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血壓的康復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討復方麝香注射液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86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綜合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復方麝香注射液,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實驗組患者意識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實驗組患者治療后SBP、DBP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實驗組患者治療后WBV、PV、血細胞比容、FIB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結論:復方麝香注射液能夠有效改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和血液黏度,縮短康復時間,降低死亡率。
關鍵詞
復方麝香注射液;高血壓性腦出血
高血壓性腦出血為臨床常見急性腦血管病,因高血壓所致腦血管破裂出血而發病,患者局部腦組織遭到破壞,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1]。隨著微創手術在臨床上的應用,高血壓性腦出血治療效果不斷提高,但術后仍存在殘留血腫引起的腦組織損害、腦水腫、腦細胞毒性等問題,影響預后效果。復方麝香注射液有明顯抗炎、改善微循環、消除水腫、改善神經功能等作用,在腦出血治療中有確切效果[2]。現對我院應用復方麝香注射液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優勢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86例患者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齡為32~86歲,平均年齡為(60.22±8.63)歲,出血部位:基底節區30例、腦葉6例、小腦3例、腦干3例、腦室1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齡為33~85歲,平均年齡為(61.08±8.65)歲,出血部位:基底節區29例、腦葉5例、小腦4例、腦干4例、腦室1例。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3]中高血壓相關診斷標準和《腦梗死和腦出血中西醫結合診斷標準(試行)》[4]中腦出血相關診斷標準,血壓檢查高于正常值,CT檢查證實為腦出血,出血量為30~90ml。
1.3納入標準符合高血壓和腦出血相關診斷標準,有高血壓病史,發病后24h內入院治療,無其他心腦血管病,無凝血功能障礙。
1.4排除標準外傷性腦出血者,腦干出血或小腦出血者,出血量超過90ml者,入院時并發中樞性呼吸或循環衰竭者。
1.5治療方法
1.5.1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綜合治療,包括微創手術進行腦血腫引流、脫水、糾正酸堿和水電解質平衡、抗感染、止血以及早期營養支持等,連續治療2周。
1.5.2實驗組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復方麝香注射液(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40122)治療:20ml加入至5%葡萄糖注射液(大理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4012C)中靜脈滴注,1次/d,連續治療2周。
1.6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意識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晨間血壓[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血液黏度相關指標[全血粘度(WBV)(高切、低切)、血漿粘度(PV)、血細胞比容(HCT)、纖維蛋白原(FIB)]水平以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5]變化情況以及治療前后CT檢查對比。
1.7療效判定臨床療效評價標準:臨床痊愈: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神經功能評分下降90%以上,病殘度為0級;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神經功能評分下降46%~90%,病殘度為1~3級;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神經功能評分下降18%~45%;無效:神經功能評分下降17%以下或增加;死亡:臨床死亡;總有效=臨床痊愈+顯效+有效[6]。
1.8實驗室檢查兩組患者晨間血壓使用血壓儀測定;WBV、PV使用SA-9000全自動血液流變測試儀(北京賽科希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測量;HCT使用紅細胞壓積測量儀(北京北信未來電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型號JC12-XFA6130);FIB采用Clauss凝固法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sigma公司(批號20140219),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2.2兩組患者意識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實驗組患者意識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明顯下降;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3。
2.4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晨間血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SBP、DBP水平均明顯下降;實驗組患者治療后SBP、DBP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4。
2.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黏度相關指標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WBV、PV、血細胞比容、FIB水平均明顯下降;實驗組患者治療后WBV、PV、血細胞比容、FIB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5。
2.6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T檢查比較見圖1。
3討論
高血壓性腦出血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患者發病后因腦血腫和血腫周圍水腫導致急性占位效應而造成神經細胞早期死亡,致殘率和死亡率均較高。手術清除血腫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成熟,高血壓性腦出血死亡率大大下降[7]。本研究中即采用微創手術進行腦血腫引流,有效清除了顱內血腫,常規綜合治療后患者死亡率為20.93%,總有效率為60.47%,明顯優于相關文獻報道中開顱手術治療效果。國內大量文獻報道指出,復方麝香注射液在清除術后殘留腦血腫以及改善神經功能方面有確切效果[8]。復方麝香注射液來自于醒神開竅中藥經典方安宮牛黃丸,主要成分為石菖蒲、麝香、冰片、郁金、廣藿香、薄荷腦[9]。方中麝香具有活血行氣、開竅鎮痙、消腫止痛之功效;石菖蒲和廣藿香均能夠行氣化濕;冰片可清熱解毒、通竅散火;郁金可理氣活血;薄荷腦則能止痛消腫;諸藥配伍共奏活血消腫、醒神開竅之功效[10]。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復方麝香注射液能夠有效促進血腫吸收,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局部炎癥,改善局部微循環,改善腦組織缺氧狀態[11]。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WBV、PV、血細胞比容、FIB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復方麝香注射液能夠明顯提高高血壓性腦出血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和血液黏度,與上述研究相符。Kono等[12]的研究也指出,復方麝香注射液能夠降低血腦屏障通透性,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促進昏迷患者清醒,改善局部腦組織供養,保護腦細胞活性。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意識恢復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也證實了這一點。患者意識恢復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肝腎功能損害等的發生率明顯下降,利于患者康復,縮短了住院時間,因此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后SBP、DBP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復方麝香注射液在促進患者血壓下降方面也有顯著臨床優勢。
參考文獻
1石芳,李芝靜,張春娟,等.丹參聯合醒腦靜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療效觀察.陜西中醫,2015;36(3)∶276~278
2呂志軍.復方麝香注射液治療高血壓腦出血71例.河南中醫,2014;34(8)∶1503~1504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3
4趙建國,高長玉,頊寶玉,等.腦梗死和腦出血中西醫結合診斷標準(試行).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26(10)∶948~949
5董強,吳篤初,呂傳真.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比較研究──193例資料分析.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0;8(3)∶189~191
6BehrouzR,HafeezS,MutgiSA.Intensivebloodpressurereductionina-cuteintracerebralhemorrhage∶Ameta-analysis.Neurology,2015;84(24)∶2464
7McKeeK,NelsonS,BatraA,etal.Divingintotheicebucketchallenge∶Intraparenchymalhemorrhageandthemammaliandivingreflex.Neurohos-pitalist,2015;5(3)∶182~184
8霍春青,趙春玲,焦書文,等.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中小量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療效觀察.臨床薈萃,2013;28(6)∶677~679
9宋紀寧,梁日晶,薛振生.復方麝香注射液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300例.陜西中醫,2014;35(6)∶663~664
10錢毅.復方麝香注射液輔助治療重癥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觀察.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1)∶60
11賈杰,陳希源.復方麝香注射液配合耳穴貼壓治療腦出血意識障礙100例.陜西中醫,2014;35(2)∶149~150
【關鍵詞】 高血壓;中老年;中醫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22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135-01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靶器官損害,也是心血管疾病發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病屬中醫眩暈、頭痛范疇。我院根據高血壓患者不同癥狀和癥候分類采取中醫護理,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120例患者中男77例,女43例,年齡50-75歲,平均(62.2±6.5)歲;I期高血壓23例,Ⅱ期高血壓61例,Ⅲ期高血壓36例。
1.2 護理措施
1.2.1 基礎護理 高血壓患者應避免暴露在過冷或過熱的環境,也要避免處于嘈雜的環境中,因此,在進行中醫護理時,首先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環境安靜、整潔,外出應注意保暖,冬天洗澡水溫不能太高;日常起居方面,在患者剛發病時應盡量臥床休息,閉目養神,各種活動盡量做到有人陪護,以防止發生意外。待患者的血壓得到有效控制后,則要鼓勵患者進行適當活動,這樣可以使經絡通暢,營衛氣血調和,有助于患者恢復健康。對中老年人來說,主要的運動方式有有氧、伸展及增強肌力3類運動,如步行、慢跑、太極拳、氣功等。每日進行1-2個運動單元的運動,注意運動要勞逸結合,運動強度以不出現不適反應為度,避免劇烈活動致血壓升高[1]。
1.2.2 情志調護 中醫認為人體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志變化與病理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其血壓波動與情緒有非常密切的聯系[2]。因此,護理人員要多關心和尊重患者,告知患者避免情緒激動或過度緊張,鼓勵病人說出引起焦慮、煩躁的原因,及時發泄情緒,保持樂觀態度,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
1.2.3 飲食干預 中醫認為過食肥甘、高鈉鹽,過度飲酒可損傷脾胃,聚濕生痰,痰郁化熱而誘發高血壓病[3]。因此應注意飲食護理。要求患者低鹽低脂飲食,禁食或降低腌制品食用量,少吃甚至不吃單糖類,控制肪、高膽固醇食物攝入;戒煙限酒,日飲酒量
2 結果
以血壓降至正常,或血壓未降至正常但臨床癥狀消除確定為好轉;其他定為無效。經精心治療及護理,本組120例高血壓患者,好轉115倒,有效率95.83%。
3 討論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高血壓的發病與起居不定、飲食不節、七情五志過極及內傷虛損等因素有關,因此,本文依據患者不同病情,實行針對性中醫護理。首先保持高血壓患者生活環境整潔、安靜,室內空氣新鮮,并依據患者實際情況為其制定運動康復方案;通過開展情志調護,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依從性及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飲食護理方面,根據患者情況實施辨證施膳,指導患者正確飲食。通過開展一系列中醫特色護理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組120例高血壓患者,好轉115倒,有效率95.83%,說明中醫護理在控制中老年高血壓方面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孫文英.高血壓病的飲食辨證施護[J].光明中醫,2011,26(5):1047-1048.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8―78歲,平均43歲。單眼病變15例,雙眼病變17例。入院后給予生理鹽水500ml加甲潑尼龍1000mg靜脈緩慢滴注,每日1次,連續3d后停藥,改為口服潑尼松片,每天60mg早餐后頓服,用藥1周后逐漸減量,出院后定期復診。注射藥物復方樟柳堿成人2ml、兒童lmlQOD顳淺動脈旁注射。32例患者均采用大劑量激素聯合復方樟柳堿局部注射綜合治療,治愈28例,占87.5%;好轉3例,占9.4%;未愈1例,占3.1%。
2.護理
2.1心理護理 護士要主動熱情接待患者,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有針對地給予心理指導,減輕患者的精神負擔,創造有利于治療和康復的最佳身心狀態;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視神經炎的發病機制及可治愈性,并介紹成功的病例;告知藥物治療的目的、意義;安慰、鼓勵患者,使患者對治療充滿信心;治療操作要熟練、準確、輕巧,給患者安全感,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取得最佳療效。通過心理護理,本組患者僅1例放棄治療。
2.2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的護理 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后易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應,所以應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前后的全身情況:(1)消化道癥狀,患者接受激素治療的同時給予奧美拉唑腸溶片口服,觀察患者大便顏色,注意有無腹部不適,有無腹痛、腹瀉、胃痛等胃腸功能紊亂。本組患者未出現黑便癥狀。(2)誘發或加重感染,對有全身或局部感染灶的患者要密切觀察病情,并與有效的抗生素同時應用,霉菌患者禁用。(3)靜脈注射部位的保護,患者需要長時間、大劑量的靜脈輸注,對血管刺激性大,要注意保護血管,由遠而近、由細到粗地選擇靜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4)精神狀態癥狀,注意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有無意識改變、失眠等癥狀,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給予安慰,使患者保持心情平和;病室保持安靜、空氣清新,讓患者適當看電視,酌情每晚睡前口服舒樂安定1片,促進睡眠。(5)血壓的觀察,入院后連續測量晨起血壓,患有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必須按時服用降壓藥控制血壓,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圍,每日監測血壓變化,如發現血壓波動過大,應及時報告醫生。(6)血糖的觀察,糖尿病患者要每天測五點血糖,嚴密監測血糖的變化。(7)觀察眼部情況,預防皮質類固醇性青光眼和白內障。(8)停藥反應,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突然停藥可引起急性腎上腺機能不全,因此,停藥需要緩慢地減量,不可驟然停藥。
2.3顳淺動脈旁皮下注射復方樟柳堿的護理 選擇正確的注射部位:患者患側眉梢與發際緣連線,眶下緣外端與耳前發跡緣連線,兩條線中間的區域即為注射區。操作過程要準確、輕巧,注射時避開顳淺動脈。由于注射后會有皮丘隆起,患者可能產生緊張和恐懼心理,注射前向患者介紹注射方法和注意事項,解釋皮丘的出現屬于正常現象,稍后會逐漸消失,囑患者勿用力按壓,用藥后出現輕度口干、頭暈和心悸,可自行緩解。
2.4出院指導
2.4.1藥物指導 出院時向患者詳細介紹服藥的方法、時間、藥量、減量時間、服藥注意事項,并說明突然停用激素的副反應,使患者堅持按要求服藥,避免患者因擔心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而自行停藥[2]。
2.4.2自我監測 告知患者該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教會患者自我觀察;指導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自我監測血壓、血糖方法。
2.4.3定期復查。
2.4.4保持情緒穩定、心情舒暢,積極配合治療;生活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合理飲食;預防感冒,減少疾病復發。
關鍵詞:抗焦慮抑郁;高血壓;焦慮抑郁;降壓效果
高血壓疾病的發生與遺傳、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近年來大量臨床研究證實不良情緒狀態可顯著增加高血壓的危險性,焦慮、抑郁狀態可導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紊亂,皮層下血管舒縮功能紊亂導致周圍血管阻力增強而升高血壓[1]。本文分析了抗焦慮抑郁治療對高血壓合并焦慮抑郁者降壓效果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高血壓合并焦慮抑郁患者60例納入本研究,年齡47~75歲,平均年齡(58.94±11.35)歲;體重52~86kg,平均體重(63.74±10.62)kg;高血壓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75±1.46)年;其中男34例,女26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關于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連續3次坐位血壓測量平均值收縮壓(SBP)>140mmHg和(或)舒張壓(DBP)>90mmHg,焦慮、抑郁癥狀符合第3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研究對象剔除合并嚴重軀體疾病、肝、腎、心、肺功能不全、惡性腫瘤、重癥肌無力、甲狀腺功能亢進、有自殺傾向、藥物濫用、酒精依賴、藥物過敏、妊娠期高血壓等患者。
根據隨機法分組,對照組30例,實驗組3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發現其在年齡、體重、高血壓病程、性別等方面,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口服鈣拮抗劑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蘇州東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規格:5mg,國藥準字H20020390),劑量為5mg/次,1次/d;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鹽酸貝那普利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規格:5mg,國藥準字H20000292),劑量為10mg/次,1次/d[2]。
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輔以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商品名:黛力新,丹麥靈北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規格:每片含0.5mg氟哌噻噸和100mg美利曲辛,國藥準字J20060001),劑量為1片/次,2次/d[3]。
連續用藥12w,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情緒狀態的變化。
1.3評價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焦慮抑郁狀態。SAS量表包括20項內容。每項采取四級評分法,將各項得分相加后乘以系數1.25,取整數部分得到標準分。以50分為臨界值,SAS評分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嚴重。
SDS量表包括20項內容,評分方法和標準類似于SAS量表。以50分為臨界值,SDS評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嚴重[4]。
1.4數據處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關數據均錄入SPSS17.0統計學軟件,數據處理時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與治療前對比,我們發現所有患者治療后SBP、DBP水平均有所下降,SAS評分、SDS評分均有所下降,其中實驗組各指標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組間差異經統計學分析后認為有意義(P
3 討論
高血壓的遺傳性不僅體現在水鈉代謝異常、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和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方面,還易發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等慢性應激反應狀態。長期處于焦慮、抑郁狀態可促使機體持續分泌腎素、腎上腺素,引起大腦皮質、丘腦下部、交感腎上腺系統異常激活,導致持續性高血壓,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焦慮、抑郁患者由于體內各種升壓神經遞質增多,抵消了降壓藥物的效果,使降壓作用減弱,血壓波動大。因此對高血壓合并焦慮抑郁者在降壓治療的同時應重視抗焦慮抑郁治療[5]。
黛力新是一種三環類神經阻滯劑,主要成分包括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氟哌噻噸可作用于突觸前膜多巴胺自身調節受體,促進多巴胺的合成和釋放,增加突觸間隙中多巴胺含量。美利曲辛可抑制突觸前膜對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再攝取,提高突觸間隙中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含量,兩者合用為復方制劑,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從而發揮強大的抗焦慮、抑郁的作用[6]。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對高血壓合并焦慮抑郁者在降壓治療的同時輔以抗焦慮抑郁治療,有助于血壓控制,并能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李衛媛,阮麗波.抗抑郁治療對老年高血壓降壓療效的影響[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1,27(4):275-277.
[2]劉景隆.黛力新聯合降壓藥對高血壓伴焦慮、抑郁患者的治療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3,15(20):42.
[3]王福軍,向紅菊,石翔.黛力新對高血壓病伴焦慮抑郁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9,12(18):566-567.
[4]樊巧.米氮平治療原發性高血壓伴抑郁焦慮患者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0,16(20):26-27.
一、高血壓的診斷和分型
(一)診斷
目前國內高血壓采用2000年中國高血壓治療指南建議的標準:高血壓為收縮壓(mmHg)≥140;舒張壓(mmHg)≥90
1級高血壓(輕度)收縮壓為140-159,舒張壓為90-99;
2級高血壓(中度)收縮壓為160-179,舒張壓為100-109;
3級高血壓(高度)收縮壓為≥180,舒張壓為≥110。
(二)分類
1.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而病因尚未明確的獨立疾病。
2.繼發性高血壓:又稱為癥狀性高血壓,在這類疾病中病因明確,高血壓僅是該種疾病的臨床表現之一,血壓可暫時性或持續性升高。
(三)中醫對高血壓病的認識
高血壓在中醫屬“眩暈”、“頭痛”范疇。《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中醫認為,高血壓主要涉及到肝、腎、心、腦。中醫根據發病原因和具體癥狀,將高血壓劃分為不同的病癥。
1.當涉及于心,可導致心力衰竭,屬于中醫“心悸”范疇。
2.當導致心猝痛,心肌梗死等,屬于中醫“胸痹心痛”范疇。
3.當累及腦,出現腦梗塞或腦出血時,屬于中醫“中風”范疇。
總之,中醫認為高血壓是在情志、飲食、年老體衰等綜合因素作用下,體內陰陽平衡失調所致。病主要在肝、腎、但可涉及心、脾等臟。病屬本虛標實之征,肝腎虧虛為病之本,陽亢痰瘀為病之標。
二、高血壓的養生康復
(一)飲食養生康復
高血壓病人在飲食上要以清淡少鹽少油為主,切忌肥甘厚味。一般來講,高血壓病人有以下一些飲食:
1:高鹽食物;每天進食較多的鹽易引起高血壓,所以我們建議高血壓病人每天攝入的鹽不要超過5克,這些病人應少食或忌食鹽腌制食品,由于方便面中鹽含量較高,故不建議高血壓病人經常食用方便面。高血壓患者通過減少鹽的攝入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壓。
2: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高血壓病人不宜長時間,大量地吃高脂、高膽固醇,如蛋黃、動物內臟、魚子、蟹黃、墨魚等。研究證明,高脂、高膽固醇的食物與血管硬化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
3:飲食中缺鈣:臨床研究表明,人體缺鈣會引起高血壓,故高血壓病人應食用一些含鈣的食物,如黃豆及其制品,奶及其制品,魚類,蛋類,黑木耳,紫菜等。
4:長期大量飲酒:飲酒的量與血壓升高呈正比,這是因為飲酒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增加心臟輸出量,間接增加腎素等引起血管收縮物質的釋放,從而導致血壓上升,所以高血壓病人應戒酒。
5:飲食中缺鉀:鉀對血管有保護作用,可防止動脈壁不受血壓的機械損傷,降低高血壓和腦卒中的發病概率。所以高鉀食物有降低血壓,防止動脈硬化,保護腎臟、心臟、大腦的作用。含鉀豐富的食物有瘦肉、牛肉、魚類、海產品、小白菜、油菜、黃瓜、西紅柿、桔子、香蕉、桃子、葡萄干等,同時螺旋藻也含有豐富的鉀,高血壓病人常服很有益處。
6:味精食用量過高:研究證明,多食味精能引起高血壓,因此建議高血壓病人少食或禁食味精。
7:喝咖啡:有報告指出,在壓力過大的狀況下喝咖啡會升高血壓。一般而言,咖啡因能使血壓升高5-15mmHg,當血壓超過140/90mmHg時,就要慎喝咖啡了。
因此,高血壓病人可多食有降壓作用的食物,如芹菜、海帶、洋蔥、胡蘿卜、菠菜、香菇、蕎麥、花生、馬蘭頭、山楂、綠豆、百合、牡蠣、干貝、海蜇、鴨肉、獼猴桃等。另外,也可服用一些食療藥膳方。
1.芹菜粳米粥
芹菜連根帶葉120克,粳米50克。芹菜洗凈,切成大約2厘米長的段,粳米與芹菜一起加水熬粥。芹菜具有清熱涼血、利水消腫,平肝、止血之功效,可緩解高血壓、頭暈、煩渴、水腫等作用,此粥具有清肝熱、降血壓、祛風、利濕、調經、降脂等效用。
2.綠豆百合粥
綠豆、粳米各100克,百合50克。綠豆、粳米淘洗干凈備用,百合洗凈,用清水浸泡。將綠豆和粳米先煮,待綠豆將熟時放入百合繼續煮直至粥熟。綠豆具有補益元氣,和調五臟,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明目降壓的功效。百合具有滋陰清熱、寧心安神、潤肺止渴等功能。綠豆百合粥具有降血壓,清熱解毒,明目滋陰等作用。
3.決明荷葉茶
決明子12克,荷葉6克。將決明子和荷葉用開水沖泡加蓋,約5分鐘即可飲用。此茶具有降壓、明目、清肝、清熱、降脂等作用,夏天還可防暑熱。
4.桑寄生茶
桑寄生15克,煎煮15分鐘后飲用,每天早晚各一次。此茶對治療高血壓具有明顯的輔助作用,同時有補腎補血之功效。
5.玉米須茶
玉米須30克,泡茶飲用。此茶有較好的降壓作用,而且也具有止瀉、止血、利尿等功效,對于因腎炎引起的浮腫和高血壓的病人尤為適用。
6.槐花茶
將槐花用開水浸泡后當茶飲用,每日飲用數次,對高血壓病人具有獨特的治療效果。研究證明,槐花中的有效成分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循環并降低血壓。槐花所含的蕓香苷可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對高血壓病人有防止腦血管破裂的功效。槐花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能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有防止腦血管破裂的功效。
7.桑菊薄荷茶
桑葉10克,5克,薄荷3克。將桑葉,,薄荷一同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10分鐘即可飲用。此茶具有清熱解毒,消炎利咽,利水降壓的作用。
8.山楂生地茶
山楂50克,鮮生地20克。將山楂、生地用水煎2次,取汁混勻代茶飲用,每日1-2劑。此茶具有養陰清熱,涼血平肝,降低血壓的作用,尤其適合于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人飲用。
9.綠茶龍膽茶
綠茶10克,龍膽草2克。將綠茶和龍膽草用開水沖泡后飲用。綠茶性涼,有降壓、降脂等作用。龍膽草性寒味苦,具有清濕熱,瀉肝定驚,涼血降壓的功效。此茶可清熱瀉火,平肝降壓。適宜于肝火旺盛型高血壓病人飲用。
(二)運動養生康復
傳統運動療法是高血壓病人養生康復的有效手段,它主要是通過從整體上調整臟腑功能而發揮作用的。高血壓病人適宜選擇太極拳、太極劍、放松功等運動方式,每次30-40分鐘,每日1-2次。
1.氣功:一般以靜功為主,適當結合動功。靜功宜練松靜功和放松功,開始可取坐、臥式,以后過度到站式。意念部位宜集中于下半身。
2.太極拳:動作柔和,姿勢放松,動中有靜,對高血壓病人頗為合適。體質較好的病人可打全套簡化太極拳,體力較差者可打半套,或選練幾個招式。
高血壓病人運動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①不要做過分低頭彎腰動作。②不要做大幅度的快速動作。③對于有并發癥等情況,只能做一些運動量小,安全性大的運動。④在運動中若出現任何不適,均應中止,以免發生或加重不良反應。⑤不要輕易撤除藥物,在很多情況下,運動只是輔助方法。
3.除此之外,高血壓病人可采用一些穴位按摩來達到養生康復之目的。
①按摩“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具體方法是用大拇指按摩合谷穴100次,早晚各一次。合谷穴為大腸經原穴,具有治療頭痛,牙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腹痛,惡心嘔吐,鼻紐、耳聾、上肢疼痛等。高血壓病人常按摩此穴具有一定的降壓和治療因血壓偏高而引起的頭痛,眩暈等證。
②按摩“太陽”穴
太陽穴位于頭部,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中。具體方法是用手指按摩太陽穴80次,早晚各一次,太陽穴為頭部奇穴,具有治療頭痛,目赤腫痛,色盲,面癱等病證。按摩太陽穴有降壓,緩解頭痛,眩暈,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等功效。
③按摩“陽陵泉”穴
陽陵泉穴位于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中。具體方法是用手指按摩陽陵泉穴80-100次,早晚各一次。陽陵泉穴為膽經穴,具有降壓,治療半身不遂,落枕等功效,高血壓病人常按摩此穴有較好的養生康復作用。
【關鍵詞】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纈沙坦;高血壓;療效
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表現特征為頭暈、頭痛、眼花以及手腳麻木,四肢無力等,若是不及時到醫院就診,血壓會持續上升,并會導致心、腦、腎受到損傷,目前,我國越來越多的人患上高血壓,尤其是中老年人,因此需給予高度重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2月對64例高血壓患者給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聯合纈沙坦治療,其治療效果較為明顯,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4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列為治療組,所有患者都被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年齡45-60歲,平均(54.61±5.43)歲;病程5個月-10年,平均(5.78±2.84)年。同時選取同期的128例高血壓患者作為對照組,并平均分為對照組1和對照組2,年齡48-65歲,平均(57.18±4.89)歲;病程6個月-11年,平均(5.58±2.92)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64患者給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與纈沙坦聯合治療,即選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mg,口服,每日一次,纈沙坦 80mg,也是每日一次,持續用藥14-30天,根據患者用藥后的情況,必要時可增加藥量,觀察患者對藥物的反應情況,醫護人員早晚對患者進行血壓測量[1]。對照組1給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服用方式、服用天數與治療組一樣,根據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可對于藥物反應做適當的調整,用量一般是2.5mg開始服用,觀察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調節用量,但服用不可超過10mg,對其進行早晚的血壓測量;對照組2給予纈沙坦,口服,開始服用時控制在80mg左右,每天服用一次,根據患者情況可適當增減藥量,若是血壓沒有降下,藥量可增加到160mg,持續用藥14-30天,仔細觀察患者對藥物的反應情況和耐受程度。
1.3療效評定標準
(1)顯效:經過血壓測量,血壓降低到正常水平,臨床癥狀基本消失;(2)有效:經過血壓測量,血壓稍微偏高,其血壓有所降低,臨床癥狀有所緩解;(3)無效:經過血壓測量,血壓降低不明顯,臨床癥狀變化也不顯著。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SPSS11.5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P
2 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87%,沒有不良反應產生,對照組1和對照組2總有效率分別為70.31%和65.63%,都有出現頭痛、惡心等癥狀,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大部分患者患上的都是原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一般情況下起病比較緩慢,會出現頭暈、頭痛、眼花以及手腳麻木,四肢無力等癥狀,導致這些癥狀不一定的是血壓升高而引起[2]。目前治療高血壓比較理想的方法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聯合纈沙坦治療。氨氯地平經過處理后所得一種活性藥物就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此藥物由于具有平穩且較強的壓降力,作用時間長,在臨床上常常被用于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上,高血壓患者多數有飲酒的嗜好,很多藥物在使用中,為了保證藥物的療效醫生都會囑咐患者切勿飲酒,但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服用過程中,即使患者飲酒也不會影響到藥物的療效,甚至是服用一些非甾體類的藥物,該藥物依然發揮到良好的降壓效果,不僅如此,此藥物還能有效預防心肌梗死、和動脈粥樣硬化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藥物穩定性強,為了達到理想的降壓效果,常常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使用,纈沙坦就是經常被配合使用的對象。纈沙坦屬于一種新研發的非肽類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血管緊張素Ⅱ的來源比較廣,不但通過旁路途徑生產,還能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作用之下產生,該藥物可達到降血壓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其能良好的防止血管緊張素Ⅱ的作用,并且該藥物受耐性良好,對降解緩激肽毫無任何影響[3]。本研究給予治療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聯合纈沙坦治療高血壓,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聯合纈沙坦可有效治療高血壓疾病。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患者給予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聯合纈沙坦治療,可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提高臨床療效,加快康復,值得在臨床醫學中推廣與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學軍,李建軍.纈沙坦對脂多糖誘導的單核細胞白細胞介素6合成的影響 [J].湖北省衛生職工醫學院學報,2011,10(2):137-140.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153-02
1 整體護理
1.1 護理常規。①心絞痛發作時要絕對臥床休息,嚴密監護,應保持環境安靜。②了解病人心理狀態,消除不良情緒,避免各種誘因,加強生活護理。③觀察抗心絞痛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如亞硝酸類用藥后常有頭痛、頭脹、面紅、頭昏等血管擴張作用的表現。對此藥物敏感者易發生直立性低血壓。④給低脂、低膽固醇、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飲食,少量多餐,不宜過飽,禁煙酒。⑤室溫不宜過冷過熱,因冷與熱會增加心臟負擔,心絞痛易發作。⑥嚴密觀察下列各項:心率、心律,疼痛部位、性質、持續時間及用藥后是否好轉;夜間應加強巡視,因心絞痛常在夜間及清晨發作;疼痛性質發生變化或心絞痛增頻、加重,應及時通知醫生。疼痛穩定后,可做適當的體力活動。
1.2 心理護理。對冠心病尤其是AMI患者除常規護理外,心理護理技術日益得到重視,其中認知行為治療、放松技術、冥想、體能鍛煉、增加社會交往等有可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預后。所以生理-心理-社會護理模式勢在必行。戴曉陽等進行的CHD 心理干預對照研究發現[1],干預組的臨床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他們的措施主要包括:①和患者建立理解和溝通,了解其心理問題,并采取疏導、支持、安慰、幫助、鼓勵等措施,引導患者以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情緒對待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②采用緩解負性情緒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放松訓練和音樂療法等。③心理行為的治療。④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給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焦慮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常見,而且可能通過寄過交感神經系統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導致并發癥和不良預后。根據斯皮爾博革狀態焦慮量表(Spielberger State AnxietyInventory)測定,急性心肌梗死后44.6%的病人為焦慮狀態;國內報道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45.9%,女性53.4%有焦慮和恐懼,并認為通過系統心理護理增加患者安全感,能有效改善預后。患者往往喜歡用隱喻式語言來描述自己的發病情況,尤其對疼痛的描述,加上不同經歷,對病情描述和理解之間存在差異,因此患者與醫務人員之間的交流存在困難。護士不能強迫患者接受自己的思維方式,反之應該利用隱喻式語言更好地洞悉患者內心世界對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反應。
健康宣教能幫助患者更好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康復的信心。男性患者傾向于讓護士宣教,最想了解危險因素;而女性患者傾向于臨床醫生,更需要了解藥物治療。抱怨自控喪失和自我管理不善者以女性患者為多,而且大都社會經濟地位低下。女性患者在冠心病監護室經常抱怨三個主題:其一“很脆弱”,包括“依賴他人感”、“被欺凌感”和“自己是麻煩纏身的人”;其二“遠離”,包括“不能面對現實”、“拒絕涉及他人”;其三“有意義、長了見識”。對這些特殊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給予特別關注,共同分擔其心理疾苦。
Glaserian將精神定義為由神明、家庭、朋友、醫務人員、牧師等給予的支持生命的力量。戰勝疾病的過程包括五個階段:面對死亡、消除恐怖不安、改變生活方式、尋求精神寄托、感受生活的意義。了解患者的精神世界,尊重其信仰,能幫助患者滿足他們的精神需要,提供內心力量、舒適感、滿足感,使其更加配合治療,這些因素明顯影響患者的預后。
2 康復護理
2.1 康復護理基礎20世紀40 年代,Levine 和Locon 等人首先提出急性心肌梗塞后長期嚴格臥床是不明智的,隨后有關冠心病康復的研究得到重視,成為近期康復醫學的一大進展。按照美國心血管康復專業組定義,冠心病康復護理的目標是改善心臟功能,減少再梗和猝死的發生,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包括:① 從冠心病有臨床表現時就開始采取措施進行康復;②康復服務的范圍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和職業康復,并維持良好適應性;③對潛在的疾病過程,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推遲其發展。具體內容包括控制危險因素,增加病人相關知識,減少心理的焦慮和抑郁,進行醫院、家庭和社區三階段康復治療,提高其再就業的能力。
2.2 具體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血脂代謝異常、高血壓、肥胖、糖尿病、腎臟病、靜坐的生活方式、過多生活壓力等。根據WHO 調查報告顯示,由吸煙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約為20%,如果停止吸煙1 年,冠心病發生率將減少50%,停止吸煙15 年以上,引發冠心病的可能性將很小。飲食與冠心病的發生率也有密切關系,高脂高膽固醇食物可加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發展。因此,應鼓勵冠心病病人改變生活方式:戒煙、低脂飲食、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證足夠休息和睡眠、避免精神緊張。病人能否接受有關生活方式調整的建議是問題的關鍵,這需要護理人員與病人進行長時間廣范圍合作,通過專業性護理,掌握病人心理,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使病人主動配合,才能有效地控制危險因素。健康教育的內容應包括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心絞痛發作處理、服用藥物(如擴張冠狀動脈藥、抗凝藥及抗心律失常藥等)的注意事項及毒副反應、運動時選擇運動種類、強度、頻率、時間的方法、質量的技巧等。
3 綜合康復方案
20世紀90 年代形成了以運動治療為主的綜合心臟康復方案。冠心病康復治療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3.1 急性(住院) 階段康復方案。該階段治療方案70年代后住院早期康復治療常在監護病房進行。其主要內容包括早期活動和早期離床,并控制活動強度在低水平,即大約為1~2 代謝當量(METS)[1METS = 3.5mlO2/(kg;min)]。這些活動包括個人生活、進食、床邊大小便、簡單的上下肢被動和主動練習及床邊椅坐位等。活動時以不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心率不能低于50次/ min 或高于120次/min,不出現不適癥狀,心電圖沒有缺血改變為宜。許多研究也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心臟康復程序。如余同珍對317例急性心肌梗死無并發癥病人進行為期2周的康復程序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在離床時間,第3 周末6min 步行距離,心理測定及住院時間,半年后生活質量評審均優于對照組。還有研究表明,對急性心肌梗死無并發癥病人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可使平均住院時間由傳統治療護理時的48d 下降至20d.病人對康復方案的依從性卻影響著康復效果。Baird通過對5 例60~70 歲心臟病病人進行研究,發現設法提高病人對危險因素的意識和執行自我護理性康復措施可以提高病人對康復方案的依從性。
3.2 恢復(門診) 階段康復方案。主要針對出院早期病人的康復,一般在病后3 個月內進行。包括在康復中心接受為期8~12 周的運動治療,如二階梯負荷康復醫療方法。通常從心肌梗死后3~14 周開始,以1 周為單位制訂康復程序,每周按1/2、3/4、單倍量、1.5 倍量、雙倍量順序增加,均進行負荷后心電圖檢查。8 周后,即心肌梗死11~12 周,病人多能完成二級梯雙負荷,相當于6.7Mets,即可進入社區康復治療程序。在此階段,護理人員的任務主要是幫助病人學會自我健康的維護,制訂運動方案,安排病人定期進行康復運動,記錄具體執行情況,評價提高康復效果等。康復運動的效果與許多因素有關,如有研究發現,如果在康復運動時播放適宜的音樂,可提高運動的效果。
3.3 社區(家庭) 階段康復方案。應持續至第二階段后6~9 個月。主要任務是:協助病人在改變后的生活方式下逐步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方案應該是多方面的,內容包括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開展職業前訓練,提高生活質量等。
4 健康教育
心血管疾病的發作多與缺乏疾病相關知識有關,因此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的護理中更為重要。而且,心血管疾病多屬慢性病,其發病危險因素具有遺傳性、社會性,患者健康教育也應從院內延伸到院外,深入到患者及其家屬以及全社會的生活中。院內宣教。教育形式通常有:護士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和預防等知識;編制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宣教冊供患者及家屬取閱;把成功病例介紹給患者,讓他們交流預防保健心得,互相鼓勵;定期請專家解答患者疑問;定期舉辦知識講座,觀看教育錄像。教育內容包括:疾病知識宣教、飲食指導、藥物指導以及運動休息注意事項。
5 體會
康復護理人員可結合病人病情、合作態度、社會地位和環境情況,制訂出一個為病人所樂于接受,與其愿望、生活習慣相適應的合理的方案,同時取得病人家的合作,將康復醫療、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結合起來,幫助病人重返社會。冠心病病人生存質量(QOL) 的評定包括工作、情緒、自覺健康情況、與4 個方面,實施系統綜合康復護理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已經成為研究的熱點之一。
——運動療法改善病人精神和器官功能
康復護理的基本手段是根據病人的病情幫助病人選擇合理的康復方法,并督促病人有效實施。外科手術最常用的康復方法就是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目的:改善腦血流量,增加心律和心排血量,增加通氣量,促進機體康復。
運動訓練的基本內容
關節運動——從下肢遠端開始活動
活動時要慢慢進行,動作不宜過大。術后第二天,若病情平穩可在護士指導下開始活動。活動量以不感到疲勞為度,手或下肢有輸入液體時不宜做關節活動。
呼吸運動——適當的呼吸運動和咯痰訓練
運動方法為深呼吸、嗽瓶、吹氣球、呼吸訓練器及軟墊按壓刀口協助咯痰等,有條件還可穿彈性背心保護刀口。
生活能力訓練——病情平穩后,可視情況緩慢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恢復期病人下地步行活動,順序是:坐位站位扶床移動獨立移步室內走動,病人出院后還應繼續做上述動作。運動幅度和運動量可逐漸增加,步行可由慢步走逐步過渡到上樓梯,快步行走。
心臟疾病患者的飲食禁忌
含鐵過量、高脂早餐對心臟不利
研究表明,食用含鐵過多的食物,心臟發病的可能性增加一倍。早餐攝入較多的脂肪可能誘發心臟病,脂肪會使凝血因子升高,不利于心臟疾病患者。
心臟病患者不宜過量補鈣
大量科研證實,人們日常飲食中缺鈣導致高血壓,故許多醫生都倡導心血管病患者高鈣飲食。然而由于心臟缺血,鈣離子大量流入心肌細胞,易發生鈣沉積而猝死,因此患者應合理攝鈣。
吸煙也會引起心血管疾病
吸煙與動脈粥樣硬化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研究者研究了吸煙與心肌內小動脈損傷的關系發現其動脈壁病變、纖維化增厚、粥樣化、鈣化、玻璃樣增厚與吸煙密切相關。
食療菜譜為你保心
赤小豆粥
材料:赤小豆、紅砂糖
做法:1.赤小豆洗凈放入砂鍋,裝水一大碗,蓋蓋文火燉。燉到赤小豆稀、爛、淡。2.臨服食時放入紅砂糖,調勻即可。
李子羹
材料:白李子15枚、冰糖二兩杵碎
做法:1.白李子去皮、核,切成四片。入鍋文火煮一刻鐘,使果肉外軟內脆。2.放入冰糖末調和離火,飯后半小時服食。
蓮子羹
黑龍江省雞西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黑龍江雞西 158100
[摘要] 目的 探討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阿司匹林對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法,選取2011年5月—2013年10月以來該院收治的216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他們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08例。給予對照組常規的阿司匹林治療;給予觀察組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結果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2.59%,明顯優于對照組77.79%的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O.05);對參加研究的患者進行一年的隨訪,觀察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3.70%,對照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14.8%,觀察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阿司匹林對冠心病有良好的療效,能有效的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而且安全性很好,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復方丹參滴丸;阿司匹林;心血管不良事件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0(b)-0122-02
[作者簡介] 周海蓉(1972-),女,黑龍江人,本科,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內分泌工作。
冠心病又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狹窄或阻塞,或者是因為冠狀動脈功能改變而導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最終導致心臟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對人體有極大危害的慢性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中,具有很高的致殘率與死亡率,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治療冠心病,臨床上一般選用抗凝或者是抑制血小板聚集治療,但是單獨使用阿司匹林治療效果不是太好,而且有時會出現抵抗的現象。目前,臨床上開始使用阿司匹林聯合復方丹參滴丸治療,不僅效果顯著,而且能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該研究隨機選取2011年5月—2013年10月以來該院收治的216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21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隨機將他們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08例。其中男120例,女96例;年齡45~70歲之間,平均年齡(58.51±5.32)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6.25±1.40)年。100例患者有吸煙史,58例患者有高血壓,28例患者有合并糖尿病,30例患者血脂升高。經過相關檢查,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冠心病臨床診斷標準的相關規定,入選患者均沒有急慢性血液系統疾病,7 d內沒有服用過阿司匹林等藥物以及其他影響人體血凝的藥物,所選患者均沒有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傷、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等。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史、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單獨的阿司匹林用藥治療,患者每天服用100 mg的阿司匹林腸溶片。
給予觀察組在阿司匹林用藥的基礎上,再加復方丹參滴丸治療,阿司匹林用量與對照組相同,囑咐患者每天服次10粒復方丹參滴丸,1 d服用3次。然后同時對兩組患者進行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確對待自己的病情,消除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緒,平復患者的情緒。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囑咐患者每月進行1次復診,做好患者的定期隨訪工作。
1.3 療效評定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空腹12 h在清晨抽血,抽取的血液由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器(日本日立公司產)檢測血脂水平。對患者進行療效評估,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消失,心電圖檢查結果以及血脂水平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癥狀表現明顯好轉,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ST 段回升0.05 mV 以上,24 h內心絞痛發作次數有所減少,血脂水平明顯改善;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任何的轉變,甚至有加重的情況,心電圖檢查結果、血脂水平的改善沒有達到規定標準;顯效+有效計算總有效率。經過2個月的治療以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對兩組患者進行1年的隨訪,調查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該次調查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均采用%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
2 結果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達92.59%,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7.78%,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患者進行1年左右的隨訪,觀察組與對照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分別為3.70%、14.8%,從這點可以表現出來,觀察組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比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與老齡化歷程的加快,心血管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冠心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提高。冠心病是一種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引起的血管阻塞現象,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性。冠心病的發作往往與季節變化、情緒、飲食、生活習慣等有密切的聯系,冠心病的主要癥狀變現為胸痛、心前區疼痛、惡心、嘔吐或心衰,甚至可能出現休克或猝死。冠心病的治療一般采用藥物抑制的方法,阿司匹林是治療心血管的主要藥物,能很好的防止血小板聚集,從而防止冠心病的復發。但是,目前阿司匹林出現抵抗現象,給予冠心病患者常規量的阿司匹林不能夠有效的控制患者血栓素的聚集和形成。對具有阿司匹林抵抗內外因素的患者,在用藥過程中注重監測血小板聚集功能,特別在血小板聚集功能未被有效抑制或者仍反復出現臨床癥狀的患者,應警惕阿司匹林抵抗的存在。對于已出現阿司匹林抵抗的人群,可能有效的治療包括增加阿斯匹林劑量和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
目前,臨床上開始使用傳統中成藥制劑復方丹參滴丸,它具有穩定血管內皮、活血化淤、抗自由基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1],各有效成分之間具有協同作用。近期的臨床研究表明,復方丹參滴丸另有保護缺血心肌細胞,擴張冠狀動脈,阻滯鈣通道,改善心肌缺血,抗心肌細胞凋亡,縮小心肌梗死面積等作用,因其價格便宜、療效肯定在臨床廣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療。
為了防治阿司匹林抵抗及由此導致的臨床不良事件,設想將復方丹參滴丸和阿司匹林聯合應用于不穩定性心絞痛,對是否能進一步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進行觀察。該試驗在對患者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時,所有入選患者中80%有吸煙史,50%患者飲酒,合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患者均占到35%以上。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煙、飲酒等均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其中有些因素如高血糖、高血脂也是發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原因,這說明防治冠心病,應從控制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著手,限酒戒煙,嚴格控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
復方丹參滴丸由冰片、丹參、三七組成,屬于中成藥劑,它的主要功能是疏通、擴張血管、增加冠狀動脈血流等,有很好的臨床效果。另外,復方丹參滴丸還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療效周期長。丹參的主要藥理成分是丹參素,具有促進纖維蛋白降解、降低血粘度等功能;三七的主要成分是為三七總皂苷,它具有增加心肌供血、減少心肌耗氧量、擴張冠狀動脈等功效;冰片散郁火、消腫止痛、開竅醒神,主要功能是緩解血管痙攣、改善心臟泵血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血供等功能,臨床效果良好。有研究表明復方丹參滴丸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管阻力和血液黏度,提高人體內紅細胞變形能力,有效的改善人體血液微循環,而且能有效的降低抗脂質過氧化損傷,從而提高人體心肌細胞耐缺氧能力[2]。復方丹參滴丸通過丹參和三七的綜合作用實現了多靶點改善微循環障礙的目的。具有關研究顯示復方丹參滴丸對高脂血癥血液流變學的影響,發現復方丹參滴丸能明顯降低全血高切、低切粘度,改善高脂狀態與微環,減少脂質沉積及血栓形成。復方丹參滴丸不僅能夠有效的防止人體血栓的形成,而且增強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提高治療療效;同時減少了阿司匹林抵抗現象的發生。
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聯合復方丹參滴丸的治療方式,治療冠心病的總有效率可達92.59%,與對照組77.78%的總有效率相比,具有明顯的效果。對患者進行1年的隨訪,兩組患者中,觀察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該試驗從臨床角度研究了復方丹參滴丸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證實了復方丹參滴丸聯用阿司匹林對血小板板活化及聚集功能的進一步抑制作用。因此,對于阿司匹林現象及其不耐受等情況,可以阿司匹林和復方丹參滴丸合用,以控制AR并減少由此導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綜上所述,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冠心病,不僅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而且能夠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而且安全性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單彩云.淺談冠心病心絞痛病人綜合護理效果觀察[J].中外醫療,2012, 31(6):178-179.
[2] 孫宏慧,周和,黎麗蕓.復方丹參滴丸在社區冠心病患者康復中的價值[J].重慶醫學,2013(11):1383-1384.
[3] 王迎紅.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阿司匹林治療62例冠心病患者的療效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6):90-93.
[4] 王建全.復方丹參滴丸預防冠心病合并高血壓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3013(8):482-483.
[5] 王超.復方丹參滴丸在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治療中血小板聚集率的研究[J].吉林醫學,2012(33):7014-7015.
[6] 滕顯娥,安麗萍.阿司匹林聯合復方丹參滴丸膠囊治療老年冠心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18):145-146.
[7] 謝曉燕.復方丹參滴丸與丹參片治療冠心病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2(34):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