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有機化學基礎范文

    有機化學基礎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有機化學基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有機化學基礎

    第1篇:有機化學基礎范文

    1.研讀《考試說明》,精做高考試題,明確復習策略

    《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高考試題是《考試說明》的具體體現。研讀《考試說明》可以明確高考考查的范圍及能力層次要求。精做高考題,可以感受高考試題的深廣度,了解高考題命題規律。這樣在復習中才不會偏離考試范圍,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2.處理好幾種關系,提高復習效率和針對性

    (1)現行教材(有機化學)不同版本之間的關系

    目前在山東省的教材有兩套:人教版和魯科版,兩個版本的知識體系編排差別不大,但在部分章節的部分知識點上,側重點還是各自有所差異。但高考命題山東省是統一命題,試題卻完全相同。怎么處理這種關系呢?這就需要我們比較兩個版本的相關知識求同去異,在復習有的放矢提高復習效率。

    (2)處理好有機化學部分和整個高中化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關系

    有機化學知識是整個高中化學知識的一個重要部分,但在必考的內容中只是一個比較小的部分,如若和選做的有機加起來,那就舉足輕重了。所以再有機復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強基礎知識的復習,對常見物質的結構、性質要非常熟悉,反應條件,方程配平等細節要注意記清。和其他化學知識一樣:代表物質記性質,同類物質看特征,特征一樣性質同。不管是有機還是無機復習方法都總是相同的:由個別到整體,由特殊到一般,同類可由此及彼,特殊單獨記憶。

    (3)處理好必修和選修的關系

    有機部分的內容必修中知識點少,難度也小,基礎性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學習記憶都很容易,所以復習過程中歸納總結輕松,但對于選修部分的有機,知識點增多,物質類別多,反應的類型也增多,反應的復雜程度也有所加大,這么多的內容要全部記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復習過程中要對教材進行合理處理,讓學生明白《考試說明》中的考點,太難的反應《考試說明》中沒有要求的可以去掉,而對于《考試說明》中要考的內容,如果自己使用的版本沒有介紹到的,在復習過程中,可以做適當的補充。爭取在復習中做到:必考的掌握清楚,考到的學生能夠自己分析,以“漁”取“魚”。

    3.明確常考知識點,高度重視課本復習

    這一模塊常考知識點有:①有機反應類型(取代反應、加成反應、消去反應、氧化反應、還原反應、聚合反應)②官能團的名稱③有機物的性質判斷④有機物的結構簡式⑤重點有機方程式的書寫(如醇的催化氧化、醇的消去反應、酯化反應、醛的銀鏡反應等)⑥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和種類的判斷⑦簡單有機物綠色合成路線的設計和評價。

    基礎決定能力,基礎決定成敗。近幾年高考命題特點都是嚴格按照《考試說明》的要求,回歸基礎,回歸課本。《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綱,課本是高考命題的依據,許多試題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原型或“影子”。無論高考題怎么出,大部分都會落到基礎知識的考查上,那些在高考中創造奇跡的的學生,無一例外的都是基礎知識牢固、熟練、全面、扎實的學生。所以,在復習中要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基礎知識、基本題型的夯實、熟練上,決不能好高騖遠,喜歡偏難怪新,浪費時間、精力、體力。“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基礎知識既是解決問題的本源,又是能力提高的根基。

    4.學會歸納,夯實基礎,使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形成立體網狀的知識結構

    有機化學知識的脈絡非常清晰,在復習中要注意讓學生學會自己歸納,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系統,使有機化學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

    (1)夯實基礎。

    采用多種方法,下功夫記憶基礎知識。如對比記憶,各類有機物的結構、官能團和性質,代表物、典型反應進行對比記憶。如整體記憶,利用化學復習資料 總結的“有機物的分類與性質”表格從整體上進行記憶。如分類記憶,如有機反應有四大基本反應類型可以記憶每一類反應的各類物質的典型反應;也可以以反應條件為分類方法記憶典型反應,如濃硫酸加熱為條件的反應有醇消去、酯化反應、酯類糖類的水解反應,氫氧化鈉水溶液加熱為條件的反應為水解反應(酯的堿性水解、鹵代烴的水解)、中和反應。各種記憶方法有機結合,靈活運用。

    (2)以結構為主線,突出知識的內在聯系,將零散知識系統化

    《有機化學基礎》涉及的有機物多,知識點多,記憶的內容多,但有機化學又有很好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如貫穿《有機化學基礎》的一條主線是“具有相同官能團的一類有機物的性質相似”,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一規律就能“以一知十”。這就要求在復習中注意指導學生自己總結,做到事半功倍。如可以以官能團類別為主線,把物質按“脂肪烴(烷、烯、炔)芳香烴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油脂糖類蛋白質高分子化合物”的順序,將各類物質的物理性質、代表物的分子式和結構簡式、主要化學性質、制取方法、來源和用途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梳理;

    打破章節之間的限制,進行模塊內綜合,在復習中通過分析對比、前后聯系、綜合歸納,把分散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

    5.突破信息,加強推斷題訓練

    在有機化學復習中,特別要重視對高考有機化學信息題進行專題研究,學會對題給信息進行吸收處理的能力。

    6.培養規范使用化學用語的習慣

    第2篇:有機化學基礎范文

    關鍵詞:有機化學;教學手段;環境工程

    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我校環境工程專業培養計劃中,《有機化學》課時從40學時壓縮到32學時,其中8學時為實驗學時,理論學時為24。學生要在24學時內學完該課程的理論內容,包括烷烴、不飽和烴、芳烴、鹵代烴、醇、酚、醚、酮、醛、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機氮化合物、有機硫化物等章節,內容較多,時間較緊。因此,在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內,如何立足于培養直接面向市場和生產第一線的工程型和應用型的復合型人才,已經成為我校環境工程專業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4]。《有機化學》是環境工程專業后續專業課如環境分析化學、環境化學、水污染控制、土壤污染與控制技術及大氣污染控制等課程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有機化學的認知還停留在初高中階段,起初學習態度散漫,自我感覺良好,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發現本門課程信息量較大,知識點較多,學習有些力不從心,逐漸地失去學習信心和興趣,并且基本意識不到本門課程對后續課程的重要性。此外,與剛學習完的大學化學(無機化學和物理化學)比較,有機化學課程知識點多,結構復雜、反應條件和規律相對復雜,導致學生對有機化學的知識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更難加以運用。同時,由于有機化學的課時限制,有機化學內容在課堂上難以展開、深入并進行細致講解,導致學生消化吸收有一定難度。隨著時代的進步,有機化學部分內容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技術和反應條件上,導致學生掌握的知識不能適應現代環境工程的發展需要。

    二、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1.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習有機化學課程之前,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已學完《環境工程導論》,對環境工程專業有了大致了解。因此,根據環境工程專業知識,結合專業課教師的學科背景,在有機化學課堂教學中,授課教師可以將有機化學中綠色化學的理念與環境污染聯系起來,借助實際案例,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例如,廣西會仙濕地或湖南洞庭湖水體和底泥中殘留的農藥、抗生素等環境污染問題;市面上出現的假酒、奶粉中的三聚氰氨等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城市黑臭水體頻繁爆發;冬季霧霾的成因及其對人體和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將這些環境熱點問題引入到有機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能明顯增加學生對有機化學課程的重視和興趣。另外,結合環境工程專業學科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結合教師的科研成果,如廢水中有機污染物催化氧化去除,土壤中多環芳烴污染修復、大氣污染控制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的催化氧化等,將有機化學與環境工程專業知識進行銜接,突出本專業特色。有機化學與我們的生活點滴息息相關,既來源于生活,更服務于生活。將我們生活實際中的有機化學引入課堂中,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2.注重專業特點,豐富教學內容。環境工程專業研究的對象如有機廢水污染去除、大氣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去除、有機污染土壤修復等涉及到的有機物大多數為合成有機化合物。本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和良好專業素質的環境工程高級應用型人才。學生對《有機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后續的環境化學、環境監測、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環境分析化學等專業課程的學習。近年來,我們一直以高鴻賓(第二版)《有機化學簡明教程》作為本專業學生教材,根據專業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有機污染與有機化學相關知識教學案例,將有機化合物進行分類,并采用圖表形式列出其對人類和環境造成的影響;在內容上做到簡而精,抓住有機化學知識主線,把有機物性質和能發生的化學反應串聯起來;同時,關注當前環境工程專業學科前沿,將與有機化學最新的相關信息傳授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環境污染涉及到的有機化合物,突出各章節重點,如多環芳烴的污染在芳烴中引入,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包括烴、酚、酮、醚、酸等分別在相應的章節中進行講解。3.改進教學手段,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目前,多媒體被很多高等院校作為現代化教學手段廣泛采用。該手段不僅可以將圖、文、像、動畫進行有機結合,模擬物質宏觀及微觀結構、反應及實驗過程,還能將有機化學如反應機理等這類抽象問題簡單化和形象化[5]。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教學既能加強學生的記憶及理解能力,還能有效地解決環境工程專業有機化學存在課時少、內容多的問題。但是,如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采用多媒體教學,那么教學節奏容易過快,學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跟不上。除此之外,過快的教學節奏也容易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減少,不利于教師把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6]。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將板書、練習、討論等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學手段多樣化,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創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4.加強實驗教學,提高環保意識。有機化學實驗是《有機化學》這門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我校環境工程專業現有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學時為8個。雖然學時較少,但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得到了訓練,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研態度,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此外,為了激發學生對有機化學實驗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將有機化學實驗與專業特點相結合,提醒學生注意實驗細節,如實驗前了解藥品可能引起的危害,檢查裝置是否破損,實驗過程中注意通風櫥的使用,傾倒有機溶液時注意避免外灑,實驗完成后注意有毒廢液的回收處置。通過對有機化學實驗過程中產生廢棄物的基本處理和處置,可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細心的工作態度。

    第3篇:有機化學基礎范文

    1.作溶劑、萃取劑-離學生生活最近的鹵代烴

    可以請學生閱讀修正液的成分表及使用說明.讓學生了解到修正液中的三氯乙烷作為溶劑是有毒的,盡量少用.應讓學生了解四氯化碳是典型的肝臟毒物,高濃度時,首先是中樞神經系統受累,隨后累及肝、腎,對人類有致癌可能.建議教材實驗將萃取劑改為低毒、無致癌作用的正己烷.可以向學生介紹在工業上主要成分為正己烷(74%)和環己烷(16%)的6#抽提溶劑油,對大豆油、菜子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具有很好的溶解能力,廣泛應用于植物油的提取.

    2.作致冷劑-正遠離我們的鹵代烴

    關于這一點學生閱讀課本已不難理解.既然已遠離,也無需多加闡述,教學內容也應該與時俱進.

    3.鹵代烴高分子-生活中最常見的鹵代烴

    教學中可以向學生介紹鹵代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中,以聚氯乙烯最為常見,如塑料門窗、塑料管、塑料地板、塑料壁紙、密封材料等.

    4.飲食中的鹵代烴-生活中最值得關注的鹵代烴

    第4篇:有機化學基礎范文

    1.中職有機化學教學方法

    對中職生來說,有機化學的學習并不陌生,初中階段無機化學的學習為中職階段有機化學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中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化學基礎和學習能力,將教法與學法完美融合,讓學生在生機活躍的化學課堂氛圍中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評價的能力,教師教學設計要基于中職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興趣與學習需求不斷優化創新有機化學教學方法是當下中職化學有效教學的新出路。

    1.1實現教學手段與學習方法有效結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授之以魚”更要注重“授之以漁”,在豐富教法的同時要促使學生掌握科學、高效又適合自己的有機化學學習方法,實現教法與學法的統一,以期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常見的有機化學學習的基本規律是:結構———性質———用途———制法———代表物等。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可以激勵學生靈活運用學習規律,必要時還可以打破課本順序,按照自己經過實踐證明可行、有效的學習方法展開學習。例如,在“乙烯”實踐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不顧課本順序,從其“分子結構”開始學習,繼而延伸到對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研究與分析,繼而了解它的用途。學生跟從教師步伐很快便掌握這一知識,在以后的化學學習中也可以效仿這種學習方法。

    1.2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已經普及到社會的各行各業中,特別是在教育界,多媒體教學儼然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中職有機化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極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信心。首先,教師應具備基本的課件制作技術,將有機化學復雜的化學變化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并推動學生學以致用。例如,仍然以“乙烯”這一單元的學習為例,教師首先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有機溶劑、塑料纖維,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推測這些實物的主要組成部分,學生思考后便回答“乙烯”,教師可以在鼓勵中借助課件一一為學生講解這些實物的用途,繼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3注重生活化教學指引學生學以致用

    有機化學是一門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學科,基于此,教師在講解有機化學枯燥的理論知識時一定要借助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實例活化課堂內容,誘導學生積極思考,指引學生學以致用。例如,在生活飲食方面,教師可以滲透這樣的生活常識:菠菜含有大量的草酸,不能與鈣含量多的豆腐一起食用,二者容易發生化學反應形成草酸鈣,吃多了會有得膽結石的健康隱患。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有時突發重金屬中毒的狀況,例如,如果病人得的是汞鹽中毒,可以將乳品與雞蛋清混在一起讓病人服下,蛋白質和汞鹽在病人消化道發生化學反應形成不溶解物,有毒物質便再難侵入人體。這些生活常識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引導學生將有機化學知識學以致用。

    2.中職有機化學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有機化學學習的動機和信心,對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教學方法與能力的培養之間有著必然聯系。筆者認為中職有機化學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機化學教學與無機化學教學相比,對學生自學能力的要求更高,故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思考、探究的能力,學生在掌握了一般的學習方法之后,就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我學習,通過閱讀課本、分析案例、自主思考與訓練等提高學習效果,并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

    2.2是記憶力與觀察力。在教師營造的活躍化學課堂氛圍中,學生不僅順利記住了有機化學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通過系統的有機化學實驗,提升了記憶能力和觀察能力。例如,在《醇、酚、醚的性質》的實驗中,要想達到實驗目的,學生必須認真觀察試劑反應前、反應中與反應后的顏色、氣味、狀態等的變化,這一過程學生的觀察力得到提升。

    2.3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有機化學實驗中很多是需要學生親自動手,認真操作才能完成的,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開動腦筋,積極思索,創造性思維并激發,學生各種能力得到了培養。

    2.4是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能力。中職有機化學教學,能活化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提高學生質疑和創新精神。例如,在《乙醇的性質和制備》教學中,教師可以巧用提問藝術,激發學生思考,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不斷進步。

    3.小結

    第5篇:有機化學基礎范文

    論文關鍵詞:有機化學 實驗教學

    論文摘要:通過改革基礎有機化學實驗課教學內容,本科生有機化學實驗技能的強化訓練,開設綜合性實驗—有機化學大實驗的實施與實踐,對高等林業院校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

    教學改革的中心問題之一就是進一步加強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如何通過高等林業院校的化學教學,特別是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化學素質、知識和能力,將“素質和能力”培養落到實處,是一個值得探討和研究的課題,也是我們進行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目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包括實驗教學體系和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七五”、“‘八五”期間,我們主要致力于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將立足點放在結合林業院校的特點,優化實驗內容,淘汰某些驗證性實驗,增加操作實驗和應用性較強的實驗,開放實驗室,強化學生實驗技能,在此基礎上適當開設綜合性實驗,從而為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奠定了基礎。

    1、改革基礎有機化學實驗課教學內容

    1.1實驗指導書內容和實驗方法的改革

    (1)基本操作高等林業院校林學類專業基礎有機化學實驗課的教學內容包括基本操作、有機化合物的制備、有機化合物的性質、色譜技術和天然有機物的提取。基本操作部分對于提高學生實驗技能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至關重要。編人我院有機化學實驗指導書的絕大部分基本操作既有獨立的實驗,又結合在有機化合物制備和天然有機物提取分離這兩部分內容之中,且涉及每項基本操作在生物學科特別是在林業上的應用,強化了學生把基本理論學習、基本技能訓練與林業科技工作緊密結合的意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水蒸氣蒸餾屬重要的基本操作之一,廣泛用于植物中易揮發成分(香精油等)的提取,與植物資源的利用和開發關系密切,而一般的有機化學實驗指導書都是通過含雜質苯胺的提純,使學生掌握這一基本操作。實驗人員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選用含雜質的正丁醇作為苯胺的替代物,既解決了安全問題,又適于初學者掌握操作步驟。除此以外,實驗指導書中還安排了供選做的水蒸氣蒸餾的應用性實驗:松脂含油量的測定。通過前一個實驗內容,對于真正掌握水蒸氣蒸餾這一基本操作的學生,完全能夠借助實驗指導書獨立完成松脂含油量的測定。

    (2)色譜技術色譜技術對于從植物資源中提取、分離和鑒定天然有機物,是必不可少的實驗手段。其中薄層色譜既可直接用于天然有機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又可用于柱色譜選擇洗脫劑和收集流分。而許多天然有機物對紫外光有吸收,所以在薄層色譜中常利用一定波長紫外光照射替代顯色劑進行顯色.。鑒于一般實驗指導書上無此內容,任課教師選用蔡、a-茶酚作為試樣,摸索出用硅膠板分離這兩種化合物的展開劑,用紫外光(=254 nm)顯色,檢驗分離效果。經過幾年實踐,表明該實驗方法既簡便又省時,效果十分明顯。

    (3)天然有機化合物的提取天然有機化合物的提取屬應用性較強的實驗內容。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技能訓練,所選實驗項目應難度適中,而且要能夠在3學時內完成。我院有機化學實驗指導書中天然有機化合物的提取部分共編人了7個實驗,其中兩個實驗分別選自我院和兄弟院校教師科研項目的部分實驗內容,但由于條件和實驗學時所限,無法面對本科生開設二“七五”期間開設‘、油脂的提取”和、“茶葉中提取咖啡因”,這兩個實驗內容綜合性不強,儀器、試劑的投人和消耗量過大,因此在“八五”期間逐漸被另一個實驗“黃楊葉中色素的提取”所替代。該實驗內容屬有機化學大實驗“黃楊葉中胡蘿卜素的提取、分離和鑒定”內容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復習分液漏斗的使用、薄層色譜用薄板的制作及薄層色譜。柱色譜等實驗技能以及初步掌握溶劑提取植物材料中天然有機化合物的方法。該實驗內容綜合性較強,試劑、玻璃儀器的消耗量低,而且能夠在3學時內完成。

    1.2優化實驗內容

    為了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實驗項目,我們除淘汰一定數目的驗證實驗外,盡可能優化實驗內容。首先安排固體有機物的重結晶。第二次實驗則包括熔點、沸點的測定兩個實驗內容,一方面便于用學生以已知標準物為對照,檢驗重結晶實驗所得樣品的純度;另一方面通過常量法測沸點,又掌握了普通蒸餾這一最基本的操作技能。第三次實驗則安排水蒸氣蒸餾和折光率的測定,除用無水乙醇、蒸餾水為樣品學習阿貝折光儀的使用外,還測定水蒸氣蒸餾分離提純后的正丁醇折光率,并用分析純正丁醇作為對照,既掌握了折光儀的使用方法,也檢驗了水蒸氣蒸餾分離提純的效果。而分液漏斗的使用和液態有機物的干澡,則是通過水蒸氣蒸餾、乙酸乙醋的制備,以及黃楊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等三次實驗,使學生得以掌握和鞏固。另外,我們把柱色譜、薄層色譜和紙色譜三個實驗內容集中在一次實驗內完成,利用柱色譜洗脫樣品的間隙,完成另兩個實驗內容。隨后安排的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又為學生掌握色譜技術創造了條件。

    2、本科生有機化學實驗技能的強化訓練

    在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僅依靠有限的基礎有機化學實驗學時,難以使學生的基本功更加扎實,對基本操作也不可能運用自如。因此,在院教務處的協調下,我們利用課余時間,對本科生的有機化學實驗技能進行強化訓練。把立足點放在操作要點的指導和掌握方面。例如,對蒸餾和合成實驗,反復對學生進行實驗裝置的裝卸和操作要點的訓練。在此基礎上、指定實驗內容,對學生進行考核。讓他們根據實驗指導書獨立列出所需儀器的名稱和件數,自選儀器,完成裝置的裝卸,再由教師指出操作過程的不足,并針對實驗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最后根據各個環節給出成績。又如,對糖和蛋白質的性質實驗,我們則模擬理論考試中的化合物性質鑒定,讓學生擬定方案,自己動手鑒定未知物,并寫出鑒定過程和結果。 以上是強化訓練的第一個環節,接下來是由教務處統一安排時間,各系部挑選出5名學生(優秀生1名,中等生2名,一般生2名),進行有機化學實驗技能的抽測。由主講教師擔任主考,有關各系部主任擔任監考,教務處處長擔任巡考,學生持學生證進人實驗室,以抽簽的方式選定實驗內容,在3學時內完成實驗和實驗報告,主考教師按實驗考核辦法當場評分。6個專業7個班級的36名學生參加考核,平均成績87.7分、90分以上14人,8D一89分17人,7079分5人。其結果表明,強化實驗技能訓練獲得了預期的效果。

    第三個環節是開放實驗室,利用晚自習和雙休日,讓學生針對自己的操作薄弱環節,有目的的進行進一步強化訓練。

    經過以上三個環節的強化訓練,使每個學生的基本技能達到合格標準,并對綜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循序漸進的作用。

    3、開設綜合性實驗—有機化學大實驗

    為了進一步提高本科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實驗技能、在我院林學系和教務處的支持下,以林學本科為試點,調整教學計劃,并撥出專款,安排一周有機化學大實驗的教學實習,從1988一1995年,我們連續8年承擔了林學本科生的該項教學任務(表1)。并于1996年開始又推廣到經濟林專業。

    第6篇:有機化學基礎范文

    關鍵詞:物理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手段

    物理化學課程屬于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的平臺課程,課時80學時,理論56學時,實訓24學時,因其公式多、概念抽象、理論性強、課時少,加之高職高專學生基礎比較薄弱,不少學生提到物理化學課程就害怕,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筆者將近五年的物理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摸索進行初步探討。

    一、與先修課程相聯系和后續課程銜接,精選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選取遵循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物理化學課程標準,結合先修課程和后續課程學習的需要,適當刪減重復、落伍的內容,增加與生活、科技前沿相關內容。教學內容選取應充分體現高等工程專科教育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技術應用性人才的特點,貫徹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度的原則

    物理化學課程開設在大二上學期,先修課程有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尤其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聯系比較緊密。例如,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化學平衡、相平衡、電化學、溶液與溶膠等部分內容重復。選取這部分教學內容時,已學過的知識略作復習即可,重點放在未學過的部分、拓展知識面,避免簡單機械性的重復,努力做到讓學生學過以后在原有知識結構上更上一層。

    根據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課程的設置特點,高聚物生產技術、油品分析、石油加工生產技術等專業核心課程開設在大二下學期。后續課程的部分教學內容與物理化學有著緊密聯系。例如《高聚物生產技術》(侯文順主編)

    二、淡化公式推導,強化理解應用

    一方面物理化學理論性很強、公式繁多,另一方面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學習興趣不高。針對這種情況,改革以往過分注重公式推導、邏輯推導,重點放在理解應用。例如,涉及化學動力學方程時,公式推導過程可以略講或不講,直接告知其公式和使用條件,通過例題的形式強化其應用。例如:蔗糖的水解反應是一級反應,表面催化反應是零級反應等。這些反應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公式如何應用、使用時的注意事項等通過例題的形式逐一說明。淡化其公式推導,強化理解應用,旨在通過學習以后能簡單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做能避開繁瑣的公式推導,增加學生學好這門課的信心。

    三、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內容

    傳統教學中教師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來設計教學內容,會出現教師認為比較容易的部分學生卻很難理解的現象。為了解決這問題,教師應該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走進學生中去,站在同一條水平線上聽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難處、感興趣的內容是什么、厭倦的內容是什么等。通過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內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讓教學內容呈現形式豐富

    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網絡資源日益豐富,學生接觸的數字化信息日益豐盈。若是教師一味采用傳統板書教學使得教學內容呈現形式單一,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本身就要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力所能及的掌握與教學有關的科學技術,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資源努力使教學內容呈現形式多樣化,賦予物理化學課堂時代氣息和生機活力。

    五、重視物理化學實訓課程教學

    物理化學實訓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觀察、動手等諸多方面的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精選物理化學實訓項目

    實訓項目的選擇應該和理論教學內容相呼應。理論教學中側重于熱力學和動力學兩部分內容,實訓項目的選擇就應多考慮這方面。本學院在八個實訓項目中有兩個項目是涉及動力學方面的。蔗糖水解反應速率常數的測定和乙酸乙酯的皂化反應速率常數的測定(《物理化學實驗》(第三版)高職高專編寫組)

    (二)重視物理化學實訓教學

    教師對待實訓課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將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態度,必須重視實訓課程的教學。一個完整的物理化學實訓應包括實訓預習、實訓操作和實訓報告。部分教師在實訓教學中只重視實訓操作而輕視實訓預習和實訓報告。物理化學實訓項目涉及的儀器比較大、操作比較復雜、時間比較長、數據繁多、后續處理比較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理化學實訓失敗的可能性。實訓前的預習將提高實訓的效果,增加成功幾率。嚴格按照無預習報告不得進入實訓室的制度執行,教師要對本次實訓項目成敗的關鍵點進行抽查,督促學生認真預習而不是敷衍了事。實訓中教師要隨時密切注意學生操作,保證學生安全。若實訓中出現和預期現象不吻合的,教師應及時指導學生分析現象找原因,給予技術性指導,必要時重做。實訓結束后,要求學生交一份完整的實訓報告。

    (三)改革物理化學實訓成績考核制度

    本學院物理化學實訓成績考核采用的是“選取一個比較典型的實訓項目或設計一個綜合性的實訓項目作為考核項目占實訓成績的50%+平時表現占20%+實訓報告占30%”的模式。實訓成績占期末成績的40%。實踐證明,通過改革后的考核制度增加了學生對物理化學實訓課的重視,提高了實訓效果。

    (四)定期開放實訓室,學生自由操作

    物理化學實訓課時少,儀器少,很難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臺儀器,這勢必會導致部分學生上機操作機會少些。這個問題急需解決,解決方法之一是設置一個全面開放實訓室的時間段,學生根據需要自由動手操作,滿足不同層次學習需要。本學院設置的全面開放的時間段是每周五下午和每學期第十五周至第十六周全面開放。實踐證明,這種開放式的模式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提升教學質量起到了促進作用。

    六、教學改革成果

    通過近五年的摸索,將改革后的物理化學教學模式運用在2011級、2012級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的教學。實踐證明改革后的教學模式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增加學好物理化學課程的信心,從后任教師反饋回來的信息來看,這種改革后的模式對學生學好后面的課程起到了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5]高職高專化學教材編寫組編《物理化學》(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3版

    第7篇:有機化學基礎范文

    一、利用實驗激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演示實驗又是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重要手段。實驗現象以新奇刺激對學生的知識理解、消化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在化學教學中,精心設計演示實驗,在積極做好教材規定要做的實驗的同時,要針對學生難理解的內容,補充并改進演示實驗。

    首先要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如:在講實驗室制氫氣是用鋅而不是用鎂或鐵的原因時,增加了這樣一個演示實驗:分別用鋅、鎂、鐵三種金屬與稀硫酸反應,讓學生觀察現象有何不同,再由學生得出為何不用鎂、鐵而用鋅的原因。這也為以后學習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打下了基礎。

    其次是指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學生實驗,學生自已實驗時興趣較高,為了避免學生動手的盲目性,教師要因勢利導,把單純的興趣轉化成對學習知識的樂趣,成為學習的動力。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步引導學生按實驗目的、觀察辦法、分析、綜合、比較、判斷、推理、得出結論這個程序進行。如在講分子一節時,新課一開始,我便在一只燒杯中倒入蒸餾水并滴入無色酚酞,將另一只燒杯滴有酚酞的濃氨水和其并排放置,不到1分鐘,學生發現滴有酚酞的蒸餾水也變紅了,這時我就問學生:“蒸餾水變紅了,這是為什么呢?”學生產生了欲“知其所以然”的強烈心理,為學習“分子”這一抽象難懂的概念及其相應的理論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又如在講木炭還原氧化銅時,通過演示實驗積極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首先從顏色上觀察實驗現象,通過高溫加熱后,黑色粉末(木炭與氧化銅的混合物)逐漸出現一些光亮的紅色;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導管口冒出氣泡并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生成物到底是什么,最后再由學生寫出方程式2CuO+ C =2Cu+CO2。這樣,就不是單靠講解,而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來認識還原反應的實質。在教學中通過化學實驗來啟發學生掌握知識,可以不斷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化學實驗也得以提高。

    二、利用師生情感激趣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直以認知因素為核心,忽視師生間的情感,學生對教師無感情,甚至反感,嚴重影響其對學科的興趣。傳統的教學講究的是有板有眼,嚴肅地傳授知識。學生在課堂上很少看到教師的微笑,情緒上的壓抑使學生對教師敬而遠之。學習興趣事實上也被扼殺了,學習成為一項艱苦而乏味的事情。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應是一個受學生喜歡的教師,學生才有可能喜歡你的學科。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創造促進學習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便會產生自我指向的學習,這樣的學習結果是好的,教學效果也將是高效的。

    三、設疑討論激趣

    我在教學中有意設計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誘發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正確的或錯誤的論點展開討論,各種意見在爭論中得到統一,最后我總結出正確的結論。如在二氧化碳跟氫氧化鈉反應的教學中,由于第六單元學生學過二氧化碳跟氫氧化鈣反應和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我在課堂上提出了讓同學們自己設計裝置來證明二氧化碳跟氫氧化鈉反應,并檢驗反應生成碳酸鈉。學生通過對比分析,二氧化碳跟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跟氫氧化鈣反應具有相似性,化學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但由于反應沒有明顯現象,如何證明二者反應了呢?由于初中沒有明顯現成的答案,學生必須運用已有的知識及技能去進行實驗設計。有的同學設計把二氧化碳收集在一個氣球中然后往氣球注入氫氧化鈉溶液和水,然后再注入稀鹽酸,觀察氣球的膨脹和收縮現象;有的同學設計把一個癟氣球(開口通空氣)置于密閉的充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然后往瓶中注入氫氧化鈉溶液等。通過這些實驗,同學們一方面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獲得了豐富的感性認識,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特別是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四、利用練習激趣

    練習激趣就是精心設計一定量且不同層次的習題,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然后由教師對學生的完成情況及時給予指點和評價,以便教學雙方的信息得到及時反饋。在練習中,重視精講多練,講練結合,通過一題多解,一問多答,一題多變,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引導學生在做完一題后,思考答案是否合理?解題關鍵何在?運用了哪些知識?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分析能力,也拓寬了學生思路,激發和培養了學生求新、求異的獨立思考精神,使學生逐步養成遇到問題,能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不拘泥于已有的范例和模式。

    第8篇:有機化學基礎范文

    關鍵詞:中藥專業 有機化學 雙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c)-0137-02

    為實現我國教育的現代化,達到與國際教育接軌的宏偉目標,教育部于2001年頒布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04年外語教學課程要達到所開課程的5%~10%。2007年,教育部又提出,在2007-2011年期間要建設500門雙語教學示范課程,以進一步推進雙語教學課程建設。

    有機化學是中藥學相關專業最重要的必修基礎課之一,面向各層次學生開設。由于中藥所含化學成分95%以上為有機化合物,因此研究中藥機理與應用的各專業都需要具備良好的有機化學基礎。中藥專業有機化學的教學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有機化學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操作技能,并訓練他們應用這些理論和技能去研究各類有機化合物,從而為分析化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中藥藥劑學等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為中藥專業最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在有機化學的課堂適當引入雙語教學,使學生掌握較多的有機化學相關英文闡述,不僅可為后續專業課的雙語教學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可以為學生打開通往化學世界的大門,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因此,探索一條適合于中藥專業本科生的有機化學雙語教學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中藥學院開設有機化學雙語教學的意義

    在我校中藥專業開設有機化學雙語教學的目的為,通過教學實踐和改革,在部分教學班引入有機化學雙語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理解和掌握常見有機化合物的英文名稱、有機理論和有機反應的英文闡述,看懂英文原版有機化學相關教材,進而能夠查閱相關資料,擴展知識面,提高自學能力,培養鉆研和創新精神。有機化學雙語教學的順利開設,具有以下幾點實際意義。

    1.1 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有機化學知識

    雙語教學可使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專業術語理解得更深刻,對各類有機化合物的IUPAC命名和有機反應的歷程掌握得更牢固,從而更扎實的掌握有機化學知識。

    1.2 可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通過有機化學雙語教學,學生能夠掌握一些中藥專業各學科中涉及到的有機化合物、有機反應、有機理論等的英文描述,從而為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基礎。并直接與中藥化學、中藥藥劑學等雙語課程接軌,實現學科之間的連貫性銜接。

    1.3 可為學生用英文撰寫畢業論文創造條件

    通過雙語教學,學生可以增加接觸英文文獻的機會,掌握科研論文的結構與寫作要領,進而在完成本科畢業課題和研究生課題時順利完成英文摘要,甚至用英文撰寫畢業論文[1]。

    1.4 可為學生打開通往化學世界的窗口

    雙語教學有助于學生從網絡上更快、更廣泛地獲取信息,如閱讀電子版的英文文獻,查閱CA、Medline、SpringerLink、Scifinder、ElsevierScience等各種索引,運用原版的Chemdraw、Chemwin等化學軟件。并能跟蹤有機化學,尤其是中藥化學各個領域的新進展,對日后深造和科研工作都具有深遠影響,會讓他們終生受益。

    1.5 可間接的提高學生的英文水平

    實施雙語教學,使用原版教材可為學生創造一個學用英文的好環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英文整體水平,為大學生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研究生入學英語考試等打下基礎。如果學生大學畢業后出國深造,也能夠很快克服專業上的語言障礙。

    2 中藥專業開設有機化學雙語教學擬解決的關鍵因素

    教學是一個教師(教學方法)、學生、教材三者互動的過程。要想達到好的教學效果,三個環節缺一不可,有機化學雙語教學也是如此。另外,由于雙語教學具有特殊性,應從下三方面解決關鍵問題。

    2.1 雙語教學對學生的要求

    雙語教學遇到的最突出問題是用英文授課可能會使學生理解專業基礎知識受到一定的影響。學生在聽英文授課時,尤其是在課程剛開始階段,常常一方面要思考英文詞匯的意思,另一方面要理解講授的專業知識,因此大腦對英文授課內容的理解不會像漢語授課時反應那么快,課堂上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理解滯后現象[2]。為了避免學生因為跟不上授課進度而對英文授課失去興趣和信心,可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向學生介紹雙語教學培養對高層次中藥學人才的重要性,調動學生參與雙語教學的積極性。其次,在有機化學雙語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式,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形成師生互動。此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預習、復習、作業等,針對每個教學環節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指導。

    2.2 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目前,在我校中藥學院有機化學理論課的學時數是62學時,改成雙語教學后學時數不變,這樣一來增加了教學難度。教師可采取以下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首先,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這樣,可保證教師在有限的學時內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英文講解時間,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還可使教師更好地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其次,利用分子模型、三維圖片、Flas、視頻資料等教學手段,表現有機分子的空間結構,演示有機化學反應的歷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并增強教學效果。再次,教師在英文授課時應語速稍慢、吐詞清楚、講解到位,對于某些較難理解的內容輔以中文解釋,使大部分學生能夠跟上教師的講課思路。此外,加強雙語教學的課外輔導,并可通過bb平臺開設雙語教學交流論壇,與學生在網絡上形成互動,這樣,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課堂學習效果,了解學生學習上的問題和意見,及時解答疑難,調整授課進度和方式。最后,可采取由多位教師參與的“接力式”教學。制作雙語教學課件,需要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再加上用英文備課,如果本課程從頭到尾只由一名教師完成,負荷大。因此安排本教研室的多名教師參加,每人根據自身情況分配幾個章節,接力性地共同完成本課程的教學[3]。這樣,每個教師可以集中精力完成好自己的那一部分,大大提高備課和授課質量。

    2.3 雙語教學對教材的要求

    雙語教學必須使用英文教材,沒有教材,雙語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大部分英文版有機化學教材的編寫體系與中文教材類似,即都是以官能團為主線,采用將官能團與反應機理相結合的編排方式,因此,可將英文教材結合中文教材進行講解[4]。但是,原版教材內容太多,復印耗資巨大并涉及版權問題,因此,可對原版教材的有關章節進行刪減或調整,節選原版教材中重點知識點和與中藥專業密切相關的專業詞匯印刷成冊,供學生理解、掌握,并與目前我院使用的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有機化學》的重點內容保持一致。

    3 有機化學雙語教學的研究內容

    3.1 教材建設

    考慮到大一學生的學生英文水平,仍以中文版《有機化學》作為主教材,英文教材作為輔助教材。經過2~3年的教學實踐后,力爭出版適合我校中藥專業的有機化學英文版自編教材或者公開出版的教材,并完善配套的雙語教學課件、電子教案、教學視頻等的建設。

    3.2 課堂教學形式的研究

    制作英文版多媒體課件,課件除了反映有機化學教學的主要內容,突出重點難點之外,還突出雙語教學的特點,盡可能更多地使用英文表達。例如,大小標題、專業詞匯、術語、概念等都用英文表達。另外,采用實物投影、立體模型演示、三維圖片、Flas等多種輔助教學手段,以使抽象的理論講授更加生動、形象和直觀,并可提高單位課時的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深度。在教師的講述方面,主要采取中英文結合的方式進行講授。簡單的有機化學基礎知識盡可能用英文講,部分重點和難點內容用中文講,確保學生在掌握有機化學基本知識點的基礎上,熟悉相關內容的英文表達。

    3.3 習題與考核方法研究

    在課后布置一定量的英文作業,以使學生復習鞏固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內容。英文作業的比例逐步加大,由初始中英文作業各占50%逐步過渡到全英文作業。為了讓學生熟悉有機化學各種題型的英文表述,編寫習題、試題幾大類型(選擇、判斷、命名或寫出結構式、完成反應式、寫機理、推測結構、鑒別、合成)的常用英文例句。在測驗時,為了避免學生因理解困難影響成績,對一些復雜的試題進行中文注釋或中英對照。此外,為了鼓勵學生課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對課堂上的表現記做平時成績,并階段性的進行測驗。在形成性考核中,學生平時成績占有20%的比例。經過2~3年的教學實踐,力爭完成有機化學雙語教學的題庫建設。

    3.4 網絡資源建設

    進一步完善我校有機化學精品課程的bb平臺建設,開設雙語教學論壇,與學生形成互動。并且向學生介紹有機化學和中藥化學相關的英文網上資源。如國內及國外幾所著名大學的有機化學教學網站,Medline、CAS等網站。

    4 結語

    作為與中藥各專業密切相關的有機化學學科,開設雙語教學課程,將實現學科間的連貫銜接,為中藥專業學生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還可以為學生打開通往化學世界的大門,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提高我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張力學.有機化學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24(2):116-118.

    [2] 王梅.努力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有機化學雙語教學質量[J].化工高等教育,2008,24(6):49-51.

    第9篇:有機化學基礎范文

    1美國高等學校《有機化學》教材內容設置管窺

    美國高等學校《有機化學》教材內容設置不盡相同,無法全部知曉,但希望能“窺一斑而知全豹”。本文以美國PrenticeHallPublishers出版的教材《Or-ganicChemistry:abriefsurveyofconceptsandap-plications6thEdition》為例[1],介紹美國理工類高校《有機化學》教材內容設置情況。這本教材是由CaliforniaPolytechnicStateUniversity教授BaileyP.S.和BaileyC.A.合作編寫的,于2000年修訂出第六版,以下簡稱《OrganicChemistry6th》,表1為教材第六版的教材內容設置。這本教材第二版由AllynandBacon,Inc于1981年出版,國內有影印本作為內部交流用,以下簡稱《OrganicChemistry2nd》。第二版有16Chap-ters,第六版有18Chapters。與第二版相比較,第六版內容有拆分和重組。

    2國內高等學校《有機化學》教材內容設置

    國內高等學校《有機化學》教材內容設置基本以官能團為主線,討論典型官能團化合物的命名、結構、性質以及主要用途。以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高鴻賓等主編[2]的高職高專教材《有機化學》(第二版)和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陳淑芬等主編[3]的新世紀高職高專化工類課程規劃教材《有機化學》(理論篇)(第二版)為代表,介紹國內高校《有機化學》教材內容設置情況,詳見表2。這兩本教材的內容在設置上幾乎完全相同,只是在前后順序上稍有調整。與高鴻賓版《有機化學》教材相比較,陳淑芬版《有機化學》教材文字敘述略少而方程式表達較多,同時在部分章節增加有機化學學科的科技前沿知識。

    3中、美高等學校《有機化學》教材內容比較

    橫向對比中、美高等學校《有機化學》教材內容情況,明顯可以看出存在以下幾點差異:

    3.1美國高校教材將基本概念、基礎理論集中在前幾章講授

    從前文列表可以看出,《OrganicChemistry6th》的Ch.1BondinginOrganicCompounds和Ch.4AnIntroductiontoOrganicReactions集中講授了有機化合物中的化學鍵、路易斯酸堿理論和有機化學反應的類型,這種將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集中成章講授的教材在國內少見。國內教材基本按照官能團數序依次編寫,將有機化學中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分散到相應章節。

    3.2美國高校教材示意圖多且精美,教材吸引力強

    比如《OrganicChemistry6th》正文中在適當位置均輔以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對應的知識。與國內教材示意圖相比較,美國高校教材示意圖繪制精美,色彩感、立體感強烈,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4]。

    3.3美國高校教材中穿插有內容廣泛的閱讀材料

    《OrganicChemistry2nd》在正文中穿插有內容豐富的Panel,并在教材修訂過程中不斷更新。比如1981年出版的《OrganicChemistry2nd》,在Ch.

    2StructureandIsomerism中穿插有Panel:Dia-mondandGraphite。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H.W.Kroto等人因為發現C60而獲得1996年諾貝爾化學獎,2000年修訂出版的《OrganicChemistry6th》中,編者已經將閱讀材料已經更新為Panel:Diamond,Graphiteand“Buckyballs”,并隨著教材內容的拆分、重構而編入Ch.1BondinginOrganicCompounds。富有趣味性,取材新穎的閱讀材料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這一做法在國內有些版本的有機化學教材中已經采用。

    3.4美國高校教材課后習題量大

    以《OrganicChemistry2nd》和高鴻賓版、陳淑芬版《有機化學》教材中內容相近的幾個章節比較,習題數見表3。可以看出,美國高校教材習題量大。同時,美國高校教材習題中有結合生產生活的論述性習題,這在國內教材中比較少見。

    3.5美國高校教材在書后面附有關鍵詞索引

    比如《OrganicChemistry2nd》和《OrganicChemistry6th》都有關鍵詞索引,可以幫助學生迅速查找到與關鍵詞相聯系的課本內容,有利于學生加深對關鍵詞的理解和記憶。有些國內教材目前也已經增加關鍵詞索引。

    4美國高校《有機化學》教材自主學習平臺配套建設

    國內各種版本的有機化學教材一般會配套有學生學習指導書、教師授課課件等,但是很少有與教材相配套的課程學習網站,美國有機化學教材建設的顯著特征就是教材立體化、趣味化。《OrganicChemistry6th》配備有課程學習網站,您需要點擊下面網址chemweb.calpoly.edu/cbailey/BaileyText/就可到達。網站設置有四個板塊,分別為BiographiesoftheAuthors、StudyGuideandSolutions、RelatedWeblinks、ManualChemDrawExercises等,與國內廣泛存在的精品課程網站相比較,教材配套網站是由教材編寫者制作和維護的,更能體現出教材編寫者的思路和側重點。《OrganicChemistry6th》的課程學習網站設置的ManualChemDrawExercises板塊,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化學繪圖軟件繪制有機化學分子模型等,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成人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日本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超污免费网站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成人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天天摸夜夜摸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水|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无遮挡|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caoporn成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在线电影|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午夜a| 亚洲成人在线网|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 曰批视频免费30分钟成人| 色老头成人免费视频天天综合| 国产成人性色视频| 成人au免费视频影院| 成人黄动漫画免费网站视频|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中文字幕成人网|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成人|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