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學影像技術自我小結范文

    醫學影像技術自我小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學影像技術自我小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學影像技術自我小結

    第1篇:醫學影像技術自我小結范文

    關鍵詞:醫聯體;遠程醫療;資源共享;分級診療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mainly on the analysis of Guangzhou city based on remote med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population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conjoine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proposed telemedicine solutions based on conjoined, remote medical service application mode of the conjoined, sharing quality resources to promote regional medical conjoined institutions, the formation of a new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 serious illness in the hospital, minor illness into the community, so as to promote the masses to solve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problem.

    Key words:Reg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s; Telemedicine; Resource Sharing; Tiered Medical Services

    2015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引導醫療機構面向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開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等遠程醫療服務”[1]。遠程醫療契合當前醫療模式轉變,能夠降低醫療費用提高醫療質量。未來醫療模式更加強調提高醫療質量、減緩醫療成本增長、改善病人和群眾的健康狀況水平,而遠程醫療是發揮作用的一個關鍵因素。

    近年來廣州市啟動了北部山區醫療幫扶、偏遠地區衛生對口幫扶等項目,旨在借力廣州在醫療設備、醫療技術、醫療人才和項目資金等方面的優勢,促進北部山區、偏遠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按照廣州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的意見》1+3政策文件和市醫改工作部署,廣州市于2014年正式啟動區域醫療聯合體建設工作。醫聯體建設要整合大量的醫療資源,要實現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和帶動基層醫療發展,遠程醫療應用能夠幫助醫聯體探索“急慢分治、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全新模式[1],實現優勢資源縱向流動,建立分級診療,重新構建醫療體系,平衡醫療資源和患者分布,大力提升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不斷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解決偏遠地區群眾看病就醫問題。

    1 設計方案

    1.1建設目標 廣州市區域遠程醫療服務系統基于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構建,旨在通過廣州市衛生專網為聯網大型醫院、中型機構以及基層醫院提供遠程診斷、遠程會診及雙向轉診、遠程護理、遠程教育、遠程預約、遠程資源共享等服務,從而充分利用大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提升基層醫療水平,促進了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和醫療服務均等化。同時,為實現遠程醫療應用系統的應用和落地,制定了配套的遠程醫療業務規范,指導區域醫療衛生機構規范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切實加強及規范了遠程醫療的管理。目前,廣州市以醫聯體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和推廣遠程醫療服務系統,探討醫聯體下的遠程醫療服務應用模式。

    1.2系統架構 項目建設按照國家、廣東省及廣州市對區域衛生信息化及醫聯體信息化建設的總體部署和要求,依托廣州市現有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結合區域實際需求,做好醫聯體信息化頂層設計及信息資源統籌規劃,統一醫聯體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明確醫聯體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目標和任務。運用不同機制和措施,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推進,促進醫聯體信息化工作協調發展。系統總體架構,見圖1。

    1.3配套標準規范 廣州市區域醫聯體信息化各類應用系統和廣州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連接,可以采用市級平臺的相關標準規范,如:數據標準規范、數據交換標準規范、數據存儲及調用規范等,甚至可以讓醫聯體成員機構直接使用市級平臺提供的相關功能組件,如:注冊服務、交換服務等。

    1.3.1管理機構職責 市衛計委負責市級遠程會診中心以及專家庫的建立、運作與管理,負責對全市醫療資源分布的優化提出可行性建議;區衛計委負責轄區內遠程會診的組織協調、監督管理,負責區內遠程會診業務的指導及考核;具有提供遠程會診資質的醫療機構負責本院遠程會診設備的維護以及專家的管理,指定聯系人負責對外院的會診邀請進行審核并協調院內會診資源。

    1.3.2遠程醫療業務的開展原則 ①堅持臨床診治需要的原則。遵守醫療法律法規和診療規范,合理診治,根據病情需要實施遠程會診,確保醫療安全。②堅持規范會診的原則。加強宣傳教育,按照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在規定的范圍內實施會診。③會診醫療機構所出具的會診報告僅作為邀請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重要參考。

    1.3.3業務審核規則 邀請醫療機構需對患者的會診申請的完整性及合理性進行審核,對于不完整的會診申請需返回原申請醫生進行修改;對于不合理的會診申請予以駁回,并通知患者本人;通過審核的會診申請單將發送給會診醫療機構。會診醫療機構接到會診邀請后,在不影響原正常業務工作和醫療安全的前提下,會診醫療機構聯系人應當及時安排醫師進行遠程會診。會診影響正常業務工作但存在特殊需要的情況下,應當經會診醫療機構負責人批準。

    2 遠程醫療服務應用模式

    Y合目前醫聯體建設的要求,以醫聯體為樞紐實現信息共享,通過醫聯體內重點??茖诜龀?、業務指導和遠程會診機制,有效控制醫療費用,為居民群眾提供分級、連續、節約、安全、高效的醫療服務。本文重點探討醫聯體下的遠程醫療服務應用模式,主要包括:

    2.1遠程會診 廣州市醫聯體信息化建設中,醫聯體成員機構之間的院際會診,是區域醫聯體醫療資源更合理使用的重要保障,也是廣州市醫療衛生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颊叨枷M艿饺夅t院接受專家的治療,造成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患者紛紛流入市、省級醫院,加重了市、省級醫院的負擔,造成床位緊張、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情況。

    遠程會診系統主要包括數據交換平臺、視頻會議子系統、會診管理子系統三大部分[2]。其中數據交換平臺用于傳輸各種信息。包括采用影像信息和非影像信息。采集影像信息是指通過影像采集設備,將患者有診斷價值的如CT片、ECT片、MRI片、X光片等醫學影像文件采集下來,并以DICOM協議或其它協議進行網絡傳輸。采集非影像信息是指把患者以往的非影像信息,如處方、醫囑、檢驗檢查報告單、住院病案、出院小結等采集到中心端或傳送到會診醫院。會診開始前,數據交換平臺將患者的基本醫療信息情況(如既往病史、入院原因、各種檢驗及化驗的結果、初步診斷結果、治療結果及患者醫學影像圖片等資料)發送到專家所在的醫院。在會診時間,專家可隨時調閱的患者的醫療信息情況資料,為遠程咨詢會診專家提供診斷依據。會診結束時,由專家給出書面的診斷意見和治療方案,并通過資料采集或傳遞功能把專家的診斷意見和治療方案等信息傳入中心端。

    2.2轉診預約 實現雙向轉診預約可以合理利用區域衛生資源,有效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積極發揮廣州市衛生局所下轄的市級醫院在人才、技術及設備等方面的優勢,同時充分利用廣州市各社區醫院的服務功能和網點資源,促使基本醫療逐步下沉社區,社區群眾危重病、疑難病的救治到大型醫院,緩解居民“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3]??玑t院轉診將綜合解決轉診業務管理、轉診臨床信息共享、醫生間和醫患間信息交流及轉診相關醫療資源管理的問題。

    2.3遠程監護 遠程監護技術是近年來遠程醫療中的一個研究熱點,也是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歐美各國一直致力于對遠程監護的研究,我國近年來也開始推動其發展。遠程監護系統一般包括三個部分:監護中心、遠端監護設備和聯系兩者的通信網絡。監護中心可以位于急救中心、社區醫院、中心醫院或其它醫護人員集中的場所,其功能為接收遠端監護設備傳送的醫學信息,為遠地患者提供多種醫療服務。連接遠端監護設備和監護中心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程控電話(PSTN)、交互電視、綜合服務數字網(ISDN)、非對稱數字用戶線環路(ASDL)、光纖網(ATM)、微波通信、衛星通信、無線蜂窩通信(移動電話GSM)等。遠程監護的支撐技術包括:傳感器技術、醫學遙測技術、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及信息學等多個方面。

    2.4遠程科教 遠程科教是通過遠程通訊網絡提供教育材料,根據醫學遠程教育的要求,支持文檔和圖像共享的視頻會議系統,系統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點對點或點對面的通訊,并具備在線討論及離線繼續教育等功能。在遠程會診中學習、在遠程培訓中學習、在專家指導下的實踐中提高自我,通過再學習、再實踐、再提高,使經驗、知識積少成多,從而使花山醫院的重點科室能力增強,使較弱的基層科室能力建設得到明顯提高。

    由于能夠經常與優秀的醫學專家進行互動溝通,醫技、臨床等相互關聯、緊密配合的各科室醫生能夠在知識、經驗、技能方面都得到提高,醫院內部的綜合能力將得到提升。原先不認識的疾病、診斷不清的疾病、不會治的疾病能夠得到較好解決,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醫患矛盾、緩和醫生們因不能得到更多學習機會而形成的對醫院的不滿情緒、增強醫生們救治疑難、危重病人的信心,提升醫生們對工作環境的滿意度,安心工作,潛心鉆研診療技術,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從整體上提高醫院的診療水平。

    2.5區域輔助檢查應用(區域PACS模式,區域檢驗、區域心電)

    2.5.1區域PACS中心 從全市放射信息整體化出發,為區域內放射數據提供符合國際國內標準的信息輸入和輸出接口,對區域內各醫療機構的放射數據集中管理[3]。并依托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通過標準規范逐步整合區域影像診斷資源,消除衛生領域影像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信息孤島”現象,統一構建醫聯體范圍內影像數據共享和業務聯動的平臺,全面提升醫聯體內的影像診斷水平。

    2.5.2區域檢驗中心 在建成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基礎上,通過對全市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資源整合,建成覆蓋全市醫療機構的區域臨床檢驗中心,該中心可以實現檢驗數據全市共享,檢驗儀器全市共享,有效開展臨檢質控。檢驗標本由物流統一上門收取,檢驗結果通過信息平臺實時回傳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時可以在全市任何一家醫院的醫生工作站進行調閱,實現醫聯體內檢驗資源共享。區域檢驗系統的建設可以極大地提高臨床檢驗質量,避免了重復檢查,減輕了群眾就醫負擔。

    2.5.3區域心電中心 整個區域心電診斷系統的架構由區域心電信息服務平臺、醫院、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移動方案(救護車或上門隨診)構成,各點之間通過區域的高速醫療專網和3G網絡(僅在區域中心部署3G網絡接入點)進行連接[4]。區域心電信息服務平臺接入市級區域衛生信息服務平臺,成為該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區域心電信息系統的建設實現全區域范圍內的心電協同診斷服務,包括: ①心電診斷服務:針對一些配備心電圖機,但缺乏專業的心電診斷醫生的醫療機構(如社區衛生服務站),可通過區域心電診斷系統,將心電圖自動上傳至服務平臺,由上級醫療機構心電診斷,給出專業的心電圖分析報告,服務平臺將診斷結果回傳給基層醫療機構。②心電遠程會診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基層醫院有疑難病癥可以向上級醫院提出會診申請,并把心電圖信息上傳區域中心,上級醫院可以使用此系統提供會診服務。③患者心電報告共享服務:數據中心可與所有醫療機構內部的心電信息系統集成,患者在區域內任何一家醫療機構(社區服務站、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或醫院)做的心電報告都可通過數據中心實現共享,方便醫生全面了解患者的心臟既往病史,減少重復檢查,給出更具準確的心血管疾病治療方案。

    3 結論

    醫療機構間遠程醫療系統能與區域內其他數字醫療系統整合在一起進行協同工作,同時要具備適應性強的特點,既可以滿足目前醫聯體信息化需求,在兩三家醫院之間先進行小規模試點互連進行會診,也可以由市衛計委統一部署,在全市范圍內組建大規模的遠程醫療應用,同時也可以通過廣州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獲取市以外其他省市區域遠程醫療資源,開展更廣領域的會診[5]。未來將繼續探討和推廣上下聯動的醫療聯合體制機制,以大型公立醫院的技術力量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和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呂鍵.論深化醫改進程中分級診療體系的完善[J].中國醫院管理,2014,06:1-3.

    [2]葉志前,唐保昌,劉進,等.基于B/S模式的遠程影像會診系統設計和開發[J].中國醫療器械雜志,2008,02:120-123.

    [3]陳小康,戴春林,鞠鑫.基于混合架構模式的區域醫療影像信息平臺技術分析[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3,04:325-329.

    第2篇:醫學影像技術自我小結范文

    [關鍵詞] 病案; 醫療事故; 糾紛; 措施

    [中圖分類號] R197.322 [文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病案資料已成為人們處理醫療糾紛和法律事件時最重要的第一手證據材料,它是判斷醫療事故損害后果與患者原有疾病狀況之間有無因果關系以及因果關系程度的依據,在醫療事故的審判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因此,加強病案管理,規范病案書寫,對防范和妥善解決醫療糾紛具有重要意義。

    1 病案資料的分類和法律屬性 病案資料屬于書證的一種,是以文字、圖像、數據等內容來證明某種醫療行為為事實的依據。病案資料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其內容不僅能證明該醫療行為事實,而且能夠直接證明該醫療行為的主要事實,既可證明醫患之間診療關系的客觀存在,又可證明整個醫療行為的客觀過程,其作用是十分明顯的[2]。根據《條例》規定,病案資料可分為客觀性病案資料和主觀性病案資料兩大類。客觀性病案應包括門診病案,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病案資料;而主觀性病案資料應包括死亡病案討論記錄、疑難病案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等。根據該條規定,患者及其家屬所能復印的病案資料只能是客觀性病案資料,無論是否發生醫療糾紛,患者方面都有權利行使這項權利;主觀性病案資料只能在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過程中,由醫療機構將其提交至鑒定專家組。

    2 依法規范書寫病案資料 醫療記錄是病案資料的關鍵核心。因此,對患者重要的檢查、治療及搶救過程都應作詳細、及時記錄。在病案書寫中由于一些醫生的疏忽大意、過于自信、不嚴謹或未按規范操作等情況,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病案將失去應有的法律效力,導致醫院處于被動地位,甚至敗訴。

    2.1 住院病案的書寫 病史是作出臨床診斷的重要依據,所以采集病史要詳實,體檢要全面?,F在一些年輕醫生常會犯一個根本性的錯誤,就是過分依賴現代診斷技術,忽視基本功的作用[3]。甚至先下診斷,后寫病史體檢,其癥狀、體征總是典型的。所有這些,使人不能不懷疑病史、體征的真實性。法律以誠信為根本,一份缺乏真實性的書證顯然缺乏支撐力,即使其中有真實的資料也隨之變得蒼白無力。法院決不會支持缺乏誠信的一方。

    2.2 病程記錄的書寫 嚴格按照規定時間與格式書寫病程記錄,階段小結、交接班記錄、轉科記錄、疑難病例討論,重要檢查、用藥或改藥都必須認真書寫,不可遺漏、馬虎。對于危重病人的搶救記錄必須在6小時內完成[4]。診斷未明的要討論,主任查房也要有分析。對病情危重可能惡化或作某些操作時,都必須向家屬詳細交待,讓他們充分了解,取得配合,還要家屬簽字為證。談話和記錄不可簡單含糊,模棱兩可,避重就輕,甚至誘導家屬簽字,免得以后家屬產生誤解,甚至否認而引發糾紛。死亡病人要詳細記錄搶救經過,最后應有描記一段示電平線的ExG圖片貼在病程錄上。免得發生糾紛時拿不出證明病人確已臨床死亡的客觀證據。

    2.3 手術記錄的書寫 手術知情同意書的“手術并發癥”要談得深,寫得細,可能發生的都要寫上,在最后建議再加一個“等”字以留有余地。術前小結上的“審批意見”及審批者簽名必須按規定在術前簽好:“手術記錄”上的手術順序要作詳細記錄,對周圍組織的情況也必須記錄在案。手術結束前對著敷料、器械必須認真一一清點、核對并記錄、簽名,以示負責。要由病人本人簽字,家屬簽字一定要直系親屬,切不可由朋友、鄰居代簽,這些人是不能作法定人的。

    2.4 輔助檢查報告的書寫 輔助科室出報告要慎重、嚴肅,輔助診斷意見要有充分依據和把握。同樣,臨床醫師也不能單憑輔助檢查的診斷報告,草率地搬來相同的診斷。有些誤診就是這樣造成的。

    2.5 出院記錄的書寫 出院記錄是直接交給病人的住院經過的總結,書寫時來不得半點不認真,“出院診斷”與“手術診斷”一定要寫正確。出院醫囑要寫明白,包括出院藥的用量用法,藥物過敏情況,定期復查情況要求等[5]。

    3 依法妥善保管和管理病案資料 病案資料在醫療事故技術鑒定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地位,決定了一方面要求醫務人員必須堅持尊重科學、注重客觀、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原則如實記錄病案,另一方面也要有相關規定,以保證患者及其家屬可以采取相關措施,又保證原始病案的真實性。

    根據《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死亡病案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應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和啟封。”可見,雖然《條例》規定發生醫療事故時,患者有權復印和復制客觀性病案資料,但主觀性病案資料是不能復印和復制的,只能在醫患雙方共同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對該部分病案資料封存并由醫療機構保管,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涂改、隱匿、搶奪病案等行為的發生。也正是由于其重要性,《條例》同時也強調了必須是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予以封存,只有雙方共同在場,才能保證所封存病案資料的真實可靠性,充分體現醫患雙方權利的對等,確保技術鑒定工作的順利進行。但必須強調的是在場進行封存的醫患雙方當事人,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以減少不必要的矛盾沖突。根據《條例》第二十八條第2款的規定,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必須提供病案資料的原件,此時便需要對封存的病案資料啟封,啟封過程同樣也需要醫患雙方當事人同時在場。

    4 小結 為了預防和及時妥善處理醫療侵權糾紛,對于病案資料,醫療機構必須做好以下工作[6]:①由于病案資料是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重要材料,也是醫療損害侵權糾紛訴訟的重要法定證據,因此,應加強病案資料和診療記錄書寫與管理,把握好證據關。②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權。在進行手術、特殊診治時必須取得患者的書面同意;對于患者拒不執行醫囑的行為,應在充分解釋利害關系的情況下留下書面證明。③醫療診治必須按技術操作規范進行,對于急診急救更要注重規范。尤其要執行病案必須在搶救危重病人結束后6小時補記,不能以病人來院已沒有血壓、呼吸,就口頭告知病人已死亡,而不做任何書面記錄,以防引起糾紛。④醫方注意收集有關的物證。如用過的藥品、注射液以及使用過的醫療器械等,并及時委托有關具有鑒定資格的部門進行檢驗鑒定,否則有可能發生舉證不能的情況。

    總之,醫療職業本身存在高風險,每個環節稍有疏忽都有可能釀成各種醫療糾紛。因此要強化廣大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要經常組織醫務人員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使其從思想上認識到病案資料在醫療糾紛處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增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努力做到病案資料的專業化、規范化,防止因病案缺陷而引發的醫療糾紛。

    參考文獻

    [1] 毛慶紅.病案管理中易引起糾紛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病案,2009,10(1):22-23.

    [2] 王岳.醫療糾紛法律問題新解[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

    [3] 趙正慧,祝美娟,沈學文等.加強自身素質提高病歷管理質量[J].中國病案,2004,5(1):2.

    [4] 王宇紅,陳維榮,馮家琳.病案書寫與醫療糾紛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病案,2003,4(11):6-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日韩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 亚洲人成人77777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app|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成人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成人777777| 成人免费看吃奶视频网站|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成人永久福利免费观看|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日本成人在线看|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成人免费淫片免费观看|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成人夜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小说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