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心理學與生活范文

    心理學與生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理學與生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心理學與生活

    第1篇:心理學與生活范文

    一、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全面提升素質教育

    小學生的一切教育活動都圍繞全面素質發展的基礎而進行,一個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如果不能實現良好的社會交流,科學地管理自己的情緒,也就很難實現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小學生品德與生活教學中,教師要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的道德與素質培養,與此同時,也要積極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品德與生活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重要途徑,為全面提升素質教育發揮著積極的意義。

    2.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小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承受著來自家庭與學校的壓力,隨之引發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增多。學習過程中受到學習動機不足、學習方法不正確、學習習慣不佳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從人際溝通的角度分析,小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中可能出現對抗情緒,與家長的溝通可能存在“代溝”,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因環境影響可能出現障礙,如果缺乏良好的排解與減壓可能使得情緒調控陷入惡性循環之中。針對以上種種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教育者要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意義,通過品德與生活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對不端正的學習動機進行及時矯正,通過提升教學質量,對小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疏導,使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3.實現思想品德的學科價值

    一直以來,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作為小學生德育的主要陣地,對培養小學生成人、成材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小學生正處于成長初期,思維跳躍、情感敏銳、心理變化豐富,但對社會的認知又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在生活學習中可能面臨許多難解的困惑,無法得到排解,長此以往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甚至心理障礙。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與探討品德與生活教學的德育功能,通過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與結合,為國家培養出擁有健全人格的新時代人才。

    二、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明確教學目標

    要提高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首先應清楚了解教學目標是多元化的,這種多元化的目標設計應以學生實際為基礎。在新課程理念下,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逐漸改變了傳統的學科知識與技能教學單一方式,而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質等進行關注。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同時要關注教學過程及方法,以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樹立。要求學生在品德與生活學習過程中主動觀察身邊事物,感受生活環境,得到各種情感體驗,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強化思想的認識,使得學生道德踐行能力得以提升。

    2.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挖掘心理健康教學資源

    在小學品德與生活學科中,包含有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教學資源的挖掘與利用,找到心理健康滲透的入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得到情感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心理

    素質。

    (1)提升學生的興趣。例如,在《不屈的中國人》一課中,對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曾經的宏大規模、杰出工藝進行探討,今時今日,園中建筑都已被毀滅,只留下斷壁殘垣供人憑吊。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圖片的放映及教材資源的延伸使學生體會到愛國的神圣情感,樹立保衛國家權益與領土的決心。通過生動的講課與資源利用,將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使學生加深理解,提升興趣。

    (2)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通過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的學習,學會發現他人的優點,更能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要在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首先要培養小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與他人的能力。

    (3)培養堅強品質。小學生具有喜歡模仿的特性,通過教材資源的利用,運用心理學中的模仿學習,實現學生堅強品質的培養。例如,在《偉大的先人》教學中用岳飛的精忠報國、屈原的投江明志、勾踐的臥薪嘗膽、項羽的破釜沉舟告訴學生:在挫折面前要保持堅強的態度。

    3.創造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教學機會

    作為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部分,科學的課堂教學方法能有效地啟發學生智力,發現學生的潛能,同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與思維習慣,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以及品德與生活教學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滲透的有效性。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以教學內容為參考,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點。

    三、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交流討論法

    討論是師生,生生之間的和諧的交流。真正的交流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自由、包容、接納、開放、安全的氛圍中進行。它能讓每個個體體驗到我的重要,我的人格得到了尊重。大家就會在這個互動中,真誠表達自己的真知灼見既分享自己的簡介的同時也在他們的表達中得到反思與啟發。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廣泛激烈而深入的思想交流引導積極思考,步步深入提高認識轉變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掌握有效地行檳J健?墑槊渙鰲⒖諭誹嘎廴班討論、辯論、小組討論、同桌交談等多種方式。小學生的心理比較脆弱,心理發育還不完善一個很好的安全的氛圍會給孩子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品德課教學中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給孩子一個積極的和諧寬松的環境中學到經驗,從而也陶冶學生的心靈。

    四、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陶冶法

    第2篇:心理學與生活范文

    【關鍵詞】 精神衛生;生活變動事件;回歸分析;學生,醫科;少數民族

    【中圖分類號】 R 39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9-1082-03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Life Events Among the Han-Nationality and Korean-Nationality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JIN Zheng-guo, XIONG Ying-huan, FANG Jin-nv. Clinic Medical School of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133000), Jili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stressful life events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minority area 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relieving the influence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 075 medical students (425 for korean-nationality and 650 for Han-nationality)were finally selected. Information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stressful life events were collected by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SLEC) and Symptom Check List-90 (SCL-90). 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ethnic differences in somatization (P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Life change events; Regression analysis; Students, medical; Minority groups

    多數研究表明,少數民族大學生與漢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異[1-3]。延邊地區是朝鮮族居民聚居地,而且本地區很多疾病現象在朝鮮族和漢族間存在差異[4-5]。為了解朝鮮族和漢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生活事件的關系,筆者于2008年9月對延邊大學醫學部的朝鮮族、漢族學生進行了調查,其結果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延邊大學醫學部在校的全體全日制本科生,共發出1 183份量表,剔除心理問卷量表回答不完全者和其他民族,收回有效問卷共1 075份,有效收回率為90.87%。其中朝鮮族425人(39.5%),漢族650人(60.5%)。平均年齡朝鮮族為(22.88±1.06)歲,漢族為(22.62±1.25)歲。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采用自填式問卷調查的方式,以班級為單位由調查人員按照統一的指導語講解要求,指導填表,并現場回收調查問卷。

    1.2.2 調查內容 (1)自擬調查表,內容包括民族、性別、出生年月、年級、專業、本人職務、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職業、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住址、家庭收入水平等;(2)癥狀自評量表(SCL-90),含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各項目均采用5級評分制,嚴重程度由“1”(無)到“5”(嚴重)。以總分>160分或陽性項目數>43項或任一因子分>2分為陽性,即為有心理問題[6]。(3)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含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受懲罰、喪失、健康適應、其他6個因子用來測定過去3個月事件發生時的心理感受,分5級評定,總應激量為各項因子評分之和[7]。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3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不同民族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心理健康狀況與應激性生活事件的關系采用偏相關分析及多元回歸分析。

    2 結果

    2.1 朝鮮族和漢族醫學生SCL-90因子分及其陽性檢出率比較 軀體化因子得分朝鮮族顯著高于漢族(P

    2.2 朝鮮族與漢族醫學生生活事件比較 漢族和朝鮮族學生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最高的均是學習壓力,其次為受懲罰和人際關系;漢族學生的健康適應因子應激源得分顯著高于朝鮮族學生(P

    表1 朝鮮族與漢族醫學生SCL-90各因子及總分比較(x±s)

    民族人數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總分

    朝鮮4251.37±0.381.72±0.521.54±0.491.51±0.491.42±0.441.47±0.471.25±0.331.43±0.461.37±0.41131.40±34.10

    漢6501.31±0.351.69±0.501.59±0.531.49±0.471.39±0.401.44±0.451.29±0.381.43±0.431.37±0.37130.14±31.06

    t值 2.673**1.1141.5170.5600.9311.1641.6660.0820.2250.619

    P值 0.0080.2660.1300.5760.3520.2450.0960.9350.8220.536

    注:**P

    表2 朝鮮族與漢族醫學生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比較(x±s)

    民族人數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受懲罰喪失健康適應其他

    朝鮮4257.22±2.468.25±2.868.16±2.234.15±1.835.36±1.625.15±1.63

    漢6507.49±2.488.24±2.748.16±2.154.10±1.945.83±1.865.21±1.61

    t值 1.7110.0140.0290.3654.479**0.567

    P值 0.0870.9890.9770.7150.0000.571

    注:**P

    2.3 漢族和朝鮮族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生活事件的關系 調整年齡、性別、家庭年收入、父母雙方文化水平等諸多因素后,SCL-90因子分及總分與生活事件均呈顯著正相關(P值均

    以SCL-90因子總分作為因變量,以青少年生活事件6個因子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朝鮮族醫學生共有4項生活事件因子進入回歸方程,分別為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健康適應、其他,入選方程的生活事件中偏回歸系數最高的是其他因子。漢族醫學生有5項生活事件進入方程,分別為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喪失、健康適應、其他,其中以健康適應因子的偏回歸系數最高。見表4。

    3 討論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一般處于經濟不發達或欠發達的邊遠地區,且農村人口居多。因此來自這些地區的大學生大部分承受較高學費所帶來的困擾和壓力,容易產生自卑與自尊交織的矛盾心理,促使他們發生諸多的心理困擾或心理問題。部分學生因家庭經濟條件差,缺乏社交的基本態度和技能,自卑感尤其嚴重。加上生活和學習環境的變化,同學間交往方式的改變,困惑加深等而造成嚴重的心理失調。本研究結果表明,朝鮮族與漢族醫學生軀體化癥狀得分和焦慮因子陽性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他因子及總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與其他研究結果有所不同[8]。可能的原因是:延邊地區雖是地處邊遠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但近幾年經濟發展較為迅速,生活水平較高,且與周邊鄰國諸如韓國、日本等聯系密切,思想開放,熱情開朗,較內地大學生更加國際化、多元化、個性化,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接受能力也較強,加之朝鮮民族特有的開朗、樂觀、外向的民風,文化娛樂活動較為頻繁等特點,大大拉近了不同民族大學生的距離。所以,延邊地區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不存在明顯的民族差異。

    本研究顯示,心理問題檢出率較高的依次是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這與其他研究結果相似[8]。不論何種民族,得分最高的都是學習壓力因子,表明學習構成主要的應激源。與其他許多專業相比,醫學專業的學習內容比較枯燥,需要記憶的東西非常多且瑣碎,要求掌握很多具體的醫學技能,學生學習負擔和考試壓力很大。此外,本研究中采用的ASLEC皆為負性生活事件,研究結果表明負性生活事件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首要因素,生活事件中6個方面因子與SCL-90總分之間的相關顯著,這與其他研究結果相同[9]。提示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工作,以減輕應激性生活事件,預防和降低心理問題的發生,并采取有效和綜合性的心理健康指導和教育方法,提高其總體健康水平。

    4 參考文獻

    [1] 尚云.白族大學生565名心理健康狀況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8,29(4):363-364.

    [2] 袁震.湖北省民族學院土家族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中國學校衛生,2004,25(3):320-321.

    [3] 許建國,馬迎教,陸賢杰,等.壯、漢族醫學生心理健康與生活事件關系.中國公共衛生,2009,25(3):276-277.

    [4] 方今女,金平錫,崔蘭,等.朝鮮族與漢族人群高血壓亞型分布特征比較.中國公共衛生,2008,24(3):257-259.

    [5] 方今女,周巍,金平錫,等.延邊地區漢族和朝鮮族居民脂肪分布與代謝異常的關系.中國臨床康復,2007,11(38):7651-7654.

    [6]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7-42.

    [7]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35,106-107.

    [8] 鄧樹嵩,吳琪俊,,郭蕊.民族地區醫學生心理健康與生活事件相關性研究.現代預防醫學,2007,15(34):2927-2929.

    [9] 陳華.527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調查.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4,12(4):371-372.

    第3篇:心理學與生活范文

    【論文摘要】教師要善于在數學教學中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并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讓大社會、大生活融于課堂,為學生的成長、教學服務。本文從新課改視角下對陶行知教育理論在小學數學生活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學習應是學生自己的生活實踐活動。因此,小學數學教育應真正地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能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

    一、讓數學教學走進生活之源

    1.教學情境生活化。教學中,我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進而引出數學問題。 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卡通人物——丁當貓的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接著提問:“你們組在丁當貓的哪面?”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生活化的問題,使他們通過自主探索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這樣,創造開放式、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更能使其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所在。

    2.數學問題生活化。數學教學應聯系學生生活,注重現實體驗,建立以解決問題為中心、師生教學相長的互動關系模式。 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一冊“統計”后,我設計“到校園里統計”的開放式活動課:我把課堂搬到大自然中去,讓學生在校園里任意地統計某種物體的數量,再把統計結果與同學交流、分享。 學生的眼界真是開闊,有的統計香樟樹的棵數,有的統計石凳的數量,有的統計花壇的個數……同時,我及時給予他們評價鼓勵,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這樣,從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入手,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到熟悉、親切、真實,拉近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使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同時,學生有了更多講、練、議的機會,從而積極思考,全身心投入,興趣盎然,發展了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

    3.練習設計生活化。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相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從而感受不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如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一課,面對數字和計算,學生感到乏味、提不起精神。 于是,我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推出“我是小小設計師”活動:如果要在我們教室鋪上地磚,(提供幾種型號及價格)你能設計出一個裝修方案嗎? 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1)量出教室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算出教室的面積是多少。(2)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地磚的型號,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和總的錢數。

    這樣的練習,改變了單調而枯燥的計算,題型比較新穎有趣,并賦予數學以生命,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更主動地學習,而且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二、讓數學教學走向生活之本

    陶行知先生強調說:“教育應以生活為中心,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因此,“生活化”數學教學之“源”應建立在豐富的生活背景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數學教材中的生活畫面,把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融合,創設開放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1.回歸生活,賦數學以靈性。數學教學要為學生創設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能活學、活用知識,賦予數學知識以生命的靈性。如教學“認識人民幣”一節,我注重引導學生用生活經驗來解決數學中的問題,并使其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體現出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學中,我創設“1元能買哪些東西”的活動,并在課前準備了許多價值不等的小物品,讓學生分組模擬拿1元錢到商店中購物的情境,然后讓學生介紹他們的購物情況。在這個模擬購物活動中,學生爭先恐后地參與,真實地感受到人民幣的價值和作用,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2.用于生活,顯數學之價值。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歸宿,也是數學的價值所在。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是有用的。一年級下冊“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想想做做”第3題,教材展示出一個小小玩具店的場景,柜臺上擺放了許多玩具,并標出了相應的價格。圖中的3個小朋友分別要買兩件不同的玩具,要求的是他們各應付多少錢?小朋友對玩具店很感興趣,興致很高。這時,我不急著讓他們解決書上的問題,而是利用這個場景,問學生:“如果你去這家商店,你想買哪兩件玩具? 要付多少錢?”問題一提出,學生頓時精神百倍,馬上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并迅速地算出所需錢數。通過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讓課堂教學過程富有生活氣息,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親自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運用數學生活化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經常抓住求異思維的契機,設置創新氛圍,以此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創設有利于學生創造力培養的環境,培養學生自信心,使學生敢于創新。

    1.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重視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環境,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在心情愉悅的氛圍中,快快樂樂學習知識,在玩玩做做長才干,獲得創新的成功經驗,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關鍵在于“學習問題”的設置,因為“學習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啟示點,是抽象的數學教學能否轉化為活的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點燃學生思維火花的重要制約因素。如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時,教師可讓學生聽“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8個桃分給4個小猴子,小猴都說:太少了!太少了!猴王說:我這兒只有80個桃子,全部分給40個小猴吧。小猴一聽,全都歡天喜地說好!教師緊接著提出問題,與學生討論商不變的性質,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情況下很快完成了新知識的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說出自己的見解、積極動腦。如在第五冊、第六冊中學習“口算乘、除法”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分小棒,把分小棒的方法說給同方同學聽,在分、說過程中探索口算方法,這樣課堂氣氛活躍了,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智慧的花朵開放在手指上。這句話告訴我們人們思維與活動的聯系,在教學中,特別是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以及好動的心理特點,應積極創造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從中探索知識,進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最好教育,要想它有效,須是教學做合一”。

    2.數學教學要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動手摸一摸,

    做一做,試一試,練一練,再想一想,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讓學生用山芋切取若干同樣大小的小正方體。很多同學是先切一個,其余的再一個一個對照著切;也有同學先切一個長方體,然后把較小的面以較短的棱為標準切成正方體,然后再通過實際操作,他們找到了長方體切割成若干小正方體的簡便方法,既完成了任務,又探索出新知。這樣的認識過程,遠比老師的費力講解深刻得多,久而久之,學生由操作興趣培養出操作習慣,從而達到啟迪思維的效果,這種效果將推動創新能力向深層次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從組織者、引導者、鼓勵者的角色上,創設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氣氛,以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起學生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與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并放手讓學生大膽質疑、大膽設想、大膽求異、大膽創新,這才能引導學生在探求數學知識的同時,發展好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煥鳳.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生活教學化[J].

    第4篇:心理學與生活范文

     

    這次學校對我們大學生開展的心理健康活動,讓我有不少的感觸,感覺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很重要,也需要去重視,因此參加了這次的活動讓我有了體會。

    我們進入了大學,時間越來越充裕,很多的時間都是自由的,而且我們都成年了,所以不再需要被老師去嚴格的管理,因此差不多我們大學的生活是很放松的,但恰恰是這種放松的生活,會讓大學生的我們迷失方向,以前尚有老師去監督,現在是靠我們自己監督,就很難了,我們大部分人會覺得不上課的時間有些長,有些無聊,不知道要去干什么,想要學習,可是又想出去玩,或者玩游戲,這就讓我們很矛盾了,于此就會讓自己陷入一種兩難的境地,這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在活動中,老師給我們展示了比較常見的幾種心理不健康的行為,比如喜歡單獨,不合群、不能與人相處融洽等等,這些都是大學生常出現的現象,這是需要去改變的。

    第5篇:心理學與生活范文

    論文摘要:新課程理論的指導下,構建開放的教育體系,教師應該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立體交叉的、開放性的、全方位的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氛圍,就要求教師激活教學觀念,由“傳授者”向“促進者”轉變,面向全體學生,使之全面發展;激活教學手段,讓實驗和多媒體充實課堂;激活教學形式,使課堂課堂教學形式、檢測方法多樣化,學習內容更豐富;激活學生思維,設計開放性教學情境,指導學生善于聯想,利用有效設問,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激活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會觀察、閱讀、反思、記憶,從而激活教與學。 

     

    教新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教學過程應是教師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 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單向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做法,要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立體交叉的、開放性的、全方位的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氛圍。就要求我們激活教學觀念,激活教學手段,激活教學形式,激活學生思維,激活學習方法,從而激活教與學。 

    一、激活教學觀念 

    1、教師由“傳授者”向“促進者”轉變 。 

    生物新課程理念主張“教”要服務于“學”,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生物教學的根本宗旨。這一理念要求教師從“權威”、“主宰”的神壇上走下來,要從促進學生學科素養全面發展的角度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這一新的角色是“促進者”!“促進”意味著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2、使學生科學素養由片面發展向全面發展轉變。 

    傳統生物教學過分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而生物新課程教學是促進全體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發展。如在學習“受精卵的形程過程”時,我引申到每個人都是父母最優秀的和卵子結合而成的受精卵發育來的。同學之間雖然成績有差異,但都有自己的優點或閃光的一面,一定要發揮自己的長處,把握自己,把握人生。雖然教師只說一句話,但滲透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思想教育,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3、由關注少數學生向全體學生觀念的轉變。 

    生物新課程的學生觀認為,生物教學應該促進全體學生發展為本。在教學中,對于學困生,我總是偏愛他們,平時利用一切機會主動接近他們,與他們進行心理交流,和他們交朋友,給他們以微笑,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 

    二、激活教學手段 

    1、 讓實驗成為生物教學的催化劑。 

    生物實驗能不同程度地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使生物實驗成為生物教學的催化劑。如,在“制作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實驗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親自動手制作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的熱情,師生共同利用各種手段查詢和收集dna模型的相關資料;成立合作小組,設計制作方案;小組合作完成制作過程;課堂上各小組展示作品并由其他同學作評價;參照同學們提出的合理建議,對自己模型做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通過這樣的互動、合作、交流,完成了學習任務,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促進了學生群體意識的形成,使每個學生不僅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又能形成合力,促進彼此地發展。 

    2、 讓多媒體課件成為生物教學的“運載體”。 

    如“基因工程”這一節,按課本圖示講解,同學們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狀態,對于課本知識只是暫時記憶。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基因操作的基本過程”能夠清晰地呈現在全體學生面前,既能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習興趣,又使問題深入淺出,教學效果十分良好,使多媒體課件成為生物教學于送知識的工具----運載體。 

    三、激活教學形式 

    1、課堂形式多樣性。 

    課堂教學可以采取的教學方法很多,如:探究―討論式教學法、啟發-討論式教學法、程序教學法、自學輔導法、實驗探究法等,多種形式并舉,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檢測方法多樣化。 

    作業和檢測應改變過去單一呆板的模式,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比如,采取課前五分種小測試,分組競賽,生物小論文等形式,使學生對生物感興趣,自覺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在愉快學習中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為今后更好的學習奠定基礎。 

    3、學習內容的豐富性。 

    教學中不但要完成基本生物知識的教學,要盡量使生物知識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能夠使之成為為人民服務的手段和方法。為此,要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引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四、激活學生思維 

    1、 設計開放性教學情境。 

    開放性教學使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學生的參與性高,能主動地投入學習。例如,在學習“血糖地調節”時我提問:如何檢驗尿中含糖?同學們共同回答:驗尿。我又繼續發問:用什么試劑?有的同學回答:用斐林試劑。有的同學回答:用班氏試劑。我又進一步激發學生思維,讓他們分組討論,各自設計不同實驗過程,學生和教師一起討論,最后設計比較完美的實驗方案。 

    2、指導學生善于聯想。 

    例如,礦質代謝教學中學生們就聯想農作物施肥和化學中無機鹽知識,教學實踐表明,指導學生跨學科聯想,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非常有意。 

    3、 有效設問。 

    勇于提出質疑是創新意識的標志,是創新思維的起點。如學習了“微生物和發酵工程”,我提出質疑:如何提高谷氨酸產量?同學們從不同角度回答:改變細胞膜透性;c:n=3:1;把谷氨酸排放到細胞外去;運用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等。通過有效設問,啟發了學生積極思維,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激活學生方法 

    1、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多留心生活中的生物學知識,多接觸大自然。在觀察具體事物時指導學生明確觀察內容、過程、方法。如“觀察花的結構”,應指導學生重點觀察雄蕊和雌蕊等。 

    2、 指導學生學會閱讀。 

    在閱讀時讓學生做到眼、口、腦、手并用,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還要指導學生重視圖表的閱讀,將圖表信息轉換成文字,使學生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 

    3、指導學生學會記憶。 

    牢固的記憶對于生物學習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許多生物學知識點比較零散,我編成口訣。如有絲分裂前、中、后、末四個時期特點,用四句話概括:膜仁消失顯兩體,形定數晰赤道齊;點裂數加均兩極,兩消兩現重開始。再如“植物對礦質元素利用”用兩句話概括:缺游(n,p,k,mg)老葉老;缺固(ca,fe)新葉黃。學生讀起來瑯瑯上口,記憶效果自然顯著。 

    4、指導學生學會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失誤和思維偏差,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情境,讓學生的“常見病”充分暴露,從而產生內驅力,激活思維,自覺去探索出現問題的根結所在;而且讓同學們建立錯題改措本,并及時翻閱。 

    總之,生物教學必需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改革傳統教學思路,使教師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從行動上趕上時代教育新發展的步伐,從而激活教與學。 

     

    主要參考文獻 

    1 、劉恩山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和主要特點生物學通報2003.6 

    第6篇:心理學與生活范文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基礎。

    《生活與勞動》課中有一部分內容涉及到一些特定的社會場所,如:郵局、醫院、車站等。由于小學生的社會活動范圍較窄,因此,對這些場所缺乏了解。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有目的地帶領學生進行參觀,使他們獲得正確、鮮明的感性認識。通過參觀使學生得到的知識,往往比教師單純在課堂上講解效果好得多。

    以三年級《幫爺爺寄信》一課為例,三年級學生絕大部分從未寄過信,郵局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如果教師能夠帶領學生參觀一下郵局,請郵局的工作人員介紹一下郵局每一個窗口的用處,并讓學生親眼看一看別人寄信的過程,那么這堂課還用得著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嗎?三年級還有一課是《郵政編碼的用處》,上這堂課時,如果教師能讓學生參觀一下郵局工作人員分揀信件的過程,并讓工作人員現場介紹一下他們是如何根據郵政編碼來分揀信件的,那么,學生對于這個費解的三級六位數的郵政編碼也就不費解了。當然,參觀前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制訂出參觀計劃,明確參觀目的,進行精心的組織,參觀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參觀后還須進行總結。

    小學《生活與勞動》課本上有許多插圖,為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要充分利用課本上的每幅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同時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到室外進行觀察,觀察校園花壇、樹木、體育設施等,還要組織學生參加訪問農村、工廠、商店、賓館、飯店等,了解自然,了解社會生產,觀察要同說、做結合起來,使學生看得懂,說得清,會操作。

    (二)注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創新能力發展的基礎。

    英國教育學家斯賓塞認為:"堅持一個人無論怎樣也不過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應盡量鼓勵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得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創造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這就要求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小學生由于知識面較為狹窄,容易對周圍的事物產生一種強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越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越強。我們要利用小學《生活與勞動》課中一切可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的因素激發學生。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適用"導入新課"的環節,可以產生一種"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更應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使外在的情境不斷刺激與內在的好奇,需要不斷撞擊,不斷協調,從而促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心境,自覺地參與學習和探究過程。

    例如在教學《炒青菜》一課時,教師先給學生講述了炒青菜的方法,接著就讓學生嘗試練習,然后讓學生嘗嘗自己炒的青菜并談談品嘗后的感受。結果,學生紛紛匯報:有的說青菜炒得太咸了,有的說太淡了,有的學生將青菜燒焦了,有的還沒炒熟……老師并沒有批評,而是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失敗或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同時出示了老師做的炒青菜,讓學生觀察、品嘗。老師又提問:"你們還想再來做一次嗎?"學生又躍躍欲試,氣氛高漲。緊接著讓學生再實踐。經過多次操練,學生吸取了一次又一次的經驗教訓,炒出了油亮、細嫩、可口的青菜。學生在嘗試實踐中,大膽探索,及時總結,直至成功的過程,就是他們自己動手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的過程,也是創新能力發展的過程。

    (三)注重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是培養學生探索活動和創新活動的基礎。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小學生時期是想象力表現最活躍的時期,只有創新的想象,才有創新的活動。

    小學低年級學生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在教學中創設富有生機,美的情境,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如在教學第三冊《有趣的面具》一課時,教師事先準備多種漂亮的面具,直接展示給學生看,也可制作成投影展示。小學生看了多種多樣的面具之后,感受到了美,從而激發了他們制作的欲望。教師這時便不失時機地予以引導:"這節課,我們就制作有趣的面具,希望同學們做得更美麗。"這樣學生的情趣被調動起來了。這些形態各異的面具不僅喚起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且通過這些面具的啟迪,他們做出了一個又一個別出心裁的面具。他們都給自己的面具取了好聽的名字,"豬八戒"、"孫悟空"、"多面人"……他們的創新意識被激發了。所以在《生活與勞動》教學中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創新,每節《生活與勞動》課,都為學生創造想象的機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

    (四)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是學生樂意創新的基礎。

    皮亞杰指出"兒童只有自發地、具體地參與各種實際活動,大膽形成自己的假設,并努力去證實才能獲得真實的知識,才能發展思維。"《生活與勞動》課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只有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實踐,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生活與勞動》課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方面與其他各科相比,有著獨特的途徑--實踐操作。《生活與勞動》課的實踐操作既可以通過課堂教學進行,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如:帶領學生參觀,組織學生課外實踐,也可以開設興趣小組等。不管是在課內,還是課外的實踐操作,都要充分重視到學生的想象力、發散思維、合作意識、成功的,這些是培養創新意識最基本的要素。

    (五)課外勞動實踐活動是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主要方式。

    美國一位著名教育家說:"知識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生活與勞動教學的效率,不僅要立足課堂,更要面向生活,走進生活。這就要求生勞科教學構造知識教學圈,把學生的課外、校外生活提高到生勞課堂教學的高度來規劃,組建一條由"課堂--校園--家庭--社會--課堂"構成能力的訓練"驛道",按照"課中學--課中練--生活用"的能力訓練直線系列,發揮多方面的優勢,互補共存,在生活實踐中求得創新能力的發展。

    第7篇:心理學與生活范文

    1.在“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中滲透正確認識自我的健康心理。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生活與哲學》的重要內容。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我利用二者的關系原理引導學生注意正確認識自我,用健康的心理去規劃人生。

    授課結束后我請學生們選幾個關鍵詞來概括地評價自己。學生們感到為難,于是我投影“認識自我的方式”,如觀察自己,包括衣著喜好、外表體征,待人接物的舉止表現,自己的興趣愛好、道德智力等;或者借助他人,從待人接物中別人對自己的態度、評價來分析、認識自己。于是學生們不再茫然,根據方式來逐一尋找適合自己的關鍵詞。接著我問:“大家選用的關鍵詞,是不是都是褒義詞?如果不是,對那些貶義詞你該怎么對待?”大家很快思考出了完善自我的措施,紛紛予以列舉。之后,我讓學生們思考:“剛才的活動中,哪些是存在?哪些是思維?是存在決定思維,還是思維決定存在?”很明顯,自己的表現和外人的態度是客觀的存在,選詞評價和克服貶義詞的打算是思維。

    這樣,我在理解知識、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明確人都有長處、短處,存在決定思維(計劃),計劃指導后續的行動(存在),對短處不要自卑、焦慮、畏懼,只要針對不足做出努力完全可以提升形象,讓人生更燦爛、更幸福。

    2.在“量變和質變的關系”中滲透百折不撓的健康心理。

    《生活與哲學》中關于量變和質變的關系中說:量變和質變都是發展變化的狀態,量變是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根本的、顯著的變化,要做好量變的準備,適時促進事物的質變。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系自身,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和學生們理清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后,我提問:“你能列舉出你認為能反映量變與質變關系的事例或名言嗎?”學生們紛紛舉例: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萬丈高樓平地起、積少成多。還有學生以《勸學》中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來舉例。例子都很恰當,其實環境的變化、人的變好或變壞也是如此,都是由小到大、由隱變顯的,有副對聯說得好,“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然后學生們交流、評點,或者豐富例子。

    通過這一途徑,比較好地引導學生對生活、學習充滿信心,深刻地理解“變好”是個漸變的過程,有利于啟示許多后進學生不要迷茫、減少焦慮,不能不看自己做事的量而光面對結果怨天尤人,從而積極從小事、小處、小細節做起,堅定勤能補拙的信心,鍛煉意志、增強耐力。

    3.在“世界是普遍聯系”中滲透友好相處、顧全大局的健康心理。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學生作為社會的人,必須要和不同的人交往。

    為了引導學生理解本節內容對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啟示,對個人健康或全面成長的啟示,我在教學中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大家思考、討論:“人與人也是時刻聯系著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怎樣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學生在討論作答中,明確了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一員,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要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必須拋棄唯我獨尊、個人核心的思想,要寬容、友善,多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多站在集體的角度看問題。學生們討論時,熱烈地列舉生活中的實例,通過現身說法對“一個人的成功,15%靠專業技能,85%取決于人際關系”有了比較真切的理解。

    第8篇:心理學與生活范文

    近幾年來有許多的調查表明,我們國家的大學生中的一大部分都屬于心理健康的正常人群,但是也有一少部分的人有著心理障礙。前國家教育委員會已對126000名大學生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有20.23%有顯著心理障礙;更有研究表明,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大學生的心理障礙人數逐步呈現上升趨勢。潘書波曾對大學生心理患病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為:師范大學生1450名中,存著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其中患有中度以及中度以上的心理障礙者為11.46%。相關研究表明,在我國大學生在退學,休學的各種原因中,患有精神疾病約占總數的64.4%,居于第一位。上述的數字顯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著很大問題,這會極大的影響到大學生的整體素質,這足以引起我們的警惕。以上需要積極有效的措施去加大關注力度并且積極進行康復性的治療。

    二、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體育運動有利于培養優秀的意志品質

    堅韌性、自覺性、果斷性以及自制能力是人的意識品質的體現,頑強拼搏和獨立自主的精神,是人行為特點的穩定因素的總和。優秀的意志品質是困難的磨練中逐漸養成的。體育運動自身就是一個克服困難(動作的規范行、地域的特點等)以及主觀性困難(運動傷害、運動疲勞以及畏懼心理等)的過程,只有克服了這些困難才能取得成功。只有參與者在體育鍛煉中不斷的克服所面臨的主觀和客觀上的困難,才有助于優秀的意志品質的培養。

    (二)有助于形成和諧人際關系

    不善言談、自我封閉以及負性自我對話等是造成不健康的心理狀態的幾個重要原因。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導致人們的生活狀態越發趨于封閉,進而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缺乏溝通交流以及情感互動,人際關系逐漸變得疏遠。而體育運動最大的特點是:以運動為紐帶,串聯起人們之間的信任、交流、幫助、鼓勵等情感的互動,從而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體育鍛煉能夠打破人與人之間的封閉狀態,一方面讓所有不同的人可以通過運動來增強相互間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交換,使人與人之間能夠產生默契和信任;另一方面,在進行體育鍛煉和掌握一項運動技巧的同時,也是參與者在潛移默化中發生積極改變的時候,它讓參與者提升了意志品質,學會了與人溝通交流,增加了交際范圍,實現了和諧人際關系。每當有不良情緒產生的時,參與者就會想到有更加多朋友會給你更多你需要的幫助,由于自身的溝通能力提高,以及對朋友的信任感加強,會更加愿意與朋友分享自己的快樂和憂傷,并傾聽來自朋友的建議,進而接受他們的幫助。通過這樣積極的方式使自身的不良情緒得到緩解甚至發泄,更能夠讓人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有助于緩解負面情緒

    當一個人遇到煩心事的時候,很容易表現出焦躁郁悶、情緒低落或者其他不理智的情況,而且這種情緒會直接影響到自己身邊的親人或者朋友,影響相互關系。而當這種負面情緒過后,自身往往會陷入一種后悔和自責的狀態,導致過大的心理壓力,這對于心理健康有極大損害。但是如果能去參加一項喜歡的體育運動中,運動的過程中可以使人離開不良情緒的漩渦,從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能力和戰勝困難的信心。與此同時還能消耗了心理能量,緩解了不良情緒的積累。

    三、關于更好的推進學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的建議

    (一)開設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

    體育課程應該設置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使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健康的影響,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必要的時候,及時發現自己的心理問題,采取合理手段對自己的不良心理狀態進行調整。還能開設心理門診進行咨詢,進而預防和消除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心身的全面、健康的發展。

    (二)以學生為主體,豐富教學形式,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為任務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的體現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應該去重點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本身產生興趣,才能夠自主的學習。第二,有意識地設計教學內容和自身的教法,有目的的進行學生的引導,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三)開設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

    第9篇:心理學與生活范文

    1挖掘語文實踐活動的內容,積極組織開展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教科書是語文教學資源之一,學生在校期間,主要進行的是課堂學習。因此,我們以教材為依據,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個陣地,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開展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真正地行動起來。

    1.1教師應創造性使用教材,根據教學的需要適當地安排實踐活動。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如我在聽一位小學教師的公開課《撈鐵牛》,這位老師在上完課后讓學生分組討論:你能利用現代化的打撈方式設計撈鐵牛的方案嗎?我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文中講到了開鑿的兩種方法和“人”字形線路的設計,學生都非常好奇,我就先讓學生動手畫示意圖,感受兩種開鑿法為什么能縮短工期,人字形線路為什么能省時省力,再展示相關的課件,讓學生逐步體會詹天佑的杰出和愛國。這樣做既結合課文進行了語文實踐活動,又順應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及時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

    1.2利用書籍、網絡等渠道搜集信息,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會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們了解的信息比老師的還要多。在一些語文課上,老師在介紹文章時代背景等有關資料時,有的學生漠不關心,或者根本就不聽,因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當我們讓學生想辦法解決一些靠課文不能解決的疑問時,他們很有興趣,一定想辦法解決。匯報交流時積極主動。如教學《種瓜得豆》一課,我鼓勵學生通過網絡等渠道搜集資料,了解植物的一些生長特點、作用、營養價值以及轉基因技術在農業、醫學等方面的應用資料,通過自己的努力了解更多轉基因知識。

    1.3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在課堂上分小組進行學習,是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有效形式。如教學《左公柳》一課時,我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開展小組討論,選擇喜歡的段落,選擇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的學習。匯報交流時,各組推選一個同學先介紹學習情況,然后組織大家匯報。這樣的學習活動,改變了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學生讀的形式,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

    2開展各種各樣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

    語文的課外學習資源非常豐富,為我們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提供了資源,為學生增加了許多學語文、用語文的機會,有利于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2.1打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開展由課堂向課外拓展延伸的實踐活動。 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將生活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融通起來,學生就有可能會感受到書本知識學習的意義與作用,就有可能會深深意識到自己學習的責任與價值,就有可能會增強自己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學習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項枯燥無味必須要完成的義務,而是一種樂在其中的活動了。在學習了《樹葉》一課之后,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紛紛表示想到大自然中去接觸、感受一下生活的美麗,看到他們熱情高漲的樣子,我布置了“我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活動任務,要求他們利用課外時間,用畫圖、文字等形式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了解到的大自然的特點記錄下來,并撿回幾片自己喜歡的樹葉,粘貼成自己喜歡的圖案。我抓住學生的興趣所在,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拓展延伸,圍繞“我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的主題,把學生由書本世界引領進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在觀察、畫畫、討論、展示介紹等活動中,靈活而富有創造性地運用了課內所學的詞匯和語句,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av免费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成人影片一区免费观看| 成人自拍视频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成人永久免费高清|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欧美成人全部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欧美成人精品大片免费流量 |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成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电影| 欧美成人四级剧情在线播放|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日韩成人免费视频| 91成人免费版|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 欧美成人午夜片一一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成人毛片免费视频| 成人影片一区免费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欧美色成人综合| 韩国成人毛片aaa黄|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四虎成人免费观看在线网址|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色戒|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aaa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