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班主任幫教經驗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生自主管理是學生在教師的激勵與指導下,自己處理日常生活與學習、交往等方面的管理模式。
我注重的學生自主管理,是充分利用獎勵卡的優勢,在各個環節,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在處理日常事物中的態度、情感、意志與能力,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管理的過程中自覺遵守校規、校紀,主動學習,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自身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說起獎勵卡之價值,還得從它的淵源說起。
2006那年9月,我任教三年級的語文,我的侄兒也正好在我教的班級就讀,他可是學校出了名的“猴王”,教過他的老師沒有一個不感覺頭疼的。為了一開始就能鎮住他,我便找他聊了起來。我說:“到了我的班,還調皮不?”他說:“讓我想想,要我不皮可以,要么你讓我當組長,我也想當組長……”好家伙,跟我談條件來了。總算當個組長也不是難辦的事,但這個“官銜”我能輕易地給他嗎?他夠資格嗎?可我又怎能輕易泯滅他的這種好勝心呢?于是我說:“好啊,別說是組長,就是課代表也沒問題呀!不過,你當官,也得有人服呀。這樣,我教你一招……”接下來,我便俯下身子,一陣耳語。
新學期伊始,我告訴學生:誰能在語文方面得到老師的表揚,誰就是最了不起的學生。憑老師發的“語文優勝卡”,每組中表現最好的當語文組長,全班最好的當課代表。機會屬于每一個人,不過,優勝卡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
每一次做好語文作業,每一次發完一次言,每一次快速背掉一課書,學生就特別興奮,因為他們又有機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從而得到老師親署的“語文優勝卡”啦!
此后,班內呈現出好學上進的景象:原本學習較認真的學生上課更認真了;學習一般,甚至成績偏差的學生上課不但注意力集中了,而且課后也能自覺、認真地讀書寫字呢!因為他們盼望得到“語文優勝卡”,盼望能當“官”,盼望得到老師的認可。我看到燦爛的笑容時常在他們小臉上蕩漾。我那“猴王”侄兒更是起勁得不得了,再加上我課后給他開開“小灶”,他手中的卡是越積越多。
課間十分鐘里,我經常看到學生們手里拿著我發給他們的“語文優勝卡”樂滋滋地數著:“一張,兩張……我有十張啦!”“我有20張呢!”“我馬上就可以當組長……”
小組中最先積滿50張卡的,如愿當上了語文組長,行使著當組長的特權。全班最先積滿100張卡的,終于當上了語文課代表,行使著當課代表的特權!我那調皮猴侄兒既當組長,又當課代表,不知有多神氣。
語文是大家都能學好的,組長、課代表,也是大家都有機會當上的。當組長和課代表帶給學生的是:學習的自信、成功的喜悅、無上的榮耀以及在“優勝卡”光環照耀下的階梯式的成長。
我慶幸,我從學生希望得到肯定這一“坎”上,摸到了一個激發孩子學習積極性的門道。
一次嘗試,讓我意外地找到了讓學生積極向上的訣竅。于是我想,我何不乘勝追擊,用此法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自主化管理呢?于是我和一些老師們一起開始嘗試利用獎勵卡的優勢,在各自的班內對學生展開了自我完善的管理活動。然而,一路走來,大家覺得是一路收獲一路困惑。
由于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是個很窄的研究范疇,理論工作者多在解決基本問題時,堆砌了一些想當然的理論模型,并沒有考慮到一線實踐到底需要怎樣的理論形態,因此,理論工作者的研究并沒有滿足實踐者的需要。現在能搜索到的關于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文字,絕大多數是一線教師形成的一些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經驗總結,既沒有理論品味,內容闡釋也不系統,尤其是運用獎勵這種肯定教育的模式來培養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理論文字就少之又少了,于是,一線實踐者因缺乏足夠的理論支撐,對于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有失偏頗,更多關注了自己已經理解的、能操作的內容。
有的老師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理論,并開始嘗試在實踐中用肯定教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阻礙重重,效果也不容樂觀,原因在于:1. 學生已習慣于“被管理”;2. 教師不放心學生自主管理;3. 學生缺少自我管理的舞臺; 4. 教師缺乏系統的激勵措施;5. 班級文化不能引領內在訴求;6. 學校缺乏相應氛圍和體制。
綜合當前班級管理中“獎勵機制”的偏差現象,我們有必要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做一番審視。但是通過班級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渴望能有自我調控,進行主動參與主動探索,從而希望獲得一種自我滿足感。因此,我們樂此不疲地實踐、追求著“自我管理”與“獎勵機制”相融無痕的境界。
心理學研究表明,獎勵是兒童品德教育的一種輔助評選方法,適當獎勵兒童對塑造兒童行為和培養良好的品德是十分有利的,它能起到控制兒童品德發展方向的作用。
小學生都爭強好勝,喜歡表現,巧妙地利用這一心理適時地獎勵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長期的調查研究和實踐,筆者找到了一種獎勵機制和評價方法――獎勵卡法,該法既能夠讓學生獲得一種自我滿足感,又能很好地調動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 巧借獎勵卡,強化學生自我管理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級管理不應是老師約束學生,而是學生自我約束,現代班級教育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著力培養學生自主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只有讓學生在班集體中充當合適的角色,他們才感覺到自己是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班集體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所以在工作中,我積極地給他們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自我管理,施展才干的舞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以提高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作為班主任,我本著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指導思想,想方設法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
在我們班里,除了十個班干部外,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工作,如,檢查長(天天檢查紅領巾、胸卡的佩戴情況)、保管員、體操教練,視力官、燈長、門長、窗戶長、餐桌長、黑板長、圖書館長、小交警(管同學安全的)、衛生管理員等,先有一個月的試用期,然后接受師生的考核,合格的話,就開展崗位的授獎儀式,即給他們分別授予寫有各種崗位的獎勵卡,佩戴起來,繼續行使權利。
這樣一來,每個學生在集體中都有了自己的地位、任務,他們不僅有了自我表現的好機會,更增強了集體觀念和主人意識。如魏春福原先脾氣倔強,誰管都不理睬,事事都認為自己有理,感覺是別人委屈了他。本學期選舉他當體操教練,他可高興了,聽他家長反映,他回家那個高興勁兒是甭提了。每天做廣播操時,他管得可起勁了。為了使大家能聽他的,他回家到網上尋找了關于如何準確做操的資料,并在家長的幫助下自己做得很到位,檢查時,如發現有人做得不到位時,他會很熱心地去指點。由于他管別人時,別人都很聽他的,有人還會謝謝他。所以,當別人在某方面管他時,他表現得也不再那么倔強了,也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幫助了,各方面也變得積極多了。
另外,我利用晨會、班隊會活動宣傳“自己的事自己做”,并舉行各類競賽激趣強化獨立性意識。我還愛護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經常進行成就強化。例如,我實行每天的“奪彩旗卡”制度,使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升華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我還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強化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首先制訂嚴密的活動計劃,其次充分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設立各種獎項,如勞動能手、小畫家、小歌手、舞蹈明星、小作家、優秀小主持、故事大王、守紀標兵等,我只給予學生一定指導,而不一手包辦整個活動,而且還盡量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鍛煉的機會。最后重視對活動結果的評價,強調其活動的深遠意義,致使其長期發揮效力。
二、 巧借獎勵卡,構建管理評價體系
班級管理的“治”是為了不“治”,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紀班規,使學生們有所約束,達到以“法”治人的目的。班級奮斗目標可以凝聚學生的思想,增強學生對班集體的向心力。
如我根據班級情況引導學生從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確立班級管理目標。再把這個目標交給學生討論,修改通過并每人簽字。同樣讓班干部照著執行進行量化,然后張貼,要求學生按目標去做,并制定自已的近期和遠期目標,由于目標是自己訂的,所以當出現遠離目標的情況時,只要提醒一下,他們就能意識到自已的錯誤。
“班級實行量化管理,學生實行自我評價”,是一種目標具體化的管理方法。量化管理是一種全新的競爭機制,評價科學,有利于班與班之間公平競爭;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班級榮譽感,增強學生愛班級的主人翁意識;有利于鍛煉、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總之,這是一種人性化的管理思想。為了讓學生會自我管理,我將班級的各項工作細化到人,交叉管理,讓學生明白他們每天要做些什么,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也都是被管理者,讓每一名學生都參加到班級的管理中來,做到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心中有目標,這樣就能有效地對班級的各項工作進行調控。
一個目標若達成了,可以到老師那兒領回一枚雛鷹獎卡,留作紀念。這個目標達成了,再實行下一個既定目標,這樣螺旋上升,使每個學生都有責任感,班級工作也能上一個臺階,同時也讓每人名學生都有成就感,他們也會對班級工作獻計獻策,每天的常規工作就能做到位了,班主任的工作也就輕松了。
學期結束時,可以憑獲得的雛鷹獎卡參評三好學生和優秀隊員,以調動同學們工作的積極性。
三、 巧借獎勵卡,掌握管理方法
教育是要將“捕魚”的本領傳授給學生,不是直接將“魚”給他們,即通常說的“授之漁”,而不是“授之魚”。在自主管理中對學生要扶放有度,放手讓學生管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
學生在工作中總會表現出稚嫩的一面,需要班主任去指導,去組織,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如新干部班子組建前,必須由申請人填老師獎勵的意向卡,上面有老師的友情提醒:競選的設計、操作過程,讓學生有一定準備,并作好動員工作;在班干部上崗前,獎培訓卡,上面有一些崗前培訓的小知識,如表冊如何記載,怎樣處理與學生的關系,如何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解決等。同時,通過每周的班會和其他途徑,對班級現狀了如指掌,隨時掌握班級中存在的問題,做到有放有收,管而不死,活而不亂,嚴而有度,并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下一步工作。
四、 巧借獎勵卡,形成管理合力
教育好學生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而且班主任一人是難以實現的,所以要經常與科任教師聯系了解學生情況,科任教師手頭也有各種獎勵卡,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對學生高標準、嚴要求,管教管導。
另外,從工作實踐中,我體會到,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還必須充當好家長的“知音”,細心觀察、仔細了解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方法,注意掌握家長與學生的融洽點,架起老師、學生、家長三者共同提高的橋梁,達到知已知彼、互相了解、相互信任的目的。可以說,天下沒有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每當看到自己的孩子取得一點進步時,家長的臉上總會洋溢燦爛、幸福的笑容。所以我常常發獎勵卡,主動與家長聯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的機會,保證學校、家庭 、社會影響的一致性。
學校對學生的在校“行規”和學習予以通報表彰,并給予展示,給家長發喜報,并利用廣播、電視、展牌等形式進行宣傳。各班設學生展牌,沒有評上優秀的學生采取重點幫教,實行“二幫一”,評比結果記入學生檔案和素質報告單發到家長手中。只要誰學習一有進步,我不光會把這消息寫在家校聯系本上告知其家長,應該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以及如何去做,并讓其在對照、檢查、提醒中找差距,找原因,發現進步,體驗成功,激發信心,進而在日常的行為中養成習慣。讓家長協同學校一起正確引導、督促、教育學生在家做到自覺、自律,自己管理好自己,不要過于溺愛或放縱孩子。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作用下,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的培養事半功倍。
五、 巧借獎勵卡,鞏固自我管理能力
能力的形成需要時間,需要不斷強化鞏固。制定目標、設置任務、及時總結、定期表彰,這樣會使學生重視每一次自我管理上的點滴進步,消除畏難情緒,產生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感;讓學生從被迫的自我管理到自覺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遇事就會產生自我管理的興趣和內在動力。
例如,我要求班干部根據各自分工,每天早晨利用晨會時間把昨天各自分管的情況,在班級公布,包括好人好事,違紀情況,及時記載在班級公報上。我呢,只需在星期一班會時,根據一周內觀察、記錄的情況作一總結,評出本周優秀學生。班里還設立了一些獎,例如“智慧星獎”,我把上課積極動腦筋回答問題的學生記下來,每周評一到二次,優勝者評為智慧星,并在“智慧之翼”的表揚欄中獎上小紅花。對于一些后進生,我們更不可以置之不理,于是我設立了“學習進步獎”,并設計了一份表格,貼在“我的進步最大”欄目中,還會在進步欄中貼上小紅花。獲得智慧星獎和學習進步獎的同學還可以領到一張“免寫作業綠卡”,在自己沒工夫完成家庭作業時拿來代替。我還設立了“文明小組獎”,我先設計好表格,然后每周把小組的紀律分、衛生分、學習分記錄到表格中,每月評一次,優勝組評為“文明小組”。文明小組可以享受額外的獎勵:可以集體幫老師處理學校事務。(他們認為幫老師做事是無上光榮的事)。
這些獎項的設立,為全班同學創造了成功的機會,激發了他們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看到了進步,看到了成績,以此來表揚先進鞭策后進。然后各小組總結,每個學生在小組內認真反思一周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并訂出下周目標。這樣以表揚為主,多激勵少批評,多給學生以成就感受,對一周來出現的問題讓學生去反思,給他們以機會,鞏固已有的自我管理能力。
班級的評比考核辦法遵循易操作、好把握、有實效的原則,由值周班干部平時檢查記載,班級對學生的每一個方面都有考核細則、評分辦法,學生隨時可以對照自查,揚長避短。 科學化的評比使班級潛在的競爭意識更加明朗化、公開化,學生班級主人翁意識大大增強,沒有一個學生和小組愿意落后。杜絕了安全事故,違紀事件,學生輪流當干部治理班級,做到干部自己選,班級自己管,班規自己訂,班會自己開,優生自己評。學生不僅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意識也得到了增強,改變了“只為自己,不管別人,只要自己過得好,不管班級糟不糟”的自私心理,形成了互幫互助、團結向上的良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