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措施淺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措施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措施淺析

    摘要: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已進入普及化階段,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對于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地方高校應堅持科學定位,以高水平有特色的應用型大學為發展目標,以立足地方突出應用為服務面向,以特色鮮明的應用型人才為培養定位;對接社會需求,著力增強科研創新能力、切實提高成果轉化能效、大力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深化教育改革,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學科和專業結構布局、以面向應用為引領深化課程和教學體系改革、以人才培養為指導構建質量保障與資源支撐體系,全面提升內涵質量。

    關鍵詞:普及化;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

    根據馬丁·特羅教授(MartinTrow)對高等教育發展三階段理論,當一個國家(地區)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這個數量標準時,則這個國家(地區)的高等教育即邁入普及化階段,開啟新的高等教育模式[1]。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2019年突破大關達到51.6%,2021年增長6.2個百分點達到57.8%[2]。按照馬丁·特羅理論毛入學率的量化標準,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已然進入普及化階段。根據有關研究對全球188個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數據分析,已有76個國家(地區)高等教育發展進入普及化階段,顯然普及化發展已是新世紀全球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3]。高等教育的發展階段并非只是數字標準的簡單劃分,而是一個極其復雜且充滿挑戰的過程。應用型人才作為大學人才培養類型的其中一種,主要是指在接受規范的理論指導下,將科學原理應用于生產實際,從事非學術性工作[4]。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發端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紀大學,在行會組織發展基礎上形成的神學、法學、醫學、文理方面的專門學校,為各級國家和教會機構培養特定專業性人才。我國洋務運動時期建立的京師同文館(1861年)、上海廣方言館(1863年)、廣州同文館(1864年)等專門外語學校,以及天津武備學堂(1885年)、福建船政學堂(1866年)等專門培養海陸軍人才學校,都可看作是我國近代最早出現的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學校。從歷史看,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普及化階段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一)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布局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城鄉居民生活顯著改善、國家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改革開放事業成就斐然,舉世矚目。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也取得了質和量的飛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78年到1990年從1.56%僅上升到3.4%,直至1998年擴招后達到10.5%實現歷史性突破,2002年達到15%進入大眾化階段,2019年超過50%進入普及化階段,實現人口大國向教育大國的轉變[5]。盡管我國教育事業取得很大成績,但是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人才供給與需求關系發生深刻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和科技變革等客觀現實需要迫切要求高等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地方本科院校作為我國本科辦學層次的主體,對于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6],引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主動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強調地方本科院校要突破傳統大學“精英教育”理念和“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要切實轉向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提出轉型發展思路、轉型發展的主要任務以及配套政策和推進機制。各地教育部門積極因地制宜做出政策調整,如浙江、安徽、福建等多地陸續開展應用型建設試點示范校工作。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優化教育結構,持續推動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提升一流人才培養與創新能力,對實現教育現代化進行總體規劃布局和有力分步推進。

    (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

    高等教育發展和區域經濟關系密切,在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已然成為區域經濟科技發展的重要源泉,對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高等教育的內容、手段和組織形式又受制于區域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社會各行各業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高校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以福建省為例,“十三五”時期全省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地區生產總值接連躍上3萬億元和4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十萬元,分別位居全國第八位和第五位,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5%左右,“十四五”時期將以科技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源,全面建設創新型省份,持續加快電子信息和數字產業、先進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現代紡織服裝、現代物流、旅游六大主導產業建設,著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7]。這對福建省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和行業企業技術進步服務的能力提出新的挑戰,迫切需要地方高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地方創新發展為導向,以培養滿足福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急需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深化教育改革,為福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撐。

    二、普及化階段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問題分析

    (一)應用型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定位認識模糊

    普及化階段,地方高校應用型教育順應國家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需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新時代人才提出的要求,符合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的內在需求。隨著國家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宏觀指導,地方高校雖然已經意識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也積極根據地方情況和校情做出調整,但由于受傳統精英教育和學術型人才培養思維的影響,在具體辦學實際過程中存在對應用型辦學理念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認識不夠清晰的問題,出現一邊響應政府政策提倡培養應用型人才,一邊又積極追求成為研究型大學的自我矛盾現象。進而造成應用型課程建設力度小,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與行業需求的匹配度不夠,行業生產實際進課堂比例不高,課程靈活性與適應性有待提升等。對實踐教學環節重要性認識不充分,主要體現在實踐教學隊伍數量不足,專業化水平不夠,校內外實訓基地數量不足甚至存在部分基地未實際承擔學生實習工作的情況,學校管理隊伍沒有實際充分發揮監控主體責任等。資源投入和支撐保障不到位,主要體現在對教學經費投入不足尤其是實習實踐教學經費,具有行業企業經驗的高水平“雙師雙能型”師資不足,管理和技術支撐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程度不高,應用型辦學的內部治理結構不夠順暢等問題。

    (二)自主創新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足

    普及化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雙循環”則是我國經濟應對逆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經濟發展轉型的必然選擇。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走勢,地方高校要積極發揮自身職能與區域經濟、產業結構、人才需求等相適應,以支撐和推動地方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但在實際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中低端人才“產能過?!保呔馊瞬拧爱a能不足”的人才供需失衡現象?!爱a能過剩”是地方高校專業布局盲目追求市場熱門學科專業缺乏特色造成專業雷同、同質化現象,而“產能不足”則是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在微觀層面與“新產業”人才需求結構性失衡。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和質量建設有待提升

    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是指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相關的包括學科專業、課程體系、教學體系以及實踐體系等相互作用而構成的有機整體。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然而眾多地方高校應用型專業建設跟不上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要求,與區域產業鏈緊密對接的優勢專業數量不多,高水平應用型專業及專業群數量少,學校整體專業存在數量多、增速快、重申報、輕建設的問題。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地方高校課程體系雖已構建“模塊+平臺”的模式[8],但受傳統人才取向的影響,在課程導向上仍存在重學術理論知識輕實踐應用的現象。書院制、雙學位、雙專業、主輔修、創新班、模塊化課程等多樣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作推動力度小,教學改革的目標與方向、實施路徑不夠明確,改革成效不突出,產教融合的體制機制不夠健全,貫穿應用型辦學過程的全方位校企合作不夠系統深入。

    三、普及化階段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措施

    (一)堅持科學定位,凝聚應用型辦學特色

    現代化國家建設需要高素質的多樣化人才,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要求不同類型的高校找準自己的位置,科學發展,辦出特色,為社會發展培養不同層面的拔尖創新人才。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應在遵循高等教育內在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發展目標定位是建設高水平有特色的應用型大學,不求大、不求全、不跟風,堅定走立足學校辦學質量和效益,主動對接區域經濟、產業結構、人才需求等,深化區域產教融合,堅定走多功能、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打造地方應用型人才培養高地。服務面向定位是立足地方、面向市場,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設高水平現代產業學院、未來技術學院、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等新型學院,培養區域急需緊缺人才,凸顯地方特色,強化應用型特點,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離不開”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定位是特色鮮明的應用型人才,堅定創建高水平應用型高校辦學理念,走出傳統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特色品牌發展戰略,推動產業鏈與人才鏈精準對接,打造密切對接產業行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在所在地方和所在院校群體中的特色發展。

    (二)對接社會需求,提升服務經濟社會能力

    瞄準區域重大戰略需求,堅持以質量和貢獻為導向,加快區域急需領域的創新研究平臺建設,提升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切實增強與地方產業發展的貼近度和貢獻度;實施重大科研成果攻堅計劃、高級別項目培育計劃等,建設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科研成果;實施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躍升工程,集中資源建設創新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切實提高成果轉化能效。推進學??萍汲晒D化體制機制改革,設立技術轉移中心,搭建專利轉化平臺,探索建立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績效激勵機制,關注成果轉化和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大力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建立學校與政府、科技園區、企業緊密聯系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組建省產學研聯合創新團隊,開展校企聯合攻關,加強對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的協同攻關,形成學校和社會聯動發展的科研創新格局。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力實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超越行動計劃,全方位深度融入地方“十四五”發展各個重要領域,滿足地方經濟轉型升級需求。

    (三)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應用型辦學質量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學科和專業結構布局。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圍繞地方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需要,優化學科布局,加強應用學科專業與行業產業、區域發展的對接聯動,重點布局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制造、生物技術等產業相關學科專業。著力打造優勢特色學科專業,找準辦學定位,彰顯優勢特色,創新推動一流學科建設,深化校際交流合作,促進各高校優勢學科聯合發展、抱團發展、集聚發展,落實國家專業教學質量標準,全面推進專業認證,加快推進一流專業建設。建立健全學科專業監督管理機制,開展學科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的質量監控,完善質量保證和持續改進工作體系,堅持需求導向建立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發展特色學科專業及時撤銷不適用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學科專業。以面向應用為引領,深化課程和教學體系改革。以崗位能力培養作為課程體系重構的基礎,強化行業生產實際以案例形式引入教學過程,凸顯專業課程的職業定向性;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推動探究式、項目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改革;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和實踐教學資源建設,以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線,推進實踐育人模式創新。

    四、結語

    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校分層分類辦學和特色發展的必然。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要與區域經濟、產業結構、人才需求等相結合,秉承“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的理念和“植根區域、面向市場,注重質量,突出應用”的宗旨,打破傳統精英教育和學術型人才培養思維的影響,著力培養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理論應用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作者:朱順釵 單位:閩江學院教務處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久久久|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成人毛片在线观看| 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九九九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韩国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香蕉久久久久久AV成人| 成人a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成人合集大片bd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91成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成人αv在线视频高清|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动漫综合网|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四虎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小明天天看成人免费看 |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色噜噜狠狠成人网|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成人国产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鲁丝片在线观看| 免费看污成人午夜网站|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啪免费视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日本成人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影视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国产成人免费av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国产成人教育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