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范文

    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

    第1篇: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 腦卒中;臨床路徑;ADL;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4(b)-081-02

    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s, CNP)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早期,是一種先進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1]。

    我國腦卒中患病率呈上升的趨勢,發病率為(109.7~217.0)/10萬,死亡率為(116.0~141.8)/10萬。隨著診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腦卒中的致死率緩慢地持續下降,從而使存在軀體障礙的幸存者增加。幸存者中約有3/4有不同程度的勞動能力喪失,重度致殘者占40%以上[2],給患者本人、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3]指人們在每日生活中,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個人衛生整潔和獨立地在社區中生活所必須進行的一系列基本活動??祻妥o士運用所學的康復知識按照CNP標準化程序對患者進行護理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提供幫助腦卒中患者康復的有效護理服務,從而提高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09年1~10月,我院神經內科住院,并經CT 或MRI 確診為腦梗死的患者 101 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實驗組:男34例,女19例,平均年齡68.2歲;對照組:男28 例,女20例,平均年齡57.1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P>0.05,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人員培訓。組織科室參與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人員學習護理路徑的概念、目的、特點及應用。

    1.2.2臨床護理路徑方案的制訂。對患者進行評估,針對進食、轉移、修飾、入廁、穿衣、大小便控制等的評估結果進行日程康復訓練計劃表,讓患者了解自己的康復計劃,主動參與ADL訓練。

    1.2.3實施方法。兩組均以常規護理為基礎。實驗組根據科室統一制訂的護理路徑(表1)進行護理。護士必須按照當日護理路徑的內容觀察、分析康復進度, 實施相應的康復訓練內容, 根據康復的不同階段向患者及家屬開展健康教育等。護士長隨機進行檢查評價。

    1.3評價標準

    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前后Barthel指數評分[4]。

    表1日常生活能力臨床護理路徑

    2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 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見表2。

    表2兩組治療前后 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分)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各項指標在治療前后均有顯著性差異,P

    3討論

    3.1康復護理路徑,增加了腦卒中患者康復知識和滿意度

    在實施護理路徑中,護士按照路徑計劃表預定的內容實施,健康教育規范化、制度化、具體化?;颊吆图覍僮≡浩陂g掌握了相關康復知識、訓練方法,從而增加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3.2康復護理路徑,提升了康復訓練有效率

    實驗組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在急性期介入臨床,并保持連續性,明確康復的目的及重要性,在康復護士的指導和協助下,進行循序漸進的康復,顯著提高了康復效果。

    3.3康復護理路徑,指導和協調了護理工作,提高了護士素質

    護理工作必須沿路徑內容進行,由康復護士負責具體落實。每日的工作重點和內容隨病情發展而不同,可使其有預見、有計劃地工作。護理路徑對低年資護士指導性更強,使她們很快投入工作,促進了她們學習??浦R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素質,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5]。

    3.4康復護理路徑,提高了患者的參與意識

    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明確自己的護理計劃目標,能調動患者戰勝疾病的積極性,增強了自我康復護理意識和能力。

    臨床護理路徑是護士與醫生及其他人員共同合作,以提供最恰當的有序性和時間性的照護路線,以減少康復延遲及資源浪費,使服務對象獲得最佳照護計劃[6]。康復護理臨床路徑的實施,能幫助腦卒中偏癱患者盡早開始針對ADL能力的評定和訓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回歸家庭,重返社會。

    對腦卒中的康復,不能只注重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他們的生存時間、生存率,還應注重患者ADL能力的評估和訓練,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質量??祻妥o理臨床路徑的早期介入在腦卒中患者康復過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雪麗霜.日本對臨床護理路徑管理的研究[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12):547-549.

    [2]王擁軍.卒中單元[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536.

    [3]繆鴻石,南登昆.康復醫學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0:333.

    [4]王維治.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714.

    [5]袁劍云,英立平.臨床路徑實施手冊[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1.

    第2篇: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范文

    臨床護理路徑是針對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標準化治療模式與治療程序,是一個有關臨床治療的綜合模式,以循證醫學證據和指南為指導來促進治療組織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終起到規范醫療行為,減少變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作用。讓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進行治療和護理[1],屬于臨床路徑范疇。 通過臨床應用的效果比較,表明開展臨床護理路徑是提高護理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的可行途徑之一。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2012年1 月~2013年9 月期間,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64 例計劃性剖宮產患者為研究組,選擇同期內的104例剖宮產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產婦在年齡、孕產次、職業、經濟狀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臨床護理路徑(CNP)表的制定: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實驗組根據剖宮產術后產婦的需要、治療和護理的特點,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以住院天數為橫軸,以產前評估、檢查、化驗、監護、護理措施、用藥、飲食指導、活動、健康宣教等為縱軸的臨床護理路徑表,同時標出護理目標。

    1.3 研究步驟

    1.3.1 臨床護理路徑準備

    在推行臨床護理路徑前對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特點、應用價值等進行宣傳教育,對科室內的護理人員開展相關知識的培訓,分層次開展護士長、臨床帶教老師和護理骨干的重點培訓,系統學習臨床路徑的相關知識、實施要點及處理問題的方法。

    1.3.2 臨床護理路徑實施

    兩組均以整體護理為基礎,研究組由臨床護理路徑小組成員按制訂的路徑表實施臨床路徑。由責任護士按照臨床路徑流程,向產婦詳細講解臨床路徑的目的、經過、服務和目標,取得理解和合作,征得產婦和家屬的同意后,按標準確定產婦進入路徑后按照臨床路徑表來完成各項治療、護理、觀察、健康教育等任務并詳細記錄,實施過程中不斷了解產婦和家屬的感受和意見,并定時討論、修改。

    2 結果

    統計結果研究組患者滿意度、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但兩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費用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住院天數與費用的比較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可以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的、整體醫療護理工作模式,是整體護理工作的深化,對改善醫患關系,提升醫療質量,節省衛生資源,降低醫療費用具有重要作用。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的比較

    3.1 提升患者滿意度

    通過臨床護理路徑,可使患者了解自己的護理計劃及目標,并且可以就診治計劃提出自己的問題,增進了醫患、護患之間多層面的交流溝通,有效地改善了醫患關系,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患者的滿意度大大提高。在醫療護理工作面臨挑戰、競爭、機遇的今天,臨床護理路徑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

    3.2 提高醫療質量

    臨床護理路徑的內容基本是通過表格的形式制定,護理工作者根據臨床路徑表,對患者實施自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化和動態化、連續性而又有針對性的護理工作,改變盲目機械地執行醫囑和被動地服務,主動協調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工作的主動性,促進個性化健康教育,充分顯現健康教育的系統化和規范化,有效提高了醫療質量 [2]。

    3.3 改善醫療品質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 促進患者及家屬了解治療、護理和康復知識,能有效加強初產婦母乳喂養基本知識、新生兒護理基本操作技能及母嬰保健基本技能,提高醫療品質,增進母嬰健康。

    3.4 縮短平均住院日

    臨床護理路徑制定了合理的標準住院天數,并明確規定了每天的醫療計劃,醫護人員密切配合,合理高效的利用醫療資源,有效縮短不必要的住院天數。

    3.5 降低住院費用

    臨床護理路徑引入了成本醫療的原理,對醫療費用實行限額控制,規范醫師行為,減少浪費,降低醫療成本,以達到降低住院費用的目的。

    4 結論

    CNP作為護理管理的新模式,通過制定和實施CNP,使醫護人員達成共識,規范了診療和護理行為,構筑了護士主動服務平臺,充分滿足了患者知情權,使產婦明確預知每天治療護理內容和進程,提高積極性,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促進產婦康復,從而縮短了住院日,降低了住院費用,同時能夠提高醫療、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因此,在提倡“優質、高效、低耗”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CNP用于護理管理中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第3篇: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AMI) PTCA 臨床護理路徑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with AMI patients after PTCA Methods Randomly piding qualified patients into the control group following regular order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 recording the data ,observing the difference on time in bed, the patient’s time in hospital, the medical cost,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 the patient’s time in bed and time in hospital,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i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the medical cost is somehow the same.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 with AMI patients after PTCA will develop the effect of nursing and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AMI PTCA Clinical Nursing Path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為冠心病的嚴重類型,在發達國家已位居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首,我國(AMI)的患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患病年齡趨于年輕化,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AMI已成為影響公眾健康的主要問題。隨著PTCA、靜脈溶栓溶栓術加PTCA等手段的不斷提高,對AMI的臨床護理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為此,我院心血管內科護理組在總結歸納以往護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開展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術后的臨床路徑研究。本研究在對1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心內科常規治療護理的基礎上。制定臨床護理路徑實施方案,執行各項康復護理程序。觀察時間為8周,隨后與對照組進行康復效果的比較,旨在了解臨床護理路徑對急性心梗病人康復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9年3月一2010年12月入住我院心內科的17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其中男112例,女64例;年齡38歲~82歲,平均48歲;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臨床路徑組(90例)和非臨床路徑組(86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變血管、梗死部位和心功能方面比較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急診科、心內科和ICU護士和醫生組成臨床路徑小組,制訂與臨床路徑相配套的臨床護理路徑標準,如流程圖、納入與排除標準、臨床監控指標與評估指標、變異分析等,并由課題負責人隨機分配參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醫護人員。對照組86例病人采用按常規醫囑進行護理,人院后立即進入ICU病房,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TCA)[1]、靜臥、吸氧、有效止痛鎮靜、靜脈溶栓、心電血壓監護,做好基礎護理,觀察病情等。實驗組90例病人自患者家屬簽署急診PCI手術同意書時開始納入,按制定的護理路徑進行主動護理,并記錄兩組指標,包括:a、臥床時間;b、住院天數;c、住院費用;d、并發癥發生率;e、患者滿意度。所有資料錄入統計軟件,利用統計學方法觀察比較兩組差異有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在臥床時間、住院天數和滿意度方面得到明顯改善,但醫療費用未能有效降低(見表1);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顯著減少(見表2)

    表1 2組患者臥床時間、住院天數、醫療費用和滿意度的比較

    轉貼于

    表2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

    注:χ2 =8.85 P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一種為患者提供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的醫療服務模式,由臨床路徑發展小組根據某種診斷、疾病或手術而制訂,使患者從住院到出院都按臨床護理路徑的標準化流程來接受治療及護理,以達到降低醫療費用,提高醫療與護理工作質量的目的[2]。1985年美國護士Karen Zander首次提出護理程序與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CNP)的概念,此后CNP在世界范圍內各種疾病中得到推廣,并逐漸顯示出在降低單病種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實施AMI護理臨床路徑,我們取得以下成績:(1)減少患者臥床及住院時間。現代護理不僅單純指患者康復,而是將“盡早康復”和“盡可能少的醫療費用”列為一個重要內容。有研究[3]證實,實施臨床路徑后,入院到實行PTCA的時間由108.0min縮短到91.5min(P

    通過本次研究,我們深入體會到臨床護理路徑的建立與實施是一個多學科、多中心、醫護通力合作的過程。高效的CNP改變了傳統護理過程中散在、片面、目的不明確的缺點,使護理過程高效、有序、動態、可量化與控制。研究顯示[4],臨床護理路徑在有效降低AMI患者的住院時間、相關的醫療費用,增進醫患交流,增加患者滿意度方面效果顯著。臨床護理路徑的建立與實施順應我國公立醫院改革與發展的趨勢,必定在我國醫療保障體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2,30(12).

    [2] 賴娟,蔣冬梅.21世紀我國實施臨床路徑的SWOT分析. 現代護理, 2007, 13(10).

    第4篇: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骨性關節炎;臨床護理路徑;傳統護理模式;優質護理服務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3年1月一2014年1月入住的60例疼痛科雙膝(單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5歲,隨機分兩組,實驗組、對照組各30例。

    1.2方法

    實驗組30例按照臨床護理路徑進行系統化、整體化、無縫隙的人文化的護理模式護理,對照組30例按傳統臨床護理模式護理。

    1.2.1選擇責任護士 責任護士素質好、能力強、有經驗,有高度的責任心、足夠的耐心和愛心服務于患者。責任護士的工作目標: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按照護理程序實行系統化整體護理,一切以患者為中心,實施人文的主動式的優質護理服務。

    1.2.2制定護理臨床路徑

    1.2.2.1制定依據 要求與臨床醫療路徑匹配。根據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的心理特點及心理需求,疾病特點及臨床表現,手術治療前必要檢查,治療方案、疾病護理、健康宣教、疾病轉歸等,進行整體評估,要求整個護理臨床路徑全面體現系統化、整體化、無縫隙的人性化護理,實行責任制分組護理模式。

    1.2.2.2設計臨床護理路徑表內容 (1)入院時:①入院宣教②入院評估(2)住院期間①一般性:飲食指導、二便觀察、醫療護理措施、健康宣教及疾病知識指導、心理護理、基礎護理、生活護理;(2)特殊性:手術治療前準備、手術治療后的護理、體語、要求,功能鍛煉指導。(3)出院時:護理評估、出院宣教、健康指導、轉歸、回訪。

    1.2.3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 各班護士工作依據臨床路徑的要求,按照表格的內容實施護理。

    2.結果

    將研究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兩組間有明顯差異,見表1―2。

    從表1分析: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使雙膝(單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的健康教育,成為一種制度化、常規化的護理工作,做到有陪無護,減少患者陪護率,凈化了病房環境。。實驗組大大提高了患者康復率,縮短了住院日。

    從表2分析: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能及時發現患者的思想動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生。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滿意度。

    3.討論

    傳統的功能制護理,只關注“疾病”,忽略“整體人”的需求,缺乏整體性及系統性,目標不夠明確,骨性關節炎患者易產生焦慮、憂郁,醫護患關系緊張,易出現醫療糾紛,影響疾病康復。護理工作不能使患者滿意。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不斷被探索的護理管理模式,溶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將“盡早康復”和“盡量減少醫療費用”列為對患者實施護理的重要內容,疼痛科對骨性關節炎患者臨床護理路徑的引入及深入開展,患者從入院接診、評估、宣教、檢查、手術前準備、指導及手術治療前后的護理、健康宣教、疾病知識及功能鍛煉指導等每項護理工作,責任護士都會按照臨床護理路徑去做,并對預測差異進行干預,對患者實施有效溝通、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該類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康復率。通過臨床護理路徑,規范了醫護行為,減少了醫療行為的隨意性,減少了浪費,降低了醫療成本。同時,護士的工作體現出主動、有計劃性、預見性,培養了護士的成就感和自律性,體現出現代整體護理的護理服務質量的需求,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和積極性,節省了表格記錄的大量時間,讓護士能有更多的時間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及質量,使“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內涵體現的更加深刻!

    參考文獻

    第5篇: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范文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肌梗死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護理提供有價值的依據。方法:選擇接受支架置入術治療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股動脈或橈動脈穿刺作為介入途徑,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72例和觀察組68例,對照組實施傳統護理,觀察組予以臨床護理路徑,比較兩組患者對心肌梗死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對護理滿意度、負性情緒評分、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平均住院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對心肌梗死病癥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抑郁、焦慮及恐懼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住院天數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有助于患者對病癥相關知識的掌握,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負面情緒,促進康復,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心肌梗死;護理滿意度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13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套護理方案[1],其核心是以患者為中心,進行規范化以及模式化的護理干預,并以疾病的診斷與手術情況為依據,在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應用極為廣泛[2],也均證實了該護理路徑能夠有效地提高護理效果,對護理工作有較大的幫助,可增強護理質量,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在心肌梗死的治療中,臨床上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心血管疾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較大威脅,筆者對68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的患者予以臨床護理路徑,并與實施傳統護理的72例患者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納入標準:(1)患者均滿足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2)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書,并服從相關治療安排。排除標準:(1)合并有其他臟器功能損傷者。(2)護患間或者是醫患間溝通交流存在障礙者,有精神病史者。所選病例對象均接受急診或擇期支架置入術,以股動脈或橈動脈穿刺作為介入途徑。嚴格遵循隨機數字表格法將其分為觀察組68例和對照組72例。觀察組男43例,女25例;年齡44~77歲,平均(58.6±7.1)歲;發病到入院治療時間為40~720 min,平均(276±132)min;主要梗死部位分布:梗死前間壁8例,下壁17例,下后壁10例,前壁16例,廣泛前壁9例,下壁合并右室8例;心功能Killip分級情況:Ⅰ級42例,Ⅱ級20例,Ⅲ級5例,Ⅳ級1例。對照組男44例,女28例;年齡43~78歲,平均(57.8±8.2)歲;發病到入院治療時間為42~730 min,平均(278±138)min;主要梗死部位分布:梗死前間壁9例,下壁19例,下后壁11例,前壁18例,廣泛前壁8例,下壁合并右室7例;心功能Killip分級情況:Ⅰ級55例,Ⅱ級14例,Ⅲ級2例,Ⅳ級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參與本文研究的病例均統一接受支架置入術治療,對照組行常規傳統護理,觀察組則予以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具體方法為:(1)詳細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護理路徑表,其主要內容包括入院指導、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心理指導、健康教育及運動指導等,具體見表1。(2)計時時間從患者一入院開始算起,并以時間作為橫軸,同時以本文中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表所提示步驟為研究縱軸,由當班護士或者是具體責任護士嚴格地按照上述研究步驟行綜合性干預,對已經執行的措施前打“√”,未執行措施則打“×”,完成后均要參與護士簽名。(3)在整個臨床護理路徑執行過程中,當班或者是執行責任護士均要嚴格地將患者情況記錄下來,并分析發生的主要影響因素,同時根據結果采取相應的處理,最終經由護士長進行檢查評估。

    1.3評估方法及相關指標(1)評估患者對心肌梗死病情的掌握,制定急性心肌梗死相關知識問卷表并發放給患者,表格中包括50個題目,每個題目2分,滿分100分。超過80分為掌握;60~80分為基本掌握;小于60分為不及格。(2)制定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護理滿意度,患者出院前詳細填寫,此表主要分為4個等級: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并經由患者的具體感受來評估護理工作的滿意度。(3)應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患者的負面情緒指標(包括焦慮、恐懼以及抑郁)進行評分,得分越低表明心理狀況越好。(4)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平均住院時間。

    1.4統計學處理應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 20.0對文中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量數據應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同時行組間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對心肌梗死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表2)

    2.2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表3)

    2.3兩組患者治療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表4)

    2.4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表5)

    注: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觀察組肌功能失調1例,心源性休克1例;對照組肺部感染2例,肌功能失調1例,心源性休克2例,室壁瘤2例,心肌梗死后綜合征3例

    2.5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比較(表6)

    3討論

    對于臨床路徑這個經典概念來說,起初來源于工業質量管理,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美國新英格蘭醫療中心首次將其應用于醫學臨床實踐中,并因此而出現了臨床護理路徑這一個概念[3]。經過20年的長期發展,在醫學領域,臨床護理路徑理論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隨著臨床護理路徑在實踐中運用逐漸成熟,這一理論也被引入到我國,目前在醫學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4,5]。

    臨床護理路徑在臨床實際應用中主要包含以下內容:以疾病或者是某種治療策略的特點為具體依據,并將實證作為基礎,由院內專家組成委員會,共同設計出一個具有流程化的且為標準化的臨床護理路徑表,在患者一入院為起始,就需要按照制定好的表格做有序的護理與診療,一直到患者出院時方可結束[6]。在治療完成后,嚴格地依據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并總結統計不同患者的差異,從而減少后面患者治療中再出現同樣的錯誤幾率。由此可見,臨床護理路徑改變了傳統護理模式,避免了盲目地執行醫囑,更加有計劃以及預見性地對患者實施護理,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且保證了護理各個項目不會缺失,避免了遺漏,且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更好地讓患者了解針對自身的護理計劃。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可以讓患者結合被動護理與主動參與,達到一個更好的治療護理效果。

    本研究可見臨床護理路徑能夠促進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促進患者身心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但是在臨床具體實踐中,臨床護理路徑雖然發揮了較大的護理效果,但具體實施過程中,也會遇到病情變化較快、變異難以操控的病例,一旦遇到這些困難,臨床護理路徑尚存在缺陷,隨著研究的深入進行,對于臨床護理路徑還應逐漸完善,最終解決這些問題,提高該模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周靜,徐靜,劉曉妹,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冠脈介入治療患者自我管理教育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1,9(5):810-819.

    [2]杜錦萍,杜萍,葉文琴,等.顱腦損傷患者急診臨床護理路徑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10A):43-45.

    [3]趙玉,陳淑媛,王希柱,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程序化護理的效果研究[J].河北醫藥,2013,35(2):308-309.

    [4]張璐,陳麗.急診重癥搶救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7):1245.

    [5]呂淑婭.臨床護理路徑在急診危重患者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2,10(10A):2612-2613.

    [6]劉軼平.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應用及效果[J].護理研究,2012,26(2C):543-544.

    第6篇: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圍手術期

    Theapplication of Clinicalnursing pathway(CNP) for agedpatients with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uring opera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nursing pathway(CNP) for agedpatients with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uring operation. Methods: 48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twogroupsrandomly, each group were 24 patien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nursed by CNP,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ursedbytraditional methods. Results: The aerage hospital day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shorterthan that of controlgroup (P < 0.05),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 but also increase the work efficiency.

    【Key words】Clinicalnursing pathway(CNP);aged;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erioperative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脊柱外科常見病和多發病,是因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而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癥⑴。主要表現為腰痛、單側或雙側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間歇性跛行,嚴重者不全癱等。經嚴格非手術治療無效后,須手術治療,一般手術方式有腰椎間盤突出的髓核摘除術,椎板切除術,腰椎不穩的做植骨融合術,以解除神經壓迫,達到治療目的。年齡大給手術帶來風險,同時對護理人員的護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臨床護理路徑是依據每日護理計劃標準,為一類特殊病人所設定的住院圖式⑵。它有嚴格的工作程序使護理人員可以根據路徑對病人實施從入院到出院的的系統、動態、連續的工作模式。這一程序化和標準化的工作模式,培養了護士工作的主動性與自覺性,護理工作不再是盲目執行醫囑,被動觀察病情,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的進行護理和健康教育⑶。 我科2008年3月―2010年8月的48例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進行分組護理,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8年3月―2010年8月來我科就診的老年患者(年齡65―77歲)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70.3歲。48例患者均經CT和MRI檢查確診。將以上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臨床護理路徑組)和對照組(常規護理組)兩組資料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搜集相關資料,評估、計劃、設計和分析已有的資料,制定出適合護理對象的護理路徑?;颊呷朐汉缶陀韶熑巫o士發放臨床護理路徑表,向其解釋表的內容及預期目標,并將表懸掛于床頭,責任護士每日按照表的內容,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其病情、文化、家庭背景、手術的心理承受能力進行全面的評估,落實護理措施。護士長、臨床護理路徑組的組長隨時檢查患者的措施落實情況,及時督促指導。

    1.3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

    1.3.1入院第一天 (1)入院介紹向患者及陪護人員介紹病區環境、床位醫生、護士長、床位護士住院制度傳呼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項。(2)護理體檢做好詳細的護理記錄及護理評估。(3)各項檢查前 向患者及陪護人員解釋檢查的目的、注意事項、和配合方法。(4)相關知識的介紹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病因、癥狀體征、治療方法、護理方法。

    1.3.2入院第二天至術前一天向患者講解手術必要性, 飲食護理進清淡易消化飲食;便秘的預防 指導多食含粗纖維豐富的食物,定時排便;教會如何減輕疼痛 ;術前準備的內容:手術區皮膚的準備,剔除手術區的體毛,沐浴,:并向其說明目的及意義;禁食12小時,禁飲4―6小時,以防術中嘔吐、誤吸等并發癥;術前床上大小便的訓練,預防術后由于不能適應臥床導致的尿潴留、便秘;術前練習咳嗽動作、深呼吸、戒煙,以防術后肺部感染;講解術后采取平臥位的目的及意義,教會病人直線翻身的方法。心理護理:護士用親切的語言關心體貼病人,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針對原因進行分析,解除病人的思想顧慮。

    1.3.3手術日 (1)術前:協助患者更衣帶手術標示的腕帶,繼續心理支持,講解麻醉方法及配合手術配合,建立靜脈通道,護送患者入手術室。(2)術后:1)安置患者于平臥位,了解術中情況,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項:指導其禁食、禁飲6小時,去枕平臥6小時后繼續平臥位休息至術后24小時,以壓迫切口止血。2)監測生命體征 1次/小時,共8次。3)病情觀察 觀察患者切口敷料局部有無滲血,血腫形成;注意雙下肢的感覺運動情況。4)執行醫囑用藥 準確應用脫水、補液藥和抗生素,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因老年人心肺功能差,以防心功能不全。5)加強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1.3.4術后1-3天1) 指導患者保持脊柱直線,避免扭曲,翻身時以脊柱為軸,直線翻身.2)指導患者深吸氣,咳嗽、咳痰,以及上肢的擴胸運動,以防肺部感染。3)指導多吃水果、蔬菜,多飲水,每日2000毫升以上。以防便秘。4)指導患者直腿抬高運動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項。

    1.3.5術后5天至出院前 腰背肌鍛煉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項。

    1.3.6出院前1天 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防止受涼,感冒,預防復發;注意正確的坐勢、走路姿勢;可佩帶腰圍,6個月內避免負重,避免彎腰。交代復查時間,門診隨診。

    1.4評價指標 以住院費用、并發癥、住院天數、患者的滿意度幾方面作為效果評價指標。滿意度調查表、健康教育評價表均采用我院設計的表格。

    1.5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方法t檢驗、x2檢驗,P

    2結果(表1-3)

    表1 兩組患者住院天數和費用比較

    注:P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

    注:x2=4.75,P

    表3: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注:P

    3討論

    3.1臨床護理路徑降低了住院費用,減少了住院天數 實施路徑后,在確保醫療護理質量的前提下,使患者自入院到出院有一套完整的護理計劃,有標準的護理程序,通過控制、規范治療費用、藥費、手術費、檢查費,讓患者充分了解每天的計劃和目標,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護理,降低了費用,減少了住院天數。

    3.2臨床護理路徑有助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由于老年人機體機能下降,接受能力,反應能力差,手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高⑷。實施了護理路徑,護理人員以住院時間為序為患者提供了定時、定量的全面護理服務,彌補了由于護理人員水平不同導致的醫療護理質量不同⑸減少了術后并發癥,增加了患者的舒適度。

    3.3臨床護理路徑提高了護理質量,提高了滿意度 臨床護理路徑的開展使護士的工作態度得以提高,工作積極主動,護士有更多的時間在患者身邊更細心的觀察病情,了解需求,細致解釋,改善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滿意度,路徑的實施為低年資護士提供指導,保證了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吳肇汗.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75。

    [2]劉月欣,孫素娟等。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對照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6).

    [3]孫念紅,孫琦,龔有紅等。我國臨床護理路徑的研究現狀[J].護理管理雜志,2008,8(3).

    第7篇: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開角型青光眼;復合式小梁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 R473.7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3(a)-104-02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surgery evaluation

    HUI Jianwei

    (Xiaolan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Zhongshan 5284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surgery evaluation. Methods:Compound in 30 routine patients with glaucoma trabeculectomy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The 30 cases had been discharged from a combined trabeculectomy in glaucoma patients as a control gro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e care. Comparative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care.. Results:The average wait for days before surgery, with an average length of stay, average hospital stay cos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Open-angle glaucoma;Compound trabeculectomy

    臨床護理路徑(clinc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指依據每日標準護理計劃,為一類特殊患者所設定的住院護理圖式。由美國護士Kaven Zander 1985年首次提出護理程序與路徑的概念[1]。此后,CNP在美、英、澳大利亞、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得以推廣應用,提供兼顧效益-成本的高質量治療護理[2]。本院為探索CNP在眼科臨床護理中應用的可行性和效果,進行了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單病種CNP的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09年1~12月于本院眼科診斷為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行復合式小梁切除術的患者30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37~69歲,平均53.2歲,排除合并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及心臟病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的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行復合式小梁切除術的出院患者3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齡35~72歲,平均54.5歲。兩組患者術前一般情況良好,手術均采用局部麻醉,且年齡、性別、病種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觀察組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接待患者,在病歷上標示“臨床護理路徑”字樣,做入院宣教的同時解釋臨床護理路徑表的內容及作用,每日根據路徑表(表1)上的時間要求與內容,觀察病情,實施護理計劃,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如病情平穩(即病情沿CNP方向發展)則在相應內容項目旁打“√”并簽名;如病情有變化,則在相應內容旁打“×”標識,并給予相應干預或退出路徑。

    1.2.2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沒有明確的操作次序和評價標準。

    1.3 評價指標

    ①平均住院日;②平均住院費用;③術前等待時間;④醫療護理質量;⑤患者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的結果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結果之間的差異性檢驗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差異性檢驗采用χ2檢驗。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P

    2 結果

    2.1 CNP對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療時間及費用的影響

    見表2。

    表2顯示,觀察組術前等待時間減少,平均住院日縮短,平均費用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醫療護理質量結果比較

    見表3。

    表3顯示, 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率及護理滿意度均顯著提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護理質量提高

    CNP的實施,使護理人員從過去盲目地執行醫囑、隨意性地護理、機械地治療轉變為有計劃性、預見性、科學性、標準化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并發癥及護理差錯的發生。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復合式小梁切除的患者進行護理,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使患者也了解自己的計劃目標并主動參與護理過程,增強患者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同時促進了患者、家屬的參與,提高了健康教育達標率,獲得了健康教育的更優效果[3]。該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健康知識達標率由對照組的68.3%上升到觀察組的98.4% (P

    3.2 護理滿意率顯著提高

    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護理路徑,使護士在短時間內理解和掌握標準化護理方法,避免傳統的經驗型護理帶來的弊端,以護理路徑為模板,使護理過程的連續性更好,護理變得有序和有計劃性,同時,CNP增加了護理人員與患者交流的機會,護士主動與患者溝通、接觸,滿足患者健康需求,從而進一步密切了護患關系,增強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4]。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

    3.3 CNP可有效縮短術前等待時間,減少平均住院日,降低醫療成本

    CNP的特點可高度概括為高效率、高品質、低費用[5],可有效減少平均住院日,減少住院費用,降低醫療成本。臨床路徑通過科學合理的編排住院時間,使患者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治療和康復,達到減少醫療費用降低醫療成本的目的[6]。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平均住院天數5.2 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7.0 d,大大減少了醫療資源的浪費,從而降低了患者的醫療費用。

    總之,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的、深化整體護理的醫療護理工作模式,它由患者每一個診斷的常規護理計劃綜合而成,能夠指導護士有預見性、主動地工作。同時,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使患者明確自己的護理同標,自覺參與到疾病的護理過程中來,以減少住院天數,是一種旨在提高醫療護理質量的工具量表[7]??梢韵嘈?隨著開展臨床護理路徑的醫院增加,必將有更多病種進入臨床護理路徑[8],使臨床護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更高水平。

    [參考文獻]

    [1]曾影紅,王磊,路悅霞,等.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CI術患者中的應用及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13):36.

    [2]戴紅霞.臨床路徑-科學高效的醫療護理管理新模式[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3):208.

    [3]王雅菁,田立華.普外科急腹癥患者健康教育無效原鼬分析及對策冊[J].現代護理,2006,12(5):484-485.

    [4]林麗芳,翁立紅,朱文慧,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基層醫院子宮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2):168-170.

    [5]Elizabeth K,Zink RN.Manag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ursing,2005,35(9):35-43.

    [6]張正華,高居中.實施臨床路徑的意義和方法[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18(9):513-515.

    [7]潘克勤,友桂風,楊江淼.臨床路徑的應用現狀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1):2-4.

    第8篇: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產科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指由醫護患組成對特定的護理計劃制定出順序性和時間性最適當的標準工作程序,籍以減少資源浪費,使患者得到最佳的醫療護理服務。隨著國內對CNP的研究和應用,大量的結果顯示CNP可以縮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 院費用,優化護理流程,增加護患溝通,提高患者滿意度,為醫院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1]。我院產科在總結以往護理實踐工作的基礎上,開展了臨床護理路徑研究,通過對本院60例產婦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并對其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臨床護理路徑在確保護理質量的前提下,不但降低了醫療成本,還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現將我院產科開展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以2012年6~10月期間人住我科的12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年齡22~39歲,平均27歲,孕周37~41周,平均38周;順產75例,剖腹產45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文化程度、職業、胎次、家庭經濟狀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資料不具有可比性。無妊娠合并癥,無產程延長,分娩2 h內出血量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措施,即常規檢查、宣教、產程觀察等一般常規護理。實驗組按照臨床護理路徑完成各項檢查、治療、護理操作和健康教育, 具體的臨床護理路徑內容如下:①人院當天,由當班護士向患者介紹病區環境、 主管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醫院的規章制度(陪護制度、物品的保管制度、安全制度) 并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及母乳喂養知識小冊,一對一床旁講解關于飲食、母乳喂養和母嬰保健等相關知識。②產前產時,全程陪伴分娩,向產婦講解分娩知識,指導產婦如何在宮縮間歇時放松休息,如何屏氣用力以及新生兒出生后立即給予皮膚接觸、早吸吮,并根據產婦當時情況指導合理進食。③分娩當天, 責任護士床旁指導母乳喂養知識、按摩、擠奶手法及新生兒含接姿勢、 和技巧,產褥期護理和新生兒一般護理要點、用藥情況及出院指導等,并給予產婦飲食及活動指導 [2]。④出院時,給產婦進行出院宣教,提供促進產婦產后機體恢復的知識,子宮復舊的方法、必要的性生活及產后檢查的時間,發放滿意度調查表,了解產婦對該科工作的滿意度。

    1.3 評價方法

    記錄每個產婦從住院到出院的住院天數、住院費用,評估產婦對健康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采用問卷調查。內容包括10個問題。讓產婦講解有關的知識。每個問題按產婦回答情況分為掌握、部分掌握和未掌握。分值分別為3分、2分和1分,在出院前對產婦進行測試,按得分情況將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分為優( 37~45分)、良( 29~36分)、一般( 2l~28分)和差(

    1.4數據處理

    使用SPSS 13.0軟件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1.5效果評價 出院前由護士長采用匿名自填調查表方法,對產婦進行滿意度、母乳喂養及母嬰保健知識合格率進行調查比較,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分別見表1、2,兩組產婦平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比較,實驗組產婦明顯少于對照組,見表3。

    2 結果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以產婦住院期間的時間為主線,將整個護理工作科學地分布到這一時間線上,從入院到出院能夠接受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全方位服務,融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將“盡早康復”和“盡可能少的醫療費用”列為病人實施最佳護理的一個重要內容[4,5]。這種護理 式不僅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更重要的是這種業務全面、操作規范、主動性強及有順序的護理,讓病人在最短的住院時間內,獲得最佳的護理效果[6]。傳統的健康教育以護理目標作為教育目標,護理工作較為被動。分娩前后各階段護理目標不夠明確,從而使產婦在分娩前后接受的健康教育不夠全面系統;而CNP是將護理工作變被動為主動,對病人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護理人員需評價每天的護理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7]。對預測差異進行早期干預,有了明確的計劃性、針對性、時限性和可視性嗍。本文對住院分娩的初產婦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并與進行常規宦教的對照組進行對比,結果發現。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實驗組產婦的平均住院天數和平均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實驗組產婦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產婦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P

    4 小結

    綜上所述,通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規范了醫生行為,加強了護士在日常工作中的干預和監控作用,減少了醫療行為的隨意性,縮短了住院日。減少了醫療費用,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和產婦的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纓,夏海鷗,丁焱.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改善初產婦產后性問題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3):26- 29.

    [2] 呼紅.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心理狀態和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6):68-69.

    [3] 徐芝靈.臨床護理路徑對正常分娩產婦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l0,13(8):3-4.

    [4] 蔣林平,韓威蚌.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8):49-50.

    [5] 李玉華,徐方.臨床護理路徑在剖宮產分娩單痛種限價中的應用[J].徐州醫學院學報.2008,28(7):480-482.

    第9篇: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慢性支氣管炎;臨床護理路徑;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583-02

    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 是臨床路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依據每日標準護理計劃為某個病種的患者設定的住院護理模式。它由患者的每一個診斷的常規護理計劃綜合而成,能夠指導護士有預見性、具體化、標準化、主動地工作,同時也使患者明確自己的護理目標,自覺參與到疾病管理過程中。目的是減少康復的延遲和資源的浪費,以最經濟的方式使服務對象獲得最佳的照顧質量。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致病原因是由急性支氣管炎未及時治療,經反復感染、長期刺激造成的、對患者造成心理和身體上的痛苦。本科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方法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1年3月~2011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2012年1月~2012年10月住院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50例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觀察組男33例,女17例。2組年齡均在52~80歲,平均病程8年。

    1.2 方法

    對照組按照傳統的護理流程進行護理,觀察組入院時即按照CNP進行護理。(1)CNP的制訂:建立CNP管理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主治醫師、責任護士共同組成,參照標準護理計劃制定CNP。(2)CNP的內容: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接診時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手段為縱軸,制成慢性支氣管炎日程計劃表

    1.3 觀察指標

    對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患者滿意度、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颊邼M意度和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調查表均采用醫院自制在出院前1 d進行問卷調查。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尋找影響臨床路徑實施的問題及偏差,及時解決和協商,使之能順利實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所有數值均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以P

    2 結果

    2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見表1。觀察組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

    3 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是老年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病因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清楚,據國內外調查與研究認為,它是由多種因素長期互相作用的結果。因此,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以外,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慢性支氣管炎的誘因,所以臨床護理也顯得尤為重要。本院將臨床路徑的概念引入護理領域,在實踐過程中體會到臨床護理路徑將護理活動程序化和標準化,由被動護理變為主動護理,有目的、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使健康教育質量得以提升。同時也使患者及其家屬主動參與治療,有利于建設和諧醫患、護患關系。此外臨床護理路徑使醫生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處置,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降低了醫療成本。通過CNP在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中的應用,證明其可以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提高患者滿意度和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是一種科學的護理管理模式,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班博.實施臨床路徑促進護理實踐發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7):5~7.

    [2] 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6~11.

    [3] 吳袁劍云,李慶功.臨床路徑:醫院的生存和發展策略(上)[J].當代護士(上旬刊),2002,5:20~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激情福利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外国成人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app|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成人网|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成人片|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日韩电影| 日本免费成人网| 777久久成人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 成人国产激情福利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 天天在线天天看成人免费视频|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好男人社区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完成| 欧美日韩亚洲成人| av成人免费电影| caoporn成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水|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亚洲免费成人网|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视频| 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成人黄色免费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