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垃圾滲濾液處置方案范文

    垃圾滲濾液處置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垃圾滲濾液處置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垃圾滲濾液處置方案

    第1篇:垃圾滲濾液處置方案范文

    關鍵詞:垃圾濾液 工藝 方案比選

    Abstraction Based on the Leachate Treatment Discharge Requirement, the Optimum Expansion Proposal for LTP Is Chosen From Several Feasible Options after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Key words Landfill Leachate; technology; Proposal Selection

    廣州市興豐垃圾衛生填埋場位于廣州市中心東北方向約38km的丘陵山地中,占地面積84公頃,填埋庫容達2000萬m3。是我國第一座在技術和管理上全面與國際接軌的垃圾填埋場,它采用了高標準的建設,并將其營運承包給知名的境外專業公司。該場于2000年11月開始建設,于2002年8月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營運,運行一年多來,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興豐場原設計的進場垃圾接納量平均為3000 T/d,垃圾滲濾液處理能力為565 m3/d,主要工藝設計參數如表1所示。由于廣州市規劃中的其它垃圾處理設施不能如期建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興豐場將承擔6000 T/d的處理任務,因此滲濾液處理設施的擴建勢在必行。擴建后滲濾液總處理能力必須達到1200 m3 /d,場區自北向南流水經谷口排入金坑河,再流至興豐填埋場東南方向大約900 m的總庫容達1850萬m3的金坑水庫。由于下游金坑水庫功能環境較為敏感,因此興豐場滲濾液處理出水必須達到回用水標準。

    類別

    CODCr

    BOD5

    SS

    NH3-N

    TP

    進水

    20000

    12000

    2000

    2100

    60

    出水*

    50

    10

    5

    10

    --

    *注:實際處理后水質均達到回用水標準。

    1 擴建工程滲濾液水量水質標準

    1.1 滲濾液水量

    根據興豐場運行1年多來滲濾液產生量、廣州降雨量和垃圾填埋方式等綜合考慮確定垃圾量增加至6000 t以上時,滲濾液處理水量將增加 650 m3/d。

    1.2 滲濾液進水水質和出水水質

    滲濾液進水水質和出水水質采用采用表1中的參數。

    2 擴建工程處理方案選擇原則

    (1)擴建工程工藝必須達到現有滲濾液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和處理效果,保持最終出水穩定地達到回用水水質標準;

    (2)選擇工藝盡可能簡單、技術可靠、管理方便、運行高效低耗的處理流程,并盡可能降低工程投資。

    (3)由于滲濾液水質變化幅度大,選取的工藝必須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操作上的靈活性,具有一定的抗沖擊負荷能力,并且能夠容易進行改造,以適應水質的變化。

    3 擴建工程處理工藝方案介紹

    3.1方案一:UASB+SBR+CMF+RO處理工藝

    3.1.1 工藝流程

    現滲濾液處理采用的工藝方案為UASB+SBR+CMF+RO,見圖1。

    3.1.2 工藝說明

    滲濾液由調節池泵入均衡池,進行水質水量的均衡和pH調節,均衡池出水進入UASB反應池中,在反應池中COD負荷為10~15 kgCOD/m3d ,BOD降解可達75%,COD降解可達70%。經厭氧后滲濾液進入SBR池,在此利用生物反應進行BOD5、COD以及NH3-N的去除,停留時間為10.5d,反硝率:4.51gNO3/kgVSS.h (20°C)。

    SBR 反應期的操作以好氧,缺氧交替運作,在好氧情況下,微生物會產生硝化作用;在缺氧情況下,微生物會進行反硝化作用以去除氨氮[3]。

    為了防止高氨氮濃度對生化系統可能產生的抑制,SBR系統采用了高污泥齡設計(30d),這較生活污水處理廠的設計為長,可保證反應器中數量足夠且性能隱定的硝化和反硝化菌,使微生物在反應器中的停留時間大于硝化和反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期。高污泥齡設計還可去除較難生化的有機物。

    經生化處理后的滲濾液進入連續微濾(CMF)系統,此系統作為反滲透系統的前處理,采用0.2μm中空纖維膜,隔除滲濾液中大于0.2μm的固體、細菌和不溶性的有機物。經生化和微濾處理的滲濾液進入RO反滲透系統,RO系統采用寬幅螺旋卷式復合膜,設計最大工作壓力: 35 Bar,最大回收率為80%,清洗周期為1~2星期,預期膜的工作壽命為1~2年。RO出水可直接進行回用,濃縮液經化學沉淀后形成穩定的絮凝體再運至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

    該工藝的技術特點是:

    (1)UASB能耗低效率高,與SBR相結合的工藝是既經濟又靈活去除有機物及氨氮的有效方式;

    (2)高效的SBR處理體系是生物脫氮的關鍵,它將各種形態的氮最終轉化為N2,徹底解決了滲濾液中的氮污染問題;

    (3)CMF+RO深度處理系統可確保出水水質穩定達標;

    (4)剩余污泥量小。

    3.1.3 各階段的出水水質

    水質指標

    原水

    UASB

    SBR

    微濾

    反滲透

    COD (mg/l)

    20,000

    6,000

    40

    BOD5 (mg/l)

    12,000

    3,000

    8

    TSS (mg/l)

    2,000

    500

    1

    NH3-N (mg/l)

    2,100

    1,890

    8

    3.2 方案二:蒸發+RO處理工藝

    3.2.1 工藝流程

    3.2.2 工藝說明

    滲濾液由調節池泵入預處理池,通過投加臭氧對氨氮與低分子有機物進行預處理,出水經沉淀后進入熱交換器。預處理后滲濾液用泵送入兩個熱交換器進行預熱,交換器同時作為蒸發器濃縮液和冷凝水的冷卻器。預熱后的滲濾液進入進水池,然后提升進入蒸發器。在蒸發器內,滲濾液通過噴頭噴灑在高溫的管束外表面而蒸發成蒸氣,蒸氣經收集后通過離心壓縮機壓縮進入管束,從而產生持續的蒸發循環。同時滲濾液噴灑到管束外表面對管束中的蒸氣起到降溫作用而使管道內蒸氣冷凝。管道中形成的冷凝水收集后進入脫氣器中,減少易揮發有機成分,冷凝液用泵從脫氣器經過冷凝液冷卻器進入暫存池。

    經蒸發處理的滲濾液進入RO反滲透系統,RO系統采用寬幅螺旋卷式復合膜,設計最大工作壓力為35 Bar,最大回收率為80%,清洗周期為1~2星期,預期膜的工作壽命為1~2年。RO出水可直接進行回用。

    蒸發器底部所收集的濃縮液及RO濃縮液用循環泵輸送入濃縮液冷卻器對進水進行預熱,冷卻后的濃縮液進入焚燒爐焚燒。

    該工藝的技術特點是:

    (1)全部采用物化工藝處理,進水水質波動對處理效果基本無影響;

    (2)剩余污泥量小;

    (3)濃縮液可以得到徹底的處置,無須回灌。

    3.2.3 各階段的出水水質和處理效率

    12000

    3.3 方案三:MBR+UF+NF處理工藝方案

    3.3.1 工藝流程

    3.3.2 工藝說明

    滲濾液由調節池泵入生化池,生化池包括硝化池和反硝化池,在硝化池中,通過高活性的好氧微生物作用,降解大部分有機物,并使氨氮和有機氮氧化為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回流到反硝化池,在缺氧環境中還原成氮氣排出,達到脫氮的目的。MBR反應器通過超濾膜分離凈化水和菌體,污泥回流可使生化反應器中的污泥濃度達到20g/l,經過不斷馴化形成的微生物菌群,對滲濾液中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逐步降解。MBR生化系統COD設計去除率90%,NH3-N設計去除率99%。

    采用特殊設計的高效內循環射流曝氣系統,氧利用率可高達25%。MBR的剩余污泥量小,每天排泥量按不同運行期(前,中,后)為110 ~50 m3/d左右。MBR出水無菌體和懸浮物,進入納濾系統進一步深化處理,出水穩定達標排放,濃縮液則回灌至填埋場。

    納濾系統采用特殊納濾膜和工藝設計,可使鹽隨凈化水排出,不會出現鹽富積現象,納濾凈化水回收率可達到85%。納濾濃縮液量3.7 m3/h,為節省投資及運行費用可將濃縮液回灌至填埋場處置。

    采用該工藝處理滲濾液,適應性強,能確保不同季節不同水質條件下,出水穩定達標。在國外大量工程實例中發現,即使對于BOD/COD小于0.2的老填埋場滲濾液,經過MBR與納濾后也能使COD、BOD和NH4-N達標排放。

    該工藝主要特點:

    (1)反應器體系中生物濃度高,達到20g/L,對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及氨氮的去除效率高;

    (2)污泥穩定性強,粘度低,易脫水,不易腐敗變質。

    (3)出水不存在致病菌污染問題。

    3.3.3 各階段的出水水質和處理效率

    100

    3.4 方案四:DT-RO處理工藝

    3.4.1 工藝流程

    3.4.2 工藝說明

    滲濾液由調節池泵入儲罐中進行pH調節,控制pH在6~6.5之間。經pH調節的滲濾液加壓泵入砂濾器,砂濾器可根據壓差自動進行反沖洗,反沖洗水進入濃縮液儲存池。經過砂濾的滲濾液泵入筒式過濾器,經過濾后的滲濾液由柱塞泵輸入第一級反滲透(RO)系統。一級RO系統膜通量為12L/m2·h,凈水回收率為80%,設計操作壓力為60bar。滲出液進入二級RO裝置,濃縮液排至濃縮液儲存池。二級RO系統回收率為90%,膜通量為34.6L/m2·h,設計操作壓力為50bar。滲出液進入脫氣裝置,濃縮液則排至砂濾器的進水端。膜組的反沖洗在每次系統關閉時進行,清洗由系統自動控制,清洗后的液體排入濃縮液儲存池中。

    為避免濃縮液回灌時長期將高濃度的氨氮在垃圾填埋場不斷積累循環,在濃縮液儲存池設置脫氮系統,通過化學沉淀法將滲濾液中的NH3-N轉化為MgNH3PO4.6H2O沉淀,沉淀后形成的結晶性狀穩定,可以直接隨濃縮液回灌到填埋場,也可以分離出來做肥料。

    該工藝的技術特點是:

    (1)預處理比較簡單,且不需設生化處理單元;

    (2)DT-RO膜組的結垢較少,膜污染減輕,使反滲透膜的壽命延長;

    (3)安裝、維修簡單,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高;

    (4)DT-RO系統可擴充性強,可根據需要增加一級、二級或高壓膜組。

    3.4.3 各階段的出水水質和處理效率

    BOD(mg/L)

    COD(mg/L)

    20000

    NH3-N(mg/L)

    SS(mg/L)

    4 擴建工程處理工藝方案選擇

    4.1 方案比較

    以上四個滲濾液擴建工程處理工藝方案匯總比較詳見表6。

    項目

    方案一

    UASB+SBR+CMF+RO EV+RO

    一、工藝技術比較

    基本工藝流程

    原水—PH調節—UASB—SBR—反滲透—生產回用

    原水—EV蒸發器—反滲透—生產回用

    原水—MBR生物膜反應器—超濾-納濾—生產回用

    原水—砂濾器—二級反滲透—生產回用

    生化處理與反滲透相結合

    物理處理與反滲透相結合

    生化處理與納濾相結合

    采用單純反滲透工藝

    進水水質影響

    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進水水質對其影響較小,厭氧后出水有機物濃度大幅降低,對SBR池的處理沖擊較小。

    不依賴于生物處理,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可通過調節蒸氣壓力適應進水負荷的變化。

    環境因素和進水參數變化對生物系統影響較大,可通過調節回流量適應進水負荷的變化。

    不依賴于生物處理,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可通過調節反滲透壓力適應進水負荷的變化。

    濃縮液處理

    濃縮液回灌或燃燒處理,較徹底,對環境及填埋場運行影響較小。

    濃縮液回灌或燃燒處理,較徹底,對環境及填埋場運行影響較小。

    濃縮液回灌或化學沉淀形成穩定的結晶而去除,殘留物對環境及填埋場運行有一定的影響。

    濃縮液回灌或化學沉淀形成穩定的結晶而去除,殘留物對環境及填埋場運行有較大的影響。

    工藝運行比較

    有較多的工程及運行經驗,運行管理較為復雜。

    有較多的工程及運行經驗,運行管理較為方便。

    有較多的工程及運行經驗,運行管理比較復雜。

    有較多的工程及運行經驗,運行管理較為簡單。

    環境效益

    滲濾液在生化階段會產生一定的有害氣體及臭味,對大氣環境有一定的影響。

    滲濾液在蒸發階段會產生一定的有害氣體及臭味,對大氣環境有一定的影響。

    滲濾液在生化階段會產生一定的有害氣體及臭味,對大氣環境有一定的影響。

    對大氣環境影響較小。

    二、經濟比較

    工程總投資

    運行費用分析

    21.52元/ m3

    4.2 推薦方案

    從各方案的工藝特點、對水質波動的適應性、總投資以及單位運行成本等方面進行分析,并考慮各方案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等綜合因素,經過綜合比選后認為方案一為優選推薦方案。其理由如下:

    (1)滲濾液先進行生化處理,該工藝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操作上的靈活性,可以適應不同時期的處理需要,經生化處理后的滲濾液進入微濾及反滲濾系統進行深度處理,出水達到回用水標準后可在填埋場內作生產性回用水。

    (2)采用UASB+SBR工藝,有機負荷高,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進水水質對其影響較小,厭氧后出水有機物濃度大幅降低,對SBR池的處理沖擊較小,充氧設備的能耗較小。

    (3)采用生化處理與反滲透相結合,處理后出水可以達到回用水水質標準,在填埋場內作生產性回用,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節省了生產用水的費用,降低了填埋場的直接運行成本。

    (4)此工藝已有豐富的工程及運行經驗,運行管理、設備配件供應及人員調配都可與現有工程配套進行。

    (5)該方案雖然投資較高,但運行穩定,出水有保證,且可根據現有工程的經驗通過一定的措施降低造價,此外本方案運行成本較低,在經濟指標上具有較大的優越性。

    5 結論

    (1) 從廣州市興豐填埋場的滲濾液處理要求以及環境敏感性、經濟技術綜合效益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認為方案一即pH調節+UASB+SBR+CMF+RO工藝技術先進、可操作性強,完全符合擴建工程項目提出的要求,為優選推薦方案。

    (2) 填埋場建設單位及營運商對本工藝方案有豐富的建設及運行經驗,可以提供充足的技術與管理支持。

    參考文獻

    1 沈東升 生活垃圾填埋生物處理技術.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3

    第2篇:垃圾滲濾液處置方案范文

    關鍵詞:礦化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利用

    1 引言

    截至2013年,全國658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1.72億t/a,有各類生活垃圾處理設施765座,其中填埋場有580座,處理量為1.05億t/a[1]。垃圾填埋場封場數年后,垃圾中易降解物質完全或接近完全降解,垃圾填埋場達到穩定化狀態即無害化狀態,此時的垃圾稱為礦化垃圾[2]。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原有垃圾堆場的搬遷和衛生填埋場的選址問題迫在眉睫。生活垃圾的填埋、開采資源化、再填埋既可有效解決原填埋場垃圾的出路問題,又可以實現現有填埋場的改造再利用。常熟南湖垃圾填埋場自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啟用,初期建設標準較低,存在環境風險;以目前常熟市的發展,飛灰的處置和生活垃圾應急處置均需要垃圾填埋場,在目前土地資源緊缺,垃圾填埋場選址尤其困難的情況下,對現有的南湖垃圾填埋場進行復原改造是必要和緊迫需要的;根據有關研究成果和前期對南湖垃圾填埋場的實地試探,當地10年前的垃圾可以予以挖掘進行填埋外的處置和利用。

    2 方案與方法

    城市生活垃圾理化特性主要包括容重、物理成分、含水率、發熱量、灰分和元素六個方面。以上因素受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基礎建設、能源結構、季節和氣候、廢品回收、居民生活習慣影響。

    方案首先根據填埋年代主要分為4個區間:2000年以前、2000~2005年、2006~2009年;2010至今。分析不同區間的生活垃圾主要成分、密度、不同埋深的含水率以及各單成分的物理特性,進行各組分的熱值、熱灼減率試驗。進一步研究垃圾腐殖質的可提取率。其次設計開采方案,包括臨時道路、運輸、堆放、臨時處置方案。準備開采所需機械設備、材料、各種檢測儀器及人員準備;然后開采組織施工,主要工藝為:填埋場垃圾開挖-臨時處置-運輸-資源化利用(包括焚燒、改良土)-滲濾液處理;開采過程中做好氣體監測等環境保護工作。

    開挖采用反鏟挖掘機,鋪設臨時道路;每個剖面分3層取樣,即表層(0~80 cm)、中層(80~ 150 cm)和下層(150~1500 cm)。每層取垃圾樣重約50 kg,對樣品進行烘干,然后分為可燃及不可燃兩大類,進一步試驗再多次采用四分法得到樣品帶回實驗室烘干。所取樣品進行容重、含水率、細菌總數、有機質含量,總氮、總磷、熱值等測定,同時對滲濾液取樣測定,根據測定結果具體分析其處置方案及用途。

    3 結果與討論

    對取樣品進行分類,可燃部分主要是布條、塑料、橡膠、木塊等(圖1),這部分可以進焚燒廠焚燒發電處理;不可燃部分主要是磚頭、玻璃、以及部分細顆料土類固體(圖2);同時對滲濾液取樣測定,根據測定結果具體分析其處置方案及用途。

    3.1 用作填埋場覆蓋材料

    衛生填埋場需要采用土壤作為表面覆蓋物,需要大量的土源。吳軍等[3]認為將填埋齡超過10 年的礦化垃圾可用作日覆蓋材料,可以實現就地取材,并且價格低廉的優勢。徐勤等在經過對國內外終場覆蓋情況與標準的比較后,提出在終場覆蓋系統中,可將礦化垃圾作為其中的營養層[4]。

    3.2 土地及園林利用

    生活垃圾在填埋場內經過多年的生化反應,大部分有機物都得到了充分降解,經一定的篩分后可得到含有豐富有機質和營養元素的腐殖土。可廣泛地應用于農田、園林綠化以及土壤的改良和修復等。但在使用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其中的有害重金屬含量等,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l揮礦化垃圾的土地效用。

    3.3 加工成建筑材料

    經分類挑選的固體物質可用作一般性的建筑材料。如作為土工填料進行回填,加入膠結材料作為道路路基原料,加工制作成墻體材料。如代替泥土作制磚原料,用礦化垃圾中的煤灰、磚頭、瓦石等經粉碎后與輔料混合,可壓制成路面磚[5]。

    4 結論與展望

    生活垃圾填埋場中礦化垃圾開采后經分選等預處理后,可得到合理的綜合利用,如作為填埋場覆蓋材料、土地利用、處理廢水、處理廢氣以及作為建筑材料等,且其中一部分已經進入工程實踐的階段。我國目前許多填埋場快要到達使用年限,土地資源面臨枯竭,開挖礦化垃圾,增加現有填埋場庫容的方法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未來需要研究出先進適用的機械設備,用以提高開采和篩分礦化垃圾的效率。同時礦化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及再利用,也是實現垃圾填埋場再利用的關鍵技術問題。

    參考文獻:

    [1]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行業2014年發展綜述[J]. 中國環保產業, 2015(11): 15~23.

    [2]趙由才,朱青山.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技術與管理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

    [3]吳 軍,趙由才.上海市廢棄物老港處置場4期工程方案的構想[J].環境衛生工程,2001,9(1):6~8.

    [4]徐 勤,黃仁華.二次開發綜合利用老港處置場的探討[J].環境衛生工程,2002,10(1):21~24.

    [5]毛 軍.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中的植被恢復技術研究[C]∥中國水土保持學會工程綠化專業委員會. 礦化垃圾資源化利用與填埋場綠化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水土保持學會,2011: 47~48.

    Project Design of Landfill and MSW Recycles

    Xu Wang1,Yi Lixin1, Ruan Renyong2, Wu Cheng1

    (1.Changshu College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u, Jiangsu 215500,China;

    2.Changshu Chang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Changshu, Jiangsu 215500,China)

    第3篇:垃圾滲濾液處置方案范文

    關鍵詞:城市垃圾,滲濾液,廢水處理

    近十幾年來國外學者就垃圾滲濾液的處理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有的已用于工程實踐。我國在垃圾滲濾液的處理研究方面起步較晚、起點較低,有不少失敗的教訓,但也獲得了一些寶貴的經驗。由于滲濾液水質水量的復雜多變住,目前尚無十分完善的處理工藝,大多根據不同填埋場的具體情況及其它經濟技術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處理工藝。縱觀國內外垃圾滲濾液處理的現狀,目前滲濾液的處理方案主要有場外綜合處理和場內單獨處理兩大類。主要處理工藝有生物處理法、物化法、土地法以及上述方法的綜合[1]。

    l 生物法處理滲濾液

    生物法是滲濾液處理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由于其運行費用相對較低、處理效率高,不會出現化學污泥等造成二次污染,因而被世界各國廣泛采用。具體的工藝形式有傳統活性污泥法、穩定塘、生物轉盤、厭氧固定膜生物反應器等。

    1.1 活性污泥法

    美國和德國幾個垃圾填埋場采用活性污泥法處理滲濾液,其實際運行結果表明,通過提高污泥濃度來降低污泥的有機負荷,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處理效果。如美國賓州的Fall Township污水處理廠,其垃圾滲濾液進水的ρ(CODcr)為6000~21000 mg/L,ρ(BOD5)為 3000~13000 mg/L,ρ(氨氮)為 200~2000 mg/L,曝氣池的 p(污泥)為 6000~12000 mg/L,是一般污泥的質量濃度的3~6倍。在體積有機負荷為 1.87 kg[BOD5]/(m3·d),F/M 為 0.15-0.31 kg[BOD5]/kg[MLSS·d)時,BOD5的去除率為97%;在體積有機負荷為0.3kg[BOD5]/(m3·d),F/M為0.03-0·05 ks[BOD5]/(kg[MLSS]·d)時,BOD5的去除率為92%。該廠的數據說明,只要適當提高活性污泥的質量濃度,使F/M為0.03-0.31<kg[BOD5]/(kg[MLSS]·d)之間采用活性污泥法能夠有效地處理垃圾滲濾液[2]。

    1.2 穩定塘

    國外早在80年代就有成功運用穩定塘技術處理滲濾液的生產性處理廠(Howard Robison,1992),英國在 1983年建成的 Bryn Postey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廠,運用曝氣氧化塘技術處理滲濾液。該氧化塘有效庫容 1000 m3,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HDPE膜)作防滲襯底,采用兩臺高效表面曝氣機進行曝氣,滲濾液最小水力停留時間 10d,滲濾液處理量D-150 m3/d。此系統自 1983年開始運行,滲濾液ρ(CODcr)ρ(BOD5)最大分別達 24000 mg/L和10 000 mg/L,F/M為 0.05~0.3 kg[BOD5]/kg[MLSS]·d)時,CODcr去除率達 97%[3]。

    上海市廢棄物老港處置場,在三期工程改擴建時建成了以穩定塘和蘆葦濕地地表漫流處理系統相結合的滲濾液處理系統,設計規模為2000m3/d,實際運行流量1500 m3/d,其在冬季兩個月的典型數據見表1上海老港填埋場滲濾液水處理的運行效果:

    表1 老港填埋場滲濾液水處理的運行效果 mg·L-1 檢測日期 氧化塘出口 蘆葦濕地出口 ρ(CODcr) ρ(NH3-N) ρ(CODcr) ρ(NH3-N) 2000.10.24 1177 160 589 29 2000.11.02 1264 145 1095 35 2000.11.13 1297 133 745 48 2000.11.21 1912 189 1326 69 2000.12.05 640 91 905 150 平均 1413 144 932 66

    1.3 生物轉盤

    生物轉盤是所謂固定生長系統生物膜法中的一種,運用于常規的污水處理中可有效地解決活性污泥法的污泥膨脹問題,并且由于膜上生物量大,生物相豐富,既有表層的好氧微生物,又有內層的厭氧微生物,因而具有抗水量、水質沖擊負荷的優點,同時生物膜上還能生長世代時間較長的硝化菌等。

    Pitea滲濾液處理廠即采用生物轉盤處理垃圾滲濾液,設計規模500 m3/d,設計轉盤表面積3 000 m2,平均設計負荷 4.8 g[NH3-N/(m2·d)。該廠利用填埋場氣體加熱使進人生物轉盤的滲濾液溫度保持在20℃左右,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

    上面介紹的Pitea填埋場生物轉盤是好氧生物反應器,英國Britannia填埋場則是運用厭氧固定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垃圾滲濾液,也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4]。

    1.4 厭氧氧化處理

    厭氧生物處理B前采用厭氧生物濾池,厭氧接觸法,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及分段厭氧消化等,實踐證明厭氧處理時高質量濃度ρ(BOD5)>2000mg/L)有機廢水的處理是有效的,但單獨采用厭氧生物處理滲濾液的情況很少見。北京市政設計院1988年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建議采用厭氧一好氧法處理工藝[5]。

    1.5 各種生物法比較

    生物法中,好氧工藝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轉盤的處理效果最好,停留時間較短(6~24 h)、運行經驗豐富,但工程投資大。運行管理費用高;相對來說穩定塘工藝比較簡單,投資省,管理方便,但停留時間長(10~30 d)、占地面積大且凈化能力隨季節變化較大。厭氧處理工藝近年來發展很快,特別適合于高濃度的有機廢水,它的缺點是停留時間長,污染物的去除率相對較低,對溫度的變化比較敏感,但通過研究表明厭氧系統產生的氣體可以滿足系統的能量需要,若將這部分能量加以合理利用,將能夠保證厭氧工藝有穩定的處理效果,還能降低處理費用。因而對于高濃度有機物的垃圾滲濾液,采用厭氧和好氧I藝的組合處理,無論是對于提高處理效率,還是就降低運行費用都是有意義的。

    2 物化法

    物化法過去只用在處理填埋時間較長的單元中排出的滲濾液,而今隨著滲濾液控制排放標準的日益嚴格,物化法也用來處理新鮮的滲濾液,且是滲濾液后處理工藝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物化法包括絮凝沉淀、活性炭吸附、膜分離和化學氧化法等。由于物化法處理成本較高,不適于大量的滲濾液的處理。

    2.1 絮凝沉淀

    實驗證明;生物處理后的滲濾液進行絮凝沉淀時(利用鐵鹽或鋁鹽作絮凝劑),即使在ρ(BOD5)很低(<25 mg/L)的情況下,CODcr的去除率仍可以達到50%,反應過程中最佳的pH值對于鐵鹽和鋁鹽分別為4.5~4.8和5.0~5.5,最小的加藥量在250-500 g/m3之間[6]。

    絮凝沉淀工藝的不足之處是會產生大量的化學污泥;出水的pH值較低,含鹽量高;氨氮的去除率較低等。所以絮凝沉淀工藝即使有可觀的處理效率,在選用時還是要慎重考慮。

    2.2 反滲透

    反滲透經常用于滲濾液的后處理中,因其能夠去除中等分子量的溶解性有機物,國內早期利用醋酸纖維膜進行的試驗表明,CODcr的去除率可以超過80%,雖然在運行過程中有膜污染的問題,但反滲透工藝作為后處理工藝設在生物預處理后或物化法之后,負責去除低分子量的有機物、膠體和懸浮物,可以提高處理效率和膜的使用壽命[5]。根據Ehrig在1989年的研究,一級反滲透工藝可使CODcr、BOD5和有機鹵代物(AOX)的去除率達到80qc,但是氨氮和氯離子的去除率要達到較高水平則至少需要二級反滲透工藝。

    總之,反滲透工藝因其高效性、模塊化和易于自動控制等優點,應用得越來越多,但其用于滲濾液處理還存在以下問題:小分子量的物質的截留效率還不盡人意(例如氨、小分子的有機鹵代物(AOX)等)。高濃度的有機物或無機可沉降物容易造成膜污染或在膜表面結垢等問題。由于操作壓力很高(3~50 ba)造成能耗很高。反滲透濃液的處理是最大的困難,將其回灌到填埋場中已經不可取了,因為濃液的污染物濃度很高,是非常危險的廢物。目前多采用蒸發和干燥的方法,但費用很高。

    在英國垃圾滲濾液處理廠使用Rochem’s專利圓盤管反滲透系統對初級滲濾液處理,這種處理技術是由南亨伯塞德郡穩特頓填埋場所設計和生產的 Rochem’s離析膜系統。Rochem’s離析膜系統能夠去除重金屬、SS、氨氮、有害難降解的有機物,處理后的水質滿足嚴格的排放標準。

    2.3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吸附工藝適用于處理填埋時間長的或經過生物預處理后的滲濾液,它能去除中等分子量的有機物質。20世紀70年代在歐洲的實驗室研究表明,CODcr的去除率為50%-60%,若用石灰石作預處理,去除率可高達80%,而活性炭處理了140床后去除效率將明顯下降[7]。在生產性試驗中,由于滲濾液水質水量多變等原因,出現了去除效率下降和活性炭被大量污染的現象。活性炭的投加量與去除的CODcr量的線性關系當活性炭的投加量為800~1200 g/m3時,每克活性炭吸附3.0-3.2mgCODcr。活性炭吸附工藝的主要問題是高額的費用。盡管如此,首先進行生物預處理,再將該工藝與絮凝沉淀工藝相結合時、能保證出水較低水平的CODCr和AOX。

    2.4 化學氧化

    化學氧化工藝可以徹底消除污染物,而不會產生絮凝沉淀工藝中形成的污染物被濃縮的化學污泥。該工藝常用于廢水的消毒處理,而很少用于有機物的氧化,主要是由于投加藥劑量很高而帶來的經濟問題。對于滲濾液中一些難控制的有機污染物,化學氧化工藝可以考慮使用。

    常用的化學氧化劑有氯氣、次氯酸鈣、高錳酸鉀和臭氧等。用次氯酸鈣作氧化劑時CODcr的去除率不超過50%;用臭氧作氧化劑時,沒有剩余污泥的問題,CODcr的去除率也不超過50%且對于含有大量的有機酸的酸性滲濾液使用臭氧作氧化劑不是很有效的,因為有機酸是耐臭氧的,相應就需要很高的投加劑量和較長的接觸時間。過氧化氫作氧化劑時因為可以去除硫化氫而主要用來除臭氣,加藥量一般每一份溶解性的硫要投加1.5~3.0份的過氧化氫。目前用化學氧化法處理滲濾液的研究還處在實驗室階段,其上要的問題是處理費用太高,但對于垃圾填埋場封場后所)一生的小水量、低含量的難降解滲濾液處理還是有一定意義的。

    3 土地法

    用土地法處理滲濾液的主要形式是滲濾液回灌和土壤植物處理系統。

    在英國進行的滲濾液回灌生產性試驗中發現,滲濾液回灌不僅因為蒸發的作用而可以減少滲濾液的水量,而且還能大幅度降低滲濾液中有機物的含量。

    土壤植物處理系統(S-P系統)不僅利用土壤或陳垃圾的物化及生化作用,而且還利用了植物根系對微生物的強化和植物修復技術。1985-1986年在瑞典建立了大規模現場S-P系統進行試驗,該系統占用了總面積為22公頃的填埋場中的4公頃,其中1.2公頃種植了柳樹,另外2.8公頃種植了各種草本植物。試驗區域為填埋場邊緣的3個坡地,種植了 30 000棵柳樹。在試驗的最初3年中,灌入試驗區域的滲濾液共計3 290 mm,測得年平均的蒸發量為340mm,為降水量的引%,而在試驗前相應區域的年平均蒸發量為 140 mm,為年降水量的 19%,蒸發量增加了二到三倍。該系統不光有減量的功能,還能夠降低滲濾液的濃度,例如氮的濃度平均下降了 60%,從6.93 mmol/L下降到了 2.96 mmol/L,可以肯定隨著柳樹的生長和根系的發展,處理效果還可能進一步地提高。

    4 結論與思考

    垃圾滲濾液由于成分極其復雜,如果用一種方法很難把它處理達標。所以,一般需要不同類型工藝方法組合處理,才能做到達標排放的要求。不同類型方法的組合一般是用生物法或土地法作為預處理,然后用物化法作為后處理。要達到日益嚴格的滲濾液處理排放標準,這種工藝的組合將是一種趨勢,關鍵是各種工藝的搭配和協調的問題。

    垃圾滲濾液處理中存在的問題有:

    ①滲濾液水量變化較大,尤其是季節性變化量很大,在雨季里水量比較大。針對這個問題,一般填埋場采用管道把多余的滲濾液排到一個預留的池子里,等晴天滲濾液少的時候再進行處理。

    ②滲濾液水質特性變化大。不同填埋場,由于諸多因素不同,其水質存在很大差異,所以適用于某填埋場滲濾液的處理方法不一定也適用于另一填埋場滲濾液的處

    理。

    ③滲濾液中氨氮濃度高,尤其是在填埋后期其濃度更高。高濃度的氨氮對微生物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現有的氨氮吹脫又造成空氣的二次污染和吹脫塔結垢問題;有人提出超聲波吹脫法,這種方法比傳統吹脫法氨氮的去除率提高了門%-164%,CODcr去除率為24.90%-34.76%,比傳統的吹脫法提高了21%。超聲波的最佳工藝參數:PH為 11,時間為41min,氣水比 1000:1[8]。滲濾液處理費用高且難以達到排放標準。填埋場在封閉前,一般滲濾液濃度高且較難處理,即使采用厭氧一好氧生物處理工藝也難以達到排放標準;而高標準的滲濾液處理廠投資大,運行管理費用高,許多填埋場因為資金不足受限。

    參考文獻

    [1]沈耀良,王寶貞,楊銓大,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方案[J].污染防治技術,2000,13(l)17-20.

    [2]蔣彬,吳浩汀,徐亞明 淺談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處理技術[J] 江蘇環境科技,2002,15(1):32-34.

    [3]張望軍,王國生 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J] 重慶環境科學,1995,17(2):44-47.

    [4]Glemn P Blakey,Raffaello cossu,PeterJ Mariset al.Aeroblc and anaeroblctlxed film blological reactors,Landfill Of Waste Leachate [M] London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 Ltd,1992.

    [5]張海倫 垃圾滲濾液的處理[J]能源研究與利用,2001,(1):44—45.

    [6]Amokrane A.landfill leachate pretreatment by coagulation-flocculation[J]. Wat Res.1997.31 (11):2775—2782.

    [7]袁維芳,王國生,湯克敏 反滲透法處理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J]水處理技術,1997,23(6):333-336.

    第4篇:垃圾滲濾液處置方案范文

    關鍵詞:滲瀝液 產生量 調節容量 處理規模 計算實例

    0 前言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量日益增長,垃圾的處置是一項緊迫的任務。目前比較經濟、易管理的處置方式是衛生填埋。城市垃圾衛生填埋場的建設和運行中,滲瀝液的控制和處理是一項主要內容。

    滲瀝液是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主要污染物,滲瀝液中因其有機物和氨氮濃度高,處理難度大、投資和處理費用高。因此,滲瀝液調節容量和處理規模是衛生填埋場設計的重要設計內容,而在實際中對滲瀝液處理規模和調節容量的確定往往是經過比較粗略的估算,相關資料也比較少,難以對設計起到實際的指導作用。本文結合工程設計計算實例,按照方便實用的原則,提出了滲瀝液調節容量和處理規模確定的估算方法,希望可以對目前的填埋場的滲瀝液處理設計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1 滲瀝液產生量的影響因素

    滲濾液主要由垃圾填埋場范圍的降水滲透、地下水侵入以及垃圾本身所含的水分形成。影響滲濾液產量的因素十分復雜,主要有降水、地下水侵入、垃圾成分、填埋場頂部的地表徑流和水分蒸發等。其中,垃圾滲瀝液的主要來源是降水。

    2 控制滲瀝液產量的主要措施

    2.1 合理填埋場

    合理地選擇集雨面積較小、庫容大、地下水位較低的區域作為填埋場場址(同時綜合考慮垃圾運距、周圍環境、地形地質、交通、覆土來源等因素)。

    2.2 設置截水排洪溝

    四川省的垃圾衛生填埋場基本上都屬于山溝式填埋,通過設置截洪溝并對截洪溝作防滲處理,以截留填埋區外匯水面的地表徑流和部分潛水。但是截洪溝的深度有限,部分來自填埋場上游的地下潛水將進入填埋場,會形成一定量的滲濾液,這方面的潛水引流措施有待進一步探討。

    2.3 場區防滲

    根據場址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選擇適當的方式對填埋場底部進行防滲處理,一方面防止滲濾液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另一方面避免地下水侵入填埋場,造成滲瀝液水量增大。

    2.4 規范填埋作業

    嚴格規范的填埋作業可以有效地控制降水的滲入量。對山溝式填埋場宜采用斜坡作業法,按單元填埋并分層壓實覆土,在一定高度設置平臺及排水溝以減少滲瀝液產量。

    3 滲瀝液產生量的計算

    滲瀝液的產生量估算方法主要有水平衡計算法、年平均降水量法、幾年概率降水量法等。對于新建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我們對滲瀝液的產生量估算采用經驗公式法,在設計中采用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Q —— 滲瀝液的日平均產生量(m3/d);

    I —— 采用年平均降雨量轉換為日平均降雨量(mm/d);

    A1 —— 填埋分區作業區面積(m2);

    C1 —— 填埋分區作業區滲出系數;

    A2 —— 填埋分區填埋休止或填埋終了區的面積(m2);

    C2 —— 填埋休止或填埋終了區的滲出系數。

    注:

    1.計算日最大滲瀝液產生量,則需將上式中的I采用最大月平均降雨量轉換為日平均降雨量(mm/d)。

    2.滲出系數C1的取值:按照經驗公式,其取值范圍在0.2-0.8之間,一般當降雨量=蒸發量時取C1=0.5;當降雨量0.5。C2一般按照C2=0.6C1的原則取值。

    在工程設計計算中,給出的年平均降雨量為1058.0mm,最大月降雨量229.7mm,年蒸發量2003.1mm,而填埋場匯水面積41000m2,分為兩區,A1區面積21000m2;A2區面積20000m2。由此可以計算出在填埋期間的日平均滲瀝液產生量和日最大滲瀝液產生量:

    Q平均= 2.90×(0.4×21000+0.24×20000-)×10-3=38.28m3/d

    Q最大= 7.66×(0.4×21000+0.24×20000-)×10-3=101.11m3/d

    由于處理規模不但要考慮填埋期的處理量,也須考慮填埋終期以后的滲瀝液處理,填埋完后的日平均滲瀝液產生量(Q平均1)和日最大滲瀝液產生量(Q最大1)作為校核的依據,計算結果如下:

    Q平均1= 2.90×0.24×41000-×10-3=28.54m3/d

    Q最大1= 7.66×0.24×41000×10-3=75.37m3/d

    由此,可以假定處理規模在40-75m3/d之間。

    4 調節容量及處理規模的確定

    按照假定的處理規模在40-75m3/d之間,初選確定40m3/d、50m3/d、60m3/d、75m3/d為垃圾滲瀝液的處理規模,根據多年逐月平均降雨量和多年平均逐月蒸發量,確定逐月滲出系數,計算月平均滲瀝液的產生量和最小調節余量。

    通過上表計算出不同處理能力情況下的調節余量:

    40m3/d

    調節余量:9940m3/d;

    50m3/d

    調節余量:9486m3/d;

    60m3/d

    調節余量:8055m3/d;

    70m3/d

    調節余量:6855m3/d;

    75m3/d

    調節余量:6255m3/d;

    經過比較,應在60m3/d和70m3/d之間選取,由于垃圾滲瀝液處理的難度較大,投資高,一般選取處理規模小的方案,為此,設計中采用的處理規模為:60m3/d。

    為減少調節池的容量,降低工程投資和占地面積,本工程的調節方式采用壩內調節與調節池調節相結合的方式,經過計算,填埋場內部的到堤壩頂高程下1m的垃圾容量約32500m3,垃圾的間隙率約50%,但是可以用于存滲瀝液的空隙率約20%,則垃圾內部的滲瀝液的調節量為6500m3(此種二壩合一的壩型在壩體設計時尤其重要的是對壩進行穩定性、安全性的校核分析)。調節池最小調節量為1555m3,考慮必要的富裕量,設計調節池的容量為2000m3。

    5 結論

    在工程實踐中,由于滲瀝液產生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如何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對滲瀝液產生量、調節容量和處理規模進行合理的確定,以指導工程的設計工作。同時,也應更完善地收集工程當地的有關氣象水文資料,對本估算方法進行完善和補充,使我們對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設計更科學、完善。

    參考文獻 1.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

    2.馮向明 衛生填埋場滲瀝液產生量控制研究 城市垃圾處理技術,2003.03

    3.通口壯太郎(日) 廢棄物最終處置場的計劃和建設

    第5篇:垃圾滲濾液處置方案范文

    【關鍵詞】 垃圾填埋場 防滲技術 HDPE土工膜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全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趨向于城市化,城鎮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也逐漸突出。目前我國城鎮生活垃圾的處理方法主要有三種:填埋、堆肥和焚燒,其中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普遍采用填埋作為最主要的垃圾處理方法。即使有時候采用堆肥和焚燒的方法,也要配備相應的垃圾填埋場作為輔助配套設施。因為垃圾填埋后水分和有機分解液體形成的污染液透過填埋場側面和底部滲透出去,極易對周圍的環境和水源造成大的污染,而且地下水涌入垃圾填埋場也很大程度的影響填埋場的正常運轉。為了能夠有效防止垃圾滲瀝液對周圍環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同時防止地下水涌入垃圾填埋場,必須對填埋場采取防滲措施。

    一、防滲措施的選擇

    垃圾填埋場一般的人工防滲措施有垂直防滲和水平防滲兩種。垂直防滲是在垃圾場區內為一相對獨立的水文地質單元的前提下采用的一種比較經濟、且施工簡便的防止滲瀝液污染地下水的方案。通常是在場區的地下水徑流通道出口處設置垂直的防滲工程來攔截滲瀝液的滲漏,從而阻止滲瀝液污染下游地下水。水平防滲通過在填埋場場底及其四周建設人工防滲層,從而阻止垃圾滲瀝液的下滲,達到保護地下水的目的。水平防滲的效果相對較好,是多數填埋場普遍采用的主要防滲措施。

    水平防滲的防滲材料多種多樣,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兩類:天然粘土和人工合成材料。天然粘土防滲層的造價低廉、施工簡單,但根據CJJ17-2001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要求,壓實粘土襯墊必須滿足分布均勻,透水率應小于等于10-7cm/s,厚度大于2m等要求。由于制作工藝和施工方法的原因,國內的粘土襯砌很少能夠滿足以上要求,然而一般的粘土只能延緩滲濾液的滲漏,而不能阻止滲漏。人工合成材料種類很多,主要有高密度聚氯乙烯(HDPE)、低密度聚氯乙烯(LDPE)、聚氯乙烯(PVC)膜等。近年來,國內外填埋場最常用的是高密度聚氯乙烯膜即HDPE膜,它能有效阻止滲濾液的滲漏,同時還具有優良的機械強度、耐熱性、耐化學腐蝕性、抗環境應力開裂和良好的彈性,在一定的范圍內隨著厚度的增加,膜的斷裂點強度、屈服點強度、抗撕裂強度、抗穿刺強度逐漸增加。HDPE膜的厚度一般在0.75-2.5mm之間,垃圾填埋場一般選用厚度為1.5-2.5mm的HDPE膜作為防滲襯墊層。

    二、防滲系統構造

    土工膜防滲層還可分為幾種類型:單層HDPE膜防滲層、HDPE膜與壓實粘土構成的復合防滲層、雙層HDPE膜防滲層等。單層HDPE膜防滲層結構簡單、施工容易、投資較省,但是其防滲安全性差,一旦HDPE膜某處受損,下面的自然土層滲透系數大 ,垃圾滲濾液很容易通過HDPE膜的破損處滲出,使整個防滲層失去防滲作用。復合防滲層結構復雜,施工也較難,投資相對較高,但其防滲安全性很高。即使單層HDPE膜發生破損,很快滲濾液會遇到另一層HDPE膜或是壓實粘土層,阻止滲濾液繼續滲漏,整個防滲層仍能有效發揮防滲作用,因此,復合防滲層得到廣泛采用。

    三、 復合土工膜的施工方法

    (一)基面要求

    1.鋪設HDPE土工膜前,要首先對鋪設基底進行全面檢查,確保符合設計要求、滿足施工條件后,方可開始施工。

    2. 基面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基坑底面、坡面及其坡比、邊坡上錨固槽、坡面與底面交接處處理等均應嚴格達到設計要求。

    3. 徹底清除場地草皮、樹根、瓦礫、石子等一切尖角硬物,下墊層平整,不可有凸起褶皺,以防損傷土工膜。

    4.基面應干燥、壓實、平整、無裂痕、無明顯尖突、無泥濘、無凹陷。

    (二)HDPE土工膜的施工方法

    1.土工膜的鋪設

    (1)HDPE土工膜裁切之前,應該準確丈量其相關尺寸,然后按實際裁切,一般不宜按圖示尺寸裁切,應逐片編號,詳細記錄在專用表格上。

    (2)鋪設HDPE土工膜時應從底部向高位延伸,不要拉得太緊,應留有1.50%的余幅,以備局部下沉拉伸。

    (3)相鄰兩幅的縱向接頭不應在一條水平線上,應相互錯開1m以上。

    (4)膜與膜之間接縫的搭接寬度一般不小于10cm,通常就使焊縫排列方向平行于最大坡度,即沿坡度方向排列。

    (5)縱向接頭應距離壩腳、彎腳處1.5m以上,應設在平面上。

    (6)HDPE土工膜在鋪設中,應避免產生人為褶皺,溫度較低時,應盡量拉緊,鋪平。

    2.HDPE土工膜的焊接

    (1)對鋪膜后的搭接寬度的檢查:HDPE膜焊接接縫搭接長度為80-100mm。

    (2)在焊接前,要對搭接的200mm左右范圍內的膜面進行清理,用濕抹布擦掉灰塵、污物,使這部分保持清潔、干燥。

    (3)焊接部位不得有劃傷、污點、水分、灰塵以及其他妨礙焊接和影響施工質量的雜質。

    (4)試焊

    在正式焊接操作之前,應根據經驗先設定設備參數,取300×600mm的小塊膜進行試焊。然后在拉伸機上進行焊縫的剪切和剝離試驗,如果不低于規定數值,則鎖定參數,并以此為據開始正式焊接。否則,要重新確定參數,直到試驗合格為止。當溫度、風速有較大變化時,亦應及時調整參數,重做試驗,以確保用于施工的焊機性能、現場條件、產品質量符合規范要求。

    試焊成功或失敗的評定標準是:

    對粘結的焊縫進行剪切和剝離檢驗時,只能膜被撕壞,不能出現焊口的破壞。

    (5)當環境溫度高于40℃或低于0℃時不能進行土工膜的焊接。

    (6)水平接縫與坡腳和存有高壓力地方的距離須小于1.5m。

    (三)土工膜的成品保護

    1. 在鋪焊完的土工膜上行走時,不得穿硬底鞋,鞋上不得有鐵釘、鐵掌之類能傷害土工膜的東西。

    2.在安裝操作中及鋪焊土工膜以后,嚴禁在現場吸煙或使用火柴、打火機和化學溶劑或類似的物品。

    3.在膜上運輸時,人力車的金屬支腿要用膠皮類柔軟材料包覆;汽車運料時,盡量車不上膜;實在需要在膜上行車時,應根據膜下的基層情況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當膜下為符合要求的無石子、密實粘土層時,可允許汽車直行;否則應在膜上加土膜或土工布,并不允許汽車拐急彎。

    4.在膜上卸料時,即使有土工布保護層,也不應使重、硬的物品從高處下落,直接沖擊防滲層。

    5.施工中準備足夠的臨時沙袋以防止鋪設的土工膜被大風吹起。在大風的情況下,地膜應臨時錨固。

    四、結語

    根據國內外成功實例和本人參與工程的經驗,充分證明選用以復合土工膜作為主要防滲材料具有顯著地防滲效果,不僅有效防止垃圾滲瀝液污染周圍環境和地下水,還可以防止地下水涌入垃圾填埋場,很大程度上達到了保護環境和地下水的目的。值得我們繼續研究發展,使得復合土工膜防滲技術更經濟,更有效的應用在我國的環境保護領域。

    參考文獻

    [1] 王敏.生活垃圾的可持續填埋[J].天津:環境衛生工程,2010(5):20

    [2] 錢學德,郭志平,施建勇等.現代衛生填埋場的設計與施工[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5

    第6篇:垃圾滲濾液處置方案范文

    深圳、南昌、武漢、青島、南京、溫州等多個城市,先后遭遇“垃圾圍城”。根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委員會的統計,2011年,全國657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為91.1%,其中20.1%直接堆放,或簡易填埋。以當年城市垃圾清運量1.64億噸計算,僅上述657座城市,當年已堆積未處理的垃圾就接近5000萬噸。

    “去年溫州垃圾事件,全世界都知道了。”溫州市城市管理與行政執法局(下稱溫州城管局)一名工作人員對《財經》記者解釋,2012年當地主要的制鞋工業區,在生產高峰期產生的工業垃圾多,造成焚燒廠短期內處理不了,又沒有足夠的應急填埋場,導致垃圾無處存放,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這位工作人員覺得挺丟臉,“一個城市環境做不好,那這個城市實在是不咋地。”自2012年8月,整個浙江省開始實施“四邊三化”行動方案,集中對公路邊、鐵路邊、河邊、山邊等區域進行環境衛生整治,清運隨意堆放的陳舊垃圾。

    然而,這一方案也導致原已滿負荷的溫州城區垃圾處置設施,不得不超負荷運轉。

    出于應急目的,溫州市政府緊急施行在各區縣自保的基礎上,共享垃圾處置設施。委托其他區域進行垃圾處理,除了按當地垃圾處理價格付費外,還要給予適當獎勵。

    這一做法緩解了溫州城區2012年“垃圾暴庫”之急。不過,“本來設備每年都有維修保養期,上半年垃圾產生低谷時停機維修一個多月。但今年比較特殊,未停機。春節到現在清運垃圾的量達到了每天3500噸-3600噸。”上述溫州城管局工作人員介紹。

    溫州城區所有垃圾處理設施的負荷能力,不足3000噸,這意味著每天都多出500噸-600噸垃圾,至今仍靠部分庫存、部分向尚有能力的永嘉縣輸送來維持。

    盡管溫州住建部門建議各區縣在興建垃圾處理設施時,盡量超前規劃,適當考慮周邊地區需求,但是說易做難。由于用地、民意等因素影響,一般地方政府也僅能考慮本區域垃圾的消化問題。

    真正要消化現有的庫存垃圾,需尋找更多途徑。 填埋封場“楊府山標本”

    被當地人稱為“垃圾山”的楊府山垃圾填埋場,位于溫州市城區東向的甌江邊,于1994年投入使用時,這一區域還屬于溫州遠郊的江邊灘涂。彼時,國內大多數城市還沒有衛生填埋的概念,僅限于“建個圍墻圍起來,不讓垃圾流到海里去”的簡易做法。

    十年之后,這座龐大的垃圾山,成了溫州主城區的一部分,周邊有不少居住社區,溫州第二十二中學也坐落于此。垃圾山發出的惡臭,已令周邊民眾怨聲載道。而在未來的城市發展規劃中,臨近甌江的這一區域,還屬于高端CBD地塊。

    2004年楊府山垃圾填埋場容量接近極限后,當地政府決定對其進行終場處置,并通過綠化來恢復生態。溫州市城市建設開發項目前期工作辦公室主任李航回憶,當時國內有一些小型垃圾堆放場實施了終場處置,即以重新回收再利用為主,綜合焚燒、重新衛生填埋等手段。

    然而,溫州市政部門考察全國各地情況后發現,比較成功的案例,都是一些較小的堆場,像楊府山這樣的大型“垃圾山”的終場處置,難以借鑒。于是,溫州對該項目進行公開招標,收到了整體搬遷、綜合利用、就地打包處理等幾種方案。其中,整體搬遷和綜合利用方案,不太具有可行性。

    這個占地約130畝、垃圾存量170萬立方米的垃圾山,若要進行整體搬遷,搬遷和選址費用都是大問題。溫州市因山地多,可利用土地不足,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已是寸土寸金。即便能夠選新址,也難免遭到周邊居民的反對。再加上整體搬遷需對垃圾山重新開挖,“本來這個山體表面的垃圾已經干化了,再去挖掘,相當于用個攪屎棍在里面攪,那味道就大了”。李航還擔心,垃圾在運往新填埋場的途中,對整個沿線環境都會產生影響。

    這些垃圾的再利用價值也極低。溫州曾組織專家對場內垃圾進行過檢測,發現其中可利用的部分很少,垃圾山的成分以煤灰等渣土類物質為主。“溫州也好,國內其他城市也好,垃圾分揀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已經由拾荒者解決了。”李航說。

    不過,也有專家持不同觀點,認為有必要對垃圾場再次檢測鑒定,以準確判斷其再利用價值。

    在2004年對楊府山垃圾填埋場封場處置時,溫州城區垃圾已基本以焚燒發電為主。堆放近十年的垃圾,熱值已經很低。

    浙江偉明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偉明環保)一位管理人員告訴《財經》記者,若強行焚燒熱值不達標的陳年垃圾,產生致癌物質二英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存放了一兩年的垃圾,適當分揀后可以進焚燒爐,堆放五年到十年的基本不行”。

    最終,溫州市有關部門決定,仿照國外一些大型垃圾填埋場改建為綠地的個案,采納了就地打包方案――對垃圾山體的地表層用高密度聚乙烯膜覆蓋以防滲,再加蓋1米厚的覆土并種植綠化。同時,在垃圾場周邊地下,用帷幕灌漿的方法,進行垂直防滲處理。

    除了滲濾液和氣味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垃圾分解產生的沼氣,亦是填埋場面臨的一大問題。

    李航介紹,楊府山垃圾填埋場在開始覆膜作業后,氣體漸漸無法自由散發,氣體自燃甚至爆炸的風險隨之上升。在終場處置工程之初,楊府山填埋場就發生了一次自燃。

    為了有效防火防爆,楊府山填埋場在終場處置時,除了設置導氣橫管,還將50米的豎井間距,縮小為30米,且專門設置了一名消防安全員在施工區域進行巡視。

    不過,李航亦坦陳,像楊府山這樣的簡易垃圾堆放場,先使用后處置實屬無奈之舉,整個楊府山填埋場的終場處置和生態恢復工程,總投資超出1.1億元。 “無害化處理”不無害

    國內主要的垃圾填埋場,多建于上世紀90年代之前,“也就是利用一個原始的坑或者溝,直到埋不下為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介紹,衛生填埋在國內始于2000年左右,即采取防滲措施。

    防滲方法分為黏土和防滲膜兩種。根據《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為了防止垃圾滲濾液污染水土,垃圾填埋場的底部也應當進行防滲處理,既可進行覆膜處理,也可以利用黏土防滲。

    在已經填埋垃圾總重高達170萬噸左右的楊府山垃圾場,重新對垃圾山底部鋪設土工膜已難實施。溫州市環境保護設計科學研究院經過勘探發現,楊府山填埋場底部土層以弱透水性的黏土和淤泥為主,兩者滲透系數均未達規定標準。

    但黏土相對防滲效果較好。溫州地處沿海,楊府山地底灘涂以厚厚的黏土、淤泥層為主,李航深感慶幸,“如果不在溫州,沒有這個地質條件,處理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趙章元也指出,“很多地方連黏土都找不到,所以做法就五花八門。”一般防滲膜主要采用國際通用的高密度聚乙烯,厚度為1.5毫米-3毫米。盡管相關規定要求防滲膜應鋪三層,但因投入不菲,國內各地做法參差不齊,“條件好就會多幾層,不好的也就鋪兩層”。為了更穩妥,很多國家鋪設五層,像韓國甚至鋪到十層。

    即便防滲膜鋪設到位,國內外大量的事實與材料證明,這也很難完全防止滲漏,因為膜體會破裂和老化。

    “防滲膜上是高達幾十米深的垃圾,因為垃圾種類不同,出現了不均勻沉降,容易錯動。”趙章元透露,他曾與化工領域的專家共同參與一項研究,經過檢測與論證分析后發現,這種防滲膜最多時效就是七年。

    之后防滲膜雖未降解,外觀尚好,但材料的內部結構已經改變了,“防滲性能不行了。”趙章元說。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環境專業委員會2003年的勘測調研結果表明,衛生填埋場很難真正防止垃圾滲濾液對土質和地下水的污染。即便是擁有20多米厚的黏土、淤泥層的楊府山填埋場,也已經對底土和周邊4米以內的淺層土壤造成了重金屬污染,周邊污水的污染指數,是污水排放標準的數百倍。“怎么做都防不住滲漏,最終我們主張淘汰!” 趙章元說。

    彼時,國家正在制定“十一五”規劃,要廢棄填埋場,又沒有替代方案的時節,規劃中垃圾怎么處理便成了問題。焚燒為主,填埋為輔的觀點,此時被提了出來,各地紛紛上馬垃圾焚燒項目。截至2012年底,中國投入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共有142座,總處理能力為12.4萬噸/日,發電能力260萬千瓦/時。

    目前,中國的垃圾“無害化處理”,衛生填埋占73%,焚燒處理占20%,堆肥僅占7%。與衛生填埋相比,垃圾焚燒發電廠造價高昂。

    北京魯家山焚燒廠,號稱亞洲規模最大的垃圾發電廠,日處理能力3000噸,總投資高達21億元。溫州第二個垃圾焚燒發電廠――永強垃圾發電廠,在2003年獲批,2005年投產。至此,溫州市區的垃圾,基本實現全部焚燒。而伴隨當地垃圾產生量的增加,臨江垃圾發電廠一期、二期也陸續興建投產。永強垃圾焚燒發電廠規模較小,日處理能力為600噸,且采用偉明環保旗下公司自行研發的技術設備,總投資相對較低,但也要2.1億元。

    焚燒發電廠的資金投入,溫州全部采取BOT模式,即企業自行籌資建設運營,政府給予一定年限的特許經營權。所謂特許經營,就是在期限內,保證將一定數額的垃圾交給焚燒廠處理,并由政府向其支付一定的處理費用,一般價格在每噸65元-73.8元之間。以溫州單日產出垃圾3000噸計算,當地財政每年的垃圾處理費支出應在7000萬元以上。

    一般25年-30年期限后,廠房設施及運營全部交還政府。在上述溫州市城管局工作人員看來,這種做法緩解了政府一次性投資的壓力,將其轉化成了“分期付款”。

    垃圾焚燒發電廠輸出的電力,也是大部分垃圾焚燒發電廠的主要收入來源。

    此外,垃圾焚燒后的爐渣,也有一部分被用作燒制磚塊,或鋪設路基,同樣能帶來一些收益。

    垃圾焚燒發電廠還享有稅收“三免三減半”,即從取得經營收入的第一年至第三年免交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征收。

    并且,還有發電增值稅即收即退、項目建設可申請國家財政補貼等一系列優惠扶持措施。以偉明環保為例,該公司在全國運行著八座垃圾發電廠,可享受上述政策。其每天的垃圾處理能力近8000噸。

    然而,焚燒處理也有顯著弊端,即焚燒所產生的煙氣和飛灰污染。特別是致癌物質二英,已經成為世界性難題。中國生活垃圾熱值低、水分含量高的特點,也是較易產生二英的原因。由于二英檢測費用高昂,一次就要花費數十萬元,國家對相關企業的要求,只是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排放監測。

    “目前國內檢測機構也比較少,只有幾家,企業自測以外,政府部門一年也只能抽檢一次。”上述溫州城管局工作人員擔心,每年兩次檢測,很難對每天的二英排放量作出正確判斷。 資源化回收的未來

    垃圾“無害化處理”,棄簡單填埋轉為焚燒,只能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真正的解決之道是,垃圾資源化回收。中國的垃圾50%-70%是餐廚垃圾,可以做堆肥,即生化處理。溫州市有關部門已經計劃,在當地專門建設一個餐廚垃圾處理廠。項目總投資預計為2億多元,一期設計日處理量為400噸,計劃2014年投產。

    至于餐飲場所和單位食堂產生的餐廚垃圾,在當地餐廚垃圾廠建成后,亦將統一進行沼氣化利用。由于目前餐飲場所產生的泔水等,絕大多數都被利用作為畜禽飼料,油脂則用于制造生物柴油,或被違法經營者做成食用油售賣,均牽涉到利益。

    而且,在餐廚垃圾統一處理后,餐飲企業預計要支付一定金額的垃圾處理費,上述溫州城管局工作人員擔心,“真正到那個時候能不能操作起來,可能非常難。”

    在一家民營企業的參與下,楊府山垃圾填埋場建成了一個利用垃圾產生的填埋氣進行生產示范性項目。耗資1200萬元,于2012年建成,設計有效出產期五年。預計楊府山垃圾填埋場每天產生的沼氣量可達1.2萬立方米左右,精制后有6000立方米天然氣。

    由于溫州2013年下半年才會開始使用天然氣,目前楊府山填埋場產出的精制天然氣暫時還無法大規模利用,只是被運往當地于2011年提前興建的液化天然氣儲備站。盡管如此,浙江合坤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小冬依然認為,垃圾填埋氣精制天然氣大有前景。他以楊府山項目為例進行對比后稱,若垃圾填埋氣用于發電,凈收益為178萬元/年;用于生產精制天然氣,凈收益翻倍,達396萬元/年。而且,“甲烷,可以儲存;可以長距離運輸,不像發電如果用不掉就浪費了;還可以降低碳排放量”。

    然而,無論發電,還是精制甲烷,都要建立在垃圾分類的基礎上。環保組織自然大學垃圾學院研究員陳立雯告訴《財經》記者,中國目前整個思路是鼓勵焚燒,事實上不管是焚燒還是填埋,都是末端處理的方式。源頭上不解決垃圾管理分類,不管建設多少填埋場和焚燒發電廠,都解決不了問題。

    現在溫州在一些社區進行試點,首先對居民生活產生的廚余垃圾分類。由于目前還沒有相應的處理設施,收集后仍是統一焚燒。“今后要開展分類減量,從源頭到終端處理都要分類,最終分類利用,分類填埋。”上述溫州市城管局工作人員稱。

    環保組織自然大學、自然之友做過不少國內城市的社區活動,結果顯示垃圾分類工作還屬于“雷聲大、雨點小”,雖然政府在呼吁,但沒有出臺相應具執行性與約束性的規則,因此社區無力執行,使垃圾分類還停留在擺放垃圾桶層面上。

    第7篇:垃圾滲濾液處置方案范文

    您的汽車在維修保養后實現了新生,但留下的廢發動機油、廢油卻是危險的垃圾;

    大學化學實驗室各種實驗成功完成了,一大堆的廢物如果隨意丟棄就會成為環境殺手。

    危險廢物,一個稍顯專業、枯燥的名詞,仿佛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卻很近。我們享受著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殊不知背后是大量的生產、生活過程中留下的危險廢物,這些垃圾中最敏感而且有毒有害的危險廢物如果不安全處置,對我們的水、土、空氣造成的將是無可挽回的嚴重破壞。

    那么,這些危險廢物都去了哪里呢?它們都是如何處理的?近日,記者隨廣東省環境保護廳負責人驅車三個小時,走進惠東縣的一個偏僻深山,探訪廣東省危險廢物綜合處置示范中心(以下簡稱“示范中心”),揭開危險廢物處置的神秘面紗。

    示范中心:

    廣東危廢處理領頭羊

    惠東縣梁化石屋寮南坑,這里人煙稀少,四面環山,地處梁化鎮西南約4公里處,示范中心就在這里的一處天然山谷中。

    為什么偏偏選在這里?看著記者疑惑的眼神,示范中心運營方惠州東江威立雅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勇介紹,中心選址在這里的原因是@里沒有地質斷裂帶,山體非常穩定,不會發生滑坡,并且附近沒有水庫、河流,連接危廢中心與外界的只有一條通往209縣道的曲折公路,離最近的民居直線距離也有2公里以上。

    省環境保護廳固廢處負責人介紹說,示范中心是廣東建設中海油、中海殼牌等石化基地的重要配套項目,早在2002年就列入全省環保規劃,超前規劃,按照國際標準建設。示范中心由省環境保護廳負責籌建,其運營方惠州東江威立雅公司由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和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于2005年共同組建。高勇表示,這相當于現在的PPP建設模式,結合了國家的資金政策支持優勢、民營企業的市場營銷優勢和外資企業的技術管理優勢,優勢互補,使得示范中心迅速高標準建成,并以對標國際先進的要求進行規范運營,實現快速發展。

    “在危廢綜合處置領域,我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高勇說,他們是全國第一個由環保部驗收的綜合性危廢處置項目,也是廣東第一家必須由環保部發證的處理企業,后面類似企業的建設和驗收,環保部都以這里為標準進行驗收。

    “這里不但處理標準高,而且能處理的品種多,可謂‘全能’。”省環境保護廳固廢處負責人說,示范中心可處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08版)49類大類之中的45大類。“也就是說,名錄中49種危廢,去掉不能跨市運輸的醫療廢物,和產生量極少的爆炸性危廢等,剩下的我這里全部吃得下。”高勇說。

    據了解,目前示范中心每年能處理9.3萬噸危險廢物,為省內的佛山、中山、東莞等十多個地級市,數千家客戶提供廢物處理服務。處理方式包括焚燒、填埋和物理化學處理等。

    專業的處置能力,讓示范中心成為政府、環保部門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重要力量。高勇說,企業專門安排了一支全天待命的應急隊伍,配備專業的化學、安全的設備、車輛。當接到政府處理環境應急事故的通知,這支小隊就會迅速趕往現場,處理好現場的危險廢物,遏制污染進一步擴大,防止二次污染的發生。高勇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公司每年都會出動二十多次,無償處理400多噸的危險廢物。

    倉庫:

    每個危險廢物都有“身份證”

    生活垃圾提倡分類,工業垃圾更要從源頭就進行分類。記者走進示范中心的倉儲區,五顏六色的桶井然有序地安放在一個個貨格上,仿佛超市的商品區一樣。高勇告訴記者:“工業垃圾從源頭就要分類,例如我們業務員到客戶那里,從客戶垃圾現場拍照,了解到垃圾是從哪個車間出來的,他的垃圾是什么特點,進行PH、可燃燒等性狀分析,然后我們就給客戶做方案檢測、包裝、運輸等一整套服務。當危險廢物進了廠,我們就會貼上完整的標簽,分到不同的庫區。現在這些分類和檢測一整套方式都已經整合到廢物管理軟件中,實現廢物管理信息化。”

    “我們用色彩讓倉庫變得繽紛,也用色彩去讓倉庫里的一切變得井然有序。”倉庫主管薛躍龍介紹,倉庫每一個藍色桶子上面都貼有橙色和紅色的標簽,在橙色標簽上寫有廢物名稱、編號、產生單位、庫位區域,并進一步說明危險情況,例如有、誤食及沾染皮膚對人體有害以及一些安全措施,并附上條形碼。

    薛躍龍介紹,他們每天嚴格進行廢物分類分區的入庫檢查,取樣檢測覆蓋率達100%,包括廢物包裝、標簽、外觀顏色、做快速定性分析。所有廢物檢查工作當天完成,沒有通過廢物入場檢查的廢物,一律禁止入庫。并且通過庫位動態圖管理,清晰掌握各倉儲區域廢物暫存情況。薛躍龍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將為庫區建設3D模型,全庫區4000多個卡板每一個桶的移動都會顯示在3D模型上,這是廣東省危險廢物管理上的一次重大創新,將有力避免許多安全事故和人員的化學物品傷害。

    “在我們這么多年的努力下,無論多毒的烈日、多大的風雨,倉庫也依然完好無損。”在介紹庫區安全性方面,薛躍龍顯得十分興奮。他介紹,之所以能在各種天氣下安全運行,得益于倉儲區域全方位無死角的實時監控以及自動溫感、煙感自動噴淋系統、自動消防報警系統,這些高科技系統保護著倉庫,還有全天24小時熱成像儀測試和工作人員不間斷的巡檢,而且,倉庫的地面地下還覆蓋了一大片保護膜,就算真的發生地面斷裂之類的極端狀況,保護膜也可以保證危險廢物不會與土壤發生接觸,最終才能安全的把它們送到焚燒爐或填埋場進行處置。

    焚燒:

    1200℃高溫分解二f英

    走向焚燒處理區,一只巨型的“鋼鐵怪獸”出現在視野里,足足七八層樓高,全身布滿各種大大小小的管道。被中心員工戲稱為“廣東第一燒”的焚燒車間主管毛玉杰向記者介紹:“我們這只大怪獸可是一只“大胃王”,一年可以處置超過2萬噸的危險廢物呢,吃量巨大,但是污染排放完全是按照歐盟標準!”

    “焚燒中控室就是這只‘大怪獸’的大腦中樞。”在正對著焚燒爐中間的地方,是一個焚燒中控室,碩大的監控屏幕就像焚燒爐的大腦,掌管著他的一切。在焚燒中控室,記者可以很清楚看到焚燒爐正在進行的每個過程,例如工業廢物會進入到一個10米長、3.5米直徑的回轉窯,這塊碩大的屏幕上,包含了在線煙氣監測系統的重要數據,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濃度。記者發現,屏幕上顯示這些參數的數據均達到國家標準。此外,在“示范中心”山腳門口處設置電子公告牌,還向公眾公開實時監測數據。該系統實現了與惠州市環保局24小時聯網,便于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

    對于焚燒過程產生的煙氣,毛玉杰為記者解答了疑惑。她表示,焚燒爐有專門的凈化設施對煙氣進行處理,即危險廢物經過回轉窯、二燃室兩次充分燃燒,焚燒溫度可達1200℃左右。而二f英在850℃就可被充分燃燒并分解。接著煙氣還通過石灰漿急冷塔脫酸、活性炭吸附、布袋除m,洗滌除霧后再度將煙氣加熱過濾,保證由高塔排出的氣體中不含污染物、粉塵等煙霧。

    在焚燒處理區末端有一口水井,深不見底,水井旁豎著一塊由惠州市環保局發的監測牌。高勇告訴記者:“這是企業的責任之井,這口水井可以通到地下16米,可用于取出地下水進行重金屬等方面的監測,這樣的水井全廠區共有五口,可以檢測出整個項目地下水的水質狀況,時刻接受政府和百姓的監督。”

    填埋:

    地下8層保護膜防滲漏

    “填埋場是危險廢物最終的歸屬地。”記者走進填埋區現場,延綿上百米的薄膜幾乎嚴絲合縫地將填埋區覆蓋起來,把填埋物與陽光和雨水隔絕開來,只有作業口的幾百平方米向外袒露。高勇介紹,對于部分不適合焚燒處置的危險廢物,例如來自電鍍、農藥、煉化生產的污泥,以及工業電池、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等,則需要填埋處理。

    據了解,目前該填埋場已建成占地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總庫容約為45萬立方米,整個安全填埋場設計庫容如果按4萬噸/年,可填埋70年。在封閉的填埋區上,覆蓋著一層黑色的塑料膜,仿佛一張大網一樣將整個填埋區覆蓋起來,并且在上面放置了幾百個輪胎將塑料膜牢牢地固定住。高勇笑著說:“別小看這層膜,這可是高科技膜,他們保護著土壤和地面的安全,是不可攻破的‘宙斯盾’。”據了解,填埋場防滲保護層竟然達1米厚,是由8層防滲復合材料和保護膜組成,像一個大垃圾袋一樣將廢物包圍在中間,能夠完全隔絕廢物與地面接觸。“這項技術目前已經成為國家技術標準,我們公司接下來還將派專家前往各個省份的危廢中心傳授這項技術。”高勇說。

    高勇告訴記者,填埋場面上看到的黑色塑料薄膜只是最上面的一層,用來收集表面雨水,地下還有另外兩層膜負責防止水份滲透,包括公眾最關心的垃圾中的滲濾液,這兩層膜也能將滲濾液捂得嚴嚴實實。最終,滲濾液還有包括場區地面沖洗用水和廠區的初期雨水等都將通過特殊處理全部回用廠區,實行污水零排放。高勇告訴記者說:“這個危廢填埋場位于群山之間,還必須是不能位于任何地質斷裂帶上,我們為了保證安全,還專門對地下水進行抽取、雨水進行攔截。”記者獲悉,該填埋場已有部分填埋完畢,地面開始復綠,未來填埋場的土地將不再另作其他開發,而是永遠封存。

    第8篇:垃圾滲濾液處置方案范文

    關鍵詞:污泥綜合利用 填埋 投海

    Abstract: The Sludge is not only contaminant but also useful resources in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t is the best way that combines handling, disposal with utilization of sewage sludge. Through analyzing of several major sewage sludge disposal such as Synthesize utilization, bury, sea dumping and so 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sewage sludge should stand reality, select the best way of disposal and utilization, considering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results,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 Sludge in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 Synthesize use; bury; sea dumping

    城市污水廠的污泥是指處理污水所產生的固態、半固態及液態的廢棄物,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豐富的氮磷等營養物、重金屬以及致病菌和病原菌等,如果不加處理的任意排放和投棄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隨著污水處理設施的普及、處理率的提高和處理程度的深化,污泥的產生量必將有較大的增長。如何妥善地處置污水廠污泥,并將其作為一種新的資源加以有效利用,變廢為寶,已成為城市污水廠和相關部門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共同關注的課題。

    1、污泥最終處置的主要方式

    目前,國內外污泥最終處置方式主要有:綜合利用、填埋、投海。

    (1)綜合利用

    ①農田林地利用

    污泥脫水后堆肥農用是目前國內一些污水處理廠正在進行研究和開發的課題,污泥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長所必需的肥分(N、P、K)、微量元素及土壤改良劑(有機腐殖質)。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各種污泥所含肥分見表1,故污泥農田林地利用是最佳的最終處置方法,但污泥中也含有對植物及土壤有危害作用的病菌、寄生蟲卵、難降解有機物、重金屬離子以及N、P的流失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甚至可能含有一些致癌物質,目前對重金屬污染研究較多。因此,在作農田林地利用前,應進行堆肥處理以殺死病菌及寄生蟲卵,同時還應去除這些有害物質。目前普遍的問題是檢測手段跟不上要求,處理成本無法和經濟效益相平衡,化肥的普遍應用造成銷售市場難以開發等,這些使得此種處置方式尚未得到普遍的推廣。我國有大量工業廢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污水中重金屬離子約有50%以上轉移到污泥中,污泥中的重金屬離子含量一般都較高,見表2。

    初沉污泥活性污泥消化污泥

    2~33.3~7.71.6~3.4

    1~30.78~4.3 0.6~0.8

    0.1~0.5 0.22~0.44

    50~6060~7025~30

    為提高污泥的農用量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一是把污泥制成有機—無機復合肥料,適當添加鉀肥以補充污泥肥料中鉀的不足,這樣可以提高肥效降低有害物的含量;二是在經濟政策上優惠使用污泥復合肥料的單位或個人,如免費提供試用肥料樣品,免費為施用污泥復合肥料的區域或地塊作土壤營養狀況分析等。

    ②污泥焚燒產物利用

    污泥中合有一定量的有機成分,經脫水干燥的污泥可用焚燒處理。在日本,該方法巳占污泥處理總量的60%以上、歐盟也在10%以上。為防止焚燒過程中產生二噁英等有毒氣體,焚燒溫度應高于850℃。污泥焚燒所產生的焚燒灰具有吸水性、凝固性,因而可用于改良土壤、筑路等,也可作為磚瓦和陶瓷等的原料,另外,污泥灰也可以作為混凝土混料的細填料。將污泥轉變成一種顆粒狀燃料,可以很好燃燒,其熱值和褐煤相當,燃燒釋放的有害氣體遠低于焚燒過程,其殘余物可用于建筑工業。

    污泥焚燒可以從廢氣中獲得剩余能量,用來發電。在脫水污泥中加入引燃劑、催化劑、疏松劑和固硫劑等添加劑制成合成燃料,該合成燃料可用于工業和生活鍋妒,燃燒穩定,熱工測試和環保測試良好,是污泥有效利用的一種理想途徑。

    ③低溫熱解制取可燃物

    污泥熱化學處理因其無害化和減量化徹底,地位已逐漸增強。污泥低溫熱解是一種發展中的能量回收型污泥熱化學處理技術。它通過在催化劑作用下無氧加熱干燥污泥至一定溫度(

    ④建筑材料利用

    污泥可用于制磚和制纖維板材。

    污泥制磚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磚,另一種是用污泥灰渣制磚。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磚時,應對污泥的成分作適當調整,使其成分與制磚粘土的化學成分相當。當污泥與粘土按重量比1:10配料時,污泥磚可達普通紅磚的強度。利用污泥焚燒灰渣制磚時,灰渣的化學成分與制磚粘土的化學成分是比較接近的,制坯時只需添加適量粘土與硅砂。比較適宜的配料重量比為灰渣:粘土:硅砂=100:50:(15~20)。

    污泥制生化纖維板,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中所含粗蛋白(有機物)與球蛋白(酶)能溶解于水及稀酸、稀堿、中性鹽的水溶液這一性質,在堿性條件下加熱、干燥、加壓后,發生蛋白質的變性作用,從而制成活性污泥樹脂(又稱蛋白膠),使之與漂白、脫脂處理的廢纖維壓制成板材。其品質優于國家三級硬質纖維板的標準。

    (2)填理

    污泥填埋有填地與填海造地兩種。

    污泥消化后經脫水再進行填埋是目前國內許多大型污水處理廠中常采取的方式,經過消化后的污泥有機物含量減少,性能穩定,總體積減少,脫水后作填埋處置是一種比較經濟的處理方式。由于消化裝置工藝復雜、一次性投資大、運行操作難度大,實際運行經驗表明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況且脫水污泥含水率大大高于普通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所要求的30%含水率,因此需再經處理才能送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或者設置專用的污泥填埋場,根據污泥的含水率及力學特性等因素進行專門填埋,但此法有占地較大、選址受阻及存在二次污染隱患等缺點。

    污泥填埋的操作要求與垃圾填埋相似。污泥填埋場的滲濾液屬高濃度有機污水,必須集中加以處理;污泥填埋場四周應設圍欄,并采取相應的防蚊蠅、防鼠措施,未經干燥焚燒處理的污泥,宜小規模分層填埋,生污泥泥層厚度應

    污泥填海造地,應遵守下列要求:①必須設護堤,滲水也必須集中進行處理,以防污泥和污水污染海水;②污泥或灰渣中的重金屬含量應符合填海造地標準。

    (3)投海

    沿海地區,尤其是有大江、大河入海口附近,可考慮把生污泥、消化污泥、脫水泥餅或焚燒灰渣投海。投海污泥最好是經過消化處理的污泥。投海方式可用管道輸送或船運,其中管道輸送較為經濟。在污泥投海工程實施前,必須搞好投海區的選擇(離海岸10km以外,水深25m左右),以保證海水的稀釋與自凈作用。

    總之,綜合利用將是今后污泥處置的主要方式。填理由于占地多,潛在生物可利用率低,滲濾液可污染地下水,后續處理管理費用高等問題,應用受到限制。海洋投棄將逐漸被禁止。隨著科技的發展,污泥的有效利用的方式和有效利用率將會進一步增加。

    2、污泥利用方案的選擇

    (1)污泥利用的潛在風險

    污泥利用需滿足嚴格的環境衛生標準,不能造成新的環境危害。污泥利用的環境問題是重金屬和氮對土壤、作物、水體的影響以及病原物污染,所以具有潛在風險。污泥的熱能利用無疑是風險最小的,而土地利用則需嚴格管理,只有重金屬含量低于農用污泥標準才可用于農作物,而且污泥肥的施用也需嚴格定量以控制重金屬的積累和減少氮、磷淋失對水體的污染。至于病原物污染,熱干化的安全性較佳,因其高溫滅菌作用很徹底,產品可完全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堿性穩定化基本上也能達到安全標準;堆肥則不足以保證安全性,因病原物仍有少量存活且產品的高含水率(一般為30%~40%)可使病原物復活,故采用堆肥方案時需加強對堆肥質量、場所和施用場地的管理。

    (2)利用方案的比較

    ①農田林地利用

    用污泥對農田、林地、草坪施肥或進行土壤改良以及用于市政綠化、育苗等,不僅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增加土壤肥力,促進樹木、花卉及草坪等的生長,而且可避免污泥中的重金屬、有毒有機物因食物鏈的生物富集效應對人畜產生的危害,除此之外土壤的自凈能力還可使污泥進一步無害化。因此土地利用是一種積極的、生產性的污泥處置方法。污泥利用前需堆肥化處理,堆肥化若采用靜態條垛工藝,成本最低,但其生產周期長、占用土地多且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比較嚴重;若采用發酵倉,其設備投資和運行費用將增加,而且若要制成復合肥還需烘干造粒設備,這樣其成本優勢就大大削弱了。

    ②污泥焚燒產物利用

    污泥焚燒效果好,焚燒產物既可用作新的產品原料,又可回收熱能。國外已有較成熟經驗和工藝,可以直接借鑒使用。但總體來說焚燒的成本最高(是其他工藝的2~4倍)。今后應從降低成本,減少二次污染角度著手,生產新設備。

    ③低溫熱解制取可燃物

    污泥低溫熱解效果亦好,污泥可通過干餾提取油、氣等,不但可做燃料也可用于制造四氯化碳等化工產品,具有工業化利用前景,且能量回收率高,經濟性優于焚燒處理,是大有前途的處理方法。在熱解機理和動力學研究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進一步探討。在工藝和設備的改進方面有待新的突破。

    ④建筑材料利用

    建筑材料利用,不僅可以減少污泥填埋所占用的土地,減少自然資源消耗,而且可以使資源得到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3)其他因素

    污泥處理設施的選址是方案選擇的決定因素之一。一般而言,污泥宜就近處理以節省運輸費用和減少濕污泥運輸對沿途造成的污染。由于污泥處理過程中可能會帶來臭味、有毒有害氣體及病原體等環境問題,所以選址會對方案選擇產生決定性影響。

    3、結語

    污泥經過減容、穩定和無害化處理后,可以作為資源加以綜合利用。污泥的處理處置及其無害化,作為再生資源有效利用是世界各國共同重視的問題。面對各地區千差萬別的污泥利用經驗,應立足于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在兼顧環境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平衡的前提下,審慎地、全面地論證各種方案實施的可行性,從中選出最佳方案。目前的利用方向是土地利用和熱能利用。從長遠看,對于我們這樣一個農業大國,應將污泥制成污泥復合肥料或污泥生物復合肥料,將農田林地利用作為主要的有效利用途徑。同時,也要發展研究其它的資源化途徑,如直接或間接作為燃料、熱分解制油等。污泥焚燒作為最徹底的處理方式,在國外,特別是西歐和日本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歐洲將來有30%的污泥土地利用、70%熱能利用。在國內,由于其一次性投資和處理成本大、焚燒煙氣需進一步處理等問題而一直未得到應用。隨著國內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的進一步加快,污泥處置已成為突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鳴.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最終處置方式的探討.中國給水排水.2000,16(8):23-24

    [2]汪恂.略述城市污水廠污泥熱化學處理技術.武漢工業大學學報.1999,21(6)

    [3]張清敏,陳衛平,胡國臣,孫紅文,朱坦.污泥有效利用研究進展.農業環境保護. 2000,19(1):58-61

    [4]楊小文,杜英豪.污泥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方案選擇.中國給水排水.2002,18(4):31-33

    [5]丁文川,郝以瓊,湯子華.重慶市城市污水廠污泥的處理與處置.重慶環境科學.第22卷第2期

    第9篇:垃圾滲濾液處置方案范文

    [關鍵詞]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優化管理系統;決策方法分析

    中圖分類號:TG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5-0392-01

    嚴重影響著城市衛生和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的產生,現階段,全國有2/3的城市陷于垃圾的重重包圍之中。關于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這一問題也已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一大阻礙,解決這一問題,卻是刻不容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人口的不斷增長以及城市建設規模的加速擴大,這種弊端將會日益顯現。

    1.為什么會有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產生

    隨著工業的迅速崛起,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固體廢物也在不斷增加,垃圾的堆放,其組成成分的日趨復雜,并且經過難以分解。人們在普遍關注的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也無法忽視城市固體廢物污染已然成為危害城市生態環境、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又一個重要導火索。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導致出另一種負面現象,許多商品呈現了一種過度包裝的狀態,這也是使得城市固體廢物管理的形勢日益嚴峻。

    隨著人口的不斷擴大,城市生活固體垃圾量也會不斷增加,因此,解決這一危機,是迫在眉睫。

    2.國內外城市固體廢棄物系統的優化管理進程

    在外國,收集、運輸、循環利用、最終處置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已悄然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早先于1968年,美國就已經著手將城市固體廢棄物物流管理與決策信息化納入了國家發展計劃,并且固體廢棄物物流管理也已經被實踐于經濟優化中,其技術手段已經相當嫻熟,并且被廣泛的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在國外,廢棄物處理設備也得到不斷改進的現象屢見不鮮,廢棄物處理的現代化、科學化、系統化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一般情況下,在對家庭廢物采取回收利用和物質再次回收后,結合經濟性最優的考量,其處理結果是采用沼氣發電、滲濾液回灌的衛生填埋法來對待處理垃圾進行處置。

    目前,生物工程技術、物理傳熱技術、現代化信息技術等均已經廣泛的應用于生活實踐中以處理城市生活固體垃圾。

    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機械業也不斷地有所改進,其已能運用到分揀生活固體垃圾了,這已經大大減少了人們的工作量。而生物科學地不斷進步,也能把這一技術運用到填埋場的建設,物理學的不斷突破,也帶領著人們是采用熱物理傳熱技術對把固體垃圾加以充分利用燃燒發電。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外國城市固體廢棄物物流管理以及政策信息化的方法已經逐步實現運用于生活中。

    而在國內,城市固體廢棄物物流研究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給城市帶來越來越多的生活固體垃圾后,國家以及相關部門和廣大學者開始越來越注重城市固體廢棄物系統的優化。

    3.針對城市固體垃圾管理系統進行決策分析

    我們就外國學者在城市固體廢物管理規劃方面的研究成果作出了進展式總結,并且針對我國城市固體廢物管理系統中存在的缺陷開展了一系列規劃進行深入研究,尤其是以數學的角度去思考規劃探討采用的方法在不確定環境下的運用的可能性。

    我們通過初步地對我國城市固體的現狀和弊端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進而確定為什么需要合理地規劃管理廢物系統。在此基礎上,強調數學管理規劃方法實施的獨特性以及必要性,然后再證明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對城市固體廢物管理系統達到決策性的作用。根據事物的變量性,將管理規劃分為確定性規劃以及不確定性規劃,其管理理論日趨完善。其次,就針對我國落后的固體廢物管理系統展開調研,可分別嘗試用單向規劃和多目標規劃的方法來對城市固體廢物管理系統進行優化配置;當然,其間存在不確定的因素,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分析系統的風險,為管理人員提供完善的決策參考資料并附上有效的科學依據來進一步完善我國城市固體廢物管理系統。

    3.1 談城市生活固體垃圾廢物的變“廢”為寶

    固體廢物不僅僅是被棄置的固態或半固態物質等有一定形態的固體物質,甚至還包括期間消耗所揮發出的具有一定毒害性的液態或者氣態物質。

    應當強調的是,固體廢物具有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在某特定的生產過程中或某方面可能是暫時無使用價值的,但并非是在所有的生產過程中或其他方面都無利用價值。相對而言,在經濟落后地區無法實現再利用的廢物在經濟技術發達地區就可能是寶貴的資源。在當前限有的經濟技術條件下的無使用價值的廢物可能也僅僅是暫時無法充分利用,但是在循環利用技術發展后可能就是珍貴的資源。因此,把固體廢物常形容為“放錯地點的原料”一點也不為過。

    3.2 以經濟性的角度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技術體系進行分析

    分析技術體系的經濟性主要是計算分析固體垃圾的處理處置或運輸單元的費用(其中包括固定投資、運營費用以及人工費用等)和回收物質或能量的收益情況。

    因此,我們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處理這些垃圾以使得城市固體廢棄物系統變得優化實用。而我們也需綜合考慮處置生活垃圾所使用的成本,應在充分有效利用它的同時降低不必要的花費。

    3.3 以可回收利用性來分析固體垃圾組分的價值

    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物質包括廢塑料,廢橡膠、廢紙、廢紙板、廢布及紡織布、廢皮革、食品垃圾、非鐵金屬、罐頭盒、玻璃、鐵金屬等。回收比例和回收價格的不相同是依據其不同的組成分、品質和回收難易程度來決定的。

    我們可以通過回收這些固體垃圾并加以循環利用,則可以使固體生活垃圾的量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频播放尤物|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四虎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公开播放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下载| 成人免费视频小说|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成人无遮挡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成人黄动漫画免费网站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 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日本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国产成人在线网址|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成人午夜高潮A∨猛片|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www|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美女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网站| www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va亚洲电影|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免费不卡| 色老头成人免费综合视频| 青青草成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