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發展城市夜間經濟范文

    發展城市夜間經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發展城市夜間經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發展城市夜間經濟

    第1篇:發展城市夜間經濟范文

    關鍵詞:會展業;國際旅游島;優勢;問題;城市建設

    素有“二十一世紀朝陽產業”的會展業是一項涉及經濟發展多個方面并能產生1:9的經濟拉動作用的綜合性強的服務產業。縱觀一個城市的會展業來看,會展業的發展對主辦地的硬件和軟件都有較高的要求。要么是經濟發達、基礎設施完善、各項輔助設施與服務水平較高;要么具備高度的國際開放性和關聯性;要么處于有利的地理區位和貿易、資本流動的中心位置。海南在發展會展業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四季皆可辦展,會展業和旅游業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一、優勢

    1、自然條件

    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總體保持一級水平,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良好,森林覆蓋率達60.5%,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廣布的優質沙灘,年平均氣溫23.8%,在開發生態型、健康型、度假型會展旅游項目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區位優勢

    對外海南毗鄰粵、港、澳等經濟發達地區,位于連結東亞和東南亞的海上交通要道上;對內有粵海鐵路、東西線環島高速公路、海上船運、海口美蘭機場和三亞鳳凰機場,使得海南具備了便利的內外交通網,為舉辦會展活動提供了區位優勢。

    3、基礎設施

    (1)硬件設施在逐漸完善,會議場館數量逐漸增多,規模逐漸擴大,擁有海南國際會議會展中心,三亞亞太國際會議中心,以及擁有數量眾多的會議型酒店,這將吸引大量會議展覽在海南舉辦。如世界500強企業公司將年會紛紛選擇在三亞的各大星級酒店中召開。值得一提的是,具有海口地標意義的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于2011年投入使用,使得海南具備了大型會議展覽場所,且展館設備均達到國際展管標準。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已經舉辦了數十場大型展覽和會議,該中心已成為海口會展業的一個“支撐塔”。(2)辦展環境不斷優化。海南政府部門提出要加快發展海南會展業,已出臺《海口市展覽業管理試行辦法》和《海口市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并拿出專項資金扶持會展發展,相關部門也在努力做好會展協調和開展服務等工作,注重加強引導海南會展業同周邊會展地的交流與合作。

    4、國際旅游島戰略定位與博鰲等相應品牌論壇的影響效益

    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會展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一批國際性和全國性大型展會和論壇紛紛來海南舉辦。如 “中國森林旅游博覽會”、“第11屆世界廁所峰會暨世界衛浴潔具、環衛設備展覽會”、金磚國家峰會等大型會議、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博鰲亞洲經濟論壇、博鰲國際旅游論壇。每年10月后,大小展會年會也一個接一個。據統計2011年,僅海口會展中心舉辦的商業展覽、賽事活動就有61個,使用面積169萬平方米,成交金額541億元人民幣。亞洲最大展覽公司之一的世展展覽集團于2011年在海口成立了中外合資展覽公司。

    二、存在的問題

    1、雖然硬件上海南已經具備會展業發展的多重優勢,但不可以忽視的是海南的會展業規模小、發展慢,在場館的建設上相對滯后,會展中心的配套設施也不夠完善,基礎較為薄弱,還不能滿足參展參會方的多重需求。

    2、軟件環境上,海南會展業目前整體上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大多會展企業缺乏科學的發展戰略及舉辦大型會展的經驗;相關專業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缺口比較大;會展業市場比較缺乏品牌觀。

    三、立足國際旅游島建設,會展業和旅游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1、優化環境

    從德國、新加坡等世界矚目會展目的地的發展經驗看,海南要想成為成功的會展目的地需具備三大關鍵要素:一則擁有良好的會展業基礎設施;二則需具備完善的配套設施,包括便捷的交通、舒適方便的酒店及相關的服務業配套;三則需持續不斷的投入。

    2、聚集區位布局優勢

    縱觀國內外先進會展中心城市可以得知,每個會展中心城市都具備自己的辦展特色。海南在城市會展發展方面也需要根據城市經濟發展特點及會展發展要求做好城市會展定位。海南三大會展中心城市海口、博鰲、三亞需有機組合互為補充。海口作為海南省的省會,是海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在會展業發展方面主要以綜合性會展為主,博鰲借助于“博鰲亞洲論壇”影響力瞄準國際市場打造“亞洲會都”,三亞則作為國際濱海旅游城市側重會展與旅游相結合。

    3、加大體育國際市場的發展

    海南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日漸形成的旅游國際影響力,一些國際性體育賽事和大型活動都紛紛選擇在海南舉辦。如世界小姐選拔賽,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國際斯諾克海南邀請賽、世界沙灘排球巡回賽三亞公開賽、高爾夫球賽等相繼在海南舉辦。根據海南目前特色,國際市場影響力要比國內市場大,為更好地發展會展業,我們需多關注國際市場方面的需求,以國際市場影響力帶動更多國內賽事來海南舉辦。

    4、政府主導、以會促展,論壇推動

    近幾年來,海南會展業得到一定發展,特別是海南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的建成,會議產業正處于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而展覽業則處于剛剛起步狀態。海南會展業應該以政府為主導、以會促展,以論壇推動模式發展,并在此基礎上培育節慶和國際會展品牌,積極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民俗特色的節慶活動,創新辦好具有海南特色的歡樂節,搞好博鰲亞洲論壇等高品端論壇。

    5、引進人才、發展會展教育

    為了更好地提高會展辦展水平,人才是關鍵。會展業發展需及時引進會展人才,抓好會展教育培訓工作。政府、會展企業可先行引進一批辦展經驗豐富且理論知識強的會展人才,加大會展從業人員資質認證培訓工作,以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高水準會展公司進軍海南會展市場,引領和激勵海南會展公司的發展,一同參與海南會展業發展。各大高校可成立會展管理等相關專業,為海南會展業發展培育一批高起點會展從業人員。目前海南各大高校未開設會展管理等相關專業,這是海南會展業人才發展中極其欠缺的一面。另外城市會展業的發展需要較強的英語普及率,海南目前雖然作為國際旅游島在大力發展建設中,外語導游人才越來越多,但就島內目前人員的英語普及率是滿足 不了海南會展業發展的。所以,海南在發展會展業同時需加大會展人員英語普及率,為海南會展業的發展壯大增足馬力。

    會展業是綜合性極強的行業,根據海南會展業現狀,海南會展業的發展壯大需要多方面的介入進行會展服務和宣傳,為會展業發展大造聲勢。目前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已經在多方面對海南會展業發展帶來了積極影響,而會展業的成功發展也可以影響帶動海南城市經濟發展,影響海南旅游發展,形成會展旅游。

    四、會展業的發展將成為海南城市經濟發展新引擎

    素有:“城市面包”、“城市經濟助推器”的會展業,有人曾經形象地稱道:如果在一個城市開一次國際會議、展覽,就好比一架飛機在這個城市上空撒錢。從這句風趣的話語中不難看出,會展業的發展對城市發展的作用有多大。隨著國際旅游島戰略的提出與實施,海南在國際上的旅游影響和地位正在日益擴大。會展業的發展無疑會對海南國際旅游島城市經濟的建設帶來積極的作用。

    1、較強的產業帶動力。會展業特點之一就是它與旅游業相似,是一個產業帶動能力強的行業,可產生強大的產業帶動效應和產業聚集效應。因為它不僅可以帶動旅游、商業、物流、通訊、餐飲、住宿等多方面受益,而且能進一步發展成帶動區域產業聚集的“動力引擎”并提升區域產業品牌價值。海口、博鰲、三亞將形成海南會展業三足鼎立格局,帶動海南沿海周邊縣市經濟發展。

    2、較高的綜合效益。(1)經濟效益。會展業具有低成本、高收入、高贏利優勢,能為舉辦城市帶來20%至25%以上的經濟利潤,這是許多城市大力發展會展業的一個關鍵所在,也是會展經濟迅速發展的直接推動力。(2)社會效益。會展是集商務活動、信息交流、觀光游覽、娛樂休閑于一體的綜合產業,是新思想、新觀念交流的平臺。外來文化、思想、技術、產品可以給發展中的城市帶來啟示,可以與外部世界進行密切聯系,促進城市發展,培育城市獨特魅力和影響。而會展業的發展對海南城市建設產生了一定影響。一些大型會議和展覽在海南的舉辦為海南市民傳播了新的國際觀念,對海南會展文化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3)環境效益。被譽為“無煙產業的”會展業,由于無污染特點是有利于環境的保護,這正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3、有利于提升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城市整體形象。大型會展在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方面能產生三大作用。(1)推進市政建設。近幾年,海南市政府興建了大型會議展覽中心、東環鐵路等基礎設施,促進了城市基礎設施的更新和建設,為海南會展業發展創造了條件。(2)提高城市知名度。會展展銷的是產品是技術,而會展城市也可以作為一個產品來經營和推廣。眾所周知,海南是個旅游城市,在國內國際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果海南也能成為一個會展知名城市,那么海南在國內國際上的形象和知名度將會更加提高。(3)提供就業機會。會展業屬于服務行業,需要多方面的服務人才,而這點可以為海南當地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時代在發展,海南也將隨著國際旅游島的大力建設快速發展。在擁有了自然和人為創造的條件下,海南的會展業也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時期。

    參考文獻:  

     [1] 羅霞.海南會展業借勢謀發展.海南日報.2012-01-13.  

     [2]許凌志.海南會展業發展出路分析.商業營銷.2008-11. 

     [3]季紅梅.會展業助城市騰飛.寧波日報.2006-11-20. 

    第2篇:發展城市夜間經濟范文

    關鍵詞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農業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踐;對策;沈陽農業大學

    中圖分類號 G6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3-0309-02

    Abstract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birthpla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how to crack problems of poor convers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o productivity force,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of transformation,is the realistic demand of innovation schoo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is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driven.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for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brought about a lot of influence were analyzed and expatiated,and taking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the practical way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were explored,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building a complete working system,establishing multi service platform,seeking more investment subject.

    Key words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practice;countermeasures;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實現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必由之路。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正處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新時期,需要依靠科技實現創新驅動、促進內生增長,其中最主要措施之一是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在此背景下,農業高校作為現代農業科技進步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不斷優化各項科技投入資源,積極參與產學研合作,然而科技成果實現的轉化效益還遠遠低于科技投入。據統計,我國每年有大約7 000項農業科技成果產生,但是轉化率僅有30%~40%,其主要制約因素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不平衡[1],轉化驅動力弱,轉化途徑效應不明顯。如何破解農業高校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不力、不暢的難題,探索其有效轉化途徑,是創新強校及發展農業現代化的現實需求,更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力支撐。

    1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給農業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1.1 機遇

    1.1.1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農業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我國農業已經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現代農業實質是科技農業,以現代科技引領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建立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的產業體系[2]。傳統農業發展方式難以為繼,農業發展已進入主要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的新階段,農業高校是服務農業創新發展的加速器和孵化器,科技成果轉化是農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著力點。黨的十以及三中全會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把科技創新確定為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為現代農業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指明了方向。這就從國家戰略層面上明確了加快推進農業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現實意義。

    1.1.2 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為農業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環境和有力的法律保障。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國家及部分省市已陸續出臺了一些政治措施,進一步營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政策環境,激勵了廣大科技工作者進行創新創業,調動了各類創新主體轉化科技成果的能動性。2015年10月,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施行,將加快高校科研潛力的釋放,促進科研人員的創新性、創造性。2016年2月,國務院又頒布了《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重點從促進研發機構、高校技術轉移,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創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良好環境等3個方面做出進一步細化。

    1.2 挑戰

    近年來,各涉農高校在科技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進行積極實踐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成績,比如“西農模式”“雅安模式”“新農民學校”模式等[3],為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由于農業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自身局限性,導致部分優秀成果沒有達到很好的轉化示范。因此,如何加快高校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已經成為新形勢下農業科技創新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加快其轉化必須面臨的一些挑戰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學校總結多年培訓工作經驗,不斷提升培訓工作水平,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培訓工作,探索創新型農民培養模式

    2014年3月,在昌圖基地成立了昌圖新農民學校,截至目前,生豬養殖從業人員培訓已覆蓋了9個主要鄉鎮,近2年先后在黑山、西豐、法庫、鐵嶺等縣區針對主導或特色農業產業推廣新農民學校培訓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農民培訓工作主要圍繞遼寧省農業區域特點,采取“請上來,走下去”的培訓模式,即“請上來”到學校,以“農民技術員培養工程”“青年農民上大學”“農民企業家培訓班”等多形式的中長期培訓班開展培訓;“走下去”到縣區開辦“新農民學校”,到鄉鎮開展“兩動式”基層培訓,即農民走動學習,專家按鄉鎮滾動授課。通過“新農民學校”培訓模式,構建初、中、高三級的“金字塔型”多層次的農民專業技術培訓體系,實現培養新農民,培育新市民,不斷為農業科技服務注入新鮮血液,為加快城鎮化進程培養技術人才,進一步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的人才儲備。

    3 對策

    3.1 做好頂層設計,構建完備的工作體系

    農業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自然環境、市場環境、農民接收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具有區域性、周期性、公益性和社會性[8],特別是具有一定的科技風險性[9]的特點,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10]。這就需要農業高校有穩定、長期、可行且具有激勵作用的運行管理機制。首先,需要正確定位,農業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一方面是國家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村社會服務的有益補充,另一方面能夠有效促進學校人才培養、教學實踐、協同創新。其次,要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和區域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需求,做好頂層規劃設計,構建一個完整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體系,從組織、平臺、隊伍、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創新。再次,高校要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制度,激勵教師科研人員從事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工作[11]。

    3.2 建立多形式服務平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水平

    為了更好地與企業產學研緊密結合,需要建立有效的、不同層次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農業高校通過整合資源,有效利用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與企業共建技術創新中心或成果轉化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加快培育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并對其加強指導和監管。也可通過建立網站、微信、QQ群等形式的信息服務平臺,加強高校與企業間的信息溝通,探索新的科技成果傳播途徑和方法。

    3.3 加大各級財政的支持,尋求更多投資主體

    農業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具有明顯的公益性,建議國家通過補助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同時,各農業高校要積極與省、市、縣各級地方政府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爭取地方確立高校專項科技服務配套經費。還可爭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協會等的社會資金的支持,拓寬投融資的渠道。

    4 參考文獻

    [1] 何淑群,古秋霞.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及關鍵策略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2,39(15):213-214.

    [2] 張來武.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新三農”[J].中國軟科學,2014(1):6-10.

    [3] 李澎,岳喜慶,王海龍,等.新形勢下高等院校農業科技服務模式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4(18):310-311.

    [4] 李東,李澎.農業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問題的思考[J].科技成果縱橫,2009(4):20-21.

    [5] 劉雙清,胡澤友,王奎武.農業高校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實踐探索與思考: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J].科技和產業,2015,15(1):44-47.

    [6] 楊帆.我國農業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4:15.

    [7] 楊冬華.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現狀與路徑探析:以駐濟高校為中心[J].山東英才學院學報,2014,10(1):10-13.

    [8] 楊征,陳淳,孫雄松,等.影響農業高校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障礙因素分析[J].農業科技管理,2012,31(3):67-69.

    [9] 楊輝,張永強.農業大學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模式及影響因素[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1):412-414.

    第3篇:發展城市夜間經濟范文

    關鍵詞:商業地價;人均GDP;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固定效應模型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ata of country's 35 premium focus on monitoring the city from 2000 to 2009, GDP per capita and social indicators of the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 on behalf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stablish fixed effects varying coefficient models,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urban commercial premium and differences.Key words: commercial land prices; per capita GDP;-wide retail sales of social consumer goods; fixed effects model

    中圖分類號:F29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引言

    土地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是城市發展的基本載體。自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來,我國城市土地市場進入快速發展和完善的階段。然而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土地資源稀缺與土地需求增長的矛盾日益凸顯,經濟發展的同時土地價格也隨之上升。對比不同城市可以明顯看出城市間土地價格的差異比較大。

    Joseph S.Keiper認為土地內在生產力不同導致地價水平不同,土地價格的上升是因為土地使用量及使用密度的增長[1]。David Segal、Philip Srinivasan從城市規劃方面研究,發現城市規劃通過影響土地需求進而作用到土地價格上[2]。Yukio Noguchi、James Poterba曾分析日本多個城市地價,其中的一個結論是投機需求是城市地價上升的重要因素[3]。楊繼瑞在中國城市地價論一書中較全面地闡述了地價影響因素,具體劃分為10類,包括土地區位、用地性質、基礎設施狀況、經濟、稅收等方面[4]。董瑪力、朱道林在分析長三角區城市地價時,得出在這一地區的城市地價受到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更為顯著[5]。

    根據不同研究成果顯示,一些城市經濟狀況方面的因素是影響城市地價的關鍵。本文將以城市商業地價為對象,探索經濟發展對城市商業地價的影響及其差異。

    指標選擇及數據來源

    地價水平值是以一定范圍內的平均地價反映某一時點地價水平高低狀況的指標,按照土地用途可將地價水平值分為居住地價水平值、商業地價水平值和工業地價水平值。在我國城市地價動態監測體系中,地價水平值是重要的指標之一,能夠直觀地反映某一時間或區域內的地價水平,同時也能看出城市地價變化趨勢及城市間的地價水平的不同。

    在城市經濟發展指標選取上,由于人均GDP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經濟的發達程度,同時考慮到城市商業地價與商業服務水平有密切關系,并且商業服務水平也是城市經濟繁榮的指標之一,因此共同選取這兩個指標代表城市經濟發展狀況,并分別就商業地價與人均GDP、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關系進行相互映證與比較,以保證結論的可靠性。

    考慮到研究的可比性及數據的可獲取性,本文選取全國35個地價重點監測城市,城市地價水平值的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網,人均GDP與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數據來源于各城市2001~2010年統計年鑒,以2000年為起始樣本點,時間跨度為2000~2009年。商業地價水平值、人均GDP、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分別記為P、G、C。

    在實證分析前,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影響,對城市商業地價水平值、人均GDP與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進行對數處理,得到ln(P)、ln(G)、ln(C),通過構建PanalData模型進行分析,運用Eviews6.0軟件確定城市商業地價水平值與人均GDP及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模型。

    實證分析

    為了對城市間商業地價與人均GDP及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指標的關系進行定量與定性分析,結合所收集到的35個城市2000~2009年的面板數據,找出城市之間的差異情況,本文致力于通過面板數據的單位根檢驗與協整檢驗,構建出有效的面板數據模型,并就模型結果與實際相結合進行分析。

    面板數據單位根檢驗

    在應用面板數據模型分析時,為保證估計結果的有效性,避免偽回歸,回歸前必須對數據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本文采用相同根情況下的單位根檢驗法(LLC檢驗、Breitung檢驗)與不同根情況下的單位根檢驗法(IPS檢驗、Fisher-ADF檢驗和Fisher-PP檢驗)。根據單位根檢驗結果,三個變量的一階差分的P值都小于5%的置信水平,因此判斷數據一階差分平穩。

    面板數據協整檢驗

    通過單位根檢驗得出的一階單整結果,需要進一步判定兩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本文采用Engle和Granger兩步檢驗法,運用Pedroni檢驗,以回歸殘差為基礎構造出7個面板協整檢驗統計量。在這七個中GroupADF與PanelADF統計量在小樣本情況下檢驗效果更好,所以本文在判斷變量間是否存在協整主要依據這兩個結果。GroupADF與PanelADF統計量均在一定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了原假設,即城市商業地價水平與經濟增長之間、城市商業地價水平與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面板模型檢驗

    在面板數據分析時,利用Hausman檢驗判定模型影響形式,檢驗結果得到P值為0.0335,小于5%。因此應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利用協方差分析檢驗方法設定面板數據模型,兩個假設如下。

    如果接受則可以認為樣本數據符合不變系數模型,無需進行進一步的檢驗。如果拒絕假設,則需要檢驗。如果接受,則認為樣本數據符合變截距模型,反之拒絕,則認為樣本數據符合變系數模型。具體通過構建和兩個統計量來判斷上述兩個假設。

    其中,N為截面數,T為期數,K為解釋變量個數,本文中N=35、T=10、K=1。本文要構建ln(P)與ln(G)及ln(P)與ln(C)兩個模型,分別用上標1和2加以區分。

    根據軟件運算得,=1.94、=4.03、=172.53、=8.91、=362.65,=2.25、=3.91、=148.81、=6.07、=268.34,而F1,5%(34,280)=1.47,F2,5%(68,280)=1.35,所以、、、統計值均大于對應臨界值,即拒絕與,因此可以分別構建以下變系數模型:

    式中,、為商業地價對數的平均值,、表示城市商業地價對數的偏離值,為第i個城市人均GDP對城市商業地價的彈性系數,為第i個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對城市商業地價的彈性系數和反映了各城市商業地價水平與人均GDP、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之間的差異。其中i表示城市編號,i=1、2…35;t表示年份編號,t=1、2…10。

    根據軟件計算結果顯示,模型調整擬合優度分別達到了99%與98.8%的,說明兩個模型擬合程度很好,并且β也都通過了檢驗,F統計量為499.73、429.91,其對應P值都為0,達到了很好的顯著水平。

    結果分析

    總體上依據我國整體經濟地帶劃分為東、中和西部,見表5。比較表中兩組β值可看出,分別由人均GDP與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所代表的城市經濟狀況對城市商業地價的影響比較一致,這也相互映證了文中所采用的兩個指標具有代表性,所得到的結果也是可信的。

    表5東、中、西部城市的模型影響系數估計結果

    東部 大連 石家莊 廣州 南京 杭州 濟南 青島 上海 沈陽 天津 廈門 北京

    0.14 0.20 0.36 0.43 0.44 0.47 0.50 0.50 0.51 0.56 0.62 0.63

    0.17 0.16 0.42 0.35 0.37 0.34 0.47 0.49 0.60 0.60 0.35 0.60

    東部 福州 海口 寧波 深圳 平均值

    0.67 0.80 0.80 1.01 0.54

    0.47 0.47 0.72 0.79 0.46

    西部 重慶 蘭州 南寧 呼和浩特 西寧 西安 銀川 烏魯木齊 成都 貴陽 昆明 平均值

    0.17 0.22 0.22 0.30 0.32 0.33 0.40 0.47 0.47 0.63 1.07 0.37

    0.18 0.21 0.17 0.30 0.43 0.30 0.38 0.31 0.36 0.53 0.69 0.33

    中部 哈爾濱 合肥 太原 長沙 鄭州 武漢 南昌 長春 平均值

    0.22 0.25 0.31 0.44 0.46 0.50 0.53 0.56 0.41

    0.22 0.27 0.25 0.41 0.52 0.47 0.55 0.53 0.40

    從全國及區域范圍來看,城市商業地價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東部城市人均GDP與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對商業地價的平均影響系數為0.54、0.46,中部城市人均GDP與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對商業地價的平均影響系數為0.41、0.40,西部城市除去重慶和昆明外平均影響系數只有0.35、0.33,這種東強西弱與我國的實際情況是相符的。

    從各城市來看,人均GDP對商業地價影響排名前五的城市為昆明、深圳、寧波、海口、福州,排名后五位的為蘭州、哈爾濱、石家莊、重慶、大連,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對商業地價影響系數前五的為深圳、寧波、昆明、天津、北京,后五位為蘭州、重慶、南寧、大連、石家莊。從這些城市的排名發現昆明、海口的商業地價受影響程度大于其他的發達城市,反而重慶、大連的商業地價受經濟影響程度很小。昆明市2000年以后大量進行城市改造,市場上土地需求量非常大,投資需求增加、但投資渠道相對單一等原因,使商業地產成為更熱門的投資方向,因此商業地產價格上漲,地價快速攀升。而海口與昆明又不相同,從表中看出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相比于人均GDP對海口商業地價影響要小的多,這與海口市主要依托農業與旅游業的產業結構有關。而從大連市2000~2009年土地供應數據來看,房地產用地占比在25~30%左右,工礦倉儲用地與房地產用地比例在1.9:1左右,并且在不多的房地產用地供給中商服占比只有10%~15%,這與大連市住宅自住與投資的需求大、價格上漲快、開發利潤高、資金周轉快等因素有關,導致開發企業重住宅輕商業,綜合原因導致商業地價上漲緩慢。

    結論

    通過對全國35個城市2000~2009年的面板數據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城市商業地價與該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性,這反映了土地與城市發展的密切聯系,土地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特性與經濟特性決定了東部城市優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經濟基礎與發達的商業服務給投資帶來的效益相比于其他地區要高得多,那么更高的土地產出就會推動土地價格的上升。

    (2)產生各城市間經濟發展對商業地價影響程度差異的原因有許多,因為不同城市的產業結構是不同的,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比重大的城市相比于第三產業比重大的城市的商業地價受經濟發展的影響要弱,并且相比較而言整個城市的價值也要小。另一方面城市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也是造成商業地價差異的重要原因,發達城市較欠發達城市的商業服務要興盛,經濟帶動效應更強。

    (3)雖然經濟發展能夠帶動商業服務發展,提高商業地價和城市價值,但也要看到城市的快速擴張發展應建立在合理規劃利用的基礎上,嚴格土地管理,形成良好的土地供給政策與資源配置,從而促成城市與土地的良性互動發展。

    【參考文獻】

    JosephS.Keiper.Theoryandmeasurementofrent[M].Philadelphia,ChiltonCo.,1961.

    DavidSegal,PhilipSrinivasan.TheimpactofsuburbangrowthrestrictionsonU.S.housingPriceinflation[J].1985,6:14-26.

    YukioNoguchi,JamesPoterba.HousingMarketsintheU.S.andJapan[M].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4,5:11-28.

    楊繼瑞.中國城市地價論[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

    董瑪力,朱道林.長江三角洲城市地價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6(6):48-49.

    第4篇:發展城市夜間經濟范文

    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以及大量新生活元素的出現,大大地改變了中國傳統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夜經濟就是伴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生的一種現象,夜間消費作為消費的另一主陣地,已經成為拉動城市經濟繁榮發展的強大助推器,創造了令人驚奇的經濟效益。

    發展夜經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

    夜經濟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10年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要大力推動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夜經濟高度契合了這一要求,夜經濟的繁榮,必將極大地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拉動消費的增長,從而為構建現代城市產業體系增添動力和活力。

    有資料顯示,目前美國人已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三分之一的收入、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積用于休閑,而其中60%以上的休閑活動在夜間。在國內,北京王府井出現超過100萬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間商業銷售額占白天的50%,重慶三分之二以上的餐飲營業額是在夜間實現的,廣州服務業產值有55%來源于夜間經濟。正因為如此,許多城市都將夜經濟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一環傾力打造。石家莊將發展夜經濟列為城市發展戰略,桂林更是花巨資打造“兩江四湖”夜景,而北京的酒吧、上海的Party、長沙的演藝、成都的吃喝更是聲名遠揚,讓每一個生活與行走在其中的人流連忘返。

    夜經濟不僅迎合了城市文化和人們的消費需求,更體現出了城市經濟發展的水平。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有“不夜城”之稱,當地的市民夜生活豐富多彩,城市夜經濟異常繁榮。從主題內容來看,夜經濟主要包括文化、娛樂、休閑、健身、勞務、餐飲、購物等服務業,是人們一般需求之外的增量需求,這些增量需求的增加可以促進第三產業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催生新的服務內容。夜經濟的繁榮能進一步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提高服務業在產業中的比重,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推手。

    夜經濟最直接的經濟效果是使得經濟活動時間延長,通過延長服務時間、提供服務新內容,可以增加一批新的就業崗位,對解決就業矛盾、緩解就業壓力有重大作用。

    如何推動夜經濟發展繁榮

    目前中國的夜經濟還不發達,但有些大城市已經嘗到了夜經濟的甜頭,那么,如何將夜經濟做得更火,點得更亮呢?

    一是讓“夜生活”多元化,為不同層次的夜間消費者提供豐富的休閑方式和空間。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改變,人們的消費需求在增加。白天奔波于職場的人們其實很渴望晚上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選擇能夠舒緩壓力的夜間消費,越來越多的人渴望豐富多彩的夜生活。但現在的一些娛樂場所定價普遍偏高,遠非普通百姓所能承受。娛樂場所多數做的應該是大眾化生意,花錢不多,卻可以得到很好的身心放松。因此,可以通過對夜經濟市場細分和逐步升級,讓人們在夜間均有一個適合消費的場所。

    二是結合城市特色,塑造城市的獨特個性,發展特色夜經濟。特色即個性,個性即魅力,魅力聚人氣,人氣生財富。結合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傳承、城市居民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及城市所處地理位置等,從文化、娛樂、休閑等消費形式著手,積極引導其向高品位、高層次發展,做到文化和娛樂并重,在娛樂中注入文化的內涵,這正是夜經濟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還要著力營造積極健康、豐富多彩的大眾化文娛消費氛圍,如定期舉辦廣場文化活動,滿足人們追求生活品質的休閑性消費要求。

    三是形成有特色的夜市中心。城市的夜市有自發形成的背景,但需要有序引導。筆者建議有關部門搞好夜市總體規劃,設立諸如酒吧街、小吃街、文化廣場等多種多樣的夜市中心,滿足市民多樣化和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夜間經濟的繁榮,有賴于推出一批引導消費潮流的特色消費場所、建設一批應時應景的夜間觀光旅游項目等。像上海外灘、夜重慶那樣,一個現代化都市的亮化工程格外“搶眼”,特別能激發人們走出去看一看的愿望。

    四是加強管理,創建健康文明的夜生活方式。目前不少城市夜市的地攤商品有許多假冒偽劣產品,而歌舞廳那昏暗的燈光會讓人想起許許多多曖昧的流言。因此,給夜市一個恰當的定位,就成了發展夜經濟的當務之急,加大對夜市的管理力度,依靠有效的監督和管理,要把夜經濟納入正常發展的軌道,創造良好的夜生活環境,為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堅實的基礎。政府要結合實際,加強宏觀指導和政策引導,保證結構調整工作的健康發展。

    五是大力宣傳,吸引市民廣泛參與,推進夜經濟快速發展。如果沒有市民的廣泛參與,再好的夜經濟規劃也免不了冷清收場。市民的生活習慣由來已久,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因此必須想方設法激活市民的熱情。有關部門可通過舉辦一些富有特色的主題活動來吸引市民眼球,整合夜間的旅游產品和資源,把餐飲、娛樂、健身、休閑和各項服務項目按照市場的需求有機整合,形成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真正有市場吸引力的項目,將休閑文化做到極致,就一定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和海內外游客參與,拉動城市夜經濟,推動城市旅游業和服務業快速發展。

    六是做好夜生活的后勤服務,確保夜生活的安全、有序。夜經濟的外延不僅僅是別具特色的自然美景、商貿購物,還應包括高度發達的金融交通系統、配套的餐飲服務、文化娛樂休閑服務和安全保障等。通過立體化服務,打造城市特色夜經濟,形成以夜間旅游觀光、逛街購物、娛樂休閑為特色的消費格局。

    總之,繁榮夜經濟,政府部門要提供有力的支撐,創造良好的環境。夜經濟亮起來的是城市,火起來的是文化,文化與城市在交融中相得益彰,城市品牌得以樹立。繁榮夜經濟,政府是推動力量,市場是主導力量。如果無法調動起市場主題的積極性,就不可能真正形成繁榮的夜經濟。

    城市夜經濟的繁榮程度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歷史因素、人文與自然資源狀況、人口年齡結構、城市居民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及城市所處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發展夜經濟需要量力而行,要用發展眼光去看待,結合城市經濟發展的水準、主流消費群的收入、消費水平來考慮,這樣才能水到渠成。如今,在中國的廣大城市,夜經濟已經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有望成為經濟轉型時期新的主導型消費熱點,帶動經濟進入新的增長周期。我們相信,未來的中國城市,夜晚的燈光必將更美更亮,城市經濟更加繁榮興旺,城市生活更加流光溢彩。

    第5篇:發展城市夜間經濟范文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城市空間形態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5-0095-04

    [作者簡介]謝繼文(1970-),男,漢族,湖北武昌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

    [基金項目]受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培育項目“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空間結構優化研究”資助(項目編號:2013PYLJ01)。

    一、引言

    主席2013年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中倡議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引起各國的積極響應。而其中的關鍵是“一體化策略”下的全方位區域協調發展,而區域協調發展和一體化的組織樞紐和關鍵載體是城市。“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也應以沿線各級城市為支撐,城市體系形態是否優良直接關系到該區域競爭力提升和功能的發揮,同時“絲綢之路經濟帶”協調發展的目標之一也是優良的城市體系空間形態。所以,深入探討城市體系空間形態演化規律對于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一體化進程,全面提升該地區競爭力和影響力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關于城市體系演化問題,不同學科從不同角度對其演化機理進行了研究。縱觀現有研究發現,目前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體系相關探討尚存在三大問題,首先,相關研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空間范圍界定上尚不明確,絕大多數學者選取“經濟帶”國內區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缺乏國際視角。其次,在研究方法上,相關研究主要運用傳統統計方法或城市體系研究最基本的ZIPF定律探討城市體系規模關系,缺乏對空間分析方法的運用。第三,在研究數據上,相關研究主要基于人口或經濟官方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而在進行跨國別研究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系列缺陷。已有研究往往以“行政城市”作為基本單元來分析城市結構,本研究則通過夜間燈光數據來界定真實城市空間單元。此外,本研究不但分析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規模的變動趨勢和分布特征,還通過空間分析法,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體系的重心變動趨勢及方向、空間擴散和集中程度、演化特征和空間結構進行了系統測度。

    二、研究方法與數據選擇

    (一)研究方法

    傳統意義上的城市體系研究往往基于各個國家或地區“行政城市”中的人口統計數據。而DMSP/OLS 夜間燈光影像數據是一種圖斑數據,能夠直接反應出城市化的多維度特征,夜間燈光亮度及面積等指標明顯與基礎設施過程、土地住房過程、城市化人口產業過程、生活方式轉變過程及環境過程存在相關關系[1]。DMSP/ OLS夜間燈光總量與城市化水平[2]、GDP密度[3]、人口分布[4]等的相關性在不同空間尺度、不同國別均已得到驗證,所以用其度量城市規模、城鎮體系具有可信度和可行性 [5][6],從而能夠有效彌補傳統統計數據缺陷,且能夠直觀呈現城市體系空間形態。基于以上問題,本文在明確界定“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空間范圍的基礎上,根據DMSP/OLS 夜間燈光影像數據確定適當的城市樣本,分析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體系空間演化特征及規模分布。通過選定合理的燈光亮度門檻值(DN值),即可用城市區域高于DN門檻值的燈光亮度總量近似表示城市規模,由此即可選定城市體系樣本,進而所以從根本上消除了城市人口數據和城市界定中存在的誤差。

    (二) 地域單元與數據選擇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開放而非封閉的區域系統,一般認為該區域始于我國陜西省,向西可劃分為功能差異的三大區段:即“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區和拓展區。其中核心區主要包括中亞五國和中國西部五省區;重要區主要是指h中亞經濟帶,包括印度、阿富汗、俄羅斯、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沙特、伊拉克等國;拓展區則主要包括歐洲大陸及北非等地區。本文在借鑒白永秀(2014)、胡鞍鋼(2014)及“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綱要相關探討基礎上,根據經濟地理格局特性將“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界定為由中國西部五省市與中亞五國組成的大區域。

    本文所用的基礎數據選自199―2016年中國DMSP/OLS夜間燈光非飽和定標數據,通過對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世界地圖為底圖進行矢量化即可獲得基礎地理數據。該數據具有能提供優質數據源以及可行性和可行度更有效等優點。本文選取10作為燈光亮度門檻值,即DN>10的區域即可視為城市。同時選取50平方千米作為另一項標準來篩選城市區域,最終得到“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所選城市樣本和夜間燈光遙感圖如圖1所示。

    三、“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城市體系形態及演化特征

    首先,城市體系總體分布呈現東、西部相對密集,中部相對稀疏的“啞鈴型”結構。從燈光密度看,“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總體城市空間分布呈現出一種特殊的中部相對稀疏、東部和西部相對密集的“啞鈴型”結構。中國五省區燈光密度為0846/平方千米,略高于中亞五國燈光密度(0770/平方千米)。中亞五國中,烏茲別克斯坦燈光密度最高,為1634/平方千米;哈薩克斯坦燈光密度最低,為06/平方千米,大致相當于我國新疆的水平。“經濟帶核心區”東部陜西、寧夏及甘肅蘭州等區域形成明顯的“高密度”集聚區,燈光密度達4869/平方千米,其中“西咸城市群”燈光密度更是高達13371/平方千米。此外,“經濟帶核心區”西南部地區由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首府比什凱克)經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最終至土庫曼斯坦巴爾坎州區域是另一個明顯的燈光“高密度”集聚區,燈光密度為3508/平方千米,而“經濟帶核心區”中部包括新疆中南部、青海及甘肅北部地區則由于受塔克拉瑪干沙漠及青藏高原等自然條件限制,形成明顯的燈光密度“塌陷區”,該區域燈光密度僅為0201/平方千米。

    其次,城市體系集中度逐步減弱,中小城市發散擴張特征顯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包含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的各類城市,這些城市的城市規模演化趨勢也大相徑庭。利用1992-2016年某些年份DN值>10的城市樣本測度“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城市規模體系空間演化的趨勢,發現從q值計算結果看,除1995年之外,其余年份城市規模對位序的回歸系數q值的絕對值均小于1,而且大致經歷了下降-上升-再下降的過程。2016年q值小于1992年水平,這說明該區域城市體系演化經歷了先分散再集中最終走向分散的歷程,現狀城市規模體系的演化呈現出“發散增長”的特征,而且地理集中度較低,并且這種城市規模結構呈現首位分布格局的特征在考察期內不斷強化。

    從城市空間變動上看,1992-2016年,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城市體系規模增長的空間演化明顯呈現出先向西南移動后向東北移動、先擴張后收縮的態勢。由標準差橢圓圖(即圖3)可知,“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城市體系空間分布總體上呈現出“東(略偏北)―西(略偏南)”的格局,而且橢圓長軸的伸縮幅度遠遠強于短軸,這表明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城市體系演化的主要力量并非來自于南北向的城市增長,而是東西方向。

    再次,“新絲路經濟帶核心區”城市體系空間形態總體呈現“四群兩帶四軸”結構。其中“四群”指“絲路起點城市群”、“中亞南部城市群”、“中亞北部城市群”和“新疆城市群”。“絲路起點城市群”由涇渭河平原谷地(西安、咸陽、寶雞、天水)和河湟谷盆地(西寧、蘭州、銀川)城市群組成,重要的節點城市包括:西安、銀川、寶雞、渭南、蘭州等,該城市群占整個“新絲路經濟帶核心區”燈光總量的2275%;“中亞南部城市群”以塔什干、布哈拉為中心,重要節點城市包括:阿拉木圖、塔什干、布哈拉、撒馬爾罕、阿什哈巴德等,燈光占比為1695%;“中亞北部城市群”以阿斯塔納為中心,包括阿斯塔納、卡拉干達、科克舍套、塔拉茲等城市,燈光占比為1307%;“新疆城市群”以烏魯木齊都市圈為核心,包括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石河子、昌吉、吐魯番等城市,燈光占比約為581%。

    兩帶為“新亞歐大陸橋發展帶”和“能源通道發展帶”,空g上基本呈“入”字形格局,“新亞歐大陸橋發展帶”基本沿“新亞歐大陸橋”沿線鋪開,重點包括“渭南-西安-寶雞-天水-蘭州-武威-張掖-酒嘉-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烏蘇-卡拉干達-阿斯塔納”等城市,燈光占比為2869%;“能源通道發展帶”則基本與中亞天然氣管道項目重合,包括“阿拉木圖-比什凱克-納曼干-安吉延-費爾干納-塔什干-吉扎克-撒馬爾罕-卡爾希-納沃伊-布哈拉-查爾朱-馬雷-阿什哈巴德”等城市,燈光占比2917%;四軸為“西姆肯特-烏拉爾發展軸”、“中巴走廊發展軸”、“西安-榆林發展軸”和“銀川-延安發展軸”。“中巴走廊發展軸”包含“吐魯番-庫爾勒-庫車-阿克蘇-喀什-葉城-和田” 等城市,燈光占比為42%。這一城市發展軸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未來將成為“中巴經濟走廊”的主動脈。“西姆肯特-烏拉爾”發展軸包含西姆肯特、阿克托別、卡薩林斯克及烏拉爾等城市,燈光占比為1131%; “西安-榆林”發展軸主要包含西安、銅川、咸陽、榆林、安康等城市,燈光占比為1191%;“銀川-延安”發展軸包含銀川、吳忠、慶陽、石嘴山和延安等城市,燈光占比為604%。

    最后,呈現出片段化和非連續的特征,不同地區城市體系演化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盡管“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城市規模結構總體上呈現出集中度逐步減弱、中小城市發散擴張的特征,但其中不同區域城市體系演化則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由圖(5)可知,1992-2016年中亞南部城市群集中度基本穩定,城市群內各城市大致呈現出平行增長態勢;新疆城市群則呈現出集中度相對下降的態勢;而絲路起點城市群則呈現出城市加速集中的趨勢,且這一趨勢在繼續;中亞北部城市群總體上也呈現出城市加速集中的趨勢。

    四、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

    本文利用1992―2016年DMSP/OLS夜間燈光影像數據確定城市樣本,運用空間分析方法,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城市體系空間形態演化特征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城市體系空間形態明顯呈現出片段化和非連續性的特征,而且各城市群的空間演化特征明顯差異化。城市體系形態總體呈現“四區兩帶四軸”的空間結構。1992―2016年,“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城市體系集中度始終較高且經歷了由“數量增長”向“規模擴張”的轉變過程;城市體系規模增長的空間演化明顯呈現出先向西南移動后向東北移動、先擴張后收縮并向“新亞歐大陸橋”等主要交通通道、中巴走廊、能源通道等集聚的動態演進特征,其中西安、銀川、烏魯木齊、阿拉木圖、阿斯塔納、克孜勒奧爾達、阿克托別、烏拉爾、布哈拉、阿什哈巴德等城市增長最為顯著。

    目前包括中國西北五省區和中亞五國在內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城市體系演化之所以呈現集中度逐步減弱、中小城市發散擴張的特征,其關鍵在于該地區“空間格局不經濟”。這種“空間格局不經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即特殊的區位、分散的群落分布和低規模的群落人口,換句話說,距離、分割和密度導致了西部地區的空間格局不經濟。正是由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普遍存在著“低密度、高分割性”的特征,導致該地區能源相對富集,交通通達性較高,地區更具競爭力,未來也最有可能形成重要節點城市。目前“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城市體系空間形態“四群兩帶四軸”的結構也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二)啟示

    根據上述分析結論,為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各城市群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以便借助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良機實現城市乃至國家之間的共贏互利,各相關國家要重視國際合作戰略,主要方向包括能源合作、金融合作、經貿合作、產業合作、文化合作、物流合作和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從中國的角度而言,關鍵是要把握好與中亞各國的合作。

    [參考文獻]

    [1]楊眉,王世新,周藝等.DMSP/ OLS夜間燈光數據應用研究綜述[J]. 遙感技術與應用, 2011(1).

    [2]陳晉,卓莉,史培軍等. 基于 DMSP/ OLS 數據的中國城市化過程研究――反映區域城市化水平的燈光指數的構建[J]. 遙感學報, 2003(3).

    [3]楊妮,吳良林,鄧樹林等.基于DMSP/OLS夜間燈光數據的省域GDP統計數據空間化方法――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例[J].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4(4).

    [4]程礫瑜.基于DMSP/ OLS夜間燈光數據的中國人口分布時空變化研究[D].北京: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 2008.

    第6篇:發展城市夜間經濟范文

    關鍵詞:蓬萊夜經濟

    中圖分類號:F文獻標識碼: A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利用晚間時間走出家門去購物、休閑和娛樂等,由此形成了一種經濟形態――夜經濟。夜經濟能直觀反映出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是一個城市經濟框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背景下,筆者分析了目前蓬萊夜經濟發展的現狀,初步探討了發展蓬萊特色夜經濟、營造“印象蓬萊”效應的對策。

    一、夜經濟的含義和作用

    夜經濟,是以市民和游客為消費主體,以購物、休閑、文化、健身為主要形式,時間段大約是從晚上七點之后到次日六點之前的各種消費。夜經濟正在成為城市新主張,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一)是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夜經濟是城區經濟在第二時空的進一步延伸,使消費活動時間延長,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二)能夠帶動城市相關產業的發展。夜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相關行業的支持,同時又能刺激城市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與完善,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三)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富有特色的夜經濟可以使人領略到城市的另一種風情,是一座城市文化與生活的縮影。

    二、發展夜經濟的條件和機遇

    (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為發展夜經濟提供了經濟基礎。世界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當人均GDP 達到1000美元以上,第二產業比重達到50%左右時,服務業將出現一個高速增長期。也就是說,只有當第二產業達到了一定發展規模,老百姓手里有了更多可支配資金,用于休閑消費的才可能更多。

    (二)閑暇時間的增多為城市居民夜間消費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保證。5天工作制加春節、中秋等各種假期,我們的法定休假日達114天。如果加上帶薪休假,全年休閑時間接近1/3,使居民具有充足的可隨意支配的消費時間。

    (三)現代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為夜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載體。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休閑娛樂場所不斷增加,為人們夜間消費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載體,使人們夜生活更豐富多彩。

    三、蓬萊發展城市夜經濟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蓬萊文化資源豐富,歷史底蘊深厚。為繁榮蓬萊夜經濟,政府出臺了一些政策,引進了一些大型購物廣場營業到晚9點,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來看,蓬萊夜經濟仍然相對比較貧乏,存在如下問題:

    (一)夜消費環境較差,市民缺乏夜間消費心理和習慣。蓬萊公交車晚上末班車最晚為六點半,絕大部分出租車在市區內運行,阻礙了郊區市民的外出。此外,冬天寒冷的氣候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也影響了夜經濟的發展。

    (二)夜經濟內容比較貧乏,形式比較單一。目前,蓬萊餐飲、娛樂、購物等物質消費多,大眾健身演藝等文化消費較少,沒有更多豐富的項目供市民選擇。這導致蓬萊無法形成一個穩固的夜文化消費群,從而也使夜文化發展缺乏支撐力。

    四、探討蓬萊夜經濟發展實踐路徑和對策

    蓬萊要立足自身實際,積極調動各種有利因素,綜合利用多方資源,采取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實踐路徑和有效對策。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加強“夜經濟”載體建設。發展夜經濟必須首先合理規劃,科學布局夜經濟場所,形成幾個相對穩定的小有名氣的區域,使市民在夜晚外出消費時,能立刻想到自己在哪里可以實現想消費的內容。如:文化娛樂一條街、飲食消費一條街、體育健身一條街、特色小吃一條街;在城市中心區域以利群購物廣場、新一百、海濱文化廣場等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打造大型特色旅游購物區;根據季節、市民需求,打造臨時性“夜生活”服務街區。對打造城市夜生活的重要元素,如廣場、園林、公交、燈光、色彩等,要超前考慮,切實將夜經濟的規劃作為一項重要的專項規劃列入城市總體規劃中統盤考慮,充分發揮規劃對夜經濟發展的引導與促進作用。

    (二)明確重點,突出特色,培育特色消費文化。在蓬萊這樣一個縣級城市,發展夜文化又應該切忌貪大求全,沒有重點,什么都想做,必然導致失敗。蓬萊應繼續堅持“人間仙境、美酒之鄉、休閑天堂”的城市品牌,以歷史文化為靈魂,以濱海生態為基礎,以景區景點為支撐,彰顯“古閣、仙山、碧海、葡園”等資源優勢,打造“夜生活”特色品牌。利用文化廣場、公園等場地,繼續開展積極向上的群眾文化、健身、娛樂、休閑等活動,打造特色眾文化生活品牌。挖掘利用大桿號吹奏樂、八仙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創新表現形式,打造能經常演出的實景劇目,打造特色演藝品牌。借助三仙山劇院、國賓酒莊、君頂酒莊等高檔文藝會所劇院,利用和平頌、未來之星、葡萄酒品評會等活動契機,引進各種高水平的藝術團體演出,爭取舉辦國際國內重要文化展覽、展銷會、商業演出、體育賽事等,營造城市商業亮點,打造特色商業活動品牌。

    第7篇:發展城市夜間經濟范文

    夜間旅游作為旅游業發展的一種新的延伸方式,推進了旅游業的深層次發展,促進了旅游結構的優化。夜間旅游就是指在入夜之后開展的旅游項目,通常是指從傍晚八點到深夜的5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內,是指旅游地為吸引游客在夜間進行旅游活動,從整體形成的一個旅游項目,這是旅游地有目的的開發與探索日間旅游的延伸[1]。以西昌為龍頭的涼山州也在極力發展夜間旅游,本文就涼山夜間旅游發展的存在問題為研究對象,對涼山夜間旅游的發展進行探討。

    一、涼山夜間旅游發展現狀

    夜間旅游是涼山近幾年來發展較為迅速的旅游形式,涼山的夜間旅游種類豐富,其發展的形式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一)夜間觀景類

    涼山州州府西昌市,處于海拔1500M以上的海拔的地區,年平均日照時間2423小時,雨季集中在五月中旬到九月中旬。高海拔和集中的雨季兩個因素,使西昌的夜間能見度非常高,達到全年的65%左右。能夠清晰地觀看到夜景,使其夜間觀景具有較高的價值。同時,涼山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其境內約有彝族280萬左右,還有布依族,藏族,白族等10多個民族世居于此,民俗氣息濃厚更為其增添了民族色彩。而現在西昌的夜間觀賞項目也逐漸增加,主要以邛海濕地公園為主,高掛天空的明月與邛海瀘山形成的景色,再加上濕地的夜間照明系統的完善都為夜間景觀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民俗節慶表演類

    涼山州作為全國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其充滿民族特色的表演一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例如每年農歷6月24的火把節,其大型的表演項目12個,其中火把游行、歌舞表演、選美、畢摩表演等活動都吸引了大量游客來此欣賞。餐飲場所、劇院也是表演的另一個重要場所,餐飲企業為了吸引消費者就餐往往會進行歌舞表演助興。劇院也會編排一些民俗節目在節慶日或其它重要接待活動時進行表演,如火圖騰、煙雨月城、秀美涼山等

    (三)餐飲類

    特色美食也是重要的旅游資源,涼山州擁有35種野菜,141種野生食用菌類,加上具有特色的彝族特色烹調方法,往往是每一個到過涼山的旅游者必須去體驗的。以西昌為例,坨坨肉、涼水辣子雞、酸菜湯、蕎面饃饃等彝族氣息濃郁的彝族餐;以各種菌類、野菜為代表的山珍;以邛海水產為主要原料的漁家菜構成了西昌的美食體系[2]。在烹飪方式上,涼山最特色最傳統的燒烤,是旅游者在夜間旅游活動中必然參與的項目。

    (四)休閑娛樂類

    涼山西昌以酒吧、KTV、影院、茶樓等為代表的夜間休閑娛樂項目近些年在數量上得到快速擴充。但通過調查發現,這些休閑項目參與者中,本地人占總參與人數比例的83.7%,外地人占16.3%。在麗江古城,夜間休閑項目參與者中,游客占總參與人數的94.7%。這說明,在夜間休閑娛樂項目上,涼山的發展還很滯后,民族特色的實體項目還比較少。

    二、涼山夜間旅游發展面臨問題分析

    (一)夜間旅游發展意識淡薄

    夜間旅游的概念形成較晚,尤其是在我國。最近幾年國家雖然提倡發展夜間旅游,將其視為旅游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但從地方政府、旅游企業這兩方面看,還未認識到夜間經濟的意義,對夜間旅游的重視程度仍然不夠。在學術方面,對于夜間旅游的專業研究也還沒有取得系統性的研究成果。從民眾意識來講,部分人對夜間旅游還存有偏見,認為夜間旅游就是所謂的夜生活,是奢靡、頹廢的表現。所以,目前對夜間旅游的較為重視的是旅游發展的學術研究人員,政府、企業、民眾的夜間旅游發展意識較為淡薄。

    (二)夜間旅游品牌特色不突出

    涼山西昌雖然人杰地靈、歷史悠久、氣候宜人、資源豐富、地貌獨特且豐富,但是夜間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不成體系,沒有形成特征鮮明的夜間旅游品牌。這主要表現在西昌夜間旅游的形式過于單一,以欣賞天然的夜景為主,體驗彝族特色美食為輔,雖然能夠實現朦朧與璀璨、眼與胃有機的結合,但是與其“湖光山色美,民族風情濃,科技含量高”的三大旅游特色結合尚不充分,使其夜間旅游品牌優勢凸顯不充分。

    (三)夜景游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不到位

    對于夜間旅游而言,城市的基礎設施同夜間旅游的相關配套設尤為重要[4]。政府雖然注重基礎設施建設,但是針對于夜間旅游的基礎設施還有所欠缺。首先,城市亮化不足。西昌城區主要街道的燈光雖然較明亮,但是在游客聚集較多的老海亭啤酒廣場、民族體育場、邛海濕地公園等場所亮度不足。其次,光照美化不足。夜游邛海是西昌夜間旅游的一個主要項目,但夜間光線僅止于照明,而且較為昏暗,沒有對光照進行美化。安全保障工作有待加強。作為民族地區,游客最為擔心的仍是安全問題。基于自然條件的限制,夜間的安保工作面臨難度大、監控弱、人手缺等諸多現實困難。

    (四)夜間旅游項目不足

    涼山西昌作為新型的夜間旅游城市,其同老牌的夜間旅游城市相比,夜間旅游項目不足,仍停留在小型的彝族歌舞表演,夜間燒烤,風俗表演等,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很難對游客產生較大的吸引力。

    三、西昌夜間旅游發展建議

    (一)提高夜間旅游意識

    發展夜間旅游,正確的觀念很重要。政府方面應該認識到,夜間旅游構建了健全的旅游發展體系,是旅游經濟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夜間旅游具有很大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效益。旅游企業也應認識到,夜間的旅游的發展,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是日間旅游經營的延續。民眾應該意識到,發展夜間旅游是一項能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資源充分利用、營造良好舒適和諧的生活環境的利民舉措,是民眾享受旅游經濟發展的成果的體現。

    因此,領導干部應該率先改變觀念、更新思路,拔高夜間旅游發展的地位,政府牽頭,通過規劃、宣傳、動員,強化夜間旅游發展理念,全民統一認識,為夜間旅游的發展筑建一個清朗的輿論環境。

    (二)特色項目開發

    多年來涼山西昌旅游主要有湖光山色、民族風情、高科技三大特色。本文認為涼山夜間旅游也應與傳統三大旅游特色相結合,開發以下三類夜間旅游項目:

    1、邛瀘夜月

    打造以邛海、瀘山為主要夜間觀賞景點的觀景類夜間旅游項目。由于邛海濕地工程的開發,使得邛海景點的夜間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燈光、道路等設施完善,加上西昌地處高海拔地區,夜間景觀的觀賞性較高,通過音樂、光線、表演、娛樂等元素的包裝,打造以“邛瀘夜月”為主題的夜間旅游項目。

    2、深度挖掘彝族特色文化

    彝族是一個崇拜火的民族,以火為特色的傳統節日“火把節”延續至今。每年農歷6月24日,人們通過打火把、吃美食、選美活動、民族運動會等活動來慶祝節日。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彝族火把節由政府牽頭打造,每五年舉辦一屆“中國.西昌國際火把節”。組織開展一系列的慶祝活動,使外來游客深入體驗彝族傳統文化。但彝族火把節一年一次,一次7天,在整個年度里顯得太少太薄弱了。因此,可以考慮將一些彝族的傳統文化開發打造,在平時的夜間旅游活動中呈現。將彝族民族運動會中的斗雞、斗羊項目娛樂化,增強游客的參與性;將彝族的漆器技藝加以開發,打造類似“陶吧”的項目――“漆吧”,帶動游客的參與,進一步發展漆器文化;將彝族的“畢摩”文化加以開發,通過表演的方式,讓游客深刻體會彝族“畢摩”文化的神秘。

    3、深度挖掘高科技潛力

    將科技與民族文化、自然風光相結合,打造夜間旅游項目。如在邛海濕地,通過聲、光、舞美打造集山水實景、歌舞表演、畢摩展示、航天科技展示為一體的觀賞為主的夜間主題旅游項目;以高科技為基礎,依托西昌航天文化,打造“璀璨星空”航天科技旅游項目,融入觀星、觀月、風洞、零重力體驗等活動的夜間科技主題旅游項目。

    通過湖光山色的結合,民族文化的深度挖掘,高科技的代入,打造不一樣的夜間旅游形式,提升夜間旅游項目的檔次,形成體系化、獨特化、品牌化的夜間旅游品牌。

    (三)完善夜間旅游設施建設

    對于一個旅游景區來說設施的規劃和建設直接關系到景區發展,西昌夜間旅游也不例外,面對西昌夜間旅游設施規劃和建設的問題,西昌市政府應當加大對夜間旅游基礎設施的直接投資,完善旅游交通和夜間城市燈光,加大安保方面的投入。

    (四)進一步完善夜間旅游保障措施

    旅游景區的保證措施是保證游客順利開展旅游活動必不可少的措施,針對西昌夜景游覽保障措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完善措施:首先,進一步完善營銷保證體系,根據西昌旅游可持續發展規劃推行營銷保證設施的建設;其次,提高人力資源保證措施,一方面不斷提高人力資源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加強對西昌夜間旅游相關工作人員的管理。再次,解決資金保障問題,西昌政府不斷加大旅游項目的建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對于政府而言是一個不小的壓力。然而保護環境、促進發展人人有責,西昌政府應及時創建融資渠道保障旅游發展資金及時到位。旅游的基礎保障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現在存在的問題得以解決并不代表永遠不會面臨挑戰,面對旅游保障問題,西昌夜間旅游相關人員應對旅游事態保持實時的關注,及時做好應對備案,真正做到有備無患。

    第8篇:發展城市夜間經濟范文

    關鍵詞:城市景觀;夜景觀;設計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people's nightlif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verse, urban night landscape design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in urban construction. Urban night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the purpose and role is to provide a venue for the public nightlife. Correctly grasp the night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targeted the Night Landscape Desig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he urban night landscape environment.

    Keywords: urban landscape; night landscape; design

    引言

    城市夜景觀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和人文諸多元素共同構成的夜間綜合體系。夜景觀的塑造,使城市的夜空更為絢麗多姿,生活氣息更加濃烈,商業經濟愈趨繁榮。夜景觀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該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居民的生活水平及政府的城市建設能力,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經濟意義和環境意義。

    一、城市夜景觀的涵義

    夜景觀是涵蓋在景觀范疇之中的,是景觀概念的補充。因此它具有景觀的特征。同時,夜景觀是景觀在夜晚的再次表現。城市夜景觀是指在夜幕下城市空間環境以技術照明為載體,對城市夜間景觀環境進行二次藝術特色創造,是對城市特有的景觀資源的挖掘和藝術再創造。

    二、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的意義

    1提高安全性與舒適性

    調查表明,良好的城市夜景照明可以使犯罪率和交通事故大大降低,同時也可使居民對其所處的城市環境感到安全舒適。所以在城市照明夜景觀規劃設計中,讓更多的燈光融入到廣場、庭院、雕塑、小品等設計中,能使其夜間的表現力更加豐富。

    2美化城市形象

    “形象”的概念已深入人們的頭腦,如企業形象,政府形象等等,只有對城市照明夜景觀進行統一的規劃設計,才能使各種形象建設有序化,使之成為一個景點。

    3促進經濟繁榮

    對生活在現代都市中的人們而言,夜生活的含義不僅僅是購物與飲食。白天激烈的競爭,超常的工作壓力使人們更加重視夜生活的質量,人們必須在夜晚得到休息與放松,然后才能全心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中去,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收益。

    三、城市夜景觀形象塑造方法

    1.確立景觀主題

    從思維的過程來看,城市夜景觀基本上要解決以下三個層面的問題:設計怎樣的城市夜景觀—ª怎樣設計城市夜景觀-設計怎樣實施。“設計怎樣的城市夜景觀”是塑造形象首先要回答的問題,同時也是最根本的問題,無論我們展開一項怎樣的城市設計活動,首先必須對此加以思考。

    2.確定表現的方式與方法

    夜景觀的表現要圍繞主題,以明喻、暗喻的方式,以直接、間接的照明方法來表現。確定總體指導思想后,就要斌予形體效果并在空間上布置要素。夜景觀的表現方式有很多,主要有泛光照明、輪廓照明、內透光照明、霓虹燈照明、樹木串燈照明和燈箱照明等。方式的選擇沒有一般模式,需要根據表現主體的具體情況而定,依據對象的功能、特征、風格及周圍環境,選擇合適的方法。

    3.營造光影氛圍

    如果場所原本照明的光色效果不佳,就需要利用其他手段進行補救。對光影氛圍的營造要敢于打破常規,這樣可以使在白天蒼白無力的景觀在夜晚有著獨特氛圍,讓人為之一震。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對燈光效果的逼真性和對特殊裝置設計及建筑細部的研究都十分重要。如日本東京的風之塔,將舊塔進行整修與翻新,鋁板之間設有上千個燈泡和十二個霓虹圈,底部則有30個泛光燈,燈光由計算機控制,根據周圍的不同信息不停變化花樣。白天平淡無奇,夜間如夢似幻,產生獨特的光影氛圍。

    營造光影氛圍要尤其注意彩光的運用,彩光運用得當可以營造出良好的光影氛圍,但是如果濫用彩光或顏色搭配不當,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如泰安的天地廣場雖然具有夜晚照明系統,但是采用了大面積的藍色作為主色調,在夜晚看起來不但單調,而且具有詭異氣氛,人在其中會缺乏安全感,同時與泰安市周圍光環境不協調。

    四、我國城市夜景觀現存的問題

    1內容單一、缺乏特色

    白天由于繁忙的工作,人們的活動勢必延至夜晚。因此,城市夜晚應為市民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務機能,如:旅游、購物、散步、娛樂、休閑……有活力的城市夜景觀必具備豐富的功能區域,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文化、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對夜生活的心理需求。但是我國目前大多數城市的夜空間環境往往圍繞著商業機能展開,其中又以購物為主,這樣勢必造成了城市商業中心明亮一片,而在多數居住區、文教區或其他無明顯經濟效益的城市片段卻漆黑一片。

    在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可以通過突出表現城市的以下六點來形成特色:

    (1)自然景觀特色

    城市自然形體是城市夜景觀形成的基礎;是背景;是活躍城市夜景觀氣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現力極強的夜間標志點,最能增強城市在夜間的可識別性。但在景觀利用的同時,還要綜合考慮生態保護。

    (2)季節特色

    季節的變化對北方城市街道結點處的水池最有影響,這些水池在冬天大都放空停用,從而改變了該點的夜景觀特征,所以在規劃設計時必須考慮到這一點,做出相應的冬季夜景觀變化措施。以哈爾濱為例,冬季就可以利用冰雕創造出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城市夜景觀。

    (3)建筑特色

    建筑是城市空間最主要的決定因素,即使到了夜晚也是如此。夜景觀規劃設計可以通過光對城市空間進行二次設計,考慮到建筑的文脈,從彈性駕駛城市夜空間的管理法規和藝術入手,包括對建成建筑的高度、體量、外觀、材料質感、風格及色彩的二次表現。東營市近幾年建筑業的發展十分迅速,在市區也出現了不少的極具現代感的建筑。但是這些建筑的夜景設計卻參差不齊,怎樣去把這些建筑的夜景觀融入到整個城市的夜景中去,還需從長考慮。

    (4)科技特色

    利用高科技演光手段美化城市夜空間。即便在沒有藝術品點綴的情況下,也能達到美化市容的效果,甚至建立獨特的空間個性,如各種激光燈的靈活使用等。

    第9篇:發展城市夜間經濟范文

    關鍵詞:夜間燈光數據;城市化;城市邊界提取;城市化進程

    1引言

    城市化研究是一個涉及經濟、人口、地域空間等諸多方面的復雜過程,由于各科學領域對城市化概念理解的不一,使得各學科對城市化過程進行測度的指標和方法差異較大,故不能全面、有效地反映城市化的性質和發展。因此,構建一個能夠綜合、全面刻劃城市化發展及其特性,并能快速獲取且具有較高可比性的城市化水平測度指標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DMSP/OLS夜間燈光數據為獲取城市化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徑。

    DMSP/OLS夜間燈光遙感數據來源于美國軍事氣象衛星Defenc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DMSP)搭載的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OLS)傳感器,它為大尺度的城市研究提供了新的數據源。DMSP/OLS傳感器于70年代開始應用,其最大特點是可在夜間工作,且數據在夜間獲取,不受光線陰影干擾,并能探測到城市燈光甚至小規模居民地、車流等發出的低強度燈光,使之明顯區別于黑暗的鄉村背景,比較適合大尺度上城市化過程的動態監測。而DMSP/OLS數據有兩點優勢:一是不依賴于高空間分辨率,因影像數據量非常小,且不到TM數據的1%,故對DMSP/OLS數據進行處理時更加簡便;二是DMSP/OLS夜間燈光影像能反映綜合性信息,它涵蓋了交通道路、居民地等與人口、城市等因子分布密切相關的信息。因此,使用DMSP/OLS夜間燈光數據時無需再單獨考慮這些因素[1]。

    2國外研究進展

    2.1城市化的研究內容

    2.1.1城市邊界提取

    1978年,Croft[2]首次提出DMSP/OLS影像具有城市建成區提取的潛力。但學者們經過早期研究發現:城區提取易受到云層覆蓋、短暫性光源等多種因素的限制。而在Elvidge等[3]人的努力下,初步解決了云層覆蓋與短暫性光源的問題。

    Henderson等[4]對DMSP/OLS燈光頻率圖像和DMSP/OLS輻射定標燈光強度圖采用不同的閾值,分別提取了舊金山、北京、拉薩等發展水平不同的幾個城市邊界,并以Landsat TM圖像提取的城市邊界作為精度評價的標準,說明DMSP/OLS穩定燈光和輻射定標圖像均可作為城鎮范圍和城市化水平監測的有效數據源[1]。

    Sutton等[5]在對DMSP/OLS夜間燈光數據和人口分布數據對比分析后,提出以40%、80%和90%的閾值,分別提取低收入地區、高收入地區和一些特殊地區(如埃及尼羅河地區)的城市建成區[6]。

    2.1.2城市化進程研究

    Milesi等[7]首先利用DMSP/OLS1992—1993年、2000年的穩定燈光產品,在參考美國1992年基于LANDSATTM的土地覆蓋分類圖及統計數據的基礎上,通過選取全局最優燈光頻率閾值,做出了美國東南部地區1992年土地覆蓋類型圖和1992—2000年城市空間擴展圖。并分析了該地區1992-2000年因城市擴展造成的植被初級生產力損失量。

    Imhoff等[8]同樣在利用DMSP/OLS1994—1995年的穩定燈光產品提取美國城市空間分布的基礎上,結合土地覆蓋分類圖和NOAA/AVHRRNDVI等數據,采用CASA(Carnegie Stanford Ames)模型,對比分析了城市地區與非城市地區NPP的季節性變化規律,以此來定量化研究美國城市化過程對碳循環和糧食安全帶來的影響。

    2.2其他研究

    2.2.1人口密度模擬

    1997年,Sutton等[9]以美國大陸為基礎,將其人口密度柵格圖像與DMSP/OLS數據圖像進行比較,研究了其相關性,并顯示出DMSP/OLS數據在研究人口分布領域的未來應用前景。Sutton[10]同樣以美國為研究區,利用DMSP/OLS數據,結合統計數據,建立城市人口密度衰減模型,分析了城市人口密度與燈光數據的相關性。

    2001年,Lo[11]以中國1996年3月、1997年1-2月的輻射定標夜間燈光強度數據DMSP/OLS為基礎數據,利用燈光面積,燈光體積,像素平均值和燈光密度作為獨立變量,建立自動增長模型與線性衰減模型,在省、市、縣3個行政單元尺度上估算了中國的平均人口密度。

    2.2.2熱島效應

    1995年,Gallo等[12]選取了28個城市,回顧了利用其他衛星數據評估城市熱島效應的方法,并結合NDVI指數比較,利用DMSP/OLS數據評價了熱島效應對氣象記錄的影響。

    2.2.3電力能源消耗量研究

    1980年,Welch[13]首先考慮根據美國夜間燈光數據圖像,建立人口、城市面積以及電力能消耗量之間的關系模型。同時,選取了美國東部18個城市為樣本,建立回歸模型,在國家或地區尺度上證明了利用夜間燈光數據檢測電力能源消耗量的可行性。

    1997年,Elvidge 等[14]以美國、巴西等21個國家作為研究區,利用DMSP/OLS 數據,分析了區域燈光灰度值與當地人口數量、GDP、電力能源消耗量之間的相關性,并建立了log of population、log of GDP、log of GWH3個log-log模型,證明了DMSP/OLS數據在估算人口數量、GDP、電力能源消耗量等方面具有實際性意義。

    2005年,Amaral等[15]選取巴西亞馬遜河流域作為研究區,并以Para州為例,證明了1996年DMSP/OLS數據與城市人口統計數據,1999年電力能源消耗量與DMSP/OLS數據,均符合線性相關性。

    2009年,Kiran 等[16]利用 DMSP/OLS 數據,描述了印度1993-2002年的電力消費模式的時空變化特征。即隨著印度全州夜間燈光總量大幅度上升,其國家人口和電力能源消耗量也大幅度增加,表明夜間燈光數據與人口以及電力能源消耗量之間的相關性。

    2.2.4城市化對生態環境影響研究

    2000年,Imhoff等[17]利用燈光數據結合NOAA/AVHRR等數據,選取了7個較大城市,通過計算某一時間段內NDVI累加和代表該時間段內的植被初級生產力總量,對城市化過程對美國植被初級生產力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季節性研究,指出美國城市演化造成地表植被初級生產力總體下降。

    3國內研究進展

    3.1城市化的研究

    3.1.1城市邊界提取

    何春陽等[18]利用1992、1996和1998年的DMSP/OLS數據,計算出適宜的閾值用于建成區域的提取。同時利用Landsat TM數據對提取的城市空間格局特征分析也表明,利用 DMSP/OLS 提取的城市格局特征與Landsat TM提取的基本上是吻合的。即該方法重建的中國大陸20世紀90年代城市空間過程,為中國大陸宏觀城市空間格局和變化過程研究提供了一定幫助。

    曹麗琴等[19]通過轉換DMSP/OLS遙感數據,利用了1∶5萬湖北省邊界柵格圖提取2000年和2002年湖北省各個縣市邊界圖。并分析了湖北省各縣市城鎮人口與夜間燈光數據的線性關系。結果表明利用DMSP/OLS數據,對不同級別的縣市,采用不同的預測模型能有效的估算城鎮人口。

    王翠平等[20]應用Henderson等提出的經驗閾值6%初步從DMSP/OLS數據中提取京津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用地像元,并以依據經驗閾值提取的城市用地像元為基礎確定了精確的城市用地像元和城市群的城市用地邊界。結果表明基于夜間燈光影像數據提取的城市像元能較好的反映三個城市群的城市用地空間擴張進程。

    3.1.2城市化進程

    陳晉等[21]基于DMSP/OLS非輻射定標的夜間燈光平均強度數據構建了一個反映區域城市化水平的燈光指數,并通過分析發現:燈光指數與城市化水平復合指標之間有顯著相關性,且能夠較好地反映區域的城市化水平。

    何春陽等[22]利用1992年、1996年和1998年的DMSP/OLS數據,提取了環渤海地區20世紀90年代的城市群空間信息,建立了城市群地區面狀、線狀和點狀三種城市化空間模式,分析了環渤海地區20世紀90年代的城市化過程及城市空間演化過程。并指出DMSP/OLS數據在區域城市化過程研究中具有巨大潛力。

    徐夢潔等[23]利用1998、2003和2008年的DMSP/OLS數據和統計數據,分析了燈光數據與城市化進程中經濟、人口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關聯,并確定了市轄區建設用地信息提取的閾值,根據各城市在1998-2003和2003-2008年兩個階段閾值的變化,劃分城市建設用地的主導擴張類型。此外,采用平均燈光強度作為城市化水平的表征,分析長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空間分異。與陳晉[24]提出的加權燈光指數和卓莉的CNLI[25]相比,更為簡便和直觀。

    3.2其他研究

    3.2.1人口密度模擬

    2005年,卓莉等[24]利用針對亞洲地區開發的DMSP/OLS數據和NDVI數據,以燈光強度作為估算因子及基于人口——距離衰減規律和電場疊加理論分別對燈光區內外建模,估算人口密度。結果顯示利用DMSP/OLS數據,進行人口密度研究,可使人口分布描述更接近實際,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綜合有效管理。

    3.2.2熱島效應

    2007年,謝志清等[26]以長江三角洲城市帶為研究對象,利用DMSP/OLS數據提取1992-2003年研究區城市化空間擴展過程,結合NOAA/AVHRR、MODLS 反演的月地表溫度數據和相關統計資料,定量考察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熱島增溫效應對區域溫度氣候趨勢的貢獻。

    3.2.3城市化對生態環境影響研究

    2007年李景剛等[27]利用DMSP/OLS數據對環渤海地區城市化空間過程重建,將植被初級生產力變化作為評價的主要指標,結合NDVI數據和中國植被類型圖數據等數據,根據累加NDVI和同NPP之間的統計關系,對比分析各土地覆蓋類型城市地區與非城市地區的初級生產力,探索城市化過程對不同植被類型初級生產力所帶來的影響。

    4評述

    從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內外學者們已成功將DMSP/OLS數據應用于邊界提取和城市化進程等各方面的研究,并在城市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從研究中證明了DMSP/OLS數據在城市等人口密集地區的應用具有很強的優越性。

    但任何數據都有其自身局限性,在現有的研究中可以發現由于DMSP/OLS數據缺乏燈光以外的信息,對于無燈光地區,仍需借助其他遙感影像或統計數據等開展研究,從而不能完整地表現城市化發展。因目前應用燈光影像時主要考慮燈光的持續性和面積,加入強度因子的并不多見,故極大地限制了估計精度與應用范圍。因此研究者還不能充分利用夜間燈光強度影像,對燈光強度信息進行深度挖掘。同時,在利用夜間燈光數據時,學者偏重于研究城市化發展,而在區域尺度對城市空間發展模式、過程等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薄弱,且目前利用遙感技術研究城市化主要集中在小尺度的城市土地利用分類和空間擴展動態監測等方面,中宏觀尺度的研究相對較少,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楊眉, 王世新, 周藝, 王麗濤. DMSP/OLS夜間燈光數據應用研究綜述[J]. 遙感技術與應用. 2011, 26(1):45-46.

    [2] Croft T A.Nighttime Images of the Earth from Space[J].Scientific American,1978,239:86-89.

    [3] Elvidge C D,Imhoff M L,Baugh K E,etal.Night-time Lights of the World:1994-1995[J].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2001,56(2):81-99.

    [4] Henderson M,Yeh E T,Gong P,et al.Validation of Urban Boundaries Derived from Global Night-time Satellite Image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3,24(3):595-609.

    [5] Sutton P,Roberts D,Elvidge C,etal.Census from Heaven:an Estimate of the Global Human Population Using Night-time Satellite Image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1,22(16):3061-3076.

    [6] 舒松,余柏蒗,吳健平,劉紅星. 基于夜間燈光數據的城市建成區提取方法評價與應用[J]. 遙感技術與應用. 2011, 26(2):169-170.

    [7] MilesiC, ElvidgeC D, NemaniR R,etal.Assessing the Impact of Urban Land Development 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SoutheasternUnited States[J].Remote Sensing ofEnvironment, 2003,86: 401—410.

    [8] ImhoffM L, Bounoua L, DefriesR,etal.The Consequences of Urban Land Transformation 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04,89(4):434—443.

    [9] Sutton P, Roberts D, Elvidge C, et al. A Comparison of Nighttime Satellite Imagery and Population Density for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American Society for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1997, 63(11): 1303-1313.

    [10] Sutton P. Modeling population density with nighttime satellite imagery and GIS.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1997, 21(3-4): 227-244.

    [11] Lo C P. Modeling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using DMSP 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 nighttime data.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2001, 67(9):1037-1047.

    [12] Gallo K P, Tarpley J D, McNab A L, et al. Assessment of urban heat islands: A satellite perspective. Atmospheric Research, 1995, 37(1-3): 37-43.

    [13] Welch R. Monitoring Urban Population and Energy Utilization Patterns from Satellite Data.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980, 9(1): 1-9.

    [14] Elvidge C D,Baugh K E,Kihn E A,etal.Relation between Satellite Observed Visible-near Infrared Emissions, Population, Economic Activity and Electric Power Consump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1997,18(6):1373-1379.

    [15] Amaral S, Camara G, Monteiro A M V, et al. Estimating Popula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Brazilian Amazonia Using DMSP Nighttime Satellite Data. 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05, 29(2): 179-195.

    [16] Kiran Chand T R, Badarinath K V S, Elvidge C D, et al.Spa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Consumption Patterns over India Using Temporal DMSP-OLS Nighttime Satellite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9, 30(3): 647-661.

    [17] ImhoffM L, Tucker C J, Lawrence W T,et al.The Use of Multisource Satellite and Geospatial Data to Study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2000,38(6): 2549—2556.

    [18] 何春陽, 史培軍, 李景剛, 陳晉, 潘耀忠, 李京, 卓莉, 一之瀬俊明. 基于DMSP/OLS夜間燈光數據和統計數據的中國大陸20世紀90年代城市化空間過程重建研究[J]. 科學通報. 2006(04).

    [19] 曹麗琴, 李平湘, 張良培. 基于DMSP /OLS夜間燈光數據的城市人口估算———以湖北省各縣市為例[J]. 遙感信息. 2009(01):83-87.

    [20] 王翠平, 王豪偉, 李春明, 董仁才. 基于 DMSP/OLS 影像的我國主要城市群空間擴張特征分析[J]. 生態學報. 2012(02):942-952.

    [21] 陳晉, 卓莉, 史培軍, 一之瀨俊明. 基于DMSP/OLS數據的中國城市化過程研究———反映區域城市化水平的燈光指數的構建[J]. 遙感學報. 2003,7(3):169-170.

    [22] 何春陽, 李景剛, 陳晉, 史培軍, 潘耀忠, 李京, 卓莉, 一之瀬俊明. 基于夜間燈光數據的環渤海地區城市化過程[J]. 地理學報. 2005(03):409-417.

    [23] 徐夢潔, 陳黎, 劉煥金, 王慧. 基于DMSP/OLS夜間燈光數據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格局與過程研究[J]. 國土資源遙感. 2011(09):106-107.

    [24] 卓莉, 陳晉, 史培軍, 辜智慧, 范一大, 一之瀬俊明. 基于夜間燈光數據的中國人口密度模擬[J]. 地理學報. 2005(03):266-276.

    [25] 卓莉, 史培軍, 陳晉, 一之瀬俊明. 20世紀90年代中國城市時空變化特征——基于燈光指數CNLI方法的探討[J]. 地理學報. 2003(06):893-9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成人h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免费tv在线播放| 一级成人生活片免费看| 2021最新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明星| a级成人毛片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成人女人在线观看|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日本成人在线看|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8|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免费看污成人午夜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羞羞漫画在线成人漫画阅读免费| 国产v片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成人嗯啊视频在线观看|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免费| 成人免费淫片在线费观看|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看片黄a毛片|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96 | 欧美成人性色xxxxx视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