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范文

    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

    第1篇: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范文

    關鍵詞: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

    隨著2015年版《中國藥典》對微生物檢驗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以及國務院《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的與實施[1],基層微生物實驗室的工作日益繁重。但安全問題仍是工作中的重點[3]。由于微生物實驗室與其他實驗室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微生物實驗室要接觸病原微生物和生物指示劑所引發的生物安全問題。

    在基層微生物實驗室中,檢驗生產檢品時的微生物感染預防問題;微生物培養物污染環境問題;微生物菌種安全保藏問題;生物指示劑保管問題;微生物廢棄物處理問題等,是噬待實驗室管理人員重視并加以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多年在基層微生物實驗室工作及管理經驗,認為需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實驗室人員管理是基層微生物安全管理的核心

    在影響實驗室生物安全的諸多因素中,人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實驗室的工作人員要認真學習生物安全知識,強化安全意識[4]。只有保證基層微生物實驗室人員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識,操作技能和對生物安全設備良好操作和使用,才能保證在檢驗生產檢品時微生物感染預防的問題。因此,筆者認為,首先要做好基層實驗室人員的管理工作。

    1.1強化基層實驗室工作人員生物安全知識

    定期對員工進行生物安全知識培訓,對新進人員也要進行相關安全方面的培訓,保證實驗室人員掌握個人防護、實驗室操作技術規范、消毒與滅菌、菌種保藏、生物指示劑保管與使用、感染性廢棄物的處理,建立培訓檔案。全面提高基層實驗室工作人員對生物安全工作的認識水平。

    2.規范的消毒與滅菌是保障基層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關鍵

    基層實驗室由于每天需要完成大量的檢驗工作,加之品種豐富,產生的微生物培養物也日以增多。因此必須對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廢物進行滅菌處理,才能作為普通廢物處理,對操作中可能產生的迸濺或泄漏,必須通過消毒處理,以達到對操作人員的保護,每次實驗后,要按照實驗室衛生消毒規范進行消毒處理。

    2.1實驗室消毒實驗室空氣消毒可采取紫外線照射的方法。另外每周安排進行一次臭氧殺菌;地面和物體表面消毒可采用配制一定濃度的酸酚或堿酚消毒劑進行擦拭。

    2.2生物安全柜消毒每次進行實驗前后用75%酒精擦拭工作臺面,四周及玻璃擋板內外側等部位來消毒。

    2.3儀器消毒制備菌液使用的移液槍、移液吸頭、離心機等在使用前后都應進行消毒,滅菌。

    2.4其他一般的實驗器材采用壓力蒸汽和干熱滅菌消毒,實驗人員每次使用后要消毒滅菌。實驗后要及時對使用的實驗臺面和有關儀器設備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嚴禁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保持潔凈氣流不受干擾。

    3.落實好微生物菌種保藏及生物指示劑管理制度

    實驗菌種是生產單位微生物檢驗部門的重要生產資源,故而它是細菌工作中不可缺少而又具有傳染性的生物學因子。為了保證安全,對菌種必須妥善保存和保管。

    生物指示劑作為產品工藝驗證的實驗用品,因含有耐熱芽孢細菌,故其管理方法應與菌種管理一致。

    4.實驗室廢棄物管理

    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是控制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關鍵環節。切實安全的處理感染性廢棄物,必須掌握生物安全廢棄物的種類,并嚴格執行相應的處理程序,從而保證對實驗室感染和周圍環境影響的控制[5]。

    由于生物實驗室感染性廢棄物屬于醫療廢棄物,必須按照《醫療廢棄物管理辦法》[2]規范廢棄物處置,防止感染發生。

    4.1對感染性廢棄物進行分類收集

    (1)實驗過程中的固體感染性廢棄物應棄置于專用的固體感染性廢棄物收集容器。

    (2)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液體感染性廢棄物應放在硬質、防漏且耐高溫高壓的,有標識的專用容器中,對于產生的損傷性廢物,應棄于耐扎容器內。

    4.2對感染性廢棄物進行處理

    在實驗室內所有棄置的廢棄物,從實驗室取走之前,應經過高壓蒸汽滅菌處理,使其達到生物安全。其滅菌處理的效果要經過驗證,廢棄物應按規定統一存放、統一處理。

    5結語

    基層微生物實驗室是檢驗部門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生物安全直接關系到實驗室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同時也對生產的藥品提供質量的保證,因此實驗室工作人員應自覺提高生物安全意識,在實驗過程中及實驗之后的物品處理中嚴格遵守相關的管理條例,加強對菌種、生物指示劑及儀器設備的管理,才能確保基層微生物實驗室的生物安全,保障生產企業的順利生產。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棄物管理辦法》.

    [3] 季建軍康英芳微生物檢驗實驗室管理的幾點體會[J]檢驗醫學教育 2005,12(1):6-7.

    第2篇: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范文

    當前,各種傳染病仍然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大敵,老的傳染病死灰復燃,新發傳染病不斷發生,而微生物實驗室在人類與傳染病作斗爭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微生物本身的特性和實驗室安全防護方面的不足,出現了諸如2003年在新加坡和臺灣分別發生的SARS病毒實驗室感染等生物災害事件[1]。生物安全在微生物實驗室活動過程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為此,本文僅對微生物實驗室的生物安全若干問題作一探討。

    1 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

    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核心在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即實驗室工作人員所處理的實驗對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時,通過在實驗室設計建造、個體防護、嚴格遵從標準化操作規程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確保實驗室工作人員不受實驗對象的感染,確保周圍環境不受實驗對象的污染[1]。

    2 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分級

    2.1 分級起因

    據記載,在微生物實驗室中曾多次發生感染性疾病。在上世紀與實驗室相關的感染性疾病有傷寒、霍亂、馬鼻疽、布氏菌病和破傷風等病例。1947―1973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記錄了109例實驗室感染[3]。1949―1951年,Sulkin和Pikel發表的有關實驗室感染的調查報告,使人們認識到實驗室內培養基或標本的處理及含菌塵粒的吸入是工作人員被感染的主要途徑[4]。1974年,美國CDC/NIH首次提出將病原微生物和實驗室活動分為4級的概念[5],作為從事致病微生物實驗室工作的一般參考。隨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制定的《微生物學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的生物安全》和WHO頒布的《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基本沿用了此種模式。

    2.2 級別劃分

    由于病原微生物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感染方式對健康人體造成切實的或潛在的危害,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微生物的致病性、感染與傳染的嚴重程度、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的有無將其生物危害分為1―4級。我國制定的《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4989-2004),則根據實驗室生物因子對個體和群體的危害程度分為4個級別(危害程度由低至高),為確保操作人員、周圍環境不被微生物感染或污染,從事上述生物危害病原體檢驗或研究的實驗室的生物安全防護也分1―4級,簡稱為BSL 1―4(Biosafety level ,BSL)級,實行分級管理[6]。

    3 生物安全2級實驗室要求[7―8]

    3.1 實驗室建設和設施

    實驗室的建設和設計應著重考慮生物安全防護問題,確保實驗人員和環境的安全,同時保護實驗對象不被污染。例如,從事高致病性微生物工作時氣溶膠形成的問題;節肢動物或嚙齒動物橫行造成的環境污染;實驗室人員進出、樣本檢驗、有毒試劑使用等工作流程問題。應從功能上劃分清潔區和污染區,實驗工作區域、休息場所、樣本接收及處理、生物廢棄物的處置、安放實驗設備和耗材的地方均應清楚地加以區分。

    實驗室的墻、天花板、地面應光滑,易于清洗,防液體滲漏,抗化學腐蝕、可消毒,地面應防滑;工作臺面應耐酸堿、有機溶劑腐蝕,耐中等以上的溫度,防液體滲透,可消毒。實驗室出門處應有洗手池,水龍頭開關應設計成用肘部或腳操作,有緊急噴淋設備和洗眼裝置,以保證緊急情況發生時可以立即處理。應有專門的污水排放管道,污水排放前應作消毒處理。實驗室應考慮提供不循環的向內氣流,如不能,則應考慮開窗,這時應安裝防節肢動物出入的紗窗。實驗室的同一樓中應有高壓滅菌器、滅火器、可靠的供電系統和緊急情況下方便疏散的照明燈。在工作場所之外提供實驗人員攝食和休息的地方,提供放置工作人員外衣或生活物品的設施等。

    3.2 樣本運送

    應按照有關病原微生物或樣本規范運送的要求,將樣本放在可靠、安全、經檢測合格的容器中運輸,嚴防對人員、環境的污染。

    3.3 實驗操作

    所有的實驗操作應降低氣溶膠或泡沫的生成,操作應在二級生物安全柜內完成。感染性材料的離心操作應使用安全的離心杯,或密封的離心機轉子,在生物安全柜中開啟或封閉感染性材料。禁止用嘴吸取液體。盡可能避免使用注射器。發生液體濺出、溢出等事故時應立即向實驗室負責人報告,及時處理并有相關記錄備案。

    3.4 個人防護

    應根據操作需要穿工作服(或防護服),離開實驗室時應脫去工作服并留在實驗室內,限制在實驗室以外的場所穿工作服。接觸感染性物質的操作,應戴防護手套,操作完畢或離開實驗室,接觸干凈區域前應摘手套,防止污染其他表面或環境。應穿防護鞋(套),在特定區域操作時應穿特殊的鞋。當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內進行而必須采取外部操作時,應戴口罩、護目鏡、面罩或其他個體呼吸防護用品、防濺出的保護裝置,保護臉部皮膚和黏膜,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3.5 生物廢棄物處置

    生物廢棄物是指經實驗分析后被丟棄的含有已知或未知微生物的材料,廢棄物管理是保障生物安全的最后環節[9]。實驗樣本在處理和進行實驗時產生的廢棄物如吸頭、離心管、平皿等應放入適當的容器或防漏的高壓袋內,實驗結束后立即就地高壓滅菌。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性液體物質、廢棄的液體標本、培養物等應放在盛有消毒液的防滲漏的專用容器中并及時加蓋。實驗中使用的銳器如針頭、注射器、玻璃器具等應放入專用的堅固容器,加蓋。高壓滅菌器應規范操作,保證滅菌效果。

    4 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簡介[10]

    4.1制訂嚴格的實驗室操作和技術規程

    要求實驗人員應在處理致病性和致死性病原方面受過專業訓練,并有監督機制。實驗室人員工作時必須穿戴隔離服,所有與生物病原等操作有關的步驟,都應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遏止裝置內進行。

    4.2 一級屏障

    安裝包括系列生物安全柜、各種密閉容器和其他為了消除或減少暴露于有害生物材料設計的工程控制設施等一級屏障。

    4.3 實驗室建筑設計符合二級屏障的標準主要用于防止感染性微生物逸出進入環境,避免相鄰區域的工作人員和環境暴露于可能的感染性氣溶膠之中。實驗室工作區和公共通道分開,使用消毒設備和洗手裝置;實驗室工作區是一個完全密閉的空間,實驗室只設置密封結構的觀察窗。整個實驗室空氣成負壓狀態;實驗室的進風要經初、中、高效三級過濾,以清除或殺滅含有的病原體[11],室內空氣外排必須經過特殊裝置過濾,百分之百地殺滅可能存在的各種病原體。所有物品必須要經過高溫、高壓的無害化處理才能帶出實驗室,以確保外部環境的安全[12、13]。

    5 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7、8]

    5.1 組織與人員職責

    成立生物安全委員會,對實驗室工作人員和參觀者的生物安全負責。制訂和修改生物安全管理計劃,保證計劃的貫徹實施并進行安全檢查。實驗室應任命協助管理層工作的生物安全員,生物安全員負責提交生物安全計劃和培訓計劃,對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提出建議和指導,對微生物的危害性作評估,監督操作過程中的生物安全,及時發現隱患,提出解決方案。

    5.2 生物安全手冊編寫生物安全手冊且方便員工獲取、閱讀并遵照執行。內容可包括:① 評估實驗中接觸的微生物的危害級別;② 標準或特殊安全操作規程;③ 個人防護要求;④ 意外發生時應急處理程序;⑤ 生物廢棄物處置;⑥ 實驗設備安全消毒程序;⑦ 內務管理制度;⑧ 員工培訓方法與記錄。

    5.3 內務制度在實驗室入口明顯位置張貼生物危害標志并表明實驗室生物安全級別,出口處應有發光指示標志。保證工作區域整潔有序。非實驗有關人員、外來參觀、進修人員未經允許不得進入實驗室。實驗室內禁止吸煙、攝食、飲水或其他與實驗無關的活動,實驗設備維護或運出修理前進行消毒。

    5.4事故處理制訂報告危險隱患或事故發生的程序。所有報告以文件形式保存,對事故原因、經過、處理及預防作詳細說明。

    5.5安全培訓實驗室專業技術人員必須清楚地了解工作中存在微生物的種類與危害級別,自愿從事實驗室工作,接受安全教育,遵守生物安全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為防止出現差錯、事故,避免操作人員獲得實驗室感染,必須經常地對所有員工進行生物安全培訓,保證每個人有好的微生物操作技術,有識別和控制生物危害因子的能力,掌握接觸病原微生物后預防感染的方法。新進人員工作前應熟悉操作規程和個人防護知識,通過崗位培訓考核后方可獨立工作。

    5.6健康檢查操作人員應定期作健康檢查,從而監測實驗感染所得的疾病。操作人員就職前進行體檢,在健康時,采集血液并按規定儲存,提供有效的主動或被動免疫,對孕婦等易感者免于接觸或從事高度生物危險性操作作出規定,實驗室發生事故或員工生病時應立即報告,對實驗室獲得性感染的個人作早期檢查。需要時應向每個人提供醫學評價、疾病監測和治療,有關記錄應存檔。

    6 我國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現狀和對策

    隨著國家對實驗室的認可和論證工作的全面展開,我國已經出臺了《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相關的實驗室安全的標準法律法規,從確保實驗室工作人員、儀器設備、實驗室清潔和消毒、廢棄物處置等方面管理入手,使得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得到強化和規范。然而,由于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涉及面廣,相關職能部門多,相關人員的實驗室生物安全意識和自覺性還有待強化,目前在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方面尚存在一些隱患。主要存在有關管理制度和措施有待完善落實,對相關人員的安全防護知識和專業操作技能的培訓亟待加強,安全設施需要完備等缺陷[14]。另外,一些臨床門診實驗室和非醫療系統實驗室在生物安全建設和管理方面既缺少有效的防護設施,也缺少生物安全防護意識,是生物安全防護比較薄弱的領域,必須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基于上述現狀,在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上應進一步理順管理體系,明確有關部門職能,形成有關部門各司其職、有機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大對生物安全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全面加強生物安全工作的能力建設;加強生物實驗室建筑設計與施工的規范管理;加強生物安全知識的傳貫徹力度等措施。只有采取多管齊下的對策,才能盡快將我國實驗室生物安全的監督管理納入標準化和規范化科學管理的渠道,才能充分發揮生物安全實驗室的作用,保障實驗室生物安全。

    7 工作體會

    實驗室生物安全不是新出現的學科。自人類開始有醫療行為時就存在有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問題。當一個生物樣品從人體采集后,進行樣品運送到實驗檢測,以及剩余樣品的處置,直至檢驗報告發出這一連續過程中,始終貫穿實驗室生物安全。

    實驗室生物安全以往我們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實際工作中談及的很少。自2004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生了SARS病毒實驗室感染事件后,引起了各級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近年來陸續出臺了有關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規及規范管理性文件,將我國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納入規范管理體系。

    實驗室生物安全作為體系管理,必將會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來系統管理,這樣就會使原來一些不規范的操作受到約束。為此,每個工作人員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原有的不規范的行為要干預,錯誤的陋習要改變,盡可能將對人員、環境的生物污染控制到最低。當然也要注意,不要因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而超越了實際工作現狀,影響正常的臨床診斷、疾病控制、科學研究工作的開展。同時,必須考慮到實驗室生物安全是有共性,亦有個性,要針對不同的實驗對象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第3篇: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范文

    1.1財產損失嚴重近十年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與病原微生物相關的實驗室從數量和裝備質量上都得到發展。據調查,全國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共有負壓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358套[8],不同類型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擁有的不同儀器設備,有些儀器復雜先進,耗資巨大,如高通測序儀、激光共聚焦、電子顯微鏡等。

    1.2病原微生物菌(毒)種資源及科研成果損失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從事病原微生物的分離鑒定,保存有不同類型的菌毒種及樣本資源。而病原微生物菌(毒)種資源是我國傳染病防治研究的重要基礎材料和基本信息來源,是評價病原微生物疾病防治措施效果的基礎和前提。這類實驗室出現火災勢必造成病原微生物菌(毒)種資源的破壞,阻礙科研工作的展開,而且可能破壞前期的科研進展,破壞實驗的連貫。1988年5月,美國的杰克遜實驗室發生大火,50萬只實驗用白鼠(用于遺傳學等研究)被燒死,而這次意外大火,大大降低了全球遺傳學研究的速度[9]。

    1.3病原微生物暴露的風險病原微生物是指引起感染癥或傳染病的病原體。病原微生物因火災等事故出現暴露,尤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暴露極易引起傳染病的流行和暴發,可致人員死亡。《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了第一類和第二類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可致疾病暴發流行和死亡,如SARS冠狀病毒、埃博拉、禽流感[10]。此類實驗室一旦發生火災,尤其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實驗活動時,火場形勢的緊迫、場面的復雜混亂,火災處置過程中使用液態噴淋設備,或出現爆炸等,會引起實驗室病原泄漏事件的發生。

    1.4引起社會恐慌由于人們對病原微生物的了解不夠,加之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途徑異常復雜,對于病原微生物實驗室,一旦發生火災,特別是火災對實驗室產生破壞性影響過后,極易對周邊民眾造成心理恐慌,尤其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病原微生物,如2003年SARS疫情[11]、2010年甲流疫情[12]等事件,就是很慘痛的例證。

    2加強實驗室消防管理措施建議

    2.1健全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體制

    2.1.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員責任制度,明確第一責任人為了全力應對火災突發事故,有必要建立一個長效的、職責明確的火災應對處置機構,各盡其職,各負其責,按照職責要求,響應應急反應機制。每一個實驗室為單元,確立1名生物安全員和消防安全員。消防安全員在火災突發事故應急處置機構框架內,協助本單位管理部門和本實驗機構負責人,完成消防安全保障工作。其工作職責應該包括長效的火災預防和火災突發事故應對。定期排查火災隱患,檢查消防設施情況,及時處理存在的問題。

    2.1.2建立健全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為保證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國家已制定一系列法規和相關要求,實驗室管理部門和消防管理部門應根據國家規定,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建立細化可操作的生物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管理規章和制度。同時,應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執行機制。

    2.1.3營造實驗室消防安全氛圍,突出全員消防意識營造消防安全文化氛圍是提高全員消防安全意識和增強全員消防安全觀念的有效途徑。新實驗室投入運行前和新實驗項目開始前要有重點地開展消防安全教育。新員工、新學生進入實驗室前,還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消防教育與培訓。實驗室消防安全文化不僅加強職工的消防安全教育,也讓研究生、學生、進修人員在實驗室消防安全文化氛圍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以提高消防安全素質,牢固樹立安全意識。

    2.2規范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存放和使用病原生物實驗室首先應根據《危險貨物品名表》(GB12268-90)中規定的易燃易爆危險物品明細,做好本實驗室所使用的易燃易爆物品的分類。其次,對已確定的易燃易爆物品設置專門、固定的場所存放,這些場所要杜絕火源、通風蔭涼,設有充足和運行良好的消防設施、設備。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時,遠離火源、輕拿輕放,防止泄漏。

    2.3做好消防安全檢查,消除火災隱患根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的消防安全制度,做好病原生物實驗室消防安全的定期檢查,包括火種管理、供電和用電設施設備的運行和維護、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和使用、消防設備設施狀態、消防應急演練效果等,對檢查中發現的消防隱患及時進行整改。在病原生物實驗室的改、擴建工程項目,其消防設計應向公安消防機構申報、審核,竣工后應申報消防驗收,從源頭消除消防隱患。

    2.4制定行之有效的火災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4.1制定火災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的制定應切實可行,能夠迅速、有效開展施救行動和疏散行動,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預案中應涉及到具體滅火行動、通訊聯絡、疏散保障、醫療救護、現場情況匯總等相關內容。在預案中,各項工作落實到具體人頭,明確職責分工。

    第4篇: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范文

    “五常法”二級生物安全管理模式內涵

    1常學習生物安全實驗室檢測人員和管理人員必須經常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單位制定的《生物安全管理手冊》、作業指導書、操作規程、管理制度和消毒技術等,接受上級部門規定的檢驗人員崗位培訓、資質培訓和業務培訓。對學習、培訓和考核情況進行評價、如實記錄,確保培訓和學習有效,并能指導和應用到實際檢測和操作中。

    2常規范明確管理人員和檢測人員崗位職責、行為規范,要求自覺遵守國家頒布和實施的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手冊》、作業指導書、操作規程、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并嚴格按照規定的要求和檢驗方法進行體檢、準入、防護、檢測、消毒和記錄等,對生物安全柜、壓力滅菌器和其他檢測用儀器設備按實驗室認證認可要求進行檢定、校準。讓有關人員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確保生物安全規定規范化即完全徹底地執行,使各項操作和管理科學化、標準化、制度化和持久化。

    3常清潔實驗場所、實驗儀器、實驗物品和實驗人員手在實驗過程中應該按照程序和規定的要求及時清洗、消毒或滅菌,做到清潔和無害化;實驗廢棄物應該及時處理,減少和防止污染的發生。

    4常檢查生物安全委員會、生物安全管理科室、科室負責人和生物安全監督員各司其職,切實履行監督檢查制度。所有監督檢查結果及時、實事記錄,以便備查、改進,并對檢查結果作出客觀、獨立評價。

    5常改進常改進就是針對BSL-2現場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而展開的不斷持續的行為規范的修正改善以及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包括生物安全管理手冊、作業指導書、管理制度等)的不斷修訂、完善的過程,用不斷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再來指導實驗人員生物安全的行為規范,形成良性的、螺旋式上升的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模式。做到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整改,消除隱患,確保安全。

    “五常法”二級生物安全管理模式運行

    1常學習中心實驗室7名微生物檢測人員均參加、通過了浙江省衛生廳組織的生物安全上崗培訓和考核;壓力滅菌器操作人員和艾滋病抗體、腸道致病菌檢測人員均經過專業培訓并持有有效資格證書;生物安全管理科室--質管科每年組織生物安全委員會、檢驗科學習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病原微生物、傳染病、消毒技術等知識培訓,并進行書面考核;檢測人員積極參加省市疾控中心組織的檢測新技術培訓;清洗、消毒輔助人員經過清洗、消毒操作專項培訓。2011年全年參加生物安全相關培訓共69人次,人均3次以上。通過培訓,相關人員不斷規范操作,提高了應急處理能力,強化了生物安全意識。

    2常規范中心最高管理者—中心主任組織成立了生物安全委員會,明確實驗室負責人為實驗室生物安全第一責任人,質管科為生物安全管理科室,質量監督員為生物安全監督員,每個實驗室落實安全責任人。2006年8月生物安全委員會組織編制了《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目前運行的是第2版,內容包括了組織機構、實驗室準入制度、實驗室人員生物安全行為規范等17個管理要素。另有生物安全儀器操作規程62個,病原微生物檢測作業指導書63個,實驗室廢棄物處理、清洗消毒、個人防護細則和制度8個,相關記錄表格68個。在開展實驗室工作前對所有實驗室人員進行健康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采集本底血清標本并長期保存,檢查項目包括HIV(1+2型)抗體初篩、HAV-IgM、乙肝三系和ALT。安排檢測人員每年參加健康體檢,實行系統監測。明確規定檢測人員必須熟悉生物安全柜、隔離衣、防護服等生物安全裝備的使用,并進行操作比賽;熟記實驗室行為規范,掌握檢測方法和消毒技術;并要求經常對照中心制定的生物安全管理體系,不斷規范自己的行為,養成了正確的操作習慣。

    3常清潔檢測人員在實驗過程中做到隨時消毒和清潔。如撕開的試劑包裝盒及時放入垃圾箱,保持實驗臺面清潔;用過的滴頭放在配有消毒液的盛皿里;實驗廢棄物按照《實驗室消毒滅菌要求》、《實驗廢棄物管理規定和處置要求》等作業指導書及時進行高壓滅菌或消毒、記錄。實驗結束后實驗臺面和地面再用合適的消毒液擦洗一遍;實驗人員離開實驗室按照《洗手操作規程》正確洗手,實驗室的空氣使用紫外線消毒。對使用中的消毒液進行檢測,確保有效。消毒、滅菌過的物品分開存放、標記;消毒過的實驗廢棄物定點存放、定時運輸,專人管理,防止了室內和室外污染。

    4常檢查檢測人員每天下班前按照各自規定的崗位職責檢查儀器設備、水、火、電、門窗安全并記錄、簽名;每個節假日科室自查,著重檢查實驗室設施安全及防護設施儲備情況等;監督員對照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及檢測人員具體崗位職責進行日常監督檢查,發現不合格項及時記錄、上報,2011年共檢查14次;科室負責人重點關注實驗室消毒滅菌及實驗廢棄物的處置工作,質管科著重加強菌毒種管理;生物安全委員會全年集中、全面檢查2次,包括人員健康檔案、檢驗人員操作、個人防護、清洗消毒情況,生物安全儀器檢定和校準狀況、年度計劃執行情況、管理體系修訂和完善情況等。對檢查結果及時反饋,生物安全委員會年底全面總結、評價。

    5常改進2011年共發現安全隱患2個,不合格項5個。針對存在問題,中心及時修訂了《生物安全管理手冊》1.5《生物危險/危害評估》和1.12《實驗室消毒、滅菌要求》2個管理要素,完善、修改了生物安全儀器校核規程和生物樣本檢測作業指導書22個,新編制了《微生物實驗室崗位安全作業規程》、分子生物學檢測儀器操作規程和作業指導書8個,增加了相關記錄和表格10個,明確了使用中消毒劑檢測項目和檢測頻率,新配置了高溫滅菌箱、低溫培養箱等生物安全儀器和檢測儀器設備5臺,消除了安全隱患。

    第5篇: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范文

    關鍵詞 微生物 影響因素 正確措施

    為了更好的提高微生物檢驗結果的準確度,為臨床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流行病學調查及研究等提供科學依據。對多年來影響微生物檢驗結果的因素進行系統總結。發現影響微生物檢驗結果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微生物實驗室規章制度

    微生物實驗室規章制度包括,儀器、試劑的管理、實驗工作程序。制定微生物實驗室規章制度的目的在于規范實驗室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維護,確保實驗室安全、正常運轉。以保證檢驗結果的正確性。進入實驗室的人員都必須遵守實驗室有關的規章制度。實驗室儀器設備由專人負責,使用儀器設備需預先登記。

    試劑的儲存應遵守以下原則:無機和有機試劑分別存放;易燃、腐蝕性試劑應有明顯顏色標識并存放在安全處;有毒試劑須上鎖;腐蝕性試劑存放在視線以下。放試劑的冰箱要及時清理,以保證足夠的空間。

    實驗室內禁止吸煙和用餐:實驗室所有人員必須明確實驗室總電源開關及各電器電源的位置,電路或用電設備出現故障時,必須先切斷電源后,方可進行檢查[1]。實驗過程中檢驗員必須穿著工作服。進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質或有腐蝕性物質操作時,應戴好防護手套。在通風櫥中進行有揮發性物質操作。

    工作結束后,廢物要放入紙簍或廢物箱內,保持工作臺整潔。實驗室產生的工作廢液,應在安全負責人的指導下妥善處理,尤其是劇毒或強致癌物。

    下班前,負責人必須檢查儀器及整個實驗室的門、窗、水、電、氣路,并確保關好。實驗室必須保證消防設施齊全,消防通道暢通。

    實驗室質量控制體系

    實驗室的分區和管理:微生物實驗室要設立凈化區、更衣區、非凈化區[2],主要分為生物安全實驗室、凈化實驗室、無菌實驗室等,要配備生物安全柜,在加強管理、維護之外,還做好工作人員的隔離防護工作。實驗室的總體布局和各部位的安排要充分考慮減少潛在的對樣本的污染和對人員的危害。微生物實驗室的無菌工作區域是檢測工作的基礎,該區域應當有明確的標識,并對進出、使用進行有效地控制,同時要做好記錄;定期對無菌工作區域進行監測,主要有空氣監測(沉降法)、紫外線燈照度監測(通常每月1次)以及針對層流式無菌室的粉塵粒度監測(1~2年1次);對廢棄的樣品和廢棄物應當制定專門的程序加以文件化,同時要保證有相應的設施和設備。

    加強人員綜合素質的管理:檢驗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直接影響這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因此微生物檢驗人員應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醫院要創造條件,讓檢驗人員參加培訓和技術交流,豐富專業知識,提高檢驗水平,及時了解和掌握微生物檢驗領域的新技術、新的進展,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完善SOP文件,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嚴格的檢驗試劑的購買、保存管理制度:檢驗試劑的購買,應要求供貨商“三證”齊全,合法,嚴格試劑在有效期內使用。配制的培養基和試劑應進行無菌試驗,培養基和試劑的貯存應按照其說明的貯存條件來保存,不同批號的培養基和試劑不能混合使用。

    積極參加室間質量評價活動:質量評價是對實驗室操作能力和技術水平的綜合判斷,也是對實驗室內質量控制效果的檢驗,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檢驗結果的正確性的有效標尺,因此,微生物實驗室在做好室內質控的同時,還應盡可能參加市級、省級、國家級等實驗室組織的的室間質評活動,盡力拓寬渠道,參與室間質評活動,以提高微生物檢驗人員的檢驗水平和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完善質量保證體系,確保檢驗結果的正確性:①樣品的管理:樣品是被檢驗的標本,樣品采集的正確性直接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應正確采樣,送檢樣品盡快檢驗,避免樣品腐敗變質、污染等情況發生,而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定期對實驗用儀器設備進行正確維護、校準和質控[3],以確保檢驗結果的正確性。②合理檢驗方法:在檢驗過程中要嚴格無菌操作,完善各個環節的登記保存及處置原始記錄。每張報告應有檢驗者、復檢者、審核者的簽名,避免錯誤的檢驗報告,保證結果的可靠性和可溯源性。

    完善實驗操作手冊,及時更新SOP文件:實驗室內必須要具備一本根據本實驗室條件和國家標準方法而編寫的標準操作手冊,間隔一段時間進行修訂刪去淘汰的內容、補充新的方法。全體操作人員操作時共同遵守,操作手冊一般包括各級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實驗室安全措施、標本采集和處理指南、本室開展的檢驗項目及最低鑒定要求、培養基和試劑的配制方法。質量控制方案、常用參考數據。

    實驗室的環境要求:目前,有的微生物實驗室比較簡陋,簡單分為操作間和緩沖間,區域劃分不明確,這樣格局的實驗室顯然不適應醫學發展的要求,會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正確性。因此,在布置微生物實驗室時要不能影響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準確性為目的,嚴格按照微生物實驗室布局和區域劃分為指導,防止交叉污染,轉好環節的質量控制,確保微生物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才能不斷提高微生物檢驗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董志偉,馬志平.1起化驗室離心機爆炸事件的調查處理[J].預防醫學論壇雜志,2006,7:12-42.

    第6篇: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范文

    關鍵詞:院內感染;微生物檢驗;監測;控制;重要性

    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醫療技術得到顯著提高,院內感染監測成為醫學發展的重要內容。在院內領導的高度關心和重視下,院內感染監控工作從組織落實到制定嚴格管理制度,采取的措施具有多樣化,在臨床中展開必要的監測,從而使院內感染監測工作逐漸走向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醫院是病患最集中的場所,各種各樣的病患每天都聚集到醫院等待治療,因此,院內環境極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我院為此成立感染監測科和微生物檢測實驗室,以便適應全國各級醫院對院內感染防控與監測工作的需求。文章對在院內感染監測中微生物實驗室設立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探討,報道如下。

    1按照有關規定配合院內感染監測科做好感染預防與監控工作

    微生物實驗室在臨床檢驗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對引發院內感染的病原菌類型進行確定。按照《消毒管理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其它預防院內感染的實施策略,建立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條例,細菌檢測制度等。對各科室感染條例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被監測科中的醫護人員定期進行討論、交流,按照監測具體數據向各監測科提出科學意見。微生物檢驗實驗室委派專業人員配合院內感染檢測工作,同時定期參加國家級院內感染培訓,和院內感染科一起監督相關條款,并將所有規定落到實處。

    2監測方法與內容

    2.1監測方法 在院內各病房及有關科室中都配備一名專業感染監測控制人員,每月定期進行一次檢查。同時在微生物檢驗實驗室中展開細菌監測工作,對院內消毒不合格的內容徹底清查,找到消毒不合格原因和存在的問題,不僅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出現,同時還能為院內感染監控提供可靠數據。倘若消毒不合要求,應立即重新消毒,一切合格后才能繼續使用,防止院內產生交叉感染。提高重點科室環境與日常用品的感染監測工作,包括:胃鏡科、口腔科、供應室、產房、檢驗科、外科等,以便傳染源的及早發現。按照微生物檢驗實驗室的監測結果,定期向院內感染科總結、匯報,通過分析感染病原菌,確定下一步工作重點,為今后工作制定合理計劃。

    2.2監測內容 微生物檢驗實驗室的監測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①環境監測,包括:醫護人員的手、空氣、高壓滅菌裝置、物品表面、醫療器械等物品的細菌量,避免醫療物品、醫療器械和醫護人員的手被病原菌污染后,傳染給病患;②提高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監測管理力度,對其質量嚴格把控;加強重點科室致病菌的監測,包括:金色葡萄球菌、沙門菌屬、化膿菌等;③一旦發現細菌異常或是產生流行趨勢,應向有關科室及時通報,并向院內感染監測科匯報,采取相應措施,阻斷病原菌傳播途徑,做好預防控制工作,保護易感染人群,努力為病患建立良好醫療環境,同時提升醫護質量;④減少院內感染發病率,使用有效措施保護病患、醫護人員以及社會民眾的健康。

    3提高病原菌耐藥性的監測

    在微生物檢驗實驗室中鑒定分離病原菌對抗感染治療與細菌耐藥性監測具有重要意義,所以,要將質量保證制度完善,應提高與臨床治療之間的配合。在使用美國臨床檢測試驗(NCCLS)標準對藥物敏感實驗進行規范,藥物敏感實驗中使用的抗生素一定要實用、科學、經濟、合理,提高微生物檢驗實驗室在院內感染監測工作中的職能,正確評價并解讀實驗結果,及時公布院內病原菌的耐藥性,為抗生素的臨床使用提供科學依據。

    4將細菌耐藥性的檢測結果定期在院內公布,同時對細菌耐藥性實施網絡管理

    熟練掌握美國臨床檢測試驗(NCCLS)標準,這是判斷抗菌藥物敏感實驗結果可靠性與準確性的重要內容。現階段,選取治療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藥物在大多數情況下,醫生是按照經驗選擇的,但是經驗選藥也需要流行病資料和循征醫學的支持,將細菌耐藥性的監測結果定期在院內公開,統計并分析重癥監護病房等重要科室中常見病原菌的耐藥與分布情況,對經驗選取抗生素、提升重癥感染性疾病救治成功率幫助很大。分區域并長時間建立耐藥監測網,經過研究分析,很容易得出本區域耐藥病菌發展趨勢和抗生藥物的耐藥性,有助于制定本區域抗生素藥物的使用,同時對經驗用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結論

    目前,我國臨床治療中微生物檢驗實驗室的建立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和我國院內病原菌以及感染性疾病的耐藥性存在嚴重不相適應的現狀;并且,臨床治療有關部門以及檢驗科有關人員對微生物檢驗實驗室的日常運作、軟件與硬件建設缺少重視度。在各種不利條件下,微生物檢驗實驗室應積極幫助臨床做好院內感染性疾病的治療與診斷工作,并將其當作最主要目標執行。這樣微生物檢驗實驗室才能更好的發展,為院內感染性疾病的監測、預防、治療、控制做出更多貢獻。

    參考文獻:

    [1]任軍.檢驗科微生物實驗室在院內感染監測中的重要作用[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1,12(09):134-135.

    [2]周景春.重視微生物檢監測促進醫院感染控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3(01):219-221.

    [3]殷霞.創新微生物實驗室工作完善醫院感染監測管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04(15):167-168.

    第7篇: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范文

    關鍵詞:微生物實驗室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R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2)12-0143-01

    在微生物檢驗的過程中,如何避免實驗過程中的可變因素對檢測結果的影響,評估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比較結果和具體設定的目標之間的差距,保證結果的真實、可靠和可重復性,是質量控制的主要目的。

    實驗室質量控制包含三部分內容,即室內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室間質量控制。

    1微生物實驗室室內質量控制

    是根據本實驗室實際情況設計的質量控制系統,僅用于對本實驗室的工作進行質量監測和評價。包括對實驗人員、實驗步驟、儀器、設備、培養基、試劑、環境設施的監控。室內質量控制是檢驗結果精確可靠的核心和依據。

    實驗人員及培訓:

    1.1實驗人員。由于微生物學檢驗是一種復雜的實驗,從事微生物學檢驗的技術人員,必須經過嚴格的基礎訓練和教育,包括微生物學、基礎醫學等知識的學習以及專業化的實驗技能培訓,并通過專業技術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證上崗[1]。除此之外,特別需要培養的是檢驗人員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1.2專業指導資料。現在是信息和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技術更新非常快,要想把握檢驗技術發展的脈搏,跟上知識發展的步伐,除了掌握作業指導書的內容,還必須大量閱讀專業參考書,及時汲取新知識,更新方法。

    1.3質控物的要求。

    1.3.1標準菌(毒)株的來源。標準菌(毒)株必須來自權威機構或認可部門[2],如我國的衛生部藥品生物制品鑒定所菌種保藏中心、美國菌種保藏中心(ATCC)、英國國家菌種保藏中心(NCTC)等。

    1.3.2標準菌(毒)株的選擇。應根據每項試驗的性質的不同和對標準菌株的生物學性狀的要求,選擇作為質量控制的標準菌株。無論是定性試驗還是定量試驗,質量控制系統要有足夠的靈敏度檢測出試驗中出現的誤差,因此質量的監測點必須設在一個敏感的位置。這個敏感點,對定性試驗,應在較弱陽性的范圍內;對于定量試驗,則應位于解釋試驗結果的決定性水平附近。

    1.3.3標準菌(毒)株的管理。每個微生物實驗室應建立健全嚴格的標準菌(毒)株的管理制度[3],包括標準菌(毒)株的保管制度、請領制度、使用制度、銷毀制度等,并在文件中明確職責,嚴防標準(毒)菌株外泄。

    1.4質量控制標準。

    1.4.1培養基的質量控制標準。通常以細菌能否在培養基中生長良好或能否形成典型菌落來衡量。基礎培養基要求細菌不僅能夠生長,還必須發育良好并能使細菌充分表現出其典型的特征。選擇培養基在原則上應使用預期最難生長的細菌菌種,并且應少量接種(如0.5McFarlang1∶10稀釋接種0.001ml)。要求被抑制的菌種不生長或生長較弱,被選擇生長的菌種生長良好。生化培養基,用作質量控制的菌種應包括該生化反應為陽性反應和陰性反應的細菌。

    1.4.2試劑和染色液的質量控制標準。試劑和染色液必須注明配制或購入的日期;按試劑要求的貯存條件貯存并在有效期內使用;對穩定性較差的試劑,必須在試驗的同時進行陽性和陰性對照試驗。

    1.4.3抗血清的質量控制標準。抗血清的來源必須可靠,并按制造商的使用說明使用與保存。在每次使用前應觀察是否澄清透明,任何混濁與顏色改變,應視為雜菌污染,不應使用。

    1.5儀器監控。

    1.5.1高壓滅菌器和干熱滅菌器。新購買的滅菌器必須進行滅菌性能檢測,以后定期(每月1次)檢測。大容量滅菌器還應在不同部位放置化學指示卡以全面評價滅菌性能。滅菌效果監控使用生物指示劑嗜熱脂肪芽孢桿菌ATCC7953、12980的培養液或菌片(含菌量為5×10 6/片)。

    1.5.2培養箱、冰箱、水浴箱。在每日工作開始和結束時記錄溫度,定期檢定和校正溫度計,水浴箱需要定期加水,冰箱需定期除霜。

    1.5.3二氧化碳培養箱。須每天檢查箱內的CO2含量,可用淋病奈瑟氏菌或腦膜炎奈瑟氏菌等CO2依賴細菌進行生長試驗。

    1.5.4厭氧罐或厭氧箱。在罐中或厭氧箱內用美藍或刃天青作為指示劑,無氧時均無色。罐中的催化劑鈀顆粒須經常置160℃1.5h重新活化。

    1.5.5生物安全柜。若需更換濾網,則須由專門技術人員進行,對紫外線必須每3個月檢查1次消毒性能。

    1.6環境設施的監控。環境設施(無菌間、超凈工作臺或層流潔凈室)對衛生微生物檢驗的質量影響較大,應定期監測其無菌效果,以保證其符合樣品檢測所需的環境要求。

    2微生物實驗室質量控制的保證

    質量保證是實驗室報告的質量得到保證的全過程,是指為達到既定的質量水準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在質量控制項目中設計的步驟不能只限于實驗室的技術操作步驟,收集合適的樣本,采取正確的保存方式,在規定時間內送往實驗室等都將影響檢測的質量。

    3微生物實驗室室間質量控制

    是由實驗室以外的組織或機構對其已達到的質量水準進行的評價。通過室間質量評價可以考察實驗室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并檢查和評估不同實驗室操作的差異。

    3.1盲點實驗。考核組織者可不定期將標準菌株及模擬標本混合,送到受試實驗室,進行未知樣本的質量控制,可以比較準確地反映受控實驗室的實際水平和能力。

    3.2實驗室室間質量考核的作用。是對實驗室檢測水平的中和判斷,發現實驗室內質控難以發現的偏差和系統誤差,有利于誤差的糾正和消除,既提高了檢驗人員的操作水平,也增強了檢驗人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實驗室質量保證的重要工具。

    4討論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實驗室應參與室內全面質量控制,并根據自身的特點設置質控物,對實驗過程中影響檢測質量的關鍵環節進行控制和監督,以發現誤差并及時改進,確保檢測結果的精確性。此外,實驗室還應定期參加實驗室間的考核和能力驗證活動,并了解本實驗室在本地區或全國實驗室中的技術地位,有利于實驗室技術水平的提高。因此一個常規實驗室,應該盡可能參加范圍更加廣泛的室間質量控制評定活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實驗室的室間質量控制評價,還應增加對各參加考核的實驗室進行常規性的檢查,如質量控制的各種制度制定情況、執行情況,以及未知標本的盲點質量控制等內容,以使室間質量評價工作更加科學和規范。

    參考文獻

    [1]衛生部辦公廳.全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工作規范,2001

    第8篇: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范文

        1.1實施標準預防

        為防止運輸過程可能發生的泄露,所有標本均須使用具有安全蓋的結構優良的容器。來自于病人的血液和體液標本均被認為具有傳染性。工作人員有以下情況應佩戴手套:處于可能接觸到可能具有傳染性的物質、病人的皮膚黏膜﹑工作人員有皮膚破損、處理污染物品的情況下;若處于可能出現血液或體液噴濺環境中,則應使用面部防護裝備。實驗室入口必須貼有生物安全危險標志,注明危險因子、生物安全級別。非實驗室工作人員禁止入內。有被污染可能的設備在進行維修前,無論其是否離開實驗室,均應先進行清潔和消毒;無法徹底消毒的設備必須貼上生物安全危害標簽。

        1.2氣溶膠

        實驗室工作眾多環節均可產生微生物氣溶膠,播散而污染實驗室空氣,造成生物危害。通過對近10年的實驗室感染病例分析,通過吸入和攝入感染是實驗室工作人員主要感染途徑,分別為31.3%和32.5%[9-10]。為防止氣溶膠傷害,實驗室儀器應合理擺放,任何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氣溶膠的儀器均應嚴格擺放于適合氣流外派的實驗臺上,工作區亦應使用吸收性強的紙張覆蓋,隨時吸收產生的氣溶膠。

        2化學性職業暴露及防護

        具有強酸、強堿、強腐蝕性的化學消毒劑、化學試劑和各種添加劑、染色劑、酸堿劑等,均可對長期暴露與其中的實驗室工作人員產生不同程度皮膚損害;含氯消毒劑因其強烈的刺激性氣味,長期暴露其中不僅可引起過敏性咽炎、職業性哮喘等,也可使細胞突變,具有致畸、致癌的隱患。為盡量減少化學性職業暴露,消毒劑的放置和使用都要遠離人群;物理消毒為首選,如無必要盡量減少化學消毒劑的使用;使用化學消毒劑時應使用自身防護用品,消毒液浸泡使用時各要加蓋。

        3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3.1建立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編制標準操作規程(SOP)文件。生物安全的操作制度是實驗室管理的核心。結合科室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適宜科室的各項管理制度,積極完成SOP文件的編制,嚴格執行SOP,以便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最大限度地保障實驗室生物安全。

        3.2規范工作人員手衛生

        定期進行手衛生知識培訓,使工作人員掌握手衛生知識和正確的手衛生方法,并進行考核;在水池上方張貼“六步洗手法”示范圖。

        3.3建立體檢檔案及接種疫苗實驗室人員上崗前均需進行體檢,體檢指標包括常規項目和與即將從事工作有關的特異性抗原﹑抗體檢測,從而掌握既往傳染病史及陽性檢測結果,進行免疫接種和預防性服藥。每年應體檢1次,制定健康監護檔案,為暴露后的預防控制提供參考依據。

        3.4規范處置醫療廢棄物實驗室日常工作中產生的醫療廢棄物要規范處置,根據類別置于符合規定的專用包裝物或容器內,各類型廢棄物不得混合放置。已檢驗的標本和使用過的一次性物品,必須先按照感染性廢物收集,經消毒、滅菌或相應措施處理后才可棄去或焚燒;銳器使用后都應放入加蓋且不易刺破的容器內,同時附上明顯﹑清晰的標簽;廢棄物收集后一般不得重新取出;廢棄物的收集﹑運送﹑處置均需有專人負責,并做好登記。

    第9篇: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范文

    關鍵詞:實驗室 安全 管理 衛生檢驗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9(a)-0196-02

    Abstract:Laboratory safety and management is a required course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sanitary inspection.Through theory teaching (including safety management,accident treatment,waste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management)and practice training (including using and maintain of laboratory instruments,practice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visit and learn,laboratory design), the students’s laboratory safety awareness should be increased,the accidents happened in the laboratory should be decreased or avoided,the students could gain the ability of setting up and management of a sanitary inspection laboratory,which would be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students and their laboratory jobs after graduation.

    Key Words: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Sanitary inspection;Teaching

    眾所周知,社會上很多行業或領域都需要實驗室,實驗室在科學研究、檢驗檢疫和教學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許多專業都有開設實驗課,尤其是理、工、農、醫等學科,這些學科的學生在畢業后有很多還是要在實驗室開展工作。實驗室的工作牽涉到方方面面。實驗室的安全與管理不僅關系到實驗人員的人身安全,還影響著科研和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驗室安全意識和知識、培養學生管理實驗室的能力,當前已有一些高校開設了實驗室安全與管理這一門課程,其中是衛生檢驗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作為高校衛生檢驗專業的教師,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在此對衛生檢驗專業實驗室安全與管理課程的教學進行了探討。

    1 理論教學內容

    實驗室的工作牽涉到方方面面,這決定了實驗室安全與管理課程內容需要涵括各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1]:安全管理、意外事故處理、廢棄物管理、資源管理、實驗室評價制度。由于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學生學習任務也比較重,如何挑選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更實用的知識就顯得很重要。經過精心挑選之后,下面將各方面教學知識點作進一步的闡述。

    1.1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實驗室工作的首要問題。內容主要包括:用電安全(儀器安全用電、安全電壓、觸電和靜電的預防);危險化學品的管理與使用(危險化學品的確定原則、毒性分類、最新的危險化學品目錄、常見的劇毒化學品,有毒化學試劑、腐蝕性試劑、強氧化性試劑、易燃易爆試劑的管理與使用,電離輻射的防護);普通化學試劑的安全使用;生物安全(與微生物安全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和標準,生物危害程度分級,生物安全防護等級,生物安全柜的結構和使用,微生物實驗室的消毒(地面、物體表面和空氣消毒),無菌室紫外殺菌燈的安全管理,感染性生物以及生物材料的管理和使用);不同類型原因導致的實驗室安全事故案例分析[2-5]。

    1.2 廢棄物管理

    如果對實驗中產生的廢棄物處理不當,就有可能造成污染環境、實驗人員的人身傷害等危害。因此,廢棄物管理在整門課程中也處于重要的位置。教學內容包括:生物廢棄物處理(生物廢棄物的分類、消毒與滅菌、生物安全滅菌袋);化學廢棄物處理(氣體廢棄物、重金屬廢棄物、有機廢液、酸堿廢液);放射性污染物處理(常見放射性廢棄物;放射性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這部分的教學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實驗環保意識[6]。

    1.3 實驗室意外事故處理

    為了避免學生在發生實驗室意外事故時候措手無策或者手忙腳亂,為了將意外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非常有必要訓練學生處理意外事故的能力。教學內容包括:實驗室起火的處理(包括各種常用滅火器和滅火材料的介紹和使用)、化學品意外事故處理(吸入中毒氣體的處理、化學試劑傷害皮膚的處理);危險生物或生物材料意外事故的處理;燒傷、燙傷和觸電等傷害的應急處理、實驗室藥箱的設置與管理。

    1.4 資源管理

    主要內容包括:實驗用水(不別級別的實驗用水及其制備方法,蒸餾水、雙蒸水、去離子水、超純水,超純水電阻率及其制備設備);化學試劑的分級分類(分級純度、標簽顏色、英文符號);常用化學試劑的濃度和別名(如甘油和丙三醇,三氯甲烷和氯仿,石炭酸和苯酚,乙酸和冰乙酸的濃度,濃鹽酸、濃硫酸、磷酸和濃硝酸的摩爾濃度);溶液濃度單位(M、mol/L、N、ppm、ppb等);實驗試劑和材料的購買;實驗材料和試劑的存放和管理(如何保障有序存放以方便查找);標準物質的管理;濾紙的分類和使用(定性和定量濾紙區別及其應用);濾膜的分類和使用(有機膜和無機膜);儀器設備的日常管理(管理制度制訂和維護);實驗記錄的重要性及其規范和存檔;儀器說明書等實驗室資料的保存;儀器設備購置的流程;微生物菌種的購買和管理(國際上和國內主要的菌種保藏中心,新買菌株的培養活化,常用菌種保存方法);干燥器(常用干燥劑的特點以及干燥器的維護);玻璃器皿(玻璃材料及其制作的常用實驗室器皿,各種玻璃材料的熱穩定性和酸堿耐受性,玻璃器皿的洗滌,玻璃器皿的晾干和烘干);移液管的正確使用;塑料器皿(塑料種類其制作的實驗室常用塑料制品、塑料制品的耐熱和耐壓性能、適合高壓蒸汽滅菌的塑料制品);實驗室規劃與設計(實驗室布局、實驗桌設計和擺放、儀器設備的擺放、給水排水和供電)。

    1.5 實驗室評價制度

    國際實驗室認可制度(認可組織ILAC,認可協議和標準);國際良好實驗室規格(GLP);國際醫學實驗室認可制度;中國實驗室評價制度(作用、主管機構CNAS);實驗室資質認定與實驗室認可的區別(強制性、適用范圍、評審依據);現場評審;評審員培訓;中國科研實驗室概況(國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2 實踐教學內容

    2.1 安全設備的使用以及急救技能訓練

    必須使學生掌握涉及到實驗室安全的相關設備工具的使用(滅火器、護目鏡和防毒面具),掌握一些急救技能(燒傷、燙傷、流血和觸電等傷害的急救、人工呼吸)。

    2.2 常用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管理

    在我們的教學經歷中發現,雖然學生基本都會使用一些實驗室常用的儀器設備,但是很多學生還是沒有注意一些細節,有關儀器設備維護方面的知識還是很欠缺。因此,很有必要加強學生這方面知識的培訓。

    通過演示和實操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實驗器材設備的正確使用和維護,扎實掌握衛生檢驗專業最基本的實驗技能,比如:電子天平(水平的調整校正、天平的清潔護理以及使用注意事項);pH計(校準、電極保護液使用);超凈工作臺和生物安全柜(清潔和維護、使用注意事項);高壓鋼瓶(減壓閥的使用、鋼瓶的擺放、鋼瓶顏色標記);微量移液器(常見的錯誤使用行為和維護)、離心機(平衡、轉頭更換、離心管的選擇、冷凍離心機的使用注意事項);高壓蒸汽滅菌器(使用注意事項);微波爐、電爐、馬弗爐(安裝和使用注意事項);PCR儀(使用注意事項);比色杯(種類、清洗和使用注意事項);低溫冰箱(維護和管理);液氮罐、氮吹儀、超聲波細胞破碎儀、真空抽濾泵、真空冷凍干燥機、旋轉蒸發儀、加熱板的使用;分液漏斗的防漏;滴定管的排除氣泡;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離子色譜儀等的使用和維護(開關機流程、機器運行操作、色譜柱的更換);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氣路的檢漏、空氣壓縮機的使用)。

    2.3 管理實習生實踐

    將學生分組分配到各個實驗室(教學實驗室或科研實驗室)擔任實驗室管理實習生,為期兩周,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盡可能多地親身體驗實驗室管理中涉及到的各方面內容,比如: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廢棄物管理、儀器設備管理和維護、實驗試劑和材料的購買和管理、實驗用水的制備(蒸餾水機、去離子水、超純水機)、菌種活化和保存(斜面保存法、低溫冷凍保存法)、干燥器干燥劑的維護、核酸電泳區的管理、超聲波清洗器的使用、玻璃器皿和塑料器皿的清洗。實習結束后,要求學生完成實結報告。

    2.4 校外參觀實踐

    安排學生到校外一些專業檢驗檢測公司或者疾病控制中心等機構的實驗室參觀學習,讓學生了解這些校外實驗室的運作及其在安全與管理上的經驗。同時要求學生寫參觀感悟。

    2.5 實驗室設計方案

    理化檢驗和微生物檢驗是衛生檢驗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實驗室安全與管理知識以及微生物和理化檢驗知識,結合相關實踐,分別完成創建理化檢驗實驗室和微生物檢驗實驗室的規劃方案,包括實驗室布局(通風、抽氣設備、水池和實驗桌、藥品柜布局,電路設計)、常用儀器設備清單及其在實驗室中的合理放置(如:超凈工作臺、離心機、高壓蒸汽滅菌鍋、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分光光度計等的放置)、實驗室安全制度、管理制度等的制訂,鍛煉學生初步具備創立并管理實驗室的能力。

    3 結語

    課程考核將采取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相結合的形式,其中理論考試占總成績的60%,實踐成績占總成績的40%。理論考試將考查學生對基本的實驗室安全與管理知識的掌握,實踐成績將綜合考慮學生在常用儀器設備使用和維護考核、實驗室管理實習、校外參觀學習、實驗室設計等方面上的表現。最終,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實驗室安全意識,避免或盡可能減少人為原因造成的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使學生初步具備創立并管理衛生檢驗實驗室的能力,無論是對學生的在校學習還是日后從事相關實驗工作都有極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和彥苓.實驗室安全與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2] 李志紅.100起實驗室安全事故統計分析及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4):210-216.

    [3] 張成立.從幾起案例談化學實驗室事故及對策[J].廣州化工,2011,39(9):191-192.

    [4] 王哲清.實驗室的空氣污染和爆炸事故[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02,33(3):145-146.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草莓视频成人app下载|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 成人福利视频app| 成人午夜兔费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app|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色老头成人免费视频天天综合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日本成人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网站|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免费无码成人片|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看片成人|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国产成人精品2021|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