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海綿城市建設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生態徐州;海綿城市;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 TU992 文獻標識碼:A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和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海綿城市是一種新型的城市建設理念,是基于城市雨洪管理的一種可持續的城市建設模式,已被認為是破解水生態與城市發展失衡的最佳方式。隨著徐州城鎮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傳統城市建設模式所帶來的內澇頻發、水資源流失、水生態環境惡化等現實問題,已成為制約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構建徐州海綿城市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徐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的現狀
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區,交通發達,素有“五省通衢”之稱,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徐州境內河網交錯,水系復雜。大運河傍城而過,故黃河貫穿東西,河道縱橫貫通,水庫星羅棋布;以故黃河為界,分沂沭泗、故黃河及濉安河三個水系。歷史上徐州以戰場、煤場、工廠著名,水資源匱乏,洪澇旱漬災害頻發,“水多、水少、水臟”問題突出。徐州境內的故黃河就是在一百多年前因為黃河決堤沖積而成,徐州人民飽受水害之苦。
目前,徐州市城鎮化率已超過50%,這標志著城鎮比例已超過農村。然而傳統的城市建設模式往往忽視了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和諧關系,打破了城市發展與自然生態進程的均衡態勢。徐州市在水生態管理方面面臨著兩大挑戰:一是城市內澇嚴重,一雨便成湖的現象每年都會出現,人身財產傷害事故頻發;二是徐州地處三大水系下游,水資源短缺,供應嚴重不足。因此,要保持徐州市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必須修復城市水生態系統。目前徐州市在構建海綿城市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組織規劃不明確,考核指標沒有進一步細化。徐州市政府2011年就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城市生態文明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利用,城市總體規劃中缺乏海綿城市建設的成果要求和考核細則,基層部門執行起來目標不明確,無規可循。
(二)推進力度不夠,建設積極性不高。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收效緩慢,不像投入工業建設帶來的回報立竿見影,因此,地方政府部門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不高。
(三)建設和管理單位的責任不明確,綜合示范效應有待進一步提高。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城市的規劃、環保、建設、財政等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相互協作配合。目前各區縣推進程度有快有慢,海綿城市、海綿社區、海綿建筑的示范效應沒有顯現出來。
(四)宣傳力度不夠。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全員參與,單單靠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門推動很難完成。海綿區域、海綿城市和海綿社區的建設需要全市人民積極參與,從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細節入手,共同推進徐州市海綿城市的建設步伐。由于地方部門重視程度不夠,宣傳力度不足。
二、徐州市構建海綿城市的對策探析
(一)科學組織規劃
將海綿城市建設有關控制指標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以及建設用地規劃,做好規劃編制。做好城市發展規劃是海綿城市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可以讓海綿城市建設有章可依、有規可循。如可以借鑒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將雨水吸納率作為城市開發項目的一個重要考核指標,新建城市道路的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廣場和停車場等要全面評價雨水吸納和利用程度,并以此作為項目建設是否可行的重要評判標準。
(二)加快工作推進,搞好綜合示范區
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逐步推進海綿型公園、綠地、廣場、道路、小區等建設,加快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率先推進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地鐵沿線及新城區建設。如在徐州市金山東路建設的下沉式城市園林,由于綠化帶比馬路表面低30厘米以上,這樣雨水就會被有效地收集起來,并利用其澆灌植物,具有顯著的集雨功能。要在全市有序推廣海綿城市建設的成功案例,充分發揮其引領和示范作用。
(三)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
明確建設和管理單位的責任。徐州市人民政府是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加強組織領導,把海綿城市建設提上重要日程,完善工作機制,統籌規劃建設,抓好典型示范,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各部門、各責任單位要明確分工、密切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徐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的有序開展。
(四)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植入海綿城市理念
傳統城市建設習慣于戰勝自然、超越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模式,結果造成嚴重的城市病和生態危機,而海綿城市遵循的是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低影響發展模式;傳統城市利用土地進行高強度開發,海綿城市則實現人與自然、土地利用、水環境、水循環的和諧共處。因此,海綿城市的建設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好事,通過廣泛宣傳,讓海綿城市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徐州市民的心中,從而自覺投入到海綿城市的建設中。
(五)分層次建設
徐州市海綿城市的建設可以從區域、城市、社區、建筑四個層次逐步展開,這四層次系統低影響開發的側重點不同,需要上下結合推進系統創新。
1.建設海綿區域。徐州市地處沂沭泗、故黃河及濉安河三個水系的下游,要構建海綿城市僅僅依靠徐州城市自身的力量難以實現,要通過廣泛發動與協作,讓徐州周邊的城市也參與到海綿區域的建設中,從而建立起區域水生態保護和修復系統,最終為徐州海綿城市的建設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撐;徐州附近水系發達,河流密布,微山湖、云龍湖、駱馬湖等湖泊縱橫交錯,通過構建生態走廊,使這些分散的湖泊有機地聯系到一起,為生物遷徙、水資源調節提供必要的通道和網絡;徐州所在的淮海經濟區重工業比較發達,空氣、水體污染比較嚴重,因此,有必要建立區域聯動機制,通過凈化水體,從而使區域水生態環境逐步得到修復;徐州是我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近年來隨著煤礦的開采瀕于枯竭,出現了很多采煤塌陷地,因此,徐州市應通過保護自然濕地,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從而促進徐州城市生態環境的進一步優化。
2.建設海綿城市。徐州市應加強推廣和應用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使城市開發建設后的水文特征接近開發前,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徐州在海綿城市建設中應借助良好的城市規劃進行分層設計。第一層次是城市總體規劃。強調自然水文條件的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利用、緊湊式的開發等方略。第二層次是專項規劃。包括城市水系統、綠地系統、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第三層次是控制性詳細規劃。分解和細化城市總體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提出的開發控制目標及要求,最終實現把頂層設計和具體項目的建設運行管理結合在一起的城市規劃設計目標。
3.建設海綿社區。社區在徐州海綿城市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徐州海綿城市的建設應著眼于海綿社區建設。一是加大社區植被覆蓋率,促進水源的涵養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二是改變社區廣場道路的設計模式,通過建設下沉式雨水調蓄池,將雨水收集起來,滿足社區樹木的澆灌以及噴泉的需要,促進社區水循環利用和景觀化、人性化相融和,改變傳統的集中綠地模式,建立分散的下凹式的綠地模式,增加地面透水性,從而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三是通過廣泛宣傳發動,讓社區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從節約用水等細微處做起,自覺參與到海綿城市建設中。
4.建設海綿建筑。在徐州市海綿城市建設中,新建小區建筑設計要推廣普及綠色屋頂、透水停車場、雨水收集利用設施以及建筑中水的回用;新建小區要結合園林設計的理念,把整個園林搬到建筑上去,建設垂直園林。這種建筑整體上呈現海綿狀態,能將雨水充分收集利用,通過蒸發排到自然界的水體污染物幾乎為零,綠色植物不僅可以減少地面水徑流量,還能固化二氧化碳,創造優美的生活環境。對于老舊小區要不斷投入資金加大改造力度,增強小區地面透水性以及綠地的涵養水源能力,不斷發揮城市建筑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召開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動員大會,主要任務是對我縣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進行動員、部署。要求全縣上下進一步振奮精神、持續求進,高標準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我講四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什么是百城建設提質工程。
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統攬全省新型城鎮化發展全局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投資拉動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主要是以中小城市發展為重點,著力培育主導產業、提高綜合承載能力、改善公共服務水平、建設生態宜居環境、提升城鄉治理能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X特點的新型城鎮化路子。基本原則是:按照“遵循規律、因地制宜”“以人為本、公平共享”“規劃引領、優化布局”“試點先行、有序推進”的總體原則,選擇條件較為成熟的X個縣(市)作為第一批試點,分步推進。
目標任務是:圍繞城市建設提質增效,統籌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統籌地下、地上基礎設施改造,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加快生態環境治理等等。通過3至5年的努力,使全省縣級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明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資源集約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城鎮特色更加鮮明,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高,城鎮吸納力、輻射力明顯增強。
第二,為什么要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
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可以全面提高城市建管水平,改善人居環境,擴大有效投資,對于建設宜居宜業現代化城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構建多極支撐的現代城鎮體系和促進新型城鎮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是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全縣上下堅持以國家級“三城聯創”為載體,突出建設、改造、管理、教育四項重點,舉全縣之力推進中心城區建設,我縣城市建設管理水平躋身全省前列。但是,實事求是地講,目前我縣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還不完善,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滯后,城市特色不突出,產城融合不緊密,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高,城鎮化率較低等等。我縣作為X市唯一入選全省首批篩選出的X個縣(市),先行啟動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對我們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一方面,可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加快城市人口集聚,提高城鎮化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營造更加優越的發展環境、集聚項目資源要素、豐富城市產業業態,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同時,有利于推進城鄉一體,加快農業剩余勞動力就近轉移,直接帶動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二)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是提升城市形象,擴大對外開放的迫切需要。環境是生產力,形象是競爭力。當前,城市建設已經成為一個地方開放招商的最大名片。我們要通過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拓展產業發展平臺,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和競爭優勢;要通過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擴大對外開放,吸引更多的客商到X投資興業,為建設“康樂之城、家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撐。
(三)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是廣大干部群眾的熱切期盼。隨著我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群眾對生活質量和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對城市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更加關注。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每個項目都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每項工作都是民生工程。我們就是要以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為抓手和載體,努力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逐步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讓廣大群眾享受到發展帶來的實惠。
第三,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怎么“提質”。要突出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著力提高城市規劃科學化水平。按照“多規合一”原則,以構建規模適度、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生態宜居、特色明顯的現代化城市,建設一流縣域中心城市為目標,著力推進我縣城鄉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同步完成總體城市設計。依據總體規劃和總體城市設計,2020年底前完成縣城出入口、主干道、新城區等重要區域、地段的城市設計。同時,加快各項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加強城市綠線、藍線、紫線、黃線規劃管控,2020年底實現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
二是著力推進棚戶區改造項目。2019年,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X個,總投資X億元。其中,續建項目X個,新建項目X個,共征收拆遷住戶X戶,安置房X萬余套。鼓勵棚改居民自由選擇購買位置好、品質高、環境美的商品房,全面改善居住條件。
三是著力提高綜合承載能力。特別是在提高交通、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供水、供電、供氣等承載能力上下功夫,解決目前我縣城市基礎設施滯后、功能不完善等問題。2020年著力推進支路、街巷等城市交通微循環系統建設,打通“斷頭路”“卡脖路”,重點抓好投資X億元的X條城區道路修建工程、縣水廠建設、縣城區集中供暖工程、產業集聚區天然氣工程、電力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全面提高中心城區綜合承載能力。
四是著力推進產城融合發展。要將產業發展作為城鎮化建設的“火車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圍繞家居產業做大做強,食品產業做精做優,環保裝備產業培育提升,大力引進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延伸產業鏈條,完善配套產業,以產業集聚帶動人口集中、促進城市就業、支撐城市發展。重點推進承接X家居產業轉移園區落地項目、X家居產業園和文體中心“兩館十場”建設;啟動實施家居原料輔料商貿區、家居物流園區、生活服務園區等項目。同時,加快推進特色商業區建設,促進金融、保險、物流等生產業發展,集聚人氣,拉動三產。
五是著力改善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教育、醫療、文化、養老、住房等設施建設,讓進城農民更有歸屬感。重點推進XX等X個商住小區、教育園區和城區學校擴建提升、X醫療養老健康產業園、XX街區建設、XXX開發保護、大型停車場建設等重點工作,著力完善城區公共服務設施,吸引更多的農民群眾到縣城居住、就業、就學,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六是著力建設生態宜居環境。努力把城市建成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加強生態修復,保護我縣河流水系、植被等各類自然特色,提升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質量。投資X億元,實施水系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重點推進XX建設和XX支流治理。加強園林綠化建設,實施易園等綠化項目,鞏固國家園林縣城成果。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著力改善市容市貌及交通秩序,強化城市精細化管理,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啟動城區內機關、社區圍墻拆除工作,拆墻透綠,建設開放式的機關、小區,把X變成沒有圍墻的城市。
七是著力提升城鄉治理能力。加快構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的城鄉治理一體化新機制,切實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生活品質。深入推進小城鎮綜合提升工程,尤其是X鎮,要著力推進乒乓特色小鎮建設等X個項目,全面提升鎮區形象。要結合凈美鄉村建設,強化城鄉環衛及垃圾處理,新建X個垃圾中轉站、兩個鄉鎮垃圾處理場、一個餐廚垃圾處理場,年內X個村實現“一把掃帚掃到底”機制全覆蓋。加快推進“氣化鄉村”工程,年內X個行政村村村通天然氣。
第四,百城建設提升工程如何推進。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理念,破除體制弊端,保障百城建設提升工程順利開展。要突出科學謀劃項目,建立項目庫,統籌分類做好項目規劃,認真編制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實施方案,做到目標任務、責任分工明確。要改革戶籍人口制度,維護好進城落戶農民“三權”,讓農民敢進城,進得來,留得住。國土部門要按照《X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用地保障方案》要求,創新土地管理制度,盤活存量土地資源,爭取用地指標,做好土地收儲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