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形勢下的發展農業經濟有效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占有的比例也很大,因此,農村經濟的發展也體現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在新時期,國家和政府頒布了很多政策方針去推進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化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三農”問題解決的進度,城鄉一體化建設也取得了些許成績,部分地區農民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新形勢下,我國的農業經濟也在逐步復蘇和發展,但現階段農村經濟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也面臨著一些挑戰,本文就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和問題做了深度剖析,并有針對性提出一些有效的發展途徑和策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任重而道遠,還需要國家和人民共同努力,一起奮戰前進。
農村經濟是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水平最直接的方式,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才能縮短城鄉差距,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農村經濟目前存在形勢多樣化,農業科技水平較低,地區發展不平衡等一些特征,因此,需要將農村產業一產、二產、三產有機結合,三產聯動,各地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實現三產全產業鏈的整合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
1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1.1科技推廣力度小,科研成果轉化低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也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我們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當然,這里存在著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但是更多的是我國目前農業發展水平和綜合能力是比較弱的,農業的科研成果轉化率也很低,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當地政府的農業科技推廣部門的人員結構和財務規劃不合理。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因其工作環境不好、工作強度較大、專業技能要求還很強等特點,讓很多大學生都不愿意選擇這個職業,即使大學主修農業,但是畢業后都改行了,導致我國現階段,農業科技推廣的專業人才較少,尤其是偏遠地區更是沒有綜合素質較高的農業科技推廣人才隊伍,再加上當地政府財務資金規劃不合理,沒有留給農業科技推廣足夠的專項資金進行運作,很多的資源配置也不夠科學合理,最終導致了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和貢獻率都不高,從而限制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進步的腳步。
1.2自然災害嚴重,抗災能力下降
我國農業種植生產一直以來都受到自然資源的限制,從事農業種植的農民經常說“靠老天爺賞飯吃”,在一些農業種植技術比較落后的地區,還是采用傳統的耕種模式,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使得我國的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極大程度降低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隨著工業、農業等產業發展,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的傷害,讓自然環境越來越惡劣,自然災害頻頻發生,暴風天氣、冰雹天氣、蟲災等自然災害層出不窮,每年因為自然災害,我國農村經濟都要遭受較大的損失,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一些地區農村資源配置不合理,也使得農村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逐年下降。再加上農村的基礎設施都比較落后,這也是農業產業抗災能力下降的原因[1]。
1.3資源利用率低,發展動力不足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對于農業生產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要實現較高的產量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由于一些地區的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工作的局限性,并沒有將農業科技進行廣泛應用,導致一些地區一味追求種植產量,而忽視了對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影響,導致周邊環境被污染,水土大量流失等現象,從而降低了農業經濟發展的動力,另外,有一些地區盲目追求發展,資源配置不合理,導致資源利用率極低,并出現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浪費情況,注重短期利益,不從大局著手,土地資源被非法占用的情況時有發生,浪費了耕地資源,導致種植面積急劇下降,肆意擴張,不合理地開山挖路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當地的自然資源。
2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和策略
2.1加強農業科技的推廣力度
新時期,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成熟,各行各業都在進行深化改革和創新,將更多的自動化、智能化科技成果應用到企業的運營中,在新形勢下,農業科技也在日趨成熟,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應用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動力,因此,各地政府的農業機構必須重視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利用一切資源大力宣傳農業科技的重要性和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讓當地農民深刻認知到農業科技的力量,積極參與到農業科技推廣和應用工作中,另外,對于現行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要進行完善和革新,必須明確規定農業機構各部門的職責和分工,并且要將農業科技人員的激勵獎懲制度明晰化,充分發揮農業科技體系的監督管理和約束作用。
2.2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農業基礎設施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為了更好地實現農業經濟增長,必須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各地政府要積極鼓勵當地農業相關企業建立自己的農業科技研究部門,進一步加強研究農業高科技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同時更好地推進農業科技體系改革,當地政府也要合理規劃財務支出,給予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定的專用款項,科學合理地規劃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讓農業基礎設施向現代化、科技化方向發展,從基礎上推進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2.3促進農業向多元化集約型方向發展
想要快速實現農業經濟的增長,首先要確立正確的農業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式,將農業發展目標從單一種植向多元化目標邁進,同時也要將農業發展方式從傳統粗放型向集約型方向發展,以此來增強農業經濟發展的可持續動力,另外,加大開發生態農業的發展,有效地將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進行融合,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拓展更多的銷售渠道,大力發展農村物業經濟和特色經濟,從而進一步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2]。對于地理位置比較優越,資源相對豐富、有一定經濟基礎和發展空間的鄉鎮和村屯,村民意識比較靠前的,以村屯為單位,利用好國家的惠農政策和土地補貼政策,積極鼓勵當地農民進行創業,發展多元化經濟,自主進行日用品和農產品的銷售。和一些互聯網銷售企業合作建立村屯銷售線下推廣網點,幫助當地農民進行網上代購,積極開展村級物業經濟的發展;而對于那些相對比較偏遠,地理位置不佳,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的地區,要以鄉鎮為單位,開展鎮級物業經濟,相對于一些城區和郊外,可以創建工業園區和開發區,積極引進大型經濟項目,建立房產、物流倉儲中心、工業生產廠房等等,來提高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
2.4加強建設特殊農村社區
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一定要充分利用集約資源的有限空間,根據不同地區的特征和當地人民的實際需求來設立社區和工作室,在農村社區中設立農資供應中心,職工就業中心、工會和多功能娛樂休閑室,給當地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生活放松的平臺。同時,在農村社區內引進先進的計算機管理系統,開發便民服務軟件系統,使計劃生育、民生救助、農業服務和社保醫保都能在網上進行查詢和辦理;在一些風土人情濃郁的地區,建立具有當地文化元素特色的一些工作室,例如年畫、剪紙、編織和泥塑等,不僅可以豐富當地農民的業余生活,還能夠讓農民有一技之長,通過做一些手工增加自己的收入。政府辦公集中化,建立政務大廳,所有的相關機構和部門都在一起辦公,極大地方便農民資訊和業務辦理,這也極大地節約了辦公資源和空間,讓政府更加貼近農民的生活。
2.5各機構加大扶持力度
各地政府相關部門一定要落實好國家和黨的政策方針,無論是從人力上還是物力和資金方面都要做好規劃,針對國家給予的專項資金,相關部門要做好財務管理和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等工作,將資金和資源進行合理匹配,并加大資源和資金的整合力度,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讓農業開發、農業企業、農業扶貧等產業都逐步傾向推進農業經濟的方向發展,同時加大各機構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大力支持,例如一些金融貸款企業或單位可以給予更加優惠的貸款幫扶,當地稅務部門對于農村經濟主體和民辦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政策扶持,政府除給予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外,對于那些對農業經濟發展較好的村干部也要給予一定的激勵和物質獎勵,給予他們一定的升職空間和機會,促使其積極培養致富帶頭人,從而以點帶面的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各地政府還需要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引進先進的農業產業壯大農業經濟實體建設,改善農民生活[3]。
2.6構建高素質農業管理隊伍
管理人才是一切發展的根本,再好的政策和戰略沒有執行力強的隊伍也是空談,因此,想要發展農業經濟,新形勢下,就必須構建一支綜合能力、業務能力和素質等方面都比較強大的管理人才隊伍和村干部領導班子,各鄉鎮和村級在領導干部選舉中,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選拔,合理安排村部領導班子成員。尤其是管理專業、農業專業的人才積極引進到管理隊伍里來,并給予重用,為農業經濟發展儲備人才,同時,讓當地致富帶頭人或種植大戶進入村部,起到更好的帶頭作用,帶領其他村民一起奔小康,另外,需要定期對村干部進行培訓和再教育工作,管理人員必須了解當下最新的形勢,緊跟國家的腳步和時代的步伐,積極轉變自己的思想和意識,帶領一方人民共同努力,建設新時代下的新農村,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農業經濟的穩定增長。
2.7加強中小城鎮建設規劃
近些年,我國二胎政策的頒布,使得我國人口的增長又出現了歷史新高,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都在同步增長,這給城市發展帶來很大的壓力,未來城市交通、兒童就學、學生就業都會面臨很嚴重的問題,在這些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的情況下,就會阻礙城市的發展,造成城市資源的枯竭,大城市對于新進勞動力的容納能力也會越來越低,農民進城就業將要面臨很大的挑戰和困難,因此,各地鄉鎮政府應該加大城鄉建設和經濟發展工作,做好城鎮建設規劃工作,合理布局,逐步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將村級過剩的勞動力吸引到就近的城鄉就業。
結語
在國家和黨的大力支持下,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各地政府根據當地實際發展狀況和人民的需求,合理規劃農業產業的發展目標和形勢,加大力度推廣農業科技,積極引進先進的自動化管理系統,組建高素質的領導管理團隊,多渠道的銷售農產品,積極創建現代化農村社區,在政府和農民的共同努力下,共同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齊頭并進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何永家,徐丹.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探究[J].產業經濟,2017(2):48-49.
[2]劉曉雪.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的探究[J].城鄉統籌,2018(10):67-68.
[3]任彥龍.淺析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J].農業經濟,2020(3):245.
作者:丁川 單位:貴州省區域經濟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