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呼吸疾病及治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納洛酮;無創呼吸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1(a)-0074-02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Naloxone and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DUAN Wen-hua
Fifth Clinical Medical Schoo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anming Second Hospital of Fujian Province),Sanming, Fujian Province,36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aloxone and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6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naloxone and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7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96.6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efficiency rate was 2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3.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obvious and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aloxone; Non-invasive Ventilat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在臨床上,常多發于老年人。該病在發展過程中,嚴重影響患者的肺功能,另外再加上肺部感染等影響,極易并發呼吸功能衰竭,在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時,將直接造成患者死亡[1]。該研究對該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60例,采取納洛酮及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該將研究納洛酮及無創呼吸機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的對象是2013年4月―2014年4月來該院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患者60例。經檢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臨床診斷標準,無對研究藥物過敏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1.5±8.7)歲,病程2~14年,平均病程(8.5±3.6)年;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63~81歲,平均年齡(70.4±5.6)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8.2±2.9)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年齡、性別、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關鍵詞:中醫;雞;呼吸道疾病;措施;分析
雞呼吸道疾病是目前家禽生產中發病率較高的禽病,且危害較大。抗生素治療雖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會傷害動物免疫器官,產生耐藥性菌種和代謝產物,危害周邊環境。因此,雞呼吸道疾病的治療可采用中醫的優勢組方,辨證施治,從而減少對抗生素的依賴,保證生態環境及食品的安全。
1雞呼吸道疾病病因分析
導致雞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環境污染,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養殖規模及密度不斷上升,部分地區的養雞生產集中在一起,這雖然提高了便利度,但也增加了疾病發生與傳播的風險,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損失[1]。第二,免疫程序不完善,科學的免疫對雞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雞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在免疫接種次數、接種步驟以及劑量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主要是受理念、技術和資金等的影響;第三,飼養管理不當,在雞的飼養方面,多數養殖戶仍局限在傳統理念下,沒有采用科學的飼養管理模式,僅注重酷暑及嚴冬季節的管理,忽視了通風、消毒和日常飼養等方面的管理,導致雞的免疫力較差,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率較高[2]。
2中醫治療措施
2.1傳染性支氣管炎
傳染性支氣管炎屬于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疾病,可發生于各個生產階段的雞群,具有傳播速度快和危害大等特點。雛雞一旦發病,死亡率較高,且會導致規模性傳染,因此養殖場應注意對疾病的有效控制,重視免疫接種工作。在進行中醫治療時,養殖場可選擇石膏、麻黃、杏仁、甘草、桔梗和魚腥草等藥物,混合均勻后研磨成粉,根據使用對象的不同,劑量可靈活調整。在預防時,劑量一般控制在2.5g/kg~3g/kg,治療時劑量可適當提高,一般控制在3g/kg~4g/kg,持續治療7d~10d。治療時間越早,效果越明顯。
2.2傳染性鼻炎
雞傳染性鼻炎多發生于冬季及早春,主要是由飼養管理不當和通風不良等因素導致的。因此,養殖場應重視日常的管理與飼養以及通風換氣,及時清理并消毒。治療時,養殖場可選擇以下組方:白芷、防風、益母草、烏梅、豬苓和澤瀉各100g,辛夷桔梗、黃芩、半夏、生姜、葶藶子和甘草各80g,用于100羽雞3d的治療,均勻混合后粉碎拌入飼料中,持續治療9d,能取得明顯的療效。
2.3慢性呼吸道疾病
在雞感染慢性呼吸道疾病時,發病雞主要表現為咳嗽、流鼻涕和呼吸有啰音等癥狀。該病多為并發或繼發,病情較嚴重,治療難度較高[3]。在采用中醫治療時,養殖場可采用以下組方:石決明、草決明、桔梗和蒼術各50g,黃藥子和白藥子各45g,大黃、黃芩、陳皮、苦膽和甘草各40g,梔子和郁金各35g,膽草、山楂、麥芽和神曲各30g。將以上藥物粉碎混合后,每日拌入1/3飼料中,當雞全部采食后,再添加正常飼料,每日劑量控制在2g~3g,持續治療3d,可取得明顯的療效。
2.4四季適用組方
中醫治療雞呼吸道疾病可采用四季適用組方。養殖場可采用復方黃芪多糖散,其中包括黃芪多糖、人參皂苷、青蒿素、板藍根、大青葉和魚腥草提取物等,預防時劑量為0.2%,治療時劑量為0.5%,濕拌料投喂,1劑/d~2劑/d,持續1~2周。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無創呼吸機
中圖分類號 R5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3-0007-03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bined with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CHEN Xiao-y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3):7-9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s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combined with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which ma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143 case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09 to July 2012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given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reatment group(given non-invasive ventilation),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1)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93.06%)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80.28%),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aiping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900,Chin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呼吸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發病率高,患病后通常合并呼吸衰竭等并發癥,致死率較高,患者往往會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和胸悶、氣短或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同時聽診時雙肺呼吸音減弱,呼氣相延長,部分患者可聞及濕性音或者干性音[1-2]。本次研究為了探討無創呼吸機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治療,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71例,其中男38例,女33例,年齡51~79歲,平均(68.41±3.74)歲,病程4~24年,平均(10.76±3.28)年;治療組72例,其中男44例,女28例,年齡52~78歲,平均(67.52±3.28)歲,病程5~26年,平均(11.15±3.69)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胸悶、氣促等臨床癥狀,部分患者有吸煙等高危因素,肺功能檢查:吸入支氣管舒張藥后FEV1/FVC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吸氧、平喘、利尿、祛痰、抗感染、維持電解質平衡以及營養支持等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再給予無創呼吸機(BiPAP呼吸機)治療,呼吸模式為S/T,吸氣壓8~20 cm H2O,呼氣壓5~8 cm H2O,呼吸頻率12~18次/min,氧氣流量3~5 L/min,采用口鼻面罩正壓通氣,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氧氣流量、吸氣壓、呼氣壓等,使患者血氧飽和度≥95%,呼吸機使用1~2 h/次、4~5次/d。
1.4 療效判定標準
測定并詳細記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情況,根據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為2個等級:患者治療后咳嗽、咳痰、喘息和胸悶、呼吸困難明顯改善,患者神志清楚,PaCO2、PaO2得到明顯改善或者到達正常水平判定為有效[6];否則判定為無效。統計臨床治療效果的有效率,有效率=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進行數據統計,臨床治療效果的有效率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設定0.05,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有效率為93.0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組別 有效(例) 無效(例) 有效率(%)
治療組(n=72) 67 5 93.06
對照組(n=71) 57 14 80.28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氣分析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PaCO2、PaO2較治療前均得到明顯改善,且治療組較對照組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氣分析比較 mm Hg
類別 PaO2
PaCO2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組(n=72) 51.76±3.64 94.66±3.94*# 78.59±4.21 58.43±3.13*#
對照組(n=71) 50.63±3.42 81.67±3.85* 79.34±4.36 65.84±3.46*
*與治療前比較,P
2.3 兩組患者各項住院指標比較
治療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10.87±3.56)d,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32±4.68)d;同時治療組的平均住院費用為(8438.59±1073.56)元,明顯少于對照組的(8867.43±1216.54)元;兩組患者均隨訪1年,治療組的平均復發入院次數為(0.92±0.43)次,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7±0.72)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多重原因導致阻塞性通氣障礙,通氣功能減弱,影響通氣/血流比值,最終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缺氧的急性發作狀態,在急性發作期過后,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的好轉,但由于患者肺功能繼續惡化,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響[7],因此,COPD患者經常反復發作,并由此逐漸產生各種心肺并發癥,對患者的勞動能力以及生活質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據調查研究表明,COPD患者每年大約有1~3次加重,在其住院期間病死率為11.3%~58.7%,疾病越嚴重的患者其病死率越高[8]。Ⅱ型呼吸衰竭是由于肺換氣和通氣功能因為各種原因出現嚴重障礙,導致不能進行有效的氣體交換,引起機體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從而引起一系列機體代謝和生理功能紊亂的臨床綜合征[9-10]。
臨床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往往使用常規吸氧、平喘、利尿、祛痰、抗感染、維持電解質平衡以及營養支持等對癥支持治療,但是常規的治療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甚微,往往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11]。無創呼吸機(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是通過口鼻面罩對患者進行機械性通氣[12],吸氣時8~20 cm H2O的較高的吸氣壓可以促進患者吸氣,幫助其克服氣道阻力,使肺泡通氣量增加,同時5~8 cm H2O呼氣末正壓,可增加功能殘氣量,防止肺泡在呼氣末陷閉,促進CO2的有效排出。使患者PaCO2、PaO2得到明顯改善[13]。在使用無創呼吸機的同時,要嚴格注意使用的禁忌證:嚴重昏迷、心跳呼吸驟停、自主呼吸微弱患者;不能清除口咽及上呼吸道分泌物、上呼吸道阻塞、誤吸危險性高、呼吸道保護能力差的患者;未引流的氣胸患者;面頸部創傷、燒傷及畸形或者近期面頸部、上呼吸道手術患者;患者不合作,不愿意使用[14]。同時無創呼吸機對患者氣道無損傷,患者能夠進行正常的說話、進食等活動。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使用CPAP的治療組患者其治療后的有效率為93.0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28%,同時根據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氣分析來看,雖然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后PaCO2、PaO2較治療前均得到明顯改善,但是治療組的改善情況較對照組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顯著,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同時,減少患者住院時間以及經濟負擔,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喬翠霞,李素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學研究現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1):1618-1620.
[2]孫永昌,姚婉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進展―美國胸科學會 2010年國際會議紀要[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0,33(10):789-791.
[3]周澤云,吳紅梅.序貫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嚴重 Ⅱ 型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與護理[J].重慶醫學,2012,41(22):2336-2337.
[4]柳濤,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 處理和預防全球策略 (2011 年修訂版)介紹[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2,11(1):1-12.
[5]羅淼,王昌明,曾錦榮,等.吸氧后PaCO2診斷老年人Ⅱ型呼吸衰竭[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10):1394-1395.
[6]沈悅.BiPAP無創通氣治療COPD并發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7):131-132.
[7]余國輝,陳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機制的發展狀況[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1):72-74.
[8]邱川,李明才,武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氣道炎癥的研究進展[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1,10(2):196-199.
[9]羅祖金,詹慶元,童朝暉,等.無創正壓通氣治療Ⅱ型呼吸衰竭失敗預測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31(4):278-281.
[10]謝艷麗,王以炳,李玉磊,等.納洛酮治療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9):1181.
[11]畢景春,王淑惠.BiPAP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9,6(25):31-32.
[12]席芳,李亞軍,宋葆云.無創呼吸機新型供氧管道的制作及臨床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2):1136-1137.
[13]邵傳利,顧雪峰,陸斌,等.BiPAP無創呼吸機治療肺性腦病臨床觀察[J].淮海醫藥,2010,28(4):308-309.
[14]李站領,李艷靜,徐東波.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臨床分析[J].河北醫藥,2012,34(7):5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大多因急性加重并發呼吸衰竭而就診住院。我們通過應用呼吸機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進行治療,觀察治療前及治療后4小時、24小時患者的血氣分析、心率、呼吸頻率、臨床癥狀,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對象:20例患者中男16例,女4例,年齡52~76歲,平均68歲,所有病例均符合COPD診斷標準[1],治療前血氣分析提示PaO2<60 mmHg,PaCO2>50 mmHg,符合Ⅱ型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除外有呼吸道痰液嚴重阻塞、大咯血、昏迷、休克、肺大泡和氣胸等機械通氣禁忌證者,患者均有呼吸困難、咳嗽無力、紫紺。
1.2 方法:均給予抗感染、氧療、解痙平喘、支持對癥、應用激素等綜合治療,同時采用BiPAP呼吸機經口鼻面罩正壓通氣,上機前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解除患者不安和焦慮,消除心理與情緒因素,有助于提高依從性和應急能力,鼻面罩連接BiPAP呼吸機,通氣模式為S/T,備用呼吸頻率14~20次/分,初始吸氣壓自6 cmH2O起逐漸增加,在半小時內調至12~18 cmH2O,以患者舒適為宜,呼氣壓3~5 cmH2O,吸氧濃度35%,每次4小時,2~3次/日,維持SaO2>90%,觀察患者通氣治療后動脈血氣、心率、呼吸頻率、呼吸困難、咳嗽、紫紺癥狀。
1.3 統計學處理:所得動脈血氣和生命體征的數據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見表1)
所有患者經通氣治療后4~24小時后呼吸困難明顯減輕,咳嗽有力,紫紺減輕,PaO2和pH升高,PaCO2下降,HR和RR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應用BiPAP呼吸機治療過程中2例出現胃腸脹氣,經調低吸氣壓后緩解,3例因漏氣呼吸困難加重,經調整鼻面罩后呼吸困難好轉。
3 討論
關鍵詞:優質護理;慢性阻塞性肺氣腫;Ⅱ型呼吸衰竭;呼吸機;效果
在我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COPD)并發Ⅱ型呼吸衰竭是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病因之一,隨著醫療技術的深入研究及發展,COPD并發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BIPAP呼吸機無創輔助通氣治療技術逐漸在臨床上廣泛開展應用,臨床療效較為滿意,而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對這些患者采取了優質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并取得了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為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期間我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COPD)并發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56例,診斷標準符合2013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新修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1],其中男性48例,女性8例,年齡58~83歲,平均(70.2±4.5)歲。全部病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對照組各28例,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均行常規痰、抗感染、糖皮質激素應用及營養支持治療的同時采用BIPAP呼吸機輔助治療,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護理,而觀察組則采用全程優質護理,具體優質護理方法如下。
1.2.1心理護理 患者承受長期疾病困擾造成的痛苦,身心負擔均較重,易產生焦慮、悲觀心理,護理人員需加強溝通,就疾病基礎知識及BIPAP呼吸機輔助治療的必要性、優勢和注意事項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以使其正視疾病,樹立信心,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1.2.2干預 依據患者的舒適度加以選擇,可取平臥位或半臥位等,保持氣道為通暢狀態,及時清除分泌物,不宜選用過高的枕頭,以免氣流因氣道受壓而在通過時受到影響,需依據患者個體情況選擇鼻(面)罩,并做好松緊度的調節,通常以可插入1個或2個手指為宜,以提高舒適度。
1.2.3呼吸道干預 保持呼吸道為濕化狀態,并保證有充足的液體入量,值得患者有效咳嗽,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叩背、翻身。
1.2.4病情監測 加強患者生命體征的觀察,做好SaO2、HR等指標的24h監測,檢查鼻(面)罩、呼吸機管道有無脫落、漏氣,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
1.2.5并發癥觀察及預防 以胃腸脹氣、皮膚局部受到損害、眼部和鼻腔干燥等并發癥最為常見,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及時處理腹脹、漏氣情況,告知患者盡量不行張口呼吸,鼻(面)罩接觸皮膚處可涂醫用護膚霜或墊置紗布,眼部干燥充血時可應用抗生素眼藥水處理,同時需做好濕化夜的添加,嚴格無菌操作。
1.2.6健康指導 ①呼吸功能鍛煉:就縮唇、腹式呼吸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向患者說明,腹肌在呼氣時用雙手稍微加壓并緩慢回收,使腹壁平坦,呼吸時時腹部緩慢隆起,放松腹壁。縮唇呼吸指患者嘴唇在經鼻吸氣后縮成魚嘴樣,將氣體均勻呼出后收腹,10min/次,4次/d;②體育功能鍛煉:依據患者的運動喜好和身體狀況制定個性化的鍛煉方案,以改善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和肺泡功能;③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嚴格戒煙酒,對飲食結構進行調節,告知患者多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的食物,適量脂肪攝入,遵循低糖少鹽的原則,不宜攝入高熱量或高糖類食物。
1.2.7健康宣教 制作COPD疾病知識的宣傳冊,包括病程、氧療、呼吸功能鍛煉、藥物治療、飲食及用藥指導等內容,讓患者明白提高治療依從性對疾病康復的意義,設立健康咨詢專線。
1.3觀察對比項目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分析中的主要參數(如PaCO2、PaO2、SaO2)以及平均住院時間進行統計學對比分析。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值
2 結果
兩組治療后動脈血氣分析中的主要參數(如PaCO2、PaO2、SaO2)均有改善,但觀察組主要參數改善更為明顯,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COPD)主要由肺部慢性疾病發展而來,因此在治療上比較困難,不同的疾病階段具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因此對護理的要求也不同[2]。臨床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采用雙水平正壓呼吸治療,可使氧結合得到有效改善,建立良好的呼吸循環系統,使呼吸肌疲勞有效減輕,對患者的低氧血癥起到了顯著的糾正效果,降低了呼吸困難及胸悶程度[3]。本研究中,在COPD并發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中,應用BIPAP呼吸機輔助治療,結合包括心理護理、干預、呼吸道干預、病情監測、并發癥觀察及預防、健康指導、健康宣教等全方位的優質護理,獲得了較佳的臨床效果,使患者的血氣分析結果改善更為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0(1):4-10.
【關鍵詞】BiPAP無創呼吸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導致的進行性氣流受限并不能完全可逆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機械通氣是搶救呼吸衰竭患者重要手段之一[1]。無創正壓通氣(NIPPV)是一個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應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應用于COPD引起的Ⅱ型呼吸衰竭,可明顯降低氣管插管的使用率和患者的死亡率[2]。NIPPV技術操作簡單,快捷,無創傷性,可保留患者的語言及進食功能,并且減少醫療和住院時間,患者容易接受。本科2005年6月~2010年12月采用雙水平正壓呼吸機(BiPAP)治療COPD伴嚴重呼吸衰竭患者48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資料均為我院2005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齡54~83歲,平均年齡(72.1±8.1)歲。均為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據病史、體征、X線、實驗室檢查,符合2002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診斷標準[3]。COPD病史為10~25a。因急性加重并發Ⅱ型呼吸衰竭,所有患者均滿足下列條件:①無明顯NIPPV治療禁忌證,無嚴重意識障礙,無大量氣道膿性分泌物,無持續性血流動力學改變,無活動性消化道出血,誤吸可能性小;②具備呼吸衰竭標準:呼吸頻率>24次/min,中至重度呼吸困難伴輔助呼吸機參與呼吸并出現胸腹矛盾運動,非吸氧條件下:氧分壓(PaO2)55 mmHg,pH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吸氧、抗感染、支氣管擴張劑、祛痰劑、糖皮質激素等。無創通氣治療應用美國偉康公司生產Synchrony型BiPAP呼吸機,選擇患者合適的口鼻面罩,頭套固定。工作模式:力支持通氣/壓力控制通氣(S/T),呼吸頻率設定在12~18次/min;壓力調整:吸氣壓力(IPAP):患者自8~10 cmH2O開始,根據檢測的潮氣量、血氧飽和度(SaO2)、PaCO2等情況在30~90 min逐漸調至16~20 cmH2O,使潮氣量盡量在4~5 mL/kg以上;呼氣壓(EPAP):壓力設在4~8 cmH2O。床邊專人管理,幫助清醒患者咳痰等,備纖維支氣管鏡和插管器材。機械通氣治療后至意識改善前持續通氣治療,至少不得小于24 h,期間注意吸痰。神志清醒、心肺功能好轉、PaO2>75 mmHg時逐漸停機。
2結果
本組42例患者治療后好轉,2例因家屬放棄治療自動出院,4例因病情危重搶救無效死亡。無創通氣過程中,共有2例患者出現面部壓傷,局部常規消毒后均很快自愈,3例患者并發腹脹,未見其他不良反應。
3護理
3.1心理護理患者在接受BiPAP鼻(面)罩治療前均有恐懼、焦慮不安的心理,認為使用呼吸機之初更會妨礙呼吸,加重呼吸困難及瀕死感覺,害怕使用后產生依賴性,不能及時撤掉呼吸機,所以拒絕配合治療。此時護理人員應耐心向患者解釋治療的必要性及目的、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詳細介紹上機前的準備,上機時可能出現的不適,及注意事項,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使用過程中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呼吸,教會其隨機送氣和吸氣,慢慢調節自己與機器同步等,增加患者信心和安全感,讓患者樂意接受,必要時給患者演示或選擇其他患者的示范效應,這樣,往往更具有說服力。患者的依從性是影響療效的重要因素,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有利于提高療效[4]。本組8例患者拒絕佩帶面罩,經過耐心的解釋,勸慰后均能順利接受NIPPV治療。
3.2氣道準備保持呼吸道通暢是確保患者應用NIPPV有效的前提[5]。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氣道分泌物多,護士應指導患者咳嗽、咯痰。對于痰液粘稠者,配合叩背、霧化吸入、引流、祛痰藥物、負壓吸引等方法促進痰液排出。本組中16例氣道分泌物多,其中10例經配合叩背和霧化吸入等順利排出痰液,6例因排痰無力,給予負壓吸引吸出痰液。
3.3呼吸機的準備呼吸機管路及鼻(面)罩應嚴格清潔消毒,通常用2%戌二醛浸泡10~15 min,再用清水沖洗后晾干備用,頭帶可用肥皂清洗后晾干,使用過程中還應每日消毒呼吸機管道及鼻(面)罩、濕化瓶等。使用前正確連接管路,檢查呼吸機管路、鼻(面)罩有無破損,是否漏氣,呼吸機各部分性能是否正常,根據患者的年齡、體重和血氣分析結果選擇合適的模式和參數
3.4BiPAP呼吸機使用時的護理選擇合適的及鼻(面)罩:患者治療時可取半臥位、坐位,但均要使頭、頸、肩在同一平面上,頭略向后仰,保持氣道通暢。防止枕頭過高, 使呼吸道壓窄,影響氣流通過,降低療效[5]。鼻(面)罩應舒適、柔軟、密閉性好,最好選用硅膠面罩,增加組織相容性,減少面罩壓迫面部的威脅。調整固定帶,松緊適宜,以無明顯漏氣的最小張力為宜,注意固定帶過松則會漏氣,過緊會影響面部血液循環,使被壓皮膚缺血、壞死。本文2例患者出現局部壓迫感,通過調整固定帶,局部墊上1~2個棉球或襯棉墊以緩解壓力而使癥狀消失。最好選擇鼻罩,允許患者說話、飲食及排痰,如患者張口呼吸,可選用口鼻面罩。但在以下情況時應慎用口鼻面罩:氣道分泌物多,面罩通氣無助于分泌物消除;嚴重腹脹或有明顯嘔吐傾向,具有誤吸傾向,嚴重呼吸衰竭者[6]。
3.5病情監測患者在應用NIPPV治療時,護士應密切觀察其神志、心率、呼吸、血壓、SaO2及皮膚發紺變化。其中SaO2、神志變化時判斷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重要臨床征象。如果患者SaO2下降,意識狀態逐漸模糊,呼吸困難逐漸加重等,表示病情惡化,應及時停止NIPPV。此外,密切監測動脈血氣分析結果變化。血氣分析結果是判斷NIPPV療效的決定性指標[7]。護士應在治療前后分別采取血氣標本,對比指標有無改善,便于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及工作時間。對于病情危重者24h內除了進食和咳痰外,其余時間都需要行NIPPV,病情好轉后可間歇使用,逐漸減少NIPPV的使用時間,停用期間改用鼻導管給氧。另外,嚴密監測BiPAP呼吸機的工作情況,尤其是最初24h內,觀察鼻(面)罩有無漏氣,呼吸機有無報警,患者的自主呼吸頻率、節律是否與BiPAP同步等,遇到異常情況,及時查找原因并解除故障,保證BiPAP正常運行。
3.6并發癥的預防NIPPV的不良反應常見口咽干燥,面部皮膚壓傷,胃腸脹氣,誤吸等。在治療過程中,指導患者多飲水,每日不少于2000ml;固定鼻(面)罩時,三頭帶松緊要適宜(可容二指通過);用鼻呼吸或縮唇式呼吸,勿張口呼吸;在餐后2h,維持患者半臥位休息,以減少嘔吐及誤吸的危險[8]。
4討論
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呼吸科常見的危重癥,常表現為嚴重呼吸困難、缺氧。COPD呼吸衰竭的主要呼吸生理變化是形成內源性呼吸末正壓,呼吸肌疲勞等[9]。應用BiPAP機械通氣氧療,能迅速有效地糾正缺O2減少并發癥,是治療COPD合并呼衰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治療措施。BiPAP工作機制是能提供2種不同的輔助通氣壓力水平,即吸氣相壓力(IPAP)和呼氣相壓力(EPAP),通過設定的IPAP輔助自主呼吸,可以克服氣道阻力,提高肺泡氧濃度及通氣量,減低自主呼吸作功和氧耗量,并對患者疲乏的呼吸肌起緩解和修復的作用[5]。呼氣時EPAP水平能有效地擴張小氣道,防止小氣道陷閉,縮短吸氣時間,使呼氣更加充分,有利于CO2從呼吸道排出。本結果顯示,BiPAP治療后血氧分壓明顯升高,病情迅速改善,說明無創通氣對糾正低氧血癥療效明顯;在常規治療無效的情況下較早應用無創通氣可避免病情的進一步加重,應用越早療效越好[10]。無創通氣的治療作用尚有爭議,本組資料顯示,BiPAP治療后,隨著潮氣量的增加、呼吸頻率的減少,在通氣后3 h PaCO2明顯降低,說明該通氣方法對于高碳酸血癥型呼吸衰竭也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認為原因在于采用雙水平持續正壓通氣可提供患者吸氣壓力,克服氣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氣,降低動脈血PaCO2和提高PaO2。在此基礎上增加一定水平的外源性呼氣末正壓(PEEP),以保持呼氣末氣道開放,消除因肺內氣體陷閉而產生的內源性PEEP,改善肺順應性,降低患者吸氣負荷。
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BiPAP呼吸機的使用方法,正確操作,密切觀察和監測各項指標,預防各種護理并發癥的同時,還要耐心細致反復指導患者,使患者能有效配合治療,減少其不適,切實提高BiPAP呼吸機輔助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能夠有效避免插管、降低病死率,縮短住院時間[8]。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其經濟負擔。護理上治療前必須給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和氣道準備;治療中需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血氣分析和呼吸機工作情況,治療后要教會患者行呼吸操鍛煉,指導患者繼續接受氧療。
參考文獻
[1] 王竹華, 尤瓊. 雙水平氣道正壓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護理[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8,4(3):47-48.
[2] 王茂蓮, 蔣玉蘭, 劉梅. 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38例療效觀察及護理[J]. 醫學信息,2010,23(9):3134-3135.
[3]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 中華內科雜志,2002,41(9):640.
[4] 衛建寧, 馮秀蘭, 李玉瓊, 等. COPD患者使用BiPAP呼吸機的依從性調查與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6B):61~63.
[5] 梅春源, 武淑萍, 吳柳, 等. 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無創性正壓通氣的監測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4):271.
[6] 張華, 劉穎. 無創機械通氣低通氣量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 臨床肺科雜志,2006,11(4):556.
[7] 蘇成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機械通氣的護理[J]. 臨床合理用藥,2010,3(18):142-142.
[8] 李杰紅, 周志祥. 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12(5):58~59.
聚居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的布朗族約28000人,絕大多數居住在勐海縣的布朗山、巴達、西定等。呼吸系統疾病發生在人體的呼吸道,以咳、痰、喘、炎為共同特點,病狀為咳、痰、喘,如果長期不愈,極有可能發展成肺氣腫、支氣管擴張及肺源性心臟病等。布朗族聚居區,此病是常見病、多發病,布朗族民間醫生通過長期的實踐,積累了一些有效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驗方,現介紹如下:
驗方1
臭靈丹20g、葉上花30g、夾骨史根29g,水煎服,主治氣管炎。1日3次,1次80ml,3日1療程。
驗方2
小白芨50g、竹林標20g、鍋鏟葉20g,水煎服,主治氣管炎。1日3次,1次70ml,6日1療程。
驗方3
土細辛30g、鬼針草50g、三臺紅花10g,水煎服,主治氣管炎。1日3次,1次90ml,3日1療程。
驗方4
紅白解50g、白虎草30g、燈臺樹皮10g,水煎服。主治氣管炎、咳嗽、哮喘。1日3次,1次120ml,7日1療程。
驗方5
大苦藤60g、細龍膽草30g、三椏苦10g、葫蘆茶20g,水煎服,主治支氣管炎。1日3次,1次120ml,7日1療程。
驗方6
菖蒲30g、蘆子根50g、百合10g,水煎服,主治支氣管炎、哮喘、咳嗽。1日3次,1次150ml,3月1療程。
驗方7
魚子蘭50g、大狗響鈴20g、繡球防風20g,水煎服,主治慢性支氣管炎。1日3次,1次160ml,3日1療程。
驗方8
大樹黃連50g、大黑頭草20g、大發散10g,水煎服,主治咽喉炎。1日3次,1次200ml,6日1療程。
驗方9
樹甘草60g、小籽絞股藍20g、葉下珠30g,水煎服。主治支氣管炎,肺熱咳嗽。1日3次,1次150ml,3日l療程。
驗方10
合包藤50、水冬瓜樹皮20g、木15g,水煎服,主治支氣管炎、哮喘。1日3次,1次200ml,3日1療程。
驗方11
八寶樹根皮20g、白花樹皮20g、山桂花樹10g、燈心草10g,水煎服,主治氣管炎、咳嗽、痰多。1日3次,1次150m1%,3日1療程。
驗方12
野芝麻根50g、大白火草20g、冰片葉30g,水煎服,主治氣管炎。1日3次,1次200ml,3日1療程。
驗方13
野藿香30g、理肺散10g、飛楊草10g,水煎服,主治氣管炎。1日3次,1次60ml,3日1療程。
運動神經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是一組病因未明,選擇犯脊髓前角細胞、腦干運動神經核、皮質錐體細胞和錐體束的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其主要表現為受累部位的肌無力、肌萎縮和(或)錐體束損害征。感覺功能一般不受侵犯[1]。該病分布呈全球性,發病率約為2-3/10萬,80%-90%的患者于病后3-5年死亡[2]。運動神經元病中年起病者占80%,多見于男性,男女比例為3∶1。2011年9月28日至2011年11月20日,我科收治1例運動神經元病合并墜積性肺炎的患者。該患者診斷明確,通過呼吸機治療、護理及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管理措施,延緩了并發癥的發生。現將此患者在急診留觀期間應用呼吸機進行通氣氣道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男,62歲,既往有運動神經元病4年多,明顯消瘦,29KG。因1個月前咽食物后誤吸,開始出現咳嗽、咳痰,為白色粘痰,間中氣促,以支氣管炎,肺部感染在我院門診反復治療。于2011年9月28日進食半流質飲食時誤吸嗆咳后,氣促加重由家屬送來急診。體查:患者神志清,T36.5,P106次/分,BP186/102MMHG,R26次/分,置搶救室,吸氧、心電監護。10分鐘后患者出現紫紺,呼吸減慢,SPO2下降,HR40次/分。即行經口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實驗室檢查:WBC 725×109,中性分葉粒細胞:0.793,淋巴細胞:0.075,RBC:3.58×1012,床邊血氣分析:PH:7.406,PCO2:45mmHg,PO2:50mmHg,BE-5,床邊胸片示:左肺肺不張,右肺感染。收住EICU,經過50天的治療后,患者肺不張恢復,肺炎吸收轉社區醫院。
2護理措施和體會
2.1機械通氣的護理
2.1.1嚴格無菌操作:氣管內吸痰時盡可能兩人操作, 戴無菌手套, 始終保持一只手處于無菌, 吸痰管使用一次性, 每次一根, 先吸氣管內, 后吸口鼻分泌物, 以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2.1.2掌握吸痰時機,過多地反復吸痰會刺激呼吸道黏膜, 使分泌物增多。護士應先判斷患者是否需要吸痰, 若出現煩躁不安、咳嗽、脈率呼吸加快, 有痰鳴音、干濕音、呼吸機峰壓升高、出現高壓報警, 血氧飽和度下降, 應及時吸痰[3]。應用血氧飽和度監測, 既可以做到及時吸痰, 又能減少不必要的吸痰。當患者有咳嗽或者呼吸窘迫時聽診有痰鳴音; 呼吸機氣道壓力增高有報警時;血氧分壓或血氧飽和度下降時再進行吸痰。
2.1.3掌握吸痰的技巧:選擇粗細合適(氣管套管內徑的1/2)、質地適宜的吸痰管。吸痰時將吸痰管徐徐插入氣管套管內, 達到一定深度時向上提取, 緩慢轉動吸引, 每次吸痰不超過15秒, 一次持續吸盡為好, 不做斷斷續續吸引, 也不要在吸引管近端用拇指斷續按壓控制, 這樣不但無效又容易引起氣管壁損傷。若痰液較多, 吸引次數也不宜超過3次[4], 否則不能保持正常的血氧飽和度, 若痰不能一次吸凈者, 可給予吸氧, 待血氧飽和度回升后再吸痰。吸痰時應注意監測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 如出現心動過緩、期前收縮、血壓下降等應停止操作, 給予吸氧或連接呼吸機輔助呼吸, 同時鼓勵和指導清醒病人自行咳痰, 以減輕反復吸痰引起的不適和并發癥。
2.1.4氣道濕化方法:調節加溫濕化器的溫度, 使吸入氣體的溫度維持在32℃~35℃。遵醫囑配置氣道濕化液:生理鹽水10 m l、慶大霉素8 萬U、a糜蛋白酶4000 U,氣管內滴入2~3ML/次,Q2H,每6H更換,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可預防和減少呼吸道繼發感染。
2.2基礎護理
2.2.1口腔護理。溶液選擇:生理鹽水。進行口腔護理時, 要先檢查氣管套氣囊, 吸凈氣管及口腔分泌物以防口咽的分泌物進入氣管內, 同時注意觀察有無口腔霉菌感染、黏膜潰瘍等。
2.2.2翻身、叩背:每2 h翻身一次, 翻身前先吸凈口腔、鼻腔、套管內分泌物,有效地防止因誤吸所致的吸入性肺炎。在翻身的同時用手掌卷曲成杯狀叩拍患者的背部,最好沿著支氣管的大致走向由下往上叩拍, 自邊緣到中央順序進行, 翻身、叩背后吸痰。并按需更換衣服、床單位。
2.2.3營養支持:由于吞咽肌麻痹造成的吞咽困難予停留胃管。每次鼻飼,預防誤吸取半臥位,床頭抬高30-45°,進食時放慢速度,食物搗碎,肉類食物燉爛,以利于患者吞咽,減少誤吸的發生。在飲食上選擇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素、富含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如魚湯、雞湯、鴿子湯、豆腐、(蝦仁、芹菜、菠菜)搗爛,水果榨汁等。必要時給予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如嗎丁啉、開塞露等。每日早餐后1h按摩患者腹部,每次30min,促進腸蠕動。
3小結
護理是臨床治療工作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患者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情況.盡管許多疾病在基本護理措施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每種疾病都有其特殊的護理要求和護理重點。本例長達2個月的機械通氣,通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護理,在住院期間,沒有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墜積性肺炎及壓瘡。我們認為,在該患者護理過程中,機械通氣后的氣道護理至關重要,因此,對于長期機械通氣的患者,加強氣道的護理是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姜亞軍,劉春風. 神經病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74
[2]樊東升.神經病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21-224
【摘要】目的:探討使用纖支鏡對患者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吸痰治療同時輔以護理干預對治療吸入性肺炎(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將60例AP并ARDS患者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均給予綜合治療及常規護理,實驗組在此基礎上使用纖支鏡對患者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吸痰治療同時輔以護理干預。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肺部陰影消退時間、體溫恢復時間以及死亡率明顯較對照組降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護理干預;纖支鏡;吸入性肺炎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5-1024-02
Bronchoscopy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YU Xian-rongGuangdong Province Lufeng People''s Hospital ICU,Guangdong Lufeng 5165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bronchoscopy in patients with bronchoalveolar lavage suction treatment is complemented by a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AP) combined effect of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Methods: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P combined AR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two groups were given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d routine care.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shadow subsided time,temperature recovery time and mortalit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Bronchoscopy;Aspiration pneumonia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AP)一般是由口腔內酸性物質、脂肪類食物或胃、食道的返流物以及其他刺激性物質誤吸所導致的化學性肺炎,嚴重者可引起呼吸衰竭或者呼吸窘迫綜合征[1](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其中RDS的誘發原因有很多,且RDS主要特征是進行性低氧血癥,致死率較高,能達到約30%。為了能夠降低患者AP伴發RDS的致死率,我院在使用纖支鏡對患者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吸痰治療同時輔以護理干預,療效令人滿意,現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