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質疏松病人最常見的癥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老年骨質疏松癥;觀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09-0052-01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常見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壽命的延長,早期診斷骨質疏松并及時地治療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骨質疏松癥,一般分兩大類;即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和繼發性骨質疏松癥。退行性骨質疏松癥又可分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目前我國骨質疏松患者多達6300萬,其中1500萬人發生過骨質疏松性骨折,占我國60歲以上人口15%左右,老年人臥床者中20%是由骨質疏松癥引起的。
1 一般材料
2004~2007年來我院骨外科診治者約30例,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齡55歲~78歲(平均66.6歲),均有疼痛,多發生腰、腿、背部。其中8例女性絕經后腰、腿、后背部疼痛明顯,有2例女性出現脊柱壓縮變形,腰背彎曲。6例其1例男性,5例女性出現橈骨骨折,4例其2例男性2例女性股骨脛骨折。上述患者經X光片檢查和CT平掃,部分做骨密度儀測定骨質均有改變,給予對癥治療及骨質疏松藥物治療。
2 結果
30例患者,經臨床對癥治療均有好轉,部分患者X光線片檢查,骨小梁稀疏消失,椎體與椎間盤光密度差消失,股骨上端Singh指數下降。進一步檢查發現,30例患者均為后發性骨質疏松,其中8例女性患者為絕經后骨質疏松,10例男性12例女性為老年性骨質疏松。骨折患者6~10W均獲得臨床愈合。
3 討論
3.1 病因。引起中老年性骨質丟失的因素十分復雜,隨著年齡增長骨質量丟失明顯,骨質增生等退行性病變越顯著,近年來經觀察多份病例認為與下列因素密切相關。①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減少,是導致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認的②隨著年齡增長,鈣調節激素的分泌失調致使骨代謝紊亂。③老年人由牙齒脫落及消化功能降低,胃容納差,進食少,多有營養缺乏,致使蛋白質、鈣、磷、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攝入不足,④隨著年齡增長,戶外運動減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原因。⑤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骨質疏松癥與維生素D受體(VDR)基因變異有密切關系。
3.2 臨床癥狀:①疼痛: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癥狀,以腰背痛多見,站疼痛患者7%~8%,痛況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后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一般骨質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老年骨質疏松癥時,椎體骨小梁萎縮,數量減少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腰疼、肌肉糾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縮,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產生記性疼痛,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扣擊痛。一般2-4W后可逐漸減輕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壓迫相應的脊神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后疼痛,類似心絞痛,也可出現上腹痛,類似急腹癥。若壓迫脊髓,馬尾還影響膀胱、直腸功能。②身長縮短駝背。多在疼痛后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脊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松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枸顯著,每人有24節椎體,正常人每一椎體高度約2cm左右,老年人骨質疏松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mm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cm。③骨折。骨質疏松性骨折也可以稱為脆性骨折。椎骨、股骨近端及前壁遠端發生,老年患者多伴發生骨質疏松癥,以進行性低骨質及微構筑損壞為特征,最終導致脆性骨折。隨年齡增長,骨質丟失及骨折發生率明顯增加。50歲后女性約為1/2,男性約1/3會發生與骨質疏松相關的骨折,這是退性行骨質疏松癥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④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胸廓畸形,脊柱后彎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2.3 檢查與診斷,退行性骨質疏松癥診斷需依靠臨床表現,骨質測定,X線片及骨轉換生物化學的指標等綜合分析判斷。目前通常以雙能X線骨密度儀來測量骨質。X線有一定人為因素但作為篩選不失是唯一的較好手段。
這與你全全有關。你有個人銀行家,私人教練,甚至是只知道穿刺點的私人針灸師。在未來幾年,你要為你的私人骨質疏松專家再增加一筆日漸增長的開支。當科學家獲得對維持人骨架的復雜的激素系統新的了解時,他們就描繪著一張骨骼最常見的疾病——骨質疏松癥導致骨折的原因圖,他們正在構思更個體化的治療方式,未來有可能治愈這種通過使骨質易受損和變脆而削弱骨質的疾病。
過去認為骨質疏松癥正常的老化現象,其特點是身高變矮,在婦女中(多數患者),又是以老年婦女的駝背即盡管你站直了但看起來還是弓腰為特點。現在,研究人員已經明白,骨質疏松癥是兩種骨細胞即溶解舊骨質的破骨細胞和形成新骨質的成骨細胞之間的失衡造成的。在你的一生中,這兩種細胞共同完成維持你的骨骼健康和強壯。當這種平衡被破壞時,骨質疏松癥便發生了。
在過去15年里,科學家們集中在減少骨質流失的藥物的研發上,最常用的數一組被稱為雙磷酸鹽的藥物,包括福善美,依班膦酸鈉,利塞膦酸鹽。但是,新一代藥物的目標是形成骨質,它們可以和雙膦酸鹽或其他的治療藥物共同作用來減少骨質流失,重新建立健康骨生長所需要的平衡。"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骨研究員克利福德羅森說,他在緬因州醫療中心研究所是高級職員科學家,"這是一個嘗試骨形成的全新的范例"。
治療骨質疏松癥是一項緊迫的任務,僅今年一年,有近50萬名美國人將會因為與骨質疏松癥有關的骨折去醫院。他們中大多數不知道他們易骨折,因為骨質疏松癥通常沒有癥狀,直到摔打跌傷時出現了髖部或腕部裂縫這一時刻,癥狀才算出現。對老年人來說,一次骨折可能是致命的。據美國國家骨質疏松癥基金會統計,髖關節骨折中,有百分之二十的老年人在一年內死亡,存活者中很多都在護理院終結。對于年輕點的人來說,骨質疏松癥也是嚴重致殘的原因。在過去20年中,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危險群體,其中包括65歲以上的婦女,70歲以上的男人,體重超過127磅的年輕婦女,酗酒者和大量抽煙者,已經服用如甾體類藥物、抗癲癇藥、抗乳腺癌藥等治療的病人。
骨的破壞和形成在童年時代就開始了,這時候骨的形成是主導過程。當你二十出頭時,這兩個過程相等,這時候你就達到了骨量最多的時期,即科學家稱作的骨量高峰期。身體健壯的人,擁有像孩子一樣多的鈣和維生素D的人,通常有更高的骨量高峰,當他們變老時,骨的建造就減慢了。在男人,骨量減少發生的很緩慢,在婦女,特別是絕經期后骨量減少就急劇加速,此時婦女沒有了保護骨組織并防止其減少的雌激素。
吳女士其實年紀不大,也沒有劇烈沖撞,本來不至于骨折的。在我們身邊,類似吳女士這樣對自己骨質疏松不上心不知情的人非常多。有數據表明,50歲以上的婦女,30%已發生過一次或多次的椎體骨折,有40%的骨折是骨質疏松引起的,但半數骨折病人不知情也不治療。
脊椎骨折50%患者并未診斷治療
很多人都知道骨質疏松癥導致的髖骨骨折將會危及生命,但是,對脊椎骨折卻認識不足,不少患者并未就醫。實際上,脊椎骨折在骨質疏松癥引起的骨折中最為常見,約占所有骨折的45%,它會引起脊椎變形,使病人身高變矮。有研究表明,脊椎骨折帶來的死亡率甚至高于髖部骨折。醫生在診療過程中發現,雖然診斷脊椎骨折只需拍X光片即可,但是大約50%的脊椎骨折患者沒有得到過診斷、治療,有的患者是在多次骨折后才被查出。在沒有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有的是因為患者自認為疼痛是風濕病等引起,只要貼膏藥止痛,或躺幾天就行了;有的患者因疼痛就診時,如果醫生問診不夠細,就不會發現。
一次脊椎骨折會導致另一次骨折
骨質疏松癥患者存在隨時發生骨折的危險,最常見的是脊椎骨折,其次是手腕骨折,最嚴重的是髖部骨折。老年人發生股骨頸骨骨折時,往往很難愈合,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
對于脊椎骨折,很多人認為是用力不當造成的。其實在骨折之前,其脊柱的骨量已逐漸丟失,疏松的椎體就像被白螞蟻蛀空的房梁,稍有外力,如在提東西或彎腰抱起小孩的那一刻,脊椎骨一下子塌陷。問題是,只要發生第一次骨折,就還會骨折第二次。而且,很可能兩次骨折會相距較近。而且患有骨質疏松癥的絕經后的女人,在已經發生一次脊椎骨折的情況下,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很可能還會發生第二次脊椎骨折。
脊椎骨折預警現象
腰背部疼痛
如果是一個輕微、局部的微小骨折,就會導致局部骨疼痛。而人體為了緩解或不刺激疼痛部位,會改變姿勢、肌肉用力,久而久之會產生肌肉疼痛,特別是背部,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后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
身高減低和駝背畸形
身高縮減、腹部突出以及駝背等都是老年婦女脊骨破裂的表征,身高的降低多因骨折的原因,但也不是惟一原因,腰間盤的蛻變也會出現身高降低的現象,如果一年內身高降低兩厘米以上,就應該去醫院檢查,年歲大的人應該每半年量一次身高。
其他現象 :有腹部突出、呼吸困難、胃腸道反流及其他消化系統癥狀,如抑郁等。
三類人要注意早預防
要預防骨質疏松導致的脊椎骨折,最主要的辦法是預防骨質疏松。人的一生中,男性35歲、女性30歲時骨峰值最高,此后骨峰值開始下降,男性下降緩慢、平穩,有個適應過程;女性絕經后骨量會突然下降,這是由于絕經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女性激素不足。更年期婦女一旦停經之后,卵巢分泌出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急劇下降,人體大量骨鈣分解入血,再從尿中排出。這種流失將無聲無息地侵襲骨骼,到了嚴重程度,骨骼將為孔隙所取代,而僅剩松散脆弱的骨架,此時只要很小的力量或創傷,就可造成骨折。
1.減肥催生骨質疏松
體重短期下降過快會影響骨密度,導致骨質疏松。不少都市女性過度追求苗條,在減去脂肪的同時,也減掉了骨量,年紀輕輕就患上骨質疏松癥。而且太瘦小的人容易發生骨質疏松和骨質疏松性骨折,因此保持適當的體重非常重要。
2.每天不下樓,骨質天天松
現在多為室內工作,接受紫外線照射少,每天出門坐車,上樓坐電梯,活動量少,由于缺乏足夠的鍛煉、缺少維生素D和鈣,導致骨質疏松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現代社會普遍競爭激烈,工作壓力較大,長期處于精神緊張狀態,容易出現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激素代謝失調,加快了骨量的丟失。
3.不曬太陽,愛美婦女“骨頭最軟”
現代女性害怕皮膚直接暴露在陽光下而善于遮陽,但食物從進入人體到消化、吸收并最終沉積在骨骼上,這一過程是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完成,太陽照射時間過短,就會影響健康骨骼的機能,導致骨質結構發生改變,從而出現骨質疏松,以致容易骨折。
骨質疏松自我檢查
預防骨質疏松越早越好
骨質疏松和遺傳因素、孕婦懷孕期間的營養等各種因素都有關。但一般說來,從小體重較輕的人,骨量也低,容易得骨質疏松;另外,早產兒、經常讀書不鍛煉的學生,也很容易骨質疏松,所以從孩子階段就得注意預防。
高危人群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的一些體表特征,如出現牙齒斑駁、體弱乏力,就應考慮是否發生骨質疏松癥;若身高縮短、出現駝背,就說明骨質疏松已經很嚴重了。
骨質疏松不能大運動量鍛煉
對于已經有骨質疏松的人來說,要在飲食上合理搭配,規律作息時間,舒緩緊張的精神狀態,要避免大運動量、高強度、身體接觸頻繁的球類活動。在運動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活動,防止蹲、坐在地上的意外出現。患有骨質疏松的人不宜進行跳躍運動,否則會給本已脆弱的骨骼雪上加霜,散步、徒手體操、太極拳等緩慢活動比較適合,每天在戶外運動、享受陽光的時間不應少于一小時。
40歲以后檢查骨密度
骨質疏松早期很多時候沒什么癥狀,骨密度檢查是早發現、早治療的一種主要手段。專家建議,40歲以后,腰背部、骨盆、足跟部如持續性疼痛,就需要檢查骨密度,提早防治骨質疏松,呵護自己的骨骼健康。
心原性暈厥是南于心臟疾病引起的心排血量減少或排血暫停,導致腦部缺血而發生的暈厥。中老年人往往都患有程度不同的高血壓或冠心病,倘若過度勞累或興奮,或在進行較劇烈的體力活動后,由于心肌缺氧可誘發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腦部暫時缺血而發生暈厥。特別是在心絞痛、心肌梗死發作時,更容易引起暈厥。
腦原性暈厥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腎炎、妊娠中毒癥等疾病時,血壓突然升高,腦血管強烈收縮、痙攣或腦水腫,導致腦缺氧而發生暈厥。此時,患者常伴有抽搐,甚至有暫時的肢體麻木或癱瘓,醫學上稱為“高血壓腦病”。患有腦動脈硬化癥的老年人,如果出現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或者血栓形成,常常會因為頭部位置的轉動而發生暈厥。
性低血壓暈厥突然改變,如平臥時突然坐起,或久蹲而突然站起,也容易發生暈厥。這是因為平臥時血管緊張度較低,血壓偏低,尚能滿足腦部的血液供應。而當突然改變時,血管緊張度來不及調整,加上重力影響,會使腦部血液供應不足而發生頭昏、眩暈、眼花、眼前發黑等暈厥癥狀。
血管神經性暈厥常見于體質較差的青年女性。情緒緊張、氣候悶熱、局部疼痛、疲勞、恐懼、饑餓等均可誘發。因為這些誘因能反射性地引起患者全身小血管的廣泛擴張,使回流到心臟的血液減少,心臟的血液輸出量也相應減少,從而引起腦部缺血、缺氧而發生暈厥。 頸椎病性暈厥 中老年人多數都有頸椎肥大、骨質增生,使血管受到壓迫,椎-基底動脈缺血而導致腦干、小腦缺血、缺氧,突然低頭、后仰或頭部左右轉動時,也會發生暈厥。
頸動脈竇性暈厥見于頸動脈竇過敏或頸動脈硬化者,男性多于女性。衣領過緊、突然轉頸或按摩頸動脈竇時,均可導致暈厥發生。
代謝性暈厥暈厥發作前,患者多有饑餓、心慌、多汗、頭昏、無力等表現,糖尿病人應用過量降血糖藥物后,或嚴重肝病、胃大部切除、胰島腫瘤等病人,都容易發生血糖過低,因此干擾腦細胞的代謝而產生暈厥。
咳嗽性暈厥見于百日咳兒童或患有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水腫等疾病的中老年人。由于劇烈咳嗽引起胸腔和腹腔壓力升高,影響了靜脈回流和心臟血液排出,或者間接導致顱內壓升高而增加腦血管阻力,導致腦缺血、缺氧發生暈厥。
排尿性暈厥多見于中老年男性。病人常在清晨、午夜或午睡起床后排尿時突然暈倒,意識短暫喪失,可持續30秒到15分鐘,然后清醒。病人清醒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頭暈、眼花、心慌和全身疲乏等不適。暈厥可出現在排尿開始時,也可發生在排尿過程中,或剛排完尿準備離開廁所時。大多數病人是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突然暈倒,常可造成程度不同的摔傷,嚴重時還可發生腦震蕩。這是因為膀胱排空或腹壓下降而導致周圍血管擴張,回流心臟的血液減少而產生暈厥。
發生暈厥時,不要慌張,最簡便的現場急救辦法是讓患者立即平臥或者使其保持頭部稍低于腳部的。這樣,可使腦部的供血得到改善。同時,要及時開窗,使空氣流通,及時解開患者衣領、腰帶,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有低血糖者,可喂糖水或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還可用手指按患者人中穴,用針刺人中、合谷、百會等穴位,促其蘇醒。
有暈厥癥狀的病人應做好預防工作。平時要適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增強體質,提高對改變和情緒變化的耐受性。容易發生血管神經性暈厥的病人,應避免站立過久、疲勞過度、局部疼痛、恐懼、焦慮、饑餓等,變動時動作要盡量減慢,以免腦部暫時缺血。
暈厥是嚴重的癥狀,應到醫院進行仔細檢查,明確病因和進行治療。
骨質疏松為何青睞女性?
內分泌因素 隨著年齡增加,女性的內分泌功能開始減退,體內激素水平下降的幅度遠遠大于男性,使骨骼合成代謝刺激減少、骨密度降低,易出現骨質疏松癥。
瘦弱和節食不少女性常常采取各種手段減去體內脂肪,導致體內脂肪急劇下降。但由于絕經后女性體內的脂肪細胞可將雌烯二酮激素轉化為一種弱性雌激素,缺乏脂肪會間接地造成雌激素的缺乏,繼而引起骨質疏松癥。
抽煙和飲酒抽煙和飲酒是某些女性追求的一種時尚。大量酒精會導致溶骨的內分泌素增加,加速鈣排出;酒精還會抑制肝臟合成和活化維生素D,使鈣的吸收減少。長期吸煙會加重雌激素在肝臟代謝的速度,使血液中的雌激素含量降低;尼古丁還會加速血中鈣的排出,對骨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運動量不足相對于男性來說,女性平時運動的要少一些,而運動能激活骨細胞,促使它們對被攝入體內的鈣、鎂、鋅等進行充分的吸收和利用,使鈣等營養素進入骨組織,從而對骨骼的生長、重建和維持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 骨質疏松癥 治療 護理
2007年10月~2008年8月,我們先后收治了30例骨質疏松癥,采用密鈣息加福善美配合加強性護理治療收到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30例中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齡56~89歲,平均年齡75歲。輕度8例,中、重度22例,均符合《老年骨質疏松癥臨床診斷標準》,采用骨密度儀檢查發現,其中絕經期后I型2例、藥物性3例、營養性原因1例,腫瘤性5例、老年型(II型)19例,除外特發性和廢用性原因。其臨床表現為:全身乏力;骨全身痛,以脊柱與骨盆及骨折處為主,當改變或上、下樓梯時更甚;身材變矮;易骨折。X線可見彌漫性的骨質吸收,椎體密度減低,血鈣增高,尿鈣增多等,亦可無典型臨床癥狀。
2 治療及護理
2.1 密鈣息(鮭魚降鈣素注射液)50U皮下或肌肉注射,20次為1個療程,第1周每日1次,第2周隔日1次,第3周隔2日1次,如此類推,直至20次。福善美(阿侖膦酸鈉)70mg口服,每周1次,3個月1療程。
2.2 為防止治療過程中發生的過敏反應,注射密鈣息前應先做皮試。通常耐受性較好,老年患者應適量減量。福善美口服時,應空腹,服后半小時內不能平臥,防止發生食道燒傷。注意服藥時間應與其它藥物錯開。
2.3 預防發生骨折,尤其是病理性骨折(包括轉移性腫瘤所致骨折),而預防骨折的重要環節就是加強骨骼的鍛煉,增加骨密度,改變骨小梁的疏松結構,鍛煉方法首先要加強對病人的鍛煉觀教育,改變因為有疏松而不敢鍛煉的錯誤觀點。我們每周安排一次骨質疏松教育講座,具體講解有關鍛煉方法(包括負重鍛煉、鍛煉時間、鍛煉力度、注意事項)等。體育運動能推遲骨骼老化,太極拳、體操、步行與站立等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也有很大意義。如果每日累計2~3小時的站立與步行可防止骨脫鈣引起的尿鈣流失,腹背和四肢適當的負重可使肌肉保持適當的張力,對抑制骨質疏松有良好的作用,對防治絕經后婦女的骨質流失亦有良效。所以多參體育活動,只要不超負荷,對人體都是有益的。應當注意的是,老年骨質疏松癥伴發骨折患者,在康復治療中應適時適量,避免劇烈運動及硬性變動,預防再發骨折[1]。
2.4 做好心理護理,由于骨質疏松病程較長,患者容易有消極心理,往往出現焦急、悲觀情緒。特別是伴發骨折的老年患者,更要注意其特殊性。老年疾病的特點是多病性、不典型、發病快、病程長,易有意識障礙,高齡患者不論何種疾病,都容易發生意識障礙。容易引起電解質紊亂,容易發生全身衰竭,容易發生后遺癥和并發癥[2]。因此心理護理在治療中起特別重要作用。護士應理解尊重他們,做到關心,耐心、細心,與他們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認真傾聽了解患者的感受,讓老年患者了解樂觀穩定的情緒能維持患者機體內環境的穩定[3]。要爭取社會與家庭支持,給予個性教育,與患者交心,取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心理壓力,不僅有助于減輕癥狀,提高療效,而且還可鞏固療效,促進康復。
2.5 合理飲食,多食富含蛋白質及鈣、磷等的食物。如牛奶、雞蛋、魚、肉、綠色蔬菜、豆類及豆制品、海產植物、貝類等,應盡量葷素結合,切不可偏食。另外,各種維生素的攝入也很重要。
2.6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心境樂觀、暢達、不嗜煙酒。抽煙增加血液酸度,使骨質溶解;過多過頻地飲酒可增加鈣質從尿中丟失,因而戒煙戒酒是預防骨質疏松的關鍵。
2.7 通常用按摩、針刺等傳統方法,還可以用骨質疏松治療儀理療,每天1次,每次半小時,10次1個療程。另外我們還加強院外隨訪,對骨折的高危出院病人定期要求復檢骨密度,強化院外鍛煉和及時藥物處理。
3 療效評價
以上藥物治療并加強護理以三個月為臨床觀察期,骨骼自發性疼痛減輕,乏力感緩解,自發性骨折減少,血鈣下降,尿鈣基本正常。30例中:疼痛緩解或消失共25例、其中疼痛完全消失10例、自發性骨折僅1例,病理性骨折3例,院外隨訪半年發生2例。
4 體 會
骨質疏松癥是近年發病率較高的一組內分泌疾病,它是由多種病因造成的進行性的骨質吸收大于沉積,骨的轉換出現異常。最常見的老年型,是由于人體內的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下降所致,女性在絕經后易發生。某些藥物如“腎上腺皮質激素”長期使用也可導致發生。惡性腫瘤晚期發生骨轉移時,往往繼發骨質疏松。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維生素D中毒以及變應性骨炎時也常有發生。而一旦出現骨骼的疼痛則標志病情已經發展到較嚴重的程度,許多臨床患者在不經意間還出現自發性骨折。而所有的臨床癥狀中最典型常見的還是疼痛,其特點是局部或全身性的自發性疼痛,可以緩解,但發生率相當高。最嚴重的就是出現自發性的骨折,這些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尤其在腫瘤患者看來無疑是加劇病痛的折磨。而沒有出現疼痛的患者僅僅表現為乏力時,往往沒有引起患者的注意或易誤診為其它疾病耽誤了臨床治療的最佳時期。目前在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上,還沒有統一的最優方案,許多治療處于臨床實驗性階段。我們采用“密鈣息配合福善美及加強護理”治療方案在緩解臨床癥狀,減少自發性骨折方面收到了較好效果,建議推廣應用。密鈣息是合成性的鮭魚降鈣素,比普通降鈣素作用時間更長,能使異常的骨轉化趨于正常,減少骨吸收,并可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在止痛方面尤其有效;福善美(阿侖磷酸鈉)在細胞水平對骨吸收部位特別是破骨細胞作用的部位有親嗜性,能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從而使骨量增加,減少骨折的發生。二者配搭和加強性護理方案一方面減少了臨床出現的疼痛癥狀,同時又有效阻止了骨折(包括病理性和自發性)的發生。我們通過統計分析發現,單一藥物治療和藥物配合加強性護理對比,后者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病理性和自發性骨折發生率大大減少,這說明加強性護理在預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通過這些措施,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密鈣息有二種劑型,鼻噴型對院外患者較適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這種方案治療時,要掌握藥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密鈣息加福善美配合加強性護理治療方案治療時間不能太短,通常是三個月1個療程,最好使用半年療程,效果更好,排除價格費用高外,建議終身使用。
參考文獻
[1]Fordlyce MJ,ling RS.AVenous foot pwmp recluse thrombosis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J].J Bone Joint Surg Br,1992,74~45.
【關鍵詞】伊班膦酸鈉;辛伐他汀;老年性骨質疏松癥
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是指以低骨量及骨組織微結構退行變為特征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是隨增齡(或婦女絕經后)發生的骨質疏松[1]。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骨痛和肌無力、身長縮短、駝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等。腰背酸痛是骨質疏松患者最常見的癥狀,身材縮短、駝背是繼腰背酸痛之后的又一重要的臨床表現,骨折是骨質疏松癥的主要后果,給病人造成嚴重的后果,并限制了患者的活動,甚至會縮短了患者的生命,骨質疏松癥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導致脊柱后彎、胸廓畸形,可引起多個臟器的功能性改變,其中呼吸系統表現最為突出,主要表現為肺活量及最大通氣量減少,嚴重者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2-3]。我國每年大約有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6000-8000萬人且隨增齡患病率明顯增高,據相關資料統計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已是世界的常見病、多發病[4],選取2009年5月到2011年10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采用伊班膦酸鈉聯合辛伐他汀進行治療,效果顯著,為臨床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5月到2011年10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50例,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齡(70-90)歲,平均年齡(72.3±6.5)歲,其中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治療組男27例,女23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骨密度值與同性別、同種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降低2.5個標準差以上,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靜脈注射伊班膦酸鈉,每3個月一次,每次2.0mg,治療組在每3個月靜脈注射一次2.0mg的伊班膦酸鈉基礎上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治療周期為一年,兩組患者每天均口服鈣爾奇D600mg進行治療,治療周期一年。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腎功能,血清鈣、磷,堿性磷酸酶和骨密度的變化,臨床疼痛改善情況。
疼痛療效的評定[5]: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疼痛分級標準將患者腰背疼痛程度分為4級:0級為無痛;I級為輕度疼痛,患者可以耐受,不影響睡眠,可以正常的生活;Ⅱ級為中度疼痛,疼痛明顯,患者的睡眠受到干擾,需要服用鎮靜、止痛、安眠藥;Ⅲ級為重度疼痛,疼痛劇烈,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睡眠嚴重受到影響,需要服用麻醉性藥物。治療后疼痛完全消除為完全緩解;疼痛較給藥前明顯減輕,可以正常生活,基本不影響睡眠為部分緩解;疼痛較給藥前減輕,睡眠受到影響,疼痛仍然明顯為輕度緩解;無效是與給藥前相比癥狀無減輕。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所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一般資料用均數±標準差(χ±s)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結果
2.1治療前后血清鈣、磷,堿性磷酸酶和骨密度的變化治療前和治療一年后兩組患者的血清鈣、磷均無明顯變化,都在正常值范圍內,堿性磷酸酶較治療前顯著性降低(P
2.2治療前后臨床疼痛改善情況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在治療一年后疼痛癥狀明顯改善,其中疼痛完全緩解26例,占52%,部分緩解21例,占42%,輕度緩解3例,占6%。
3討論
伊班膦酸鈉是一種雙磷酸鹽類藥物,可以抑制骨基質金屬蛋白酶的活性,進而抑制骨溶解過程,相關文獻報道,患有骨質疏松癥的患者靜脈注射伊班膦酸鈉后能夠顯著的增加其腰椎和股骨頸的骨密度[6],伊班膦酸鈉每3個月注射一次,可以有效的避免的因口服給藥產生的對胃腸道的刺激,特別是對于胃腸功能逐漸退化的老年人更為適用,該藥已經成為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主要藥物[7]。
辛伐他汀(simvastatin)是一種他汀類(statin)的降血脂藥物,用于控制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8]。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抑制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辛伐他汀經口服后對肝臟有高度的選擇性,其在肝臟中的濃度明顯高于其他非靶性組織,辛伐他汀的大部分經肝組織吸收,主要作用在肝臟發揮,隨后從膽汁中排泄[9]。有資料顯示,辛伐他汀可以有效的促進骨細胞的增值,改善腰椎、股骨頸、大轉子等的骨密度。
本研究表明伊班膦酸鈉聯合辛伐他汀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后可以使堿性磷酸酶較治療前顯著性降低,腰椎、股骨頸的骨密度顯著增高,避免了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李寒,劉章鎖.靜脈伊班磷酸鈉沖擊治療類固醇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5,21(3):146-148.
[2]李改麗,呼永河,張汝,等.伊班膦酸鈉輸注液和阿倫膦酸納片防治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00):3469-3472.
[3]張坤娟,張劍,薛小梅,等.靜脈伊班膦酸鈉在骨質疏松癥治療領域的研究與應用[J].臨床薈萃,2010,25(4):356-358.
[4]劉愛學,王小娟,王慧風,等.辛伐他汀聯合阿法迪三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松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9,17(10):860-862.
[5]汪丙昂,李改麗,姚一民,等.伊班膦酸鈉和辛伐他汀聯合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研究[J].四川醫學,2012,33(3):429-431.
[6]黃松,馮棟.伊班膦酸鈉聯合治療類固醇性骨質疏松癥26 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0):7-8.
[7]Eisman JA,Civitelli R,Adami S,et al.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intravenous ibandronate injections in 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2-year results from the DIVA study [ J].JRheumatol,2008,35(3):488-497.
引起糖尿病病人疼痛的原因有很多種,首先是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導致的疼痛,主要包含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
神經病變
糖尿病感覺神經病變,表現為肢體疼痛、感覺減退、麻木、灼熱、冰涼等,也可表現為自發性疼痛、痛覺過敏、痛覺超敏。
病友常會感覺到程度逐漸加重、范圍逐漸增大的對稱性的手腳發麻、蟻走感等,甚至感覺像戴了手套或穿了襪子;也可出現感覺減退、感覺異常,比如感覺不到針扎或者輕微的皮膚接觸就引起明顯的疼痛。
這些癥狀有時也會只出現在單側肢體,比如一只手或一只腳,而并不是總是對稱出現。有的病友還會同時出現肌肉無力、肌肉萎縮,這是運動神經受到損害的結果。
血管病變
糖尿病動脈血管病變,常見的是下肢動脈狹窄甚至閉塞導致的小腿及足部發涼、無力、行路不能持久和疼痛。
早期,病友可感覺走路時腿部酸軟無力,但休息幾分鐘后不適感消失;之后逐漸出現在行走一段路程后小腿腓腸肌、足部酸痛或痙攣性疼痛,被迫停步,休息后疼痛緩解,稱為間歇性跛行;病情更嚴重時就會出現靜息痛,即在安靜休息時出現持續性或間歇性加重的肢體疼痛,甚至出現夜間和白天持續疼痛和感覺異常。
這樣的病友還多存在患肢皮膚溫度降低、皮膚顏色改變,觸摸足背的動脈搏動可以發現減弱甚至消失,容易出現足部的潰瘍、壞死。
很多情況下,糖尿病病友會同時存在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這樣反而使得病友對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容易導致病友不能及時發現下肢和足部的外傷等,出現糖尿病足病。
合并疾病
還有很多合并的疾病可以導致糖尿病病友的疼痛癥狀,咱們來看一看。
痛風
痛風和糖尿病一樣都是代謝性疾病。很多2型糖尿病病友,尤其是男性或肥胖的病友,容易同時患有痛風。
典型的痛風發作多在夜間出現,表現為不斷加劇的關節痛,疼痛為撕裂樣、刀割樣或咬噬樣,難以忍受;發作的關節及周圍組織紅、腫、熱、痛,關節活動受到限制。最常見的疼痛部位是足部拇趾的第一個關節,即第一跖趾關節;反復發作的病友,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關節也可能出現腫痛。
長期的高尿酸血癥,尿酸在關節和軟組織中沉積形成結晶,稱為痛風石,可以引起局部疼痛甚至關節腫痛變形;如果尿酸沉積在腎臟,可以導致腎臟或輸尿管結石,結石移動或嵌頓會導致腰部和上腹部難忍的劇烈疼痛,稱為腎或輸尿管絞痛。所以糖尿病友們應該規律檢查血尿酸情況,及時發現和治療血中尿酸升高,盡量避免痛風的發生。
骨質疏松
糖尿病可以加速骨質疏松的出現和進展,不僅絕經后的女性病友容易出現,較為年輕的男性病友也可出現。
骨質疏松導致的疼痛常為腰背,沿脊柱向兩側擴展,仰臥時可以減輕,久站、久坐時加劇;當發生椎體壓縮性骨折時,可以出現相應部位的急性疼痛。骨質疏松還可導致駝背、身高縮短等。糖尿病病友,無論性別及年齡都應該定期檢查骨密度、維生素D水平等。
帶狀皰疹病毒感染
糖尿病病友自身免疫能力下降,容易病毒感染或潛伏感染的病毒發作,最常引起疼痛的就是帶狀皰疹病毒。初期局部皮膚出現搔癢、疼痛,之后出現串連成帶狀的紅疹、皰疹。面額部、胸背部較為多見,沿單側的神經分布。也有出現在單側眼部的,可見眼部紅腫、結膜充血、水皰及痂皮;單側耳部發病的,出現耳部急性的劇疼痛和同側面癱、聽力下降等。
骨科疾病
常見的骨科疾病,包括肩周炎、退行性骨關節病――頸椎病、腰椎病、退行性關節炎等等都可以引起疼痛。可以是肩部的不適、肌肉酸痛、關節活動受到限制;也可以是上肢發麻、無力、手抖、頸部僵直疼痛;或者是腰臀部疼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無力、跛行;還可以是膝關節的疼痛、變形,出現O型腿或X型腿等等。及時就診骨科,通過醫生的功能檢查和影像學檢查來診斷。
冠心病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和皮質類固醇激素的長期應用,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是老年人致殘和死亡的首要病因[1]。經皮椎體成型術(pem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在影像增強設備的介導下,經皮穿刺向骨折或破壞的椎體內注入骨水泥等生物材料,從而發揮緩解疼痛和重建脊柱生物機械強度作用的一種手術方式,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普及[2]。自2011年月以來,我科收住應用該技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23例,通過使用規范的術后護理,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23例,其中男8例、女15例;年齡65~82歲,平均(71±2.17)歲。病變椎體共計25個。
2. 術后護理
2.1 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①警惕肺栓塞(PE)注意觀察血壓、脈搏、呼吸的變化。PE三聯癥表現為:呼吸困難、胸痛、咯血。如出現胸悶、胸痛、呼吸閑難等情況應警惕PE的發生。本組病例未發生PE。②神經功能障礙,為嚴重的并發癥,是骨水泥滲漏所致。密切觀察患者雙下肢血液循環、感覺、活動情況。如出現雙下肢感覺麻木、肌力下降等脊髓壓迫癥狀時,應及時報告醫生。③詢問患者有無疼痛或疼痛加重,并向患者解釋發生一過性疼痛的情況。④發熱是最常見的并發癥。本組患者體溫超過37.5℃ 8例,應做好患者的生活護理,保持床單清潔干燥,鼓勵患者多飲溫開水,增加患者舒適感。每4小時測體溫1次,可以予溫水、酒精擦浴,遵醫囑服用退熱藥等,行降溫措施30 min后應復測體溫。⑤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及無菌操作,手術后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滲液,碘伏棉球消毒穿刺點,3 d內每天更換無菌紗布,至傷口愈合。
2.2 康復護理:由于PVP術對病椎引起的局部疼痛止痛效果好,術后6h傷口疼痛減輕后,指導與鼓勵患者進行早期的功能鍛煉如進行踝關節屈伸、旋轉運動;在床上進行直腿抬高和抗阻力伸膝運動,以增強脊柱活動適應能力及鍛煉股四頭肌力量;并加強深呼吸練習。對年老體弱、癥狀較重者暫不宜下床活動,應協助軸向翻身,按摩皮膚受壓部位,預防壓瘡,并協助直腿抬高練習、腰背肌等功能鍛煉3次/d,10~15 min/次。癥狀輕者24h后可根據病人情況佩帶腰圍下床活動,強度應循序漸進,避免腰部過度勞累,以增強脊柱體生物力學強度,恢復脊柱承載功能,但應避免弓背行走和站立、長久坐立等不良姿勢。起床早期要防止突然坐起引起頭暈、心悸等不適,活動時間根據患者耐受情況而定,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注意安全,防止滑倒。術后24 h即指導患者翻身和做腰背肌鍛煉,包括:①三點式。以頭及雙足跟為支撐點,身體向上挺胸腹。②五點式。以頭、雙肘部及雙足跟為支撐點挺胸腹。鍛煉次數不限,以不疲勞為度,一般術后24-48h,5-10次/d;48h后10-15次/d;72 h后15-20次/d。
2.3 用藥護理:術后遵醫囑給予患者諾華制藥生產的鮭魚降鈣素50 u肌內注射,1次/d,或鮭魚降鈣素鼻噴劑200 U,1次/d,同時遵醫囑給予鈣制劑口服。注意事項:①對蛋白質過敏者可能對降鈣素過敏,應用前宜做皮膚敏感試驗。②對有皮疹、支氣管哮喘者慎用。③肌內注射的不良反應為面部、手部潮紅,見于20%-30%的患者。④肌內注射應避開神經走行,左右兩側交替注射;注射時,若有劇痛或血液逆流,應迅速拔針換位注射。鈣制劑應用注意事項:①應注意與進食錯開時間。補充鈣制劑以清晨和睡前各服用1次為佳,如采取3次/d的用法,最好是于餐后1 h服用,以減少食物對鈣吸收的影響;②若選用含鈣量高的制劑如鈣爾奇D,則宜睡前服用,因為人血鈣水平在后半夜及清晨最低,睡前服用可使鈣得到更好的利用。③陽光可參與制造維生素D,運動有助于保持骨骼強壯,也利于鈣和維生素D的吸收[3]。
2.4 營養支持:術后鼓勵患者進食含鈣量較高食物如:牛奶、奶制品、大豆、燕麥片、魚片干、蝦皮、海米、芝麻醬等。此外,減少鹽的攝人,同樣能實現補鈣。因為飲食中鹽的攝入量是鈣的排出量多寡的主要決定因素;鹽的攝入量越多,尿中排出鈣的量就越多,鈣的吸收也就越差。對于含磷較高的食物如堅果類和內臟類就要適當控制。為了保證鈣的良好吸收,就必須保持足夠的維生素D。維生素D的含量在魚類中多,蘑菇類、蛋類中含量也較多。
2.5 出院指導:大部分患者在術后5-7 d即可出院,須指導患者定期在門診治療骨質疏松。出院時加強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服用鈣劑、應用鮭魚降鈣素等藥物,調整飲食結構,多進高鈣飲食,如蝦米、海產品、奶類及豆制品、深綠色蔬菜。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增加日曬及戶外活動,60歲以上的老年人重視骨密度的檢查。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避免再次發生椎體壓縮骨折。
3. 結果 所有患者手術成功,配合精心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無并發癥發生。
4. 討論
實踐證明,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年齡較大,合并癥多,術后規范化護理是患者早日康復的關鍵。本組患者經我們細致耐心的護理,均按預期目標康復出院,無護理并發癥發生。術后半年復診,X線片檢查未見病變椎體壓縮變形;相鄰椎體未見有新的明顯壓縮骨折。
參考文獻
[1] 王巖.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微創治療 [J]繼續醫學教育.2005,19(7):49-52.
[關鍵詞] 脊神經后支射頻熱凝;骨質疏松;疼痛;健康教育;護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 R58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4—0114—03
隨著醫學模式和健康觀念的轉變,在圍術期實施系統的健康教育干預及護理措施是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將健康教育知識貫穿在患者治療的全過程,使患者由被治療轉變為主動合作、參與配合,可以明顯提高治療效果[1]。我科自2009年開始引進脊神經后支射頻熱凝術,用于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性疼痛,同時在圍術期對患者實施系統的健康教育干預及護理策略,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胸腰椎骨質疏松患者27 例,其中男9 例,女18 例;年齡56~82 歲,平均66 歲;以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制定的中國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試行)[2]為依據。排除胸、腰椎腫瘤、結核、感染等;年齡≥60歲;心肺功能可以耐受射頻熱凝手術。所有病例術前均無脊髓神經損傷癥狀。全部病例經骨密度測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27例患者均接受了射頻熱凝治療。
1.2 射頻熱凝治療方法[3,4]
患者取俯臥位,腹下墊枕,根據患者的疼痛區域在DSA下定位其支配神經所在的椎板外凹切跡。體表定好穿刺點,用前端5 mm的8號絕緣射頻套管針稍朝內(約5°角)刺入至同側椎板,注入局麻藥0.5 mL,輕柔將針向外探插,將針尖沿椎板外側緣滑過。退針芯放入射頻電極,開啟神經電刺激(2 Hz,1.0 V),觀察脊神經后支支配區域的肌肉抽搐程度,調節針尖方向并緩慢將針尖向深部推進,當電壓降低至0.5~0.7 V仍可看見肌肉抽搐時,改用頻率為50 Hz、電壓為0.5~0.7 V的神經電刺激,誘發異感的部位與患病部位一致時,表示針尖正確位于脊神經后支旁。此時注射質量濃度為0.069 mol/L的利多卡因3 mL,患者疼痛立即緩解,證明定位準確。如果異感部位與患病部位不一致,應改作上一節段或下一節段的操作。穿刺成功后予70 ℃ 60 s射頻熱凝3個周期,75℃ 60 s射頻熱凝3個周期,術畢。
1.3 視覺模擬評分(VAS) 疼痛評分和Schober試驗
術前、術后對患者進行10分制視覺模擬評分(VAS)疼痛評分[5]和Schober試驗(囑患者取直立位,在其背部正中線平雙側髂后上棘連線中點向上垂直距離10 cm和向下5 cm處各作一標記,然后囑患者盡量前屈(保持雙膝直立位),同時測量兩標記間增加的距離,正常時腰椎運動兩點之間距離增加至少5 cm)并加以記錄,以此來判斷手術的效果,同時記錄副反應(有無神經根損傷、背部局部皮膚感覺功能缺失等)。觀察記錄的時間點為治療后2 h、1 d并隨訪3個月。
1.4 健康教育干預
1.4.1 術前健康教育干預 ①心理干預:該手術是新型的疼痛微創手術,患者及家屬對手術知識了解較少,對術后的止痛效果持懷疑態度,存在一定的緊張、恐懼感。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及家屬解釋射頻熱凝術較傳統療法的優勢,告知患者及家屬該術式具有創傷小、痛苦小、恢復快、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大大減少了老年患者由于臥床引起的并發癥等優點,使患者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②全面評估 術前常規行心肺肝腎功能測定,血常規、凝血,脊柱正側位片,完善CT、MRI 檢查。本組患者半數以上伴有內科疾病,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不同的疾病特點指導患者主動配合醫生進行積極的治療及護理,如控制血壓、血糖在正常范圍,糾正心律失常、吸氧等。③練習 手術采用俯臥位,由于患者日常生活中很少采用此,術前應指導患者俯臥位練習。具體的練習方法為:患者俯臥,雙肩、恥骨聯合及髂前上棘等處墊軟墊,盡可能減少對胸腹部、生殖器官() 和的壓迫,開始時每次訓練20 min,循序漸進,增至每次1 h 以上。④術前準備 術前常規進行清潔、術區備皮、手術當日清淡飲食、局部麻醉無需禁食水。
1.4.2 術后健康教育干預 ① 干預:術后臥硬板床,平臥位4~6 h,6 h 后可翻身,臥床24 h 后鼓勵患者佩戴腰圍下床。②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同時注意穿刺點有無紅腫及滲出,腰痛較術前有無明顯減輕。有無出現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等。術后患者常出現腰腿發熱感,護士應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及時給予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顧慮,經對癥治療后均能緩解。本組少數患者穿刺部位疼痛較明顯,護理人員可根據醫囑予少量非甾體類止痛藥物,應用后癥狀緩解。③功能鍛煉指導:術后6 h即開始鼓勵病人床上深呼吸及開始在床上進行股四頭肌肌力的練習。術后 24 h 可以在腰圍保護下下床活動,先在床邊站立數分鐘,感覺無頭暈等不適癥狀再慢慢行走,初次行走要有人陪伴,還應告誡患者需穿膠底防滑鞋,避免弓背坐立或長時間坐立。④補鈣:術前骨密度檢查示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所以此類病人需要終生抗骨質疏松治療。臨床上常用密蓋息作為補鈣的首選藥。為了防止骨質進行性丟失,患者必須根據需要給予足量的鈣和維生素D[6]。⑤飲食干預:囑患者進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同時注意適當補充營養,增加機體抵抗力。若出現腹內脹氣等情況,可酌情延遲進食時間至6~8 h。⑥出院指導:射頻熱凝的一大優勢就是患者可以早期活動,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囑患者出院后休息2 周,堅持臥硬板床,繼續練習直腿抬高及腰背肌功能鍛煉3~6個月以上。3 個月內在活動時佩帶腰圍保護,3個月內避免負重、轉體動作。康復后可以選擇快步行走、慢跑、太極拳等運動。患者術后1 個月、3 個月復查,并在主管醫生的指導下繼續加強腰背肌的練習。術后3 個月應用VAS對患者疼痛再次進行評價。術后隨訪發現止痛效果并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不同時點間進行方差分析;P < 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視覺模擬評分(VAS) 疼痛評分和Schober試驗的變化情況
見表1。全部患者術后無副反應發生。由表1可知,腰背疼痛VAS 評分術后2 h、1 d、隨訪3個月均分別較術前明顯降低,Schober試驗術后2 h、1 d、隨訪3個月均分別較術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健康教育干預效果的調查
自制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疾病的相關知識、術后的注意事項,功能鍛煉、飲食方面等,滿分100分,得分>90分為優,80~90分為良,60~80分為中,得分
3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癥發病率越來越高。疼痛是骨質疏松最常見、最主要的癥狀之一。胸、腰椎骨質疏松性疼痛常為胸、腰背部慢性、局限性的劇烈疼痛,大多在椎體發生壓縮性骨折后發生,是一種難治性疼痛[1]。近年來興起的射頻熱凝技術克服了傳統治療方法療效差、創傷大的缺點,其微創、耐受性好,控制疼痛的有效率高[2]。但該手術是經皮脊柱手術,且病人年齡偏大,因此要做圍術期護理并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才是確保手術療效的基礎和保證。護士是保證疼痛治療順利進行的重要成員,減輕患者疼痛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本組資料顯示,通過對患者術前實施心理干預、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以及進行練習,術前準備,術后通過實施干預、病情觀察、功能鍛煉指導、補鈣、飲食干預、出院指導等圍術期的健康教育指導,結果顯示,27例患者腰背疼痛VAS 評分術后2 h、1 d、隨訪3個月均分別較術前明顯降低,Schober試驗術后2 h、1 d、隨訪3個月均分別較術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且通過自制調查問卷表,從疾病相關知識、術后的注意事項,功能鍛煉、飲食方面等進行健康教育效果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7例患者中,健康教育效果優6例,良13例,中7例,差1例,總有效率96.3%。與鄧珍良等報道[7]的觀點基本一致。
綜上,及時實施有針對性的、個體化及有效的圍手術期健康教育干預及護理指導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是確保手術療效的基礎和保證,且明顯減輕胸腰椎骨質疏松性患者的疼痛。
[參考文獻]
[1] 潘琦,王曉霞,金世鑫. 骨質疏松癥治療現狀:2009[J].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0,12 (1):5—7.
[2] 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 中國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試行)[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1999,5(1):1—3.
[3] 張學學, 張達穎,翁澤林,等. 腰脊神經后支射頻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J]. 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6,5(9): 992—993.
[4] Van Wijk RM,Geurts JW,Wynne HJ,et al. Radiofrequency denervation of lumbar facet j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ham lesion—controlled trial[J]. Clin J Pain,2005,21(2):335—344.
[5] 中華醫學會疼痛醫學會. 視覺模擬評分法[J].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 2004,11(9):483.
[6] 鐘杰琴,戴惠芬. 老年骨質疏松的預防護理體會[J]. 湖南中醫雜志,2004,20 (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