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學節約用水的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工業也是耗費水資源的一大方面,所以,政府應出臺相關的規定,強制性的要求企業節約用水,對于產能較低、耗水嚴重的企業應下發整改通知單,通過更新設備、采用新技術的方法實現節約用水。對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應加大關注的力度,一方面提高鋼鐵、電力、化工、制藥業、造紙等消耗水資源嚴重的企業進行設備更新,生產工藝改進等措施節約水用量,一方面強制高耗水企業安裝水資源回收處理利用設備,鼓勵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的行為,積極探索工業用海水的可能性,加大對雨水等非傳統水資源的回收和利用[2]。
2加強技術節水
農業用水中水資源的使用率通常較低,所以在我國發展農業的進程中,應致力于改變農業現有種植結構,調整農業用水布,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用水浪費的問題。以往我國農業結構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糧食,二是經濟作物。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結構向多元化的方向不斷發展,農業結構也應由二分變為三分,增加用于養殖的飼料作物。
3水污染防治的有效方法
3.1化學方法治理水污染
從化學的角度解決水污染問題,就是利用投放污水處理劑來改善水質。污水處理劑是一種化學藥劑,按其成份可以分為有機處理劑和無機處理劑兩大類。有機類分為陽離子聚丙烯酰胺、陰離子聚丙烯酰胺、非離子聚丙烯酰胺、兩性離子聚丙烯酰胺等;無機類有聚合氯化鋁、硫酸亞鐵、聚合氯化鋁鐵等。針對不同的水體污染,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化學試劑:用氧化鈣來解決湖泊酸化;用殺藻劑斷絕藻類的生育;用鐵鹽來化解水中的含磷物質[3]。
3.2生物方法治理水污染
從生物的角度解決水污染問題,就是利用水中的微小生物,通過其呼吸作用,將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無機物,使水得到凈化。基于此,可以人為的向污水中投放微生物,或是改善污水的水體環境,使其利于微生物生存繁殖,以達到增加污水內微生物的目的。這種方法能夠使污水進行自我清潔和循環,不會產生其他的影響,所以利用微生物治理污水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
3.3物理方法治理水污染
從物理的角度解決水污染的問題,就是基于水的密度、質量等物理特性,對水資源采取截流、重力分離、氣浮等措施,利用沉降原理,使污水分層隔離,達到污染物與清水分享的目標,從而得到潔凈的水源。
4結語
Abstract: Although water resource is renewable, people's lack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wareness, profligacy of water, over exploitation, increasing deteriora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water pollution make water resource more and more scare. Build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s a big water consumer, are still using water with big waste volume and low efficient. From the collection, storage, utilization of water and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bout water saving and considers improving the water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site and reducing water wasting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saving public resources.
關鍵詞: 施工用水;水資源利用;節約;措施
Key words: water used for construction;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saving;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V21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8-0141-03
0 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工業化的高速發展,生態環境也日益惡化,尤其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污染問題更為突出,水資源的保護和水污染的治理成為現代社會最關注的問題。我國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水土流失嚴重、水價嚴重偏低、水資源浪費嚴重,而建筑施工用水量大,存在嚴重浪費,水使用效率低等問題,我國現階段施工用水大多取用地下水及城市自來水,作為城市用水的用水大戶,由于建筑施工過程中各項能源粗獷使用模式,以及施工人員對水資源保護的意識薄弱、缺乏管理、體制不健全、技術方法落后等一系列問題,導致水使用浪費量大、效率低。甚至個別地區地下水抽取無度,導致地面下陷、臨近建筑物沉降、破壞等社會問題,施工作業過程中水資源浪費、污染的問題尤為突出。為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社會公害的發生,推進綠色施工,節約社會公共資源,認真研究建筑施工水資源利用與節水措施迫在眉睫。
1 施工用水現狀
建筑施工用水主要是以下三方面:①各項施工作業用水;②施工人員生活用水;③消防用水。
由于施工現場用水量大、用水點多、使用隨意、無用水定額約束、用水無計劃,無有效管理及技術措施,造成建筑施工用水的嚴重浪費,其主要表現如下:①基坑降排水工程大量優質地下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網;②大量雨水無有效利用設施,白白流失;③模板清洗、濕潤、混凝土養護、材料設備清洗等施工用水無章可循,隨意性大,管理及操作人員責任心差;④施工現場、生活區隨處可見水龍頭、管道等供水設施滴水、漏水、冒水、長流水等現象;⑤現場建筑材料、建渣等、油漆油料、有毒廢棄物、重金屬等水污染源無有效管理措施,導致大量水源污染;⑥現場污水、廢水無處理措施直接排放至市政管網或地表;⑦無專項用水措施方案,施工現場無統一規劃、操作隨意;⑧建筑施工項目部無用水管理制度。
2 水資源利用及節水措施
2.1 管理措施
2.1.1 建立健全節約用水責任制;建立日常用水管理制度,加大監管力度,用制度來約束用水人員,以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如現場施工用水管理辦法、生活區用水管理辦法。
2.1.2 建筑施工項目部可設立專職部門、專兼職人員負責節約用水工作;與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勞務及專業分包負責人簽訂節約用水責任狀,對日常生活和施工用水進行監督和管控。
2.1.3 各供水管路安裝流量表,建立用水記錄,做好用水統計分析,明確節水目標、用水計劃、節水措施,根據施工用水定額標準定期進行合理用水分析,對超過計劃的勞務及專業分包超額使用部分實行高價購水使用;施工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分開,在不同施工階段分別制定用水計劃,根據不同的場地及環境條件,因地制宜,不同的用水性質采取不同的水質水源,做到分類使用、中水回用,提高水的使用效率。
2.1.4 加強用水設施的日常維護管理。現場用水點安排專職水電工在現場進行巡查,對現場的供水設施進行日常維護,及時發現損壞的供水設施,做到第一時間處理,絕不浪費一滴水。
2.1.5 開展節約活動,做好節水宣傳。“節約每一滴水”,加強人們的節約用水觀念的教育,提高施工人員的節約意識,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節能節水教育培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讓大家發自內心的,做出自己舉手之勞的貢獻,真正做到節約社會公共資源。
2.2 技術措施
2.2.1 基坑降排水抽排出來的水的檢側、收集、處理及使用。在建設工程施工過程,大多數基坑工程施工過程,都存在豐富的地下水,尤其是深基坑工程,在基礎工程施工階段,可以在現場采用降排水設施及拼裝式水箱,對基坑降排水進行收集、處理及利用。①對施工場地地下水進行取樣分析,請當地的環保部門進行化驗、分析,根據水質確定水的用途,如有些地區地下室為優質的Ⅰ類水質,可直接飲用,可將地下水收集后作為施工、生活及消防用水,避免直接排掉,真正做到合理利用水資源。當然,有些地區的地下水有微腐蝕性、酸性、堿性、有毒等特性,這類水可以經過相應的技術處理后收集起來作為施工和消防用水,也即是不同的水質標準具有不同的使用價值。②地下水收集:在基坑施工過程中,基坑降排水施工,采用井點、水泵等設施抽排出地下水,將抽排處的地下水用集水箱進行儲存,集水箱可采用尺寸為3m×1.5m×2m的鋼結構拼裝式集水箱,這種集水箱可以一個或多個并排在一起使用,各水箱之間可以連接采用管道連接到一起,可以形成大規模的儲水設施,并與場內主干供水管網連通,并根據施工臨時用水設計布置各類型供水水泵,滿足現場用水要求。這種集水箱具有體積小、占地面積小、可集中也可分散布置、移動方便,具有較好的靈活性;質量輕、耐久性好、可吊裝、可拼裝、可多次重復利用等特點,可隨時隨地運輸至其他項目,使用次數可達50-80次,與傳統的磚砌蓄水池相比更為節能環保;③地下水的利用:根據收集處理后的不同的水質標準,可針對性使用。如Ⅰ類、Ⅱ類水質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學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適用于各種用途;Ⅲ類以人體健康基準值為依據,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及工、農業用水;Ⅳ類以農業和工業用水要求為依據,除適用于農業和部分工業用水外,適當處理后可作生活飲用水;Ⅴ類不宜飲用,其他用水可根據使用目的選用。
2.2.2 雨水收集、處理措施。雨水收集相對來說是一件比較難的事,受場地匯水面積、季節及雨量大小的影響較大,且在下雨過程中,雨水落至地表,可能就被污染,水質下降,使用范圍變小,為了更有效的的收集利用雨水可采取如下措施:①對施工場地進行合理規劃,對場地進行綠化、硬化等措施,統一規劃修筑截水、排水溝渠,設計合理的排水坡度,根據當地年度雨水量布置沉淀池、集水井等設施,將雨水匯集、沉淀后,用水泵收集到集水箱內。②施工過程中及時清理場地內的建渣、污染源,避免在雨季時,雨水落到地面后受到污染,同時也可提高現場的文明施工形象。③雨水處理,施工現場雨水在匯集過程中,可進行簡單的處理,如在截排水溝上設計一定量的沉淀池,在集水終端設置小型礫石、石英砂等過濾柵格,這些方法具有簡單易行,成本低廉,凈水效果好等特點,可不受任何限制的實施,適宜大面積推廣。④雨水收集到集水箱后,利用方式與地下水利用方式相同。
2.2.3 水資源利用過程中的節水措施。①合理布置供水管網,采用高效節水設備,對于模板沖洗、可采用小型高壓水槍,沖洗模板效率高、速度快、用水量小,根據實施效果來看,節約用水達到50%以上;混凝土養護可采用普通噴霧器人工噴灑養護水,不僅噴灑均勻,節約用水達到70%以上,同時還能較好的保證混凝土質量,且能較好的保持現場文明施工形象,避免在混凝土養護過程中,出現現場污水橫流的場景;道路及現場灑水防塵,可采用自動噴水設施。②中水回用,如對于砂石骨料沖洗,砌體、磁磚等材料在使用前的濕潤處理,可在施工現場修砌潤濕槽,將材料堆置在鏤空的料斗或小斗車上,將料斗吊運至潤濕槽內(或將小斗車直接推至潤濕槽內),用水管直接潤濕材料,多余水流下至潤濕槽內,經沉淀后可用水泵抽起來繼續用于材料濕潤,或用于符合其他標準的施工用水中。另外,生活區臨建布置時,設計排水坡度及高差,考慮洗浴區使用后的水,沖入廁所便池,提高水的使用效率。③加強現場用水巡視,對現場施工現場、生活區隨處可見水龍頭、管道等供水設施滴、漏、冒、長流水等現象及時處理,損壞的設施及時維修。
2.2.4 文明施工對現場水資源保護尤為重要,在現場施工過程中,建筑材料、建渣、油漆油料、有毒廢棄物、重金屬等都可以對水資源造成污染,做到工完場清,及時清理污染源,在保證文明施工的良好形象的同時還能有效防止水資源污染。
2.2.5 施工污水、廢水處理措施。施工污水、廢水主要
設備清洗、混凝土養護、設備調試、生活區生活污水,必須經過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網或回用,由于施工現場污染程度往往較低,主要是沾染灰塵、泥砂及少量的油污,這類污水處理起來往往比較容易做到,因此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忽視。常規的施工污水、廢水處理措施如下:①分類收集、分類處理,在污水處理前,需對污水進行取樣分析,并制定針對性的專項處理措施,在現場修筑一些污水收集溝渠、沉淀池、隔油池、化糞池等對污水進行分類收集。對于主要含泥砂類的污水,采用多級沉淀,砂石柵格過濾處理;對于生活污水可在現場砌筑三級化糞池進行處理;②對于因特殊原因導致現場水資源污染嚴重的地
方,可請當地環保部門、水資源管理部門或具有處理能力的相關部門予以協作處理。
2.2.6 施工組織措施。在工程開工前,根據地勘報告,結合踏勘現場情況,因地制宜,精心組織施工,對現場施工總平面布置、臨時供水設施設計進行統一部署規劃,便于建筑工程成品保護及現場文明施工的前提下,同時達到水資源利用及保護的目標。因此現場水資源利用和節水施工組織措施、專項方案作為整個節水實施的綱領性文件,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在基坑降排水設計時,便考慮地下室及雨水等水資源的收集所使用的截排水溝的布置,與基坑降排水措施溝、管、池相結合或共用,采用可移動、拼裝式、可重復利用的用水設施;在臨建布置時將盥洗池區域、浴室等布置管道與廁所便池連通,節約廁所沖洗用水;砂石、砌體堆場處設置沖洗、濕潤材料中水回用池,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大門口處設置沖洗槽和沉淀池等設施,沉淀過濾后的中水作為道路防塵、綠化灌溉用水等一系列的施工組織措施、專項方案均是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節約用水的有力保障。
3 結論
在建筑施工過程能合理利用各種水資源,采取簡單易行的節水措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人們的環保意識,對施工企業不僅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對社會公共資源的利用和保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建筑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體現。
參考文獻:
[1]王曉昌.水資源利用與保護[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8年1月1日.
[2]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3]GB/T14848-93,地下水質量標準[S].1993-12-30.
[4]GB50336-2002,建筑中水設計規范[S].
[5]GB/T18921-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觀環境用水水質[S].
[6]GB/T50331-2002,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標準[S].
關鍵詞:循環;冷卻水;
中圖分類號: U664.8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熱電站是生產裝置的主要電力和熱力供應單位。電站有一套閉式循環水系統,為熱電站汽輪機、鍋爐等裝置提供循環冷卻水。工業冷卻水的循環使用是工業節水的重要措施,并已被推廣,但由于冷卻塔的冷卻原理主要是依靠傳質傳熱,即依靠水的蒸發,從液態變成氣態時吸收大量的氣化熱實現的,所以工業冷卻水循環系統存在一定數量的水的蒸發消耗。另外,冷卻水循環系統為避免水蒸發引起水中鹽分的過度濃縮還必須有一定量的排污,因此,為了保持系統水量的平衡,必須對系統進行補充新鮮水。水的蒸發消耗量在目前的情況下相對難于收回,因此,在正常工況下,如何能夠減少新鮮水的補充量減少排污是節水減排的關鍵。
一、 循環水系統的組成
循環水系統中主要是由風吹損失、蒸發損失、排污、系統滲漏、旁濾反洗排污等幾部分損失構成了系統補水量,在下面將對其進行技術分析,提出循環水節水減排的措施。
二、分析與探討
2.1 蒸發水量
冷卻塔傳熱依靠熱傳質,傳質即水的蒸發將熱量從水傳遞到空氣,然后由蒸汽帶出塔外,在這部分熱量傳遞過程中,冷卻塔水的蒸發水率按下式計算:
Pe=KzfΔt
即:E/R=(0.1+0.002T)(T1+T2)
式中:E為水的蒸發量,m3/h;R為循環水量,m3/h;T為進塔空氣干球溫度,℃;T1、T2為進塔和出塔水溫,℃。
在一般情況下:T=30℃,T1-T2=10℃,則E =1.6%R。
由上式可見:蒸發水量為循環水量的1.6%。往往占到補水量的70%左右。良好的水質,較大的水量,在冷卻塔上是否可以考慮蒸氣水的回收系統,回用到循環水補水上,是十分有益的。
2.2 旁路過濾
冷卻塔利用空氣將水中的熱量帶出塔外,但同時又將空氣中大量的灰塵洗滌至水中。清潔空氣含塵量約為0.2mg/L,中溫差冷卻塔運行氣水比為0.8,洗塵率為10%,則要冷卻1m3工業冷卻水約有14.3mg灰塵進入循環水,灰塵的絕大部分會沉淀,但其中一小部分會懸浮水中增加水的懸浮物含量。除此之外,循環水懸浮物含量還與水中原有的泥砂、粘土、難溶鹽、生物粘土、菌藻以及電解質的滲透等因素有關。由于他們會對系統造成污垢和腐蝕,因此,為了保證循環水系統的正常運行,必須控制循環水的懸浮物含量、加大旁濾水處理量,旁濾水量建議為循環水量的10%左右。在旁濾效果不能保證時,循環水的排污水量將大幅度增加,控制好旁濾效果是循環水節水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大型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采用旁流處理的目的是節約用水,主要思路是采用適當旁流處理工藝,將循環冷卻水系統中不斷增加的、限制水處理效果的有害成分除去,并將排污水再生處理后作為補充水回用到循環冷卻水系統中。 這樣可以提高工業水的重復利用率、減少廢水的排放量,基本實現系統的“零排放”,具有節水、節能及降低生產成本等作用。
2.3 改善循環水水質,提高濃縮倍數
循環水系統的排污損失水量應根據對循環水水質的要求通過計算確定,可按下式計算:
Qb=【Qe-(N-1)Qw】/(N-1)
式中:Qb為排污損失水量,m3/h;Qe為蒸發損失水量,m3/h;Qw為風吹損失水量,m3/h;N為循環濃縮倍率。
由上式可以看出:濃縮倍數的提高意味排污損失的減少,節水率的提高,但也使系統的含鹽量越來越高,運行也越來越不穩定。因此循環水的水質控制是提高濃縮倍數的關鍵。基于循環水處理藥劑的水平和使用局限性,為使目前的循環系統在高濃縮倍數,特別是隨著水質相對較差的新水或回用水做系統補充水的狀況下,系統能夠保持平穩運行,不帶來嚴重的污垢、生物粘泥、腐蝕和結垢等問題,需要針對不同性質的補充水和循環水質開發經濟有效的水處理工藝和設備,適度改善循環水水質。減小排污水量、提高濃縮倍數,是循環冷卻水系統節約用水、降低水處理成本的重要措施。 采用旁流處理選擇性地去除冷卻水中的懸浮物、 溶解固體和微生物等有害成分, 是實現冷卻水系統即時在線清潔和冷卻水水質改善的積極措施。 與提高濃縮倍數和市政污水再生回用等手段相比,旁流處理是容易實現而且成本較低的節水方式,它與化學處理相配合使用時, 一方面可以不斷改善冷卻水水質, 提高緩蝕阻垢效果, 延長生產設備的使用壽命,改善換熱設備的傳熱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顯著減少系統的排污水量和補充水量, 減少因排污而導致的水處理劑的流失, 并減輕由此引起的水體污染 高華生提出的由“化學混凝纖維過濾—弱酸樹脂軟化—反滲透” 三個基本單元構成的新型三級旁流處理工藝,具有流程簡單、功能齊全、設備緊湊、
經濟合理、操作靈活、便于實施等特點,適用于大型工業循環冷卻水系統,以實現系統的“零排放”運行。分析結果表明,采用三級旁流軟化—凈化處理工藝,
可以大大減少補充水、 排污水量和水處理劑等費用支出,在實現系統的“零排放”運行的同時可以改善水質處理效果,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3 結語及展望
通過以上幾點分析,標明循環冷卻系統的節水應主要以提高穩定濃縮倍數、加強旁濾處理效果等為主要技術手段。我們對循環冷卻水節水技術展望如下:
(1)加強對循環冷卻水的現場監測,包括水質、黏泥、掛片及監測換熱器等,應用和開發新型的查漏技術,做好節水工作。
(2)開發高效的高濃縮倍數循環冷卻水處理技術及其節水成套技術。
(3)重視水質穩定處理技術的進步,采用高效優質水處理藥劑和配方來適應高濃縮倍數運行的要求。
(4)重視補充水水質,降低補充水濁度以減少帶入循環水中的泥沙等懸浮物的含量, 對補充水進行軟化,采用混合補水模式,提高濃縮倍數,減少排污和新鮮水的用量。
(5)重視循環冷卻水的回用,開發循環冷卻水回用新技術、新工藝,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史貴華. 火電廠降低循環冷卻水損耗及優化運行的措施[J]. 熱電技術,2007,01:15-17.
關鍵詞:建筑;給排水;節能;環保設計
Abstract: water is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Water scarcity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restricting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he only way is in agriculture, industry, city life, ect to save the water resource. The number of urban life in the water by the residents water and public buildings and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water, the water in most of the process is completed in construction. Therefore, water an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n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ep research has become the urgent problems.
Keywords: architectur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概述
建筑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場所,聚集了大量的人員,因此,不論其建設還是投入使用以后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根據權威數據顯示:人們用于各種建筑中的材料和資源占到人們生產總量的50%以上。同時在建筑的建設以及使用過程當中產生各種污染,其中光建筑垃圾一項就占到人類所生產的垃圾總量的40%。由此可見,建筑行業是一個高污染和高消耗的行業,對于自然資源以及自然環境都有較大的危害。當前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全球范圍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在這個大背景之下,綠色建筑應運而生。所謂的綠色建筑就是在整個建筑的生命周期之內通過各種措施盡可能的減少各種能源的消耗,同時采取積極措施控制污染物的產生。
二、建筑用水現狀及存在問題
建筑生活用水分布范圍大,管理難度大,節約用水的潛力還很大。對于城市生活用水的廣大用戶來說,一部分人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沒必要珍惜,節約用水意識極為淡薄;對于政府部門和節水部門也往往停留在口頭號召多,具體實施方法少,缺少明顯的實效。
建筑給水系統設計欠合理,超壓出流浪費水量巨大。生活給水系統按規定豎向分區后仍然存在著部分衛生器具配水點水壓偏大的問題,據調查部分衛生器具的實際出水流量是額定流量的4倍~5倍,帶來了水量浪費、水壓過高、漏水量增加的弊病,同時易產生水擊、噪聲和振動,致使管件損壞、破裂。
水價不合理,水價低廉也是造成水量浪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許多城市自來水售價與制水成本形成逆差,低水價政策的繼續實行,不僅有礙于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同時也助長了用水的浪費。應合理制定水價或合理制定居民用水定額管理制度措施,增收“超量水費”,超量越大,收費標準越高,充分利用價格杠桿的作用,減少水量的浪費。
三、建筑給排水設計的節能環保措施
(一)充分利用市政管網的水壓
城市給水管網的余壓,一般可以滿足建筑低層的用水壓力,應充分利用這部分水頭。有的工程因為修建貯水池,而放棄使用市政管網的可資用壓力,這是能源的浪費,不可取。最好是建筑下部幾層采用市政余壓供水,上部進行二次加壓,上下分區供水,兩個分區之間設置聯絡管,當市政管網停水時,可由屋頂水箱供水。
(二)管材的選用
常用建筑給水管材主要是金屬管、塑料管和復合管等。傳統的管道系統多采用金屬管材,二次污染的問題長期未得到解決,使終端的飲用水質量難以保障。由于金屬管材易生銹、易腐蝕、易滲漏、易結垢,可以說是金屬管的四大致命弱點。一旦鍍鋅鋼管里的鐵與空氣中或水中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管道里外都會生銹,并滋生各種微生物,污染管道中的自來水。近十多年來,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已先后立法或建立行業規章禁止使用鍍鋅鋼管作為飲水輸送管,并提出全面使用以塑料管為主體的不生銹、無腐蝕、無滲漏、無結垢的優質綠色管材,從根本上解決自來水管道系統中的二次污染問題。
(三)衛生器具的耗水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第3.3.5條規定,高層建筑生活給水系統應豎向分區,各分區最低衛生器具配水點處的靜水壓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況下不宜大于0.55MPa。而衛生器具的最佳使用水壓宜為0.20~0.30MPa,也就是說大部分衛生器具都處于超壓出流狀態。超壓出流的后果是衛生器具的實際出水流量是額定流量的3~4倍,因而造成水量的浪費。有效措施是控制給水系統配水點的出水壓力,在配水點前安裝節流孔板、減壓閥等減壓措施。根據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節水課題組的有關數據研究,得出配水點處靜水壓力大于0.15MPa時,水龍頭流出水量明顯上升。建議高層分區給水系統最低衛生器具配水點處靜水壓大于0.15MPa時,采取減壓措施。
(五)空調冷凝水的排放
GB17790《房間空氣調節器安裝規定》,空調器冷凝水的排放不得妨礙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全球氣候日益變暖,在夏季家用空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廣大南方地區,夏季高溫高濕,使用空調產生大量的冷凝水,由于大多數老式居住建筑設計中并沒考慮空調冷凝水的排放問題,致使夏季空調冷凝水無組織排放,特別是在有風的情況下,像下雨一樣,一方面污染墻體;另一方面未接人雨水口,導致建筑物周圍積水,影響通行。有效的辦法是,在陽臺設置冷凝水立管,進行有組織排放,可以采用UPVC管材。對新建的住宅,一定要考慮空調冷凝水的有組織排放,并且不能與雨水管共用,以防雨水管由于某種原因堵塞,或者當雨水排放量大于該立管的設計流量時,可能造成倒流,發生雨水倒灌現象。
(六)建筑中水的利用
研究表明人們日常生活用水只有約40%直接與身體接觸,如飲用、烹飪、洗滌等,這部分用水必須達到生活飲用水標準,除此以外的其他用水,則無需達到如此高的水質標準,中水因處理費用比生活飲用水低廉,就近輸送節約管線,成為節約用水的新思路。在建筑單體中采用糞便污水、廚房廢水與其他生活廢水分流,糞便污水、廚房廢水直接進人市政管網,其他優質排水如盟洗廢水、淋浴廢水、洗衣廢水收集起來作為中水的水源,因此中水的利用是建筑節水節能新的切實有效的途徑。
(七)屋頂雨水的收集利用
雨水由于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多年來未受足夠的重視,人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解決雨水排放問題上,使之白白的流失。雨水的利用可分為直接利用和作為中水的補充水源。建筑樓頂設置有專門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池,直接或者稍加處理(沉淀和過濾)用于沖洗廁所,由于我國居民的主要居住方式是大規模公寓式建筑,而不是像發達國家的單體別墅,因此單靠屋面收集雨水遠遠不夠的。在住宅小區、學校、工廠應發展雨水積蓄工程。在降雨充沛的城市,應采用排水分流制,以便于收集使用雨水。
參考文獻:
[1]馬敬譽,王浩.建筑給排水節水節能方法探討[J].山西建筑,2010,(23).
一、在物理課堂中生成環保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有關環保方面的內容,使學生對環境污染有清晰的認識,生成環保意識。
1.在溫度測量的學習中,要求學生有關注環境溫度的意識,并要求學生嘗試對環境溫度的變化發表自己的見解。如,對于“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這兩個環境溫度問題,必須要求學生知道它們的形成原理、形成原因,會對環境造成怎樣的影響及今后應怎么控制,并讓學生寫一個小報告、小論文,回家向父母敘述,還可以對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分析,例,在逐村農民收割完稻和麥后,就焚燒秸稈,這樣可行嗎?有什么改進措施?并上網查找如何用現代科學技術處理秸稈。
2.在水循環的學習中,首先,應讓學生知道,我們是世界上13個嚴重缺水的國家之一,淡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100位。其次,應讓學生知道水資源浪費嚴重,每年光自來水就漏掉10億多噸。水環境污染嚴重,大部分河流受到了嚴重污染,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全國各類企業排放廢水,造成河流中氮磷過多。最后,讓學生都行動起來調查附近水資源。
3.在令人厭煩的噪聲的學習中,首先,要求學生通過對話與交流,知道什么是噪聲及噪聲的來源。例如,空調、爆竹、吸塵器、汽車、飛機、電鉆等,都能發生噪聲。其次,要讓學生知道噪聲的危害,如,噪聲能影響人的睡眠、休息、學習和工作,還會損害人的聽力,使人產生頭痛、記憶力衰退等神經衰弱癥狀,甚至還是誘發心臟病和高血壓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要求學生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1)控制噪聲的來源,如,摩托車上的消聲器、城市里的禁鳴標志等。(2)阻斷噪聲傳播,如,高速公路兩旁的森林,音樂廳四周的吸音材料。(3)在人耳處減弱噪聲,如,在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等。
4.在燃料的熱值的學習中,首先,要讓學生知道燃料是人類利用的重要能源,從草和柴到人類近年利用煤和石油,都是取自自然界的天然資源。燒柴要砍伐森林,破壞環境,甚至引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而煤和石油在地球上的貯藏也十分有限,因而我們要節約能源。其次,要讓學生知道節約能源的重要措施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如,常州禁止助力車(二沖程摩托車)上路行駛,是因為助力車一方面排放的尾氣中有大量有害物質,另一方面是助力車燃料的利用率很低,耗油量大。又如,可以結合一些生活實例,如,家里的煤氣灶,火焰是藍色的好還是紅色的好?來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二、在物理實驗中生成環保意識
在物理實驗中,許多實際問題的處理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好機會,教師的一言一行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如,實驗前一定要把儀器擺放整齊,藥品要用少量,洗儀器要節約用水。
1.在碘升華和凝華的實驗中,可以問:“為什么要把碘密封在錐形瓶中?”這是因為碘升華的蒸氣是有毒物質,如不密封,讓它跑到空氣中會污染環境;還可以這樣問:“為什么只用一小勺呢?”這是為了節約材料。
2.在做水沸騰的實驗中,可先讓學生設計實驗,而且各小組討論哪些設計方案好,例如:甲組學生用了大燒杯,大量的水,酒精噴燈;乙組學生用了小燒杯,酒精燈,少量的水,問哪一組好?從環保方面考慮,第二組好,因為可以節約能源,節約用水。
3.在電學實驗中,要用到電池,電池中有許多有害物質,要教導學生不能隨意丟棄,要放在專門的地方,統一交環保部門處理。
這樣的實驗還有很多,總而言之,要教育學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節約一滴水,一點材料,一張紙……教育學生在平常生活中不要把廢棄物亂扔,要扔在自己準備好的塑料袋里,送到專門的垃圾箱內,這些對學生將來走向社會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三、在物理實踐中生成環保意識
1.為了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環保素質,我們舉辦一些環保講座,介紹國外的環境保護與治理,如,日本使用的一次性木筷全部從國外進口,并在全國建立回收網絡,用于造紙,這樣就基本回收了用于購買進口木筷的資金。
2.布置一些調查活動:(1)參觀生產某種材料(如,建材、塑料等)的工廠,調查生產這些材料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提高治理這些污染的設想。(2)調查大氣污染、調查水污染、調查土壤污染、調查噪音污染等,通過以上調查活動,一方面可能引導學生在物理實踐活動中實施探究性學習,能使物理教學與活動課、社會實踐課渾然一體,能形成自主、開放、靈活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使他們在調查中深感居住的環境已受到嚴重污染,并使他們自發地去保護環境,以及向有關部門提出環保的建議。
3.積極開展廢物再利用活動:如,用廢舊燈泡注水制作凸透鏡,可當放大鏡用;用廢舊燈泡的燈絲做電阻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實驗;用廢舊易拉罐線制作土電話,小孔成像裝置;用廢舊電池中拆下來的碳棒做導電性實驗;用廢舊電池上拆下來的鋅片送化學實驗室做制氫氣的實驗;用廢塑料、廢木頭、廢鐵皮、廢鋁片等做磁鐵隔著物質能否吸鐵釘的實驗……
關鍵詞:火電廠 節水技術 基礎措施 零排放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之一,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已列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作為用水大戶的火電廠,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開展水的回收利用,大力提高水的綜合利用率節約用水,對貫徹落實基本國策,保證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同時,也是發電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火力發電廠是用水大戶之一。其主要用水點是汽機的冷凝器,用水量與機組容量供水方式、冷卻倍率等因素有關。當采用直流供水系統時,加上各種輔助設備的冷卻水、鍋爐補充水生活消防水和除灰用水等,一個百萬千瓦大廠,全廠用水量約4立方米/秒。當采用循環冷卻供水系統時冷卻塔(池)的蒸發、風吹及排污損失是主要的,加上不能回收的各頂用水,一個百萬千瓦大廠耗水量約1立方米/秒。
然而,火電廠的節水工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電廠化學、環保、熱機、除灰、水工等多個專業。必須依據客觀規律,全面綜臺考慮,才能持久保證發電設備安全性與經濟性的統一,經濟效益與節水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一、節水基礎管理措施
1、電廠成立以總工程師為組長 ,節能技術監督成員組成的水務管理領導小組。全面協調、監督、管理全廠的水務工作,定期召開水務管理工作會議。積極依靠技術進步,優化制水工藝,調整設備運行方式,合理利用廢水,減少發電水耗。加強水資源利用與保護宣傳,鼓勵節約用水,制止浪費行為。
2、 制定全廠水務管理制度,編制全廠水量平衡圖、水用戶流程圖與分布圖,記錄用戶的用水狀況,根據實際情況下達用水指標,定期進行考核。
3、水表定期校正,尤其是保證淡水泵站出口水表計量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加強生活用水管理,建立生活水設施巡查制度,消除一切跑冒滴漏現象。
4、開展水務管理講座,增強全廠人員的節水意識。在提高化學水處理生產人員制水水平的同時,不斷地強化生產人員的水務管理意識,加強班組的經濟核算管理,以最小的耗水量制出更多合格的廠內各類用水。
二、排水回收途徑的設計
1、鍋爐連排水回收。鍋爐連排水現有回收途徑是在專用降溫池中冷卻降溫后,回收至冷卻水塔,也可以回收到除鹽水系統的生水池。此種回收途徑的缺點是把連排水當作工業水回收,回收產生的效益低,只相當于回收工業水的價值。連排水溫度高,應先換熱降溫后再回收,建議將降溫后的連排水引到凝汽器的補水泵入口或除鹽水系統的陽床入口等處,供暖季節可以回收到暖氣系統。
2、油區含油廢水回收。根據設計,油區含油廢水從油區用泵送至工業廢水處理站進行油水分離處理后,再與其他廢水混合進行凝聚澄清、中和、過濾處理。如果把油區含油廢水從油區用泵直接送至煤場用于噴淋,不但免于油水分離處理,而且大大降低了電廠排放含油廢水的風險和幾率,環保效益大。
3、除鹽設備排水回收。根據設計,除鹽設備在線硅表、電導表排水直接排入地溝。如果把除鹽水泵出口在線電導表排水引到除鹽水泵入口管即可實現回收。陽床、陰床、混床等除鹽設備的在線硅表、電導表排水可以回收到除碳水箱。
4、投運除鹽設備沖洗排水回收。根據設計,投運陽床、陰床、混床等除鹽設備時的沖洗排水直接排入地溝,但沖洗排水的電導率都不會大于反滲透出水的電導率,可以把其回收到除碳水箱。
5、鹽水濃縮技術水回收。如果需要進一步節水或減少排放,需要對循環水的排污水或廢水進一步處理,一般采用反滲透加(RO)、蒸發池、鹽水濃縮器、結晶設備等組合組成的深度處理系統。在反滲透處理前―般需要進行過濾處理,新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微濾、超濾和納濾等精密過濾新材料、新設備據資料介紹。高效反滲透技術,對處理水雜質的允許范圍較寬,可以省去精密過濾。
三、廢水利用技術改進措施
1、生活廢水的再利用。電廠普遍重視綠化工作,為節約較大的綠化用水量,可對電廠進行綠化用水改造工作,鋪設專用綠化管網。將原設計綠化用生活水改造為利用處理后的生活污水,提高生活廢水的再利用率。
2、工業廢水的再利用。處理后的工業水,原來只用于煤場噴淋,回收利用率較低。經過技術改造,可擴大到渣泵房水池補水、輸煤棧橋沖洗、輸煤皮帶噴淋及道路清洗等用途上。
3、生活水系統優化。電廠的生活水一般為獨立制取、獨立供應,與市政自來水管網無關。生活水壓力在0.7~0.8MPa,考慮到電廠生活水管網系統小,用水量波動較大,生活水如果長期維持在此壓力范圍內,勢必造成管網滴漏與水量的浪費現象發生,并可能增加管網的維護工作量(如水龍頭損壞較快)。因此,可對生活水管網采用變頻方式供水,水泵可自動根據管網系統的用水情況調整出力。同時,對變頻裝置的水壓設定值進行調整,使生活水管網壓力維持在 0.4~0.5MPa,減少管網的泄漏。
四、火電廠“零排放”處理
【關鍵詞】化學教學 環保教育 科學探究
化學與社會、環境的聯系十分密切,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往往都融入了化學因素,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講,現階段的環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學污染物造成的,所以很多環境問題的解決還是要依靠化學的方法。因此,化學課堂應該是一個很好、很直接的環保教育基地。化學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在化學教學中,通過幫助學生了解化學制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懂得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去治理環境,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逐步學會從化學的角度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作為化學教師,我們有責任從學生抓起,不失時機地寓環保教育于化學教學之中,從而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結合多年的一線教學,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環保教育的滲透。
一、以化學知識為支點,認識環境問題
在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環境教育內容往往涉及以下一些方面:這一環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哪些人力、自然力等因素在影響該環境?若長久下去,該環境將來會怎樣?該環境已經造成了哪些危害?可能的解決辦法有哪些?本地區存在哪些環境問題?學生對解決某個環境問題力所能及的措施有哪些?而這些問題都是在完成了相關化學知識的學習以后自然而然提出的。如“空氣”知識中“空氣污染及防治措施”的簡介,“水”中“水體污染及防治措施”的介紹,“一氧化碳”中“一氧化碳的毒性和對空氣的污染”,減少汽車尾氣對空氣的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關酸雨的知識以及霉變大米的介紹等,無不緊密地滲透著環境保護的內容。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緊扣化學課程標準,詳細列出課本中這些以知識點呈現出的環保問題,有計劃、有目的地在課堂中進行環境教育。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習涉及環保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先讓學生介紹一些事例,拓寬視野,因為身邊活生生的例子才是最有說服力的。然后再結合課本內容,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化學與環境的密切關系,讓學生在自己的體會中認識環境問題。
以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為例,在學完有關水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用途的基礎上,學生已經體會到了水的重要性,課題四《愛護水資源》的提出可以說是水到渠成,這一課題的解決,主要依靠學生自己。學生通過搜集大量的數據及缺水、水污染的圖片、視頻,甚至自己拍攝相關照片,制成了精美的PPT,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已經從內心發出感慨: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必須愛護水資源。課前教師將學生合作學習小組完成的PPT進行綜合篩選,每一個小板塊由一個小組的同學展示,學生通過自己的認識,比較全面地了解了地球上的水儲量是豐富的,但淡水資源卻是極其有限的;身邊的現狀,如地下水硬度增高、水位下降已成為許多城市具有的普遍性現象等;節約用水,如合理灌溉、工業用水的重復使用;同時還要防止水體的污染,減少“污染源”;學生也自然而然聯系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節約用水以及減少含磷洗滌劑的使用等,學生在搜集資料和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就將這一課題的內容和意義理解了。考試時涉及類似的問題,學生的失分明顯減少,最為令人欣喜的是,學生還能夠自覺地將自己的認識向家人和周圍的鄰居宣傳。
二、結合化學科學探究,尋求環保方法
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化學實驗教學中要力求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提高環保意識,并學會正確處理廢棄物,最終使學生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習慣。所以科學探究作為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環保教育比課堂教學更具有直觀性。
例如在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演示實驗時,要讓學生知道生成的二氧化硫是一種有毒有害能造成空氣污染的氣體,從而引導學生思考,類似的問題我們得找出解決的方案,在學生還沒有化學知識做鋪墊的基礎上,告訴學生要在集氣瓶底放一層堿液(如氫氧化鈉溶液、澄清石灰水等),吸收生成的有毒氣體二氧化硫,防止其逸散到空氣中污染空氣并最終形成酸雨。教師也可以以環境污染物為實驗樣品,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和研究,例如下雨時,可讓學生收集雨水,再分別測定不同時段、不同季節的雨水的PH值來監測有無酸雨危害發生,什么季節更容易發生酸雨。再結合二氧化硫的毒性以及其與雨水反應形成的酸雨的危害,可啟發學生思考:硫在氧氣中燃燒實驗生成的二氧化硫,工業上制硫酸或煤的燃燒可能產生的二氧化硫,你能想出哪些方法加以根治呢?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與他人互動、比較中尋求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這樣一來,學生會給出很多具體可行的措施:不用含硫煤,使用脫硫煤;對燃煤產生的煙道氣用石灰漿等處理達標后排放;開發新能源,等等。
所以,在科學探究的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捕捉任何一個可以進行環保教育的機會,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和學生一起尋求解決相關環境問題的方法,從而教會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回歸生活本真實際,增強環保意識
我們進行環保教育的目的,是想要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最終了解身邊的環境問題,從而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讓他們不管身在何處都有一顆環保的心。校本課程的研究性學習可以作為一個連接課內和生活的橋梁,所以我們還應創設良好的校本課程來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經常組織學生通過參觀考察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身邊的工廠,讓學生了解這些工藝流程;通過辦環境小報,聘請環保部門的專家作講座等,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的不斷深入過程中,逐漸認識到破壞環境是一種不道德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例如針對中學生吸煙問題有所增加,開設專題講座“吸煙與健康”;以“鎮區白色污染的形成原因及處理建議”為研究課題,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交流,并用照片、漫畫、板報等形式宣傳其危害,提出治理建議;帶領學生參觀鎮區自來水廠并沿途考察河道污染以及工廠污水排放情況,以親身體驗喚起學生保護環境熱愛自然的意識;開展“電池的利與弊”的辯論會;組織“綠色行動”,成立環保興趣小組,開展宣傳演講、環境監督的活動等。另外,還要注意教育學生從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時刻牢記環保使命,從小事做起,例如節約使用能源(如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石油資源等)、合理分類存放生活垃圾、不使用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等)。通過一系列的環保校本化課程的學習和探究、體驗、參觀,很多學生會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并逐步轉化為自覺的環保行為。
環境問題作為人類所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在化學教學中,我們必須腳踏實地地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他們自覺自愿保護環境的意識,并由他們影響周圍的人群,最終以全社會的力量來完成我們防治環境污染的使命。
【參考文獻】
[1]王光志.環保意識在中學化學教育中的培養[J]. 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6)
【關鍵詞】水資源;管理;連云港市
連云港民間流行一句諺語叫:頭頂兩盆水、腰纏三條河、腳蹬黃海潮、最怕三碰頭,十分形象的說明了連云港的地理位置及面臨的水問題。連云港市地處沂沭泗流域的最下游,處在供水網絡的末梢,既是著名的“洪水走廊”,又是典型的水源型缺水城市,水多、水少、水臟三大問題并存,某種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研究連云港水資源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探索可持續的水資源利用方式,對連云港跨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連云港水資源基本情況
1.1水資源現狀。連云港市水資源現狀主要表現出以下三個特點:一是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全年降雨量近70%集中在6~9月,汛期上游來水量大,多年平均約80億m3,常造成本地降水和上游洪水相遇,大量洪水棄流入海;非汛期又因降水量少、用水量大、上游無來水,造成用水緊張。二是人均水資源量極低,約為400 m3,僅為全國人均1/6,遠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1000 m3的下限。三是供需缺口大。我市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為17.6 m3,由于地表徑流攔蓄能力相對較差,可利用水量約10億m3,占地表徑流量的56.8%,地下水資源量因礦化度高,可開采量僅為7.8億m3,和全市用水量相比,缺水約50%。缺口主要依靠外來水解決,年引用外水約11億立方米,其中通過薔薇河引用江淮水量多年平均為8.61億立方米。特別是以我市為龍頭的江蘇沿海開發戰略上升為國家層面,城市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產業迅速集聚,水資源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增大。
1.2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1)連云港市供水水源主要為自備地表水源、自備水井和自來水三部分,分別為(以2010年城市供水為例)(見表1)。
2. 連云港市水資源面臨的主要問題
2.1水資源污染形勢嚴峻。連云港市污水主要來自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業退水等,主要表現在氨氮、化學耗氧量等污染因子經常超標。城市周邊河道水質基本全年劣于Ⅴ類,如市區的龍尾河、西鹽河、排淡河等;調水河道、飲用水河道水質較好,水質基本在Ⅱ~Ⅲ類;其他河道水質一般,基本維持在Ⅲ類左右;主要水庫水質基本為Ⅱ~Ⅳ類。
2.2水資源短缺問題凸顯。一方面,我市降水年內分配不均,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其余月份本地水資源可利用量很少。此外,我市處于南水北調的供水末梢,在用水緊缺的季節里供水線路沿線截流嚴重,輸水到達市境內時流量已很小,嚴重影響飲用及工農業供水。另一方面,洪水資源浪費嚴重。我市是洪水走廊,汛期豐富的洪水資源因無調蓄工程,大量洪水直流入海,多年平均入海海水量80億m3,是用水量的4倍,豐水年入海水量可供連云港市10年使用。今年“7·9”期間,僅2天通過各水利工程直排入海的洪水就近10億m3,約占全年用水量的1/2。
2.3水資源浪費現象突出。連云港市是江蘇省農業較發達的地區之一,農業用水占全市總用水量的80%左右。農業用水效率總體水平較低,農業用水大水漫灌現象仍然嚴重,水稻畝均用水1000m3的灌區還沒有徹底改變。全市農業渠系水利用系數和灌溉水利用系數多年在0.5和0.45之間徘徊,提高不快。每萬元GDP總用水量807 m3/萬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約260 m3/萬元,人均用水量514 m3/人,雖然低于全省人均用水量628 m3/人水平,但高于全國人均430m3/人的平均水平。
2.4水資源管理體制不順。我市的涉水事務管理由水利、城建、環保等部門分頭負責,水利部門負責水源供給、節水、河庫等管理以及城市的防洪和排澇,城建部門負責自來水供給和污水處理,水質則歸屬環保部門管理。全市7個縣區僅東海縣對水資源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實行了水務一體化。由于長期多龍治水,導致管理邊界不清,責任主體不明,有利的爭著去管、無利的互相推諉,不能對全市水資源實施統一調度、合理配置。
3.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
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需要做到遠近結合、多措并舉。遠期看,需要在全社會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人們愛水、惜水意識;編制科學、合理的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用規劃來規范行為、指導實踐。近期看,提高外來水資源利用效果、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進行水資源污染防治等措施是解決我市水資源問題比較有效的措施。
3.1樹立惜水、愛水意識。長期以來,我市大多數人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聚寶盆”,使用中揮霍浪費,不知道自覺珍惜。特別是我市引用外來水費用由省政府財政兜底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我市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假象。實際上,從洪澤湖調引江淮水到我市市區,僅單方水量耗損電費和工程維護運行費用支出就達到0.3元左右,如果加上沿途調水工程建設投入年度分攤和其他投入,則單方水量費用將超過2元以上。按0.3元/立方米的最低成本標準,參照薔薇河年均調引外水10億立方米的數據,每年我市調水產生的直接費用也達到3000萬元。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加大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和發展節水農業的宣傳力度,增強全市缺水的緊迫感,自覺增強節約用水、保護水環境和建立節水型社會的意識。
3.2編制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盡快開展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編制工作,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在水安全、水資源和水環境方面的保障能力。制定全市水資源管理和水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界定管理保護范圍,規定取水和污染物削減限量指標,按照引排分開的要求,建立全市清水河道和保護體系。建立全市水資源時空分布狀況的基本數據庫,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充分考慮水利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相銜接的問題。如哪些地方有條件發展高耗水產業,哪些地方的社會生產對水環境保護、節約用水有特殊要求的等等,都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為實施水資源準確調度、科學管理和綜合利用提供依據。
3.3提高外來水資源利用效果。
(1)一方面,提高洪水利用效果。每年汛期大量洪水直排入海,無法轉換成可利用的水資源,非常可惜。必須加快對現有水利工程的加固、改造,提高攔洪能力。興建薔薇湖,發揮其調蓄洪峰的作用,提高蓄洪能力。
(2)另一方面,提高調水效果。2007年底,省委、省政府立足全局高度,在明確“舉全省之力支持連云港發展”決策期間,正式啟動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主要由泰州引江河經泰東河、通榆河入薔薇河,工程于2010年底實現通水,相機供水能力為50立方米/秒。通過進一步優化調水方案,加強對沿線的管理,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缺水的現狀。
3.4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關鍵在于利用中水,實現水資源重復利用。建設污水處理廠使污水得到凈化,減少污水的排放量,將中水用于農業灌溉,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會范圍內通行,不僅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又能令社會形成一種珍惜水資源的良好風氣。此外,運用價格杠桿實現水資源有效利用。城市用水實行階梯定價,定額內平價,超出部分差別化定價,以培養公民節約用水的習慣。改變一直實行的“福利水”制度,認識到水資源的自然屬性和商品屬性,遵循自然規律和價值規律,把水當作一種經濟商品對待,合理應用市場機制配置水資源,減少資源浪費。
3.5加強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這此主要包括海水淡化、雨水收集等措施。連云港東臨黃海,海水資源豐富。在供水應急預案中,在緊急情況下如外來水中斷,發生水污染事故時應急的方案,應充分考慮海水淡化作為備用水源。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在山坡上修建有壟埂的梯田,利用蓄水層的儲水能力,有植被的土地可以留住雨水。
作者簡介:
關鍵詞:水資源;開源與節流;思想意識形態;合理政策實施
中圖分類號: TV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我國目前水資源的現狀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我國水資源開發中還存在著其他問題: (1) 洪水災害對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存在潛在威脅 (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 (3) 水資源普遍受到污染 2012年,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質污染嚴重,海河、遼河生態用水嚴重缺乏。太湖、巢湖、滇池均為劣五類水質,總氮和總磷等有機物污染嚴重。 以黃河為例,工業污染是黃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廢污水排放總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15億元至156億元。同時,令人擔憂的是,沿黃地區許多農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給區域內居民健康帶來危害。據初步測算,區域內每年人體健康損失達22億至27億元。黃河水污染同時還帶來水資源價值損失、城鎮供水損失,并增加了處理污水的市政額外投資,每年總損失近60億元。水危機已是全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水資源危機發展將更加迅速,前景令人擔憂!如何合理地開發利用保護水資源,已是擺在全人類面前刻不容緩的課題。
縱觀水資源保護措施,應該從開源與節流兩方面著手:
一、從開源上改善水資源利用。
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通過將水循環利用,從而提高水的利用率。
宏觀上:國家加強對污水治理的力度。
1、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試點先行、分布實施",全面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及其回用設施的建設。城市在規劃建設供水設施的同時,應當規劃建設污水回用設施,缺水地區,在規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同時,應當建設污水回用設施。 2、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規和標準。盡快組織制定城市污水排放及回用的有關標準,建立和完善標準體系,加快實施城市污水的資源化進程,使城市污水處理及其回用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工作依法有序地進行,并沿著科學化、法制化的軌道健康地向前發展。 3、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城市污水處理及其回用設施建設的投融資體制。城市污水回用的價格不宜過高,應低于自來水價格和地下水資源費的標準。 4、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管理和監督體系。建立和完善自下而上的城市污水處理及其回用水水質的監督監測管理體系,保證城市污水處理及回用水水質符合國家規定的有關標準,實現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對于水資源污染十分嚴重的廠礦、棉紡、制造等企業若不能進行清理,堅定國家方針政策,毫不動搖地依法將其關閉。此項工作實施對于企業是利弊共存的,一方面加強企業緊迫感,另一方面促進其技術創新。從而從量上控制水資源支出。
微觀上:用以下三種方式進行污水處理。
(1) 物理處理法:如膜濾法,適用于水質變化大的情況。它裝置緊湊,容易操作,以及受負荷變動的影響小。
(2) 物理化學法:如砂濾、活性炭吸附、浮選、混凝沉淀等,適用于污水水質變化較大的情況。特點是技術先進,結構緊湊,占地少,管理簡單。
(3) 生物處理法:如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轉盤等,適用于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污水。具有適應水力負荷變動能力強、產生污泥量少、維護管理容易等優點。
(二、從節流上控制水資源支出。
(1)從軟件著手,從思想意識形態上加強節約用水。
節約用水最基本的主體就是公民個人,而這也是水資源保護中最重要的一環。加強生態教育,切實提高公民的節水意識,引導公民個體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首先,培養善待、尊重、敬畏生態的價值取向,從而上升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理念、一種文化素養和一種主體意識。其次,不拘泥于死板教學,講究教學創新。有學者提出:按照倫敦皇家學院阿蘭教授提出的“虛擬水”概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教育研究所的專家在8月下旬法蘭克福社會生態研究所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公布了大量有關人類虛擬用水的數據。比如,一杯茶所含的虛擬水量是35升,一公斤牛肉為14000升,而一件全棉T恤衫和一張A4的紙竟也能消耗2000升和10升的水。由此推算,一個德國居民每天盡管從自來水管中獲取126升水,其日虛擬耗水量卻為4000升。通過“虛擬水”概念,使得每個公民都可以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休閑中切身感受水之珍貴,我們的舉手投足皆可視作水消費行為。由此,人水和諧將從抽象的哲學概念,轉變為科學生態保護生動實踐和可持續發展的新境界。 激勵對個體、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并最終達到完善人格完美生態。
(2)從硬件著手,注重國家“水價”政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