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心理疏導技術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心理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作為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群體的大學生,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同樣需要面對各種社會問題。學習的適應、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人際關系的處理、戀愛中的矛盾、未來職業的選擇等等,這些問題都可能成為大學生的困擾,如何緩解或消除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促進大學生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早已成為各高校乃至社會關注的熱點。素質拓展訓練是一種以提高心理素質為主要目的,兼具體能和實踐的綜合素質教育,它以運動為依托,以培訓為方式,以感悟為目的。它與傳統的知識培訓和技能培訓相比,少了一些說教和灌輸,多了一些運動中的體驗和感悟。拓展訓練,讓團隊和個人經歷一系列的考驗,使參與者在解決問題、應對挑戰的過程中磨煉克服困難的毅力,能夠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將素質拓展訓練應用于疏導大學生心理障礙中,能夠有效地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心理抗壓力,并能使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得到全面提升,為未來生活做好準備,具有切實可行的價值。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現狀
1.大學生心理狀況調查。通過查閱濰坊職業學院大學生心理服務中心近5年來存檔資料,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發現,目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心理處于亞健康狀態的學生約占50%左右,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約占14%左右,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約占3%左右。該群體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自卑、焦慮、抑郁、強迫、恐懼及性格障礙等形式,大學生是處于特定年齡階段的特殊群體,出現心理問題和障礙也屬正常,之所以人數比例較大,甚至出現一些不良后果,更多的是因為學生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調適和解決。
2.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因素諸多,有來自于家庭、社會、學校等方面的環境因素,也有個人境遇、自我調控不當等方面的個人原因。各種因素導致在校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和障礙大致有四類: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對網絡產生過于強烈的依賴性、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學習與生活的壓力。
3.大學生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的危害。如果上述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疏導和解決,久而久之便會衍生更多的心理疾病,以致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壓力,使學生陷入焦慮、煩惱、孤獨、恐懼等癥狀中不能自拔,嚴重者甚至出現精神低落、生活空虛、厭學、心理承受能力低、社會適應能力差、畸形消費等現象甚至破壞公物、吸煙、酗酒、焦躁易怒、打架斗毆等自我傷害、危害他人的行為,不僅不可能很好地參與學校、社會生活,還有可能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
二、素質拓展訓練應用于疏導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意義
1.素質拓展訓練作為體驗式教學的一種,具有獨特的優勢。拓展訓練以其特有的“先行后知”的教育方式,靈活多變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心理障礙疏導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本身過于突出體驗的重要性,側重于體驗式學習,忽視了思想和行為上的“反思”和“引導”。通過拓訓項目體驗和心理疏導相結合的方式在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必將發揮其自身的優勢。
一、引言
隨著學生培養環境不斷復雜,加上經濟社會結構不斷升級,在當前職業學校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的知識學習、生活狀況,更要給學生人文關懷,讓學生感受到溫暖。職業教學的學生不同于中小學生,往往直接面對就業和步入社會,同時也是個人成長轉型的關鍵階段,情感、生活、壓力等各種問題都可能成為學生成長進步的壓力和阻礙。在當前職業學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我們必須加大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力度,同時針對學生成長的心理問題,做好梳理,確保學生健康成長。
二、人文關懷、心理疏導是職業學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學的新視野
人文關懷是以學生為本的基本要求。當前社會對學生的實踐性和主動創造性要求極高,不僅要求教師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還要關心學生、尊重理解學生,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還關注學生的本質提升。事實上,人文關懷就是當前職業學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學工作開展的新問題,通過對學生開展人文關懷,使得整個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也增添了時代元素和人文素材,教學工作更加人性化。心理疏導則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況,采取溝通、問題解答等方法來消除學生的心理問題。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有著較大不同,需要面臨更多抉擇,無論是學習困惑、職業選擇,還是個人生活都有很大壓力,學生選擇的專業大多不了解,和家人溝通也有限,往往會有選擇困境。如果沒有合理得當的心理疏導,那么學生很容易走極端。因此,通過合理的心理疏導,可以為學生決策提供合理借鑒,結合合理的溝通方法,有效引導學生進步成長。實現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實現人才全面培養。
三、思想政治教學實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前提分析
1.這是時展的客觀要求,注重開展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意義極大。這是馬克思教育觀的要求,也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學生成長環境的復雜性,加上人才培養的復合性就使得我們想要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就必須做好人文關懷和理解關心。
2.這是思想政治教學育人工作開展的基本要求人性化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容易接受其他觀點和看法。這就讓學生具備完善的思維看法,同時出現心理問題時,也會及時反饋、溝通。
1、深入疏導,轉化角色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疏導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進入疏導法。指的是教師運用說理的方法對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引導,使其盡快地從情緒化中走出來,帶領學生認知自身的行為,并且進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在剛剛進入校門之后以及在畢業之際需要工作崗位之時,恰恰是高職院校學生大規模爆發傷心、痛苦感情的高發期。還有很多例子就是在校期間,年輕人因為戀情的問題也會產生一定的情緒波動甚至是有負面的情緒出來。這些時候都是需要教師來及時的引導學生,告別負面的壞的情緒,回憶自己做過的高興的開心的或者是成功的事情,通過這樣的心理歷程的回味來促使學生改變過去只是憑著主觀和意氣辦事的做法,慢慢恢復自信心。深入的疏導法對教師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外,還要提升心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僅要重視溝通技巧,更要注重溝通態度。學生們往往更加歡迎熱情、和藹以及善于溝通的教師,因此需要教師轉變自身意識,定位為學生的朋友,置身于學生的位置,了解學生的品行、思想和問題,這樣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和激勵,使心理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2、營造輕松的學生氛圍
輔導學生進行心理教育需要一個輕松的環境和氛圍。想要學生卸下心防、打消心理戒備,就要教師試圖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一學生的視角來看待問題。這是因為如果學生有著很深的心理戒備,是不會輕易的被打開心防的,教師也就無從疏導。還有,有一部分學生對于心理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偏見,認為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疏通和教育。其實這是一個致命的偏見。高職院校學生因為就業和社會壓力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均會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或者是障礙,有了問題就需要及時做到排解,否則不僅會加重心理負擔,還會被心理包袱困住拘束,產生不好的影響。針對這一情況,高職院校可建立一定樹立比例的“心理疏導室”,聘請心理醫生,對前來咨詢的學生給予詳細的講解和疏導。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不要急于對學生下評論,更不能反應冷淡,造成學生的緊張感,應在較為活躍和輕松的氣氛中進行談話和咨詢。高職院校為教師和學生創造這樣一個環境,不但會很好地為學生排解問題,同時還利于學生的身心愉悅和健康發展。
3、健全干預機制
高職院校不僅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問題,更要將個體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當做重要的工作來做。健全干預機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控制心理問題的發生以及由此衍生的更深層次的問題。建立健全個體的心理問題干預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來抓:首先,實行值班制度,使得心理咨詢的教師如同醫務教師一樣,做到隨時能夠接待學生,不會使學生感到落寞。初次進行心理咨詢的學生,尤其會有緊張的心理,如果再遇到無人值班的情況,那么就會更加加重學生的緊張感和不適感。此外,高職院校應配置咨詢熱線,以滿足不同需求的學生的需要,使得每一位需要咨詢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幫助。最后,對于初步評估有精神疾病的學生應及時啟動應急措施,轉送醫療機構進行有效的治療,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結語:將心理學引進到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機制當中,不僅是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健康,同時還是對高職院校本身的完善。這一機制的實施,必然會形成一個雙贏的良好局面。
本文作者:何志忠 單位:柳州職業技術學院
當代大學生承擔著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在高校做好對心理問題的預防、診斷及治療就顯得愈發重要。近日中央有關部門印發了《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明確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思路和具體舉措。但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著力度不夠強、方法不夠新、覆蓋不夠廣等問題。針對高校大學生群體心理健康教育及解決心理問題的模式和方法亟待推陳出新。
1傳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
面對高校學生心理問題及相關疾病泛濫的局面,傳統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顯現出諸多問題:①高校學生無法直面自身心理問題導致病情延誤。②我國高校心理教育機構及心理問題診療部門醫師專業性較差,診療方法老舊、覆蓋面較小,總體力量單薄。因此,運用更加先進的診療方法、優化診療過程、強化診療力量,更大力度地推廣心理問題在高校中的診療就顯得尤為重要。
2針對高校心理問題的智能診療系統
面對高校心理問題診療所面臨的困境,結合心理問題的自查、自診及自我治療過程,本研究推出了一款針對整個閉環的人工智能診療系統。該系統依托計算機軟件、個人計算機終端及服務器,實現患者遠程自測、師生遠程溝通、病情康復論壇等功能的貫穿與連接,主要包含健康評估模塊、自我診療模塊、治療疏導模塊、追蹤治療模塊、復查評估模塊。
2.1健康評估模塊
此模塊為心理問題診療系統的起始模塊,初步篩查心理問題。作為在校大學生患者,在意識到自身癥狀后,首先要進行在線健康評估,通過校內網連接客戶端進行匿名狀態的健康狀態線上評估測試。評估以測評表的形式進行,其內容以目前業界較為認可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為準,共90個評定項目[1]。系統會根據學生的答案,依照SCL-90表規定的計分方式,對其心理狀態進行打分和評估。結果為陰性,則系統認定該生具有較為健康的心理環境和健康狀態,告知該生其健康狀態良好并結束評估過程,退出系統;如結果為陽性,則系統認定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會進入到下一模塊,即自我診斷模塊。
本文作者:趙慧、高莉、師福香 單位:陜西榆林市第二醫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心肌梗塞患病率逐年上升,心肌梗塞作為內科急診,起病急、癥狀重,有劇烈的胸骨后疼痛,伴有瀕危和窒息感,繼而使病人產生恐懼和緊張心理,情緒和心理變化對疾病轉歸有極大影響。為了穩定病人情緒,減輕病人的恐懼和緊張,我們在積極治療和實施護理措施同時,采用心理疏導模式來分散病人對疾病的關注,給予心理支持,安慰,宣傳相關知識,提高病人對疾病的認識水平,增加對我們的信任度,更好配合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榆林市第二醫院心內科2008-10~2011-10,共收治心肌梗塞病人60例,農民、工人、公務員及服務業人員均有。
1.2方法
我院對2008-10~2011-10期間,來我院的心肌梗塞患者,根據性別、年齡及文化水平高低等特點,實施個體化心理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