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工匠精神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困境淺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匠精神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困境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工匠精神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困境淺析

    【摘要】“工匠精神”是新時代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對于實現“中國制造2025”、推動制造產業轉型與升級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面臨一系列困境,主要包括文化環境有待培育、人才培養機制有待提升、“工匠精神”在課程中的融入有待完善。基于此,本文針對“工匠精神”提出相應培育措施,以期提升應用型人才職業素養,為實現產業升級轉型提供有利支持。

    【關鍵詞】工匠精神;應用型人才;培育困境;應對措施

    應用型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戰略提供重要人才保障。但是,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的立校之本、育人之石,“工匠精神”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的培育在文化環境、人才培養機制以及課程融入方式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導致“工匠精神”的培育面臨重重困難[1-3]。因此,急需從以上三個方面進行培育工作的優化與提升,從而為企業的發展、社會的轉型培養更多合格的“大國工匠”。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困境

    (一)文化環境有待培育

    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工作需要學生、企業、社會三方互動,沒有企業文化的參與以及社會文化的認同難以支撐起“工匠精神”文化體系[4]。但當前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卻由于缺少企業與社會參與而力不從心。1.社會“工匠文化”尚未形成當前,社會缺少“工匠文化”與技術型人才長期以來不被重視有著密切關系,加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導致社會對“工匠”認同度不高。應用型人才在社會層面的認可度較低,企業對“高學歷”的要求長期存在,形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困境。一方面,“中國創造”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發展機遇;但另一方面,缺少社會認同與“工匠文化”導致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對學生培育“工匠精神”的土壤極為匱乏。2.校園“工匠文化”培育不足在“工匠精神”培育的過程中,一部分高校將培育重任全部放在課程教育中,以期通過傳統的課程設計與課程教育實現培養效果,將技術能力的提升與理論知識的深化視為這一培育工作的目標,往往忽視對學生精神品質的引導與塑造,從而忽視校園“工匠文化”的建設[5]。因此,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須從校園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與制度文化三個方面建設“工匠文化”,為“工匠精神”的培育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二)人才培養機制有待提升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機制存在以下三個誤區。1.教育實踐脫離行業標準。目前,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脫離產業,未能達到市場對技術型人才的要求。一部分教師對“工匠精神”的認識不足,市場調研并未深入開展,“工匠精神”培養計劃脫離產業實際需求,造成學生專業技術能力與職業素質難以達到促進產業優化、轉型、升級的預期目標。因此,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過程應與工作過程對接,培育內容應與行業標準對接。2.現代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尚未完善。2014年5月,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該決定明確規定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應用型人才教育體系。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的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并未得到有效解決,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的壁壘依然存在,成為應用型人才提升學歷的重要障礙。

    (三)“工匠精神”在課程中的融入有待完善

    1.融入渠道單一。目前,高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主要由思政課程承擔,雖然近年來高校思政課程的課時與教學內容有所增加,但分攤到“工匠精神”教育的課時與內容則十分有限,難以滿足培育工作的要求。而專業課程教育、學生社團與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又沒有與思政課程形成有效的連接,導致“工匠精神”在課程中的融入渠道單一,且專業性不明顯,出現培育內容與方式同化的現象。2.缺乏實踐環節。“工匠精神”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品質,最終落腳于工作領域的具體實踐活動。當前,高校在“工匠精神”的培育過程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對學生進行相關考核時,往往側重于對該精神理論知識的考察,并未引入企業化的人員管理標準,也沒有根據不同專業的具體特點制訂教學計劃,導致培養效果并不理想。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措施

    (一)強化產教融合,構建“工匠精神”人才培養機制

    1.推進不同層次人才培養的銜接,分段培養人才。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應積極建設優質生源基地,推進人才培養的銜接,將“工匠精神”融入進“3+2”“3+3”“4+0”等分段培養方案之中,積極探索中職院校——高職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一體化合作培養模式,從而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深化校企合作,推進共管共評。培養技術型人才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教育的主要目標,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應以產教結合為最終落腳點,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與企業的合作深度與力度,促進學生將技能訓練、專業知識與“工匠精神”有機結合。一方面,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可組織學生“下工廠”“進企業”,通過車間走訪、企業訪學等方式使學生“走出去”,零距離感受企業文化[6]。另一方面,邀請業內專家、行業領袖參與院校人才培養標準、教學方案、學生管理制度以及考核考評制度的制定,并與院校一起管理與考評學生職業道德、技能水平等。3.積極實施現代學徒制,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可通過“雙導師”培養方式實施現代學徒制,對于操作性較強的專業技能課程可以企業培養為主,“企業導師”通過師徒方式向學生授課;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基礎知識課程可以校內培養為主,“學校導師”通過課堂講解方式授課。在教學過程中實施開放培養,學校重點培養學生理論知識與技術訓練,并適當吸納業內人士參與教學;企業重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并適當吸納學校工作人員參與學生管理。

    (二)落實課程思政改革,促進“工匠精神”融入課程

    1.以專業課程為輔助途徑。一方面,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應在專業設置上突出地域優勢、行業特色與時代特征,教學內容緊貼生產、服務一線,結合產業結構優化與調整步伐、市場需求浮動與變化幅度開設新專業。另一方面,根據專業特點與崗位需求不斷更新與完善教學內容,將“工匠精神”融入教學目標,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等職業素質。2.以實踐教育為基石。職業精神須通過實踐內化為職業素質,因此“工匠精神”的培養應緊密結合實際工作,促使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切身感受“工匠精神”,并將該精神作為畢生追求。一方面,在實踐教學中須適當引入企業化的人員管理標準,學生的實踐活動須嚴格執行企業標準,通過真實的生產場景實現實踐教學目標[7]。另一方面,針對部分操作要求較高的實踐課程采取小班教學,教師可依據學生整體學情與具體特點制訂教學計劃,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實踐學習中領會“工匠精神”。

    (三)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原則

    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一直以來都是稀缺的勞動力要素,同時也是當前高等教育體系人才培養模式的薄弱環節。基于“工匠精神”視角,高等院校管理者要以市場需求作為導向,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作出及時調整,大力培養面向基層以及生產一線的應用型人才。在培養人才過程中積極倡導“工匠精神”理念,讓應用型人才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沉下心來,刻苦磨練工作技術,積累工作經驗,成為該領域的技術骨干。一方面針對傳統行業,要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創新思維,以良好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新技巧,在當前的時空環境下,發掘傳統行業新的增長點,以創新帶動傳統行業發展,充分享受技術創新所帶來的紅利,實現個人價值。另一方面針對新興行業,應用型人才要堅守初心,以辯證、客觀的視角審視新興行業與傳統行業的差別,秉承著工匠精神對該新興行業中的某一個細分賽道深度耕耘,不被新興行業快速變化的表象所迷惑,磨練自己的專業技術并積攢工作經驗,守正創新,使自己真正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2.將通識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基礎。不同類型的高等院校,其人才培養目標存在顯著差異,但是從宏觀層面來看,應用型人才綜合素質基本結構大致相同。因此,在培養應用型人才過程中,需要堅持以通識教育為基礎,幫助應用型人才夯實基礎知識,并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積累實踐經驗,提高應用型人才的知識轉換能力,通過這種方式使得應用型人才能夠真正掌握專業知識,能夠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靈活運用專業知識,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個人工作經驗對專業知識進行更新升級。此外,積極開展通識教育,能夠有效拓展應用型人才的擇業范圍,確保學生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愛好以及專業特長,設計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在開展通識教育過程中,教職人員要向學生們灌輸工匠精神,通過學習工匠精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職業榮譽感以及職業道德感,幫助應用型人才畢業之后快速適應新環境,順利完成由“學生”向“職業人”身份的轉變,在實際工作中致力于成為一名優秀的“匠人”,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完成崗位任務,為行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與能力。3.將能力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本位。衡量應用型人才綜合素質的標準,并不是看其掌握了多少理論知識,而是要觀察學生能否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高等院校需要將如何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作為人才培養本位。具體而言就是要提升綜合性人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想要達到這一目標,就要堅持以“工匠精神”作為精神指引,通過積極的引導與鼓勵,讓學生們對“工匠精神”的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工匠精神”不僅是指要不斷磨練技藝,更為重要的是要站在行業的視角,思考如何憑借自己的能力推動行業發展,要真正將自己視為該行業中的一份子,在不斷磨練專業技術、積累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以創新思維尋找解決問題的全新途徑,通過創新為該行業的發展開辟全新路徑。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既有利于推動制造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實現“中國制造2025”,同時也有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的發展與應用型學生的就業。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工匠精神”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中的培育過程并不順利。因此院校應當依托職業特色,構建“工匠精神”校園文化,強化產教融合,構建“工匠精神”人才培養機制,落實課程思政改革,促進“工匠精神”融入課程,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與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鄧旭升,何向東.應用型本科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當代訴求、哲學維度及路徑探索[J].教育探索,2017(5):54-58.

    [2]朱亮.應用型高校:塑造人文精神和工匠精神相結合的大學文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180-184,198.

    [3]陳山漫,王媛.“工匠精神”背景下應用技術大學人才培養的現實挑戰與應對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5):37-39.

    [4]王蓉霞.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2):56-58.

    [5]趙洪兵.高校應用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J].中國成人教育,2017(24):89-91.

    [6]王青林.關于創新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3(6):20-23.

    [7]肖坤,夏偉,羅丹,等.新經濟背景下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徑與探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的經驗[J].高教探索,2019(5):36-39.

    作者:馮莉莉 單位:山西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老同学|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欧洲成人爽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曰批视频免费30分钟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成人mv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午夜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大片免费7777|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国产成人A∨激情视频厨房|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天天成人综合网| 成人午夜又粗又硬有大| 成人韩免费网站|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 亚洲一成人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国产成人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成人三级k8经典网|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