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信息系統管理辦法范文

    信息系統管理辦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息系統管理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信息系統管理辦法范文

    第一條為規范財政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保障其財政工作專網穩定可靠運行,特制定區財政局信息系統安全管理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指的“信息系統”是指區財政局信息一體化管理系統。

    第三條本辦法所指的財政工作專網是指依托區政府政務信息中心建立的,與互聯網物理隔離的專用內部網絡;外網是指能與國際互聯網(因特網)相連的網絡。

    第四條區財政局綜合科負責信息系統的技術支持、安全管理和協調工作。保障信息系統的穩定運行。

    第二章信息系統軟件的安全管理

    第五條信息系統使用人員,必須保存好各自的登錄憑證(UKEY),及時修改信息系統默認的登錄口令并定時更換該口令,避免與其他系統使用相同登錄口令;口令遺忘須提出申請,由后臺維護人員重置密碼。

    第六條由區財政局綜合科指定專門技術人員作為系統管理員;由信息系統軟件開發商派駐人員作為軟件開發人員。系統管理員與軟件開發人員的職責如下:

    1、系統管理員負責信息系統支撐軟硬件維護,包括數據庫備份恢復、服務器軟硬件維護、網絡規劃與調試等,及時分析解決因服務器硬件或網絡引起的系統故障;

    2、軟件開發人員責信息系統各功能模塊的技術支持,解決因軟件本身引起的系統故障,根據各預算單位和財政局各業務科室提出的需求進行功能修改或后續開發;

    3、系統管理員與軟件開發人員一般情況下,禁止對數據庫內業務數據進行修改;如有特殊情況必須通過數據庫或系統后臺修改業務數據,提出修改人員需填寫《業務數據修改申請表》(附件一),并交給系統管理員,由系統管理員與軟件開發人員研究后確認數據修改的必須性與安全性,方可進行修改;

    4、需要對信息系統現有功能模塊進行增加或修改的,提出人員需填寫《功能模塊新增/修改申請表》(附件二),并交給系統管理員安排;

    第七條信息系統只能通過財政工作專用網絡訪問,不得在系統中安裝來源不明的程序,必須安裝上級統一部署的防毒殺毒軟件。

    第八條信息系統中不同業務模塊由相關預算單位和業務部門人員負責操作,各單位、業務人員必須對各自用戶操作記錄負責,嚴禁有以下行為:

    1、將系統用戶密碼告知其他人員;

    2、將系統業務數據導出并拷貝到外網系統中;

    3、使用他人用戶登錄系統進行操作;

    4、利用技術手段或工具竊取他人數據;

    5、其他可能造成數據安全隱患的行為。

    第九條各預算單位業務人員、區財政局業務科室人員需要新增、注銷或變更系統用戶名、密碼的,或因出差、公休、請假等情況必須委托他人進行信息系統業務操作時,應遵守:

    1、將系統用戶委托他人操作前,必須先修改原有密碼為臨時用密碼,待收回使用權限時再修改回原用密碼。

    2、填寫《信息系統用戶權限變動/委托申請表》(附件三),經審批后,報系統管理員進行相應操作,信息變動應寫明變動時點。區財政局業務科室人員由科長或事業單位領導審批,科長由分管領導審批;預算單位統一由分管財務領導審批。

    第三章信息系統網絡安全管理

    第十條財政工作專網是區財政局委托區政府政務信息中心建設的,與互聯網物理隔離的純內部網絡。目前財政信息系統用戶終端有兩種接入方式:

    1、獨立一臺計算機專用于連接財政工作專網。

    2、裝有雙硬盤雙網物理隔離卡的計算機,將內外網數據分別存放于不同硬盤中,隔離卡將兩塊硬盤進行物理隔離,以防止數據泄漏。

    使用以上接入方式的用戶,都嚴禁有以下行為:

    1、獨立計算機接入的用戶,將該計算機接入其他網絡。

    2、使用隔離卡的計算機,將內外網網線互用或混用、將內外網硬盤交替使用。

    3、私自在計算機中設置各種共享或監控模式。

    第十一條財政工作專網有專用的UKEY作為登陸憑證,不得將UKEY轉借他人使用。UKEY出現損壞或到期時,應及時聯系區財政局綜合科技術人員進行維護。

    第2篇:信息系統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信息與通信工程;安全管理;施工現場

    1.信息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理念

    信息通信工程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樣也是國家政治、軍事以及企業運行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它的安全管理在使用中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它在我國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信息通信工程安全管理一般是指在信息通信工程安全建設中所涉及到的有關問題,例如建設主管部門安全問題、建設主體安全問題、安全生產企業管理問題等,所以,在信息通信工程管理建設中,安全是發展中的首要問題。

    2.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1促進安全生產保證機制的形成

    對信息通信工程實行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施工人員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識,同時也會引起企業其他部門的爭相效仿,進而使整個單位企業都對安全施工有了新的認識,促進了政府、施工企業以及監理單位等監管體系的有效協作,更加促進安全生產保障機制形成,為施工人員作業安全提供保障。

    2.2提高信息通信工程安全生產水平

    政府、施工企業以及監理單位等監管體系的有效協作,即政府安全生產監管、施工單位的安全控制以及監理單位建立的有效協作,充分發揮了有效的市場監管作用,政府在信息通信工程的調解中發現了市場監管存在的不足,監理單位的調控使得信息通信的安全生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治理。施工單位一定要對施工人員制作好安全防護制度,如果施工單位仍有存在不足的地方,施工人員也可提出安全要求進行整改,只有政府、施工企業以及監理單位相互協作,安全生產水平才能得到整體提高,才能保證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2.3有利于實現通信工程建設投資效益最大化

    在信息通信安全管理辦法實施以后,企業管理人員發現施工人員對工程監督得到了加強,也開始修復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漏洞,安全施工得到很大程度的完善。這種做法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施工中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也提高了信息通信工程的質量保證,使得企業的建設投資得到正激勵提高,實現了工程建設投資效益最大化。

    3.強化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有效對策

    3.1重視對施工人員的教育

    作為施工人員,在進入企業時,企業負責人就必須向施工人員講述安全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并在企業發展工程中定期對施工人員加強安全施工的引導,增強施工人員的職業安全素質,提高施工人員在去年全市共中的重視力度。因為信息通信工程的建設不是兒戲,它涉及到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走形式主義,必須毫不松懈傳輸安全教育。

    3.2提高員工責任心

    在施工過程中要保證信息通信工程建設管理的安全質量,施工人員在現場施工中一定要樹立強烈的責任心,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出關于施工安全的管理辦法。施工人員要結合實際總結出施工時產生的狀況、管理中產生的狀況以及施工人員在安全方面的管理措施,提高工程中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并把管理中的每個細節都落實到位。嚴格的控制并劃分出每個責任人負責的區域,若今后在信息通信工程中出現問題,避免責任人相互推卸責任。

    3.3確保建設安全中資金的有效投入

    在信息通信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管理人員往往只重視施工的高效性,卻對安全施工不夠重視,由于對安全資金的投入不足或者不到位,在施工過程中很容易發生不確定性事故。所以,在施工之前,管理人員必須羅列出安全措施的詳細計劃單,保證在安全管理中安全專款的適用范圍。在安全投入費用中,監理單位也必須對其進行單獨開支,保證監理單位對工程監理負責的積極性,可以在這種基礎上實行安全生產獎罰制度,促進員工進行有效安全措施。

    3.4建立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我國企業對每項工程都會制定不同的安全管理辦法,并且我們質量安全監督局會對施工現場進行勘測和檢查,并簽訂《安全生產管理計劃書》,最大程度的把安全責任落實到位。在施工現場,企業要對安全施工和安全生產做好宣傳,弘揚安全生產的信心,把安全施工大標題張貼在醒目的位置,最好切實有效的安全工作職責運行,若在施工現場出現問題,一定要認真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找到可以解決的方案,切忌亂動施工現場,防止出現混亂。

    結束語

    隨著我國信息通信工程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安全管理辦法的實施研究不僅是我國信息保障得到安全運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通信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對以后信息安全保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信息通信安全管理中,要注重對工作人員安全素質的培養,重用高科技專業發展人才,提高人員安全保護意識。并且重視對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進行創新,加強安全管理理念,保證技術工程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戴凱.通信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4,(7).

    [2] 黃云龍.通信工程安全管理探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5).

    [3] 李剛.論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對策[J].中國化工貿易 ,2013,(10):68-68.

    第3篇:信息系統管理辦法范文

    42例心血管系統疾病伴損傷死亡案例均接受系統病理學解剖和組織學觀察,且死因明確。結果42例中40歲以上者占到

    64.28% ,男性較女性死者多。擦傷和挫傷在損傷中比例最大共占到80.95% ,冠心病和高血壓病死亡者各占45.24% 、16.67%。

    損傷和疾病共存死亡案例共20例。結論在死因分析中年齡、性別、損傷類型、疾病分布有其規律性,死者中年齡偏老年化,

    損傷多為鈍器、摔跌所致擦傷、挫傷。疾病中冠心病、高血壓為最多。損傷和疾病對死因共同起作用的案例主。

    【關鍵詞】法醫病理學;心血管疾病;損傷;參與度

    【中圖分類號】d91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297(20__)03—0212—03

    forensic study of injury 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42 cases.huang ping,zhang ji-ren,wang et o1.depart—

    ment offorensic medicol,medical school,xi an jiaotong un ers y,shanxi,china,71006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orensic pathological~amr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 wit}i trauma.

    m etho~ 42 death c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 with trauma were autopsied systematically and the sections ale observed

    by h.e staining.results 64 .28% happened in 40 years of age or above,males ale more than females,bruise and contusion ac—

    count 80.for 95% of the injur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account for 45.24% and 16.67% of the disease respec—

    tively.conclusion the elderly and female ale at high risk;most injuries are bruise and contusion caused by blunt force or tumble.

    as for disease,com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are most.injuries joint disease to play a most important role in majority of

    the death cases.

    【key words】forensic pathology;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i6ury

    損傷和疾病共存的死亡案例在法醫學實踐中所

    占比重很大,心血管系統疾病因最為常見、病種最多、

    致死率最高,在此類案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z]本

    文對42例心血管系統疾病與外傷共存死亡案例進行

    分析。

    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源

    所有的案例均來自200o年1月~20__年6月西

    安交通大學司法鑒定中心受理的各類涉及損傷致死

    案件,選出心血管系統伴損傷死亡案例42例,男性29

    例,女性13例。年齡范圍15~74歲,平均年齡55歲。

    二、方法

    每個案例均經系統法醫病理學尸體解剖和病理

    組織學觀察,死因明確。

    結果與分析

    、性別與年齡

    詳細統計死者性別和年齡,40歲以下死者共15

    例,40歲以上27例。男性60歲以上死者12例,女性

    僅有2例。損傷、心血管疾病共存死亡多發生在40歲

    以上的患者(見表1)。

    二、損傷方式

    擦傷占到損傷方式的一半.挫傷次之占到

    30.95% ,骨折最少僅有4.76%(見表2)。擦傷、挫傷多

    為軀干部位,鈍器傷為主,也有與地面摩擦所致。6例

    內臟損傷其中有4例均為心臟貫通傷,2例為銳器刺

    人胸腔,傷及肺臟。骨折2例,1例為與人爭執后疾病

    發作摔倒在地而使頭部骨折,另1例骨折為鈍器擊打

    胸部致使肋骨骨折。

    三、案件類型

    涉及刑事案件共15例,其中故意傷害7例,過失

    傷害8例;其他27例為民事糾紛,其中醫療糾紛占到

    19例。

    四、損傷位置、死因類型

    按照一般的法醫病理學實踐,可以把損傷和疾病

    分成4組。疾病類型見表3。

    i組,死亡純系損傷或損傷并發癥所致.與原有

    [作者簡介]黃平(1979一),男,滿族,在讀碩士,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法醫系,研究方向為法醫損傷。

    [通訊作者]王振原,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法醫系教授。tel:029—82655472(fax); e-mail:wzy218@mail.xjtu.edu.cn

    法律與醫學雜志20__年第12卷(第3期)

    表1 42例案例性別年齡構成比

    table 1 sex,age proportion in 42 cases

    o一20 2l一40 41—60 6l一80 人數

    29

    l3

    42

    男 3

    女4

    例數 7

    比例 l6.67%

    6

    2

    8

    19.05%

    8

    l3

    30.95%

    l2

    2

    14

    33_33%

    表2 42例損傷、心血管疾病共存案件損傷類型

    table 2 the subtype of injury in 42 cases

    疾病無關,共8例。5例是匕首刺人心臟,造成心臟貫

    通性損傷,并伴兩肺多處銳器刺創.失血性休克死亡。

    1例銳器傷刺傷主動脈和右肺.心包填塞、血氣胸死

    亡,伴有心肌肥大。另外2例非胸部的損傷,為外傷致

    腦干出血死亡.但又有嚴重的心血管系統疾病存在。

    ⅱ組,損傷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疾病是輔助原因,

    共9例。4例冠心病患者都受到胸前損傷并伴胸骨骨

    折,其中3例心肌有多處挫傷,伴廣泛陳舊性梗死灶,

    引發心律失常死亡。3例為身體多處軟組織損傷,2例

    為交通事故致股骨骨折.在外界損傷刺激下.結合原

    有的疾病,但損傷到死亡時間較長。

    ⅲ組,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損傷 是誘因,11

    例。其中冠心病和高血壓疾病死亡有6例,心肌炎2

    例,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伴關閉不全1例,marfan綜

    合征、脂肪心各1例,都有身體非致命傷損傷,5例胸

    部被鈍器致擦傷或挫傷,6例為軀干部創傷、骨折。尸

    解發現都有很嚴重的疾病,損傷檢查并非致命傷,損

    傷到死亡過程短。

    ⅳ 組,疾病是死亡的原因,死亡與損傷無關,14

    例。此類型損傷極其輕微,類型多樣包括擦傷、挫傷、

    裂創,位置在身體各個部位,多分布于體表,但不能構

    成死因。解剖發現有嚴重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存在。

    討論

    心血管系統疾病在人群中發病率極高.美國每年

    有40~70萬人發生心性猝死,平均每天約有1200人.

    · 213·

    我國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生率雖然較低.但近20年來

    死亡率、死亡人數有所上升而且居各類疾病首位[14j。

    損傷是法醫病理學實踐中最常見的暴力性因素,因此

    實踐中心血管疾病與外傷共存的案件相當普遍.明確

    損傷與疾病關系、分析死因、判斷損傷和疾病在死亡

    中的產生參與度,是國內外法醫工作研究的熱點。[ ]

    本文分析42例心血管疾病伴外傷死者,發現年齡、性

    別、損傷方式、疾病類型等有一定規律性,并就傷病在.

    死亡中的參與度進行分析。

    、心血管疾病伴損傷死亡的特征

    (一)性別年齡

    從資料來分析,死者男性多于女性.性別上的差

    異是由于心血管系統疾病多發生于男性.加之男性從

    性別角度傾向于情緒激動,易與他人爭執,40歲以上

    者占到了總數的64.28%。這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多在中

    老年發病,隨著年齡的增加,心血管功能下降,高血

    壓、動脈硬化等疾病不是短期形成的,可歷經十幾年、

    甚至幾十年.到50歲之后大多數人都有或多或少的

    動脈粥樣硬化。同時老年人體質下降,在機體受到外

    傷后,身體發生應急變化,從而使潛在急病發作,或誘

    導原有疾病加重。20歲以下死者也占到一定比例.死

    亡原因多為外傷引起,疾病多為遺傳性疾病。

    (二)損傷方式

    從資料分析發現,多為擦傷、挫傷,這類損傷本身

    多不致命而且有些程度很輕.并未有臟器損傷,這類

    損傷多發生在ⅲ組、ⅳ組.死者本身有很嚴重心血管

    系統疾病,死因多為疾病.但機體受過損傷并留有損

    傷痕跡,因此常造成雙方的糾紛。損傷位置多位于胸

    部,這與有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相關性.但i組多分布

    于胸部,其他組依次下降。ⅳ組位置分布較平均,但大

    都位于體表,內部臟器未見損傷。

    (三)疾病種類

    冠心病、高血壓在本組資料中所占比重最大分別

    占到45.24%,16.67%,這是由于這兩種疾病在人群中

    發病率最高。 存在這兩種疾病的死亡者.可發生在

    i~ⅳ組中任何一組.但死亡年齡偏向于中老年人。血

    表3 42例損傷疾病并存死亡案例中疾病類型

    table 3 the subtyp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42 cases with injury

    疾病組別冠心病高血壓病心瓣膜病心肌炎 主 層囂 脂肪心 萎簍 總計

    · 214·

    管破裂多見于大腦基底核豆紋動脈破裂引起腦出血

    死亡。故在冠心病和高血壓死亡損傷案例中,對大腦

    不僅觀察其表面有無出血壞死,其內部檢查也很重

    要.大腦冠狀切面可顯示腦內白質、灰質有無其他病

    變。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在本組資料中占第三位,多發

    生于老年人,但死亡原因機理不同,損傷多為擦傷、挫

    傷。有文獻報道交通事故導致主動脈瘤破裂較為常

    見。[8 3 marfan綜合征是一種特殊的夾層動脈瘤,是一

    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病。

    二、傷病在死亡參與度中的分析

    (一)損傷是死亡的原因,損傷對死亡的參與度為

    10o%

    這類案件中損傷十分嚴重,往往涉及人體重要組

    織器官,如心臟的貫通傷、心臟的挫傷等。各臟器的組

    織病理學檢查,通常并沒有發現疾病的存在,或者發

    現有病變但程度很輕微,對人體不產生影響;一部分

    死者也可發現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存在,但疾病與損傷

    相比較,由于該類的死亡原因完全是由嚴重暴力所

    致,損傷仍為死亡主要原因。損傷位置多為胸部、腦

    部,這些部位擁有維持人體的重要器官,對心臟、肺

    臟、腦的嚴重損傷,可致人快速死亡。如1例有嚴重冠

    心病男性死者,被銳器刺人心臟造成心臟貫通傷、心

    包填塞快速死亡,雖然死者有嚴重冠心病存在.但在

    死亡參與度上卻不起作用。

    (二)損傷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疾病為輔助原因.

    兩者共同參與構成死亡原因

    死者身體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且損傷較為嚴

    重,同時死者又有嚴重的疾病存在,但該類損傷和疾

    病在正常情況下不致命。在損傷作用機體后,死者多

    不會在短時間內發生死亡。有一定存活時間.由于死

    者嚴重疾病的存在,身體自身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和

    防御力下降,身體素質較差,在損傷和疾病的共同作

    用下死亡,損傷位置多樣。該類型死者多為中老年人.

    本研究中l例冠狀動脈硬化ⅲ級伴心功能衰竭的64

    歲男性死者,在與他人斗毆中,身體軟組織挫傷和多

    處皮下出血,在治療的第三天發生心肺功能衰竭而死

    亡。該類型做出損傷和疾病在死亡原因參與度上的比

    例比較困難,要根據案情、損傷、疾病3者具體分析。

    (三)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損傷是死亡的誘因

    損傷多不十分嚴重,精神刺激往往也伴隨在損傷

    的過程中。在本研究中該類死者都具有嚴重的心血管

    疾病,在受到損傷后死者迅速發病.在很短時間內死

    亡。損傷位置多在胸前部,軀干也有涉及,損傷多為刺

    法律與醫學雜志20__年第l2卷(第3期)

    激因素使機體在損傷后發生應急反應.交感神經興

    奮,引發血管強烈收縮、心功能快速增加,引發心律失

    常或大血管破裂。死者年齡分布在各個年齡段。在本

    研究中l例2l歲男性marfan綜合征死者.被足球擊

    中胸部后,主動脈瘤夾層動脈瘤破裂形成心包填塞迅

    速死亡,損傷在死亡中起到誘導作用。損傷誘因在死

    亡中的參與度較低,判定一般不超過50%。

    (四)疾病是死亡的原因,疾病對死亡的參與度為

    100%

    該類疾病多為程度十分嚴重的心血管系統疾病.

    損傷十分輕微。本研究中損傷類型多樣,包括擦傷、挫

    傷、裂創,但都在體表且分布于身體各個部位,并且死

    亡與損傷間隔時間較長,根本無法用損傷來解釋死亡

    原因。解剖發現心血管系統有極為嚴重的病理改變.

    包括:嚴重的冠脈硬化,心肌炎、脂肪浸潤且往往涉及

    傳導系統、心血管系統遺傳性疾病等。

    關于損傷和疾病在死亡中參與度的劃分,在類型

    i和類型ⅳ 中都是各占到o%或100% ,這類判定在實

    際案例中較為簡單。但對于損傷和疾病共同參與死亡

    的案件其參與度的判定則比較困難,對損傷的部位、

    類型、時間及心血管疾病類型、特征、程度要認真分

    析。在ⅱ、ⅲ中,損傷對死亡的參與度分別為大于50%

    和小于50%,在進一步劃分參與度在實際工作中則多

    憑借法醫工作者個人經驗和感覺,這雖然對案件審理

    很有價值,但主觀性很強,找到客觀評價指標是將來

    法醫的研究工作之一。

    參考文獻

    [1] 郭景元.現代法醫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 吳軍.損傷與疾 病:損傷、疾病、傷病關系[j].法醫學雜志,1995,11

    (1):40-42

    [3] 劉靜,趙冬,王薇,等.中國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險因素隊列研究與美

    國弗萊明翰心臟研究結果的比較[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__,32

    f2):167-172

    [4] orford jl’sesso hd,stedman m.et a1.a comparison ofthe fram—

    ingham and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prediction models in the normative aging study.[j].am heart

    j,20__,144:95~100.

    [5] 劉桂琴.疾病、損傷與死亡關系探討[j].中國法醫學雜志,1997,12

    f4):145-247

    [6] 黃光照,劉良,張一鵠.損傷與疾病討論(附4例錯案分析)[j].

    法律與醫學雜志,1995.2(2):57~59

    [7] 高長斌,張桂華,陳輝,等.1o種心臟病不同年代構成分析[j].吉林

    大學學報(醫學版),20__,29(4):491~494

    [8] 易旭夫,陳曉剛,林霞,等.外傷性主動脈破裂死亡3o例法醫病理學

    第4篇:信息系統管理辦法范文

    辦公電子設備管理辦法一、公用系統管理辦法

    (一)公用系統范疇

    公用系統指全校師生共同使用的電子信息系統,包括以下系統:

    1、通信網絡系統:包括通信網絡系統中的通信線路、網絡通信設備以及公用終端設備等。目前具體包括光纜線路、銅纜線路、網絡中心機房設備、校園各區域匯聚點設備、各辦公場所接入設備等。

    2、網絡信息系統:公用服務器系統、存儲系統、應用系統軟件及數據等。目前包括學校網站、電子郵件、教學平臺、教務管理、圖書管理、流媒體、數據庫、行政辦公、用戶認證、數據存儲、數據備份、網絡管理及域控制器、DHCP、DNS、網絡防毒等服務器系統。

    3、安防監控系統:包括監控中心設備及其軟件和存儲系統、攝像頭和視頻服務器等監控前端設備、監控系統通信線路等。

    4、一卡通系統:包括一卡通網絡服務器、一卡通管理工作站、一卡通終端設備、一卡通系統通信線路及其中繼設備等。

    5、閉路電視系統:包括校園電視臺設備、閉路電視線路及其中繼設備、閉路電視終端設備等。

    6、有線廣播系統:包括校園有線電臺、廣播系統線路及其中繼設備、廣播終端設備等。

    7、無線廣播系統:包括校園無線電臺。

    8、電子信息系統:包括教學樓、圖書館LED顯示屏及其通信線路、TV顯示屏及其通信線路等。

    9、運動場音響系統:包括運動場音響系統播音設備、線路等。

    10、報告廳及會議室音響設備:包括報告廳及會議室音響系統播音設備、投影設備及線路等。

    (二)公用系統管理辦法:

    1、網絡信息系統中的教務管理、圖書管理、行政辦公及學校網站等應用系統分別由教務處、圖書館、辦公室通過遠程管理方式負責使用管理;

    2、安防監控系統監控中心設備由保衛處在學校保管室辦理領出手續并負責使用管理;

    3、一卡通網絡服務器、一卡通管理工作站設備由財務室在學校保管室辦理領出手續并負責使用管理;

    4、一卡通終端設備(POS機)由各經營單位使用者在學校保管室辦理領出手續,負責使用管理以及保修期外的維護維修;

    5、校園電視臺、有線電臺、無線電臺設備由學校電視臺在學校保管室辦理領出手續并負責使用管理;

    6、運動場音響系統由體育教研室在學校保管室辦理領出手續并負責使用管理;

    7、報告廳及會議室音響由辦公室在學校保管室辦理領出手續并負責使用管理;

    8、其它系統及設備由網絡信息中心在學校保管室辦理領出手續并負責使用管理;

    9、公用系統及設備、線路的維護、維修工作由網絡信息中心負責完成。

    10、對于處于各部門及系部辦公室內的網絡終端設備和線路,由網絡中心管理,但該辦公室人員負有保管責任;

    11、以后新增公用系統的管理辦法根據上述原則參照執行。

    二、處室、部門使用設備管理辦法

    (一)處室、部門所使用的設備范疇

    處室、部門所使用的設備包括:包括計算機、打印機、掃描儀等外部電子設備。

    (二)處室、部門所使用設備的管理辦法:

    1、處室、部門所使用的辦公設備由處室、部門在學校保管室辦理領出手續并負責日常使用管理,簡單軟件維護,保持設備清潔;

    2、處室、部門所使用辦公設備的硬件維修、復雜軟件維護等工作由網絡信息中心負責。

    三、系部所屬電教及辦公電子設備管理辦法

    (一)系部所屬電教及辦公電子設備范疇

    系部所屬電教及辦公電子設備包括多媒體和語音教室內的所有設備及線路,辦公用計算機及打印機、掃描儀等外部設備,系部內公用的錄音機、CD機、擴音器等教學設備等。

    (二)系部所屬電教及辦公電子設備管理辦法:

    1、系部所屬電教及辦公電子設備管理由系部在學校保管室辦理領出手續并負責使用管理和日常維護維修等工作。

    2、多媒體及語音教室使用管理工作包括排課、調課管理,使用情況登記,門鎖、柜鎖管理,教師使用培訓,授課軟件安裝,教室衛生保潔等。

    3、多媒體及語音教室維護維修工作包括硬軟件系統日常維護、維修或報修等。

    4、系部的使用耗材(打印紙、墨、鼠標、電池、鍵盤等),由系部購買。

    四、個人使用的電教、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管理辦法

    (一)個人使用的計算機、電教及其外部設備范疇

    個人使用的計算機、電教及其外部設備包括:配發到個人的計算機、錄音機、CD機、擴音器等電教辦公設備。

    (二)個人使用的電教、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管理辦法:

    1、個人支付或由學校支付部分費用,由個人自行購置的設備,其使用管理、維護維修等事宜完全由個人負責。

    2、屬于學校資產,但由個人使用的設備,須由使用者在學校保管室辦理領出手續并負責日常使用管理、維護維修等工作。

    第5篇:信息系統管理辦法范文

    為加強遼東實業集團計算機系統安全工作,保障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制定本辦法。本規定適用于遼東實業集團及其分支機構。

    遼東實業集團計算機安全工作的指導方針是:“預防為主,安全第一,嚴格管理,杜絕隱患”。遼東實業集團計算機安全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原則。

    一、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遼東實業集團辦公室為計算機安全工作管理部門,設兼職計算機安全管理員,負責組織指導和監督檢查各單位、各部門有關計算機安全規定和制度的執行情況。主要職責是:負責計算機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組織計算機安全檢查,研究分析計算機安全現狀和問題,提出安全分析報告和安全防范建議;組織計算機安全知識的培訓和宣傳工作,貫徹落實保密制度,監督檢查計算機保密工作,及時提出計算機保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二、安全管理基本準則

    (一)計算機安全工作制度體系的重點是規范內部人員行為和健全內部制約機制,要根據不斷變化的情況,及時對計算機安全制度進行補充和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科學的計算機安全工作制度體系。

    (二)要害崗位人員管理規定

    1.基于信息系統網絡管理任務的強化以及安全的動態特性,要求計算機信息系統加強對要害崗位人員在安全方面的管理,實行責權分配。

    2.要害崗位人員是指與重要計算機信息系統直接相關的系統管理員、業務崗位操作員等崗位人員。

    3.要害崗位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審查和業務技能考核,并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合格者方能上崗。

    4.要害崗位人員上崗必須實行“權限分散,不得交叉覆蓋”的原則。系統管理人員和軟件維護人員不得兼任業務操作員,系統管理人員不得兼任柜面及事后稽核工作。

    5.要害崗位人員離開崗位,必須嚴格辦理離崗手續,承諾其離崗后的保密義務。涉及集團業務保密信息的要害崗位人員調離單位,必須進行離崗審計,在規定的脫密期后方可調離。

    6.要害崗位人員離崗后,必須即刻更換操作密碼或注銷用戶。

    7.要害崗位人員必須嚴格遵守保密法規和有關計算機安全管理規定,承擔相應崗位安全責任。

    8.系統安全員的職責是對整個所轄范圍的信息系統安全問題負責,在安全方面,系統管理員、操作員要服從系統安全員的指導、監督。

    9.系統管理員的安全職責是對所轄范圍的計算機系統問題負責,接受信息系統安全員的指導和監督,參與計算機系統安全策略、計劃和事件處理程序的制定,參與計算機安全建設和運營方案的制定,負責系統的運行管理、實施系統安全細則,嚴格用戶權限管理,記錄系統安全事項,對進行系統操作的其他人員予以安全監督。

    10.系統維護人員的安全職責是負責系統維護,及時解除系統故障,不得擅自改變系統功能,不得安裝與系統無關的其它程序,發現漏洞及時報告系統安全員。

    11.操作人員的安全職責是接受系統安全員的指導和監督,及時向系統管理員報告系統各種異常事件,嚴格執行系統操作規程和運行安全管理制度。

    (三)計算機機房安全管理規定

    1.計算機機房、場地與設施應滿足相應的安全等級要求,并進行分級安全管理。

    2.機房安全建設和改造方案應通過上級安全管理機構的安全審批和驗收。

    3.機房主管部門應建立健全嚴格的機房管理制度,并定期檢查制度執行情況。

    4.發生機房重大事件或案件,機房主管部門應立即向有關單位報告,并保護現場。

    (四)網絡安全管理規定

    1.重要網絡設備應放在主機房內,其他人員不得對網絡設備進行任何操作。

    2.與其他業務相關機構的網絡連接,應采取必要的技術隔離保衛措施,對聯網使用的用戶,必須采取一人一帳戶的訪問控制。

    3.內部網絡的所有計算機設備,不得直接與國際互聯網相聯接,必須實行物理隔離。

    4.凡要求接入國際互聯網的計算機,須由使用部門提出申請,報集團辦公會審批、備案。

    5.使用國際互聯網的部門應自覺接受集團辦公室的監督檢查。

    (五)運行安全管理規定

    1.重要計算機信息系統所用計算機設備維修、更換或報廢時,應徹底清除相關業務信息,拆除所有相關選配件,由使用部門登記封存。計算機信息系統使用部門應按規定進行數據備份,對備份介質保管、銷毀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保證數據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密鑰必須作為絕密數據由專人保管,并定期更換。

    3.網絡參數配置、重要計算機信息系統詳細開發資料及其源程序等核心技術文檔,由辦公室嚴格管理,不得外借。

    4.安全人員要按規定進行系統的安全監測,業務操作人員應審查業務處理結果,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的監測記錄及其分析結果應嚴格管理,不得對外。

    5.確認計算機信息系統出現重大安全事件,必須果斷采取控制措施,注意保護現場,并立即報告集團辦公室。

    三、技術防范

    (一)實體安全

    1.機房和營業室應設立監控系統,應有對系統運行的環境、操作環境實施監控的設施。

    2.機房和營業室應具有火災報警系統,有適用于機房的滅火器材、應急計劃及相關制度;無滲水、漏水現象,如果機房上層有用水設施,應加防水層。

    3.機房和營業室應具有環境測控(溫度、濕度、潔凈度)措施;機房內應有空調設施,機房環境溫度應保持在18-24攝氏度,相對濕度保持在40%-60%,機房和設備應保持清潔、衛生。

    4.計算機系統應具有防雷措施(防雷裝置和接地),機房設備應有接地設施。

    5.機房和營業室應裝備備用電源(UPS或發電機)。

    6.機房和營業室應采取防鼠害措施,地板下應采取金屬管布線。

    (二)網絡通信安全

    與公共網相聯的計算機系統應采取相應的加密機制、防火墻技術和防范措施,內部網絡與國際互聯網、外部網應采取物理隔離技術。

    (三)主機設備安全

    主機設備包括主機、終端、存儲設備。

    1.主機設備的安裝使用環境,包括電源、溫度、濕度、潔凈度等,應達到規定的要求并定期檢測。

    2.主機設備應按相關技術規程安裝、調試并驗收。

    3.應定期進行主機設備的例行保養和預防性檢修,制定主機設備故障維修規程并嚴格執行,重大故障應注意保衛現場,進行應急處理關立即報告。

    4.備份設備應按要求維護保養,保證能及時替換使用。

    5.應經常收集設備使用情況及性能表現。

    (四)操作運行安全

    1.必須按技術規程進行系統和用戶數據備份;系統和用戶數據必須雙備份,異地存放。關鍵系統應有災難數據備份。

    2.計算機系統管理人員、操作人員應慎重選擇計算機系統的口令,口令長度不得低于8個字符。涉及資金及帳戶管理的應用系統、保密的信息系統,其密碼口令使用期限不得超過一個月,一般應用系統的密碼口令不得超過三個月。

    3.應建立業務系統正常調帳規程,并嚴格按規程操作,確保資金安全。

    (五)安全技術措施

    1.關鍵計算機系統應具有災難恢復的技術措施。

    2.計算機系統應有系統操作日志,每天開、關機、設備運行狀況等應有文字記錄。

    3.計算機系統應有備份措施。

    4.必須有計算機病毒防范措施,有計算機預防和清除病毒和軟件或硬件產品。

    四、安全檢查和評審

    集團辦公室要組織計算機安全檢查,發現安全隱患,限期整改。

    安全檢查內容包括:安全管理工作落實情況、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安全技術防范措施等。安全檢查可采取常規例行檢查、抽查和年度檢查等方式。

    五、安全教育及培訓

    各單位要加強計算機安全教育,宣傳計算機犯罪的危害,提高全員計算機安全防范意識和法紀觀念,自覺維護計算機安全。

    計算機操作人員應定期參加下列計算機安全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一)計算機安全法律法規及行業規章制度的培訓。

    第6篇:信息系統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監獄;會計信息化 ;財務管理

    目前集團財務信息化已經成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中的熱點問題,而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已成為企業集團實現有效財務控制的一個關鍵環節。筆者認為,監獄系統可以通過借鑒其他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理驗,推進監獄會計信息化建設,以實現規范會計核算向強化財務管理轉變。財務管理信息化雖然是將信息技術引入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但絕不是簡單地在財務管理中使用幾臺服務器和電腦,簡單地做個集成系統就可以解決的,必須對會計信息化的內涵進行深刻理解。本文對會計信息建設作相關的闡述:

    一、會計信息化作用

    建設會計信息化,實行會計信息集中管理,可以強化預算執行和資金的有效使用,嚴格會計監督,發揮會計的擴展職能。變預算管理的各自核算為“中心”集中核算,變分散會計監督為集中會計監督。監獄進行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主要的動因是要加強財務監控能力,規避財務管理的風險,使財務工作更好地為監獄中心工作發展服務。

    會計信息技術運用,有利于靈活運用比較管理分析各類信息。當各類紛繁復雜的數據擺在那里的時候,大家可能無從判斷這個數據究竟意味著什么。但是當不同單位的同一組數據擺在面前時,大家就很容易看出不同單位之間的差異,看出哪些單位哪些方面還有潛力可挖。例如將每個單位的經費執行情況、生產項目經營情況放在一起對比,優劣對比不言自明,問題一目了然。信息化是幫助我們找出問題、摸清敵情、精準打擊的最好方式之一,這更有利于幫助我們快速地進步。比較管理很容易發現工作中所犯的錯誤,迅速停止錯誤決策,及時扭轉方向。

    二、監獄會計信息化存在的不足之處

    監獄會計信息化水平的滯后影響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功能的發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監獄系統現有的財務軟件是以每一個獨立核算單位作為管理對象,是一種分散的管理模式,不能實現財務數據集中和共享,也無法進行上級單位對下級單位的遠程實時查詢和深入財務分析。省局和各監獄的財務系統之間,不能做到數據信息的有效傳輸和共享,難以實現規范化、標準化和統一化的財務管理。

    二是財務軟件只是實現了以“電算化”為目的的基本核算功能,缺乏財務和業務流程集成化管理、集團報表合并、數據資源及時準確的挖掘利用以及預算管理、管理會計應用等更高層次的功能,不能有效避免財務管理中信息失真、信息滯后等問題,不能滿足監獄財務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需要。

    三是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會計改革的不斷深入,監獄會計電算化的內涵已略顯單薄。一方面,部分原有電算化規章已執行多年,不能很好地適應會計信息化的發展要求,監獄經濟工作迫切需要更高、更廣、更全面的適用于會計信息化的指導方略,以全面實現會計管理和監督信息化,從繁重的事務中解脫出來,以更高的視野和全局角度,全面提升會計管理工作效能和水平。

    三、監獄會計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

    監獄財務核算主要分為部門預算經費與生產經營兩部分,部門預算包含了一級預算單位(省局)和二級預算單位(各省直監獄)的各類經常性經費與項目經費收支核算,生產經營包含了集團總公司和各監獄的子公司,而各子公司又有不同生產項目的廠隊。由于存在規模龐大,結構復雜,業務核算模式多樣等上述幾個方面的特點,造成了要以集團型企業方式的會計信息化建設時要比一般的單體企業困難得多。

    會計信息化建更主要目的是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監獄系統的財務集中管理水平,包含著財務管理模式和財務管理手段的雙重革新。

    監獄會計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建設基于先進財務管理理念,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決策支持和實施有效控制的財務管理平臺,實現基礎數據規范化、業務流程規范化、管理信息可視化與透明化。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需要集成的主要功能包括財務會計、全面預算管理、資金資產管理、損益核算、經營分析等,推進省監獄局和省直監獄兩級財務集中管理。

    信息化的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對關鍵點進行優化排序,分布實施:

    第一階段:引入財務會計(總賬、報表)搭建起財務管理信息化基礎平臺,實現財務核算信息化。引入會計核算管理模塊及財務報表管理模塊,適應執行《預算法》、《企業會計制度》等的要求,規范財務會計核算流程和標準,實現集中核算、報表統一自動生成、財務數據共享、遠程檢查監控等基本功能。解決會計核算的合規性、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方面的問題,保證會計核算信息質量。主要實現的功能特點有:

    一是會計核算數據實現了全省大集中。這種架構有利于系統的統一管理和控制,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也有利于與其他業務系統的對接。數據集中后,還能夠實現報表到賬簿、賬簿到憑證的穿透查詢。

    二是提高自動化程度減少了人工干預。對于已有業務信息系統的專業收入盡量從系統中自動采集自動入賬,實現業務財務信息的一體化。例如:通過現金流量表項目與會計科目綁定的方式,自動生成現金流量表,減少基層財務人員的人為判斷。實現省級匯總報表的統一自動生成保證了基層企業報表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三是進行財務管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工作,并固化到信息系統中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需同步修訂和制定會計核算、會計信息系統管理等相關會計管理規范。通過會計信息化建設規范核算單位設置,實現財務集中核算;統一會計崗位設置,規范了崗位權限;統一和完善會計科目體系,規范會計核算;統一輔助核算的內容和范圍,滿足了多維度會計信息的提供等方面的內容。

    四是便于各監獄和子公司間數據對比。上下級以及同級間核算體系,比如統一主要科目的編碼規則以及輔助核算體系,成本費用與收入類科目要求規則和科目名稱及順序基本一致,其他科目至少一級科目一致,主要輔助核算設置盡力統一,方便高效生成合并報表,以及便于日后的數據攫取、分析與統計,有了統一的科目體系,就便于比較不同部門之間相同項目的執行情況。

    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實現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的基礎上,對財務管理流程中其他環節實現信息化,優先考慮資金和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包括合同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資金管理,實現固定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強資金的集中管控和運作。最后實現全面預算管理、成本費用管理、業務財務一體化、內部控制管理、決策支持的信息化。

    四、會計信息化建設可行性分析與管理實施

    實現監獄會計信息化建設,從技術角度看是可行的,省局以及各監獄的局域網均可并入政法網,各單位都是使用“用友財務軟件”,可通過升級軟件版本以實現各單位財務賬套數據庫一致,這樣就基本符合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的軟硬件技術基礎。本人認為,會計信息化建設應該是“三分靠技術,七分靠管理”,在會計信息化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把握好標準化和規范化這一前提和基礎

    從某種意義上說,信息化就是標準化和規范化的構成和載體。只有通過財務管理標準化和規范化,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核算流程及集團財務集中管理與監控的模式,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實現全集團財務規范統一、核算口徑統一、信息采集來源統一,保障基礎財務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

    會計信息化工作首先必須關注并致力于標準內容和標準平臺的建設,對核算主體、崗位、會計科目、責任中心、資產分類編碼、業務種類分類代碼、產品分類代碼等的編碼進行統一和規范,并研究制定了具體的貫徹實施辦法,保證標準規范得到有效執行,為實現財務業務管理一體化奠定了基礎。集團企業財務信息化系統不同于傳統的核算型軟件,還要求集團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會計核算制度、財務報表制度、內控制度、預算管理辦法、資金管理辦法、資產管理辦法等。

    2.防止會計信息安全出現事故

    會計信息化是基于計算機網絡來實現集中化管理的,大量數據在網絡上傳輸。會計信息數據庫、計算網絡等軟硬件故障有可能會造成系統中斷,會計數據丟失,由于全部數據是集中管理,及涉及影響面會很大。因此還要做好信息化建設相關管理制度與崗位職責的制定,明確數據備份方案、應急處理預案、系統管理分工、系統管理員操作規范及流程等,確保系統安全,以杜絕無意甚至惡意等行為造成的損失。

    3.加大培養信息系統建設人才的力度

    信息化系統的研究和操作都是由人來進行的,人才是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的最根本問題。因此,要建立完善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必須大力培養信息化建設人才。在信息化系統的建立階段,需要兼備管理能力和技術能力的項目人員,這部分人員必須能夠深刻理解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內涵,擔負信息化建設的規劃、管理、組織和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具體實施。在信息化系統的決策運用階段,需要財務核心管理人員,負責會計數據信息分析工作。

    參考文獻:

    [1]胡爾綱,陳健編著:《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基于中國郵政的案例研究》,《中國信息化管理》2010年19期.

    [2]趙大河編著:《宜化集團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2010-03-11.

    第7篇:信息系統管理辦法范文

    關于做好網絡安全自查情況總結為了提高網絡安全防控水平,避免和減少網絡安全事故的發生,嚴格落實《網絡安全法》,根據縣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2020]04號文件《關于做好2020年度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結合工作實際,扎實推進網絡安全自查工作,積極組織落實,認真對照進行了自查,對交易中心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進行了深刻的剖析,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為保證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順利開展,交易中心先后為各職能股室分別配備了信息化工作辦公電腦,安裝辦公軟件系統及信息安全防護系統。同時,確定了網絡信息系統管理人員,具體負責信息系統及電腦的日常維護。目前,交易中心各信息系統運行平穩安全,并開始了自查工作,不斷完善,查漏補缺。

    交易中心網絡信息化建設經過不斷發展,逐漸由原來的小型局域網發展成為目前實現與省、市、縣互聯互通網絡。

    現有信息系統X個,其中網站數X個,業務系統X個,辦公系統X個;互聯網接口數X個,其中中國電信接入口X個,中國移動接入口X個;建立門戶網站域名為:XXXXX,IP地址段為:XXXX。

    二、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落實情況

    交易中心完善了網絡安全管理制度。為了加強網絡安全管理,保護單位網絡系統的安全,按照省市關于推進全流程電子化招標工作要求,中心分節點、按步驟扎實推進全流程電子化招標進程,進一步夯實交易服務設施,在開評標室配備了相應的音像、投影、電腦、高清攝像頭、音視頻監控等設備,夯實了硬件基礎。做好網絡安全及設備維護,依據國家有關涉密信息系統管理辦法和技術規范,認真抓好了安全保密體系建設,做到了物理隔離和專機專用,安裝了網絡信息安全監控系統,做到軟件及時升級、打補丁、更新病毒庫。使網站可管并可控,達到了網絡安全保密要求。全年無失泄密事件,無重要數據丟失現象發生。

    (一)網絡安全責任落實情況

    交易中心成立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落實領導責任制。明確分管此項工作的領導和日常應用操作管理人員,做到了人員到位,責任明確,工作落實。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為中心主任丁顯明,副組長為辦公室主任,其他單位干部職工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吳兆華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網絡安全管理日常工作,并設置鄒凱為網絡信息系統管理人員。保障了網絡平臺和信息系統的健康平穩運行,為推動中心交易工作公開、公平、公正開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網絡安全日常管理及網絡安全防護情況

    結合交易中心實際,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在日常管理及網絡安全防護工作中,要求各股室嚴格按照以下規定執行,確保網絡和信息系統的安全。

    1.計算機必須設置系統啟動密碼,密碼嚴禁外泄,避免外部人員登錄對本單位計算機網絡進行攻擊。

    2.辦公計算機在使用過程中,要定期進行系統備份,以提高突發事件發生時的應對能力。

    3.不得隨意接入網絡設備,避免因擅自接入影響網絡和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確因工作需要接入網絡設備,必須經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允許方可接入。對于移動存儲設備,不得與涉密計算機及政務專網以外計算機共用。

    4.所有計算機必須安裝防火墻,定期查殺網絡病毒,防止病毒、不良信息入侵網絡、Web服務器,移動存儲設備在接入計算機使用前,必須進行殺毒。

    5.對重要文件、信息資源、網站數據庫做到及時備份,數據恢復。

    6.安排專人每周定期檢查中心計算機系統,確保無隱患問題,做到了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進一步增強了中心網站和信息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快速性和安全性。

    7.不使用無線路由器默認管理地址及口令,并對無線網絡采取地址過濾措施。

    8.終端計算機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并綁定計算機IP對接入互聯網、辦公系統進行控制,發現不良信息可以定位信息來源。

    (三)網絡安全應急工作及教育培訓情況

    為切實做好網絡突發事件的防范和應急處理工作,進一步提高預防和控制網絡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減輕或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和影響,確保交易中心網絡與信息安全,交易中心認真落實“教育在先,預防在前,積極處置”的工作原則,牢固樹立安全意識,提髙防范和救護能力,以維護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營造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為中心,進一步完善網絡管理機制,提高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一是積極開展網絡信息安全宣傳教育及演練。

    深入開展網絡信息安全教育,組織相關計算機安全技術培訓,增強了干部職工對殺毒軟件的熟練使用,以及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

    二是通過定期對網站上的所有信息進行整理,未發現涉及到安全保密內容的信息,并且上網信息必須由分管領導和具體人員審核和監控,按要求配置了必要的設備,并定期和不定期計算機進行檢査。

    確保了網站安全、可靠使用。

    三是確保計算機使用做到“誰使用、誰負責”;

    對交易中心內網產生的數據信息進行嚴格、規范管理,并及時存檔備份。

    四是當人為、病毒破壞、設備損壞、自然災害、火災及市電不正常等因素造成災害發生時,按照災害發生的性質,應立即采取組織人員自救或報警,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保障數據的安全,然后是設備安全。

    不能處理的可以請示相關的專業人員。其它沒有列出的不確定因素造成的災害,可根據總的安全原則,結合具體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

    第8篇:信息系統管理辦法范文

    論文關鍵詞:產品召回 信息披露 政府部門 

     

    近年來,由產品召回信息的引發的消費者權益問題吸引著人們的廣泛關注。從“三鹿奶粉事件”中未銷毀的問題奶粉作為原料的“毒奶粉”重現市場,金浩茶油含超標致癌物,產品召回信息不向公眾公布,錦湖輪胎召回公告的召回輪胎數量與產量不成正比,這些都折射出我國產品召回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的有待完善之處。為此,本文探討產品召回信息披露制度的不足,提出完善之對策。 

    一、產品召回信息披露制度概述 

    (一)產品召回信息概述 

    產品召回或缺陷產品召回,是指按照規定程序和要求,對缺陷產品,由生產者通過警示、補充或者修正消費說明、撤回、退貨、換貨、修理、銷毀等方式,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缺陷產品可能導致損害的行為。這里的“生產者”,是指從事產品加工、制作的單位和個人。通常,進口商品的進口商或者商被視為生產者。豍筆者認為,從狹義的角度,產品召回信息是指僅在產品召回正在進行的環節中,應當由生產者披露的信息。一般而言,生產者應當披露的信息包括:(1)缺陷產品的名稱、結構、樣式、序列號、外觀照片或簡圖等;(2)有關缺陷產品生產、銷售方面的信息,如缺陷產品生產者、主要銷售者、銷售數量、各地區市場銷售數量等;(3)產品的具體缺陷狀況以及可能給消費者帶來的具體危險;(4)生產者為防止缺陷產品侵害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而計劃采取和已經采取的措施和步驟,以及消費者為了防止損害發生而應當采取的措施等。豎從廣義的角度,產品召回信息是指在產品召回的整個上述過程中,生產者和政府主管部門應當向消費者及社會公眾做出解釋和說明的全部信息。 

    (二)產品召回信息披露制度概述 

    產品召回信息披露對保護消費者利益及保障缺陷產品的召回順利進行起著關鍵性作用。因此,實行產品召回制度的國家普遍都建立了產品召回信息披露制度。 

    從各國的實踐情況來看,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包括新聞會、海報、新聞或雜志廣告、視頻信息、信函、免費電話、傳真等。為了促使企業及時、充分、準確的披露產品召回信息,各國法律以及主管機構制定的文件通常會對信息披露的期間、方式、范圍等做出詳細的規定。 

    以產品召回發源地、產品召回制度發達的美國為例。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負責一般消費品的召回,按照其召回規則,廠商進行報告是產品召回程序的第一步。依照《消費品安全法》第15(b)節的規定,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應該立即將產品不符合標準的情況,缺陷的情況或者相關風險的情況告知消費者安全委員會。而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對“立即”的解釋是24小時之內。如果不能確定是否應該報告某些信息,可以花一定時間來進行調查,該調查時間不得超過10個工作日。如果知曉此產品安全相關信息的是公司ceo或其他負責向委員會報告的相關行政人員,并且能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委員會認為公司已經知道了有關產品安全的相關信息,正常情況下,上述兩類人員獲知此類信息的最長合理時間是5個工作日。豏又如澳大利亞1974年《聯邦貿易實踐法》中規定實施了產品召回的生產者或產品提供者要在實施了召回行為后2天內應依法書面通知主管機構。通知的內容主要包括:(1)產品的詳細情況,如:名稱,型號,編號,圖片等。(2)產品提供者的詳細聯系方式:公司名稱、地址、郵政地址、e-mail地址、網址、電話號碼、傳真。(3)對產品危險的聲明。(4)產品投入流通的時間。(5)產品在何處分派或出口。(6)提供者所擬采取的措施。(7)其他提供者和消費者應采取的措施。(8)使用或儲存該產品的詳細信息。此外,規定了對銷售到國外的產品,一旦生產者或產品提供者發現產品具有導致危險的缺陷,就應在合理的時間內通知貨物進口人,并將該通知的復印件在10天內提交給主管者。豐 

    對于產品召回信息披露的方式,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制作的產品召回手冊列舉了一些方式。公布召回信息的方式有:以電視新聞方式公布;召開全國性新聞會,在電視、廣播上宣布;通過全國性報刊雜志公布;通過區域性媒體公布;在企業網址上公布;通過產品銷售記錄、登記卡等途徑尋找購買者,并直接告知其召回信息;通知與產品相關的批發商、商、零售商、維修人員、安裝人員等;在銷售點招貼公告;在企業商品名錄、業務通訊和其他市場資料上公布;在產品使用者最可能造訪的地方招貼,如醫院、商店、兒科醫生診所、托兒所、修理店、設備租賃店等;直接通知維修點、零部件供應點、舊貨店,等等。企業可視實際情況選擇以上方式。企業在產品召回過程中使用的每一份公告都應經過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審查(除非企業能辨認出所有購買召回產品的客戶并直接通知他們),之后會聯合新聞稿。新聞稿采用的語句措詞成為其他召回信息公布方式的依據。企業以其他方式召回信息時,在內容上不得與新聞稿抵觸,以免引起誤解和混亂。每一份召回公告都經過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的審核,以確定生產者采取了最充分適合該產品的召回信息公告方式。豑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以主管一般消費品召回機構的身份制定產品召回手冊,指導企業的產品召回。

    二、我國產品召回信息披露相關立法及存在問題 

    (一)我國產品召回信息披露相關立法 

    我國產品召回信息披露相關立法是伴隨著我國產品召回制度在部分領域的建立而產生的。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稱侵權責任法)頒布實施之前,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兒童玩具召回管理規定》和《食品召回管理規定》,《藥品召回管理辦法》,我國在四個領域:即汽車、兒童玩具、食品和藥品領域建立了缺陷產品召回管理制度。與之相適應,關于產品召回信息披露方面的行政法規有兩部:《缺陷汽車產品召回信息系統管理辦法》和《兒童玩具召回信息與風險評估管理辦法》。其它有關法律條文散見于《食品召回管理規定》、《藥品召回管理辦法》、《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兒童玩具召回管理規定》之中。侵權責任法實施以后,從第四十六條可以看出,我國已將可召回產品的范圍擴展到全部產品的范圍。 

    (二)我國產品召回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1.產品召回信息的信息化管理范圍有待擴大。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的要求,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建立國家缺陷汽車產品召回信息系統,此信息系統根據質檢總局的委托,在缺陷產品召回管理中心的組織下,完成有關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的日常信息管理工作。在《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兒童玩具召回管理規定》也有召回信息系統建設的類似規定。產品召回信息管理系統負責有關產品信息的統一收集、分析、處理,產品召回信息的。目前,我國只在汽車、食品、兒童玩具領域等有限的產品領域建立了產品召回信息管理系統,覆蓋面狹窄不能適應產品召回的范圍日益擴大。 

    2.產品召回信息的公開化程度有待提高。 

    2010年3月8日,公民劉文俊向國家質檢總局提交申請,要求公開包括豐田在內的汽車質量投訴的統計數據、調查結果和處理方法。這些信息屬于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九條(十一)項,政府主管部門應當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召回事件的發生更使得這些數據和資料屬于應當披露的產品召回信息的一部分。 

    政府主管部門對召回計劃實施效果的評估、對所召回的缺陷產品的處理結果都屬于應披露的產品召回信息,公眾有權知道召回的缺陷產品后續監管與處理的情況。披露產品召回信息既是政府主管部門履行召回監督職責的體現,也是公民實現知情權、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要求。 

    3.產品召回信息的缺乏細致統一的標準。《藥品召回管理辦法》中第九條規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建立藥品召回信息公開制度,采用有效途徑向社會公布存在安全隱患的藥品信息和召回情況。”但是并沒有對藥品召回信息的范圍、內容、的程序、形式、時限做出規定,使得我國藥品召回信息的沒有細致統一的標準可供執行。目前,我國藥品召回信息的公開主要是采取召開新聞會的形式召回信息,這種形式不能全面有效地將藥品召回信息告知公眾。此外,由于缺少官方召回信息的,一些媒體為達到新聞效果,一些夸大的、負面的、不實的信息,從而影響藥品召回的順利進行。 

    三、對完善我國產品召回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議 

    (一)建立除藥品、食品產品外的產品召回信息管理系統 

    產品召回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有效的信息收集與。目前,我國只在有限的領域如汽車、兒童玩具領域建立了產品召回信息管理系統并出臺了相應的信息系統管理辦法。現有的產品召回信息系統使用范圍的有限性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產品召回范圍日益擴大的趨勢。鑒于藥品、食品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建議我國建立一個適用于除藥品、食品范圍外的產品召回信息管理系統,負責全國范圍內產品傷害監測信息和產品缺陷投訴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與,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對產品召回的有效監控。產品召回信息管理系統還應該具有歐共體快速信息系統的功能,即其設立的主要目的是“在缺陷產品危害嚴重的情況下實現信息的快速交換”。

    (二)進一步加強國家產品召回網站的建設 

    消費者遇到缺陷產品時需要將問題反映給主管部門或者生產者,經營者發現問題后需要召回信息,政府的主管部門需要匯總信息,這些行為的有效實施都需要建立強大的信息系統。統一的產品召回信息網站有利于各方主體信息的順暢交換,因此,建議建立我國產品召回信息的專門網站,在此網站上,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公布消費者投訴、舉報的方式,并健全投訴、舉報的受理、處理、反饋、公示程序,建立和各相關機構如消費者協會、質檢部門投訴系統等的信息交換和共享機制。 

    第9篇:信息系統管理辦法范文

    福建省檔案局高度重視檔案信息標準規范建設,將檔案信息標準建設納入檔案事業發展的“十五”計劃,組織力量、加強研究,以指導全省檔案基礎數據庫建設。2002年福建省第九屆人大第三十六次會議通過的《福建省檔案條例》中規定:省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統一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數據標準,規范檔案信息化管理。2002年11月,“福建省分布式檔案基礎數據庫”項目建設正式立項啟動,項目建設總體目標是:以省、設區市、縣(市、區)94個綜合檔案館館藏檔案為對象,以分布式檔案數據庫建設為核心,重點建設“福建省分布式檔案目錄數據庫”、“福建省分布式重要檔案數據庫”、“福建省館藏多媒體檔案數據庫”三個全省性、規范化、可共享的基礎數據庫以及相配套的基礎網絡系統和應用系統,實現全省館藏檔案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同時為接入全省政務信息網的各立檔單位提供電子檔案存放和調閱服務。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檔案信息標準和規范的研究制定作為一個子項目納入了整體建設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實施方案中,提出要“通過制定各項標準,確保檔案數據的通用、共享與交換,確保在軟、硬件環境變化時檔案數據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幾年來,結合項目建設和管理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標準和規范。

    1、檔案數據庫建設標準與規范。近幾年,福建省檔案局為保證檔案數字化的工作規范和數據產品質量,先后制定并下發了有關檔案數字化的標準與規范。

    1998年,全省國家綜合檔案館啟動建國后檔案目錄數據庫建設,制定了《福建省各級綜合檔案館文件級檔案目錄數據庫結構與著錄要求》和《福建省國家綜合檔案館檔案目錄數據庫建設前處理規范》,確保了檔案目錄數據庫的質量。

    2000年開始,省檔案局組織實施對全省檔案目錄數據庫的規范和檢查,在此基礎上起草了《文書檔案目錄數據交換格式與著錄細則》和《福建省綜合檔案館檔案目錄數據庫建設操作規范》。

    2002年3月,《文書檔案目錄數據交換格式與著錄細則》(DB35/T161-2002)作為福建省地方標準由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實施,為館室之間一體化檔案信息數據移交、交換和共享打下了基礎。

    2003年,為配合“福建省分布式檔案基礎數據庫”項目建設,制定了《照片檔案掃描系統操作規范》與《照片檔案掃描人員崗位職責及產品驗收標準》與《縮微檔案轉換系統操作規范》、《縮微檔案轉換系統人員崗位職責及產品驗收標準》《紙質檔案掃描系統操作規范》與《紙質檔案掃描系統人員崗位職責及產品驗收標準》、《視音頻檔案轉換系統操作規范與產品質量標準》等標準和規范,明確不同載體檔案數據的采集要求,嚴格各種產品生產操作的程序。

    2、檔案信息管理標準與規范。電子檔案是電子政務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今后信息化環境下檔案的主要載體形式,明確電子文件形成與歸檔的要求以及規范電子檔案的管理,是解決今后電子檔案交換與共享的基礎,也是實現館室一體化的一個重要前提。

    2003年5月,福建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了由省檔案局起草的《福建省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辦法(試行)》。

    為配合項目建設中的應用平臺―――數字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應用,省檔案局組織技術人員研究制定了《基于XML在線應用平臺數據交換規范(試行)》和《檔案數據管理安全要求(試行)》,為在WEB環境下電子檔案數據交換傳遞提供了先進、規范的應用方式和強有力的數據安全保障。

    建立和健全檔案信息日常管理標準與規范是完善檔案信息標準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

    2002年,福建省檔案館、局局域網相繼建成使用,為確保檔案局域網和檔案網站的正常管理和維護,相繼制定了《福建省檔案局(館)計算機局域網及信息系統管理規定(試行)》,《福建省檔案局(館)計算機局域網管理使用暫行規定》,明確了檔案局域網管理和使用要求。

    2001年10月出臺了《福建省檔案網站管理辦法(試行)》,在管理辦法中,規定了檔案網站信息服務的內容范圍,建立了檔案網站信息服務備案制度和年檢制度,進一步明確了檔案數據上網的審批程序。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還制定了“網站信息采集制度”、“檔案信息制度”、“欄目內容責任制度”、“網頁更新制度”、“電子郵件與留言及時回復制度”等,以加強網站的規范管理。

    3、檔案信息安全標準與規范。檔案信息安全的保護不單純是技術問題,還需要通過更為規范嚴格的安全管理來彌補和解決。因此,通過制定檔案信息安全標準和規范來加強檔案信息安全顯得尤為重要。

    2001年為了確保全省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下發了《福建省國家檔案館計算機管理系統安全要求》,要求各級綜合檔案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嚴格采取各項管理措施,確保系統環境、設備、檔案載體等安全。

    2002年,福建省檔案局制定了《福建省檔案局(館)計算機局域網及信息管理系統安全規定》,按照這一規定要求,相應制定了《計算機設備維護管理辦法》、《檔案機房管理制度》、《檔案安全備份管理辦法》《檔案數據庫安全管理辦法》、《系統管理員崗位職責》、《網絡管理員崗位職責》、《網站管理員崗位職責》等一系列制度和崗位工作規范要求。

    為了確保及時發現和解決信息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防止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所造成的影響,保障檔案網絡與信息安全,福建省檔案局還專門制定了《網絡安全與信息應急處置預案》,一旦事件發生,立即啟動預案的處置程序,堵塞漏洞、消除隱患,確保檔案網絡和數據庫的安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成人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成人爱做日本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成人窝窝午夜看片| 一级成人理伦片| 成人在线综合网| 亚洲成人激情小说|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成人在线免费|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伊人色院成人蜜桃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成人动漫在线视频| 青青草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久久成人午夜电影mp4|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欧美成人久久久|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成人网|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 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一级成人黄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