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血壓健康管理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血壓病社區系統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評估:血壓控制:管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 1673-7555[2007]02-93-02
高血壓病是內科常見病多發病之一,據1979年我國普查資料高血壓發病率為3%~9%,與歐美多數國家發病率10%-20%相比,發病率相對較低。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表明,我國有高血壓患者約5000萬人,有明顯的北高南低的地區差別。我國采用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血壓判別標準:①高血壓定義為收縮壓≥18.64Kpa(140 mmH曲和(或]舒張壓≥12.1Kpa(90mmHg),根據血壓升高水平,又將高血壓分為1、2、3級;②臨界高血壓,指血壓介于上述二者之間者。高血壓病社區系統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評估開展.對高血壓病的防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區居民特別是社區高血壓病人群對與高血壓病相關的危險因素及健康行為的知曉率明顯提高,但由于現階段藥物尚不能根治高血壓,只能控制血壓。這就要求高血壓病患者堅持使用藥物治療高血壓病,切忌忽用忽停.應嚴格按照醫囑堅持服藥。而社區高血壓人群的遵醫行為仍不容樂觀。
本文采用高血壓病社區系統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評估前后患者血壓、BNI、血脂、知曉率、遵醫行為、自我監測血壓變化情況等對比研究對高血壓的血壓控制進行綜合分析。認為高血壓病社區系統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評估對高血壓病患者控制血壓、提高認識是有效的管理方法.現將我轄區2006年9月~2006年12月已確診的高血壓病病人60例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病例入選標準所選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頒布的高血壓病診斷標準。
1.2一般資料60例高血壓病患者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齡49.7歲。BMI≥25%的39例,系統管理組13例,對照組(1)13例,對照組f2)13例;60例患者均為腦力勞動者,且平時運動較少;吸煙者47例,系統管理組16例。對照組(1)15例.對照組(2)16例;嗜油膩飲食者48例,系統管理組17例,對照組(1)15例,對照組(2)16例;喜甜食者39例,系統管理組13例,對照組(1)14例,對照組(2)12例;血脂異常者5l例,系統管理組18例,對照組(1)17例,對照組(2)16例;有家族史者42例,系統管理組14例,對照組(1)13例,對照組(2)15例;有糖尿病24例,系統管理組9例,對照組(1)8例,對照組(2)7例;有冠心病17例,系統管理組6例'對照組(1)6例,對照組(2)5例。1.3方法隨機選擇觀察20例高血壓病病人,除常規藥物治療、運動指導、戒煙限酒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并對其進行系統管理及做家庭健康評估(包括家庭居住環境、家庭成員健康狀況、家族史、月人均收入、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鄰里關系等進行評估,結果分為優、良、中、差),至少1周查一次血壓(有需要者1周查多次)。根據血壓及時調整降壓藥物.并把各種情況及時錄入系統隨訪表進行對照。對照組(1)20例也進行藥物治療、健康教育,但不進行系統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評估。對照組(2)20例只進行藥物治療不進行健康教育、系統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評估。
1.4統計學資料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
2結果
2.1 3月后系統管理及家庭健康評估組fA組1及對照組(1)(B組)較對照組(2)(C組)血壓、BMI、血脂、健康知識知曉率、遵醫行為、自我監測情況等方面明顯改善(P≤0.05)(如附表)。
2.2系統管理及家庭健康評估組較對照組(1)血壓、BII、血脂、健康知識知曉率、遵醫行為、自我監測情況等方面明顯改善(P≤O.05)(如附表)。2.3家庭健康狀況對血壓的控制有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 高血壓; 社區; 綜合管理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14-0071-02
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WANG Yan-ju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4):71-72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Method:1420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one community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and were given a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for a period of 1 year,980 hypertensiv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another adjacent community as control group,and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in this community,the knowledge rate,treatment rate, compliance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were compared,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statistics.Result:After manag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the awareness rate,treatment rate and the compliance rate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before the manage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igh blood pressure; Community; Integrated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orth Hospital of Changsha City,Changsha 410006,China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我國2008年高血壓患者人數已突破2億。然而,人群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都很低[1]。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型綜合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對社區高血壓患者進行綜合干預,觀察其對患者預后的影響。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與長沙市岳麓區天頂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對該社區高血壓人群進行基本情況調查、建立健康檔案、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及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預及藥物治療。并對效果進行評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干預組選擇長沙市岳麓區天頂鄉社區高血壓患者1420例,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4診斷標準[2]。同時選擇另一相鄰社區980例高血壓患者為對照組。入選條件:年齡≥35歲;診斷為原發性高血壓;并可配合完成健康教育及相關調查。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調查方法
采用長沙市疾控中心統一制作的社區高血壓問卷調查表,干預前和干預1年后各調查1次。內容包括:基本情況、高血壓防治知識知曉狀況(高血壓診斷標準、癥狀、危險因素、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方法、血壓控制標準)、飲食運動習慣等。
1.3 社區管理方法
1.3.1 干預組 (1)建立健康檔案 由社區服務中心通過體檢和采集病史獲得患者健康信息,采用國家為社區統一安裝的軟件系統建立健康檔案。(2)由三級綜合醫院心血管內科醫師和社區醫師一起,為患者進行疾病風險評估、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方案。(3)由三級綜合醫院心血管內科醫師1名、主管護師1名,社區醫師2名,組成健康教育小組,每月對患者進行一次高血壓相關知識健康教育講座。(4)定期對社區醫師進行高血壓防治知識培訓,提高其管理水平。(5)建立高血壓俱樂部,由社區醫師每月一次帶領成員進行快走、慢跑、爬山、健身操等運動,并下到成員家里檢查成員的飲食、運動執行情況及服藥情況。(6)在課題經費中,給經濟困難患者免費發放基本降壓藥物。(7)在三級醫院建立高血壓門診,對病情較重的患者及時轉診。
1.3.2 對照組 (1)建立健康檔案 由社區服務中心通過體檢和采集病史獲得患者健康信息,采用國家為社區統一安裝的軟件系統建立健康檔案。(2)由社區醫師為患者進行疾病風險評估、制定健康教育、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方案并實施。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管理前后兩組高血壓知識知曉率比較
管理前后兩組高血壓知識知曉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管理前后兩組治療率、達標率比較
管理后兩組治療率、達標率較管理前明顯提高(P
表2 管理前后兩組治療率、達標率比較 例(%)
組別 時間 治療率 達標率
干預組(n=1420) 管理前 645(45.42) 181(12.75)
管理后 871(61.34) 499(35.14)
對照組(n=980) 管理前 456(46.53) 138(14.08)
管理后 548(55.92) 216(22.04)
2.3 管理前后兩組血壓比較
管理后兩組收縮壓、舒張壓較管理前明顯降低(P
表3 管理前后兩組血壓比較 mm Hg
組別 時間 收縮壓 舒張壓
干預組(n=1420) 管理前 160±11 98±9
管理后 126±11 75±7
對照組(n=980) 管理前 161±10 97±11
管理后 138±10 82±10
3 討論
高血壓病是一項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該課題體現的是預防與治療相結合的內涵,齊抓共管,提高療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3]。2010年上半年根據我國中部6個省市的調查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的服藥率、控制率、知曉率分別為69.5%、26.3%和16.2%[2],處于較低水平。有效的降壓治療可明顯降低腦卒中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4]。在高血壓的管理和防治中,防治高血壓最有效的途徑是社區防治,社區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知識傳播、高血壓患者檢出和管理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5]。戴引等[6]將1531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社區綜合管理,結果顯示,管理后高血壓患者知曉率、治療率、達標率較管理前明顯提高(P
社區醫師是接觸患者最早、最多、最廣泛的醫師群體,對慢病管理有一定的工作基礎和經驗,也有較多的時間來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督導檢查患者遵醫情況,但社區醫師對專科疾病的防治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干預組采用三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整合了社區的人員、地利優勢和三級醫院的技術、設備優勢,共同做好社區高血壓患者的管理。通過對高血壓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制定個性化的管理方案,反復多次的健康教育,以及成立高血壓俱樂部,帶領高血壓患者一起運動,并由社區醫師定期上門檢查督促患者遵醫情況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遵醫行為。對于病情較重或復雜的患者,及時轉診至三級醫院,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同時,通過三級醫院醫師對社區醫師的培訓,以及在共同對高血壓患者的管理中,社區醫師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所以,三級綜合醫院與社區醫院共同合作對社區高血壓人群進行管理,可以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可提高高血壓患者的依從性,有效控制血壓,改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M].北京:中國衛生出版社,2005:7.
[2]洪春榮,王艷,張霞,等.社區高血壓綜合防治的效果評價[J].河北醫藥,2011,33(6):925.
[3]鐘光珍,那開憲.頑固性高血壓治療新指南解讀[J].中國臨床醫師,2009,37(2):67.
[4]井渝,雷艷麗,白茹杰.康復治療對臥床患者壓瘡療效的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6):116.
[5]蘇寧,王亞東,陳琦,等.北京市城區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社區管理現狀[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7):900-901.
[6]戴引,向傳明,蔣明倫.某高校高血壓患者的社區干預效果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7):1106-1108.
【關鍵詞】自我管理;高血壓;防治;慢性病社區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高血壓近年來發病率居高不下。其為心血管系統疾病中最為常見、多發的,危害極大,給家庭帶來巨大的醫療經濟負擔,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因其治療具有慢性長期性,僅靠醫院治療是不夠的,社區醫院作為醫療基層第一線,肩負著知識教育、監督管理、防治宣傳的任務[1]。本文抽選社區高血壓患者150例,探討自我管理模式防治高血壓療效,對比統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隨機抽選某社區高血壓患者150例,采用隨機自愿的原則,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傳統防治模式,實驗組則強調高血壓防治以自我管理為主的模式,人數分別為81例、69例;其中年齡39-79歲,平均(45.4±3.4)歲;對照組病程在2-10年的39例、10年以上的42例,實驗組病程在2-10年的31例、10年以上的38例,兩組患者入院時在年齡、病情和性別上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管理方法①對照組:以社區為中心,社區醫院對高血壓患者建檔分級,對其進行健康管理教育,干預日常飲食運動,監督用藥治療,并每日提供血壓免費監測。②實驗組:以自我管理為主,社區干預為輔。社區醫護人員固定講座時間,定期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知識宣傳,使其充分了解高血壓自我防治的方法手段。然后制定自我防治管理規劃,堅持每天自行搭配合理飲食;每周堅持適度的自我鍛煉;控制自己的生活習慣,規律生活作息;自行購買家庭血壓計監測血壓,按時服藥。采用不同模式實驗一年以后,將統計資料對比分析,總結經驗效果。
1.3高血壓控制率計算標準血壓達標人數/本組高血壓總人數×100%,(在不同時間段,同一個高血壓病人本年內測量的血壓值有70%以上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范圍即為血壓達標)。
1.4統計學方法統計分析是采用SPSS13.0軟件,計量資料以(χ±s)表示,采用x2檢驗,P
1 社區高血壓防治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居民老年化加劇,高血壓患病率呈持續增長趨勢,我國目前約有2億高血壓患者,每10位成人中有2位患高血壓[3],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19.14%[4]。引起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與遺傳、吸煙、飲酒、食鹽攝入過多、肥胖等有關,高血壓的防治必須從全社會人群、高危人群和高血壓人群入手,通過控制危險因素、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基于社區的高血壓防治管理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有效方法[5]。
2 社區高血壓管理模式
2.1分級管理 高血壓分級管理是基于規范性測量血壓的前提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分級標準篩選出高血壓患者,依據患者的體格檢查、高血壓病史、治療情況、實驗室檢查和家族史等情況,對患者的高血壓水平和心血管危險程度進行鑒別診斷和量化評估,建立健康檔案后按照《社區高血壓防治手冊》的管理措施,依據患者血壓水平和危險程度、血壓級別對其進行一、二、三級的管理。社區高血壓分級管理內容包括建立完整的健康檔案、高血壓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定期檢測血壓、日常生活行為方式干預、規范用藥及定期體檢等內容[6]。實施社區高血壓分級管理后,使高血壓患者的管理覆蓋率得到提高,據趙欣等[7]報道經對北京市3個社區實施分級管理后,社區高血壓患者整體管理率達到89.1%、強化管理率90.4%、一般管理率89.7%,高于高血壓防治標準要求的80%以上管理率。此外,社區高血壓分級管理還能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且醫療費用少等效果。通過社區高血壓分級管理使每位患者都能充分認識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壓最基礎的治療[8],分級管理使每一位患者從中受益,同時提高患者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滿意度,米[9]以太原市小店區營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59例慢性高血壓患者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的方法、步驟對患者進行評估、分類、干預,結果64.9%患者達到目標血壓、血壓控制率占65.0%,患者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滿意度為91.9%。但社區高血壓分級管理尚存在著管理范圍狹窄、標準欠靈活、量化指標不夠、患者自我責任感不強、未充分發揮社區資源的作用、未能充分體現心理干預等缺點,且分級管理著重點在二級和三級預防,忽略了一級預防。
2.2 自我管理 高血壓自我管理是通過系列健康教育項目和課程教給患者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識、技能、信心以及和醫生交流的技巧,來幫助患者依靠自我行為解決疾病對情緒和軀體帶來的各方面問題,其本質是患者采用自我管理方法來控制高血壓,它是“慢性病自我管理”的一種,其實質為對患者的健康教育[10]。自我管理方法為醫護人員選擇部分患者培訓為小組長,然后由小組長帶領由10~20名患者組成的小組,在社區醫護人員指導教育下學習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合理膳食、運動鍛煉、互相督促遵醫服藥及經驗交流等,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全程參與健康教育課程的制定、實施,日常生活行為干預、合理膳食制定及運動干預等,并未學院提供心理等各方面內容的咨詢及活動指導[11-13]。自我管理模式通過醫護人員對患者以技能培訓為主的健康教育和行為指導,注重了患者自身參與,挖掘患者潛能,強調患者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激勵患者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各種危險因素,達到有效的血壓控制[14]。
2.3“三化”管理 “三化”是指規范化、規模化、信息化。“三化”管理的基本方式是以“政府主導,專業機構指導,社區實施,群眾受益”為原則,以“社區居民健康促進工程”和“農民健康工程”對社區居民每兩年一次的健康體檢為契機,對高血壓社區防治實行的管理。“三化”管理是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制定《高血壓社區綜合干預信息化管理規范》,其內容包括規模化管理-管理本社區15歲以上常駐人群;規范化管理-明確參與管理的各類機構和人員及其管理職務、全人群分類及高血壓分級管理的主要內容、要求和管理流程、分階段實施管理方案和目標等;信息化管理-建立專家、社區醫生、患者之間的信息化管理網絡,實現社區全人群的信息化管理進而社區專業人員的信息化管理[15]。“三化”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社區人群的高血壓知識知曉率、治愈率、控制率;降低社區人群的心血管急性事件的發生率、死亡率及致殘率;建立簡單易行、行之有效并可持續的社區管理模式,提高社區醫療服務能力、管理能力和自身建設能力;實現被動就醫轉變為主動就醫,健康檔案的“死檔”轉變為“活檔”,將分散的醫療資源轉變為整合的醫療資源等衛生服務模式的轉變[16-17]。
2.4群組看病管理 即由社區醫護人員與患者共同組成團隊,由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答疑,以小組形式讓患者進行互相學習和交流的全新管理模式[18]。本模式創建了醫患及家屬交流平臺,通過患者-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獲得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機會,患者-醫護之間的交流使患者獲得醫護人員的支持,患者-患者-家屬之間的交流使患者獲得病友和家人的支持,可以減輕對自身疾病的疑惑與疑慮,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對他們的疾病康復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19]。以小組的形式把患者組織起來,不僅大大增加了患者與醫生解除的時間,還能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同時能減少醫療資源的占用,緩解患者數量迅速增長給醫療機構帶來的壓力[20]。群組看病管理模式經國內外實踐均證明在管理過程中,醫護人員可以向多個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亦可對某個患者進行個體化咨詢,其管理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更節約時間,是有效的、可行的管理模式[21]。
2.5知己健康管理 該管理模式是通過知己能量檢測儀收集個人的運動信息,通過安裝在計算機中的生活方式疾病系統管理軟件和通訊技術,來對被管理者進行生活方式信息的收集指導和健康狀況的評價,對患者進行可控的危險因素量化管理,使其在3個月的管理過程中逐漸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達到健康促進的目的[22]。李志芬等[23]研究表明“知己健康管理”能提高高血壓患者藥物干預與非藥物干預的依從性,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促進患者有效的運動,增強患者體質,提高治療效果,是安全有效的。
3 小結
《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明確提出目標:到2015年,35歲以上成人血壓知曉率達到70%,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達到40%,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達到60%。社區衛生服務是集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于一體的綜合性基層服務體系,是“保障健康”和提供連續的最佳場所[24]。隨著新醫改的施行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及社區衛生服務的大力發展,我國的高血壓社區管理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建立科學性、持續性、有效性的集治療、隨訪為一體,適合各社區高血壓的管理模式,是當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工作者的重要課題,也是提高高血壓防治效果、達到防治目標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趙麗明,陳曉平,王斯,等.成都市武侯區社區高血壓用藥情況調查分析[J].華西醫學,2014,29(3):474-477.
[2]Lewington S,Clarke R,Qizilbash N,et al.Age-s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iood pressure to vascelar mortality: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one million adults in 61 prospecive studies[J].Lancet,2002,36(9).
[3]盧健,潘永壽.Tei指數評價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左室功能的價值[J].廣西醫學,2014,36(1):120-121.
[4]Wang JS,Liu SY.Interval estimation of the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mong person aged over 18 years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2010,26(17).
[5]Hendriks M,Brewster L,Wit F,et al.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rural Nigeria in the context of a community based health insurance scheme:QUality Improvement Cardiovascular care Kwara-I(QUICK-I)[J].BMC Public Health,2011,11(6).
[6]李向,龐瑞霞.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分級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國醫藥,2010,5(5):395-396.
[7]趙欣,李瑞杰,徐應軍.高血壓病社區―醫院之間危險度分級管理模式的效果[J].臨床薈萃,2010,25(6):464-467.
[8]Hacihasanoglu R,Gozum S.The effecl of patient education and home monitoring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hypertension management,healthy lifestyle behaviours and BMI in a primary health care setting[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1,20(6).
[9]米.高血壓社區分級管理及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12):1530-1531.
[10]卓志鵬,袁雪麗,偉,等.深圳市社區高血壓自我管理小組效果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3,21(6):656-658.
[11]陳中文,顧偉玲.以病人自我管理為主的社區高血壓管理模式效果評價[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1,12(11):959-962.
[12]宋秀玲,梁伯衡,潘冰瑩,等.廣州市社區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及其效果評價[J].華南預防醫學,2012,38(1):57-60.
[13]錢定廣.“高血壓自我管理小組”是慢病管理的最佳模式[J].社區衛生保健,2010,9(2):111-119.
[14]賀林,紀永江.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為目標的社區高血壓干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24(14):299-300.
[15]唐新華,全宏義,徐小玲,等.高血壓社區“三化管理”模式探討[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9,17(1):71-75.
[16]劉玲,金先慶.社區高血壓信息化管理模式評價[J].重慶醫學,2011,40(25):2597.
[17]何關松,樓景,駱麗娜,等.義烏市北苑社區高血壓綜合干預信息化管理效果評價[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1,11(1):47-48.
[18]鄭英奇,崔碟,楊燕琴,等.社區高血壓病群組看病管理實施效果的初探[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2,20(2):230-231.
[19]唐新華,金宏義,陳秉初,等.社區高血壓控制:階段目標管理的效果[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3):231-235.
[20]王曉莉.群組看病管理模式在社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8):8-11.
[21]朱蘭,吳克明,凌楓,等.上海市斜土社區高血壓群組干預管理模式效果初探[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0,9(2):114-116.
[22]常佩芬,王燕寧,周濤,等.知己健康管理對改善社區高血壓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評價[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7):868-870.
1.1研究對象選擇2008年7月-2009年11月的住院高血壓患者共86例,其中男51例,女35例,年齡39~77歲,平均年齡(64.1±6.2)歲。其中1級高血壓16例,2級高血壓39例,3級高血壓31例,病程2~32年。高血壓診斷標準依據WHO/ISH1999年高血壓治療指南中的有關高血壓診斷與分級標準。
1.2方法參考相關文獻,結合實際情況自行設計高血壓病知識認知評價表,在入院時由責任護士評估患者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家庭及社會情況、身體各系統狀況、興趣愛好、對疾病知識的了解情況等,記錄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得出每位患者健康知識得分。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健康宣教,在出院前1d及出院后1個月對患者進行評價。
1.3教育內容
1.3.1心理指導。正確引導患者學習高血壓病的基本知識,說明各種治療能把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表現是緊張、易怒、情緒不穩,這些都是使血壓升高的誘因。指導患者可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培養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力,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遇事要冷靜、沉著;當有較大的精神壓力時應設法釋放,向朋友、親人傾訴或鼓勵其參加輕松愉快的業余活動,使其生活在最佳境界中,從而維持穩定的血壓。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避免情緒波動,使患者能主動從各方面進行自我調整并配合治療。
1.3.2飲食指導。告訴患者合理的飲食結構有助于保持血壓平穩。合理的飲食是指高纖維素、低鹽及低脂飲食。適量攝入蛋白質,多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品,每天入鹽應逐漸減至6g以下。還應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物,多吃豌豆、木耳等富含鐵的食物,飲食安排應少量多餐,避免過飽。建議肥胖者減肥,煙酒嗜好者戒煙、限酒等。
1.3.3休息及運動指導。指導患者避免過度緊張的工作,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并按照科學的鍛煉方法進行適量運動和放松療法。運動能增加食欲,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改善睡眠。要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好是做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游泳等。有氧運動同減肥一樣可以降低血壓。一般每周3~5次,每次30~60min,運動之前應征詢主診醫生的意見。運動強度以運動后不出現過度疲勞或明顯不適為宜。運動時如果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眩暈、頭痛、惡心、強烈的疲勞感等癥狀時,應立即停止運動,必要時就診。
1.3.4用藥指導。指導患者嚴格按醫囑服藥,良好的控制血壓可以延緩和減輕高血壓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如果隨意中斷治療,如自行換藥、減藥、停藥,將會引起血壓的波動而造成嚴重的并發癥。應向患者耐心講解所服降壓藥物的作用、服用劑量、服用時間、要求等,并反復強化,引起患者足夠的重視。有資料顯示,加強高血壓病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和提高治療依從性可明顯提高降壓效果[4]。
1.3.5家庭自測血壓指導。患者在家中測量血壓可以加深對高血壓病的認識,進而深刻的體會到飲食、運動、藥物治療對血壓的影響。還能夠避免由醫生、護士測量血壓而引起的“白大褂高血壓”,可以更加真實地反映血壓水平。測量血壓要養成記錄的習慣,記錄內容包括:測量時間、血壓值大小、當天的飲食、運動、服藥情況和有無特殊的事件發生。如果沒有家庭用的血壓計,可以到附近的社區中心測量血壓。
1.4評價指標筆者自行設計高血壓病知識認知評價表,評價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每項20題,單項選擇,每題5分,≥60分為掌握;60分為未掌握。
1.5統計方法統計數據用SPSS10.0統計軟件處理。
2結果
2.1自我管理教育前、后患者不良生活習慣改變情況患者在自我管理教育前、后其不良生活習慣有明顯減少,教育后與教育前對比有顯著差異。
2.2自我管理教育前、后患者對高血壓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改變通過對比,在自我管理教育后患者對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掌握比教育前有顯著差異。
3討論
摘 要 目的:總結高血壓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的成效。方法: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上城轄區開展高血壓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1年間的患者管理資料,總結本社區高血壓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規范健康管理率、血壓控制率以及管理前后患者血壓變化。結果:高血壓病患者健康管理率19%(省考核要求20%);規范健康管理率85%(省考核要求30%);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80%;管理后患者血壓水平均明顯低于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高血壓病 健康管理 成效分析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hen Huaping1,Chen Guoliang2
The mental health dispensary in Yuancheng District,Hey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5170001
Shangch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Hey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2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y the effect of health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Through developing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Shangcheng District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3,to analyze patien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 this year,and summary health management rate,the normative health management rate,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and the blood pressure change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this community.Results:Health management rate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as 19%(provincial assessment requirement was 20%).The normative health management rate was 85%(provincial assessment requirement was 30%).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80%.The blood pressure level of patients after management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before management.I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Hypertension;Health management;Effectiveness analysis
上城街道辦事處轄區共有6個居委會,總人口3.9萬人,其中年齡≥35歲約有19 448人(35~60歲15 058人、>60歲4 390人),估算高血壓病患者4 395例。通過開展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給予患者全方位的干預,取得明顯成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選取納入規范健康管理高血壓病患者713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男352例,年齡39~75歲,平均年齡(41.64±3.96)歲;女361例,年齡37~78歲,平均年齡(44.37±3.82)歲。文化程度:高中198例,初中(中專)367例,小學114例,文盲34例。患者年齡與文化程度方面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管理方法:①篩查:對工作中發現的高血壓病高危人群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建議其每年至少測量4次血壓。隨訪評估:對確診的高血壓病患者,提供免費測量血壓和每年3次的隨訪。a.給予患者血壓測量,并正確評估有無危急情況存在,如收縮壓>180mmHg或者舒張壓>110mmHg;或有惡心嘔吐、意識改變、眼痛、頭痛頭暈、視力模糊、心悸胸悶以及妊娠期高血壓等危險情況,及時給予患者對癥處理之后進行緊急轉診。若患者緊急轉診,2周內工作人員需主動隨訪。b.若患者不需要進行緊急轉診,工作人員需仔細詢問上次到此次隨訪期間的臨床癥狀。c.對患者心率與體重進行測量,并計算體質,判斷是否超重或者肥胖。d.詢問患者的疾病情況,并了解其生活方式,以充分了解服藥情況。e.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綜合患者需求,與其共同制定個性化的改進目標,同時向患者講明高血壓可能出現的各種異常,叮囑患者一旦有異常發生注意及時就診[1]。②分類干預:a.患者血壓得以有效控制,干預期間并無各種不良反應與并發癥發生或者加重,預約下一次的調查隨訪。b.若患者首次出現不良反應或者血壓控制情況不滿意,結合患者臨床用藥的依從性給予指導,必要情況下可根據患者身體情況與病情適當增加藥物劑量,或者更換類型不同的降壓藥物,并于2周內進行隨訪。c.若患者連續2次或者2次以上出現不良反應與新發并發癥,而且血壓情況持續控制不良,甚至難以控制,建議直接轉院,并于2周內對患者進行主動隨訪。d.若患者無不良反應或者并發癥發生,血壓情況控制滿意,于3個月后開始下一次的干預隨訪。
觀察指標及效果評估:①患者的管理率=年內已接受管理的人數/轄區內總患病人數×100%,省考核達標要求20%,其中轄區內高血壓病患者總人數估算=轄區常住成年人口總數×成年人高血壓病患病率。相關調查結果顯示,>35歲患者高血壓的患病率22.6%。②高血壓患者規范健康管理率=按照要求進行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數/年內管理高血壓患者人數×100%,省考核達標要求≥30%。③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最近一次隨訪血壓達標人數/已管理的高血壓人數×100%,此項指標省考核無要求。
統計學方法: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結 果
一般觀察指標:①根據本轄區近期高血壓病患病率估算我社區高血壓病患者總人數約4 395例,現已有836例納入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率19%(836/4 395),低于省考核要求20%。②我轄區納入管理的836例高血壓病患者中,713例按照要求進行高血壓病患者健康管理,規范健康管理率達85%(713/836),已經超出省考核要求的30%。③最近一次隨訪血壓達標人數達670例,血壓控制率達80%(670/836)。
管理前后患者血壓變化:開展健康管理工作后患者血壓得到了有效控制,管理后患者血壓明顯低于管理前,兩組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壓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討 論
如沒有及時有效的控制血壓,極有可能對大腦造成損傷,引發中風,導致癡呆或者半身不遂;還會直接損傷心臟,產生心肌梗死、心衰或者心絞痛;損傷眼睛,致使視網膜發生病變,嚴重者則有可能出現失明;同時也會損傷到腎,造成腎功能異常。所以,高血壓疾病可嚴重影響患者自身健康,同時也為家庭帶來沉重負擔。我中心高血壓規范健康管理率達85%,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達80%,說明高血壓規范化管理可以明顯降低患者的血壓水平,對病情發展有良好的控制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大大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利于社會發展。
我社區針對患者不同文化程度與職業背景,與患者進行一對一、面對面地指導教學,準確并且耐心地解答患者所提問題,積極糾正患者的錯誤思想。通過播放相關錄像、板報以及物體實例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向患者詳細闡述高血壓的發生機制、病情進展、危害、臨床治療、注意事項、預防措施與不良反應等,讓患者樹立高度重視高血壓的意識,同時指導患者正確服用藥物,幫助患者了解降壓藥物基本知識,進一步增加患者高血壓疾病知識,提高依從性。同時,給予患者家屬成員一定干預,發揮家庭系統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患者的家庭資源,全面服務于患者。鼓勵家屬多給予患者心理上的關心與生活上的照顧,為患者貼心考慮。由于我區患者貧困人口較多,多數患者家中沒有電子血壓計,而且缺乏相關意識,因而難以到院定期復查。針對這一點,我社區每周定期到所轄區開展義診,并定點到患者家中免費進行測血壓,給予健康咨詢。同時,請臨床中治療良好的高血壓患者現身說法,介紹自己的相關經驗,調動其他患者的積極性與依從性,增強治療信心,主動配合臨床治療[2]。
綜上所述,開展社區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工作能明顯降低患者的血壓水平,進一步保障居民的健康。
參考文獻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2013年12月在天津市河東區滇池里社區已建立健康檔案的196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92例,女性104例,年齡55~80歲,平均(67.8±6.0)歲。納入標準:(1)高血壓診斷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2)本社區居民,至少居住半年以上;(3)遵循患者自愿原則;(4)患者意識清,語言溝通能力無障礙。排除標準:(1)流動性大、不易定期隨訪的居民;(2)精神疾病患者;(3)繼發性高血壓以及心、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
1.2方法
參考KateLorig等創建的“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測量表”及其評分標準的相關內容,設計調查問卷,統一發放問卷,并當場回收記錄。問卷內容包括健康管理前后患者生活方式(包括攝鹽情況、運動情況、吸煙量、飲酒量和遵醫行為等)、腰圍、體質指數(BMI)的變化,以及管理前后患者服藥依從性和血壓控制情況等。為參與調查的患者統一建立健康管理檔案,每季度監測患者血壓、體重、腰圍、運動頻次、攝鹽情況、吸煙情況、飲酒情況和用藥情況等。由經過統一培訓的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并進行記錄,比較健康管理前后的變化情況。
1.3控制標準
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1)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應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以下。對于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降壓的目標值為<150/90mmHg。(2)每人每日攝鹽量小于6g。(3)每周3~5次中等運動強度的鍛煉(中等運動強度:相當于最大心率60%~70%或自我感知運動強度稍累)。(4)調節情緒,緩解壓力。(5)堅決戒煙。(6)不提倡飲酒,如飲酒,應健康飲酒(每日白酒小于1兩,葡萄酒小于4兩,果酒小于4兩,黃酒小于5兩)。(7)控制體重,BMI<24kg/m2,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根據控制標準,統計達標人數。
1.4健康管理方法及內容
滇池里社區團隊為196例高血壓患者建立單獨的健康管理檔案,并根據其血壓、生活方式和服藥規律等不同情況,確定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調整方案,實施管理措施1年,調查管理后的效果。(1)定期開展高血壓防治健康普及活動,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由專業醫務人員為患者提供咨詢指導,包括飲食結構調整、運動方式改變和用藥指導服務等,使患者從多個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維護。(2)發放相關知識資料、宣傳手冊,以指導患者及家屬學習,使其對自身疾病狀態形成正確認識。(3)開展開辦相關心理咨詢服務,緩解患者焦躁緊張的情緒,減輕壓力,從心理因素方面對高血壓的防治實施干預。
1.5統計學分析
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管理前后指標的比較應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管理后,患者在生活方式、腰圍、BMI、遵醫行為方面均有明顯改善,管理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管理前,196例患者中,規律用藥65例(33.2%),間斷用藥93例(47.4%),不服藥38例(19.4%);管理后,192例患者中,規律用藥128例(66.7%),間斷用藥52例(27.1%),不服藥12例(6.2%),管理前后比較,服藥依從性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64,P<0.05)。管理前,196例患者血壓達標65例(33%),不達標131例(67%);管理后,192例患者血壓達標136例(71%),不達標56例(29%),管理后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明顯好于管理前,管理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12,P<0.05)。
3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慢性病,發病率高,并發癥多,絕大部分高血壓可以預防控制,但難以治愈,一旦確診,需要終生管理[2]。高血壓發生的危險因素與不良的生活方式、行為、職業和環境因素有關[3]。本研究結果表明,社區高血壓患者經過規范管理,其生活方式以及相關健康指標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服藥依從性增強,高血壓控制率大大提高。因此,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對于高血壓的防治是可行、有效的。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按時按量服藥,另外,高血壓對患者各器官的損害達到一定的程度后相關癥狀才會表現出來[4],因此,高血壓的積極治療并未引起患者的足夠重視,對高血壓認知程度低,導致服藥依從性差,生活習慣差等,延誤了高血壓控制和治療的最佳時機,造成不良后果。研究表明,健康管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既重要又必要,通過健康管理,患者在遵醫囑服藥、生活質量、血壓控制情況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通過健康管理,可有效提高高血壓人群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從而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5-6]。
綜上所述,開展社區健康管理對幫助患者形成對高血壓的正確認識,增強患者預防意識,形成正確的健康理念,建立正確的行為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預防患者出現各種高血壓并發癥具有重要而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丁燕.健康教育在社區門診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9):424.
[2]中國血壓測量工作組.中國血壓測量指南[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12):1101-1115.
[3]熊友珍,王璇.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及研究進展[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4(1):7-10.
[4]吳輝,常靜,丁家望.從不同國際高血壓治療指南看老年及老年高血壓的治療策略[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3):334-336.
[5]周麗,翁建麗.加強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健康管理[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21):135-136.
[關鍵詞]規范管理; 高血壓;治療率 ; 控制率; 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0-193-0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mmunity standard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treatment rate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 control rates and improve the impact of unhealthy living habit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78 cases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to regulate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data. Results 178 patients with standar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fter hypertension treatment rates, control rates and unhealthy living habits to improve markedly increased. Conclusions Hypertension and Enhancing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rates but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atient's bad habits, reducing the risk factors. Help regulate blood pressure and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is to control the progress of an effective good way.
高血壓是以血壓升高(收縮壓≥ 140mmHg和(或)舒張壓≥ 90mmHg)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以器官重塑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壓的診斷是在未服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壓測定所得的平均值為依據。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高血壓病因不明,稱之為原發性高血壓,占總高血壓患者的95%以上。繼發性高血壓是繼發于腎、內分泌和神經系統疾病的高血壓,多為暫時的,在原發的疾病治療好了以后,高血壓就會慢慢消失。
據2002年全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 全國有高血壓患者約1.6億。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國的高血壓病的發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均有增長的趨勢。而現狀是我國人群高血壓知曉率為30.2%,治療率為24.7%,控制率為6.1%,處于較差水平。為了提高高血壓治療率和控制率,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改善國民的健康狀況國家實行了社區高血壓規范化管理。
陜西省交通醫院社區中心對轄區高血壓患者進行了規范化管理,經過1年的管理,觀察到高血壓規范化管理對高血壓病的治療率,控制率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 資料選擇
2009年6月至2009年7月對本社區居民進行健康檔案建立,在檔案建立工作時對居民進行了家族史,個人情況,疾病史,生活習慣,是否患有高血壓病,高血壓病治療情況等方面的詢問,按2004版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規范測量身高,體重,血壓。對否認既往有高血壓病史而此次測量發現血壓高于正常值的居民,進行非同日測量3次血壓,對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的納入高血壓病患者范圍。
此次調查的人群中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病的115人,不知道患有高血壓病而通過此次調查確定患有高血壓病63人。合計178人。
2 管理實施
自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對 178名患者進行規范管理。
管理方法:
2.1 根據患者情況進行危險評估,按低,中,高,極高危分為一,二,三級管理。其中一級管理36人,二級管理83人,三級管理 59 人。一級管理:全年血壓控制優良和尚可的低危層患者以及血壓控制優良的中危層患者,每3個月至少進行一次隨訪管理。二級管理:全年血壓控制優良的高危層、很高危層患者,控制尚可的中危層患者以及血壓控制不良的低危層患者,每月至少進行一次隨訪管理。三級管理:全年血壓控制不良及尚可的高危層、很高危層患者以及血壓控制不良的中危層患者,每月至少進行一次隨訪管理。
2.2 隨訪形式:電話,門診,上門。
2.3 管理內容:
A:健康教育
通過健康教大講堂對全民進行高血壓知識宣傳,通過一對一的健康指導干預有關危險因素(如肥胖、高鹽飲食、過量飲酒、長期精神緊張等)。使患者認清高血壓危害,堅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堅持監測血壓、堅持規范化藥物治療,預防心腦血管病發生。
B:指導非藥物療法:
通過宣教和督促,促進患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全面控制高血壓及有關危險因素。要做到合理飲食,限制脂肪攝入量,戒煙,限酒(男性飲白酒每天不超過1兩),限鹽(每人每天不超過6克食鹽),適當運動,保持好心情,避免長期過度精神緊張。
C:用藥指導和監督:
根據病人具體情況,結合專科醫生的建議,指導使用科學合理的降壓藥物。堅持長期用藥,平穩降壓,不隨意停用藥物。
3 管理效果
2010年8月對規范管理的患者進行隨訪并進行健康體檢。初始管理178人,中途因搬遷退出6人,有效管理172人。
4效果評價
通過對 172 名高血壓患者的規范管理,使其治療率上升 58.32%,控制率上升33.2%,同時用藥的依從性也明顯上升。不良生活習慣明顯改善,危險因素有所降低。
5 討論
近年來,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國的心血管病發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均有增長的趨勢。據2002年全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 全國有高血壓患者約1.6億。但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及控制率均很低,我們面臨的高血壓防治任務是非常艱巨的。社區高血壓規范管理是一個系統的、連續的、動態的過程。通過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規范管理使其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掌握高血壓的預防保健知識,科學正確的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提高了治療率和控制率同時也明顯的改善了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減少了危險因素。說明高血壓規范管理是控制高血壓發生和進展的一個行之有效的好的辦法。
參考文獻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4年版).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社區系統規范的健康教育在醫療護理工作中顯的越來越重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高血壓患者發病率明顯增加。2002年我衛生部組織的全國27萬人群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已經達到18.8%。患病人數約1.6億,然而我國人群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僅30.2%,24.7%,6.1%,仍然很低。因此社區的護理人員對轄區內人員進行系統的規范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為了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健康教育,促使其采取有益的生活方式、自覺地遵守醫囑、提高高血壓的穩定治療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預防和延緩其并發癥的發生。我科對2010年510月的在科患者進行了全程的健康教育,并對其效果進行評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5~10月在科住院的高血壓患者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齡25~72歲。平均年齡(48±5.7)歲。
1.2 方法 以2010年5~10月為實驗期,期間對高血壓患者采取系統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內容: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引起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測血壓的注意事項、飲食的方法、有氧運動方法、服藥方法及注意事項、調整心態,保持情緒穩定、指導患者如何控制體重、出院指導。
1.3 健康教育方法 建立高血壓患者檔案:入院后即開始健康教育,由當班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相關規章制度,說明病情。首先評估所需指導內容,確定教育目標,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和實施方法。并請患者填寫健康檔案,在住院期間,責任護士根據建立的健康教育檔案,確定教育重點,在指導過程中,每天測量血壓、體重并填入健康檔案。
1.4 健康教育方式 ①集體健康教育: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學習室,提供相關書籍,供患者借閱學習;每周定時在學習室由專業人員為患者講解相關專業知識與行為療法。②圖文宣傳:采用科室走廊的宣傳欄、健康教育宣傳冊、圖文相冊、放VCD等形式,印制疾病宣教卡、檢查宣教卡、出院指導卡等。③示范訓練:指導患者如何測量血壓、如何數脈搏等。④重視患者的反饋意見,包括隨訪時間、聯系方式等。
2 健康教育實施
2.1 心理護理 人的心理狀態和情緒與血壓水平密切相關,及時排除負性情緒的影響,對于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2.2 觀察血壓變化 定時為患者監測血壓并做好記錄,還應定測量部位,時間,,定血壓計,并盡可能定測量者。
2.3 飲食指導 應予低鹽、低脂、低膽固醇,減少食鹽攝入
2.4 休息與睡眠 高血壓患者注意勞逸結合。 Ⅲ型高血壓患者絕對臥床休息,當頭痛、頭暈時抬高床頭,保持病室安靜。改變時動作要慢,防止頭暈加重,并指導使用放松技術。意識不清煩躁不安者,需加床欄,防止墜床。活動量應掌握在使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70%~80%(最大心室率=210年齡)。
2.5 藥物指導 制定《高血壓藥物知識》手冊,指導患者控制高血壓,告知患者常用抗高血壓藥物的分類、藥理作用、不良反應和用法等。
2.6 限制飲酒及戒酒 飲酒量和血壓的關系比較復雜,適度的飲酒可降低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但當飲酒量超過40 ml/d(或30 g/d)時,飲酒量和血壓間呈正相關。而且,大量飲酒還可減弱降壓藥的降壓效果。因此,避免長期大量飲酒是預防高血壓的有效措施,一般建議將飲酒量控制在30 ml/d。但是,國內外許多研究證明,大量飲酒具有增壓作用,而且易于引發心血管并發癥。為了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及并發癥,應做到:血壓正常者最好不要飲酒及少量飲酒,每天不應超過20~30 ml,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戒酒。
2.7 出院指導 為患者制定詳細的自護計劃,指導其學會自我護理的技術。學會家庭測量血壓,定時、定位、定血壓計。堅持服藥,觀察血壓變化,使血壓維持在理想水平,并定期去醫院復查。如果在服藥過程中血壓下降過快,同時伴有頭暈、頭昏等腦部缺血癥狀應積極尋找病因及時就診,調整藥物。創造良好和諧的家庭氛圍,平穩樂觀,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3 結果
健康教育前自己對疾病有認識13例,有遵醫行為11例,飲酒33例,不飲酒17例,吸煙38例,不吸煙12例,生活有規律13例,收縮壓(120~130 mm Hg)12例,舒張壓(80~90 mm Hg)11例,與健康教育后比較,健康教育后自己對疾病有認識37例,有遵醫行為37例,飲酒18例,不飲酒32例,吸煙13例,不吸煙37例,生活有規律43例,收縮壓(120~130 mm Hg)36例,舒張壓(80~90 mm Hg)37例。健康教育后明顯好于健康教育前(P
4 討論
通過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對 高血壓病的認知水平,有利于患者掌握科學合理的自我管理方法,有效地控制血壓。通過實施系統的健康教育,高血壓患者在食鹽、吸煙、飲灑、運動、服藥方面都有了顯著好轉,高血壓患者更會自覺地采納健康的衛生行為,使血壓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