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賽學結合的價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國內經濟產業逐步整合與不斷升級,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漸加大。職業教育在國內經濟發展時期的核心價值不可忽略。作為高職院校的公共基礎課,高職英語承載了培養高職生以后就業所需的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及英語運用能力等的重任。對此,本文就賽學結合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的價值進行具體剖析。
關鍵詞:賽學結合;高職英語;英語教學;價值分析;教學改革
高職院校賽學結合在職教界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英語技能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其課程教學改革。二者相互促進,共同提升。高職院校應以賽、學為基礎,重組評價機構,改革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方式。為提升參賽競爭力,高職院校師生應踴躍投身比賽,并對賽學結合英語教學加以細化探究與剖析。
一、當前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及方法落后當前的實際英語教學存在輕素養培養重應試教學、輕技能訓練重知識傳授、輕泛讀重精讀、輕數量重質量等問題。另外,教學方式不夠新穎,大部分高職英語教學還是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外語教學手段嚴重落后于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學校缺少優質的英語教學硬件環境。
(二)英語學習環境不佳現階段,高職院校尚未成功營造優質的英語學習氛圍,除了英語課上有些氛圍,其余時間均是母語環境[1]。由于缺乏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加之學生英語基礎較差,英語水平各不相同,英語學習興趣不足,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普遍不佳。
(三)考核方式單一學校評定高職生英語教學質量的方式通常是書面考試。書面得分是衡量高職生能力的唯一標準。這種考核方式通常會讓高職生的英語學習方式以死記硬背、反復重復與模仿為主。
(四)未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高職英語統考成績始終是衡量英語教學質量的核心標準。學生和老師均將這一考試當作英語學習與教學的終極目標。這對高職生整體英語能力及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有較大推動作•194•用,看似得到了社會認可,但始終未能系統反映高職生的英語實際能力,未能展現高職生利用英語的真正水平,更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賽學結合的優勢
(一)促使課程教學改革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教師職業能力比賽力求教學目標要滿足新時期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可表現為實踐育人及文化育人。高職英語老師所具有的專業與行業動態敏感度可幫助高職生了解行業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1]。老師可通過調整教學內容、革新教學辦法、整合教學考核形式等方式,引進思政教育,培養高職生正確的“三觀”,讓高職生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推動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深入創新與改革,突顯英語教育特色。
(二)提高教學方式運用水平教學方式是學生與老師互相傳送消息的主要載體與工具。前衛的教學方式對教學效果有深遠的影響。變革后的教職能力賽學結合雖不強調數據化方式的應用,但要求老師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開拓教學空間,改善以往的教學模式。“賽教型”老師走在教學發展最前沿,善于采集數據,可在教學中合理利用媒體教學設備與數字資源,利用數據化方式剖析、運用、采集賽教和教學整體流程、行為信息,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
(三)展現老師素養、魅力老師的素質、魅力對建立高效課堂具有重要的價值。英語老師應把賽教結合素質標準引進英語課堂,力求以其高尚的思想道德素養感染高職生,運用豐富的實踐經驗、語言理論知識、語言技巧等教育高職生,利用鮮活的革新教育思維啟發學生[2]。在高職英語課上,老師全面展現個人素養、魅力、精湛技藝及高尚師德,會讓學生更明顯地感到學習環境的舒適。
(四)處理課堂教學問題課堂教學是教學方式與教學觀念在實踐中的應用。賽學結合提出了教學互動流暢、深入,環境建立和教學活動規范且科學的要求。老師可根據高職生的反饋,隨時整合教學需求[3]。賽學結合能令英語老師隨時關注高職生的動態需求與專業發展,隨時創新與整合課堂教學方式、教學目標、教學辦法及教學內容,甚至另行發展教學內容,注重語言寫、讀、譯、聽、說等技能的培養,側重于學生專業需求和英語教學的融合,提升高職生在今后工作崗位上的語言應用水平。
三、賽學結合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的舉措
(一)把賽學模式融入課程考核老師要把參與英語比賽化為動力,融入英語課程考核,革新以往的評價方式,突顯語言運用水平的考察,通過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融合的形式,強化過程考核。終結性評價的形式除期末考試外,老師還可設計考核學生口語交際、閱讀、寫作等整體語言運用水平的檢查形式,如情景模擬表演、英文短視頻的制作、陳述報告演講等。這些形式都有利于“學、用、教”相結合,能全面激發高職生自主性、創新性及踴躍性。不管是在比賽準備中,還是在課堂教學中,或是參賽期間,高職生的整體水平均可獲得顯著提升。形成性評價除高職生作業、考勤及課堂表現外,還應該添加高職生參與英語技能比賽的報名狀況、比賽表現、比賽成績等指標。對參加國家級、省級、校級比賽及得獎的學生,老師可增加其形成性評價的比重,給予他們相應的認可與鼓勵[4]。另外,老師應融合英語技能比賽內容,采用多樣化的評估模式。
(二)利用學生社團開展活動,拓展平臺要激勵更多高職生參加各項英語比賽,幫助他們有效提升英語整體水平及運用水平,單憑有限的教學課時是不可能的。老師還應把比賽的影響力拓展到課堂以外,作為課堂實踐的延伸。英語教師隊伍需聯手高職生社團,發揮社團的重要價值[5]。首先,老師應該利用英語社團開展各種英語比賽的宣傳動員活動,如英語視角、微軟消息群、校園廣播、條幅、海報、英語講座等,全方位、多途徑向高職生宣傳各種英語比賽的比賽題型、評分標準、宗旨意圖、競賽規則、獎勵形式等,充分激起他們的參與興趣。其次,老師要利用英語社團組織各種比賽及頒獎活動,如年度英語比賽頒獎大會、英語演講大賽、英語短視頻作品大賽等,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及選取優秀的高職生參與更高級別的英語技能比賽,激起高職生學習英語的熱忱,打造高職院校學習英語的優質學風及良好氛圍。老師組織學生參與英語技能比賽,全面深化、落實了“以賽助改、以賽助教、以賽助學”的教學研究,促進了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為高職英語教學創造了新局面。將比賽融入教學改革,拓寬高效實踐教學渠道,充分提升高職學生的整體素養及語言運用水平,培養高技能、高素養人才,且不斷發展自身職業素質,是諸位英語教師努力的方向。
(三)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賽學內容英語比賽中各種賽項考核的是高職生系統應用英語知識進行交際的水平,也就是以英語為交際工具,利用書面或口頭方式和人交流,講出自己的意圖、觀點及信息的水平,并要做到口齒伶俐、思維透徹地闡述自己想法。這就要求英語老師不斷深入解讀比賽內容及規則,注重整理和積累,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與訓練[6]。另外,老師應對綜合教學內容實施有序重組及調整,將測試內容、比賽能力及要求引入英語教學,實現教學內容與賽學的有機融合。例如,老師開展以“任務”與“項目”為載體的教學時,在任務與項目的規劃設計階段就能體現與賽學項目有關的內容,如一段英語短視頻的制作、一篇英語課文的翻譯、一份英文報告的呈現等。老師應事先完善交際任務與情景的規劃,同時,以比賽觀念為指導,從比賽中尋找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語言運用的要求,逐步創新、完善以職業水平培養為主導的課程規劃,確保高職生打下一定的語言基礎,并與職業要求結合起來。在賽教期間,老師要不斷探求技能和語言結合的課程設計,實現賽學融合的靈活教學,有效提升高職生的英語整體素養,提高高職生的就業競爭力和職業水平。
四、結束語
賽學結合為高職英語課改提供了較好的平臺與方向。諸位高職英語老師需要全面運用該平臺,深入探究高職英語課程改革,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加有職業操守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宋佩.賽學結合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的實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11):107-108.
[2]張學津.利用網絡批改平臺打造“教賽學”一體的信息化高職英語寫作課堂[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1(3):76-80.
[3]莫錦.基于“以賽促教,賽學結合”的影視廣告項目式課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5):109-110,119.
[4]王振力,劉政宇.“教賽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16):196-197.
[5]楊孝剛.以賽促教、賽學結合教學模式探索[J].科技展望,2017,27(18):219.
[6]伍劍蓉.英語技能競賽與高職院校基礎課教學改革[J].新課程•下旬,2016(7):12.
作者:柳江華 單位:長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