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學影像分析范文

    醫學影像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學影像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學影像分析

    第1篇:醫學影像分析范文

    分析醫學影像專業人才社會需求,探討醫學影像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從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教學6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

    關鍵詞:

    醫學影像學;人才需求;教學方法;培養模式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加強醫學教育工作的核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2)》特別強調高等教育的重點應放在提高教育質量上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關鍵[1]。醫學影像學專業是在放射診斷學的基礎上伴隨現代科學飛速發展應運而生的新興專業[2-3]。隨著醫學影像學科及新項目、新技術的迅速發展,CT、MRI、DSA、ECT以及彩色超聲(多普勒)等設備在國內不斷普及、更新,影像診斷水平明顯提高。我院自1999年開辦甘肅中醫藥大學(甘肅中醫學院)本科醫學影像專業二段式教學工作以來取得了一定成果,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2015年7月,我院的二段式教學工作被甘肅中醫藥大學批準為臨床實踐教學基地重點建設項目,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醫學影像學專業人才培養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的原則和方法,以學科建設為基礎,以專業建設為重點,以能力培養為主線,通過調整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優化、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手段的更新、實踐教學改革等[4],努力培養臨床實踐能力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醫學影像專業應用型人才。

    1醫學影像專業社會需求分析

    1.1醫學整合性更趨明顯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我國的疾病譜發生了很大變化。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死因前三位的是呼吸系統疾病、寄生蟲病和傳染病、意外傷害,到2012年,已經變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率、患病率迅速上升,成為人民健康的主要威脅。由于社會經濟結構和生活行為方式的改變,健康的范疇也隨之改變,不僅局限于沒有疾病,而是身體、心理都能適應社會和環境的一種完好狀態。在我國,引起疾病的心理、社會、行為因素約占60%,已大大超過單純的生物因素致病的比例,與發達國家一致。醫學模式已從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環境醫學模式。醫學的整合性基本特征表現為:醫學內部各學科之間合理耦合,學科研究領域相互交叉、融合。

    1.2醫學強調高度的人文關懷

    醫學的使命是救死扶傷,面對的對象是人,而人具有整體性、社會性等特點,因此,醫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它有著深刻而明顯的人學標記”[1]。醫學不像其他自然科學,它的研究內容首先應該是對人的關懷,我國歷代醫家也都奉行“醫乃仁術”的思想,它強調“人學”。醫學的理想模式應該是科學技術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結合,這是醫學的核心理念即人文精神所決定的。

    2醫學影像專業培養模式探討

    現代醫學影像學的發展為廣大影像醫學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無限契機,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影像學整體上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以教師、教材和課程為中心的傳統的影像學教學方法已不適應現代醫學影像學的發展。因此,要建立“大影像學”概念,組建包括介入、超聲和核醫學在內的現代醫學影像學學科。影像學的發展趨勢要求各個學科協同合作、優勢互補,將各分支學科融會貫通。

    2.1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

    2.1.1構建“四個教育平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臨床綜合能力

    以公共基礎課為基礎構建大學通識教育基礎平臺;以基礎醫學課程、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為基礎構建基礎醫學教育平臺;以臨床醫學課程及標準化病人模擬實訓室、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等為基礎構建臨床醫學教育平臺;以醫學影像專業課程、醫學影像數字化仿真實驗教學中心、PACS實驗室、電子閱片室和附屬醫院影像科室為基礎構建醫學影像學專業教育平臺。通過上述“四個教育平臺”,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1.2拓寬專業基礎,強調臨床與影像并重

    優化課程結構,專業課教學形成以影像診斷學為核心的多門專業課程體系;加強形態學基礎課程教學,使系統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等形態學課程教學時數與臨床醫學專業課程教學時數相同;將斷層解剖與影像解剖學合并為一門課程,增加圖像處理、放射防護學等選修課程,拓寬培養口徑。

    2.1.3采用“2.5+1.0+1.5”培養模式,加強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第一階段:兩年半基礎學習(學習公共基礎、醫學基礎、臨床醫學等課程);第二階段:一年臨床科室輪轉實習(進行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實習);第三階段:一年半影像專業學習(其中半年學習專業核心課程,半年在醫院影像科室實習,半年在數字化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進行綜合閱片能力培養及科研能力訓練),學習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臨床醫學課程后,即到醫院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臨床實習,實習后再學習影像診斷學等專業課程,然后再進行一個學期的影像專業實習。這樣就使得學生在學習影像診斷專業課程時,能夠結合臨床醫學的理論與病例等問題聽講,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2.2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實施學習、實踐、探索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模式

    2.2.1改革教學內容,促進課程知識體系的更新及相關知識的交叉和融合

    醫學影像學與基礎醫學中的解剖學、病理學、內科學、外科學等多門學科均有密切聯系,是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重要的橋梁學科之一[4]。因此,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加大教學改革力度,通過PACS系統調閱所有影像、臨床病歷、病理圖像等資料,將影像診斷理論知識與實踐融會貫通,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去認識、觀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臨床適應能力和職業素質。注重傳授專業理論基礎,講授新技術、新進展,突出對學生基本技能、臨床思維能力、科研能力的培養。

    2.2.2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片能力及影像學診斷與鑒別能力

    靈活運用啟發式、以系統疾病問題為中心及病例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獨立閱片能力,使學生掌握人體各系統的影像學解剖及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與鑒別診斷。

    2.2.3改革教學手段,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建成數字化影像仿真實驗中心網站,包括實踐操作指南、教案與課件、影像試題、影像診斷學仿真課件、視聽教具(如人體斷層標本、病理標本、手術錄像、各種影像檢查錄像和電影)等資源,更新醫學影像學電子教學片庫和試題庫,構建網絡化、多媒體化新型影像學見習及實習教學模式,形成網絡化的醫學影像教學和管理平臺,使學生可以通過醫學影像學電子教學片庫和試題庫及醫學影像學電子閱片室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和考核。

    2.3加強實踐教學改革,構建集知識、能力、素質培養于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2.3.1加強專業實驗室建設

    建成PACS實驗室,與附屬醫院進行無縫對接,能夠實時、安全、有效地將附屬醫院CT、MR、DR、DSA等設備所產生的數字化圖像信息同步傳輸到PACS實驗室,使學生能實時調閱典型病例的影像和檢查報告,形成了一個開放、仿真和資源共享的教學環境,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影像診斷能力。更新和豐富醫學影像資源庫和試題庫,建立涵蓋醫學影像原理及全身各大系統、病種齊全、內容表達形式多樣、功能強大的醫學影像網絡資源庫[5],便于學生隨時在網上學習。

    2.3.2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

    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做到時間、空間、內容的全面開放,建立師生互動平臺。讓學生在醫療實踐中學習,將臨床問題滲透到基礎教學中,營造實訓氛圍,開辟學生的實習基地。

    2.3.3加大實踐技能訓練和考核比重

    教學中所有專業課程理論授課與課間見習課時分配為1∶1,理論授課與見習全部由富有經驗的臨床副高以上教師講授并帶教,畢業考試實行理論考試加實踐技能考核的全方位考核模式,畢業專業課考試實行理論成績與讀片成績分值分配為1∶1的考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巖波,段志光,程牛亮,等.結合專業認證開展內部評估助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1):3-4.

    [2]袁小平,任俊杰,謝榜昆,等.培養高質量的醫學影像學本科專業人才——醫學影像學本科生的實習教學研究[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00(4):253-254.

    [3]趙云.培養醫學影像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探索[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7,9(5):560-562.

    [4]楊小慶,楊明,劉斌.參照本科醫學教育標準構建醫學影像學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J].西北醫學教育,2008,16(6):1236-1239.

    第2篇:醫學影像分析范文

        醫學影像學是在X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博士論文目前包括X線、CT、MRI、DSA及超聲,并已全部實現了數字化,而醫學影像學的每一步發展,首先受益者是神經系統,加之各種介入器材的進步,因此才使神經介入治療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可謂兩者密不可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目前神經系統的介入治療主要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①出血性腦血管病,如腦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瘺等,主要應用的治療方法是病變填塞術或栓塞術;②顱內血腫,主要在CT或MR導向下行經皮穿刺血腫抽吸術;③腦缺血性疾病,其中急性超早期腦梗塞,主要采用急性超早期動脈內溶栓治療,而對于顱外或顱內主要分支的狹窄則采用經皮血管腔內球囊擴張成形術,必要時可置入血管內支架治療;④顱內腫瘤,目前主要采用術前栓塞治療或化療藥物灌注術,部分病變可采用CT或MR導向下抽吸術;⑤對于一些顱內少見性血管性病變,手術不易治療者,則介入治療可能會更容易、效果會更好些。對于疾病要想有一個好的治療結果,必須于治療前就有一個正確的診斷,對癥下藥、藥到病除就是這個道理,而神經系統疾病多種多樣,只有診斷準確才能制定出可行的方案,而顱內出血性病變則病因復雜,病變部位形態各異,術前診斷明確,方可采用有效可行的介入治療方案,就能達到既治療病變又不產生嚴重并發癥的目的。醫學影像學的進步,給臨床提供了精確可靠的信息,使診斷正確率大幅度提高,對于神經系統,尤其是神經系統介入治療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作者簡介:劉作勤(1949-),男,山東省鄆城縣人,畢業于濰坊醫學院臨床醫療系,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擅長介入放射學臨床方面的研究

        醫學影像學用于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尤其是上述適合介入治療疾病的診斷,主要是CT、MRI、DSA和多普勒超聲,而對于不同的病變,采用合理的醫學影像學設備進行檢查,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顱內腫瘤的診斷,可采用CT、MRI的平掃和增強掃描來進行,不但可以診斷出病變,還能定性,對于不同部位不同性質的病變,定位定性準確后,可以利于治療方法的選擇,即使手術治療后,還可復查其治療效果。對于某些病變,可采用CT或MR導向下的穿刺抽吸術,而對于某些惡性腫瘤,則可在DSA造影診斷清楚后,采用血管內化療藥物灌注治療或術前栓塞治療,后者更利于手術的完整切除,實踐證明臨床效果良好。

        缺血性腦血管病,可由多種原因造成,而適合介入治療的有兩種情況,一是因栓塞而導致的腦梗塞,最適合介入治療的時間窗是發病6h以內者,因此在發病后可立即行CT或MRI檢查,排除了腦出血后即可進行,最近新的CT或MRI均有功能成像,這樣對于超早期腦梗塞的診斷更加容易;二是腦動脈的狹窄,這種狹窄最常見的部位是頸總動脈分叉部,此部位用超聲多普勒檢查則更容易些,另外是椎動脈起始部和大腦中動脈主干,這種情況用CTA、MRA則易診斷,當然對于腦血管狹窄性病變最后確診仍需要DSA。DSA雖有創傷,并可出現并發癥,但目前仍然是診斷腦血管病的金標準,因此,在制定治療方案前,一定要做好DSA檢查,并顯示清楚病變。出血性腦血管病種類繁多,而最常見者為腦動脈瘤和腦動靜脈畸形。因此對于出血性腦血管病,CT、CTA、MRI、MRA、DSA都是診斷不可缺少的手段,尤其是最近發展迅速的多層螺旋CT,隨著后處理功能的完善,尤其是重組的三維圖像連貫平滑,給人以完整、準確的立體概念。

        目前常用的后處理功能為多平面重組(MPR)、表面陰影成像(SSD)、容積重建(VR)和CTA減影重建等。另外還有血管腔內仿真內窺鏡也是非常有用的,對于CTA、MRA,最近由于機器的進步、軟件的開發,大有取代DSA對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的趨勢,對于顱內動脈瘤來說,因為絕大多數瘤徑小于3mm的動脈瘤不易破裂,MRI又無創傷,不需要對比劑,禁忌證極少,仍不失為排除動脈瘤高發人群的理想手段。CTA和MRA有許多共同點,如創傷小或無創傷性,對病變的檢出率相似,但均未超過DSA,操作比DSA簡便,觀察角度比DSA更多,診斷結果都與操作者的經驗和設備軟件系統有關,不少學者認為CTA和MRA的準確性很高,甚至認為可完全取代DSA檢查,我們認為兩者都是DSA以外診斷腦血管病可選擇的影像學手段,具有創傷小、需時短、安全、簡便和經濟、適用于門診和大宗無癥狀病例的篩選特點。DSA仍然是診斷腦血管病的金標準,它診斷準確、描述病變清晰,但有創傷,可能出現并發癥。

    第3篇:醫學影像分析范文

    【關鍵詞】 醫學圖像 DICOM格式 分層存儲

    一、引言

    目前,醫學領域當中,數字醫學影像格式及其轉換方式的通用國際標準是DICOM,而本文所描述的是以DICOM為基礎,以PACS在臨床應用為前提的相關的文件格式及存儲方法。PACS是醫學圖像存儲及通訊系統的縮寫,它采用數字化的形式,對臨床應用的醫學圖像進行管理、傳送、存儲和顯示,它的特點非常明顯,顯示的圖像質量高、傳輸過程中無失真、速度快、可共享等[1]。網絡技術在醫療領域的不斷發展,國內的眾多醫院都開始或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開展遠程合作醫療,由此引發了對PACS的迫切需求。然而,在互聯網環境下,如何快速、高效的存儲和引用醫學影像數據應用于臨床,是PACS要解決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二、DICOM標準格式的醫學圖像

    DICOM標準的醫學圖像主要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分別是文件頭和數據集[2],可以從如下四方面的內容理解:

    1)存儲服務類及相關信息:這部分主要的功能是在規定的標準框架下,將數據格式層的相關內容轉換成醫學圖像的專用信息。

    2)DICOM文件格式:在DICOM格式的文件中,數據元素全部被封裝到一個文件里形成數據集合,在文件的前面,設置文件的原信息,其中包括文件頭、文件標識、組長度、元信息版本等一些相關信息,以此來表示文件為DICOM文件。

    3)DICOM目錄信息:在DICOM中,文件之間的邏輯關系是由圖像之間的邏輯關系體現的,主要包括圖像IOD及檢查結果等信息,而定義這樣的關系是由DICOM標準中基本目錄信息對象實現的,而基本目錄信息又是由多個目錄實體構成的,目錄實體的內部包含1-N條目錄記錄,它們采用遞歸的方式依次引用下級目錄,主要包括4個方面的內容[3]:一、引用下級目錄;二、指向相關的IOD文件;三、可控記錄選擇的鍵值;四、同級目錄連接機制。

    4)DICOM文件存儲標準:針對于各種不同的醫學影像設備所產生的不同格式的醫學影像文件,DICOM設置了完整的存儲歸檔機制,可以依據具體歸檔選取。

    三、醫學圖像存儲

    DICOM標準下的醫學影像數據具有分辨率高和海量的特點,所以,在PACS系統當中存儲將面臨巨大的壓力;同時,醫學圖像的臨床存取效率和數據安全可靠性也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文基于DICOM文件格式,提出一種分層存儲的方法,即在將醫學圖像存儲到數據庫時,按圖像的分辨率及拍攝部位的重要程度對其進行劃分。

    1、分層次存儲的基本思想:相對于其它類型數據而言,醫學圖像數據數據量大、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和關聯性,而醫學圖像的空間和灰度分辨率高、數據表示的重疊信息邊界不明顯且對比度不高,又使醫學圖像具有特殊性;然而,在整個的醫學圖像上醫生和患者感興趣的只有病癥局部信息,對其它部分的信息很少注意,因此,本文采用分層存儲的方法對醫學圖像進行存儲,也就是說在將醫學圖像存儲到數據庫時,按圖像的分辨率及拍攝部位的重要程度對其進行劃分;對于圖像中的病變區域,我們稱為“重點區域”,采用高質量的高保真無損壓縮,以保證圖像品質; 對非病變區域,我們稱為“非重點區域”進行高效壓縮,該部分以提高壓縮效率為主,這樣即突出圖像重點區域,同時又保證了整幅圖像的完整性。具體存儲時,將圖像庫劃分為基本圖像庫、縮略圖庫和標注圖庫,基本圖像庫存儲高分辨率的 DICOM圖像數據,縮略圖庫存儲低分辨率的縮略圖像,而標注圖庫存儲標注了的病變區域的圖像。

    2、基本圖像庫:醫學影像數據從醫療設備上成像后,經過解析,也就是去除DICOM格式的信息部分,只保留圖像數據部分的內容[4],然后存儲到基本圖像庫當中,從而建立起最初的基本醫學圖像數據庫, 但這樣的圖像存在格式不統一的問題,所以在后續的處理工作當中要利用圖像處理工具進行格式統一處理。

    3、縮略圖庫:實際上,醫療設備上形成的醫學圖像數據,信息量是很大的,這樣的圖像數據在臨床應用時傳輸是很困難的,不能夠適應臨床應用對實時性的要求,因此建立醫學圖像的縮略預覽圖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方便用戶在查看所需的圖像時,快速定位,提高訪問效率[5]??s略圖采用低分辨率的小圖,是對基本圖像進行的微縮,在對基本圖像進行模糊化處理、重新采樣、重新銳化之后,將其設置為每個像素點有 4-8bit,最后得到的圖像存儲到縮略圖庫。

    4、標注圖庫:醫學影像生成后,由相關的醫生在圖像上對病變區域進行標注,突出顯示出病變部分,然后將標注好的醫學圖像存儲到標注圖像庫中。

    經過以上的分層存儲處理后,醫生和患者可以根據需要快速的從相應層次的數據庫當中檢索出想要的醫學影像數據,可有效的提高臨床應用效率。

    四、總結

    本文基于 DICOM格式的t學圖像,以臨床實際應用為依據,針對臨床應用時醫學圖像批量存儲以及利用效率低下問題,提出了按圖像分辨率及拍攝部位重要程度進行分層存儲的思想,并給出具體方法,以此為基礎,設計了一種DICOM醫學圖像的分層存儲管理數據庫系統的方案,本方案的提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醫學圖像存儲和利用效率低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王英,基于DICOM標準的醫學圖像存儲與訪問的研究,醫療裝備,2005.

    [2] 韓磊,基于DICOM的醫學圖像存儲模型設計與實現,計算機時代,2006.

    [3] 王龍,基于DICOM的醫學圖像存儲與處理系統的實現,電腦學習,2010.

    第4篇:醫學影像分析范文

    摘 要 目的:研究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HMO)影像特點。方法:分析經病理證實不同年齡、不同部位的56例HMO影像及家族史。結果:58例HMO疾病患者中,男38例,女20例,其中脛骨及股骨多發,并且對稱存在18例,雙手及腕關節次之10例,肱骨4例,尺橈骨9例,肋骨3例,骨盆9例,肩胛骨7例;跟骨部位1例。結論: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是一種常見的骨良性腫瘤,以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好發,其次為長骨端,其有典型遺傳傾向,瘤骨發生部位具有家族傾向性。

    關鍵詞 遺傳性 多發性骨軟骨瘤 影像分析

    Imaging analysis of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WANG Feng-juanDepartment of Radiology,Zhengzhou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 (hereditary multiple osteochondroma,HMO) imaging features.Methods:56 cases of HMO confirmed by pathology image and family history in different parts of different age,analysis.Results of the 58 patients with HMO disease patients,male 38 cases,female 20 cases,of which the tibia and femur and multiple,symmetric about 18 cases,hands and wrist joints of 10 cases,4 cases of humerus,ulna and radius of 9 cases,3 cases of rib,pelvic in 9 cases,7 cases of scapula,1 cases of calcaneus;conclusion of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 is a common benign bone tumor of distal femur and proximal tibia,with good hair,followed by the end of the long bones,a typical genetic predisposition,tumor bone site with familial tendencies.

    Key words hereditary;multiple exostoses;imaging analysis

    多發性骨軟骨瘤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骨病,一般2~6歲發病,至青春期后停止生長;好發于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也可見于肩胛骨和骨盆。此病累計軟骨內化骨的骨骼系統,而不侵犯膜內化骨的骨骼。骨軟骨瘤分為單發性和多發性兩種,單發性骨軟骨瘤也叫外生骨疣,多發性骨軟骨瘤有家族遺傳史,具有惡病變傾向,現將近幾年發現56例病例分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56例,男38例,女20例,其中脛骨及股骨多發,并對稱存在18例,雙手及腕關節次之10例,患者病灶外形示骨性突起物,質硬,無疼痛,部分患者因腫物增大而出現壓迫癥狀;引起相應的功能癥狀而就診。雙手食指近節指骨疼痛,小豆樣骨性突起物,此組患者常規800ml DR機及CT平掃片。所有病例均行手術病理證實。CT機為日本東芝16排SCT掃描機,層厚5mm,準直寬度7.5mm。平片和CT均診斷為多發性骨軟骨瘤;后并經病例證實。

    結 果

    臨床表現:此組病例中,16例長期無癥狀,多因無意中發現骨性突起物而就診,13例腫瘤壓迫周圍組織或表面的滑囊發生炎癥,產生疼痛而就診。家系調查中,29例患者有明顯家族遺傳病史,36例患者中有28例示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年齡4~78歲,男女比例3.4:1.1;在36例患者中,脛骨發病率最高,其遠端見22例,腓骨遠端11例,股骨遠端17例,股骨近端8例,(其中脛骨及股骨多發,并且對稱存在18例,雙手及腕關節次之10例),肱骨4例,尺橈骨為9例,肋骨3例,跟骨1例。骨盆9例,肩胛骨7例。

    X線及CT表現:骨軟骨瘤好發于股骨下端,脛腓骨上下兩端及尺橈骨遠端,肩胛骨、肋骨、髂骨及短管狀骨也為好發部位;此組病例中見一稀有跟骨骨軟骨瘤。骨軟骨瘤大多出現于長骨干骺端,干骺端增粗變寬,骨贅向旁側突起,背向關節生長,瘤骨可成寬底或蒂狀,針刺狀、管狀、或菜花狀。瘤骨數目、大小及形態各異;此組發現病例中2~6個。骨軟骨瘤的典型CT表現為自干骺部向外生長的骨性突起,可明確分出腫瘤基底、體和頂。部分病變致骨及關節變形;松質骨與皮質骨均與母骨相延續,可見腫瘤周邊及頂部的斑點狀,環狀或菜花狀鈣化的軟骨帽。

    討 論

    病理學上骨軟骨瘤由骨性基底、軟骨帽、纖維包膜三部分組成??煞譃閱伟l性和多發性兩種,多發性具有家族遺傳史,具有惡病變傾向;鏡檢示大量的軟骨基質呈小葉狀結構,常含有絲狀物的黏液樣基質。本組病例為多發性骨軟骨瘤,有家族遺傳史;部分具有軟骨帽的骨性突起物,常見于干骺端的表面;骨軟骨瘤形態特征,質硬;無壓痛,四肢肌力正常,功能活動無明顯障礙,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常未見引出。多發性骨軟骨瘤病或多發性外生骨疣的發病率比孤立性骨軟骨瘤為小。多發性遺傳性骨軟骨瘤有三個特征:①具有遺傳性;②骨縮短或畸形;③惡變成周圍型軟骨肉瘤的發生率高。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大多數病員有家族遺傳史,有時稱為遺傳性畸形性軟骨發育不良,或骨干續連癥。后者主要是指整個患骨的塑型有異常。嚴重時,幾乎所有軟骨內化骨的骨胳均有不同程度的異常。

    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在歐美地區的平均發病率0.9~1.4/10萬,該發病為常染色體的顯性遺傳,幾乎完全外顯,一般3歲前發病率達50%,12歲時96%~100%,如十二歲時未發病一般不會再患該病[1]。Buhler和Malik(1984)認為遺傳性多發性骨瘤的突變可能位于8q上的8q24.1區,HMO的病變骨一般侵犯軟骨內化骨,而不侵犯膜內化骨,如顱骨等。該病傾向于在肩胛骨、髂骨、肋骨等處發病。但膝關節周圍骨上也應存在病變。如果膝關節周圍骨上沒有外生骨疣,則HMO的診斷不能成立[2]。

    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首先于1943年由Jaffe命名。發病原因可能為:①先天性胚胎缺陷;②骨骺板錯置移位;③由骨膜內層的殘存幼稚細胞代生而成;④干骺端骨膜生長不完全,未能約束骨軟骨的增生。引起骨軟細胞畸形生長而生的骨贅。⑤骨骼生長過程中干骺失去其塑形能力,使干骺增寬并連續增殖而形成骨贅[3]。遺傳性經文獻記載有顯著的家族遺傳史64%;經父系遺傳73%,經母系遺傳27%;本組經調查顯示,父系遺傳68%,母系遺傳24%;3例無家族遺傳史。本組發現骨軟骨瘤具有隔代遺傳的特征。據文獻記載stocks和arriogton曾分析過1124例多發性骨軟骨瘤,其中727例來自163例家庭,64%可以肯定其遺傳關系[4];Shanks報道455例多發性骨軟骨瘤屬于該病的家庭成員中50%有畸形,男性患者遺傳給后代52%,女性患者遺傳給后代42%;多發性骨軟骨瘤易惡變,國內外學者統計的惡變率15%~20%[5]。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較單發性骨軟骨瘤易于惡變,有11%~20%惡變為軟骨肉瘤,多見于骨盆,也有惡變為骨肉瘤及纖維肉瘤[6];當骨軟骨瘤發生惡變時,共同的影像表現為瘤體較前明顯增大;軟骨帽增厚、破壞或消失;基底部及骨干骨質破壞;骨膜反應;瘤內廣泛的不規則、環狀鈣化且密度不均;軟組織明顯腫脹。主要X線表現為軟骨帽不規則增厚、破壞或消失,鈣化成堆,密度不均;基底部及骨干骨皮質溶骨性破壞,骨膜出現放射狀骨針及Codman三角;軟組織明顯腫脹。CT表現為軟骨帽鈣化增多,骨質破壞;基底部及骨干骨皮質蟲蝕樣破壞;瘤內廣泛的不規則鈣化或環狀鈣化及骨化影,密度不均;放射狀骨針及骨膜三角;軟組織明顯腫脹;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惡變的影像學表現具有特征性。常規X線及CT檢查是診斷本病的可靠方法,可早期發現惡變征象。

    多發性遺傳性骨軟骨瘤常與軟骨肉瘤,纖維肉瘤相鑒別:其X線及CT及臨床表現不同;診斷時應結合臨床多方面考慮。

    參考文獻

    1 鄭強,徐訊,楊迪生,等.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J].國外醫學:骨科學分冊,2002,23(4):243-244.

    2 劉二娣,王莉君,林生貴,等.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2例報告[J].現代醫學影像學,2004,13(6):282-283.

    3 曹來賓,徐愛德,徐德永.實用骨關節影像診斷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56-360.

    4 羅維礁,聶南海.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3例家系報告[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06,42(12):370.

    第5篇:醫學影像分析范文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GDP增長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這有力地保障了我經濟的快速平穩發展,但這段時間也恰恰是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期,由于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經濟增長方式不斷轉變等原因,從而導致我國的就業形勢一直不容樂觀。本文就影響大學生就業意向的因素進行了初略的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影響因子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等教育已從原來的精英教育轉變成如今的大眾教育,而呈現的問題是大學生就業困境日益明顯。大學生就業不僅關系到個人的成長、家庭的幸福,更甚至于己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潛在的重要因素。大學生就業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研究影響大學生就業意向的影響因子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認為影響我國大學生就業意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法律法規政策及社保因素

    社會法律體系是國家利用公權力對大學生就業行為進行宏觀調控,為大學生提供基本導向,緩解社會勞動力分配不公的過程。社會法律體系的完善程度與大學生的就業取向是相互關聯的。大學生就業的法律制度完善與否影響了大學生的正常就業。當前,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界定了責任的清晰度和大學生就業相關權利的保障程度,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己基本建立,并逐漸走向成熟,新的《勞動保護法》、《公司法》等都從大學生就業和用人單位的角度提供了保障。大學生就業政策是國家對大學生人才這一重要資源戰略定位的引導方式,是根據國家不同時期不同需要而制定的人才取向指導。政策對就業有著重要的影響,國家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去、到基層去,以及相關大學生入伍的規定等都會影響就業去向與結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程度是大學生就業選擇的主要考慮因素,其包括住房、福利制度、社會保險繳納、保險關系接續以及失業再培訓等。可靠的、穩定的社會保障資金籌集機制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保障支付需求。因此,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均衡也會導致大學生就業意向的傾斜。

    二、經濟發展狀況因素

    凱恩斯認為,就業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私人投資和消費不足而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是不能通過勞工市場自發調節而消除的;配第倪拉克定理也指出,商業比工業、工業比農業的利潤往往多得多,會導致就業人員的變動。奧肯定律指出,“經濟增長速度快,就業崗位增加,就業水平高,失業率低;反之,就業水平低,失業率高?!苯沂玖私洕鲩L水平與就業率的相互關系。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結構創造了不同的就業空間。例如,如果我國每年的GDP增長率保持在7-8%的水平,就業彈性保持在0.1左右,則每年就可以創造900萬左右個就業崗位。區域經濟發展的不一致,導致了不同區域對人才的需求不同,沒有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就沒有擴大就業的空間。

    三、企業發展狀況因素

    企業規模與實力對就業有較大的影響,規模大小直接影響到其需求員工數量與結構。企業管理水平影響到就業員工的層次、水平與質量??萍妓绞瞧髽I競爭力構成的重要因素,科技進步會促進企業就業的增長,而且科技不僅影響了就業總量,也影響了企業的就業結構。越是科技水平高的地區,對大學生的需求就越高,體現大學生價值的就越明顯,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企業管理水平與企業的運作效率、員工潛能開發、企業資本結構合理性、樹立企業形象等緊密關聯,最終影響著企業的人才需求和企業的競爭力。企業人力資源結構影響了企業的人才需求和就業機會,較優的人力資源結構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吸引和留住優秀員工己日益成為企業所關注的焦點。調查顯示,吸引員工最為主要的三項因素分別是:員工發展汁劃、對員工的獎勵和肯定、薪酬福利。其次是培訓計劃、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企業對員工的歧視對于就業質量與結構有較大影響。研究發現,90%以上的招聘廣告均含有歧視性條款,包括年齡歧視、性別歧視、學歷歧視、戶籍歧視、地域歧視乃至身體歧視如身高、相貌等等。就業歧視種類按嚴重程度排序是:一是容貌歧視,嚴重程度為94.9%,即在100個雇主中有94.9個“不會”或“不太會”選擇容貌不俊的求職者;二是身材歧視,嚴重程度為77.4%;三是年齡歧視,嚴重程度為59.2%;四是戶口歧視,嚴重程度為51.4%;五是女性歧視,嚴重程度為42.5%;六是校牌歧視,嚴重程度為36.3%

    四、 家庭及父母工作因素

    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的大學生在就業心理觀念、就業能力、就業壓力等問題上均顯著地好于經濟狀況中等和較差的大學生。來自農村的學生比來自城市,尤其是比家庭富裕的學生更為關注職業的經濟收入問題,而家庭富裕學生比農村學生對職業的輕松程度關注的略多一些,說明大學生的家庭經濟水平在大學生擇業標準上是有一定影響的。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職業也會對子女產生影響,教育水平低的父母往往更看中孩子職業選擇的經濟收入。如在普遍受教育程度水平低的農村,他們對職業的經濟條件往往最為看重。同時,如果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低的話,他們普遍希望子女能獲取較高的學歷。有時子女由于家庭環境的熏陶往往會選擇與父母相同或相近的職業,有時卻會拒絕父母的職業道路。這種影響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通過家庭生活的長期熏染,逐步向子女滲透的。父母職業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存在一定的影響,且影響的傾向性不同。父親職業的影響集中體現在對大學生職業規劃中職業價值觀念和職業選擇兩方面;母親職業的影響集中體現在信息應用與個人調適兩方面。

    五、大學生自身因素

    大學生的知識結構、知識面,社會實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大學生應具備的能力素質主要包括:學習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交際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大學生的就業技能水平高往往會更快地融入工作中去,更快地適應工作。研究表明,工科大學生的就業率比其他學科高出很多;所修學位越多,就業率越高;學習成績和獲獎情況也是用人單位選聘人才的重要指標;擔任過學生干部的大學生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在人們的傳統意識中,大學生被人羨慕、尊重,甚至是被社會推崇的有著優越感的精英人才。這種觀念多年來嚴重地影響著大學生們的就業觀。甚至到今天,仍有少部分大學生還抱著這種殘余的思想。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就業觀與社會需要錯位;大學生缺乏自主和互動等核心能力;大學生職業成熟度比較低。

    另外,企業和大學生的專業、層次、地區、數量分布等信息的透明程度影響了企業和大學生雙向有效的選擇。信息透明度低導致了企業與大學生雙方都無法及時有效地獲取招聘和求職、工資價位、勞動法律法規等信息。信息的及時性、共享性以及對等性都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情況。

    參考文獻:

    [1]陳仲華,我國大學生創業現狀及對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

    [2]劉鐸,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體系的構建研究[D],吉林大學2011

    [3]孟瑋,淺談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及應對方法[J],中國集體經濟,2011(30)

    [4]何飛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03)

    [5]方紅舟,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1)

    [6]付云蛟,某大學商學院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湘潭大學,2010

    第6篇:醫學影像分析范文

    近年來,我國出國留學生人數一直呈上升趨勢。隨著每年出國留學的人數不斷增長,我國目前已經成 為世界第一大留學生輸出國。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度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11.85萬人,2013年增加到41.39萬人。在2012/13學年,中國在美國留學生數達到23.56萬人,占美國高校國際留學生總數的28.7%,位居世界第一,比排在第二位的印度更高出16.9個百分點。

    近年來,雖然中國學生出國留學低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出國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數仍然占有較大比例。這些出國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學生在將留學目的地的學術、文化和經濟利益帶回國內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也是留學目的地與我國溝通的重要形象大使。然而,雖然他們具有重要價值,但關于學生出國留學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在我國卻比較少。本研究目的主要有二:一是了解我國大學生出國留學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狀況;二是分析他們選擇出國留學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影響因素。

    二、理論框架

    在國內外現有的有關學校選擇的研究文獻中,對高等教育選擇的討論多,對研究生教育選擇的討論少;在討論研究生教育選擇時,對一般意義上的學生選擇研究生教育的討論多,對期望出國留學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學生的選擇討論得少。因此,有必要在現有的有關個體學校選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更為綜合的模型,以便解釋期望出國留學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學生的選擇行為及其影響因素。

    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曾提出過解釋學生學校選擇的多種模型。例如,計量經濟模型(econometricmodels)強調,學生是根據他們感知的進入有關學校的成本和收益來選擇特定的教育機構的。而社會學模型Sociologicalmodels)則認為,學生進入大學的需求或大學志向受社會經濟地位、學生的學術能力、中學教育和性別等因素的影響。

    本研究結合Hossler&Gallagher提出的學生選擇大學的“三階段”模型、Mazzarol&Soutar提出的“推-拉”模型》]和Park提出的“2-D”模型,提出了一個綜合選擇模型來解釋大學生出國留學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選擇過程及其影響因素。圖1列出了綜合選擇模型的基本內容。

    該模型認為,學生選擇出國留學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過程包括三個階段:作出出國留學的決定;選擇留學目的國;選擇留學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機構。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愿意在大學畢業后繼續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學生,首先要決定是出國留學接受研究生教育,還是留在國內接受研究生教育;在作出留學的決定后,會選擇留學的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然后會選擇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具體學校。當然,他們也可能在決定出國留學后,就直接選擇某個學校接受研究生教育。本研究主要對學生第一階段的選擇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在學校選擇的每個階段,學生的選擇都是自我與環境互動的結果。一方面,學生的選擇要受其個人特征方面的因素(如學生出國留學的動機與意愿、學術能力等影響;另一方面,學生的選擇也會受到其家庭社會經濟背景、親戚朋友等其他重要因素,以及外部推-拉因素(如本國和外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研究生教育系統及機構的聲譽、質量、水平等)的影響。在選擇過程中,學生會受環境因素的制約,但又不是受環境影響的被動的實體,而是具有能動性、反思性的個體。環境的影響會經由學生內化之后,再反映到他們的選擇之中。例如,學生對本國研究生教育的不滿可能成為其選擇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推動力之而學生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印象和期望則可能成為其出國或出境留學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拉動力。以往的一些研究也說明,學生對學校的印象與其最終選擇學校的決策之間存在關聯。例如,Park發現,學生對有關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系統和高校的印象將對其選擇留學目的地的決策產生重要影響。Tucciarone的研究表明,學生對社區學院的印象和感知是影響他們最終的入學選擇決定的最為關鍵的因素。但是,這種影響是通過學生這個者內化之后再外化,從而反映在他們的選擇之中的。

    三、研究數據與樣本

    本研究的數據是2012年通過問卷調査獲得的。問卷調査在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四地進行,包括北京、廣州、武漢和西安;在每個地區,選擇不同水平的綜合性大學、師范大學和理工類高校3所,四個地區共選擇12所高校。其中,“985”高校5所,“211”高校3所,普通高校4所;師范類高校3所,理工類高校4所,綜合類高校5所。樣本高校較好地反映了中國高校多樣化的特征。在這些高校中,選擇分別屬于工程技術、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經濟管理、外國語言等專業的4903名大學四年級畢業班學生進行調査。調査樣本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從性別看,男生2239名,占45.7%汝生2648名,占54.0%(缺失16人,占0.3%)。從學科分布看,工程技術類專業學生1359人,占27.7%;自然科學類專業學生764人,占15.6%;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學生931人,占19.0%;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1400人,占28.6%;外國語言類專業學生390人,占8.0%缺失59人,占1.2%)。從高校層次看““985”高校學生2020人,占41.2%“‘211”高校學生1119人,占22.8%普通高校學生1764人,占36%。從高校類型看,師范類高校的學生1197人,占24.4%;理工類高校的學生1658人,占33.8%;綜合類高校的學生2048人,占41.8%。從地區分布看,北京地區高校的學生1243人,占25.4%;廣州地區高校的學生1161人,占23.7%武漢地區高校的學生1122人,占22.9%;西安地區高校的學生1377人,占28.1%。調査覆蓋了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不同層次高校中不同學科的學生,因而對中國大學生群體有較好的代表性。

    參與調査的學生需要完成一份名為“大學應屆畢業生期望的留學學習經歷調査”的自陳問卷。

    該問卷共包括個人和家庭社會經濟背景、大學畢業后出國或出境繼續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意愿、選擇出國或出境留學的影響因素、對本國和期望留學目的國的研究生教育的印象、期望獲得的研究生學習經歷等內容。本研究之所以選擇大學四年級畢業班學生進行調査,是因為這些學生面臨著升學還是工作的實際選擇,選擇繼續升學的又面臨著是出國或出境留學還是在國內繼續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選擇。因此,較之非畢業班的學生,畢業班學生對調査所涉及的大學畢業后出國或出境繼續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意愿等內容會有更加清晰、明確和深入的感知。

    四、研究結果

    (一)學生大學畢業后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意愿

    表2分析了大學生在畢業后選擇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意愿。在4685名作出了明確選擇的學生中,有44.3%的學生在大學畢業后希望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這說明大學生在畢業后出國或出境留學的意愿是很高的。

    表2大學生畢業后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意愿

    (二學生出國或出境留學期望選擇的目的地表3列出了學生選擇的希望留學接受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地。從中可見,在選擇留學目的地的數據完整的4438名學生中,選擇美國的學生占42.5%,選擇英國的學生占17.3%,選擇澳大利亞的學生占12.9%,選擇香港的學生占12.6%。這些國家或地區是希望出國或出境去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學生比較理想的留學目的地。除新加坡達到6.6%,曰本達到5.7%之外,學生選擇其他國家和地區作為留學目的地的比例都低于5%。此外,大約有11.2%的學生選擇的留學目的地國家或地區不止一個。

    學生期望的選擇格局與學生實際的選擇格局是比較接近的。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2010年中國學生選擇的留學目的地中,排在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美國、澳大利亞、曰本、英國和韓國H。這在一定意義上說明了學生選擇意愿的客觀性。

    (三)學生選擇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

    1.個人因素對學生留學意愿的影響表4分析了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成績、所學外語的書面表達與寫作水平以及口頭表達水平等部分個人因素對其選擇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意愿的影響。PearsonChhSquare檢驗的結果表明,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成績、所學外語的書面表達與寫作水平以及口頭表達水平對學生的留學意愿具有顯著的影響。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成績越好,所學外語的書面表達與寫作水平以及口頭表達水平越高,學生出國或出境留學的意愿越強烈。

    2.家庭因素對學生留學意愿的影響在進行問卷調査時,我們向學生詢問了家庭的經濟支持、家庭提供的信息以及家庭的期望等因素對其選擇是否到海外接受研究生教育及其留學的國家或地區、城市、大學與專業等方面的影響。學生的回答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共分為6個等級,分別賦值1-6分。表5比較了家庭經濟支持等因素對本科畢業后希望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和不希望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兩組學生選擇是否到海外接受研究生教育以及留學的國家或地區、城市、大學與專業等方面的影響情況。檢驗的結果表明,家庭經濟支持等因素對學生的留學選擇具有顯著影響。較之本科畢業后不希望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學生,本科畢業后希望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學生

    更認同家庭經濟支持等因素對其留學選擇的影響。

    3.大學生對中國研究生教育的不滿意程度對其留學意愿的影響

    如前所述,學生對本國研究生教育的不滿可能是其選擇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推動力。為了檢驗兩者之間的關系,本研究調查了大學生對國內研究生教育有關方面的不滿意程度與其留學意愿之間的聯系。學生對國內研究生教育某個方面的不滿意程度,如“國內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機會少”,在本研究中用學生對該陳述的同意程度表示。學生的同意程度分為“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6個等級,分別賦值1-6分。因此,學生對國內研究生教育某個方面陳述的評分越低,說明學生越不滿意該方面。表6列出了分析的結果。

    從表6可見,大學畢業后希望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學生對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不滿意程度要顯著高于大學畢業后不希望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學生。這一結果表明,我國大學生對本國研究生教育的不滿意程度與其留學意愿之間存在顯著關聯。也就是說,學生對我國研究生教育越不滿意,他們越可能傾向于選擇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因此,大學生對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不滿是促使他們本科畢業后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推動力。

    在表6第2欄,我們列出了學生對本國研究生教育的不滿意程度,并按不滿意程度由高到低進行了排序。從中可以看到,缺乏創新性和國際化的高質量研究生教育,沒有機會接觸良好的研究設施和條件,找

    不到高水平的導師,在國內接受研究生教育后就業前景不明確,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少,長期的經濟收益低,

    國內研究生入學考試競爭激烈,獎學金等資助數量少,這些因素是導致我國大學生對本國研究生教育不滿的重要原因。

    4.學生選擇留學國家或地區的影響因素分析為了進一步分析學生選擇留學國家或地區的影響因素,在問卷調查中我們設計了32項有關學生對留學目的地社會文化偏好、學習成本效益、留學信息獲取渠道、留學目的地教育水平與入學要求等因素對學生選擇留學國家或地區的影響。表7列出了因素分析的結果。在進行因素分析時,本研究以特征值Eigenvalue)大于1作為提取因素的原則,以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components)并應用最大方差(varinax)方法進行旋轉提取因素。如果一個項目在兩個因素上負荷都大于0.55,因其在因子歸屬上存在的沖突,在因素分析中將刪除這個項目?;诖?“專業/學位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認可度”、“研究生教育質量和聲譽”、“師資水平”這三個項目在因素分析中被刪除。從表7可知,29項影響學生選擇留學國家或地區的項目可以概括為5個因子,根據每個因子所包含的題目,可以將它們分別命名為“信息來源”、“文化生活”、“成本效益”、“教育水平”和“入學機會”這5個因子累計可以解釋的方差達到68.98%。

       

    5.學生留學意愿的邏輯回歸分析為了進一步分析學生選擇留學國家或地區的影響因素,我們以學生留學意愿大學畢業后希望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賦值為1,不希望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賦值為0)為因變量,以學生的性別、學習成績和英語能力等個體因素,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因也顯著高于母親受教育程度為初中及以下的學生;父親職業為經營管理人員、一般辦事人員的學生,其留學意愿顯著低于父親職業為政府及事業單位管理干部的學生;母親職業為專業技術人員、一般辦事人員和其他職業的學生,其留學意愿也顯著低于母親職業為政府及事業單位管理干部的學生。

     

         

    從學校教育因素看,學生就讀的專業對其留學意素對學生的留學意愿則沒有顯著影響。愿具有顯著影響: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留學意愿要在綜合考慮個體因素、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因素、顯著低于工程技術類專業的學生。學校類型及層次因學校因素和學生選擇留學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因素時,學生選擇留學國家和地區影響因素中的成本效益、教育水平、入學要求等因素仍然對學生的留學意愿具有顯著影響,學生越認為這些因素重要,其留學意愿越強;而信息來源、文化生活因素對學生的留學意愿不再具有顯著影響。

    五、結論和建議

    本研究應用對中國北京、廣州、武漢、西安四地不同層次、類型高校大學畢業生的調査數據,分析了中國大學畢業生的留學需求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發現,中國大學畢業生有很強的出國或出境留學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有44.3%的學生在大學畢業后希望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學生的留學意愿受學生自我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學生的成績等學術成就因素、家庭背景因素、就讀專業等因素對留學意愿都有重要影響。學生對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不滿意程度與其留學意愿之間也存在著顯著聯系:學生對我國研究生教育越不滿意,他們越可能傾向于選擇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學生選擇留學目的地時,該國家或地區研究生教育的成本效益、教育水平、入學要求等因素對其留學意愿也有重要影響。

    了解中國大學畢業生出國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可以為國外或境外研究生教育機構更好地設計招收中國學生的策略,以及為中國留學生提供更好、更優質的研究生教育提供重要參考,也對改進和提高我國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學生對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不滿對其留學意愿具有重要影響。如何提高我國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創新性和國際化水平,為學生接觸良好的研究設施和條件提供機會,培養高水平的導師,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成本效益等,是發展我國研究生教育、提升我國研究生教育競爭力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

    第7篇:醫學影像分析范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腦淀粉樣血管病患者2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SWI診斷。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齡61~89歲,平均年齡(74.2±4.9)歲。20例患者中輕度8例,中度7例,重度5例。

    1.2診斷標準參考波士頓腦淀粉樣血管病研究組制定的診斷標準:①明確為皮質、皮質下或者腦葉出血,并伴隨有相關血管病變,非高血壓性腦出血;②年齡在55歲以上,行影像學檢查發現多灶性出血局限于皮質、皮質下或者腦葉,很可能為CAA;③年齡55歲以上,影像學檢查發現皮質、皮質下或者單個腦葉出血,可能為CAA。均排除其他腦出血原因。排除標準:①鈣化灶,鑒別時主要使用相位圖;②出血由外傷引發。

    1.3一般方法應用超導型MR掃描儀,頭顱8通道相控陣線圈。設置如下參數:TE25.8ms,FOV220mm,448×384為矩陣,2mm為層厚,1.5mm為層間隔。掃描后計算機自動重建對PWI圖像以及最小強度投影圖予以獲取。

    2、結果

    2.1病變分布出血位置多集中于皮質-皮質下白質,不存在局限于單個腦葉的多發出血,所有患者均多發微出血在兩個及其以上腦葉,其中18例為額葉,9例顳葉,12例為頂葉,每個腦葉微出血灶均>10個,腦葉出血灶數量在20個以上的為14例;伴小腦出血9例,微出血個數均在10個以下。合并基底節區、腦干以及丘腦陳舊性出血各3例,出血灶均為類圓形低信號影,且直徑在5mm以下,其中2例基底節區陳舊出血灶為1個,另1例為5個;丘腦陳舊出血灶3例均為3個,腦干陳舊性出血灶3例均在2個以下。合并陳舊性出血與腦葉亞急性出血6例,局部腦表面鐵質沉著4例,合并腦梗死6例,其中2例為腦葉梗死,4例為基底節梗死。

    2.2SWI表現20例均為小圓形低信號灶或皮層-皮層下多發點狀低信號灶,直徑在5mm以下,且邊緣清晰,4例于T2WI上有數個圓形低信號。

    3、討論

    腦淀粉樣血管病中淀粉樣物質對皮質中小動脈中外膜、軟腦膜、血管周邊組織產生侵犯,但是很少累及中樞神經系統靜脈與毛細血管[1]。該病于老年人群中多發,且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明顯提升,據調查,在84歲以下其發病率為8%,>85歲則為12%,但是不存在性別差異。且該病在阿爾茨海默病老年人中發病率高達80%[2,3]。

    SWI屬于新型對比度增強技術,可對組織磁化屬性予以反映,對組織磁化屬性不同于周邊背景組織的特點進行利用,在幅度圖像后處理中應用相位掩模技術,以增強誘發磁敏感或者靜脈物質的顯示。使用了完全流動補償、薄層重建、三維采集以及高分辨力的梯度回波序列,經由圖像后處理將磁場不均勻對相位影響消除,可對微小血管病變予以優良顯示,同時可將MRI無法診斷出的微小病灶診斷出來。

    第8篇:醫學影像分析范文

    【關鍵詞】血細胞分析;計數;影響因素

    自動化血液細胞分析儀由于操作簡便、快速、結果準確及精密度高,少量血液就可完成多項參數的分析,大大促進了血液學檢驗技術的發展并為臨床醫學提供了更多的診斷信息,但在血細胞計數時受到諸多因素(如試劑、溫度、pH、抗凝藥物、電壓、電流、磁場及振源等)的影響。為避免這些因素對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提高結果的可靠性,現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分析報道如下。

    1 標本采集及抗凝劑的使用

    標本采集及抗凝劑的使用是血細胞分析儀使用前的質量控制關鍵問題,十分重要,但是人們往往不重視。血液標本采集與抗凝劑對血細胞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影響非常大,例如采血不順利或抗凝效果差常導致血小板計數減少;同時,采血不順利、血標本中存在肉眼不易發現的小凝塊可導致血細胞分析儀的計數孔不完全或完全堵塞。計數孔不完全堵塞,不容易發現,易造成血標本檢測結果的誤差。血細胞分析最適抗凝劑為EDTA鹽,它對血細胞形態和血小板計數影響很小,國際血液與標準儀委員會(ICSH)1993年文件建議,血細胞分析用EDTA-K2作抗凝劑,用量為1.5―2.2 mg/mL血液。同時應注意EDTA依賴性血小板聚集可導致假性血小板減少,主要見于腫瘤、自身免疫病、肺心病、晚期妊娠、肝病、毒血癥及一些不明原因疾病,遇到上述情況,應該使用草酸銨稀釋液等方法計數血小板。

    2 影響白細胞分析的因素

    正常情況下,血液分析儀白細胞分類按細胞大小依次分為淋巴細胞、中值細胞、中性粒細胞,圖形有一定的分布規律,但在操作時經常遇到干擾現象:(1)膽紅素增高時的干擾:白細胞分類時淋巴細胞增高,中性粒細胞減少,白細胞圖形是干擾圖形,RM(多區域干擾)提示白細胞直方圖35fL前區出現狹窄而較高的峰,中性粒細胞區域圖形呈一條直線;分類淋巴細胞偏高.中性粒細胞降低。與手工分類完全相反。白細胞分類時中性粒細胞區域呈一條直線圖形,結果不可信,必須做鏡檢,但小兒例外。(2) 移動信號的干擾:有時儀器受其他干擾(電磁干擾、堵孔等)也可出現RM的提示,白細胞直方圖35 fL前區出現狹窄尖峰,經查詢附近有一移動信號放大器,撤除后儀器恢復正常。 (3)異常球蛋白增高,如漿細胞疾病、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及某些原因不明疾病等異常球蛋白增高,白細胞直方圖在35fL區域呈干擾圖形。(4)在慢粒急變期白細胞總數太多,儀器無法計數。白細胞圖形呈長方形板塊,不能分類。此時應將標本稀釋后再做,結果乘以稀釋倍數。

    3 紅細胞計數干擾

    正常情況下在75 fL―l00 fL處形成一高峰。(1)某些患者有寒冷凝集素。紅細胞常不計數,顯示“> >>”,可將標本放37℃水浴15 min后再做,即可計數。工作中遇到這樣的情況也很多。(2)高球蛋白血癥,如漿細胞疾病、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感染及某些原因不明的血液中異常球蛋白增高圍繞紅細胞等。使紅細胞有聚集現象,紅細胞計數減少,紅細胞平均體積(MCV)增大,造成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和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等指標錯誤結果,將標本稀釋或預稀釋即可。(3)白細胞顯著增高,在正常情況下,由于白細胞比紅細胞數少得多,不會對紅細胞計數造成影響,但在白血病時,白細胞數目可顯著增多。從而影響紅細胞計數的準確性,此時應將紅細胞值修正后才可出報告單。

    4血小板干擾因素

    正常情況下20 fi―35 fi之間有一個集中的峰逐漸向下。 (1) 血小板聚集分為可逆聚集和不可逆聚集[1],有少數患者抽血后測定血小板數目偏低,放半小時后再測定則數目正常,原因可能是放置一定時間后血小板可逆聚集。(2)小紅細胞。在缺鐵性貧血患者,紅細胞大小不均,以小紅細胞居多,部分極小紅細胞計人血小板,在15 fL―30 fL處形成峰區,此時結果不精確。(3)大血小板 由于大部分血液分析儀不能將大血小板與小紅細胞等分開,致使許多大血小板被當成紅細胞而未計入血小板總數中,從而使血小板計數結果偏低[2]。

    5 討論

    血細胞分析儀易受多種因素干擾,必須對每份標本的結果仔細觀察.認真核對.觀察圖形是否正常。正確了解并分析直方圖形在實際工作中尤為重要 ,HGB與RBC比例是否與診斷相符。必要時做涂片鏡檢。

    綜上所述,血細胞分析儀使用中應該注意上述的問題,使臨床應用最多的血細胞分析(CBC,即血常規)的每一個數據都成為有價值的檢驗指標。

    【參考文獻】

    第9篇:醫學影像分析范文

    [關鍵詞]初中 英語學習 分化現象

    之所以特別關注初中學生,這和他們的心理素質和他們的種種表現密切相關。初中是學生成長的轉折點,也是教育的關鍵期。初中學生的學習內容明顯要比小學的難度大,內容多。另外,初中學生最終要面臨升學,因此,學生要面臨更大的學習壓力。有的學生感覺學習吃力,上課聽不懂,逐漸就演變成失去學習興趣,最終導致放棄學習。這就是初中學習兩級分化現象的重要原因。而兩極分化現象直接影響學生初中階段的綜合成績,如何有效抑制這種現象,下面筆者就結合個人經驗,淺談自己的看法。

    一、培養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虒W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學習者的智力因素,更取決于學習者的興趣、態度和動機等各方面的因素。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初中生更加喜歡理解、尊重和寬容學生的老師,因此,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高度的熱情投入到課堂中去。反之,如果教師不時刻注意自己的情緒,訓斥、侮辱、責罵學生,這會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從而從內心深處抵觸學這門課程。因此,教師要克服自我中心意識。盡管教師是指導者,學生是被指導者,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盧梭說的好“只有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師”。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愛。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回答、表演做出肯定的評價并給予一個贊許的笑容。在改聽寫時,不用百分制評價,而是語言激勵并附加一個笑臉,都會讓學生體會到關心和愛的感受。這樣,才能使師生心靈相通,才能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p>

    二、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

    假如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壟斷課堂,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洗耳恭聽;教師問,學生答;課堂氣氛只會越來越沉悶,教師越教越吃力,學生越學越沒勁,最終,那些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完全湮沒,從而導致兩極分化,影響教學質量。因此,營造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非常重要,這也是當今推動素質教育所提倡的。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創造輕松、積極的課堂心理狀態

    首先,教師應以積極向上的、飽滿的熱情,輕松愉快的表情,灑脫的儀表進入課堂,這樣也可提高學生精神狀態。其次,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不失時機地講英語笑話、英語猜謎,或給學生出一個英語諺語,講一則和我國反差極大的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都可作為調和劑,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上英語課是沒有負擔的。這樣,學生會以一種積極、主動、輕松的心理狀態參與到課堂中。聽課效果當然也是事半功倍。

    2.時刻激發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導致學生逐漸放棄學習的重要因素就是上課走神,而造成上課走神的原因就是聽不懂。因此,如果想挽救那些已有放棄學習跡象的學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能聽懂,至少覺得在本堂課是有收獲的。因此,我們在提出問題時,可有意提幾個非常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并且要給予及時的表揚,以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另外,可將外語教學從一開始就寓情于景,即把外語課由“演講課”轉換成“實踐課”,如初二“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一課,教師就可帶原材料,在全班面前演示,這樣既直觀又形象,還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讓學生回家準備一份食譜,第二天在全班面前邊演示邊講解。這樣,既可調動全班的積極性,又可給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學生在情景中大量實踐,很容易掌握所學內容。教師也可根據授課內容調整操練形式,如用猜謎,小組競賽,短劇表演等。

    3.對學生要耐心開導

    在教學中,我們經??梢钥吹接行W生上課從不回答問題,其實并不是不會,而是對自己的信心不足,怕出錯,對此,我們應及時開導。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尤其要注意這些學生,如果這些孩子表露出愿意回答問題,要給他們機會,回答對了,要給予鼓勵表揚和贊許的目光。哪怕這些學生回答錯了問題,也不要諷刺挖苦或用嚴詞厲色或尖酸刻薄的話去傷他的感情,這樣會極大的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造成對上課的恐懼感。其實,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比學習文化知識更重要。因為學生只有對自己有了自信心,才樂于在課堂上去展示自己。

    三、針對“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實行目標激勵

    “學困生”之所以差,缺乏自信心,沒有奮斗目標是一重要原因。所以,我們可以對這些“學困生”進行全面了解,并給每個學生制定具體的每周目標、每月目標、每學期目標,讓學生時時刻刻都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漸漸對自己充滿信心,并嘗試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一位教育家曾經說:“教育的全部奧秘就在于是教育者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前途充滿希望?!倍鴮Α皩W困生”的“治本”之策正在于此。因此,“學困生”某次的英語聽寫較好或某次的英語作文比較創新,都可貼在班級顯眼的位置并加以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自己也可以做的非常優秀。另外,在班中也可以采取“一幫一”的形式,即學習好的同學與學習較弱的學生結成對子互相幫助,既取得好的效果又密切了同學關系。這樣,也有助于養成學困生的良好的心態。

    四、家校配合,共同督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香蕉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嫩草影院|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 欧美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777777|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免看**一片成人123|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videos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成人a在线观看| 成人艳情一二三区|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成人免费黄网站| 色噜噜狠狠成人网|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网站|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曰批视频免费30分钟成人| videos欧美成人|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