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校固定資產管理中的問題及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淡薄
學校的固定資產一方面是國家投資,另一方面是學校自籌資金購建,然后一次性入賬,之后在使用上由于不核算其成本,因而對固定資產缺乏成本核算意識,一旦作為資產,認為東西已經是自己單位的了,只要沒人拿走就行了,思想立即松懈下來了。
(二)固定資產管理中重購建、輕管理
在科技發達,社會進步的今天,學校也不斷地對設備進行更新,為實現辦公科學化、現代化和自動化而努力,因而在固定資產的購置建造上想盡辦法,有多少錢花多少錢,甚至于通過貸款的方式來購建,而在固定資產的保管、使用、維修、變價及報廢等各個方面缺乏嚴格的控制、管理與監管,導致不能有效地管理好財產物資。以至于出現有賬無物、有物無賬、賬賬不符、賬實不符等現象。
(三)固定資產的界定不清
按規定: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一般設備和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專用設備應為固定資產,或價值未達到規定標準,但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也應作為固定資產管理。但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定義多少為“大批”,有時將部份低值易耗品也列入了固定資產進行管理或將應作為固定資產管理的而作為了低值易耗品來進行管理,其次因使用部門不同性質也不同而對一般設備和專用設備的界定也很難,就造成學校固定資產的界定很模糊。
(四)固定資產的賬面值與實際值不相符
由于學校固定資產在會計核算時采用不計提折舊的方法,加上學校對固定資產核銷、報廢的重視程度不夠,造成了學校一些固定資產已使用了多年,實際資產價值已經自然損耗,但學校賬上還是當初購建時的價值;其次就是已完工的大型基建、維修等,實際已經在用了,但由于未審計的原因,資產不能及時入賬;再則就是已入賬的房屋及建筑物這類固定資產已進行大型維修、改建、裝飾等工程未及時對原值進行增減,從而形成了賬實不相符。特別是外單位所捐贈的物資,在學校賬上就沒有反應,從而形成賬外資產,影響了國有資產的真實性,很容易造成固定資產流失,使賬物不符。
(五)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學校沒有一套完善的固定資產購建、驗收、領用、清查、賠償、報損制度,即使有這些制度,也沒有完全落到實處。現在實行“政府采購”,購建上相對較為規范了,往往在清查和賠償方面做得較差。在具體清查工作中,有些學校沒有進行盤點,即使盤點了,多數都不認真,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和損毀情況沒有進行認真清查,未能實現根據盤點為依據進行盈虧的調整,因而沒有達到清產核資的目的和效果。
二、學校固定資產管理改進措施
(一)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意識
《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這就要求校長或院長必須對資產管理的過程和結果負責,因此校長或院長要重視固定資產的管理,如實了解和掌握固定資產的所有情況。同時讓固定資產管理員相對固定,且責任心強,為他們創造學習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專業知識的機會,提高其工作能力做好本職工作。
(二)建立固定資產管理責任制
對固定資產的購建、保管、使用、維護嚴格執行政府采購制度,實行責任到人的管理,誰使用誰負責管理,誰損毀丟失,誰就賠償。對于房屋及建筑物要實行部門管理,定期檢查與維護。對出租出借的固定資產嚴格按制度進行,履行租借手續,誰租借誰負責。
(三)嚴格固定資產界定的范圍
在會計賬務的實際處理中,對固定資產應進行更具體,更詳盡地分類,使之與資產管理科的分類能更穩合。便于固定資產的清理,以達到賬賬相符,賬物相符,賬卡相符。
(四)完善對固定資產的核算管理
在實際工作中,學校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應嚴格按照新會計準則,落實好“累計折舊”科目的實施,以便能隨時從賬面上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更便于會計報表的使用者實時、真實、全面地掌握固定資產的相關信息。
(五)健全固定資產管理體系
固定資產的管理程序復雜,是一個多部門多人合作的工程,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要加大力度,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落實責任,實行獎罰分明。對管得好的給予獎勵,對管得不好的及時進行人員調整,由于工作失誤,管理不到位,造成損失和流失的給予處罰。總之,對于學校固定資產的管理必須嚴格遵循規章制度,分層次管理,管用結合,層層落實,充分調動領導、管理員、財務人員及廣大師生員工共同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管理的最大效應,保證教育教學事業健康穩步快速發展,學校的固定資產管理一定能充分發揮它們所應有的價值。
作者:楊智慧 單位: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