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剪紙文化元素在字體設計教學中的體現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字體設計課程是各大高等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主干課程之一。當今世界資訊發達信息呈爆炸式出現,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文字既充當信息傳播的載體也充當信息展示的美麗畫布,字體的設計不僅僅被要求美觀,更要求字體設計作品本身具有文化性。基于這樣的需求,相應的字體設計課程也在悄然變化,從清華大學的“甲骨文字體設計”到南京藝術學院的“參數化字體設計”都是應對時代要求的改革之舉。本文以江蘇連云港淮海工學院藝術學院字體設計課程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非遺剪紙文化元素在其字體課程中的體現和應用為內容,從教學思維,教學過程,教學反饋這幾個步驟對非遺文化元素在字體設計課程教學中的體現和應用進行研究,由此對字體設計課程進行有益探索。
關鍵詞:字體設計;非遺剪紙;圖案;符號學
一、字體設計課程教學思維
課程整個的教學思維體現在理論與實踐環節有機結合,其中穿插互動交流部分,同時部分引入對分教學手段。字體設計課程是各大設計院校視覺傳達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江蘇連云港淮海工學院藝術學院是一所綜合類本科院校中的藝術特色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是這所院校藝術學院的主要專業之一。字體課程教學一般分為理論教學和設計實踐。理論教學通過對字體設計歷史,字體設計過程,字體設計方法等一系列的理論講授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設計原理為字體設計實踐作準備,在字體設計理論講授的同時融合剪紙文化的發展歷程和技法分類等重要內容,其重要部分有:中國剪紙藝術發展過程及流派,剪紙藝術中的文字設計及其文字內涵和寓意。在理論課時安排上著重和學生的互動,要求學生自己對傳統剪紙文化進行分類研究并以小組形式對研究調研成果進行課堂匯報。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引導學生對傳統剪紙藝術進行自發性的學習和研究。完成前期教學任務后即可進行下一階段的實踐教學環節,整個實踐環節以互動和激發為引導幫助學生最終完成設計作品。剪紙藝術是中國人們較早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同時也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上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墻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墻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在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姑娘們來做。在過去,剪紙幾乎可以說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并且還被人們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準。在中國南北方的剪紙藝術,通過一把剪刀,一張紙,就可以表達生活中的各種喜怒哀樂,以用紙及制作手法進行分類我們可將剪紙主要分為單色剪紙和復色剪紙,其中單色剪紙又可細分為折剪類與迭剪類;復色剪紙可細分為襯色類,套色類,拼色類,染色類,填色類。當按照地域特色分類有可分為南北派別和地域特色剪紙,本文中的剪紙藝術專紙江蘇連云港的代表非遺剪紙藝術,其中以王維良先生的剪紙藝術為典型。
二、課程外的非遺剪紙研究
結合非遺剪紙內容的字體設計課程要求學生自己對傳統剪紙藝術進行研究和分析。受到條件和學生自身能力等因素影響學生的調查研究的積極性不高,為了完成和達到預期的調研目標需要組織進行教學班級集體課外調研,選擇合適的地點和非遺剪紙傳承人進行現場剪紙學習,江蘇地區的剪紙藝術吸取魯南傳統剪紙藝術特色同時融合當地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蘇派剪紙風格,江蘇連云港贛榆非遺剪紙傳承人王維良是江蘇剪紙藝術的代表者,其作品題材內容多表現生活內容和當地自然風格,剪紙作品畫面清新風格質樸,剪紙作品中的字體形式及特色鏤空技法獨具風格,經過組織調研后學生了解和掌握了非遺剪紙的基本技巧并進行了自由創作,為課程下一階段的字體設計做準備。
三、非遺剪紙文化元素的字體設計實踐
課程的設計實踐環節要求學生從印刷體和圖形藝術字體兩個方面進行系統化設計,印刷體文字設計要求遵循清晰簡明方便閱讀的特性,印刷類字體(簡稱“印刷體”)通常以電腦字庫文字為內容進行字態結構和筆畫形態設計,“印刷體”的設計目標是為大量文字排版和系統化的字庫提供風格統一同時具有良好辨識度及清晰度的可供閱讀的文字。例如宋體字結體端莊、疏密適當、字跡清晰,是人們所常用的印刷體,“印刷體”的設計需要遵循眾多的設計規范和結構要求;漢字的面積的大小,漢字結構的比例大小,單字與組字的風格統一,筆畫粗細,字的中心與重心等,而剪紙藝術的重要特征是圖形和文字的具有較強的連貫性和裝飾性,連貫性體現在視覺語言上的“共生”,裝飾性則表現為“同構”以及不規則的視覺肌理,在滿足印刷字體自身要求的基礎上,同學們都應用剪紙的“同構”圖案方式和不規則視覺肌理結合在印刷體文字設計中,在設計文字框架結構時應用剪紙的粗獷質樸的字體結構,在筆畫設計中體現剪紙或不規則或挫頓或圓潤的視覺特征,使筆畫的粗細體現手工感的特色,并且注重整體文字的整體性風格的統一。教師的指導則著重于每個學生對字體結構以及字體筆畫裝飾度的把握。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幫助學生確定獨特的文字結構是學生形式獨具風格印刷字體的基礎,筆畫的裝飾度則是字體風格的外在表現,兩者缺一不可。相較于印刷體文字設計,圖形藝術字體設計具有更加廣泛的設計空間和表現可能,圖形藝術字體要求字體框架結構更加藝術化,通常有“連”,”折“,”減“,”拼“,”藏“等結構布局方法;圖形藝術字體的筆畫表現則更加豐富,“手寫”,“噴繪”,“粘貼”,“涂抹”等一系列創意方式都為圖形藝術字增添了魅力。因而,在圖形藝術字的設計過程中融入非遺剪紙藝術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和視覺可能。實踐中學生首先應用形式美法則設計剪紙風格的字體結構框架,課程中部分學生通過手工文字剪紙鏤空形成字面中心或沉穩或敦厚,筆畫布局或粗獷或寬散的結構,在此基礎之上將基本的剪紙文字導入電腦做系統化梳理和精細的比例安排,這樣看似隨意的字體結構成為有意識的安排布局。最后,根據個人的設計風格和想法對文字筆畫進行藝術化的表現,例如,有的同學將套色剪紙的色彩和圖形同時如容筆畫的設計中,筆畫的表現不再是簡單變粗或者變細而是更加具有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套色圖形。一些同學在筆畫表現中著重于圖案的多次連續表現,設計出來的字體如似圖非圖似字又超出文字的閱讀意義。同時,也會有一些同學將水墨,烙畫等于剪紙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又巧妙融合的新創意,更有部分同學將英文字體作為設計載體,最終達到的設計效果也是令人滿意的。
四、字體作品設計反饋
字體設計反饋是字體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字體經過理解,融合,設計一系列過程形成最終的設計成品,最終的字體作品分別從結構布局,筆畫肌理綜合作用形成風格類字體。非遺剪紙字體的設計需要通過這樣的要求形成強烈的藝術風格。剪紙字體的風格需要最終的完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通過設計者本人去實現,而是設計者以外的社會大眾對字體進行點評以及提出修改意見,在課程最后兩周內完成這一要求,學生接受不同評價和修改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字體進行修改完善,最紅的設計作品能夠形成一定成熟度的剪紙風格作品。字體作品呈現可以更加多元化,學生的字體設計作品不僅僅只是一個圖片或者一幅打印稿,可以有更多的呈現方式。通過引入文創產品的內容增加學生作品的多形態表現,例如文字書簽,文字杯墊,文字背包等一系列符合人們需要的創意產品,同時,在學生能力允許的情況的可以嘗試制作多媒體文字作品的創意視頻。總之,一切創意性與合理性的能夠展現文字藝術魅力的方式都可以成為最終字體設計作品呈現的形式。作為教師在講授字體設計課程時一方面要向學生傳遞基本的設計語言,培養學生形成對文字設計的敏感性,這種敏感性直接作用于字體設計的成與敗;另一方面,課程組織者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引導學生在設計實踐中形成正確的設計思維。設計思維決定整體設計的風格走向,更決定了學生脫離課堂教學時能否獨立設計字體的一個可能。最后值得課程組織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課程時間,學生能力,課程資源等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對學生字體設計作品的最終評價標準應該建立對設計思維以及設計過程的完整性的基礎上。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字體設計的內容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長印,余芬蘭編著.剪紙藝術書籍[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2).
[2]吳劍.創字錄:字體設計必修課[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3]閆麗源.漢字字體設計淺談——中國漢字在平面設計如何發展[J].青年文學家,2012(4):143-143
作者:解健 單位:淮海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