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加強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事業單位是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社會服務組織,面對當前經濟體制及事業單位的體制改革現狀,加強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用以保障國有資產安全有效運行、促進單位公共服務效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闡述了現階段事業單位內控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
財政部于2012年11月29日以財會〔2012〕21號印發了《行政事業單位控制規范(試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自《規范(試行)》實施以來,本人認真研讀該規范,結合實際工作,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有自己幾點思考。
1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的必要性
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是指為了實現單位控制目標,通過制定相關制度、實施有力措施和嚴謹的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和業務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是約束和規范的過程。在事業單位的管理過程中,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提高會計信息的整體質量和財政資金的使用安全;還加強了單位經濟活動和業務活動的管理及監督,保障了相關政策法規的有效落實,提高了事業單位的服務質量和效率。
2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
(1)單位重視度不夠,內控意識薄弱:內部控制意識是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實施的重要保證。在現今的事業單位中許多單位負責人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的事業單位的領導重業務發展、輕內部管理,對內部控制重要性和現實意義認識不到位,致使單位未能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內控制度。有的領導狹隘的理解內控控制制度建設就是對財務制度的建設,內控控制制度的設計僅僅停留在財務制度的建設層面上。甚至于有的領導認為內控管理是對領導的管理,制約了領導的權限,妨礙了領導的管理工作。領導的態度也決定了內控人員對內控工作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相關政策無法有效落實。(2)制度建設不健全:事業單位的內控包括預算業務、收入支出業務、政府采購業務、國有資產業務、基本建設項目及合同的管理等業務?,F在有些單位在內控制度建設上不夠完善不夠全面,僅僅以財務和預算制度來替代內控制度;或者是制定了內控制度但不夠深入,只是一些概念和理論的條條框框,而沒有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工作和環境;還有些單位由專業人員制定了適合本單位的內控控制制度,但是僅僅是為了應付檢查,而沒有有效的貫徹落實,最終還是流于形式。(3)外部監督檢查力度不夠:作為對事業單位主要監督檢查力量的財政、審計部門,工作重點還是偏重于財政資金的使用是否合法合規,較少對被檢查審計單位是否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和有效執行進行檢查審計。缺少有效的監督,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內控建設的發展。
3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建議
(1)提高人員內控認知,加強單位組織領導:單位主要負責人應當主持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分工,配備工作人員,健全工作機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組織、推動本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并對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承擔領導責任,創造良好的內控制度建設環境。單位內部控制人員作為內控制度的執行者,他們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內控制度的執行效果,這就需要內控人員在具有專業知識、技術過硬的同時需要有愛崗敬業、作風優良的職業修養,熟悉相關的政策法規。所以必須強化內控人員對內控知識的學習,以提高他們對單位內控制度建設重要性的認知,促進他們培養良好的內控意識。(2)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強化內部流程控制。應當按照《行政事業單位控制規范(試行)》和《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在單位主要負責人直接領導下,建立健全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體系,全面梳理業務流程,明確業務環節,分析風險隱患,完善風險評估機制,制定風險應對策略;有效運用內部控制基本方法,加強對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實現內部控制體系全面、有效實施。(3)加強內部權力制衡,規范內部權力運行。單位應當根據自身的業務性質、業務范圍、管理架構,按照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制衡的要求,科學設置內設機構、管理層級、崗位職責權限、權力運行規程,切實做到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并定期輪崗。對重點領域的關鍵崗位,通過明確輪崗范圍、輪崗條件、輪崗周期、交接流程、責任追溯等要求,建立嚴謹的輪崗制度,不具備輪崗條件的應當采用專項審計等控制措施。(4)加強監督檢查工作,加大考評問責力度。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是內部控制得以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制度,通過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檢查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管理漏洞和薄弱環節,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內部控制;通過自我評價,評估內部控制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內部控制。并且要將內部監督、自我評價與干部考核、追責問責結合起來,并將內部監督、自我評價結果采取適當的方式予以內部公開,強化自我監督、自我約束的自覺性,促進自我監督、自我約束機制的不斷完善。應該充分發揮內部控制與其他內部監督機制的相互促進作用,主動配合支持財政、審計、檢查等部門的監督檢查,共同推動內部控制建設和有效實施。綜上所述,內部控制是保障組織權力規范有序、科學高效運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組織目標實現的長效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科學規范高效的內控制度對于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天鈺:加強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必要性[J].中國經貿,2013(10).
[2]關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必要性之我見[J].中國農業會計,2014(1).
作者:蔡靜 單位:衡水市精神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