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急救護理知識范文

    急救護理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急救護理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急救護理知識

    第1篇:急救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院前急救護理;醫護人員;技術操作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2-0077-02

    所謂院前急救,顧名思義就是指未進入醫院之前對病人進行的用以起到搶救生命、緩解癥狀、穩定病情、安全運轉為目的的處理。我國急癥多發生在醫院以外,故需要進行院前急救的患者大大多于要進行急診的患者,此外我國平均每分鐘就有四個因未得到及時正確的院前急救而喪失生命的患者。因此,提升院前急救的護理品質迫在眉睫。

    一、提高醫護人員自身素質

    隨著醫療急救事業的不斷發展,院前急救已經成為醫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搶救的成功率及病人的傷殘率和死亡率。在提高院前急救護理質量的進程中,醫護人員的自身素質是重中之重。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急救護理隊伍是必要的[1]。

    1.素質教育內容。素質教育應包括政治素質、職業素質、業務素質、技能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這些項。做好政治素質教育,就要把握好兩個觀點,牢記兩句話,做到七個自。其中,這兩個觀點是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把護理質量放在第一位。以保護人民健康為目標,樹立急救意識,為衛生健康保健事業奮斗終生。兩句話即“院前護理高尚,解除病人疾苦高于個人得失”和“院前護理光榮,為人民健康事業無私奉獻”;七個自即“自愛、自尊、自強、自信、自力、自重、自制”;搞好職業素質教育,要樹立護理職業是為病人解決疾苦給人帶來光明和希望的理念。所以,要引導院前護理人員對院前急救工作的正確理解和認識,提升對院前急救專業的熱愛,培養好自身的言談舉止,自身舉止得當的同時要會使用得體的帶有保護性的語言安慰、同情患者及其家屬,護理過程要輕柔熟練反應及時,情緒飽滿,富有活力,給人以正能量;業務素質:院前護理工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護理基礎理論和相關的醫學知識,同時要不斷通過進修、培訓,學習新技術、新理論,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不斷滿足和適應院前急救護理工作發展的需要;技能素質:護理操作是每一名護士的基本功,是成功搶救病人的一把金鑰匙,要明確知識與技能并重,苦練基本功,掌握過硬的本領,膽大心細、面面俱到、疏而不漏,能夠靈活機智有條不紊地開展護理工作;科學文化素質:隨著院前急救事業的迅速發展,相關知識的不斷更新,為適應發展的需要,除了不斷學習外,還要有刻苦鉆研的精神,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創新。同時,注重跨學科跨領域的學習,加強社會學、哲學、法學、政治經濟學和自然科學的學習。用知識武裝大腦,為推進院前急救相關知識的完善做貢獻;心理素質:院前急救具有突發性、緊急性和突變性,因此,院前急救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情緒和開朗寧靜的心境,要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十足的忍受能力,要善于觀察,該出手時就出手;身體素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良好的身體做支撐,就無法正常地開展院前急救,因此,作為院前急救的醫護工作人員,要加強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和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提高自身身體素質[2]。

    2.提高院前護理人員素質的措施。護理人員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關乎急救工作的質量,針對從業這些年的經歷,筆者認為應從思想理念、交流培訓、群眾監督、爭優評選等方面著手。首先,在思想理念方面,我們必須把崗前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求從新人一進院就從思想上明確“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理念,忠于崗位,開拓進取,精益求精,樹立“時間就是生命的意識”,致力于成為一名高素質的院前急救護士;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的互動交流學習,不斷提高護士的業務技能,著眼于世界,請大師名師并派出學習能力強的護士出去學習進修;要加強責任目標考核接受群眾監督,及時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將患者救治過程中的難點重點及時個告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開展“爭創青年文明號”和“爭優創先”服務活動。針對目前青年護士較多的特點,促進其全面發展,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崗位練兵、公布服務承若,提高服務質量。

    二、建立完善的院前護理應對體制

    由于院前急救具有緊急性、復雜性、困難性、隨機性等特點,這就加劇了急救的難度。然而由于院前急救人員的年齡偏小,具有較好的體格和靈活的思維,但是往往缺乏生活的閱歷和處理突況的經驗。因此,本節筆者就院前護理常見的隱患及相應的對策作出全面的總結,用以為完善院前護理的應對機制做鋪墊。

    1.院前急救的常見隱患。院前急救常見的隱患包括人為因素導致的隱患、硬件設備不全或存在故障、管理不夠規范等。而人為因素導致的隱患又包括呼救電話接聽記錄不詳細、醫護人員心理素質較差缺乏經驗、出診速度慢、醫護人員技術不熟練、現場急救處理不當等。如,在接聽患者急救電話時,未能詳細地詢問患者或患者家屬詳細地址、聯系方式、現場大致情況、受傷人數以及受傷大體嚴重程度。在接到呼救電話時對方往往情緒緊張,語氣急促,語言組織能力較差,時間、地點、現場描述、受傷人數及傷及程度描述不夠清楚。己方由于比較慌張也常常不能正確引導和舒緩對方思緒,時常會發生雙方對對方描述不能正確理解,情緒比較激動,沒能夠表達清楚就結束了通話。因此,會導致出車速度慢,空跑或延時到達,耽擱了時間,延誤了患者的救治;少數院前急救人員、救護司機及馬路上的行人等對急診救人的意識不夠強,出診速度慢,未能在指定的時間出診、出車及路上行人車輛的種種不配合,難以達到急救出車的時間要求。不能在國家要求的5~10min內做好準備迅速出診,達不到國家規范要求;院前急救人員的急救技術掌握不夠熟練,出診的護士業務技術不夠熟練,不熟悉具體的操作章程,動作遲緩,不能夠當機立斷。例如,現實生活中常能見到一些急救人員不熟悉徒手心肺復蘇、氣管插管、包扎、固定、止血等急救章程,以及出診護士在現場條件比較惡劣時不能有效利用周邊環境等一些有利條件,思維不夠靈敏,應變不夠及時,或院前急救護士在野外環境靜脈穿刺成功率低等,都將不利于院前搶救的質量;因院前急救本身固有的一些特定情況如突然發生、現場情況比較復雜而救援任務非常急迫,導致的準備不夠充分,現場救治條件不夠理想,沒有充足的光線,無關人員較多導致擁擠,救治空間不足等導致的對患者檢查不夠仔細或遺漏了某些至關重要的細節而導致的患者在運送途中病情加重或出現二次傷害等;院前急救物品處于完好狀態是保證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的重要因素,搶救設備、必備藥品是否齊全,放置是否規范都將直接影響救治效果。如針對大出血患者急需的擴充血容量的藥品未帶或少帶,遇到喉頭阻塞患者而未帶氣管切開包,遇到脊椎骨患者而未帶固定用的鋼板,將導致救治工作不理想;少數醫院內部沒有一套規范化的院前急救管理模式。如,醫院對急救人員管理松散、對急救人員的培訓流于形式、沒有專業的院前急救人員如遇突況臨時借調等。

    2.應對措施。統一規范管理、提高急救意識、定期組織培訓考核,規范急救的各個流程并完善相應的制度;在體制上應病房與急診科、ICU與急診科、手術室與急診科、產房與急診科交接流程,并在交接登記本中記錄詳盡;進一步規范120電話接聽登記要求及出診登記本的記錄規范。做到字跡清晰,內容詳盡,有據可查;規范在搶救過程中的管理制度,對采取的措施、病情的發展變化、用藥情況等記錄在案;要加強對院前急救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可以經常模擬各種突況進行演習,邊學習邊總結;加強對院前急救人員的心理素質的培訓,院方可以適時適量地給院前急救人員一定的壓力,以磨礪他們的心理承受力,但要把握好度,做到松弛有度;加強后勤監管力度,保障物資的質和量,同時保障醫療設備能正常運行;要嚴格落實責任到人制,落實好簽字制度,加強與病人家屬的溝通與急診的銜接工作。

    三、從管理角度加強院前急救護理

    就筆者從事院前急救的經歷和感受,認為院前急救的管理應加強對急救人員的從業資格監管和日從工作中的點點細節與提高透明度加強醫患交流幾方面努力提升。

    1.加強對院前急救護理人員的從業資格監管。從事院前急救護理工作的護士除具備執業護士資格,2年以上相關工作從業經驗,最好還應具備能在當地三甲醫院進修急診學習半年以上,上崗前還應對急救電話接聽規程、醫患溝通疏導、醫療文書書寫等方面進行考核。

    2.加強日常工作細節管理。所謂細節,就是指容易被忽視而又十分重要的環節。具體應加強對3分鐘出車,對接聽急救電話業務及記錄的完備詳盡;加強交接班的監管,在交接班的同時應對儀器設備、藥品器具的數量及質量進行核對,落實好簽字流程;針對國家對院前救治護理工作的相關要求過于籠統,應對自身嚴格要求,在不違背國家對院前救治護理的相關指示外要以各地出臺的院前急救護理章程中最嚴格對患者最有利的規章來約束自己。

    3.提高救治過程的透明度,及時與患方溝通。在院前急救護理過程中,對病人的救治方案及可能存在的風險要客觀地告知患方,在救治過程中最好留有當時的影像資料以備不時之需。與患方勤交流,提高患方滿意度,減少醫患糾紛。

    院前急救護理工作在急救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關乎急救的成敗。就本文而言,筆者從加強醫護人員自身素質、建立完善的院前護理應對體制和管理者加強監管的角度做了詳盡的分析和詮釋,就這三方面而言,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輔相成的。因此,若要提升院前急救的護理品質,就要重點著手于這三方面,面面都要管,面面都要硬。

    參考文獻:

    第2篇:急救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突發群體傷;急診救治;護理;方法;措施;效果;探討

    突發群體傷作為臨床中較為嚴重的外科疾病之一,具有時間急、發生突然、傷情復雜、傷員多、搶救難度較大等特征,多由自然災害或者群體交通事故造成,給患者造成嚴重的生命安全威脅。因此,在新時期加強對突發群體傷急診救治護理的方法與措施研究,是當前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而又緊迫的任務。

    【Abstract】objective:Method of sudden mass trauma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scientific study and.Methods: from the hospital from 2008 January -2012 year in January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group injur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200 cases, using the method of clinical data and treatment of these 200 patients an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review.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pertinent nurs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Nursing for 2 months to 2 years.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2 months, 200 patients in 8 cases because of rescue invalid death, the other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Conclusion: the study of and measures of sudden mass injury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thods of strengthening in the new period, and help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rescue success rate.

    【keyword】sudden mass injuries;emergency treatment;nursing;method; measures;effect;explore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本組所研究的200例突發群體傷患者是從醫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病例中隨機選取出來的,其中男性有120例,女性有80例,他們的年齡在18-50歲之間。經病理學研究,這些突發群體傷患者中,因斗毆、打架等原因導致群體傷的有75例,因車禍導致群體傷的有76例,因建筑工程塌陷、商業區火災、剝離意外碎裂而導致的群體傷有49例。患者在臨床中的表現是顱腦外傷、面部傷、腹部或背部刀刺傷、四肢外傷等,傷情體現出急、危、重等特征。

    1.2方法

    利用回顧性方法對這2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與診治結果進行有效性分析與研究,并針對診斷結果提出相應的護理措施:

    首先是做好住院前的護理工作:醫院護理人員需明確事故發生的原因、地點、輕重傷員人數之后立即通知出診醫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在五分鐘之內前往事故現場進行搶救,同時需及時地報告相關部門與上級領導,根據患者傷情的嚴重程度組織醫務人員做好搶救準備。在護理工作的分配方面,由醫院護士長安排組織各項護理工作,在患者沒有到達醫院之前需組織相關人員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對于危重患者需由一名專業的護理人員進行一對一的負責護理工作,對于能行動、病情相對穩定的患者需由一名專業護理人員負責5例。

    其次是做好事故發生現場的常規性護理工作:根據患者的傷情與生命體征變化給予患者止血、強心、補充血容量、生壓以及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等一系列對癥治療。進一步清除患者的傷口、做好包扎止血以及骨折部位的固定等基礎性應急處理。利用自身豐富的護理經驗與心理學知識對患者與其家屬進行心理安撫,逐步消除他們的恐懼、焦慮不安等情緒。做好對患者的安全防護工作,對于情緒躁動的患者需使用約束帶以免碰觸到傷口。對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需及時地給予心肺復蘇治療。

    三是做好對患者入院后的護理工作:第一點是需做好分針分流與傷情記錄工作,這是由于群體傷患者到達醫院時因傷情復雜,且人員數量多,護理人員與醫師在接診的過程中需保持清醒的頭腦,給傷情較重的患者做好傷情標識,給每一位群體傷患者佩戴相應顏色的手腕帶并做好患者身份的識別工作以有效配合臨床醫生的搶救護理工作,做好群體傷患者的傷情登記工作;第二點是做好患者的轉運工作,即對于一般性的群體傷患者需進行相關性檢查、手術與住院等一系列程序,對于危重型的群體傷患者需由專業人員進行護送,保障各項管道的無限暢通,且在轉運傷員的過程中需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搬運動作要輕緩,且和病區的護理人員做好相應的傷情交接工作;第三點是對于危重傷員需及時地給予吸痰、給氧工作,檢測患者的呼吸循環吸痰與生命體征是否正常,對于擁有手術指征的患者需做好配血、皮試、留置胃管、備皮等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對于沒有手術指征的患者需嚴密觀察;第四點是護理人員需運用自身豐富的護理經驗與心理學知識以及語言藝術給予患者適當地心理疏導與關心,做好與患者家屬的聯系工作,盡量減少患者緊張、焦慮不安、恐懼等負性情緒,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自信心;第五點是做好巡視工作,即在患者住院期間需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與生命體征,對于骨折患者的肢端末梢循環進行系統性觀察,在搶救結束后需仔細核對群體傷患者的住院人數、轉門診治療的人數以及危重傷員人數等。

    1.3統計學處理

    本組研究主要采取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一般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取x2進行檢查,P

    2、結果

    利用統計學方法對突發群體傷急診救治護理的方法與措施進行系統性研究與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經2個月時間的治療與護理,200例患者中有8例因搶救無效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

    3、探討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自然災害、群體性的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受災人群與受傷傷員集中送到醫院急診科進行救治,給醫療機構的應急性護理與搶救機制提出了挑戰,在做好患者入院前后的基礎護理的同時需對患者進行及時地心理疏導,以安撫患者與患者家屬緊張、焦慮不安、恐懼等負性情緒。及時有效地清理創傷口、縫合包扎與止血、固定骨折部位等對癥性的應急處理,有助于減輕患者的臨床死亡率。另外需采取吸痰與清除分泌物的方法保障患者的呼吸道系統的暢通,對于危重患者需給予氣管插管與吸氧治療。

    與此同時,需定期或不定期對臨床護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與教育,使得護理人員在掌握一般性護理理論與技能之外,需了解并掌握危重患者的病情分析與觀察能力,進而為現場救治進行有效的病情分析,作出正確的判斷以爭取必要的搶救時間。另外需強化護理人員與醫師之間的組織協調能力,將大局觀意識作為醫療機構的院內文化完全貫穿到急診治療護理工作中。

    另外需采取措施保障綠色通道的真正暢通:由主管急診科室的人員負責,自急診科原有醫療資源與醫務人員的基礎上,依據突發性的群體傷患者的人數與急診救治與護理的特殊性特征,指定醫院各個科室相關專業的醫務人員作為急診救治的預備人員,再出現緊急狀況時可以迅速地開展急診救治與護理工作,爭取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臨床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羅松娣.綠色通道在突發群體傷急救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10(02):308-309

    [2] 李效全,劉佳易,周玉波.“5·12”汶川大地震群體傷院內急救“A管理模式”應用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9,9(05):1423-1425

    [3] 陳天琴,張輝.群體傷院前急救對策與思考[J].中國民康醫學,2009,10(24):1238-1239

    [4] 蔡映杰,謝佩玲,管癸芬.群體創傷患者規范化處理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0,7(02):810-812

    [5] 段鳳閣.群體創傷性復合傷的救治[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8,10(05):315-318

    [6] 陳巧玲,盧愛金,盧平麗.突發群體傷患者的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8,10(05):317-319

    [7] 廖全全,葉良玉,張友惠,葉平香,王從華,鄒紅梅.群體傷救護的組織管理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7,40(04):297-300

    [8] 楊林霞,楊玎,張雪梅.突發群體傷急救護理探討[J].中國醫學工程,2013,21(01):156-157

    第3篇:急救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 德爾菲法; 操作技能; 護理碩士專業學位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 skill training framework for students of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in China,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bility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 The Delphi method was used through recruiting 28 experts in the three area of clinical care, care management and nursing education. The contents of the framework was identified in the light of experts’ common suggestions. Result: Expert opinion was unanimous through two roun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m expert consensus which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authority grade was 0.85 with the effective recovery of 80% and 100%. After two rounds of survey eventually formed skills system framework contain three types, which including “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 - basic skills”,“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 - specialist skills”,“the skills to cooperate doctors”, totally 27 items of skills. Conclusion: The framework of skills is set up to evaluate technical ability of student of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to form a core courses for master’s degree graduate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Delphi method; Skill;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First-author’s address: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1.023

    專業指接受高等教育及特殊訓練的專門職業[1],專業學位是為培養特定職業高層次專門人才而設置的具有職業背景的一種學位類型[2],國家學位辦批準從2011年開始招收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專業學位護理研究生的培養以實踐能力為主,注重臨床思維和技能的訓練[3-4],但是由于專業學位的培養剛起步,有關臨床實踐能力的研究尚屬于處于探索階段[5]。我國目前尚無規范統一的臨床實踐模式[6],客觀評價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是護理研究生教育面臨的迫切課題。本研究通過德爾菲法初步制定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養框架,以期為規范化培養及評價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實踐能力提供參考,為構建以實踐技能課程為核心的課程體系[7-8],提供一定的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德爾菲專家函詢法。通過大量查閱文獻,根據《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年)》,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試行),通過專家訪談、小組討論初步擬定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及技術項目,包括“高級護理實踐-基礎操作”、“高級護理實踐-專科專業操作”、“醫生操作的護理配合”三大類32項操作項目。調查問卷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課題背影,第二部分為專家的個人基本信息,第三部分為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護理操作技能函詢問卷,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請專家對每一條目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斷。

    1.2 函詢專家 本研究征詢護理業內專家對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養的意見,因此確定函詢專家納入標準:(1)碩士學歷,主管護師職稱;(2)本科學歷副主任護師或主任護師;(3)護理學院教師,10年及以上工作年限。符合以上三者之一且對本研究積極,愿意并有時間回答兩輪專家咨詢問卷。

    1.3 調查實施方法 提前與專家電話或電子郵件溝通,征得同意后,通過發放問卷或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專家調查。共進行了兩輪問卷調查。

    1.4 操作技能的確立 數據采用Excel整理,錄入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條目篩選指標:根據條目重要性賦值均數>3.5,變異系數0.30為標準,結合專家意見進行篩選。

    2 結果

    2.1 專家一般情況 最終28名專家參與咨詢,其中女27人,男1人。地區分布:北京1人,海南1人,河北1人,河南1人,山西21人,上海2人,四川1人。職稱分布:主任護師6人,副主任護師9人,主管護師8人,教授4人,講師1人。學歷:本科10人,博士2人,碩士16人。年齡36~60歲,平均45.1歲;工作年限16~40年,平均24.9年。

    2.2 專家的積極系數、權威系數、協調系數 第一輪共發放35份問卷,收回29份,1份無效,有效回收率為80%。第二輪發放28份,回收28份,回收率100%。第一、二輪的專家積極性分別為80%、100%。專家權威系數Cr=0.85。協調系數兩輪分別為0.21和0.259,顯示專家意見呈收斂狀態,趨向穩定。

    2.3 操作項目調查結果 本研究經兩輪函詢,統計數據顯示專家意見呈收斂狀態,趨勢穩定,因此,經小組討論未再進行第三輪函詢。共有27項操作及操作項目內涵初步確立,成為專業學位護理碩士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培訓項目,包括“高級護理實踐-基礎操作”10項,“高級護理實踐-專科專業操作”13項,“醫生操作的護理配合”4項,見表1。

    3 討論

    本研究經過訪談和兩輪專家函詢,形成專家一致性意見,得到包含三個維度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養框架。

    3.1 專家咨詢的可靠性 (1)專家一般情況。參與調查專家年齡跨度36~60歲,平均45.1歲,專家從業年限最低16年,最高40年,平均24.9年,67%的專家擁有高級職稱,63%的專家擁有研究生學歷(2人博士),說明專家組在相關領域具備權威性,表明本研究綜合了護理領域內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不同年齡層次專家的意見,使得研究結果具有較強的說服力,結果可靠。(2)專家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專家參與研究的積極性用咨詢問卷有效回收率表示,回收率達到60%較理想[9]。本研究兩輪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0%、100%,說明專家認可本研究的意義,對研究的關心支持程度比較高。(3)專家意見集中程度。根據專家對各指標條目重要性的選擇計算各條目得分均數及滿分比以說明專家對內容的認可度,即是專家意見集中程度。均數越大專家的認可度越高;滿分比越大說明該指標越重要[10]。本研究確定的指標條目的均數、滿分比均符合入選標準。(4)專家權威程度(Cr)。專家的權威程度是判斷結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其計算方法為判斷依據系數Ca與熟悉程度系數Cs的算術平均值。本研究的判斷系數Ca=0.91,熟悉程度Cs=0.79,權威程度Cr=0.85,大于可接受信度0.70[10]。(5)專家意見協調程度。專家意見協調程度主要通過變異系數及專家意見的協調系數(W)來反映[10]。變異系數越小,說明專家的協調程度越高;協調系數越大,表明協調程度越好。本研究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較好。

    3.2 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的確定 臨床實踐能力是專業學位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首要目標,尤其是規范的臨床護理操作能力和獨立處理本專業護理問題的能力[11],而專業護理操作技能是其中的重要部分[12]。本研究通過兩輪函詢就“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對護理業內專家進行調查,最終形成了由“高級護理實踐-基礎操作”、“高級護理實踐-專科專業操作”、“醫生操作的護理配合”三大類27項操作技術組成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養框架。(1)“高級護理實踐-基礎操作”條目的重要性均數4.93,滿分比92.86%,包括10項操作,涵蓋了身體評估、對循環呼吸系統進行監測、支持的操作項目,臨床較常用,且需要較深知識背景和較高操作技能。其中“入院患者身體評估”得分最高,與我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具備發展成為臨床護理專家的前景相一致[13],對服務對象的疾病或健康狀況進行評估是臨床護理專家的工作內容,是高級實踐護士的核心課程之一[14]。“高級護理實踐-基礎操作”所包含的操作技術重在培養通科護士核心技能,使得受訓者具備較高的全科護理操作技能,技能具備較高的可遷移性,在臨床多個科室使用[15],可作為高級護理實踐基礎技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專科操作技能培訓。(2)“高級護理實踐-專科專業操作”包括13項,涵蓋急救、危重、移植、心血管、透析、手術室、助產護理方向,具有很強的專業特征和操作難度,供研究生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選擇相應操作進行學習訓練和臨床實踐。專科護理領域有特定的實踐范圍,在知識結構、技能操作、實踐環境、專業難度等方面有其內在獨特性和專業性,對護理專業人員有更為針對性的能力要求[15]。“高級護理實踐-專科專業操作”得分的重要性均數為4.86,滿分比85.71%。說明專家普遍認可專業學位護理研究生進行專科操作技能培養的必要性,期望她們在專科領域形成自己的優勢。一項針對用人單位對護理研究生能力要求的調查顯示,用人單位期望加強培養研究生在某一特定領域的臨床護理能力[16],加強其專科技能培養,尤其是對應屆本科就讀的專業學位研究生,以使她們在就業市場有更多機會[17-18]。此外,具備專科技能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更可能發展成長為某一專科領域的護理專家,在我國護理專業化發展道路上發揮積極作用。(3)“醫生操作的護理配合”是護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醫療技術的進步密切影響護理工作的內容。其得分低于前兩項,與配合類項目的配合難度相對低、對配合者的技術要求相對低有關[19],將其列為專門培訓內容的必要性有待進一步探討。

    專業學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的本質是根據教育層次的不同進行研究生層次的操作技能培訓。分層次護理技術操作培訓能滿足不同層次護士的需求,提高護理人員崗位能力,有效增強整個護理隊伍的護理操作技術水平[20]。

    3.3 護理服務能力需要擴展 “高級護理實踐-專科操作”中的氣管插管、張力性氣胸緊急排氣、環甲膜穿刺,是專家爭議最大的幾項,專家認可這些操作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意義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對培養和應用該技能的可行性提出質疑。因為我國現行醫療制度沒有賦予護士進行這些操作的資格,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也同樣不具備資格。但是著眼于全球護理專業化發展的趨勢來看,對于高級護理實踐而言,醫療和護理技術呈現融合的趨勢。如美國臨床護理專家一般需要具備以下技能:(1)理治療、家庭治療、悲傷治療、音樂治療;(2)危重患者處理、疼痛管理、傷口管理、高級身體評估法、書寫醫囑和護囑、手術干預及評價等;(3)內科醫生或者是醫生的合作者,主要承擔患者病情分類、采集病史、體格檢查、書寫醫囑、記錄患者病情、決定用藥、做診斷性檢查等工作;(4)醫療方面的技術操作,包括腰穿、骨髓采集和組織切片檢查、插胃管和空腸造瘺管、拆手術縫線、手術釘子及股動脈或靜脈插管等[3]。這些技能體現了高級護理實踐專科化發展、角色擴展、高級的特征。在國際上,隨著護理專業化進程、高級護理實踐的興起,這些操作早已屬于護理工作范疇[3]。事實上,護士作為患者的一線守護者,對時間要求緊急的挽救生命的操作項目,已經在越來越多地掌握和應用。我國護士條例也明確規定,護士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應當先行實施必要的緊急救護[21]。而“必要的緊急救護”在醫生和護士之間并無規定的界限。一項針對ICU的調查顯示,ICU新的醫療設備和器械、新的護理技術不斷涌現,護理技術領域在擴大[22]。隨著護理升級為一級學科,我國護理行業必將提升護理服務能力和擴大服務范圍,而醫生執業地點限制的放開,也必將逐步影響護理服務的格局。因此,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技能培養應定位于高難度、專業化,擴展護理的范圍。有研究建議增加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科室內醫療輪轉計劃[4,23],促進其職業能力向臨床護理專家,即專家型護理人才發展[13]。

    3.4 研究存在的不足 由于研究時間和條件的限制,本研究結果涵蓋的專業領域可能不夠全面,二級條目仍可進一步細化、豐富。隨著護理學的發展和護理領域的擴展,操作項目會發生相應變化。其次,框架中一些操作項目在臨床應用頻率低,如三腔雙囊管的護理,環甲膜穿刺、漂浮導管的護理,對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是一大挑戰。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此外,本研究確立的3類培養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可開展的高級護理實踐操作可供相關培養機構參考,但針對這些操作的實踐場所、培養流程、實施及效果評價等具體環節有待在后續研究和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江秋玲,代淑敏,馮桂青.臨床護理學實用概覽[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9:1-6.

    [2]加大力度,調整碩士研究生教育結構一國務院學位辦主任、中科院院士楊玉良答記者問[EB/OL].[2009―03―03].http:///gao-Jiao-news-367/20090303/t20090303-362401.shtml.

    [3]姜安麗.高級護理實踐和高級實踐護士的現狀及展望[J].護理雜,2002,19(4):1-3.

    [4]汪娟娟,孟慶慧,郭鶴,等.基于能力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課程設置的初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10):447-449.

    [5]孫宏玉,王文煥.增設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1,8(3):99-101.

    [6]熊瓊,郭巧紅,任小紅.從培養方式上探討我國護理碩士研究生的臨床實踐模式[J].護理學雜志,2010,25(4):74.

    [7]截玉英,沈增良,陳清.護理專業構建以實踐技能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20(1):94-96.

    [8]張文文.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探討[D].青島:青島大學,2012.

    [9]蘇博,劉鑒汶.高等醫學教育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226-240.

    [10]曾光.現代流行病學方法與應用[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4:250-270.

    [11]武佩佩,李秋杰,郭杰,等.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研究現狀[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0):53-55.

    [12]彭易,程云,鐘亞萍.護理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就讀體驗與應用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1,8(8):339-342.

    [13]候秀云,張會敏,李榮.臨床護理專家培養模式探索[J].護理研究,2013,27(4):961-963.

    [14]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The essentials of master’s education for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EB/OL].[2012-5-8].http://aacn.nche.edu/education-resources/essential-series.

    [15]陳燕華,唐瑞,王英.我國護理核心能力與核心勝任力的概念、內涵指標及框架評價分析[J].護理研究,2011,25(5):1214-1216.

    [16]張海麗.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和專科領域的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醫科大學,2013.

    [17]戴利,張平,周曉芳.就業雙方對護理碩士研究生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的認知[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8):379-381.

    [18]伍彩紅,鄧仁,萬霞,等.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就業形勢的態勢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3,4(4):190-191.

    [19]劉莉燕,吳曉娟,杜巧,等.臨床護理操作技術難度系數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7):30-33.

    [20]覃滟涵.護理技術操作分層次培訓與考核方法的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2,9(6):55-56.

    [21] [51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護士條例[Z].2008-05-12.

    [22]周玉虹.ICU護士護理技能體系的研究[D].北京:軍醫進修學院,總醫院,2009.

    第4篇:急救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師資建設;互聘互用;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8-0012-02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2014):“在有條件的企業試行職業院校和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學徒制,企業根據用工需求與職業院校實行聯合招生(招工)、聯合培養。完善支持政策,通過政府、企業、社會、家庭等多渠道籌集學生(學徒)培養培訓經費。”由此可見培養符合現代學徒制需要的師資隊伍意義重大,符合高職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

    一、現代學徒制校企教師互聘互用的必要性

    1.現代學徒制的成功實施需要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伴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不斷深入,現代學徒制的培養計劃、專業設置、課程結構及內容都要求有所突破和創新,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手段、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技術的現代化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也就對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校教師必須具有職業經驗,了解企業背景、熟悉工作過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質量標準;要求企業教師要具備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理念,掌握現代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僅是學生的技能傳授者,更多是學生的導師。

    2.師資隊伍建設是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根本出發點。現代學徒制要實現高質量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其中師資建設是關鍵,因為無論是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人才培養,最后的落腳點還是在教師身上。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雙方必須完善創新用人機制,培養建設一支在質量和數量上都能適應現代學徒制的高素質專業師資隊伍。同時,現代學徒制的校企雙方必須實現校企人力資源共享,優化教師結構,加速教師培養進程,提高專業教師技能水平。因此,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師資培養模式和管理機制是實現現代學徒制的根本途徑。

    3.師資隊伍建設是實現現代學徒制的關鍵。現代學徒制是深化校企合作,促進學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的重要模式,師資隊伍建設是實現校企實體合作模式的關鍵,對于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現代學徒制下的師資隊伍建設是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要的根本出發點。按照高職教育開放性和職業性的內在要求,校企合作雙方必須完善創新用人機制,培養建設一支在質量和數量上都能適應現代學徒制的高素質專業師資隊伍,為提升高職教育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做出貢獻。

    二、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百果園學院現代學徒制試點

    2014年12月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與有著近千家連鎖專賣店的深圳百果園公司簽約,就校企合作成立百果園學院,并在全校先行試點“現代學徒制”達成協議,雙方就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和標準、建設校企互聘共用的師資隊伍、建立體現現代學徒制特點的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試點和探索。百果園學院是定位于雙主體辦學、雙元培養的特色學院,遵循“雙主體育人”的現代學徒制精髓,在人才培養采取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和承擔的方式,學生全程在崗培養。在教學和學生管理上也遵循“雙導師”制。即使學生將來離開果品流通這個行業,也能去其他各行各業的小型專賣店做店長。

    百果園學院根據現代學徒制試點的總體規劃,雙方共同明確人才培養定位是“職業店長”,在此基礎上完善協同培養、工學結合與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需用約1/2的時間在企業接受學徒培訓,約1/2的時間在學校學習崗位知識和專業技能。校企共同制定體現學徒制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按照企業用人需求與崗位資格標準以及工作內容和典型工作過程來設置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構建“公共課程+教學項目+帶薪學徒”為主要特征的課程體系。其中教學項目是按照高職教育規律和企業需求,在課程專家、企業技術骨干和學校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下開發體現“高等性”、“職業性”和“教育性”三者有機融合的項目課程。而帶薪學徒就是在工作崗位上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實現“做中學”和“學中做”,同時要求帶薪學徒的崗位要體現“高等性”、學習過程既要體現“職業性”也要體現“教育性”。在此基礎上制定崗位標準、師傅標準、課程標準、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及考核辦法,并將學生工作業績和師傅評價納入學生學業評價標準。

    三、現代學徒制校企教師互聘互用機制探索

    1.現代學徒制師資建設的內涵。現代學徒制是行業、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的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的顯著特征是專業教學任務由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完成。通過探索校企雙方在開展師資籌措和培養機制,夯實“雙導師”隊伍建設的基礎工作,建設一套以企業資深的工藝大師為核心,以技能導師和師傅為骨干的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機制,根本上提升高職教育的現代學徒制辦學質量與辦學水平。

    現代學徒制要實現高質量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其中師資建設是關鍵,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雙方必須完善創新用人機制,培養建設一支在質量和數量上都能適應現代學徒制的高素質專業師資隊伍。同時,現代學徒制的校企雙方必須實現校企人力資源共享,優化教師結構,加速教師培養進程,提高專業教師技能水平。因此,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師資互聘互用機制是實現現代學徒制的根本途徑。

    2.現代學徒制校企互聘互用師資。伴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不斷深入,現代學徒制的培養計劃、專業設置、課程結構及內容都要求有所突破和創新,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手段、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技術的現代化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也就對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校教師必須具有職業經驗,了解企業背景、熟悉工作過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質量標準;要求企業教師要具備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理念,掌握現代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僅是學生的技能傳授者,更多是學生的導師。

    學校要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也需要企業的師傅,雙方的互惠互利為建設校企互聘共用的師資隊伍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在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采用校內培養與校外培養相結合的方式,校企雙方共同培養“雙師型”教師。校內老師在企業崗位工作和參加行業培訓,掌握行業專業前沿動態,及時了解行業發展新動向;采取階段性的方式開展,每學期派出2~3位專任教師下企業鍛煉,通過參與企業管理和技術應用、生產技術革新、成果咨詢等一系列活動,教師可以把在企業學到的東西引入課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同時,聘請既有一定理論水平又有豐富管理經驗的企業基層管理人員作為企業師傅;企業師傅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標準的制定、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頂崗指導等工作;根據企業師傅的實際狀況,可以著重培養若干骨干,使其在職業教育理論、教學水平和能力、教師職業道德等方面得到加強與鍛煉,更好地為專業建設與發展服務。

    因此,在校企深度融合下,在專業教師隊伍培養方面,要借助校企雙方各自的優勢平臺,互相學習,提高彼此的專業化水平,從而使學校教師和企業教師都能夠既懂教學,又具備一定的行業工作背景和經驗,實現師資隊伍教改、教學、科研、服務等四大能力的有效提升,保證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3.現代學徒制校企師資管理創新機制。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離不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對企業的依存度較大,保證企業教師在數量、結構和質量方面的穩定性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使校企雙方教師借助各自的優勢平臺,互相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彼此的專業化水平,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改革創新過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開展專業教學管理體制和人才培養體制的綜合改革,進一步健全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形成能夠與現代學徒制要求相適應的、開放的、科學的、互惠的、特色鮮明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和師資培養的體制,同時提高教師準入機制,不僅要求教師要受過嚴格的專業教育,而且要求教師在掌握扎實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能夠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出成果。

    因此,需要改革現有教師管理機制,對教師管理體制進行機制創新,進行動態管理,設計符合現代學徒制的教師薪酬制度,形成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從而鼓勵校企雙方教師敬業、勤業、精業,為骨干教師的持續發展、跨越式發展創造動力和空間。

    四、結語

    現代學徒制的實現,要以為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培養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人才為起點,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校企雙方師資隊伍的合理構成,實現全程“雙元”培養的校企師資互聘互用管理機制,創新師資管理機制,建立和完善教師培養與激勵機制,從而深化校企深度融合方式,規范高職院校企業教師的聘任工作,促使學校教師和企業教師發揮各自優勢,分工協作,以教學質量為抓手,共同組織實施人才培養過程,共同評價人才培養質量,以解決現代學徒制現階段師資力量不足、師資結構不合理、培養途徑薄弱、企業教師積極性低等問題,為進一步推動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第5篇:急救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設計施工

    中圖分類號: TV55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工程概況

    東泰?湖南山景工程位于鞍山市鐵東區湖南街459號,項目總用地面積為3500.29,整體建成后為地下2層,地上32層(1―4層為商務用房,5至32層為住宅),建筑物總高度為99.60m,總建筑面積為41512,其中地下室部分建筑面積為6639。

    2工程地質條件及周邊環境

    2.1場地地貌類型屬剝蝕丘陵,地形起伏不大。場地地層在勘察深度內共分為4層。地層自上至下依次為雜填土、粉質粘土、全風化混合巖、強風化混合巖。

    2.2勘察深度范圍內發現地下水,地下水類型為孔隙潛水,賦存在粉質粘土層中,穩定水位埋深-2.9m至-4.0m,水量一般,其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地下水位受季節降水量所控制,地下水對鋼結構及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有弱腐蝕性。

    2.3基坑周邊環境

    2.3.1 現場北側為紅線退界2.0m,距紅線外側約500mm分列2根直徑500mm的供水干管。

    2.3.2 現場西側為紅線退界2.0m,緊鄰紅線為高度約5米的石砌擋土墻。

    2.3.3 現場東側為紅線退界2.0m,距紅線外側約1.0m為動力電纜和2根直徑500mm的自來水供水干管。

    2.3.4 現場南側距紅線20m左右為鞍山市自來水公司明達泵站的大型儲水池。

    3基坑支護總體設計

    3.1建筑物設計±0.00m標高相當于絕對標高86.50m,根據地形圖及現場實測,場地現有實際標高和設計±0.00m標高相當,即基坑開挖的絕對深度為-10.5m。

    由于基坑面積、深度較大,因此采用排樁、冠梁、錨索(桿)及樁間噴射砼的聯合支護形式。詳見圖3.1排樁支護平面圖。

    圖3.1排樁支護平面圖

    3.2 排樁、冠梁、錨索(桿)支護的具體參數(詳見圖3.2支護結構剖面圖)

    圖3.2支護結構剖面圖

    3.2.1 由于現場狹小,無樁機作業面,因此排樁采用樁徑800mm的人工成孔灌注樁,樁間距為1.5m,樁長13m,鋼筋籠長13m,共計180根,樁身砼強度等級為C25。

    3.2.2 冠梁截面為500mm×900mm,總長度約為260m,砼強度等級為C20;噴射砼面層為50mm厚,砼強度等級為C20,同時掛40×80mm鋼板網。

    3.2.3 根據地質報告提供的相關參數及基坑的具體情況,通過計算確定共設3層錨拉結構,具體參數如下:

    第一層采用錨桿,設在-2.0m(相對于冠梁標高),錨桿長度18m,錨桿采用D50地質鉆桿制作,每3m為一節,錨桿施加預應力為200kN;

    第二層采用錨索,設在-4.5m(相對于冠梁標高),錨索采用3束7-Φ5鋼絞線,錨索長度為18m,錨索施加預應力200KN;

    第三層采用錨索,設在-7.0m(相對于冠梁標高),錨索采用3束7-Φ5鋼絞線,錨索長度為18m,錨索施加預應力200KN。

    4基坑支護施工方案

    4.1 整體施工方案

    本工程遵循“開槽支撐,先撐后挖,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將土方開挖與錨索(桿)施工分別進行,即按如下次序組織施工:

    排樁樁頂冠梁挖第一層土方第一層錨桿挖第二層土方第二層錨索挖第三層土方第三層錨索挖第四層土方(清理基坑)

    4.2 人工成孔樁施工

    樁位放點人工挖孔樁護壁鋼筋籠制作、安裝灌注樁身混凝土(C25商品砼)結束

    4.2.1 樁位放點

    按設計要求和建設單位給出的控制點及控制標高由專業測量人員測點放點,確定好樁位中心,以中心為圓心,以樁身半徑加護壁厚度為半徑畫出上部(即第一步)的圓周。撒石灰線作為樁孔開挖尺寸線,樁位線定好后,必須經有關部門進行復查,做好預檢手續后開挖。

    4.2.2 樁成孔施工

    (1)樁孔土方應先挖中間部分,然后擴及周邊,有效地控制開挖樁孔的截面尺寸,每節的高度一般以1m為宜。

    (2)每節樁挖完后應設置護壁,第一節護壁以高出地坪150―200mm為宜,便于擋土、擋水。樁位軸線和高程均應標定在第一節護壁上口,護壁厚度一般取150mm。

    (3)每節樁孔護壁做好以后,將樁位十字軸線和標高測設在護壁的上口,然后用十字線對中,吊線墜向井底投設,以半徑尺桿檢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井深必須以基準點為依據,逐根進行引測。

    (4)成孔以后必須對樁身直徑、孔底標高、樁位中線、井壁垂直、虛土厚度進行全面測定,做好施工記錄,辦理隱蔽驗收手續。

    4.2.3 鋼筋籠制作安裝

    鋼筋籠放入前應先綁好砂漿墊塊(一般為70mm),吊放鋼筋籠時,要對準孔位,直吊扶穩、緩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鋼筋籠放到設計位置時,應立即固定,遇有兩段鋼筋籠連接時,應采用焊接(搭接焊或幫條焊),雙面焊接,接頭數按50%錯開,以確保鋼筋位置正確,保護層厚度符合要求。

    4.2.4 灌注樁身砼

    (1)樁體澆注采用C25商品砼,坍落度應控制在80―100mm,砼的落差不大于2m ,由于樁孔深度已超過12m,宜采用砼導管澆筑。澆筑砼時應連續進行,分層振搗密實,分層高度不宜大于1.5m。

    (2)砼澆筑到樁頂時,應適當超過樁頂設計標高,以保證在剔除浮漿后,樁頂標高符合設計要求。

    4.3冠梁施工及技術要求

    護坡樁施工結束后,按本方案要求在樁頂施工一道冠梁,用以增加基坑支護結構的整體穩定性,并減小樁體變形,冠梁砼強度等級為C20,冠梁施工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為縮短工期,冠梁施工應在護坡樁施工結束后馬上進行。

    4.4錨桿、錨索施工

    4.4.1錨索(桿)施工工序

    錨索(桿)鉆進、注漿鋼梁架設、焊接預應力施加錨具鎖緊。

    4.4.2 錨索(桿)施工

    (1)在護坡樁及冠梁施工結束后,開挖土方,挖至錨拉結構標高下0.3米處預留錨桿或錨索施工工作平臺,寬度要求在6.0米,施工平臺要求平整,確保錨桿或錨索施工正常進行。

    (2)每層土方開挖均按上述要求預留錨桿或錨索施工工作平臺。

    4.4.3 錨桿、錨索鉆進、注漿

    錨桿和錨索鉆進時要求垂直方向誤差不得大于100mm,水平方向不得大于200mm。錨索施工時邊鉆進邊注漿,鉆進過程中用漿液護孔壁(即帶水泥漿鉆進),隨著鉆頭及鋼絞線的深入,逐漸注漿,最后達到設計深度后完成注漿。注漿采用漿液為純水泥漿,水泥采用PS32.5MPa,水灰比0.8:1。

    4.4.4 鋼梁架設及焊接

    注漿結束后開始架設、焊接鋼梁,鋼梁要全部連續。鋼梁與護坡樁充分接觸,如有接觸不到的地方要求墊墊鐵。

    4.4.5 預應力施加鎖緊

    鋼梁架設、焊接完成并注漿結束達到7天以后,進行預應力施加,錨索(桿)施加預應力為200KN用錨具與鋼梁鎖緊。

    4.5樁間噴射砼

    樁間噴射砼施工隨挖隨噴,噴射砼前要求將1/3樁體外露,并要求將樁體浮土清理干凈,確保噴射砼與樁體砼的結合力。樁間噴射砼厚50mm,灰砂比為1:3。在噴射混凝土之前先在樁間掛40mm×80mm鋼板網,鋼板網用螺紋14鋼筋釘入土中固定。

    4.6基坑降水施工

    在排樁、貫梁施工完畢后,著手進行基坑排降水的施工。降水采用管井降水的方法,在每部電梯的集水坑部位分別布置一直徑219mm的降水井(共6個),井深為35.5m(自然地面以下),在基坑開挖至穩定水位埋深時開始降水,降水深度以保持坑內水位一直在開挖工作面以下至少500mm為宜,降水延續時間為主體結構施工完畢且后澆帶已經全部澆筑完成后,降水結束后采用壓力注漿的方法封井,井口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鐵板滿焊。

    結束語

    排樁結構是目前較為經濟、安全且運用廣泛的深基坑支護方式,東泰?湖南山景項目即是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在該項目的施工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后續類似項目的施工提供了參照。

    第6篇:急救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 化濕脂肝湯; 酒精性肝病; 肝硬化

    [中圖分類號] R25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2-107-01

    1 臨床觀察

    1.1 一般資料

    1.1.1 觀察對象:臨床觀察240例患者均為本院住院的患者及門診患者,治療組120例,男性108例,女性12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46歲。普通飲酒者48例(每日飲酒精35克以上,連續飲酒5年以上),重度飲酒者72例(每日飲酒精90克以上,連續飲酒5年以上)。對照組120例,男性110例,女性10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45.7歲。普通飲酒者52例,重度飲酒者68例。經統計學檢驗,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飲酒程度、病程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1.2 臨床表現 右脅疼痛不適224例,脘腹脹悶194例,食欲不振102例,乏力116例,頭暈114例,腹瀉52例,健忘166例,步態不穩28例。舌質暗或夾淤點122例,舌苔黃膩116例,脂肪肝184例,肝硬化52例。經統計學檢驗治療組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1.3 治療前兩組病人肝功能比較表 見表1。

    經X2檢驗說明,兩組病人治療前肝功能方面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六合氨基酸注射液250毫升1日1次靜點,口服自制化濕脂肝湯一劑,1日3次口服。對照組:六合氨基酸注射液250毫升1日1次靜點,同時給予肝太樂0.2克1日3次口服,護肝片2片1日3次口服。兩組均治療40天為一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

    1.3 治療結果

    1.3.1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肝區疼痛不適消失,食欲不振、頭暈乏力、脘腹脹悶、腹瀉等消失,彩超示脂肪肝明顯減輕。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ALT、AST恢復正常,彩超提示酒精性肝病病變、脂肪肝病變程度減輕。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減輕,肝功能未恢復或加重,彩超提示病變無改變或加重。

    1.3.2 治療后兩組病人臨床癥狀療效分析 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病人臨床癥狀療效分析表

    經Ridit分析,總有效率0.05說明治療組與對照組之間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1.3.3 治療前后兩組病肝臟彩超變化比較表 見表3。

    經Ridit分析,組間比較,治療前兩組肝臟彩超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具有可比性;組內比較: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前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且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經t檢驗,組內比較,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非常顯著性意義,組間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治療組治療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2 護理

    2.1 健康教育 在東北,因為氣候寒冷,人們為了御寒,往往把喝酒作為御寒手段,所以喝酒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司通見慣事情,同時也是不可或缺的交往手段,在飲酒人群中絕大多數人對大量飲酒的危害性認識膚淺,有些人甚至認為酒精能殺菌、活血化瘀,喝多少都沒有害處。因此護士首先要和病人交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家庭情況、社會背景及飲酒習性等,找出嗜酒原因,對其耐心講解酒精對各器官的損害尤其對肝臟的損害,舉例說明終止飲酒和繼續飲酒的不同結局,使病人自悟繼續飲酒的不良后果。

    2.2 關懷 在嗜酒人群中以往大多是意志薄弱、離異和夫妻感情不合占較高比例,現在,嗜酒人群發生變化,他們大多發生在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及富裕人群,因為應酬多的緣故,大量飲酒,導致肥胖及酒精肝的發生,對這部分病人護士要多一些健康教育,幫助病人克服不良生活習慣,讓病人知道人生的價值和健康的重要。從而增加病人戒酒的決心和信心,幫助病人度過戒酒這一難關。

    第7篇:急救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字:地基處理;邊坡支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TU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建筑地基及邊坡支護設計

    傳統的地基處理技術有三種。一種是強夯法,由法國人于上世紀60年代創立;一種是日本人于70年代創造的高壓噴射法;還有一種是我國創造的樁基法。

    強夯法。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砂性土及非飽和的粘性土,對這類地形的地基處理時,連續夯擊的方法經常用到,在這個過程中要綜合分析現場實際狀況,確定相應的夯擊次數、深度。

    高壓噴射法。借助高壓噴射流對土體切削,旋轉灌漿桿,在原有位置讓固化劑與土地進行均勻攪拌和混合。凝固后會在地基中形成0.6m到1.2m的圓柱體。

    樁基法。借助起吊設備,吊起重錘后把樁打壓至地表下的承重層,使得原本松軟的土壤達到建筑物地基所要求的承受力標準。

    這些最先創立的地基處理方法直到現在還被廣泛地應用,但是隨著時展的要求,人們對建筑的質量水平要求不斷提高,建筑施工環境的日趨復雜,單純地使用一種技術處理地基已經不能滿足建筑的質量要求,而且使得工期延長,成本上升。有效地把各種處理技術的優勢結合起來,可以發揮更好的作用,并且已經成為行業里處理地基施工時的一種共識。

    在實際設計施工的過程中,通常會用到以下幾種地基支護的設計方法:水泥土墻、土釘墻、坡率法等;邊坡支護的設計方法有:擋墻法、巖石錨噴法以及坡率法等。基坑支護設計和邊坡支護設計,都遵從著相同的設計準則,即按照極限承載力和極限使用狀態等極限狀態來考慮具體設計方案。兩者的區別在于使用年限對結構耐久性的要求不同。在實際施工建設過程中,當需要對基坑和邊坡進行聯合支護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各自設計結構的特點,設計出一種符合工程建設需要的聯合支護結構。

    在設計中有以下幾點要求:(1)當邊坡和基坑處于同一個支護體系時,基坑的支護要求必須優先得到滿足,然后使邊坡滿足其自身的支護要求,在基坑回填后必須保證邊坡具備足夠的穩定性;(2)當基坑已經開始施工,位置離邊坡還有一定距離,且基坑和邊坡處在不同的支護體系中時,具體設計方法是對先依據到邊坡的距離和附加荷載的大小對基坑進行設計,然后再按照邊坡的支護要求設計邊坡的支護形式;(3)當邊坡先開始施工,位置距離基坑較遠,且基坑和邊坡也不處于同一個支護體系時,首先要依據邊坡支護要求設計邊坡,然后依據基坑距離和邊坡的遠近設計基坑的支護形式。

    2 地基處理的技術應用

    2.1 成孔工藝試驗

    挖孔樁在施工前應該對孔進行工藝試驗,并且試驗次數不得少于兩次,檢測內容主要包括,檢測樁側壁土層有沒有坍塌的孔、有沒有流泥和涌砂等現象,同時應該檢測混凝土護壁有沒有起到應有的實際效果,樁兩端的擴大頭成型有沒有按照設計要求進行。

    2.2 挖孔的方法

    挖孔時采用的是人力挖孔,從上往下一層層的用鍬鎬進行挖掘,如果遇到了堅硬的土層我們就用風鎬處理,如果遇到了孤石,我們應該請專業的爆破人員對該石頭采用合理的爆破措施處理。這對爆破人員的要求是很嚴格的,爆破人員必須在爆破前對各種參數進行嚴格的實驗,確保無疑之后才可以進行爆破,我們應該相信我們的爆破人員能夠很好的完成爆破任務,但是為了工人的人身安全,所以在爆破的時候現場是不允許有人存在的,以防危險事故的發生。在挖孔的時候我們應該先把樁孔的土挖出,然后在按照要求把周邊的土挖出來。

    2.3 對護壁的處理

    施工時我們使用的護壁長度為每節1000毫米,具體的應該根據現場挖空的情況來選取。通常第一節護壁應該高出地面200毫米,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制作出相應的護肩,在第一節護壁安裝好后,我們應該安裝相應的護壁鋼筋,安裝支護壁的模板,最后是澆灌混凝土。當護壁澆灌的混凝土強度達到5兆帕之后,我們就可以進行下一層土的挖掘了。當我們對護壁進行施工的時候,我們應該把每一節護壁的施工當做是護壁施工的一個周期,每完成三節護壁加工時我們應該對樁機的中心線進行適當的調整,同時確保其垂直度沒有問題。

    2.4澆筑混凝土

    在澆筑孔之前必須對已經加工好的孔進行最后的測試,如果檢測結果不符合當初的設計要求,那么這個孔是不能夠繼續進行下一項的澆筑的,即使完成澆筑這個樁子也是不可用的,檢測結果合格,就可以進行最后一步的澆筑混凝土了,澆筑混凝土的時候應該在孔口處設立護口筒,為的是在澆筑過程中保護孔壁不受損害,我們使用的混凝土的灌注充盈系數不能低于1.0,混凝土的坍落程度應該控制在80毫米至100毫米之間,我們在對孔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應該采用串筒,串筒的尾部距離孔底的距離不能大于2米,我們應該多次少量的進行混凝土的澆筑,這樣就可以保證澆筑的混凝土比較實,有助于建筑物的穩定。在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整個樁子也就完成了,我們應該對其好好地養護。

    3.加強邊坡支護質量的有效措施

    3.1土釘支護措施

    此項技術措施經常性的應用在地下水位亦或是以人工方式降低地下水位后有著較高土層的邊坡支護過程中,其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土釘支護將土體自身所具備的自穩定能力以及力學強度有效利用起來,使得欠穩定的土體能夠真正成為支護結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因而只要支護結構有著較強的穩定性,那么就會使得邊坡坡土體保持較好的穩定狀態。

    3.2檔土灌注樁支護措施

    所謂檔土灌注樁支護措施具體指的是在周圍的深基坑進行鉆孔,同時對鋼筋籠加以設置,然后再對混凝土樁進行灌注。應當成排設置樁,并且設置連續梁于其上部,接著以人工亦或是機械方式在基坑中間位置進行挖土,加裝橫撐在1.0米的位置處。另外,加裝拉桿于混凝土背面,并且與設置妥善的混凝土灌注樁進行拉緊處理,然后繼續挖土,直到真正的滿足設計深度的要求為止。檔土灌注樁支護措施的主要優點是安全性好、成本低、抗彎強度高以及混凝土灌注樁剛度大。

    4 結束語

    地基處理不僅僅是對建筑物的安全和建成后的使用有很大的關系,而且地基處理在整個工程中的造價比例和工期占用比例都是很大的,這也就需要我們能夠用睿智的目光去選擇最合適的方案,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最好的回報了。

    參考文獻:

    第8篇:急救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失眠 針灸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8-223-03

    失眠,中醫范疇又稱“不寐”,是指以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常見疾病。失眠癥可引起患者焦慮、抑郁或恐懼, 嚴重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及身心健康,給不少病人帶來身心困擾。目前現代醫學治療本病多采用鎮靜催眠藥物,但此類藥物治療容易呈現一定的依賴性或成癮性,鑒于西藥的副作用,中醫藥治療顯示出強大的優勢,尤其是傳統的針灸療法,很早就被應用于臨床,且療效肯定,我科對34例失眠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及護理,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6年10 月- 2008年4月,共收集了34例在我院門診就診的失眠患者,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齡25~70歲,平均53.6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240個月, 平均15.38個月, 其中6 ~ 12個月14例,12個月以上20 例。

    1.2診斷標準

    參照“失眠定義、診斷及藥物治療專家共識(草案)”[1]制定診斷標準。①有失眠的典型癥狀:入睡困難,時常覺醒,睡而不穩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過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6h。②有反復發作史6個月以上。

    1.3排除標準

    ①凡是全身性疾病如疼痛(神經痛、關節痛等)、發熱、咳嗽、手術等,以及外界環境干擾因素引起者;②年齡在18周歲以下或70周歲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③合并有心血管、肺、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④僅有睡眠量減少而無白日不適(短睡者),不視為失眠;⑤凡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治療,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和判斷者。

    1.4治療方法

    主穴:第1組以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穴為主,取神庭、百會、神道、中樞、玉枕、心俞、肝俞、脾俞、腎俞和申脈;第2組以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穴為主,取少海、神門、曲澤、郄門、內關和勞宮。配穴:根據中醫辨證選穴,血虛加足三里、三陰交;陰虛火旺加三陰交、太溪、照海;膽怯加氣海、陰交;胃不和加中脘、豐隆、厲兌、隱白;痰熱擾心加曲池、豐隆、解溪;情志擾心加大陵、印堂、太沖、合谷。操作:兩組主穴隔天輪換交替進行針刺,即一天以俯臥位為主,針第1組主穴,而隔天以仰臥位為主,針第2組主穴和配穴;主穴加接KWD-808-I 型電針治療儀,連續波,頻率80 次/分鐘,或斷續波,每次留針30~40 min ,每天1次,10天為一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每個療程后休息3天,繼續下1個療程。治療期間,有服用安眠藥的患者,在針灸取得療效2周后,要求其逐漸遞減安眠藥至維持量,最后能停服者則停服,或穩定在維持量。

    2 臨床觀察

    2.1臨床療效評定標準[2]

    臨床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時間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 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足3 h ;無效:治療后失眠無明顯改善或反而加重。

    2.2評估方法

    首先對失眠的癥狀進行評估,評判項目包括:①入睡時間,②睡眠時間,③覺醒次數,④每周服用安眠藥次數。評判標準參考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 PSQI) [3 ] 進行閱卷評判。

    其次對不寐的主要癥候群進行評估,評估項目包括:①頭暈、頭痛,②心悸,③醒后疲勞感,④日間警醒下降,⑤認知功能下降,⑥行為能力下降;評估標準:有( + ) ,無(-) 。

    2.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1.0軟件包處理所得出的各項數據。構成比采用計數資料的卡方(Chi-square) 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P 值小于0.05 被認為所檢驗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 臨床療效:經4個療程治療后,34例患者臨床痊愈8 例,顯效15例,有效7例,無效4例,治愈率23.5% ,總有效率88.2%。

    3.2 治療前后失眠主癥比較見表1 。

    表134例失眠患者治療前后失眠主癥比較

    時間例數入睡時間(min)睡眠時間(min)覺醒次數(次/每晚)安眠藥(次/周)

    治療前3464.36±43.13307.13±78.6410.75±11.2711.59±1.03

    治療后3441.25±34.12397.52±73.525.73±4.124.84±1.06

    注:與治療前比較,p

    由表1可以看出,入睡時間、睡眠時間、覺醒次數及每周服用的安眠藥次數,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t入睡= 2.45 , t睡眠= 4.89 , t覺醒= 2.43 , t安眠藥=26.63 ,均P < 0.05) ,說明睡眠質量有明顯改善。

    3.3 治療前后癥候群比較見表2。

    表234例患者治療前后癥候群構成比比較

    癥狀例數治療前治療后X2p

    頭暈、頭痛3434939.535

    心悸3431637.053

    醒后疲勞感3434453.684

    日間警醒下降3426526.145

    認知功能下降3419610.690

    行為能力下降341557.086

    由表2可以看出,治療前后失眠主要癥候群的構成比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4 護理

    4.1 心理護理

    失眠主要原因是心理社會因素,因此心理護理是關鍵。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病人,耐心傾聽病人的主訴,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病人的信任,認真評估病人的心理狀態,了解其失眠的主要原因、平時的生活習慣等,鼓勵患者說出心中的憂慮,給予理解、同情和支持。引導患者正確對待失眠,避免對失眠的過分擔心,介紹失眠患者治療成功的病例,解除思想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對失眠和針刺的恐懼感,以輕松的心情接受治療。

    4.2 針灸治療護理

    針灸治療前,先評估病人的一般生理狀況,了解有無針刺禁忌癥,有否饑餓、過度疲勞等情況。為病人取舒適,選用符合要求的一次性針具。入針和留針過程中,囑患者勿隨意改變,注意巡視觀察患者的神態變化,詢問其感覺,及時發現暈針等不良反應的先兆,及早處理。出針時用消毒棉簽按壓針孔,防止出血和血腫。

    4.3 健康宣教

    進行睡眠衛生知識健康教育,①讓患者了解有關睡眠的知識,知道睡眠需要的時間因人而異,睡眠時間不是睡眠充足與否的唯一指標,睡眠質量更為重要。消除失眠引起的繼發性焦慮,指導患者正確評價睡眠情況。②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恢復正常的睡眠覺醒節律,制訂有規律的作息計劃,夜間定時就寢,早上定時起床,逐步形成正常的睡眠規律。③建立良好的睡眠環境,如臥室保持安靜、清潔,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指導正確、舒適的睡眠,防止不正確的睡姿易使肌肉緊張疲勞,影響睡眠。④注意不在床上做非睡眠的活動,如不宜在床上看書報、電視、聊天等。⑤指導病人睡前不進食過飽,不飲刺激性飲料,如咖啡、濃茶、可樂等。睡前避免做劇烈的運動。⑥白天參加各種文體活動,保持適度疲勞感。睡前可聽聽輕音樂,舒緩、穩定的音樂不但具有放松作用,而且還具有鎮靜作用,它可以讓患者置身于輕松柔美的音樂中,在優美、舒緩、柔和的藝術享受中進入心曠神怡的意境,進而轉移注意力、緩解和調整不良情緒,改善睡眠[4]。

    5討論

    WHO 最近一項全球睡眠中國區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存在失眠的人群高達2.5 % ,且有上升趨勢。中醫藥治療失眠癥具有豐富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中醫認為思慮過度、精神緊張、抑郁不遂等因素致臟腑、氣血陰陽失調,陽不入陰,晝夜陰陽運行失常,使神志不寧,久而久之而失眠。針灸治療失眠的機理在于協調陰陽,扶正祛邪,疏通經絡,從而改善睡眠[5]。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 心理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引起廣泛的重視。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的核心,貫穿于臨床護理的全過程。臨床實踐證明,心理護理能較好地解決患者的各種負性情緒及心理問題,起到藥物起不到的作用[6]。

    對針灸治療失眠的患者配合做好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可調節不良情緒,增強患者的心理素質,縮短病程、強化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忠新,潘集陽,季建林,失眠定義、診斷及藥物治療專家共識(草案) [J]. 中華精神科雜志,2006,39(2):14114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2023

    [3] 劉賢臣,唐茂琴,胡蕾,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29(2):103 - 107.

    [4] 李紅艷,辛紅菊,王娜,等,音樂放松療法對老年患者失眠狀態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Modern Clinical Nursing)2008.8(8):42

    第9篇:急救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護士;職業壓力;心理適應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65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243-02

    壓力是維持生命活動和器官功能協調的重要保證,適量的壓力有助于提高機體的適應能力。職業壓力是指當職業要求迫使人們作出偏離常態機能的改變時所引起的壓力,這種壓力在個體身上造成的后果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也可以是行為方面的反應[1]。因此,對護士職業壓力成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對策至關重要。

    1護士職業壓力成因分析

    11工作環境的影響產生的壓力當代的護理模式是“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這就需要護士具備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因護士長期工作在充滿“應激源”的環境中,工作強度大、技術要求高,特別是輪班制,打破了人體正常的生物鐘,使護士經常處于超負荷的工作狀態而產生壓力;護士每天都要接觸不同氣質和性格的病人,在工作中經常面臨許多急癥搶救、生離死別、技術更新等問題,特別是臨床上病人病情變化多端,不確定因素多,護士必須及時觀察病人的病情,并且迅速做出反應。護士在工作中需要與病人、醫生、后勤部門等各類人員進行交往,人際關系復雜,如不能正確處理,常陷入人際沖突中而產生情緒的變化,這些均對護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而成為職業壓力的重要因素。

    12受職業性質影響產生的壓力護理工作是“救死扶傷、實行人道”的一種職業,在工作中經常面臨職業風險,主要包括生物、物理、化學等因素[2]。由于醫院內一些病人病情重,感染的病原菌復雜,病原微生物易通過口鼻腔引起呼吸道感染和接觸感染,屬于生物因素。而物理因素是因護士日常執行的治療和護理操作多,隨時都有能被污染的針頭和銳利的醫療器具刺傷。化學因素多因各種物品消毒要求嚴格且種類多,加之護士需頻繁接觸各種消毒劑而造成了潛在的危險。因此,護理工作是一項風險大、責任重的工作,職業風險帶來的壓力顯而易見。

    13工作倦怠感形成的壓力護士工作倦怠是醫療服務的特殊性和高風險性、護理工作的高負荷和高責任、人際關系錯綜復雜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3]。有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與護士工作倦怠呈顯著負相關,即自我效能感高的護士工作倦怠感較低。工作壓力是導致護士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作倦怠影響護士的身心健康,并導致離職率增高、護理質量下降,因此引起了護理管理者的高度關注。為了降低護士職業倦怠程度,護理管理者和全社會都應該關注護士,建立護士的社會支持網絡。

    14知識技能更新產生的壓力護理學科的發展,必須開拓創新才能有活力,才能適應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醫療器械不斷更新,新技術新設備不斷應用于臨床,各種新的檢查和治療手段不斷增多,對護士的知識技能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迫使護士在完成緊張的工作之余還要努力學習,以此給護士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壓力。

    2護士職業壓力應對措施

    21建立社會支持系統,提高護士社會地位現代護理理念要求在護理實踐中體現人本觀和人文精神。在護理實踐中,人文精神體現在對病人的生命與健康、病人的權利與需求、病人人格與尊嚴的關心與關注。而社會輿論的導向,對護理工作者有極大的影響。應采取多種形式宣傳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多元性,護士也應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將護理服務工作與經濟效益相銜接。

    22改善工作環境,增強自身防護及法律意識在患者的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以及我國各級醫療機構醫療糾紛發生呈普遍上升趨勢的情況下,護士作為醫務人員面對著“病人”這一特殊的服務對象的時間最多,不僅要提高自身的防護能力,減少醫療糾紛,還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意識,嚴謹的工作態度,嚴格執行各項技術操作規程,不斷學習和掌握扎實的護理專業知識,管理者要努力為護士營造舒適的工作環境,并對護士加強安全教育及提供各種保護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與控制職業風險。

    23正確運用激勵機制,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護士受職業的影響,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要想提高護士的基本技能及業務水平。護理管理者必須加大對護士的培訓力度,恰當地運用激勵機制,使護士認識到醫院在發展,必須要自我提高,向專科護士、護理教學、護理科研和護理管理等方向發展,同時為高層次需求的滿足創造條件。

    24將護理服務滲透在預防、治療、保健、康復等各方面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護理服務范圍在拓展和延伸,同醫療專業相比,護理專業更注重人而不僅僅是疾病,重視人對健康問題的身心整體反應,而不僅僅是器官或組織的病變[4]。因此護理服務工作要滲透在預防、治療、保健、康復等各方面,將治療與照顧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從而要求構筑連續性的護理服務體系,服務于人的生老病死全過程,在健康與疾病之間發揮作用。

    3結語

    在醫療機制改革的今天,社會對醫護人員的期望值也越來越大。然而,由于職業性質及風險、超重的工作負荷、懸殊的社會價值等問題給護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到護理質量的提高,影響醫院的和諧發展及護理事業的推進。認真分析護士職業壓力的原因,探討其應對措施,對維護病人權益,體現醫院職能,更好地推動護理工作的開展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胡春燕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原因分析與應對措施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

    [2]陳應花護士的壓力源及應對措施職業與健康,2006,23:15-16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国内外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免费国产成人α片|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 成人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高清成人欧美动作片| 草莓视频成人appios|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1314成人网| 国产成人www免费人成看片|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成人自慰女黄网站免费大全|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国语的| 在线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www.国产成人|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国产精品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网站|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91网|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午夜电影成人福利|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国产成人综合洲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午夜a| 97成人碰碰久久人人超级碰OO|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