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教育的專業與課程的交叉融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體系的改革發展,國家對于職業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在職業教育教學中,教師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的培養。為了使得學生能夠滿足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教師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對學生專業能力的訓練,而對于其他課程則相對比較忽視。在這種教學的模式下,學生雖然能夠形成較強的專業技能,但對于其他知識的掌握不足,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培養出全能型的人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加強專業與課程的融合,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培養。本文主要針對職業教育的專業與課程的交叉融合問題展開討論,首先從職業教育教學的現狀入手,然后對職業教育的專業與課程的融合措施進行介紹。
關鍵詞:職業教育;專業課程;融合模式
職業教育的發展與課程的設置存在著直接的聯系。但在現階段的職業教育教學中,專業與課程之間的融合過程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在教學中,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更加偏向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能夠滿足社會的用人需求。而普通課程則注重的是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傾向于對學生適應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在畢業后能夠盡快適應社會,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在職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將職業教育專業與課程相結合,在文化課程的教學中滲透專業知識,進而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為學生的工作奠定基礎。
1.職業教育院校的教學現狀
在當前社會背景之下,職業教育院校也在逐漸的對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其主要目的就是實現對學生綜合性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課程的設置中,課程與專業的關聯性不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專業與課程的融合比較忽視[1]。職業教育院校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素養,所以這也就要求教師要將企業的用人需求滲透于平時的教學中,使得學生能夠根據企業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使得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漸的發生改變。在職業教育的教學中,教師對于教學的改革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對專業和課程的改革創新,更要將專業與課程相融合,進而建設出一個完善的教育體系,實現對學生的綜合性的教育,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適應能力,使得學生能夠盡快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進而為學生的工作奠定基礎。在職業教育的教學中,專業課程的教學注重對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而對于英語、數學等普通課程的教學方法還偏向于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的模式下,學生的學習過程比較被動,學習的興趣不高,導致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不扎實,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職業教育院校的專業與課程的融合,對于學生的發展產生著積極的影響。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學科與行業之間的界線也在逐漸的消失,這也就使得復合型的人才更加的受到企業的歡迎。目前,信息技術產物已經取代了傳統的體力勞動者。根據用人市場的這一發展變化,職業院校的教學模式也應該適時的進行改變,以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來實現對學生的綜合性教育,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職業教育的專業與課程的融合措施分析
2.1增強教師的專業素養,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整合,促進職業教育專業與課程的融合
在職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促進職業教育的專業與課程的融合,教師首先要從自身入手,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進而實現對學生的全面教育[2]。增強教師的專業素養,首先就要求普通課程的教師與專業課程的教師及時的進行溝通,讓普通文化課程的教師對于學生的專業有所了解,進而使得文化課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對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比如在英語單詞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對學生展開教育。比如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言,教師就可以多為學生講解一些與計算機有關的單詞,使得學生能夠在課程學習的同時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為學生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礎。
2.2建立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促進職業教育專業與課程的融合
在職業院校的教學中,教師教學的體系構建應該從思想道德課程的設置、文化課程的設置和專業課程的設置等方面入手[3]。在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于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素養以及職業禮儀的培養,使得學生能夠了解職場的規則,為學生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礎。而文化課的教育則主要是指普通的數學、英語教學等。在現階段的職業院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于教學課程的整合,將思想道德課程的設置、文化課程的設置和專業課程的設置相結合,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教育。將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和專業教育相融合,使得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在對學生進行文化課教育的同時,滲透對學生專業的教育,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4]。另外,在對職業教育的專業與課程融合的過程中,應該要時刻堅持科學性的原則,在完整的教學體系下,任何一個科目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專業與課程的契合點,以該契合點作為課程教學的入口,進而使得專業與課程的快速融合,在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而使得學生能夠盡快的適應工作的環境,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2.3樹立以人為本的職業教育觀念,促進職業教育專業與課程的融合
在職業院校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促進職業教育的專業與課程的融合,教師應該建立人本主義的教育觀念[5]。人本理念的教育觀念更加關注學生的生存與發展,并注重保持職業教育的專業性和教育性。教師在教學中樹立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來對課程教學進行規范,促進職業教育專業與課程的融合,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教育。在人本主義的職業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的是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使得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在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與此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重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內容中滲透人本理論,進而能夠對專業課程的理性風險進行規避。
2.4根據職業教育不同專業的需求展開有針對性教學,促進職業教育專業與課程的融合
在職業教育院校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進而實現對學生有針對性的教學。在文化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文化課程的定位有正確的認識,即文化課程對學生的專業課程的學習起到輔助的作用[6]。比如以物理學科的學習為例,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來確定教學的具體內容與教學的難度。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電學類專業、機械類專業以及焊接類專業的教學,教師就要對物理知識進行細致的講解,使得學生能夠將物理知識與自己的專業相結合。另外對于不同的專業,物理教學的內容也不應該相同,對于電學專業的學生而言,教師要多為其講解有關電與磁的知識;對于機械類專業的學生而言,教師應該為學生講解有關力學的知識,比如受力分析、壓力等;而焊接類專業的學生則需要掌握原材料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能夠了解焊接的原理。通過這種教學的模式,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文化課程的同時,加強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的操作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專業,對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知識,進而為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奠定基礎[7]。在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教學的方法。在職業院校的教學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普遍較強,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通過設置課堂實踐活動的形式進行教學,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在操作中加強對于知識的記憶,進而促進職業教育專業與課程的融合,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綜上所述,職業教育的專業與課程的交叉融合,能夠實現對學生的綜合性的教育,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現階段的職業院校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的綜合性的培養,使得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規律,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增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整合,進而促進職業教育的專業與課程的融合。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使得教學過程能夠高效有序的進行。同時還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職業教育觀念,注重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最后教師還要根據職業教育不同專業的需求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促進職業教育的專業與課程的交叉融合,實現對學生的綜合性的教育,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樊珂 單位:河南省商務中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