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化時代醫學生職業道德培育工作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為未來的醫生,醫學生的醫德即職業道德狀況關系到今后整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在網絡化時代,網絡在給醫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對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方面產生許多負面影響。因此,應重視網絡化時代醫學生職業道德培育工作,對該工作的研究下,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教育醫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關鍵詞:網絡;醫學生職業道德;影響;對策;培育
引言
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的總稱,屬于自律范圍。在所有行業的職業道德體系之中,醫生職業道德即醫德顯得特別重要,原因在于醫生服務的對象是人,其醫德直接關系到人的身體健康甚至是生命。因此,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強調良好的醫德是為醫之本,即“無德不成醫”。而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生,其醫德狀況將直接關系未來醫療衛生事業能否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在當今網絡化時代,網絡在給醫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對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方面產生許多負面影響。
1做好醫學生職業道德培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做好醫學生職業道德培育工作,對于提升全社會的醫療衛生水平和服務質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09年衛計委和教育部曾聯合下發《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9]4號)》(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指出,今后的醫學教育一定要“德育為先,促進醫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將德育和職業素質培養列為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1]。所以,做好醫學生職業道德的培育工作,有利于培養和造就一支合格的醫療衛生人才隊伍,也有利于全面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大發展。
1.1培育醫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對于重建和諧醫患關系意義重大
近年來,一方面由于我國醫療衛生資源分配不盡合理,許多老百姓都反映看病比較難,另一方面也存在極少部分醫務工作者缺失良好職業道德的現象,收受病人或家屬紅包、醫療供貨商回扣,醫務工作者工作責任心不強,導致醫療糾紛增多、醫患關系愈發緊張。因此,抓好未來醫務工作人員的主要來源——在校醫學生的良好醫德培育工作,對于重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意義重大。因為這些在校醫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我國醫療衛生行業的整體職業道德狀況,扎扎實實對他(她)們進行系統的醫德培育,可以逐步改變目前醫療衛生行業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從而使醫患關系不斷緩和。
1.2培育醫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1977年,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教授EngelG.L(恩格爾)在《Science》雜志上率先提出了醫學模式應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bio-psycho-socialmedicalmodel”(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已不再是一門單一的學科了,而是集醫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為一體的綜合學問。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LuriaS.E就曾指出“醫學在本質上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人學,需要人文滋養”[2]。因此,培育醫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是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現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不僅要求醫務工作者醫術高明,還要求他(她)們醫德高尚。因此,我們必須切實加強對在校醫學生的醫德教育。正如全國勞模、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俞卓偉院長所說:“有德無醫誤患者,有醫無德害患者,有德有醫救患者。”
2理性看待網絡對醫學生職業道德培育的影響
2.1網絡對醫學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影響
從當今全球互聯網現狀來看,由于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等幾個資本主義國家的信息資源占據著相當大的優勢,我們的網絡思想輿論陣地不斷受到他們的沖擊,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學生(含醫學生)的思想道德形成。青年學生對網絡信息往往盲目接受,并且不善于篩選排斥,這必然會造成不同的思想文化、道德意識、道德觀念在學生頭腦中發生沖突和碰撞,再加上青年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尚未最終形成,很容易受到網絡上不良思想輿論的影響,這將導致部分醫學生思想道德價值取向的紊亂和錯位,最終會削弱醫學生醫德教育的效果。
2.2網絡對醫學生醫德情感培養的影響
以往,醫生在接診病人的時候,總要認真聽取病人述說、仔細觀察病情、積極與病人交流、用心設計治療方案。那時,醫生與病人的交往是通過面對面的主動作用和感情交流來進行。但在網絡化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經常是通過冷冰冰的電子產品進行的,特別是信息化的負面作用(如人群分裂、人際關系冷漠、人性異化)以及網絡交往中的虛擬性,都改變了傳統的人際交往形式,降低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和力,這也必然會對醫學生醫德情感的培養帶來一定影響[3]。
2.3網絡傳播的及時性有利于做好日常的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工作
過去,我們在抓醫學生日常職業道德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尤其是在醫學生實習的那一年,由于實習醫院比較分散,學校老師對他們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難度較大。但現在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我們完全可以借助諸如電子郵件、博客、微信、易信、QQ等方式與學生隨時隨地進行交流,及時做好日常的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工作。2.4網絡信息的可復制性、共享性也有利于做好日常的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工作我們還可以利用網絡信息的可復制性、共享性特點,把社會上各個行業的職業道德教育成果特別是醫療衛生系統的先進人物事跡、專家學者的醫德報告與講座、同齡人中的積極聲音以及健康向上的宣傳音像資料等充滿正能量的網絡信息加以整合和利用起來,切實抓好日常的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工作。
3網絡化時代加強醫學生職業道德培育的對策與建議
3.1加強對醫學生進行愛崗敬業精神教育
在醫德教育過程中,我們要注重教育和培養醫學生懂得熱愛自己所學的專業,敬重自己未來的職業,無論今后的醫學技術如何高速發展,醫生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道德責任與職業宗旨都不應改變,這是開展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前提和保證。
3.2教育觀念要及時更新,積極打造醫德教育網絡化新平臺
針對網絡化時代的新情況、新問題,醫學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須改變那種傳統的課堂灌輸教育方式,積極打造網上醫德教育新平臺。例如,設立專題德育網站,定期、制作相關信息,組織一些網上的教學討論,讓學生進行一種“交互式”的學習,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德育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對一些現實道德問題的分析與判斷能力[4]。特別是要積極利用網絡信息具有可復制性、共享性的優勢,將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正面素材如“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醫療衛生行業的英雄事跡展”等經過數字化處理后再到網絡上,可以通過這些集文字、聲音、圖像為一體的新媒體傳播,創造一種活潑、輕松、愉悅的受教育情景[5]。
3.3通過組織醫學生參與有關活動開展職業道德教育
醫學院校可以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開展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如討論會、社會活動、角色扮演等。這里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是,德國的許多醫學院校都主張和實施一系列讓醫學生走進醫院、走近病人、開展“關愛生命”的義工活動。他們讓在校醫學生深入醫院的臨床一線去,為病人提供一些有關自我保健的基礎知識以及基本的心理陪護服務,讓他們能在快樂的氛圍中痊愈。通過這些活動,培養了醫學生的醫德情感[6]。
3.4加強臨床實習期間的醫德實踐教育
臨床實習階段是醫學生踏上未來從醫道路的起步階段,這一階段醫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實習醫院應該選派那些品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醫生擔任學生的臨床帶教老師,一方面通過他們的言談舉止為醫學生樹立正面的榜樣,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和引導醫學生正確看待身邊的一些非道德現象,逐漸樹立良好的醫德觀念、培養良好的醫學職業道德品質。同時,我們也可以積極借鑒其他國家加強臨床實習生的醫德教育做法。例如,一些歐美國家的醫學院在臨床實習期間的醫德教育以個別談話、現場指導、小組討論為主,同時加入心理學教育,幫助學生進行心理、倫理、社會道德的自我疏導,并用其指導臨床實踐。美國猶他大學醫學院在教學醫院設立病房倫理小組,將診療活動中遇到的道德問題集中起來每周討論一次[7]。事實證明,這些措施的實施對于做好醫學生臨床實習期間的醫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4結束語
在網絡化時代,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醫學生職業道德培育工作,因為這事關我國未來醫療行業的風氣,更事關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與效果。為此,家庭、醫學院校、醫療行業特別是醫院、社會都要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營造有利于培育醫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的氛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9]4號[EB/OL].
[2]胡燕軍,謝幸,黃麗麗.把醫學人文精神融入臨床醫學教育[J].醫學教育探索,2007,6(5):390-391,412.
[3]趙金秀,吳弘萍.信息化對醫學生職業道德的影響與應對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1(1):22-24.
[4]葉旭軍,楊春華,李智巧.新時期醫學院校德育工作實施創新戰略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4(1):38-39,41.
[5]張莉.合理利用網絡資源重視醫學生網絡道德教育[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4,3(4):245-246.
[6]程子軍.完善醫學生職業道德培養教育途徑[J].醫學與哲學,2005,26(19):74-75.
[7]曹未,張晨,楊放.歐美醫德教育實踐及對我國的啟示[J].醫學與社會,2011,24(8):99-101.
作者:孟艷 裴豐庭 單位:蚌埠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