“人”的現代化相互依存,彼此影響,二者的核心是“人”。也就是說,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依靠“人”,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是讓“人”更好地生活。城鎮化是“人”實現現代化的前提,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高質量的城鎮化。

    城鎮化的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條件,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刺激農副產品消費,推動農業技術改革創新;城鎮化的進程推動農村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交通、住房、生活質量以及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改善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為實現“人”的城鎮化和“人”的現代化創造條件。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為城鎮化的發展提供土地、勞動力、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伴隨農業現代化產生的“職業農民”有利于推動城鎮化的進程和建設高質量的城鎮化,這部分人相較一般的農民有更好的收入,更高的素質,他們在城鎮生活,在城鎮消費,一方面為城鎮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支持;另一方面由“職業農民”創辦的鄉鎮企業吸納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非農就業”,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城鎮化的發展。

    2 蘭州市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現狀

    蘭州,甘肅省省會,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地處黃河上游,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征。2012年8月28日,國務院提出于2020年將蘭州發展為西北地區現代化大都市。蘭州市土地面積為139 995 3 hm2,常住人口為366萬,戶籍人口322萬,其中,建成區內非農業常住人口261萬,外來流動人口50余萬。

    2.1 蘭州市城鎮化現狀

    2015年蘭州市總人口366.49萬人,城鎮人口為296.67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80.95%。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75.86萬人)相比,2015年全市城鎮人口增加20.81萬人,5年增長7.04%,年均增長1.71%。2015年蘭州市的城鎮人口比重(80.95%)分別高出全國25.57個百分點、全省38.66個百分點,在全省14個市州中排名第二(低于嘉峪關市),2010―2015年蘭州市城鎮化進程比全省平均水平(提高5.56個百分點)快1.18個百分點。

    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進入城市型社會,按人口城鎮化率進行階段劃分,城鎮化率51%~60%為初級城市型社會,61%~75%為中級城市型社會,76%~90%為高級城市型社會,大于90%為完全城市型社會。從圖1可以看出,蘭州市城鎮化水平從2005年的64%上升為2015年的80.95%,表明蘭州市目前的城鎮化水平已經進入高級階段或者稱之為高級城市型社會。

    據甘肅省統計局2014年底的《蘭州市城鎮化建設中的就業現狀分析與研究》指出,蘭州市三縣五區的城鎮化水平差異較大,呈現出“不均衡”的局面。圖2數據顯示,蘭州市安寧區、城關區、西固區城鎮化率率先突破90%進入完全城市型社會階段,七里河區和紅古區邁入高級城市型社會階段,而皋蘭縣、永登縣、榆中縣3個遠郊縣還處在初級城市型社會(城鎮化率在51%至60%之間)以下,鄉村人口比重大于城鎮人口。

    2.2 蘭州市農業現代化現狀

    參考已有文獻,結合蘭州市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界定蘭州市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參考值,如表1所示。

    2004年到2013年,分別從農業生產力水平、農業產出水平、農業科技水平、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這5個方面,對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做了趨勢圖。

    據圖3可以看出,蘭州市農業生產力水平、農業產出水平、農業科技水平、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均在逐漸上升。其中波動最大的是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2009年以后逐漸趨于緩和;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遠遠高于其它4個方面的發展水平,處于較高水平;相反,農業科技處于最低水平,說明農業科技水平是目前制約蘭州市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據圖4可以看出,從2004―2013年,蘭州市農業現代化水平仍然屬于起步階段(0.5以下),說明蘭州市農業現代化水平較低。2005年以后,蘭州市農業現代化發展呈階梯狀平穩上升狀態,年均增長率達到4.5%,說明在過去的10年里,蘭州市農業現代化發展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其中,2005年農業現代化指數為0.535 5,明顯高于前后幾年,呈現井噴式發展,對照表1農業現代化發展階段參考值,農業現代化首次達到初步實現階段。這是由于2005年,調整引大入秦供水結構、秦王川農業高科技產業開發基地建設以及“三北”四期、天然林保護工程等農業水利工程的完善與建設,確保了農業灌溉與增收。

    3 蘭州市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面臨的困境

    3.1 人地矛盾加劇

    蘭州市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為一體,加之黃河穿城而過,可利用的土地資源較少。在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又過度注重眼前發展,重工輕農,忽略城鎮化的建設質量以及城市發展的長遠規劃,導致城市空間規模不斷擴大,房價快速攀升,造成城鎮“空心化”和“半城鎮化”問題。尤其是在蘭州市周邊的一些地區,房地產開發商新建了很多住宅區,但是目前這些住宅區由于交通,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的缺失,而成為“空城”長久地空置下來。浪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房價依然很高,住房依然很緊張,農民在城鎮化過程中依然住不起房,巨大的生活壓力使得農民無法融入城市生活,人地矛盾加劇,抑制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3.2 農民“市民化”問題

    蘭州市農村勞動力數量龐大,潛在資源豐富。人既多又少,“多”是勞動力總量多,“是”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勞動力少。農民的文化水平和認知水平使農民在“市民化”的過程中面臨巨大困難,主要有農民進城后的權利與義務問題、就業問題、養老問題、子女的受教育問題以及住房問題,還有農民在城鎮生活的尊嚴問題。在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我們注重的不僅僅是“物質”的現代化以及城鎮化的“數量”,而更加關心的是這一過程中“人”的城鎮化與現代化問題,因此,在實現蘭州市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過程中,農民“市民化”問題為核心問題。

    3.3 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

    蘭州市是一個工業城市,歷史和現實中存在的工業和農業的比較利益差距,使蘭州市城鄉發展失衡,從上文的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出,蘭州市目前已經進入高級城市型社會,但是農業現代化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成為制約蘭州市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推進的中心問題。而城鄉發展失衡問題是由于長期以來實行的二元經濟體制所導致,這樣的體制造成“孔雀東南飛”的局面,使一部分優秀人才外流,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缺乏人才,久而久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相較于城市越來越落后,城鄉之間差距越來越大,從而嚴重制約了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

    4 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和容納能力,解決“人地矛盾”

    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為此蘭州市城鎮化規劃要將重心放在“人”的城鎮化以及“人”的現代化規劃上。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和容納能力,著重解決“人地矛盾”,合理規劃土地,解決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半城鎮化”問題,為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完善城鎮基礎設施,保障城鎮化進程中農民的衣食住行,讓農民在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與自身發展密切相關的問題上無后顧之憂,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4.2 培育“職業農民”,實現農民“市民化”

    開展農民培訓活動以及科技下鄉活動,加大農村的科技推廣力度,重點是對農民素質的培訓,培育出更多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職業農民”,讓農民在城市生活,在農村上班。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豐富農民的業余生活,加強精神文化建設,提高農民的認知水平和文化水平,讓農民和市民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使農民這一職業成為新時期“四化建設”中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鼓勵優秀人才回流到農村,為農村和農業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支持鄉鎮企業發展,帶動農民非農就業,促進農村發展,實現農民“市民化”。

    第5篇:農業現代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

    >> 宣城市宣州區油茶產業發展研究 宣城市宣州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策 宣城市宣州區基層鄉鎮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宣城市宣州區油茶產業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 宣城市宣州區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對農業環境的影響 宣城市宣州區苗木花卉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宣城市宣州區森林撫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宣城市宣州區鄉鎮差別化管理的實踐探索 2012年宣城市宣州區小麥赤霉病的發生及防治措施 宣城市宣州區丘陵林區黃脊竹蝗的監測及綜合防治技術 宣城市宣州區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現狀及對策 宣城市宣州區泡桐幼林撫育管理技術 宣城市宣州區水稻機插秧育秧技術 宣城市宣州區水稻直播高產栽培技術 宣城市宣州區蔬菜供應特點及復式日光溫棚應用 宣城市宣州區農機科技創新工作現狀及對策 2016年宣城市宣州區葡萄“2+X”試驗研究 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思考 哈爾濱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思考 對農業產業化的再思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韓繼鋒,梁仁君.臨沂市農業產業化的現狀和可持續發展對策[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99-101.

    [3] 付愛斌.關于龍山縣農業產業化的實踐與思考[J].江西農業學報,2011(2):204-206.

    [4] 張廣花,高山平.徐州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3(2):333-334.

    第6篇:農業現代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進一步提高農業在國民經濟的基礎地位,農業生產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也順勢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當前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與現代農業發展需要不相適應。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以下就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作膚淺的論述:

    一.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的重要性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這句名言,明確地告訴我們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實現農業機械化。而農業機械化的實現依靠于農機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因此,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是農機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轉為農業生產力的橋梁和紐帶,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工作措施之一。只有把農業機械化的科研成果采取示范推廣或其他的方式,向農業機械的使用者推廣應用,科學技術才成為第一生產力。所以,農業機械化的新技術、新機具只有通過技術推廣應用后才能被人們所認識,新的農業機械才能被農民所接受,新的農業機械化科研成果才能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若沒有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最好的農業機械化科研成果只不過是一件陳列品,沒有推廣應用的科研成果,對人類就沒有貢獻,就沒有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只有切實地把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做好,農業機械化的科研成果才能真正成為農業的生產力,農業現代化才能早日實現。

    二、目前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在新機具的使用性能或者新技術研發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發展,但在農機化推廣應用方面仍然存在比較多的問題。比如,基層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不完善,有的地方沒有專職的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單位,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人員只是由基層農業服務中心派員負責,缺乏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從事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使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較難開展。而且基層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單位的辦公條件亦比較簡陋,普遍存在推廣經費不足、推廣的方法和技術比較落后,推廣設備已經嚴重老化,以及沒有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的示范基地等問題,對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推廣方面帶來了諸多難題。

    另一方面,作為農業機械的使用者,農民的整體素質普遍較低,大部分農民心理是因循守舊,這種心理直接導致農業機械化新機具、新技術難以被農民所接受,農民存在對農業機械新機具、新技術保持觀望甚至懷疑和抵觸的態度。這種傳統落后的思想和抵觸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也使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推廣工作變得困難,妨礙了農機化科技成果轉變為農業生產力的發展進程。

    三、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充分認識到農業機械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的先進生產力集中地表現在農業機械化應用上。要改變傳統的農業耕作,發展現代的農業機械化,才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另一方面,建設更具有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提高農業在生產力以及生產質量的水平,必須通過現代農業機械化來實現。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僅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而且使農民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實現農村剩余勞力向城市轉移,對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亦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要加強基層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完善基層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單位的辦公設備和條件,培養一支具素質高、業務精的農業機械化專業技術人才,穩定農機化專業技術推廣人員,使他們更好地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服務。

    (二)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方法

    由于農業機械化技術主要是面向農村推廣應用,推廣對象主要是農民,所以,農機化技術推廣部門要認識到農民思想比較因循守舊,對新生事物的認識以及接受方面需要較長的時間,在推廣的渠道上,應該利用現場示范或者視頻播放等比較直觀的方法進行推廣,同時也可以結合樣機展示和圖片教學等方法。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農業作物、農藝要求等具有適應性的農業機械進行針對性地推廣,以引起農民對農機化新技術或新機械的重視,讓農民或者機手直觀地認識到新技術的效果,從而引發他們對新技術或新農業機械的興趣。同時,把建立實驗示范基地作為地區推廣的重點,通過示范基地引導農民使用先進的農機化技術,使他們親眼見到農業機械新機具或者新技術使用后的實際效果,從而轉變傳統的觀念和心態,自覺改變農業生產行方式,主動將新農業機械或者新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的實踐中去。

    (三)提高農民科學素質

    廣大農民是使用農業機械化技術的主體,因此在選擇新技術和決策的時候也需要農民的廣泛參與。因此,要全面提高農民的素質,尤其是科技素質。在這方面針對農民的實際需求開展技術培訓,著重在農村進行科技知識的普及,提高農民的整體科學素質,以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轉變農民傳統的觀念,使農民對新事物、新技術有更強的接受能力,增強他們推動農業現代化的主動性、創造性和責任感。

    (四)加強農業機械科研開發與推廣的相互配合。

    農業機械化技術科研開發單位與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單位要做到密切配合,把科研開發以及推廣服務進行有機結合。尤其是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單位,要建立示范推廣基地,科研開發與技術推廣通力合作。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單位負責農業機械新技術、新機具的示范推廣工作,同時把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或新機具在推廣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地向農業機械科研開發單位反饋,使農業機械科研開發單位更好地對新技術或者新機具作出技術改進。并有針對性地對農民的實際需要開發新的農業機械和新技術。兩個部門相互配合,又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提高農業機械新技術和新機具的使用性和適應性,研制出地區適應性廣的農業機械,做到優勢互補,協調合作,才能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農業機械化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從而更好更快地實現農業機械化。

    四、結語

    為了能夠全面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必須加強基層農機化技術推廣隊伍的建設,建立具有專業的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創新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方法,使農業機械化技術得到更好地推廣應用,使我國早日實現農業現代化。

    參考文獻:

    [1]楊愛蓮,丁春梅,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1

    [2]王慶云,農機新技術推廣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08

    [3]巴拉提?阿斯木,加快轉變農機化發展方式 進一步促進新疆現代農業建設[J],新疆農機化,2010

    第7篇:農業現代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

    [關鍵詞] 農業機械 農機推廣 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 S23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199-01

    一、前言

    隨著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數量的增速,于是發展的根本壓力就作用到我國農業的發展上來,因為農業發展才是一切經濟發展的基石。為什么美國一直是全球老大,其實不僅僅是美國經濟的發達,也是因為美國農業的高度現代化。我國的農業也急需全面走向現代化,這對我國第二大經濟體地位的鞏固是有巨大作用的,而如何讓農業走向機械化,走向現代化,農機推廣的工作一直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所以說農業機械是否能更為廣泛更為全面的運用,就要看農機推廣工作是否到位,是否能起到效用。

    二、現代農業離不開農業機械的發展和推廣

    1.農業的機械化對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

    現代農業是高度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發展是綜合性的,要提高產量,提高質量,還要有高的效率節約人力資源,還要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這一切都是離不開現代農業機械的。農業機械是現代農業的標志產物,其對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資源利用率,解放勞動力,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經濟利益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農業機械化,不僅僅是對農民有益處也對消費者,對國家的農業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農機推廣工作的意義作用

    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機械的普及和農業機械發展進步。發展現代農業就必須推廣農業機械,必須普及農業機械,以此來提高農民素質。傳統農業人力消耗量大,生產效率低,生產手段原始,無論是農民還是國家企業,都很難準確的控制農業生產的成本和質量。于是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機推廣的工作,成了傳統農業轉型現代化的重要工作。只有讓農機推廣工作落到實處,起到效用,現代農業才會成為現實。河南是我國的農業大省,糧食作物的主要產地,擔負著農機推廣工作的河南省漯河市農機化技術推廣站 ,在近幾年的實際工作中就發現,糧食出產質量的提高,生產效率的提高,都是隨著農機普及率的提高而不斷的向前。所以農機推廣工作就是我國農業走向現代化,我國糧食產量提高的保障工作,必須加以重視。

    三、農機推廣工作中的一些問題

    河南省漯河市農機化技術推廣站從近幾年的工作中就對現在我國農機推廣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結合實際經驗做了一些歸納:

    1.原有推廣體制不適應現在的發展情況

    原來我們按照從引進到試驗,從示范到推廣的流程,由農業主管部門作為主要實施的帶頭機構進行推廣,但是這種方法太局限了,由于一切都是農業主管部門說了算,那么整個推廣工作完全依賴于農業主管部門。這是非常不符合全面推廣的。加之推廣體系的不全面,并不能綜合考慮,綜合推廣。農機推廣工作經費的嚴重不足,更是給原來的農機推廣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

    2.推廣方式的不正確及信息脫節

    河南省漯河市農機化技術推廣站從工作中發現過去農機推廣工作方式就有很大的問題,特別是主管部門的觀念也沒有轉變。農機推廣工作總是以一種行政質量的方式下達,這樣的推廣宣傳方式就很難服眾,農民百姓就很不情愿接受。特別是對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不到位,技術跟進不到位,更是很難讓農民接受現代農業的理念。生產銷售往往是脫節的,供需信息也不到位,信息也出現了與實際工作脫節的狀況。

    3.農民素質不高推廣人員技術水平不夠

    農民對現代農業思想的認識不夠,導致了他們很難接受現代農業的理念,很難從心底里接受農機推廣,很難接受這些農業機械,畢竟農民大眾在沒有見到實際利益之前就很難信服農業機械推廣工作。當然農民認識不夠,不接受,主要的原因就是農機推廣工作的不到位,大量的農機推廣工作的工作人員本身素質就不高,專業技能欠缺,自身的技術就不到家,這就更讓農機推廣工作陷入困境。

    四、幾點關于農機推廣工作的對策

    1.建立健康全面的推廣體系

    要結合實際環境,建立相應的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各個機構之間的聯系,不能只是行政部門來主導,更多地需要企業來參與,機械制造企業和糧食生產企業要共同來為農機推廣工作做貢獻,也要切實為農民和消費者的利益做考慮,只有這樣農機推廣工作才能順利進行,才能獲得更大面積的推廣。

    2.改進工作方式提高服務質量

    河南省漯河市農機化技術推廣站就認識到,農機推廣工作不是簡單的推廣,更多的應該是服務,只有把服務做到家,才能讓農民信服現代農業的思想,才能讓他們獲得切身的利益。要從農機的銷售,農機的售后服務,和糧食的銷售都一并為農民朋友考慮好,服務好,成為一個真正的服務者,才能讓農機推廣工作走上新臺階。

    3.加強培訓提高人員素質

    對新時代新農村的農民朋友,要加強知識文化教育,加強素質教育,才能讓他們更好地接受現代農業的思想。也要從根本上加強農機推廣人員的素質,提高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意識,才能根本上推動農機推廣工作發展的腳步。

    五、結束語

    通過對農機推廣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研究分析,本文也給出了幾點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一個國家要真正的成為強國大國,就必須要發展農業,農業走向現代化是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誰也阻擋不了。我們必須要為農業現代化做出貢獻,也必須要做好農機推廣工作,讓現代農業真正的惠及千家萬戶。當然一切都還有許多路要走,我們必須一步一步,解決當下的問題,才能讓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獲得長足的進步。

    參考文獻

    第8篇:農業現代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

    【關鍵詞】現代農業 示范區 建設 存在的問題 解決對策

    發展現代科技、建設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現如今,中央三令五申,將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作為推動農業科技致富的有利平臺,表明國家已摸索出一條推動“三農”協調發展的新路子,這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本文首先論述現代農業示范區在運營與建設過程中所暴露的問題,接著就解決這些問題給出若干可靠的見解。

    一、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示范區的若干機制體制有待完善

    誠然,農業示范區在機制體制方面已開展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因示范區的建設畢竟起步晚、起點較低,出現其他部門給示范區的資金落實不到位以及協作機制較為散亂等不良現象,這與現代農業建設的客觀需要是背道而馳的。在示范區建設所需資金方面,符合“三農”特征的低壓擔保機制并未出現,為數不少的示范區農戶因自身經營規模較小、抵押產品嚴重匱乏,無力滿足現代農業的繼續發展對資金的旺盛需求;在農業土地的流轉上,因交易平臺的缺失,總的來講,農村地區土地流向異常散亂、規模不大,農民經營土地的權限流通范圍相當狹隘,為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二)農業科技的水平較為低下、缺乏創新活力

    在技術層面,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整體水平較為低下,就技術需求的層面講,農戶因自身經營規模的狹隘加劇農業“次生”風險的發生,也不利于農業科技順利地運用到經營活動中。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富余勞動力流失相當嚴重,農村整體勞動力的素質尚處在低水平的發展階段,阻礙了農業技術的應用與推廣,也在很大意義上降低了示范區農業的綜合發展實力;在技術的供應上看,現階段的農業生產仍延續多年前的陳舊器械設備,缺少科技含量高的全新機械,農業的技術普及度較為低下,同樣少優良科技品種,農業經營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科技推廣不利于農業生存與發展的客觀需求。

    (三)示范區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

    示范區內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模偏小、絕對數量偏少,這嚴重地削弱了引領農民規模生產的優勢功能,未能徹底地組織廣大農民,打造與市場“對等溝通”的“經濟共同體”,每一農戶分散飼養的局面并未得到完全地改變,這不利于現代農業的規模化與社會化的建設與發展。另一方面,當地競爭力較強的企業帶動能力十分有限,農產品的加工鏈條十分脆弱,附加值比較較為低下,示范區所培育的農產品,市場占有率不高、出售范圍普遍狹小,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品牌數量不多,示范區的對農業經濟的管理與控制較為松懈,影響產業化經營。

    (四)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不盡健全

    一直以來,因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低下,示范區的土壤或多或少地存在突出問題,尤其是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較低、酸化現象異常嚴重。現代化農業示范區的水利設施不完善,在干旱的天氣條件下最易削弱抗災能力,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十分劇烈,這不利于綜合產出能力的提高。“十一五”時期,我國主要農業示范區已推行改土、改水,但由于投資匱乏、建設指標低下,與實際高產、穩產的高水平農田有著顯著地差異。就當前一個時期,農業各項硬件設施的建造經費大都源自于財政扶持與集體投入,這也無法迎合長期示范區農業基建的客觀需要。

    二、推動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若干對策

    (一)明定示范區的建設類型,有規劃地完成各項建設任務

    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建設與完善,要秉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借助于示范區的各項優勢條件,明確建設類型與規模,推動蔬菜、養殖和糧食等綜合建設目標。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循環經濟和生態農業的建設,積極發揮當地農業發展的比較優勢,促進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合理調度,切實保障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方向,將示范區辦成綜合類農產品加工服務區,實現區內的集約化生產、綠色生產。

    明確類型后,便可著重開展示范區的建設任務,從現階段的糧食配給方面看,要著力解決示范區的道路、溝渠、電力等諸多基礎設施搭配建設,這主要經由農業經濟的持續科學化、合理化規劃來實現,構建穩產、起點高的農田示范區。可借由當地的養殖優勢,發展規模化家禽養殖,在政府及農業部門的政策引導與資金幫扶下,振興果蔬產業,形成標準化的蔬菜基地。

    (二)加強糧食種植大戶和農業建設開發的協同合作

    搞好土地流轉工作是建設示范區的先決條件,必須推進土地流轉的規模化效應,由農業綜合建設項目與種植大戶的結合,完成農田改造任務,充分做好示范區的基礎設施及土地儲備。首先來看,財政、農業及國土等多部門強化聯動機制,以更高的要求抓好農田建設;其次,緊密依照示范區的類型差異,構筑規范化的示范園區,并經這些園區的不斷擴建與產業升級,最終形成初具規模的農業示范區。

    (三)政府要提高現代化農業示范區的重視度,給予適度的優惠

    作為影響系統的、繁雜的工程,農業示范區的創建與運營離不開各級政府的大力關懷。各地應因地制宜,盡快成立由縣級領導干部牽頭指揮、各部門分工明確的骨干團隊,提高各職能機構的責任意識,合理使用各種農業資源,定時定其召開示范區建設調度會議,及時對建設的成敗經驗進行反思與總結,努力解決建設中暴露的各項難題,并為建設提供各種物質支援,提升示范區創建的進度與步伐。

    三、結語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產品資源的種類和數量均十分豐富,在發展和振興現代農業時,要著力搞好農業示范區建設,正視建設中的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及時加以彌補,為農業的發展夯實牢靠的根基。

    參考文獻

    [1]奚邦圣.關于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2(08).

    [2]王漢光.全力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 加快實現富民強縣步伐[J].老區建設.2012(05).

    [3]雷歲江,曹俐.現代農業示范區實踐及發展策略——以江蘇連云港市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0(30).

    第9篇:農業現代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

    關鍵詞:農機化;發展現狀;問題;對策

    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農機社會化服務也在逐漸的成為一種有效的經營方式,它把過去分散的農機戶與廣闊的農機作業市場進行了緊密的有機結合,把農機資源進行了重新分配,使得各種資源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從而實現更大的農業價值。

    1.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

    進入新時代后,國家對于農業機械化生產格外的關注,并投入了許多的農業機械化設備用來輔助農業聲場,使得農業生產緊跟著時代的步伐,有與時俱進的精神。農機化的生產工作在本質上就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同時可以降低生產的成本、提高生產的效率,也能改善生態環境,讓整個農業生產變得更加科學合理,為此農機化生產是很有必要的。農機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也改變了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使其從過去的單一性生產逐步的向經濟性精品農業機械化生產,這就使得農機保有量不斷的增加,也就使得農業科技含量也在增加,為整個社會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2.農機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農機化工作還沒有引起各級管理部門的足夠重視

    農機化工作普及程度不高是因為還沒有引起相關領導的重視,如果僅靠農機管理部門進行工作,這是遠遠不夠的,況且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一定要保證有充足的資金來保證整個農機化順利進行。

    2.2管理法律、法規不健全

    農業現代化進程緩慢的原因就在于基層的農機隊伍人員素質普遍都不高,且人員隊伍也不怎么穩定,況且在管理上常年都是用“雙重管理、以塊為主”的管理模式,在鄉鎮的農機隊伍中人員都比較分散,對于財產的管理也不是很嚴苛,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很打擊農機人員工作的積極性的,同時也是上級部門管理比較稀松所造成的。在實際的鄉鎮農機人員隊伍中,老齡化現象比較嚴重,在知識層次上都比較偏低,我們的各種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在農業這塊并不是很健全,這也使得農機技術的推廣困難重重。

    2.3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相對比較滯后

    就現在的農業生產機制來看,是屬于,農業生產規模的經營發展速度并不快。在一些剛起步的小城鎮中,農村的剩余勞動力之間的轉移非常緩慢,農民出現離土卻不離鄉的現象,嚴重制約了農村土地自身流轉的實施,抑制了人們對于農機化的需求。

    2.4獲取農機化信息途徑非常少

    對于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新技術以及新機具的需求是非常多的,而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對于這部分內容的獲取渠道相當地少,在多數鄉鎮級別的農機站中,因為經費問題讓很多信息都不能及時有效地更新,導致很多知識都不能提高,根本不能跟上現代化技術發展的步伐。

    3.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對策

    3.1調整結構、重點扶持

    在我國農村建設的同時,要始終把在糧食生產過程中的機械化問題居于重要的位置,在種植面積相對比較大的農業生產地區,是非常適合機械作業,同時,這一地區有一定的市場需求,這對于工作效率和生產效率的提升有著非常大的作用,要選擇任何時機對農民加以引導和扶持,對其進行重點突破。此外,還要做好與農民群體之間的溝通和聯系,要把農機推廣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3.2加大農機化的投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對于現代化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機制的完善和實施,我國對于農民工向城市化發展的政策中有很多優惠條件,促使很多農民工逐漸向城市轉向,這一政策的實施,有助于農業大艫姆⒄梗這也就誘發了其對于農業機制在很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在農業機制的不斷推廣中,相關工作人員要抓住時代的機遇、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資金的爭取、不斷加大對于農業機械化的資金投入、堅持以財政資金作為向導,用多種途徑刺激農民的投資,此外,還要對全社會的民眾進行鼓勵,促使其加大對農業的投資。同時,還要不斷加大對農機化項目自身的建設力度,在科學技術的指導下,做好農機的推廣工作以及應用,同時,還要不斷增強服務質量。

    3.3適應市場需求、大力發展農機化服務

    相關農機的主管單位要不斷加強對于農機服務隊伍自身的建設以及業務培訓工作,此外,還要不斷促進該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加大對于農機推廣制度以及體系的關注力度。同時,還要加強對于農機管理以及推廣和服務的新途徑的探索。

    3.4加快構建新型農機管理體系

    在農業市場的發展中,存在著很多農業機械化,因此有必要重視以及加強對其的調控,綜合利用相關的政策和法規以及行政手段對農機進行一定的管理,對農機化進行一定的協調,使其處于平衡階段,還要不斷提升農機的質量和效率。可以把農機化的管理向政策研究和統籌規劃以及組織協調上轉移。要切實做好對于農機推廣的服務工作。將對于農機化的宏觀管理逐漸向市場經濟轉入,只有這樣,才能不斷促進農業機制的發展,才能促進宏觀調控以及市場需求之間的不斷合作,將農機管理逐漸向經濟環境的建設上扭轉。遵循一定的市場經濟運作以及對農機的管理進行一定的指導和服務,不斷促進農機管理與實際需求相結合,在此基礎上,不斷促進農業分大力發展。

    總結:

    農機化作為農業現代化最重要的標志,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杠桿。只有使用農業機械才能實施先進的農業技術,實現農業的優質高產只有使用農業機械才能使農民從低附加值的糧食生產中解脫出來,有條件去從事高附加值的產業從而增加收入生活富裕。

    參考文獻:

    [1]何懷平. 我國農機化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 中國農機化,2006,02:21-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四虎最新成人永久网站|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片 | 国产成人理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欧洲成人全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久久久|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怡红院成人在线| a级成人毛片免费图片|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 国产成人yy免费视频|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成人激爽3d动漫网站在线| 香蕉久久久久久AV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成人午夜又粗又硬有大| 免费观看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毛片观看| 成人777777|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免费| 成人免费一级片|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网站|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成人影院久久久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