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公平正義及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平正義及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公平正義及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摘要:指出了公正的意義在于保證規則的正當性,公平正義生態文明制度安排和制度創新的重要依據。針對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代內之間的權責不公、代際之間的資源占有和分配不公以及種際之間的地位不等進行了分析,通過生態經濟制度、自然資本投資制度、生態補償制度的建設形成公正、良好的生態文明環境,從而促進社會經濟平等、協調、和諧發展。

    關鍵詞:公平正義;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1引言

    公平正義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基礎,是激發社會活力的基本前提。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不同的認識視角下,人們對公平正義的認識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公平(Equity)是依據一定的情和理處理問題,做到不偏不倚。公正的意思是公平正義,它側重于正義而體現于公平,這種正義性體現為規則正義。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公平正義主要體現為公平、合理、合法地競爭;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公平意味著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水平的同時也要抑制富人的消費;從生態文明的角度去看,公平意味著不同人群平等參與環境資源開發和保護的決策與行動。公平強調過程和結果的合理性,公正則強調制度、措施的正義性,是對政府決策的監督和約束。實現和保證社會的公平正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和目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但公平正義的實現會受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制約,為了更好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和諧、平穩地發展,必須加快進行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保證。

    2公平正義考量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不公正

    2.1代內之間的權責不公

    從生態文明角度講,代內的公平正義應該是指同時代的所有人對于開發、利用和保護環境資源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主要體現為國際公平正義和國內公平正義兩個方面。當前,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危機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要想解決這一全球性的問題,僅憑一己之力是行不通的,需要世界各國的通力合作。然而,由于代內之間的權利和責任不對等,致使各國之間、各地區之間分工不明,協作不力,溝通不暢,無法達到和實現全球的可持續、可協調地發展。雖然可持續發展概念被冠以全人類共同的發展目標,追求公平是國際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旨,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就責任與權利問題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發達國家為保持競爭優勢而在可持續發展上逃避責任,發展中國家則在堅持發展權的同時拒絕承擔責任。發達國家以1/4的人口消耗了世界資源的3/4,并排放了1/2以上的污染,雖然學術界壓倒性的意見是發達國家對全球環境問題負有主要責任,實際上,發達國家既不為其排放作出道歉,更不愿意就削減污染承擔明確的義務。發達國家當前所承諾的溫室氣體減排指標不僅遠低于發展中國家的要求,而且還向發展中國家轉嫁減排的義務。發達國家掌握的高效低耗技術應與發展中國家共享,但出于各自的國家利益,實現技術共享變得非常困難。掌握較多資源和先進技術的發達國家并沒有為全球綠色發展、低碳發展作出與其能力相符的貢獻,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和落后國家,由于缺乏資源和技術的支撐卻承擔了主要責任。各國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群體由于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性,致使他們在享有生態權利和承擔生態責任方面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資源耗竭和環境壓力等許多問題產生于經濟和政治權利的不平等。在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過程中,獲利較大的往往是少數利益集團和少數人群,而飽嘗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惡果的往往是廣大的弱勢群體(貧困人群)。富裕人群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從環境污染的損害中獲得補償,貧困人群無力應對環境污染帶來的損害。在城鎮化推進過程中,農村地區成為發達城市和地區環境污染的轉移地,且在環境污染治理過程中,由于農村污染的面源廣、問題更復雜、財力有限,跟城市環境污染治理相比,存在著機會不均等。由于發展程度和發展階段的差異,先發展地區與后發展地區在享受經濟發展利益與承擔生態保護責任之間也存在著不平衡、不協調。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

    2.2代際之間的資源占有和分配不公

    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生產水平的上升,人類對自然資源需求的規模及復雜性已經大大增加。大自然雖然是極其富有而又慷慨的,但是它也是脆弱的、有限的。生態資源屬于所有人,包括子孫后代。一代人不應該為了自己的發展與需求而損壞人類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生活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生態環境。從生態文明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征來看,代際公平強調當代人與后代人在生態資源的利用上要實現動態的平衡。合理的狀態應該是自然資源的使用既滿足當代人生存發展的需要,又不會對子孫后代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為子孫后代留下可供利用的生態資源和發展條件。歸根到底是人類在分配資源和占有財富上的“時空公平”,即自然資源如何在不同世代之間的合理配置。當前,代際之間的資源占有和分配確實存在著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因當代人要負責償還前代人欠下的“自然債”而使當代人的資源占有和分配有所減少;當代人為了使后代人能平等地分享資源而擔負起在不同代際之間合理分配資源和占有財富的倫理責任,甚至放棄自身正當合理開發自然資源和生存發展的權利;物種的消失和受威脅的生態系統,致使后代人享用不可再生資源的機會被剝奪。就代際不公而言,如果為了當代人的眼前利益過度消耗自然資源,實際上就是掠奪了后代人的生態權益,并將當代人的生態責任轉移到后代人頭上。代際之間的資源占有和分配不均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追求代際公平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促進人類之間以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因此,生態文明建設不可忽視代際不公平問題。要實現自然資源在不同世代間的合理配置,就必須保護和加強地球自然資源基地,促進代際之間的資源共享,確保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2.3種際之間的地位不等

    種際公平正義的意蘊,主要是指自然界其他物種與人一樣同等地具有生存發展的權利,有使用自然資源和享受自然環境的權利,即公正地對待整個自然界和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種。它強調人類與大自然之間應該保持一種適度的開發與保護關系,既不能為了人類的利益破壞大自然生態環境,也不能為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而罔顧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人與自然環境之間構建一種共生共榮、相互協調、相互包容關系,在能量和物質交換上達到動態平衡,使人類社會能夠可持續發展下去。種際公正要求人類敬畏生命,尊重其他物種生存的權利,其基本要求就是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瀕危動植物,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然而,在發展過程中,人類的行為違背了自然規律、擾亂了其他物種的生存和發展秩序。如果人們再這樣無限制地開發和攫取自然資源,就會將生態權益和生態責任的不對等推到極限。這種不公平主要表現:自然系統負擔沉重,森林面積縮小、土壤在流失、沙漠在推進、漁場在崩潰、植物和動物都在消失。地球正在縮水,文明的環境支持系統逐漸在削弱,文明陷入危機。

    3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公平正義的內在要求

    3.1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維護和實現生態環境公平正義的基礎

    從我國近年來發生的重大生態環境事件來看,究其原因都是與政府的不作為、亂作為直接有關,更有甚者,政府成為破壞生態環境的始作俑者。很清楚,從實踐上看,政府在資源配置中存在著過多干預、甚至決定資源配置的問題,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還是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經濟的活力、效率因此受到影響。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這就表明在資源配置中市場機制的作用要進一步增強,同時強調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雖然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仍然保留著生態與經濟相脫離、人與自然不和諧的基本特征,從而使經濟運行不能反映生態學真理,市場力量不能反映商品和服務的全部成本。因此,需要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放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這項經濟變革就是要把世界引導到一條能維系環境永續不衰的發展道路上,即經濟體制的生態革命。生態市場經濟體制的運行要求把現代經濟社會發展轉移到良性的生態循環和經濟循環的軌道上來,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相互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生態市場經濟體制運行的機制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機制,主要包括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以及激勵和約束機制。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需要作如下制度安排:一是加快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和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完善自然資源監管體制。根據生態市場經濟的特點,建立起能對經濟活動主體產生足夠刺激以誘導其投資、保存和管理資源,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從而使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能夠得到更好地保護。二是建立全面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生態環境損害成本和修復效益的價格機制。目前,我國資源性產品(石油、天然氣、水、土地、電力、煤炭)價格大多數由政府控制,整體價格偏低,沒有真實地反映市場的供求。不僅難以對地方政府和企業起到節約使用資源的激勵與約束作用,反而由此產生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變革自然和資源環境的定價機制是自然資源、環境容量的資產化管理的組成部分,建立科學合理的產品價格機制,本質上就是建立一個資源產品價格反映資源稀缺和環境成本的機制,使得外部成本內部化;建立有效調節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價機制,提高工業用地價格。三是建立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民間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有利于激活社會資本,推進投融資來源多元化,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理想的生態補償機制,應該是以市場導向為主,由市場交易的方式來實現補償上的公平;完善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維護和實現生態環境公平正義的基礎。用制度保障每一個公民平等參與所有公共事務的權利,用制度約束政府、企業的生態行為,只有這樣可以在實現社會公正的同時,也實現生態公正。實現生態公正是維護、保持、修復生態自然環境的重要前提。

    3.2自然資本投資制度建設營造生態文明公平正義的投資環境

    關于“自然資本”,國外很多學者包括E•F•舒馬赫(E﹒F﹒Schumacher)、赫爾曼•戴利(HermanDa-ly)、保羅•霍肯(PaulHawken)、沃爾特•里德(WaltReid)等在他們的著作中都反復論證了這一觀點。但投資自然資本還是件新鮮事。投資“自然資本”這個概念涉及“等待”(waiting)或克制目前的消費作為投資于自然資本方式。“等待”投資簡單來說是指限制每年的消費量。使每年的消費量等于每年的增量(可持續的產量)相當于維持性投資,避免生產性存量的減少。如何投資自然資本呢?向自然投資就是向自然資本投資,即“通過不斷恢復和擴大自然資本存量的再投資,使生物圈能生產出更豐富的自然資源,推動生態系統服務,朝著使全球范圍免遭巨大破壞的方向努力”。一方面通過投資保護保留著自然資本,另一方面通過降低人類現在的自然資源利用水平來促進其自然恢復和增長。向自然投資、向生態系統支付的基本原則是:以生態用地、清潔水資源、清潔大氣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為核心對象;以直接向自然投資、直接或間接向自然和生態產品與服務提供者投資為核心戰略;保留生物多樣性豐富區、熱點區與重要區的生態系統等等。只有通過投資自然資本,產出更多的自然資源流的存量,才能實現經濟、社會與自然協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投資大自然也會有另外的收益,投資大自然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法。合理投資于大自然能夠幫助我們適應新的氣候環境,同時有利于防止氣候變化變得更糟。營造生態文明公平正義的投資環境,必須要設計合理的自然資本投資制度。自然資本投資的利益根據是自然資本的產權制度。自然資本產權的明晰及其價值界定需要通過法律制度來安排。這種制度安排就是使投資者有可能通過向自然資本投資而得到成比例的回報。成功的案例:美國的拉斯維加斯就是在沙漠中建造的城市,美國正是以博彩業的形成在沙漠中開辟了人造綠洲。人們在這里投資必然產生稅收,稅收則成為維持城市生態環境的主要資金來源。美國紐約市為水投資及實施“水基金”戰略,不管是對經濟效益、人類和野生動物,還是對它們的生態系統都產生好處。1998年長江洪災之后的全國性的“保護天然林”和“退耕還林”,在世人面前充分顯示了中國在環保方面的努力。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生態稀缺性最高的國家之一,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和生態風險比其他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更強,因此,必須增加對“自然”的投資。目前,中國正斥資數十億美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確定并保護相關區域的行動,以解決生物多樣性保護、水資源保護、土壤保護、風蝕控制、沙塵暴防治、防洪減災等問題。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網絡覆蓋了中國國土面積的15%以上。

    3.3生態補償制度的建設促進生態文明公平正義的實踐

    生態補償是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的,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生態保護成本、發展機會成本,運用政府和市場手段,調節生態保護利益相關者之間利益關系的公共制度。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生態系統本身保護(恢復)或破壞的成本進行補償;二是通過經濟手段將經濟效益的外部性內部化;三是對個人或區域保護生態系統和環境的投入或放棄發展機會的損失的經濟補償;四是對具有重大生態價值的區域或對象進行保護性投入。目前,中國在生態補償實踐中存在生態補償的空白領域,如政府補償比例過大、市場補償比例不足,補助標準偏低、資金來源單一,補償金發放不及時、不到位,補償期過后補償效果仍不理想,一些生態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除了宏觀層面的制度、機制原因外,操作層面、技術層面的瓶頸制約也是一個突出問題。因此,必須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重點抓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按照責、權、利相統一,共建共享,政府引導與市場調控相結合和因地制宜積極創新的原則,建立健全生態補償長效機制,逐步將補償重心由“輸血型”轉變為“造血型”。二是盡快出臺國務院《生態補償條例》,適時出臺《生態補償法》,用法律法規制度來約束利益相關方的權利和義務,同時保障生態補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并可以將生態補償標準、補償范圍、補償對象和補償方式等以法律形式確立下來。三是確立信息公開渠道,加強公眾監督和參與。政府應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環境責任、環境信息披露的立法,完善企業環境責任方面的法律體系,法律修改中應加大企業社會責任、環境責任力度,并加重對披露不真實環境信息的懲罰力度。建立利益相關者(如區域、政府、企業、群眾、社會團體等)的協調和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公眾輿論和公眾監督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赫爾曼•E•戴利.超越增長•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M].諸大建,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集團,2006.

    [2]賈衛列.生態文明建設概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

    [3]高紅貴.綠色經濟發展模式論[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5.

    [4]馬克•特瑟克,喬納森•亞當斯.大自然的財富:一場由自然資本引領的商業模式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5]張苗苗.公平正義視野下的生態文明:內涵、困境與進路[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3(4).

    [6]許超.正義與公正、公平、平等之關系辨析[J].社會科學戰線,2010(2).

    [7]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2013-11-15].

    [8]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全球格局變化中的中國綠色經濟發展[M].北京: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作者:晏琦 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統計與數學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 18成人片黄网站www| 四虎成人免费影院网址|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www亚洲成人| 国产成人性色视频|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免费看污成人午夜网站| 成人动漫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成人动漫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 无遮挡韩国成人羞羞漫画网站| 国产成人www|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 亚洲欧洲| 成人午夜又粗又硬有大|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成人a毛片视频免费看|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青青草视频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车a|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俄罗斯一级成人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