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語文常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中語文 高效課堂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4)04-0024-02
作者簡介:趙敏(1975―),女,江蘇海門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江蘇省包場高級中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
語文是一門有歷史的學科,同時又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學科,這就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不能固守積累下來的經驗,而是要在教學理念上“騰籠換鳥”,不斷地創新教學策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材和教學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一、有效創設教學情境,深化課文內涵理解
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教師要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當學生產生了內在的學習動力之后,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多媒體教學方式就是語文教學方式的一次創新,語文教師要合理地運用這一手段,為學生再現豐富精彩的情境,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使其學習的積極性能夠被最大程度地調動起來。例如,在學習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文時,教師可以播放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讓學生在電影的矛盾沖突中感悟課文的內容,深化對課文內涵的理解。電影這一形式集動態的畫面、變換的場景、變化的聲音于一體,相對于教師生澀的講解更為形象、生動、深刻,更能深化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
多媒體教學方式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對提升高中學生對課文的認識與理解有著巨大作用,其對高中學生提高觀察能力、語言能力、想象能力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教師切不可過于依賴多媒體,而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精心選材,將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效用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二、放大主體學習效應,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師應積極轉變觀念,放大學生的主體學習效應。只有當學生真正認可自己是課堂的主人,他們的想法和建議被充分尊重的時候,他們才能夠在課堂上積極思考,才會主動學習。
以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雨霖鈴》為例。詞在古代是一種難登大雅之堂的文學形式,加之本詞作者柳永是一個常年流連青樓瓦肆之徒,所以人們往往更傾向于認為這首詞寫的是男女戀人之間的離愁別恨。但是也有部分讀者認為,寫離愁只是該詞的表面意思,這首詞真正表達的是作者對自己功業未就、前途未卜的感傷。這兩種解釋都可以說得通,因此,教師在講授這首詞的時候,就可以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對其內容進行把握,而不必信奉唯一的答案。
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問題進行獨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日趨成熟,而且他們所發表的見解或觀點往往具有鮮明性和獨到性,體現了思維的多元性。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創造條件,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充分思考和表達的學習需求,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三、豐富深化教學內容,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學習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正所謂殊途同歸。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體,起到了導向的作用,教師除了要講授教材中包含的知識點外,還要深挖教材以外的知識,作為對教材知識的補充。厚積才能薄發,只有當學生積累了足夠的知識以后,才能在運用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游刃有余。要想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一方面需要教師廣泛地涉獵大量書籍,但最主要的還是要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每一個學生的關注點都不一樣,自主進行課文閱讀可以使學生廣泛地豐富和積累知識、夯實基礎,并學以致用,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課外閱讀。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特別活躍,思考意識特別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圍繞教材,通過設計有一定深度的問題來引導他們深入思考,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從而構建高效課堂。如在講授蘇教版教材《江南的冬天》一課時,筆者列出了以下幾個問題:作者寫江南的冬天的用意是什么?江南的冬天有哪些鮮明的特點?文中“但對于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是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這里的“特殊情調”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江南的冬景抵得過北方夏夜?這樣幾個問題把學生引入了對課文的深入思考和全面理解之中,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都大有裨益,更體現了教學的有效性。
文言文教學一直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難點,傳統的授課方式呆板、單調,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的課堂教學也很難有效開展,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有效改變這一狀況的方法是教師變換授課方式,適當讓學生對原文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對課文就會有更深刻的感悟和理解。例如,在講授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燭之武退秦師》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文中不同的角色并進行對話。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表演的親身經歷可以加深他們對原文思想內容的理解,使其感同身受;同時在表演的過程中,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在表演時結合個人的生活實際進行加工,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四、加強師生情感交流,運用激勵評價模式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叛逆期,再加上面臨壓力巨大的高考,他們與師長很難有充分的溝通,因此語文教師要注重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同時以身作則,發揮自身的典范作用。教師不僅僅要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課下,也應該和學生保持良好的朋友關系,只有當師生間能夠開誠布公地敞開心扉的時候,學生才會依賴教師,才愿意從內心深處接受并認可教師講授的知識。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可以緩解高三學生面臨的高考壓力,又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一堂完美的語文課,不僅僅包括對課文的精彩解析,還應該包括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教師的正面評價對學生而言是莫大的榮幸,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要及時地給予肯定。此外,教師在運用激勵式的評價方式時,一定要注意方法,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在由衷地肯定自己。就高中語文教學而言,教師的激勵語言不能過于寬泛,而是要細化到語文能力的某一具體方面,這樣學生才會真正覺得自己有了進步。
要在有效教學中收獲語文課堂的高效,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就須不斷開拓創新,掙脫固有經驗的束縛,豐富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在教學模式上多創新、少“復制”,充分調動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讓語文課堂充滿魅力,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第一步:明確教學目標
明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沒有明確的目標,猶如“盲人騎瞎馬”,到處亂撞,其結果是不堪設想的。因此在教學每一單元前,我們要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單元教學的內容,確立教學目標。確立單元教學目標,要體現聽說讀寫能力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在教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記游散文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從閱讀來講:了解課文所寫景物的不同特點;體會文章在景物描寫中蘊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寫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傳情的特點;學習課文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比喻、擬人、引用、排比等修辭手法狀物寫景的方法。
2、從寫作來講:學習定點觀察和移步換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蹤順序狀寫較多的景物,學會寫較復雜的游記。
3、從聽說來講:能口頭向全班同學介紹一個地方、一處風景,突出特點,明確方位,仿到口齒清楚,表達明白。
對以上教學的總目標不僅教師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了解。因此在開始教學之前,我首先將這一目標告訴學生,使學生心中有數,在學習過程中才有明確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引導學習知識
學習知識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單元理論知識。現行高中語文教材都是按文體劃分單元來編排的,每一單元都由教學要點、課文和單元知識與訓練組成。單元知識與課文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單元知識有統馭課文、幫助學生正確閱讀理解課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學課文之前,應指導學生學習單元知識短文,歸納知識要點,再運用單元理論知識去分析理解單元課文。如,教學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的四篇古典小說時,因學生對古代小說的特點還較生疏,所以在教學肘,除了幫學生溫習小說的三要素外,還應指導學生認真學習單元知識短文《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進而歸納出有關我國古代小說的知識要點:(1)小說起源于勞動,古代神話傳說可以說就是小說的淵源。(2)古代小說的發展階段:先秦兩漢的萌芽狀態--魏晉南北朝的筆記小說--唐傳奇--宋“話本”--明“擬話明清章回體小說。(3)我國古代小說的特點:A、注意人物言行和細節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現人物形象。B、情節曲折,故事完整。C、語言準確簡練,生動流暢,富于個性化。D、敘述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記。這樣,通過學習知識短文,梳理知識要點,學生對我國古代小說的有關知識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這就為下一步古典小說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第三步:教讀示范,引導分析
依據單元教學目標,運用所學的單元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講讀課文,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付諸閱讀的具體實踐活動。教讀示范,實際上就是通過教師的示范教學,教給學生一把分析、鉆研同類課文的鑰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讀示范必須做到三點:(1)要突出重點,體現單元教學目標。(2)要落實知識,用課文印證單元理論知識,揭示知識的規律性。(3)要側重指導學習方法,“授之以漁”,引導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途徑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之具備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讀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的兩篇講讀課文《景泰藍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時,我引導學生著重分析、研究以下問題:①兩文抓住了景泰藍和荔枝果實哪些特征來說明的。②理清兩文的說明順序。③分析兩文綜合運用下定義、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等說明方法。④分析兩文準確、簡明的語言特色以及科學小品兼用文藝筆調的寫作方法。結合課文實例,通過上述問題的分析、研究;落實說明文的有關知識,教給學生讀寫說明文的方法和規律,學生就會自學說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步:自讀實踐,鞏固深化
葉圣陶指出“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自讀是學生由老師講解到個人自學的過渡階段。所謂白讀深化,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教師在教讀課文中示范講解的方法去自學單元自讀課文。通過自讀實踐,使單元知識得以進一步的鞏固深化,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達到不教自會的境界。這一步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作點撥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時,為了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自讀課文,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啟發誘導性的思考題,引導學生深入鉆研課文。例如,教學高中第一冊第二單元的兩篇白讀課文《為了的囑托……》和《火刑》,根據單元理論知識和課文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供學生思考:①兩文表現了吳吉昌和布魯諾兩位科學家怎樣的精神和品質?②兩文各采用了什么樣的線索來組織材料?③兩文各按什么樣的順序記敘的?④兩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寫的方法來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以上問題,學生可以通過比較閱讀的方法,采用討論的方式去完成。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讀寫能力,鞏固深化單元知識,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
一、文體知識
中國的古典詩歌博大精深,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詩詞文體知識,鑒賞古詩就有可能因盲目而被動。首先,應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演變有相當清晰的認識,不僅要掌握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源頭,還要按照歷史的順序理清詩歌發展的脈絡,讓學生牢記詩歌發展的“一條線,兩個點”。其次,還應對詩歌的格律知識有比清楚的了解,諸如句法、用韻、對偶、詞牌、曲牌等知識。再次,還要充分把握詩歌的特點:高度概括性、生動的形象性、強烈的抒情性、鮮明的音樂性。
二、詩歌內容
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掌握詩歌種類的特點,有助于整體上理解詩歌。
1.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圍,側重于歌詠景物中的山水田園。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淵明、謝靈運、李白、孟浩然、王維、楊萬里等。當然,杜甫、蘇軾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
2.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需要我們在讀解時用心體會。比如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的價值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3.邊塞詩 唐代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一往無前,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而宋代的邊塞詩更多地表現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代表人物如范仲淹。邊塞詩歌的特點在于從不同角度展現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4.詠懷詩 如果說寫景詩是借景來抒情的,詠懷詩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發而成詩。鑒賞這類詩歌,首先要了解作者寫的事,然后體味作者抒發的情懷,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的形式對眼前環境的敘寫,這就是“即事”,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后兩句設想來日重逢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是進一步抒懷。
5.詠史詩 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嘆,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而表現作者歷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詠史詩的代表人物是劉禹錫、杜牧等。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堪稱詠史詩的典范,詩人站在浩浩古戰場、滾滾長江邊,抒發了對歷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時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瀟灑儒雅、指揮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詩人雙鬢染霜而功業未就的傷感之情。
三、語言特點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語言大致有這些類型:
1.清新 其特點是選用語新穎,不在俗套。
2.平淡 也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其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絢麗 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4.明快 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
5.含蓄 其特點是重在言行,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
6.簡潔 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還有鋪陳、激越高亢、清婉秀麗、平易雋永、質樸與靡麗、精約與繁瑣、典雅與平直、含蓄與直露、陽剛與陰柔、雄渾與清奇、自然與壯美、空靈與艱深、幽默與崇高,等等。
四、詩歌意象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作者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我們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把握后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成功的重要因素。另外,還須明白我們傳統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諸如此類的符合我國傳統的審美特點。
五、表現手法
語文是高職教育的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實用性和工具性等特征,是對高職學生進行人文熏陶和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在整個高職人才培養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近年來,高職院校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高職語文學科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有的高職院校甚至取消了語文課程,將主要精力用于專業課的教學上,高職語文教育處于尷尬的境地。事實上,這與高職語文教學方法滯后有很大的關系,部分語文教師沒有考慮高職學生思想活躍、喜歡新鮮事物的特點,依然采用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學氣氛沉悶,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可見,傳統的教學模式與高職教育的發展不相適應。項目教學法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自我體驗型教學模式。通常先由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個真實性、實踐性強的任務,讓學生分組完成教學任務。換言之,從計劃的制定、信息的搜集、方案的設計到結果的評價,都由學生獨立完成,最終通過小組匯報等形式呈現教學結果,教師予以合理評價。
二、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精心選取項目
首先,高職語文項目教學的項目選擇要符合教學內容,不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的研究和教育價值,學生在這樣的項目教學中,能夠主動去探索,獲得更深的體驗。例如在學習詩經中的《蓼莪》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多媒體課件,反映這首詩歌中的孝道文化,體會作品的藝術特征和價值。其次,高職語文項目教學的項目要符合學生的興趣點,只有當學生對教學項目感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項目的選擇要與高職學生實際生活聯系密切,例如語文教師可以設定關于模擬招聘的項目計劃,這個項目貼近學生的實際,也是學生踏入職場前必經的一個階段,很多學生愿意參與這樣的項目教學。第三,項目的難易程度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項目要難度適中,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探究型,也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間,能夠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項目活動任務。如果項目過于簡單,學生會覺得沒有挑戰性,收獲也少。如果項目難度較大,學生很難完成,缺乏成功的體驗,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
2.項目任務分配和制定計劃
語文教師要按照項目教學的要求,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以4-6名同學為宜。為了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充分的參與到項目教學中,防止搭便車的現象出現。語文教師事先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等因素,在分組時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習能力強和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分為一組。然后選取一名責任性強的學生擔任組長,由組長率領小組成員一起,確定具體的子項目,將任務落實到個人,例如不同的同學分別負責查閱資料、演講匯報、資料匯總、記錄分析等等。小組成員之間既是獨立合作,又是通力配合,共同完成項目教學的任務。
3.語文教師的指導
高職語文項目教學要以學生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從項目選擇、計劃制定、項目的實施都可以由合作小組進行定奪。當然,項目教學也不是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教師僅僅作為一個旁觀者。事實上,項目教學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與其他學科項目教學相比,語文具有人文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因此需要教師在項目教學實施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與解答疑難,指導學生用已有知識去探究和解決新問題,啟發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形成引導—項目—再引導—新項目的良性學習鏈或學習環。在適當的時候,教師應及時把相關的學習資料給予學生,鼓勵其更深層次的學習。
4.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項目教學法的最后一環,項目完成后的教學評價,由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及教師的評價相結合,對學生個人在項目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團隊精神及成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它是學生體驗成功、重新審視自己勞動成果、評價自己工作能力的重要一環,應慎重完成。評定學生成績,要面向全體學生,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能力,而不是制造等級,教師對此要引起足夠重視。總之,評價要兼顧過程和結果,以肯定為主,多給與鼓勵
三、結語
關鍵詞:高中語文;自由閱讀;課堂模式
近幾年來,筆者在語文組里堅持每班都有自由閱讀課,真正地把閱讀的自由權更多地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自在地讀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學生和語文組老師的普遍歡迎,梳理這種課堂模式,有以下幾點值得一試。
一、明確語文自由閱讀課的性質
常說:“態度決定高度。”因此,解決學生的對自由閱讀課的認識問題是上好每節自由閱讀課的前提。這當中要讓學生理解“自由”不是“放縱”,不是“肆無忌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是在語文的范圍內進行的,不能游離于語文,自由閱讀課只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和提高自身語文能力的一種途徑。
二、自由閱讀的自由選擇
自由閱讀課不再停留在跟高考有關的教學形式上,不但可以閱讀小說、散文、人物傳記、科普類等文章,還可以閱讀雜感、隨筆、野史趣聞、詩詞曲、“新視界”“新悅讀”等文章,只要學生有興趣都可以涉獵,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語文能力的特點,取長補短,看自己喜歡看并且擅長看的文章,然后把它寫成自己的日記、讀書筆記、雜感等;也可適時地獵取一些自己短板的文章,比如,高中生普遍在議論文、雜談、駁論文上有所欠缺,可以在看完自己喜歡的文章后適時地對比閱讀,以達到審美互換、從中取利的效果。
三、掌握好自由閱讀課的閱讀方法
掌握好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取得閱讀效果的重要保證。有了科學的閱讀方法,在自由閱讀中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一定的提高語文能力的成效。因此,在自由閱讀課中,筆者總會列出一些時下流行的閱讀方法,然后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文體內容以及自身的閱讀能力等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比如,有的文章篇幅較長,內容又不是自己必須了解和所能理解的,閱讀這樣的文章時,只需采用梳理梗概法,而梗概往往是按時間順序,或者空間順序,或者情感順序來完成的,這就更加快速地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思路等。這要求學生要有較高的語文素養和能力,學生要根據自身的能力,循序漸進地、適可而止地運用,才能取到預期的效果,卻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那樣不僅浪費了時間,而且對提高語文能力毫無幫助。
四、自由閱讀課的效果檢查
自由閱讀課的目的就是為了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知識面,活躍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素質。那么在自由閱讀課中如何檢查閱讀效果呢?筆者也作了多方面的嘗試,比如,讓學生根據上次的筆記,利用課前五分鐘,采取即興演講,或深情誦讀,或是欣賞推介,或是亮點發現,形式不限。此法可以讓學生找出本組推薦的最美的閱讀文章,定點定時進行信息、粘貼,指派小組中的特定成員,對以上信息進行評價,寫好評價心得,再次粘貼,同時讓其他組成員指出評價中的不足和改進的方向,再次交流。經過這樣的多層次環節,學生理解了文章,同時也提高了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當然,語文能力和素養是經過長期閱讀實踐和循序漸進的積累,才能取得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自由閱讀課的空間還有很大,筆者拙陋,所提這些,是為了引起同仁對語文自由閱讀課的重視,共同探索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的新途徑,為語文教學增添磚瓦。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中物理 實驗教學 常見問題 改進意見
高中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自然學科,物理實驗是高中物理的主要特征,沒有物理實驗的物理課是不完整的。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教師要通過創設生動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以開展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物理學習方式,進行物理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可見新課程進一步強調了物理實驗對于高中生學習物理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物理實驗教學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高中物理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
一、高中物理實驗不能落到實處的客觀原因
1.學時安排少,實驗安排不足。
新課程高中物理課周課時為3~4課時,一學期的教學時間比較緊,再加上處理習題的時間,做實驗的時間就非常有限。于是教師為了趕上教學進度,很多演示實驗就省略了,學生實驗更是能不做則不做,這樣雖說完成了教學任務,實驗教學任務卻無從談起的局面。
2.實驗器材殘缺不全
隨著物理實驗的更新,過去學校購置的大量實驗器材已經不能適應教學要求,只有購置大量實驗器材,才能滿足實驗教學的要求。并且物理實驗中新的儀器和手段層出不窮,物理儀器出現了電子化、數字化等特征,而一些學校實驗儀器配備落后,實驗藥品不能及時更新,存在藥品缺少或過期的情況,而且教學資金投入很不平衡,優先保證城區中學和重點中學的需要,普通高中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致使很多演示實驗和高中生實驗不能很好地進行。
3.專業實驗人員短缺。
隨著教學投入的加大,現在多數中學都具備了物理實驗室。在大部分學校,物理實驗室只能配一名實驗員,這在一些學生較多的學校肯定是不夠的,不能滿足學校實驗教學的需求。導致高中生實驗安排不開,實驗不能及時進行,許多實驗沒有時間安排,實驗出現積壓,給學校的教學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4.專業實驗人員的素質有待加強。
高中物理實驗的準備需要專業的物理實驗人員來安排和準備,以保證物理實驗教學的安全和順利進行,而現在多數中學的實驗人員從業時間短,專業知識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物理實驗的展開和進行,要完善實驗的管理和準備,健全實驗室有關賬目和實驗室規則,保證物理實驗的正常進行,提高物理實驗效率,有必要加強物理實驗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物理實驗從業人員的素質。
二、人為因素造成高中物理實驗滯后
1.學校領導重視程度不夠。
新課程要求培養高中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注重高中生的實驗探究過程,而傳統的評價機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注重教學成績和升學率,高中生實驗能力的培養滯后,物理實驗只是為了升學的需要,導致物理實驗不能及時開展,只是在考試前一段時間進行突擊訓練,這樣的實驗操作并不能使高中生形成應有的實驗素養。
2.教師重視程度不夠。
高中物理實驗的進行最終還是要落實到物理教師身上,物理老師如果對于實驗不重視,就難以提高高中生的實驗素養。
(1)教師實驗不積極。
高中物理實驗教師對于物理實驗表現得不積極,主要原因是怕麻煩、怕危險、怕危害等,還有的是因為高中生難管理,導致教師對實驗表現得不積極。所以許多演示實驗能不做就不做,分組實驗能省就省。
(2)高中生物理學習能力不高,阻礙學生實驗效率的提高。
由于要趕進度,不少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只注重實驗現象和結果描述,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演示得多、說得多,高中生參與少甚至沒有機會參與實驗,更不注重引導高中生對實驗過程做細致觀察,推理不嚴密,因而高中生在分析實驗現象、概括實驗結論時不全面、不到位。
三、改進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幾點建議
由以上分析不難看出,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也只有腳踏實地地解決了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真正促進物理實驗的進行,培養高中生的實驗素養。對此,我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重視演示實驗教學。
對高中物理實驗的重要性認識不清導致高中物理實驗不能扎實地開展,為此要加強理論學習,使相關管理人員和實驗教師、實驗參與人員充分認識到物理實驗的重要性。因為物理實驗肩負著培養高中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任務,是培養高中生多方面能力的重要方式。能力的培養可以促進高中生學習和行為品質的提高,有利于高中生物理學習成績的進步。
2.高中物理實驗是培養高中生合作精神的重要舞臺。
高中物理實驗有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而分組實驗在培養高中生的合作精神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分組實驗促進高中生之間彼此合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使高中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培養高中生的合作精神。
3.嚴格要求,培養高中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要提高物理實驗率,教師要嚴格要求,實驗前教師要講清楚實驗的注意事項,促進高中生正確實驗習慣的養成。
4.做好趣味實驗,提高高中生對實驗的興趣。
1.問題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農村高中,生源參差不齊。一堂課下來,很多老師抱怨:"學生基礎太差。""沒幾個學生上課能聽懂。" 面對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教師只是喋喋不休地講解,以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方式作為學生接受的理由,而忽視學生對新知識進行分析、理解、整合和吸收的個體差異。這樣的課堂學生能滿意嗎?一個真實的案例:在一次試卷講評課后,我讓學生整理筆記,對課堂所學消化吸收。臨近下課,我按照慣例和學生一起回憶課堂所學的知識。當講到一個選擇題時,一位平時調皮學習也較差的同學站起來,大聲說:"老師,這一題我來。"我饒有興致地請他來講。于是他先分析題目,再講解選項,最后用排除法推出正確的答案。他的話音剛落,全班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我也不禁豎起大拇指"Well done." 這位同學卻說道:"老師,你講的我沒聽懂,同桌指點了一下,我才弄明白了。"這時下課鈴聲響起……我心情沉重地回到辦公室,陷入沉思。我問自己,在課堂上我有真正關注過這類學生嗎?備課時有針對這類學生嗎?我的課堂只是適合哪些學生呢?英語教學該如何面向全體同學?我越想越覺得困惑。
2.方法探究
面對課堂現狀以及閱讀課文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根據"因材施教"的 教學原則,我開始嘗試在閱讀課文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的模式。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
3.分層教學實踐
3.1 學生層次劃分并建立合作學習小組。為了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是按大綱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后進生);B層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中等生);C層是按較高要求(能發揮學習英語特長)進行教學的學生(優生)。學生分層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學習情況及時調整。再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把全班同學分成小組,一般4到6人成立一個小組,每個小組應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并選出一名學習能力,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為組長,在組長的帶領下根據組員的性格特點,學習水平以及學習任務的要求合理分工,誰負責記錄,誰負責協調,誰負責小組發言等等。保證小組活動能正常、有序地進行。
3.2 上課的環節分層設計,分類要求。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法不同,教學要求也不同,但最低的要求是達到《大綱》和《英語課程標準》規定的目標要求。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我在預習、課堂教學、課堂提問、課后作業等方面進行了分層次教學。
3.2.1 預習 課前預習是上好課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求 A層學生了解課文大意,能找出生詞、詞組并能讀準單詞熟悉詞義。B層學生除了詞匯要求以外,預習Warming up,,Pre-reading中的小問題,了解與課文相關的一些知識。C層同生通讀全文,重點詞匯查字典,把疑難問題找出來。尤其是對字典里的固定搭配、特殊用法要作好筆記。在課堂的前面幾分鐘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對預習作業的問題進行對照學習,相互將學習中的困惑交于小組討論解決。對小組的學習錯誤情況及時反饋。學生交流時間要視學生情況而定。通過學生的互助合作解決一部分獨學中的問題。
3.2.2 導入新課。新課的導入是課文教學的第一個環節。精心設計的導入,無疑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并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使他們對將要學習的新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習效果。課文引入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問答、圖片、人物、音樂、圖表、分層引入等。課文引入法必須有所選擇。例如:人教課標版 高二選修8 Unit 1 A land of diversity中我們可以用一些地理、人文圖片導入新課。先展示一幅世界地圖。對 A 層學生問一些簡單地理知識,如:Can you name the seven continents and four oceans? Where is America? 再展示一張美國地圖,對B層學生提問一些更深入的問題How much you know about the USA. 對C層學生則要求更高些。啟發他們用現有英語知識表達有關加州多元文化的問題。如展示加州不同歷史時期的圖片提問:How is each picture relevant to the history of California?
3.2.3 講授新課。教師一味地"教,基礎好的同學會感到厭煩,而基礎差的同學仍然是懂非懂。分層模式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提高課堂效果。教師講解過程應適時互動,采用學生提問的方式,了解各層次學生的需求。C層學生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基礎扎實。大多會提出一些涉及新語法、新知識點的問題,往往是教學的重點。如人教課標高二必修5 Unit 3 Using language的課文中有學生提出 " Inside was an exhibition of the most up-to-date inventions of the 31st century." 這個句子的主語是什么? 這是什么語法?怎么用?教師應著重講解:當表示方位的介詞詞組、副詞放在句首時,句子完全倒裝。并適當對該語法進行拓展,舉例說明: In front of the house is sitting a boy. Out rushed an angry man. B層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是對舊知識的鞏固、理解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活動,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去探究答案,組員分工合作,采用各種途徑:集體討論,查字典,查資料,查課本,甚至向其它小組成員或者老師求援。隨后在教師的主持下,小組發言,對集中小組集體智慧的答案進行進一步研討、提煉、小結。最后得出結論。通過自己動手參與解決的問題,自然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A層學生由于基礎較差提出的問題教師認為只是個別現象,不需要在全班講解或討論,可以指定小組學習較好的學生課后輔導,這樣既節省了課堂時間又促進互助合作。
3.2.4 課后作業。課后作業是鞏固運用知識和提高能力的一種手段。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作業。課本配套練習:A 層學生有選擇地做部分如選擇題、填空題。適當地補充單詞、重點句型抄寫等作業。B 層學生則要求完成全部練習,適當地補充背誦句子、段落、造句、仿寫練習。C層學生熟練掌握生詞、詞組,完成全部練習的同時,補充復述課文,課文改寫、縮寫等作業。
3.3 分層檢查,全面激勵。學生的學習效果應當及時檢查,并給予適當的評價與鼓勵。A層的同學可以側重檢查詞匯的掌握情況,設計一些單詞與詞義搭配,根據意思寫詞組等比較簡單的題目進行現場測試,以達到及時復習、加深鞏固的目的。B層的同學基礎較好,在本課單詞、詞組、句型的用法基礎上精心設計一些詞匯、語法拓展的單選題來測試,以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C層學生,基礎扎實,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能做到過目、過耳不忘,可要求他們依照課文段落的順序或情節發展的層次,列出提綱作為記憶線索來復述課文。復述能使學生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轉化為實際運用能力。C層學生對課文的改寫或縮寫,教師可選取一些較好的,通過多媒體展臺展示給全班同學,并在教師的主持下與全班同學一起修改。通過這種修改講評可以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書面表達的訓練中來。各層次學生的表現,教師在進行評價時,充分挖掘其閃光點,多用鼓勵性的語言"Well done, Excellent, You're Special."讓他們有成就感、以樹其信心,增強學習興趣。
一、創設開放式教學環境,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和教學環境就是指開放性的教學空間和開放性的教學氣氛,就是建立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是創設一種愉悅、寬松的課堂氛圍,就是營造一種濃厚、向上的知識環境。“親其師,信其道,樂其行”,開放式的師生關系是誘發學生求知的劑,使每一節課不再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而成為一種享受。在開放式教學環境下學生能自己提出問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主動作業,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課堂上,為了便于學生多向交流、主動探索,在編排學生座位時,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圍坐的形式,以便學生開展小組間的協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學習模式。同時,僅僅在課內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還不夠,語文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課內,還要將學習帶出課堂,將活動引向課外。比如組織學生到校外參觀考察、實地采訪、做社會調查等,這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學生的知識,而且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對事物的是非判斷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二、精心設計開放式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創新
傳統的教學內容較少為學生的主動探索提供服務,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才能,教師要精心設計開放式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語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了語文。要使語文知識滲透于實際生活之中,就必須開放語文教學的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這樣才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進行再創造。隨著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語文的教學內容也應該與時俱進。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現實性和應用性,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打破教材的限制,創設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生活情景,主動靈活地設計開放性的教學內容。此外,教師還應該用整合的觀點,將各種學科知識自然地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善于捕捉時代氣息,進一步拉近教材和現實生活的距離。
三、采用開放式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在多媒體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的媒體網絡技術必將對我們的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的開放教學手段,必將給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帶來巨大的變革。開放式教學手段更加直觀、生動、靈活,豐富了教學情景,是讓課堂開放的有效方法。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內容包羅萬象、紛繁復雜,單憑教師講授,很難吸引學生。而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無疑給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它以其獨特的直觀性和形象性,能夠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樂于學習的心理需求,進入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認識活動中去,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想象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鍛煉,使學生的學習充滿生活情趣,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充分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從而達到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四、提供“開放式語文作業”,訓練聽說讀寫能力
“開放式語文作業”是指學生的作業不拘泥于課本的限制,鼓勵學生到生活中去發現、去思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和社會交際活動,通過豐富的文化傳播媒體去“接觸到大量的生動活潑的語言材料”。在教學中我每天確保有一定的語文課外活動時間,這不僅有利于擺脫語文訓練的隨意性,而且可以促使學生主動關注生活,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語文能力是由多方面知識技能綜合而成的,因此,人們自然希望聽、說、讀、寫這些語文能力能通過作業獲得全面訓練。然而,至少在目前的條件下,還只能是以讀、寫為主的書面作業。“聽、說”作業一般只適合于課堂內進行。要解決的問題是:書面作業的形式不應單一化、重復化。應充分注意從有利于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全面訓練,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有利于促發學生的創新欲望,而不是僅僅考慮應試的需要。
五、課堂組織形式靈活多樣,調動學生的多元智能因素
關鍵詞:高職教育 市場營銷 教學
一、高職市場營銷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資源不足
市場營銷專業特點和實踐教學自身的規律,決定了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更要有厚實的專業實踐背景和很強的動手能力,也即目前高職院校所推崇的“雙師”資格。但從實際情況看,擁有“雙師”資格者并不十分稀缺,但真正擁有“雙師”能力的教師卻不多見。在此情況下,一些院校采取了專任與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模式對專任教師的選拔,學校通常對學歷、職稱比較關注,但對其專業實踐背景關注較少。所以“雙師”教師常常難以擔當專業實踐教學的重任;兼職教師的選聘,由于投入等方面的原因,一般難以聘任到適應實踐教學要求的高水平師資,外聘教師的角色定位與功能基本雷同于專任教師,體現不出外聘教師的優勢和特色。這些都導致市場營銷實踐教學一直處于弱勢,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二)教學模式陳舊
目前高職市場營銷實踐教學環節一般包括課堂案例教學、實驗室實訓、實訓基地實訓等。但由于師資隊伍、資源投入、教學計劃等方面的原因,上述環節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問題。課堂案例教學是廣為推崇的教學手段,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的互動環節得不到足夠重視,教師常常滿足于自身的說教與分析,不重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積極性;有的教師對案例的選擇隨意性較大,不認真組織準備,案例的代表性、典型性、新穎性不夠,影響了案例教學效果;有的教師認為案例教學就是舉例教學,課堂教學滿足于羅列舉例,但不注重分析,學生也滿足于津津有味地聽“故事”,但收獲寥寥。實驗室實訓在資金投入、教學組織、過程管理等方面,大多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問題,教學成效再打折扣。由于實訓基地資源與管理的限制,實訓基地實訓成為實踐教學改進最大的環節。專業培養的最后一環,是與專業實踐密切相關的畢業實訓。但除了實訓基地匱乏之外,就業已成為學校的頭等大事,畢業實訓在這個大事面前就顯得無足輕重了,于是實踐教學的最后一環也常常無法把握好。
實踐教學模式陳舊的另外一個表現,是不重視對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課程結業考核,鮮有教師改變“一卷定成績”的傳統框框。通過這種方式給出的學生成績難以反映教學水平與效果的全貌,尤其難以準確反映實踐教學情況,助長了師生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的思想,不利于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缺乏教學創新
近年來,關于本科和高職市場營銷教學改革的呼聲日隆,各種討論與探索不斷,但真正取得成效的不多。究其原因,是教學創新乏力。就高職層次而言,創新乏力表現為:傳統思維禁錮著探索和創新的步伐,使高職市場營銷教育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體系;實踐教學手段陳舊,技能訓練與培養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教學組織過程中,過于信任本科教學的一套模式,不愿甚至不敢進行新的嘗試;仍采用傳統方式對培養情況進行評價,同樣扼殺了創新動力;對創新的外在激勵不足,外部環境對市場營銷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推動不夠,抑制了實踐教學創新的積極性。
(四)實踐教學環節效果缺乏保障
市場營銷專業實踐環節的設置主要有三個:即:認識見習、課程實訓和畢業實訓。但由于受師資等條件的限制,其力度和深度還有待加強。
認識見習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認知能力,了解整體市場營銷活動的工作流程,培養學生專業興趣的一個絕好的機會,考慮到學生安全問題、實習經費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原定一、二天的參觀和深度拜訪的見習在短短半天內完成,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課程實訓是為了鞏固課程知識、培養動手能力、實戰解決問題而開設的。但受課程設計和指導老師數量的限制,而且在企業找實訓項目比較難,所以課程實習僅停留在模擬解決問題的階段。
畢業實訓是依賴于實訓基地而開展的,由于實習基地建設的薄弱,實習往往也只能是以上所提到的“放羊”模式。因而,缺乏保障的教學實踐環節很難適應市場需求。
二、對策
(一)加大投入
和一般工科專業不同,市場營銷實踐教學的“硬件”投入相對較少,但對“軟件”投入要求比較高。目前高職院校都看到了前者,但都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后者。這是市場營銷教學、尤其是實踐教學質量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硬件”投入主要用于實訓室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軟件”投入主要用于師資隊伍(包括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和政策扶持。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問題上政策僵化,明明專業論證可行的方案,卻往往因為這個部門那個機構的干預與反對,而最終被否決。因此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必須以學校的政策扶持為前提,否則難以取
(二)實踐教學環節創新
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如商務模擬實訓室、調查策劃實訓室、經貿綜合實訓室、ERP模擬實訓室,通過開設第二課堂,配備專業老師指導,使學生擁有自己探索和實踐的場所。在課堂上進行社會角色的轉換,實現“情境模擬教學”。
在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過程中,建議尋找各種行業中有實力的知名企業,如,家俱銷售企業、藥品銷售企業、物業管理公司等,專業老師可先深入企業了解整個企業產品銷售的渠道模式,專業老師對企業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有了可供選擇的制度健全的各行業企業,以后高年級營銷專業學生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意愿來選擇相關行業企業進行實訓,進而確定他們的從業方向。
可以說,實踐教學開展得如何,決定著高市場營銷培養的質量,因此,實踐教學應成為職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高職市場營專業辦學質量的提高,應以提高實踐教學水平重點,打破傳統辦學思路和模式,加大專業辦的投入,加強專兼職師資隊伍建設,滿足理論學和實踐教學要求,積極探索適應高職層次要、有助于提高市場營銷專業辦學水平、體現職特色的專業辦學模式,走出一條立足高職院實際又行之有效的專業實踐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