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臨床康復護理服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康復護理課程 現狀 存在問題 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 (2010) 05-165-01
1我校康復護理課程開展現狀
1.1準備工作
1.1.1教學目標
通過康復護理的學習,培養學生具有專業康復護理知識,掌握與日常活動密切相關的功能訓練及康復治療技術,減少并發癥發生,促進其功能的早期恢復;能夠運用康復護理技術指導臨床護理,提高護理水平,并運用康復護理理念,在今后的臨床工作實踐中更好地為患者提供較高水平的護理服務。
1.1.2課程設置
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社石鳳英主編的《康復護理學》一書為教材。第四學期開課,總學時為30 學時,其中理論課18學時、試驗課10 學時、考試2學時。內容包括康復醫學、康復護理學的基本概念;康復醫學的一般評定方法;康復治療方法;常用康復護理技術;腦卒中、脊髓損傷、腦癱等常見傷病的康復護理。
1.1.3實驗室建設
設置三個實驗室,分成康復功能評定、物理治療( PT) 、作業治療(OT) 、言語治療(ST)等四大塊內容。實驗項目包括:康復評定;物理因子治療、言語治療;運動療法2學時;作業療法;良肢位擺放、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康復體療手法。實驗設備包括:多功能關節活動測量表、角度尺;上肢運動治療器械(墻拉力器、手支撐器、關節練習器等);下肢運動治療器械(懸吊牽引架、平衡杠、坐式踏步器等);沙磨板及附件(可調式)、可調式OT桌、木插板等作業用具;PT訓練床、PT椅等體療用具。操作示教課均在多媒體示教室完成 ,學生分組練習操作在實驗室進行。
1.2教學方法
采取課堂講授、多媒體、示范教學、回示范、操作練習等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以培養臨床實用型人才。理論講授要求學生掌握康復護理基本知識,示教演示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康復護理操作的基本要領,實驗練習要求學生掌握康復護理操作技能。
1.3考核辦法
學生評價方法多元化:(1)考核方式為考查。嚴格考核學生出勤情況,達到學籍管理規定的曠課量取消考試資格。(2)結合課堂提問、實驗操作、出勤情況等方面的考察,綜合評定成績占30%。(3)理論考核:占總成績70%。
1.4教學成果
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對康復醫學有了初步了解,而且基本樹立了康復的觀念,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康復護理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并能理論聯系實際地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臨床,為患者提供康復護理服務,基本達到教學目標要求。
2康復護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學生
康復護理學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雖有很多護理院校將康復護理設為選修課程,但學生多認為對以后的護理工作沒有多大幫助,在學習過程中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2.2教師
我院康復課程授課老師為護理專業畢業教師,上崗前自學康復護理理論內容,在康復護理中心接受三個月的崗前培訓。在上課過程中,對部分康復專業知識的講授感覺力不從心。
2.3教學方法
理論授課以課堂多媒體教學為主,能夠滿足教學一般需求,但與學生互動較少,教學方法靈活性待加強。實驗課均為實驗室練習,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場所收到限制。
2.4實驗課
我院康復護理的實驗室面積較小,實驗設備不足,學生實驗無法系統展開。實驗課程設計單調,無法聯系臨床病例,見習基地還未建立,學生沒有身臨其境的動手機會。
3對康復護理教學的建議
3.1 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認識
隨著社會文明、科技進步、醫學模式轉變及全球老齡化的挑戰, 康復醫學得到迅猛的發展,成為與保健、預防、臨床并列的現代醫學四大組成部分之一,康復護理人才需求量急劇增加。
3.2師資隊伍建設
選送青年教師外出進修康復護理相關課程,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及學術會議,定期下臨床進修康復護理臨床技術。制定教師考評方法對教師授課質量進行監督、促進,并制定激勵制度促進教師學習新理論技術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3.3教學方法
康復護理課程實踐性強,可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互動,發揮學生的動手與創新能力,如采用問題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病例教學法、模擬情境教學法等。
3.4加強康復護理實訓,建立康復護理社區見習基地
加強康復護理技能實訓,為護生提供見習場地,有利于護生今后的康復護理工作。基本的康復技能應由教師在課堂示教后,讓護生在實驗室練習,并及時在醫院接觸臨床實際病例,鞏固學習,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社區有很多康復護理對象人群,建立社區見習基地,增加護生實訓機會。
參考文獻:
沈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外科科室,遼寧沈陽 110023
[摘要] 目的 探討和評價在對周圍性面癱患者護理過程中,實施康復護理的臨床服務效果。方法 選擇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120例周圍性面癱患者為觀察對象,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實施優質康復護理,分析兩組患者滿意度。結果 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總滿意率為71.67%(43/60);觀察組總滿意率為98.33%(59/60),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共有11例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占該組患者總數的18.33%(11/60);觀察組僅有2例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占該組患者總數的3.33%(2/60),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周圍性面癱患者實施康復護理臨床效果顯著,滿意度高于常規護理,值得推廣。
[
關鍵詞 ] 康復護理;周圍性面癱;滿意度調查
[中圖分類號] R24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1(c)-0053-02
周圍性面癱患者[1]臨床癥狀包括眼口歪斜,發病年齡沒有嚴格界限,該院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病情有針對性地進行康復護理,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收集的病例均為該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周圍性面癱患者,共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39~73歲,平均(48.1±7.6)歲;觀察組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38~76歲,平均(49.5±6.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護理方式,包括兩點:①針刺護理[2]。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針刺之前護士要協助醫生將針刺器具清潔干凈并進行消毒,針刺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不適癥狀,并做好保暖工作。②艾灸護理[3]。艾灸過程中避免患者被艾絨灰燙傷,患者一旦出現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上,增加優質康復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面癱患者的心理較為敏感和脆弱,在護理過程中盡量使用溫和語氣,切忌傷害患者自尊心,同時要注意及時疏導患者不良情緒,以便提高其配合護理工作者的積極性。②功能鍛煉。指導患者進行面部肌肉鍛煉,包括有規律地抬眉、閉眼、鼓腮等,每日做好面部按摩護理,提高面部肌肉靈活性。③飲食與起居護理。患者在恢復階段應遵循少量多次的飲食原則,并合理搭配豐富的營養,要多食容易消化的食物,最好不吃油膩、生冷、冰凍、辛辣的東西,外出時做好面部保護,降低受風頻率。
1.3評價指標
患者住院期間,詳細記錄其情緒波動情況;采用該院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調查患者的滿意度,包括護理服務態度、護理操作技能、交流和溝通技巧、總結評價等內容,以100分為滿分,患者出院的同時填寫問卷調查。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7.0統計學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各類觀察指標等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和χ2進行檢驗,當P<0.05時表示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71.67%,觀察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98.33%,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發生不同程度焦慮的情況比較
對照組出現不同程度焦慮的病例占該組患者總數的18.33%,觀察組占3.33%,表明觀察組心理護理作用突出,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周圍性面癱的發病情況通常比較突然,且多和人體正氣不足以及受風受寒有關[4-5],因此處于早期的患者可以通過活血方式,采用針刺治療結合康復護理可以有效舒活患者筋絡,輔以艾灸能進一步改善面部機能,并從心理護理和生活護理方面增強患者康復信心與保健意識[6],促進患者建立起抗病的信心。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在護理的滿意程度和舒緩患者心理壓力方面上也占據優勢,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與相關研究結果相一致[7],將中醫拔管與針刺、艾灸治療護理結合起來應用也對提高周圍性面癱患者康復率作用突出,這與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醫學智慧有著密切關系,也是基于人體穴位治療護理原理,通過活血作用促進周圍性面癱患者面部神經功能迅速康復。同時,本次研究還發現,實施優勢康復護理的觀察組出現不同程度焦慮的病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該組患者實施包括心理護理在內的整體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因此,本次研究認為,對于周圍性面癱患者來說,在采取有效措施治療的同時應努力提高康復護理質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實施康復護理能夠更有效提高患者配合醫療服務人員的主動性,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及其家屬滿意程度,值得大范圍推廣。
[
參考文獻]
[1]江進忠.穴位透刺配合電針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4,6(7):62-64.
[2]黃紅芳,沈冬云,唐俊良.分期論治周圍性面癱53例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4,6(7):101-102.
[3]鐘釗洪.康復訓練與電針理療綜合治療早期周圍性面癱[J].中醫臨床研究,2014,6(1):48-50.
[4]梁艷.電針結合刮痧治療頑固性周圍性面癱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4,36(4):63.
[5]蔡南哨,于海波,馬曉明.以疏肝為法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臨床觀察和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5):769-770.
[6]朱俊燕.面癱的綜合康復治療康復護理[J].中國醫藥科學,2014,4(5):127-128.
關鍵詞:膝關節鏡手術;早期康復護理;常規護理;Lysholm膝關節評分
【中圖分類號】R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566-01
關節鏡技術是一種能夠深入到患者關節腔內部進行診斷和治療的內鏡技術,通過關節鏡技術的運用不僅僅能夠看到患者關節腔內的具體病變情況,同時也可以使用特制的手術器材在關節鏡下實施精確的手術操作,是一種非常好的技術[1]?膝關節鏡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并發癥少以及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快和效果顯著等優點,是治療各種關節疾病的有效手段,而對患者實施膝關節鏡術后的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對患者的康復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應該對更好的臨床護理方法進行探討和分析[2]?本文選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膝關節鏡手術治療的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對膝關節鏡手術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早期康復護理運用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和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膝關節鏡手術治療的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有68例,女性患者有52例,年齡最大的患者為68歲,年齡最小的患者為18歲,平均年齡為48.4歲,患者的手術方式有膝關節鏡下行半月板修補?膝后交叉韌帶重建?內側半月板前角成形?關節清理以及滑膜切除和取游離體,根據患者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有患者6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子宮肌瘤直徑和學歷等基本情況上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膝關節鏡術后護理,護理的內容包括患者傷口情況的觀察,患肢血運以及肢體護理和肢體常規功能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護理服務,具體的護理內容如下:
1.2.1術后護理:患者手術結束送回病房之后,應該立即用冰袋持續冰敷患者的膝部3~4天,術后6小時內保持平臥,頭偏向一側,同時觀察患者呼吸?血壓和脈搏,保持患者的膝關節接近伸直位,減輕腫脹,注意對患者患肢的保暖?
1.2.2功能鍛煉:患者手術后6小時就可以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在進行功能鍛煉的同時也要將鍛煉的目的?方法和原則等對患者進行解釋和說明,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診斷性的選擇功能鍛煉的內容,具體的鍛煉內容包括: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直腿抬高練習?終末伸膝鍛煉?被動肢體關機訓練機被動訓練以及下床和負重訓練等?
1.2.3膝關節支具的運用:膝關節支具可以防止患者在功能鍛煉和活動的過程中拉傷患者的膝關節,使用的過程中應該穿棉質的內褲保護皮膚,分局患者膝關節的康復情況逐漸調節角度,進而達到最佳的效果?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術后Chisholm膝關節評分優良率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均進行詳細的記錄以供分析?手術后4周對兩組患者采用Lysholm膝關節量表對患者膝關節恢復情況進行評分,該量表的總分為100分,90分以上為優秀,80~90分為良好,70~80分為中等,70分以下為差,患者Chisholm膝關節評分優良率=優秀+良好?
1.4統計學分析
運用 SPSS18.O 軟件實現對本次實驗研究中數據的統計?錄入和分析?其組間構成比較用卡方檢驗,兩組均數比較用 t 檢驗,將P
2結果
2.1觀察組與對照組有患者60例,觀察組患者術后Chisholm膝關節評分優良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觀察組有患者60例,其中有4例患者發生了術后并發癥,其余患者恢復情況良好,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7%;對照組有患者60例,其中有8例患者發生了術后并發癥,其余患者恢復情況良好,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3.3%,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關節鏡技術已經在膝關節手術患者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臨床運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在對患者實施術后護理的過程中常規的護理服務更注重對患者術后肢體的觀察,而忽略了對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的指導,對患者術后關節功能的康復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阻礙,無法滿足患者康復和治療的需要[3-4]?
早期康復護理服務是一項非常有效?全面和具體的護理方法,這一護理措施中康復訓練是一個較為長期和復雜的過程,需要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方面的功能鍛煉,這樣才能保證患者的手術成功率,讓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的護理,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讓患者早日康復[5]?同時,在對膝關節鏡手術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訓練的方法和強度應該根據不同的手術方式和具體的疾病情況針對性的制定和實施,讓患者更加主動和積極的配合,提高這一護理方法的臨床效果[6]?在本次試驗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Lysholm膝關節評分優良率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在膝關節鏡手術患者中的合理運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臨床護理效果,改善患者術后Lysholm膝關節評分情況,有效的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具有顯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謝紅艷.膝關節鏡下行前交叉韌帶重建30例康復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09):325-326
[2] 唐育才,張秀英,汪秀萍,等.膝關節鏡下手術治療半月板損傷210例康復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7):438-439
[3] 董肖云.膝關節鏡治療半月板損傷的康復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09):3325-3326
[4] 郜蔓.膝關節鏡治療半月板損傷78例的康復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4):228-229
【關鍵詞】膝關節損傷;功能鍛煉;康復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63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097-01膝關節損傷是創傷骨科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這一疾病傷勢較為嚴重,給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1]。目前臨床上的治療方法多為手術治療,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患者良好治療狀態的關鍵因素還包括手術后的功能鍛煉以及優質的護理服務[2]。本文選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膝關節損傷手術治療的患者56例為研究對象,對術后功能鍛煉及康復護理在膝關節損傷治療中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了探討,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膝關節損傷手術治療的患者5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齡在18-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2歲,其中墜落致傷18例,交通傷25例,單純性損傷13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上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觀察組患者給予康復護理及功能鍛煉
1.2.1.1康復護理在患者手術后護理人員要與主治醫師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康復護理,并對這一疾病的相關康復知識進行宣傳,讓患者有一個大體的掌握,采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減輕患者的病痛,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心理康復護理。
1.2.1.2功能鍛煉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手術后的具體時間,制定功能訓練的項目和強度:術后6h進行股四頭肌收縮舒張練習,在靜止狀態下用力將腿伸直,并將足跟向后蹬2-3次,每次10-15分鐘;術后1d實施直腿抬高訓練,患者采取仰臥位,將腿伸直并向上舉,抬起20-30cm,每天5-10次,每次10-15秒;術后2-3d指導下地負重行走訓練,患者在床邊依靠雙手的力量將腿伸直著地,并用力站起,在家屬的幫助以及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實施訓練;出院前1d幫助患者制定康復計劃,指導患者出院后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膝功能訓練。
1.2.2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護理以及術后鍛煉。
1.3觀察指標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患者術后鍛煉方式的正確率、對康復知識的掌握率以及功能鍛煉的達優率等情況進行記錄。
【關鍵詞】早期接觸臨床;護生;臨床思維能力
臨床思維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靈魂[1] 。護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一門應用性學科,但目前我國較陳舊的醫學教育教學模式導致了基礎與臨床教育的嚴重脫節。因此, 如何幫助和指導護生實現從學生到臨床的過渡與轉變, 提高護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是搞好教學的關鍵。為此,我們采取院校結合進行早期接觸臨床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新疆醫科大學護理學院2011級3年制護理學專業高職8、9班共121名護生為對象。其中女生113人,男生8人。年齡19歲~22歲(19.1歲±0.5歲)。均為全國高考統招生,學制3年。
1.2 實踐教學組織:采用早期接觸臨床教學實踐方法,將理論課、校內實驗課、病例討論與臨床實地體驗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根據《康復護理學》教改計劃及新疆省某三甲醫院的實際情況, 為課外實踐活動開放的臨床科室定為康復科及康復理療室。進病房的時間安排在雙休日全天。圍繞教學目的開展教師示范法、具體案例討論法等不同方式進行教學,使理論授課與臨床體驗緊密結合。學生被劃分成小組,每組10-15人, 每周兩個半天,共9周.科室護理總帶教為帶教老師在每個教學內容中都配合相應的臨床實地體驗課,先分組進行操作演示,學生模仿,指導教師給予指導,進行點評分析。帶教老師選擇一些典型病例,真實展現臨床實例,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進行臨床示范教學。結合“康復護理學”教學,熟悉康復護理操作技術,以鍛煉護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為主要內容。
1.3 效果評價:在康復護理學課程結束后, 采用問卷調查法, 在參考文獻的基礎上, 自行設計早期接觸臨床實踐教學問卷,對121名護生進行問卷調查, 調查問題均為封閉式問題,內容包括專業思想、臨床思維能力等共8條.發放調查表121份,收回121份,有效問卷119份 回收率100%,有效率為98.3%。
2 結果
問卷調查結果詳見表1。結果顯示,75.6%的學生非常喜歡早期接觸臨床教學法,其中激發學習動力與激情、提高臨床溝通能力、鞏固已學知識和技能及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臨床思維培養、提高分析、判斷能力與技巧、對將來的應用有所啟發的認同率在50%以上,6.7%的學生不喜歡, 7.6% 的學生認為不能激發學習熱情和動力。
3 討論
3.1 早期接觸臨床使學生加深對康復護理專業的認識
康復護理工作是康復醫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 對康復護理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要求越來越高[2]。我們在該課程中實施“早期接觸臨床”的教學方法, 希望能培養提高護生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與技巧。本研究通過院校聯合,進行“早期接觸臨床”教學改革嘗試,結果顯示:92.4%的學生認為早期接觸臨床教學法對將來的知識應用有所啟發,88.2%的學生認為早期接觸臨床教學法有助于鞏固專業思想,58%的學生認為此法能明顯激發學習動力與激情。由于護理工作本身的工作性質要求護士必須時刻守護在患者的身旁, 這一過程是乏味和重復的,易使人產生厭倦、焦慮的情緒,影響學生求知的欲望和興趣。早期接觸臨床使學生較早了解到自己的職業特點, 能夠處理學習與職業的關系, 提高自我能力。學生經過課堂理論課的感性認識、實驗課的初步嘗試以及臨床的“身臨其境”,激發了他們渴望知識的熱情,加深了對康復護理學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對提高護理專業價值的認識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
3.2 早期接觸臨床能提高護生臨床思維能力
目前,我國的醫學教育模式仍是“基礎- 臨床-實習”三段式教學法,出現基礎與臨床之間教學內容脫節現象。本研究采用基于《康復護理學》的早期接觸臨床教學方法,使理論課時大大縮減,實踐學時在整個教學中占有更大的比例。經調查,89.9%的學生認為此種教學法的實施鞏固了課堂所學理論知識,深化了課堂教學內容;97.5%的學生認為此種教學法的實施有助于臨床思維培養,由“理論到實踐”然后再由“實踐到理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較早地進入病區,較早地面對病人,幫助學生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學習新知識、新觀念,也培養了學生主動獲取臨床知識的技能,提高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3.3 早期接觸臨床鍛煉了護生人際溝通能力
護理工作對象是人,作為服務人的職業特點決定臨床溝通能力是現代護理人員必備的重要技能之一,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基礎,也是影響護理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3]。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已能與病人成功溝通,59.7%的學生還能主動與帶教老師溝通,師生關系也比較融洽。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尤其是在進行各項操作時,能盡可能快地向病人及家屬說明操作的目的,了解病人的特殊要求和取得病人的信任及理解。帶教老師選擇一些典型病例,真實展現臨床實例,臨床帶教老師為學生提供了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適時點撥,再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啟發學生,將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開拓視野,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及臨床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海英,喻 田.麻醉專業實習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J].遵義醫學院學報,2007,30(8):67-68.
在腦卒中康復單元開展舒適護理就是以患者為中心,根據總的康復醫療計劃運用護理知識和康復護理技術來滿足患者在各方面需求,[1]并更加注重舒適感受和病人滿意度,使病人在接受治療的同時,在護士人員的協助下達到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舒適狀態[2]。我院將這種護理方式應用于康復護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介紹如下:
臨床資料 選取120例均為我科2009年1月~2010年3月的腦卒中康復患者,男78例女42例平均年齡67歲,平均入院時間90天護理措施。
1 創造舒適環境
通過實施舒適護理模式努力為患者創造一個環境適宜,心理相對放松備受關愛的氛圍。使其心理和生理感到安全和滿意,如安排家人盡量多的多陪伴病人,多與病人溝通了解其感受。
2 臨床工作中充分體現舒適護理
將舒適護理滲透在患者生活的一點一滴 護理人員在實施全部護理技術操作優先考慮的是患者的感受。護士以輕柔的動作、精湛的技術、豐富的專業知識、體貼的服務為病人提供舒適護理[3]。
2.1 促進心理康復護理的舒適護理:有些患者入院因病處于抑郁狀態,護士運用語言及非語言的溝通采取移情傾聽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態,心理感受及文化信仰,進而實施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因治療而異的個性化護理服務。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對心理否認殘疾的患者,要耐心勸解和疏導患者擺脫非健康人心理影響,鼓勵其參加各種治療活動。
2.2 促進飲食的舒適護理: 根據患者疾病體質、傷殘情況、營養狀況結合康復功能訓練中基本的營養需求,給予患者合理的飲食,并協助患者進食,指導飲食動作,訓練進食配合治療的實施訓練吞咽功能,使其營養保障更好地康復。
2.3 促進睡眠的舒適護理:保持環境安靜舒適,室內光線宜暗,睡前溫水泡腳,減少引起興奮地話題和活動,對煩躁不安的病人給予鎮靜藥,給予病人擺舒適的良肢位。 轉貼于 3 舒適護理與康復整體護理合二為一
我們在實踐中總結制定了腦卒中康復護理程序,通過評估、計劃、實施和評價等五個步驟,有計劃系統地實施康復護理服務,并將舒適護理貫穿其中制定了適合每個病人的康復訓練計劃表及一整套康復護理表格,有條不紊地圍繞病人開展有表有據有始有終分階段的整體護理,使病人更好地接受治療,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及身心舒適。
4 討論(體會)
舒適護理模式強調的是護理人員應以患者舒適為重點,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均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我們通過實施舒適護理模式,努力為患者創造一個環境適宜,心理放松,備受關愛的氛圍,使其心理和生理感到安全和滿足。改變了以往只重視治療疾病,不重視患者感受的單一護理模式,使患者能最大程度的配合康復治療,減少了并發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瑞敏 《 康復護理技術》,人民衛生出版社,1頁
關鍵詞:輔助器具;養老機構;康復護理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進入快速發展期,江西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610.9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13.45%。有數據顯示,該省自2005年開始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近年來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主要表現為高齡人口呈持續增長態勢、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加及慢性疾病老年患者不斷增加,這些都給社會及家庭帶來極大的負擔。現階段,高齡老年人的康復護理成為社會、醫院及政府關注的重點及難點,越來越多人認識到輔助工具在老年人功能康復中的重要性,這也使更多人看到了輔助器具在養老機構應用的廣闊前景和應用價值[1]。本文主要探討江西養老機構康復護理中輔助器具的應用情況。
1 老年康復護理的概述
"十二五"開展以來,江西省不斷加大投入積極推進養老服務業的發展,積極探索具有江西特色的養老服務模式。截止2014年底,全省各類養老機構達到1730余家,床位超過17.4萬張,其中有550家養老機構和各類醫療機構建立醫療服務合作。通常所說的養老機構主要有:敬老院、榮軍療養院、養老院、老年公寓、老年護理院等。
1.1老年人功能障礙情況 目前,老年人的功能障礙大多數是因老年各類疾病所導致的,還有一些則是因老化過程,即衰老所造成的。老年人的功能障礙主要有這些:感覺和運動障礙、機體臟器功能、骨關節和肌肉功能障礙、語言溝通和交流障礙、精神、心理、活動能力障礙與社交能力局限等。現階段的養老機構中,高齡老人比例相對較大,大多數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特別是運動功能障礙、視聽障礙,個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強[2]。
1.2康復護理概念 當前,康復護理已成為功能障礙老年人康復治療中重要組內容,在養老機構各種服務中,康復護理已被納入新時期養老護理人員的職業標準中[3]。養老護理人員的職業標準中已明確康復護理的具體內容,主要有肢體康復、日常活動、康復效果評估、群體康復方案和個體康復方案制定等。在輔助器具的應用上,主要是指訓練類和康復類輔助器具。在最新出臺的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標準中,除訓練類和康復類輔助器具的應用外,還新增了個人移動類、防護類輔助器具的應用及相應護理服務。先進的輔助技術和適用的輔助器具可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優質化服務,也使得老年康復護理更為人性化、個性化,在養老機構的康復護理中應加大投入,提高應用效率。
2 輔助器具在江西各類養老機構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2.1輔助技術的概念 輔助器具是現代輔助技術中一個重要組成,廣義層面的輔助技術主要指輔助器具的研發與服務兩個方面[4]。近年來,隨著社會大眾對輔助技術的認識日益提高,其內涵得到進一步深化,現階段普遍觀點是,輔助技術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硬件和軟件方面,即器具和應用方法;②服務方面,適配與供應服務;③系統方面,主要指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及管理。輔助器具是輔助技術實際應用的一個載體,依據相關標準,輔助器具根據其實際功能分成12個大類、93個次類。通常而言,凡可有效解決或克服功能障礙帶來的影響,改善和提升殘障人群的生活質量和社交能力的器具均屬于輔助器具,比如:電子耳蝸、拐杖等。輔助器具的使用對象不僅單一指殘疾人,而高齡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也是重要的適用對象。
2.2關于老年人輔助器具 大多數輔助器具可適用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人。主要包括這幾類:移動類、視聽類、防護類及生活類等輔助器具。根據南昌市2013年3月~2014年3月對924名殘疾人開展殘疾等級的鑒定和康復需求的評估,通過集中和社區個別評估法,獲得的康復需求評估結果表明,級別和類型差異的殘疾人士對輔助器具的需求情況分別為:視力方面77.4%、聽力方面75.6%、肢體方面74.3%,尤以語言、智力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最少。從該市殘疾人的輔助器具需求情況看,視聽功能障礙者對輔助器具需求最高。
3 強化輔助器具在養老機構康復護理中應用的原則和對策
3.1輔助器具在康復護理中應用的基本原則 為提高養老機構康復護理的水平,及提升輔助器具的應用效率,應確保各類輔助器具能遵循人體活動規律,滿足人的生理功能[6]。具體而言,需要遵循這幾個原則:①遵循老年人功能障礙情況選用輔助器具,養老機構應根據老年人的功能障礙的類型和程度,以及可能出現的危險,經專業評估后選用合理的輔助器具進行康復護理。比如:設計具有在緊急狀態下預警及求救的輔助器具,在老年人跌倒、心臟病突發等情況下可迅速和醫療中心聯系;再如設計適合視力障礙老年人的語音測溫計、語音血壓計等;②嚴格遵循必要即最簡原則,也就是盡量選用簡單,適合老年人力量大小的輔助器具,且以臨時應用為主,通過臨時性的康復護理措施最大限度解決存在的問題;③充分重視輔助器具的應用教育,在實際應用中,如果老年人沒有掌握輔助器具的正確應用方法或使用不當,即便極為適配老年人的實際情況,也會造成無法達到預期的使用效果,同時也會導致輔助器材的使用壽命減少。因而,需要告訴老年人正確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維修方法。
3.2強化輔助器具在康復護理中應用對策 根據當前江西各類養老機構康復護理中輔助器具的應用效率和整體服務水平較低,以及配置率不高的情況,可從確立養老護理人員新標準、強化養老護理人員的培訓、老年輔助護理課程的改革、專業人員進駐及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來有有效解決。
3.3積極引進輔助技術人員入駐養老機構 輔助器具的康復護理服務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工程,養老護理人員的職責是為老年人提供日常護理,而僅僅依靠培訓來獲得輔助器具相關知識是很難為老年人提供系統性康復護理服務的。一些輔助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也有些并非隨買隨用的產品,而應要根據老年人的功能障礙情況,開展需求調查、適配評估、量身定制及跟蹤隨訪等工作。所以,科學合理地選用輔助器具還應有專業人員入駐養老機構以提供全面的服務。
4 結語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要求社會、國家及家庭充分重視老年人的權益,要滿足老年人的生活實際需要,積極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新時期,為促進養老機構服務水平的提升,應充分重視輔助器具的科學合理應用,加大投入,培養護理人才,提高輔助器具的適配率,為老年人提供優質化康復護理。
參考文獻:
[1]吳敏.基于需求與供給視角的機構養老服務發展現狀研究[D].山東大學,2011,(05):32-35.
[2]屠其雷.輔助器具在養老機構康復護理中的探索與實踐[J].社會福利(理論版),2014,(10):134-135.
王萍:女,大專,主管護師
王萍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綜合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36例腦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有無開展中醫綜合康復護理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焦慮抑郁情緒、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綜合康復護理能明顯提高腦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其焦慮抑郁程度,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中醫綜合康復護理;腦卒中;尿失禁;護理質量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86
腦卒中是神經內科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即使經過積極治療,很大一部分患者仍然遺留肢體或語言功能障礙,患者及其家庭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亂[1,2]。尿失禁是腦卒中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屬于神經源性膀胱的范疇,腦卒中后尿失禁屬于“小便不禁”、“遺溺”的范疇[3,4],其發病率為32%~79%,該并發癥的出現不僅影響患者的病殘率和康復,甚至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心理健康,被稱為“不致命的社交癌”[5,6]。為此,優化腦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護理措施意義重大。本研究將中醫綜合康復護理應用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腦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效果滿意。現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36例均為腦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齡(54.87±13.88)歲。根據有無開展中醫綜合康復護理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中醫綜合康復治療方法方法包括:(1)針灸。取任脈經穴及背俞穴為主,取中極、膀胱俞、三陰交、關元、腎俞。腎陽不足配太溪、命門;小便頻數配百會、腎俞;肺脾氣虛配肺俞、脾俞、足三里;出現針感后為患者留針30 min,用補法,1次/d。(2)應用活血化瘀、益氣通絡、補脾益腎、營養神經、改善循環促進代謝、調節膀胱肌肉張力藥物。(3)推拿按摩、拔罐。(4)功能性電刺激。(5)飲水計劃、膀胱功能鍛煉、盆底肌肉訓練、清潔導尿等方法。
1.2.2護理干預方法對照組給予腦卒中后尿失禁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中醫綜合康復護理。
1.2.2.1對照組(1)心理護理。尿失禁嚴重影響患者心理、社會活動,尤其對女性影響最大,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意義重大,能夠避免其盲目的擔心和恐懼,讓患者正確認識尿失禁,增加其與疾病抗爭的信心,提高其治療依從性,促進疾病康復。(2)健康宣教。尿失禁患者由于尿液長期浸蝕皮膚,易形成皮膚紅腫、潰爛,為此,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及時更換尿布,用溫水擦洗會、、和臀部皮膚,保持內褲清潔和干燥;鼓勵其適當運動,增強體質,以改善和控制患者尿失禁癥狀;引流袋不能高于恥骨聯合,以免尿液倒流,引起泌尿系感染,影響患者疾病的恢復。(3)飲食指導。限制攝入咖啡、飲料等,以避免增加排尿的頻率及急迫感,鼓勵患者多飲水,但是,在22:00后不飲水,無靜脈補液的情況下,每日飲水量2000~2500 ml,鼓勵患者多進食粗纖維食物及水果,戒煙酒和刺激性食物。(4)優化治療環境。保持治療環境整潔和光線柔和,房間溫度保持在18℃~22 ℃,濕度保持在18%~50%,必要時,開放空調,以患者感到舒適為宜。同時,房間通風2次/d,15~30 min/次,以保持房間內空氣清新。
1.2.2.2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開展中醫綜合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組織科室護理人員業務學習。在科室全體護理人員學習中醫綜合康復護理理念和精髓的同時,對護理人員進行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教育,讓護理人員將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措施貫穿于患者日常護理過程中,以全面系統地為患者進行日常護理做好鋪墊,提升護理質量。(2)教會患者調節焦慮抑郁情緒的方法,指導患者體驗肌肉緊張和放松的感覺,依次自如控制全身各肌肉緊張和放松的感覺,能夠有效調節自己的情緒。(3)盆底肌肉及膀胱功能訓練。每30 min收縮肛提肌10~15次,至少持續收縮2~3 s/次。對于留置導尿管的患者,間歇性引流。必要時用冷水和熱水交替進行膀胱沖洗,以刺激患者膀胱收縮力,達到訓練膀胱功能恢復、增強患者盆底肌力量和緊張性,從而使患者尿道保持閉合狀態并抑制尿感。(4)訓練膀胱排尿反射。輕柔、頻率稍快地叩擊患者恥骨上區,牽拉,輕輕刺激,聽流水聲,飲熱開水,泡溫水浴,以誘發患者收縮逼尿肌,促進患者主動排尿。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7]。(1)治愈:治療10 d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去除導尿管后能夠自行控制排尿。顯效:治療10 d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較前明顯好轉,白天能自行控制排尿,夜間因飲水過多或疲勞而偶有遺尿。有效:治療10 d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白天不能自行控制排尿1~2次,夜間因飲水過多或沉睡而偶有遺尿。無效:治療10 d后,患者的臨床癥狀無變化或較前加重。(2)焦慮抑郁情緒[8]。抑郁自評量表標準分≥53分則認為患者有抑郁情緒;焦慮自評量表標準分≥50分則認為患者有焦慮情緒。(3)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服務的滿意度[9]。采用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來調查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程度,包括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等級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秩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表1)
2.2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表2)
入組時,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0 d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提供中醫綜合康復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表3)
P值<0.05
3討論
尿失禁是指由于膀胱括約肌損傷或神經功能障礙而喪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的臨床病癥。腦卒中后尿失禁發病率較高,腦卒中后1周內尿失禁的發病率為60%,腦卒中后7~10 d尿失禁發病率為40%,不僅明顯增加患者尿路感染、會濕疹感染等并發癥,而且還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5,6]。治療上,采用綜合康復治療,而康復治療效果與護理質量息息相關。為此,學者們和護理人員一直致力于優化腦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護理措施,旨在改善患者的預后。
對護理人員進行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教育,讓護理人員將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措施貫穿于患者日常護理過程中,以全面系統地為患者進行日常護理做好鋪墊,提升護理質量。中醫綜合康復護理理念下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讓患者學會調節焦慮、抑郁情緒的方法,在患者出現焦慮抑郁情緒時,患者能夠做到自如控制全身各肌肉緊張和放松的感覺,有效調節自身情緒,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辨證施護:(1)君火旺動,心神受擾型。護理過程中注意患者以清心火、安心神為施護原則。(2)肝經郁熱,蘊伏下焦型。護理過程中注意患者以瀉肝、清熱、利濕為施護原則。(3)瘀血阻滯,膀胱失約型,護理過程中注意患者以活血祛瘀,通因通用為施護原則。(4)乘土刑金,肺脾氣虛型。護理過程中注意患者以益氣健脾。培元固澀為施護原則。(5)久病及腎,腎氣不固型。護理過程中注意患者以溫補腎陽,固澀小便為施護原則,給予患者更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對護理服務態度和方式的滿意度。
對于留置導尿管的患者,間歇性引流。必要時,用冷水和熱水交替進行膀胱沖洗,刺激患者膀胱收縮力,達到訓練膀胱功能的恢復,增強患者盆底肌的力量和緊張性,使患者的尿道保持閉合狀態并抑制尿感。
綜上所述,中醫綜合康復護理能夠明顯提高腦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其焦慮抑郁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Thrift AG,Arabshahi S.Is stroke incidence in low- to middle-income countries driven by economics? [J].Int J Stroke,2012,7(4):307-8.
[2]Naess H,Waje-Andreassen U.Review of long-term mortality and vascular morbidity amongst young adul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Eur J Neurol,2010,17(1):17-22.
[3]伍玉琴.行為治療技術對社區老年人尿失禁的效果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100-101.
[4]謝佩卿,鄭冬香,李冬娜,等.老年腦卒中患者尿失禁的觀察和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8):692-693.
[5]蘆海濤,山磊,楊凌宇,等.腦卒中后尿失禁的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9):813-814.
[6]王健.腦卒中后尿失禁的研究進展[J].中國傷殘醫學,2010,18(6):124-126.
[7]張麗平.腦卒中尿失禁62例康復訓練及效果評價[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1):95-96.
[8]汪向東,王希林,馬弘主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94-197,235-237.
[9]吳亞卿,李亞龍,茹保健,等.精神科住院患者護理需求及滿意度的相關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4):153-154.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nursing applications in benign thyroid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200 cases of thyroid canc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1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mbin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The scores of mastered health knowledge and health condi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Thyroid cancer; Surgery;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People’s Hospital of Lancheng District in Jieyang,Jieyang 52207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3.024
甲狀腺能夠合成甲狀腺素,是機體比較重要的腺體[1],甲狀腺良性腫瘤是外科?^常見的頸部良性腫瘤之一,目前最理想的臨床治療方法是對該腫瘤進行外科手術治療[2]。傳統的外科圍手術期護理處置方式越來越受到質疑,因圍術期患者在診斷治療及護理方面是否準確適宜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與術后康復[3]。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節省醫療資源且促進患者康復的護理模式[4]。近期,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在國內外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中,尤其是在普通外科取得了極大成功[5]。本研究通過對甲狀腺良性腫瘤手術圍術期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結合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干預,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200例甲狀腺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結合甲狀腺彩超、細胞學穿刺病理檢查及臨床癥狀確診為甲狀腺良性腫瘤[6]。術前查體均可觸及甲狀腺腫大,囊性或實性、腫物單發或多發,術前查甲狀腺功能正常,無頸部手術病史,均為首次頸部手術患者。排除甲狀腺惡性腫瘤,甲狀腺二次手術者;均不合并全身其他嚴重疾病,如心和肺功能不全等患者甲狀腺濾泡型腺瘤188例,甲狀腺型腺瘤12例;腫瘤直徑1.12~5.59 cm;平均(2.41±1.35)cm,年齡25~64歲,平均(38.7±9.8)歲;行外科甲狀腺部分切除86例,行外科甲狀腺腺葉切除30例,行外科雙側甲狀腺部分切除84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00例。均本研究所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外科甲狀腺切除手術治療[7]。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圍術期護理[8-9]:(1)手術前護理:心理護理,術前用藥指導,飲食護理,指導;(2)手術中護理;(3)手術后護理:一般手術后護理,手術后指導,術后活動與飲食護理,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術后康復護理指導。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結合快速康復護理模式:(1)根據快速康復流程的要點和2009年衛生部制定的臨床路徑應用指南(征求意見稿)中的甲?釹倭夾災琢鍪質趿俅猜肪逗捅駒毫俅補ぷ魘導手貧ǔ雋俅不だ礪肪督岷峽燜倏蹈賜飪評砟罨だ砟J獎恚ㄍ?1);(2)成立臨床護理路徑結合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實施小組,普通外科護士長為組長,組內成員自愿報名參加,要求組員外科臨床護理工作5年以上工作經驗。根據圖1護理內容,制定小組護理工作質量目標、護理質量標準及組護理計劃,明確小組護理工作任務,監督檢查小組護理工作實施,定期召開小組會議進行工作總結評價,提出整改措施,開展護理管理質量持續改進;(3)開展人員培訓,由普通外科護士長組織,對所有參加研究的醫護人員進行臨床護理路徑結合快速康復護理模式的理論及操作培訓。
1.3 觀察指標 (1)一般評價指標包括精神生理參數、并發癥率、鎮靜評分、疾病認知率、滿意度、合理應用抗生素率、術中出血量、輸液時間、引流時間、術前等待時間、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治療費用[10]。(2)對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評分進行調查分析,自制問卷表,擬定11個問題,讓患者能復述有關的知識與技能,每個問題設三種答案,掌握、部分掌握和未掌握分別為3、2和1分。在入院時及出院當天給予兩組患者測試,27~33分為優,22~26分為良,17~21分為一般,16分以下為差。(3)出院當天使用我國健康測量工具“自測健康評定量表(SRHMS)”中生理健康子量表和心理健康子量表對出院患者進行健康指標評分,2個子量表包括32個條目,均采用模擬線性方式作答,即在每個條目10 cm直線上劃標記(如畫“×”號),理論最高值為10,最小值為0。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子量表總分的理論最高值分別為320分,分值越高提示術后生理和心理恢復越佳。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的健康知識知曉評分和健康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術中并發癥率、鎮靜評分、疾病認知率、滿意度、合理應用抗生素率、術中出血量、術前等待時間、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治療費用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甲狀腺良性腫瘤是頭頸部常見疾病,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腺體,目前外科手術是治療甲狀腺良性腫瘤的主要手段[11]。手術治療雖然療效顯著,但甲狀腺局部解剖關系相當復雜血供豐富,毗鄰食管和氣管,周圍有重要的神經,喉上神經和喉返神經及甲狀旁腺等,結構比較復雜,術后易發生嚴重的并發癥[12],影響患者的康復,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圍術期護理工作在手術期間的作用不可忽視[13],必須給予患者精心的護理服務[14],幫助患者順利度過圍術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