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大力開展普及文明禮儀知識活動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必備的文明禮儀知識是人們形成良好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基礎。目前,學生對該知識的認識較薄弱,要改變這種現象,要從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入手。歸納起來,無外乎有這樣幾個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現為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里團結;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謙恭禮讓、諒解寬容、與人為善,特別是在對外交往中,重形象、講禮儀;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為遵守規則、維護公德,同情弱者、扶貧濟困,愛護環境、善待自然。
1.1 全面開展文明禮儀知識進課堂活動。 對于農村初中校來講,生源主要來自服務區和外來工子弟,文明素質普遍較低,文明禮儀知識相對薄弱。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就必須對學生進行有關文明禮儀知識的普及教育,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文明禮儀。所以,學校在每學期的期初教職員工培訓會上,都由政教處組織全體教師先學習一些有關文明禮儀的知識,并要求全體教師要把相關的文明禮儀知識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同時要求班主任每個月至少要給本班學生上一堂專門的禮儀教育課,課前要認真進行備課,書寫教案,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學校特點、學生特點,聯系實際展開學習,在學習后還要求學生要寫好日記,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監督、約束。
1.2 組織觀看青少年文明禮儀影視教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文明禮儀知識最終是要通過學生用實際行為表示出來的,所以僅僅依靠老師課堂上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通過利用多媒體設備分年級組織學生觀看不同場合的文明禮儀影視教材,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認識和感受,讓學生從中深受啟發,把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文明行為,從而加強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知識的普及教育。
二、創新形式,做活文明禮儀教育活動
學校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學校必須切實加強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引導學生從小掌握校園、家庭和公共場所的禮儀基本知識,逐步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引導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成為在校是個好學生,在家是個好孩子,在社會上是個好公民。
2.1 豐富形式,靈活方法掀起禮儀教育活動
2.1.1 聯系實際學用并舉轉化教育活動的精神成果,開展我身邊的不文明行為調查活動。A、根據所學的文明禮儀知識設計制作活動調查表,調查表的內容以15項以下為宜,調查表的數量以30份以下為宜;B、選擇自己身邊的家人、親戚、朋友、同學為調查對象,進行的調查;C、調查結束后,對調查的結果進行收集、整理;D、將收集、整理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做出調查報告;E、思考調查活動對自己的啟示和影響;F、將調查結果反饋給自己身邊的被調查者,告知他們要注意文明禮儀行為。
2.1.2 發揮校園廣播、黑板報、宣傳櫥窗等文化宣傳陣地,大力宣傳現代公民教育內容。堅持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國旗下的講話內容以“愛國、守法、誠信、知禮”教育為主線,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每周講話內容有明確的主題,內容充實,能真正起到引起師生的共識,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2.1.3 開展“美在文明,愛在禮儀”——自我成長活動A、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制定“改惡習,爭做文明中學生”的計劃;B、積極參加文明禮儀普及教育活動;C、從經常遇到的文明禮儀小事做起,加強自身的德育素質;D、記錄自己文明禮儀德育素質的成長日志;E、總結自己的成長過程,不斷激勵自己成長、進步。
2.1.4 開展主題競賽活動A、“倡導文明禮儀、構建和諧校園”手抄報比賽活動;B、“倡導文明禮儀、構建和諧校園”知識競賽活動;C、“倡導文明禮儀、構建和諧校園”優秀日記比賽活動;D、“倡導文明禮儀、構建和諧校園”講故事比賽活動;E、“倡導文明禮儀、構建和諧校園”十大文明禮儀之星評選活動。
2.2 健全制度,加強評比,確保活動的開展。 為使文明禮儀教育有力的貫徹執行,有層次有針對性對學生實施思想道德指導和文明養成教育,以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入手,結合《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制定了《文明班級考核細則》、《十大文明禮儀之星評選細則》等制度。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應該這樣做”,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逐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為習慣。
2.3 抓好校園建設,營造文明禮儀氛圍。 學校圍繞文明禮儀教育主題,實行全員育人,做到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文化育人,風氣育人。通過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通過學習校風和校訓,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審美,教育學生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通過美化、凈化、綠化校園,讓學生置身于整潔、清新、優美又有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
2.4 整合德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
2.4.1 家校互動,形成合力。通過家訪、召開家長會等形式,切實加強教師家訪工作組織管理,教師要與家長多交流、多溝通,特別要重視與后進生家長聯系,取得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從而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學校教育的積極性,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學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學生。
2.4.2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學校適時與村委、老人會聯系,爭取他們的關心和支持,挖掘校外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如:組織學生開展敬老扶幼、綠色環保等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農村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同學們既能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又能受到很好的教育和鍛煉。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