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課程理念下個性化作文教學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作文教學也是如此。新課程倡導學生作文個性化,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做有心人,用心去觀察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素材;訓練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自由表達、有創意地表達,走個性化之路,充分張揚個性,寫出個性化作文。那么,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實施個性化寫作教學呢?《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在實踐中,我們一直努力嘗試著遵循課程標準的理念,主張作文應用化、個性化、開放化,從而改變了我校寫作教學現狀,讓學生想寫、樂寫、善寫,培養學生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書我情,用我手寫我心,寫出自己對生活最真切,最真實的感受,寫出個性化的作文。下面淺談筆者的幾點做法:
一、強調作文應用化
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根本屬性,是設立語文學科的理由,也是區別于其他學科的獨特性。但傳統作文教學的目的僅僅是完成一次任務、作業,或者是為考試時得高分,學生不會有積極性,加之訓練方式陳舊,遠離生活實際,結果只能胡編亂造,應付了事。因為寫作是生活的必須,所以說話、作文都應是有用的。葉圣陶說:“作文為的就是寫出自己想說的話,此乃作文的本意。”如教材中有一個習作訓練:給遠方的親友寫一封信,目的就是掌握書信格式,會填寫信封,在學生寫作之前,告訴學生這封信真的要寄出去,而且是自己親自去寄,不允許父母包辦代替。這樣學生有了實實在在的對象、目的,就會產生強大的內部驅動力,學生會克服一切困難去完成,即使語句可能不太通順,不太清楚,但他們畢竟會寫信,會寄信。這樣實踐過以后,再也不會出現學生連一封信也不會寫的現象。語言的掌握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掌握,而通信則達到了其交際的目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作文訓練有其實用價值,如寫一則倡議書,號召同學從我做起,保護校園環境衛生,針對學校的不良現象,向教師、向學校領導提出合理化;又如寫一篇表揚稿,表揚生活中、校園里的好人好事;寫一則新聞,報道身邊或周圍的新鮮事。類似的訓練,教師應善于挖掘它的實用性,使學生的作文真正為生活服務。
二、追求作文個性化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作文的個性化,不是人云亦云。作文的個性化怎么解決?學生是各具差異的,只有靠思維的多向性。對同一材料,從不同的思維方式去思考,才會得出迥然不同的結果。我在教五年級時,曾讓學生寫一篇《××,我想對你說》的習作,當時,我沒對學生作任何要求,想對誰說就對誰說,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結果有對親人說的,有對老師說的,有對動植物說的,有對宇宙說的,還有對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說的……由于文題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大都寫出具有個性化的習作。一個學生對媽媽說:“媽媽呀,你怎么這樣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我,這首曲子,我還沒練好呢?一支曲子誰能一拿到手就一個音符不錯且強弱處理得恰如其分;再說您能拿10歲的我跟貝多芬和上大學音樂系的表姐比嗎?媽媽,現實一點,我不是神童,你這樣會打消我學琴的積極性。我有時躺在床上想了很久很久,甚至想到了離家出走……”學生寫得多好呀!如果沒有個性化生活的感受,怎樣寫出這樣有個性的習作?同一個題目,也可以讓學生寫出不同體裁的作文。如在教師節我宣布:老師最愛在教師節收到同學們的真心話,請你們寫一篇文章,體裁不限。結果有的學生以《假如我是老師》為題寫了一篇作文;有的學生就某一件事,寫了自己對老師的感謝(記敘文);還有許多學生模仿教材《老師,您好》寫了一首首小詩。“對于孩子來說,這種模仿,才能成為日后形成思維的準備。”(皮亞杰)孩子們稚嫩的話語,都是純真心靈淋漓盡致的體現,抒發了各自對教師的不同情感,這正是個性的體驗。這樣的作文練習,難道不是豐富多彩的嗎?常言道: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作文呼喚個性,唯有個性化的作文才能使文章有風格,有特色;新課程倡導學生作文個性化,教師要放飛學生心靈,張揚學生個性,拓展學生寫作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敞開心扉,抒發真情,用個性化的語言文字來展現他們成長的足跡和風采,迎來寫作教學百花齊放、絢麗多彩的春天。
三、評價作文開放化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作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更要更新作文評價觀念:(1)多鼓勵。評改時,對立意、構思、表現手法上富有創造性的作文,哪怕是微小的創造意識,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激發興趣,體驗成功,增強信心,從而產生內驅力。(2)多點撥。對開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少作修改,多作點撥指導,提出建議,供學生參考、修改。(3)多自評。發動學生自評自改,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認識到自己作文的優缺點,從中領悟寫作的道理。開放的教學追求多元化、立體化,只有這樣,創新的種子才能在學生心里生根、發芽、長葉、開花,從而收獲創新的成果。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學,要求教師始終扮演一個“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把大部分時間讓學生們進行交流,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作文實踐中,積累語文知識,提高作文能力,在作文中得到獨特的體驗。
作者:林坤陽 單位:福建省安溪縣西坪鎮赤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