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典流行音樂電臺創新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經典流行音樂電臺擁有強勁的收聽份額及強大的受眾基礎。但運營多年后,聽眾產生聽覺疲勞,且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產生強勁沖擊,本文從包裝體系、單元體系、音樂策略、媒體融合、廣告研發五個方面探討經典流行音樂電臺的創新之路。
【關鍵詞】經典流行音樂電臺;類型化;創新
自2002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之聲”改版成功后,全國各地類型化音樂電臺紛紛涌現,受眾細分時代,不同類型的音樂電臺在各自領域均有優異成績。特別是經典流行音樂電臺,獨具特色的風格定位與品牌形象在廣播市場大獲成功,如上海流行音樂廣播(LoveRadio103.7FM)、江蘇經典流行音樂廣播(FM97.5)、湖北經典音樂廣播(FM103.8)等,這些華語經典流行音樂電臺常年保持本地收聽市場領先份額。華語廣播市場,無論北方或南方,無論在一線或二線城市,經典流行音樂電臺均擁有強勁的收聽份額及強大的受眾基礎。但運營多年后,聽眾產生聽覺疲勞,且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產生強勁沖擊,音樂電臺的改革創新迫在眉睫。本文從包裝體系、單元體系、音樂策略、媒體融合、廣告研發五個方面探討經典流行音樂電臺的創新之路。
一、包裝體系
經典流行音樂電臺包裝系統包括電臺報時、臺標、臺歌、節目片頭,歌曲與廣告之間以BUMPER、SWEEPER等來銜接。
(一)電臺報時
在過往操作中,經典流行音樂電臺的整點報時可分為播音員版報時、明星版報時、明星報時加其經典歌曲片段及結尾落在“我的經典好歌都在XX音樂臺”等不斷更迭的版本。定位于城市人群的經典流行音樂電臺,內容反映的是凡人的成長閱歷,故報時內容可從“拉近受眾距離”的角度加以創新,以凸顯“凡人的價值”主題。具體操作,可請素人特別是有一定生活閱歷的成熟人群來錄制,融入凡人的經典回憶,如:“現在是北京時間XX點鐘,那一年聽的《XX》歌曲,至今仍停留在我的回憶中,我的青春回憶都在XX音樂臺。”“現在是北京時間XX點鐘,《XX》歌曲伴我走過操場、牽過他的手、是我的寶寶聽到就會快樂的歌,我的成長歷程,XX音樂臺的好歌幫我見證。”報時編排點位有:整點報時,XX音樂臺領先一分鐘報時,XX音樂臺半點報時等。
(二)臺標、臺歌
臺標以經典流行歌曲為主打的音樂電臺,標識聲應選用受眾接受度高、與頻率氣質相吻合的聲音,成熟、穩重的聲音氣質為最佳之選。在創新包裝方面,可啟用頻道氣質聲,與其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凸顯頻率恒定氣質。臺歌是凸顯經典流行音樂電臺專業氣質及定位的旋律窗口。優秀的臺歌是可以與聽眾相伴前行的,甚至可以成為彰顯城市底蘊的聲音標志。臺歌的創作需要注意如下幾點:選擇與頻率經典氣質相符的歌手;設定基礎曲調,可根據全天不同收聽時段氛圍進行創作,如清新早晨的活力版、華燈初上的優雅版等;歌詞中融入頻率Slogan,可選擇能準確定義本頻率概念的文字,凸顯經典流行音樂電臺的厚度和沉淀。
(三)BUMPER創新
Bumper直譯為“緩沖器”。在電臺包裝應用中指緩沖頻宣,編排在歌曲之后、廣告之前,用以銜接兩者并凸顯頻率Slogan。Bumper可以“傳統中國之美”為主題,如根據中國農歷十二個月的古雅名稱作為每個系列的不同主題,全年共分12個系列,每個系列制作10-15條,用于相應月份全天滾動播出。
(四)SWEEPER創新
Sweeper直譯為“清掃器”。在電臺包裝應用中指編排在廣告之后、歌曲之前的宣傳帶,起到的作用是“清掃”耳朵,迅速把聽眾的注意力拉回到音樂氛圍中,一般由彰顯頻率氣質的歌曲串接構成。Sweeper創新可分為:年代線索,如設置“我的80年代”“我的90年代”“我的迪斯科年代”“復古80”,迅速拉近歌曲與聽眾的距離;情緒線索,以不同情緒類別的歌曲組合串接形成多個情緒標簽,如:李玟“一見你就有好心情”接蘇有朋“我的好心情,全由你決定”,疊加聲音“我的好心情,都在XX音樂臺!”
二、單元體系
經典流行音樂電臺的單元可分為音樂性單元及小包裝性的事件單元:音樂性單元,包括一首歌曲,長度為4-5分鐘;小包裝性的事件單元,時長1-2分鐘。可規劃的單元樣例如下表,更新頻率為每周3-4條。在編排方法上,對單元進行類型化編排。全年可根據季節走向設立四大單元季進行種類更換。(見上表)
三、音樂策略
部分經典流行音樂電臺開播已超過十年,聽眾對部分歌曲產生審美疲勞,有必要對曲庫進行再梳理。在曲庫構架中,除去構建一家經典流行音樂臺所需的聽眾耳熟能詳的金曲之外,可適當添加一些經典年代的“B面歌曲”,這部分歌曲對于大眾來說,熟悉度也許不那么大,但是符合經典流行音樂電臺定位,并且在曾經的B面歌曲中,有不少好歌有著“遺珠之美”。比如,在經典音樂臺現有的曲庫之外,設立專門曲庫,通過RCS系統的CLOCK設置,與聽眾耳熟能詳的經典老歌混合播出,如在每個小節的A/B/C三首曲目的第二首或者第三首,選用“B面歌曲”,讓聽眾有耳目一新之感。在音樂電臺的后類型化時代,重塑經典審美。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歌曲在一個月或者一個季度內只有限定的數目如300首左右,須定期更換。
四、媒體融合經典流行音樂電臺與新媒體的聯動如:
(一)曲庫產品衍生
國內經典流行音樂電臺大多采用RCS系統(RadioComputingServices)來建立曲庫,編排專業歌單。可以借助RCS系統強大的資料庫功能,做好曲目的整理工作,生成各種門類音樂電臺。如:主題類:奧運歌曲、春天的歌曲、秋天的歌曲、雨中旋律、中秋賞月、感恩節歌曲、母親節歌曲、風的季節等。屬性類:全粵語歌、情緒指數全部為ecstatic(狂喜)的歌、活力指數全部為跳躍的歌、1980年代的歌、節拍數全部為120的歌、男女對唱的歌、DUET精選等。通過RCS不同功能的應用,生成各種形式的歌單乃至各種門類的音樂電臺,進行線上呈現,拓寬產品線的同時推進新媒體營銷。
(二)主持人個性化內容生產
對于一家成熟的經典流行音樂電臺而言,主持人是最寶貴的資產,經由主持人的個性化內容呈現,可生產形式多樣的碎片化節目,反哺新媒體和線上節目。如:“XX主持人的生活美學”“XX主持人的城市角度”等。該類產品同樣可以拓寬新媒體的產品線,便于進行延伸銷售。
五、廣告研發
傳統經典流行音樂電臺線上播出每小時一般只有4次廣告開口,天花板效應日益凸顯。如何在現有框架下開發可售資源,值得思考。在上述的創新中,包裝體系、單元體系、曲庫產品衍生、主持人個性化內容生產進一步拓寬了產品線,廣告可銷售面不斷擴大。對于廣告銷售團隊,可借由上述創新組合搭配,生成新的套餐產品,形成新的營銷樣態;對于品牌客戶而言,在傳統的硬廣之外,線上及新媒體通過上述創新內容的融入,可實現品牌的強力傳播,收效迅捷。
作者:吳俊鵬 華焰 單位: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廣播傳媒中心