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017年,報告提出了“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指示,充分顯示了黨中央對高校教育的高度重視。高校教師肩負建設祖國和培養人才的雙重使命,“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當前社會發展中高校教師職業失德問題時有發生,而相關研究卻寥若晨星,研究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對“雙一流”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研究
學為人師,固守師之本;行為世范,謹守師之德。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有著傳道受業解惑解惑的責任,更有著培育祖國人才的神圣使命。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高校則是培育希望的搖籃。隨著高校的蓬勃發展,伴隨出現的關于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的相關問題也日漸突出。本文將從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典型問題、出現原因和提升策略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典型問題
教師職業道德是職業道德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教師在教育教學等活動過程中所形成和遵循的用以調節教師與學生、學校以及社會之間各種職業關系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此外,教師職業道德還包括在此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道德品質、觀念操守等意識形態。作為一名身負重任的高校教師,我們應時刻注意提升自己的教育道德、教學道德、科研道德和管理道德,守住初心,方得始終。通過調查和歸納可以發現,當今教師職業道德的典型問題主要有:
(一)教育道德偏離師德,師生關系失常
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而學校最重要的人際關系是師生關系,其他一切關系都是為師生關系而存在的。任何教學都是一種有目的的教育性活動,除了傳遞專業文化知識,也包括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幫助他們形成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愛因斯坦說過:“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作為教師,我們應以德為先,方能言傳身教。而有些高校教師卻對生活缺乏激情、對國家的前途缺乏信心,思想認識激進、偏激甚至消極,個人理想及社會理想模糊;有些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沒有遵守教育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學態度自由散漫,講起課來不分輕重,甚至言語過激或者偏頗;個別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不成熟心理,肆意談論未經考證的學說以滿足部分學生的好奇心理,影響了學生對依一些事物的正確認知。
(二)教學道德偏向功利,教學行為失職
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是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教學工作包括教與學兩個對立統一的過程。教學道德是貫穿于學校的整個教育活動之中的,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行為規范,更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教學道德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具有溝通功能、激勵功能、調節功能,。好的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其教學道德讓師生雙方共同提高,而教師不好的教學道德則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很多負面影響。有錢有權之人越來越多,房價物價越來越高,很多人都在努力生活著,爭取活的更好。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拿著普通的工資,卻要付出許多額外的時間和心力,就可能出現一些高校教師的教學道德偏向功利,教學行為失職。
(三)科研道德偏離求實,學術態度不端
“高等學校特別是研究型大學,既是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礎研究和高技術領域創新成果的重要源泉。”高校教師的科研道德不僅關系著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發展,更對學生科研道德素養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科學研究包括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而科研精神包括求真精神、公有精神、實干精神。互聯網、大數據、全球購、共享經濟等都讓我們看到了這是個知識就是力量的時代,而某些高校教師可能會在這種激烈競爭中迷失自我、弄虛作假。主要表現在:科研著作涉嫌剽竊、學術論文嚴重抄襲或者假手于人、實驗數據編造虛構等,這些學術不端和學術腐敗問題值得我們時刻警醒。
(四)管理道德趨于缺失,教學思想極端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中的管理道德是指高等學校對教師的任用、培養、考評、待遇、晉升、獎懲等一系列工作環節進行管理的過程。丹尼爾•A.雷恩說過,“管理不是一種與外界隔絕的活動,因為管理人員是在特定的文化價值準則和體制內的管理組織中作出決定的。”這句話無疑告訴了我們高校教師管理確實具有道德性質。當今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在高等教育改革深入進行的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高校教師管理道德的相關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高校教師管理只注重物質利益、忽視了精神層次的激勵作用。如學校經常對教師施行加班費、科研費、年終獎等金錢利益,少有對教師們進行精神層次方面的獎勵;第二,高校教師管理目標上看重功利主義,忽視對教師的人文關懷。
二、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問題原因分析
在社會學中,“角色”通常用以表示“對群體或社會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待”。高校教師所扮演的是集教育者、研究者、服務者、管理者等于一身的綜合體。高校教師通過學術性服務和社會服務來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因此,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問題的原因和社會、學校、教師自身緊密相連。
(一)社會發展中的趨利性因素
當今社會的快節奏發展,人們對金錢、權利等物質追求的要求越來越高。水漲船高的房價、與日俱增的物價、漸漸貶值的人民幣等讓人們都在拼命地掙更多的錢。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壓力下,有些高校教師沒能抵住誘惑,淪陷于功利現實的價值觀,忘記了自己“人民教師”的職業道德操守,墮落于錢權交易之中,比如泄題、修改成績、閱人情卷、送人情分等不正當行為。
(二)高校管理中的體制性因素
高校教師作為學校開展教育的主體,其職業道德問題和學校管理也密不可分。在“雙一流”高校建設的大浪潮中,985、211、普通本科、民營高校等都在追求卓越,提升學校綜合排名、學科排名等。比如學校在迎接評估教學中的各種準備工作、力爭優秀的各種榮譽積累等,這些管理可能讓一些高校教師產生重科研、輕教學;重領導、輕學生;重職稱、輕教學能力等職業道德問題。
(三)個人管理中的控制性因素
當前,部分青年教師初入職場,他們既有一身培育桃李的偉大情懷,又有著成家立業所需物質財富積累的沉重壓力。作為高校教師,就走上了一條面臨職稱職位評選、科研學術成果、自身學歷提高和海外背景提升等多重挑戰的艱苦之路。如果一旦被現實的壓力打垮或者屈服于各種權錢交易而產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有限的精力投入及選擇中往往傾向于那些能迅速產生實際經濟效益的教學和科研,而忽略了師德建設方面的追求和投入,甚至忘記了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作為高校教師,要時刻控制好自己心里的“教育天平”,不忘初心才能砥礪前行。
三、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問題提升策略
(一)加強政府與社會的有效引導
政府和社會作為經濟發展的“領頭羊”,要堅持正確的教師發展觀,構建科學的教師評價機制,改革高校建設的相關陳舊體制,給與教師全面的人文關懷,有效引導社會風氣和高校建設風氣。堅持依法治國原則,對高校建設中的腐敗分子進行嚴厲打擊和懲處,對高校建設中的優秀園丁則要進行相應的表揚和獎勵。教育是國家和民族振興的希望,政府和社會是高校職業道德建設最堅實的后盾。
(二)強化學校與教師的良性互助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校教師所在的系、院、學校都對他們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產生著很大的影響。為了促進高校教師良好職業道德素養的形成,學校應該提供一個自由寬松的平臺和氛圍,讓老師們和學校、學生等形成良好的信賴關系,互幫互助,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培養和學校的長遠發展。
(三)深化教師個人的自律與學習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積累的內化過程。因此,高校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跟上新發展,用豐富的知識武裝頭腦。此外,還要堅決抵制各種“糖衣炮彈”和腐敗主義,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強化和完善自我的職業道德修養。總結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問題主要包括教育道德偏離師德,師生關系失常;教學道德偏向功利,教學行為失職;科研道德偏離求實,學術態度不端;管理道德趨于缺失,教學思想極端四個方面。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和社會發展中的趨利性因素、高校管理中的體制性因素和個人管理中的控制性因素有關。我們相信在政府社會、學校和教師個人的協心協力之下,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問題會得到逐步改善,也希望所有的高校青年教師能夠堅守初心,牢記使命!
參考文獻:
[1]彭小蘭.德育課的案例教學[J].改革探索,2016(1).
[2]余華銀.我國高等教育的案例教學研究:一個共詞分析[J].集美大學學報,2013(4).
[3]郭德江.案例教學:歷史、本質和發展趨勢[J].高等理科教學,2008(1).
作者:陳凡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