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英語介紹范文

    大學英語介紹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英語介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英語介紹

    第1篇:大學英語介紹范文

    大學開學精彩英語自我介紹

    i am . i was born in . i graduate from senior high school and major in english. i started learning english since i was 12 years old. my parents have a lot of american friends. thats why i have no problem communicating with americans or others by speaking english.

    in my spare time, i like to do anything relating to english such as listening to english songs, watching english movies or tv programs, or even attending the activities held by some english clubs or institutes. i used to go abroad for a short- term english study. during that time, i learned a lot of daily life english and saw a lot of different things.

    i think language is very interesting. i could express one substance by using different sounds. so i wish i could study and read more english literatures and enlarge my knowledge.

    大學生的英語3分鐘自我介紹

    Good morning, everyone! I am glad to be here to introduce myself.

    Although this is my first time to introduce myself in English, but I believe that I can make a good performance . and hope that through this simple introduction, you can remember my name ,remember my face and i believe that we will become friends in no distant future。

    My name is TB and I am 24 years old, born in HEBEI province. I graduated from QinGdao University. My major is Hotel Managerment. I spend most of my time on study and Ive acquired basic knowledge of my major. It is my long cherished dream to be an manager in hotel and I am eager to get an opportunity to fully play my ability.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mentioned , in my spare time I like playing badminton, listening to pop music and surfing the Internet. Playing badminton can exercise my body, let me have more perseverance. Listen to music can make me relax, make me more confident. Internet can enrich my knowledge, so that I have more experience.

    一份英語的3分鐘自我介紹

    Good morning !

    It is really my honor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for a interview. I hope i can make a good performance today. Im confident that I can succeed.Now i will introduce myself briefly

    I am 26 years old,born in shandong province .I was graduated from qingdao university. my major is electronic.and i got my bachelor degree after my graduation in the year of 20xx.I spend most of my time on study,i have passed CET4/6 . and i have acquired basic knowledge of my major during my school time.

    In July 20xx, I begin work for a small private company as a technical support engineer in QingDao city.Because Im capable of more responsibilities, so I decided to change my job.

    第2篇:大學英語介紹范文

    高校中普遍都開設大學英語這門課程,但在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時卻將重點放在了對西方社會狀況以及文化的介紹上,對中國文化介紹及傳播的涉及少之又少。而這種忽略了母語的文化介紹和傳播的現象,對于我國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時,不管是在課程的設置上還是在課程的講授上,都要重視中國文化的滲透。

    1 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有助于大學英語根本教學目標的實現

    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課程要能夠“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也就是說,大學英語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出能夠滿足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同時,伴隨著國際間交流的日益頻繁,以及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升,加強和世界各國間的聯系成為了我國實現發展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因此,我國急需各種各樣的平臺來實現我國與世界各國間的交流。可以說,大學英語教學就是這樣一個平臺,既可以使大學生通過對英語的學習掌握與外國人進行交流的技能與技能,還可以使大學生在與外國人交流的過程中將中國的文化進行弘揚。

    由此可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既能增強我國文化在世界中的影響力,還能促進大學英語根本教學目標的實現。

    1.2 有助于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不僅與我國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規律相符合,也有助于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其中,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是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大學生在用英語口語與外國人進行交際時,要先有思想,然后才能言之有物,而且這一過程也是一種文化溝通的過程。只有對中國的文化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并能用英語將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表達出來,才能使這一文化溝通過程繼續,故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1.3 有助于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

    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要“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其中,跨文化交際至少要包括英語文化和中國文化兩個部分。

    在英語文化教學中,如果只重視英語而忽視中國文化,很可能造成大學生認為中國文化不重要或是對英語文化產生媚外心理,從而讓他們覺得我國不如外國,讓他們產生交際的心理障礙,也不利于大學生對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而將中國文化滲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可以使大學生通過比較與借鑒而對中西文化的差異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從而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水平。

    1.4 有助于大學生文化鑒別能力的提高

    大學生對任何新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大學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因而對新事物缺乏一定的鑒別能力。此時,在大學生學醫異化文化時,若不進行合理的引導,很可能會造成他們盲目地全盤接受西方文化中行為規范、價值觀和道德觀,而對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則逐漸疏遠甚至遺忘。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可以加深大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提高其對文化的鑒別能力,從而能夠客觀而辯證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1.5 有助于中國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可以將大學英語教學轉轉化成弘揚中國文化的工具。通過大學英語教學,大學生可以對我國的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從而自覺地對我國的文化進行繼承與傳播。

    2 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的可行性

    中國文化能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是有一定的條件支持的,具體有以下兩個條件。一是社會環境條件的支持。當前,中國文化已經迎來了其發展的大好時期,正昂首闊步地走向世界。這無疑為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大環境。二是物質經濟條件的支持。當前,我國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為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提供了良好的物質經濟條件。

    3 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的策略

    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并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有一定的策略。

    3.1 從政策層面重視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我國有著非常明顯的行政管理特征,因而制定明確的政策來規定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滲透中國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3.2 完善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滲透的內容

    要實現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合理與有效滲透,首先需要對中國文化傳授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將中國文化的重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突現出來,然后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最為恰當的中國文化內容進行滲透。

    3.3 在大學英語教學的教材中適當增加中國文化的內容

    在編寫新的大學英語教材時,要注意對教材的內容進行調整,適當加入一些中國文化或是中西文化對比的文章,從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大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同時加深其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并對其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進行培養。

    3.4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滲透中國文化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時,要注意將中國文化的滲透融入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既要在語音、語法、詞匯等語言知識的傳授中滲透中國文化知識,也要在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的培養中滲透中國文化知識。

    第3篇:大學英語介紹范文

    >> 大學英語四級寫作測試對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 新大學英語四級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 英語四級翻譯題型調整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 論大學英語四級題型改變及其對教學的反撥作用 大學英語四級機考對英語學習的反撥作用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反撥作用 大學英語四級口語考試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反撥作用 大學英語四級翻譯考試對英語翻譯教學的反撥作用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的顯性及隱性反撥作用初探 現行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交際教學法反撥作用的研究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新題型對翻譯教學的反撥作用 新舊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題型比較及其反撥作用 簡論新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反撥作用 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改革對聽說能力培養的反撥作用 大學英語四級(CET-4)題型改革對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 大學英語四級對大專英語教學的反撥效應研究 大學英語四六級測試對大學英語教學后效作用 與反撥作用的研究 從學生英語學習的角度探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反撥作用 英語專業四級考試對基礎英語教學的正面反撥作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

    〔11〕Shohamy, E. et al. (1996). Test impact revisited: washback effect over time .Language Testing,13, (3): 298-317.

    〔12〕韓寶成,戴曼純,楊莉芳.從一項調查看大學英語考試存在的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2):17-23.

    〔13〕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R].中國新聞網,2007-9-26.

    〔14〕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要求[J].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第4篇:大學英語介紹范文

    跨國交流日趨頻繁帶來了跨文化交際人才的巨大需求,大學作為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在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具有過硬的英語語言能力,但是卻不具有語言背后文化以及思維。跨文化交際人才的質量因此大打折扣,不能夠很好地承擔起跨文化交際橋梁這一角色。在這種情況下,英語跨文化教學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很多大學都開始探索英語跨文化教學方法。雖然目前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實踐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這就要求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需要進一步的創新,從而有效提升跨文化交際人才質量。

    一、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概述

    語言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工具,同時其本身還是一種文化載體,可以說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正是因為語言本身帶有太多的文化內涵,才使得語言教學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教學,同時也是文化的教學。大學英語是我國大學重要基礎課程之一,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是指在英語教學中,不僅僅注重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的培養,同時還要注重英語背后的文化、思維、風俗等,讓學生全面了解、熟悉英語國家這些方面的內容,從而更好地提升其交際能力。實踐證明,了解英語文化以及思維之后,可以更加有利于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提升。從目前英語教學發展趨勢來看,跨文化教學是一個重要的改革方向,借助于這一教學模式,可以較好地破除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下,學生僅僅將英語作為一種工具進行學習,而忽視英語文化以及思維學習這樣一種情況。

    二、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主要是教學理念不到位、教材內容不合理、測評方式有欠缺、學生學習不積極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效果。

    (一)教學理念不到位

    大學英語教師沒有樹立跨文化教學的理念,作為英語教學的具體實施者,英語教師在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絕對不能被替代。現實情況卻是在現有英語教學模式下,很多大學英語教師將教學重心放在了詞匯、語法、閱讀等方面,沒有注重對于不同語言背后文化、思維等方面的教學。在這種教學理念下,學生僅僅是掌握了語言,但是卻難以了解語言背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維,這對于以后的跨文化交際是一個不利影響。

    (二)教材內容不合理

    教學設置不合理對于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來說是一個負面影響,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依據教材來進行的,因此教材是否合適對于跨文化教學效果來說影響甚大。當前大學英語教材內容存在很多的問題,忽視對于西方英語國家文化風俗的介紹,且教材內容陳舊,完全與西方國家社會發展脫節,不能夠真實反映出這些國家的風土人情,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跨文化教學的開展。

    (三)測評方式有問題

    現有的大學英語測評最有約束力以及導向性的就是全國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但是觀察這兩個考試的重心依然是詞匯、閱讀、聽力等方面的,沒有針對英語文化方面的考核。在這一指揮棒下,學生學習精力自然就會放在詞匯學習方面,不會太多的關注英語國家文化,這也會影響到跨文化教學。

    (四)學生積極性不高

    目前大學英語課程地位比較尷尬,除了英語專業的學生之外,其他學生英語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四六級證書,順利畢業或者將此作為就業敲門磚。因此,其對于跨文化學習并不積極,不愿意耗費更多的時間以及精力來進行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思維的了解等,沒有學習興趣以及動力,這也對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實施產生了不良影響。

    三、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對策

    針對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結合跨文化教學的內涵以及要求,立足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本文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跨文化教學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決定教學行為以及教學效果,目前高校英語教師跨文化教學理念的不足必須盡快改變,需要大學英語教師樹立跨文化教學理念。大學英語教師要加強英語文化、思維的學習以及總結,在做好英語知識教學的同時,將英語文化學習置于一個更加重要的地位。合理安排課堂時間,給英語文化學習更多的學習時間。大學有條件的話可以選派英語教師到英語國家去學習,切身感受當地風土文化,從而更好地開展跨文化教學。同時,大學英語教師也要積極參加相關培訓,高度關注跨文化教學領域的研究成果,不斷充電,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二)調整教材內容

    在教材內容方面,大學英語教材中應增加介紹西方國家文化的內容,讓學生全面了解西方文化內容,同時對于英語語言的思維也要進行講授。教材內容在囊括教學知識點的同時,要兼顧文化介紹,協調好語言學習以及文化學習之間的關系。教材內容要做到及時更新,緊跟時展步伐,充分考慮學生興趣以及西方國家的實際情況。舉例而言,可以穿插一些電影片段來進行文化知識的普及,讓學生在這些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教學內容中,不斷接受西方文化熏陶。

    (三)完善測評方式

    借助于評估引導,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效果。大學對于現有的英語教學評價模式以及評價內容進行變革,注重對于大學生英語文化方面的評估,利用評估這一指揮棒來引導學生的努力以及學習方向。尤其是在英語四六級考試方面,很有必要加入西方文化的內容,將語言考核以及文化考核融為一體,確保考核內容的全面性,從而迫使大學生更多的關注文化差異。教師以及學生在測評考核引導下,會自覺地將更多的精力以及時間放在文化學習層面。

    (四)強化學生激勵

    第5篇:大學英語介紹范文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雙主體”教學理念;“雙主體”實現基礎;“雙主體”實施原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0-013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65

    [本刊網址]http://

    教育部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是高等學校組織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其提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包括“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基于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的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改變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思想,應該貫徹“雙主體”教學新理念、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實現大學英語的預期教學目標。

    一、“雙主體”教學理念

    從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看,外語教學理念的發展歷經“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程序教學法”等。從具體的教學模式上看,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為指導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單一,脫離不同類型院校、不同專業學生的差異,過于依賴教師講授的形式,教學活動經常變成枯燥的填鴨式的單向傳輸活動,其結果是教師“講得咽喉冒煙”,學生卻直喊“聽得腦門發脹”;而“以學生為中心”為指導的大學應課堂教學,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知識的主動獲取者,鼓勵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鑒于英語學科的工具性特點以及學生之間英語水平的差異性現實,淡化甚至削弱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同樣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并實踐“雙主體”教學理念是必要的、有益的。

    而從認識的過程看,“雙主體”理念客觀反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作為雙主體的一極,學生認識的對象是英語語言,教師認識的內容是英語學習的規律,學生認識英語語言的進程離不開教師對英語學習規律的研究,教師對英語學習規律的認識同樣離不開學生英語學習的客觀效應。從教學實踐看,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并非相互排斥或相互矛盾: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處理、課堂教學的設計與組織、學生英語學習的引導與評價等方面演著主導者的角色;學生在教學內容的判斷與接納、新知識的探究與思考、學習動機的激發與學習策略的運用等方面的主體作用是任何外部因素所無法替代的。因此,“主導”與“主體”意識的回歸,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的均衡發揮、相得益彰,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率、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基礎與保障。

    二、大學英語“雙主體”教學的實現基礎

    (一)師生觀念的更新

    在“雙主體”理念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教師應明確自己的“主導”地位,教師是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除了英語語言知識、文化知識以及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傳授,教學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的培養;教學設計上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內容、更多樣的形式,幫助學生接受和掌握基礎性知識的同時,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也得以提升;真正在觀念上、在教學中踐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教育服務宗旨。同時,學生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解“雙主體”理念的內涵與要求,認識自己才是英語學習成效的決定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發揮“主體”作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不再停留于被動地接受、機械地記憶、考什么讀什么的現狀,而是主動地配合教師的課堂組織,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通過傾聽、參與、展示、創造,高效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提高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應用語言的能力,實現“學會”到“會學”認識過程的轉變。

    (二)教學方式的改變

    無論是從大學英語教學的要求還是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來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應該徹底告別傳統的“一根粉筆一本書”、照著教案講課文、對著答案講練習的低效教學方式。當前的網絡技術、高校的多媒體教室、配套的教學軟件為基于計算機的英語教學方式提供了基礎,因此,大學英語的課堂組織教學既要充分考慮不同起點學生的差異性需求,也要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在討論式教學、啟發式教學、任務型教學、情景教學、模擬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得以凸顯,學生在視、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培養以及玩、演、練、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得以加強,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高,不同專業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得到滿足。

    (三)學習時間的延伸

    “雙主體”教學理念能否在大學英語課堂得以實施、效果如何還取決于學生“課前”的預習準備以及“課后”的復習拓展。學生要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應該在課前了解、接受“雙主體”教學理念的主要內涵以及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端的基本要求,預習每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查詢課文的背景知識、相關的文化知識,帶著問題與想法、帶著熱情與渴望,才有可能成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學習任務的完成者。相對應地,單靠每學年有限的課時,難以保證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應該在課堂之外得以發揮:教師課堂傳授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相關文獻的查詢閱讀、歸納整理,延伸英語閱讀、強化英語表達、參與英語實踐,這些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大幅提高的必然要求。

    三、大學英語“雙主體”教學的實施原則

    (一)“雙主體”教學應該是動態的

    有些人在評述大學英語傳統教學理念的同時,極力推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似乎這是適合于大學英語教學的最佳方法,似乎唯有如此才能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實踐出真知,英語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方法并沒有能夠解決“以教師為中心”方法所存在的所有問題,同時又出現諸如教學組織過程雜亂無序、教學目標無法實現等新問題。所以,客觀地講,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主導”角色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應該是動態的。從時間節點來說,大學一年級英語教學的起始階段,由于學生對“雙主體”理念的認知不足,甚至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了解不足,此階段應該側重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隨著英語教學的推進、教學目標的明確、師生間的熟悉,逐漸讓學生明確在整個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學生角色的確立以及學生發揮學習主體作用的必要性。從教學內容來說,課堂教學的導入、課文背景的介紹、蘊含中英文化差異的表達、存在結構語法差異的句子,都需要老師的講解、分析以幫助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而基本的詞匯、短語、閱讀、作業應該由學生獨立查閱、完成;尤其是基于英語水平的差異,學生應該提出自己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疑惑并尋找初步的解決辦法,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應該得以發揮。這樣一種動態的過程既可以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參與英語教學的過程,也可以改進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的效率。

    (二)“雙主體”教學應該是交互的

    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技能訓練和提高的過程。顯而易見,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或者學生的“主體作用”都有失偏頗。作為語言輸入的“聽”和“讀”方面,教師只需適時地介紹提供注意事項、學習技巧以及課后延伸學習的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主體作用應該占據主要的角色,以學生提出和反饋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解釋和解決。相比之下,作為語言輸出的“說”、“寫”和“譯”,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講英語、抓住一切機會講英語,培養學生用英語表達的信心、提高英語表達的流利度,教師不必在這個環節強調語法和準確性,因為將來學生需要根據交際的情景和對象來表達思想而非一成不變地套用英語的某些句式;對于“寫”和“譯”,則需要教師通過寫作技巧如篇章的布局構思、思想表述的條理性、作文的完整性以及翻譯的各種技巧的介紹與對比,精講多練、賞析美文、分析糾錯、整體提高。試想,如果教師和學生的作用不能合理的交互發揮,能讀不會說的啞巴英語、大量的中式英語表達、隨處可見的套譯誤譯等等現象將難以改觀與消除,大綱規定的聽、說、讀、寫、譯的培養目標將無法執行與實現。

    (三)“雙主體”教學應該是辯證的

    第6篇:大學英語介紹范文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 跨文化交際能力 運用策略分析

    大學英語教材是語言學習的法定媒介,而基于大學英語教材而構建的語料庫更是培養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教學媒介。因此,探討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中的運用策略問題,既是對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影響大學英語教學問題的客觀分析,也是對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問題研究現狀的及時總結。

    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中的運用策略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層面的問題:

    一.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與跨文化交際能力

    客觀分析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的構建及其給予大學英語的啟示,既是探討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給予跨文化交際能力影響的前提,也是拓展其客觀影響的關鍵。因此,這一部分的內容簡單地分為兩個部分:

    1.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的構建

    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的構建是基于目前各大學廣泛使用的教材進行的語庫研究。這些使用頻率較高的大學英語教材主要包括:《21世紀大學英語》、《新世紀大學英語》、《大學體驗英語》、《大學英語讀寫教程讀寫譯》、《新標準大學英語》、《新視野大學英語》等諸多教材。

    大學英語語料庫的構建,既是目前大學英語教材具體內容的評估,也是對大學英語教材與文化教學傳播影響的客觀總結。因此,語料庫的構建有兩個層面的作用。

    2.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種復雜的語言交際能力。對其具體的內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界定。根據對不同學者的研究結論,有研究者進行了這樣的總結:盡管不同學者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包含的要素觀點不一,但是從他們所列的要素中可以歸納出共同的部分,即認知、感情(態度)和行為這三個層面的能力[1]。而且在自己的研究中,這位研究者又對“認知、感情、行為”這三個層面的內容進行了更加具體的列舉:在認知層面,學者們指出要進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際,交際者不僅需要一般文化的知識,還需要具備特定文化的知識以及關于本國和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地理、歷史、人文、宗教、習俗等各方面的知識。感情層面包括交際者對于文化差異的敏感、對于不同文化的包容、對于自己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對于其他文化的尊重等。行為層面主要是指交際者的各種能力,如語言能力(這無疑是十分重要的)、非語言能力、變通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心理調適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在異文化環境中做事的能力等。[2]

    根據這樣的分析,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應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而針對于大學英語教學而言,它只是這個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構建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的目的之一,僅是對大學英語教材所涉及到文化及其相關內容的教學而進行的評估。根據這樣的觀點,大學英語教學實踐可以被視之為是對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體系中的一個簡要的構成。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一個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子系統。

    二.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的運用策略

    基于上述對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構建的分析與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說明,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中的運用策略可以概括為以下具體的內容:

    1.傳承性策略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因此,通過以教材為媒介的語言學習,學生可以體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與接受不同文化的影響,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例如,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閱讀教學實踐里,任課教師往往要引入相關的影視作品進行語言文化的教學。但是需要讀者注意這樣一個問題,即雖然是引入的影視作品,但這些作品所涉及到的英語單詞卻都已在教材里出現過了。因此,影視作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只不過以更加形象化的場景,說明具體的語言、文化問題。對于這樣的教學實踐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有任課教師這樣總結:

    對于經典影視作品的學習,教師可以介紹影片的歷史背景,加深學生對特定歷史背景下人物特點的了解,以《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為例,教師要先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欣賞女主人公的形象;教師還可以使用圖片,這是最直觀的手法,如Five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的學習,可以使用自由女神像的圖片供學生觀看學習。[3]

    2.評估性策略

    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種復雜的能力。這不僅是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而言,它自身的構成具有復雜的要素,而且也還表明另一個這樣的事實:即文化傳播的復雜性。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果說語匯教學可以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閱讀教學也可以培養文化交際能力,那么,作為語言綜合運用的寫作教學更應該能體現出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因此,對于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的建設而言,它應該承擔起評估的任務。從另一個層面講,對這種任務的分析就是評估策略誕生的基礎。

    例如,在詞頻的視角下,分析那些高頻詞匯給予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效果,就是其評估性策略的具體體現。

    3.拓展性策略

    拓展性策略就是指依據大學英語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具體文化內容進行相應的文化拓展教學。因此,在這里,可以從兩個層面上,理解所謂的“拓展”:在第一個層面上,所謂的“拓展策略”是結合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中具體內容所涉及到文化現象進行教材內容的拓展;在第二個層面上是指結合這些語料庫中所涉及到中英文化的具體內容,進行中英文化的拓展分析。因此,@里的拓展性策略其實質是一種基于比較基礎上的拓展。即在中英語言的對比中突出跨文化的教學及能力培養。

    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基礎,根據語料庫的構建,可以在詞匯教學的層面上進行如下的拓展性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to eat one's word非漢語中的“食言”,而是表示“收同說過的話”,帶有慚愧不光彩的道歉而漢語中的“食言”表示違背諾言,用英文解釋為“to break one's promise”。[4]

    拓展性策略在運用時,關鍵點有兩個:第一個關鍵點是中英語言的相互比較。在其具體的比較結果中,既要關注相同點的比較,又要關注不同點的比較。例如,對于to eat one's word而言,既要使學生明確“食言”的字面意義與實際意義之間的區別。第二個關鍵點是詞匯在其運用層面上的拓展。既要注意詞匯在閱讀中的拓展,也在關注這種不同產生的具體語境。這也就是說,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跨文化教學語境里實現。只有語境的不同,才能突出某一特定詞匯的不同意義。對于to eat one's word而言,它“帶有慚愧不光彩的道歉”之義也與漢語中的“食言”有些相關之處。因此,無論是哪種層面上的“食言”,都需要道歉。

    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的構建既是大學英語教材給予文化傳播影響的客觀評估,也是任課教師充分運用其所涉及的文化知識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礎。因此,在詳細解析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研究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對運用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給予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教學策略進行了說明與分析。雖然這三種策略不能把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給予跨文化交際教學的影響發揮到極致,但這三種策略卻發揮其影響的基礎。因此,它值得任課教師的關注。

    參考文獻

    [1][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外語教學中如何定位[J].外語界,2013,(06)

    [3]蔣玨Z.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培養策略分析[J].英語廣場,2016,(04)

    [4]劉燕.論英漢跨文化交際詞匯對比模式[J].科技展望,2016,(12)

    第7篇:大學英語介紹范文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級改革;翻譯教學;翻譯技巧

    1 CET-4翻譯新題型解讀

    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CET-4/6)作為十分重要的大學英語測試,對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習有著毋庸置疑的反撥作用。從2013年12月起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試卷結構和測試題型進行了調整,其中翻譯部分由原來的單句漢譯英改為段落漢譯英,翻譯內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長度為 140~160 個漢字,翻譯分值由原來占總分值的5% 增加到15%。翻譯新題型對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篇章組織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考查了學生英語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這一改革必然促使各高校教師和學生加強對翻譯能力的培養。

    2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不足

    由于受CET-4改革前翻譯題型的影響,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普遍未受到師生的重視,長期處于邊緣化,基礎十分薄弱。當前的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2.1 教學理念上不夠重視

    改革前的CET-4翻譯題在考試中所占比重較小,只占總分的5%,且難度不高,多為完成句子型的短句翻譯,考查學生用核心詞匯、短語或固定搭配結合典型的語法規則進行造句填空的能力,沒有考查學生實際的翻譯能力。因此,沒能引起師生對翻譯教學的重視。教師和學生通常認為只要擴大詞匯量、重點掌握一些固定短語和搭配、考前重點復習一些基本的語法和句型就能在考試中一對一地進行翻譯,并不需要太多翻譯技巧。因此在教學中忽視了翻譯理論和策略的學習以及篇章漢譯英翻譯的練習。

    2.2 教學內容上不夠完備

    1.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材中缺少中國文化的內容。現在通用的各個版本的大學英語教材都是以西方文化輸入為主要內容,缺少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內容,師生在課堂上沒有機會接觸中國文化的英文術語表達和漢譯英的翻譯素材。而且因課時所限,教師大多側重于介紹與課文相關的英語文化背景,與課文主題相關的中國文化的課外材料補充不夠充分。

    2.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材中缺少翻譯技巧和翻譯理論的內容。各個版本的大學英語教材中都沒有專門的翻譯理論和策略介紹,僅在每個單元課文后面的有句子翻譯和段落翻譯的練習,主要以練習課文中出現的重點單詞、短語和句型為主,沒有涉及到使用翻譯技巧和翻譯理論的內容和練習。

    3.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材中缺少英漢文化對比的內容。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更多關注語言知識的傳遞和英語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對文化內容的學習,使得學生因為不能正確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在翻譯過程中無法真正理解文章的內涵并準確地進行英漢語言的轉換。

    2.3 教學方法上不夠豐富

    因為大部分高校的非英語專業不開設翻譯課程,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英譯漢翻譯教學僅限于對閱讀材料和課文中的難詞、難句的講解翻譯,嚴格地講只能算教學翻譯而非翻譯教學。漢譯英翻譯也往往僅限于講解教材中的翻譯練習答案。教師很少教授翻譯理論與技巧, 即使偶爾涉及翻譯理論與技巧,也十分膚淺,難成體系。

    3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改進措施

    3.1 更新教學理念

    師生應充分認識到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重要性,重視翻譯能力的培養。翻譯能力是真正的學以致用的語言運用能力。只有提高了翻譯能力,才能提高學生跨語言交際的能力,使之有能力擔負起向世界傳輸中國文化精髓的責任和義務,促進中西方的合作和交流,滿足社會發展對大學生英語實用能力的需要。

    3.2 完善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中應補充與中國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閱讀和聽說資料,幫助學生進行詞匯積累和知識儲備。增加翻譯理論和技巧的學習以及相應的翻譯練習。通過反復訓練,提高學生對翻譯理論和技巧的深入理解和應用。加強中西方文化對比分析,幫助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從而更好地理解兩種語言的文化內涵,有效提高翻譯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3.3 豐富教學方法

    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教師應采用豐富靈活的教學方法,加強中國文化的輸入、翻譯理論和技巧的講解以及中西方文化比較,實現從知識型教學到技能型教學的轉變,促進師生以及生生互動。幫助學生在翻譯實踐中實現語言能力和轉換能力的運用。具體可以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結合:

    1. 將翻譯教學和精讀教學結合。改變精讀學習重視詞匯講解的做法,增加篇章翻譯,可以選擇精讀課文的精彩段落讓學生翻譯成漢語,再用回譯法把漢語翻譯成英語,和原文對比分析,學習譯文中的語言素養和翻譯技巧。還可以結合精讀課單元主題,補充中國文化的相關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對比中西方文化。

    2. 將翻譯教學和聽力教學結合。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補充與中國文化相關的音頻和視頻資料,比如播放介紹中國風土人情和名勝古跡的紀錄片美麗中國 (Wild China)的片段,讓學生看完視頻后做英譯漢或漢譯英的翻譯練習,既加強中國文化的輸入,又以多元化的輸入方式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 將翻譯教學和口語教學結合。教師可以選擇中國文化相關主題,如節日、歷史人物、名勝古跡等,給學生提供漢語的提示,讓學生翻譯,然后以口語的形式(classreport)在班級或小組匯報,其他同學和老師做點評。或者讓學生做角色表演,模擬向外國人介紹自己的家鄉或中國特色文化,既煉了學生翻譯能力,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增加了師生和生生互動。

    4. 將翻譯教學和社會實踐結合。教師可以選擇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翻譯材料,比如布置學生翻譯某個商品的產品說明或使用說明書;或布置學生節假日收集旅游景點或公共場合的英語公示語,課堂上進行分析和糾錯;或鼓勵學生參加義務導游或英語志愿者等活動,使得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的翻譯文體,在翻譯實踐活動中培養翻譯能力。

    4 結語

    全球化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既懂英語又具備扎實的專業背景的翻譯人才,CET-4翻譯新題型也對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目前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仍存在諸多弊端。這就要求我們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我國的發展和對外交流培養更多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楊柳. 教育生態視角下的網絡輔助大學課堂的構建[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3).

    [2] 高琳琳,葛忠強,劉 巖. 基于中國文化的大學英語四級翻譯教學及改革實踐 [J].職業教育,2014(20).

    第8篇:大學英語介紹范文

    行動研究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一、行動研究及其在教學中的意義

    行動研究于20世紀40年代提出,它將研究者與行動者合二為一,通過自我反思和調查研究的結果設計改善實踐活動的研究。在教學中,文秋芳(2011)將其定義為“行動研究是教師為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或變革教學現狀而采取某種新措施的研究”。Burns(2011)提出行動研究分為四個步驟:計劃(Plan),行動(Act),觀察(Observe)和反思(Reflect),教師發現教學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并在今后教學中實施,如此循環往復,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

    1.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意義

    本文所指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是按照羅選民(2002)的定義,特指非外語專業學生的翻譯教學。羅選民(2002:57)指出:“在中國,80%以上的西方經典著作(不包括文學著作)是由科學、工程、經濟、歷史、哲學等領域的學者翻譯的……任何處于學術前沿的科學家,他往往也是翻譯家,他不僅僅自己做研究,還把引進西方的學術思想和先進的科學家技術作為己任……可以肯定,將來學的科技翻譯人員將來自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如果我們重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就可使大多數的大學生收益。”

    2.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要求

    2007《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翻譯能力提出了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一般要求是:“能借助詞典對題材熟悉的文章進行英漢互譯,英漢譯速為每小時300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250個漢字。譯文基本準確,無重大的理解和語言表達錯誤。”更高要求是:“能借助詞典翻譯所學專業的文獻資料和英語國家報刊上有一定難度的文章,能翻譯介紹中國國情或文化的文章。英漢譯速為每小時約400個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約350個漢字。譯文內容準確,基本無錯譯、漏譯,文字通順達意,語言表達錯誤較少”(教育部,2007:8-14)。

    1996年1月四、六級考試增設了句子英譯漢題型,2005年6月試點,2006年推廣,2007年全國鋪開的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中增加了漢譯英題型,翻譯以句子為單位,只要求翻譯句子的一部分。2013年四、六級考試改革,所公布樣題翻譯比重大大增加,所用時間由之前的5分鐘提到30分鐘,翻譯內容不再是簡單的句子,而是130字左右的段落,涉及中國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等話題。由此可見,國家對大學生英語翻譯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相應地,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也應當受到越來越多得重視。

    三、行動研究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1.現狀調查

    大學英譯翻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逐年提高,而行動研究是一線教師進行科研,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研究方法,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運用行動研究的方法勢在必行。筆者輸入關鍵詞“行動研究”和“翻譯”在CNKI期刊數據庫中查找,對結果逐一篩選,發現行動研究在包括高職在內的大學翻譯教學中應用的文章共有16篇,其中針對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文章只有4篇,其余主要針對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以及探討行動研究對于教師翻譯教學能力提高的文章。對16篇文章仔細研讀之后,筆者發現真正意義上探討行動研究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應用的是蘭彩玉(2007)。5篇文章于2010年之前發表,主要從理論上指出行動研究對于翻譯教師和翻譯教學的作用,一半以上的文章發表于近兩年,文章質量有所提高,尤其是吳青(2012)詳細介紹了開設《翻譯:理論與思考》一課五年的行動研究過程及結果,楊曉華(2012)介紹了文化翻譯課程的行動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在針對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行動研究的文章質量普遍不高,研究深度不夠。多數采用幾次翻譯測試和問卷調查體現行動研究的成果,研究歷時短,問題描述不夠清晰透徹,采用的行動方法也只是傳統的句子翻譯方法和練習,文章的說服力不夠。

    2.問題分析

    分析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沒有開設專門的翻譯課程,而且高校課時壓縮嚴重,翻譯教學和練習的時間非常有限。而且以四、六級為導向的翻譯練習也以簡單的句子翻譯為主,側重句式和詞匯表達,很少涉及篇章的翻譯。此外,很多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翻譯理論和實踐薄弱,沒有受過系統的翻譯理論和技巧的訓練,因為各種原因也無法及時進修,無法給學生系統的翻譯指導。教師本身的科研水平有限,沒有形成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

    四、建議與展望

    作為一種與一線教師聯系密切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應該在大學英語教師當中普及,提供更多給教師進修和學習的機會。大學英語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方式提高自己翻譯教學的理論和知識,同時,增加翻譯教學在大學英語當中的比重,豐富翻譯教學形式,以順應素質教育對學生翻譯能力越來越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吳青.本科翻譯專業課堂中的理論訓練[J].中國翻譯,2012,(5).

    [2]Anne Burns.文秋芳.英語教學中的行動研究方法[M].北京:外研社,2011.

    [3]羅選民.中國的翻譯教學:問題與前景[J].中國翻譯,2002,(4).

    [4]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課程要求[Z].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第9篇:大學英語介紹范文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學習興趣 激發策略

    一、引言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許多學生不愿學英語,關鍵是他們對英語沒有興趣。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提高,學習效果才會越好。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英語已經成為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鑒于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強,而大學生卻缺乏英語學習興趣這種窘境,探究大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足這一問題并找到對策已成為一項緊迫任務。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缺乏英語學習興趣的現狀分析

    1.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講座式”課堂教學方法仍占據主導地位。

    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形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座式教學。教師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執行教學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大學英語課堂顯得氣氛沉悶,學生參與意識非常淡薄。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忘我投入,學生在底下卻心不在焉,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2.學生除了課堂之上學習英語之外,課下幾乎沒有其他學習英語的途徑。

    部分學生將英語視為一門課程,而沒有將其看做一種交際工具。根據第二語言學習理論,當學習者完全置身于語言環境之中時,才能最有效地學習語言。當前,大學生學習英語主要在課堂上進行,英語教師幾乎都是中國人,他們是唯一與學生用英語交流的人,學生缺乏與外國人的交流體驗。而且,由于種種原因,學校沒有足夠的西文書籍、雜志、音像資料供學生借閱,學生每天面對的只有一本大學英語教科書。

    三、大學缺乏英語學習興趣的原因分析

    1.學學英語的目標不明確,不知道為什么要學學英語。

    大學生為什么要學大學英語?學大學英語到底有什么用?有些大學生對這些問題很迷茫,有些學生僅僅把目標定在過四級上,以為過了四級就大功告成。現在,很多學校四級和學位不再掛鉤,有些學生就覺得可以不考四級了,甚至都可以不用學英語了。甚至有的同學說,自己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英語,沒必要學英語,這樣的想法是荒唐和沒有道理的。英語是一門國際化語言,不再只屬于英國或美國,它已經沒有國界。

    2.由于學習方法不當造成挫折感,喪失學好大學英語的信心。

    許多大學生渴望學好大學英語,但仍沒有找到適當的學習方法。例如,學學英語時,有些大學生往往是今天背單詞,明天看語法,后天練聽力,學習缺乏系統性,沒有指定可行的英語學習計劃。由于沒有計劃性,因此一到考試,就容易病急亂投醫。每次遇到挫折,就覺得自己英語基礎不行,于是從頭開始學。結果,時間都浪費在沒有效率的惡性循環之上,但情況沒有根本改觀,進而產生絕望心情,對大學英語這門課程徹底喪失興趣和信心。

    3.缺乏理想的大學英語學習環境,師生關系不再如中學時那么密切。

    嚴格地說,教師不是要“教”給學生英語,而是要為學生創造一個理想的語言學習環境。一般而言,學習環境包括教師行為、師生關系、課堂氣氛、同學影響等,教師必須把課堂組織和布置成有效的學習環境。如果大學生不能與教師溝通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就不了解學生的需要,并找不出激勵他們的方法。由于對教師不信任,學生會缺乏學習興趣。這時,教師需要具備高度責任心,對學生展現愛心,要有容人之心和諄諄教導的耐心。

    四、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習興趣激發策略

    1.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適當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當教師介紹一些與我國不同的習俗時,更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同英語有著直接聯系,這些事物對我們來說已習以為常,我們一旦揭示了它們之間的聯系,就會使學生對它們的印象更深刻,以至想更多地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2.讓學生成為大學英語課堂的主角。

    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戲劇表演。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主動探究、積極進取、自主學習的舞臺,激勵學生發揮創造潛能。在英語課堂上進行戲劇表演練習,可以促使大學生積極參加交際活動,從而可以建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信任的態度,營造歡樂、愉快的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

    3.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強課堂的信息性和時代性。

    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突破了傳統的單一文字教材的限制,使大學英語教學可實現雙向交流,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也得到充分結合,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視聽環境,給學生提供了各種信息。它豐富了大學英語的教學手段,增強了學習趣味性、形象性和生動性。在課堂上播放英文視頻、欣賞精彩電影片段,已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一個教學環節。此外,舉行英文歌曲演唱比賽也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發音的方法之一。對學生來說,學唱一些經典英文歌曲是一種精神享受。

    五、結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各種興趣激發策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喜歡學學英語,而學習興趣越高,學習積極性就越高,學習效果就越好。

    參考文獻:

    [1]杜福興.談英語學習動機及其激發與保持[J].外語教學,2003(04).

    [2]韓永慶.如何激發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J].科技信息,2009(02).

    [3]劉洋.讓大學生英語課堂更具趣味性[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电影|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国产成人精选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 无码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 成人一级黄色大片|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aa久久狼窝动画| 国产成人h在线视频|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午夜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 天天躁日日躁成人字幕aⅴ|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无遮挡|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入口| 一级毛片成人午夜| 国产成人亚综合91精品首页|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高清WW|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四虎成人免费网站在线| 国产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黄网在线免|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69|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成人人观看的免费毛片|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