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280.00/年
《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創刊于2005年,發行周期:月刊,徽省農業科學院主管,安徽省農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它一直以來秉持著面向農業、突出科技、傳遞信息的辦刊宗旨,致力于為廣大科技工作者、農業生產經營單位和科技管理機構提供信息交流、技術咨詢、科技成果應用與推廣、業務培訓等服務。該刊物以農業科技為核心,涉及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包括作物種植、畜牧水產養殖、林果業、農業工程、農業機械等領域。通過發表最新的科研成果、技術創新和實踐經驗,為農業生產者提供科學、實用的指導和幫助。同時,該刊物也注重傳遞市場信息、政策法規等方面的資訊,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行業動態和市場變化。
該刊物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編輯團隊和專家顧問團隊,他們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能夠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編輯、審稿和咨詢服務。同時,該刊物也注重與國內外的農業科技機構、學會和協會進行合作,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為推動安徽乃至全國的農業科技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該刊物以讀者為中心,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除了出版印刷版期刊外,還開通了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方便讀者在線閱讀和獲取最新資訊。同時,該刊物還定期舉辦各類技術培訓、學術會議等活動,為讀者提供實地學習和交流的機會。該刊物在推廣農業科技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刊登各類農業科技文章和報道,幫助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單位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技術應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同時,也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了決策參考和技術支持,推動農業產業的升級和發展。
生態科學、基礎性研究方法、動物科學、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園藝作物、作物病蟲草害、土壤肥料、林業、園林綠化、中草藥·花卉、資源利用與保護、農機農藝、經驗交流、農副產品質量、其他學科、實用技術、公路·環保
地址:合肥市徽州大道193號安徽省農業委員會院內,郵編:230031。
1、請勿一稿兩投,自投稿之日起,凡三個月未收到錄用通知書,作者可自行另作處理。來稿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來稿文責自負,本刊有權對擬用稿件作必要的修改與刪減,如不愿者,請在來稿中說明。
2、參考文獻:在文章正文的后面,著錄格式:專著:[序號]作者(多作者只列出前3位,以后用“等”).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任選)。
3、文題應簡明貼切地概括文章主題。一般不宜超過28個字,不用副題。文題中盡可能不用縮略語、字符、代號等。
4、非直接引文注釋,注釋前應加“參見”;非引用原始資料時,應先注明原始作品之相關信息,再以“轉引自”為引領詞注明轉引之文獻詳細信息。
5、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職務職稱,學歷學位、工作單位、研究方向等。作者簡介用腳注,宋體小五號字。
6、關鍵詞:必須是意義明確的術語,一般應選取3~5個能準確反映研究方向、研究領域及研究地點的詞。詞與詞之間用分號“;”分隔。
7、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標明“基金項目:基金資助(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及復印件。
8、圖表上符號要清晰注出,所視部位與背景對比度要大。圖上符號與正文完全一致,函數圖的縱橫坐標所代表的物理量要注出其中文名稱、代表符號及法定計量單位(與坐標位置平行寫出)。
9、稿件中含有數學公式、表格、曲線圖及其他圖表等,請用計算機制作相關內容,以確保數字、符號、表格、圖線等清晰規范。
10、本刊提倡嚴謹治學,保證論文主要觀點和內容的獨創性。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引用務必注明出處,并附參考文獻;圖、表注明資料來源,不存在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否則,因抄襲等原因引發的知識產權糾紛作者將負全責,編輯部保留追究作者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