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化學相關專業范文

    大學化學相關專業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化學相關專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大學化學相關專業范文

    關鍵詞:大學化學;科研前沿;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5-0175-02

    大學化學是各高等院校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地球科學、環境、醫學、藥學等相關專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其包含無機化學及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內容,較抽象,且理論性強。大學化學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剛步入大學的新生,此時他們還停留于高中那種“灌輸式”的學習模式,對化學的認識僅僅局限于抽象概念、化學方程式和相關計算的生硬記憶,而對化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往往認識不足,這就迫切地需要他們向大學的學習模式轉變,由被動吸收性的學習轉變為主動創造性的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僅按照教材或講稿的內容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使用傳統的一講到底、與科研前沿知識完全脫節的教學方法,就是一種落后呆板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只是教師的講解,卻沒有學生的參與,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只會導致學生對那些抽象的理論課內容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抑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1]。因此,教師要在教學內容上下功夫,提高課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進行創新性的改進,引入科研前沿的知識去充實原有的課本知識。這樣,學生可以了解一些前沿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同時也能很好地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2]。在大學化學教學中,適當引入學科前沿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能夠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針對這些情況,本文結合大學化學教學實踐在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應上好緒論課。作為大學化學課的第一次課,如果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對后續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及學生能學好這門課程至關重要。緒論的內容應該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以及期盼心理。一般而言,學生關心的是大學化學與專業之間的關系及學好大學化學對將來的發展有怎么樣的作用。因此,緒論課要解答學生的疑問,突出大學化學這門基礎課的重要性。現代科技飛速發展,許多新材料隨之而生,而新材料的應用又促進了科技的進步[3]。大學化學這門課程有著極為豐富、熱門的科學前沿知識,如超導材料、記憶合金、不碎玻璃、納米材料、不銹鋼、導電塑料、石墨烯等,這些科學前沿知識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緒論課中講述一些新材料的意外發現,乃至研制成功,再到實際應用,這樣一些有趣的內容,往往會引起師生的共鳴,達到期望的教學效果。實踐表明,適當講解關于科研前沿的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學學化學的興趣。

    化學學科的內涵極為豐富,學科交叉和融合是現代各科學發展的一大特點。在新形勢下,當前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要求人才須按照社會發展的需求來培養。因此,在大學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的專業方向來選取適當的科學前沿內容。此外,科學前沿的新成果不斷涌現,課程的教學內容也必將隨之不斷調整。基礎理論教學是大學化學課程教學的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許多基礎理論,由于不能及時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體會其含義,達不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例如,講解熱力學第三定律“在絕對零度,任何完美晶體的熵為零”時,學生只能從文字上得到“絕對零度不可達到”這個結論。實際上,學生對“是否存在降低溫度的極限”這一問題非常感興趣。此時,若給學生引入最新的研究報道:2014年10月22日,意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院下屬的格蘭薩索粒子物理國家實驗室宣布,他們將一立方體銅塊冷卻到6毫開(零下273.144攝氏度),這一溫度幾乎接近“絕對零度”(零下273.15攝氏度)。實踐表明,這個最新報道的引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了解雖然絕對零度在實際生活中似乎無法達到,但科學家還是不遺余力地嘗試著接近絕對零度。通過科學家對絕度零度的不斷追求,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永無止境,激勵他們學習科學工作者那種鍥而不舍的精神。

    做到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這就要求教師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前提下,準確地把握相應的知識體系與所設的培養目標。另外,為了能夠將相關科學前沿知識充分應用到大學化學的教學中,教師應深入學習該學科的新知識,追蹤該學科的相關科技研究最新發展趨勢和動態,精心選取相關科學前沿知識來充實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例如,在講解原子結構相關章節時,可以講解碳的不同形態的材料,如金剛石、石墨、富勒烯、碳納米管、石墨烯等。

    本文以石墨烯以及單層石墨烯的誕生歷程為例來講解。單層石墨烯是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亞?諾沃肖洛夫于2004年發現的。他們制備單層石墨烯的方法非常簡單,先從石墨中剝離出比較厚的石墨片,之后將這個比較厚的石墨片的兩面都粘在一種特殊的膠帶上,撕開膠帶,就能把較厚的石墨片一分為二。不斷地重復這樣的操作,得到的石墨片也越來越薄,最后,他們可以得到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的薄片,這是單層石墨烯的誕生歷程。

    從此以后,石墨烯的制備方法層出不窮,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科學家發現,離單層石墨烯的工業化生產越來越近。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亞?諾沃肖洛夫因其在單層石墨烯的特別貢獻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外,引入石墨烯的最新研究進展:石墨烯微片規模化生產技術已經成熟,其下游運用研發成果層出不窮。

    石墨烯未來五年在光電顯示、半導體、觸摸屏、電子器件、儲能電池、顯示器、傳感器、半導體、航天、軍工、復合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將呈現爆發式的增長。這不但會讓學生很輕松地完成本課教學內容的學習目標,掌握抽象理論中原子結構化學鍵與物質形態的關系,又能了解當前無機化學的前沿領域,大大增加學生對抽象結構化學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理論結合實踐

    在教學內容上,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探索創新。在固體結構章節,學生對晶體中原子的周期排列、晶胞在三維方向的重復堆積,以及晶體的結構特征等知識點很難理解,認識和想象力跟不上教師的講解。此時,可以將學生帶出課堂,到實驗室中讓他們通過親身體驗去認識晶體結構。在實驗室,學生可以接觸大型的科研儀器――X射線單晶體衍射儀。X射線單晶體衍射儀的分析對象是一粒獨立的晶體,就像我們所看到的一粒鹽或一粒砂糖。單晶中,原子或原子團呈周期性排列,如果將X射線(如Cu的Kα輻射)照射到單晶上,就會發生衍射,接著對所得衍射線的數據分析可以解析出晶體中各個原子的排列情況,解析出晶體的結構。晶體的結構可通過測試的方法來確定,這對物質性能的解釋、學科的發展以及新產品的生產和研發等,具有很大的作用。例如,2014年,中科院院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研究小組首次在世界上揭示人源γ分泌酶復合物的精細三維結構,發現人源γ分泌酶復合物與阿爾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癥)的發病直接相關,這為理解γ分泌酶復合物的工作機制以及老年癡呆癥的發病機理提供重要依據。這一例子的講解,可以極大地加深學生對晶體結構的認識,激發對晶體結構學習的興趣。

    三、利用多樣的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由于教學內容的側重點不同,需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基礎理論知識具有明顯的理論特點,課堂教學以講授為主,在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視頻的輔助下生動地呈現教學內容,可以有效地提高課程教學的效率。在大學化學課的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引入相關科學前沿知識來講解時,充分利用多媒體來教學,將一些科技現象和流程通過動畫形象逼真地演示出來,更能為學生提供眼、耳等感官刺激,使他們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對于相關的知識點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此外,啟發學生思考,使他們主動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要經常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之后根據情況對某些問題的解答進行補充和擴展。教師還應注重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大學生創新活動或專業科技競賽,還可以讓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結束語

    在大學化學的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引入相關的一些科研前沿知識,既能讓學生在學會課本知識的基礎上了解一些科學前沿的相關研究進展,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由被動接受式學習變成主動求知型學習,提高學習興趣,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教師結合科研前沿知識,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面進行改革,可以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更符合培養創新人才理念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燕.淺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J].中國冶金教育,2014,(3):1-2.

    第2篇:大學化學相關專業范文

    1.1自主學習平臺的構建目的和原則

    《基礎化學》是我院生物教育專業的主干基礎課程。該課程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其深度、廣度在不斷變化,它不僅與化學各學科相互關聯、滲透,而且與材料科學、生命科學以及醫藥等其他學科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學科知識呈幾何級數增長。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一方面,《基礎化學》課程的知識素材在不斷擴充,較少的課時難以完成如此龐大的教學任務;而另一方面,又要適應當前教改中各專業基礎課程課時不斷壓縮的現狀。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無疑是《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國內已有一些大學建立了基礎化學網絡課程,但都擁有自己的版權,無法在我院校園網上利用,在應用上很不方便。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院開展網絡教學的時機還不是很成熟,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傳統的課堂教學,即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教學仍然是教學的主要形式。因此,有必要根據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培養目標,構建便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網絡學習平臺作為傳統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這樣一方面可更新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可培養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在網絡環境中的自學和探索知識的能力。大學化學學習平臺是在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模式的基礎上,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優秀的網絡資源有機結合,滿足《基礎化學》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體系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根據教師多年的教學積累,對網上資源進行認真研究、篩選、整理、加工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科學性、開放性、發展性、交互性的構建原則。[4]該平臺是以《無機及分析化學》和《普通化學》兩門課程的基本內容為編寫框架,在內容的選取上兼顧了生命科學、藥學、醫學等專業以及化學專科生學習的需要,在編寫制作中,參考了國內外眾多優秀教材,根據教師自身的教學積累和經驗,以多年教學中使用的電子教案為基礎制作腳本,形成了適合本科教學的基礎化學的內容體系。同時,注意了本課程的系統性、先進性以及本學科科技前沿,因此,本課程也可作為生命科學、藥學、醫學等相關專業學生的網絡學習課程,可作為大學和專科相關教師的教學課件或參考課件。

    1.2網絡學習平臺的技術實現

    自2010年起,《大學化學教學中網絡自主學習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組開始著手大學化學自主學習平臺的建設。該平臺采用B/S結構進行整體架構,B/S結構的應用非常簡單,客戶端只需要一個瀏覽器就可以運行,省去了客戶端安裝軟件的繁瑣,是目前廣泛應用的網絡體系結構。平臺采用ASP腳本語言與ADO技術訪問AC-CESS數據庫來實現B/S結構的網站系統開發。ASP技術是服務器端腳本編寫環境,可以與其他數據庫或程序進行交互實現動態網頁的制作。AC-CESS數據庫是微軟推出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有著存儲方式簡單、易于維護管理等優勢,目前比較廣泛地被中小企業與ASP技術相結合開發WEB應用程序。在本系統開發中,通過ASP腳本技術對AC-CESS數據庫的訪問突破了靜態網頁的功能限制,使得網站能夠更加方便地進行信息的更新和維護以及在線答疑模塊的實現。

    1.3網絡學習平臺的主要功能

    該平臺由《無機及分析化學》和《普通化學》兩門基礎課組成的,。學習平臺的欄目結構如圖1所示。《無機及分析化學》和《普通化學》分別是為生物專業的本科生和專科生開設的基礎課,由于大一新生對新開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及教學內容都不了解,所以,在課程簡介模塊中分別提供了這兩門課程的教材、教學參考書和教學大綱的介紹。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內容豐富多彩,很多欄目深得學生歡迎,如化學資源功能模塊提供了豐富的化學參考資源,這些資源分為八個欄目,分別是化學常數、科學名人、化學圖片、動畫庫、趣味化學、化學熱點、化學與生活和元素化學的故事,學生可以瀏覽或下載這些資料。從學生對該課程的評價來看,最受學生歡迎的是該模塊。通過動畫、圖像、圖形等媒體資料,使原本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形象,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可實現網站的開放性和教育的個體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學習內容,這也滿足了不同水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學生的學習位置由“后臺”轉至“前臺”,從“被動”轉變為“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教師向學生講授知識的簡單過程,教學的目的和意義得到了更精彩、完美的體現。由于課堂上的電子課件所含信息量大,許多學生將主要精力用于上課記筆記,而忽略了教師的講課內容。我們以多年教學中使用的教案為基礎,以PowerPoint為主體軟件,配合與化學結構和分子圖形緊密相關的ChemOffice、ChemWin等繪圖軟件,開發研制出一套大學化學輔助教學課件,將課件放在網絡學習平臺上,供學生課后在線或下載瀏覽,可大大方便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復習。電子課件模塊提供了《無機及分析化學》和《普通化學》兩門課程的相關電子教學課件,學生點擊相應章節的鏈接后可以以網頁的形式瀏覽這些教學課件。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與復習課堂講授的內容,在教學輔導欄目中提供了大量的測試習題及其答案,學生在課程結束后可以隨時進行相關內容的測試,學生在作答過程中,能了解自己現有的能力和水平,發現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反復學習、思考,最終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對學習中和練習的疑惑還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在線答疑模塊與教師、同學交流。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困難,該課程的課后輔導答疑常常會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為了便于對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或情況的反饋,我們專門設計了在線答疑模塊。該模塊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課后互動平臺,在這里,學生可以就教學中的有關問題進行提問或討論,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并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回答,較好地促進了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各種信息傳遞和反饋,大大增強了學習的氛圍。了便于網站的管理,平臺另外設有管理員模塊,網站管理員可以在該模塊對網站的內容進行添加、刪除和修改等操作,實現學習平臺的內容與課堂內容及時跟進。為了使學習者更好地使用網絡平臺進行學習,在浩瀚的網絡信息海洋里倘佯而不至于迷航,在網站設計時,我們精心搜集了十多個與其相關的學習網站,以便于學習者有目的地登錄自己所需要的網站,不僅節省利用搜索引擎而浪費學習時間,而且幫助學習者更好地利用學習資源,輔助自己進行學習。

    2大學化學學習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

    在對“課堂教學+網絡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曾組織過我院2010級生物專業專科生、本科生及2010級化學專業專科生通過大學化學網絡學習平臺進行網絡自主學習。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的教學輔導欄目,傳輸教學信息,下載學習資料,完成相關學習內容的測試。通過在線答疑的互動功能,學生提出了大量的學習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間相互啟發,對所提出的問題積極討論。通過查閱資料、教師答疑,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課堂教學和網絡自主學習相互結合,較好地解決了傳統課堂教學在教學資源、學習時間、學生主體性發揮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堂延伸到課外。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的建設,將大量的文字、圖片、動畫等教學資源匯集、整合在資源庫中,使得原本抽象、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2011年底,課題組組織參與了網絡自主學習的部分同學對大學化學的教學效果及大學化學學習平臺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評價,從收集到的書面材料來看,絕大多數學生對網絡自主學習持積極肯定的態度,對網絡學習平臺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3結論

    第3篇:大學化學相關專業范文

    關鍵詞 專業設備課 教學改革 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Biopharmaceutical Equipment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Discussion

    FENG Shude, ZHANG Wei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shan, Liaoning 114051)

    Abstract Combining their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of biopharmaceutical equipment course teaching, in training excellent engineers background, proposed reforms to the device class views and opinions of some of the specific reforms content, objectives and key issues to be addressed and implemented programs to implement metho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expected results and effects, features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on issues such as the need for specific discussion in my school biology major got a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which has laid a good course for the reform of universities specialized equipment foundation.

    Key words professional equipment course; teaching reform; multimedia

    1 現狀分析

    教材方面,縱觀國內外,有關生物制藥設備的著作與教材甚少,其中我國出版的有關教材只有寥寥數本,能適合我們生物制藥專業特點和學時要求的生物制藥設備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我們只能為同學推薦參考書。教學內容方面,面對這樣一門實踐教學很強的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我們仍然進行傳統教學,從書本到書本,沒有實踐教學環節無法通過本門課程使同學達到理論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的目的,同時教學內容還應拓寬。考試方面,一張卷定成績,這很不適合本門課程,它的實踐性沒有得到具體的體現,教師的實踐能力不強。

    2 具體改革內容、改革目標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2.1 教材改革要以市場需求和能力建設為導向

    為培養一支具備時代特點和精神、符合高薪技術崗位需求的人力資源隊伍,且將逐步升華為人才資源,要求我們的高等教育必須以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需求為背景,以綜合專業所對應的行業,行業之發展需求為中長期培養目標,以新的素質觀、人生觀、能力觀確定培養目標和編寫教材,充分體現與生產實際相符合的技術教育,技能培養內容為主流,不是從理論到理論,要以掌握現代化技術和生產設備以創新創業為特征,培養出國際型的技術人才。二類本科雖屬高等教育范疇,但它更應該側重于職業教育,并有自己獨特的培養目標。它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結合卓越工程師教育,使這樣的人才具有十分明顯的職業性,專業性和實踐性,并有應變、綜合和創新的特征。所以高等教育的能力教育是它的指導是想,其教學應以能力培養為教育中心,其教材特別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設備課教材一定不能脫離生產實際,它是培養實踐能力的重要基礎,不能忽視。高等教育特別是二本學校所培養的人才所要求的能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應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即專業或行業對應崗位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包括基礎性知識,專業及相關專業知識,社會經濟法律知識等;另一方面是具有相關專業或更廣泛專業領域內較強的實踐能力,實踐能力不僅是實際崗位的專業能力,還應具備創業和創新的綜合能力。

    2.2 教學課程實施方式的改革

    高等職業院校的生源特點及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行為導向”是高等院校的主要模式。行動導向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更多地強調情境學習。因為不同的職業及其工作情景各具特色,所要求的綜合職業能力在內涵、表現方式等方面也是各具差異的。這種差異性的“能力”具有共通的一面,可以進行知識傳授,但更多地還須與具體的情境相聯系才能形成,尤其是社會性職業技能,難以用簡單的傳授或單一的訓練方式進行,須由學習者在具體的工作情境中體驗和感悟。情境學習理論認為,能力的獲得必須鑲嵌在相關或“真實”的情境中,從某種程度上講,能力是活動、情境的產品。只有在情境中或工作過程中才能全面反映學習者處理社會、技術和環境等復雜關系的能力。

    因此,我們在進行課程實施的時候靈活運用了校內和校外兩個課堂,校企合作實施教學。校內課堂利用來自企業的真實工作項目進行訓練,企業課堂為同學提供真實的工作情景,兩方面的結合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縮短學生由初學者向職業人過渡的時間。

    2.3 構建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的“236”教學實施方式

    為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設計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的“236”教學實施方式。“2”即利用“校內模擬教學+企業實境訓教”兩個課堂進行教學;“3”即由“教師+能工巧匠+學生”三個主體完成教學;“6”即經過“講解、示范、指引、指導、操作、體驗”六步驟實現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以遼寧科技大學化學工程學院為原型來設計學習情境中的工作任務,以仿真或真實的工作任務來組織開展教學,在校內模擬教學課堂,利用生物制藥設備操作進行模擬,教師講解知識、操作示范,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下進行操作;在學習情境1和學習情境2教學結束后,安排學生到相應的場地進行兩個階段的實境訓教,企業能工巧匠“言傳身教”進行指引和指導,學生在工作崗位頂崗操作,在工作中體驗職業氛圍、感受企業6S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把“236”教學模式貫穿于所有學習情境的教學之中,不僅注重培養學生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3 實施方案、實施方法、具體實施計劃

    (1)教材改革方面:組織相關教師開教研會,派任課教師到和我們建立實習基地的大型制藥廠調研,并結合其它教材確定講義內容,并以課件形式整理撰寫。同時可初步完成加強授課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當然隨著設備的更新和技術進步,任課教師到實踐中去要常態化。(2)教學方式的改革:由于經費問題我們無法到外地上課,可以考慮就近實習,如鞍山和岫巖我們已建立實習基地的單位,是可行的,但也要有學校的支持。(3)考試方式的改革由課題組教師一起確定每次考試方案,確定考試內容,在考前六周確定,實施應該無問題。

    4 設備課改革成果和特色

    本次生物制藥設備課程的教學改革項目成果的具體形式為:能反映當代最先進的最具有實踐性的,并以課件的形式展現給生物專業學生的一部講義。

    5 結論

    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大大地改善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設備課,單一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根本就不適用,把現場采集來的設備圖采用動畫方式進行播發,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同時多媒體教學的信息量大,可以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更多地了解新型設備,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設備這樣枯燥的課更加生動有趣,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教改項目遼寧科技大學本科教改項目,獲二等獎

    參考文獻

    [1] 梁世中.生物工程設備[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2] 劉斌.制藥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第4篇:大學化學相關專業范文

    關鍵詞:畢業生;跟蹤服務;信息反饋;礦物加工工程

    作者簡介:左晶(1977-),女,陜西銅川人,西安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工程師;代愛萍(1971-),女,新疆塔里木人,西安科技大學化工學院,講師。(陜西 西安 710054)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1-0054-02

    畢業生跟蹤服務與反饋信息能夠全面反映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是科學公正評價高校畢業生質量,了解畢業生是否適應社會發展的第一手參考資料,可對人才培養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與預測,做到專業設置、培養方案、教學內容、人才培養方式與勞動力市場緊密結合。[1]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進行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可是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尚未形成對就業后的畢業生進行質量追蹤的有效反饋機制,這一原因錯綜復雜。以二本高校為例,各校每年的畢業生人數在5000人左右,行業分布寬、單位分布廣,工作的實施難度很大。因此二級學院的畢業生跟蹤服務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就上升到了首要的位置。二級學院專業相關度高,畢業生就業行業集中,畢業生的跟蹤與服務針對性強,通過對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跟蹤調查和待業畢業生的個案研究與幫助,以及用人單位的調查和回訪,二級學院可以獲取有助于自己專業教育發展的信息。[2]本文在對西安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礦物加工工程專業三屆畢業生的跟蹤服務信息進行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問卷結果對該專業辦學指導思想、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建議和意見,對該專業的知識結構、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分析,為更好地開展以畢業生跟蹤服務調查結果為反饋信息的教學評價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同時也為二級學院模式下的畢業生跟蹤服務體系的構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礦物加工專業畢業生跟蹤服務狀況

    西安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礦物加工工程專業于2006年開始招生,至2012年7月已有三屆畢業生,畢業生人數170人。2012年10月~2013年3月對2010、2011、2012屆畢業生的就業進行了跟蹤調查。通過網絡、電話、實地回訪等形式,對156名學生的就業單位、目前工作崗位,畢業學生對學院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效果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問卷調查。學生就業單位分布見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目前已經畢業的三屆學生的就業單位以選煤企業為主,分別占到當年畢業生人數的62.2%、63.2%和73.2%,這與西安科技大學長期的歷史沿革相適應,學校的高等教育多年來在煤炭開采與安全相關專業領域培養了無數的專業人才;其次為選礦企業,分別占15.6%、12.3%和12.9%,攻讀碩士研究生的人數分別占17%、12%、6%,且專業都以礦物加工工程為主。因而學生從事本專業并在本專業深造的比列高達77.8%、75.5%、86.1%。從學生目前工作的崗位來看,大多數學生就職于選煤、選礦企業車間各工段的技術員或者工藝員,如選煤跳汰、重選工藝員。個別學生通過努力、勤奮工作已經升遷到了技術管理的崗位。

    二、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分析

    本次調查向畢業生發放調查問卷145份,收回問卷105份。調查問卷涉及畢業生基本情況、專業課程設置、教師教學情況、教學方法手段、學生學習效果及畢業生的培訓、繼續教育等方面的意見。

    從表1的分類統計項目可以看出,目前畢業生的薪資主要在3000-4000元之間,占到調查學生人數的59%,72%的學生所從事的職業與專業較為對口,專業知識依然是學生就業的主要基礎;學生的勤奮和努力是目前適應工作的根本,關于個人發展,85%的學生認為實踐、社交能力是今后促進個人發展的主要方面;對于課程設置,63%的學生認為雖然專業教育涉及目前礦物加工領域的技術、管理,但是不夠深入;畢業后的繼續教育,35%的學生選擇通過參加單位的技術培訓提高個人的專業技能,其次為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在母校提供給畢業生的服務方面,專業數據庫文獻的獲取、畢業生網絡的建立是學生較為需要的服務內容。

    三、畢業生跟蹤調查結果與專業教學評價和改革

    畢業生的工作狀況以及該行業的市場現狀及前景是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與實踐的第一手資料。持續的畢業生跟蹤調查和比較分析,可以對專業建設和教學質量提出客觀的評價,從而建立教育教學信息反饋體系和機制,完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3]

    1.拓寬礦物加工專業的知識面

    從學生的問卷以及近兩年來學生就業、企業合作的情況來看,學院由于受學校辦學特色影響,礦物加工學生就業的單位以煤炭洗選企業為主,選礦企業僅為15%左右。可是2012-2013年煤炭行業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全國煤炭經濟運行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煤炭需求放緩,進口煤大幅增加,庫存居高不下,價格大幅下降,企業經濟效益下滑,煤礦建設投資回落,部分企業出現虧損。小型煤炭企業都已經停產,學生的就業工作受到很大沖擊,2013屆礦物加工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市場萎縮,隨即該專業學生考研率較2012屆上升7%,截止到2013年6月,2013屆畢業生實際就業率91.4%。同時,在與畢業生的回訪中,一些選礦企業的學生發現,應該拓寬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知識涵蓋面,專業課程應增加金屬、非金屬選礦知識方面的內容,拓寬專業口徑,增強學生對就業單位的適應性,以緩解十二五期間煤炭企業萎靡所帶來的就業不景氣的困境。

    2.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礦物加工工程新技術銜接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是畢業生跟蹤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專業教學的客觀評價。太西選煤廠一些技術人員對我專業畢業生扎實的專業基礎、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給予了高度肯定,同時也提出學生應加強理論知識與企業實際生產的結合,尤其要對選煤工藝中的設備運轉、儀表控制要深入了解,要將個人的專業知識融入到企業實際生產的每一項技術改造中,要將產品節能降耗、提高產品質量的思想貫徹到工作實踐中。因此專業教學要根據崗位需求動態適時調整專業課程內容設置等細節問題,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生產實際。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的內容及教學特點,研究教材與課程目標的關系,研究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專業的培養目標,根據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及時補充生產一線需要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4]

    3.加強礦物加工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規范性和系統性

    礦物加工工程作為實踐性強的工科專業,實踐教學系統的規范性、系統性十分必要。在問卷調查中很多畢業生認為實踐教學過于流于形式,缺乏內涵。2012年開始,學院加大了礦物加工專業硬件、軟件設施的建設力度,以加強實驗教學的規范性。在原有礦物加工實驗平臺基礎上,新購置了棒磨機、球磨機、搖床、浮選機、磁選機、Zeta電位分析儀、顆粒沉降儀等設備,擴充礦物加工實踐教學設備。礦物加工專業是省級重點學科,學院目前承擔了多項與煤炭洗選、新型選煤技術相關的研究課題,這些科研項目也已經滲透到了學生的畢業論文、課外創新實踐活動之中。礦物加工專業的實踐教學從煤化學的煤質分析基礎實驗到選礦學的磨礦、破碎、篩分、浮選、磁電選實驗,再到礦石可選性研究的綜合設計性實驗和選礦廠課程設計,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形成科學、規范的教學體系。而且隨設備的增加實踐教學內容更廣,保證每個學生親自實踐各項內容,效果扎實。

    4.強化大學生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的整體素質

    大多畢業生認為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是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主要瓶頸,學院要多與行業、企業、社區等單位合作,增加學生與校外的溝通渠道和機會,積極組織和引導大學生參加各種文體活動、社團活動、社會調查、科技服務、文化下鄉和課題設計、項目運作、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乃至創業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和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5]

    四、結語

    畢業生跟蹤服務信息服務系統是一項系統化、專業化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教學管理人員、學生管理者共同關注,才能推動此項工作的健康發展。目前的畢業生服務系統還存在人員不足、專項經費不足或沒有專項經費、沒有形成制度化、調查形式單一、重視程度不夠、受調對象不夠配合以及調查結果利用率低等困難。因此建立一個制度化的畢業生信息制度,才能避免畢業生跟蹤服務流于形式,有利于動態掌握畢業生就業狀況、人才流動情況,有利于促進學科專業設置市場化,有利于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更有利于高等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王政忠.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校畢業生信息跟蹤與反饋體系的構建[J].現代教育技術,2011,21(1):147-149.

    [2]蔡驍.建立畢業生質量反饋與高校教學改革的互動機制[J].中國西部科技,2009,8(28):82-83.

    [3]賴新華,石瑞星,曾彩路.構建高校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長效機制的思考[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2(5):86-88.

    第5篇:大學化學相關專業范文

    [關鍵詞]化學教師;教師職業技能;體系構建;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3-0079-03

    一、問題的提出

    教師職業技能對于師范生來說,是師范生入崗為師的必要條件,是教師職業生涯專業規劃和發展的出發點。根據當前國考的要求,調查化學專業教師入崗前的教師職業技能的情況,對于分析高校化學專業師范生的專業技能訓練內容與發展目的,都具有不可小覷的實際意義。

    我國的學術界以及各大高校,對關于教師職業技能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和思考已經逐漸完善、深入,但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中,發現目前本校化學專業教師職業技能類課程還不夠完整,雖然在微格教學、化學教學技能訓練和校內實訓項目等課程中融入了一些有關教師職業技能如板書、教學設計、模擬上課、聽課與評課、說課等元素,但仍然缺少一套較為完善的訓練體系。[1]本文希望能通過現行教師職業技能類[摘 要]擁有突出的教師職業技能對于一名師范生來說,是進入教師職業的敲門磚,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根基。但在當前國考的背景下,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中,課題組發現化學專業目前教師職業技能類課程還不夠完善。課題組通過結合溫州大學化學專業師范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學習現狀,對化學專業教師職業技能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和分類,形成基本框架,初步構建中學化學教師職業技能訓練體系,目的在于提升師范生的教師素養。

    [關鍵詞]化學教師;教師職業技能;體系構建;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3-0079-03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在現有政策與文獻的指導下,提出一種有效提高化學專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模式。

    二、化學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框架構建

    結合《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專業技能訓練大綱(試行)》精神和溫州大學化學師范專業教學的實際,制訂了溫州大學化學師范專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初步的實施方案。

    國家教委師范司1994年頒布的《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大綱(試行)》中指出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規范漢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內容是當代師范生在高校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中的必修模塊。[2]在該文件的指導下,聯系新課程要求和本校師范生技能訓練的真實狀況,總結得出,化學專業師范生的教師基礎技能訓練內容應從四個方向來考慮,這四個內容為:教師表達技能,教學輔助技能,教學設計技能,教學評價技能。[3]根據上述情況可以大致繪制出對化學專業師范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的分類框架圖。

    三、化學教師職業技能訓練項目和內容

    (一)教師表達技能

    將教師表達技能從即興演講和說課兩個項目進行訓練,一方面是考慮到部分地區的教師招聘中要考核教師的說課能力以及教師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說課的訓練是幫助高校師范生盡早熟悉對教學的設計,即興演講的訓練則能夠激發師范生對教學中多方面的思考。

    項目一 即興演講

    教學目的:了解化學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情境命題類型;掌握通過口語將思維能力、知識學問和道德情操綜合表達出來的技能。

    教學要求:能夠在規定時間內(3~5分鐘)針對命題流利、有條理地表_出觀點。

    教學時數 :16

    主要設備:微格教室(電腦、攝像機、投影儀、幕布、音響設備等)。

    教學內容舉例:

    (1)教師品德評議類

    學生小紅闡述:“當家長給化學教師范老師送了禮,他便十分關注我的化學學習情況。一旦家長不送了,他就對我的學習并不是十分關心。”

    問題:你對此有何看法?

    (2)教學方法探討類

    一次化學課上,林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氨氣的噴泉實驗裝置圖,開始講解氨氣的性質,分析實驗現象,最后得出氨極易溶于水和氨溶于水后溶液呈堿性等性質,并在黑板上書寫了化學方程式,同學們也基本上掌握了氨的性質。而此教學方式引起了部分學生的不滿,他們質疑這種類型的化學課為什么不做實驗。

    問題:倘若你是這位林老師,你會如何處理案例中的情況,以及你如何看待化學課程的教學方式?

    (3)教育理念認識類

    結合教學實踐,談談你對“教學相長”的理解。

    (4)課堂機智處理類

    課前,一位教師進入教室看到黑板上有一幅夸大了自己長相的缺陷畫像,在班級引發了一陣嘩然。

    問題:遇到類似的狀況,你認為教師應如何應對教學中的突發事件?

    項目二 說課

    教學目的:清楚說課的特征、形式和內容,掌握說課的技能。

    教學要求:學習說課的特征、形式和內容,依據化學教學科學理論、教材和教學大綱以及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對特定課題進行說課訓練。

    教學時數:16

    主要設備:微格教室(電腦、攝像機、投影儀、幕布、音響設備等)。

    教學內容舉例:

    (1)說課訓練內容:《化學》(蘇教版必修一)“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

    (2)說課訓練內容:《化學》(蘇教版必修一)“氯氣的性質”

    (3)說課訓練內容:《化學》(蘇教版必修二)“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

    (4)說課訓練內容:《化學》(蘇教版必修二)“化學反應速率”

    (二)教學輔助技能

    教學輔助技能,應該從板書和多媒體課件制作兩個方向訓練,化學學科的專業性和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和化學圖式等)和實驗上,如何快速地在黑板上書寫整齊美觀的板書以及制作專業性課件是對化學專業師范生應用輔助教學技能的考驗。

    項目三 板書

    教學目的:通過訓練,進一步提高課堂板書技能的水平。

    教學要求:根據特定內容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板書訓練,熟練運用提綱式、問答式、表格式、 圖式式、 計算式、推理式、方程式、綜合式形式板書。[4]

    教學時數: 16

    主要設備:教室(黑板、粉筆等)。

    教學內容舉例:

    (1)化學方程式訓練

    課題1:《化學》(蘇教版必修一)“硫和含硫化合物的互相轉化”。

    課題2:《化學》(蘇教版必修一)“從鋁土礦到鋁合金”。

    (2)化學裝置板畫訓練

    課題1:《化學》(蘇教版必修二)“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

    課題2:氨氣的噴泉實驗。

    (3)物質性質學習訓練

    課題1:《化學》(蘇教版必修一)“二氧化硫的性質與作用”。

    課題2:《化學》(蘇教版必修一)“氯氣的性質”。

    (4)理論概念學習訓練

    課題1:《化學》(蘇教版必修二)“化學反應中的熱量”。

    課題2:《化學》(蘇教版必修二)“不同的晶體類型”。

    目四 課件制作

    教學目的:靈活熟練運用多媒體,提高課件制作的能力。

    教學要求:根據一定的教學計劃,在規定時間內(60min左右)熟練應用多媒體,收集合適的素材來完成不同課型的化學課件制作。[5]

    教學時數: 16

    主要設備:計算機

    教學內容舉例:

    (1)物質知識課:《化學》(蘇教版必修一)“二氧化硫的性質與作用”

    (2)物質知識課:《化學》(蘇教版必修二)“乙醇”

    (3)理論知識課:《化學》(蘇教版必修二)“化學反應限度”

    (4)知識梳理課:《化學》(蘇教版選修五)“有機化學基礎”復習課

    (三)教學設計技能

    教學設計技能是指教師將個人備課,課堂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能力,是課前對教學內容的透徹分析以及通過設計表現在課堂上的傳授能力,是對課堂上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保證。教學設計和模擬上課兩個項目自然被考慮在教學設計技能訓練中。

    項目五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清楚完整的教學設計所包含的內容;掌握進行化學教學設計的能力。

    教學要求:結合教材與教學對象的特點,在規定時間內(60min左右)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設想和計劃。

    教學時數: 16

    主要設備:計算機

    教學內容舉例:

    (1)物質知識課:《化學》(蘇教版必修一)“二氧化硫的性質與作用”

    (2)物質知識課:《化學》(蘇教版必修二)“乙醇”

    (3)理論知識課:《化學》(蘇教版必修二)“化學反應限度”

    (4)知識梳理課:《化學》(蘇教版選修五)“有機化學基礎”復習課

    項目六 模擬上課

    教學目的:清楚模擬上課的形式和特點,能夠將個人備課、上課技能與教學研究緊密結合于模擬上課中。

    教學要求:在一定的準備時間內,根據內容進行模擬上課(10-15min的片斷)。(可使用項目五中已完成的課件)

    教學時數: 16

    主要設備: 微格教室(電腦、攝像機、投影儀、幕布、音響設備等)

    教學內容舉例:

    (1)物質知識課:《化學》(蘇教版必修一)“二氧化硫的性質與作用”

    (2)物質知識課:《化學》(蘇教版必修二)“乙醇”

    (3)理論知識課:《化學》(蘇教版必修二)“化學反應限度”

    (4)知識梳理課:《化學》(蘇教版選修五)“有機化學基礎”復習課

    (四)教學評價技能

    教學評價技能包括從學生學習的評價和對教師教學的評價兩個方面,那么該技能訓練內容就包括試卷命題和評課兩個項目。評課的學習可以定向地對視頻課堂進行評價,熟練后再讓師范生自主綜合評價。試卷命題的教學重點則側重于師范生對選題和編題的訓練。

    項目七 評課

    教學目的:清楚評課的形式和內容,正確把握化學課堂的評課價值取向,掌握評課的技能。

    教學要求:針對視頻聽課,進行現場口頭評課訓練和評課稿的撰寫訓練。

    教學時數: 16

    主要設備:教室

    教學內容舉例:

    分四次分別選擇不同課型的視頻進行觀摩,完成下列相關任務。

    (1)觀看一節完整化學課堂的視頻

    分別從教師整體素養、教學目標、教材內容處理、教學程序、教學方法與手段和教學效果方面等方面進行點評。

    (2)撰寫一則完整的評課稿

    項目八 命題

    教學目的:清楚命題的測試目的和意義;通過訓練,提高化學命題能力。

    教學要求:依據新課程標準和現行新教材,按照各類考試的范圍和要求,一定的命題原則,編制出一套題量適中、題目新型、結構合理、內容科學正確、難度適中、 有較高檢測度和區分度的試題。[6]

    教學時數: 16

    主要設備:計算機

    教學內容舉例:

    (1) 同步測試:《化學》(蘇教版必修一)專題四“硫、氮和可持續發展”測試卷

    (2)專項匯編:《化學》(蘇教版必修二)“元素周期律”專題訓練卷

    (3)期末/期中測試:《化學》(蘇教版必修二)期末測試卷

    (4)學業考試:根據學業考試范圍和要求,出一份高中化學學業考試模擬卷

    (五)考核制度

    1.每個項目在不同的學期分別進行,獨立考核。成績評定由導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綜合決定。評分根據百分制,導師評價占60%,學生互評占20%,學生自評占20%。每項成績最終根據分數來評定等級,分為優(90-100)、良(80-90)、中(70-80)、合格(60-70)、不合格(60分以下)。

    2.無故不參加訓練或者多次不參加訓練的學生,該項目成績直接做不合格處理。

    四、結語

    本次研究主要通過文獻、調查和訪談分析了我學院目前師范生的教師技能現狀,再配合學校開設的相關教師教育類必修、選修課程和化學專業的相關專業課程,構建了一套化學專業教師技能訓練模式。考慮到學生從第6學期開始要參加教育實習、教師資格證考試,后續還有畢業論文、專業實習、編制考試等任務,以上所涉及的教師職業技能類課程分別在第2-5學期開設,每個學期兩個項目。本研究所構建的化學專業教師業技能模式已在2014級化學本科班進行了部分實踐,2015級化學本科班也剛剛開始實踐,其教學效果仍需要得到進一步實證研究的支持。

    [ 參 考 文 獻 ]

    [1] 李慶春.新時期師范生的教師技能訓練體系的完善與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2(2):155-159.

    [2] 何其國.淺談師范生如何做好微格教學實訓[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3(4):29-30.

    [3] 張緯.簡論物理學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86.

    [4] 劉瑞章,王成江.化學教學中的板書設計[J].臨沂師專學報,1998(3):91-93.

    第6篇:大學化學相關專業范文

    關鍵詞:畢業要求;課程設計;化學基礎課程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快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急需人才,顯著提高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比例。化學作為創造性的中心學科,它的方法,它對結構和反應性的集中重視使其正活躍的支配著其他科學領域。化學在研究對象的交叉性、研究方法的通融性、研究目的上的相似性,使得其進入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各個領域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1]。三峽大學目前在制藥工程專業、生物工程專業、生態與生物學專業開設了《有機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化學基礎課程;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質工程、環境工程、工業工程等專業開設了《大學化學》、《工程化學》、《普通化學》等化學基礎課程。上述諸多課程均有化學專業的一線教師承擔,在化學知識儲備方面,任課教師都是非常優秀的。非化學專業的化學基礎課程有別于化學專業,任課教師也有基本的認識。但在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尚有諸多改進的地方。非化學專業的化學基礎課程不是簡化的、拼湊的化學知識片段,而應該是依據各個專業畢業要求規劃和制定的詳略得當、有機組合的個性化課程。化學專業也應吸取其他學科專業教學素材資源,豐富化學基礎課程自身內涵;厚積薄發,對其他專業輸出更加優質的課程資源,提升化學專業影響力,更好支持其他工程學科的發展。如何使化學基礎課程的教學課程內容更加合理,本文結合實踐操作,淺談一些見解。

    1明確課程定位

    化學基礎課程分布于各個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每個課程體系里的課程一般分為通識核心課程、素質拓展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不同專業對化學基礎課程的定位在培養方案中都有明確界定。對于化學專業,化學基礎課程主要定位為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基礎課程。但由于人為因素的影響,可能使一些重要課程偏離畢業要求的導向。例如,《物理化學》在化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備受重視,但《結構化學》部分卻由于知識難度較大,往往被定位為素質拓展課程,列為選修課程,遠不符合化學專業的畢業要求。降低了學生的培養質量。無法保證畢業學生有系統的量子化學知識儲備,不利于學生繼續深造和從事相關工作。因此課程負責老師應該對化學專業的培養方案有整體的認識,明確所負責課程對畢業要求的支撐強度,找準課程定位,堅持不動搖。對于非化學專業的理工專業的課程體系,化學基礎課程一般定位為專業基礎課程,且是必修。和數學一樣,化學也逐漸成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進行科學研究的有力工具。化學基礎課程所占的學時和學分,不同專業間差異較大,由各專業對化學基礎知識的需求度決定[2-3]。生物、醫藥、化工等專業的化學基礎課程學時一般較多,以便有足夠的化學基礎知識的容量滿足畢業要求;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質工程、環境工程、工業工程等專業的化學基礎課程學時一般較少。學時分配是制定教學大綱的重要依據之一,決定了化學基礎課程的知識容量。畢業要求中對化學基礎知識的要求一般比較概括,以《有機化學》在生物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為例,畢業要求:“掌握解決食品發酵與生物醫藥生產復雜工程問題所需的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知識,并能夠將其用于工程問題的識別和表述;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對食品發酵與生物醫藥生產中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識別和判斷,并認識問題的本質”。畢業要求中只提到了化學等自然科學,對教學內容的導向不夠明確,這就需要課程負責人對該專業進行深入了解,對畢業要求的解讀準確到位,制定教學內容合理的個性化的教學大綱。

    2明確課程目標

    化學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要以所在專業的畢業要求為依據,對畢業要求形成有力支撐。首先,對知識范圍有明確要求,以生物工程專業的《有機化學》教學目標為例:“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命名、結構與理化性質的關系、各類化合物的典型反應及其歷程、誘導效應、共軛效應、有機化合物異構及立體構型等靜態立體化學的基本內容、親電加成、親核取代、消除反應的立體化學和化學特征反應鑒別方法等有機化學基礎知識。”而化學專業的《有機化學》教學目標在知識范圍方面有了很大拓展,在掌握有機化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還要求了解化學的前沿理論、應用前景、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化學相關產業發展狀況。其次,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水平要求,同樣以生物工程專業的《有機化學》為例:“能夠用于解決食品發酵與生物醫藥生產復雜工程相關有機化學問題的識別和表述;能夠根據有機化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食品發酵與生物醫藥生產中的復雜工程出現的有機化學相關問題進行識別和判斷,并認識其本質。”而化學專業的《有機化學》教學目標在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水平要求側重于具有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從事化學研究、開發和其它實際工作的能力。以畢業要求為導向的化學基礎課程教學目標,與該專業課程體系內的其他課程目標相向而行,形成合力,對該專業的畢業要求形成更全面的支撐。

    3優化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與畢業要求處于不同的層次,一方面畢業要求的導向作用可以通過課程目標傳導給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在做教學內容設計時將畢業要求作為指導性綱領。首先將教學內容劃分章節或知識模塊;依據教材的章節劃分教學內容一般較為合理,但有時很難滿足課程目標個性化的要求,因此需要對教材的章節做適當的調整或自編教材。其次是將劃分好的知識模塊內容細化。每條知識鏈都能與課程目標緊密相扣,比較重要的課程往往有多個課程目標,一條知識鏈可能支撐多個課程目標,一個課程目標也可能被多條知識鏈支撐,因此知識鏈與課程目標就會呈現交錯的支撐關系。再其次是知識點在知識鏈中的重要性、難易度確認。知識點的重要性是隨畢業要求和課程目標的不同而有變化。例如生物工程專業,有機化學中的氨基酸、多肽與蛋白質是重點,而在地質工程專業將硅酸鹽列為重點,氨基酸、多肽與蛋白質基本不要求。知識點的難易度和知識點本身有很大關系,也和學生的專業背景有關系。生物相關專業課程體系內包涵《生物化學》這門課,有助于學生理解化學相關知識,而水利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無相關課程,因此知識難點的范圍要大一些。確定知識的重要性和難度,有助于在教學中把握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以便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結合知識模塊的知識容量、難易度和重要性,完成學時分配。畢業要求中普遍要求了解前沿理論、應用前景、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專業相關產業發展狀況。化學專業應增加對化學學科發展前沿知識的介紹,并進行有機整合,使新的教學體系更具系統性和完整性;其次注重開發豐富的優質教學資源;引入非化學學科應用化學理論解決科學研究或工程問題成功范例,有助于化學基礎理論的闡釋。非化學專業的化學基礎課程教前沿教學內容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化學前沿知識在相關專業中的應用,二是相關專業中前沿知識涉及的化學原理。,以地質工程專業為例,其開設的《普通化學》中有關膠體的知識內容,能很好的解釋河流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一般認為河流入海口流速降低導致泥沙沉降形成三角洲,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顆粒較小的泥沙在河水中形成膠體時,一般不易沉降,只有遇到含有強電解質的海水時,才迅速沉降,形成河口三角洲。在化學中膠體遇到強電解質發生沉降機理應在地質工程和水利工程專業中列為重點內容。畢業要求的最終實現要體現在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每個知識模塊都對應學生的任務,包括課堂要求、課后要求和作業要求。明確課堂要求掌握具體知識點,課后補充拓展補充材料,作業要求的具體的題目。

    4課程考核、成績評定依據與對課程目標的支撐

    培養方案中的畢業要求的達成,需要合理的課程考核和成績評定[4-5]。傳統課程考核的平時成績與考試對課程目標支撐不足,課程考核依據需要細化。課程的考核可分為:平時作業,課堂筆記,教學活動,期末閉卷考試。平時作業:作業完整,準確率>90%,字跡工整,思路清晰,提交及時。筆記,筆記完整詳細,能在筆記本或教材上將重要知識點記錄和標注,并有自己的注釋。教學活動,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積極舉手發言,踴躍發起和參與討論,翻轉課堂內容組織全面,能掌握相關的知識點,準確率>90%。期末考試,合理分配各課程目標的分值,根據考察知識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題型。課程考核對課程目標的支撐形成明確的量化關系,以有兩個課程目標的課程舉例列表,見表1。

    5優選參考教材

    參考教材的選擇應盡量弱化教師的偏好,而應該有客觀的依據。培養方案中的畢業要求是重要的指導性綱領,選擇最能支撐課程目標的教材。參考教材要能博采眾長,教師需要研讀多個教材版本,以便整理出較為合理的教案和課件

    第7篇:大學化學相關專業范文

    關鍵詞:教學團隊;教學研究;教育教學;化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101(2010)04009304

    收稿日期:20100828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重點教研基金項目資助(2008jyxm342)

    作者簡介: 徐國財(1963-),男,安徽五河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化學教學與研究工作。

    Medit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emistry teaching team

    XU Guo-cai,ZHANG Xiao-mei,

    HE Jie,XING Hong-long,JI Xiao-li,YANG Yong-hui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232001, China)

    Abstract: A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implementing quality project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comprehend the idea of constructing chemistry teaching team and to fully acknowledge the connotation of its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mainly the specialty and objectives of constructing chemistry teaching team in the two aspects of reform in chemistry practical teaching and chemistry education teaching.

    Key words: teaching team; teaching and research; education teaching; chemistry

    在國家教學質量工程建設中,教學團隊建設是其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教學團隊,就是指以教學工作為主線,以學生為服務對象,以一些技能互補而又相互協作的教師為主體,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為指導,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為主要途徑,以系列課程和專業建設為平臺,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建設的一種創新型的教學基本組織形式。化學教學團隊是2008年我校首次評選出的五個團隊之一,2010年推薦申報安徽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目前教學團隊共有教師2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學位5人,碩士學位19人。有教學輔助人員9人,其中高級實驗師1人。目前,化學教學團隊面向全校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安全工程與技術、地質工程、機械工程等一級學科下的16個本科專業開設普通化學、工科化學、無機化學、無機與分析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化學課程,年均教學班級100多個。化學教學團隊是一支團結協作的集體。在教學上,有一批教學時間長、教學能力強、師德高尚、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特色鮮明、深受學生愛戴的主講教師。不僅能夠講授基礎化學課程,還為化工學院相關專業開設現代儀器分析技術、高分子化學、納米科技導論、工業催化、化工安全導論等專業選修課或通選課。教學團隊成員都具有受教育個性化的背景。教學團隊成員大多來自全國著名高校,有理科類學校、工科類學校、師范類學校、農林類學校等,有化學知識背景或化工專業背景,帶有各自學校的專業特色,基礎知識扎實。大多數都受過高層次學歷專業教育,業務知識系統,形成了集體特色鮮明的教學團隊。

    一、化學教學團隊建設的理念

    化學教學團隊的建設理念首先是構建一個和諧的團隊環境。所謂團隊,是指有一定技能、愿意為了共同的目標而由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群體。化學教學團隊就是基于化學教學平臺具有基本的化學教學技能和職業資格的教師構成的化學教學組織。所謂和諧就是融洽,和諧的本意就是和睦協調,和諧環境就是團結協作的氣氛。和諧環境的特征就是本環境中的成員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化學團隊的和諧環境就是把化學教育教學演繹為生動活潑的舞臺,團隊成員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景,在團結協調的氣氛中酣暢淋漓的工作。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有一致的目標,就是以責任心、高水平的教學相長態度對待每一位大學生、每一門課程和每一堂課。成員個體的目標也反映了團隊的目標,而團隊的目標不僅如此,同時還包括促進團隊成員成長和進步。構建一個化學團隊的和諧環境,有利于提升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完善其職業認知、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和諧團隊環境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知識的融合、思路的啟迪,可實現成員之間的優勢互補、相互借鑒和共同提高。在一個和諧的教學團隊中,圍繞化學教學進行溝通、交流,容易得到相互支持和尊重,能夠打造一個中流砥柱的教學組織。

    化學教學團隊要構建成一個學習型組織。團隊中的每個人都具有一種共同使命、共同價值觀和共同目標,既是學習者又是助學者。學習型組織的最好體現就是為了完成共同的化學教學任務而開展各種化學教研活動,或是示范教學、嘗試教學等是團隊成員反思基本業務素質的良好時機;或是小型化學論壇、化學講座都是團隊成員拓展知識視野取長補短的平臺;或是板書教學比賽、實驗教學比賽都是團隊成員教學技能學習提高的機會。團隊成員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教師群體組織的影響和推動、離不開成員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鑒。學習型組織是化學教學團隊的建設理念的具體體現。

    化學教學團隊要構筑成一個優質教學資源庫。團隊成員通過開展教學觀摩、公開教學、示范教學等活動,展開探討、切磋經驗,彼此間進行交流和溝通,提升自我認識知識駕馭知識的能力、內化教學意識,凝練教學內容、探索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技能,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每一位成員都將逐步成為優質資源,整個團隊成為一個優質資源群,從而為課堂教學提供一個優質的教學資源,從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化學教學團隊建設的內涵

    化學教學團隊內涵建設主要表現在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成果與學術交流等。隊伍建設是團隊建設的核心內容,而隊伍建設的主體內容是培養和造就成熟的青年教師,構建一個梯度合理梯級過硬的教學團隊。在教學與科研實踐中給青年教師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把青年教師鍛造成教壇新秀和科研能手。制度保障是隊伍建設的規范性和常效性的基礎,優化隊伍建設的政策環境和激勵機制。先后以優秀教學團隊基金為基礎,制定了《關于青年教師培養的若干規定》、《青年教師指導教師職責》、《青年教師參加學術活動的規定》等規章制度,把隊伍建設中的制度建設推進一步,始終把青年隊伍的培養作為師資隊伍建設中的重點,以制度保障教師隊伍建設。

    化學教學團隊依據學校現行人才政策,實行引進人才和在職培養(國內外進修)相結合的辦法,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養,鼓勵教師攻讀高學位或進修提高,教學隊伍中現有8名教師在南京大學等國內高校在職攻讀博士學位,2名教輔人員在本校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同時選送2名青年教師到美國和日本大學進修深造,開闊眼界,中外結合,提升自己。

    重視科研工作是教學團隊隊伍建設的重要方面。科研與教學互動是教師學術水平不斷提高,教學不斷進步的基礎。科研是新知識的源,教學是新知識的流,教學團隊的建設既要開源又要疏流,讓學生在新知識的源遠流長中受到滋潤和熏陶。教學團隊成員有幾個科研方向,諸如有機復合無機納米材料、有機手性合成技術、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煤化工氣化催化技術等,鼓勵教師結合書本知識把科研新知識及時傳授出來,讓學生領略科技發展的魅力,鼓勵學生發奮學習。良好的教學科研互動,尤其是青年教師在受到學生的欽佩和愛戴氣氛中增強了自信心和工作動力。化學教學團隊近幾年在科研成果的基礎上陸續出版了《納米復合材料》、《光固化技術理論與實踐》和《納米科技導論》等學術著作5部,團隊成員在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同時,有力地促進了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積極參與或組織國內教學研討活動。化學教學團隊每年都積極參加全國大學化學化工課程論壇,以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協調各高校主辦的教學研討會,取長補短,提高自我教學改革的創新意識和水平,促進教師積極總結和撰寫教學思想教學改革體會和教學研究成果。在每年的大學化學論壇的教學文集中,團隊成員都有2-3篇接受出版的教學研究文章。利用課程論壇,自我加壓宣傳自己,只有不斷地創新教學鉆研教學、及時總結自己教學經驗,才能有的放矢介紹和宣傳團隊建設,才能贏得同行們的熱評和稱贊,才能進一步提升建設團隊的信心。2009年的大學化學化工課程論壇在合肥舉辦,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遇,組織20多團隊成員參加了全部的會場教學交流,其中一人參加主題發言。認識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和最新成果,體會他人的教學特點反思自己的教學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結合質量工程建設,2008年團隊組織了安徽省高校有機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研討會,來自全省10余所高校的40多位代表進行了課程建設交流,增加了青年教師的見識,擴大了青年教師的視野,提高了青年教師鉆研教學改革的意識,增進了青年教師彼此間的友誼。在教學改革的交流中,更好地培養青年教師成長。目前化學教學團隊承擔安徽省級重點課程、精品課程等三門、國家級和安徽省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各一部。積極撰寫編寫富有自己教學特點的教學研究成果的教材,先后出版了《工科化學》、《普通化學》、《有機化學》和《化工安全導論》等教材。

    三、化學團隊建設具有的特殊性――實驗教學的改革

    化學教學團隊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實驗教學建設,這是區別其他教學團隊的顯著特點。實驗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理解化學理論課程內容,增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化學團隊發揮集體協作的優越性,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實驗的綜合性與實踐性的改革,探索綜合型和設計型實驗教學的新方法新內容。

    所謂綜合型實驗教學,就是以教師輔導為輔,學生獨立操作為主,實驗過程蘊含多個實驗關鍵點的實驗教學模式。通過化學實驗內容、方法、手段的綜合,掌握化學綜合知識,培養全面思考和解決化學問題的思維方式,運用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達到培養綜合應用化學化工知識的能力和素質。同時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并為后繼的實驗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綜合型實驗訓練基礎上,為進一步訓練學生完整的實驗方法和科學研究思維,以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設計型實驗課應運而生。所謂設計型實驗教學,就是指學生根據實驗指導教師提供的實驗項目和可選擇題目,自選感興趣的內容,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查閱有關資料,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和實驗路線,獨立完成整個實驗過程,達到實驗目標的實驗教學模式。設計型實驗是一種充分發揮學生的智慧、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對操作技能訓練的實驗。團隊成員為了摸索綜合型和設計型實驗的可操作性,反復實驗,將原來單一化合物的合成驗證型實驗更新為綜合型的多步合成實驗;將原來單一驗證性的性質實驗及部分單一的基本操作技能訓練實驗更新為有關的綜合性驗,對設計型實驗的多種可能性加以推敲,篩選最佳實驗路線和方案,對學生可能選定的實驗題目及其實驗路線方案,團隊成員必須心中有數,具有現場甄別力和評判力。綜合型和設計型實驗的篩選和確認,凝結了團隊成員的心血和智慧,凝聚了成員對化學教育的熱愛和追求,在實驗類型和題目的認定過程中,增強了團隊成員的凝聚力,也提升了教師實驗操作水平。

    綜合型和設計型實驗教學不僅是教學形式的變化,而且是實驗教學的內在本質的體現。團隊成員在篩選和判定綜合型和設計型實驗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化學實驗教學內在規律的認識,加深對化學實驗的內在本質的理解。通過多步化學實驗的綜合,可培養學生多方位考慮問題的大局意識;通過化學實驗方案設計,可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化學實驗項目中的設備和儀器的調試,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通過化學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可培養學生思考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化學教學團隊在實驗教學中既注重實驗教學的實踐性和改革創新,也注重實驗教學改革的成果集成,先后組織相關教師編寫了基礎化學實驗系列教材,出版了《物理化學實驗指導》、《有機化學實驗指導》、《普通化學實驗指導》、《無機與分析化學實驗指導》等叢書。為發揮團隊成員的團結協作精神,確立了叢書編寫的基本原則:因才施教,既滿足教學基本要求,又為學有余力者提供能力訓練的機會;既是實驗教材,又作為撰寫實驗報告的范本。通過共同努力,從而形成完整的適合我院教學特點的實驗指導系列叢書。團隊成員經過努力,富集智慧和創新精神的系列化學實驗叢書表現出應有的特色;在保證基本實驗操作得到訓練的前題下,編寫了部分趣味性實驗,使教材的趣味性增加;教材中各種實驗也盡可能從環保的角度進行選材,將實驗使用的化學試劑用量減少至最低量,以減少化學污染物的排放量,體現環保意識;綜合型實驗有較詳細的操作步驟,使學生運用綜合基礎知識、實驗技能和測試方法,培養化學實驗操的正確性和精準性。設計型實驗對學生提出實驗要求,提示實驗關鍵和參考文獻,要求學生獨立設計方案,完成實驗。

    結合綜合型和設計型實驗的改革和探索,化學教學團隊針對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目前正在錄制化學實驗示范教學片,結合實驗多媒體教學資源中心,創建可視化實驗室,把現場教學和可視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以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和實驗教學品位。

    為了檢驗化學實驗的教學效果,化學教學團隊已連續舉辦三次大學化學實驗競賽,每次參賽學生有一千多人甚至二千人,競賽在筆試基礎上由抽簽方式決定具體實驗項目。大學化學實驗競賽,不僅提高了大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供了展示大學生風采的平臺,而且檢驗了化學教學團隊成員組織化學實驗競賽的能力和化學實驗教學水平。

    四、化學團隊建設的目標所在――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教師是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中的第一要素。在化學團隊建設中,每一位團隊成員必須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甚至優秀的大學教師,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及時總結提高教學質量的要素。

    化學教學團隊在建設過程中,倡導化學教學要興趣化教與學。興趣是導師,興趣化講授和興趣化學習是教育的一種境界,把教學過程興趣化,把課堂激情化,把教室活躍化。圍繞書本知識學習這個中心,適當安排優秀學生自學講課,教師跟進補充完善,讓學生切身體會教師授課的艱辛,領受教師授課的風采。把教與學演繹為一種高尚的師生共同的游戲活動。

    倡導團隊成員是做青年學生的朋友。做同學們的朋友,經常給同學們集體或個別補課,深入同學之間了解同學生活、理解同學的喜怒哀樂,盡可能為同學們排憂解難,引導學生健康愉快生活,增進師生友誼,做青年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在師生彼此理解中學習,不僅提高學習效果,而且能夠學到如何做人。

    倡導團隊成員博學多才。大學教育僅講授書本知識是不夠的,必須把與書本知識相關的知識融會貫通在教學過程中。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人人皆知,在講授有機化學的分子結構時,適時穿插三聚氰胺事件的原理和危害以及防范辦法;在化工安全授課過程中巧妙地引入食品蘇丹紅事件。把書本知識社會化,生活現象理論化,社會現象哲理化。借助青年學生的好奇心,即活躍課堂授課的氣氛,又增強課堂授課的效果,擴大同學們知識面。

    倡導團隊成員實時傳授傳統文化知識。大學教師要不斷豐富和更新文化知識,近幾年中央電視臺的名家講壇掀起了傳統文化傳播與學習的大潮,我們應積極從中吸取營養,豐富自己傳統文化知識。在課堂上,把傳統文化與課本知識有機結合,讓同學們在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交匯中融匯古今,領略古人的智慧,吸納哲人的評判,欣賞前人的文采,內化自己的學識。傳統文化的傳播,展現愛國主義的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熱愛自己熱愛祖國。

    倡導團隊成員善于禮與德的引導。大學教育的任務是提升人的基本素質,教師應準確地引導青年學生知書達禮,把簡單事情做好,引導青年學生不闖紅燈,不在教室吃食物,按時上課,每個同學做到了,一個集體就做到了,一個局部良好的風氣就形成了,局部的整合就是整體,就能夠演化出一個良好的社會風尚。關心他人就是關心自己,和諧的集體是自己創造的,在大學時代個人成長借用孔子的話說:毋意、毋已、毋固、毋我。這樣才能提高品質,才能成為性格健全、品行端正的新時代大學生。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所在是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化學教學團隊建設努力打造一批教學質量優秀的教師,所謂教學質量優秀的教師就是被廣大青年學生普遍接受、認可和歡迎的教師;是能夠激發和引導青年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師;是廣大青年學生的良師益友。

    化學教學團隊的建設是長期的,每一位成員都在為團隊爭光、都以團隊建設為榮光。每一位成員都在用人格的力量內化自己,昭示學生,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梅水燕,李利民. 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策略探討[J]. 理工高教研究,2009,28(2):65.

    [2]仲耀黎. 高水平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2):35.

    第8篇:大學化學相關專業范文

    關鍵詞: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編寫;課程建設;教學

    對于近化學專業如生命科學、材料、環境、農學、醫學及藥學等專業的學生而言,學習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對他們學習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都是不可或缺的。將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門課程合并為無機及分析化學一門課,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已逐漸得到教育界的廣泛認可。由南京大學陳榮三教授主編的《無機及分析化學》是我國最早正式出版的教材,2006年本書的第四版作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正式出版。本文對該教材第四版的編寫進行簡要介紹,提出一些膚淺的體會和大家交流,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編寫的回顧

    由陳榮三教授主編、黃孟健教授等人參編的《無機及分析化學》一書,從1975年由南京大學自編講義,到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作為全國高等學校生物系通用教材正式出版至今已有三十年的歷史了,這是1977年恢復高考后國內第一本《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最初主要供生物系及農醫等院校相近專業使用。它首次將四大滴定融入四大平衡中講授。由于生物及相關學科發展的需要,以及全國讀者對這本書的厚愛,在教育部有關部門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全國許多綜合大學和師范院校,如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蘭州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暨南大學、西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等數十所高校任課教師成立了“全國高校‘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建設與教學研討會”。研討會先后舉辦過五次。第一次于1983年6月由南京大學承辦,第二次于1984年6月由云南大學承辦。這兩次研討會對此書的編排和內容的選取進行了積極的討論,并提出將化學熱力學和化學動力學內容加入到教材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認為用簡明扼要的闡述,適度地引入化學熱力學和化學動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物質結構和掌握元素化學的知識。于是在1985年出版的第二版中,首次將熱力學引入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同時為適應當時高等學校的實際情況(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分屬兩個不同的教研室),又將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分開編寫。其后,于1986年10月,1989年10月及1993年10月分別由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和廈門大學承辦了第三、四和五次研討會,會議對這本教材的第二版提出了不少中肯和有益的意見,同時也為修訂第二版醞釀第三版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1998年,南京大學為了博采眾長,分別邀請南開大學和復旦大學教學一線的袁婉清及杜岱春兩位教授參加第三版的寫作。迄今該書已為全國許多高等院校生物系以及農、林、醫等院校有關專業所選用,受到全國廣大師生的歡迎。

    歷次“‘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建設與教學研討會”對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建設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都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對提高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及《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的編寫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2006年8月,為了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第二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大力推進校、省、國家三級精品課程建設,及時總結國內高等學校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經驗,在浙江大學召開了“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建設與教學研討會。此次會議通過廣泛、深入的討論和交流,與會者普遍認為“無機及分析化學”是為實現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整合、優化而由原來的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大基礎課程合并而成的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程,是教學體系改革的結果。它又是近化學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必修基礎課程,是建立相關技術人才整體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后續化學課程的基礎。

    “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建設與教學研討會是一種很好的教學研討形式,它能集思廣益,有效促進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建設,提高高校基礎課程教學的質量,建議在現有的基礎上可以采取民辦公助,企業資助的形式把研討會延續舉辦下去。

    “無機及分析化學”對高等學校近化學類專業學生而言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原本是兩門獨立的課程,定性分析“合”在無機化學的元素化學中已為多數人所接受。可是無機化學和定量化學分析是“合”是“分”,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的比例和安排等問題,一直是教學改革中的爭論點。“無機及分析化學”顧名思義,應和分立的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有所不同,可是在課程設置、教學安排、教材內容等方面一直存在著“合”與“分”的問題。經過近三十年的摸索與實踐,這一問題亦日趨明顯,已達成初步共識。因為,為了解決內容和學時的矛盾,“合”是必要的手段;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原本就是兩門相近的學科,“合”也順理成章;以“合”為上,“合”是進步,是學科發展的需要和方向,實踐中已顯示出“合”的優點。這方面浙江大學主編的《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就做得較好。

    二、《無機及分析化學》(第四版)的編寫和體會

    當前,生命科學及近化學類學科的發展一日千里,化學在這些學科中的重要性更為突出。為適應當前教學改革的形勢,編者在第四版的修訂過程中努力遵循“加強基礎,趨向前沿,反映現代,注意交叉”的現代課程建設理念。“加強基礎”就是注重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教學中讓學生在學時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很好地掌握化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方法,為他們日后的專業學習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礎。“趨向前沿”則是在教材的編寫中增加最新的科學研究的成果,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了解當前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為進行創新型思維奠定基礎。“反映現代”:在生命科學步入分子水平的今天,其重要標志就是分子生物學、分子醫學、遺傳組學、蛋白組學、代謝組學和納米材料科學等學科的相繼出現。如何不失時機地將化學學科作為一個整體介紹給學生,與時俱進,并在此基礎上,搭建一個現代化學的教育平臺,以此“反映現代”,這是我們追求的一個目標。“注意交叉”:新興交叉學科的出現,是當今科技發展一大趨勢,適應這一發展的需要,則是高校從事化學教學的教師們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也是一個具有共性的教學研究的新課題,這需要根據各自學校的具體情況,對整個教學體系和教材建設進行必要的改革和調整。第四版的

    編寫中,我們也只是做了初步的嘗試,有待聽取大家更多的意見和建議。現將第四版中課程建設十六字理念的體現作進一步說明。

    加強基礎:較全面地介紹化學基本原理。在第一次介紹化學原理時是具有化學總論性質的,要使學生對化學有一個系統全面、較中學化學有更深入一步的了解。具體地說就是要較全面地介紹化學原理三個主要部分:化學變化方向和限度問題(化學熱力學);化學反應速度和機理問題(化學動力學):物質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把握和初步利用這些基本觀點處理化學問題。

    趨向前沿:第四版中將“環境污染和環境化學”以及“核反應和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增加進來,而我們在課程教學中,結合可持續發展及最新的生物技術的研究手段包括同位素技術的應用等,已在課堂教學中作為實例介紹給學生,這也是在教學中體現“趨向前沿”這一理念。這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從而起到一個培養興趣及探索創新精神的作用。

    反映現代:雖然第四版教材中增加了“拓展知識”這一部分內容,實際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就已經或多或少地在相關的章節中把一些與課程內容有關的最新知識和進展增補進去,除此之外還有針對性地邀請有關專家作報告,介紹與所學基礎知識有聯系的新知識、新理論、新進展以開拓視野,明確方向。為更好地“反映現代”,如對物質結構部分的學習則按歷史進程來講授,不僅使內容更為生動,也可使學生領會科學家的思維方法和他們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注意交叉:本教材名為“無機及分析化學”,但不少學校在實際的教學中則是分為“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部分來講授,這兩者之間就有許多交叉和重復之處,如何更好銜接這兩部分,是很多教師關心和需要研究的問題,如“元素化學與定性分析”、“四大平衡”與“化學滴定”處理得當,就會取得減少課時、相得益彰的效果。各校教師也可根據各自不同的見解采取行之有效的做法,我們亦愿意得到大家的指點。交叉學科的出現,是當代科技發展一大標志,徐光憲先生2006年4月在大學化學化工基礎課程建設論壇的致詞中就曾指出,以化學為一級學科,再到無機、分析、有機、物化、高分子、化工等二級學科,最后細分下來可分出六、七級學科,如最新的“大環化學”、“納米材料化學”、“組合化學”等,這些都是學科交叉的結果,傳統的化學分類已完全不再適用。注意到化學學科發展的這一趨勢就可以同步培養學生自學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啟發式教學歷來是老一輩教育家所推崇的教學模式,從南京大學戴安邦院士開始就是一直崇尚啟發式教學,并在當時的條件下進行了許多實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念。例如在第一次研討會上,戴先生就講了《啟發式教學八則》,后來陳榮三教授、黃孟健教授秉承了這一理念,在實際教學中又做了許多嘗試。例如:注意理論化學與描述化學相互溝通,使理論化學的知識在描述化學的學習中得到運用和鞏固;注意結合生物、醫學及相關學科的知識來介紹化學基礎知識;課后習題與課堂學習的緊密結合,使習題能起到鞏固、消化和運用課文內容的作用等。

    《無機及分析化學》(第四版)于2002年初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為了使第四版適應目前教學的需要,編者進行了下列改進:

    1.淡化化學“數學化”傾向,如省略或減少復雜體系化學平衡的計算。

    2.創新內容,為現代科學前沿預留“接口”。

    3.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化學理論知識在相關專業和生產實際中的應用。

    4.改革分析化學部分的編寫,完善化學分析的內容,縮減較復雜而應用較少的計算。由于儀器分析已獨立成一門課程,故刪去第三版儀器分析部分內容,但仍保留比色法等最常見方法,為學生今后學習儀器分析打下一定基礎。

    第四版教材的編寫,我們采取了以下步驟:

    1.廣泛調研國內外有關教材,選擇國內外其他無機化學及分析化學教材,汲取其所長為我所用,特別關注了近年有特色的國外教材。

    2.編寫伊始先編寫了第四版的《編寫大綱》,向全國若干所大學寄發并征求意見、交流、補充第三版之不足,聽取各方教師的意見。

    3.先期完成了部分書稿,在2003年中南大學舉辦的教育部非化學化工類化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的生物醫藥類化學教材建設研討會上進行交流,進一步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

    在其后的反饋中,我們陸續收了許多教師的信件,特別是武漢大學的潘祖亭教授、陜西師范大學的韓維和教授、海南師范大學的黃聞新教授等同仁的來信,這些都對第四版教材的編寫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無機及分析化學》(第四版)的編寫中,我們編寫組的教師相互協作,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圍繞著編寫基本要求,力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這本教材從自編講義開始就有一個重要的特色,即力求與生物化學、生物醫學、生產實踐密切聯系和結合,當初的講義就是“開門辦學”的結果,成書出版后這一特色仍然保留,編寫的內容都圍繞這一特色來展開。結合實際、貼近生活是第四版遵循的一個基本要求,新增的拓展知識也都是近期化學學科的一些熱點,以此作為素材提供給學有余力的同學以更多的施展空間。

    第9篇:大學化學相關專業范文

    【關鍵詞】實驗教學;綜合化學實驗;創新人才培養

    1、普通工科院校開設綜合化學實驗的必要性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在人才建設主要任務中指出: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學校教育和實踐鍛煉相結合、國內培養和國際交流合作相銜接的開放式培養體系。探索并推行創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實驗教學是整個高等教育創新體系中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整個高等教育培養模式轉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于普通工科院校,通常沒有化學專業,化學作為應化、化工、制藥、材料、環境等專業的基礎課。學生入校后,在大一、大二期間分別學習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及物理化學,此后即開始學習各自專業的專業課程及開展專業實驗,到大四時開展畢業論文。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在于,各基礎課具有自身的基礎理論、實驗操作技能,學生在這些實驗課中是分別學習的,各門課的知識和技能也是分別學習和掌握的,學生缺乏有關知識和技能的融會貫通,缺乏各種實驗方法和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力,學生從基礎化學實驗到專業實驗缺乏過渡;另一方面,高年級的專業實驗又由于專業劃分過細,知識分割過窄,使學生學得的知識過窄,實驗方法和技能也較單一,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1]。

    現代化學已經發展到了各學科分支間縱橫交叉、互相滲透和融合的程度,在教學中如果不有意識地把各基礎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加以綜合,就必然適應不了現代化學發展的要求。綜合化學實驗是一門深層次的、多學科性的和綜合性實驗技能訓練的化學實驗課程。它除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實驗技能外,還能讓學生綜合應用化學知識和多種化學研究方法,使“四大化學”之間能融會貫通,培養學生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培養人才的角度看,開設綜合化學實驗課程的目的在于縮短學生在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與科研、生產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之間的差距,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2,3]。

    2、綜合化學實驗體系的構建

    “綜合化學實驗”與四大基礎化學實驗的根本差別在于它的綜合性。它必須既能體現各二級學科專業方向的特色和優勢,又能涵蓋多個二級學科的知識點,因此要能使學生站在更高一級的層次上去理解化學各分支學科之間最本質的內在聯系。我校綜合化學實驗課程組經過反復討論和論證,設立了“三層次、三方向”的綜合化學實驗體系。“三層次”是指綜合化學實驗包括綜合性實驗、設計型實驗及科研實驗三部分。綜合性實驗主要綜合四大化學的基本實驗技能,讓學生在一個實驗項目中融會貫通四大化學基礎知識;設計型實驗則在一個實驗項目中綜合了四大化學基本實驗技能與專業實驗問題,為學生向專業學習及發展搭建橋梁;科研實驗則指學生進入教師科研實驗室,參與完成科研項目。“三方向”是指目前我校綜合化學實驗針對我校化學相關的特色專業(應化、環境及材料專業)分別開設相關綜合化學實驗。對每個方向分別根據各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開設了4個綜合實驗和4個設計型實驗,其中一部分是我化學相關專業教師長期科學研究的階段成果。將這些成果編寫成綜合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些實驗包括金屬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測定;綜合性分析;典型有機化合物的合成、分析鑒定;天然化合物的提取、分離、表征;催化劑的制備、表征與性能;典型環境污染物的分析、分離;材料的合成及表征等。這些綜合實驗項目具有以下共同的特點:

    (1)綜合性:綜合運用合成、分析、表征等各種實驗技術,一個實驗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二級學科知識點的有機結合,實現了知識的系統化,形成了綜合性的實驗課體系。

    (2)先進性:以現代新技術在環境、能源、材料、生物化工等領域中的應用為重點,選擇反映化學學科進展的內容,大部分實驗內容來源于科學研究的成果,可以引導學生盡早了解各分支學科的國際前沿和熱點,對學生將來進行科學研究提供幫助。

    (3)實用性:實驗的對象是現實中的樣品,例如植物油渣油、茶油餅粕、蝦殼、紡織污水等。實驗的產物是實用的產品,例如甾醇、維生素E、生物柴油、茶皂素、殼聚糖、陽離子淀粉等,有利于激發學生實驗興趣。

    3、綜合化學實驗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由實驗輔導老師啟發式地講解實驗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理論,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綜合分析比較,確定設計性實驗方案,由輔導老師審閱。

    (2)討論式教學:在講授綜合性實驗時,采用提問的方法啟發學生用什么儀器,通過什么樣的方法來完成實驗內容,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實驗的基本步驟、思路和特點。

    (3)課內外結合式教學。建立開放實驗室實驗平臺,這樣學生既可以在課堂內學習,也可以在課堂外隨時練習課堂上的實踐內容,鍛煉實際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 強根榮,盛衛堅,王紅,等. 工科專業綜合化學實驗教學與研究,實驗室研究與探索[J]. 2011,30(12):115-1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成人嘿嘿视频网站在线| 国产成人悠悠影院| 欧美成人午夜做受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欧美成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怡红院成人在线| 日本成人在线网址|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97| 一级毛片成人午夜| 国产成人性色视频| 成人激爽3d动漫网站在线| 国产一区亚洲欧美成人|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h片在线| 成人网视频免费播放| a级成人高清毛片|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成人品| 成人免费无毒在线观看网站 |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免费特级黄毛片在线成人观看 |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成人三级k8经典网|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成人最新午夜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